发布时间:2023-10-09 16:08: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体育的根本目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字 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现状;对策
G633.96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技术含量、运动量、运动强度越来越低,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就是集合、整队、跑步、自由活动;条件好的学校可能还有一点点器材,条件不好的什么也没有,个别学校体育课甚至成了学生处理个人问题(卫生、就医、休息、学习)的机动时间,完全失去了它的教育教学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功能。并且,这还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学生的部分身体素质严重下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的原因
(1)缺乏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T足够的医疗保障支持。体育教学、体育活动有它的特殊性、个体的差异性,意外伤害在所难免,一出意外,不管有理没理,总是学校的责任,学校不胜其烦,也无力负担高昂的治疗和康复费用。学校根本不敢开展运动激烈、强度大、比较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项目的运动和教学,比如单杠、双杠、投掷项目、中长跑项目,甚至足球、篮球在有些学校都是被禁止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的田径运动会,都没有400米以上的项目和跳高、投掷项目。学校怕出意外,也出不起意外。
(2)学校在场地、器材、师资上的限制。部分学校学生数量众多,而活动空间狭小,运动器材有限、师资配备不足,根本开展不了大场地的体育运动和大型群体活动。
二、教师方面
体育专职教师相对来说比较缺乏,各级各类学校一校保证至少一名科班出身的专职教师都有难度。这是各级各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人事安排的不合理、不平衡所导致的。体育是一个涵盖很广的范畴,项目众多,单单一名教师,也不可能知晓、熟悉所有体育项目的常识及教学,均衡和相应增加薄弱学校的师资是很有必要的。
有了体育教师,很多体育活动才能正常开展,在教学中,学生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压在老师心中打大石头,很多项目不是不愿教、不是不会教、而是不敢教。小学只学了点点皮毛,初中还是这点皮毛,到了高中,基本还是零基础。而事实上,体育教材的内容基本还是一致的,但内容在加深、难度在加大,每一个教材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要求,而现在的情况是,到了高中,大部分的同学对大部分的项目,基本都是零基础,这不仅仅是限制了学生本身的发展,也严重打击了老师的积极性。
三、学生方面
(1)学生不愿意学。这里说的学生不愿意学,并不是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而是他们不喜欢那种传统的,一刀切的满堂授课;他们喜欢更自由自在的活动,不愿意一周两节宝贵的体育课,累得半死去练那些对高考毫无意义的所谓的技术动作。各个项目的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更愿意自由组合,水平相当的同学在一起玩耍。而至少三分之一(只多不少)。各项技能都基本为零的同学,就只有看看书、散散步了,
(2)学生没时间学。学校学习时间紧,平时根本没有活动时间,能够一直保证到高三第二学期都还一周两节体育课的学校都很少,课余时间很少,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体育课的时间根本就不想动,甚至处理私人问题去了。
以上三个方面可以说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的三大主体。主体有了苦衷解决不了、出了问题,这就直接造成了现在学校体育教学效率地下、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不能和其它教育学科齐头并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影响了学生的生理、心理、性格上的健全发展。
基于以上问题,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政策、资金上给以保障,让学校、老师无后顾之忧;在选拔、升学、入职工作中,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要在综合评价中确确实实有所体现。
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法律、政策、资金、场地各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要让学校敢做、有教师教、教师能教、教师敢教、学生有时间锻炼、学生从小就锻炼、学生爱锻炼。从法律的层面明确规定学生享有运动的时间和权利,任何人不得侵占;保证学校所需场地、器材的最基本资金;完善锻炼中的伤害保险制度;让学校、老师无后顾之忧,温室里呵护出来的花朵,永远不能再风雨中健康成长,这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
当前的教育,是高考科目的教育,更是战场,分数的高低成了社会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最直接标尺。很多学校就经常挤占体育课时间、体育锻炼的时间,一周三节体育课,只排两节,一周两节体育课,就只排一节,甚至很多学校高三更不就没有体育课。能够保证早操、课间操就很不错了。根本就保证不了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这也是需要主管部门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
三、从娃娃抓起。
体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到哪一个年龄段、做哪些事,每一给阶段由他不同的敏感期,各项目的技术动作、运动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从幼儿时期就要进行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教育与引导,一个阶段做好一个阶段的事,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的延续性的态势,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四、从高中阶段起,推行分项教学
一般说来,学生进入高中,各方面的身体发育、大脑发育、兴趣爱好都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男生、女生的兴趣也将逐步明析;再加上高中阶段,学习压力也将会逐步加大。这个时候开始分项教学,一个主项、一个副项更能让学生享受到运动的乐趣、更能起到调节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也更能发现、发展和提高自身特长;不同的项目,用这一项最好的老师来教,来提高水平,这将积极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加锻炼的习惯。
五、加强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当前的教育大背景下,体育教育的弱势地位主要体现在对于它的评价对于升学的影响上,作为体育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弱势就示弱,这确确实实是关系到这一代、下一代、下下一代的炎黄子孙的体质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危亡的大事,不管困难有多少,我们也要努力工作、积极争取,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好的条件、好的环境、好的保障。引导学生自觉的体育锻炼、体育运动的意识和习惯。这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一.现状与分析
1.现状
(1)场地与器材。农村中学的学生人均体育场馆面积应不得低于4㎡,发现所有学校均没有达到这一标准。例如:某校学生在校人数超过800人,学校只有1块田径场、3块篮球场和5张水泥乒乓球台,场地总面积不超过800㎡,学生人均只有1㎡,远远达不到要求。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学校体育器材应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而多数学校没有做到。在调查中多数学校没有把学校体育器材纳入到供应计划中去,有的学校根本没有部分必选体育项目所需的体育器材,如双杠、跳高垫、武术器械等等。
