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审计重点内容

审计重点内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6:08: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审计重点内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审计重点内容

第1篇

一、产业组织结构和核心企业的带动力。重复建设、过度竞争是导致我国目前众多产业创新能力弱、国际竞争力低的重要原因,需要通过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来重塑我国的产业组织结构。目前,审计中发现不少行业都在着力打造产业园区,旨在以核心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因为核心企业对技术的垄断程度较高,掌握着行业中的技术标准,决定着产品更新的速度,担当着行业中技术创新领跑者的角色。因此,审计时应重点关注:在核心企业的培育过程中,核心企业是否掌>!

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工业结构低度化、产业竞争力不强是我国众多产业竞争力水平提高缓慢、大批企业被淘汰出局的主要原因。审计时应重点关注:产业结构的低加工、低技术特征是否突出;单位产出消耗过高、排放过高的现象是否存在;在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业领域,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如何?财政是否对行业共用技术开发平台有持续投入;是否有专门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否将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衔接,使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较好地结合。

三、行业管理模式与发展战略的匹配。在审计调查中我们看到:不少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来保持和增加规模,以提高整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但由于没有建立多行业或者多市场组合,没有建立合适的管理模式去管理整个行业,因此,反而抑制了行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审计时应重点关注:业务经营领域分布,多元化程度,不同行业发展规模、盈利能力、价值贡献、竞争能力和管理模式的匹配程度,以及建立起来的管理模式是否与市场和银行信贷体制的转变等动态地协调一致。

第2篇

关键词:神经医学期刊;栏目设置;内容;

作者简介:王志娟,

栏目是期刊的基本单位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刊方针、学科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栏目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关系到期刊的整体形象和质量[1]。国内外医学期刊栏目设置的分析已有些报道,本文在此基础上,侧重分析国内外6种神经类医学期刊栏目的设置、文章比较及内容特点,以了解国内神经医学期刊栏目设置的现状和问题,现报道如下。

1资料来源与方法

选择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3种神经医学专业期刊,收集上述期刊2010年10月至12月共9期杂志;选择2010年SCI收录的国外神经医学领域期刊Neuron(ISSN:0896-6273,IF:13.26)、TheJournalofNeuroscience(ISSN:0270-6474,IF:7.178)、Brain(ISSN:0006-8950、IF:9.49),收集Neuron杂志(半月刊)2010年10月到12月共6期杂志,Brain杂志(月刊)2010年10月至12月共3期杂志、TheJournalofNeuroscience2010年10月至12月(共11期)6期杂志[包括October6;30(40):13211-13548/October13;30(41):13549–13915/November3;30(44):14593-14924/November10;30(45):14925–15335/December1;30(48):16065-16407December8;30(49):16409–16754]。分析上述期刊栏目设置与内容的特点,非学术类栏目如读者/作者/编者、会议征文消息、Toolbox、Corrections/Corrigendum/Errata、ThisWeekinTheJournal、JournalClub等类栏目不列入分析。

2结果

2.1栏目设置一般情况的比较

国内外6种神经医学专业杂志栏目设置的一般情况见表1,国内期刊共设置栏目17个,固定栏目6个(专题和专论视为同一栏目),机动栏目11个(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视为同一栏目,学术交流和学术讨论视为同一栏目);国外期刊设置栏目23个,固定栏目10个(Articles和OriginalArticles视为同一栏目),机动栏目13个(Review、Minireview和ReviewArticle视为同一栏目),总的来说,与国外神经医学期刊比较,国内神经医学期刊的固定栏目数和固定栏目占总栏目数比例较低,机动栏目数较少,机动栏目占总栏目数比例较高。Neuron杂志6期中只有一个固定栏目(Articles),一方面可能与Neuron杂志的栏目划分细化有关(Perspective、Viewpoint、Overview、NeuroViews均属于观点类栏目);另一方面可能与Neuron杂志的办刊特色有关(6期中连续5期出现了Previews、Review栏目,3期出现了SponsoredArticle、FeaturedArticle栏目),这样既保持了栏目在一定时间内的连续性,也显示了期刊栏目的多样性。

