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茶文化行业前景

茶文化行业前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6:08: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茶文化行业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茶文化行业前景

第1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茶艺创新人才 评价体系 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158-02

中国茶文化包含面很广,博大精深,包含政治、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与健康成为这个世纪的生活主题。科学家推测,茶将以其独有的无可替代的健康理念取代咖啡、可可,成为21世纪最值得推荐的饮料。因此,茶逐渐成为这个世纪最受欢迎的集养生美容健康为一体的饮料,在未来,不应该只停留在茶的表面上,而是要把他融入到生活中去,品茶是人们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应如何完善茶文化专业建设、培养茶艺创新人才是市场极其需要的,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茶艺表演,创新人才评价的体系,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建设进行了讨论。

1 校企合作下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 茶艺师的发展前景

茶艺师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职业,它既优雅又充满了文学色彩,茶艺表演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追捧,容易理解,茶与茶修、禅修、禅茶文化,融为一体,茶是现代生活一个合适的载体。茶艺表演的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茶文化与茶艺是该院的一门课程,茶艺表演,它可以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有人说茶的艺术是最亲和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无论过去或现在,茶艺像一把钥匙,打开窗棂,在人们的心中开花结果,优雅的芬芳。茶艺师现在就业前景很好,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要培养能走出校门,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独特茶艺创新理念,能传承中国茶文化,并发扬光大的茶艺创新人才,任重道远。

1.2 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茶艺培训的技能实践,学校很难真实模拟,茶馆、会所、茶园有很多相应的设施不可能完全实现,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顶岗实习,走进茶园,了解茶树生长环境,茶叶的保存环境,学生到茶企业去体验生活,学会泡茶,在相应的位置上体会茶农的辛苦,教师在传授茶的知识的同时,更要做好服务和管理,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相关茶的专业知识,在做茶中学习,在学习中逐渐明白做茶就如同做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茶艺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考虑季节性,茶叶行业的特点,结合长度,灵活实现教学管理,每学期教学时间的安排。如夏季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短期茶企业参观、技能培训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茶叶企业工作的流程,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职业素质,每年3~4月,采茶季节安排学生到茶园现场工作,超过1个月,通常可以安排在第二学期,学生作为一个专业的人完全进入特定的工作环境,在实践中学习专业技能。所以,实践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使茶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具体的实践环节,达到了培养茶艺创新人才的目的。

1.3 构建茶艺创新人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茶文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有专业教师来教学,并且应该定期请由茶研究所专家和企业的专家来讲课,根据学生就业的专业能力,结合茶企业的专业标准,通过专家详细讲解,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不断强化实践能力的拓展学习,开阔学生的专业领域和知识面,在校企三方合作的平台上培养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茶艺和茶文化课程中加强实践课时,走出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构建茶艺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2.1 目前茶艺教学存在问题

高职现有茶艺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是,评价内容单一,缺乏考核评价过程,需要多元化、开放的评价模式,需要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的茶艺人才,校企合作下的茶艺职业和终身发展能力的评价模式相结合,“1+3”茶艺多元化评价模型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未来会作为一个课题跟踪研究。 “1”指的是在一个新的茶艺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大平台为核心,“3”指的是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下的三个评价模式,茶艺培训实践评价平台,茶艺技能竞赛评价平台,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平台,教师结合三个评价的子项目,给出W生最后的考核成绩,这个项目也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构建茶艺创新评价体系的基础。

2.2 茶艺创新评价模式的核心

茶艺“1+3”模式的多元化评价主要用于休闲服务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茶艺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据专业的特点和自身发展方向的需要,在学校期间理论与实践相互依托,搭建校企合作三方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强化茶艺的创新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训。重视茶艺技巧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茶艺创新人才。“1+3”多元化的评价平台,即1个校企合作评价平台,三个个性化平台(茶艺实践项目评价平台,茶艺技能竞赛评价平台,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平台)。

第一,校企合作评价平台是一个全面的基础平台,所有评价项目设计应该基于多元化校企合作的平台下,三个个性化平台有自己的评价考核方法,要有自己的评价个性化特征。第二,三个个性化平台关注不同的方面进行评价,提高的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茶艺实践项目评价平台,强调学生核心技能,专注于茶艺综合技能考核项目。茶艺技能竞赛平台主要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茶文化,茶艺创新艺术、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学生创业实践评价平台主要是依靠市场、企业、客户维护、关注茶企业、茶加工、茶产业等。第三,通过这个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构建人际交往能力等各种因素。茶艺技巧创新评价平台不仅是评价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的知识、技能、同时也是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要看模块项目的评价结果,更要关注项目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考核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包括情绪状态、关注和参与状态、接触状态、心境、产生六个方面。不仅在小群体作为一个单元进行评估,还要根据团队合作程度,每个学生的参与和贡献的进行科学评价打分。

2.3 解决的主要问题

构建“1+3”评价平台为核心,构建特色茶艺创新人才评价模式,模块化评价指标、培养创新人才,构建休闲、酒店专业茶艺全面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校企合作三方平台。三方主体的联动,扩大新的就业创业的渠道。“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三方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锻炼创业的机会和平台,形成一个专业的茶艺实践园地,在这个实践园里,学生是主动者,在这里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才能,最大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展专业技能比赛,进行的茶文化艺术展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形式,建立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技能训练实践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几年的实践证明,该院“茶文化和茶艺”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校企合作促进该院茶文化的专业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校企合作在该院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茶艺创新人才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满足企业需求的茶艺创造性人才,尽快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茶叶行业在教学环境中,基本的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茶艺创新人才能力的评价考核,首先要有配套的实践基地,因此,加强校园的建设场景训练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师资专家的配套,都是培养茶艺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基石。

3.1 建立校内茶艺创新实训室

茶艺专业实践教学一般分为六大茶类技能培训、综合技能培训和外部领域工作等这几个实用的类型,必须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有必要通过模拟茶馆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在学院开设茗约茶馆,让学生可以在校园体验创业的艰难,提供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建立了茶的艺术创新能力培训基地、日本茶道培训基地、仿宋斗茶基地,红茶培训基地,绿茶培训基地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提供学生专业的技能培训,建立的培训室,完全根据茶馆标准,使培训室不仅可以满足高职教学的需要,更是给学生提供创业的平台,学生的茶艺创新能力提高很快,多次在各种茶艺大赛中获奖,得到社会上的肯定。

3.2 茶艺创新人才校外实践基地

茶文化企业实践是茶艺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教学环节, 定期让学生到企业实践、茶叶研究所实践、茶文化农庄实践、可以让学生了解茶叶营销管理概念,直观了解茶产业和茶企业管理模式,掌握服务和管理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选择一些著名的茶馆和休闲俱乐部深入合作,作为自己的实践基地。聘请茶加工方面的专家,按照社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开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内容领域工作和检验标准等,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按照设定的计划,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通过实践的操作和学习,并要求学生回学校定期反馈;实习后,茶艺教师要对学生在企业实践进行考核评价,启动三方评价体系,进行专业的评价学生实践的效果。要保证学生在实习基地有序完成实践任务。

4 Y语

与茶文化和茶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创新型茶艺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加大了,而且更注重人才的内涵,高素质,全方位的茶艺创新人才受到企业的欢迎,因此,必须采取企业、院校和校内实践基地三方结合的专业道路,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变评价模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面对面以便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茶艺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提高创业的能力,更好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最大化体现自我价值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赵昕,宿林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25-26.

