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6:08: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目前已经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人类社会中得到越发广泛的应用。当前,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贯穿到企业管理决策的始终。一个企业如果缺乏信息化,就意味着被时代抛弃,对其深化发展极为不利。而电力企业高端技术密集,企业对信息的运用能力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营运作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许多电力企业千方百计地提高信息化水平,以扩大企业的存活、发展空间。因此,如何在当前信息化改革的严峻形势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1 电力企业信息化涵义
电力企业信息化就是电力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创新和电子商务运营的电子化。电力企业信息化由4个部分组成:
(1)电力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电力企业工作流程信息化,其中包括信息的采集、档案的采集、文档的传递等基本工作流程;(2)电力生产制造业务的信息化,其中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以及数据管理等;(3)电力企业营销流程信息化,其中涵盖了销售、采购、库存等业务流程;(4)电力企业运作管理信息化。
2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状况分析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4-0125-02
信息化建设是指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各方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加快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近年来,我国的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软件产品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国内外的软件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市场上的软件品牌和产品多不胜数,分析国内外软件产品的成熟度、功能、价格、适用性、技术要点等情况有助于电力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软件产品,推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1 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信息化水平对企业的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还处于发展阶段。为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必须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但目前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1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还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当今社会,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全球经济信息化,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也是蓬勃发展,但就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网络资源和电子信息的利用还不够充分,市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需求。
1.2 信息化建设不够规范
目前,国家电网倡导对电力企业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但由于电力企业特殊的发展背景,其发展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范管理,导致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集中,秩序混乱,经常出现重复开发的现象,资源浪费严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用的软件也不统一,造成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式多样,给数据的整合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1.3 电力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电力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利用设备和网络来代替人的劳动,因此大量购买机械等硬件设备,往往忽略了软件程序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存在很大误区。软件程序相当于人的大脑神经,是硬件机械的中枢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软件程序的提升和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硬件设备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另外,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态度,因此,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应领导和职工在思想上达成统一,在行动上相互配合,若电力企业的领导和职工不能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严重的阻力。
1.4 电力企业缺乏专业信息化建设队伍
一个完整的信息活动包含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和应用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内容都对于人才和软件有很高的要求,电力企业员工需要对当今先进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及时了解和掌握,,而目前电力企业员工的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缺乏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其创新能力和先进知识的更新能力还不足,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对于软件要及时进行升级和更新,及时发现和利用国内外先进的软件技术提升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水平。
2 信息化系统管理软件的选型原则
电力企业要通过管理软件实现信息化,就应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复利用现有资源来提升企业的无形资产,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软件的选择应考虑与业务联系紧密的、功能简单而且、风险小、实施难度小、周期短的管理软件,其选择原则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适用性,信息化管理软件贯穿了企业的各个环节,与公司的运转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因此,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管理软件非常重要。二是经济性,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对软件的需求也是有所差别的,因此,不能一味追求管理软件的高端前卫,而应综合考虑成本价值,选择自身发展特点的软件,且很多软件都能够升级,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三是时效性,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因此应选择开发项目实施周期相对较短的管理软件。四是稳定性好,在信息化社会,若软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管理软件的稳定性是软件选型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原则。
