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0:37: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竞技运动的好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当前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田径教学内容不合理
就目前来说,小学体育田径运动教学的内容和传统的教学内容是一致的,都是以体育竞技项目为主,把某一个田径项目体系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过于追求经济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注重对学生实行投、跳、跑等项目的教学。通过某一项专业的竞技训练,让学生掌握完整的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身体素质发育还不完善,再加上体育课程有限,学生训练的时间不足,因此,学生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项完整的技术。这种教学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加强对小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
1.2田径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实施体育田径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一地追求竞技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重视培养学生投、跳、跑等动作的教学。这就使得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方法过易单一,缺乏趣味性。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授讲为主,以学生练习为辅,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很多小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做好教和学的统一,学生的主动性被忽略。
1.3田径教学评价不科学
目前很多小学对学生的体育田径评价,都是把学生的体能和学生的运动技能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和考核内容,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很多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兴趣越来越不高,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上体育田径课程。很多学生认为上田径课程对于自身没有什么好处,而且特别的枯燥乏味。因此,小学体育课程如何改革田径教学评价系统,教学课程如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好田径教学对学生的作用,是当前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2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
面对当前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内容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教师要以终身体育化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田径运动能够有效和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可以为各项体育运动训练奠定基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体育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其次,教师要实施生活化和计划教学。在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中,可以充分挖掘田径运动的价值,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倡生活化教学。最后,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培训计划,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
2.2创新教学手段
在实施体育田径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革。要充分地考虑到小学生的身体特征,简化教学动作,降低运动负荷,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模式。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运动形式娱乐化、教学动作难度简单化,运动过程文明化,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应该体现出趣味性、人文性以及科学性。要注重对小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诱导式、启发式、提问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实施教学,还可以适时地组织一些比赛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其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体育田径课程地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体育田径教学质量。
2.3改进考核体系
目前大多数小学关于体育田径课程的评价,基本上都是采用竞技体育规则作为考核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这种传统的考核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对当前小学体育田径评价系统的改革。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过程的评价,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田径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需求和身体特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体育田径学习中体验到田径运动的乐趣。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田径运动是一项系统的运动项目,在运动的过程中,比较枯燥,也比较辛苦,通过对学生训练,不断地鼓励学生进取,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摘 要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呈竞技性发展模式,缺乏民族性,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民族性和娱乐性等特点,能够弥补竞技体育的缺陷,能结合各地方民族特色。适应高校课程改革需要,按照教育部课改纲要提出的要求筛选体育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高校积极开展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丰富学生体育课程内容,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精华,构建具有健康性、娱乐性和民族性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
关键词 课程改革 体育课程内容 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
一、高校体育课程开展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离不开跑、跳、投等竞技性强的西方体育项目。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形式,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枯燥的单人形式体育课程内容已经受到了挑战,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走出教室,来到体育馆。体育课程的教育职能不能很好的履行,违背了体育课程开展的教育宗旨。
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是一种多人形式的体育活动,一条龙需要10名学生参与。学生之间的协作配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龙的形态展现。协作配合形式的体育课程内容不少,但具有民族特色的多人形式体育课程却绝无仅有。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体育课程枯燥的上课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
(二)弥补当前竞技体育课程的不足
