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6:08: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第1篇

梧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摘要]本文从事业单位机构体制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

关键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前言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开展业务活动,维持单位正常运转的基本物质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金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可以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分工不到位

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与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上不同程度的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受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固定资产配置与责任分工不到位的影响,对固定资产的盲目采购,以及固定资产使用与保管环节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使国有资产未发挥其应有作用,创造其应有价值。一些事业单位通过将一个整体资产分布成许多零散部分进行采购,避开政府的采购监督。同时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与供应商没有严格遵照采购制度进行资产采购,致使一些固定资产出现账目混乱。同时,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相互攀比现象,以盲目心理进行资产购置,这些现象的发生都致使固定资产成本增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造成诸多不便。

其次,固定资产的登记与报废环节缺乏监控,使用过程与使用状态缺少有力监督,日常管理意识淡薄,未建立落实明确的资产责任制度,对固定资产未定期进行盘点与账目监管。固定资产出租、外借管理手续不完善,固定资产采购与报废流程未设置严格的审批制度,在这些环节上存在的管理漏洞,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2、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管理需求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而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现行会计核算滞后,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无法及时准确的进行数据反馈。应当入账的未及时入账,应当销账的还挂在账上,致使账目与实物管理混乱,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缺少精确的会计核算。当单位内部资金来源渠道增多,账权分散形势下,尤其是事业单位负债购置用以增加固定资产时,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与财务预算难以平衡,会计信息将无法准确的反映单位实际财务运营状态,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现阶段,资产核算工具落后,仍有事业单位用制订序号与资产卡片等方法进行资产台账管理,没有使用固定资产财务软件,无法运用科学的技术对固定资产的增减进行科学的反映。

与此同时,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上,也存在诸多弊端。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现阶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无法真实反映资产实际净值。这种弊端在资产面临报废与转让等问题时,无法对固定资产财务信息进行准确反映,同时因固定资产的不计提折旧,对会计核算成本,资产净值数值造成较大偏差。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法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首先,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制订,并坚决落实与实行。对固定资产的采购、报废、转让、外借等都应有一套严格的报批手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要定时与不定时的进行账目盘点,按时核对账目与实物是否相符,不定时抽查固定资产的使用与损耗情况。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纰漏的组织与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对表现突出组织与人员相应进行嘉奖。通过经常性的清查与盘点,维护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固定资产数量也日渐增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完善与创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来,加强日常监督工作,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从采购计划的制订,到资产购置、验收、领用都要明确建立账目信息,通过制订资产管理卡,交付资产管理人,明确资产管理责任,更方便对资产进行实时监督。同时,还可通过增设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与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对固定资产采购需求进行监控,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并负责固定资产在各部门的协调运用,降低重复采购现象与资产利用率低现象发生。并通过制订健全的固定资产采购、保管、使用、维护、报废等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管控,强化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2、结合信息化技术提高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水平

通过采用财务管理软件及一系列办公软件,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迈向一个全新的高度。财务管理软件主要运用于财务部门,在财务管理模块中建立固定资产账目明细,依据账目明细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固定资产在单位内部的合理使用与信息共享,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

3、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管理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对外捐赠、外借、以及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调拨,应对账目及时进行处理,按照票据及时入账,没有票据的要根据市场同类资产预估价值入账,保证账目与实物相符。对外购的固定资产,按资产购买价格加上相应的税费、运输费用以及专业人员安装服务费用等,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按会计准则严格执行。对报废资产要进行严格的程序审批,方能减少账面价值。与此同时,通过设立与登记固定资产账簿,根据对固定资产设置账目卡片,在会计账薄上登记固定资产账目,对固定资产运向进行信息储存与记录,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资产流动信息,实现固定资产的完整性与可控性。凡事业单位内固定资产出现转移现象,都在卡片与账簿中明确记录,当资产变动结案时,对卡片与账目进行注销,以保证账目与实物相符。

4、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以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保证事业单位资金完整,使之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通过增设“累计折扣”作为固定资产备抵科目,在平时实务操作中在“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下面增设“折扣费”进行明细核算。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经营支出-折旧费”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扣”科目。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固定资产浪费与流失现象严重,也对国家财产造成了损失。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认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通过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结合信息化手段等多种方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创造更多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红蕾.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河北:价值工程,2011,30(1)

第2篇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医院的医疗设备,办公用品等都属于医院的固定资产。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会计制度的管理,能够使医院的固定资产分配更加合理,从而使医院免于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的财务危机,第二,在完善的会计制度下,加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可以让医院的管理人员,清楚地知道固定资产的数量情况,明了在经营管理中哪些资产的利用价值高,并且能够合理利用,并且爱护资产,第三,合理的利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让医院的资金都花在重要的医疗设备上,可以防止医院固定资产被个人私自暂用和浪费,当医院向社会大众筹集的善款入账时,能够清楚明了款项的用处,能够把筹款花在每个病患的身上,帮助患者早日好起来,综上所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十分重要。

