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生物学科的魅力

生物学科的魅力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6:08: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物学科的魅力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生物学科的魅力

第1篇

案例一 432 - 98 = 432 - 100 - 2

错因分析 学生出现上面的错误,其实是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真实想法与最自然化的理解. 出现这样的错误,是教师常常会为432 - 98 = 432 - 100 - 2的错误,对学生不停灌输“加一个数时,多加的数一定要减掉,少加的数一定要继续加;减一个数时,少减的数一定要继续减,多减的数要加回”. 其实这样的一句话记忆起来本身就很拗口易混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加减乘除法的算理,而且计算的熟练程度也不够,往往会弄巧成拙错误连连. 很显然这种计算的算理没有在学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只凭借着自己对数的理解或模糊的记着老师强调的那几句话,就觉得已经运用了简便计算.

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现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加深对简便计算算理的理解. 例如:在理解432 - 98的简便算法时,赋予其生活中购物付费场景,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付98元,在零钱不够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付100(减100),再找零(加回2),也就是432 - 100 + 2. 多次创设类似的生活场景进行训练,再遇到该类型的纯算式时,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萌生联想,恰当处理. 这种算用结合的教学远胜于纯算理的(多减要加回)教学,更不用说那种机械的“一拆(100 - 2)二变(括号前面是减号,括号里面都变号)三计算”模式了. 这种付款经验适合于所有多加少加、多减少减的算理中,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不需要死记硬背即可准确解题. 这样利用生活经验会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而且容易记忆.

案例二 125 × (8 × 4) = (125 × 8) × (125 × 4) = 1000 × 500 = 500000

25 × (40 + 4) = 25 × 40 + 4 = 1000 + 4 = 1004

错因分析 从学生的错误中,我们发现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往往会搅乱学生的正确感知. 这说明学生对这两条运算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于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分配律,而乘法结合律是几个数连乘时,可以交换运算顺序. 那怎样从美丽错误中突破难点呢?

面对这些学生,教师不能简单的从形式入手,告诉学生括号里是乘号时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只能当括号里是加法或减法时才能用乘法分配律. 于是就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某品牌西服,一件上衣的批发价是500元,一条裤子的批发价是300元,明明妈妈的商店要进这种西服8套,共需多少钱? 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加以理解,再次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再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更加清晰. 思考:下面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125 × (8 × 4) 125 × (8 + 4)

生1:第1题小括号里是乘,而第2题小括号里是加.

生2:第1题是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而第2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

师追问:那这两题各有几个125呢?

生3:第1题中8 × 4 = 32,所以有32个125,而第2题中8 + 4 = 12,所以有12个125,是不同的.

让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进行比较,深入地理解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自主建构起知识体系. 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正确的结论,而是领略探索、尝试的过程. 我们要耐心地面对错误,努力以错误为突破,化错误为精彩. 在“出错”、“纠错”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得以发展. 案例三 378 - 154 - 146 = 378 - (154 - 146) = 378 - 8 = 370.

错因分析 减法的性质是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该生的本意是利用减法的性质使计算简便.由于对减法性质的理解不透彻,导致计算出错.

第2篇

关键词:教学情境;多媒体;自主学习

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引入全新的境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给学生一个全新的体验。下面结合实践教学,谈谈自己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的实例与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生物课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设计巧妙新颖的导入,启迪学生思维。

例如,我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时,首先播放视频《多彩的生物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种类的繁多、分布广泛。接着让学生说出在视频中认识的生物及自己知道的生物,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有没有共同的特征?从而导入新课。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促使学生很快地融入生物学习探究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参与探究

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已是生物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师,其关键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教师在布置学生探究前,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设置情境,建立探究氛围,促进探究深入开展。

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种子的萌发”教学时,我用Flash将一粒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做成课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4人小组合作,提出自己的假想,进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终得出结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火焰,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探究。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特点,能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如能适时适度地运用,就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如:“血液循环的途径”这一知识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节的重难点。运用传统的讲授式与谈话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整个课堂学生参与性和思考力度均不够,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因而,我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血液、心脏和血管的相关知识、知道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的基础上,我用PowerPoint展示血液循环模式图,让学生思考:假设有个红细胞,随着血流在人体内周游,如果以左心室为出发点,那么它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如果让你对它的旅行路线进行划分,你认为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小组间可以商量讨论,共同寻找答案。各小组派代表发表本小组的看法,全班共同评判。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演示血液循环过程的Flas,帮助学生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的迁移,进一步认识血液循环过程。利用多媒体将血液循环这一动态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不仅便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能消除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难点。

