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6:08: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来到大学生自主就业与创业服务站已经两年的时间了。
大一,我在综合部学习了排表,统计,多媒体等技能。
大二,我在站长助理一职,协助副站长李雪学姐的工作,也收获了很多。
是我们服务站见证了我的成长,因此我希望能够有机会留下来继续工作。无论是情感上还是逻辑上,我都想留在服务站继续工作。大学生自主就业与创业服务站
见证了我的成长。
我对自己有信心,可以胜任副站长这一职务。对上,我可以良好的与老师沟通,不怕与老师沟通,积极执行老师交给我的工作,乐于承担工作。
对下,积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用心的完成的工作。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对服务站负责。
副站长一职并不轻松,但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好好的渡过在服务站的最后一年。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将我们的服务站越做越好。
具体工作:招聘会方面,前期统计人员的时候,
将责任具体的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各司其职,
工作起来事半功信
干事培训:重视起来,普及培训的重要性,呼吁大家踊跃参加
对自己的要求:眼里有工作,积极去工作。
我在系里和校里没有其他的职务,我会把心思都放在服务站的工作上,而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我一直都平衡的很好。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习性投入经历;发展
引言
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当代高等院校的四大职能。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群体,提高本科教育素质是高等院校的发展之本,立校之源。师生关系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传统方式,建立在师生关系之上的教学活动也便成为了学校工作的基本立足点。而师生关系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易变性,又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着较大影响。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自然也是教学成果优劣和生关系好坏最明显的表现。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和谐友爱,尊重平等作为基本特征的新时代师生关系广为推崇,并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尊重个性,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树立良久,为此,努力建成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促进师生,教学有机统一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机遇。
一、 高校教育师生关系现状
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现阶段高校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课堂之上缺乏互动。在新时期,高校扩招,师资力量相对短缺,一些高校师生比例不合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教师讲完课就走,学生上完课就回到宿舍,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对教材进行解读,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主动性学习的动力不够。师生之间距离感较强,教学工作只是例行公事讲解。同时传统的教育理念还在影响着高校教学活动,师生之间不能平等交流。一些大学和大学生崇尚实用主义,强调知识在现实中发挥作用,对于一些学术较强的知识并不在乎,对于教师不尊重,对于学校没有认同感,这样的学生其本身的价值观就出现了问题,需要思想教育的普及。现阶段,教师的晋升往往是以一定的专业论文和科研成果作为衡量标准,这就造成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忽视,从而影响师生沟通。
二、师生互动对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其实是一个测量学生个体在自己学业与有效教育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与经历,以及学生如何看待学校对他们学习支持度的概念,其本质就是学生行为与院校条件的相互作用。对此,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理工大学的学生进行调研,调查显示,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方式是学生比较看中的,这就要提醒老师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投入,不能再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创新与改革也要用于教学改善方面。并且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仅仅交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应该及时反思,应理论联系实际,多结合现实案例及身边的现象,让学生深刻体会,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学习方面的精力投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评价能力,实现学生由一知半解到掌握精通的转变,让学生构建起属于自己独特的认知体系,并在这种认知中进行交往与对话。师生互动是对学生认知学习结果的有效反馈,正确的学习投入与方法加之强化与鼓励,并将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想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也敢于质疑与挑战,所以师生互动不是单一的教师灌输与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双向沟通,逐步实现博专结合,中外融汇。更好地结果便是师生共同进步,实现教学“双赢”。
图1为问卷中第29题:我通过电子邮件或网络和老师交流认同感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两个极端,即非常同意与非常不同意的人数占比很少,而出乎意料的是,在当今数字化与电子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不会选择这一方式与老师沟通交流,缺乏交流主动性。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是校园和谐文明,民主平等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修炼“师爱与师性”应当是教育者不懈的追求。教学与育人是教师一种角色的两个职能,忽略学生主体观念的教师是失败的,一味只投入自己的科研题目与专业论文,学生是不会“亲其师,信其道”的。
