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四年级语文教学内容

四年级语文教学内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6:08: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四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四年级语文教学内容

第1篇

美国到目前还没有一套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各学校教学工作所遵循的大纲都是由各州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制订的。(本文从略)

二、层级分明的英国大纲

1988年,英国国务秘书在当时读、写、算基本能力教育的广泛争论的基础上,按合法程序建立了英语工作小组,指定该小组将国家英语课程中对5—16岁年龄阶段学生的教学内容作一介绍,该报告提出的各种要求都是法定的。英国还根据学生的差异,在制定语文教学大纲时,将听说、阅读与写作三部分内容分别分为八个层级与一个“超常表现”。请看听说达标层级的部分内容。

一级:学生谈论直接感兴趣的事情,听别人讲话并做出恰当的反应。他们向别人表达简单的意思,讲话别人能听得到,并开始在表现观点或讲内容的时候增加一些细节。

二级:学生在听说时表现出自信,尤其在感兴趣的话题上,有时他们意识到听话人需要他人们增加相关的细节,在解释自己的想法时,讲话清晰,用词越来越多。他们通常认真听别人讲话,并做出越来越好的回答,他们开始意识到在一些场合正规的词语和语调的作用。

(三级到七级从略)

八级: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有目地地保持并发展他们的谈话,他们组织语言,表达清晰,使用恰当的词汇、正确的语调和强调,在讨论中他们发言多,表现出他们在认真地听,并十分清楚讨论的进展,他们能够在各种场合自信地使用标准英语,根据需要调整语言的使用。

超常表现:学生在各种情境下正确地选择使用语言的结构和风格,根据不同的目的自信地改变词汇和短语。他们主动展开讨论,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发言使讨论持续下去,在讨论中起主导作用,同时专心听别人说,并能理解不同的和复杂的讲话内容。他们在各种场合和不同目的下都能够自信和流利地使用标准英语。

三、阶段明晰的法国大纲

法国教育部在1996年修订了《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制定了初中四年(六、五、四、三年级)语言教学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用以指导教学。大纲主要由适应阶段、核心阶段、分流阶段组成。适应阶段:巩固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并逐步向中学教育过渡;该阶段为六年级(初一年级)。核心阶段:深化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可以组织不同的培育模式;该阶段为五年级、四年级(初二、初三年级)。分流阶段:充实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走向普通教育、中等技校或职业高中;该阶段为三年级(初四年级)。法国在1998年颁布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二年级与二年级分别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一年级(高二年级)确定了“中学会考指导”与10门“毕业系列”的学科及其具体要求。

四、要求全面的日本大纲

日本的语文教学大纲是由其文部省统一制定的,是全国编写语言教材和进行语言教学的依据。初中有“中学国文”科教学大纲,高中有必修课“国语1”、准必修课“国语2”、选修课“国语表达”、“现代文”、“现代语”、“古典1”、“古典2”、“咸肉讲读”8科教学大纲。这些大纲所表现的要求比较全面;既重视现代语文的学习,也重视古典语文的学习;既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也重视读写听说语文能力的培养;既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又强调锤炼学生的语感,还强调丰富学生对现代人类、社会、自然的认识;既要引导学生深刻思考生活及人生意义,又要培养学生刚毅的生存意志。

五、“语”、“文”并重的前苏联大纲

第2篇

继续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群策群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时间:每周周四上午第3,4节

各年段召集人:低年段:

中年段:

高年段:

要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

开展"语文课堂学习模式"的探究

本学期,科组继续以"提高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为突破口,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启发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多途径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课外知识量:每节课前5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活动.(讲新闻,讲知识,,,,,)

改进课堂学习模式,课堂上尽量做到少讲多练,留出时间给学生练习,并针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练习.(在此基础上做到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每天书面作业不超40分钟,五,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不超60分钟)

各年段开展课例研讨:

时间

年段

上课教师

上课内容

第6周

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

第7周

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

第8周

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课例中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下阶段不断改进实施.