四、运用多媒体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理运用多媒体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自主学习。

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中“动物的分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学生实践活动为基础,侧重“自学加游戏”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我将多种动物与它相对应的所属种类做成Flash互动课件,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根据“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中所学的知识,帮画面上的动物找找家。当学生帮动物找对家时课件及时给学生表扬,答错时课件提示学生再想想。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比赛,看看谁用时最少,正确率最高。对于这一节中植物的分类也可采用同样的办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五、利用多媒体优化生物课堂的体会

多媒体课件能使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运用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合理选择,才能优化课堂,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整个课件不宜过于花哨(如声音、字体、花边的添加等),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多媒体课件在实验上的运用要有所选择,不能完全取而代之。能用实物、标本的一概不用多媒体,能动手做的一定要坚持做。当实物演示有困难或是微观现象时才借助多媒体。对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制作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做才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必须经过反复操作才能熟练,切

不能用观看视频的教法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

3.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时,还应充分把握好时间,做到张弛有度,重难点部分应有足够的时间停留,供学生思考,演示过态过程时可以重复,以帮助学生理解为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反应,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要讲求实效,切忌华而不实。

4.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板书始终是连接教学媒体最活跃的因素。

总之,教师只有充分明确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合理使用多媒体,发挥其最佳效应,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优化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钟启泉.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第3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技术 植物生理生化课程 教学方法

目前,许多高校利用较为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无疑,这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现代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1,2]。在《植物生理生化》教学过程中,许多高校在上个世纪末就开始实施并开发相应教学软件。我们认为多媒体和植物生理生化教学的结合,无疑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改变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模式为自主式学习,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它存在一些缺点。本课题小组根据多年传统教学和近几年的多媒体教学所积累的经验,阐述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植物生理生化教学中应用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问题,以期为增强植物生理生化的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1.在植物生理生化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1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传输、接收、转化和应用能力。

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继承、扬弃和补充,促使了传统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将抽象、生涩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能提供表示动态化的认识过程,直接有效地分解复杂信息,例如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光能的吸收、光合(呼吸)电子传递等,都可以动画形式表现,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同化。

1.2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是一条重要的途径,结合联想式授课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能够自理信息,接收具有学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娱乐性的信息。同时可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因此,课件的知识表达能力更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

2.在植物生理生化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出现的问题

尽管多媒体教学在植物生理生化专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

2.1多媒体教学与教学质量。

据了解,目前许多多媒体教学课件其实只相当于一个电子教案,只是教师为了减少板书时间,将教案搬家而已。因此,一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时,只是简单地将预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投影演示,或加上一些动画放映,而并不注重教学方法,不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不关心学生的反应和教学效果。

植物生理生化课程具有知识密集度高、信息量大等特点,适宜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很好地掌握教学的方式和时机。如果教学内容设计不好,教学方法采用不适应,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易消化,难以接受,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不高的后果。学生的反馈信息也说明:这种教学方式刚开始时很有新鲜感,但时间稍长就感到很乏味,继而产生上课时不集中注意力,对过多的教学内容也吃不消等问题。

2.2两种教学手段应当有机结合。

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改变了教学的环境与方式,就目前而言,它还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植物生理生化课程因其学科特性,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方法授课,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了解。植物生理生化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课程,在制作课件时,需要用传统的逻辑分析、推理、临时举例、即兴发挥等方法手段进行教学;而适合演示的部分则可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这样就会使得教学既具有表达清楚、逻辑性强、便于理解的分析过程,又能收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好效果。二者有机结合,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特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层次化、高水准。

3.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教授植物生理生化

如何适应高等职业师范和农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好植物生理生化这门课,增强其教学效果,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