图2为问卷第28题调研结果,调查老师是否仅仅授予课本知识,结果表示大多数老师没有教学创新与结合实际为学生分析趋势,学生积极性没有得到刺激,因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调查中,有学生表示自己的老师总是照本宣科,一字不落地读课本,念课件等;长此以往,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越来越少,教学效果与质量也明显下降。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积极的情绪情感极易感染学生,进而也会实现高效教学;而教师这种情绪及方式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期许和热情,这样才会有学习性的投入;学生必须也对教师有尊重的情感,才会对老师的教学产生浓厚兴趣。
三、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 性别差异分析
经问卷分析数据表明,陕西理工大学男生与老师的亲密维度上远高于女生。也就是说男生与老师互动表现比女生好。对此结果,我们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访问,得知:在大学,男老师的数量比例远超女性老师,而男学生比较喜欢与老师交流,女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会缺乏主动性同时缺乏自信心,由于这种保守的性格特点,在交流中往往会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在师生互动方面不如男生。
(二) 专业差异分析
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加具有客观性与代表性,在样本抽查中,文科,理科,工科等专业抽取采取等额抽取。结果显示,工科性质专业的师生沟通频率远远超过文科和理科性质的专业,工科性质专业比较侧重于实践性、操作性、创造性以及综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多地给予学生示范以及手把手教学,同时更要求教师具有耐心,对学生包容和宽容,交流机会的增加,师生关系也会变得其乐融融。相反,文科等性质的专业只需要理解与记忆,相对于老师互动的频率也会大打折扣。
(三) 年级差异分析
调查显示,大二,大三学生师生关系满意度高于大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进入大学校园后,个人目标与思想意识的差异,一部分大一学生认为自己高考发挥不错,对于另一部分大一学生则是壮志未酬,对自己所在学校与专业不是很满意,心态偏离,甚至不满意自己的讲师,师生关系有了阻碍,认为不如中学老师敬业与细致,教学模式与风格也不是自己所设想的,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发展。
(四)沟通范围差异
在对问卷结果分析时,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参加老师的课题或项目,在学习中,交流平台也仅限于学业交流,形式单一,仅为面对面互动。在中国传统教育下,学生求同思维强,求异思维被渐渐弱化,畅所欲言竟然也会成为教学效果的最佳反应。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不是低头沉默不语就是环顾四周,效果非常差,也是高等教育中的普遍现象,教师课下也会对这种互动性不足很沮丧,力不从心。沟通范围的差异也表现在“评教”制度上,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态度等多让学生为教师的教学打分,调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这点虽说有着一定的进步性,但也是有缺陷的,它忽略了对教育质量核心因素的分析。
四、 对策与建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被尊重不仅仅是它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更是这种“传道精神”的引导。因此针对当代的师生关系,提出以下建议:
(一) 转变传统模式,采取多元教育理念
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与自由意识,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教”与“学”必须进行革新,新的理念旨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引导作用,即一个词:亦师亦友。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灵活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因材施教,作不同层次与深度的引导,从“有教无类”到“有教有类”,创设不同情境进行教学或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性,转换角色,让学生也从教师角度进行体验,备课与讲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满意度,成为促进师生关系,增加学生学习性投入与经历的新契机。
(二) 多方面多平台实现有效沟通
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教师课程结束后,回家或是待在办公室直到下一阶段课程开始才会返回课堂;学生上完课亦是如此,除了课堂,课下与老师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很少。由于课程量大,课时少原因,讲课速度会很快,致使一学期下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是皮毛,由于课堂进度,教师也会选择减少互动沟通以节省时间。这种单方面只针对学业的交流需要改变,比如在课下可以沟通有兴趣方面的东西,增进师生情感;同时,由于平台的缺乏,师生沟通仅限于面对面,因此,可以通过一些社交软件加强师生联系,如微信,QQ留言等;即使没有面对面,交流也不会受到空间的阻碍。
(三) 营造和谐氛围,创造合作学习机制
问卷中W生认为良好的班级氛围以及学习环境对自身的学习性投入与发展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为此,大环境的营造对教师教学与师生关系方面有着很强的指向性。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打造良好和谐的班级氛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便有了坚固的桥梁。学习机制的创建也是作为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师生关系的双向性,合作双赢也是教师一直追求的,这样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有了信心,老师也有了更大的动力去进行项目。
五、 结论与展望
何时雏凤亮清风?淘尽黄沙始到金。学生学习性投入与经历与师生关系紧密相关,教育改革的浪潮纷至沓来,只有适应它,挑战它才能成为这场风浪中的弄潮儿。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提高,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新时代的新思路。教师的教育模式与学生的个性化能够做到有机统一,这便是成功,更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融入了师生关系的教学使教育大船乘风破浪,适应时代趋势。未来的教育必将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学生的学习性投入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长远发展。高校一定要将这种观念汲取精髓,不变则废,共鸣长存。
[参考文献]
[1]王文娟.高校应用型专业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第15卷第15期.