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1,开展学科试卷交流与优秀作业展示活动(第九周)

2,在学校内认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继续开展"书香校园"活动.

(1),开展书签制作比赛.(第10周)

(2),读书知识竞赛活动.

形式:笔试进行

竞赛的内容:

1),教师推荐的读书书目.

2),以课文学习为基础,拓展相关的文学知识.

3),课标要求掌握的70首古诗.

3,继续开展学生朗读情况抽查(10至15周)

4,书法比赛:(第12周)

(1),一年级内容自定.

(2),二年级默写四字词语.

(3),三至六年级默写成语.

评分标准:1),字要写得漂亮.

2),所写的内容一定要正确.

四,多方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说写能力;策略;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14-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日常生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形成独有的思维模式,感受到语文说写的乐趣。为此,本文从生活积累、兴趣激发、正确引导以及善意鼓励等四个方面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一、生活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教材上的内容与课程时间的有限,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而是要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将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1]由此可见,语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着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生活与课堂结合起来。在增加学生说写素材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学习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单元1课《谈礼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资料收集,打饭时的礼貌用语、家里来客人时的礼貌用语、买东西的礼貌用语以及同学之间常用的礼貌用语等等,在收集之后,教师让学生自行分组,将各自总结的礼貌用语进行总结,选出一名代表对礼貌的用处进行陈述,其他的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写一下对“礼貌”的感想。这样,在加深学生对“礼貌”的理解能力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使其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

二、兴趣激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首要任务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都保持着一定的好奇,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感兴趣。[2]教师在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过程中,若能较好地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三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病人到医院看病”的话剧,“医生”带着听诊器,对“病人”的心脏进行测听,拿着手表记录“病人”的心跳数等等。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听诊器的结构、功能,教师再结合着教材进一步讲解。这种教学模式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正确引导

处于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无论在认知能力还是在思维能力上,都处于薄弱环节。这一阶段的学生在认知事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分辨是非,树立自己的是非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例如:在学习五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一课《师恩难忘》时,教师可以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谈谈以往教过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好,并让学生进行积极发言。在学生简单的发完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感恩”活动,将刚刚说的内容以一封信的形式书写出来,写好后邮寄给自己的老师。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着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端正自身观念的同时,还能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积极的投入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

四、善意鼓励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活动比较敏感,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教师存在着“畏惧”心理,而教师在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过中,这些学生多数会因为这种心理而不敢开口。在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会间接影响师生间的关系。对于这类学生,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鼓励,使学生端正对教师的态度,积极地投入到说写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四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三课《第一次抱母亲》时,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与妈妈的事情,然后主动走下讲台拥抱自己的妈妈……在活动结束后,教师结合着教材进行知识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写一下自己拥抱妈妈后的感想。通过这样的活动,除了能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母亲的辛苦与伟大。此外,对于一些性格自卑的学生,教师在鼓励其开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同时还要结合着学生的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引导。

五、总结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特点,积极推进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锻炼。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说写能力培养纳入教学内容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与之相符的培养计划,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着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端正自身观念的同时,还能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积极地投入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的“非连续性”是与传统的连续性文本相对,其内容不过分追求语段、句子之间的连续性,而是强调在保障语段完整的情况下,用图表或图画的形式加以呈现。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更加轻松有趣,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来讲,在运用非连续性本文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文本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要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中年段非连续性本文教学的特点分析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由于在内容上并不追求语段之间的连贯性,而是多以图表或图画的形式直观呈现,因此其典型的特点便是教学容量更大、效率更高。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相较于低年段学生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因此采用非连续性教学问题更适合其心理特点,有助于锻炼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理解力。以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秋天》这篇文章为例,在非连续性教学文本中,可以将各个语段压缩,而根据其内容制作出相应的图画,在教学中对着图画进行想象,并组织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再将原文公布,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还通过对比加深了对文章写作布局、遣词造句的理解,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更大,教学效果也更好。此外,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文本内容主要是以图表、图画形式展现,因此教学内容更加清晰,这对于学生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文学语言非常具有帮助。以传统文学体裁的古诗为例,比如四年级语文第七组中《江雪》这首诗,如果只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话让学生想象,难度较大,学生理解也比较吃力,但若是配上相关的图画,冰天雪地、万物都被茫茫白雪覆盖,看不到人,也看不到鸟儿的影子,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直接多了。这种清晰直观的特点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也具有很好的促进效果。

