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0:37: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经济新形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只是借口
针对在中国大陆市场夏普、友达光电、奇美、京东方等面板巨头正在上演的高世代线投资竞赛,两大巨头发表不同意见称:“如果再延误时机,那么市场份额将会被日本和中国台湾企业抢占。”
但据韩国媒体报道,在韩国有关政府机构内持有上述官员观点的人士并不在少数。政府有关人员就两公司进军中国面板市场一事表态称:“基本上会保障企业自由经济活动,但核心技术的外流确实令人担心。”
按照韩国有关法律规定,韩国企业在国外投资LCD、半导体等尖端技术相关工厂,必须得到政府批准。不过迹象表明,担心核心技术外流或许只是一个华丽的借口,而希望两巨头在国内扩大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则是某些政府官员的“醉翁之意”。
据悉,掌握两大韩国企业在中国投建LCD面板工厂最终批准权的总理室,尚处在世宗市规划修订案的争议漩涡中心。而解决有关将世宗市城市规划方向由行政首都转型为集教育、产业、研究职能为一体的综合型都市修订案的争议,显然要比两大巨头投资案更为棘手。在解决两大争议问题的先后次序上,会否对两大巨头投资案采取暂时搁置拖延措施,仍将是一个令人担心的事。而“担心核心技术外流”则无疑是“评估待议”最好的挡箭牌。
据了解,与韩国的态度不同,中国政府制定了工厂用地等规模达20万亿韩元的破格支持政策,积极吸引中国、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LCD投资建厂。今年6月由中国大陆8大彩电企业高管组成的LCD赴台采购团,并引发了海尔与友达光电牵手合作等等一系列中国LCD面板高世代线投资竞赛的热点事件。同时,中国政府还表示,将把电视用LCD面板进口关税由现行的3%提高到5%,并将对国产面板在政策支持、税收优惠方面给予支持。
年底揭晓
基于上述原因,LG Display总裁权暎寿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多次表示:“如果我们不加快投资步伐,中国电视市场最终将被外国对手占领。”日前,韩国知识经济部长官崔炅焕在由三星、LG等企业参与的座谈会上表示:“虽然抢占飞速成长的中国电视市场乃大势所趋,但同时难免存在供过于求、国内投资下降、国家核心技术外流等忧虑。我们将综合评估扩大国内投资和核心技术保护影响,然后决定是否批准。”
尽管韩国政府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但韩国企业仍不愿扩大本土投资,而对海外市场扩大投资青睐有加。在政府号召大企业扩大国内投资,创造就业机会的背景下,所谓核心技术保护自然成为设在韩国大企业海外投资前面的一道障碍。
韩国知识经济部另一官员表示:“目前中国尚无LCD面板生产技术,如果技术流入中国,那么中国企业的电视生产竞争力将会迅速提高。这样一来,目前是韩国主力出口产品的液晶电视的海外竞争力很有可能遭遇重创。”
[关键词]城建档案;数字化
一、新形势下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出现的问题
(1)全面收录的问题。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收录数字化信息的程度,是下一步工作的基础。就目前的收录状况而言,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收录的城建档案数字化程度很低,大部分还停留在纸张的阶段。这就为数字化的著录工作设置了很大的障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2)有效利用问题。城建档案全面数字化工作的终极目的就是使人们充分地利用这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随着工程建筑的大量增加,新形势下这个问题表现得更为明显,总体而言,城建档案的利用效率一直是偏低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3)计算机网络传播技术应用与发展为全面数字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城建档案全面数字化是新时期城建档案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发展不仅给原有的工作带来新的影响,而且还将使某些旧的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二、新形势下城建档案管理全面数字化的必要性
(1)城建档案管理全面数字化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走向。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信息产业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城建档案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增加科技含量并结合本身的优势,保证工程竣工档案的完整、准确、及时归档,丰富馆藏量、丰富原始信息,在市场条件下,把城建档案工作作为信息产业来管理、开发和经营,走上科技强档之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设备和手段,建立档案信息,方便对各地用户随时对档案目录、数据进行查询,消除时间、区域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使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价值。
(2)城建档案管理全面数字化是档案异地备份的前提条件。城建档案对于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的意义,一旦遇到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或者遇到煤气泄漏等应急事件后,城建档案资料的完整可以为实施营救、制定对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鉴于我国一些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国家建设部提出城建档案异地备份的思路,即有计划地将本地区的城建档案进行全面数字化加工以后,与相隔较远的另一区域相互备份,具体的是采取省与省、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一一映射,比如说黑龙江省对应的是河南省,哈尔滨对应郑州,齐齐哈尔对应开封,牡丹江对应洛阳等。因而,城建档案全面数字化势在必行。
(3)城建档案管理全面数字化是高效提供利用的必然要求。城建档案数字化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发展,使传统的档案由本册式档案变为蕴藏丰富的现代化信息资料,使档案内容变得广泛和多样,给档案信息赋予新的内涵。数字化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经济建设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城建信息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社会各阶层对城市建设信息的利用日益频繁,社会理念由封闭变为开放,城建档案的现代数字化管理可以为各企事业单位、各机构以及广大市民最高效率地提供准确的档案资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减少经济损失。
三、新形势下城建档案管理全面数字化的实施策略
(1)思想上重视。城建档案主管部门要把档案管理与城市建设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推进,在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项活动中,应将城建档案管理内容纳入城市建设管理序列,把是否具备完整的技术档案资料、档案管理部门是否验收合格,作为能否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之一,为工程档案的接收把好关。另外,还要及时对采集的数据、收集的文件采用自动化的电子扫瞄等方法,进行输入、校对、管理,对能形成档案的资料进行严格梳理,层层检查,保证原始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效性,为档案管理工作全面转向数字化奠定基础。