竞技体育的目的是“更高、更快、更强”,在高校过多的强调“更高、更快、更强”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份。体育课程应以健康发展作为首要目的,让学生青少年在体育中茁壮成长,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才能够更好的投入文化学习中。
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糅合了武术、舞蹈和音乐三种不同运动特征为一体,塑造多种形态变化,完美演绎动静美感,于舞动中传递文化气息。参与进去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享受娱乐带来的乐趣。
(三)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精华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炒得沸沸扬扬,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采取措施,挽救即将失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从高校开始着手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让学生能够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深入探究,能够在科学辩证下,剔除糟粕,取其精华。
二、高校体育课程开展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的可行性
(一)符合教育部课改纲要提出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别强调青少年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等问题。在课程的分类上,体育与健康占据必修课11学分的份额,是所有科目中分值最高的。从此设置上透露出体育的重要性,如何安排体育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是当前需要面临的问题。
龙的标志作为中国人的象征,深刻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每一个中国人,都以龙的传人身份而自豪。经过改革的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保留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秉承了中华民族精神,在运动中吐露文化底蕴,在一静一动中彰显民族风采。
(二)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包含强烈的民族精神,处处体现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参加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品质和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三)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正处于敏感期,而且也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好时机。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对于协作配合、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要求比较高但又不采用竞技模式的练习方法,在运动中提高学生各项身体素质,这一特点正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发育阶段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好处。
适当举行舞龙和健身腰鼓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比赛中追求自己的最高高度,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使情感和意志由隐形变成显性,带动学生年身心愉悦发展。
(四)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具有良好的学生基础
目前,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将成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民族传统体育。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具有良好的学生基础。笔者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高校开展的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有22%的学生仍在观望;仅有11%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学生对于民俗活动进校园还是比较喜欢的,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还能带给学生娱乐和趣味,因此有较多的学生对于高校体育课程开展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持赞同的态度。
(五)人员、场地和器材优势
良好的学生基础,为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学校的田径场、体育场馆等的合理安排为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提供了活动场所,不论是露天的还是室内的,对于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没有太大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根据需要可以变动。同时,舞龙和健身腰鼓道具需要的经费较低,购买渠道较广,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伸缩变化,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作不同的龙身,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资源上的优势将成为舞龙和健身腰鼓运动进入高校体育课程的一项有利保证。
三、结论与建议
组织创新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组织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管理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由于创新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会牵涉到教育的许多方面,所以组织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将会有力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组织创新应由单纯的“传技”教学变为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服务的载体。由于几十年来竞技运动笼罩着我们的体育教学,教师们在学校里学习的是竞技运动的那一套理论和方法。多年来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而教学大纲又是竞技运动的那一套。因此,体育教师用单纯的“传技”来进行教学好像也成了理所当然。殊不知,这种正规化、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学生是非常不喜欢的。
组织创新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有选择地学习竞技运动的项目。有些项目要进行改造和简化,根据学生的需要去大胆地创新和发展,寻求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学生喜欢的、能激发他们兴趣和积极性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在我们学习体操时,如果我们只是为学会一些体操动作,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传受动作技能,如果我们瞄准为健康而学体操,那么就是又学动作又学锻炼方法,而且课中还要想着进行锻炼。于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就随之产生了变化。教师必须告诉学生哪些体操动作可以进行哪些肌肉的锻炼;哪些素质的锻炼应该来用多大的运动负荷和如何安排练习间歇与休息,甚至连应该补充什么营养都要教给学生。又如,在我们过去的球类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打球,那么在为了健康的球类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让学生体验到各种球类项目的乐趣,就要让学生喜欢上这些运动,并能理性地去认识这些项目,这样他们将来才能运用球类运动来锻炼身体和善度余暇,真正起到为学生终生健康服务的作用。
二、教学组织创新需注重教学改革
(一)关注学生智力的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创新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了。在组织创新教育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关注教育因素的多样化