2.2栏目分类情况的比较

将6种期刊的所有栏目按照内容分为论著类、临床类、综述类、指南类、评论类、通信类和其他等7大类,其中临床类包括经验交流、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药物研究、短篇论著、CaseStudy、Neurotechnique、Report;指南类包括Previews、FromTheArchive;评论类包括Perspective、Viewpoint、NeuroViews、ScientificCommentaries、BookReview、SymposiumandMini-Symposium;通信类包括LetterstotheEditor、BriefCommunications;其他包括会议纪要、OccasionalPaper,具体见表2,国内外神经医学期刊论著类文章均最多,国内期刊通信类文章最少,国外期刊Brain、JournalofNeuroscience临床类栏目最少。与国内神经医学期刊比较,Neuron杂志指南、评论类文章,Brain杂志评论、通信类文章,TheJournalofNeuroscience通信类文章较为突出。

2.3栏目设置内容的比较

国内神经医学期刊的评论类文章多为知名教授或专家撰写的综述,而Neuron杂志的评论类文章主要是针对某些论著文章进行的分析,指出研究的优、缺点及今后该领域科研方向等方面的评论和建议;国内3种神经医学期刊均没有针对已发表的文章提出质疑或商榷的通信类栏目,而Brain、TheJournalofNeuroscience的通信类栏目中可就已发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方面提问,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并提供证据,或通过临床实践或文献阐明自己的观点,进行评论和质疑。

3讨论

基于对国内外神经医学期刊栏目设置和内容的比较,对我国神经医学期刊栏目的设置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细化栏目,提高固定栏目的比例

期刊栏目的一大特点为稳定性和连续性,固定栏目与机动栏目的适宜比例为2:1[2],国内期刊固定栏目比例尚需提高,TheJournalofNeuroscience论著类文章按研究内容又分为Articles,Cellular/Molecular,Development/Plasticity/Repair,Behavioral/Systems/Cognitive,NeurobiologyofDisease4个栏目,既便于读者阅读和检索,也适应了医学论文分类逐渐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国内期刊按照内容和专业学科划分栏目时可根据收到的文章数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设置,也可在现有栏目划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所收文章量大、面向读者群较广的专科内容栏目。

(2)重视编读往来,开设通信类栏目

国内期刊几乎没有针对已发表的文章提出质疑或商榷的来信,偶尔有读者的建议,也不针对具体某篇文章。作为专业医学期刊编辑,要充分意识到期刊乃活跃学术、促进交流的桥梁和平台,将反馈医学临床和科研信息为己任,加强对通信类栏目的收集、组稿工作,鼓励读者敢于“质疑”———善意的学术讨论,才能真正的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神经医学期刊才能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式的学术环境,与国际期刊接轨。

第3篇

对市县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同时,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多、涉及的范围广,审计单位的数量很多,内容也很丰富,审计实施和审计取证也存在一个如何体现充分性、必要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为了实现适中的审计目标,就要使审计的重点更突出,审计的范围更恰当,要注意准确定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职责定位。市县长工作职责范围很宽,要注意区分市县长和部门的职责,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县长的职责来认定其经济责任,有些与市县长职责关联不大的部门的问题,可以不必列入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确定被审计单位和延伸审计单位时,要把重点放在与市县长工作直接相关的部门。重点关注其财政性资金的流向、使用、管理等内容,对单位本身一些财务核算上的问题一般可以不予涉及,发现问题可以告知当地审计机关,以集中审计目标。

二是责任定位。市县长的责任很多包括政治责任、人事责任、外事责任、安全责任等各方面的责任,认定其责任时一定要定位在经济责任上。经济责任及评价在时间定位上主要围绕市县长的任职期间开展审计。

三是寻找审计的切入点。市县长是否按章办事依法行政是认定和评价市县长经济责任的基点。审计发现,有的地方财政预算不报同级人大批准,这是典型的不依法行政的问题。同时,审计仅仅是对市县长监督的手段之一,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受到多方制约,要以当地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进行审计。

四是把握审计的落脚点。市县长领导、决策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个人廉政情况是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的要求,开展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各项重大决策和执行环节是否符合程序,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规、个人是否廉洁自律上。重点关注市县长对国土资金、财政退库、挖革改资金、土地出让金、粮食风险金、城建、交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审批情况,以及这些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来评价和界定县市长的经济责任。