三、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现状

1.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从医院近几年的发展改革来看,在财务核算方面,已经改为不同科室之间分开核算,这样对于,办公材料、卫生材料消耗品都落实到每个科室人的头上,与每个人的月收入直接挂钩,降低了个人的浪费现象,但是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有效的实施,缺乏对固定资产保价增值的意识,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发挥不了有效的职能,在财务管理方面,部门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意识不强,人员配备不合理,再加上医院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交接手续不清楚,使固定资产管理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去,导致固定资产流失现象比较多。

2.价值标准过低

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采购中,对于设备的价格相对过高,不可避免的是对部分价格高、规模比较小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对于那些小型的医疗设备来说,虽然购置的价格达到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标准,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总损坏率太高了,更新换代的频率太快,因此,在进行资产核算的过程中,无形地加大了核算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核算人员的工作范围,分散核算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核算大型重要设备的时候,无法提高集中力量。

3.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医院的很多固定资产在购进以后,对于设备的一些相关信息和费用没有及时报给财务部门,中间环节有间断,导致财务信息不真实,不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数量和相对变化,比如:固定资产的规格、型号在入账的时间与实际购入的时间不一致,甚至一些资产不按照买入的时候入账,日积月累,金额少计记成多记,导致计提固定资产出错;再者,有的房屋建筑物已经被使用很多年,仍是体现在在建工程科目上,根本没有及时结转、盘盈或者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由于种种原因,形成资产账外的循环,由于医院核算的特殊性,每个月合理的计提折旧,这样核算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4.固定资产的基建资金不到位,不能及时入账

医院相对来说比较特殊,固定资产大部分都是由国家拨款,上级部门调拨,还有的是一些爱心人士和企业单位的善款,无偿的捐赠,因为没有实际的资金流向凭证,每一笔款项不能够及时入账,长久以来,因为没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部分的资产一直在账外运行,例如,办公楼的等建筑物,一直是医院相当大的固定资产,有相当一部分资金不足,需要通过财政拨款来补救,按照国家现有的财政政策,满足不了医院基本建设的资金需求,从而导致医院因为资金不足和施工单位在经济上出现争执,许多房屋建设也不能及时入账,造成固定资产的总数存在和账面上不符合。

四、 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概念

医院的各级领导必须重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了解固定资产在医院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增强全医院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杜绝一味购置不管理,重视医院物资材料和货币资金流动,轻视固定资产管理的误区,告诫全体职工要以医院为一个大家庭,有主人翁主导责任感,充分认识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处境,提高职工的成本意识和优惠意识,把医院的固定资产纳入每个科室核算,这样就能和每个人的经济利益相连,每个人在关心自己的经济收入的同时,细心使用医院的医疗设备,并且合理完善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对于在使用固定资产时,如果有操作不当造成的损失,要追究個人赔偿。

2.建立完善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

医院要设立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将权力分散,分配给几个人,确保办理固定资产购置的时候不能是一个人接手全部过程,要制定一个适合本医院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根据医院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用途进行编号集中管理,要明确哪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具体的使用者固定资产的责任人和保管人,管理部门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和清查,一旦发现固定资产被随意地使用或者转移,应该立刻向有关部门追求保管人和使用人的责任,如果保管人员工作有变动,要提交申请,做好交接手续,对于新增加的固定资产,要按程序办理入库手续,这样才能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

3.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分析和考核

对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进行分析工作,每年定期对上年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采用固定资产产出率、卡实相符率、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损失率、固定资产维护成本率、固定资产增常绿、折旧成本增长率等指标,通过与预算、上年同期、同行业指标对比进行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促进合理配置和使用固定资产,不断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全面清查,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对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通报。对表现突出的部门给予表扬奖励,对于管理不善的部门给予惩戒,降低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量。

4.明確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衔接有序进行

办理固定资产业务时要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不能由同一部门或者一个人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防范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差错和舞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同时医院应该配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高的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并且加强对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坚持一支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的建设,提高职业道德,业务水平,明确岗位职责,才能发挥它们在固定资产中的作用。

5.加强会计人员素质

人的因素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只有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保证工作质量,尤其是会计人员,专业强而且知识更新得快,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信息化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非常重要,一些年龄偏大的会计人员一定要学习计算机知识,以满足新形势下核算的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参与管理;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保证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3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作为行业规范性文件财政部曾于1991年8月印发了《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计价等都作了明确规定。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日新月异,原有资产管理办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资产管理的要求。2012年2月,财政部了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原有的规则进行了改革,其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也进行了重新规范。从目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管理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对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思想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很多单位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没有严格的核算制度,账目不健全,核算不严密,帐外资产多,有的资产虽然有帐,但反映内容不完整,只管使用,不计成本及损失,不进行定期盘点,核对,导致单位资产的实际使用数与账面数不一致等现象大量存在,资产流失、丢失、公物私用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一方面,资产实际已经报废、损失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却长期挂账未作处理,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存在着大量的帐外资产未入账,游离于有效监管范围之外,导致资产处置更加随意、流失更具隐蔽性。同时,因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事项涉及到单位内部各部门和职工个人,但相应的职责界定不明确,资产管理无法落实到实处,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报废不按程序办理,存在随意处置现象,导致固定资产帐实不符,会计数据失真,管理混乱。

二、现行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核算标准偏低。新规则第40条规定,固定资产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这一规定较旧制度有了大幅提高,但与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标准比还是有些低,特别是对拥有大量专业设备的广播电视事业单位。

