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0:36: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急诊护理安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常可发生诸多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其病情的变化,以免其病情突然发生恶化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增强工作责任感,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危重症或严重并发症能够及时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有效地控制其病情。
2正确执行医嘱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订的诊疗计划,是护士采取治疗护理措施的指导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嘱可作为法律证据。在临床上,护士往往对严格执行医嘱的重要性不够重视,从而在护理工作中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为了防患于未然,规避护理事故,改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应采取以下5项措施来保障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2.1护理人员应训练和培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重视在执行医嘱过程中与医师的沟通与协作,从而确保医嘱的有效执行。
2.2应加强对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准确性的监督和管理,促使护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应建立严格的医嘱执行审查制度和执行规范,以保证医师下达的医嘱能够被及时、准确、无误地执行。
2.3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医嘱管理软件在医嘱处理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应加强护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使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应规范医嘱的录入、转抄、保存、打印、查对制度,保障医嘱处理、打印、查对、执行等环节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从而真正做到准确无误地按医嘱执行每一项治疗和护理意见。
2.4护士要认真对待口头医嘱,充分认清口头医嘱的重要性,认真、正确地执行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
2.5护理人员要具备疾病的病理变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避免盲目地执行医嘱。例如,白血病患者在出现高热时,医师下达的医嘱为“物理降温”,此时护士不应选择酒精浴,以免因患者的皮肤受到酒精的刺激而导致或加重皮下出血。
3静脉输液
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防止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当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为患者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为成年人滴注常规药物时,可保持常规的输液速度,约为40~60滴/分钟。在为急需补充血容量的患者输液时,可将输液速度提高至60~100滴/分钟。在为内科疾病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和输液速度。在输液时,应向患者交待以下注意事项: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
1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1.1医患沟通不充分,服务态度生硬:来急诊科就诊的多为急重病人,他们往往表现出心情烦燥,且痛苦不适,其家属也表现为情绪紧张和激动,他们此时需要的是关爱、体贴和安慰。医护人员中的少数人缺乏同情心和耐心,说话生硬,训斥病人,不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极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一旦诊疗效果不佳,极易发生纠纷。
1.2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个别医护人员不认真遵守操作规程、询问病人不全面,病情观察不仔细,应该检查的项目不做、不讲治疗原则,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三查七对不严格,交接班制度不落实,甚至推诿,不及时处置,延误病人的诊治与抢救,而出现医疗差错,形成纠纷。
1.3业务技术不过硬:护士在抢救中不能一针见血,反复穿刺,而不能立即静脉给药,影响了抢救的速度,心脏骤停的病人人工气道不能马上建立而耽误抢救时机。
1.4急诊意识不强:急诊病人多为突发或急重情况,家属和病人往往心情焦急,希望病人人院后得到及时抢救,如护士接诊不及时,行动迟缓,不及时抽血作化验,不及时护送作检查,该用的药不立即使用,一旦病情恶化将发生纠纷。
1.5抢救用药不到位:急诊科是一个应急部门,急救物品、器械、药品要时刻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如抢救前物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是抢救后不及时补充,使得抢救工作忙乱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直接影响抢救效率和质量。
1.6抢救记录不及时,不够完善:病历是记录医疗活动过程中的法律文件,而护理记录是病历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急救护理中,由于抢救护理措施的多样性、复杂性及部分护士工作不认真,使抢救记录不规范,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而埋下纠纷隐患。
1. 7医护沟通不畅 由于急诊的急救工作忙,医生无暇书写书面医嘱,所以口头医嘱较多。此时,医护之间若不能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护士执行时,容易因没听清楚而用错药,或重复用药。再加上护士的护理记录不够及时,就造成了问题发生[1]。
2防范对策
2.1健全急诊风险管理机制
