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6:08: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分析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手段。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让其能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学习的潜力,提高兴趣,就应该不失时机地抓好阅读教学。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语文教学研究专家对这一理念的理解是不仅要重视语文课的实用价值,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的文化教养功能;不但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不仅要重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获得思想上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换句话说,阅读教学必须把握住语文知识与学生能力这两个方面,在注重教学过程的同时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为分数而教,学生要避免为学习而学,要让语文课堂散发出人文光芒。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标》指出,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来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必须让学生在主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从而得出真实的感悟,获得情感熏陶,享受阅读过程。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素材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通过自主思考来推敲出文中关键词句的意义,这都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引导。

二、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的途径

2.1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让书本中死的知识点呈现出鲜活的状态。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体验,让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书本中的知识更加鲜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可以极大地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画面,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文章,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活化文本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更深层次上体验课文,让语文阅读教学在语言和精神中展现出恬美的情趣,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课本中的情境。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联系文章的情境来回答,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情感。通过一系列的联想,学生能够更快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阅读教学的效率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

2.2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同时也是我国的母语教育课。语文教学资源与实践机会无时不有,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语文教学资源,通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来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出这些理念,新《课标》提出了关于扩大学生阅读面的具体要求,因此在进行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拓展性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得到拓展。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手段,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以问题的方式提出来,让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探索者,学生在仔细阅读之后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就打破了过去阅读教学的束缚,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巧妙地实现了学习能力的迁移。

2.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拥有课前主动预习课文的阅读习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包含不同的内容性质的文章,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先记录在脑海中,对于重难点部分有个大概的把握,将自己不会的地方留个记号,可以在课堂上教师讲授时注意听讲并及时掌握,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提及,则可以在课堂过后向老师提出疑问并寻求解答。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把握阅读的主动权,而不是教师提出问题才想着去阅读,让阅读带着思维走。让学生多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有很多的感悟和常识性的东西就能够把握得住,而且也不会难以理解。阅读中出现疑难词汇生僻词汇,就应该养成善于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独立正确使用工具书,可以丰富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好的阅读方法是成功阅读的一半,同志在阅读《二十四史》时曾经做了无数的批注,密密麻麻满是自己的观点看法。这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努力培养阅读中圈点注批的习惯,可以边阅读边思考,提高效率而且不易遗忘。阅读后适时做一些小读书笔记或者练笔随笔,可以成为作文里面的素材积累,所摘抄的优秀精美语句,能够丰富学生作文中的文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有问题就大胆提问,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活动,教师从旁指导。

2.4改革原来的词、句、段、篇的分析思路,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语文的学习过程应该表现为:从基础到高级,先学习生字、生词,其次是句子与段落、篇章,本着这样的顺序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效率,然而,经过大量的学习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然而,他并不符合学生接受与认知语言的规律,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先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从这篇材料的创作过程,作者的写作情感――使学生暂时了解这篇文章的整体思想,也就是中心思想,使学生在整体上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只要学生的整体方向感没有错,整个的阅读学习就问题不大,相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地强调部分,如:字、词、句的学习,就会导致学生走向误区,使学生忽视文章的整体思想,对于文章的分析与理解十分不利。

例如:对于一些阅读题目,通过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意思-----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就无从下手,这样就要降低了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单纯掌握一些死板的知识也无济于事,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中就是强调的这一点,通过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从整体把握文章,能够达到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有限锻炼,学生具备了语言能力,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行理解与推敲一些意思,进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教师要顺应改革的发展要求,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指导,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学习,达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语文阅读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进而优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打好语文基础,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云凤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02).

[2]曲绍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2010(04).

第2篇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概念

所谓生本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的就是教师将自己认为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部分分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来解决问题。这种生本教育理念,就是用生本教育代替师本教育,不仅是尊重自然和生命的体现,更是对儿童天性的顺应和支持。

二、关于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建构

生本教育理念实质上就是教师把课堂主动权交付给学生,学生依靠自身努力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独立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主动灌输知识,而是调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因此,笔者主要从以下三点探究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建构。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唤醒生命

虽然小学生无论知识面,还是学习能力,都有所限制,需要教师的悉心传授,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教师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作为小学教师,最为重要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唤醒学生的能力。而针对小学语文阅读,应当唤醒小学生两个方面的思维:一是唤醒小学生的阅读意识,小学语文阅读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最大的,教师应当一改过去强行灌输的方式,而是通过创设情境和课堂氛围等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小学阅读之中;二是唤醒小学生的生命感悟,让小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知识,并且通过阅读发现和感受美好的事物,才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才能真正体会到阅读中蕴含的情感。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质应当是和谐生态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应当是追求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整个阅读过程应当是和谐生态的,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保障小学生快乐自由的成长。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两种过程:一种是师生主动交往的阅读过程,师生之间有效阅读交往的前提应当是自由和谐、轻松自在的阅读氛围,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并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倾听和总结,进而针对学生缺乏或者错误的观念和知识进行指导和教学;第二种是情感和认知和谐统一的过程,小学语文阅读的情感与认知和谐统一的过程,就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过程,作为小学教师,应当通过教学设计或者其他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满足好奇心。

