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影视文学的分类

影视文学的分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58: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影视文学的分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影视文学的分类

第1篇

数列

第十八讲

数列的综合应用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已知,,,成等比数列,且.若,则

A.,

B.,

C.,

D.,

2.(2015湖北)设,.若p:成等比数列;q:,则

A.p是q的充分条件,但不是q的必要条件

B.p是q的必要条件,但不是q的充分条件

C.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D.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

3.(2014新课标2)等差数列的公差为2,若,,成等比数列,则的前项和=

A.

B.

C.

D.

4.(2014浙江)设函数,,

,记

,则

A.

B.

C.

D.

二、填空题

5.(2018江苏)已知集合,.将的所有元素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构成一个数列.记为数列的前项和,则使得成立的的最小值为

6.(2015浙江)已知是等差数列,公差不为零.若,,成等比数列,且,则

7.(2013重庆)已知是等差数列,,公差,为其前项和,若成等比数列,则.

8.(2011江苏)设,其中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9.(2018江苏)设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1)设,若对均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若,证明:存在,使得对均成立,并求的取值范围(用表示).

10*.(2017浙江)已知数列满足:,.

证明:当时

(Ⅰ);

(Ⅱ);

(Ⅲ).

*根据亲所在地区选用,新课标地区(文科)不考.

11.(2017江苏)对于给定的正整数,若数列满足

对任意正整数总成立,则称数列是“数列”.

(1)证明:等差数列是“数列”;

(2)若数列既是“数列”,又是“数列”,证明:是等差数列.

12.(2016年四川)已知数列的首项为1,为数列的前项和,,其中,

(Ⅰ)若成等差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双曲线的离心率为,且,求.

13.(2016年浙江)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4,=2+1,.

(I)求通项公式;

(II)求数列{}的前项和.

14.(2015重庆)已知等差数列满足,前3项和.

(Ⅰ)求的通项公式;

(Ⅱ)设等比数列满足,,求前项和.

15.(2015天津)已知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是等差数列,且,,.

(Ⅰ)求和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16.(2015四川)设数列(=1,2,3…)的前项和满足,且,+1,成等差数列.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求.

17.(2015湖北)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前项和为,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已知,,,.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当时,记=,求数列的前项和.

18.(2014山东)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2,前项和为,且,,成等比数列.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19.(2014浙江)已知数列和满足.若为等比数列,且

(Ⅰ)求与;

(Ⅱ)设.记数列的前项和为.

(ⅰ)求;

(ⅱ)求正整数,使得对任意,均有.

20.(2014湖南)已知数列{}满足

(Ⅰ)若{}是递增数列,且成等差数列,求的值;

(Ⅱ)若,且{}是递增数列,{}是递减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1.(2014四川)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点在函数的图象上().

(Ⅰ)若,点在函数的图象上,求数列的前项和;

(Ⅱ)若,函数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在轴上的截距为,求数列

的前项和.

22.(2014江苏)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对任意正整数,总存在正整数,使得,则称是“H数列”.

(Ⅰ)若数列的前n项和(N),证明:

是“H数列”;

(Ⅱ)设

是等差数列,其首项,公差.若

是“H数列”,求的值;

(Ⅲ)证明:对任意的等差数列,总存在两个“H数列”和,使得(N)成立.

23.(2013安徽)设数列满足,,且对任意,函数

,满足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24.(2013广东)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

且构成等比数列.

(Ⅰ)证明:;

(Ⅱ)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Ⅲ)证明:对一切正整数,有.

25.(2013湖北)已知是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成等差数列,

且.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的集合;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6.(2013江苏)设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是其前项和.

记,,其中为实数.

(Ⅰ)

若,且,,成等比数列,证明:;

(Ⅱ)

若是等差数列,证明:.

27.

(2012山东)已知等差数列的前5项和为105,且.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对任意,将数列中不大于的项的个数记为.求数列的前m项和.