2.1.1落实组织,明确职责:在护理部领导下,建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实施护理质量监控,定期分析护理现状,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找准护理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2]。
对已经发生的风险,组织及时的申报、控制和规避,做出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成本。
2.1.2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计划: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急诊护理的现状,制订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目标和措施,并组织好实施。
2.2完善急诊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在坚持和落实好日常护理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着重完善下列制度。
2.2.1风险识别和监控制度:通过调查研究,随时了解急诊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技术等状况,及时把握患者及其亲属的心理状态。 转贴于
2.2.2风险分析申报制度:一旦发生护理风险,当事人必须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申报,护士长要组织风险管理小组成员进行识别、评价、评估。
2.2.3风险的预防制度:为了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的临床护理中,要督促护士务必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坚决落实各项安全质量管理措施。
2.3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风险管理的成败,与人的素质密切相关[3]。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2.3.1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意识教育,把护理风险与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和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使每个护士对护理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3.2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掌握护理新技术,不断充电,更新认识。特别要增强应急能力的训练。
2.3.3加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急诊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病人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
2.4 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良好的语言沟通是急诊科护士素质的基本要求,要求护士对各种不同的病人给予理解、宽容、体谅病人的痛苦,避免生硬的语言和冰冷的表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反应迅速,沉着冷静。
2.5急诊抢救室的各种药品、物品、设备到位:完好备用,要求每班都要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确保仪器完好率达100%,所需物品准备充足,病人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逐条落实。
2.6急诊科护士应加强慎独修养,增强自律意识:急诊科护士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护理制度,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密切观察输液病人的病情变化。
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加强风险教育,人人都要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安全护理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谢晓红.急诊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1(1):143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理疗救护;急诊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64-02
目前,我国的急诊患者数量不断上升,与之配套的相关急诊护理管理体制却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目前社会的急诊护理需求;护理水平和护理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不完整;急诊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急诊技术有待提高,造成某些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实际急诊护理质量较低,以下对其原因和解决方法做简要分析。并指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于提升急诊护理质量的重要意义。
1急诊护理的概念分析
急诊护理这一医学护理理念始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后逐渐的被重视和健全最终发展为一套独立而完善的医疗体系实现活动。其主要包括急诊护理程序、急诊护理决策制定、急诊护理分析、急诊护理思考和急诊探索等等。其实际的范畴设计医疗救助评估、救断、计划、实施和评估实际或潜在的,突然或是紧急的身体健康问题,护理上存在突然性和紧急性,相对理疗护理而言,急诊护理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在紧急状况下对患者进行有效及时的理疗护理,以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
2目前急诊护理的工作性质和问题分析
2.1急诊护理的工作性质分析急诊护理对于保持患者术前生命体征的稳定有重要的意义。医疗急诊护理也一直是医疗机构护理的最前沿,其实际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往往面临患者、患者家属的双重压力。医疗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压力较大,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情绪较激动客观上也加大了实际急诊护理难度,抢救过程中意外状况的出现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容易发生相关的急诊护理冲突和护理纠纷。所以,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于提高急诊护理的质量有重要意义[1]。
