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0:37: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儿科护理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70-01

医学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自身生命活动的规律,促进和保护了人类的健康,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具有规律、客观、理性的一面;其二,因其涉及到的对象是人,因此受到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能动性、主观性以及个体差异[1]。现代医学模式逐渐的认识到人文因素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加入了人文关怀,这显著地提升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1 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主要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是对人的生活条件以及尊严的肯定,也是对人类的自由和解放的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对疾病逐渐重视起来,同时也关注个性和共性。这些都是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以及整体护理模式中的主要内容[2]。(1)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因儿科患者比较特殊,均为未成年人,对疾病的表达有一定困难,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诊治,需要医护人员给予特别的关注;当孩子生病时,患儿的家长格外的紧张,常常出现一种一人生病,全家总动员的局面,这就使得儿科医护人员备受关注,同时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不但要求护士要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同时还需要护士有很好的专业素质,能够根据患儿的情况及时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尽快得到患儿家长的信任,积极的配合医生诊治[3]。(2)引入人文关怀,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在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只有不断的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医疗护理需求,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进而将整体护理质量提升。因而,在儿科的护理过程中,要实施人文关怀,不仅能够使护理增强整体护理意识,同时还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4]。(3)减少护理纠纷投诉事件的出现:因实施人文关怀,护士在具体的操作时优良、规范,一致得到患儿家属的好评和肯定,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将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2 人文关怀护理方法

2.1营造温馨环境,消除患儿疑虑和恐惧

儿童正是生长发育的时期,患病的儿童到医院就诊及住院治疗可能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我院根据患儿的心理需求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根据患儿的需要和喜好设计病房,最大限度的降低患儿对医院及病房环境的恐惧感和陌生感,提高患儿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2.2取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儿童到医院就诊均需要有家长陪同,较小的儿童疾病的主诉也需要家长代为完成,因而,面对家长时,要给予充分的理解,耐心倾听,尽量满足其所提出的合理要求。与患儿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信任,这也是为患儿提供诊治的前提条件。护士在与患儿及其家长第一次接触时就要留下好印象,除了了解常规的信息外,还要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有效的给予支持和安慰。

2.3注重细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孩子的天性使然,护士应以一个母亲的爱来面对每个患儿,同时通过自身的细小行为表达出这种爱。在平常的护理操作中,要正面的、热情的的面对患儿,多使用鼓励性语言[5]。在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耐心的进行解释,遇到有疼痛的检查时,要给予适当的夸奖,时期能够勇敢面对。另外护士还应善于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对患儿微笑、触摸患儿,让患儿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2.4美化各种宣传栏和告示

根据儿童的特殊性,将本科室主任、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护士长等照片通过彩图的方式粘贴在每个病房的门口,以便患儿及家长随时查阅。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如发热、感冒等可运用彩色图片或者卡通等形式粘贴在患儿的床头、走廊灯位置,让患儿及其家长能够随即看到,患儿出院前要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可提供科室的电话以便咨询。

2.5具体护理方式要灵活

患儿的好奇心较重,处于安静状态时较少,多活泼好动,因而,如果病情允许,应为其提供方便活动的场所。也可为患儿讲故事、播放动画片等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缓解其痛苦感,在一些检查时允许一名家长陪同,降低患儿的躁动、不安症状,积极的与患儿家长沟通,降低护患纠纷出现的机率。

总而言之,医学是一门有关人的科学,因而“正本清源”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一人为本的理念上。而在儿科护理中注入人文关怀因素及时将护士的日常工作于患者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以便满足不同患儿的需求。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满足患者的需求才能在当今社会的医疗行业中立足。

第2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以人为本;理念;措施;效果

    以人为本属人文学的范畴,在护理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既是规范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原则,是提高护士素养和品格的途径,也是适应时展,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与创新。近几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也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1 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1.1 坚持以人为本是时展的需要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的病情轻重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入既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在护理工作中既要重视疾病又要重视心理,既要重视局部又要重视整体,也就是说既要重视“科学精神”又要重视“入文精神”,要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精神”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