(2)年级段情况。在七年级阶段,教材规定的田径类项目中跨越式跳高内容有8所学校没有开展,占样本的50%;体操项目中有16所学校都没有开展单、双杠的教学,占样本总数的100%;限选教材韵律体操和舞蹈16所学校没有开展,占样本总数的100%;有10所学校开设了篮球课,占样本总数的75%。在八年级阶段,在田径类项目中有16所学校开展了跑、跳、投教学,占抽样总数的100%;在体操课中有16所学校没有进行单、双杠的教学,占样本总数的100%;限选教材韵律体操和舞蹈16所学校没有开展,占样本总数的100%;有4所学校开设武术课,占样本总数的25%;有16所学校开设篮球课,占样本总数的100%。在九年级阶段,往往学生到操场上点名后自由活动,无法保证正常的上课时间,在这次调查中占到100%。
另外,在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调查中显示,所有样本均为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第十条规定的“普通小学、农村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安排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要求。
(3)教学经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第二十二条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在调查中发现,16所学校都没有安排年度专项体育经费,无法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正常运行。
2.通过访谈和调查得知,上述现状成因有:
(1)学校不具备开展此类体育项目的硬件设施。很多学校不具备开展此类体育项目的硬件设施,如体操中的单、双杠项目,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单杠和双杠器材;大多无数器材已经大大超过器械使用年限,又没有及时更新,学生根本无法使用。
(2)学校、教师担心出现教学事故。由于部分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校和体育教师担心学生受伤,很少在教学中安排此类项目,学生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如跳高和双杠项目,由于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学生比较多的情况下,教师很难进行安全保护与帮助。
二.对策与建议
临洮县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主要存在教学内容不足,课时达不到要求,场地器材达不到标准,学校和学生对课程认识不够等问题。全体体育教师应加强专业与理论学习,通过每月定时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有关理论书籍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1.交流思想,加强认识,落实政策。各级体育、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级学校领导与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布的《教育法》、《体育学》《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相关政策,改变“应试教育”思想,提高对素质教育的全面认识,真正把体育教育政策落到实处。
2.加强舆论宣传,建立、健全监督体制。全社会应提高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改变学校、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可有可无”的片面认识,加强舆论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场地、器材状况进行检查。并对体育不达标的学校勒令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者则要求学校减少招生规模,直至停招。
应试教育是传统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只需要学生学习基础的体育知识以及和体育有关的基本技能。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不具有全面性以及科学性,不能促进时代的发展,也与新时代的体育教学趋势不相符合,不能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换而言之,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正是由于缺乏对学生这两方面的培养,才会被新课程标准所淘汰。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培养出拥有较强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还应该锻炼出健康的身体以及对自身的文化知识进行丰富。只有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以及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时代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其提出的主要目的是弥补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创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强调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必须完成五个任务,分别是: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适应社会以及心理健康。
2以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健康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健康既是指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健康。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体育教师将健康理念运用在其中,让学生通过日常的体育学习健康的成长,并且积极主动的接受、完成体育学习任务。体育教师也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出新颖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性,其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智力、体重、身高、运动神经以及运动经历等。因此需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特质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出包含选择性的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进行选择,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特质的体育运动,使得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擅长的运动中充分的展示自己,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获得生理的,也可以使心理得到满足。除此之外,新颖的体育教学方法也可以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提高。
3注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其个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其在运动方面的参与度以及适应力各不相同,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体能以及运动技能方面具有差异性。当然先天遗传也会影响差异性的形成。生活氛围以及爱好的不同也可能影响学生的体育发展。新课程标准,除了对体育教学的目标以及有选择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明确,也研究出了一套新颖的评价体系,可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当然也在其他方面作出了改革,例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其根本目的是让大部分学生可以自主的完成体育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创新的教学方法主要将学生的个性培养作为目的,从根本上使得学生的创新心理得到满足,不能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强调统一性,应该加强学生自身的发展。体育教师也应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对学生进行鼓励,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创新性以及潜能。