2.2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第一,部分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知识不够全面。主要表现为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经验不纯熟,护理协作能力较差,工作的责任心不强等,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的隐患;急诊护理错误延误患者的就诊时间,造成无法挽回的圣体伤害(例如脑损伤患者由于护理的不及时或错误会引发脑瘫和脑死亡;心血管病人常由于急诊护理的失误造成生命危险等等。
第二,急诊护理量难以满足实际的就诊需求。实际的急诊处理往往由于各个突发状况造成急诊护理困难[2]。
第三,医疗护理规范执行力较差。相关护理人员不重视护理技能的培训和学习,违反护理规范,工作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这是造型医疗护理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相关急诊护理设备落后或使用不当。主要是指在实际的急诊护理中相关护理设备不能及时投入使用,或是设备管理不当造成设备损坏等。
3护理安全管理改革举措
第一,建立护理安全质量检查档案,明确具体护理事故责任。相关护理部门定期召开护理安全指导会议,对于实际护理安全工作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集中反映和分析;分别安全护理关键环节;制定合理的急诊护理流程;设计正确的医疗护理紧急预案等等,形成正确的急诊护理工作规范和管理标准,规范相关的急诊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和工作标准,是实际的工作考核有实际标准。
第二,监理科学的护理安全护理管理体制。发挥组长监管职责,保证护理安全管理规范的顺利执行。制定合理的人事管理机制,严格进行护理安全文件管理,发放统一、规范的护理安全管理档案记录本。将实际护理中的护理问题,护理缺陷等及时记录并反映上报。有利于上级机构有效的了解急诊护理的现实问题,并能通过问题分析及时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建立相应的护理安全奖惩机制,对于违反护理安全管理规范的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记过处分,加强对护理安全工作优秀人员的奖励,进行相应的资金补助,确保护理安全的实际举措落实到实处。
第三,加强相关医疗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培训。完善的护理知识是有效、安全护理的首要保证。良好的急诊医疗护理技术能在第一时间保证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安全,减小必要的护理上海有利于后续急诊手术的顺利进行。加强相关护理人员对于护理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学知识学习指导和急诊护理知识培训;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实际现场护理才做培训,重视操作培训与理论知识培训的结合;强化相关医疗护理人员的急症护理应对能力,即良好的护理心理素质、快速的记忆能力、良好的反应能力、良好的护理协调能力等等;制定详细的培训管理计划,详细记录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可适当举行相应的急诊护理知识技能竞赛,通过知识技能培训能有效的加强护理人员的急症护理专业能力[3]。
第四,加强相关急诊护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急诊护理相关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储存管理对于直接关系到实际急诊护理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急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对急诊护理相关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做规范化的管理。做到相关急诊护理设备的规范管理和存放,施行定人、定点、定位、定量管理规范;加强急诊护理设备使用、消毒、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和责任追究管理;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责任心强化教育;制定定期的急诊护理设备监察管理机制;进行定期维修、消毒、保养处理;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并做详细记录;分析急诊护理设备维护的实际困难的原因,务求最大限度降低急诊护理设备的使用和储存损耗,以确保急诊护理设备的实际使用安全[4]。
第五,及时分析患者投诉,保障患者的实际急诊护理安全。医疗科室要建立合理健全的急诊护理事故纠纷预案,对于患者的急诊护理安全投诉认真对待,并做详细认真的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急诊护理安全投诉内容、原因分析、调查结果、效果评价、整改措施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细致备案分析处理,追究急诊护理安全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具体责任,认真分析急诊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了解实际急诊护理过程中各种不要确定因素,务求最快解决问题。尽可能的降低事故不良影响。
4总结
目前,我国的医疗建设在处于相对起步时期,相关配套的医疗理论、医疗管理制度、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还不完善。严重的影响了实际急诊护理质量。所以,加强护理管理有切实的意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的减免急诊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实际生命安全;提高了相关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提高了急诊护理整体质量;融洽了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了医院护理团队的内部凝聚力。综上所述,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提升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的出发点,只有重视护理安全管理在急症护理中的作用,才能切实认识急诊护理的不足,进而为提高急诊护理的实际水平。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3(49:110-142.