3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软件选型策略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对市场的需求催生了一系列电力信息化产品,如SAP、朗坤、用友等软件,但软件的实际用途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其选择必须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如企业利益、信息安全等。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软件系统选型将会出现以下策略:
3.1 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型
在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为提升管理效率,便于整体上对集团信息进行掌控管理,提升管理效率,集团可选用大型的ERP数字平台,采用国际知名软件企业,而分公司和企业则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国内先进的EAM管理软件,这种根据实际需求对软件进行灵活选型的策略能够提高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率,降低管理风险。目前电力系统也应用了ERP系统主要用于业务采购、资产管理方面,起到了协同管理、层级审批、多层级管理的应用
效果。
3.2 一体化平台选型策略
因很多集团企业的管理体制为多级管理,集团企业可从上至下选择国内有丰富电力行业实践经验的软件企业提供整体的信息化服务,实现一体化的信息管控,避免因多家企业的多种软件造成采集、加工的数据混乱的情况给企业带来风险。这种软件的统一选型有利于信息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也有利于实现集团的管控一体化。选择统一的企业门户入口,登陆后可显示软件分类、软件层级。网、省、市、县各级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层级不同选择软件入口。这样不但节省软件开发的费用,同时降低了各级用户操作的复杂性。
3.3 管理系统和生产系统选型标准
由于电力企业特殊的工作背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信息系统的选型大体可分为管理系统选型与生产系统选型。管理系统包含:邮件系统、办公系统、档案系统、财务应用系统,报表系统等。生产系统主要包括:输、配、变生产管理系统,电网规划系统,调度管理系统。不论是管理系统还是生产系统,系统选型的主要出发点有:(1)协同办公,分层审批;通过使用信息系统,应实现多层级审批事务,电子化协调办公模式,省去了原始的纸质式、人工化的办公模式。(2)系统安全性、容灾性:对于一个企业,企业内部的数据是具有保密性的。对于在企业软件中数据安全性,是软件开发厂商在软件开发初期就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一方面,企业所使用的软件中采集的数据是否安全,不对外泄密。另一方面软件数据的必须要按时备份,一旦发生意外,必须具有可还原的性能,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3)可扩展性:信息软件的应用不可避免会出现不适应现象,这时就需要二次开发信息软件,在软件选型时要把二次开发因素考虑中,提供较好的二次开发入口,对软件的选型也是至关重要的。(4)软件服务:软件厂商的售前售后服务质量是企业软件选型的另一个重要考虑要素,售前是否与企业沟通到位,决定了软件的实施效果;是否有专门的售后团队,对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整改,甚至是软件的二次开发。由此软件的服务质量也应在软件选型时考虑在内。
4 结语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创新发展和高效运转的重要动力,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应关注先进软件的发展和应用,并根据自身特点以及软件产品的成熟度、技术的先进性、功能的适用性、软件价格、扩展性等灵活地采纳新软件来改善业务流程和管理水平,让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电力企业中,帮助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彭泽武,李伟清,林强,刘文彬.电网企业信息系统
运行方式模型研究[J].电力信息化,2013,(6).
[2] 李羡.浅谈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J].山东电力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9,(5).
[3] 杨青峰.发现差距 汲取经验—国外电力信息化建
设对中国企业的借鉴[J].每周电脑报,2005,(31).
[4] 王建设.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初探[J].电力
信息化,2009,(2).
[5] 刘保华.浅议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的若干问题
[J].中国电力教育,2009,(18).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电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电企管理的信息化首先要基于电企会计系统的信息化。其根本宗旨在于转换会计工作职能,由“账簿记录”为主转向“计划管理”为主,为此,电企会计系统必须充分利用IT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及时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积极利用各种比较成熟的会计功能模块,构建多种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功能性转换,提升会计核算效率,实现会计工作绩效的飞跃。
1电企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1.1较低的利用率
电企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式是一个较早开发的工作模块,其设计者站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前沿,理念比较前卫、功能也比较全面,并且由国家电力公司由上而下统一布局推广。其中会计信息化模块比较成熟,对于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形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有重大推重作用。但是在实际推广使用过程中,受地方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够、加之基层会计人员的信息化素质高低影响,会计的信息化软件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其绩效考核功能、信息决策功能、计划与管理功能未被最大限度发挥,只是一个简单的录入功能得到普及。
1.2“账簿记录”模式未根本改变
电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工程,它本身涉及到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系统、企业绩效考核系统、企业信息化决策系统、企业核算与监督功能等等。但是,我国目前基层电企在会计信息化模块的使用上仅仅局限于“账簿记录”模式的会计信息录入,会计报表的整合等日常会计事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管理功能并没有完全利用起来,信息化功能只是一个信息的录入与报表的编制,致使信息化分片落段,无法形成全面的系统的信息化整体。
1.3信息化的系统建设问题
基于目前基层电企的财务实际,在会计信息化功能的利用与开发上非常片面,简单的录入与报表整合对于会计信息化管理功能的实现还相去甚远。加之不同基层之间信息化共享平台相对滞后,导致基层的核算工作单一而分散,所形成的实际数据对于宏观决策没有实际意义,不足以支撑电企高层的科学决策,为此,还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整合与人工核算,这使管理者对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与决策功能大打折扣,在推动信息化建设上消极懈怠,没有信心。
2电企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思考
2.1提升会计执业人员信息化素质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归根结底也是企业人才信息化的建设,人才的信息化可极大促进管理的信息化。我国电企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信息化,通过引进、在岗培训或者脱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强化会计人才的信息化素质。我国电企会计信息化模块建设是比较前沿的,加之其功能性模块较之其他性质的企业更加复杂,对会计人才的信息化素质要求就更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信息化能力的考核与测评,督促会计人员提升自我素质的能力。
