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宏观经济概念

宏观经济概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0:36: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宏观经济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宏观经济概念

第1篇

关键词:经济信息 宏观经济 管理 应用

在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中,反映社会发展的最基本、也是最普通社会活动的就是经济活动,而经济信息则是反映经济活动并为人类各种经济活动服务的信息,经济信息的变化是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变化而改变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宏观经济中最重要的管理目标,如何确立明确的目标,是宏观经济管理的最主要的,也是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发展方向,所以通过经济信息对市场做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然后依据这些数据和信息对宏观经济做出初步了解,以此才能更好地提高国民经济的社会生产力的更有利发展方向。

1、经济信息和宏观管理的概念

经济信息主要就是对经济过去的描述和对现在的分析,以及对于未来的预测,它对经济决策来说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因具有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经济数据的特点而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经济信息除了上述作用外,对宏观经济管理还具有帮助企业完善自身经营管理和为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的作用,所以说,宏观经济管理中无论哪一步的的运行或是改进,都离不开经济信息带来的帮助。

1.1经济信息的概念

经济信息不仅仅只是包裹信息的一般理论,它还包括了对经济信息的特殊理论,所以说,不管是从经济信息的科学角度来讲,还是社会信息范畴来讲,它都有属于自身的解释和说法。从信息科学角度来讲,经济活动领域中的信息规律主要是从研究信息的生产、收集、传递和应用的理论与方法,以此来达到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发展目标,而从社会信息范畴来讲,经济信息是对经济运动有关对象的一种描述,而且还存在于经济活动中每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以此来说,经济信息管理的概念又可以分为广义的经济信息和狭义的经济信息。

1.2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

宏观经济管理不仅仅是指国家总体的经济水平,还包括有各地区、城市、行业,以及县、区、乡镇的总体经济管理水平,而由于宏观经济管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下进行的,所以也就导致了一些政企职责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状态,企业的经营除了公司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与管理之外,国家政府对这些企业仍有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也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下宏观经济管理的主题依然还是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就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

2、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管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下进行的,所以当今的市场背景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和带动国民经济,更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社会发展与信息化时代越来越迅速的今天,宏观经济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且对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有着引导作用。

2.1维护市场秩序

经济基础是社会稳步发展的前提,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做铺垫,人们的收入水平就会普遍偏低,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国民经济水平的失衡,社会的发展也就很难平稳发展,社会秩序严重失调,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有利于保护国家利益,为人民的生活带来更有力的保障。市场调节的同时是需要有公平的竞争和规则的,而在实际的市场调节中监督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完善,再加上市场市场调节的单一性,对于市场的完善是很不利的,而且还会对市场造成垄断,进而造成社会市场秩序混乱。所以,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国家要加大对市场的监督力度,严格要求按照法律执行监管,减少甚至杜绝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发生,最大可能的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维护好现有的市场秩序。

2.2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市场调节是宏观经济管理中最主要的模式之一,它主要是针对价格的调节而言的,调节的目标就是经济利益,调节的作用就是将现有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它的经济效益。市场调节的同时不仅有自身的优点和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其中也存在一些由于市场经济调节带来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企业都朝着利润最大的行业发展,希望以此能够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在实际中,有一些公共服务等社会必要的行业,这些行业他们自身带来的效益很小,但因为这些行业是社会必需的行业,也是人们离不开的公共设施,所以这些行业是不能够缺少的,市场经济调节的弱点就在于此,市场自身比较没有调节性和及时性,所以这些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来弥补这些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需求。

3、经济信息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带来的作用举足轻重,所以宏观经济的管理离不开经济信息,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现代化经济信息的收集与运用还不够发达,所以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相关人员深入了解并能够及时解决。

3.1经济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由于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宏观经济的决策能力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因为现如今一些企业对市场的了解不够彻底,对于生产的产品很容易就会造成供过于求、或是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和社会经济不够协调也有很大关系。对于这种情况,目前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经济信息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利用经济信息带来的帮助,对市场经济结构作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最优调整和优化市场经济结构,让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得以最充分的利用。