[2]王佳权.大学生师生关系现状研究[N]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19卷第12期.
关键词:和谐 师生关系 高等学校
The way to creat contemporary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Based on teaching process
SHI Mei-ling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management,Zhenghou Henan,450001)
Abstract:In: the course,the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value for teaching effect. The current found is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disharmonious situation.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the disharmonious relationship ,it puts forward the way to create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Harmonious;Teacher-studentrelation;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1.引言
师生关系是指高校教学中由于教和学而形成的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播知识的授受关系以及人格上、情感上的平等关系。[1]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基础之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尊互爱、教学相长的新型关系,[2]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达到和谐、教学过程达到和谐、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有所增强,最终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达到老师“自由的教”和学生“自由的学”的良好的互动。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校园氛围,但是伴随着高校扩招,学生层次多样,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不良思想与行为与日俱增,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谐师生关系作为高校发展中的基本问题,越来越突显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在中国高校圈陆续发生的“导师虐待学生事件”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的‘杨帆门’事件”,掀起了高校内“风暴式”的震撼,衍生出一场关于高校师生关系的大讨论。笔者对于河南省工业大学文科大三的200名学生做了有关“和谐师生关系”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88份。结果表明:30%的学生认为如果有眼神交流会跟打招呼,另30%的学生认为如果认识会打招呼,还有4%的人认为当做没看见,直接走人。当问到“你是否愿意课下与老师进行沟通时”,仅有22%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58%的学生回答是“感觉一般般,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调查中认为师生关系“较冷淡”的大学生占到了74.1%,认为“很冷淡”的也占到了11%。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意识的行为个体,在自身多年教育的背景下,即便是发生了对老师授课不满的状态,90%以上的学生表示 “不愿意接受老师教育甚至发生冲突的情况”很少发生。总体上看,当前大学校园里师生间“尊师爱生”现象存在普遍,大多数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也能普遍平等地对待、尊重和理解学生,但师生交往频率不高,师生关系不够密切,其中所隐含的不和谐音符也已经浮现。
3.教学过程中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1)社会环境和校内环境造就的师生关系的复杂化
从社会的大环境来看,大学生从入学就面临着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因此,他们在选择课程时,更多的是选择与未来就业或考学相关的专业课程。也即是说,学生从一入学就凭借自己的有色眼镜,把老师进行了分类,从而对待老师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调查中有37%的学生认为他们最佩服的就是专业课老师,其次是选修课老师、公选课老师。经验表明,在一些大学学院中设立的双学位的课程,由于是学生在正常学习之余,利用周末时间攻读的第二学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高于一般本科生,同老师沟通的频率相对较高。
从学校角度来看,原来意义上的简单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师生关系逐渐趋于复杂化。在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群体,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比老师更强、更快,摄取知识的能力甚至超过老师,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形成很大的挑战性,因此,合理的沟通能让彼此形成朋友的关系,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推进,但是老师往往认为学生是对于自己的挑衅,从而复杂化了简单的师生关系。而在物质化、利益化的今天,老师为了图省事让学生利用假期为自己做问卷、做课题或者干各种各样的事情,至于双方在伦理上、在道德上所应相互担当的责任则常常被忽略,因此,二者之间还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缺乏沟通的平台,师生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
当今大学的教育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因此,一般来讲,学生除了和老师上课见面,课堂中间进行交流之外,几乎没有机会见到老师,传统的融洽的师生关系逐渐淡漠。在问卷中当问到“你是否有课下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和时间?”61%的学生回答“几乎没有”,仅有6%的学生认为“经常有”。而当问到“你与老师一般交流的内容是什么”,73%的学生答案是“所学的课程内容”,仅有5%的学生的回答是“生活或者感情上的问题”。77%的学生认为老师扮演的“仅仅是老师”这样一个角色,除了教授课程内部的知识以外,对于学生的其他方面没有任何的指导。另外71%的学生认为“师生交流最大的障碍时”是“缺乏一个合适的沟通平台”,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途径与老师进行合理、有效的有关课程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更不用说生活方面、感情方面的问题,因此,高校教育中凸显“教书”和“育人”的脱节。最近几年,高校学生自杀事件、他杀事件、故意伤害事件不断增加,很难说与学生找不到到合适的引导者排泄情绪没有关系。