(三)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归宿是只想生活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想生活化,应当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阅读情境,来帮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阅读和理解文本,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和实践。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加之归宿详细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师,应当想办法将教学内容联系生活、面对生活,并最终指向生活,从而让学生不仅学会书本知识,更学会如何理解生活和表达生活;另一方面是教学要回归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因为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大多都是生活真实情境的再现,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生活经验,并且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充满生命力。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案例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要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当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准备阶段必须融入“生本”。首先要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经验、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问题困难等进行了解和分析,进而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形式和知识点,来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同时,还应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让小学生分组学习;

二是通过情景创设来引入课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话题予以确定,也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核心进行确定,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将学生引入情境和角色;第二个方面是各抒己见,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问题。

三是引导小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获得感悟。主要方式有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和展示汇报三种,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要凸显生命质量的提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要对儿童生命力有所彰显,帮助小学生体会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同时赋予学生生命力,长时间的主动尝试会让小学生获得超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二是进一步拓展小学生的阅读空间和范围,注重对小学生精神层面的引导和教育,因为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不仅要求阅读课文,根要求阅读相关文章和材料,拓展小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思维,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教育效果;三是要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这些语文素养主要包括丰富的词汇量、宽广的知识面、准确流利的表达、丰富的情感和优秀的写作能力。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改革 问题教学法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逐渐深化与革新,加快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势在必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重要一环,自然而然地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攻坚”阵地。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深入挖掘学生知识潜能,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带来的诸多弊端,我们可以从“问题教学法”着手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

放眼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阅读教材的选择脱离实际,与学生生活实际不相符合,阅读教学方式方法过于陈旧,不能做到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学生主体性阅读流于形式,未能深入及里,学生之间互动合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并不是少数,笔者在执教过程中对这样的情况司空见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呢?笔者认为,可以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突破目前的教学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问题教学法”的提出应运而生。

二、“问题教学法”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的“问题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提出问题为核心,将教材相关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尤其是阅读教学环节中的运用更加频繁,优势也更为凸显,其有效推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对比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双向交流平台,也为学生之间更好地合作提供了契机,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感受语文阅读带来的乐趣和魅力。从一定程度上说,“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大量运用体现了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决心,也是新课程改革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

三、“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从大局上看,“问题教学法”主要是一种针对阅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和提出一系列有意义的问题,从而进行阅读理解学习的教学方法。其打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限制,为促进小学生阅读、思考、合作等方面提供了富有成效的解决方法。其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策略可概括如下。

1.合理导入多媒体技术。

新时代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传统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其中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最为常见。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改革过程中,可以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问题教学法”,以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创设有效的课堂阅读情境。教师在上阅读课时,首先可以通过导入多媒体技术手段,将阅读内容用动画、视频、图片、音乐等形式呈现出来,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其次,教师要找准时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探寻阅读教材的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2.适时点拨,挖掘潜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身对阅读的理解和创新,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适时点拨,深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水平。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如在阅读之前,教师通过提出某一既符合阅读要求,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自我阅读。在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读时,教师应该适时适度地加以点拨与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让学生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上不断发掘自身阅读潜能。

3.加强互动,双向交流。

所谓教学,涵盖了教师会教、学生会学两方面内容。教师在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当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阅读探究过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及时的双向互动交流,通过不同形式的语文实践训练,达到开发学生思维能力、迁移和同化课程内容知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十分重要。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应当坚持实践创新的教学原则,积极采用“问题教学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丽颖.小学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使用探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03).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启发思维

小学阅读教学主要是更好地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主旨思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方面的教学引导又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四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比较简短的文字阅读,才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文本感悟和知识积累。教师应该将新课改的理念渗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策略,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评价、积累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感悟,从感悟中积累,从而有效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兴趣是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但是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其不可能具有太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小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靠教师教授和自主阅读。语文阅读教学在知识与技能层面的主要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埋下伏笔,夯实基础;(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更深一步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绪变化,我们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儿童或青少年)的角度去看待语文阅读教学,在此阶段的教学要强调趣味性,而非只是单纯地解读文学知识。枯燥、晦涩的文学常识只会让小学生望而却步,在接触语文阅读的开端,就感觉难度很大,这对以后的深入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启发思维,增强阅读感悟效果

