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0:37: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商业流通;指标体系;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081-02
引 言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这些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时准确地进行各类信息服务,成为政府部门及企业决策者的有效工具。为此,在综合考虑了商业流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特点后。建立了商业经济发展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CEIDSS)。
该系统设计成一个由问题驱动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通过定量计算方法、定性推理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题求解,实现智能决策支持。该系统按照“问题导向、用户第一”的开发原则进行开发,即完全按照商业部门的工作需求确定决策支持的目标、问题和方法,并充分考虑了决策技术和方法的先进性。
一、商业经济发展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目标和功能
1.系统的目标
商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一个战略目标,流通企业经营活动总是为这个战略目标服务的。商业流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必须有一套综合指标体系深入地、科学地评价。商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流通系统宏观和微观活动成果的各种指标的数字形式,这些数字在计划任务、统计分析、效果评价活动中构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整体。考虑到国家对流通经济现代化的要求和信息分析处理的特点,其构成的基本内容如图1所示:
商业经济发展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CEIDSS)的总目标是:建立一个较实用的决策支持系统直接供省级商业部门进行战略研究,制定中长期规划和模拟仿真。由于它服务的对象是高层领导,决策环境复杂多变,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流通、企业经营和工业生产诸多因素,能够获取的信息有的是精确的、定量的,有的却带有不确定性因素或只能定性描述,牵扯到的利益主体也是多方面的,价值观和评价准则也各不相同。为了建立一个实用的决策支持工具,就必须把系统分析思想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知识工程、专家系统工具结合起来,构成集成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以灵活、方便的形式向决策者和决策分析人员提供支持。
2.系统的功能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大体包含几个方面:
国民经济及商业经济发展综合信息查询
系统能以数字、表格、图形和图像等形式,向决策者、决策分析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提供综合的商业经济各方面的信息。本系统不象一般MIS那样采集比较全面而详尽的数据,而是采集经过加工的综合信息。
商业流通经济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在综合信息查询的基础上,系统增加了比较分析的功能,这是当前决策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某些信息的直接或综合比较,认识现状,发现差距,从数量上和结构上明确问题所在,选择主攻方向。根据目前国内开发的类似系统试用经验来看,比较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在“同中求异”,在可能条件下找出事物间的差别,给决策者以启示。
商业经济系统模拟仿真
系统可根据设定的经济、社会情景,利用已有的信息与有关的模型和由专家经验形成的事实和规则,对不同的政策措施下的发展前景、结果和影响进行模拟仿真。这里的模型有定量、半定量和定性的各种类型。由于商业经济系统无法进行大规模、全局性现场实验,利用模拟仿真可对后果与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研究。
实施方案的评价与优选
系统对于不同发展方案、规则、政策措施,可从不同侧面、角度、准则行比较评价和优化选择,以供决策参考。现代的评价与优选法带有综合特点,因此系统具有综合评价与多准则优化的功能。
商业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本系统提供了功能较全的预测软件,可帮助用户进行反复运算分析,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大体勾画出商业流通经济发展的前景趋势,揭示未来发展的可能和潜在的各种危险、问题,采取相应对策,降低计划与决策的风险和减少不确定性。
二、系统的框架结构、关键技术与开发
1.商业经济发展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
在经济活动中。很多决策问题是围绕着如何对某些事物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策略,采取进一步的行动。针对这类决策问题,人们往往需要根据有关理论及经验制定一系列的衡量标准,即建立一套多级指标体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事物进行综合评判。这种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结构化决策过程,一般都是由内行专家根据一定的专业理论凭经验和直觉在收集大量不完全、不确定信息基础上建立起多级指标体系,运用多种专业知识,集成各类专家意见和建议,统筹决策。但在这种多级指标体系中,各种指标之间的关系很难明确,而且还受评价者效用标准和主观偏好所左右,受环境条件和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
因此,很难在指标体系和评价目标间建立起准确的定量或定性模型,而通常的规则推理也难以描述这一过程。因此,鉴于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所提出的系统需要采用一种可处理不确定性、不完全性信息的评价方法以支持决策。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构造系统模型来支持这类评价决策问题是目前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我们所确定的系统总体技术结构如图2所示:
2.系统的关键技术
本系统主要是以知识、数据和模型为主体,结合神经网络进行推理与数据挖掘。图中有两个重点,即神经网络推理系统和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系统。
神经网络数据挖掘
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协助从数据中抽取模式。数据挖掘有如下基本任务:分类、关联分析、聚类、概念描述、偏差检测、预测等。常用的前馈式神经网络,例如BP网络。可用于进行概念描述及预测。对向传播(CounterPropagation,简称CP)神经网络可用来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CP网络是美国神经计算专家Robert Hecht-Nielsen提出的一种新型特征映射网络,其网络结构分输入、竞争、输出三层。输入层与竞争层构成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竞争层与输出层构成基本竞争型网络。网络从整体上看属于有教师示教型网络,而由输入层与竞争层构成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又属于一种典型的无教师示教型网络。因此,该网络既吸取了无教师示教型网络分类灵活、算法简练的优点,又采纳了有教师示教型网络分类精细、准确的好处,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由输入层至竞争层,网络按自组织特征映射学习规则产生竞争层的获胜神经元,并按这一规则调整相应的输人层至竞争层的连接权。由竞争层至输出层,网络按基本竞争型网络学习规则得到各输出神经元的实际输出值,并按有教师示教的误差校正方法调整由竞争层至输出层的连接权。经过这样反复地学习,可以将任意输入模
式映射为输出模式。由CP网络的这一基本思想,可发现处于网络中间的位置的竞争层获胜神经元及与其相关的连接权向量,既反映了输入模式的统计特征,又反映了输出模式的统计特征。因而,可认为输入、输出模式通过竞争层实现了相互映射。
神经网络推理系统
神经网络推理系统主要利用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机制来解决传统推理方法中存在的“组合爆炸”、“无穷递归”等问题。在神经网络系统中,计算与存储是完全合二为一的,即信息的存储体现在神经元互连的分布上,并以大规模并行方式处理。这种并行决不是简单地以空间复杂性代替时间复杂性,而是反映了完全不同的计算原理。从数学观点来看,可以把神经网络看作是由大量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系统的最终行为完全由它的吸引子决定。如果视动力系统的稳定吸引子为记忆的话,那么初态向稳定吸引子流动的过程就是寻找记忆的过程。初态可以认为是给定有关记忆的部分信息。
换言之,流动的过程就是从部分信息找到全部信息的过程,这就是联想记忆的基本原理。进一步,若视动力系统的稳定吸引子为系统计算能量函数的极小点,系统最终会流向期望的最小点,计算也就在运动过程中悄悄地完成了,运动的时间就是计算时间。因而,可用双向联想记忆(BAM)网络或CP网络实现并行推理。CP网络具有特殊的联想推理映射功能。将输入学习模式和期望输出模式取为同一模式。且将之分为x和Y两部分。网络通过提供的样本对进行充分的学习后,就可用来进行模式间的联想推理。
3.系统开发