2.2会计信息化要侧重于管理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建设要避开简单的录入与报表信息化,要实现最基本的核算信息化,提升核算效率。会计信息化建设其实是一个信息化管理建设,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功能,更是一个管理与分析功能,为此,要强化各种综合模块的开发与利用,强化电企的数据化市场分析功能、电企预算决策模块以及绩效考核等模块等,使得信息化的整体效应得以实现,“核算会计”得以向“管理会计”真正转换,会计由算账转向数据分析与管理。
2.3改进电企的组织构成
传统的会计角色就是“记账与报账”,其职能仅仅局限于一般业务性事务,表现在为数据而数据,在数据面前缺乏能动性,会计人员不属于管理层。为此,要改变电企的组织构架,将会计组织纳入数据化市场分析、电企预算决策以及绩效考核等管理层面,这种组织结构的变化将更加促进会计职能的转换,推动会计信息的管理功能实现。科学的组织结构有助于会计信息化管理职能的实现,而会计信息化管理职能的实现将更加促进电企管理的信息化。
3结语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化和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中。如果想在竞争不断激烈的电力业中获得胜利,则一定要先进行内部调整,切实的贯彻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从而为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调整、奠定扎实的基础。电力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及时的为决策层提供更加准确与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确保领导决策过程更加的科学合理,并让企业能够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此外,还可以有效的使电力企业不被社会潮流所淘汰,并可以不断的发展前进。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一)缺失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由于受到传统工作理念的限制,很多电力企业的财务人员与管理人员往往错误的认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仅仅是为了让财务管理人员使用电脑记账来取代手工记账,而严重的缺失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为电力企业战略性转型与调整结构提供可靠的推动作用的认识。很多管理人员很难摆脱此种片面管理理念,所以导致电力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阻碍,因此管理人员应充分的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重视,从而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使其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
(二)缺失安全防范措施。在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处在比较开放的环境中,如果缺失信息的安全防范措施,则会使企业安全系数有所降低。信息技术安全隐患主要指的是系统内部信息的传送、录入与储存等程序受到攻击所出现的信息泄露、丢失与破坏等。此外,其一般可在传输介质中被发现,而传输介质主要是把财务数据转变成电子符号,并把纸质介质转变成磁质介质,所以就对介质储存环境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档案安全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缺失有效的资源共享途径。在电力企业运行中,企业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等是一定要重点进行关注的内容。此三种物流直接影响着企业预测、销售、生产与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而有效的对此三种物流进行控制,既要有企业财务部门的软件系统,还要有电力企业中所有部门的有效配合,并把信息归入到管理范畴之内。但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没有构建出良好的信息流通路径,也不可以使业务信息、物流信息与财务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途径
(一)注重理念更新。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各企业间存在的竞争主要为信息的竞争。企业可以准确迅速的对信息进行获取,并实施系统的分析,从而正确的进行决策,这样的话则会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具备良好的竞争力。就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应积极的对其所具备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理念进行培养,充分的培养对工作进行重视,以此使之可以形成更加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结构框架,从而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并使之能够变成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生命线。
(二)整合信息资源。如果想要满足电力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化,则应具备先进的财务网络系统当作平台。鉴于企业内部网络的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满足财务信息于电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所有信息模块连接,以此使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与管理等顺利的实现,从而实现企业决策型与管理型系统。此外,通过互利网的使用,使企业同企业间,以及企业同部门间所存在的所有财会业务得以实现,从而使工作效率有效的提升。财务系统平台的成功构建,确保企业财务信息存储以及传递可以安全的设施,提高系统具备的可控性与安全性,从而确保网络财务系统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
(三)完善网络财务系统。电力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实现财务信息集成,并对信息系统间的界限与分工实施有目的的模糊,从而使信息集成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企业应构建信息中心以及中心数据库,以此使各信息子系统可以顺利的实现交易,从而让各个部门都可以及时的对数据库内所有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获取。中心数据库能被设为企业财务数据,如,投资信息、成本信息与利润信息的整体管理中心,其在进行财务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具备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此外,还有助于财务管理一体化的顺利实现,从而让财务管理可以更加的高效与规范。
(四)加强人才培养。在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发掘与培养出更多的具备专业财务管理知识以及良好信息素养的综合型人才。所以,电力企业一定要做好人才队伍的管理工作,定期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从而让其可以有效的为领导进行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财务信息。电力企业需要努力的发掘并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包括财会人员、中级管理人员以及高级管理人员。而财会人员应充分的对财务管理业务进行掌握,并能充分的对电脑技能进行把握,从而使员工具备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并构建出一支具备专业技术与较高综合素质的信息化队伍。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若想在社会中立足,并可以一直的发展进步,则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企业在采取管理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化得到加强。同时,坚持把财务管理当做重点的管理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使人才素质得到提升,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使企业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化能够顺利的实现,并确保电力企业可以稳定有序,且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明,侯风萍.电力体制改革对发电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4(08).