(3)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变低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师生关系更多的趋于功利化,正如西北师范大学徐兆寿分析:教育成为赚钱的机器,这使得教育的性质和教育心理发生变化——学生们觉得自己是花钱换取知识,有权力向教师提出种种服务要求,而不细究其合理性。从这个意义上,高校正在沦为知识商品交换的市场,很多学生认为学生和老师之间更像是一种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尤其是对于那些缴纳昂贵学费的合作办学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希望从教学中获得更大的效用。而对于很多老师而言,教学的目的明显带有功利性,他们认为辛苦教课的机会成本太高,因此在教课的过程中,部分老师从来不顾及学生接受的能力,还有部分老师知识严重陈旧,另外一些照本宣科等。调查中学生对于老师在课堂的表现,基本满意的占51%,一般的占37%,仅有5%的学生对于老师课堂的表现非常满意,而62%的学生不满意的原因是老师授课时“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乏味”。老师对于课程的态度,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恶性循环。
4.教学过程中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在高校教育中,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多重使命,因此,以师生平等为基石,尊师爱生为基础,教学相长为发展定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构建成功。调查中78%的学生认为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很大,关系到教学效果”,而在回答“如何增进师生沟通”问题中,82%的学生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相互接近”。
4.1从老师的角度看
(1)加强老师的能力培养,提高业务素质
在问卷中当问及“至今你的学习中有没有让你感觉印象最深的老师”,87%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因此,可以看出,事实上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不是一概而论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客观的评价,很多同学都反映,老师上课时认真与否,他们一听便知。因此,高校教育中老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是改变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这就要求老师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课程尝试用不同的、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授课,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己、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机会,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观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不正确的观点和做法,在不挫伤学生自尊心、进取心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和开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提高,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效果。
(2)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据调查,大学生最喜欢尊重学生、知识广博、和蔼可亲、平等待人、风趣幽默的教师。在“老师最应该具备的品质”的问题中,69%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是一个“懂得尊重理解周围的人”,因此,66%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53%的学生认为如果老师能成为自己的朋友,那么师生关系就会更加和谐。可见,如果教师能够以学生为本,在教书的过程中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善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自己管理学生的人性化水平,把自己从单纯意义上的“老师”的角色转变成多元的“引导者”,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就会增强。
4.2从学生的角度看
(1)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沟通的理念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只有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使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作用,产生价值。调查中有67%的学生非常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说明大多数学生有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的需求。在问及“你与老师交流动因是什么”,66%的学生认为,“老师社会阅历丰富,知识渊博,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学习能力,并且可以了解到许多信息”,而12%的学生认为“老师也可以是生活上的朋友,与他们交流能解决部分生活或情感上的问题”。所以,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与老师进行沟通的理念,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他们的问题不方便告诉家长,而老师作为一个可信任的角色,作用不可替代。
(2)帮助他们建立敢于表现自己的自信心
从学生的角度看,要养成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进行交流;同时也要注重个性的发展,利用汲取的知识,主动与教师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心得体会、探讨疑难困惑,敢于对老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挑战;要养成自律的习惯与意识,要充分对于自己进行剖析,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一定要尊重教师的教学成果,对老师授课中的不足应多几分互动和理解,努力在教学相长中实现与老师的互相尊重、互敬互爱,共同交流、共同分享、彼此包容,实现与老师的共同的发展与前进,通过老师的沟通,解决群体人际交往中的困惑,为创建和谐校园关系打下基础。