4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其应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其主体性,基本表现是让学生可以自觉学习体育知识、锻炼身体,充分发掘创新精神,自主的选择有兴趣的体育运动,并且对这项运动进行学习,体育教师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以及点拨。在遇到的问题时,首先学生应该尝试自己动手解决,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在教师以及同学的帮助下合作解决。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对各种运动进行主动大胆的尝试,而不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
5开展特长教学
新课程标准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教学范围,教师可以自主的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体育教学内容。此外,体育教学内容还应该和生活息息相关,将课内以及课外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结合。在运动器材的选择方面学生也应该具有自主性,学生可以依据自己选择的运动来选择合适的运动器材。
6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注重少讲、多练,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也使得体育教学的效率下降了很多。所以,在对体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讲与练的有效结合。适当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播放其他方面的视频来加深学生对体育这项运动的了解,例如健康知识、体育卫生保健以及动作技术分析等。
7运动技能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以及技能的同时不能过分强调细节。除此之外,也不能过分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运动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这种规定既将运动技能的学习进行了扩展,也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保证学习学习的基础上,也使得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很好的发展。身心的健康发展既是体育学习的主要目的,也是开展其他方面的学习的主要基础。因此,其对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的学习提出了很高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标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要求,其不再让学生掌握统一规范的运动技能,而是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技能的学习。
8结语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与落实,我国的初中体育教学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尤其是近些年来,以“健康第一”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因此,针对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进行教学革新早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个人从事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思路,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 体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 改革措施
随着近些年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与发展。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上,在新课标的不断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健康教学,早已替代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也正因如此,如何做好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早已成为时下我国初中素质教学的首要课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本文提出几点革新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一、准确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革新教学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基础教学大纲中,对初中不同学年段的教学内容,有着明确的阶梯式规定,致使初中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性,缺乏时效性。而新课程标准的出现,不仅提出教育内容要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及性别特征相符,更提出了教学内容要在增进学生健康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新课标下对初中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留出了更加灵活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灵活的教学,进而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客观教育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即在初中体育教学上,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大胆尝试新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时下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构建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获得更多学习空间,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第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从目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教育形式来看,传统的教学大纲早已无法满足时下的教学需求。因此,为了更好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与发展,开发新的体育教学资源,加大学生的选择空间尤为重要。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将百戏,秋千,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初中体育课堂,不但能够丰富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起到推动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的目的。同时,根据学校情况开展深受大众喜爱的休闲健身项目,如羽毛球、健身操等。
二、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体育课堂兴趣