    1.2以人为本在儿科护理中具有特殊意义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又要顾及心理需求和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儿科护士更是要注重人文学知识的学习,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这种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1.3提倡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护士素养和品质。目前大部分儿科护理人员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儿科护士不仅要有较高的护理儿童的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技能操作,更要有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健康教育、伦理学等方面知识,提倡“入文护理”对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能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知识培训。

    2 儿科护理中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要有热爱儿科护理工作,更要有很强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入文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2.1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设置图文并茂的环境,如尽可能多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恐怖心理,此外,还要设置便捷的传呼系统,随时使患儿得到护士的帮助。

    2. 2提倡温馨服务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艮以深刻的心理影响。一个训练有素的儿科护士要注意个人仪表和风度,坚持文明礼貌用语,进入病房霞带笑容,态度上要热情、和蔼,更主要的是要多主动接触患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女nx,l-婴幼儿多抚触、搂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此外,交接班时要注意真诚问候,出院时的要多叮嘱与祝愿。

    2.3丰富人性化服务内容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人性化服务可概括为“四字”、“四送”。“四字”是指“技”、“情”、“忍”、“乐”,即,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家属时时处处真情相待;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报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儿的欢乐情绪。“四送”是指人院时送温暖,包括在送水、生活安排、协助检查,指导用药对初入院者要特别关心,尽快缩短双方距离;特殊日子送慰问,如在儿童节或患儿生日送上一分zbSL物;工作中送笑容,无论是操作、检查,还是取样,都尽可能-呸持微笑服务,对儿童而言,在微笑中安慰、叮咛比直接告诫作用更加强烈;康复出院时送祝福,建立一种长久的友爱。总之,要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的不同,提供个性化护理与沟通,体现儿科专科护理特色,深化整体护理内涵。

    2.4做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熏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制定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形式上要图文并茂,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 儿科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静脉穿刺、危重患儿的抢救与护理,也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患方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员编制不足,使儿科护士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思想沟通,以了解护士近期的工作状态、生活上的需求,以消除外界因素造成护士工作干扰。尽量争取提供晋升、深造、福利待遇上的优惠政策。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制定护理缺陷记录,根据表现、工作量、承担的风险大小实行奖金二次分配。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4 实践效果评价

    近几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对护士激励很大,使护理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护士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儿科护理针对性、特殊性的认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评价患儿需求,提供个体化服务;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中的内在美、形式美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轻柔、迅捷、精确的注射行为中,在对患儿心理的正确把握与安慰上,在从声音、色彩、形体方面改善护理环境中,在把握音色、声调、语速、用语选择的语境追求中陶冶了情操,领略了个性与风格、内容与形式、行为与科学性的和谐统一,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以高效和完美的护理手段、方式与方法,满足了患者家属的合理需要,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患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不断增高,医院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儿科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9.5%.从根本上改善了儿科护理质量,为创立服务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2] 高明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中的“小事”不容忽视[J].临床护理杂志,2003,(2):328.

第3篇

高职及大学的少部分学校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学这门课程,中职卫生学校目前还处在空白,而中职医学学生临床接触少,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往往造成以后工作中的极大的障碍,埋下护患沟通不良及不被信任的隐患。

2目前制约护生提高健康教育能力的主要因素

2.1医学教师对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

目前由于地域以及传统观念影响,医学教师观念更新落后,对医学健康教育认识还不到位,教学工作仍旧停留在生物医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只重视培养护生的专业能力,忽视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没有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教学,或者按照书本照本宣科,一带而过。

2.2护生缺乏护理健康教育意识:

因传统观念影响,多数护生认为护士只是打针发药,或者协助医师进行治疗护理,从而忽视了患者健康教育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和在新的护理模式中的重要性。现代医学教育过程中,护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健康评估、护理实施上,将健康教育认为可有可无或者认为是宣传教育可以忽略。而目前中职护理实施整体护理教学,在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内容、模式发生更多变化,儿科护士更多的承担患儿及家属的咨询者及健康教育者的重要角色。患儿家长渴望了解更多健康教育知识,但护生健康教育知识匮乏,从而产生护患不信任危机,这就促使护生需要提高认知程度,积极参与健康教育。