(2)资金上投入。资金是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基本保障,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财政部门要充分考虑新形势下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资金上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更新现代化设备,为档案的数字化提供硬件上的保障。同时,要避免长期一成不变,应该建立年度递增机制,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城建档案管理的实际要求,每年递增财政投入,确保设备的更新与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同步。当然,也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避免出现重复购置等问题。
【关键词】 档案管理 信息化 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逐渐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战略性资源。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实现其电子化、信息化的管理,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所以,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档案服务体制的创新,形成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迫切客观要求。
1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内容
1.1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为了实现档案材料由实体保管模式向数字化模式的转变,由国家档案的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以现代技术作支持的信息化资源管理行为,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服务具有全面性,并有着向集成化、合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1.2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1)档案资源技术的信息化:即运用电子计算机的网络传输途径所提供的保存技术以及信息系统的加工技术,将原有档案的各项实体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资源,从而实现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社会共享,以便全面实现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一种信息化形式。(2)档案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科学的管理方法作为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实现途径,旨在利用档案行业客观规律以及社会信息特点实现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对档案的控制管理。(3)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现代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知识水平,是判断其的素质的重要标准。对于档案的管理,不仅应该有知识渊博的管理人员,还应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实现全面管理。(4)档案服务的社会化: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档案意识的增强以及档案效益的显现,我们不仅需要实现资源全社会共享,还要预见到档案在未来世界的利用情况,比如用户对象明显变化、社会公众和非官方组织对档案利用范围的增大,以及其在经济活动方面的利用将明显上升。
2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2.1 转变管理观念,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
在新形势下,转变传统档案信息化建设观念已经成为迫切需求,从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要完成观念转变,完成新观念的建立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第一,管理人员需增强信息化意识,了解档案管理的发展走向,以便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二,大力宣传档案管理信息化,例如提高企业领导对其关注度,让高层管理者进一步了解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迫切需求,以便针对档案管理的发展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最后,为了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为企业谋求最系统、科学、全面的服务,提高数字档案馆建设效率,要不断更新档案管理理念,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2.2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档案信息化管理
为了认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及目标,就需要我们完善管理档案信息化的相关制度。对此,可以从宏观角度和具体角度两个方面来看,从宏观上来说,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坚持效益原则、实用原则以及科学管理原则基础上,实现各原则的协调统一,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部门稳定、健康的发展。而具体的来说,要将管理工作作为发展重点,提高资源管理服务质量,促进管理机制建设,即增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独立性,各个管理部门应明确各自职责,还应建立相应制度,以便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相互制约。
2.3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为了使信息资源的法律效力得到有效的实现,依法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电子资源、数字化档案资源的建设、生成、利用、保管,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构建,信息安全的保障,就必须建立系统的、合理的法律体系,将信息化管理纳入法律保障当中,保证档案资源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的安全、稳妥。
2.4 提高技术水平,实现科学化管理
提高档案的科学化管理主要表现在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上,而这不仅要注重软件、硬件设备的开发建设,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和高效率维护,完善路由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充分的利用现有设备的各方面优势,并完成新设备的购置,还应该在快速建立信息数据库之后进一步对其进行完善,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和检索。
2.5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智力支撑