[2]王月欣.从财务控制演化谈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的完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3]王欣,王钢,薛雯.电力企业ERP的应用研究[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电算化
目前,随着我国不断改革电力企业体制,市场规则已逐渐取代了行政性的经营命令,发电端与电网经营实现分离,电力企业也逐渐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来。面对这一现状,需要电力企业对自身的内部管理提高要求,随着大批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建立,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急需开展信息化建设。尽管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却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1 目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算化,是指在财务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生产、管理、物流等部门财务状况的体系化和共享化。近些年来,随着电力企业资金重组、厂网分离,竞价入网等系列改革,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信息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很多电力企业误把财务信息化理解为财务电算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中心成了核算管理,而对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较少,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很多统计数据直接上报,缺乏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可是,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在电力产品从生产、输送、配电和供电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各个部门的团结协作,而目前财务管理状况相对孤立,这样由于信息共享性不足就会给整个企业的统一调动带来困难,企业领导在进行决策时也就不能综合各方面进行分析、考虑,最终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还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
1.2 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理念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已经由业务核算为核心转型为管理信息化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的突出特点是信息不共享,事后算账,这就导致相当多的财务人员整日忙忙碌碌,而对企业高层所关心的财务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出来,没有有效、及时地共享事关重大的企业物流、人才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只是简单地进行录入、记账、报账等工作。这就导致由于无法收到实时地动态信息,加大了决策层在进行决策时财务风险,采购成本较高,资金回笼不够迅速,吞噬了企业的利润,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流,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 缺乏高端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
财务管理人才的使用是信息化的关键,可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视硬件,忽略软件建设。严重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即既懂信息化又懂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人员大部分是从传统财务管理部门中直接调用过来,而传统的财管人员由于自身电算化水平有限,对一些数据的整合和分析不能很好地实施,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也不够高。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些传统财务人员显然不适合信息化的运行规则。财务信息化管理就是需要将财务管理和信息化相融合,如果只懂信息化或者只懂财务管理,那么会导致两个部门的人员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长此以往,会严重阻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 提高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改革逐步推进,信息化管理给财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电力企业的高层领导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瞬息万变,要使电力企业在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获得成功,就要在经营管理时运用信息化的方法和理论,树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的理念。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需要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电力企业的领导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作用的认识,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企业发展的计划中来,因为迅速、全面、准确地搜集数据信息能够不仅能够对企业的内部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管理,还能够对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电力企业要想获得高效的资金运作机制,就要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增强电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2.2 财务管理要以信息化为核心
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其财务管理应坚持以资金流量为对象,提升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以信息化为方法,建立数据信息体系,将信息化管理作为财务工作的重点。此外,要将企业的财务管理纳入体系当中,建立相关的财务管理信息体系,改变传统财务管理中的“记账”模式,加强各个部门之间数据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推进电算化的进程,财务管理信息化不是仅仅指操作计算机来完成“记账”、“报表”等工作,是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进行财务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管理。同时,确立信息建构的统一标准,这样决策机构收到各部门的信息都是以一定的标准收集整理的,这样就减少了决策机构在信息整理中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此过程中,使财务部门不但收集了信息,也将各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从而真正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落到实处,提升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2.3 财务管理要采用高度集中模式