我国的相关教育专家,通过对大量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与分析,使我们更加清楚认识到,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到初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早已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的贯彻与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以学习动机为基础,以学习兴趣为根本,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革新尤为重要。
也正是如此,明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成为初中体育教学方法革新的首要重任,也是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学习中的根本手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需要学习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让学生知道这些内容的好处与价值。同时,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多种手段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运用自己的体力、技巧,去挑战自我,品尝成功的乐趣,从而获得长久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为了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针对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两方面进行改进,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首先,从教师的教法入手,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运用科学合理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尊重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不断的革新。例如,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让学生在体育练习中,进行自我体会,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根据初中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组教学,以便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其次,从初中生的学习入手,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初中生体育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合作式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合作式的学习氛围中形成相互观察、相互指导、相互纠正的良好学习模式,并在学习互动中,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落实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进行粗浅的探讨,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国在初中体育教学上已经得到了发展,许多耳目一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随之产生,并在不断的革新中得以完善,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要抛弃旧思路和旧模式,从而推进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快乐体育 体育教学 方法体系 体育教育
一、前言
众多新的体育教育学思想中,产生较多争议的就是“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如何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呢?对快乐体育教育教学思想的研究已是当前体育教学发展的一种客观必然需求。
二、快乐体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一)快乐体育的目标和内容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快乐体育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
(二)快乐体育教学实践的特点
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勤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
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二者相结合。
3.在教学结构上,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强调体育教学应是融知识、情感与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结构。
4.在教法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性教学,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
5.在教学组织上,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三)快乐体育的依据和实践意义
快乐体育在教育论上,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认为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快乐体育的提出和实践引起了下列一些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
1.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倡导从情感入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
2.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启发式的教法与发现式的学法。
3.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强调将肉体上的苦转化为情感上的乐,在意志上主张勤学,反对怠学。
三、快乐体育的方法体系
体育教育根本观点的转变,必然要引发与之相应的实践方法体系的根本转变。
(一)快乐体育方法体系的基本特征
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因此,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就成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
(二)快乐体育方法体系的实施原则
1.教育性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包括目的、兴趣、情感、意志等全部非智力因素。
2.趣味性原则
“授之以趣、习之以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3.情境性原则
将体育教学活动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贴近生活、使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快。
4.激励性原则
教学中一方面要“激情、激趣”、“激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另一方面要“激疑”、“激思”、“激智”,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
5.实效性原则
近期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乐学精神,提高教学质量;远期目标是面向终身体育,发展体育素质。
(三)快乐体育方法的基本要素
1.环境优化
确保“硬环境”美化、协调;使“软环境”(人文因素)健康和谐。
2.情感驱动
(1)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2)教师应从情感教学入手,以自己对学生、对教材、对教学活动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3)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3.协同教学