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是企业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毕竟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是由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来执行的。为了给档案管理提供全面的智力、人力支持,需要组建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在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必须要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管理信息化理念,为员工提供各方面技能培训,了解最新形势下的管理模式,实现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合理分配。不仅如此,还需要加快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吸收,实现团队的专业化,将复合型人才纳入信息化管理团队。
2.6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注意原则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总体来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原则。第一,实用性原则。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有效化。第二,逐步推荐原则。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它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企业应该抓住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好时机,实现企业管理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步前进。第三,效益原则。企业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一旦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应该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同企业的短期以及长期效益相结合。第四,全面协调发展。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孤立的,需要同其他部门其他人员进行相应的合作,必须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基础相协调,必须与企业的信息需求相协调, 必须与信息技术发展相协调, 必须与全国信息化工程相协调。
3 结语
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迫切需求。而作为一名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更应增强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意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从而完成我国的档案管理向先进水平迈进,以便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董绍娟.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东方文化,2011,(22):235.
【关键词】图书馆 文献资源 共享 网络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191-02
我国传统图书馆管理,只注重本部门的资源建设,并不注重该文献资源领域的发展。这就形成了片面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各地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互相封锁,文献资源不断重复收藏。而且,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也缺乏规范和标准。当今社会属于知识型社会,随着图书资料的价格上涨,许多图书馆的经费并不能保障科研活动和教学方式的文献需要。我国图书馆的互借文献资源,流通比例很小,只能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
一 文献资源共享内容的变化
在新形势下,各类各级的图书馆会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利用通信、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理想化地开发和利用馆藏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图书馆之间最初的合作形式是实体文献共享。而在新形势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内容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1.采购文献资源
在同一个系统和地区的图书馆,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曾在馆藏建设中彼此协作体系。同系统和地区的图书馆,会以组织协作的方式和某个出版社联系,并由专业人员对出版社书目筛选。各图书馆会选择适合自己文献馆的资料。这种方式拓宽了文献品种,也减少了重复采购,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范围。在新形势下,图书馆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跨系统和地区的统一订书,并拓宽电子数字资源。同系统和地区的图书馆,联合起来能增强谈判的实力,降低信息资源购买的价格。
2.传递文献资源
图书馆内的文献资源传递,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果图书馆不能传递文献资源,则不能实现网上借书和馆际互借。网上借书和馆际传递手段相对较落后,也制约了文献资源的共享。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图书馆开始建立各级的网络,比如局域网、校园网以及广域网。这些网络的建立,为资源共享准备了有效快速的传递渠道。人们可以在全国各地使用异地文献资源。读者有网络账号,以授权身份进行认证,既能获取到本地的图书馆资料,也能获得其他馆的信息资料。
3.共享人力资源
在我国,各地区的图书馆和情报资源站所拥有的文献资源并不平衡。有些地区的图书馆资金雄厚,有着扎实的学术基础;有的地区图书馆人才和文献资源短缺。地区的图书馆,可互派工作人员,以互访的形式提高人员素质。我国一些地区的图书馆,举办了多个现代化的培训班,培养了多个信息人才。每一所图书馆的人力运作方式和工作经验都不同,需要通过资源共享,达到人力资源的互补。
4.共享数据库
图书馆馆藏之间的互通,传统方法是每一个图书馆都要建立一个馆藏的目录卡。如果一本好书或资料文献被多个图书馆收集,则要建更多的目录卡。每一个图书馆建立好了目录卡片后,可以相互传递和交流,或放在一起供所有的图书馆人员和读者审读。在新形势下,本地区只需有单个图书馆采编加工书刊,以本馆的数据库传递到中心数据库内,其他的图书馆便可以采取目录查询的方法,使用该数据。这样既可以减少采编成本,也能提升编目的效率,保证规范准确的编目工作。每一个图书馆以协作分工的方式构建起馆藏的查询系统和目录系统。只要用户进入这个系统内,便可以完成批量检索的工作。除了能够共享节目数据库,图书馆还采取科学技术互联国内外的网络,达到全面全文的共享。读者很难以书本的形式获取国外的报纸杂志,而新型的数据库,可以为读者提供最大的便利。
二 文献资源共享的未来发展思路
网络技术已融到图书馆中的方方面面,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尽管图书馆已经在多个方面使用了网络信息技术,但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文献资源共享的利益均衡
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最初阶段,因为所使用的范围和资源都比较有限,参与方会保持均衡的经济利益。在网络技术的新形势下,文献共享已超越了空间局限,发展的范围面向整个世界。各地区的图书馆在基础、人才、资源、规模和投入方面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会使共享过程出现输出和输入现象的不平衡。为此,在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中,应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调整文献资源共享的利益主体。如果图书馆的投入和收获利益存在差异,必然会降低参与的积极性。以协议合作、法律调控以及政府主导的方式,并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达到文献资源共享的利益均衡。