系统的总体开发工作采用速成原型法,因为决策支持系统不象管理信息系统那样执行的是例行性任务,特别是为高层决策服务的系统,处理的多半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系统,系统建立之前,用户不可能明确完整地提出系统的功能要求。开发者一开始也不能完全了解决策环境、决策任务和决策程序。只有建立一个原型系统,通过演示使用户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知道系统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够做什么,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从中得到启示,改进自己的决策方式。这样通过原型试用进行用户与开发者的沟通,对于促进系统的使用针对性和用户友好性有很大的作用,也是用户逐步接受和掌握系统的必经步骤。
系统开发分三个步骤完成,第一步是建立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3s多库结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生成一个能加载数据、模型等资源的专用决策支持系统;第二步是根据数据字典编码加载数据,同时把有关部门模型和方法编人系统,进行调试和试运行;第三步是用户试运行,提出修改意见,从而进一步完善。
2010年3月牙日上午,教育部继续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会上专家对相关数字进行分析表示,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有六成当不了“白领”。
规划纲要继续教育战略专题组副组长马树超介绍,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的一个迫切要求。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迫切要求大幅度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资料显示,全国城镇劳动者大约是3亿人,而其中技能型劳动者总量为1亿人,占1/3。而在发达国家,技能型劳动者的比例占1/2,中国与世界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统计数字看,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总体就业岗位不足,白领岗位更是短缺。按照我国目前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000万个计算,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传统白领岗位仅占1/4左右,即250万个左右。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有630万人,将有38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进入白领岗位,也就是说60%的大学毕业生不能成为白领。为了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解决农业、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就必须要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此外,从入学人数的量化角度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是必须的。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如果达到40%,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为90%左右,至少有50%以上的高中阶段毕业生要直接进入就业岗位。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 “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二、 “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继续深化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进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保持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的高压态势,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基础,推动实现顺向可追、逆向可溯、风险可控的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 “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800字范文稿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近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地缘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对于维护延长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增强提升国际塑造力影响力引导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社会前进动力,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强国建设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加快发展数字科技,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坚强基石。尽管我国是数字科技应用大国,却不是数字科技研发强国,很多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因此,须加强数字科技关键技术攻关和布局,以数字科技大突破带动数字经济大发展。
一是采取清单制梳理我国数字科技的短板软肋,短期内寻找可靠的替代源和备份源,使“卡脖子”技术不因外国的封锁而断供。
与此同时,发起专项研发计划,集中力量攻克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短板,补齐数字科技研发链。
二是面向数字科技前沿领域,设立国家或世界实验室,牵头发起全球大科学计划或工程,更多更好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主动嵌入全球数字科技创新链条和生态系统,吸引和积聚全球创新人才。
三是支持数字科技试点应用,积极利用智慧城市、智能工业、智慧医疗等发展契机,推进数字新科技先行应用,为数字科技应用提供试验平台和应用场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数字基建,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在发展数字基建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而言比较滞后。由此,应科学决策、统筹布局,把数据中心、场景中心、区域中心、应用中心有效结合。
一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要有战略导向和规划牵引,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共同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正确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规划布局、互联互通等,引导数字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和有序建设。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情况和财力承受情况,尤其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数字基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注意避免一哄而上,形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三是正确处理好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需求为牵引,把应用场景建设置于数字基建的重要位置,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依托自身需求参与数字基建,并开放为社会使用,实现数字基建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合理跨区域布局数字基建,将数字基建同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形成产业链应用生态。
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强大引擎。随着5g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b2b为主导的产业互联网推动的企业间数字贸易将成为拉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强大引擎。须顺势而为,充分发挥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先行优势,依托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数字贸易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效益与质量。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消费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利用数字技术“在线化、无接触、可传输”特性,进一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更多高端便捷的消费选择。加大主要电商平台的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收购或自建本土化网站,建设更多海外仓、展贸中心和营销服务中心等,带动更多中国产品与服务进入海外市场,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拓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二是培育壮大产业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制订实施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打造“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生态,共享产能、技术、数据、人才、市场、渠道、设施等,促进产业互联网带动的新型数字贸易快速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稳步推进数字货币,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抓手。当前,各国高度重视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实践,竞相加快央行数字货币布局。对于我国而言,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零售支付体系发达,同时,较早启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研究,加快了央行数字货币试点落地步伐。展望未来,须顺应全球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及早谋划、动态应对、争取主动。
