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耕地测量方法

耕地测量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0:37: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耕地测量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耕地测量方法

第1篇

【关键词】水利;渠道;测量

渠道工程是常见的水利工程之一,含渠首、渠道、渡槽、倒虹吸、涵洞、节制分水闸等一系列配套建筑物,所谓渠道测量,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同一高程系)实测出这些建筑物的中心线位置和特征高程,从而为渠道设计与工程预算提供翔实的测量资料。在实际的渠道测量中,常用设备主要为水准仪和水准尺,测量内容含渠道选线、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土方计算及边坡桩放样等几大步骤,现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就该技术要点进行粗浅探讨,以供参考。

1 渠道选线

踏勘选线一般在规划阶段进行,所谓渠道选线,即在地面上选定合理路线,标定渠道中心位置,在进行选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即“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和灌溉面积大”,基于此,踏勘选线时要注意如下几大要点:一是为减小工程量及水流损失,渠道应可能地短而直同,并最大限度地避开障碍物;二是为实现扩大灌溉面积及自流灌溉的目标,渠道应可能地选在高地势地带;三是为有效预防渠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渗漏、冲刷及坍塌现象,应确保渠道经过地带坡度适宜,土质较好;四是为实现省工、省料及少占用耕地的目的,应尽量减少填挖土石方量和渠道建筑物。在实际的踏勘选线时,若拟建渠道地区有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可先在图上选定出几个路置,再到实地沿线做好地质、水文、材料来源、施工条件等调查研究工作,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渠道的起点、转折点及终点,然后在地面上用大木桩标明这些点的具置。

2 中线测量

中线测量的任务就是在地面上标定渠道中心线,用测绳丈量渠线长度,用一系列里程桩标定渠线经过的位置。丈量时,一般每隔100m(或20、30、50m等整数也可)在渠道中心线上钉立一个长约30-50cm的木桩或竹片,也即我们常说的“里程桩”,同时要为每个里程桩做好编号,如起点桩号为0+00,第二个桩为0+100,…0+900,距起点1KM依次为1+100,…1+900,依此类推。若渠道流量不大,可在渠道拐弯处适当地增设一些木桩,称为加桩,随弯就弯,使水能平顺地流动;若渠道流量较大,为确保水能沿着曲线流动,避免流水冲刷渠道,必须在拐弯处增设一段圆曲线,依着曲线修筑渠道;若渠道是环山而走,在大致确定了渠线走向后,为方便根据中线组丈量的距离算出各探测点的高程,往往是将中线测量工作和探测渠线位置工作一同进行。

3 纵横断面测量

纵断面测量,是利用间视法测量路线中心线上里程桩和曲线控制桩的地面高程,从而为渠道纵向坡度、闸、桥、涵等纵向位置的设计提供依据。实践中,纵断面高程测量必须成像清晰、读数可靠,为避免一台仪器观测超限而全部重测,测量中一般由两台水准仪同时进行,一台测定标石点及临时水准点高程,另一台观测里程桩及沿线主要地物点高程。渠道穿过河沟时的加桩应连测高程;穿过铁路时应测出轨面高程;穿过公路时应测路面高程,还要测出路面宽度。与地面高差

渠道均有一定宽度,而纵断面测量只能反应渠道中心线高低起伏的实地情况,不能代表整个渠道地形,因此,为了较详细反映渠线两旁一定距离内的地面高低起伏情况和计算土方量,还须进行横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的宽度与渠道的大小和地形变化情况有关,一般要求在横断面图上能标出渠道的边桩位置或渠面能满足边坡的位置。若横断面上地形变化较小,可在横断面坡度变化点上的设置小木桩或测钎,用测绳量取水平距离,采用水准仪测量高程。若横断面地面坡度变化较大,可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测量,首先将仪器安置在里程桩上,对中、整平后,瞄准前或后桩归零,旋转90°向两边施测。将测算成果绘制横断面图,绘制方法与纵断面图相同,但水平比例尺与高程比例尺一致。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进行纵断面测量时若测量人员提供的地物信息不准确,可能会造成设计人员在占地赔偿及增加建筑物等方面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对建筑物的布置形式及工程的质量、进度造成印象,因此,在测量中应注意渠道拐角、拐点及其配套建筑物的中心点坐标,渠道跨越河沟、排渠、道路时应测出渠道与交叉渠系及道路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关系,同时,应测至渠道宽度两侧涉及范围内的地物情况,如树木、耕地、道路等情况。

4 土方计算

渠道开挖及填筑的土、石方数量是编制经费预算,进行方案比较和安排劳动力的必须资料,当前,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一般采用电脑进行绘图,先将设计标准断面图放置在渠道横断面各里程桩的渠底高程线上,再用面积查询可得出开挖面积和填方面积。将相邻的两个里程桩的开挖面积或填方面积,用算术平均值乘以相邻的两个里程桩之间的长度,即可得到该段土方开挖及回填方量。在计算土方时,若相邻两横断面中一为挖方,而另一为填方,则中间必有一点既不挖也不填的零点,即地面线与渠底设计线的交点。如:在1+500是挖方,开挖深度为0.22m,1+527是填方,填方高度为0.83 m。设:零点距1+500为x,则:距1+527为27-x,根据相似比的原理:x:(27- x)=022:O.83,求得;x=5.66 m,27-5.66=21.34 m。计算出零点到1+500的距离后,还应到实地上确定零点的位置,并补测零点处的横断面,绘出横断面图以后,同样加绘设计断面,计算挖方和填方的面积,以便把1+500―1+527两桩间的土方分成1+500―505.66和1+505.66―l+527两部分计算。最后绘制土方计算表,将所有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5 边坡桩的放样

为标明开挖范围,方面施工,需要用木桩把设计横断面的边坡线与原地面线的交点在实地中标志出来,此工作即为边坡桩的放样。如,可直接在横断面图中量得边坡桩a与中心桩M(里程桩或加桩)的水平距离分别Ll,b与M的距离为L2,放样时,根据从图上测量得到的Ll及L2长度,分别在实地上自中心桩M开始,沿横断面的方向向左量取距离Ll,即得边坡桩a的实地位置,并向右量取距离L2,即得边坡桩b的实地位置,分别在这两个位置打下木桩,作为开挖界线的标志。

总之,渠道测量工作是渠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重要又繁琐,在具体的测量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诸如漏测等一些预料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测量人员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测量水平,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测量方法,以满足测量精度与工程特性要求,从而确保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进程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广森.水利工程中的渠道测量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7).