[2]周月琴.护理安全管理应重点把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4(1:41,64.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我院急诊科现状
我院是一所基层的二级乙等医院,新落成的八层住院大楼底层为急诊大厅,于2011年5月正式启用,建筑面积约1100m2。包括急诊、分诊、内、外科诊察室、抢救室、换药清创室、小儿成人输液室,注射室。
现有在职在编人员8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注册后未进编人员5人,平均每天输液达100人次,其中有85%为小儿输液。除此之外,还担负着120救护回来的急诊抢救工作和新入院,突发性的危急症救护。
现存的安全隐患
当今社会,患者的法律观点、经济意识、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急诊科护士除了要担负正确及时的分诊,配合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还要注意安慰患者的情绪,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担负着分诊加导医的双重角色。纷杂的工作氛围,使急诊护士迫感压力,稍有护理服务或沟通不到位,就会使患者满意度下降,投诉率增高,去年随机3个月急诊病员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79%。
急诊工作紧张繁忙,每天接触大量不同的患者,各种情况难以预料,抢救时时间紧迫,家属期望值很高。输液室护士每天不停地重复操作,努力保证巡视到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准确处理。这些都需要护士长期集中注意力,时刻处于应急和戒备状态,长期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护士负性情绪的发生。
科内业务培训不扎实,缺乏安全隐患的预案和认知;对安全管理(输血安全、管道安全护理)的细节、流程、关键环节未做细、做实;关键制度(查对、抢救、消毒隔离制度)未牢固掌握,人人过关;重点设备(洗胃机、呼吸机、除颤仪)性能的保养、督查、未完全到位;对关键人员(护理骨干、新上岗人员、家庭意外、负性情绪者)缺乏周到的人文关怀和正性勉励;对关键时段(繁忙、节假日、交接班、夜班)掌控管理,人力资源调配不到位,没有完全保证弹性排班。
低年资护师比例增加,法律意识单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各种告知执行不到位,不严格执行基本操作规程,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应变经验不足。
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后院内转运时,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躁,如没有沟通到位,正确把握好转运指征,动态转院过程中安全护理措施不到位或转运环境限制了突发病情的观察和处理,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纠纷隐患。
防范措施和管理对策
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护理部-科室护士长-护理质控组长为主体,全体护士共同叁与的护理安全检查体系,按以上体系逐级制定并签约护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增强成员法制关念,认真学习并定期考核各项法律法规(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保证人人过关。
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疑难病例,急救经验和最新知识点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学习和教学查房。每月针对科室和护理部的质控反馈信息,结合实际的安全隐患召开质量分析会,讨论整改措施。及时建立不良事件通报系统和差错登记。对薄弱环节,事故苗头进行探索,做到人人知晓,“吃一堑,长一智”。输液室人流量大,周转快,在治疗,操作前必须坚持查对制度,严格执行反向核对,例如:“大爷,请告诉我您叫什么名字?”
对低年资、新上岗、学习进修人员进行入科前培训,内容包括服务规范礼仪,工作急救流程,沟通告知技巧,120接诊抢救演练等。不断强化她们的职业道德,培养并保持“慎独”精神。根据科内人员的工作年限和能力的高低安排重点班次(主班,分诊班)合理搭配,根据高危、繁忙时段酌情调配科内人力资源,做到合理的弹性排班。不断强化三基知识和专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保证人人达标。安排有责任心的护理骨干负责急救仪器的定期检查和保养:除颤仪,每周2次充电,保障性能正常;抢救药品保证有效期并且帐物相符。
增加科内全员聚会和精神文化交流,关注特殊人员的思想动态。对意外、家庭等因素的负性情绪人员给予人文关怀(及时开导、慰问、捐助)。以适当的绩效奖励每月的文明护士和成绩突出的护理骨干。
公示急诊就诊流程,建立院内危重病员转运登记簿。内容详细、简洁。按照表格逐项打勾记录:包括病人转运前的评估、告知、病人个人财产清点(衣物、贵重物品、证件、影像报告等),做到医护人员一起协调(最好安排有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转运前与接收科室联系到位,保证电梯待命,同时要注意急救器械的携带(小氧气筒、监护仪、除颤仪,必要时需备急救呼吸机),努力将病员转运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结 果
所有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各种关键制度执行到位;各种沟通,告知到位。纠纷和投诉明显下降。
整个团队工作态度热情饱满,优质服务能做到:住院有人送,检查有人陪,急症护理专人管,健康教育全过程。
绿色生命通道畅通,120接诊、抢救、分流及时。医院社会信誉度增高;患者满意度增高,今年第2季度患者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86%。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急诊 安全 隐患 防范
正文:
1安全隐患分析
1.1口头医嘱多。因为急诊来诊患者大多是急症,且存在着病情的不稳定性,口头医嘱较多。相比较病房而言,病人均是按流程入院,办理各种手续,治疗护理过程按部就班,除非发生突发病情变化,所有护理操作行均经过三查七对,各个环节把控,才能完成。而急诊患者就诊病情急、重,病情变化突然,来不及经医生检查、开处方或出具医嘱环节,而是先紧急处置,或用抢救室的基数药,均是口头医嘱,如给药、监护、心肺复苏等,处置完毕后家属再补办手续,护士执行医嘱全屏耳听,且缺乏双人核对环节,在忙乱中,势必增加出现差错的几率。
1.2独立工作区域,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院急诊注射室及输液室每天要面对600-800名的流动患者,治疗量大,且无医生在场,当发生病情变化或药物不良反应时,护士缺乏病情判断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并且电话通知医生到达现场,等待时间长,耽误患者的救治。