4.3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应该建立在相互信任、平等的基础上,过去的“你说我听”的灌输方式已经的方式是缺乏信任的,形不成双向的沟通。[3]而对于如何与老师进行交流,近50%的学生表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或渠道”。除了正常的电话、书信沟通以外,学校应该帮助老师和同学之间建立沟通的平台,比如学校内部的贴吧,或者在院系之间建立的小范围的实名注册的网站等等,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促进师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同时在和谐的环境中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淑英.如何建立现代高效和谐的师生关系.文学教育:2010(05):65-66
[2]施林春.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德育实效性.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60-62
[3]段旭光.大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2):157-160
一、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1、游戏:每两个家长为一组,一个蒙上眼睛,一个不动,蒙上眼睛的要在最短时间内到指定的地方。结果有困难,蒙上眼睛看不见,不能走动,完成不了任务。接着蒙上眼睛的家长背着另一名家长,没有蒙眼的家长指路,绕过路障,到达终点。
家长互动:前后两次活动,为什么第一次无法完成任务,而第二次能够完成任务?这两次活动给你什么启示?(团结合作)
2、揭示主题。
通过游戏方式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进步;只有合作,才能发展的道理。从这个小活动中,让我们明确了一个道理:合作就是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只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在教育中的两类主要人群是教师和家长,他们最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成才。孩子的父母和亲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期望孩子学有所成,出人头地。这两类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会想尽各种办法,付出巨大的努力。在教育孩子的伟大工程中,两者要各司其责,各尽其能,相互沟通,相互补充。
二、家校沟通合作的方法
1、介绍标签效应。
每一个商品都有自己的标签。食品包装上有“QS”标志的,人们很容易对这种食品信任,放心地食用它。如果贴上“三聚氰胺”等字样的时候,人们就会像躲瘟疫一样多的远远的,这就是标签效应。
2、为孩子的老师“贴上好标签”――树立教师的威信。
《智慧妈妈的故事》是一位妈妈跟孩子、老师沟通的方式,令老师极为感动。既为孩子解答了问题,又在孩子的面前树立了老师的威信。为我们的教师贴上了“知识渊博”的好标签。孩子很容易就会产生信赖感,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就会为孩子将来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3、与教师沟通的注意事项。
一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校与老师。二是用真诚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三是正确对待教师给你反映孩子在校的各种表现。四是利用通讯工具等及时与老师联系,共同配合,形成合力。
三、了解新生的特点,找准教育的切入点
1、找准切入点之一――做好幼小衔接的“三个过渡”。
一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和人际环境的变化给一些孩子造成情绪上的焦虑与不安。二是要适应学习方式的变化,由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到一个相对比较严谨的教学环境,由以游戏和玩耍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跨越到以听、说、读、写、算为主的学习生活,有些孩子会感到不适应。三是要适应作息时间的变化,由相对宽松到要严格遵守时间安排。
2、找准切入点之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对学习有兴趣、爱钻研、有责任心的孩子才容易成功。家长要有意识的引导、帮助孩子获得成功。让孩子明白:刻苦、努力地学习。好习惯,使人成功,坏习惯使人失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
一是培养孩子用眼睛“听”你说话。教师发现孩子一不专心的时候,就会用眼睛提醒,然后才适当批评。有的孩子精力不够集中,家长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在安静之处,将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话题不重要,但要坚持。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
二是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孩子在家写字的时候要狠抓孩子的写字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老师会不断地提醒孩子,帮他们纠正,但家长一定要配合好。坏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正。如果不在小学低年级就养成认真用功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就无法自发地用功,家长要认真对待这一点。
三是重视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1)每天、每周定时阅读,保证时间。2)选择有趣味的书给孩子看。注意:篇幅要短而小;内容要容易理解;注意阅读气氛要轻松愉悦;鼓励孩子去猜测故事的下文。3)把书放在孩子房间里低矮的书架上以便孩子翻阅。4)发挥家长的影响力,培养孩子对多方面课外书的阅读兴趣。5)引导孩子一边读一边思考,不要把它作为孩子入睡前的催眠剂,而是要孩子带着问题听故事或自己读故事,之后要求孩子自己重复或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6)多读、多背、多积累。读书的内容,可以读点古诗文、经书、童话等。
四是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
四、家校合作,让孩子迈好校园生活第一步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堂练笔;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54-01
五年级属于小学的中高阶段的教学时期,在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十分的关键,因为进入“小升初”的最后阶段六年级的学习任务更加的重,需要学生全面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而在进入六年级前的五年级的学习就是一个打好基础、慢慢适应更加多的练习任务向后一阶段过渡的重要过程。在五年级的课堂教学上,就要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随笔训练。但在目前的课堂练笔教学中,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练笔的题目选择得不好;没有先让学生自己做再进行讲评,而是老师直接在课堂上讲了;练笔的形式单一,学生的课堂练笔的积极性不够高等等,这应当值得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对课堂练笔教学的有关内涵的理解