3.2对经济信息建设不够完善

经济信息不是简单地只被当作参考信息使用,它本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所以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状况和经济信息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这也就造成了对经济信息的认识不够全面,对于经济信息自身具有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利用方面认识还相对有欠缺,进而对信息的利用和开发力度也不够深入,这些都是因为经济信息建设不够完善带来的后果,也严重影响了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4、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4.1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通过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析来看,经济信息不仅是一种宝贵的经济资源,还能够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对经济信息能够充分利用的发达国家往往更懂得如何科学、有效、合理的利用经济信息,而从经济信息中获得的资源也会为他们的国家带来更好的发展,尤其是一些飞速发展的发达国家,他们本国的经济在腾飞的同时,正是通过经济信息的创造性和开发而实现本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经济信息不同与物质资源,它本身的创造性就是物质资源无法比拟的,而且经济信息的开发投资小、收益快的特点也是其他资源所不能及的,所以说,在我国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信息将会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5、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5.1建立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宏观经济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表达经济信息总体运行的内部联系和和体现特征的信息,要想在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宏观经济信息管理系统,首先是要以计算机处理系统作为基础依据的,再者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信息源、信息接收、输入系统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组成的,所以这一系统的建立是允许有一定的独立性的,除此之外这一系统还应保证经济的可靠性和原则性,更为科学的把握经济信息,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以便于更好更快的推动宏观经济的管理。

5.2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中的应用

制定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利用经济信息,通过对经济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中可以发现,经济信息不但可以对市场总体的供求关系作出最直接的变化分析,而且还可对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制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我国整体的国民经济条件出发来看,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切实可行,对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促进和保证的作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制定是从我国综合国情为出发点制定的,它的管理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对一部分宏观经济进行管理以使其达到制定的要求目标,政府所发挥的经济信息管理职能是为了保证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水平能够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以此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实际的应用中,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现会涉及到经济管理的各个层面,所以说,制定好实施战略、落实目标责任以及做好具体的实施工作,对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中的应用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6、结语

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的应用价值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此在外,还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构建更为和谐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短期;长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56-02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把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当作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认为微观以充分就业为分析前提。因而,两种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被纳入同一体系之中。这一理论体系在战后的西方经济学界一直居于正统地位,确立了西方经济学教材和教学的基本框架。但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使得两者共同使用的一些概念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应用,例如“短期”与“长期”这一组概念。

一、“短期”与“长期”概念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1.微观经济学中的涉及短期与长期区分的理论。微观经济学中多个理论涉及到短期和长期的区分。例如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成本理论和长期成本理论;成本理论中的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或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和长期供给曲线以及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或行业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等。这些理论的短期和长期区分并非如字面上简单表现为时期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理论含义的差异。以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厂商短期和长期均衡为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为短期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均衡条件下厂商的经济利润可能大于零、等于零或小于零;而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为长期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且等于市场价格,均衡条件下厂商的经济利润必定等于零。

2.微观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界定。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问题,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为了解决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便涉及“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如何生产”是指生产要素在企业内部的配置问题。企业调整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配置,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数量是否可以变动便是微观经济学中区分短期与长期的依据。微观经济学中常假设生产中仅使用劳动与资本两种要素,因此可以用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短期生产理论,假设资本要素固定,劳动要素可变,则有短期生产函数:Q=f(L,K)。理论上讲,我们也可以假定劳动要素固定,资本要素可变,则有短期生产函数Q=f(L,K)。特别说明的是,微观经济学所说的短期和长期并不是指具体时间的长短,而是以能否变动全部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作为划分标准,其时间长短视具体情况而定。