[2] 王玲.中国茶文华[M].北京:中国书店,1992.

[3] 吴俊杰.高校市场营销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12-113.

第2篇

关键词:四川苦丁;利用渠道;市场前景

四川苦丁茶是我国民间一类植物代用茶或饮品的统称,常被民间称为“青山绿水”、“绿色黄金”,也被誉为“保健茶”、“美容茶”、“增智茶”和“健康茶”,但四川苦丁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属木犀科、冬青科和小檗科等类的植物,是我国古代传统饮品和药用植物,人们对其利用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1 四川民间苦丁茶的种类、分布

四川苦丁茶品种主要有木樨科女贞属中的丽叶女贞(Ligustrum Henryi Hemsl)、序梗女贞(Ligustrum pedunculare.Rhed)、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rum (Roxb.) Blume),冬青科的大叶冬青(Llex latifolia thumb)和小檗科的阔叶十大功劳(Mahonie bealar(Fort)carr)等植物种[1]。四川野生苦丁茶资源的主要原产地和驯化种植区域有宜宾、青城、洪雅、峨眉、峨边、马边、雅安石桥村、中里、天全、宝兴等地,原四川省重庆市的巫山、奉节、云阳、忠县、南川等地也有分布,其中,四川宜宾种植面积已经初具规模,成为该类产品和苗木生产的主要供应基地。

2 四川苦丁茶资源多功能利用渠道

2.1 四川苦丁资源初级产品利用现状

四川苦丁茶除了作为原始资源的茶叶饮用外,还在饮料行业进行了深加工开发,制造成“袋包茶”、“罐装茶饮料”、“速溶型茶”、“茶叶味精”和“复合苦丁茶”,丰富了四川苦丁茶的食用方式,增加了原始材料深加工的附加值。四川苦丁茶所产出的代用茶产品有袋包茶,已经在四川、北京、广州、江苏、福建等国内大城市以及东南亚等国得到畅销。四川宜宾醒世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集苦丁茶的科研开发、基地建设、加工销售于一体,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苦丁茶生产加工生产企业,并成为全国最大的苦丁茶基地[2]。

四川苦丁茶属常绿类小乔木树种,对SO2、Cl2、HF等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萌芽能力强,耐修剪,易于扦插和播种繁殖,而且也可采用压条繁殖,可以发展室内观赏茶树,将四川苦丁茶资源作为绿化观赏性小乔木进行园林绿化,不仅美化环境、改善环境,而且可以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其制成盆景、桩景材料作为观赏茶叶[3-4]。

2.2 探究四川苦丁茶潜在文化内涵

苦丁茶资源既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饮料,又深厚地积淀着丰富的东方中国文化的内涵。但我国对苦丁茶资源的传统利用是为了生理解渴需要,而对茶饮也是一种高雅别致的文化熏陶和文化修养感知不到或认识肤浅。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苦丁茶文化的迅速发展和盛行十分引人注目。民间已经充分认识到苦丁茶在解渴、药用之外,也是礼仪、休闲、社交、抒感等多方面的需要。因此,当今的苦丁茶茶业不仅体现着实用,更涵盖品位、情操和文化,多者已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因此,挖掘苦丁茶资源的渊源历史,拓展其文化和旅游空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3 敦促四川苦丁茶旅游业的兴起

四川地区可供观赏和休闲的茶园资源十分丰富,并多分布在名山大川、旅游胜地之中,例如青城山的苦丁茶等,这些地区生态良好,林木葱茏,茶园集中成片,分布井然有序,交通、通讯方便,气候宜人,是发展生态苦丁茶园、旅游茶园的最好地方。苦丁茶文化旅游常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特色,是一个高品位的旅游活动,旅游者也具有较高素质,有较高层次的需求和文化追求。人们可一边品茗,一边了解茶叶采摘、加工、品质鉴定等生产全过程及当地茶俗、茶趣、茶艺、茶史、茶礼等诸方面知识,给游客带来物质上、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高级享受,留下难忘的美好印象。因此,要大力发展苦丁茶旅游业,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3 发展四川苦丁茶新资源观

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四川苦丁茶要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潜力,充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品牌位和附加值。首先,各地方转变观念,重视四川苦丁茶经营,培植龙头企业,继续苦丁茶资源食用和药用的传统利用方式。其次,改变传统茶业利用方式,实施“名牌精品”战略,走多途径利用的路子,跨越茶叶行业范畴,向园林绿化、盆景制作等多领域、多渠道转变。第三,实现生产和管理的现代化,加强四川苦丁茶茶品和茶文化的大力宣传,以茶文化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建立四川苦丁茶绿色产业观光基地,给农村和社会经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得社会各界接受苦丁茶资源利用的新资源观,实现四川苦丁茶资源粗放种植向集约规模化栽植的转变,实现民间传统中药向保健类食品等多渠道开发的转变,实现传统原始材料的利用向打造现代化高品位精品的转变。

4 四川苦丁茶多功能利用发展前景分析

首先,四川的苦丁茶具有区位优势。四川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具有很好的出产优质茶叶的地理条件和气候资源,从贸易、宣传等角度考量,四川的交通相对较发达,尤其是最近几年所开辟的旅游热线,更是贯穿整个省的各个地区,为产品的运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四川苦丁茶利用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区位条件。其次,四川苦丁茶具有品牌优势。四川已经在宜宾、雅安等地分别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苦丁茶生产基地,并各自创造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基本在国内广泛被人接受,例如,宜宾的“醒世”苦丁茶荣获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金奖,由此可见,四川的苦丁茶品牌战略是很成功的。第三,四川的苦丁茶具有资源优势。四川民间所利用的苦丁茶种类繁多,在全省大多地区均存在野生和人工栽植的苦丁茶,包括笔者在内对苦丁茶所做的无性繁殖技术表明,繁殖系数高,幼苗培育快,能够解决资源破坏所造成的物种面积萎缩所带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志辉,杨如兴,王通.中国苦丁茶[J].茶叶科学技术,1999(3):15-16.