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加强语文阅读的思维训练。但是由于语文阅读思维的情境性带入,导致语文的思维训练和其他学科会有所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并不重视语言本身,而只是将语言作为一种媒介和载体,通过对各学科本身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来实现,而相较而言,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其学科思维训练更加直接、集中地通过文本语言本身的解读来实现。以语言去讲解和教授语言,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和基本思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言不仅是进行知识讲解和传授的媒介和凭借,更是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的特定形式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讲解,必须将情境的渲染带到课堂中,激励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增强阅读感悟效果。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普罗米修斯盗火》的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其思维,将课堂交给学生,做好教学引导工作,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情节等画面感极强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宽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不能进行分析、归纳等大量抽象性思维的训练,使得语文阅读教学失去其感性思维的培养,而要切实注重对学生在审美方面的针对性培养和训练。比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就“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出文本的中心主旨,反映普罗米修斯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思想。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情境的形式去启发学生思维,使其产生阅读的思维趣味和成就感,主动、自觉地对知识进行搜寻、获取,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更强的情感感知,强调不仅是“读”,更重要的是要有所“悟”,在“读”中有所“悟”。

三、点滴积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包罗万象,因而语文的题材和内容也是不胜枚举、无法量化的。任何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流露都可以算作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题和内容。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语文的教学和学习实践过程中更加侧重对相关内容的积累。语文学习本身就是积累和表达的过程,积累为表达提供素材,表达为积累展现结果。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环节,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在思想上重视,然后借助其他形式进一步要求,以期达到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的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功能,在现阶段的语文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要求广大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时要牢固树立和深刻体会新课改中的相关精神和理念,将其贯彻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不断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切实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碧野.“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6).

[2]刘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摭谈[J].科技导刊,2011(2).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38-01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课堂的教学也逐渐引进信息技术,而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常规教学的枯燥,使课堂教学变得内容丰富充满活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增加小学生感性经验,更能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还能够促使小学生积极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信息技术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

现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优秀的教学情景,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视野,更能把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信息转化成形象的、生动的视觉信息。就是把信息进行具体、实物化的处理,而且将枯燥的内容搭配上相关的文字与声音。使信息变得图、文、声、画同时存在。使学生在听课时视觉、听觉、触觉全部被调动。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渠道变得多元化。促进语文阅读的课堂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提高教学质量。使其不断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快速向前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所体现的先进性,得以广泛应用于小学教学的各个学科之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突出了它的优势。但是实践证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中还存在盲目性、形式主义的现象,甚至将语文阅读教学课变成了教师课件制作水平的展示台,没有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辅助、促进作用。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有其独有的作用,合理使用将在学科教学中起到较好的辅助和促进作用。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合作学习、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和途径。尤其可以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阅读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克服学习困难。

1.能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主体自己相应的积极自觉活动中才能形成。以电教为主体的“多媒体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利用了现代的声、光、电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新奇的美。这种美感会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可以将学生们带入到了课文所写的真实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精神集中,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全文作了必要的情绪铺垫。

2.能渲染气氛,激发想象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多,问得多,学生往往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就像拉着老师手上的一条绳,牵到哪就走到哪,思维局限于某一点上,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情绪会低落,精神会分散,老师教得苦,又得不到很好的效果。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设一种优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能丰富学生感知,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理距离,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组织学生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象,感人悲壮的历史场面,低沉、徐缓、真挚的配乐朗读,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总理那高大的形象,人民那不可抑制的悲痛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能突破重点,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中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中的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辅助教学,不仅合理地利用了教育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使学生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中学习、创新、延伸知识技能,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挖掘了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寓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之中,是当前语文教改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孙唯.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

[2] 张广博.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第6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现状  存在问题  策略的探究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表面上日益活泼,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尤其是一些精心雕琢的公开课,容量大、亮点多、节奏快、追求新异。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在促进学生言语发展上下功夫、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

二、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阅读教学必然会发生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出死亡之谷。就阅读教学而言,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阅读教学的理论正处于新旧更替时期。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指导语文教学改革的大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文主义,综合实践、创新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等等。这些理论是各门学科的共性理论,有的并不十分切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却不成文地演绎成直接指导语文教学的主流观点,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偏离了语文课程的母语教学本位目标,陷入了新的误区。

(二)阅读兴趣的淡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然而教师的传统教学让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注重文章情感的培养,学生与文章情感产生不了共鸣,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说也就毫无兴趣可言。教师对关键字词不加以引导、理解,学生在阅读中也就不能表现出对文章的情感,读起来平铺直叙,干干巴巴。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长久以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日益淡化。

(三)阅读评价的缺失。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阅读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阅读评价的缺失甚为严重。学生的阅读机会极少,阅读评价更是几乎为零,对于学生毫无激情的朗读,教师并没有给予评价及指导,阅读评价的缺失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

三、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语文教学,注重研究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取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实现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与心灵的对话。