二、突出审计的重点

一是突出共性问题。这些年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发现普遍存在的违规退库、税收征管、土地出让金、政府负债、违规确定经济政策等共性问题,就是市县长审计的重点问题。对“两保”即社保资金和环保资金进行审计,也是当前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它直接与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效益相关。

二是突出重点单位。从这几年市县长审计情况看,80%违规违纪问题集中在8个必审单位,在这8个单位中,问题又集中在财政、税务和土管部门。因此,突出重点,就是要紧紧抓住那些掌管资金比较大的单位不放,审深、审细、审实。根据不同的特点,确定不同的重点,有专项资金、基金的,以专项资金、基金的管理使用为重点;对执收执罚部门,以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为重点;有重点项目的,以重点项目的决策程序、合同及执行情况为重点;下属单位多的,对下属单位作必要的延伸审计或抽审。开展延伸审计也要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围绕界定市县长的经济责任这个主线来确定延伸的重点内容和单位。对一些与审计重点关联不大的问题或是当地审计部门可以重点关注的问题,尽量不要牵涉审计过大的时间和精力,要集中力量,确保重点。

三是突出重点内容。在审计内容上,以政府财政资金作为抓手。重点对预算执行、预算退库的合法性;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是否纳入一般预算;有无超越权限擅自减免税费;政府负债规模构成及偿还能力;重大经济决策、财政财务政策的内容、决策程序及合法性;政府性基金或重大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审计。

三、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

1.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合。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查明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分清是个人经济问题还是财政财务收支的违纪问题,分清是工作中不熟悉财经法规还是明知故犯而出现的问题,分清是历史延续下来的问题还是任期内新出现的问题,把财政性资金的收支管用运营情况与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这实质上是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人格化,将落实经济责任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连接点。

2.适当开展延伸审计。对一些行政执法的部门,要适当延伸;对重大事项追溯以前年度并延伸审计相关单位;对上审计报告的问题,要有延伸的旁证材料。延伸审计要以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为主线,以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将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易发生违纪违规问题的部门和资金作为突破口,抓住因重大决策失误导致效益低下和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的线索,查深查透,必要时要延伸审计

二、三级预算单位和其他单位。

3.有选择地采取抽样审计。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多、被审计单位多,特别是税收征管、土地出让、建设项目等数量较大,对一些项目和指标根据审计的目的、重点,有选择地采取抽样审计,能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对投资项目,可以随机抽审几个;对征用土地、对农户的补助等,也可以抽审几个乡镇,乡镇中抽审几个村,每个村再抽取一部分农户,这样的抽审就比较客观集中。

4.开展审计调查。审计调查是广义的调查,审计人员除了自己组织实施审计调查,也可制定一些调查表格发给被审计单位进行自查。审计人员对自查表格进行归纳分析,是能够获取有用的审计证据的。2004年在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中我们专门安排了政府负债和土地出让金两项专项审计调查,调查的目的是通过点上的情况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和意见。如土地出让金的管理和使用审计调查在摸清情况,摆明问题,分析原因的同时,还征求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意见,究竟如何管理和使用这项资金比较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5.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既可以做到全面审计,又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有关信息,减少传统手工审计下的工作量,提高数据的准确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台州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采取计算机辅助审计,建立了相关的审计平台,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台州审计组分成两个审计小组,通过星型结构小型局域办公协作网络,及时将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有关的审计事项签证单、审计工作底稿、各种审计取证表格等资料录入到计算机中,通过共享文件夹便于审计小组之间、审计人员之间共享审计资源,及时了解审计有关情况,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6.实地审计和送达审计相结合。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于只进行财务收支账面审计,核实一般审计问题,不需要谈话和大量盘点资产内容的部分部门和单位,可以实行送达审计的方式。采取实地审计和送达审计相结合,能够缩短审计时间,节约审计人力资源。如余姚、定海审计组根据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对“必审”单位采取就地审计,对延伸单位则采用送达审计的方式,扩大了审计覆盖面,为保证审计质量奠定了基础。