1.3抢救仪器、设备未按交接班制度检查或维修。
如负压吸引器漏气、洗胃机进出水故障、心电图机除颤仪没电、呼吸机运转故障等,均会影响患者的抢救及治疗。
1.4科室规章制度陈旧,落实不到位,缺乏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与培训。科室各种规章制度、风险预案未做到与时俱进,及时修改,不符合实际的工作状态与流程。并且规章制度、风险预案的落实及培训欠缺,护士缺乏有法可依的工作依据和方法,容易出现护理缺陷。
1.5带教未做到放手不放眼。护士在带教中,未严格遵守“放手不放眼”的制度,让实习生或进修生单独操作,由于实习生进修生缺乏工作经验和熟练性,且没有在本单位的职业资格,容易发生护理缺陷而引发纠纷。
1.6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使护士对院内感染的控制意识弱化。
由于急诊病人群体构成和病种的复杂性,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传染病进行识别,造成科室环境污染,健康人被传染的机会增多。且在繁忙的工作状态下,护士预防交叉感染不够,未做到操作后洗手,预防工作的疏忽使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2不安全事件预防策略
2.1执行口头医嘱严格做到“讲重查”,医生要讲清楚,护士听后向医生大声重复一遍,并让抢救现场其她参与抢救的护士听到,得到医生认可后方可执行,执行后立即进行如实记录,并且要求医生尽快开具医嘱或处方,护士连同护理记录认真核对,如使用的是抢救车上的基数药,应留下安剖与处方核对,并在处方上标明“已用”字样,防止家属取药后其她护士重复用药。
2.2针对门诊输液室输液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或药物不良反应,而有无医生在场的情况,制定了紧急处置预案,并组织了学习。预案规定无论哪个科室输液的患者发生了病情变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均紧急呼叫急诊的二线医生,护士立即给予必要的救护措施如吸氧、更换生理盐水、测量血压、平车转运、心肺复苏等操作,使输液患者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
2.3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教育。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坚持每日开小晨会,每月大科会的工作模式。对前一日发生的特殊事件、缺陷及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指导护士改进。通过反复强化,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注意收集报纸、电视、网络上的医疗纠纷信息,做为实例组织讨论,引以为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医疗护理纠纷发生的成因、后果以及多样性,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4对各年龄段护士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提高对危重症识别及处置的能力。如采取晨间提问,定期讲课、理论考试,操作培训及考核等方法,重点培训的内容为CPR技术、套管针穿刺技术、股动静脉穿刺技术、洗胃技术、放置三腔两囊管技术、各种监护技术、气管插管的医护配合、心电图机、除颤、有创无创呼吸机、输液泵、洗胃机的应用等。要求护士能够熟练掌握急诊常见病、多发病的医护配合的抢救及护理。如急性心肌梗塞及溶栓、急诊PCI术前准备、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有机磷中毒、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多发伤复合伤的医护配合的抢救及护理等。并且派骨干到三甲医院急诊科、ICU进修学习,开拓眼界,学习新技术。
2.5针对急诊科环境繁杂,患者及家属多、乱的状况,采取了多种整改措施。如配备警务工作室,增加安保力量,协助维持工作秩序;抢救室安装了密码门,以保持病室安静;输液室、注射室安装了电子信息系统,输液按号入座,注射电子叫号,既保证了医疗安全又稳定了秩序。
2.6护士长、仪器保管护士及各班人员对科室硬件设施定期对其性能常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率为100%,避免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经常培训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如治疗带断电处置预案、仪器发生着火处置预案等,提高护士对突发意外的应对能力。
2.7发挥护理质控小组的积极作用,及时改进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每月开质控会一次,强调科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督查工作的重点,并及时反馈护士们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还需改进的流程、工作制度等,制定出合理、符合实际工作的规章制度。如针对换床、加床等现象,科室撤掉了以前用的小号床头卡,改变了床头卡挂于患者床尾的常规做法,使用了特大号床头卡,要求护士在患者来诊后及时用粗体的白板笔填写姓名、性别等,挂于患者床头墙上,既方便护士核对,也调动了患者及家属参与核对,保证了安全。
3结语
在急诊科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严素的工作态度,护理行为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只有做到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得到安全、可靠、有效地实施,才能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he discussion ER seriously injured patient the nursing management which transports in the courtyard.Methods Through reviews from October,2008 to October,2009 429 example seriously injured patient’s safe transportation situation,understood produces the results in view of the safe transportation series measure.Results 426 example patients obtained the safe transportation,1example recovers on the way successfully,2 example operating room death.Conclusion In the seriously injured patient’s courtyard transports,before the transportation correct appraisal,takes the appropriate protective measures is the safe transportation guarantee.