二、小学语文中年段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方法探究

1.要充分结合教材中的图画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部分文章都配有了对应的图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忽视了这些配图插画的作用。所以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必须要重视这些配图插画的作用。在设计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画内容和文本内容找出相对应的联系,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种联系进行描述,最后让学生试着根据图画内容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图文理解能力、语言概括能力。

2.注重生活化场景的引入

小学中年段的学生在心智方面与低年段学生相比虽然已经有所发展,但仍然还不成熟,对于一些事物的认知理解仍然只停留在表面阶段。对此,教师在设计非线性文本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引入生活化场景,多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入手,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在学习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生命的壮歌》这篇文章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生命”的抽象含义,可以在非连续性文本设计中,加入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人或动物,为了救助某一个人等类似事件时,不幸离世。这样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先将学生引入到对应的场景中,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这样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感同身受,更能融入到文章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自然提高。

3.完善丰富教学评价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现成的标准模式参考,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同时丰富教学评价方式,优化小学语文中年段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质量。比如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组织进行一次总结课,让学生总结这一阶段学习到的内容,并评价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效果,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等,教师则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通过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断丰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的一种重要尝试,它能够以更加清晰直观的图表、图画等形式取代连续性教学中的语段、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掌握理解。但是目前该种教学模式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完善非连续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群芳.浅析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18):135-136.

[2]周晓琴.对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J].语文知识,2017,(14):74-75.

第5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教学质量;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16-01

语文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对学生多方面进行了解和把握。本文就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分析和探究,从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作用和如何开展两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1.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作用

1.1 课外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导致他们在学习中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牢固,此时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了。课外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对语文的关注度有所提高,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充分表达自己对语文学习的感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比较简单易懂,教师可以把文章内容转化到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章传达的思想。如《乌鸦喝水》一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外模拟乌鸦喝水的情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1.2 课外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比较被动,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老师讲的知识不能主动吸收,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步降低。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主动积极,以饱满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在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学习到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了解外界丰富内容。在课外互动中,学生不仅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学会聆听他人的想法,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 有助于因材施教。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会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教师能发现学生的特点,并在活动中做出自己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不同教学环节和课外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兴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

1.4 促进教育发展。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全方面学习能力,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内容,帮助学生增加课外知识,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广。

2.如何进行拓展活动

2.1 增加课外阅读量。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内容丰富多彩,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要加深学生对语文世界的了解,可以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在总结陈述中得出自己的感受。课外阅读活动的展开可以课本教学内容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规定阅读相关内容,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会加深。

2.2 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勤思多练。在课堂教学艺术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设问,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勤思多练。学生学习兴趣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的问题愿意自己想一想,亲手做一做,一旦当他想出来或者做对的时候,他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多想想,多练练。想什么?练什么?小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差,教师要帮助学生设问,要为学生想想、练练提供明确的目标。当然,让学生想的、练的问题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更不能负担过重。过易学生不必思考,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难学生无从思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负担过重只能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反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到难易适度,多少适度。所谓难易适度,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努力能获得一定答案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2.3 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影响。教师仪表大方、得体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观。他们会私底下自觉或不自觉的去评价老师,当你和学生接触,首先面对的就是仪表问题,你要从外表上吸引学生,让学生接受你。大方得体的仪表易于被学生接受,如果你打扮得花枝招展,甚至妖里妖气,与老师形象不符的话,学生是不会喜欢你。不会接受你的,从而就不会喜欢上你所教的学科,正所谓爱屋及乌吧,如果不爱屋,何谈及乌呢?我知道的一个学校的四年级,在此之前,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任语文教师,当时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不及格,在片区学校同年级中排名倒数,因教师调动,这位女教师被调离了这所学校。另外一个老师到校后,领导就安排她上四年级的语文并当班主任。当她第一次来到班上自我介绍后,就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经过她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期末考试中平均成绩上升到了62.7分,同年级中排名第二,其中本年级的最高分还在本班呢。后来有一次她从和同学们的闲聊中得知,他们很不喜欢以前的那位女老师,所以就不学她所教的课。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那位女教师太爱打扮了,一天换几套衣服。其中有位同学说,"红裤子她居然也穿得出来",这样的老师我一看就心烦,还有心思跟她学习?由此,教师形象不可小看。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机会,为学生提供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实践和探索,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兴趣,为语文课堂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吴定武.浅谈小学语文的愉快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