协同教学是指运用协同论的原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教与学诸要素之间的参量配置协调、同步与互补,以形成体育教学活动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使体育教学的整体功能得以放大、增值。
4.增力评价
由口头的形成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组成,是一种即时的教学反馈具体运用。
5.快乐体验
快乐体验主要指快乐的运动体验与成功体验。在教学中强调不同的体育活动所独具的乐趣。
四、快乐体育教学中的三要素分析
体育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因年龄、性别、教材内容、时间及环境等诸多因素,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所有体育教学形式的构成,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即讲解、示范和练习。这三个要素是体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是缺一不可的。它们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并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一)讲解
就是对动作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它是体育教学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二)示范
示范是教师以具体的动作范例,使学生真实地感知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示范应具有准确性、适时性、完整性和自控性。
(三)练习
练习是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并把知识转化为动作技能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优良体育作风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安排练习时应注意多样性、适量性、实效性;巩固提高是使动作练习达到熟练自如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是体育教学完整化、规范化的最后一个环节。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练习是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三要素。讲解重在理论,示范事在直观,练习重在实践,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巧妙地运用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才能上好一堂生动有趣、有实效的体育课。
五、“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快乐体育思想将在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中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快乐体育教学理应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中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以下几种具有快乐因素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可供参考:
(一)以游戏为主的快乐体育教学法
也就是将体育教材的内容和增强学生体质的锻炼因素贯穿于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体育知识。
(二)以音乐为主的快乐体育教学法
即把音乐贯穿于整堂体育教学课中,让学生在欢乐和充满激情的热烈气氛中开展体育活动。
(三)以舞蹈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方法
即根据舞蹈的特点,以男女生喜爱的交谊舞、健身操、韵律操等活动内容为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四)以影视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法
即充分利用电影、录像、挂图等器具,在形象化的教学中,进行演练,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
(五)以野外活动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法
即把体育课堂放在校外,例如登山、定向越野等,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培养个性和意志品质。
(六)以合作学习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法
即借助小集体的力量,让学生互相协助,以共同达到掌握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的目的。
(七)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师一起制定学习方案,自我选择学习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八)以情景教学为主的快乐体育教学法
这是一种在有意设定的教学景象中,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去做想象性思考,并做模拟练习,这样极易激发起学生对这种教学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探讨
“体育”是指根据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依据人体生长发育、动作技能形成和机体机能提高的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全部财富。“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而体育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以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品质等为主的一项学校教学。而小学体育更是体育教育的基础。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w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适合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法,它不仅仅是游戏,更包含了体育竞技,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体力锻炼都是一种促进,小学生体育教学中游戏几乎不可缺少,然而,却未真正把体育与游戏相结合达到玩与学相同步的目的,目前,科学性的体育游戏教学法仍需要不断改进。
1.调动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
竞技,往往最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热情,在体育游戏中,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捷径,体育游戏活动,不单单只是游戏,更包含了体育活动的特点,使其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知识性、娱乐性以及竞技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体验体育的魅力,从而加强体育的教学效果。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而体育游戏就充分的结合这一点达到寓教于乐。
2.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
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游戏,达到体育教学效果,在游戏过程中不仅仅体验游戏的乐趣,通过分组竞技、团结有爱等集体性的活动,培养学生们互帮互助、竞争向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美好品质,并在体育游戏中做到力与智的结合,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中注意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各方面均不成熟,而教师却已是成年人,在体育游戏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游戏,而不要抱着“我认为游戏适合小学生”,应以“学生们本身就喜欢此类游戏,且适合锻炼学生的某方面”为根本目的。