第2篇

关键词:疏浚技术 河道清淤应用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的淤积和人为填堵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河床抬高,河道水面积及调蓄水量日益减少,防洪排涝能力、航运能力和水环境质量下降。淤积的主要原因是河道多年不疏浚,淤塞严重,闸门常年关闭,使水不能自然流动,自净能力弱。农村畜禽场的粪尿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生活废水也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村镇的生活垃圾大部分未建收集处置系统、外来人员的居住地疏于管理,从而造成河道被垃圾、污水所填埋和污染,成了天然垃圾场和排污沟,长年流淌着黑水,河道富营养化,水生植物绿萍、蓝澡、水葫芦泛滥,使河道丧失其原有功能。

河道整治的方法有多种,常年疏浚加河道保洁作为其中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本文对河道疏浚方法的选定、设备的采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测量、竣工验收、疏浚后的淤泥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为保持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河道疏浚技术

疏浚作为一门古老的技术,在中国其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我国在清淤固堤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疏浚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挖深河流的浅段或称淤积段,以提高河道通航或排洪能力;开挖港池、进港航道等以兴建码头及港区。近百年来,疏浚工程进一步扩展到其它基础施工领域,其中最主要是吹填造陆工程。吹填就是将挖泥船挖取的泥砂,通过排泥管线输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填筑的作业。由此可见,疏浚工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水上交通、水利防洪、城市建设等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1.1河道疏浚的方法

现今的河道疏浚方法有很多,有水下疏浚,有干河疏浚,有依靠水力疏浚,也有采用爆破等手段疏浚。就疏浚技术现状来看,主要包括工程疏浚技术、环保疏浚技术和生态疏浚技术等。就技术的成熟度和采用率而言,其中的工程疏浚技术居首,环保疏浚技术是近年开发并且已进入大规模采用阶段的成熟技术,生态疏浚技术则是最近提出并且在局部实施的新技术。

1.2河道疏浚的主要设备

河道疏浚技术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一项具体的河道疏浚工程,应综合考虑工程的地理环境、水体特征、污染物的种类与含量等工程特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工程特性不同, 所采用的疏浚技术、设备及方法也不同。今天中国的疏浚能力已位居世界前列,主要疏浚力量分布在交通、水利等部门。水利系统在江河湖泊的治理中,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机械疏浚力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尽管全国各地常用的疏浚技术与设备各有特点,但大体上可分为链斗式挖泥船、绞吸式挖泥船、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爪斗式与铲扬式挖泥船等。

2、河道疏浚的质量控制

2.1注重工程实效,强化质量管理

在建设过程中,各级水利部门把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每一个环节,严格实行施工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和项目法人制,完善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切实加强检查督促,成立河道整治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河道整治工作,同时购买专门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并委托专业测量队伍对疏浚的河道进行抽查复测,保证工程质量。

2.2 严格考核制度,制定奖惩条例

每年的河道整治,主要针对镇、村级河道的淤积问题而开展,列入每年的重点工程建设,由市发改局发文下计划,年终组织验收考核。县河道办制定详细的《河道整治考核标准》和《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办法》,在乡镇日常管理和测量队竣工测量的基础上,由市河道整治领导小组组织年终考核,对河道整治的合格率进行评定,作为市政府对各乡镇年度考核指标之一,同时对优胜者进行财政奖励。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村河道的淤积状况,提高了排涝调蓄、农田灌溉的能力。

2.3河道淤积量的确定

河道淤积程度是衡量河道的过水能力与水土流失状况的指标。在疏浚前,必须对河道的淤积量进行测算。由于河道自然淤积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河道河床淤积和槽蓄能力减小,淤积量反映了河道的自然规律和当地河道的受害程度。除天然河道以外,还有部分人工开挖河道,两者淤积量计算有所区分。

(1) 人工开挖河道,其淤积量等于河道开挖时的河道设计断面面积与现状实测河道断面面积之差乘以该断面的河道控制长度的总和。即:W淤积=Σ[ ( S j设计-S i现状)×L i河道]

(2) 自然河道,其淤积量的测量和计算较为困难,一般采用河道规划断面与实测断面相比较的方法确定河道淤积量。

3、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测量

河道整治测量工作由河道办委托市招投标中心进行网上招标,然后确定有测绘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测量,工作主要为疏浚前后的2次测量。河道测量需要向河道管理部门提供的内容主要有:河道断面位置图;河道断面图;各河道疏浚方量计算表;各镇和全市土方量汇总表等内容,包括疏浚前和疏浚后2次。

按照以上要求河道整治的测量工作需包括的内容有:河道沿线地形现状图的测量;布置断面桩;水准点布置水准高程测量;河道断面测量。

按照测量程序,以上每道工序都很繁琐,地形图测绘的工作量将大大超过河道断面的工作,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除采用人工测量方法外,还可利用水下测深仪进行。测量方法可按实际地形采用能提高功效的方法进行。横断面采用1~2米测点,纵向间隔在100米左右,各断面位置采用里程编号。

测量计算:首先按河道宽度确定河道设计断面,以现有河道中心为基准,将现场实测断面与设计断面相比较,利用AUTOCAD软件计算清淤土方量。施工前后, 为避免测量误差而采用同一种测量方法。竣工测量计算采用超挖不计、不到位扣除的办法,有效避免施工队伍的偏挖以达到设计要求(施工队伍往往为方便堆土而偏心开挖)。

4、质量管理

在市水利局、市河道办的统一实施下,各乡镇作为建设方在计划下达后纷纷采用招投标确定施工队伍,由各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派专人进行督促,同时引入监理机制,加强河道清淤工作的管理。各中心负责自验,在自验基础上由测量队进行竣工测量。