3.1针对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院生源层次不均,有很大部分来自对口专业,这部分学生相关化学知识比较薄弱,学好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难度相当大。因此,我们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将植物生理学和基础生物化学改为植物生理生化。对每个章节选取重点和难度较大的内容,结合图片动画等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进行精讲。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章节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化学过程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其特点是生理和生化内容较为复杂,加之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故学生对这部分的生化反应内容难以掌握。如果将光能的接受、传递,光合(呼吸)电子传递及化学反应等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结合多媒体方法进行精讲,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再如,植物的信息传递的讲授也是本课程的一个难点,这些内容也能通过动画来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增加学习兴趣,培养自学和思维能力。

3.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图表、图片、动画等形式,将一些内容列表进行比较,或将有关章节的内容通过动画形式进行贯穿联结。例如,在讲授植物体内四大类有机物质代谢时,要求学生列表将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核酸代谢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物质代谢的图片网络系统,让学生对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在学习了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章节后,要求学生利用图表将这几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结,对植物如何利用H2O、CO2、无机离子、太阳能(光照)等物质和条件,来合成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生理活性物质和多种次生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又是如何转化、分解或者排出体外的,等等。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充分调动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加强适用性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我院为高等职业类师范院校,目标是培养双师(技师+教师)技术型人才。在教授这门课的同时,要落实学院的培养目标。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是很强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在实际教学中,应当不拘泥于传统思维教学模式,或是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而是使用适合的教学模式,有机地把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植物是活的有机体,生命活动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既要注意一般规律,又要注意一般中的个别;同时注意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井乐刚,路芳,王爱荣.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4):107-109.

第4篇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BME);本科教育;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16-02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与理工科交叉渗透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它整合了数学、物理、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众多领域,具有综合面广、交叉性强的特点。应该说有多少工程的门类,就会有多少生物医学工程的分支。与物理、数学等传统专业相比,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立的时间较短,又具有专业覆盖的知识面宽、交叉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的BME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方案是世界各国、各高校所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相比之下,美国代表了目前全世界生物医学工程教学和研究的前沿,因而广泛学习、了解该专业本科教育在美国的情况,并结合国内实际,是形成更加完善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国内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方案的最有效途径。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概况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工程学、医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从工程的角度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解读生物医学中人的生命奥秘,解决医学中的实际问题,保障人类的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的学科。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边缘学科,BME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被认为是今后几十年内最容易出现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的学科领域之一。美国的生物医学工程是全球发展最早和最快的,早在1953年就制订了其学科研究计划,并于1967年把培养BME专门研究人员列入该计划。此后,一些著名大学相继开设了BME专业科系,开始了其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前全美共有60余所大学的BME本科专业获了美国工程技术认定委员会(ABET)的认定,获得授予学士学位资格。而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全国已经有110余所大学有该专业的本科招生计划,其中约24个为医科院校(包括两个军医大学),其余八十余个为理工或综合性大学。随着设立该专业的高校迅速增多,各高校面临的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因此,亟需积极探索、创新和完善该专业的教育培养方案,形成自己的特色,创出品牌,以鲜明特色和高质量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本文主要以国际知名高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重庆大学的最新本科培养方案为参考样本,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学位设置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基本情况,希望对国内该专业本科教育发展有所启示。

二、两所中美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对比

在美国很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美国新闻(US News)和世界报道(World Report)最新联合公布的2009年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排名表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位列第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里就选择了这所国际知名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最新本科培养方案为参考样本,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学位设置等方面,同样与国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重庆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以分析不同和找出差距。

1.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及要求的比较。在这个方面,美国的BME本科教育更多地是为研究生培养(含职业教育)打基础。这个理念反映在他们的培养目标上,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理科、工程、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科等相关领域的四年本科教育,使其具有广阔的工程学和生物医学背景,能够理解、阐明并应用相关工程学原理解决医学问题;能够成功地从事职业实践并继续深造,具有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他们并不强调让学生具备某种专业技术技能,更看重的是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毕业生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我们是以培养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设计、制造、应用、开发和企业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更强调学生对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专业技术及技能的掌握。相比之下,我们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要求更加具体,但也存在过于单一和局限的问题,因此学生在择业的广泛性方面远不及美国。