2.文献资源共享的组织管理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科技文献机构和文献保障系统等图书馆联盟已达到了很高的资源共享水平,但还需进一步加强纵向的联合,并推进系统、地区的横向联合,最终形成交错式的联合体。在后期的发展中,文献资源共享组织会以地区和国家为主,结合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形成一种过渡式文化模式。文献资源的共享,可从小范围拓展到大范围,逐渐提高层次。每一种类型的图书馆,都可以形成不一样的图书馆联盟。联盟内的所有成员馆,根据不同的经费承受力和规模,分摊不一样的费用金额。这种方式最适用于发展程度缓
慢的地区,由市县大型图书馆带动乡镇图书馆发展。
3.文献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
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需要法律法规提供保障。新形势下,网络媒体快速发展,会给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带来更多的问题。比如数据安全、知识产权、资源共享中各个图书馆的权利和义务等。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保护,会使图书馆之间发生利益争执,出现一些不合法的现象。因此,相关法律法规需在实践中加以完善。由于网络是开放化和多样化的,为确保信息资源共享的合法性,各图书馆也要掌握有利的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侵权形式,减少纠纷出现。
4.文献资源共享的规范化、标准化
文献资源共享必须要保证规范化和标准化。文献资源的规范化,是其文献导读的必要原则。在新形势下,数据库内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文献资源。这些文献资源有的并不规范,缺乏一定的依据。图书馆文献管理人员应对资源描述、数字加工等方面进行细化,让文献资源共享变得更加标准化,满足国内各行业的标准。
三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以网络技术不断进行拓展,各图书馆联盟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壮大。每一个图书馆成员都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和分工。各图书馆应不断拓宽多种功能项目的内容,增加数据库存储量,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并不仅仅实现了异地之间的信息共享,在未来发展中将会有更明确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法律法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文献资源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晓旺.新形势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1)
[2]黎筱斐.浅议新形势下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7)
(一)改革林业统计分析方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计划经济时代的残留的传统观念,仍然在影响着现行的统计分析工作,使得统计分析偏离实际轨道,统计分析没有突出人本观念、反映生态状况改善的社会需求。林业统计作为数字资料的权威部门,建立一套贴近社会、深入基层、关注群众的统计分析方法,才能够对林业建设和生态改善做出系统评价。根据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对现有林和新造林绿化面积的调查、测算,分析出森林、林木资源在现阶段及可预见时间段内,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效果。更好地发挥统计为林业决策提供优质服务的作用。(二)充实统计信息化建设,规范建立统计指标体系以科学、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体系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建成完整的林业统计数据库体系,全面实现林业统计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分析资金投入、生产量、森林覆盖率、林木成活率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经验较为丰富,缺乏反映生态建设成果和自然环境改善成效方面的内容。
林业统计分析的对策探讨
(一)林业统计分析要有超前意识,紧跟形势统计分析要紧跟形势发展,同时也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抓住林业建设的重点、难点,进行调查研究。林业统计工作者既要熟知近期的工作目标、总体思路、工作部署及各项法律法规,又要注意生态理论的新动态,关心国内外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新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提高系统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满足需要,调动全社会的支持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二)取材论证上要灵活多样,重视实际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实例对问题进行说明,比枯燥的数字起到的说服效果要好。所以,林业统计人员要真正深入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一线,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调查研究,从中挖掘那些零散的、杂乱的但有价值的的东西,然后进行去伪存真地筛选、归纳、精练,分析上要灵活多样,避免林业统计分析抽象、笼统。(三)建设新“数字林业”数据库,共享统计信息交流“数字林业”是以生态数据的数字化为依托,采用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林业建设从信息整合—采集—处理—输出全过程数字化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是林业建设与生态保护监测体系的核心。在现在的“数字林业”经济时代,依靠互联网和远程数字通信平台,将对数字实时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综合评价,实时进行监测、预测,对各项损失进行评估,实现指挥决策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 新形势 农机化 管理统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223-01
1 新形势下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要想将农业发展的更好,必须要实现机械化,这是维持农业生产长期稳定的重要基础条件。目前在我国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我国的农机化正在朝全面机械化的方向迈进,这就更加凸显了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我们要尽力解决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又快又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
2 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中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机化工作和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有效的提高了农机化的管理和统计水平。广大农民对于农机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制度和服务还需要近一步的细化和提高,加大了管理统计工作的难度,其主要难点如下:
2.1 人员配备不足,难以适应繁重的统计工作