1、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获得心灵的舒展,从而倾心去参与阅读实践。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2、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主人,把读书的时间、问的权利、实践的机会等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或实验操作中,满足求知的愿望,巩固和运用语言文字,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

(二)实现阅读教学中,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必须引导教师“精讲善问”,把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落实“先学后教”。先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达成教学目标,并存疑。教师在让学生先学时,要明确“四个要求”:即明确时间(用几分钟);明确内容(学习教材的哪部分);明确方法(在自学时要运用什么方法);明确要求(在自学时要思考哪些问题,准备教师检查)。教师通过对学生先学的检查,就可以确定学生的疑难问题,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解决。

教师的主导体现在指导、引导、诱导、辅导。教师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把握目标、优化教法、营造氛围、引领感悟、破解难点、梳理质疑、调控节奏、启发小结、适度拓展等方面。

(三)实现阅读教学中,教师强化训练,学生重在运用。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文本的阅读和相关形式的作业练习,促使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和“迁移语言”,达到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所以训练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要突出读和背的训练。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手段。读书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方法,学习语言必须记忆,要让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名家名篇。

2、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要提倡学生“说课”——说内容、说语言、说认识、说体会、说感悟;提倡学生“写课”——写内容、写要点、写心得、写真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加强小练笔。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

3、 要重视语言积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很多。可以采用朗读、默读、背诵、复述、听写、读写结合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熟记语言材料,把课文的语言尽可能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写观察笔记积累写作素材;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强调学生对阅读教学的自主、探究、训练和运用,对实现语文教学的知识、能力与人文目标,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体现大语文的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2]、傅先蓉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兴趣;自主性;语感;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81-01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阅读教学占小学语文教学的60%,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我在农村小学任教多年,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小学阅读教学侧重于让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好词佳句,让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那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下面谈几点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以便和大家共同探讨,取长补短。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三、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虽然和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乃至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首先提出语感概念的却是语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这说明语感这个概念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和语文教学有着不解之缘。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语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直至写入目前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感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是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结果。记忆、表象、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语感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语感在听、读时会表现出理解的功能;在说、写时会表现出遣词造句的功能。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就会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因此,无论是从语感形成的心理因素看,还是从语感的功能上看,培养语感,对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形成,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保证阅读的质量和效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目的明确的,就可以重点阅读与目的有直接关系的材料,也可以根据不同目的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如,为积累知识的目的,可以精读;为欣赏的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材料,可以跳读等。其次,要培养学生边读,边圈、点、批、划和做摘录、记笔记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力;做摘录、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都十分有利。再次,还要培养学生专心阅读和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要让学生做到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给学生创设安静清新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要有正确的坐姿,读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边读书边做小动作,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东张西望等。

总之,我们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改革,应该立足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长远的发展,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学会体验情感,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会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语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参考文献:

第8篇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是学生了解和领悟课本内容的过程,“千江有水千江月”这句话可以反映每个同学对于阅读内容都会有不同理解的情况。新课改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没有起到培养作用。小学语文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来寻求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分析来解决问题,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全面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课堂不再单调和枯燥,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将学生作为阅读课堂的主体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是教学的主要方式,阅读是不能让他人来代替的,教师应该让小学生形成他们是课堂主体的意识。主动地进行自主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基本。教师不应该在课堂上代替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分型或者引导他们分析,需要做到将课堂完全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化地阅读课本,将阅读有效地转为个人化的行为。让学生个性化地选择阅读内容,个性化地表现和发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例如点名让学生阅读最喜欢的段落,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享有自,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充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

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开展个性化阅读

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新课标来进行教学,这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对于词句的学习,要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篇章的学习,要求能学习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在个性化阅读中,则要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这都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要根据课程目标开展,目标是决定事情发展方向,任何的事物都是根据目标开展的。因此。在个性阅读中,基本阅读是前提,基本阅读完成得好可以对个性化阅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这可以在完成新课标的要求下,对个性化阅读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对文章意义进行审视,鼓励学生批判性阅读

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通过阅读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采用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当学生了解到不同层面的文章含义时,教师应及时指导,让学生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阐述出来,这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有一定的帮助。

当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疑惑的时候,对学习的内容就越发地有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讲出对阅读内容的疑惑,向学生灌输“并不是所有课本上的内容都是正确的”概念,让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并说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在学生提出观点时,需要教师充分地尊重,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保护,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怀疑他人的看法,引导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四、增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信心

教师应该通过表扬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信心。表扬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新课标中提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个性化阅读在课堂上的应用时间并不长,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增强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也是有效开展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学生个性化阅读自信心的增强是对其目前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培养。学生在自信心增强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成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推广,有效地解决了小学语文教学成果低的现象,教师将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学生的个性成长上,让学生通过个性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来促进其自身全面发展。在之后的个性化教学中,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应玲.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浅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