[2]陈文德,李贤伟,彭培好,等.苦丁茶资源及四川民间苦丁茶[J].福建茶叶,2004(1):9-10.

[3]王丽华,王永清,陈文德.四川苦丁茶资源种子及扦插繁育[J].蚕桑茶叶通讯,2004,118(4):24-25.

[4]陈文德,李贤伟,王丽华.四川苦丁茶扦插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2003,28(2):50-52.

作者简介:李黎(1987-),女,四川平昌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环境评价与景观修复研究。

第3篇

关键词: 茶馆产业;评星;重要作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046-02

茶馆在中国历史悠久,具有休闲消费与文化艺术展示双重功能。它一方面直接作为茶产业链条终端拉动消费,另一方面又发挥着茶具、艺术收藏、曲艺等相关行业推广平台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全国茶馆数量6万―7万家,成为我国茶产业三大支柱之一;年销售额300亿元[1],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然而,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增速趋缓,产业快速膨胀壮大衍生的种种弊端也不断暴露,如何突破发展瓶颈,进一步实现繁荣发展,已经成为茶馆业、茶产业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一、全国茶馆产业实施星级评审的背景

只有对茶馆行业规模和社会影响迅猛扩大不盲目乐观,清醒地看到问题的存在,才可能避免危机的出现。当前所存问题主要表现为:茶馆业缺少品牌、龙头企业;茶馆定位不准确,经营重心偏离茶叶本身,陷入餐饮误区;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监督无章可循;轻视员工素质培训,服务不到位;在茶水质量方面下工夫不够,却一味攀比价格,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茶艺表演缺失或弱化,变成纯粹商品销售,茶知识宣传、茶文化弘扬被牺牲掉了;装修设计混乱,由老板喜好任意决定等等。

凡此种种,使茶馆无法有效升级换代、异地复制,束缚了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当数量的茶馆难免陷入勉强维持甚至倒闭的局面。很明显,问题的症结在于行业标准的缺失,这正是制约茶馆产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瓶颈。另外,顾客品位与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也是促进标准制定的重要因素。

在此种情况下,经过周密调研、论证,商务部于2012年、2014年先后公布实施了《茶馆经营服务规范》、《茶艺师岗位技能要求》和《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三个国家标准。作为标准的制定、实施、管理单位――国资委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随后成立了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从2015年4月正式组织专家对全国茶馆开展星级评定。

二、全国茶馆产业实施星级评审的重要作用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是“三个标准”的执行单位,全面负责全国的茶馆评审工作。《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是评审的最主要依据。该标准明确规定,星级由低到高分五个等级,最低为一星级,最高为五星级,分别在建筑设备与设施、环境与安全、服务内容、从业人员要求及服务水平四个方面详细列举了茶馆应达到的必要条件及相应评定、评分量化指标[2],代表了国家茶馆行业的权威。贯彻标准、实施“评星”,无疑对茶产业、茶经济、茶企、茶文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茶馆内部经营管理服务水平。茶馆申请参与“评星”,本身就是积极采标、贯标、达标的过程,茶馆在过程中自然走上经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轨道,水平相应会明显提高。

2.提升茶馆商业价值。全国“评星”打破地域局限,以强大的星级招牌和品牌优势,提升了茶馆商业价值,增强了从业人员的荣誉感。

3.理顺茶馆企业、渠道商与消费者相互关系,有利于三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茶馆按标准化模式运营,增强了对渠道商与消费者的吸引力;消费者了解星级标准后采取明智消费,可以鞭策茶馆调整、规范自身运营与发展;而渠道商则可以从标准出发,更有针对性地向茶馆提供优质服务,正确选择合作方式。

4.实现升级换代,促进茶馆产业整体健康有序发展。通过茶馆内部软硬件和外部环境的标准化改造,迅速完成升级换代。凭借传达、灌注“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帮助建立创造性的服务体系,引导茶馆提供个性化、主题化服务,摆脱同质化竞争,从而提高全茶馆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核心竞争力[3]。

5.推动茶产业发展。作为茶产业的三大支柱(传统的种植加工贸易、茶馆业、茶饮料)之一,茶馆业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必然会拉动茶产业发展。同时,“评星”不只是进行茶馆星级评定工作,更致力于搭建一个全国最大的茶产业交流平台,建立“互联网+茶馆”模式,整合全国茶产业资源,开展跨行业交流与学习,使茶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6.为茶馆设计与新建提供有章可循的指导,使异地复制、连锁经营成为可能。

7.更好服务消费者。标准与“星级”为消费者明白消费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使茶馆消费公开透明,彰显了身份价值。

另外,茶馆“星”级评审不仅有利于茶馆自身企业文化建设,而且对全国茶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全国茶馆“评星”是中国有史以来的国家第一次组织茶馆星级评审,即几千年来国家首次“评星”,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更是茶馆企业、茶产业以及茶文化传承弘扬千百年难得一遇的历史发展契机。

三、全国首期茶馆产业“评星”――一次成功的尝试

第4篇

一、基本状况

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南部,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区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广大,农民人均收入较低,属于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农业大县。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476.4米,最低海拔1052米,无霜期226~267天。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气候温凉、雨热同期的特点,属典型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茶叶种植区域土壤多为黄棕壤土和小黄泥夹砂土,呈微酸性,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生长。全县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9.8万亩,分布于全县24个乡镇。规模上千亩、效益明显的茶场有云雾坡、大自然、东风、大冲、蚕箐、创钰和珠煌以麦等茶场,主要种植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龙井43、金观音等。全县现有注册茶叶加工企业44家(茶叶公司2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4家)。产品除满足省内市场外,还远销广州、深圳、浙江等地。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引导,全县茶叶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起来,茶叶产业未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部分茶园由于管护不到位已严重退化。纳雍目前还没有上规模的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生产用苗除企业小规模育苗外,主要是从外引进,由于受水土和气候差异的影响,茶苗成活率相对较低,种茶成本增加,影响了发展速度。

二、制约纳雍茶叶生产的主要因素

1. 生产水平不高,茶园产出低

主要体现在茶树良种普及率低,全县良种茶园仅占茶园总面积的60%左右,其中无性系良种仅在40%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更大。另外有些地方茶农自购非良种栽植,造成茶园品种杂乱,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2. 茶园管理粗放,采摘不合理