一是加快战略布局,协同推进人民币数字化与国际化工作,实现国际国内同步部署,强化央行数字货币与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联动发展,助力人民币更好承担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的计价、支付、结算职能并发挥世界储备货币角色。
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先进地区整体落地,及时总结央行数字货币发行、运营与管理经验,有序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多场景推广应用进程。与此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零售移动支付方式联动互促、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三是深化系统研究,加强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金融运行体系及国际金融格局影响的分析研究,包括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现实影响和预期影响、直接影响和关联影响等,推动数字货币法律体系、监管体系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数字治理,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制度保障。数字经济正在重塑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和运行规则,对传统治理方式构成巨大挑战,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为数字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
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山东出台了山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分析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战略性。这些产业不仅对经济发展有极强的拉动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对带动经济社会进步、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
2.新兴性。这些产业的产品、服务或者组织形式以科技创新为灵魂,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能够适应市场需要,实现高速增长、可持续发展。
3.辐射性。这些产业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而且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兴起。
二、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前景
(一)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山东紧随国家的产业发展指导,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山东工业坚持“高端、高质、高效”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战略,在不断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作为经济转型的支点、持续发展的的新生力量。
早在2010年初,山东省便在《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中确定了包括新医药及生物、新型数字化装备、高速列车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船舶制造及海洋新兴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后在全省范围内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尽快扩大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山东将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的“四新一海”战略以及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出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二)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景
为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2011年山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规划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到2020年比重力争达到20%。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造地区发展新优势的必然之路。山东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转型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尤其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个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制定产业规划,引领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被国家确定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发改委已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也将随之确定。工信部也将结合工业和信息化体系的总体考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研究编制专项规划,如重大节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宽带、航空、海洋装备、卫星等,积极引导和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山东应抓住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难得机遇,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先试,力争上游。山东省围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医药和生物、海洋开发、高端装备制造”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33 个重点发展领域。
1.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特种高分子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精品钢新型材料、功能陶瓷等领域;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通信网络设备与产品、集成电路、高端计算机、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领域;
3.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及装备、环保技术及装备、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及装备等领域;
4.新医药和生物产业,重点发展新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制造等领域;
5.海洋开发产业,重点发展海洋开发重大基础设施、海水健康养殖、海洋精细化工、海洋工程技术及装备、高端船舶制造、海底资源勘探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
6.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数控加工装备、轨道交通设备、通用航空装备、石油装备等领域。
山东应抢抓机遇,结合本地的资源,和优势,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引领和促进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困境
1.制定财税扶持政策
一方面,加大财政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通过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大产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另一方面,对纳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给予贴息或税收减免。