1.制定体育游戏应该有其目的性
教师制定体育游戏一定要有其目的性,盲目的进行游戏而不求所获,就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目的。譬如跳绳游戏,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比赛,可以每组之间的单人比赛、加入数数、以及惩罚措施,不仅锻炼学生的身体以及促使学生们的竞技心理,数数可以锻炼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性,惩罚也可以唱歌、跳舞、诵诗等锻炼学生们的表现力与自信,每组之间跳绳个数也可在最后加入全组总数比,在教师不参与情况下锻炼学生数学中的加减法。将游戏与教学充分结合,既保证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更对于学生进行多方潜移默化的锻炼。
2.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应合理安排
小学生的体力是有限的,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学生的体力不足以支撑整节课都在做体力游戏,体育游戏重在锻炼身体素质而不是学生的负担,不能出现因为游戏而体力不支、耗力过度从而耽搁下节教育课程,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体力来合理制定游戏,既保证锻炼又能让学生有充沛的体力进行下节课的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时花8分钟带领大家热身,跑步、伸展运动等;再花费3分钟讲解体育游戏规则;中间15分钟进行游戏 ;花费10分钟让学生进行表演;最后4分钟可进行知识总结或者学生自由活动,或者教师以一个有意义的小故事结尾都可,让学生整节体育课充实而有意义。
三、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1.巧借体育器材进行游戏
体育游戏中可以对于体育器材进行充分应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拔河比赛来锻炼学生的集体观念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通过羽毛球比赛来锻炼单人竞技能力;足球比赛培养足球技能,从小培养兴趣与能力,为国家足球发展培养人才。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游戏
学生的年纪还比较小,其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甚至难辨善恶是非,而这就需要教师传达给学生正确的理念,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若是体育课进行的是乒乓球教学,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握拍、打法、打球定规则等等。因为学生还缺乏自己的独立意识,对于知识的学都源于模仿,而这些就需要教师正确的诱导,再进行一系列的游戏,加强学生们对于技能的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3.实行游戏教学
体育游戏教学法需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正确的体育教学,像篮球投篮,学生们的身高是不足以投篮的,这就无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又或是掷铅球游戏,学生们的体力、臂力、投掷能力等,甚至随时都会发生险情,诸多因素导致这种教学就不应该放在游戏当中。应该根据小学生们喜好、体能、安全意识等各方面因素来设置如投沙包、跳方格、老鹰捉小鸡等趣味性又含有锻炼性的游戏。
四、结语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目前大多数小学的体育是以游戏方式来进行的,然而缺乏科学性与目的性,单纯为了带小学生一起玩而游戏,对于体育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在游戏的同时,让学生即达到玩的兴致又提升学习效率是体育游戏教学法的根本目的,所以体育教师应该不断的对学生、对体育课的内容、对游戏的方法充分了解,融合探究,更加完善体育游戏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印丽梅.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17):60-60.
[2]李强.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读写算:教研版, 2014(16):24-25.
[3]余鹏.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8):165-166.
关键词:体育;健康;竞技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275-01
体育与健康,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在其现实的实践中,却存在着许多的谬论与存在很大的实践误区。不指出这些谬论不解决这些错误的实践问题,体育与健康事业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并亦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歧途。
一、竞技有害论与现代大众竞技决定论
竞技从来就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来源地,竞技中的大众竞技,从来比一般的体育活动与锻炼具有更大的健康意义与作用。关于大众竞技的决定性与优越性,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法看到:
第一,大众竞技是公认的体育比赛项目,具有技术的标准化、国际化,具有游戏特殊自然之比学赶帮的组织与可比性质,因此,它决定了体育的项目文化价值,决定了体育的文化性、技术性与国际化、社会化程度,决定了体育的性质与效能。
第二,大众竞技比一般体育锻炼更具有竞技的要求性与练习的难度、强度、量,更具有社会综合能力的运用性,并且,众所周之,没有为健康体育拼命的,除非是重病患者;而大有为好玩、为比赛或竞技拼命与付出的,大有为全面发展拼命与付出的。因此,大众竞技或学生竞技,具有比单纯健康的体育,具有更加显著的锻炼价值或健康效能。
第三,大众竞技是以“公平、公正比赛”为核心的体育活动,也可以说是典型的具有严密竞赛组织性作引导的群众运动、人民战争,而这种以“公平、公正比赛”为核心的群众运动、人民战争,无疑更加成倍地决定了体育的刺激性、决定了更具时间密度的体育规模。
第四,大众竞技是社会化很高的通用体育,因此,决定了市场体育、终身体育、阳光体育等的广泛展开与巨大效果。因此,大众竞技,在宏观上决定了体育项目的社会性与未来、决定了体育教学的社会性质与未来效能。
第五,大众竞技是比体育健康模式更体现有竞争特点的体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有益于尊重规则的习惯培养;有益于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益于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从而有益于竞争意识、习惯、能力的培养。
二、唯体育健康论与现代科学健康论
体育其实并不是唯一的健康方法,简单枯燥的体育运动更没有那么大的健康功能。其实,健康是多源的,现代科学健康论是全面的。通常,我们的健康来源于“现代生活健康方法,现代体育健康方法,现代全面综合交叉健康方法,增强体质方法”。
关于这个问题,除了现代体育健康方法和增强体质的方法之外,特别要指出的是:
第一,我们必须掌握生活健康的科学方法。一方面,人要健康,首先在于或根本在于“减少生活或生命的折损”。寿命及其年龄特征是健康最根本重要的标志,而人只要没有任何折损,就能活到175岁,就能达到最大的健康目的(不能活到175岁的原因,就是遭受了这样或那样的折损)。折损是对健康、体质、寿命最重大、最深层次的破坏。常常十年健康抵不上一次重大折损,一贯健强抵不上一刻生命。能够保持身心与寿命的完好,就是最大的最有意义的健康。另一方面,人要健康,主要的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修身养性。要善于平衡生心;要善于合理运动;要善于适应或改造改变自然的或社会的环境。
第二,我们必须掌握全面综合交叉健康的基本方法。
中医、西医、体育,可谓是人类三大健康的特效途径与方法。其中,中医主要是从根本上进行日常的疗养与治疗,其方法主要是根据人体身心理特征和自然、社会的特点,利用食物、酒、中草药、中医疗法,对人进行调理,总体上属比较温和的健康方法。西医主要是从现象上进行对应的解除式治疗,其方法主要是根据人体身心理症状,利用手术等物理方法和药物等化学方法,对人进行急救,总体上属于比较暴烈的健康方法。相比之下,体育属于最自然阳光的健康方法,其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运动与社会活动的巨大力量对人的身心进行刺激,通过刺激获得巨大的健康效益。对于中医、西医、体育这三种健康方法,我们必须区别对待与合理运用。