3.微观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区分的意义。微观经济学对短期与长期的区分主要体现在生产理论中。通过构建短期生产理论和长期生产理论,微观经济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刻画更为全面和准确。尤其是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现代生产这样一种“迂回生产”方式,采用了大量的机器设备,资本规模在一个较长的周期中保持稳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在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面临的约束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深刻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分别构建短期生产理论和长期生产理论显得非常重要。而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理解短期和长期的区分,更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微观经济学通常会有的一个困惑就在于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很多的时候会觉得相关理论知识与生活中体验的现实好像并不一致。例如,通过对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理论或垄断竞争市场均衡理论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每个企业长期均衡时的经济利润总是为零。也就是说,长期均衡条件下,企业家能获得的利润恰好等于企业家本人去其他企业打工的工资收入,不会高于这一工资收入,当然也不低于。这就产生了两个疑问:①如果创业和打工收入水平相当,为什么会有无数的创业者投身创业大潮;②为什么现实中,在类似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行业的无数企业利润并不一致,有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有的企业血本无归?以上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有赖于对市场均衡利润理论进行短期和长期的区分。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之所以经济利润等于零,是因为短期中厂商会因经济利润与亏损的驱动而进入与退出一个行业。某一行业,短期中利润大于零时,会有新的企业进入行业,从而导致行业供给增加,行业经济利润减少趋向于零;短期利润小于零时,行业中会有企业退出,从而导致行业供给减少,行业经济利润增加趋向于零。短期均衡时,企业经营的利润可能大于零也可能小于零,而企业经济收益依赖的是短期行为而不是长期行为。正是追逐短期经济利润的勇气与实际能力,诱使了创业者投身创业大潮。也由于短期均衡时可能出现的盈利或亏损使得企业出现优胜劣汰。

二、“短期”与“长期”概念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1.宏观经济学中的涉及短期与长期区分的理论。宏观经济学中涉及到短期和长期区分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与微观经济学类似,相关理论直接区分为短期和长期理论。例如,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这些理论的短期理论和长期理论也不仅是如字面上简单表现为时期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理论含义的差异。例如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总是垂直的,而不同的宏观经济学流派对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描述是不一样的,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常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古典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第二章情况下,相关理论的短期和长期区分不是那么明显,对同一问题的短期和长期研究分属不同的理论。例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可分为短期国民收入决定和长期国民收入决定。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是运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AD-AS模型和IS-LM-BP模型四个模型分别介绍了不同条件下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而长期国民收入决定主要是指经济增长,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等。

2.宏观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界定。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利用问题,涉及到以下几个相关的问题:一是产出是如何核算、如何决定的;均衡产出条件下的要素约束问题。二是为什么有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如何保证全社会的稀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增大国民收入,改善人类福利的问题。三是如何用既定的资源实现生产能力的长期可持续增长问题。四是如何实现通货的稳定,如何实现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增长问题等。资源的充分利用实际上就是指各类生产要素都实现充分就业。在市场机制下,各类生产要素能否实现充分就业,关键在于市场上要素价格能否迅速波动调整从而实现要素供求均衡(市场出清)。而宏观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界定的主要标准就是看能否通过价格的波动调整实现市场出清。短期内由于价格刚性(粘性)会导致宏观经济中生产要素供求不均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长期内价格总可以得到调整使得宏观经济中生产要素供求均衡,实现充分就业。例如,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内名义工资水平不变,物价水平上涨导致实际工资下降,生产利润提高将推动企业扩大生产,总产出增加,因而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长期名义工资水平可以自由波动调整,劳动市场供求均衡实现充分就业,总产出维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而不受价格变化影响,因而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宏观经济学中对于短期和长期的界定还有第二种情况,货币主义对于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解释运用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长期菲利普斯垂直。货币主义中短期和长期的差异表现为居民的适应性预期差异。货币主义认为居民依据以往经验而对经济变化形成适应性预期,短期适应性预期往往不能准确预期经济变化,但长期经过修正可以取得准确的预期。当物价上涨时,短期内居民低估物价上涨幅度高估自己的工资,导致劳动供给增加失业率下降,从而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长期内居民准确预期物价变化,劳动市场供求均衡,失业率维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而不受物价变化影响,从而菲利普斯曲线垂直。