1.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3.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体育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基础性、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人文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选择体育教学各内容和要求具体如下:
(1)内容体现基础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以后继续进行体育学习所必需的体育能力,并能有效地增进健康,形成良好的个性,提高体育文化素质,为身体体育奠定基础。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应注重选择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技能和体育能力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阳光体育 大学生 轮滑运动
2007年,“每天运动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拉开帷幕,很多学校借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之风,把轮滑运动融入阳光体育中,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动起来,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轮滑运动在我国的开展时间虽不长,但是普及的速度却是非常快且非常广的,无论是在小区还是在广场,随处可见轮滑爱好者的身影。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一项新兴科目,在阳光体育的背景下,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一、高校体育现状与大学生身体素质
不少大学生反映,虽然他们喜欢体育活动,但现在高校体育课比较简单枯燥,体育教师的地位也比较尴尬:科研经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似乎都比别的专业老师难办。大学体育课成了“鸡肋”,究其原因是大学体育课炒了中学体育的“冷饭”,延续了“应试教育”,使体育课成为指向竞技目标的枯燥训练课,把体育活动解剖成单调的技术动作,这不但不符合“素质教育”大众性、个性化的教育思想,而且挫伤了学生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大学生群体生活环境相对稳定,身体素质理应不断提高或体质在较高的水平上,可现实情况却大相径庭。近几年,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连续出现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下降。每当体质测试的时候,我经常听到学生说:“台阶测试最开始还能跨几步,但到后来,已经累得脚都抬不起来了。”扔实心球,不少女生用尽全力只能把球扔在“家门口”。体育课让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他们的重视和参与程度都大大降低,更让体育教学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一再下滑。
二、轮滑运动在高校阳光体育中的优势
轮滑运动,又称滚轴溜冰、滑旱冰,是穿着带滚轮的特制鞋在坚硬的场地上滑行的运动。这项运动的玩法较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速度轮滑、花样轮滑及近年兴起的自由式轮滑。速度轮滑是轮滑运动的基础项目,它始终占据着轮滑运动发展演变过程的前沿阵地,起着导向的作用;花样轮滑是穿双排轮滑鞋进行滑行,对于初学者更好掌握;自由式轮滑是近年流行的一种新玩法,将直排轮滑与桩结合创造性地产生出自由式轮滑。除此之外,还有轮滑舞、轮滑球以及极限轮滑等。
轮滑运动是一项青春、时尚、健康、阳光、环保的体育运动,是一项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运动。它占用场地小,对场地要求不高,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既适合多人同时运动,也可以一个人单独运动。在校园里、大街上均可以滑,也可以当作交通工具使用。轮滑运动是一项很“酷”的运动,十分受到年轻人的推崇。学生有兴趣、愿意学,这使轮滑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更具有了自然优势,能够更好地带动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锻炼身心的同时又能体验轮滑运动带来的欢笑。轮滑运动既有竞技性,又具健身性、观赏性和娱乐性,符合大学生追求时尚运动的心理,不仅能为其带来健康,还能培养其坚忍不拔、不怕吃苦的意志。
三、通过多种渠道推动高校轮滑运动的开展
1.开设轮滑课程
根据高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时,应把“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新兴体育项目迎合了当代大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需求,对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轮滑运动就是其中一项。要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轮滑运动中来,首先要把轮滑课作为体育课程的一项供学生选择。如果只是学生自发地利用课余时间在一起进行轮滑运动的练习,没有学校的组织及教师的指导,会使很多学生对轮滑运动渐渐失去兴趣。轮滑运动在高校中开展是切实可行的,男女学生对此项运动有着同样的爱好和兴趣。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还可以推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2.社团活动
目前大学里体育社团非常多,大都以大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己组织体育活动。高校体育社团也已成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最普遍、最具特色的一个形式。轮滑社团活动的开展,是加深巩固轮滑体育课的重要形式。学生在课余之时能够集中到一起继续体验轮滑运动的快乐,相互分享,也是社团开展的宗旨。社团和轮滑体育课联系起来共同开展,可以相互带动与提高。两者有机结合可使学生的团队意识、技术、体能得到快速的提高。
3.竞赛
体育运动的魅力与活力来自于竞赛,它能激发人的潜力,增加集体荣誉感。体育竞赛是大学课外体育的另一组成部分,同样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形式的比赛不仅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在培养大学生竞争心理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大学生在轮滑竞赛中互相学习、互相尊重,正确对待输赢,为大学生今后踏入社会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轮滑运动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培训
目前,高校轮滑课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高校并没有轮滑专业毕业的教师,这制约了轮滑运动在高校的开展。由于轮滑运动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所以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半路出家”的体育教师在轮滑课教学之前必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及培训,同时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与练习。
2.安全保障
轮滑作为一种新的运动方式,对身心功能的种种好处自不必再说。需要注意的是,轮滑器材的特殊性加大了这项运动的危险性,要想让运动给我们带来的是快乐而不是伤害,就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课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让学生检查自己的轮滑鞋螺丝等固件是否松脱,穿戴好护具,并选择平整、安静的场地。
3.课外指导
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外的时间是无限的。社团是学生进行课外训练的重要渠道。在开展轮滑社团活动时,体育教师要多给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社团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实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丽娟.“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发展途径的研究[J].大家,2010(19).