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人们对于农机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农机化统计人员面临的工作任务量日趋繁重,统计工作很难正常展开。与此同时,基层农机机构的政策不断改革,各种客观因素影响着农机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农机化统计人员选择离岗,人才的严重流失对于农机化统计管理工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2 法制观念淡薄,数字统计质量低
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的展开涉及到多位统计人员,但是一些统计人员并没有明确的法制观念,并没有按照《统计法》中规定的法律条约进行统计,也没有深入实地进行工作调察,任意捏造、谎报、假报农机化统计的数字,甚至还有的调查者拒绝报出已经统计的数字,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农机化统计数字的准确性。
2.3 统计方法单一,设置指标不合理
农机化统计的指标目前设置的很不合理,有的指标陈旧过时,并没有进行实时更新,很难反映出当前农机化发展的真实情况;有的指标变动较多,给农机管理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涉及到多个层面,需要层层的进行布置和上报,由于缺少足够的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工作的分析和统计工作做得并不细致。与此同时,农机化管理统计的方法也是十分的单一,很难整理出完整的统计资料。如何创新出更好地统计方法,详细的记述各类统计资料是目前新形势下应当深思和改革的。
3 有效提高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3.1 建设优秀的统计队伍
农机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开展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需要配置专业的农机统计人员。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因此农机管理部门应该筛选出专业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实事求是的统计人员,为管理统计工作的展开提供最好的人员支持。同时还应加强管理统计的培训力度和考核制度,让每一位统计人员定期的参与培训,例如:上岗培训、集中培训、统计专题培训等,在每一个月或者每一个培训完的季度进行考核,考察统计人员真正的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3.2 提高对于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也要相应完善,各级政府及农机管理部门要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统计工作提供正确的决策,就必须要增强对于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其纳入议事日程,增加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也要做好统计人员的思想工作,让每一位统计人员时刻谨记自身的职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自身的统计法制意识,认真对每一份资料进行统计,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做好农机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3 落实报表制度
乡镇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是发展农业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进行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因此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机统计台账,为统计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并逐渐将台账软件化、网络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实行数据共享。同时,统计台账的数据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实时更新,统计数据做到及时、准确,这样才可以为人们展示出更高质量的农机化管理统计数据。
3.4 打破原有的统计方法,加强设施建设
农业部门和当地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的展开,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可以为乡镇农机化统计人员提供一些最新的办公设备,如:电脑、电话等,改善原有的落后条件,让其更好地开展农机化统计工作。还要打破原有的相对落后的农机管理统计方法,应顺应时展,引入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实行数据的网络化统计,注重统计资料的科学性、灵活性和稳定性,以满足各方面对于统计资料的不同需求。对于一些旧的统计指标,要及时的进行更新和删除。通过加强统计硬件配备,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得到全面、准确、多样的农机管理统计数据,从而促进我国农机化稳步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农机化管理统计为我们提供了信息、资讯和监督的重要职能,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受到了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应当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管理统计报表制度》,提高公众对于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要建立一支优秀的统计队伍,在硬件设施上予以最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数字化;网络化;广播电台
中图分类号TN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6-0219-01
0引言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广电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广播电台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和改进,广播节目的制作方式和制作工艺得到巨大改善,进而大大提高了广播节目的制作效率和节目质量,保证了节目播出的安全性,并且带来了新的节目形态。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带给我们了多样化的信息和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大力发展广播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进入21世纪,电台已逐步开始进入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全数字化的音频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和交换的新时期,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为广播电台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化网络化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全面推进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是广电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节目成本的必然要求。