第5篇

一、生物学科“学困生”形成的主要表现

生物“学困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基本概念、定律含糊性,薄弱的学科基础使得学生不能用生物学的语言重组概念。实验原理、操作过程、生理实质只知其一,看课本不重视概念的理解,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生物的应激性、遗传性和适应性,他们分不清概念之间的区别点,只知道有一个概念的存在,没有从概念的实质上去理解或找不着理解三个概念的突破点。

二、生物学科“学困生”转化的建议

1.生物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培养和发展学生,尤其是差生的积极、健康的情感,对他们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要切实履行好情感教育的角色,把学生培养成一代高智能的情感丰富的合格人才,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首先其本身必须既是一名学识渊博的“智能人”,又是一名情感趋于完善的“情感人”,高中生物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

2.以激励手段促进“后进生”转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认为“基本的勤奋和感到基本的自卑感是学龄阶段儿童的基本矛盾。儿童对于学习天生是勤奋的,当考试出现某一孩子反复排名最后,基本的自卑感上升,就会厌恶、抵制学习”。美国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员拉说:“主体丧失了自信心,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力量。”根据这点,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后进生”实施鼓励性评价,发现他们的优点立刻表扬,即使仅是作业做得好,为班级做点小事也对他们予以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一位教育家说得有道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问题学生,要偏爱他们,多表扬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迈好人生中的每一步。

3.利用现实生物资源,培养他们的生物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也是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突破口,更是学生战胜学习困难的强大动力。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悉心关怀学生的高尚情操等教学情感去诱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生物学史上的科学轶事去唤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也可以通过生物实验、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去培养学生观察生物现象、寻找生物规律的良好习惯,还可以通过传授解题方法、技巧去树立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等。在生物教学中,只要教师注重探索、注重观察、注重教法,一定可以培养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的。

4.教师自我因素,教育教学的理性化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选考生物科的学生除了自身客观原因外,还有一部分是受到生物教师的个人魅力的影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不少学生是冲着生物教师灵活的教学方法、深厚的知识底蕴、独特的人格魅力或精明的处事方式等去判断自己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能真正、主动学习生物,作为生物教师应从自己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角度进行分析,多检查一下自己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没有符合学生的要求,如何才能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为了更好地做好生物学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灵活的教育方法、正面的个人品德以及宽广的包容情怀,去感染生物学科“学困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奖励机制

“学困生”的学习能动性比较差,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不肯动脑子,学习不起劲,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布置作业的难度控制,选择一些直观题和客观题。例如,书本上的一些操作过程或步骤,图像的填涂及补充,各种生理过程的表述等。尽量让学生的得分率提高,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最低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引导“学困生”的思考。教师在评题时也要注重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多让他们动脑子,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帮助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6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生动直观 优势 注意事项

生物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在生物学科知识中,所涉及的各种宏观、微观的概念有很多,可以说,这些抽象的知识几乎贯穿了生物学科的始终。在生物教学中,正是这种学科特征才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了。因此,一旦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化,就会大大降低生物学科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为此,随着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技术逐渐走入了生物课堂。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使得原本的生物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多媒体工具在生物教学中所具备的诸多优势。

一、多媒体工具在生物课堂上的优势

1.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上,教师往往习惯于“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并且不注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原本生动有趣的生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这样的课堂自然无法让学生对生物产生兴趣,而兴趣的缺失将会直接导致学习效果的削弱。而一旦在生物课堂上引进多媒体技术,这种声像图一体化的教学工具就会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生物学科中,一些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结构、环境特征等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一旦配合着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一些用语言无法描述的知识,教师用图片、动画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就会使得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例如,我在给学生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时,就在上课之前事先利用多媒体工具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制作成教学课件,然后在上课的时候用多媒体工具一步一步地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式,这样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了显微镜的使用方式,这一点在以往单纯地依靠语言来讲解的教学模式下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无疑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大大增强。

2.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几乎每节课上都会有一些重点、难点内容,而这些知识点往往都较为抽象难懂。例如,一些生物的受精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条件反射过程、血液循环过程等,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一方面很难讲透讲深,另一方面即使当时理解了,这种文字化的知识也很容易被遗忘。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把多媒体工具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突破重难点。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原本需要发挥学生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才能获取的知识被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并且通过图片、模拟动画等展示的知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保存。