第3篇

统计学专业教学规范提出,授经济学学士学位的统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经济与管理类高素质统计人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的统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良好的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及计算机应用技术,能熟练使用和开发精算软件,具有较强的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及对保险、银行、证券、社会保障等领域有关问题进行观察、计量、精算和预测的综合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根据统计类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统计学专业特点,新规范中给出的一般经济类基础课程和其他经济类专业(如经济学、财政、金融等)有所不同,要求普遍开设的课程只保留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会计学等三门课程,可见宏观经济学在统计类专业中的重要性,但是宏观经济学在统计类专业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图从问题入手,为《宏观经济学》课程在统计类专业中顺利开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二、统计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开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统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实践性课程。统计类专业《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对象与传统教学对象存在差异,如果完全照搬经济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开设,实施效果肯定就会大打折扣。具体来说,统计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经济理论基础认识不足,对经济理论学习重视不够。从统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统计类专业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而应用的理论基础就是经济学,只有有了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才能更深入地进行统计定量分析,得出的结果才会正确,才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但现有社会经济统计专业,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诸环节,对经济理论基础重视不足,并且不同统计专业方向对经济理论基础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这些都没有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环节得到体现。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统计类专业毕业生不论是从事经济管理还是理论研究,都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因此,应加强《宏观经济学》教学,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第二,数理基础不够深厚,数理分析方法应用不足。宏观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高度抽象化的学科,数理分析方法在其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数理分析方法不仅运用于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中,而且在初级、中级课程中大量涉及。统计类专业开设的数理基础课程主要以概率论为主,并且授课教师是从纯数学角度(包括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讲授的,由于学生数学功底相对薄弱,并且所学内容与本专业其他课程联系不大,使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课程设置次序上,本科阶段高等数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开设基本同步,而概率论、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相关课程甚至晚于宏观经济学的开设,严重影响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显著。由于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派别多,系统庞大,教学内容丰富,涉及大量图表、经济模型和专业术语,并且使用的教材基本为国外教材,与中国现实国情存在差距,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教学方法探索和改革。从当前教学实践来看,讲授型课堂仍然在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内容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从学生反馈评价来看,学生不能及时理解掌握基本理论和要点,教学效果不理想。

第四,师资力量薄弱,不符合人才培养要求。根据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统计类专业学生应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经济与管理类高素质统计人才,因此,统计类专业教师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经济学基础。然而,现有从事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统计类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纯经济学学科背景,他们的数理基础薄弱,统计思想欠缺,不能很好地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问题必然导致经济理论与统计方法脱节,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清晰及制约学生将理论运用到现实的能力培养。

三、统计类专业《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第一,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适当增加课程学时。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统计类专业的《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学时基本都是54课时左右,甚至更少,只有36课时。这样的学时安排使宏观经济学几个重要基本理论平均每部分课时只有不到十个学时,这样的授课学时只能保证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课堂传授,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目前国内高校统计类专业经济类基础课程只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没有其他如政治经济学等经济类基础课程的学习,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统计类专业学生在学习经济类基础课程的过程中会显得更吃力。因此,如果教师要在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那么这样的学时安排显然不够,谈不上课堂作业讲解,更谈不上旨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提高阅读经典文献能力的研讨式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的引入。因此,为了引起统计类专业学生对经济理论基础的重视及更好的教学效果,宏观经济学教学课时应该适当增加,争取达到每学期72学时。

第二,增开数学课,增厚学生数理基础功底。随着数理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学发展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要,加强学生数理分析基础显得愈加重要。虽然初级宏观经济学没有太多数学方法的使用,但是中级、高级宏观经济学则会涉及非常多的数学工具,如动态优化、拓扑等。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本科生开设的数学课只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学习中级高级宏观经济学对数学的要求。因此,增开包括数学分析、随机过程等部分数学专业课,为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调整数学基础课程与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开设顺序,在学生有一定数理基础的前提下开设宏观经济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宏观经济学。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当前教学实践来看,讲授型课堂仍然在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内容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从学生反馈评价来看,学生不能及时理解掌握基本理论和要点,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法,通过构建研讨型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加强师生与生生互动,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大量引用国内现实宏观经济案例,鼓励学生进行课前小组讨论,有效利用各种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第4篇

一、高职宏观经济学教学应选取的内容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二)高职宏观经济学教学应选取的内容

根据高职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实际我们应选取1、2两部分内容,第3部分可以不涉及。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等方面。

1.首先要讲清楚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特别是有关国民收入的几个概念如GDP(国内生产总值)等。

2.其次要讲清楚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长期经济增长理论。

3.第三对一些宏观经济政策作一些基本的介绍。如财政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及其工具等。