[2] 王亚琪,刘仁憨,包涛.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新探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生命在于懒动的理由是生命能量学。生命能量学说的核心理论是:人的生命能量是一个由基因决定的固定数值,它将供人一生使用。正常情况下,生命能量在整个人生延续期内被逐渐消耗掉,一旦消耗殆尽,人便寿终正寝。按照这种理论,只要延迟某人生命能量被耗尽的时间,那么他将延年益寿,耗尽的时间越晚,他的寿命就越长。反之,当然寿命越短。
按照生命能量学理论,人们必须放弃大运动量的锻炼计划,尤其不能参加剧烈的竞技体育运动。因为这只会过度消耗生命能量,其后果是早衰早亡。
只有终日无所事事,除了睡觉就整天蜷缩在沙发里打瞌睡者,才可以考虑去健身房稍微活动一下。
两位阿克斯特博士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心理压力过重,还是体力支出过大,人体内都会产生一种叫“氢化可的松”的激素。它是损害人体健康,过度消耗生命能量的重要物质。
当然两位阿克斯特博士并不完全反对生命在于运动的说法,但认为绝对不可以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除了过度消耗生命能量外,还会使人体内产生大量叫“自由基”的不稳定氧分子,它对人体的危害早为医学界所公认。他们提出的“懒动”是指可动可不动时就懒得去动;不得不动时宜懒懒散散、疲沓磨蹭地活动。他们反对专门为了健康长寿的目的去运动,也反对为了健康长寿而刻意学做懒惰者,提倡随心所欲,想偷懒就偷懒,懒于动就别动。
早就有很多研究结果提出,人类的正常寿命应该不低于120岁,但人类实际寿命要短得多。这是为什么呢?用生命能量理论可以解释。由于人类社会的传统观念、伦理道德、纪律、制度、法律等的束缚,人们不可能像动物那样随心所欲地生活。一个人往往必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不得不在自己懒得动的时候去进行活动,结果过快消耗掉了自己的生命能量。
1.竞技是什么?竞技是具有强烈抗争性质和游戏特点的比赛活动,是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但是,竞技与体育是有区别的。人类的竞技意识远远早于体育意识。让我们从其本源来看竞技对人类发展的意义。自古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儿童都爱玩与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追逐游戏。原始时代的儿童经由游戏学到许多关于如何作一个成年人的事,如跑、跳、投、射箭、骑马、泅水……这些游戏逐步成为一种程式化的竞技,其规则的日益严密和完善,使之变为成年人也乐于接受的趣味无穷的游戏──运动竞赛。有人把OlimpicGames译“奥林匹克游戏”,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应以为错。
2.人社会化的含义。社会是由社会成员组成的,而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发展人格和自我,这要经过一定的社会化过程才能实现。那么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呢?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全过程无非是在不断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因此,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社会文化内化的过程。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一生,不过是个性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因此社会化只是确立个性的过程。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存在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角色出现的。因此,人的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的过程。每个人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和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价值,学会顺利扮演这一角色的本领,熟知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
归纳起来,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正是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二、竞技体育与社会发展
竞技文化,主要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古希腊由于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与对外扩张紧密相联,带来了频繁的战争,促进了航海事业发展,也促进了检阅和炫耀体力的竞技活动的高度发达。
真正含义的近现代竞技体育,发源于英国的户外竞技活动,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竞技体育,强烈追求明确的一定的功利目的,而且,这些功利目的是公诸于世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注重个人的物质奖励和新闻舆论知名度,因而也会得到广告。就业方面的好处。在社会主义社会,则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品质等社会效益,也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这种表彰和奖励均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前提,是对运动员教练员辛勤劳动的肯定和报偿。
三、竞技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所起的积极作用
竞技体育对实现人的社会化具有特殊的作用:1.它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生活适应能力,使他们增长社会知识,而且一对他们的思维意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都能产生重要影响。
2.它是青少年的主要社交场合之一,对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3.它为人们提供了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争取个人事业成功的社会榜样。广大青少年可以从优秀运动员经过努力拼搏,取得胜利,得到启示和鼓励。四、竞技体育促进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价值