7.鼓励被审计单位自查自纠。这些年市县长审计,坚持边查边改原则,鼓励自觉纠正违规违纪行为。省厅对被审计单位自查自纠的问题基本上从宽从轻处理,对审计进点前各地自行纠正的,审计一般不再处理;对审计过程中能自觉立即纠正的,处理时从宽掌握;对历史沉淀较长、短期解决有难度的,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计划等,处理时从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角度给予支持。由于鼓励被审计单位自查自纠,各市县自行纠正违规行为态度积极。从纠正问题的角度看,审计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8.引入绩效审计的思路。目前在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中完全开展绩效审计尚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入绩效审计的思路,将政府绩效审计作为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创新点进行有效的尝试和突破。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在政府绩效上进行探索,不仅深化了审计内容,拓宽了审计范围,从深层次揭示了市县区域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也为全面、准确评价市、县长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奠定了基础。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直接涉及市县财政财务、经济工作实绩,直接涉及市县长政绩。通过对国有土地出让金、重大投资项目、更新改造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重大投入、上级下拨的各项专项资金等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完成任务和目标的效益、资源使用和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审计,审计中重点关注资金的使用效果、分配的结构、重大投资项目的效益等方面内容,重点查明财政资金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评价当地政府性资金使用方向是否合规、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兼顾了社会效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对财政性指标分析中,通过任职前后对比,动态分析各项指标增长比例,评估现有的经济结构、财政收入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全面地、历史地、辨证地揭示市县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潜力、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性资金收支结构和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施政成本,为认定和评价市县长经济责任提供依据。

四、借鉴有关成果和资料

1.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核心是财政收支审计,在市县长审计中要注意运用以往财政同级审和上审下的审计资料,使市县长审计与财政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注意运用专项审计资料。目前,我省共设立了13个专项资金,省里先后都组织过审计,这些审计结果对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很有价值。另外,通过审阅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和自查资料,在市县长审计中也要注意运用。根据资源共享的原则,对当地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等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则通过核实确认予以采用;对其他部门提供的资料,引用时要让他们作出真实性承诺。

2.从查阅市县政府常务会议、市县长办公会议等有关会议纪要、会议决定和领导干部签批有关报告、文件、抄告单入手,从查阅以往年度领导干部述职报告、省市有关部门对市县業务工作的考核结果等入手,了解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市县的经济决策、经济活动等有关事项,从中选择确定具体的重点审计内容,并围绕该内容审计或审计调查有关单位。通过查对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财政财务管理政策进行梳理,并与国家现行经济政策相对照,检查和发现市县政府是否存在违规制定财税政策等问题。

五、客观评价和防范审计风险

客观评价与防范风险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客观评价是前提,防范风险是目的。只有坚持客观评价,才能防范审计风险;要防范审计风险,必须坚持客观评价。

一是坚持科学评价。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对市县长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这在当前尤为重要。不管是对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还是城市基础建设等方面,都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环境和城乡的协调发展,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去分析和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二是坚持全面评价。在总体评价上,要做到一分为二,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审计报告基本情况部分,要从整体上评价市县长领导经济工作方面取得的业绩。对市县长的正面评价,可以放在制度、指标分析中,让审计对象能接受。

第4篇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管理 审计实务

一、在系统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

在审计工作的序列行为和程序中,酝酿、制定审计计划是第一步也是决定后续阶段性质和内容的关键步骤。在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中,风险要素在审计计划阶段便表露出来,具体表现如下:

(一)准备阶段强化风险评估

过去,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作风遗留,审计项目的设定、审计区域的确定及审计频率的规划等都由上级单位或相关部门通过行政指令确定。随着风险管理理念的渗入及普及,风险评估成为审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法宝。对于企业组织而言,审计计划协调风险管理部门及各主体业务部门定期系统开展风险评估活动,利用专业素养进行风险排序,出具风险图谱,列出重大风险区域,管理层据此对组织风险有了比较充分而全面的了解后,确定重点审计区域,指导确定宏观的审计计划。对于特定审计项目而言,专项或微观的风险评估为具体项目的启动提供支撑,也为项目计划的编制提供框架,让审计工作一开始就带着强化风险要素的气氛。