5、淤泥处理

河道疏浚产生的大量淤泥,是水利部门脑筋的难题,不仅堆占了大量耕地,还要赔偿青苗费、土地平整费等,大大提高了河道疏浚的成本。国外淤泥的加工工艺非常成熟,淤泥不仅可以用来铺路,还可以制成燃料、发电发热等,我国淤泥的处理正处在探索、起步阶段。湖州市河道疏浚实践中,因地制宜,摸索出解决疏浚弃土的多种形式:

⑴泥浆灌田,肥田沃土。河泥中富含氮、磷、钾元素,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在河道疏浚中,可把河泥稀释、过滤,再用泥浆泵直接输送到稻田里,进行肥田沃土,既可有效解决大量弃土,降低疏浚成本,又能改善土壤质地,增强土壤肥力。这种方法的适用性较广,凡河泥中杂质含量少,且又方便泥浆输送的地方均可采用。操作中要注意泥浆均匀输入,厚度控制在10~15cm ,每亩约输入泥浆66~90。这种方法缺点在于季节性强、对淤泥要求也高。

⑵平整土地,盘活利用。在河道疏浚中,可把泥浆用来平整土地,使闲置的土地资源得到盘活利用。

⑶抬高田面,抗涝保收。针对一些地方因地下水超采而造成地表沉降、农田无法耕种的实际,可以采取河道疏浚与治理田面沉降相结合的方法,抬高田面,改善农田的耕作条件。

(4)综合利用,多方利益。有意向的乡镇砖瓦厂先行在河边将可利用的泥土取走,留下土坑作为堆放淤泥之所。

6、工程的竣工验收

疏浚工程完工后应按现行的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进行验收,竣工验收测量应按现行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1) 施工单位将竣工报告、竣工图纸、工程量计算表等原始资料提交给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进行自检,及时进行水深测量,发现欠挖超过允许值时,应及时进行返工处理;自检合格的提交测量队进行竣工验收测量。

(2) 测量验收时,根据河道大小、所属等级及疏浚前设计断面,分期分段进行验收。

(3) 竣工验收的土方量结算,宜以水下挖方量为准,但超过规定计算超挖值的方量属无效方量,不应计入完成方量。

参考文献

[1] 金良跃,李群.台州市区水环境整治河道清淤工程技术要点[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2] 刘颖,张成娟.浅谈现代城市生态河道整治[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8).

第3篇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一、1、价值

2、(1)可再生;更新;

(2)非可再生

3、保护;培育;珍惜;节约

二、1、总量丰富;人口众多;低

2、1/2;2/5;1/3

3、仍在下降

轻松尝试•应用

12345

ABDAB

智能演练•升级

1D8B

2B9D

3D10D

4C11C

5C12D

6D13D

7C

14、答案:①-d②-a③-b④-c

15、答案:(1)铁矿(矿产);森林

(2)A;D

(3)水污染、水浪费、水资源不足等。(任答两项)

16、答案:(1)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2)出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使用节能电器,及时关闭电源;

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用塑料购物袋,使用纸袋、竹篮或布袋购物;

对于各种资源要节约利用、循环使用,提高利用率;

垃圾要分类回收、处理等。

(答出两点,意思合理印可)

(3)少一份碳,多一份氧;

追求低碳,还我蓝天;

少一个塑料袋,尽情享受大自然;

少一个塑料袋,多一份健康。

(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一、1、草地;城乡建设用地

2、丰富;人口众多

3、因地制宜;城乡建设

4、难以利用;后备耕地

二、1、湿润;水田;旱地;山区

2、干旱;半干旱

三、1、耕地面积

2、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3、(2)基本农田;

(3)人工草场;

(4)防护林

轻松尝试•应用

1B4C

2B5B

3C6A

智能演练•升级

1A8B

2B9D

3B10C

4D11D

5C12B

6D13A

7D

14、答案:(1)水田;旱地;草地;林地;沙漠

(2)秦岭~淮河一线;0;800

(3)400耕地;林地;草地

(4)平原和盆地;山地

15、答案:(1)7;21

(2)增长;减少

(3)计划生育;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4)湿润;半湿润;山区;干旱;半干旱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一、1、河流水;淡水湖泊水

2、河流径流量

3、南丰北缺;华北;西北

4、夏秋;冬春

5、答案:(1)×;

(2)√;

(3)√

二、1、兴修水库

2、华北;跨流域调水;天津;太原

3、1/4;浪费

4、水污染

5、节水

轻松尝试•应用

12345

CCDCC

智能演练•升级

1B8A

2B9B

3C10C

4A11A

5A12B

6B13A

7D

14、答案:(1)分布不均匀,南丰北缺

(2)长江;华北;西北

(3)京杭运河;淮河;黄河

(4)三峡丹江口;石家庄

(5)上;西北

(6)山东;黄河以北

(7)利用京杭运河调水,工程量小;调水量大;

易受污染,水质较差;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

15、答案:(1)夏秋多、冬春少;南丰北缺

(或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或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地少水多;地多水少;不合理

(3)跨流域调水;长江;华北;西北

(4)节约用水

16、答案:(1)学校装节水龙头和节水器皿;

大扫除时将水龙头关紧;

擦完玻璃的水用来冲厕所;

不打水枪,不扔塑料水袋

第4篇

关键词:测绘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基础知识;作用;服务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41-1

测绘作为国土资源管理中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专题性与综合性的地理位置基础信息,占据着“前期”的重要位置。随着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范围的扩展及领域的延伸,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急需建立,就要将测绘与国土资源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测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具,实现科学决策,保障和服务国土资源管理。

1 测绘基础知识普及

测绘,即测量与地图制图。主要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获取地球及其表面的各种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表的形态、形状、方向、大小、位置、数量、分布状况等,经过整理、分析、综合后绘制成图。

测绘按作业顺序的先后分测定和测试;工具不同的工作目的与服务对象分成基础与专业测绘两种。为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各项专业测绘、国家各个部门提供地理位置基础信息而进行的测绘叫基础测绘。而专业测绘则是指产业部门实施的具有专业内容的测绘,用来确保本部门的业务工作。基础测绘必须以国家统一的规划与技术为标准;专业测绘则需以行业测绘技术为标准。