2、固定资产核算原则滞后。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原则落后于单位的自身发展需求。目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逐步趋向企业化管理模式,很多单位已经开始实行内部成本核算,但是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物质资源,收付实现制仅对其取得和报废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对其使用过程则脱离会计核算,无法准确反映事业单位所拥有的资源。其次,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既要追求社会效益又要重视经济效应。仅通过现金收付途径无法满足单位对其资源的高效运用,也无法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各项资源运用方面的真实会计信息。

3、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不科学。购置固定资产要做两笔分录,一方面记事业支出和银行存款,同时登记周定资产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固定基金”账户。购建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直接列为当期支出,这样就会虚增当期的事业成本,导致固定资产增加,当期的结余虚减,成本核算不科学。同样,在建工程的核算也很不合理,随着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化发展,地方财政对广播电视事业的资金投入越来越有限,许多基建项目往往都是自筹资金完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 “在建工程”科目,核算是通过“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归集进行帐外核算,基建项目建设周期又长,建设期内会计核算不合理,项目交付使用后不及时入固定资产账,笔者所在单位办公大楼甚至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已历经十几年的时间,工程造价接近2个亿,投入使用十年来大楼内部设施经过多次维修改造,光是这些费用都已花费近千万元,账面却不反映这项资产,导致资产信息严重失实。

4、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能反映资产损耗情况。在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下,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在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直至报废时才从账面上转出,对其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和磨损,不采取任何措施。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账面价值和实际净值的差距越来越大,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无法得以反映,或多或少虚增了资产和净资产的总量,导致账实不符,固定资产使用期内各会计期间的成本低估,结余虚增,最终导致收入支出表提供的结余信息不真实;同样由于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1、不重视实物管理。有些单位对资产购置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制度,对资产的询价、采购、招投标审批程序等进行了规范,但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却往往无章可循,重购置而轻管理。资产使用部门不注意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资产管理部门不接触实物,更不懂技术,特别是对广播电视专业设备缺乏必要的了解,没有一套完善的资产使用管理制度,无法确知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资产使用率低。

2、固定资产盘点不及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要定期清理,做到家底清楚,帐帐相符,帐卡相符,防止资产流失”由于不认真执行相关制度,造成了固定资产帐户不实、帐卡、帐物不符,形成有帐无物或有物无帐的现象,尤其是广播电视行业的特殊性,经常有广告客户用实物资产抵充广告经营收入和节目联办费用等,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这部分资产往往容易形成帐外资产,变成部门和个人的物品。

3、固定资产的报废、调拨和处置不规范。不按规定程序报批,随意处置,对配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物品,由于人员调动引起固定资产转移,物随人走,到新部门新岗位又会重新配置,再加上个别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理过于轻率,碍于情面或怕麻烦不予追回,资产长期挂账却无实物,报废实物资产的处置更无人管理,造成资产的严重流失和资产的重复购置。

目前,我们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拥有十分庞大的固定资产,为了加强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加以改进:

1、根据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广播电视行业会计制度

新规则第六十六条对行业特点突出的事业单位明确可以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行业会计制度,并根据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需要,在财务管理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随着广播电视事业单位产业化的发展和自收自支的核算体系,有必要制定广播电视行业会计制度,改变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原则为权责发生制,最大程度上适应和满足广播电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和内部成本核算的要求。

2、修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合理简化固定资产取得时的会计核算

对于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都是单位自有资金,核算上应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对资产的购置、核算标准参照企业资产核算办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较好地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如实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从而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关于固定资产的全面信息,也有利于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现行会计核算的缺陷,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使用、报废状况以及期末净值、盈余情况;促使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加强成本核算,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与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

在严格执行财会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严格固定资产购置、使用、报废等审批权限和手续,杜绝在资产管理中的主观随意性。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职责及相应的监督检查和奖惩制度,将资产管理纳入各部门目标考核中,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明确单位财务、资产管理与使用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规范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财会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增强责任感,在购置、验收、清查盘点、清理报废等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记好固定资产明细账,做到账物相符、帐卡相符、账账相符。完善专业设备的大修、改扩建等项目审批手续,根据拆除、更换等情况及时调整相应资产的账面价值。

事业单位是中国社会制度的特有产物,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无法实现国际接轨,但是目前随着事业单位逐步趋于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在最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也逐步向企业会计制度靠拢,增加了“在建工程”“资产折旧”等科目。我们相信,切合实际需要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的修订、完善,将会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更加科学、规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8号——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2.

[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3]裴文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议[J].财经界(学术版),2009(10).

[4]罗晶晶.全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或提速其会计制度改革[N].中国会计报,2011.