(二)编制计划阶段以风险评估情况为根据

确定重点审计区域及范围后,后续工作是针对重点区域和范围进行审计立项。对此,在宏观方面讲,各审计项目需要投入的资源多寡要以其风险情况为依据,尽量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微观方面来说,具体的审计项目规划具体审计程序,也要以微观领域的风险排序和对比进行适当安排,充分体现与风险状况的分布及程度等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三)评价阶段以风险涵盖度为标准

审计计划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在持续的评价中保持更新的灵活性。对此,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审计评价标准,以前上级指令及相关部门的建议便是必须遵循的原则,在风险管理境遇下的如今这种评价标准直接指向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和作用程度,据此延伸到关注风险涵盖度这个概念上。具体而言就是,审计计划涵盖的关键风险范围越广,其资源配置分布情况与风险状况一致性越高,审计计划的编制水平就相对高。

二、以风险防控为旨归实施审计程序

审计计划关注风险要素只是一个开端,更关键的阶段是审计程序执行阶段。对此,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同样依托风险要素,以风险防控为旨归,具体表现为下几点:

(一)审计关注的重点是组织的风险管理框架的存在和完善与否

在传统审计形态下,审计人员关注的对象多是组织财务合规方面的内容,稍微出色的审计项目也注意到了绩效的内容。不过,这些都没抓住组织发展的关键点,只能看到确认一时的问题,而不能在宏观及长远意义上为组织提供帮助。在风险管理的境遇下,审计关注的重点对象从具体琐碎事务提升到风险管理层面,重点关注组织构建完善风险管控框架的情况,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否构建;二是构建得完善程度,三是发挥效用的情况。

(二)审计审核的重点内容是关键风险点防控的有效性和适度性

因为重点关注内容转向组织风险管理情况,所以审核工作的具体内容也同以此为重心,对风险点和风险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制定出审计目标、风险防控失败后果及具体审计程序,编制《风险认定与审计目标对应关系表》、《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对应关系表》,重点关注审计目标、各风险点、风险防控失败后果、风险防控措施及具体审计程序等系列事宜,对防控失误事项进行分析分类,查找风险防范措施设计和执行有效性方面的不足,评估界定风险防控失误事项的性质,并判断分析风险防控失误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三)审计跟踪检查的重点整改内容是管控措施的出具情况及效果

审计工作的完成并不等于终结,还有审计跟踪检查工作。审计跟踪的对象就是审计程序中的具体发现,确切说就是对风险管控失控方面的应对情况,具体而言是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负责组织是否出具了有针对性的应对举措,二是所出具应对举措的具体效果,根据这两方面的情况确认相关信息。

三、以管控建议为重点编制审计报告及相关文件

审计程序完成后,需要向董事会等管理层出具评估报告,也就是编制审计报告及相关文件。在这个阶段,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样强化风险要素的中心地位。

(一)从报告内容上说,审计报告重点介绍组织风险管理及评估的状况

基于事务前后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审计报告的来源是审计程序的过程和发现,重点同样在于确认风险管理框架的完善性及发挥作用的效度、风险评估的结果及关键风险点防控措施及失控情况,以风险要素及状况为主线向管理层及治理层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信息。

(二)从报告目的上说,审计报告的出具是为了推动组织风险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

应该说,审计工作的目的在于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和助力,具体到审计报告层面上在于让管理层和治理层能全面充分了解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启迪、推动他们出具相关措施、政策甚至战略性决策,根据审计确认的相关缺陷出具风险管控举措,加强风险防控、优化公司防控结构,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框架,提升风险管理的绩效。

第5篇

1.现状

“上审下”财政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各级审计机关的职责。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根据所辖范围,分别制定和实施了“上审下”财政审计计划,对其下级政府预决算基本做到三年内轮审一遍。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上审下”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上级审计机关及时掌握了解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运行情况;二是有利于上下审计联动,提高财政审计整体质量;三是有利于检查考核下级审计机关“同级审”工作,防止和克服“同级审”走过场;四是有利于推进下级政府进一步重视和强化财税管理工作,不断规范财经行为。