1、课堂练笔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课堂练笔教学,就是指在特定的课堂时间、空间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做练习与老师的即时讲解的过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能再像以前应试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而是要更加注重“教学与练习的结合”。在一堂课中,单单是对知识点的讲解,而全无让学生动手做练习的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明显的,甚至还会达不到预定的应有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生的注意力转变得比较快,如果一节课全部都是讲解知识性的内容,那么一定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点。
2、课堂练笔教学的主要特点 与知识点的教学一样,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课堂练笔教学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是课堂练笔教学具有针对性。不像课外或者课后的作业、练习,课堂练笔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进行课堂练笔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所以课堂练笔教学的内容主要就是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相关的练习。其次,课堂练笔教学具有及时性,这种及时性一方面主要是针对复习本节课的所学内容来说的,能在教完知识点的内容后通过练笔的教学来达到及时复习的目的;另一方面,课堂练笔教学的及时性体现在教师讲评的及时,课堂练笔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学生在做完后,教师能及时地进行讲评,来达到课堂练笔的最好效果。第三,课堂练笔教学还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练笔教学不能仅仅作为一种课堂上多余时间的练习来看,而是要当成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课堂的练笔,及时掌握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分析查找原因,争取在下节课改正过来。
二、在小学语文五年级进行课堂练笔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增加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要大力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上,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以此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但是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同时教学的内容并不能让学生与老师真正地做到像一般人那样的面对面地聊起来,这容易偏离教学的中心,实际上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所以这就需要有一种有效的形式――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把课堂练笔作为一种载体,在学生的做练习与教师的讲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例如对问题的探讨,对本节课学生还有不懂的地方能及时请教老师,或者一起探讨等,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性,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氛围。
2、能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升入六年级后尽快适应新的学习阶段做好准备 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年级,六年级由于面临“小升初”,要更加突出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上,更加注重课堂的练笔,通过有限制性的练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点的目的。所以在五年级阶段的学习就非常重要了,在学习与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意识地向六年级阶段的转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课堂的练笔教学,这样就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打好学生的基础,为取得好成绩做好铺垫。
三、如何做好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课堂练笔教学设计
1、要增加课堂练笔的形式,把“口头式”的练笔与“练习式”的练笔结合起来 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要根据教学改革的背景进行改变,要创新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的只是单一的做一些题目、习题等,而是要把“口头式”的练笔与“练习式”的练笔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时,可以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口头式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信念的理解”等。
2、要注重课堂练笔的时间的把握 要对课堂练笔的时间做好规划,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了会影响到对知识点内容的教学,太短了也达不到练笔的效果。而在课堂练笔的时间上,对学生做题的、教师讲评的时间也有安排好,要保证这两方面都能进行下来。
3、要注重把课后的习题与课外补充的习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课堂练笔教学中,其内容一般是每节课学的文章后面的课后练习题,这些题有做的必要,但是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课外的补充,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把课后的习题与课外补充的习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其中换位思考能够让学生转换思路,从多维度思考问题,自我反思,及时纠偏改错,化解矛盾,做出正确的举措。
(一)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换位思考是思路正确的矫正器,它的精髓是理解,即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思,理解至上。学生正确运用换位思考的理念去面对和处理问题,就能够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考虑,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容易达成共识。换位思考同时也是自我反省、自我纠正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自我鞭策更快的成长,促进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二)帮助学生正确的为人处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育人,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可以影响学生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提到换位思考式互助的前提,互关系的建立对于学生的素质拓展至关重要。通过换位思考能够教会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揣摩他人的心理需求,促进有效的沟通,寻求最佳的解决矛盾的方案。