1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现状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各方面原因,现在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广播数字化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产生了多样的工作模式和技术系统,已经开始构建成了数字化健全的、网络化程度较高的、比较完整的广播工艺系统。这使得节目的传递准确及时、节目的播出管理灵活安全,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足之处。目前,大部分广播电台使用的还是国内定制开发的软件,该方法在具有一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制约和阻碍了广播事业的发展。此类产品一般是国外的二次开发,产品升级速度缓慢,功能拓展受到一定限制,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广播电台新业务;系统安全策略和措施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广播电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关系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系统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到目前为止,与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所配套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需要尽快制定,以进一步解决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相关问题。全国各地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水平不一、参差不齐,相关人员对此工作认识不清、不够重视,我们要从思想深处,从战略的角度认识这个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是必然趋势,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要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广播电台必须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阶段。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不断深化,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不断渗透与融合,为广播电台建立高质量的数字化网络化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模式,对于广播电台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十分重要。
3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措施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是一个运用先进技术促使广电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目的是为了解决广电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瓶颈问题。通过设备、技术和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使广播电台的发展更加规范、高效。如下,笔者提出了几个措施,以使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能够正常运行下去。
第一,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上,应该要有一个良好的配套管理模式。如今,各领域都在强调发展的观点,实现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在我国广播电台发展史上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一种科技技术进步的体现,这也意味着技术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如数字化、网络化系统管理工作方面,要使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自动播控系统能够安全正常有序的运行下去,对其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是非常由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是对数字化、网络化系统的全方位的监测工作。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之后,在运行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潜在的危机。只有整个系统设备的监测工作做到位了,才能及时发现这些危机,并作出相应的措施。其次,数据库的数据接口要做到规范管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模式的应用初期,是广播内容由传统模式到网络模式的转变,做好网络系统的数据接口的维护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管理员。
第二,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要做到提高效率。经济成本和效益问题,在任何时候都会被考虑到。在实现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同时,要学会从经济管理学层面去考量经济成本和效益这两个大问题。只有使数字化网络化设备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很好的带动广播电台事业,引起社会的反响,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台低水平投资,资金闲置、高档设备撑摆设等问题往往会严重阻碍其的发展。在数字化、网络化改造中,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
第三,电台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要运用多种技术,突出广播电台节目内容的亮点,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受众。
4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模式的展望
技术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改变,未来广播电台的发展必将会突破传统模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内容更加现代化、渠道更加多元化、服务更加多样化。在系统规划导向上,将从最基本最原始的满足自身功能业务需求到流程体现客户价值的趋势发展,并且要逐步发展成流程再造客户价值的方式。实现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模式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任务,应该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安全可靠、创新发展等原则,未来几年的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将会是建立一个播出与录制物理上隔离的数字音频系统,进一步加强技术和经济指标的评价,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广播技术为基础的广播台网,建立一个把广播电台的内容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融为一体的,能够适应未来媒体发展需求的广播台网构架,使广播电台的发展趋向于新理念和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哲,李海菊.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模式的研究与思考[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1).