其缺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重点不突出,与下级审计机关“同级审”内容基本相同;二是审计时间跨度不连续,有脱节现象,容易给下级财政税务机关钻空子;三是审计角度不拓宽,注重审查微观方面问题多,揭示宏观管理方面问题少;四是审计方法不灵活,运用账目基础审计方法的多,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少。

2.对策

(1)转换“上审下”审计角度,定位好审计工作目标。“上审下”财政审计要有大作为,要想取得新起色、新突破,就必须跳出“同级审”思维模式,抓大放小,站高看远,大角度、高起点、正确定位好“上审下”审计工作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三结合三侧重,即:

一是坚持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侧重宏观审计目标。“上审下”财政审计应侧重检查下级政府和财、税、库等部门单位,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政策,是否严格执行本级人大批准的预算,是否严格坚持依法理财、依法管理,从中审查出财政分配行为是否规范,管理是否存有漏洞,收支是否真实、合规和效益,审查出带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真正发挥审计部门的“谋士”职能作用。

二是坚持财政收支审计与管理效益审计相结合,侧重管理效益审计目标。“上审下”财政审计应侧重检查下级财政管理及其效益情况,找差距、揭不足、提措施、促整改。比如,通过审计检查下级财政收入征收成本增减变化情况,就可以分析出不同地区、不同年度之间实现单位收入(如以“1万元”为一个单位)所付出的征收成本水平的高低,进而衡量出这个地区财政收入征收效益的好坏,找出财政收入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审计建议,达到不断提高“上审下”财政审计质量的目的。

三是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侧重近期审计目标。“上审下”财政审计不能单纯局限于一个审计年度,否则就不能动态地掌握下级财政的发展态势,不便于揭示下级财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了解下级财政管理质量的高低,不容易总结分析出下级财政制定出台的一项政策、一个体制、一个重点活动执行及其效果的好坏,因此“上审下”财政审计应拓宽审计范围,扩大审计时间跨度,保持“上审下”财政审计年度的连续性。当然,在具体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应以近期年度审计目标为主,选择近期财政运行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审计,并且作必要的延伸。只有这样,“上审下”财政审计的思路才能拓宽,最后出具的审计结果报告才会有份量,才能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资料,才能从宏观方面更好地推动财政健康运行。

(2)突出“上审下”审计内容,把握好审计工作重点。“上审下”财政审计应在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下,围绕定位好的审计工作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着重围绕“重点、热点、难点”开展审计工作。

重点就是:要紧紧围绕财政预算执行这根主线,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进行审计。重点领域如影响财政收入的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税源大户,影响财政支出政策性、专用性、效益性的科技、农业、教育、环保重点行业等;重点部门主要包括财政、税务、国库三个预算执行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主要包括上级下达的专款、专项补助,转移支付补助,本级安排的专项支出以及社保、城建等专项基金收支等。在此基础上,要按照审计署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即由收支审计并重向以支出审计为主转变,由主要审计本级支出向本级与补助下级支出和部门预算支出审计转变。与此同时,还应突出由支出审计为主向以管理和效益审计转变,决算审计向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审计转变。当然,在选择这些重点内容时,也不是每年都要包罗万象,什么都要审,这样无论是审计力量,还是审计时间都不允许,所以每年只能在全面审计基础上,选择重点之重点,一年一个侧重,一年搞一个特色。在具体审计实践中,着重把握以下四个重点环节:

一是要重点审查下级财政预算编制的规范性。检查财政预算编制的方法是否先进科学、指导思想是否正确、基本原则是否合理、范围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合法、程序是否合规,不断规范财政预算分配行为。

二是要重点审查下级财政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检查财政预算批复是否及时,预算分解是否足额下达,预算执行是否严格,预算调整是否有效。审查分析财政收支预算增减变化的原因,总结好的经验,剖析存在不足。

三是要重点审查财政决算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收入方面,重点审查收入范围和收入级次划分是否准确,检查有否截留、隐瞒应缴上级财政收入;支出方面,重点审查上级财政下达的各项专款、转移支付补助支出和下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支出具体使用和效益情况,突出效益审计;收支结果方面,重点审查财政平衡是否真实。