二、换位思考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开展“换位思考”的相关主题班会,学生自由言论,班主任点评,让学生深刻理解换位思考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在自我管理中不断体会换位思考的作用,并把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学习、生活,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端正态度,变得理性、豁达和成熟。学生慢慢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二)自觉遵守校规向学生介绍学校规章制度,并抛出问题“如果没有这些规章制度将会怎样”,让学生发表言论。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逐渐意识到若没有校规,那么学校将变成“一盘散沙”,学生浪费了光阴,荒废了学业,最终受害的是学生。同学才能认识到制度约束的必要性,才能够自觉的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三)班委尽职尽责班级的高效管理是每个班主任追求的目标,优良的班委团队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薛华[2]提出让班委学会换位思考而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威信,有助于班级的管理。班委努力尽责的管理其他同学的过程中,不断督促自己各方面素质的提升。
(四)协调人际关系青春期的学生在身心方面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持。遇到困难时,思考问题方式比较单一,甚至不能走出困惑,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教会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冲突、矛盾,体会对方的情感,相互理解、包容,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换位思考是学生与老师、家长、同学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首先,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学生经常站在老师的角度出发,理解老师上课的辛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自觉的认真听讲,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在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能够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学到处事的技巧。其次,青少年处于叛逆期,容易和家长顶撞、冲突。班主任应耐心教导学生变换角色,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改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此外,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换位思考的思路决定了行为,是解决学生之间纠纷的重要途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社会科学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教育事业在不断地壮大。新课改在不断地进行,已经深入到教育事业中的各个方面。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在结合本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实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特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提高对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重要性的认识,让老师与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新课标背景下,要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首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提高对这方面的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在深刻把握新课标宗旨的基础上,反思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注重教学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要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最重要的就是转变观念,认识到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做好指导工作,为学生排忧解难,如果学生和老师都能够贯彻落实以上几点,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式;课堂效率;主体作用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而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掌握好语文是我们传统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应该培养好的一项素养。而对于语文课堂来说,积极的引导孩子们进行提问,是帮助他们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是顺应时展的需要。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同时也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建议,对于课题的研究都带来了一些帮助。如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培养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与老师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等。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一)学生思维的惰性
通过很多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很多学校的小学课堂教育过程中,不太重视对于孩子提问能力的培养,就学生提问的情况来说,并不太理想。从学生方面来讲,愿意主动提问题的同学只占所有学生的一部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同学们主动去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少。