[2] 王德宝.拓展小学语文活动空间,全面提升教学成效[J].考试周刊,2011(21)

[3] 黄雨华.小学生课外阅读行为的调查与实践探索[J].华章.教学探索,2006(2)

[4] 陈晓春.浅议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J].新课程,2009(5)

[5] 陈敬红.小学生课外阅读应注意的几个要点[J].教育评论,2002(1)

第6篇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体验式教学模式应势而生。农村小学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1],使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协调性得到增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均得到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 体验式教学 设计 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体验式教学应用的原则是,在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考虑到农村小学的地理环境特点,教师开展体验式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笔者针对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去解析其设计思路与实践途径。

一、阅读与朗读相结合,设计与实践体验式语文教学课堂

朗诵是提高小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主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感官的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从字面上初步体会课文的内涵,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渗入其中,此时语文课文的意境就会被完美地勾勒出来。总之,在体验式语文教学课堂设置朗读环节,使学生处于朗读的语文教学环境中,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火烧云》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齐声朗读“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一段文字。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头脑中会呈现一片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场景,并感受到作者亲切、自然的写作风格,从而受到一定的启发与熏陶。总之,体验式教学可以借助朗读课文的方式来实现,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创新语文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主动体验的欲望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理强、活泼多动的特点。体验式教学重点在“体验”二字上,而情感体验的产生必须由某种特定的情景做依托。换句话说,体验式语文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学情景的构建。那么怎样创建语文教学情景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步骤:首先,教师参照语文教学内容,依据小学生身心发育的规律来设置教学目标;接着,创建模拟情景;最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模拟情景中收获体验。这样就达到了体验式教学的目标。

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小学语文课文内容编制课本剧,教师与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的情绪、情感变化,进而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别具特色的写作风格,为他们日后的语文学习做铺垫。

三、教师引导学生亲历,完善体验式教学

小学体验式语文教W若要真正落实教学目标,仅仅凭借学生的感官体验是不够的,这样充其量只是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表层意义。只有引导学生亲历教学活动,他们的体验才是真切的,感悟才是真实的,收获才是丰满的。笔者将体验的亲历分为身体经历与心理经历两种类型,前者是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去获取相应的体验;后者是指学生在心理上与语文课文意境相接触,树立主人翁意识,与课文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共进退,学生心理上可能会萌生喜悦、忧伤、怜悯的情感。为了使学生得到良好的体验效果,教师可以开展“语文课文赏析”活动,使学生逐字逐句去挖掘语文课文内容的实质,体验作者写作时或复杂或简单的心理状态,感悟出该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呈现的意义是什么,它在宣示或倡导什么思想内涵。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扁鹊治病》的教学中,笔者开展了“课文鉴赏”活动。扁鹊在发现蔡桓公患病以后,多次前去拜访他,希望自己利用精湛的医术医治蔡桓公。此时学生能够体会到扁鹊不仅有高超的医术,同时还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在课文赏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蔡桓公顽固的个性,他的讳疾忌医最终致使自己病入膏肓。学习完课文之后,学生体会到:在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有虚心的态度,认真接受别人的指点,继而通过各种途径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生活方式,这样自身的能力才会日益提高。总之,鉴赏课程的开展使学生达到了“心理经历”这一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

四、结束语

体验式教学的开展丰富了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是对语文教学课程的改革形式[2],它全面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作者心灵的声音,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灵感。其实,体验式教学的设计思路与实践路径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课外环境的美妙。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都要求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真切的体验。此时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增强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提高了[3]。

【参考文献】

[1]刘玉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应用分析[J].读与算(教研版),2014(17):22-23.