急诊科是危重患者抢救的前沿,其工作重点是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安全转运,任何一个环节都对患者的抢救成功与否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三者缺一不可,而对急诊护理安全转运是关键,也是最容易引起隐患和纠纷的环节,为此我们加强了安全转运的管理,如转运前的评估,途中急救物品的充分准备,交接单的使用及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抢救危重患者467人,急诊死亡38人,收住院429人,转送外科156人,内科175,重症监护病房98人。成功完成院内转运426人,途中复苏成功1人,送达手术室后死亡2人。
1.2 方法
1.2.1 对所有危重转运患者都进行充分的病情评估,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转运前10 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适用镇静剂。输液时最好选用静脉留置针。便携式氧气瓶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枕供氧,因氧气枕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安静地配合治疗和护理[1]。
1.2.2 所有危重患者的转运都由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及一名护工共同完成,相关急救物品药品准备充分,预见性做好途中急救复苏的设施及人员准备。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1.2.3 建立了《急诊危重病人送住院(送检查)同意书》,告知家属患者目前的病情及途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及转运的必要性。完善了《急诊危重病人交接卡》,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一式两份,准备转送患者之前,由急诊科转运护士整理和收集各项资料,填写交接表,护送患者到科室住院或手术室后交接双方的护士按交接表上的内容认真交接,确认无误后签名。急诊科留档一份,作为定期检查依据。
1.2.4 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保证了转运途中的安全。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2]。
2 结果
实施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管理后,转运交接时间缩短,内部交接无一例因交接不清发生的电话咨询,无互相推诿现象发生;交接记录完善,记录的完整性达到99%“患者及家属对急诊抢救的满意率达到97%以上,无医疗纠纷发生”。426例患者得到了安全转运,1例途中复苏成功,2 例手术室死亡,转运成功率达99%,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3 讨论
3.1 加强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制定培训计划,对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培训,使其自觉遵守操作规程,明确交接要求,提高交接能力。同时,定期组织考核和科内技能比武,平时经常进行患者抢救的模拟演练和理论提问,要求医护人员实地抢救时操作熟练,观察仔细,条理清晰,以便转运过程中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同时还要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增强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在业务水平和服务理念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3]。
3.2 规范安全转运流程是减少纠纷差错的关键。在患者进入急诊室开始,即建立系列完整记录,在记录中包括各项诊疗、护理、处置、执行人签名,知情同意谈话及家属签名等都详细记录,作为医护活动的资料与证据,交接手续记录是系列医护记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3 以患者为中心,加强院内协调是安全转运的保证。通过强化安全转运和交接的管理,急诊护士与病区护士工作责任心增强,体现了抢救工作的整体性,对急诊患者的救治工作更加严密与及时规范,加强了急诊患者全程护理的服务意识,完善了整体护理内容
3.4 加强交接管理,提高法制观念。急诊科是医疗纠纷的易发地,随着患者自身法律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4]。因此,医护人员在尽最大努力及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的言行修养,强化法律意识,主动更新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意识,使医疗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通过管理与教育,加强了急诊护士的责任心与法律意识:定期检查交接单,把检查结果作为监督急救护理质量的一项标准,同时教育护士重视急诊全程护理的重要性,增强护士法律意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童本沁,陈娟.院内转运存在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7.
[2] 曹军晖,李天雅.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中国护理管理,2007,06(7):66-67.
[3] 王和阙.6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现代护理,2001,7(6):75-77.
预防为主,及早识别护理方面的风险。
建立专业的质量监控小组,让小组人员对每个人都进行监督工作,并定期进行汇报,小组人员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帮助发生护理差错的人员找出发生的原因,以便避免再次发生。护士长每天进行日检,查找安全隐患及工作缺陷,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每周末质量小组对全科水、电、消防、管道、仪器设备、药品等进行大检查,查找安全隐患,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如在工作出现问题要立即进行会议进行讨论,找出原因,并把责任下放到个人,及时改正不合理的措施。把预防工作作为重点,从而防患于未然。