有些地方乱采、滥采甚至进行掠夺性采摘。而到了夏秋季节,又因采制成本高、利润低而少采或不采。由于茶农文化素质不高,影响了茶园的培育和茶叶产量,且重栽、轻管现象突出,茶园肥料投入较少,低产茶园仍然很多,效益大受影响。茶园本身投入少,科技转化率不高,省力化、机械化未能有效试验和应用;各茶叶园区地形起伏大,茶园种植管理水平不高,限制了机械化管理和采摘。

3. 名优茶产量少

产品大多为低档次大宗茶叶,名优茶产量少,精深加工产品几乎没有,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均很低,同时多数品牌质量差异大,并且有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企业占领市场,获得高效益,而且阻碍了茶叶名牌的培育和发展。

4. 茶叶加工厂房少,加工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大多数茶叶企业加工厂厂房破旧,设备落后、老化,加工技术不到位,卫生条件差,茶叶品质很难保障和提高,茶叶卫生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5. 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

由于小企业普遍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大量的小企业缺少品牌,缺乏知名度,没有竞争优势。由于行业门槛低,容易进入,同时行业没有有效措施和规章制度来管理茶叶企业,使得大多茶企规模小,投入资金有限,对外无产业竞争力,对内相互挤压、恶性竞争,造成行业整体素质不高。

6. 茶叶龙头企业不强,市场培育不足

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经营水平低。茶叶加工业存在季节性生产(只采春茶)、全年销售的特点,库存大、生产周期长导致资金周转率低,资金常年处于紧张状态。

7. 技术人员少

茶产业技术人员少,不能满足全县茶叶技术指导服务的需要。此外,纳雍几乎每年都有冰雹、倒春寒、春旱等自然灾害发生,对增加茶农收入和推动茶业发展有一定影响。

三、应对措施

1. 利用科技做好技术工作,打好茶产业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有效利用先进生产技术,才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①提高无性系良种比例。新建或更新的茶园要尽量采用无性系良种茶苗,并按照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等标准建设高产、优质无公害茶园,提高茶树无性系良种比例。由于无性系良种茶树生长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对于要建设有机茶园或者肥水条件有限的茶园可选用有性良种茶苗,以保证茶园产量。同时保持茶园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建设生态茶园。

②积极改造中低产茶园,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茶园肥培管理差、老化是纳雍茶叶单产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应积极将平衡施肥技术、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广泛用于茶园培育管理,通过薹刈、更新等方法来改造树龄老化的茶园,并有效利用荒芜茶园等措施来提高茶园的产出。

③大力推广新技术。探索茶业科技推广的新模式,促进茶叶种植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科技成果与茶农和茶叶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全力推广科学制茶、机械采摘、产品开发、茶叶深加工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探索、利用茶叶机械化采制等省力化生产技术。达到既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功效,又可缓解劳动力不足、提高茶青下树率。

④加强科技培训。定期举办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专业培训班,培养一批种茶制茶能手和营销管理人员。大力开展茶艺师、茶叶加工技师、评茶师资格认证,提高茶叶产业从业者素质。

⑤加快有机茶转换。加快改造低产茶园,不断提高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比例。新扩茶园推行良种化,并按照有机食品的标准进行建设。积极推进有机茶生产和认证工作。茶叶主产区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肥料、农药等生产投入品的管理,实行茶园农业投入品的定点专供。推广使用频振灯诱蛾和生物技术综合防治茶园病虫害。有条件的茶区要建立植保专业队,实行统防统治。

2. 加强技术交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生产发展的原动力,为了适应茶叶产业发展的需要,壮大茶叶技术力量,应加强技术交流。

①聘请专家作为茶叶产业发展的技术顾问,指导茶叶生产发展,培养技术人才。

②增加县级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并组织其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加强对基地生产技术的指导。

③在重点乡镇培训配备茶叶技术辅导员。

④每年有计划地举办各类茶叶技术培训班和组织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不断提高茶叶技术人员与广大茶农的素质。

3. 培育茶叶加工龙头企业

采取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壮大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加快茶叶产业化进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周围千家万户茶农,成立茶叶公司和茶叶专业合作社,成为名优茶产销主力军,进入大市场,解决一家一户家庭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脱节和产销脱节问题,使产加销、农工贸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扶持政策,重点培植私营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档次,基本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明显、生产规模大、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茶叶产业化经济格局。

4. 培育品牌,发挥品牌优势

当前,茶叶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纳雍茶叶产品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良的内在品质,高山、生态、有机的优势,经过近几年的艰辛努力,打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纳雍高山生态有机茶”和“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的各种品牌。要珍惜和保护好现有品牌,在全县范围内强化人们的品牌意识,爱护好品牌、宣传好品牌。同时加大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力度。实施品牌战略,创造更多、更优、更强的品牌,推动纳雍茶叶向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5. 发挥茶叶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第5篇

随着茶文化博物馆的悄然兴起, 茶文化有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途径, 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 培养了人文修养、丰富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化内涵。以往博物馆主要通过视觉感知来向参观者传递信息, 比如原始资料、图片、书籍、字画, 或者是文物、器具、蜡像、茶叶等实物, 它们都属于二维、三维空间的视觉感知, 之于参观者, 缺乏互动性, 也没有更多深入探究知识的机会。

动态体验展示设计强调的是体验二字, 给参观者生动、逼真、身临其境之感, 让人们对茶文化有更深层的感知和了解, 我们参观茶文化博物馆, 是否对立面的展示品有兴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感知空间。目前茶文化博物馆常用的动态体验展示设计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虚拟空间、动态展示、手工操作、互动体验。本文分别就以上四种类型的展示设计进行解析。

2 虚拟空间展示设计

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 创造出一个虚拟的场景或者空间, 继而演绎某一历史时期下的茶故事。虚拟空间大多是三维立体成像或者是立体电影的形式, 营造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茶文化氛围, 给参观者无比新奇的身临其境之感。

2.1 幻影成像

20多年前, 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公共场所都应用了幻影成像技术, 我国是最近几年, 在新建的科技馆、博物馆中开始尝试应用幻影成像。它是在幻影与实景造型相结合的基础上, 把拍摄的人物、景色等投射在布景箱的主题模型景观上, 最后影像通过半反光、半透明的玻璃与模型景观融为一体, 在与参观者的互动中, 演绎故事, 重现历史。幻影成像最大的特色是直观逼真、栩栩如生, 在声音、视觉效果的渲染下, 能够引起参与者的共鸣, 激发人们的内心情感, 非常适合用来演绎茶文化的历史故事。