目前的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信息间存在“孤岛”现象,因此,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是财务管理的目标。电力企业必须要采取统一的调动,协同各部门处理信息,因为电力产品具有不可储存的特点,从发电、输电、到配电和供电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高度集中进行管理,集中管理也应该应用到财务管理中去。实践证明,采用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实现管理方案、决策的价值最大化,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能够准确、及时、完整地掌握企业集团或企业各部门的经营管理信息,可以高度集中地控制、配置和管理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和资源,从而做出及时、有效、科学的决策。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就是要实现信息集中,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信息共享,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在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实时做出有利于企业利益的重要决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企业集团内的财务数据和信息集中存放变成了可能,这样就可以统一处理一些业务和数据,彻底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的问题,更方便了财务主管或企业高层实时查询数据信息、分析问题和指导工作,为企业领导更好地做出重大决策提供了便利。
2.4 培养高端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
财务管理和技术更新的关键因素是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处在体制变革的重要时期,更要重视利用和引进高端人才。在财务人员的聘用方面,要关注那些既懂财务管理,又懂信息化,还具备创新头脑的综合型人才,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于已招聘的员工,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是仅仅简单传授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而是要对员工的数据整合和分析能力着重培养。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模式不再是简单的“写报表”、“记账”,而是汇总、整理、分析、提炼已有的数据信息,其核心和重点任务在于“管理”。因此,电力企业在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过程中,要以培养员工的管理能力为重点,培养财务人员的信息安全能力、信息化应用技能,建立一支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技术人才队伍,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基础。电力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鼓励高端、综合型的财务技术人员自主开发一套财务软件,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这样可以使企业的信息化改造的针对性更强。
2.5 建立全面管理、控制、评价和优化的财务信息系统
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手段落后,评价方式单一,这样的财务管理不能很好的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部门的经营状况。而财务部门的全面管理是指将优化企业的整体资源为目标,完整地配置、计量、记录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资源和业务活动,并进行详尽的核算、统计、分析、考核,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根据全面管理的思想,就要将公司发展的战略战策和每个时期的目标编制的各项预算分解到各项流程和作业当中,从而时刻控制预算和流程。并且从多层次、多角度对所有的业务数据和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比较,查找出管理和控制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适合不同类型的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为领导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从而提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自身的特点,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从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适合电力企业自身地财务管理模式,追求系统化、信息化和高端化为一体,以便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
参考文献:
[1]杜佳佳,宋照臣.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08(1).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发电端与电网分离,我国电力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扩大,促使我国电力企业尽快完成体制改革。作为电力企业非常关键的工作,财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前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力企业发展需求,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努力发展信息化、科学化于一体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企业可以将财务管理工作有机整合到一起,实现统筹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现代化管理为手段,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基础,实现全面会计电算化,从而对财务核算、分析及控制,提高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企业建设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在该模式基础之上能够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且提升财务管理效能。相比较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在信息化系统的支持下,能够将信息管理提升到一定高度,对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以现有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履行好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
三、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基础薄弱、信息化滞后
现阶段,电力改革如火如荼,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顺利,受到传统与现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导致会计信息缺少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有一些企业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偏低,缺少完善的信息监控体系,造成财务管理无法高效处理复杂的信息流与资金流冲击,滞后于市场需求,信息利用率低,抑制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二)信息化程度低、存在局限性
从电力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来看,很多企业仍然以会计核算为导向,在该模式的支持下,能够减少财务人员工作量,但由于核算核心集中在事后,导致会计电算化仅能够参与到财务管理基础层面,无法朝着更高层次拓展,难以形成系统化管理,各项工作相分离,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三)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现有财务会计流程存在不足和缺陷,加上企业获得会计决策信息不对称,造成决策手段落后,无法根据市场发展情况作出及时的响应,用于财务决策的信息不充分,极易造成决策失误。究其根本原因是缺少完善的会计信息分析和评价体系,无法获得高效的信息化支持决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企业无法优于竞争对手,错失良机。