2.3护生缺乏相应专业素质:

由于中专护理学生多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学习中,基础知识薄弱。中职护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但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不能有效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现代护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强,因而缺乏关心和照顾别人的习惯。作为未来的的护士,很多护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学习能力。

2.4健康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儿科护士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是患儿及患儿家长。健康教育范围为儿童保健常识及儿科疾病知识、日常生活护理措施、疾病预防及护理措施。儿科健康教育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这是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原则。由于父母是患儿的看护者,他们对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疾病的防治、康复起着决定性作用,此外家长的素质也影响整体护理的实施。家长因孩子生病面临心理压力,存在明显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往往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因此,护士要充分了解患儿及患儿家长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主动并详尽的向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有效缓解家长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3加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对策

3.1教师及护生要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要加强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认识儿科护士是护理计划的制定者者、实施者、健康教育者,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给学生讲授,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如情景教学、病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法完善健康教育的讲解,并使护生认识到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患儿及患儿家长对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所以更要要求护生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健康教育在现代护理中的重要性,以新的护理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以患儿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服务新理念,履行护士的基本职责,并自觉履行健康教育的义务。

3.2提高护生学习健康教育的能动性。

中职护生起点低,基础差,缺乏健康教育意识、理论知识不扎实,所以要不断提高护生知识基础和健康教育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护生从认识上、行动上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提高为患儿及患儿家长服务的积极性,能够主动、积极、高效地把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给每一位患儿和家长。

3.3加强护生表达及沟通能力,学会与患儿及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儿科护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治疗、护理的基础,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良好的沟通,而健康教育可以作为护患沟通的切入点和桥梁,积极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儿及患儿家长建立恢复健康信念,并能做到遵守医疗程序的行为。由于患儿年龄、性格及家长知识层次等各方面的差异,使患儿及家长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有所不同,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加强护生交流意识和沟通技巧,包括提问、倾听等语言性沟通技巧和体态、触摸等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讲解。

3.4加强学习,掌握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做好健康教育,先要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学习如何评估患儿,收集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找出患儿及患儿家长真正关心的问题,作为教育的内容。学习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制定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实际情况、认知程度,选择适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随时收集有关资料,以便动态地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护生学习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指导,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医学及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素质,另外一方面要鼓励护生广泛学习,自由提问,培养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便更好地适应医院及社区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3.5学习建立儿科护理健康教育路径。

健康教育路径是指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借鉴于健康教育的实施上,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评估,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社会、文化等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路径表。教师可以运用展示法、讨论法、临床模拟等教会学生讨论制定儿科护理路径,填充健康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热情。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新技术;新理念;综述研究

1 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唐珊珊[1](2012)对国际上的儿科护理新理念和新技术进行了综述研究,特别指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非语言的沟通对于小患者的精神状态影响较为明显。通过借鉴商贸管理中的服务流程管理,使得护理人员在于小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加强非语言沟通的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小患者的焦虑情绪,护理操作过程的事故率明显降低。

潘学彬[2](2011)也就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做了临床报告分析,通过1132例患者的分组研究,可以看到采用了加强非语言性沟通的一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明显增加。

2 风险量化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医疗过程往往需要介入患者的身体,而大部分的医学护理操作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身体反应,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患者的致残或者致死。特别是在儿科护理中,不少小患者的心理素质不强,配合性不好,可能造成因为小患者个人原因造成的针头移位脱落、呼吸管受阻、引流管拔出等事故。所以,在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我们需要对护理工作的整体风险和步骤风险进行评估,对于高风险的操作要尽量避免进行,对于可以降低风险的操作配合应该强制执行。