28.(2012湖南)某公司一下属企业从事某种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该企业第一年年初有资金2000万元,将其投入生产,到当年年底资金增长了50%.预计以后每年资金年增长率与第一年的相同.公司要求企业从第一年开始,每年年底上缴资金万元,并将剩余资金全部投入下一年生产.设第年年底企业上缴资金后的剩余资金为万元.

(Ⅰ)用表示,并写出与的关系式;

(Ⅱ)若公司希望经过(≥3)年使企业的剩余资金为4000万元,试确定企业每年上缴资金的值(用表示).

29.(2012浙江)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数列满足,.

(Ⅰ)求;

(Ⅱ)求数列的前项和.

30.(2012山东)在等差数列中,,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对任意的,将数列中落入区间内的项的个数为,求数列的前项和.

31.(2012江苏)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两个数列和满足:.

(Ⅰ)设,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Ⅱ)设,且是等比数列,求和的值.

32.(2011天津)已知数列满足,

(Ⅰ)求的值;

(Ⅱ)设,证明是等比数列;

(Ⅲ)设为的前项和,证明

33.(2011天津)已知数列与满足:,

,且.

(Ⅰ)求的值;

(Ⅱ)设,证明:是等比数列;

(Ⅲ)设证明:.

34.(2010新课标)设数列满足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35.(2010湖南)给出下面的数表序列:

其中表(=1,2,3

)有行,第1行的个数是1,3,5,,21,从第2行起,每行中的每个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

(Ⅰ)写出表4,验证表4各行中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等比数列,并将结论推广到表(≥3)(不要求证明);

(Ⅱ)每个数列中最后一行都只有一个数,它们构成数列1,4,12,,记此数列为,求和:

专题六

数列

第十八讲

数列的综合应用

答案部分

1.B【解析】解法一

因为(),所以

,所以,又,所以等比数列的公比.

若,则,

而,所以,

与矛盾,

所以,所以,,

所以,,故选B.

解法二

因为,,

所以,则,

又,所以等比数列的公比.

若,则,

而,所以

与矛盾,

所以,所以,,

所以,,故选B.

2.A【解析】对命题p:成等比数列,则公比且;

对命题,

①当时,成立;

②当时,根据柯西不等式,

等式成立,

则,所以成等比数列,

所以是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的必要条件.

3.A【解析】,,成等比数列,,即,解得,所以.

4.B【解析】在上单调递增,可得,

,…,,

=

在上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

,…,,,

,…,

==

=

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可得

因此.

5.27【解析】所有的正奇数和()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构成,在数列

中,前面有16个正奇数,即,.当时,,不符合题意;当时,,不符合题意;当时,,不符合题意;当时,,不符合题意;……;当时,=

441

+62=

503

+62=546>=540,符合题意.故使得成立的的最小值为27.

6.【解析】由题可得,,故有,又因为,即,所以.

7.64【解析】由且成等比数列,得,解得,故.

8.【解析】设,则,由于,所以,故的最小值是.

因此,所以.

9.【解析】(1)由条件知:,.

因为对=1,2,3,4均成立,

即对=1,2,3,4均成立,

即11,13,35,79,得.

因此,的取值范围为.

(2)由条件知:,.

若存在,使得(=2,3,···,+1)成立,

即(=2,3,···,+1),

即当时,满足.

因为,则,

从而,,对均成立.

因此,取=0时,对均成立.

下面讨论数列的最大值和数列的最小值().

①当时,,

当时,有,从而.

因此,当时,数列单调递增,

故数列的最大值为.

②设,当时,,

所以单调递减,从而.

当时,,

因此,当时,数列单调递减,

故数列的最小值为.

因此,的取值范围为.

10.【解析】(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时,

假设时,,

那么时,若,则,矛盾,故.

因此

所以

因此

(Ⅱ)由得

记函数

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所以=0,

因此

(Ⅲ)因为

所以得

由得

所以

综上,

11.【解析】证明:(1)因为是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则,

从而,当时,

所以,

因此等差数列是“数列”.