档案管理信息化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没的基本内涵包括:档案信息的标准化建设、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和档案信息利用网络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也是同一种信息的存贮、检索、管理形式和载体变化的过程。在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继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必然要求。在当代,各行各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经济发展最高点,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档案资源信息化的步伐,既是经济和社会全球一体化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现实需要。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进一步促进资源的开发、利用、保存和传递,消除了各个信息使用者互相共享资源的壁垒,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
1.2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档案事业是为全局服务的基础性部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档案管理信息化无疑是奠定档案事业基础性地位的必然趋势。面对档案工作的新形势,档案工作的外部条件和内部需求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在新时期,要适应档案工作的要求,必须冲破“接档案、管档案”的陈旧观念,剔除影响档案事业发展的体制弊端,调整档案工作的结构,使其与社会整体发展相协调、相一致。同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传统档案管理理念的转变,有利于新一代档案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1.3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的必然要求。传统档案工作,主要是利用人工对档案实体进行精细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投入的人力大,是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管理模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在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突显弊端。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储存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力地促进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2、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关标准,研制、推广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积累、保管、利用,保证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齐全、完整、有效,建立、规范、联通各区域网络,建立全国档案信息网络,并入国家信息网。具体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有以下几点:
2.1尽快制订我国档案信息化发展规划。狛狛目前,我国档案信息化发展规划尚未确立。为了必须克服目前标准不一、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我们必须研究制订全国统一的档案信息化发展规划。要通过制订相关措施,保证我国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沿着健康、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当务之急应该是组织全国核心力量研究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发展的总体框架、规划、措施、技术支撑、标准规范以及相关内容,使档案信息化建设驶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
2.2确保档案保存“社会记忆”功能的实现,建立电子文件管理的记录系统,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对于档案部门来说,保存和延续“社会记忆”是立业之本,提供信息、服务社会是强业之路。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在实现“社会记忆”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它不仅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拓展和实现档案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功能,更要确保档案部门保存“社会记忆”功能的实现。由于电子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档案资料大多可以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按数字化手稿进行管理,以磁盘、光盘存贮量,已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保存”问题,“安全性”问题,以及“借阅难”问题,确保了档案保存“社会记忆”功能的实现。
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制订的《电子文件管理指南》中指出,应对电子文件的“元数据”和“背景信息”进行记录和保存。电子文件记录系统是一种自动记录系统,这种“跟踪记录”具有原始性,可以记载电子文件的形成、修改、删除、责任者、入数据库时间等相关“背景信息”,相当于该电子文件的“出生证”和“身份证”,延续了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
3、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举措
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
3.1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器,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只有建设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3.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内容来自“岁月联盟”:主要是现有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收集和接收各种形式的电子文件,然后集成到统一的档案数据库中。
3.3标准规范建设:管理规范包括数字档案相关要领定义、移交、整理、价值鉴定、存储、著录、安全性保证、原始性保证、检索途径、利用方式等;业务规范包括数字档案的术语标准、资源描述、数字档案的文件格式、元数据、对象数据格式标准等;技术规范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软件系统工作平台技术标准、存储压缩格式、数字水印、加密算法等。标准规范是档案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的保障。
目前,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埃森哲等海内外知名咨询机构都在密切跟踪、研究和倡导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其本质是“信息化”
早在上世纪互联网发展初期,美国商人唐・塔普斯科特就在199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数字经济》的著作里,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他被认为是最早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人之一。从字面上来说,数字经济就是基于数字技术的经济,这样的理解并不荒谬,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往往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难以分清,所以很多时候数字经济也长被作为“互联网经济”或“网络经济”。
而要说到网络经济,马云在中国绝对有发言权,在2015年的一次信息技术博览会的演讲上,他甚至表示:与其说这是数字经济,不如说是数据经济。因为数据传输的缘故,各种数字经济活动皆有可能。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数字经济这一概念离不开一个关键词――信息化,实际上这也是数字经济的本质所在。信息化这一过程的发展涉及到了诸多高新技术产业:微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和设施、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的制造等。而它本身既可以自己进行制造业活动,同时还可以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进行产业升级。
目前,数字经济已被写入了政府报告,同时还是众多互联网巨头企业们发展的重点。《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的背后,凸显的是发展理念的创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思维方式、商业模式、消费模式的革新。
“数字经济”的魅力何在?