关键词:
1. 引言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通过技术改造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了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多媒体基础平台,将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互联互通,形成了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合理优化信息产业结构。三网融合给传统媒介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新形势下既有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本文首先对三网融合和传统媒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
2. 传统媒介的优缺点分析
传统媒介指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
(1)传统媒介的优点
传统媒介历史悠久,拥有品牌优势。市场号召力比较强,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信息采集网络完善。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保存着丰富的节目资料以及成熟完善的工作系统。三网融合为传统媒介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传统媒介的缺点
在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下,传统媒介也暴露出了一些缺点。首先,传统媒介受时空的限制,不能让信息及时有效地传播,信息的传播量也得到限制。其次,传统媒介与群众的互动性不强,群众的热情不高,缺少归属感。传统媒介也无法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 三网融合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1)三网融合给传统媒介带来的冲击
首先,三网融合给传统媒介带来了终端上的冲突。未来的三网融合将集中到手机和便携电脑上,媒介终端更时尚,受众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筛选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相对于三网融合的终端来说,传统媒介的终端显得比较落后。
其次是内容上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更迅速,传播范围更广。三网的融合使信息资源更加集中,信息的获取更加容易,信息内容更加丰富,这是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
再次是受众上的冲击。媒介终端的创新和媒介内容的创新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坚实的群众基础是媒体生存发展的不懈动力。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网络或手机获取信息,尤其是年轻的受众群体。
最后,三网融合让传统媒介的生存更加困难,新媒体的出现抢占了大部分媒体市场。新媒体的针对性强,更受群众青睐。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很大的改变,应用三网融合,人们可以跳过不感兴趣的广告、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受到威胁。
(2)三网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新形势
三网融合后,更多的新媒体会随之诞生,比如说手机电视、IPTV等,电视目标的受众大量流失,逐步形成了从信息超市向资源便利店的转变,人们享受着三网融合所带来的一站式便利功能服务。人们不愿意再被动地接受信息或被迫转移注意力,人们掌握了信息搜集的主动权。信息传播模式也发生了转变,逐渐由大众传播转向窄众传播,信息精准度更高,针对性更强。
三网融合为传媒产业激发出新的营销模式。例如,传统电信企业盈利主要依靠向用户收取通话和信息通信费,而广播影视业的盈利则主要依靠经营广告市场和向用户收取有线电视收视费。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电信、广播影视业不仅是实现技术层面的融合,更强调要实现业务层面的融合,广电企业可以申请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互联网接入等"电信业务"。可见,媒介融合是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是组成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体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通过媒介融合极大地扩展了传统传媒产业和信息产业的业务范围,伴随着新业务和新业态的不断出现,新的营销模式将源源不断的涌现。
三网融合之后将推动网络广播市场化进程。未来媒介市场将根据变化不断合理调整资源,完善体制机制,推动运营模式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转变服务方式,创新业务形态。网络广播经历过去十年的发展,将步入成熟期,大批业务融合性强、拥有资源优势和人才技术储备的网络电台将逐渐形成品牌,并成为市场宠儿。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政府监管逐步从严,网络电台非理性化增长的趋势将明显放缓。因此抓住当前时机,积极探索网络广播市场运作规律,将有力地促进网络广播成熟化市场的形成。网络广播处于传媒时代变革的前沿,在三网融合的新形势下更要成为直接影响和创造消费与生产的价值载体。发挥自身最大优势,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拥有正确的理念,掌握有效地经营策略并积极加以探索和实践,网络广播必将在三网融合的新形势下开创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在三网融合大的形势和环境的下,广电数字内容平台的建设加快。构建能够为各种不同媒体形态、终端形态、接收方式、呈现形式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数字内容平台,这是我国电视台在三网融合形势下必须完成的战略性任务。电视台的内容制作不能仅仅针对电视机,这一点在过去几年已经谈到了,在三网融合的条件下还要求我们的节目制作要面向计算机的屏幕、手机屏幕、手持或者车载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屏幕等。就像目前随着电子书的发展,电子书的形态也已经逐渐摆脱了单纯的黑白文字,实际上电子书的发展已经摆脱了这种形态.逐渐以文字的媒体和视频的方式呈现,以各种新的文字的媒体、平面媒体以及图片视频相链接。所以以上种种都对媒体形态提出了新的挑战,像IP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内容形态应当成为今后电视台的数字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三网融合的意义
三网融合,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群众。三网融合大大提高了媒介行业的服务水平,而且有利于降低重复建设,优化资源整合,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媒体产业的升级;三网融合使得传媒市场的竞争被强化,传媒企业同时也充分享受到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的便利在充分享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同 时,通过媒介融合,传统的电信、广播影视和出版业扩展了业务范围和覆盖网络,通过不断提高受众关注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其经济价值和经济回报。三网融合有助于国民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化水平,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社会就业率;三网的融合可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消费水平提高。因此,三网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