二、目前高职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经济学的理论高度抽象、广泛而庞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宏观经济学这些理论不仅内容抽象而且前后连贯性强,如果对于某一知识点不能很好地掌握就会影响到后续理论的学习。而在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生要掌握如此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确有难度。同时,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使用了大量的模型,与现实经济的联系不够紧密,内容难懂不好学,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当前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基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将专业理论与经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加,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缺乏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果低下,往往会导致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结果学生在学习经济学课程以后,不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知道如何去解释众多的社会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

(三)宏观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实践缺乏有效的结合。目前,宏观经济学的教材大多是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基础上编写的,研究的多是西方国家的经济问题。但是,以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为前提的经济学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陈旧、教师教学能力有限等多種原因,没有将宏观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掌握、很难将所学原理与我国的经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

三、改进高职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当前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广泛而庞杂,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课时一般都比较少。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要根据高职院校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合理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一些在其他课程中要讲到的知识或选读材料,如宏观经济学部分中的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及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等章节,与《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等课程的相关内容是重复的,那么这些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学或留到以后课程再学。

(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推广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选取代表性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认真阅读与分析及集体讨论,教师给以指引和点评,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和过程,也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案例教学中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选择、收集高水平、代表性的经济学案例,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和学生有能力分析讨论的案例,尽可能使用现实而生动的本土化的案例教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开展课堂研讨。对于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堂研讨、辩论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讨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以及通货膨胀对我国劳动者、企业主等阶层的影响。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发言,分析讨论的结果,并对该专题进行更深入的陈述。

(三)将宏观经济学部分的教学与中国经济实践有效结合。宏观经济学的魅力就在于能够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是和国民经济运行息息相关的,经济形势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也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强化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逐步改变偏重理论教学的局面,更要重视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对通货膨胀、就业问题、人民币汇率变化、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增长、供给侧改革等近年来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这样使得教学环节和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宏观经济理论的兴趣。

总之,我们在高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选取适当的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康爱香: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途径—兴趣是开启宏观经济学大门的钥匙[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2)

[2]张慧:宏观经济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2(1)

第5篇

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顺应时展规律。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同样需要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平衡市场的能力。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宏观经济管理需要目标市场调控相关不足部分。由于市场调节的能力有限,又存在弱点,往往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实时性,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宏观调控。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次,在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政府对国有企业放权,不会过多干涉国有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决策问题,这样就十分有效的维护了形成的市场经济环境。并对市场经济的弊端进行规范,从根本上确保了国有资产以及相关问题的安全性。最后,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能够更好的维持市场经济的环境良好与秩序健全。通过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能够更好的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性。更好的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国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监督力度与机制。不断促成良好经济竞争环境。

二、宏观经济管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重要性分析

经济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其能够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良性沟通提供桥梁性的作用。同时,也是经济管理部门行为的重要数据指导。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生产管理效率提升,拓展人类智力发展。因此,大量的收集和掌握经济信息对提升生产力以及提升实践效率意义重大。经济信息同样还能够具体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利用效率。是工业发达国家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发展。与此同时,经济信息在现代经济环境当中表现出多元化功能的特征,能够开发、增值、预测经济行为相关活动。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信息、物质以及能源作为人类发展的不可或缺重要基础,其中信息的重要性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基于宏观经济管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应用措施

宏观经济管理行为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具体包括计划、决策、监管以及服务等部分。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宏观经济管理实际效率,需要不断健全宏观建立机构机制。经济信息意义重大,其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更加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和完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一)构建科学合理经济信息管理网络

在进行经济信息应用措施管理的过程中想要做好信息工作,必然需要具备如何掌握经济信息的能力,而经济信息掌握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收集原则和规范。经济信息的收集工作更加需要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不能贪多求全。盲目的经济信息收集会增加信息管理的负担,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信息管理。同时,经济信息收集还要确保信息的及时性,要充分体现出信息的时间观念。除此之外,经济信息的掌握与收集更加要有针对性,只有有针对性的信息才具有使用价值。另外,经济信息的收集还应当从实际出发,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的长期信息收集机制。