比如:美国波士顿茶叶故事博物馆 (Boston tea party museum) 通过成像模拟和交互设计重现了一场无比伦比的历史场景参观者置身于300多年前的商船模型中, 通过计算机技术投射人物光影, 在将茶叶融入大海的欢呼声中, 所有参观者一瞬间仿佛穿越到18世纪茶叶贸易垄断的时期, 亲眼见证了北美殖民地的人们奋起反抗英国殖民者。同样, 中国的茶文化展示设计, 同样可以利用幻影成像技术为参观者重现真实的历史事件, 比如时期用烟换茶叶、茶马互市等, 从而给参观者更加真实的感知和体验。当然, 历史事件的重现务必要真实客观, 所有的场景、人物、故事都要经过详细考证, 绝不能杜撰。

2.2 茶数字博物馆

当今时代, 数字无疑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信息技术, 数字化的茶博物馆通过3D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 再配合动画模型、人机交互等, 可以让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参观存在于虚拟网络世界中的博物馆。数字化的茶博物馆蕴藏信息之丰富、传播信息之迅速、交流互动之便捷等一系列优势, 都是其它展示设计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它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广大茶文化爱好者与茶文化博物馆之间搭建起良好的互动平台。

3 动态展示与手工操作

3.1 茶动态模型

采用新媒体技术、物理原理等, 实现了静态茶文化展览品的动态化。比如:要向参观者展示一个小型茶叶制作机械, 如果它是二维图片, 给人的就是视觉感知;如果它是三维的茶叶制作机械, 那么给人的体验就要比二维图片丰富;假如这个机械是四维动态的, 那么给参观者的视觉感知就更加丰富了。相比二维平面图片和三维立体静态的展示, 人们肯定更喜欢四维动态化的茶模型。又如:三沸示意模型的展示, 把一些气体融入水中, 参观者就会看到《茶经五之煮》的一幕: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动态化的茶模型比静态的墙展、图片、资料陈列更加生动形象, 一沸、二沸、三沸之间的区别一目了然。

3.2 茶影像体验

采用LED显示屏、投影幕布等, 为参观者动态展示茶具、茶叶、茶艺、茶道、茶知识、茶俗等。它的展示形式可以是短小精悍的微电影, 比如描述某一件茶事, 还可以是弧幕影院那种大视野, 给人强烈震撼的影片。总之, 充分发挥茶影像技术的优势, 能够开拓参与者的事业, 让人们对创新的茶科技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终实现参与者和茶文化之间的良好互动。除此之外, 必定会有更加多元化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茶文化的展示设计中, 茶文化的传播途径得以拓展。

3.3 采茶制茶

茶叶从茶园走进人们生活的过程, 就是采茶制茶的过程, 这也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参观者对采茶制茶充满了好奇, 比如:什么样的茶叶既好看又好喝?雀舌、单芽、旗枪到底是什么形状?茶叶的形状也能制作出来吗等等。茶博物馆完全可以为参观者提供一个可以亲自采摘的茶园,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 让人们了解工夫红茶、铁观音、龙井茶等制作流程, 人们亲身参与揉捻茶叶, 有更多的接触茶叶的机会, 通过手工操作掌握茶叶的发酵、干燥工序等。如果场地有限, 茶博物馆则可以提供简单的扁担、竹篓、微型揉捻机、炒锅、炭火等采茶制茶的器具, 让人们能够参与其中。

3.4 壶艺作坊

有句话并非空谈器为茶之父。茶文化的展示设计必然包括了茶壶, 茶博物馆可以另辟一个制作紫砂壶、陶泥壶的空间, 比如:将一张木质桌子摆放于大厅中间, 上面放一些紫砂、泥巴等, 以供参观者动手体验。陶艺壶的制作相对简单, 它追求一种质朴、稚拙感。紫砂壶的制作流程相对复杂, 需要围桶身、敲击泥片、捏塑壶盖, 然后再加上壶把与壶嘴, 最后还要打磨到色泽光亮。

3.5 制作茶点

这部分主要针对一些高品质的茶楼会所而言的, 在展示茶餐的同时, 可以配以茶点的制作, 让顾客了解茶点的制作工具和材料。根据顾客个人所需, 可以自由选择茶点口味。茶食、茶点、茶菜深受顾客青睐, 人们也更愿意参与到制作茶点的活动中, 不仅丰富了各种茶点、茶食的种类, 而且有助于促进我国茶叶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4 互动体验

4.1 营造场景

为了让参观者感受原滋原味的茶文化, 茶博物馆可以营造某些具有传承意义的历史场景, 并体现出某个时期的风俗文化, 从而提高茶博物馆的展陈效果。比如:藏族酥油茶、傣族烤茶等茶文化展陈设计就是通过营造场景来表现风俗人情的, 围绕藏族、傣族的茶事活动来布置环境, 包括制茶、品茶、茶艺等, 就像符号化的藏族文字、语言、饰物, 让参与者融入到藏族的风俗文化中, 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和指导, 参与者可亲自制作酥油茶, 使用藏族礼仪, 穿戴藏族服饰, 在互动中刺激人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各感官。营造场景同样要以真实为原则, 本着科学、客观、严肃的态度重构茶文化、茶历史中的一切人、事、景。

4.2 茶道与茶艺

在品茶中获得心灵的启迪、生命的感悟等, 即为茶道。活动中可以重现古老的传统茶道, 也可以展示现代社会的茶道:布置场景、营造氛围、摆设茶案器具, 指导人们正确的奉茶姿态。茶道活动的全过程都在与参观者互动, 通过运用礼仪、动手培植等各个环节, 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茶艺的侧重点在演示技艺, 先由表演者表演、解说茶艺, 人们学习怎样通过茶艺泡出茶的色泽和香味, 在互动环节, 茶艺表演者可以让人们亲自沏炮龙井茶、乌龙茶, 向人们介绍不同的朝代是怎么煮茶烹茶的, 通过互动演示和交流, 原滋原味的茶历史、我国经典的茶文化都将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人们, 这无疑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保护。

5 结束语

在动态体验理念的指导下, 茶文化的展示设计方式得以丰富和创新, 给了参观者叹为观止的视觉体验。与常规的文物博物馆相比, 由于茶叶的可饮、可烹、可触、可嗅, 让茶文化博物馆的动态体验展示设计更具有趣味性, 相信在信息科技的支持下, 不久的将来, 还将有更加新奇的展示方式让人们去体验。

参考文献

[1]楼亚思.情境中的动态体验析传统戏剧文化于展示设计的价值[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0, 06:53-55.

[2]吕燕茹, 张利.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创新应用[J].包装工程, 2016, 10:26-30+10.

[3]周春江.动态体验式茶文化展陈设计的类型初探[J].农业考古, 2013, 05:170-173.