四是要重点审查财政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一审财政各项法规制度执行情况,重点检查下级政府制定出台的有关涉及财政收支方面的文件是否与国家财经法规相吻合,《预算法》、《税收征管法》、《会计法》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等各项法规是否严格执行到位,及时纠正财政运行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二审财政改革情况及其效果,重点检查下级财政在收入、支出、体制和制度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正确评价财政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揭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点带面,推广典型,服务宏观。三审下级政府和财政全年工作重点计划和专项活动实施情况,检查分析这些活动的开展及管理措施的出台,对促进全年财政工作目标圆满实现和增收节支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如部门预算的推广实施情况、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进展情况,政府采购工作开展情况,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情况等等,大力推进下级财政管理全面实行“阳光工程”,进一步促进该地区财经秩序规范化、法制化。

热点就是针对财政改革中的重大事项进行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如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情况,财税体制改革、教育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债务以及政府重大活动事项进行跟踪问效审计,解决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的亟待查清了解的一些敏感性问题。只有抓住热点问题进行审计,我们的财政审计才有新招,才有新意,才有新成果。

难点就是:针对财政运行状况,从审计的角度,不断揭示和剖析财政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探索解决摆脱财政困境的途径,提出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值得重视的有关前瞻性问题和建议。只有抓住难点,找准了财政运行中薄弱环节,这样审计的作为就显现出来,审计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就充分发挥出来了。

第6篇

1、明确工作思路。审计项目开始前,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事项有个通盘考虑,做到知己知彼。既要弄明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又要清楚开展审计的目标、范围、内容和重点,也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及其经济活动在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影响。例如工作业绩、群众评价、经济和社会效益等等,充分估计审计事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由此产生的审计风险,还要对审计的起讫日期作出预定,对审计人员分工和对审计工作要求作出规定。工作思路明确了,就减少了盲目性,增强了主动性。

2、明确工作重点。“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整个审计工作是这样,具体的审计事项也是这样。要围绕审计目标,根据审前调查的情况,对审计事项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确定出工作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攻方向明确,避免因平铺直叙地耗时费力,而产生无效劳动的问题。

3、明确工作策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策略,审计工作也不例外。面对一个审计事项,应当从何处切入,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比较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这就是一个策略问题。在思路和重点都明确之后,策略就是成败的关键因素。策略需要推敲和研究,确定策略的过程又是对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一次再思考。

4、明确工作分工。相对一个审计项目来说,审计组全体成员都是干的同一项工作,但是在一个审计事项中,又包含着若干个审计内容,各审计人员可能要分别独立负责某些审计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分工都是不可避免的。分工就要负责,分工到人,就意味着责任到人。在审计方案中事先把任务落实到人,有利于增强每个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同时因为审计是一项存在固有风险的工作,如果有事需要追究责任,通过审计方案也是有案可查的。

5、明确工作进程。审计方案包括起讫日期,一个完善的实施方案,还应对审计内容的进展作出初步的估计和规定,自我增加一些紧迫感,以期减少现场作业时间。现场作业的时间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审计成本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审计质量问题,实践证明,现场作业的时间长短与审计质量的高低不成正比。因此,缩短现场作业时间的问题已引起了审计业界的高度关注,审计机关的领导也将此作为一项工作要求,多次严肃地提了出来。这也是审计工作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

第7篇

关键词:企业 风险管理 审计 问题 措施

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并逐渐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以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是指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将风险控制管理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通过以风险管理作为导向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状况进行评价与反应,进而强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我国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制约问题分析

(一)针对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缺乏相应的制度管理

虽然大部分企业针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但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型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不能明确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点,造成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开展缺乏相应的指导。

(二)对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在内部审计工作上主要是侧重于对内部财务数据的真实合法性以及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的审计监督,而对于以防范控制风险为目的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力,导致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开展不利。

(三)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水平较低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实质便是对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再监督,因而管理工作开展的整体要求较高。但是部分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水平较低,对于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分析能力较差,而且在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开展上也没有充分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等信息化手段,因而导致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水平较低。

二、强化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策略分析

(一)准确认识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作用,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体系的建设