(2)数列既是“数列”,又是“数列”,因此,

当时,,①

当时,.②

由①知,,③

,④

将③④代入②,得,其中,

所以是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

在①中,取,则,所以,

在①中,取,则,所以,

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

12.【解析】(Ⅰ)由已知,

两式相减得到.

又由得到,故对所有都成立.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从而.

由成等差数列,可得,所以,故.

所以.

(Ⅱ)由(Ⅰ)可知,.

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

由解得.所以,

13.【解析】(1)由题意得:,则,

又当时,由,

得,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设,,.

当时,由于,故.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当时,,

所以,.

14.【解析】(Ⅰ)设的公差为,则由已知条件得

化简得

解得,.

故通项公式,即.

(Ⅱ)由(Ⅰ)得.

设的公比为,则,从而.

故的前项和

15.【解析】(Ⅰ)设数列的公比为q,数列的公差为d,由题意,由已知,有

消去d,整数得,又因为>0,解得,所以的通项公式为,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Ⅱ)解:由(Ⅰ)有

,设的前n项和为,则

两式相减得,

所以.

16.【解析】(Ⅰ)

由已知,有

=(n≥2),即(n≥2),

从而,.

又因为,+1,成等差数列,即+=2(+1),

所以+4=2(2+1),解得=2.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

(Ⅱ)由(Ⅰ)得,

所以=.

17.【解析】(Ⅰ)由题意有,

即,

解得

故或

(Ⅱ)由,知,,故,于是

①-②可得

故.

18.【解析】(Ⅰ)

解得

(Ⅱ),

当为偶数时

19.【解析】(Ⅰ)由题意,,,

知,又由,得公比(舍去),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所以,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Ⅱ)(i)由(Ⅰ)知,,

所以;

(ii)因为;

当时,,

而,

得,

所以当时,,

综上对任意恒有,故.

20.【解析】(I)因为是递增数列,所以。而,

因此又成等差数列,所以,因而,

解得

当时,,这与是递增数列矛盾。故.

(Ⅱ)由于是递增数列,因而,于是

但,所以

.

又①,②知,,因此

因为是递减数列,同理可得,故

由③,④即知,。

于是

.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1.【解析】(Ⅰ)点在函数的图象上,所以,又等差数列的公差为,所以

因为点在函数的图象上,所以,所以

又,所以

(Ⅱ)由,函数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所以切线在轴上的截距为,从而,故

从而,,

所以

故.

22.【解析】(Ⅰ)当时,

当时,

时,,当时,,是“H数列”.

(Ⅱ)

对,使,即

取得,

,,又,,.

(Ⅲ)设的公差为d

令,对,

,对,

则,且为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令,则

当时;

当时;

当时,由于n与奇偶性不同,即非负偶数,

因此对,都可找到,使成立,即为“H数列”.

的前n项和,令,则

对,是非负偶数,

即对,都可找到,使得成立,即为“H数列”

因此命题得证.

23.【解析】(Ⅰ)由,

所以,

是等差数列.

而,,,,

(Ⅱ)

24.【解析】(Ⅰ)当时,,

(Ⅱ)当时,,

,

当时,是公差的等差数列.

构成等比数列,,,

解得.

由(Ⅰ)可知,

是首项,公差的等差数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Ⅲ)

25.【解析】(Ⅰ)设数列的公比为,则,.

由题意得

解得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Ⅱ)由(Ⅰ)有

.

若存在,使得,则,即

当为偶数时,,

上式不成立;

当为奇数时,,即,则.

综上,存在符合条件的正整数,且所有这样的n的集合为.

26.【证明】(Ⅰ)若,则,,又由题,

,,

是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为,,又成等比数列,

,,,,,,

,().

(Ⅱ)由题,,,若是等差数列,则可设,是常数,关于恒成立.整理得:

关于恒成立.,

27.【解析】(Ⅰ)由已知得:

解得,

所以通项公式为.

(Ⅱ)由,得,即.

是公比为49的等比数列,

28.【解析】(Ⅰ)由题意得,

(Ⅱ)由(Ⅰ)得

整理得

由题意,

解得.