[4]杨正宏.多元体验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以镇江博物馆为例[J].东南文化, 2013, 05:117-122.

[5]冯文博.数字技术下包装设计发展特征探析[J].包装工程, 2014, 06:5-7.

第6篇

【关键词】普洱茶;可持续发展;对策

云南普洱茶,名重天下,享誉全球,源于商周,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风靡于当今。普洱茶原产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有1000余年的生产历史。其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按照中国茶学界的共识,普洱茶在中国传统的茶类中属于后发酵的黑茶类。由于普洱茶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和特殊的品质风味,在国外茶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云南普洱茶产业的swot分析

1.优势。普洱茶是云南省的一个特产茶叶品种,它是以云南省思普地区的地域名作为该茶叶的名称,它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自然环境优越。云南多数的普洱茶产区地处山区、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雾日多、霜期短、湿度高、土层深厚,并且远离大城市和重工业的污染,年平均温度在16℃~18℃之间,年降雨量在1300mm左右,水份收支平衡、空气相对湿度高,极宜茶树特别是大叶茶树生长,一年中发芽生长达10个月左右,为开发普洱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具有独特的功效。普洱茶作为一种“减肥茶”、“窈窕茶”、“美容茶”及“保健饮品”的声誉日隆、影响弥深。现代普洱茶理化方面的研究证明,普洱茶除了具有同其他茶一样的药用功效外,其降血脂、调节胆固醇、缓减高血压与脑动脉硬化作用特别明显。(3)生产规模扩大,成为云南茶叶的主导产品。近些年来,由于普洱茶销量迅速增加,省内大部分原料转向生产普洱茶。云南主要生产的普洱茶、绿茶和红茶三大茶类中,绿茶和红茶总量明显下降,普洱茶产量快速增长,改变了原有的茶类生产结构,普洱茶占全省茶叶产量的比重从

2002年的8.11%上升到2006年的62%,逐步成为云南茶叶的主导产品。(4)具有收藏价值。普洱茶具有的收藏价值在于原料品质的优良及稀缺性,如六大茶山等地的乔木古树茶原料,产量有限;另一方面,普洱茶较其他茶相比,需要经过一段贮藏时间其品质更为优异,所以赋予了普洱茶独特的收藏价值。

2.劣势。(1)缺乏品牌,战略重点不突出。全省茶叶生产企业基本都有1~2个品牌甚至更多,茶叶品牌数倍于茶叶生产企业的数量,知名度高的品牌极少。当前,普洱茶具有较高的市场影响力,为全省茶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部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对公共品牌价值的认识不足,存在粗制滥造、滥用普洱茶标签标识、冒用知名普洱茶商标和知名企业等无序竞争的情况,损害了普洱茶公共品牌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全省数千家茶叶加工企业中,仅有30余家企业通过qs认证,由于部分企业认识不到位,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难以有效推进茶叶生产卫生质量安全全程监控。(2)价格下降,效益滑坡。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云南都没有制定统一的普洱茶出口等相关政策,没有部门来统一管理,也没有权威的行业协会来协调,任由有出口权的生产厂家散兵游勇似的在国际市场上冲杀,总体效益成滑坡趋势。(3)投入不足,科技支撑力度弱,软硬件基础差。近年来,由于云南省一些厂家逐渐不生产普洱茶,转为生产绿茶或红茶。据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茶叶经营分散,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和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缺乏领军的龙头企业;二是整个大环境中,中国出口普洱茶生产长期处于几乎“无利可图”的状态,加上目前的出口体制还不能较好地实现“优质优价”,导致生产者不愿意以优质原料生产优质外销普洱茶,从而导致中国普洱茶生产与出口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逐年大幅度减少;三是与世界主要产茶国相比,生产加工条件差,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在市场开拓、营销和广告宣传等方面也相对落后。总之,人才和资金投入不足,科研工作滞后,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科技支撑能力低,软硬件能力有待加强。

3.机会。(1)保健功能饮品成为当今消费主流,普洱茶产业化开发潜力巨大。大量的临床经验和科学实验证实普洱茶具有养生、健身的功效,普洱茶微生物和安全性研究结果也表明,普洱饼茶、沱茶、砖茶的各项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普洱茶独特的后发酵工艺,造就其古朴的风味,厚重的历史积淀、特殊的制作工艺、别具一格的风味、独特的保健功能、安全的饮用品质赋予了普洱茶独特的魅力,带来

了普洱茶产业化开发的巨大商业价值。(2)茶文化的兴起为茶业发展拓展了空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演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凸现,掀起了文化建设新热潮。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不断在国内活跃。茶文化对茶产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诸如茶文化节、茶文化研讨会的举办;茶文化书刊的出版发行,茶文化设施从无到有,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为茶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文化的兴起为茶业发展拓展了空间。(3)消费需求的多元化,茶叶市场体系的完善,为普洱茶内外市场的开拓奠定良好基础。近年来,云南省几乎所有地区都建立了茶叶批发市场,茶叶批发市场在我省茶叶流通中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在云南省茶叶贸易中,通过茶叶批发市场交易的茶叶数量已达50%。如果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么茶叶批发市场名副其实是茶叶走势的晴雨表。茶叶市场的增多,消费群体的扩大,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对普洱茶产销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4.威胁。云南普洱茶以香高持久,汤色红艳、味浓醇爽驰名全国,是中国十大名茶中珍品,但目前普洱茶最大的威胁是市场的开拓难和未形成合理竞争的价格体系。 云南普洱茶出口量从最多时的1万t到现在几乎为零,云南普洱茶经历了生死两重天。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光明的,但必须重视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目前普洱茶产品、市场及发展动力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以己之长克人之短。利用机会战胜威胁,以云南普洱茶的优势整合各种竞争力优势。云南需要突出优势,普洱、红茶并举,兼顾适当发展名优绿茶,形成合理的产品结构。云南省普洱茶品牌发展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中国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地位。因此,要发挥云南普洱茶的优势,努力开拓国内外茶叶市场,引导全国乃至全球普洱茶消费,使云南普洱茶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普洱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科学制定普洱茶发展战略,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思路决定出路,正确制定普洱茶发展战略关系是云南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普洱茶要扩大出口、增强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必须以优质和特色取胜,推进产业化规模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茶叶产业价值链,建立拍卖市场,体现优质优价,培植全球化营销主体及人才应是当务之急,逐步走向国际化高端销售策略。(2)充分整合优势,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只有充分利用产业所有资源,实现资源的充分整合,才能发挥资源的最大效力,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必须培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通过全面的整合,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不断培植企业、产品、服务品牌的优势。(3)强化科技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贮藏等技术环节,加快推进茶叶产业的科技创新步伐。通过自主创新,为提高普洱茶产品质量、建立科学的普洱茶检验标准、改进普洱茶生产工艺、拓展普洱茶市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4)弘扬茶文化,助推普洱茶产业发展。云南普洱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要充分发挥民族茶文化的潜能,积极发展各种茶艺,繁荣茶文艺创作,建设茶文化基地,举办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以使文化和产业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茶产品的文化含量与附加值,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丁俊之.普洱茶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之道[j].茶世界.2007,3:4