测绘科学技术被誉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最为活跃的三大领域之一。科技的迅猛发展也对传统的测绘观念产生了猛烈的冲击,现代测绘各种高科技手段如红外全站仪、GPS、智能跟踪全站仪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林业、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勘查等各个领域。先进的测绘手段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 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测绘以为国防及国民经济的建设为目的;以利用各种测绘工具和科学技术,采用各种测量方法得到测量结果以及地图资料为任务。测绘工作是很多工作的先驱,因为任何工程项目的勘察和设计都离不开测绘工作为其提供的图纸、数据等信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管理就是要正确且合理地分配土地,使每一寸土地尽可能充分地被利用,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统一。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当前我国的人均耕地还不到1.4亩,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控制人口增长,还要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土资源管理,其行文和措施有着不可逆转的纪律性、权威性。国土资源管理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1.坚持土地公有制及合法土地拥有者的土地使用权。2.合理地保护、开发与利用土地、耕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主义的有序发展。

测绘是国土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确定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通过测量获取的地籍图是由最小权属单元构成,是地籍管理中的重要基础文件资料。有关部门依据地籍管理的调查表和宗地图来确定土地的分配制度和使用权。

(2)解决土地纠纷。具有法律效益的真实的地籍资料是解决当事双方无理争吵的可靠的凭据。没有测绘工作所提供的图文资料,上级政府和双方法人代表无法圆满解决这些纠纷。

(3)解决土地变更问题。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使世间万物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土地也一样。测绘工作为土地使用面积的增减与更新以及权属提供及时准确的测绘信息和成果。

(4)国土整治和开发。粮食的人均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标志之一,与耕地面积息息相关。耕地面积与人口比例的协调一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3 测绘为国土资源管理各领域服务

我国通过遥感卫星的拍摄,结合地面实地勘察,对土地利用和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监测面积累计将近国土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卫星遥感监测为土地利用提供正确的信息,能够很清晰地分辨出每平方米的土地是耕地、森林还是建筑物。测绘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3.1 土地规划和审批

测绘为土地规划审批过程提供各种基础图件信息,发挥前期性作用。将不同时间的航空正射影像与规划图相叠合,分析土地的利用和规划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分析结果能够准确地掌握城乡建设规模的发展情况,从而修订有利于城乡扩展的相关政策。

3.2 土地利用

利用正摄影像可以为土地划定权属界限,土地的面积与位置能达到现阶段的土地管理要求。

3.3 土地监测

利用先进的遥感卫星拍摄技术,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信息系统,能过及时监测各种违法乱纪现象、对基本农田的使用情况进行保护。

3.4 地质环境保护

通过基础图件和测绘成果了解突发地质灾害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对当地环境进行全方位调查,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依据。

3.5 矿产资源勘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今提供的调查比例区域地形图已经能够满足各地区地质调查的需要。

3.6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测绘提供的基本信息,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玉龙.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4):25-25.

[2] 吴齐文.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测绘,2007,(2):50-52.

第5篇

关键词:桥梁工程;滑坡;位移测量;主案设计;施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U6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5-0041-02

一、桥梁概况

某桥梁是该地一级电站和二级电站与外部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该地电站建设即将开工,其基础配套设施必须先期完成,因此该桥梁的建设迫在眉睫。该桥梁横跨某江,右岸处于山体较为稳固的岩石上,左岸刚好位于地质条件较差的二级滑坡体上。由于受到两岸连接线和地形条件的限制,桥位没有大幅变动的可能,因此在施工之前需要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估,以便作出合理的治理方案。

滑坡体后缘高程约为1448m,前缘高程约为1340m,高度平均为181m,长度平均为150m,体积近93万m3。平均自然滑坡30°,其间存在大型崩积块石形成的陡坎。它由一级滑坡和二级滑坡组成,二级滑坡呈锥形,下部靠近江河部分宽约180m,它是在一级滑坡的基础上经过数年的滑动而形成。

二、方案设计

(一)测区简介

滑坡区位于某县城境内的磨房沟的对岸,东南向距离邻县约74公里,东北向距离另一县城约89公里。测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主要受高空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影响。每年7~10月为雨季,水汽充沛,气候湿润。降雨量约占全年的90%。每年11月至次年6月为旱季。具有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四季不分明,干湿季明显,冬春干旱,晴朗多云,无严寒,夏秋温湿,雨量集中等特点。

滑坡所处地区属剥蚀高山峡谷地貌。江河谷断面呈不对称的“U”形;河床狭窄,宽102~124m,水流湍急;从上游至下游河流总体呈SW220°至正南向至SE170°的弧形展布;观测期间该江水位在1335~1346m之间变动。

山顶高程为1600~1635m,地形相对高差为260~300m。

分界线高程为1450m;坡体上部的坡面角约为37°,表面覆盖以坡积物为主,局部存在巨型崩积块石,植被均为低矮灌木;坡体下部的坡面角约为32°,表层覆盖在上游以崩坡积物为主,在下游以残坡积物为主,坡面大部分开垦为耕地,植被以庄稼为主,局部存在低矮灌木或被高大杂树所覆盖。

(二)监测等级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要求,本滑坡位移监测等级按三级要求执行。平面位移监测基准网观测点坐标中误差≤±10mm,测角中误差≤±2.5″,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50000;沉降位移监测基准网观测点站高差中误差≤1.5mm。

(三)选点布网

在该江右侧即磨房沟岸共布设四个稳固的监测基点,为C1、SB1、SB2、SB3,其中C1、SB1布设在二级滑坡体上,SB2、SB3布设在山体基岩上。在左岸均匀的布设了五个位移观测点,即PB1、PB2、PB3、PB4和PB5,其中PB1布设在二级滑坡体上,其余四个布设在一级滑坡体上,滑坡及滑坡位移监测网如下图所示:

(四)测量基准及监测方法

本项目测量平面基准采用发电站辅助洞施工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

由于测区山势陡峭,且滑坡体上存在高大的树木,平面位移监测如采用GPS观测,接收机天线接收的卫星信号势必会有所影响,从而影响到监测成果,故采用常规的三角测量方法,沉降监测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无法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法,故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法。

(五)监测周期及次数

由于该桥即将开工,首次监测距大桥开工只有3个多月的时间,期间有2个月是测区的雨季,因此根据滑坡体的活跃

程度决定雨季中每月监测一次,雨季后监测一次,共监测3次。

三、监测实施

(一)监测基点及位移监测点的埋设

监测基准点埋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位置。SB2、SB3埋没在该江右岸稳定的基岩上,SB1、C1埋设在基岩上的房顶上;位移监测点分别埋设在一、二级滑坡体上。位移监测点标石的埋设均采用现场开挖基坑、现浇混凝土的方式完成,埋深1.8m,并在标石顶面铜钉上凿刻十字丝标示其测量位置。

(二)观测实施

在所有标石的混凝土完全凝固、稳定后再实施观测。观测方法采用收放射线观测网法,监测基点和位移监测点同时观测,整体平差。滑坡体平面位移监测使用TC2002全站仪按方向观测法以三等三角网精度要求对角度观测了6个测回,对基线边及相关边长进行往返观测,并进行气象改正、加常数改正、乘常数改正、倾斜改正及投影改正(由于仪器的贮存器期误差检定值不显著,因此周期误差改正被忽略)。

沉降位移监测采用TC2002全站仪以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量各段高差,边长往返各观测2个测回,垂直角观测4个测回,形成闭和环。

1.第一次监测。首次观测在雨季的前期进行。平面控制网测量;从已知〉枷叩C1、C2联测至SB2和SB1,以SB2的辅助洞施工坐标为起算点,SB2-SB1的方向为起算方位角,对平面监测网进行整体平差,平差后方向观测中误差为±1.03″,最弱点C1的点位中误差为±0.23cm,最弱边C1~SB1的相对中误差为1/82000,位移监测点最弱点PB1的点位中误差为±0.22cm。

高程控制网测量:从已知水准点使用N3水准仪按三等水准要求进行往返观测;联测至监测基点SB2,然后采用TC2002全站仪以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量各段高差,边长往返各观测2个测回,垂直角面测4个测回,形成闭和环。平差后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为±2.26mm,测站SB~C1的高差中误差最大值为0.80mm,监测基点中最弱点SB3的精度为±0.85mm,位移监测点中最弱点PB3的精度为±0.93mm。

2.第二次监测。第二次监测在雨季中期进行,这时由于测区经过了近60天的雨季,二级滑坡体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平面控制网平差后方误差为±0.22cm,最弱边C1~SB1的相对中误差为1/110000,位移监测点中最弱点PB4的点位中误差为±0.19cm,PB1由于在观测期间在不断位移,因此该点不参与整体平差。

高程控制网平差后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为±2.09mm,测站SB3~P孤高差中误差最大值为0.79mm,监测基点中最弱点SB3 精度为±0.74mm,位移监测点中最弱点PB4的精度为±0.85mm。

3.第三次监测。第三次监测在雨季后进行,二级滑坡体经过雨季的位移后趋于堑时稳定。平面控制网平差后方向观测中误差为±1.25″,监测基点中最弱点C1的点位中误差为±0.25cm,位移监测点中最弱点PB1的点位中误差为±0.31cm,最弱边C1~SB的相对中误差为1/94000;高程控制网平差后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为±2.24mm,测站SB3~C1的高差中误差最大值为0.94mm,监测基点中最弱点SB1的精度为±0.96mm,位移监测点中最弱点PB1的精度为±1.18mm。

四、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三次监测成果比较中可以看出,四个监测基点在三次观测中位移变动最在值均不超过2mm,证明其点稳固,能够满足本次滑坡位移监测的要求。四个一级滑坡移监测点在三次观测中位移变动最大值均不超过5mm,证明一级滑坡体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位于二级滑坡体上的位移监测点PB1每次观测位移变化较剧烈,说明二级滑坡体仍然处于活动中。

由于受观测周期及大桥工期的限制,本期监测只进行了三次,在以后的施工中滑坡体会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及二级滑坡体等条件的影响,一级滑坡体的稳定性还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建议在大桥施工前对二级滑坡体进行治理,在大桥施工中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还需要对一级滑坡体继续进行观测,以便更准确地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第6篇

关键词:GPS,GIS,土地开发,土地整理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 言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日益减少, 质量日益下降,用地需求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多。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效益, 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关键因素。

在此背景下,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迅速地开展了起来,期待以此提高耕地面积数量,实现区域内的耕地平衡与总量提升。在这一大背景下,传统的测绘与建库技术显然难以满足大规模工程的需要,而GPS与GIS技术凭借快捷性、高效率、高精度等优势,其应用得以广泛认可,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根本技术保障。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地形测绘的亲身经验,对GPS与GIS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应用方法与流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广大从事土地整理开发工作的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GPS与GIS技术

GPS技术

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地面控制、空间和用户装置等构成,其主要优点有:全天候、全覆盖、高精度三维定位定速定时和快速省时高效。GPS RTK测量系统主要由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

通过应用GPs技术,具有观测时间短、精确度高等特征,可对三维坐标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提高土地整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水平,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以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要求来看,一般绘图比例尺为1:2000、1:5000或者1:10000,而GPS技术可以在特定范围内将精确度控制到厘米级,与工作要求完全相符。因此,在土地开发整理测绘工作中应用GPS技术,可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放样等环节应用,更好地满足测绘要求,其中涉及到陡坎、地类边界、独立地物、控制点、权属边界、行政边界、道路横断面、高程点等诸多领域。

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强调空问与实体关系,注重空间分析与模拟操作,它具有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和空间信息分析能力强,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并存的特点,可根据用户的要求迅速地获取满足需要的各种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G IS有两个显著特征:(1)它不仅可以像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那样管理数字和文字(属性)信息,而且可以管理空间(图形)信息; (2)它可以利用各种空间分析的方法, 对多种不同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寻求空间实体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的现象和过程。