故该企业每年上缴资金的值为缴时,经过年企业的剩余资金为4000元.

29.【解析】(Ⅰ)由=,得

当=1时,;

当2时,,.

由,得,.

(Ⅱ)由(1)知,

所以,

,.

30.【解析】:(Ⅰ)由a3+a4+a5=84,a5=73可得而a9=73,则

,,

于是,即.

(Ⅱ)对任意m∈,,则,

即,而,由题意可知,

于是

即.

31.【解析】(Ⅰ)由题意知,

所以,从而

所以数列是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Ⅱ).所以,

从而

(*)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由知下证.

若,则.故当,,与(*)矛盾;

若,则.故当,,与(*)矛盾;

综上:故,所以.

又,所以是以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若,

则,于是,又由,得,

所以中至少有两项相同,矛盾.所以,从而,

所以.

32.【解析】(Ⅰ)由,可得

又,

(Ⅱ)证明:对任意

②-①,得

所以是等比数列。

(Ⅲ)证明:,由(Ⅱ)知,当时,

故对任意

由①得

因此,

于是,

33.【解析】(Ⅰ)由可得

当时,,由,,可得;

当时,,可得;

当时,,可得;

(Ⅱ)证明:对任意

②—③,得

将④代入①,可得

因此是等比数列.

(Ⅲ)证明:由(II)可得,

于是,对任意,有

将以上各式相加,得

即,

此式当k=1时也成立.由④式得

从而

所以,对任意,

对于=1,不等式显然成立.

所以,对任意

34.【解析】(Ⅰ)由已知,当n≥1时,

.而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Ⅱ)由知

从而

①-②得

35.【解析】(Ⅰ)表4为

1

3

5

7

4

8

12

12

20

32

它的第1,2,3,4行中的数的平均数分别为4,8,16,32.

它们构成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将结这一论推广到表(≥3),即表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将这一结论推广到表,即表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简证如下(对考生不作要求)

首先,表的第1行1,3,5,…,是等差数列,其平均数为;其次,若表的第行,,…,是等差数列,则它的第行,,…,也是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性质知,表的第行中的数的平均数与行中的数的平均数分别是

,.

由此可知,表各行中的数都成等差数列,且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Ⅱ)表第1行是1,3,5,…,2-1,其平均数是

由(Ⅰ)知,它的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从而它的第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是),于是表中最后一行的唯一一个数为.因此

.(=1,2,3,

…,

第2篇

[关键词]关系探讨;审美特征;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53-1.5

“影视文学”属于传统经典概念的说法。长期以来,一般意义上的“影视文学”就偏重于文学层面的意义把握,书面形式的影视文本的独立存在成为可能,阅读文字含义中的“影视文学”就具有特殊的价值。时代潮流迅疾发展,创作现实使人们对影视文学概念的理解更为宽泛,简单拘泥于书籍形态的影视文学在具有无可置疑的合理价值的同时,也显现出更加明显的局限性,超越文学的层面,进入到影像艺术的声画表现,是现代传媒时代的影视文学不能不改变的认识。

总体来看,文学走进影视,影视离不开文学,无疑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客观需要,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成为了影视文学形成发展的动力。

一、影视与文学的关系探讨

人们把电影和其他艺术进行类比的过程中,挖掘出了其他艺术的特性在电影中的具体体现,电影成为了诸多艺术的混合体。文学作为电影存在的前提,以至于有人称文学是电影的母体。电影回归自身的过程本身同时也是电影与文学的融合、交流过程。在电子媒介一统天下的今天,电影与文学的融合代替了疏离,或者从文学的角度说,它走进了电影。可见,二者的交流也必然会促进其共同发展。

电影表现的是文学意味。电影艺术的最大特点当属其兼容性,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可被电影改造利用。文学,作为最为古老的艺术之一,很多艺术又都可以从中获得灵感。我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文学和电影在时间空间表现力、语言机构叙事方式上的天然联系,必然使得文学成为对电影影响最大的艺术之一。电影是依靠对人类现实生活的记录和再现渗透艺术精神和艺术意味的。在渗透艺术精神与艺术意味的过程当中,文学在形态上帮助电影完成了这样一个过程。