第7篇

近期,笔者有机会参加市骨干教师示范课的观摩活动。我的总体感觉是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教风朴实、训练扎实,为普通教师树立榜样。但审视发现,不少骨干教师为了彰显自身解读文本的深度,显示教学功力的纯熟,在课堂教学中有随意拔高目标而导致越界现象的出现。这一现象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引以为戒。

一、阅读教学中常见的越界现象

1.随意添加语文知识

语言学习有自身的规律。学习主体只有在经历大量的言语感知实践,形成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之后,才能收获相应的语言知识。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反复地感知大量的语言材料,夯实他们的言语能力,一般不应直接传授、讲解纯粹的语文知识。但有些教师无视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的实际,堂而皇之地将语文知识引入课堂,致使阅读教学应有的情感意蕴顿失。比如,有些教师将通感、顶针等修辞手法引入课堂,有些教师将古诗中的平仄押韵知识告知学生,甚至是低年级学生,还美其名曰“丰富学生积累”。

2.肆意拔高思想认识

文本由具体的语言文字符号组成,字里行间蕴藏着深刻的主题思想和丰富的人文价值。教师在教学文本时,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实际确定教学的范围和深度,以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但不少骨干教师盲目相信学生,对文本进行无限度的开发、挖掘,以至于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课堂死气沉沉。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珍珠鸟》一文时,模仿郭初阳老师的经典课例,将文本的解读核心定位于“囚禁自由而不自知”。殊不知,郭初阳老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具有较强独立自由意识的中学生,而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大谈“自由意识”似乎为时尚早。结果,学生不知所云,其效果可想而知。

3.盲目引入学习策略

文学是语文的高级形式。小学教材大量地选入了诗歌、散文、小说,甚至戏剧等文学作品。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前三个学段中并没有直接指出“文学作品”,从第四学段才开始涉及。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完全将文学作品鉴赏和评论的方法引入小学阅读教学中来,课堂中诸如“形散而神聚”“一切景语皆情语”等纯文学类的语言不绝于耳。这种纯文学层面的教学策略完全遮蔽了“语文姓语,小语姓小”的界定,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莫名其妙,无所适从。

类似以上的教学越界现象在当下语文课堂中绝不在少数。这些越界现象冲淡了语文学科本体教学价值和学段应有的教学内容,严重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给学生的课堂学习造成巨大的压力,导致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意识下降。而造成这些越界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三种意识。如何唤醒这三种意识,则成为改变这些现象的重要策略。

二、探寻有效遏制越界现象的策略

1.强化课标意识,避免教学行为随意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指导语文教学、考核语文教学的最高指导性纲领,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最有力的指导精神。因此,任何一项语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课标精神作为基础,遵循课标理念,践行课标精神,这应该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的意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总体目标、分段目标以及实施建议都作出明确的界定。语文教师只有深入研读课标中的相关精神和要求,才能真正为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行为寻找到理论认知的源头。

例如,执教《蒲公英》这篇童话的第一课时,如果在深入研读课标后,教师可以综合“三年级”“童话”“第一课时”这三个要素将目标定位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写文后的生字、初步感受童话文本的特色,将教学时间更多地让学生朗读课文、写好生字上。这样的教学真正契合课标对第一课时和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建议,吻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实现课堂效益的高效增长。

2.强化全体意识,避免效益提升个别化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课标中也一直强调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全体学生素养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一切教学目标的制定都要以学生现有的经验储备和知识能力为基础,一切教学内容的择取都必须以学生真实的生活实际为起点,一切教学策略的确定都必须以学生已经具备的技术能力为基石,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决定语文教学质态的重要尺码,从而有效防止越界现象的发生。