或许你觉得数字经济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但其实它已经影响了超过7亿的中国人了。数字内容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跟普通的民众结合最紧密的产业。比如说我们现在使用的4G甚至5G网络技术、直播、短视频、游戏、AR/VR都属于数字内容的范围。
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看,数字内容产业还具有转方式、调结构、促消费、扩就业的作用。我们看的电影《大圣归来》、游戏《梦幻西游》及多个版本的电视剧就是在小说《西游记》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这种树开新花的现象就是培育新供给、新动力的表现。而电影《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更是带动了一波不同以往《西游记》价值观的认识何解读。
也就是说,数字经济功能的其中有一个就是迅速将具有相近世界观、价值观的受众聚集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对于年轻人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数字经济的魅力不止是在这种新型的互联网产业上,在传统的实体经济上也很有影响力。比如说,一个制造玩具的工厂可以通过数字经济找到好的渠道方式砣米约旱闹圃斐杀窘档停而卖玩具的人同样可以通过数字经济来扩充自己的销售渠道从而扩大销售量。
此外,通过数字经济的影响,国内海上风能的开发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风能转化率不仅变高了,上网电价也在逐年的降低。
2016年天猫双11全天的交易额达到1207.48亿元,同比增长速度为32.37%,这些巨大数字背后,是无数网民需求带来的商业契机。热气腾腾的网购发展,其背后显示的正是数字经济的力量。
【 关键词 】 电子认证;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网络安全
Status and Trends of the Policy Environment of Certificate Authentication Services Industry
Chen Yue-hua
(China Center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48)
【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network security attracts much attention.The world's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United States, Germany, the United Kingdom, have released policies to cope with the growing security threats. Certificate authentication service industry, by confirming the truth and reliability of the network subject and their behavior, is to provide the network security, to maintain the network order, to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reducing online fraud and crime.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2011 China key policy of certificate authentication service industry, and analyzes policy development trends.
【 Keywords 】 certificate authentication;electronic signature;digital certificate;network security
1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的普及,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截止到2011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38.3%,身份盗用、交易诈骗、信息泄露等信息安全事件出现频率不断提升,严重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据统计,我国有近1.28亿互联网用户遭遇过上述安全事件,据估计损失超过150亿元。导致互联网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主要原因是缺少全局、有效、易于推广的网络身份信任体系。
电子认证服务作为重要的信息安全保障手段,基于PKI技术确定网络空间中个体的真实身份,建立网上行为与现实空间真实主体的严格对应关系,为实现网上行为的追踪、管理、取证等提供解决方法和法律保障,在维护网络秩序、减少网络欺诈和犯罪、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颁布实施以来,电子认证服务业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重要发展时期。行业政策环境日益优化,为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 行业政策环境日益优化,行业发展面临大好机遇
2.1 电子认证服务业首个发展规划,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国家对电子认证服务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201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电子认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电子认证服务业的首个规划。在全面回顾“十一五”发展现状、分析“十二五”形势的基础上,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身份认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可靠电子签名认证体系,并在数据电文可靠性认证服务模式探索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电子认证服务市场规模突破80亿元”的发展目标,并明确提出健全政策法规、规范认证服务、发展可靠电子签名和数据电文、拓展应用市场、开展试点示范、推行分类分级证书策略、加快数字证书交叉互认等重点任务,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外,信息安全产业、电子商务等“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将电子认证服务作为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予以培育和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信息安全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将电子认证服务作为重点发展的信息安全服务类别,以满足信息化建设对安全可控信息安全服务的需求。商务部的《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按照独立、公正、客观原则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经营主体开展认证服务,鼓励电子签名、电子发票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各项与电子认证相关的“十二五”政策文件的出台,电子认证是信息安全服务的重要构成,对于保障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信息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尽管电子认证服务已经获得较广泛的应用,但社会的认知度并不高,各项“十二五”政策文件明确将电子认证作为信息安全服务的重点之一,有利于增强社会各界对电子认证服务的认识,对于指导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加快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推动电子认证服务应用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基础测绘;城市建设;数字城市
一、测绘概述
随着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等创意的提出,政府有关部门为了推进城市的信息化进程,提出了"数字北京"等数字城市的概念。城市测绘部门承担着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更新与维护工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和实施保障,在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如今,面对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测绘部门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把握历史机遇,为城市信息化发展和数字城市建设做更大贡献。