(四)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电力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它拥有庞大的财务管理队伍,但现有从业人员中精通会计业务的不在少数,但对于计算机网络知识熟练的人才极少,影响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人才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缺少高端人才,难以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且无法从实际情况出发,使得系统建设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议和措施
与其他企业不同,电力企业是基础企业,具有垄断性,关乎国计民生,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针对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基础建设
一直以来,电力企业拥有的大部分资源具有垄断性,并未根据市场规律和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现象。对此,电力企业要加大信息软件投入力度,特别是各类复杂的财务核算项目需要系统的大力支持。只有构建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才能够减轻人员工作量,使得财务人员能够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高层次活动中,提高财务水平。此外,电力企业要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纳入到企业文化当中,从思想、观念层面上影响职工,得到企业全员支持,做好人员保障。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企业务必要从实际出发,不可盲目照抄照搬其他企业模式,以促使信息化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拓展系统覆盖范围,提高财务水平
财务管理工作涉及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必须加强对各个方面的管理,整合各环节工作。财务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第一步,具有控制作用,将财务预算指标安置在财务管理系统中,能够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支持。目前,多数企业财务资金放在银行,对于资金管理相对薄弱,资金流动性较差。而利用网络电子商务,能提高资金流动效率,减少资金沉淀,降低资金运转成本,提高企业资金运营能力。除此之外,在信息化建设中,还要重视对财务分析的规范,设置合理的财务分析模式,明确分析内容,形成准确、完整且具有时效性的财务报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健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财务工作
电力企业应尽快制定统一标准,提高软件共享性,最大限度上避免重复建设现象的出现。在实践中,企业要根据自身需求确定统一标准与要求,搭建共享平台,使得各个部门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处理的有效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并非单纯的技术性问题,而是综合性极强的集中管理模式。因此,企业需要全面考虑,实施管理与制度创新,规范企业管理运作模式,以ERP系统为财务管理工作导向,持续优化信息化建设,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统筹性,促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跟随新电改迈向更高层次,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
(四)重视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队伍
电力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无论是新电改还是财务信息化建设都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电力企业根据信息化建设现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为财务人员工作提供制度依据,使得制度与工作相辅相成。电力企业对于高素质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引进高素质人才,注意专业对口,着重了解人才对财务、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从源头上提高人才素质;二是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及时更新财务人员知识结构,根据岗位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侧重对财务人员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掌握综合技能,为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五、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21世纪信息化已不再是新鲜词汇,逐步渗透至社会各个领域。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践中,企业要明确认识到当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坚持合理、有针对性的原则,完善相关制度,适当增加该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制定统一的财务评价标准和机制,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新电改进程中。
作者:刘丹 单位:广东电网梅州兴宁供电局
参考文献:
[1]陈亮,卢立宁.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分析及相关问题的探究实践[J].工业设计,2016(08).
[2]李萍.信息化环境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新经济,2016(02).
[3]黄玮.浅谈如何实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江西电力,2014(03).
关键词:电力企业、现状、不足、措施
前言
随着近年来网络的迅速普及,在给大家带来了方便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来自互联网的各种攻击行为会破坏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使用互联网访问非法站点,传递和非法信息,企业内部网络中的资源滥用,企业内部商业信息泄漏等等问题都日益凸现出来。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就要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对它的保护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现状和不足
目前,在电力企业的管理层面,都构建了覆盖日常管理需要的MIS、OA等管理系统,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通过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管理,方便了各级信息交流,提高了管理效率,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应用中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另一方面相应问题也不容忽视,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规划缺失或不到位。企业信息化是涉及到技术、管理、企业战略决策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系统工程,制定科学、全面的信息化总体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基础。总体规划的缺失是造成目前信息化系统应用情况出现问题甚至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导致应用集成度低、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系统互不相容等不良后果。例如电网管理覆盖面很宽,哪些管理功能需要在信息系统中得到应用,功能设置到怎样的详细程度,需要站在合理的、全面的角度考虑。如需要考虑信息化参与者的范围、管理内容是否有必要应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替代纸质管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不整体规划将造成很混乱的局面。又如电力企业和工程项目需要各种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生产管理、工程管理、财务及人力资源等,如果不全面地、综合地考虑信息化建设,造成重复用户和重复登录等操作不方便,各系统之间将缺乏必要的联系,不能体现信息化的整体性。