让所有护理人员都要进行互相协作,互相进行监督工作,工作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情况。在工作要集中注意力,但如果时间太长的话会致使人会有劳累,这样就会出现护理差错,致使事故发生。故应建议护理人员进行互相协作,相互进行监督,在工作中时刻提醒,并严格进行规范操作,相互间多互相查看,避免出现差错。
加强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并制定出相应的规范进行防范。护士这一职业有特殊性,其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专业的知识,在给予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应保障其的安全,这也是一种职业道德。所以在工作中应避免风险,并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讨论,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来进行预防,这是预防出现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在制定规范时应考虑到科室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规范应细致入微,并进行落实执行。比如针对科室的环境方面的安全事宜应制定如下的方案:防止地面过滑,并有小心滑倒警示标识。轮椅、平车处完好备用状态;氧气悬挂空或满标识。仪器设备安全的控制措施:要求每个仪器上有定期检测保养消毒登记。笔者所在医院还特别定制了一些进行警示的标识:小心滑倒、小心坠床、小心烫伤、静脉注射注意事项等。
加强风险评价监察,设立征求意见制度。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的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学习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了解护士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检查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制度是否落实。
结果
1增强了护士的护理安全和服务意识。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把“安全第一”作为护理活动的首要价值取向,使科室形成愉快的工作环境,浓厚的安全氛围。护士从内心树立了安全护理的思想,把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一切从患者的安全出发,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培养护士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2提高了护理风险识别、防范能力。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全科护士整体素质。通过查找安全隐患,识别主要风险,制订可行的预防措施。
3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差错事故发生。通过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加强了护士工作责任心,使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我科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护理安全得到保障。3年来住院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大96%以上。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降低0.3%。
体会
【关键词】 急诊;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实施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的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高,随之而来医院的医疗纠纷事件在全国各地也屡见不鲜。因此医疗护理已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如何在日常护理中有效的保护护理人员的权益及患者的疗效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鉴于此,本人进行了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的相关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开始在急诊科开展了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的临床实践活动,选取该活动开展前后2年内急诊科医疗纠纷的案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比较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前后2年内我院急诊科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以人员构成因素、护士因素及患者因素作为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对所有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比较活动开展前后医疗纠纷案例的总数及发生原因的构成比,并将比较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2 安全隐患分析
1.2.2.1 人员因素 医院往往由于编制的调整等原因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且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的护理队伍多为地方院校毕业的护理毕业生所组成,学历较低、工作经验缺乏等均为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2]。