第4篇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进行了新的规范,不仅调整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分类,提高了确认标准,在账务处理上引入权责发生制,引入资产折旧会计处理规定。总之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越来越向企业固定资产会计处理靠拢。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新模式的优势

(一)通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提高了财务信息准确性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事业单位按照以往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模式开展工作不仅不能与预算改革相适应,而且还与现代会计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相违背。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引入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其中固定资产“虚提”折旧方法颇有新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直接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不计入支出,这种折旧方法不仅能够将单位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实时反映出来,而且还能够实现与支出预算口径一致,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进一步落实。

(二)将基建工程项目纳入固定资产核算有利于财务管理效率提高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基建工程项目相关财务信息不并入单位“大帐”,不仅会使单位进行财务核算过程中出现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存在偏差的情况,而且还会加大单位内部控制难度,容易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会计核算上的漏洞现象。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提出在谨遵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帐、单独核算的基础上,每月将基建工程项目纳入到单位“在建工程”及其他相关科目中去。具体来说就是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基建工程”,将相关业务计入在建工程进行核算,这样一来充分体现出了单位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进一步规范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其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三)增加待处置资产损益科目提高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在对资产进行处置时必须体现清查和报经批准全过程,不再只是针对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再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简单对“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会计科目进行处理,而是设置了“待处置资产损益”这一过渡会计科目对尚未处置完毕的各种资产价值及净损失进行反映。这样一来有效避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由于盘盈或盘亏而出现的虚增或虚减情况,切实提高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运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新模式后存在的几点不足

(一)单位负责人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的认识有待加强

首先,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所有权归属于国家财政,单位只拥有资产的使用权,许多单位负责人只对固定资产日常使用情况给予一定重视,对其核算办法并不太干预,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工作。而一些财务部门在选择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时没有根据固定资产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处理,比如计提折旧时一律采用年限平均法,核算办法具有随意性、单一性;第二,单位负责人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方面做得不够,没有贯彻落实固定资产管理精神,间接加大了核算管理难度。

(二)单位固定资产相关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很多事业单位虽然由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但是并没有指定专人负责,资产管理和账务处理一人兼职情况普遍存在,这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还有的单位存在着后勤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多头管理很容易出现权责不明,出现问题无法落实到部门或个人,导致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明确。另外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制定规范的固定资产会计工作规章制度,对于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也没有在单位制度中加以明确规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不规范问题。

(三)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从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角度出发,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设置固定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相当一部分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监督工作缺乏独立性。即使设有资产管理部门,也只是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很难起到监督作用。而政府监管部门(主要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由于固定资产监管的信息化,导致工作量日益增大,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监督上主要是根据单位所提供的信息数据进行监督,难以发现实质性问题。同时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不能安排足够的人员负责对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相关材料进行仔细检查,难以起到督促作用。

(四)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落后,没有去了解和掌握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具体处理办法,仍然按照旧会计制度中的固定资产处理办法进行核算,致使所得出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同时,一些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上做得也不够,无法切实提高其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三、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意识

首先,单位负责人应当给予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主动去学习新制度的内容,彻底摆脱“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思想,并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与预算管理充分结合,与核算人员研究制定最适合本单位情况的固定资产处理办法;其次,单位应当加大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开会等形式落实新制度精神,严格要求各个部门向财务部门提供的固定资产信息的准确性,为核算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不断完善单位固定资产相关规章制度

单位应当安排专职人员对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台账等进行系统化管理,给予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定权限,明确权责,并制定购置、转让、出入库登记管理制度,按照内部控制规范制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岗位分离、相互制约制度等,确保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整个过程中核算和管理的严谨性。同时,单位在采用“虚提”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严格按照规定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固定资产处置时,按照所处置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照已计提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进行账务处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力度

首先,事业单位应当投入一定人力和物力积极构建固定资产监督部门并独立于其他部门,使监督工作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充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会计科目设置等问题;其次,政府监督部门(主要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向主管部门申请足够的监督人员负责各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检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下到单位中去了解和掌握单位情况,对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相关材料进行仔细检查,督促单位能够按照新制度内容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

(四)提高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首先,单位可以采用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工作情况与绩效相挂钩的形式,对于经常出错的人员要给予一定处罚,对于工作出色的人员要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发其工作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新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处理办法;其次,单位应当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不仅要多组织相关业务知识讲座和研讨会,而且还应当邀请专业人士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就如何妥善进行账务处理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切实提高其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弊端及处理方法分析[J].科技创新,2014(05).

[2]李晶.新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理论与研究,2013(15).

第5篇

【关键词】新高校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一、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现状

新高校会计制度针对固定资产的调整较大,例如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提高,要计提折旧等,这些变化无疑加大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难度。各高校也逐渐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完善核算体系以适应新制度的变化。但改革非一日之功,由于历史遗留及政策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帐实不符情况仍普遍存在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高校之前对固定资产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并不到位,造成高校出现很多以前年代的固定资产还趴在帐上,但是实物却已不知去向的情况。加之,有的高校没有定期开展资产清查,或是虽开展了资产清查,但由于资产数量、种类较多,投入的清查人员、时间、力度未能保障到位,致使清查工作流于形式,草草了事,进而造成家底无法查清查实,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帐实不符情况仍普遍存在。

(二)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限制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是在资产管理或财务部门设有资产管理岗,各教学行政处室虽有人员负责资产管理,但往往是兼职,且人员稳定性较差。兼职资产管理员本身工作就很多,再监管资产工作,往往会出现力不从心,管理疏忽的情况。再加之高校的职责是教学,占有很大比重的资产是教学实训用设备,这就更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以准确把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性能,使设备能真正物尽其用。此外,由于高校之前普遍忽视资产管理工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鲜有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等针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激励举措,资产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定、晋升、奖励等方面都受限。资产管理人员缺乏提升专业素质,增强管理的内在动力,也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政策制度有待完善,计提折旧等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缺乏有效指导