[2]谢云山.试论云南茶叶现状与出路-以普洱茶为例[j].生态经济.2005,1(1)

第7篇

【关键词】 安化黑茶;营销瓶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安化黑茶产业得到湖南省省市县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益阳市和安化县出台了系列扶持黑茶产业的政策措施。安化县委、县政府把安化黑茶作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富民强县的大事来抓,将安化黑茶产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打造,使得黑茶产业呈现高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2009年,全县茶业基地面积12.55万亩,茶叶总产量为14642吨、产值21366万元,其中安化黑茶12410吨、产值14076万元。2010年安化县委、县政府将抢抓机遇,继续全力推进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茶产业的工作思路:“务实基础、做精加工、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具体目标是:新建茶园基地1.2万亩、年加工茶叶2万吨、综合产值突破8亿元。为此,县茶产业办和县茶叶协会在2010年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茶园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市场营销与推介、企业清洁化生产、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标准、市场、价格)、茶事活动组织等。自从得到省市县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以来,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围绕黑茶产业的发展,这几年在基础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这些工作主要包括茶园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市场拓展和营销、标准体系建设、茶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尤其在茶叶原材料种植和黑茶生产加工、营销宣传等方面的产业基础得到大幅度提升,为产业的全面繁荣和做大做强奠定了稳固坚实的基础。

二、安化黑茶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

1.国际市场前景广阔。(1)国外消费发酵茶的生活习惯已经形成。国外消费者的喝茶口味比国内消费者要重,偏好口味更浓厚的发酵茶,目前红茶消费占主导地位(世界上在茶消费市场上90%的人喝红茶)。黑茶与红茶同属发酵茶,外形、汤色、滋味、口感等品质特征比较接近,这是安化黑茶打开国际市场的天然优势。(2)发达国家消费者对保健养生的需要和重视程度更高。黑茶是一种能够有效预防肥胖的绿色健康饮品,其功能作用、自然属性也较绿茶、黄茶、白茶、花茶更占优势。黑茶的适制性强、耐储存等优点,会更受经销商和消费者欢迎。(3)黑茶在国外市场已有一定的基础。发酵食品是二十一世纪最健康食品,作为全发酵茶的茯茶,开始在日本、韩国大受欢迎,日本科研人员还从黑茶中提出“金花”加工成保健品,售价超过黄金。湖南的黑茶在日本被称为“瘦身茶”,在韩国被称为“美容茶”,在东南亚被称为“苗条健康茶”。茯茶目前也已开始被欧美市场关注,它比红茶(半发酵)更适合制作奶茶,将会成为奶茶消费群体的欧美市场新兴主打茶叶。中国茶文化对于欧美消费者也是独具吸引力。

2.国内市场前景广阔。(1)安化黑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有大幅提升空间。国内的喝茶习惯和人口基数巨大也为茶叶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在方便型包装茶和相关衍生品的开发等市场领域。2009年国内茶叶销售额约为400亿元,安化黑茶所占市场份额仅仅达到0.35%,远远没有发挥出安化黑茶应有的市场潜力。与同属黑茶类的云南普洱的产值100多亿元相比,安化黑茶产值只有普洱茶产值的1.4%。(2)安化黑茶的平均单价提升空间很大。2009年全国茶叶的平均单价为40元/公斤(400亿元/100万吨),安化黑茶在2009年的平均单价为11.3元/公斤(14076万元/12410吨),安化黑茶的单价只有全国茶叶单价的1/4。与同属黑茶类的普洱茶相比,普洱茶的平均单价为34.7元/公斤(14.89亿元/4.29万吨,这是普洱市的数据),安化黑茶的平均单价还不到普洱茶的1/3。历史上安化黑茶一直以边销茶为最主要市场,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拓展国内市场,逐渐在国内市场建立销售渠道和培育消费者。由于边销茶的价格非常低廉,这使得安化黑茶的平均单价明显偏低。因此,安化黑茶产业做国内市场的单价至少应该有两倍的上升空间,这么高的利润空间潜藏着巨大的价格竞争优势。(3)安化黑茶在国内市场的知晓度和喜爱度都有巨大提升空间。根据2009年中国茶叶网对各类茶叶喜好的一项调查数据,调查样本中只有6.03%(1561/25880=6.03%)的人喜欢喝黑茶,这个喜好比率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由于这一数据的来源对象是对喝茶有爱好的人,如果这一选择比率推及到全国市场来看会高估了黑茶的偏好度,况且这项调查所指的黑茶还包括了普洱茶在内,这也说明了安化黑茶在营销方面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三、安化黑茶产业存在的营销瓶颈

1.安化黑茶产业的SWOT分析。安化黑茶内部的优势(S)主要有:(1)黑茶原产地优势。益阳安化为“中国黑茶之乡”,“安化黑茶”是一个很有潜在价值的原产地品牌,并已成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黑茶的保健功效优势。黑茶有多种保健美容功效,有“黄金铂金不如黑金”的“金花”。(3)安化的原生态优势。安化优越的原生态环境,为黑茶的品质提供了取信消费者的基础。(4)黑茶粗犷精雅的传统工艺,文化底蕴深厚。(5)黑茶的咖啡因含量比其他茶类低很多。内部的劣势(W)主要有:(1)资金不足,安化为国家百贫县,财政收入很低,缺乏扶持黑茶产业发展的资金。(2)产业的营销能力不足,营销资金投入太少。(3)产业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价格和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外部的机会(O)主要有:(1)政府大力支持黑茶产业。黑茶已列入益阳市和安化县的支柱产业,得到省市县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2)茶叶的天然保健功能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重视,以茶叶为原料的美容、养生、日用品等衍生品也逐渐被市场接受。(3)黑茶荣登2010年世博会中国十大名茶之列,也是向全世界营销安化黑茶的极佳契机。(4)高端茶叶作为健康礼品送人越来越受欢迎,并成为代表社会阶层的符号标签。(5)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黑茶市场前景广阔。(6)人口老龄化使得保健养生需求越来越大。外部的威胁(T)主要有:(1)假冒伪劣和冒牌黑茶对“安化黑茶”原产地品牌的破坏性很大。(2)云南普洱茶产业在泡沫破灭后的供大于求现状,使得黑茶品类的竞争加剧。(3)恶意炒作和投机风险。黑茶的收藏价值有被过分夸大的迹象,可能偏离最终消费而步普洱茶的后尘。