如教学《牛郎织女》,教师要求学生读懂民间故事的情节,感受典型人物的形象,品析作者质朴的语言风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基础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但也有部分学生读出了制度和爱情的内涵,则属于学生自主阅读下的个性化体悟,教师应该尊重,但不必拓展。

3.强化教材意识,避免语用实践泛滥化

陶行知说:“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课程的覆盖面很广,语文实践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课本是根据课标精神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有序而科学编排的,应该成为学生践行语用意识的第一选择。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强化教材的使用意识,课前充分研读教材、课中积极运用教材、课后高度拓展教材,在文本资源开发过程中明确目标、确定内容、选择策略,使得教材的效益进一步扩大化、高效化,实现教材使用的增值。

第8篇

1 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技巧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发展走向现代化,教育的高科技不断推进,使教学的各种手段得以提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其教学技巧的改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焦点所在。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化技巧应用对小学语文就有了应用的必要性。

1.1 信息化所带来的信息有助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也随之发生不断变化,并且这些变化都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崭新内容,这就必须借助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来提供素材。

1.2 信息化下不断丰富的手段有助于语文教学方式的改进

语文教学的内容相对于数学来讲是较为“死气”的,因为其文科的特点决定了其融会贯通的弱性。信息化技术当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理性的,而这些理性的内容同时又是通用的,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则能够改进语文教学方式,使其能够灵活、更有效地起到基础工具性的作用。

1.3 信息化能够使课堂冲破时空限制,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融入广阔的现实天地

信息化技术作为现代社会高科技元素,具备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同时空获取、处理、编辑、存储的功能。信息化的这一特性能够使课堂无限扩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枯燥的理论,而向实践不断进发。

2 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化技巧具体应用

2.1 在教学素材和内容方面应用信息化技巧中的信息开放性特点

信息技术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的开放性,其与传统语文教学内容的较为固定和封闭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借助信息化的开放性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且有效的丰富。具体来说,就是要应用多种与语文内容相关的信息,增加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创造出知识与学问更多的来源。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雾凇》和三年级上册的《小露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利用信息化来丰富教学内容。《雾凇》一课中,雾凇的形成过程对学生来说是需要加强的内容,然而这一部分又是难点,单凭课文中的讲解学生很难深刻理解相应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信息化技巧对雾凇的形成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应的课文内容,更能拓展其视野。《小露珠》也是如此,虽然课文中并没有具体讲述露珠的形成过程,但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动态展示,小露珠的形成过程也将自然地表现给学生,从而丰富其知识面,使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

2.2 在教学手段和方式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化技巧中的多样化特点

现代信息化技术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多样性,而且这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对手段和方式的应用中。如现代信息化技术具备动态性,这种动态性能将静态死板的内容活起来,从而提升教与学的乐趣性。如《航天飞机》一课,虽然讲述的是当代社会科技进步的高端表现、在科技类知识中对学生也是有着极大吸引力的内容——航天,但是单凭课本的纯文字讲述,小学阶段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航天飞机的功能及作用原理。如果借助信息技术,采用三维动画的方式将航天飞机的内部构造加以展现,并结合网络的应用将其作用原理穿插入演示动画中,就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本课内容了。

2.3 教研活动的信息技术化更新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信息化不仅对教学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对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态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化的丰富性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多方面的便利,从而使其教学更加顺心、顺手、顺意,能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并在便利的基础上产生更为强烈的创造欲望,有效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进行并改进教学。

2.4 信息技术化的广泛应用对师生沟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化的广泛出现还能够有效促进沟通与交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仅是通过课堂交流即课后极为有限的时间进行交流,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不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运用信息技术化技巧中的网络互联,学生及教师可以随时保持联系,及时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反馈。语文是一种文字教学的内容,而网络作为载体正能有效地改进语文教学内容的传输。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强化,进而促进语文教学的更加高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