1.2 市场混乱、需求被动。市场上有很多很成熟和优秀的软件开发商和相应产品,有些是国外成熟产品,但是这些产品都是站在自己认知的角度上开发出来的,未必适合企业或工程的需要。管理需求的分析和定位对于实施信息化至关重要。但现实常见的情况是,不少I T 企业出于商业目的和竞争的需要,对自己的产品系统及其中包含的管理模式进行过分夸张和宣传,对电力企业实际需求的考虑不够,扭曲和误导企业方的管理需求。
1.3 电力企业在建设过程缺乏有效监控。信息化建设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目前一般电力企业单位管理人员配备相应较为精简,往往缺少信息化专业人士,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方无力或无暇进行监督和控制,使信息化建设面临各种潜在风险,如系统开发常出现开发不充分或范围蔓延的现象。
1.4 如何加强信息制度不配套不健全等问题。实施信息化管理是对管理的升级,需要与现行管理制度相配套和衔接;同时成功实施信息化也离不开制度的保证。目前I T 开发商对信息化管理的制度配套和制度保证问题涉及很少,致使有的信息系统建成后因相应的管理制度不配套不健全,导致开发的信息系统成为摆设,应用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1.5 企业职工培训不足。企业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对信息化认识有限,应用能力和水平不足,在信息化建设中表现为徘徊观望,不能积极配合。这都是对人员的信息化建设意识和能力缺乏培训的结果。而软件供应服务商一般很少提供培训服务,或提供的培训仅限于自己产品的应用,不能提供全面提升员工信息化素质的培训服务。
二、对策和建议,解决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长时间
及各方的努力,需要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2.1 信息化管理需要各方的重视与努力。第一要有来自企业本身的重视,第二要有来自电力企业领导层的重视,领导重视是推动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的动力。电力企业各级领导和业务人员是信息化的最主要的参与者,应增强信息化意识,认真对待,提出针对性强的、确实利于自身工作的需求,增强与开发商的互动性。同时,各系统开发商应在加强软件技术开发的同时,深入了解电力企业业务,不要做只懂代码和计算机的I T 人才,更应做既懂企业业务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2 需要在全方位看待和规划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应站在全局的角度、战略的角度,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应由企业领导亲自过问,专门部门负责执行。规划时要明确各系统的功能,明确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功能任务上不能有重复,但应保持一定的通信联系,应初步明确各系统间接口,避免信息孤岛。
电力企业组织形式不同,还要根据自身组织结构做好针对性信息化规划。例如集团性公司应规划好各级信息化内容、各级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电子工作流程。不同企业做好不同信息化规划,电网级信息化要重点做好资产管理、生产运行管理规划; 工程项目要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规划。在规划过程中,企业应梳理管理规范,避免业务规格不统一。如在规划阶段就提出企业内部各种编码的统一要求。
2.3 有效需求和合理设计。需求分析是信息化能否成功的焦点。良好有效的需求分析方法将事半功倍。建议尽量采用原型法,这样用户更清楚了解要开发的内容,方便提出意见。应与客户部门级负责人进行专门结构性需求的讨论,此时不要拘泥于细节,而应力图提炼出核心业务需求,放弃或弱化一些对用户或整个系统不迫切的、得不偿失的功能需求,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比如在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管理中,现场会填写各种单元验收表格,这些表格如何用电子化手段录入数据库,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由于表格种类和数量很多,如果统统采用结构化录入则不仅带来设计和开发上的繁重的工作量,而且操作和使用人员也会感觉不方便,在汇总统计角度上意义也不大,这时可以采用现场手工填写,事后扫描或其它扫描识别的方法将数据输入数据库,目的是结构化统计重点信息,详细信息只要能够浏览到就可以了,而不是一味追求全面。又如公文流转是办公自动化中的重点,而派车管理等相对整个企业信息化属于边缘问题,不应做为需求分析和设计的重点。如何更好地把握需求,开发商责任义不容辞,但电力企业方也应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引进人才或咨询服务协助解决问题。
2.4 加强电力企业在信息化管理制度。要有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职工培训,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控制。目前电力企业对信息化制度的建立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专门的信息化制度。电力企业可以学习借鉴同行的有效经验,也可以请咨询服务公司协助建立。此外,信息化的培训不应仅限于上什么系统就培训什么系统,增强员工信息化意识和能力才是培训的最终目的。所以电力企业应经常组织各种应用培训,从初级的日常软件应用、网络安全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意义和内容,再到行业性、专业性很强的软件应用培训。
2.5 引入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更科学更全面系统的规划。独立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方在信息化建设各阶段所担任的角色和咨询服务比如:引入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作为对传统模式的改进,目前正逐渐被企业和社会广泛认可和得到推崇,各个行业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专业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公司,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第三方咨询公司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接受企业委托,承担相应的信息化咨询服务工作,以其在技术、管理和行业三个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综合优势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咨询服务,以确保实现规划科学合理、技术先进成熟、管理规范高效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的引进改变了企业直接面对IT 开发商的格局,体现建设方" 以我为主" 的原则。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企业、咨询方和IT 开发商之间的关系如下述所示:(1)咨询方以其专业优势和技能,保证信息化建设质量和进度,确保信息系统开发质量,满足企业信息化要求。(2)通过引入咨询方,可弥补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有利于企业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
[关键词]信息化 建设 分析 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376-01