1.身体教育、运动教育与生活技术、技能传授。体育运动的基本手段是身体练习,各种身体练习都是人类生活技术、劳动技术、军事技术的提炼和综合,它们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人们掌握体育的身体练习,对他们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极其重要的,甚至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2.竞技体育运动与社会规范教育。竞技体育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强烈的自身参与,激烈的对抗竞争和频繁的人际交往,以及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是这一文化活动的鲜明特征。因此,在这一领域中,必须确立明确而细致的各种行为规范,如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原则、体育道德、运动员作风、比赛规则、竞赛规程等,并通过裁判、仲裁、公众舆论、大众传播媒介等进行监督和实施。
规范培养是少年儿童进人社会前必不可少的社会化过程。体育规范训练是一种可以经常重复和加以控制的,并不会给社会造成损失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在教师、家长或其他人员指导下进行,也可以由少年儿童自己内化完成。因此,这一过程可以视为对社会法规和伦理道德学习的模拟过程。
3.体育运动与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体育运动是许多儿童少年和青年追求的生活目标。不少人把能够进人运动员行列作为一个中短期的生活目标。对有运动天赋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应该珍惜的权利。社会要尊重他们的这一权利,也有义务在他们结束运动生涯时及时引导他们选择新的生活目标。
4.体育运动与社会角色习得。每一个社会角色,都代表着有关的行为期望与规范。担当了某种社会角色,就要表现这个角色的特征。可以说,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习适当的社会角色。而体育运动场合,恰好能为人们学习社会角色提供优越的环境与适宜的条件。
五、结束语
体育这种文化对社会所具有的第一个重要功能便是促进人的社会化。体育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社会生活所需求的行为能力、行为方式与规范等,而且还可以使人们学到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中的规则。特别对青少年来说,体育还可以使他们学习到互相尊重,养成良好的社会态度,发展自主性和对道德问题的判断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体育社会化,不仅能提高人们对身体、生命、环境和体育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而且还可以在内化竞争的意义、规范、道德等过程中,认识到社会上的各种竞争活动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卢元镇.希望在于东方体育文化的复兴[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17-18.
[4]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关键词:中长跑;兴趣;耐力
中长跑作为耗时较大,需要耐力的体育运动,一般学生都对其有排斥的心里,提起中长跑运动就头疼,想尽方法逃离中长跑体育的练习。因此,要想中长跑运动训练顺利进行,首先,体育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学生中长跑的运动兴趣,学生对于中长跑运动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中长跑练习,学生有了积极的参与态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长跑的训练效果。
一、转变学生对中长跑的认识,奠定学生运动训练的基础
现在的学生在心里对中长跑存在一定的偏见,教师要消除学生心里对中长跑的偏见,激发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由于认识存在一定的偏见,导致很多的女同学和身体较为肥胖的同学对中长跑有较明显的抵触心理。认为中长跑太累人。现在,很多学生没有坚持运动的习惯,这就导致学生跑完操场的一圈就气喘吁吁,体力不支,腿脚发软。这就导致学生对中长跑更加的抵触、畏惧,对中长跑训练压力较大,信心不足。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中长跑有一个深入、充足的认识,让其意识到进行中长跑练习有利于培养自我良好的品格,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学生对中长跑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就会明确知道中长跑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意义,这样学生就容易对中长跑产生一定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中长跑运动练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愿意参与到中长跑运动练习中来。当学生对中长跑运动练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就会将兴趣的意志转化成实际的行动,即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中长跑运动中,能够增强自信心和坚韧意志。学生参与到中长跑练习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进行完中长跑练习后总结自己的变化,这样学生能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参与中长跑运动的练习带来的良好进步,能够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运动信心,逐渐增强身体素质和日益提高运动成绩,是对学生参与中长跑最好的反馈,这比教师干巴巴地讲大道理的效果好很多。
二、组织多种多样的中长跑运动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中长跑训练时,要能够意识到如果在练习过程中总是组织学生进行特定距的中长跑练习,长期下去,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难以保持持久的运动兴趣。因此,教师要开展多种多样的以中长跑为基础核心内容的运动游戏项目,能够让学生感到新鲜感,维持不断的浓厚的运动兴趣。开展中长跑练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越野跑步练习,越野跑能够让学习任务较大的学生有机会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魅力,放松文化课程所带来的压力。进行越野跑,由于环境的差异,地形的不同等,除了让学生在跑步练习过程中放松自己,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在中长跑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自己跑步的速度和呼吸的频率,有助于学生将跑步作为一种享受,提升兴趣。但是,越野跑虽然好处众多,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越野跑步,这样能够确保学生的安全问题,还能够在跑步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跑步姿势和呼吸方法。开展多样的中长跑练习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跑步。开展接力跑步,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接力跑步能够让学生养成集体荣誉感,这样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就会将体育运动不再视为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一种竞技运动。