首先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体系建设。企业管理部门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应该给予内部审计部门一定的权限,使其能够独立的开展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重点针对内部控制以及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管理。其次,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目标的制定上,应该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目标,重点针对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计划、财务预算、资金利用效率等方面,来制定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目标,通过目标考核的方式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内部风险管理审计范围上,应该注重将审计范围逐步的从财务活动拓展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规划制定、投资决策管理等内容,进而提高对于风险管理审计的力度,降低企业管理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优化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基础环境的建设

首先,企业应该完善自身治理结构的设置,通过单独成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者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管理部门实行直接管理的方式。其次,应该结合国家财政部制定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技术文件的要求,并结合企业风险控制管理的基本需要,制定相应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规章制度,重点针对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开展形式、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程序以及审计报告的内容进行细化规定,通过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指导企业以风险管理作为重点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三)明确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开展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必须明确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对于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市场风险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否全面以及是否切合实际进行审计;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转进行审计;对企业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策略以及风险控制效果进行审计。通过明确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内容,确保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提高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水平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水平,企业应该采取信息化的手段来开展风险审计管理工作。首先,企业应该在内部建立审计信息平台,重点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阶段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收集,在获取大量的风险信息之后,通过设置风险权重,明确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以及重点评价指标。其次,应该针对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系统分别在战略发展风险、市场经营风险、财务管理风险、运营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几方面分别制定相应的风险识别、分析以及控制措施。第三,按照审计对象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审计评估,并对各种风险发生频率以及风险度较高的问题进行预警,以切实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对于经营风险的控制管理,必须完善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水平,通过牢固树立风险管理审计理念,提高审计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改善审计工作流程及方法等措施,强化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开展力度,为企业经营管理规避风险以及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改进提高

在我国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实施的背景下,对于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健全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改进公立医院的经济决策、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效益提升等方面的管理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公立医院受到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内部审计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管理,已经成为公立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对于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主要内容概述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公立医院都已经按照中央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在改进公立医院内部领导,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以及推进公立医院医改深化实施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对公立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资金收支的合法合规性所开展的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是公立医院内部的一项传统审计,在所有审计内容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二)经济合同审计

现阶段公立医院内部的经济合同审计是仅次于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业务,重点是对各类经济合同的效益、合法、公平、可操作性等开展的审计,并对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

(三)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公立医院内部的领导层以及各个业务职能科室责任人所开展的责任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人员的党风廉政情况、民主决策、权力运用等方面开展的审计,目的在于防范各类舞弊行为。

(四)其他审计

在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方面,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主要包括效益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决算审计等。效益审计主要是对公立医院资金使用效益等开展的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则重点针对预算计划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以及所带来的绩效情况开展的审计,投资决算审计重点针对公立医院的投资项目所开展的系列审计。

二、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公立医院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足

当前,有的公立医院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支持力度不大,尤其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层次不够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差,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

(二)内部审计制度机制不够健全

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机制是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但部分公立医院不够重视这一基础工作,内部审计方面的制度较少,对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没有形成有力的指导。

(三)内部审计技术手段不够先进

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手段都非常落后,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人员更习惯于采用财务分析、风险评估、管理战略分析等审计方法,而未能全面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备是对公立医院的经营发展风险因素考虑不足。

三、改进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完善有关制度建设提高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规范化水平

公立医院的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内部审计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重点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审计工作规范、内部审计职责权限、具体审计程序、审结报告要求以及审计结果运用等一系列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通过完善的制度优化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注重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作用,应该进一步的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一方面,应该注重不断地改进内部审计的技术手段,特别是结合现阶段医院大多数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将内部审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重点是建立医院内部经营管理的数据信息库,及时通过对各类经济活动信息重点是资金收支信息的监控,开展动态的审计管理。另一方面,应该制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细则,重点是明确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标准以及制度落实等进行细化明确,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三)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中突出风险导向

当今公立医院自身的经营发展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因此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应该重视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应该针对财务领域、非财务领域等方面,找到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并找到风险问题发生的根源,确保医院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

四、结语

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实施过程中,应该结合公立医院的内部实际情况,重点在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健全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等几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为提高公立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振华 单位:莱阳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沙占华.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民生问题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04):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