一、电力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企业信息化从单项应用阶段开始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当前已经深入到集成系统当中的应用阶段。就目前的电力企业软件信息化建设水平来看,概念性较强,如MIS、SIS、EAM、ERP等内涵较为丰富的系统,这些软件系统大都只涵盖了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个方面,从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实施完全成功的并不多,比如E R P,因为企业需求的不同,电力信息化大部分企业只是应用了软件的部分功能和模块,或者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总而言之,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发电企业在生产和管理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整体来看,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范围大、技术强、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因为不同企业需求的不同,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大而全”软件,能够涵盖所有的企业信息需求。现在发电企业各种软件名目繁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但是企业的信息系统又需要成为一个密切耦合的整体,于是有的企业希望通过E R P来整合企业分散的软件系统,但实施结果不理想;有的企业应用整合(EAI),虽然提供了实现集成的可能以及技术支持,但完成集成还有大量的工作;还有整合式应用开发(IAD),提出了进行总体设计和模块切分,选用集成平台,日积月累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方案,这种方式相当于一个提前规划的EAI,它注重整合与集成,很有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后续模块开发难度随着模块增加呈指数级增长。因为它要考虑和以前所有的模块进行集成和接口。二是升级和维护困难。模块越多,升级和维护的难度越大,风险也越高。
随着信息化工作的深入,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复杂,已经不再只是购买一些设备、系统和软件等内容,更多的是要考虑信息化的建设如何为企业服务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企业如何发展、信息系统如何建立、工作流程如何优化等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越来越多的高层管理者已经把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当作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已经从临时性、无计划,转变成为长期性、计划性的工作。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发电企业的建设思路可以概括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控制造价,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从管理需求入手,统筹部署,坚持业务挂帅,稳步推进,以期实现公司科学精细管理与信息化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科学规划、统一标准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已经开始触及到电力企业管理规范化,流程标准化和电力体制改革后组织机构调整的深层次问题,因此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但要考虑如何增强各信息系统的集成度,充分挖掘企业信息的价值,使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收益最大化,还需要思索具备高度的可塑性,具备适应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组织机构调整、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持续改进的需要而“随需应变”的能力。所以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把握全局进行系统的规划。企业信息操作系统则更注重于标准体系的系统的建设规划,关键要规划并逐步建立一套系统的标准体系,使开发者和用户之间,各子系统之间,管理工作与计算机之间,前一次开发与后一次开发之间,计算机系统内、外部各种软、硬件之间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协同起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标准体系要涵盖能满足公司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企业标准,不仅要包括各类管理和技术标准,还要包括各种信息化建设有关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岗位职责和操作手册等与标准发挥相同作用的规范性文件。
(二)精心实施,业务挂帅
信息化工作从广义上看是管理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制度流程三方面的集成,其实施过程本质上是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规范管理行为、优化各项业务工作流程。由于发电企业在信息化过程当中涉及到多个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由于管理体制、构成方面的不同又具备了诸多特点,那么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系统实施带来的管理模式、规范、数据格式、操作方式甚至权益的改变往往会遭遇强大的阻力,以致新的业务规范执行不力,最后导致花费大量投资而系统实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失败。所以信息化建设应当以“业务挂帅为主,信息人员为辅”,大多数企业往往以为这个只是信息部门的事情,而在软件的建设和研发中缺乏参与,以至于后来使用时发现种种问题,项目往往不能按时验收,实施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也是实施成功的限制条件。实施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非常广泛的知识,实施人员是否具备这些知识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信息化建设风险分析
信息化建设工程将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如果能提前清楚识别这些风险并有效地加以管理控制,信息化建设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1、认识误区
错误地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原有管理模式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简单相加,这种误区经常表现为重信息技术轻管理变革,包括重硬件轻软件、重信息设备轻信息内容、重软件开发轻制度规范建设和业务优化、以及应用实施等。正确认识和定义管理信息系统的范围,一个优秀的信息系统,不可能是一个企业管理的全面解决方案,它既有先进性也有局限性。不能明确界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范围会使公司信息化建设偏离方向和脱离重点。
2、软件选型失当
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实现手段,它的功能和先进性是系统成功的重要保障。企业在选择或编制企业信息系统之前,多少都做过一些需求分析,但往往是一些懂计算机的人和懂业务的人各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分析和猜测,真正知道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又懂得现代信息系统的人并不多。需求不明晰,调研不充分,选型失当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3、旧有管理模式的制约
许多国内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存在一个普遍的心态,就是希望软件先进的管理功能为企业带来好的效益,但又不希望改变企业现有的业务管理方式。所有管理人员、基层人员能否理解和接受这种改变对于软件实施的成功至关重要。
4、员工的培训
实施企业信息系统是对员工的一次大改造和人员素质的培训与提高,如果在系统应用过程中不通过正确有力的员工培训将员工与计算机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软件系统就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率。
结语,总而言之,电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的环节非常繁多,方方面满都需要非常细致的分析与思考。信息化框架的搭建、技术的选择与利用、团队建设工作、管理制度的落实都亟待考量,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电力信息化工作着必须要不断的探索与努力,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经验,切实的为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艳辉.ERP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100.
[2] 陆誓宏三.层结构在电力信息网络中的应用[J].西北电力技术,2009,30(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