(二)建立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宏观经济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体现经济信息总体正常运行的内部联系和特征的信息。对于宏观经济的管理,要逐步建立一配套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应坚持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的完整性,允许一定的独立性、保证一定的可靠性、讲究经济性的原则。体制改革是宏观经济政策效应能够实现的保证,所以要加大力度进行体制改革,首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加快国有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不断的改革国有企业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还要改进我国的金融体制,逐步与国际金融接轨,更要实现财政体制变革,实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良好财政体系,要建成现代国家体制,不断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廉洁性。

(三)加强经济信息导向作用

我国不断加大宏观经济管理力度,最终目的在于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进步。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要加强经济信息的引导作用。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和控制中一直具有双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只有保证经济信息应用科学合理,才能促进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若应用不当,则会对宏观经济管理起到制约影响。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必须要加强经济信息的引导作用,以经济信息为重要的发展导向,实现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例如,在某地区内进行经济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出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此为依据相关部门采取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顺利,推动区域经济整体进步。同时,通过经济信息的引导,能够避免出现局部经济和整体经济冲突的问题。提升局部经济发展效益推动整体经济进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四)加强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基于经济信息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在经济管理中相关部门要注重经济信息引导下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可以进行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有:

①在考虑到宏观经济长效发展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当前的体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个体化措施加强对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

②基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的发展情况,可大力倡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便能起到推动国有经济健康、良好发展的作用。

③通过对国际金融形势的分析,加强对我国现有金融体制的改革,使国内金融体制能够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地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经济周期,经济政策

一、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西方学者一般将经济周期分为扩张和收缩两个阶段,波峰和波谷是经济周期的转折点;或者划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周期曲线是围绕斜线FE上线波动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的时候。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如图1所示的A点和E点)。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收缩。收缩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收缩的最低点称为谷底(如图1中C点)。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在扩张阶段,即CE的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阶段。此阶段,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经济发展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而收缩阶段,即AC的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经济发展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

二、经济周期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

在经济学界,很多学者试图解释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20世纪50—60年代,菲利浦斯曲线理论流行,其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是:当高失业率的时候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当高通货膨胀时可能降低失业率。20世纪60—70年代,更多的学者开始质疑菲利浦斯曲线是否能正确放映两者的关系,特别是弗里德曼,受“时间一致性”观点的影响,他认为预期的宏观经济政策通常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时间一致性的基本观点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所指定的政策要有一个前提量的选择,这些政策能够影响居民的消费、厂商的投资预期。目标常常不能够真正实现,陷入决策制定者的悖论。“时间一致性”揭示了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经济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的问题,从那时这种概念就逐渐变成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重要理论和依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一致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图2所示,原本的经济周期的波动曲线为ABCDE,其中BC段为衰退期,CD段为萧条期,DE段为复苏期,EF段为繁荣期。如果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保持一致,那么在经济周期本身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双重作用下,经济周期每个阶段将会加速发展,使得经济周期由ABCDE变为A1B1C1D1E1,使得原本的经济周期变短,而且新经济周期的波动较原有的波动更大,不利于稳健的宏观环境的形成。

另一方面,我们假设原有经济周期的波动曲线为A1B1C1D1E1。由于宏观政策的实施到产生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我们假设宏观经济政策从实施到产生效果的时间为一整个经济周期的四分之一时间,也就是说,当我们在A1B1段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B1C1段发生作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时滞效应,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滞后性会对经济周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冲抵作用使得经济周期的整幅变小,使得经济总体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影响,但是会减少某些时期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参考文献:

第7篇

数字概念是一个人从小就建立起来对数学的初步了解与认识,从小商小贩到金融专家,只要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会有自己的小九九,都会对数字有着不同的理解,而我们所谈的是一个经济师所应具备的数字概念。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1、大数定律记心中