因此,G IS 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G IS可以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编辑、组织、管理、输出及更新, 为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项目管理和实施监测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 总体流程图

GPS与GIS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应用总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GPS与GIS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应用总体流程图

4 详细流程

4.1 GPS测绘

(1) 控制测量

在土地整理项目区内GPS控制点位置应该均匀分布,GPS控制点问应通视良好,为了方便以长期利用GPS测量成果并进行重复观测,GPS控制点选定后应设置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以精确标志点位。点的标志和标石必须稳固以利于保存和利用。控制点位置选择通常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易于安置仪器的地方,视场要开阔;

(2)远离高压线路和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以免磁场对GPS卫星信号干扰;

(3)远离大面积的水域或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4)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用其他测量手段联测和扩展。

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特点,GPS控制点多做在项目区内固定的水工建筑物上和居民点内易于观测、永久保留的地方,但是必须满足每平方公里做一个GPS控制点且点位分布均匀。需要做标石时,可以在林边与路边处埋设混凝土标石或道班钉。测区的控制测量遵循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利用测区已有原国家二、三等点作为起算点布设GPSE级控制点作为测区首级。

(2) 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作为项目投资的基础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对于项目的土地面积、高程等参数精确度要求较低,只需要通过常规性的图件参考即可;或者通过应用GPS技术,只需要在项目现场进行概括性测量即可,简单地了解项目规模、道路、土地权限、排灌沟渠等状况,尤其在这一阶段,没有对项目区的边界提出较高要求,只需要获得控制点坐标、经纬度坐标,这些都可以通过GPS技术轻易获得。因此,结合工程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地形、地貌以及地表植被等,综合考虑各种仪器使用的优势与劣势,利用GPSRTK实行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3) 规划设计阶段

项目投资前期的框架性基础研究工作就是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对项目区的土地面积、长度、高程等没有很严格的精度要求,可采用国家测绘部门提供的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图件比例尺一般

以1:10000为宜。该阶段要求边界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及经纬度坐标,因其对项目区边界的要求较高。对项目区进行概略性的现场实测,实地测量项目区的规模、道路、土地权属界线、电力线、排灌沟渠等。GPS—RTK测量方法可以实时精确的提供各点的三维坐标,并可转换成经纬度坐标,满足可行性研究的需要。

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对项目区各类土地的面积、长度、高程有相对较高的精度要求,对项目区地形地貌的准确性、现势性上有较高的要求。

尤其涉及项目规划方案的优劣判断、沟渠路林工程的详细设计、工程概(预)算及土方计算的准确性等,所以通常要求实测比例尺大于1:2000的全要素地形图作为设计底图。该阶段对测量数据及成果的高要求体现了GPS—RTK技术的灵活、快速、省时、省力等优点,在测量的过程中实时测点的三维坐标,可达到边测量、边规划设计的效果。

4.2 GIS数据处理

(1) 总体要求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要求,对开发整理规划项目进行勘测、布局规划设计,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的要求。结合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并对具体项目地形和利用现状进行勘测与布局规划设计,制定实施计划和措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成果图包括开发整理项目勘界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平面布局图、工程端面设计图。这些图件的编制,根据《规范》和实际可操作的要求,基础图件必须采用1/1000或更大成图比例尺,为了及时准确完成制图任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采用MAPGIS平台,通过数字测图、成果图编辑、图库集成、成果图输出4个环节,编制了4hm以上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系列数字化地图。

(2) 内业处理

数据采集回来后,首先把电子手簿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指定文件夹,然后确定启动绘图处理进行展点,再是采用无码作业对地物进行编辑。一般是先展绘测量控制点,独立地物,再连接管线、道路、坎线、房屋等,同时进行地形等高线等综合编辑、图形图幅整饰。并以点、线、面文件保存文件或转换成其它矢量图形格式(如CAD、MAPINFO等)。

最后以数字测图成果图为底图,按照《规范》和GIS图形编辑手册,进行平面布局设计和端面设计,并生成设计参数、指标文件和成图。

(3) 田块划分

田块规划设计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要素:田块大小、田块方向、田块长宽和田块形状。田块大小一般由单井灌溉控制面积确定,大致在5~8hm范围内。田块方向是指田块长边的方向,往往是播种与耕作管理的方向,也是末级固定渠道、田问道和护田林带主林带的方向。选定田块方向应满足以下4个方面的要求:1)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2)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3)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排水;4)有利于防风。田块长宽应根据合理组织生产和有效利用农机具以及地形特点、田块面积等因素具体加以确定。在风害地区还要考虑合理配置护田林带的要求。田块形状应根据机械作业要求,必须使设计的田块至少具有一个直角和田块两个长边平行。因此,田块形状最好为夹角90。或夹角接近90。的方形。确定了以上4个因素后,利用GIS的编辑功能,很容易生成符合长宽条件的标准田块。

(4) 土地平整工程规划设计

项目区土地平整时,要考虑项目区的地形、农田灌排等水利工程设施和整理后田块适宜种植作物的特性。各田块的高程设计和土方量计算方法采用DTM分析法,利用GIS的DTM分析,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然后利用GIS“蓄积量/表面积计算”功能,计算田块设计高程和挖填土方量。

(5) 图件输出

GIS输出系统可完成图件输出,为了得到高质量的输出结果,一般先将矢量数据分色光栅化处理,然后再发送到打印机,以提高打印质量和速度。打印时容易出现设置纸张大小已经足够,但打印输出图还是被分幅打印的问题,即一张图被切割打印在两张图纸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MAPGIS排版输出时要明确图纸空间、页面空间、硬件设备纸张空间这3个不同概念,只有它们的设置正确且相互匹配,才不至于产生被分幅打印的问题。