三、帮助学生认清中长跑运动,深入了解中长跑运动项目
学生参与中长跑运动项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头晕、恶心、胸口发闷的情况,这些情况被称为运动上的“极点”。这些不良的现象及反应往往会给学生造成精神上的压力,让学生对中长跑产生恐惧心理,给学生带来心里负担,学生一旦出现这类现象,就会丧失运动的信心,教师在进行中长跑运动练习之前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运动中的“极点”现象,讲明运动出现这类现象都是正常的,是难以避免的,是生理现象的正常反应。人们在进行运动时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只是情况不一样,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样罢了。教师在进行中长跑运动训练之前要跟学生讲明白这个道理,这样能够在学生出现上述状况时不会惊慌失措,而是能够正确认识这种现象的正常性,从而用理性的态度对待运动中的“极点”现象,有利于学生正常进行中长跑练习。
中长跑运动的好处是很多的,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中长跑运动的好处,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体育运动,对中长跑运动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韩守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J].新课程:教师,2010(04).
一、让学生认识乒乓球运动
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不可能只通过简单的理论小知识就让他们对乒乓球这项运动产生足够的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些我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的精彩片段,直观感受我们的国歌在体育馆内奏响,国旗在场内飘扬的激动场面。让学生知道,乒乓球运动作为我们的国球,确实很值得我们去自豪,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教育。
此外,向学生说明乒乓球运动的好处。乒乓球运动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和思维敏捷性很有好处。又因为乒乓球运动集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具有很好的健身价值。打乒乓球能促进新陈代谢,使人体的循环、呼吸系统的活动大大加强,并能改善心肌供血功能,不仅使心肌变得发达、有力,还能使心脏容量和重量都增加。打乒乓球还十分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让学生明白,其实乒坛运动也是保护我们视力的眼保健操之一等。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告诉学生乒乓球运动的好处。从而真正启发他们内心深处对此项运动的兴趣。
二、启发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
在乒乓球训练的初始阶段,因为部分学生是初次接受训练,对于技术性较强的乒乓球练习来说,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存在。这个时候,训练目标如果定的太高,学生不可能在短时的训练后达到标准或完美,学生就会失去信心,这样就会大大削弱学生进一步训练的兴趣。把训练的目标或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分解几段,每一段都设立一个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们每学一段都可以通过自测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效果。使学生看到自己阶梯式的进步,从而产生一种满意的感觉,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教师同时要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
无论在训练中还是比赛中,老师要求严格是必须的,但不能总去责怪学生,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因为学生更容易接受直接的爱。有时候学生打出一个好球,老师要及时地对学生夸奖一下,他会非常高兴。学生是很在意老师的这种鼓励的,会感觉老师很重视他。在训练中,我发现了学生的一个特点,凡是他们打出一个好球,都会很自然地看一看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所以老师的认可和表扬会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老师要善于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及时给他们一个反馈,让他们可以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时刻让他们充满信心。这样就会使学生对乒乓球运动产生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训练兴趣
在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有了比较良好的心情之后,就要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根据学生的技战术水平不断地改革,创新训练的教学形式。在平时训练中老师的示范与指导很重要,当老师在讲解示范完某一个技术动作之后,还要向学生展示一下这一技术动作在实战中的运用情况。可以通过多媒体更加直观、形象地向学生介绍,把优秀运动员这一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当练习和观看完影像资料后,再让学生进行实战模拟训练,使学生对这一动作有一个整体性的感知。
在指导学生进行训练时,把训练与游戏娱乐结合起来,都是促进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实战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在训练中除了技术训练外,实战训练更是重要。长时间的队员间的对打训练,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如何让训练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呢?通过把实战训练与游戏娱乐结合起来,例如进行挑战赛,擂台赛等,这样的具有竞争性的娱乐训练,会使学生感到满身喜悦、乐此不彼。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