大数定律又称弱大数理论,它是概率论历史上第一个极限定理,也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指概率论中讨论随机变量序列的算术平均值向常数收敛的定律。大数定律是概率论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痛则思变,想通过长期的经常项目顺差积累外汇储备以求自保。于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为了储备起见,又购买美国中长期国债。但是在世界金融市场内,缺乏适用的高流动性资产,因此大规模的美元储备抬高了美国国债价格,也降低了长期利率。尽管各国央行出于对本国的保护,其做法是理性的。但是由于各国的经济与政治的差异,使得各国的央行与投资者的逻辑思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说,由于这种差异,大数定律就不成立,各国的央行行为也不能代表全体投资者的偏好。因此对经济师来讲,从逻辑思维上讲很简单,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想达到理性的预期,就必须按大数定律来做,即必须存有大量的独立决策的主体。否则将违背经济规律,会事与愿违。

2、关注二阶变量

这一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宏观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在这方面是互通的。越专业越关注细节,在宏观经济管理专业中,二阶变量就是关键的细节。如船舶工程设计师,除了对船的总长、载重、型深等一阶变量熟悉外,还要对吃水、方形系数等二阶变量细节的设计十分了解。可以说细节的完美是整体工作的点睛之笔。具体到宏观经济管理上来,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二阶变量的重要性。善于投资的组织和个人都非常明白利率的重要性,因为它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收益。做为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对利率的认知更是毋庸置疑,这位美国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却在更体现其专业性的二阶变量上有所含糊,自始至终听之任之。从2001年起,美国经济衰退停止。到2004年6月,利率又从1%调至5%,而当时的十年其国债收益率在5%左右,但格林斯潘对这个二阶变量的利率期限并没有在意,他觉得并不重要,使得美国的房价一直攀升,事过之后,可以看出长短期利率差就是造成房价泡沫的关键变量,但美联储在这整个过程中的细节并不能让人恭维,可谓极不专业。

3、注重奇点效应

奇点是一个数学概念,即分母极限为0的情况,通常来说就是产生无穷大解的表达式,这种情况数学计算实效。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再告知学生们应用除法时除数不可为零。同样,做为一名经济师,如果除数小到一定程度,其结果就意味着不可靠。下面通过一个典型的房价估值实例来对奇点作一分析。我们知道,地产价格由未来租金流的净现值之和的条件数学期望所决定的。当利率较低时,可产生所谓白勺奇点效应,此时处理奇点的诀窍就是控制有效数字,或者说控制数据质量。所以奇点效应应引起重视。

二、把握系统思想的要点

系统是多方面复杂因素的综合,一个优秀的结构工程师,必须要把握系统思想的重点,即通过确定合理的系统参数防止正反馈回路从而维持系统的动态稳定。同样,在宏观经济或金融市场系统中,也存在着许多可能的恶性正反馈回路。比如在金融市场中,有银行、证券、保险等投资行为产生的风险,所有这些都会对所在的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根据有效市场假设理论,资产价格与其背后的基本面密不可分,如果基本面呈现随机游走状态,那么价格变化会呈现正态分布形式。这种假设理论证实了金融系统存在负反馈回路的自我修复机制,从金融实践看,价格变化比正态分布的概率大得多,这也确实证明金融市场存在某些正反馈回路。这种正反馈的产生有其原因: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现象当金融在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金融机构和交易交易对手所掌握的金融信息不对称,因此金融机构不能全面了解对手财务情况,使得对整个市场的正反馈产生恐慌。其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允许参与者通过逐个试错找到最终均衡。有效的市场假设就是比较正确的猜想,但这一预期是事后估计,如果这个关键变量随时产生变动,造成正反馈回路信息受阻,因此不能随机试错。其三是由于市场参与者没有充分的时间评估所掌握的信息,因而出价过低,影响了收益。因此要想完善和体现金融市场的真实情形,应把有关宏观经济短期动态特性的研究提上议事日程。下面就借助系统动力学理论来阐述宏观经济管理的系统思想。系统动力学最初称为工业动态学,是福瑞斯特教授在分析生产与库存管理等实际问题时所提出的系统仿真方法。它是一门交叉综合学科,是专门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从动态系统观点看,如果调整正反馈回路,系统参数会发生变化,这时的均衡概念已失去了意义。如果认定长期是最重要的,那么短期维稳则是实现长期最优均衡的重要一环。因此说宏观经济学者只着眼于系统的边际意义,忽视系统本身,那么其构成的逻辑则是荒谬的。