1.2.2.2 护士因素 护士因素为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低年资的护士往往是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对护理过程中的医疗纠纷的认识不足,不重视日常护理的记录工作[3],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及必要的法律知识;②护理技能欠缺。对于年资较短的护理人员,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和综合能力的欠缺,易导致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漏洞,增加了护理的差错率;③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部分护理人员由于日常工作较为忙碌,因而导致对患者的态度较差、不耐心解释,甚至发生冲撞,进而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④责任心不强。护理工作人员不能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日常的护理工作,仅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印象草率办事[4],这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严重因素。⑤夜班力量薄弱。夜班护士的人数较少且工作量大,夜班护士长期处于精力不足和生物钟紊乱的状态,因而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往往会出现忙乱现象,影响护理工作的安全。
1.2.2.3 患者因素 患者由于对目前医疗技术的盲目崇拜,期望可以通过一次治疗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一旦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患者便会产生失望、埋怨、愤怒等不良情绪,并将这些情绪转嫁到护理工作者身上,进而不配合治疗,也增加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5]。
1.2.3 防范措施
1.2.3.1 强化相关法律知识 对于年资较少的护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的培训讲座,是大家认识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存在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2.3.2 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对于年资较少的护理工作人员,在业余时间开展专业知识学习讲座,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定期对科室内的护士进行专业知识考核,强化护士的专业技能。
1.2.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科室内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自身权利,增加对患者的关怀,加强病房的巡视工作,做好宣教工作,尽可能减少医疗纠纷。
1.2.3.4 落实规章制度,加强责任心 对于科室内的护士,应明确要求日常工作均应按照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于应护士责任心不够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对当事人进行严厉处理,从而增加护理的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1.2.3.5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行弹性排班机制,对于就诊人员高峰期及输液高峰期,加强值班人员数量,避免护士出现超负荷工作,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
1.2.4 统计学方法 将活动开展前后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医疗纠纷比较结果 我院自从开展了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的临床实践活动以来,医疗事故的发生数明显减少。活动开展前后医疗纠纷的比较结果,见表1。
2.2 统计学结果 将活动前后的医疗纠纷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得出:χ2=13.714,P=0.001,P
3 讨 论
护理安全是一般患者对临床治疗的基本需求,更是一所医院生存之根本,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时刻保持工作的警惕性,做到防范于未然,以高标准的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开展[6]。
本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开展安全隐患分析和相应防范措施的临床实践活动,我院急诊科的医疗纠纷较之活动前明显下降。其中因人员因素及护士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的下降数最为明显,依次同比下降了57%及61%,从而说明了通过对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相关技能的强化培训,可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疗纠纷总数由活动开展前的468例下降至240例,同比下降48%,进一步说明了在科室内开展安全隐患分析和相应防范措施活动的必要性;本次临床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因患者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仍然较多,如何有效的降低因患者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将成为后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总之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加,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降低医疗纠纷事件数量,对于保护护理工作人员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翠琴,穆睿华,李慧芳.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464-465.
[2] 温盛瑛,刘晓云.浅谈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药与保健,2009,17(12):182-183.
[3] 吴芳兰,应燕萍,崔妙龄.154例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61-63.
[4] 潘爱娣.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3):407-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