蔡晓燕[3](2011)对于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要素分析。奚丽蓉[4](2011)对于儿科护理行为的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和干预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定了儿科护理的多维模型,以从量化管理方面对儿科护理风险进行约束和控制。吴利平[5](2011)同样研究了儿科护理的风险要素,但是其研究更加倾向于管理学的角度,其研究成果可以与医院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方式充分结合。

3 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因为小患者的哭闹给护理人员带来的思想压力较大,小患者的不配合使得护理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以及部分家属的不理解、抱怨甚至与护理人员的冲突,都使得儿科护理工作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属于较大难度的工作。

刘彩琴[6](2014)研究了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在医院的临床护理实践,分析了加强护理人员相关工作集体心理辅导前后的护理成果变化,最终结论得出心理素质的训练是提升儿科护理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陈艳姣(2008)通过分析86例儿科护理纠纷事件,得出了51.2%的儿科护理纠纷事故的主要原因来自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问题。

4 环境细节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对儿科病房进行了全面的改造,通过使得儿科病房更加贴近儿童心理的预期环境,使得小患者可以更加乐意的在儿科病房中接受治疗,使得治疗过程的患者配合度得到提高。但是,儿科护理单元的设计远不仅仅是贴墙纸贴画和变换墙面和家具颜色那么简单,不完善的儿科护理单元设计甚至会加深小患者的条件反射,使得小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刘红霞[7](2012)从建筑工程的角度分析了儿科护理单元的人性化设计,提出了一整套儿科护理单元的环境艺术设计和功能设计的具体要求。郭志芬[8](2011)提出了在儿科护理单元管理中医院方的精细化管理要素,以及通过临床护理试验的方式,分析了试验病房和普通病房的实际效果比例,试验病房的患者满意度超过普通病房13.7%(P

5 情景联想及反思在儿科护士培训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儿科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相比,有着其特殊性。所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对儿科护士进行加强培训和职业培训。因为在加强培训和职业培训之前,儿科护士已经具有了护理资质,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护理技术和业务知识,所以,加强培训和职业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邹华[9](2012)设计了联合培训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课程,并且通过教学实践报告的形式为我们详细阐述了儿科护理加强培训的具体效果。经过儿科护理加强培训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投诉率明显降低,比没有经过儿科护理加强培训的护理人员投诉率低21.3%。马洁[10](2011)对儿科护理教学工作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于儿科护理教学的课程升级,使得儿科护理学员可以更加快速的在单位适应儿科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各个环节的单方面提升对于儿科护理的实际效果提升作用都是存在的,而通过综合化的儿科护理业务提升,就会使得儿科护理工作效果得到较大程度的改观。

参考文献:

[1]唐珊珊.国际儿科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2(08):15-17.

[2]潘学彬.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04):201-203.

[3]蔡晓燕.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1):55-57 .

[4]奚丽蓉.对儿科护理行为实施风险管理的分析与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1(12):151-152.

[5]吴利平.儿科护理的风险要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1(06):230.

[6]刘彩琴.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2):28.

[7]刘红霞.医院儿科护理单元环境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硕士.2012.

[8]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07):203.

第5篇

1、体验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室、实验室或儿科病房设计不同的教学场境,为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并有效地为学生建立交流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儿科护士的角色扮演,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交流与沟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依据儿科护理工作和服务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不给学生强加任何的结论,根据已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及课前预习让学生在模拟的医疗场景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儿科常见病能进行系统护理评估.其次,分析问题与情景感悟.根据教学场景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做出疾病的常见护理诊断.最后,解决问题及情景体验.通过角色的分配与互换,体验医患双方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建立合作机制;体验儿科护理的专业特点,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系统地实施护理措施.体验式教学可使学生形成一种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有效地利用理论知识对小儿实施体验式护理,进行健康宣教,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较好地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程序,了解儿科护理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从而在体验式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护理服务效果.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应不断地进行科学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效果评价