3.有利于扩充课堂容量。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上,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很多知识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这样,很多教师只能按照课本上现有的知识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工具的存储功能搜集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上课时再利用多媒体工具的文本显示功能在几秒钟之内把各种资料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既大大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又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多媒体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

随着多媒体工具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出现。例如,把多媒体工具当成电子黑白来使用,在多媒体教学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师生之间的交流,过度依赖多媒体工具等。更有甚者,多媒体工具的使用非但没有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所帮助,反而加剧了灌输式教学活动。例如,很多教师在看到多媒体工具的巨大存储功能以后,在上课的时候大幅度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各种各样的知识内容统统运用多媒体便捷传输给学生,使得很多学生学习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有所加重。可以说,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我们违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初衷。其实,多媒体工具具有如此多的优点,我们当然要鼓励在生物教学中经常运用。然而,我们在使用多媒体工具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铭记多媒体归根到底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我们在肯定它的作用的同时,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工具,而要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在发挥多媒体工具诸多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这样,多媒体教学才是科学的教学行为,才是符合教育教学活动规律的行为。

总之,由于生物学科特有的学科特征,在多媒体工具引入之后,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增强。并且在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也使得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大大提高了。然而,我们在肯定多媒体教学作用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理性的头脑,在使用多媒体工具的时候一定要秉持着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切不可盲目跟随。这样,才能够使得生物学科在多媒体工具的推动下散发出学科本身的魅力,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楠.课堂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J].中国校外教育,2009,(06).

[2]王铮敏.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三明学院学报,2003,(02).

第7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

融入 生活元素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与多学科相互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成为当今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学阶段,生物课程也成为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学科。但目前,中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的现象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了生物教学质量。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物学科在中考、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重较低,学生、家长和学校都不太重视,把它当做副科;二是生物学的部分章节内容难度较大,使学生望而生畏;三是现有的生物教学方法枯燥,形式简单,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这种状况若长期持续下去,就必然会影响公民的科学素养,乃至我国生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关键在于让生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与生活接轨、教学情景和氛围与生活合拍、教学实验和课外活动与生活牵手。

一、生物教学内容和方法与生活接轨

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有着天然而广泛的密切联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生物科学的巨大贡献。《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这就明确指出了生物教学内容和方法与生活接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1.突出生物科学技术成果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和成果,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更容易调动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介绍科学家采用基因技术成功地在老鼠背上长出人的耳朵,这种“自己的耳朵”在技术成熟后可望进行器官移植,这样既解决了器官来源问题,又可避免移植后的排异现象。教学中教师还可从耳朵推导到其他人体器官的再生和移植,达到挽救生命,造福人类的目的。

2.突出生物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生物学知识源自于人类生活,生物学学习和研究的目的在于服务生活、改变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并做好素材的收集、分类和归纳,选取与所学章节相关联的生活实例来凸显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讨论森林公园与市区在生活环境方面的差别并自己归纳出结论,再导入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明了光合作用提供了氧气,所以森林里空气清新;蒸腾作用降低了温度,所以森林里比较凉爽,使得学生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理代谢。

3.突出生物教学中语言的生活味。生物教学语言首先要保证科学、准确和严谨,在此基础上力求生活化,突出生活味,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教师可以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来讲解自然环境对生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可以用学生常用的成语“飞蛾扑火”来讲解部分生物趋光性的特性;还可以用“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学生熟知的典故来讲解生物机体的条件反射原理。

二、生物教学情景和氛围与生活合拍

教学情景是连接抽象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生物教学应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的基础等实际情况来衔接生活,植入浓厚的生活气息。

1.创设的问题情景必须源自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是学生理解和接受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教学手段。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教师除了要熟悉教材,掌握知识点和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还要使教学与生活合拍,实现由远到近、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设问“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何会感到浑身酸痛”用以解释细胞在无氧代谢过程中产生乳酸,从而使人感到浑身酸痛。

2.利用直观教具凸显教学情景和氛围的生活味。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生活化的直观教具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具体,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因此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并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3.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情景和氛围的生活味。发展迅速的多媒体早已渗入到当代学生的生活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许多学生对多媒体的接受能力之强和感悟水平之高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是一种“顺势而为”“顺水推舟”的好办法,这种教学手段可谓源自生活、服务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与氛围,如生活情景、游戏情景、故事情景等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多媒体动态的效果更易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不同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得到充分调动,使其在欢乐中学会知识。