1.折旧年限标准等政策制度还有待完善,计提折旧缺乏有效指导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于高校财务管理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和挑战。折旧如何计提,业务具体如何操作,由于在实践中尚缺乏系统可行的指导,相关细则比如折旧年限标准等还有待制定和完善,高校计提折旧工作开展缓慢。2.对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核算未做明确、具体的说明,导致会计处理尺度不一,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到底“大批”的批量和金额达到什么标准要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资产管理、会计人员在核算时也会出现把握尺度不一致的情况。同样批量的同类物资,有的高校视作固定资产管理,有的高校未视作固定资产管理,这就会造成会计核算程序的不同,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四)固定资产分类不清,折旧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新高校会计制度调整了资产分类,实现了资产大类的统一。但由于过去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固定资产分类口径不同,造成资产账与财务帐在固定资产各类别上的数据统计结果对应不一致,以致很难进行比对。且过去资产使用和管理部门往往分类意识不强,资产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完整是其关注的重点,固定资产类别存在界定不清,不准确的现象。尤其是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涉及到许多专业性的设备、仪器,资产管理或财务人员由于缺乏对该种固定资产的了解,可能将其划分到错误的类别。而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在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折旧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五)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缺乏有效对接

新高校会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要保证计提的准确和科学性,就需要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实现。但目前,资产管理部门日常资产管理主要是通过如北化、国子等资产管理软件来完成。而财务部门资产价值核算是通过财务软件来完成,而由于软件厂家、功能不同,往往无法实现有效对接。两部门的资产账难以实现信息对接,实时对帐。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两部门之间总有未达账项存在。

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模式创新思考

(一)推进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模式创新,提升固定资产核算水平

1.借助网络化信息化手段,构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智能化处理模式高校要开发或引入能与财务软件中固定资产核算模块进行对接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系统,实现资产与财务的实时沟通与对账。借助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完成固定资产从初始确认、后续计量等一系列会计核算的智能化处理,将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准确、规范,避免少提、漏提折旧等情况的发生。(1)对新增固定资产的处理当新增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系统完成信息录入后,生成具有唯一编号的资产数据,经资产管理人员审核通过后信息传递到财务固定资产核算门户,财务人员根据资产的实时数据,经审核确定后,生成初始计量的会计凭证。同时,系统根据新增固定资产的原值、分类、使用年限等信息,自动测算每期折旧额,并设置期限,将折旧信息自动发送至财务固定资产核算门户。财务人员根据折旧的提示信息按期计提折旧。(2)对旧有固定资产的处理将旧有固定资产信息导入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系统,系统根据已使用年限等信息,自动测算出应补提折旧额并传递至财务固定资产核算门户,经财务人员审核确认后按类别生成补提折旧会计凭证。旧有固定资产在尚存使用年限的折旧处理同新增固定资产处理。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提升固定资产核算质量除了政府相关部门尽快研究颁布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计提折旧的具体指导政策外,各高校也应积极探索折旧措施,积极推进固定资产折旧工作。(1)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基数高校通过实施全面、彻底的资产清查工作,借助专门评估机构,完成对原有固定资产的重新确认,准确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基数。(2)合理分类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合理分类是准确计提折旧的重要基础,是正确选择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的前提。财务部门与资产部门要进行沟通协商,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固定资产目录及分类方法,重新对固定资产进行细致合理分类并调整以往数据。(3)选择确定适当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高校应区分不同类别资产的属性,结合高校实际,选择确定适当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除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这两种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的折旧方法外,鉴于科技进步等因素,对于部分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建议高校可借鉴企业会计核算做法,适当采用加速折旧法。

(二)健全专业化管理体系,创新资产管理模式

固定资产的科学有效管理,可以为准确计提折旧等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因此,要满足核算新要求,需要高校不断健全专业化管理体系,探索资产管理新模式。1.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全过程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高校要对已有的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分析梳理完善,对固定资产从申购、论证、采购、入库到领用、处置等业务流程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涉及到的岗位和业务,构建更加严格、专业、精细的业务规范及流程,从而通过高校固定资产业务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高效与精准。2.加大固定资产管理的权威性,创建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改革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考核体系,创建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对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合理的制衡和监督。通过构建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严格的方法步骤,从效率、效果、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价固定资产的具体状况以检验管理成效。将考核结果与各部门的下年度经费指标相联系,通过适当增加或扣减部门经费指标来对部门进行奖惩以增强各部门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依据考核结果对个人进行相应奖惩以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3.构建资产管理人才的专业化队伍针对资产管理人才缺乏现状,高校可通过外部引进、内部选拔等多渠道构建资产管理人才的专业化队伍,充实资产管理力量。同时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推进政策传递和普及,更新资产管理观念,提升资产管理人员在管理、会计知识、计算机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核算直接关系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但是,纵观现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其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如何在未来的时间内,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进行进行科学规范是每一个业界人士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及处理存在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在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及处理上的问题表现尤为明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的过程中看上去程序十分简单便捷,但是却有诸多的细节蕴含于其中,而一旦对于这些细节处理不恰当,就会影响整个的采购环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的时候对预算的编制显得不甚重视,在购置种类和购置数量上面极其不严谨,不规范。由于对于固定资产和预算的管理不合理,不科学,常常出现资金不足或者是重复购买的现象。其次,还有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购买固定资产的环节中细节考虑不够周到,相应的审批、审计等环节过于的潦草。有的工作人员甚至直接从网上拷贝其他单位的固定资产的购买清单和购买标书,这种马虎潦草的工作方式是很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完全不具有针对性。再次,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的时候没有采取应有的避嫌工作原则,更有甚者,还有不少的采购人员不但在采购工作中不避嫌,相反常常通过“走后门”、“找熟人”的形式进行固定资产的购买。在购买的过程中,将“人情”放在首位,而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放在次要位置。最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对于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闲置的固定资产一般可以被分为两类,其中第一类为固定资产科技感十足,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不会使用和操作。第二类的固定资产十分破旧,工作人员不愿意在工作中使用该设备。第一类闲置固定资产的存在是在购买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而第二类固定资产则是固定资产在使用上出现的问题。还有的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理更是随意,不管不顾资产的实际价值,直接将其进行贱卖,造成了国家资产的严重流失。