5 小 结

利用GPS与GIS技术,开展区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突破了传统模拟成图的技术和方法,本文将2S技术作为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当中,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随着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土地开发整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GPS与GIS技术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技术手段,也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 薛连春.浅谈3S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33(3):43—44.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地形测量;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研人员对技术的不断研究,以及各种高科技测量工具的投入使用,我国的测绘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测量的结果更加精准,测量的效率不断提高,测量经济成本不断降低,这种进步的发展趋势,将实现土地测绘的精准和高效,是未来国土资源有效管理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应该保证测量人员的素质以及测量工具的科学技术含量赶上时展的步伐,这样才能做出更精确的测量数据,获得更可靠的测量成果。

1 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1.1 由于建筑工程测绘质量的高标准要求,测量时必须保证精密测角仪器的准确性,所以作业前对仪器的校正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将仪器送到专业鉴定部门进行鉴定,同时在作业时也要注意对仪器的保养。

1.2 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收集测区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进行现场踏勘并编写踏勘报告,技术设计等等。

2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

2.1 “3S”集成技术

“3S”集成技术由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三者综合而成,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对于测区进行实时的观测、分析和应用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3S技术日渐成熟,其在测绘工作中发挥数据采集、处理和产品生成等效用,并且在地质更新调查

和地质动态监测中变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3s”集成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测绘方法耗时较长,效率低下、精确度不够等问题,大大加快了测绘工作的速度和效率。

2.2 全球定位系统(GPS)

对已有控制网测量复核确保无误后,充分利用已知控制点控制点作起算,施设GPS施工控制点,组成多边形GPS网,GPS点位选在便于接收机安置和操作、视野开阔、土质坚硬牢固便于长期保存、利用和发展的地方。GPS点要进行合理编号,采用能够达到工程标准要求的接收机进行观测,同步观测的卫星数最好大于等于五颗,基线解算和平差采用随机软件在微机上进行,同步环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弱基线相对中误差、卫星截止高度角、固定解观测历之数、同步观测时间、平均重复设站数等指标均要符合《工程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00526-2007)的要求。

2.3 RTK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点测量所用仪器要经国家认可的计量授权的测绘仪器检定单位检定合格;采用合理方法设置流动站接收机。通过联测控制点来求解测区坐标的转换参数。测量中,选择在卫星较好时段且卫星数不少于5颗、图形强度因子PDOP≤6、卫星高度角≥15°时进行测量,流动站测量精度控制在±2cm内。根据测量结果,正确作好外业观测记录包括点名、点号、基准站坐标、仪器天线高等。测量时,确保平面收敛阈值不超过2cm、垂直收敛阈值不超过3cm;而且每个点测量应当采用两测回,测回间隔时间≥60”,一测回完成后,重新进行初始化,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设为10个观测值,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图根点测量成果取两测回平均值。

2.4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高效手段,在我国的土地调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首先,遥感技术对于重点城市的土地勘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该技术对城市中占用耕地等情况进行监测,加强土地管理。然后,遥感技术对土地调查的信息更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利用航空、航天正射影像图以及地形图为资料,与原有的土地现状图进行对比,将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改,最终达到更新的效果。简而言之,遥感技术是在航空摄影的基础上,通过遥感器等仪器,以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为媒介,在远离目标条件下对地面物体的物理性质以及位置变化进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

3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是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这样就可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3.1 水准路线布设

对工程的施工控制点进行四等水准测量,采取水准高程点为起算点,采用闭合路线的方法测量,路线往返长度也要作好记录。

3.2 水准外业观测

工程对于四等水准外业观测所采用的水准仪以及双面木质标尺要经国家认可的计量授权的测绘仪器检定单位检定合格。水准仪的i角在作业开始前要进行检测,i角超过±20度时要即时校正。对于项目四等水准外业观测所采取的技术要求要制定相应的图表。水准平差计算采用“南方平差易”进行,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都要符合《规范》要求。

4 数字化工程测量

通过采取野外采集数据与绘制草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测,采点坐标输送进电脑后,使用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内业数据处理,整理绘制成要求比例的地形图。

4.1 采集测量数据

本建筑工程地形图测量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外业数据采集用全站仪进行观测、记录并现场绘制草图。数据采集时设站至少有一个已知方向点进行检查,重新设站时,测量1-2个重合点,确保外业数据的可靠性。数据采集的格式为:点号/距离/镜高/水平角/天顶距/属性/相关信息,点号由记录程序自动产生,而度盘定向用水平角置零的方式,并随时进行归零检查。外业数据采集时现场绘制草图,草图上碎部点点号和记录点号一致,正确反映地物、地貌要素及其属性。对于本项目中高边坡无法接近的点位,采用无棱镜全站仪观测,而且测程应不大于150米。对于测区内具有景观及保留价值的古树、大树采用RTK方式测量其坐标并展于图面上。

4.2 处理测量数据

利用地图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已有的符合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等要求的纸质地图经过编辑、修补后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相应的仪器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两大类,能自动提取图形信息,方便快捷并且保证了地图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性。除此之外,利用数字化成图手段可以方便地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其对应的模式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能大大提高作图效率,推进工程进度。

5 曲线的测设

曲线的测量在测绘工作中是非常常见的,其测定方法也很多,比如基本的一种:“偏角后退法”。曲线五大控制桩既已确立,曲线闭合问题已不存在。此时可以置镜于曲中点,用圆曲线全长偏角的一半的度数对准缓圆或圆缓点,松上盘逐次拨减固定距离之偏角,向仪器方向后退量距定出各中心桩;测设缓和曲线可以置镜于直缓或缓圆点,以缓和曲线全长之切线偏角对准缓圆点或直缓点,松上盘,按预先算好的各桩偏角度数进行拨角,向仪器方向后退量距,定出各中心桩。

6 结束语

在工程建设中,测绘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主要是为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地形资料,所以测绘工作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其精确度可以直接决定工程项目的质量高低。在测绘领域的初级阶段,因受传统测量方式以及传统测量工具的限制,测量的精度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领域也在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苏登天.工程测量[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

[2] 何昌华.浅谈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3).