由任课教师、教学监督小组以及优秀学生共同组成评价小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有:①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②沟通与人际交往技能;③领导与管理潜能;④创新与愿景思维能力;⑤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⑥团队与合作精神.评价采用计分法,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能力越强.同时,学生对教师教学状况进行评价,分值为0~100分,将其分为4个等级:①非常满意:评分在90分以上;②满意:评分在70~89分;③一般:评分在60~69分;④不满意:评分不足60分.1.5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3.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独立样本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进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规律,并通过设立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情景体验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各个方面潜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新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个重要临床终端课程,由于小儿的特殊性,所以儿科护理专业有较强的专业特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满足儿科临床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传统的教学不能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易导致学生操作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理论课程结束后不能快速适应临床护理的顶岗实习,因此教学效果欠佳.而体验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加了学生亲身体验动手的机会,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体验式教学可提高学生儿科护理的专业综合素质,并且提高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数据显示,对照组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为70.0%,试验组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为90.0%,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试验组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沟通与人际交往技能、领导与管理潜能、创新与愿景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与合作精神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的评分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三、结语

第6篇

【摘要】医学是认识人类生命活动规律、预防治疗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的科学。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的进步,整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体系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关注。在儿科护理中,引人性化护理对于提高儿科护理水平同样十分重要。本文从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出发,论述如何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为患者服务。

【关键字】儿科护理 人性化

人性化护理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即“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使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都能得到温馨且舒适的服务。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

1 人性化护理是时展的需要。随着医学模式渐渐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患者在关注自己生理上的健康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自己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健康。在护理工作中既要重视生理上疾病又要重视心理上的问题,也就是说既要重视“科学精神”又要重视“人文精神”,最终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协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更新和扩展,“人文精神”会越来越展示出它特有的价值。

2 人性化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具有特殊意义。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当孩子生病住院时,作为父母都格外焦虑紧张,常会对医护人员提出的要求较高。此外,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这都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儿科护理工作不仅具有内容的复杂性,工作的紧迫性,还存在护患关系的特殊性。

3 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素养和品质。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督促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人文学课程的学习,增加心理学、人际沟通、社会学、健康教育等方面知识,使其建立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品质。这样,才能体现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能提高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1 营造温馨治疗环境,消除患儿对医院的恐惧感。为了减轻患儿对医院环境的恐惧心理,尽量将病房营造出一种充满童趣、活泼天真的氛围,使其在喜爱、快乐、亲和的氛围中接受治疗。如病区墙面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张贴上如鲜花、奥特曼、喜洋洋等能够引起患儿注意力的可爱卡通画。护士可不定期与患儿玩游戏、讲故事,组织不同患儿开展交流、比赛等,奖励表现好的小朋友五角星、小红花等。总的来说,要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感到轻松、亲切的氛围,这样才能促进孩子配合治疗,使其早日康复。

2 为患儿建立亲切友好的印象,重视出入院的护理。

站在患儿的角度来说,护理人员扮演着多重角色:母亲、老师、姐姐、朋友等。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儿接触最多,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患儿和家长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个高质量的儿科护理人员要注意个人礼仪仪表,保持优良的职业风度,才能让患儿和家属信赖和放心。在对患儿出入院的护理工作上要重视。患儿刚刚入院时,护理人员亲切、热情地接待,向患儿介绍医院的环境、介绍认识病室里的其他小朋友,有利于使患儿尽快消除陌生感,缩短护理与患儿之间的距离。出院时护理人员向患儿家长做好回家后的应注意的保健基本知识的叮嘱,并亲自送他们到医院门口,送一个小礼物给出院小朋友作为纪念,让患儿感到医院是一个温暖的地方,看到护理人员就有亲切感。

3 熟悉与患儿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首先,护理人员应运用亲切的语言和患儿打招呼、沟通、交流,不能只顾与家长交流而将患儿置之不理,否则会让患儿产生被孤立感觉,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影响其配合治疗。其次,对患儿的昵称应亲切,切忌冷冰冰的直呼其名,应该用如“小帅哥”、 “小美女”等称呼。并经常用语言交流之外的肢体交流,例如抚摸头发、拥抱等,让孩予产生亲近心理。