(二)固定资产核算基础薄,操作不规范

纵观现如今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其财务人员素质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大部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亟待提升。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而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温室”般的环境内渐渐丧失工作激情和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不思进取,完全没有继续学习和向前的动力。长此以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基础薄弱,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此外,操作的不规范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账面与实际不相符的现象频频发生。例如,没有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帐卡、遗漏了部分固定资产的登记等都是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的乱象之一。

(三)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信息化平台不完善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在管理与核算的过程中,固定资产在管理与核算信息化平台的不规范和不完善也是其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其在使用次数和使用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随着单位固定资产的不断增加,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人员人数越来越多,但是众多的工作人员也完全不能让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变得高效科学。因此,在这样的工作背景下,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信息平台变得迫在眉睫。其实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是建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信息化平台的。但是这些平台的建立大都流于形式,真正能够发挥实效的少之又少。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对信息平台功能知之甚少,只有少数几个职工会使用信息平台中的少数几个功能而已。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高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早已经成为了业界主要趋势,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会计电算化也早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其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安全问题就是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系统的维护保养显得十分不在意,没有具体的维护保养时间表,往往就是凭自己的喜好随意的安排维护的时间。很显著,这种缺乏计划性的工作所能够带来的成效往往是微乎其微的。另一方面,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使得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崩盘的潜在风险。而这个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过程中常常容易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

(四)实物盘点中存在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过程中还容易遇到的一个问题即为实物盘点中出现的问题。实物盘点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和预算中的常见工作之一。而实物盘点的准确性必须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都具有保证性的前提下方能完成。但是,很显然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实物盘点却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在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不够精准,具体工作存在着交叉的现象,而这种工作的交叉性给实物盘点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盘点人员稍加不慎,最终的实物盘点就会变成流于形式之举。其次,还有不少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实物盘点的时候态度不端正,工作方式潦草。这种工作方式直接导致实物盘点的数据与实际数据有着较大差异,不具有参考性。而这些不准确的数据也直接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最终效果。例如,某市的一所高校在2009年购置了一批学生座椅,经过多年的使用很多的座椅都已经出现了损坏的现象。但是,本市的财政人员在进行资产盘点的过程中仍然将这批座椅列入固定资产的账目之中,而很显然这种实物盘点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而该市于2011年进行全市范围内的资产盘点,通过全面的资产盘查,发现实际账目与账面账目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额。而这些都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不规范、不科学所导致的后果。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措施

(一)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是第一步。首先,重视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的可行性分析,让采购的流程更加透明公开。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对于采购的可行性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一般而言,可行性分析需要经过多个严谨的步骤方能完成。其一,各个单位应该将自己的采购需求进行上报,财务人员对其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接着,相关部门组织相应的专家对这些采购计划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考查,确定最终是否购买。通过上述工作程序之后,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的数据会变得更加准确有效,进而避免固定资产的盲目购置而导致的国有资产的损失或者是浪费。其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采购标书的撰写、合同的草拟和签订、采购人员权限的设定等等。通过对整个采购流程的统一规划,让最终的固定资产采购更加具有科学性。其次,在工作中强化固定资产的维护、创新工作。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与固定资产的保养维护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工作中重视固定资产的维护创新工作能够让其更好的发挥作用,为国家节约资产投入的费用。在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一些大件的固定资产建立“数字身份证”,并将每个固定资产的管理细化到个人,避免由于权责不清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同时,在进行固定资产处理的过程中,一些创新性的工作方式也同样可以被纳入其中。例如,各个部门之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求进行固定资产的交换使用,在交换中激活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避免由于闲置带来的不必要损失。严格制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具体的操作中各个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的需求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具体而言,采购人员和谈判人员必须进行明确的区分,避免一人身兼数职,完成数份工作。同时,对于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相应的审批、监管流程也必须到位。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批和监管流程作为基本保障,才能避免在采购环节中常常出现的“人情采购”和“私下买卖”等。此外,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