三、结语
显然,竞技有害论和唯体育健康论是我们认识与实践中的谬论与误区,它严重地误导与损害了体育健康事业,必须加以批判与纠正。然而,现代大众竞技决定论和现代科学健康论,才是正确的现代健康科学观与方法论。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确立正确的健康科学观与方法论,并运用它去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体育与健康实践。
【关键词】:中学体育 素质教育 特征 对策
1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 体育教学在实现中学素质教育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1 体育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
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学校教育根据不同时期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以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锻炼,从而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为学生日后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习效率
智力的增长和发展离不开体力的相应发展,而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会改善智力活动的条件。青少年正处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运动能增强他们的体质,促进大脑的发育。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但能增强他们的体质,增加大脑皮层的厚度,还能为勤奋学习提供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为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反缺乏体育锻炼容易导致疾病,不可避免的影响学习,并限制智力发展。
3 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3.1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健康第一”为主导,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可以适当地调整课程内容、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建立科学的健康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目前中学体育课程的内容来看,智力因素的内容过多,而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偏少,致使教学中只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是造成所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一个主要原因。素质教育不仅强调要重视学生智力开发,还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此可见,适当地增加非智力因素的内容,以掌握“三基”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3.1.1 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于谁是教学的主体,学术界曾有过争论,虽有异议,但基本形成共识,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精心地去设计、组织与管理教学,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实现“教”与“学”双方密切配合,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3.1.2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目标由教师制定,学生执行;组织教法由教师设计,学生服从,每一步教学程序都是学生按教师指令运作,现代体育教学模式针对这些弊端进行着改革,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向着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着重突出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 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要求能调动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让学生经过努力达到预期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经验,满足需要,以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3.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其他方面
3.2.1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参与者和组织者,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关键是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广纳贤才,引进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的人才,不断地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教学能力;一方面要切实地做好“以培养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工作,鼓励他们进修和拿学位,从而不断地更新知识,普遍提高教学工作能力。
3.2.2 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的评价和考核机制
衡量教育质量,学校不应仅根据智育的考核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好坏,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升留级和毕、肄业,应该以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因此,学校应当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评价和考核,来及时调整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学校还应当进行宏观调控,改变片面抓智育而轻德、体的现象,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体育教学要制定素质考核、达标考核、身心发展测评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来衡量学生体能体质状况,并以此为据来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形成一整套的科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面发展人才的质量。
3.2.3 进一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功能,娱乐功能和导向功能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个人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又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对体育政策、法规和制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行为与体育情感,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坚韧不拔的精神等,对于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贯彻与实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川.论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199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