4 健康教育有趣化:儿科护理较成人护理的健康教育更需要注重细节和方式。第一,要制定合理的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在进行疾病防治、用药指导、饮食要求、体育锻炼等方面知识教育时,要依据儿童的学习能力制定合适的方案,例如将健康教育知识写在卡片上,采用多示教学、编写讲述小故事、一对一讲解等方式进行,寓教于乐;第二,对患儿家长进行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的知识的集体交流、宣教和检查指导;第三,做好儿童健康教育的板报、宣传栏、橱窗,格式要以图片为主,最好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板式要生活活泼,以引起儿童的兴趣。

5 以患儿为中心,丰富服务项目。人性化护理理念不仅体现在和蔼对待患儿和家长的态度,更应表现在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优质服务上。 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五个字”、“五个一”。“五个字”为:“不”――不对患儿和家长说不字;“情”――真情以待;“忍”――忍让在先;“换”――换位思考;“乐”――让患儿快乐治疗。“五个一”:做好第一次入院宣教、送上第一瓶水、指导第一次用药、协助第一次检查、落实第一顿饭。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供快捷点餐服务、便民服务、节日送节日礼物等服务。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评估

1 儿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人性化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护理人员以患儿为中心、一切为患儿和家长服务的意识。同时规范化的服务模式、和谐的沟通方式及温馨的服务环境,促进了护患间相互理解,把护理纠纷和患者投诉消灭在萌芽期间,极大减少了护患矛盾的发生,使护理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2 人性化护理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儿科实施人性化护理,在社会上赢得了较好的口碑,出院后的患儿和家长无形中成为了医院最大最有效的广告宣传途径,良好的形象优质的服务促使更多的患儿来院就诊,增加了医院的门诊量,形成了良性循环。

总结

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理念,不仅积极有效的促进患儿康复,而且在减少护患纠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顺应了社会和医学发展需要。人性化护理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医院在临床各个病区护理系统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金芳.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儿科护理中的体会[J].光明中医,2008,(11)

[2] 吴莉华.现代儿科护理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23).

第7篇

1、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儿科护理的对象是儿童,所以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做儿科护士,部分学生认为现在护患关系紧张,护理工作风险高、收入低。诸多因素使护理专业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对儿科护理操作有敷衍行为

在进行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时,因为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由学生模仿患者相互练习,亲身体会护理操作带给患者的各种感受,只是用小儿模型进行练习,所以大部分学生练习时动作粗暴,将模型随手丢弃,缺乏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3、学生对工作岗位有畏惧心理

近年来出现了天价医药费、不交钱拒绝抢救以及医务人员收受商业贿赂、拿回扣现象,更有患者家属打护士的情况,这些严重扭曲的医患关系,给医疗行业和医务人员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使之出现了对工作岗位的畏惧心理。

二、医院在学生见习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医护人员的关键环节。儿科护理学作为一门特殊的临床学科,服务对象是儿童,不论是病史采集还是护理操作都难度大、要求高、责任重。学生在医院,尤其在综合性大医院实习期间,儿科作为小科室,临床实习时间缩短,甚至有些医院根本就不安排儿科实习。另外,医患的紧张关系也使临床见习、实习更加困难,带教教师更加保守和慎重,能够提供给学生当场分析的患者也越来越少,不能满足临床见习、实习的需要。

三、解决方法

1、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力度

“要想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就要有一流的生产设备”。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学校必须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及时更换影音资料,使学生接受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保证实验器材够用,使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同时,由于儿科护理学课时少,学生课堂练习时间有限,所以,可以利用课余和周末开放儿科护理实验室,并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操作进行辅导,也可让学生将某些实验用品借回宿舍(如婴儿模型、尿布、奶瓶等)练习,使课堂上学习的各项操作技术能得到及时强化,以弥补课时少的不足,使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2、丰富教师的临床经验