(二)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基础及规范化操作

首先,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亟待提升。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为财务人员素质的提升“保驾护航”。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方式帮助相关业务人员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疑难杂症。特别是对于一些工龄较长的财务人员而言,其对于电算化的使用不够规范,这也需要单位对其进行统一的培训,让其的业务素质的得以全面提升。其次,在工作中还应该强化对于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在工作中除了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之外,还应该具备一系列的监督体系进行有效保证。在此过程中,通过各种内外部的监督管理体系将各种不规范、不科学的行为“拒之门外”。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让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规范有效。

(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信息平台

首先,在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的信息平台中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高速发展,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信息平台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借助这个便捷的信息平台,人力资源的成本得到了大大的节省,各项工作都可以借助此平台快速准确的完成。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还喜欢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需要为自己“量身定做”一系列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而通过使用这些软件,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变得更加高效合理。其次,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也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信息平台的一大有效措施。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权限进行严格约束,通过板块设计的方式让相应的工作人员完成版块内的相关工作。同时,在此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借鉴一些企业的先进经验做法,例如“指纹识别”的方式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相应权限使用的限制条件,也是保证会计电算化安全性的必要措施之一。

三、结束语

对于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其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通过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能得以长效提升,工作效率得以保证。并让每一项固定资产都能物尽其用,避免由于人为原因而造成的不必要浪费。

参考文献:

[1]梁长敏.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若干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03:254+253.

[2]李东梅.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若干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53+57.

第7篇

关键词: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

文化事业单位涉及到的范围面十分广泛,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对于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关法律制度也随之得到完善,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致,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着一些管理上的缺陷,因此文化事业单位还需着重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一、文化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是文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点

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预算管理、购置、报废等工作,从计划到执行,再到最后的处理,需要达到对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那么在这一过程当中,文化事业单位做好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文化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重点。这不仅能够提升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文化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也能够发挥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对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可以说是支撑着文化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文化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营与发展。若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不到位,会造成固定资产的遗失、损坏和浪费,这就会造成国家和单位资源的浪费,增加单位的维修费用和额外的购置费用,造成单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增加单位的成本,不利于单位的整体发展。因此文化事业单位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对于单位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能够推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规范化

纵观以往的经验,许多事业单位由于缺乏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的重视,在管理过程当中不规范的操作,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与流失。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得到重视,有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因此在制度的规范之下,文化事业单位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也能够在实践当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促进我国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有关制度的完善,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用。

二、当前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没有足够的重视

尽管相对以前来说,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工作已经逐步得到重视了,文化事业单位也逐步建立起了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与管理制度,但相对现实来说,目前文化事业单位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的重视度依然不够。文化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不具有所有权,因此在购置固定资产之前,没有对固定资产的效用及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在购入之后的经营过程当中缺乏维护和管理,就无法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价值,造成文化事业单位资源的浪费。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核算制度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建立起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与核算制度,但是在实际当中还不能与当前的工作相适应。我国对于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使用与报废,在法律上做了原则上的要求,但是落实到文化事业单位当中时,还需要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因此在实际当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在预算管理方面还未做到精细化的管理,实物验收与发票管理不够规范,固定资产的领用缺乏严格的审批流程。由于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会涉及到政府有关部门,因此在实际工作当中,可能会存在与有关部门的权责不清的情况。

(三)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缺陷

在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当中,涉及到固定资产的购入、日常管理、报废等工作。实际工作当中,固定资产的效用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产生消耗,因此需要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如果不及时对减值进行计提,就会造成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无法真实反映文化事业单位的资产价值,无法获得真实的财务报表。这就会对文化事业单位的有关决策产生不利影响,浪费国家资源,阻碍着文化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四)财务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升

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工作效率的高低,受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水平有待提升,目前来看有两点原因,其一是文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还不够高,另一方面来看,是单位内部的绩效考核力度和监督力度还不够,可靠的绩效考核制度与监督制度能够客观上约束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文化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建议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方面要在意识上面主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起完善细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要有合理的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避免固定资产的闲置与浪费,加强资产入库的帐实核对,避免账实不符的现象产生。此外,对于单位内部闲置的资产,要充分合理的进行资产的安排与调度,把内部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作为保障,鉴于固定资产的特殊性,要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使单位内部各部门与岗位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首先建立起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情况实行动态的管理,能够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并且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清查,并保证盘点工作的真实性。其次,建立起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的登记管理,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办法来进行操作。最后,要建立起固定资产保护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固定资产的使用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使用过程当中也要保护好资产。

(二)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价值的消耗,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的时候,要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因此要根据固定资产性质的不同,折旧方法与要求的不同来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在进行报表的编制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将固定资产的支出一次性计入当期支出,而是要按照累计折旧的方式来进行反映。若存在固定资产损毁的情况,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的,会计报表当中应该作为备抵科目,并且要认真核算其减少的价值。建立起固定资产的监督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入与使用以及有关的核算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使有关的制度能够得到贯彻落实,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文化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力,才能为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能够在丰富我国人民生活的同时,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我国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经济师,2015(07).

[2]崔春梅.浅谈自收自支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8).