综合分析,安化黑茶产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主要是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弥补营销能力短缺,构建标准化体系,完善渠道网络,培育消费市场和加强新产品研发,充分利用安化黑茶产业的独特优势来打造原产地品牌。

2.安化黑茶存在的营销问题。(1)品牌创建力度不够,品牌打造机制欠缺。由于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黑茶企业基本上是各自为阵,既管生产又管销售,营销理念不够先进,营销能力有待提升。企业品牌和原产地品牌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理顺,企业不愿意投入资源来打造原产地品牌,还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两者的协同发展。(2)营销渠道布局单一,难以掌控渠道终端。除边销茶以外,尚未建成比较完整的中、高档黑茶销售渠道网络,尤其是现代商超渠道几乎是空白。现有的销售渠道以传统的大流通模式为主,渠道的经营非常粗放,渠道被经销商所掌控,企业在渠道系统中处于弱势地位。目前生产企业主要是在北京、广州、长沙等地设立销售网点,辐射面小,市场份额十分有限。(3)产品价格体系较乱,市场竞争秩序不好。安化黑茶企业的能力相似,大多属于生产加工型企业,缺乏打造品牌的营销能力,产品趋于同质化。由于消费者缺乏鉴别黑茶真假优劣的知识,两者共同作用使得行业的竞争秩序较乱,这对企业自身和行业发展都不利。(4)产业整合程度不高,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安化黑茶的产业链内部各层次间缺乏整合,产业的集群效应还没形成。由于没有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生产企业对茶园基地建设投入少,管理松散,茶农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四、建设市场营销体系是安化黑茶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

近几年,各级政府对安化黑茶产业进行了多方面的大力扶持,省市级领导多次到安化调研和考察黑茶产业。2008年10月15日,为做大做强安化黑茶产业,打造安化黑茶品牌,湖南省政府副省长徐明华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快发展安化黑茶产业问题。

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看,政府对原料生产和加工制造的支持力度和措施相当有力,茶园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加工制造技术设备得到迅速改进,扶持措施产生的效果非常明显。“安化黑茶”这一公共原产地品牌的营销与推广,主要由益阳市和安化县政府来承担这一职责,各企业则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品牌。政府在打造“安化黑茶”品牌上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为进行全面的产业营销和品牌腾飞做好了充分准备:(1)商标注册保护。安化县茶业协会在成功注册“安化茶、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三个集体公共商标后,2008年又申请注册了“天尖”、“贡尖”、“生尖”、“茯砖”、“黑砖”、“花砖”、“花卷”等7个商标,成为国家级安化黑茶标准化示范区,已成功申报“安化黑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标准体系建设。按照“天然无公害”的“安化茶”品质要求,先后制定了《安化黑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安化千两茶标准》、《安化黑毛茶标准样》、《安化黑砖茶生产质量标准》和《安化花砖茶生产质量标准》等标准体系,有效保证了安化黑茶的产品质量。(3)全面提升产品美誉。安化县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国内茶博会和产品评审活动,以此提高安化黑茶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在2009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国际)安化黑茶文化节,来营销整个黑茶产业。

从产业链上看,虽然政府对安化黑茶原产地品牌的营销非常重视,但由于品牌打造的技术复杂和工具方法多种多样,目前政府做的主要是基础性准备工作和宣传。由于安化黑茶产业只是最近几年才真正开发内地市场,营销工作当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尤其是渠道网络建设和消费市场培育方面最有必要迅速加强,需要针对最终消费者进行科学系统的整体营销。政府对原料生产和加工制造的大力扶持,将大幅增加今后几年的黑茶产量,也对安化黑茶产业的营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和营销能力的提升成为黑茶产业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所在。因此,政府下一阶段扶持安化黑茶产业的重点将在原产地品牌营销上,着力建设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解决产业营销能力不足这一阻碍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从而实现安化黑茶产业的做大做强。政府扶持的着力点,在于构建一个联结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等各利益相关方的产业营销平台,来建构安化黑茶产业的市场营销体系,从而打造安化黑茶原产地品牌、促进企业提升营销能力和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萧力争,郭则之, 谭振初. 湖南黑茶花色品种的发生与发展史略[M]. 中国茶叶加工.2007(4)

[2]陶新安,贺刚林,谌芳,李运华,刘庆元,王晋勇. 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措施浅析[J].中国茶叶.2008:30(4)

第8篇

一、一年工作回顾:

(一)做好采访工作

采访和撰写文章就是本职工作。每次采访前,作为一名记者。都通过各种渠道,对采访的对象先进行一个比较详细的解,做到胸有成竹。采访结束后,也会尽快将稿件撰写完毕,以求详尽精辟。

参与报道了大型的采访活动,这一年的工作中。包括:月在的茶博会;月在市举行的茶文化节;月在的国家茶叶代表团活动;月在举行的茶博会;月在举行的品茗会等。这些活动中,不仅深入的学习到普洱茶的知识和文化底蕴,更了解了茶之外的不少知识,并建立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群体。

还采访到、、、、、、、、、、、、等业内人士。同时还有针对性地采访过、、、国、、的普洱茶爱好者,这一年中。解了普洱茶在国外的状况,以及各国消费者心中的分量。另外我还接触和采访了不少对普洱茶市场有见解的茶叶爱好者和经营者,以求通过不同的渠道,对普洱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次的接触和体验,把自己的工作尽量做到完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写作方面的突破

从过去主攻特别策划”人物”玩家私房”这一类栏目的基础上,文章的撰写上。开始接触和撰写“双月综述”独家关注”等,领导的培养下,接触了更多的写作方法适应了不同的写作方式,这方面有了突破。

二、经营方面的突破

为杂志社创收,为杂志社共同完成了14.8万元的广告额收入。也是记者工作之余的突破。

三、收获:

杂志社这个平台上,首先是开阔了眼界。找到自己适合的定位和角色。

真切的体会到记者工作的优点,借在、普洱、、等地出差的机会。就是能亲自体验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活动带来的不同感受。学习、解、报道普洱茶的同时,接触到许多不同的观点和周边的行业,促使自己独立的全方位的站在全行业的高度去思索普洱茶的过去和未来,去思索杂志的发展前景。也感受了时展给我带来的机会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