(二)老师没有顺应课堂的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大部分的教师大都已经注视到对于学生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但是缺乏相关的引导。现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提问引导还是以前的模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因为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仍然以老师提问为主,学生很少积极主动的提问,例如:学生忌惮于老师的权威而不敢提问。在很多时候,老师都是在上课前就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然后去指定同学予以回答。在提问的全过程,并不会让学生自己去积极的考虑问题,也就无法知道学生大脑中的想法,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学生只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对于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老师所讲,也不能回答学生心中的疑问,这样的课堂互动环节没有太大的价值。
二、造成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提问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在上学期间,学龄儿童年龄还比较小,心智发育还不够完善。其次,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了一些学生性格十分的内向,话语很少,不敢在课堂上提问,同时也就无法积极的配合老师完成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好,娱乐设施比较多,都喜欢智能手机和电脑,这就使得很多孩子缺少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对语文的学习也缺乏耐心,不善于积极的思考问题,没有对语文进行深入的思考,当然也就不会培养出很好的学习兴趣。
此外,也有很多的孩子是喜欢进行提问的,他们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但是总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知道如何进行提问。他们总是觉得自己能听懂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自己在课后看书也觉得能够明白,不知道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更无从得知自己究竟哪些地方需要继续深入的交流和提问,也就无法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传达给老师。
(二)教师教育因素
首先,部分老师思想教育观念仍然停留在以前,认为学生只要可以听懂老师讲的内容就好,不应该由学生主动的去进行提问;其次,老师因为工作条件的关系,总是很繁忙,容易急躁,让同学们感觉和老师之间距离较远,对学生积极的提问也造成了影响,使得同学们不会主动提出问题;最主要的是,作为老师,因其自身已经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在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方面总是不能够认真的去对待。而且,小学生知识水平低、知识量比较少,所以很多时候提出的问题总是十分的简单、近似有些荒唐,但是作为解答疑问的老师,有些时候不是表扬孩子敢于提问的求知态度,而是消极的对待,甚至是讥讽,这样会对学生内心造成很大的伤害,从侧面上削弱了孩子们提问的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也是探索客观世界的动力。要想真正激发孩子们提问的积极性,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第一,教师队伍要树立平等学习的观念,真正的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学生提出的问题;第二,积极的探索一些教育方法,多运用一些新的思路,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第三,将更多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逐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对于语文的学习与提问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爱护。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转换思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笑容常挂在嘴边,包容同学们在课堂当中所犯的错误,让学生感觉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排解学生对于老师的害怕心理,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不论学生回答问题对错与否,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时刻保持着耐心去倾听学生的回答,不应该去打断学生的回答,而应该等到回答结束再予以评价。要做到几个层面的同意,即:同意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不论对错;同意学生相互交流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意学生提出重复过的问题;同意后续对于问题解答的补充;同意学生与老师讲解不相符时,保留自己的观点。
(三)积极创建和谐、利于孩子学习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也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作为家长们应该给予孩子学习方面足够的支持。在对待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及时的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对于语文学习中不懂得问题记录下来,给予老师以反馈,帮助他们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对于小学生语文课堂的提问意识的培养,其实不单单对于语文的学习具有帮助。当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有了提高,培养出积极提问的意识和素养,那么对于别的学科的学习甚至是人格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对于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家长、学生、老师三个方面共同的努力,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想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淑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6.4:85
[2]杨丽静.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J].学周刊,2016.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