第8篇

(德信无线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1206)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下,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完善与否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文章将结合实务工作分析当下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面临的困境,并就如何完善其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核算;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154-02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王璐璐(1972-),女,汉族,上海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技术创新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事实向我们展示着技术型研发企业给整个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的助推力。知识经济时代下,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完善与否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技术型研发企业的固定资产往往具有价值高、数量多、更新快等特点,其管理与核算的具体状况影响着企业的研发成果、行业声誉以及经营效果等。目前,技术型研发企业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固定资产的基础性核算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我们思考与解决,以期为企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面临的困境

(一)固定资产管理精细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型研发企业的固定资产通常具有价值高、更新快的特点,需要企业形成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研发、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一些技术型研发企业忽视了预算基础数据在固定资产预算编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购置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时对其数量以及种类没有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论证分析,导致固定资产重复采购、资金不足等现象。对于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涉及到的招投标工作、权限审批工作等缺乏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过于随意。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欠缺管理上的规范性。比如,对于相关仪器设备的领用登记、归还入库登记等较为随意,存在着代签、代为归还等现象;不注意检验检测等仪器设备、办公场所、厂房等的日常维护等。在固定资产的处置方面,一些技术型研发企业缺乏创新性的处置方式,将一些日常办公用品直接丢弃或者将一些价格高昂的、过时的设备在缺乏可行性分析的情况下直接贱卖,严重损害了企业所拥有的财产。

(二)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性工作有待进一步健全

随着技术研发产业的飞速发展,技术型研发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数量也在逐渐增多,给企业核算工作带来了一些挑战。在具体实务中,有关固定资产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往往存在着很多细节性问题。比如,实物盘点工作没有按照规定的要点来操作导致账实不符;没有按照规定对设备、厂房或者办公楼计提折旧;对账面上的固定资产进行随意拆换;没有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导致漏登固定资产(如办公桌椅、电脑等);没有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相分离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细节性问题的存在,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所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才受到管理层的质疑,影响着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研发、经营等方面的重大决策。

(三)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信息化平台有待进一步加强

正如上文所述,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数量较多,其精细化管理的实现以及核算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都需要有健全的信息化平台作为支撑。目前,很多技术型研发企业通过运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开展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但是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功能运用不全面的问题。比如,一些技术型研发企业并没有实现固定资产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只是简单的运用系统对固定资产的入库、使用、处置、盘点等进行管理。此外,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在给固定资产核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其核算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企业财务岗位较多,相应的财务人员也较多,较为随意的部门内部系统权限设置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核算信息的安全性。

三、完善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

(一)规范固定资产各环节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固定资产采购的可行性分析要贯穿技术型研发企业的预算编制阶段以及整个采购阶段,否则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重大影响。以上海某研发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开展固定资产预算编制之前,由企业各个部门上报下一年度对相关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的需求,在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统计与多次反馈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对这些固定资产采购的可行性(种类、数量、用途、预期带来的收益、对研发成果的影响等)进行分析,保证企业资金效用最大化。对于固定资产采购中的招投标问题、合同审查签订问题等细节性问题,企业也要结合采购习惯对其进行规范。比如,可以通过制作采购流程图的方式来规范各个流程的操作,对不同的固(下转165页)(上接154页)定资产采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也要注意各项规范的灵活运用。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其维护保养工作。以某技术型研发企业为例,该企业借助条码打印机以及条码扫描建立了“固定资产数字条码”,在此基础上将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检查与维护工作明确到员工个人,建立责任考核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延长相关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还可以为企业节约一定的资金。此外,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技术型研发企业要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可以结合上下游客户的需求,将一些机器设备予以合理定价卖给需要的客户,而不是单纯的低价贱卖。

(二)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性工作

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着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质量,技术型研发企业可以从内部控制制度着手,形成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内部监督,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性工作。在内部控制环境上,主要是要提高固定资产核算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精神,尤其是细心、谨慎以及规范的工作态度,这是做好核算工作的基础。在内部控制活动方面,要严格执行“岗位不相容”“重大事项审批”等原则。为了形成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监督,一些技术型研发企业建立了轮岗制度,一方面调动核算人员提升业务能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各项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之间形成监督,在规范各项核算操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各相关账簿的登记以及固定资产的盘点。在内部监督方面,不仅仅要注重事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内部审计,还要注重事前与事中的内部审计,将固定资产核算中可能存在的会计失真现象遏制在事前、阻止在事中。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技术研发型企业应当借助企业自身优势,充分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配合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实现对各项固定资产采购、领用、保养、处置的全程动态化跟踪管理。以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数字条码”为例,企业可以借助该条码在管理系统中对固定资产建档,通过该条码以及管理系统的结合,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程跟踪。同时,企业可以借助局域网、共享软件以及各种聊天工具建立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沟通平台,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为其他部门的工作奠定基础。对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软件,除了要提高财务人员对操作程序运用的熟练程度外,还需要严格管理核算软件的权限。企业可以结合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岗位的具体分配情况进行分板块权限设置,即仅相关人员可以对对应板块的核算信息进行记录、删除以及更改等操作。

四、结论

技术研发行业的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相辅相成,作为技术研发行业元素的技术型研发企业需要在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不断规范固定资产各环节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通过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来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性工作,助推企业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琳琳.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4(25).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