二、数字城市的概念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的延伸,它和数字地球、数字中国一样,同样是一种战略目标,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带来效益和方便。数字城市是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通俗一点说,数字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利用。 数字城市以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海量空间数据为依托,需要社会各相关行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城市测绘部门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优势,关注与研究数字城市,大力发展城市地理信息产业。
三、城市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1、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城市各职能部门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集成,它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市政公用设施、环保、电信、消防、防震减灾预测等。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没有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持,就谈不到数字城市的建设,数字城市的提出将进一步加快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为城市各职能部门和各行业提供统一实时或实时的、精确的基础地理信息。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数字城市的建设。
2、城市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城市空间信息的基本特征是空间位置关联性,它主要表现是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关系,其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地图,而城市测绘就是一个充分利用各种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手段,专门从事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加工、存贮、更新和提供的产业,毫无疑问城市测绘是实施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主干产业,是建设数字城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产业。
3、城市测绘与数字城市
近年来,随着以“3S”为代表的测绘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城市测绘得到迅猛发展,数字化的测绘生产模式与技术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由传统测绘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转化,城市测绘已经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中,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有力保障、社会各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发展数字城市必须首先建设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制定空间数据标准,建立地理数据的共享机制,使全社会都能充分共享地理空间数据。
城市测绘部门以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核心,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比例尺、坐标、图幅、图号、高程等)和信息技术标准,生产、管理各类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测量控制网(平面与高程)、城市系列比例尺基本地形图(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等)、影像图(各种比例尺的正射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DEM)、现状公用设施(管线矢量图等)及相应的属性信息。这些信息构建了城市空间数据的框架,满足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
四、城市测绘应如何把握数字城市提供的发展契机
数字城市的建设推动了城市信息化进程,拓展了城市测绘的应用领域,加快了测绘科技创新的步伐,加速了城市测绘由传统模式向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化,为城市测绘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新的契机,城市测绘部门应该紧紧把握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以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促进城市空间信息资源的高效开发,应用与共享,将城市测绘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
1、明确发展方向,制定有效措施
数字城市是关系到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城市测绘部门应当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应当积极的参与到政府组建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成为其中的核心力量。
2、规范生产与质量管理体系
空间地理信息是数字城市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数据源,因此,作为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的生产者与提供者,城市测绘部门必须严把质量关,建立基础空间数据的管理机制,健全数字化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承担起城市空间数据的及时采集、处理、加工和提供任务。
3、加大对基础测绘的投入力度,提高测绘保障能力,要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基础地理信息使用单位和承担基础测绘生产任务单位共同投入的投入机制,切实落实基础测绘项目经费,并实行专项管理。
4、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机制,要充分利用市政测量、竣工测量、地籍测量以及遥感信息等各种手段,确保城市系列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适时更新。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测量标志的维护和有偿使用制度。
5、加强基础测绘部门的自身建设,切实做好基础测绘的组织实施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加强基础测绘成果资料的深加工,开拓基础测绘应用和服务的新领域,提高基础地理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程度,基础测绘单位要深化改革,进一步完成基础测绘的保障和管理体系,从技术标准、人员素质、高新技术设备的引进吸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6、大力推进"3S"及其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3S"及其一体化技术是数字城市重要的技术基础,因此,城市测绘部门应大力加强"3S"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GPS建立城市控制网、利用RS快速的采集数据,更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运用 GIS 来管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完成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建库与动态更新任务,为数字城市服务。
综上所述,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基础,而作为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的生产者,城市测绘部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城市测绘行业必须把握历史机遇,努力实现新的跨越。我们要以城市基础测绘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为契机,积极发展勘测科技,加强勘测技术研究,全面实现数字测绘,充分利用多种先进科学技术,建设城市基础空间信息系统,更好地为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与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9(2>: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