三、政府与宏观经济管理

根据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所强调的宏观经济管理的工程逻辑不是为政府的干预提供理由,而是指在市场出现问题时,政府可以充当消防员去“救火”。政府的愿望是无为而治,既通过适时恰当的机会给予一定的干预,使其走上正确的轨道。就短期而言,市场主体的预期形成机制以适应性预期为主,这时的政府对这一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一些微观上的调整。因为系统本身在遇到正向或负各冲击时,它会进行自动修复,不需要外界进行干预。下面的曲线图就是当宏观经济稳定系统受到负向冲击后所产生的动态变化轨迹。其中横坐标代表时刻,纵坐标代表实际产出。在上述变化轨迹中,只要不存在持续的负向冲击,那么该系统的“V型”反弹是必然的。因此,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系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动态特征。当变化曲线接近谷底时,如果这时给予一个正向冲击,那么该系统就会产生明显的正面效果,就会起到西两拨千金的奇特效果。所以当宏观经济系统内部存在明显的正反馈回路时,这时的政府为了切断正反馈回路,就要主动出击去干预;如果系统本身比较稳定,这时的政府即使注入了正向流量,其效果也会微乎其微。行文至此,可以比较当时处于金融危机中的中国和美国的处境。由于美国在资本市场上的呆账坏账众多,如果有一个大银行破产则会引发美国金融界的“地震”,其正确的做法是要大量注人流动性资金来接盘,以阻断正反馈回路。反观中国的现状,由于中国在银行的坏账较少,因此它正确做法是减弱或减小实体经济的冲击,这样中国的宏观经济基本不存在崩盘的可能性。但是我国的动作比美国还要快,用巨额财政保证GDP快速稳健增长。

四、结语

第8篇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宏观经济学理论高度抽象

与一些应用学科相比,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运用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抽掉次要因素、规定典型环境以突出主要经济变量关系。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假设之上的。在这一基础之上,该学科大量使用数学工具进行逻辑上的抽象推理,将经济社会中各种不同的经济现象抽象为单纯的数学符号。

2.宏观经济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宏观经济学理论产生于现实经济生活,指导并反作用于现实经济生活。然而,宏观经济学是资本主义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经验总结,它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抽象和概括,许多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差异很大。因此,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应该结合本国的国情,有选择性地对其中反映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加以借鉴和吸收。有一些理论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资源条件、市场体系发育程度的差异,在我国目前是行不通的。

3.宏观经济学派别林立

西方经济学是在 16 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从它产生到现在历经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革命以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派别林立、观点各异的特点。宏观经济学由众多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构成的,庞大的体系和林立的派别在丰富和完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也给初学者造成了众多疑惑与费解。

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1.充分认识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就是按照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及集体讨论,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和实际社会环境,从而会在复杂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其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案例教学最大特点是它培养学生的实务性和创新性,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最需要的。它是将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有效桥梁。但是,仅仅分析一些经典案例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选编本土化案例教材尤为重要。案例的选择一方面要以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另一方面选取的案例必须具有说服力、现实性、代表性和时效性。在案例教学当中应少讲重在学生讨论,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

2.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对于宏观经济学,启发式教学尤为重要。在教学当中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循序渐进、不断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这样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一些结论的教条,学会思考问题,培养思维技巧,达到开设宏观经济学最主要的目的。启发式教学还包括介绍学生阅读一些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的经济学读物,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布置课下作业引导学生学习,并及时得到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从而更好的组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小测试,这些小测试的成绩可计人平时成绩,以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防止考前突击。

3.其他相关课程的支持

作为经济学各专业基本课程之一的宏观经济学同样也需要其他课程的知识和理论支撑。随着经济学的迅速发展,经济分析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一些模型推导和问题求解,数学方法作为一种工具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另外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因此,在开设宏观经济学课程之前,应开设数学和经济学基本原理等课程。数学思想在追求精确和理性的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学高度的抽象和严密的逻辑,有助于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素养。部分数学专业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随机过程、常微分方程等,可作为选修课有效补充经济数学未能达到的内容。经济学原理作为经济学启蒙课,可以对经济类一年级的本科生进行先入为主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框架,为他们后续系统学习经济学的知识打好基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