[3] 刘万利,张伟.浅谈 GPS 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

第8篇

关键词:无人机航测技术;土地开发项目;质量检验

引言

文章以无人机航测数据为研究对象,以山西省怀仁县土地开发项目为例证,采用无人机航摄手段,获得土地开发项目完成后的影像数据。利用AgiSoftPhotoScanPro软件制作了项目区域的正射影像图。同时,根据《山西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及《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的相关规定,对项目主体工程、新增耕地面积等工程量进行了复测,并对项目工程质量进行了检验,以确定该项目总工程数量和工程质量情况。通过随机取样点在实地调查,完成了成果图的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地物分类精度高,并且分类过程也快速、准确。

1项目区及工程概况

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41.93公顷,主要包括水浇地15.11公顷、旱地26.78公顷、其他草地13.68公顷、农村道路1.73公顷、沟渠3.89公顷、盐碱地80.74公顷。项目初步设计可新增耕地95.32公顷,新增耕地率67.16%。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四个单项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包括耕作田块修筑、耕作层地力保护2个单位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排水工程、输水泵站及输配电4个单位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包括田间道、生产路和过路涵管3个单位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包括农田林网1个单位工程。

2采取的技术手段、方法及路线

土地开发项目工程复核工作主要采用无人机航摄获取影像数据,再经“内外内外”方式获取相关数据。第一次内业主要包括查阅竣工资料,以及项目变更文件及预算书中的工程量,确定项目计划数以及航射无法涉及的隐蔽工程的数量与质量的相关参数;第一次外业包括对竣工资料所涉及的工程量的相关数据采用无人机进行采集数据完成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地利用现状图等的制作,以及隐蔽工程数量与质量的实地检验;第二次内业主要是使用正射影像图与原有设计进行比对,确定需要补充测量的具体项目;第二次外业主要是现场有效签证工程量进行核对统计,确定复核工程量;最终依据相关数据出具报告。

2.1无人机航空摄影

2.1.1外业工作本项目选用天宝UX-5无人机航测系统,根据项目要求地面分辨率设为3cm,相对航高为150m;航向重叠度80%,旁向重叠度80%,共分2个飞行架次,326张航片。本项目像控点采用0.6m×0.6m的标靶,布设按照项目区统一布点;位于图边的像控点,一律布设在范围线以内。GPS采用网络RTK测量像控点,精度满足规范要求,收敛精度达到平面<0.01m,高程<0.02m,历元数>15s,延时<0.03s。2.1.2内业工作正射影像由AgiSoftPhotoScanPro软件完成,采用平面基准: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3°带投影,中央子午线114°。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影像实际分辨率<5cm,影像清晰、色彩均匀、反差适中、视觉效果良好,能够真实地表达地形地貌信息,可以满足1:2000地形图成图要求。2.1.3小结通过相关项目多次精度对比,可以发现控制点的数量、分布与正射影像图的精度有一定的关联关系。从数量方面,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正相关。随着像控点数量的增加,正射影像图的精度正向提高,但是当像控点的数量增加到十个以上时,其对精度的影响会逐渐减小。因此不可认为像控点数量越多,正射影像精度就越好。从分布位置方面,一般来讲,不同的飞行架次之间应当布设至少两个共用像控点,像控点应该立体、均匀分布在测区,并用不能布设在近似一条直线或一个高程平面上,这对正射影像图的精度影响很明显。最终,可以发现其中间会有一个最经济的布设量。此外,由于采用网络RTK的方式采集像控点的坐标信息。像控点的布设时,还应当考虑的其他因素:避免选择影响GPS信号的位置,如,强反射地面、山谷、山坡、水面、雷达站、电台从而提高GPS测量精度;远离建筑物或高山等对像控点的遮蔽,从而有效提高正射影像的精度。

2.2其他数据的取得

本次检验工作针对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四个单项工程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检验办法。2.2.1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区地块面积、高程情况通过正射影像图以及DEM模型直接量测取得,其他技术指标以实地勘察结果为主。项目区田块平整度采用网络RTK与水准仪均匀采样并与设计进行比较。2.2.2灌溉与排水工程水源工程以实地勘察为主,通过正射影像图与初步设计图比对确认位置。输水工程以实地勘察为主,通过正射影像图取得出水口等影像可见工程位置与数量。排水工程实地勘察确认碱渠的底宽,渠深,边坡比,以及渠道边坡规划植物护坡措施,通过正射影像图确认排水工程总长度等影像可见工程位置与数量。输水泵站及输配电以实地勘察为主,通过正射影像图取得影像可见工程位置与数量。2.2.3道路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田间道、生产路以及过路涵管以正射影像图识别相关工程量为主,通过实地勘察进行定性检验,如沙砾石厚度等。2.2.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实地勘察确认株高、胸径、树坑大小以及树木存活状况,通过正射影像图取得影像可见工程位置与数量。2.2.5小结相关土地整理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要求采用目测、经纬仪、水准仪、皮尺、拉线等方式进行检验。通过多个项目的实际验测与对比,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与传统方式检验结果的互相验证结果也说明了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成果的可行性与真实性。由于航测的大多数项目的检验不存在抽样的问题,这样可以在减少内外业工作强度的前提下消除抽样风险。此外还因为航空摄影测量“所见及所得”的特点也增加了成果的说服力,降低了与作业单位就成果进行沟通的成本。

3结束语

无人机航测系统可以实现地面分辨率最高3cm,经AgiSoftPhotoScanPro处理后生5cm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图,数据精度高,完全可以满足土地开发项目工程复核用途要求。同时,相对于全外业测图,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能获取丰富的图形图像资料。将无人机航测技术运用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复核工作中,利用无人机获取的正射影像图与初步设计使用的土地利用分类图进行叠加,可以作为土地整理项目竣工验收的基础资料。同时结合对项现场复核,对有关资料进行对照、核实、分析,完成项目范围、实施面积、新增耕地的复测,以及对现场施工内容进行查看和实体抽查完全可以达到《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定》(TD/T1041-2013)的各项要求。

参考文献:

[1]苏世伟,等.通过控制点布设探究航测精度[J].测绘科学,2012(6):115-117.

[2]魏方震,武少丰,吉世鹏,杜洪涛.天宝UX5无人机航测系统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5(3):138-139.

[3]张文博.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