三、生物教学实验和课外活动与生活牵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学实验和课外活动就是让学生直接从课本走进生活,实现与生活牵手。

1.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实验魅力。生物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做好生物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的选做实验外,还可选取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课题进行实验设计。如,发芽的马铃薯为何不可食用,其中哪些成分对人体有害;实验花草对家居空气的影响等等。教师也可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易于找到的实验物品和材料动手自制标本或在实验室里独立进行研究,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让生物教学融入生活实际,让学生融入自然,回归社会,促使学生形成生物科学素养。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也丰富多彩。例如,教师可以举办“生物与生活的关系”“生物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系列知识讲座,以拓展和延伸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饲养家蚕、小鼠、果蝇等,观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也可尝试自制酸奶、泡菜、家酒等,让学生了解生物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此外,教师还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并开展讨论,明确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联和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兴趣 情感 价值 提问

引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是一门科学,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简单传授上,而应该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积极的行为总是由于动力的驱使而产生。若我们能及时地发现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对他们的活动起到支持作用,学生就会很有兴趣地探索下去。只有让学生爱上生物这门学科,教师的教学目标才能轻松达到。教师只要动心思、想办法,肯定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和学习兴趣的大门,从而使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和谐统一。

一、情感在生物教学中的融入是激发学生爱学生物的第一要素。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耐心辅导学生,用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作为生物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师德、过硬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技能和健康的心理,才能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产生一种等待和期盼的心理,这种感染效应往往会长期地起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除了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要巧妙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在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打破被动呆板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结合生活实际促使学生由求同思维向求异思维转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生物学科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无不体现美的成分,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生物学中的科学理论,规律,图表,无不蕴涵着美。另外,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均体现了生物适应生存的美;生物中的共生、共栖以及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形成的生态平衡,构成了总体的协调美。这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他们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而不能不做评价,或含糊其辞,或过早地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不重视评价和评价不当的表现。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仅在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评价,还应该在生物学作业批改时和考试阅卷中注重情感评价。

教学实践表明,在生物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能对学生的情感、品质产生影响,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是激发学生爱学生物的重要手段。

每个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更要通过不断改革生物学科的教学,力求充分实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才能让生物这门学科真正的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对生物学科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整合。

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电视、录像、影碟、电脑等,恰当地呈现大到生态系统、小到生物分子结构的图像,尽量把复杂的或微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简洁直观地表现出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提供的声像信息。还要精心筛选课本中没有的或表达不够充分的有关生物科学以及生命科学的知识,丰富教材和课堂的内容。如克隆羊的诞生、D NA重组技术、无磷洗衣粉推广等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各种生物兴趣小组,从观察并保护绿色植物、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放手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试验,体验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对于人、自然和社会的价值。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逐步明确、认同、树立生物科学中那些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首先应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均可给以物质基础上的解释。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自然界、生命、生命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与变异、生长与衰老等。

科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生物学科在学校科学教育,尤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类了解自然、了解自己、了解生命,对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这一切。同时,要培养学生更富于爱心,关心他人,热爱生命,关爱自然,乐于为社会服务。

三、课堂提问的优化是激发学生爱学生物的有效途径。

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能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该活动中的地位,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同时,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不会忽略这点。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的提问首先要有科学性和启发性。例如:类人猿的进化不能说成是古代猴子的进化;也不能提出象“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吗?”这样答案为“是或不是”的毫无思考意义的问题。其次,教师的提问要有趣味性和针对性。比如,在讲授茎的输导作用时,提问:“俗话说,人怕伤心,树怕伤皮;老树中空而不死。这是什么道理呢?”只有充分集中学生注意力,才能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另外,教师的提问要有评价性。提问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作出良好的分析评价,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学生作出学术上的肯定,并给予一定的赞扬,如“非常好”。对回答错误或未能作答的学生,应作出心理上的肯定,予以一定的安慰,如“没关系,我想下次你会答好的。”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大胆探索,不怕挫折的学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