作为一名临床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把课程讲明、讲透。为此,教师应该经常到医院实践,不仅要进行护理实践,还要进行医疗实践。一方面,通过临床实践,教师熟悉了临床护理新技术,有利于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典型临床病例,为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生动的临床资料。同时,可以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来学校开展讲座,这样既能弥补临床资料的不足,又能使教师再做一次“学生”,提升自我。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环境中。如今,科学技术在提高,教育手段在更新,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例如在进行更换尿布法的教学时,笔者先放录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演示整个操作过程,再让学生分组练习,并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矫正,最后再次观看录像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

4、对学生渗透关怀照护意识

护理专业学生绝大部分为女生,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不懂如何去关心别人,不会主动维护别人的尊严,只会关注自我。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与Watson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创立了人性照护理论,强调关怀照护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是为了改善及促进人类健康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护理行为。如用模型进行“婴儿盆浴法”示教时,教师不仅要强调关爱,还要体现出关爱,操作时要动作轻柔、注意保暖,清洗过程中注意左右手的交接要牢、要稳,在指导学生认真练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爱护模型。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体现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懂得尊重、懂得爱护。

5、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

行医必须有德,无德不能行医。实习期间学生脱离学校教育,将会面对更为实际的社会现象和医疗过程中的不良风气,思想会出现很大波动。教师要进入实习医院,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目前存在的医德滑坡现象,用辩证发展和实事求是的观点看待问题,正确评价社会,联合实习医院的带教教师,适时开展如“假如我是患者”、“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护士”等专题讨论,就现实问题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索和探讨,使他们明白社会主义医德的丰富内涵,明确其职责所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6、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第8篇

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如下.

1.1时间安排与教学内容

研究时间安排在2011年5~6月份,为2009级学生第二学年的下半学年.教学内容为: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具体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职业素养的培养等.

1.2确定对照组和试验组

取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009级护理专业的120名学生,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名.对照组年龄为17~23岁,平均年龄为(19.3±0.5)岁,男生10名,女生50名;试验组年龄为17~23岁,平均年龄为(19.7±0.4)岁,男生9名,女生51名.两组的学生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体验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首先,建立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电教媒体、实物(模拟人、各种医疗设备及器械、模拟病房、医院儿科病房)以及挂图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室、实验室或儿科病房设计不同的教学场境,为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并有效地为学生建立交流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儿科护士的角色扮演,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交流与沟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依据儿科护理工作和服务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不给学生强加任何的结论,根据已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及课前预习让学生在模拟的医疗场景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儿科常见病能进行系统护理评估.其次,分析问题与情景感悟.根据教学场景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做出疾病的常见护理诊断.最后,解决问题及情景体验.通过角色的分配与互换,体验医患双方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建立合作机制;体验儿科护理的专业特点,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系统地实施护理措施.体验式教学可使学生形成一种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有效地利用理论知识对小儿实施体验式护理,进行健康宣教,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较好地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程序,了解儿科护理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从而在体验式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护理服务效果[1].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应不断地进行科学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

1.4教学效果评价

由任课教师、教学监督小组以及优秀学生共同组成评价小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有[3]:①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②沟通与人际交往技能;③领导与管理潜能;④创新与愿景思维能力;⑤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⑥团队与合作精神.评价采用计分法,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能力越强.同时,学生对教师教学状况进行评价[4],分值为0~100分,将其分为4个等级:①非常满意:评分在90分以上;②满意:评分在70~89分;③一般:评分在60~69分;④不满意:评分不足60分.1.5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3.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独立样本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进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对教师教学状况评价

两组学生对教师教学状况的评价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对照组“非常满意”的选择比为33.3%,“满意”的选择比为36.7%,即满意度为70%;试验组“非常满意”的选择比为50%,“满意”的选择比为40%,即满意度为90%.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学生综合素质比较

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沟通与人际交往技能、领导与管理潜能、创新与愿景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与合作精神等素质上,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评价,结果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