电影与文学的感觉差异。电影以其逼真形象来表达生活,而文学之美,则美在含蓄,它以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境去诠释生活,借助文学、千变万化的修辞方式,将确定的对象又不确定的摆放在人们面前。虽然电影自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形式,但是其声色之美,形象之真都决定了它不可能具有文学的含蓄之韵。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之下,文学安身立命的生存之道或许有所动摇,而它不可能也永远不会对文学的想象和真实的互动取而代之,这也是文学生命力之所在。

二、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在文艺大家族中,电影和电视艺术诞生得最晚。可是,诞生之后,便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电影和电视,尽管有不同之处,但相同之点更多。

影视艺术的特征。从电影美学的角度来看,影视艺术具有时空统一性、声画可融性、表现综合性、形象逼真性等审美特征。时空统一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处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影视作品也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影视的视听记录机器所提供的空间,就是那个纪录在胶片或磁带上的画格和声带,每个画格都展现出记录下来的视觉空间。也可以说,影视的时间是空间化的时间,它物质化了,成为具体可闻可见的空间运动;影视的空间是时间化的空间,它有一个时间的流程。由于影视文学的特殊性,它在时空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声画可融性。现代影视编导在构思时,不仅要善于汲收美术、戏剧的特长,要考虑画面的安排,关注画面美,同时还要善于通过各种音响来构成节奏感与画面美。例如中国电影《卧虎藏龙》不受时空限制而代表了永恒的东方魅力,将别具特色的中国文学(书法、山水和武术)极其巧妙又不可避免的融合在一起,将片中人物及观众一同带入一种唯心的中国山水画境界,更体现出了影片内外人与自然迫切要求的“天人合一”。表现综合性。影视的综合性包括两方面:一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二是多种艺术的综合。影视艺术大量地汲取绘画(包括雕塑)的艺术造型特征。音乐是长于抒情的艺术,它那特有的韵律美、节奏美也融入影视艺术之中。文学之溶入影视,主要在于文学塑造人物形象与典型的方法,以及故事情节的结构安排,细节的描写等方面,均被影视艺术所吸收与改造。仅仅从影视表演的角度来看,影视与戏剧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视是综合的艺术,但并不是拼凑的艺术。形象逼真性。所有的艺术都要讲究真实,但影视的形象更为逼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年代末产生了有声电影,到了50年代,宽银幕电影问世,后来又出现了嗅觉电影,全息电影、球幕电影等等,使得电影中的形象更加贴近生活。

影视文学的特征影视文学是为制作电影电视使用的,是摄制影片和电视的文学基础和文学蓝图。因此,影视文学的作者必须根据影视艺术的特点进行编写。

三、中国影视文学的发展现状

影视文学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外延可以扩展到整个文化领域,用社会学方法探讨电影的生存与发展的整体文化问题在新时代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电影具有世界共通的画面,语言有国家、民族之分,但画面是没有国家、民族之别的,因此电影文学具有世界性是必然的。有相当数量的剧本开始重新探索电影的本体特性,借鉴技术进步和其他艺术门类变化发展的结果。充分开掘电影表现形式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大多数剧本开始注意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注意电影的思想艺术价值的体现与经济价值的体现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这也是这两年电影文学工作的一个新走向。

但是我国的影视文学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时这也是影视文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电影剧本创作中存在的缺乏生活气息和底蕴、满足于书斋内的自我欣赏以及文笔华丽、内容空洞、玩弄形式等问题必须加以克服;有的剧本和影片观念陈旧,技巧贫乏,采用电视剧处理故事和人物的方法,对电影的特性认识利用不够,也是电影文学创作和整个电影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编剧可发挥的余地越来越少。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成型的作品,只需要编剧加以改编修改,这给在未投资影视前,用文学作品检验一下市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作品本身就已经具备了市场,和读者,所以其后的影响力只会扩大不会减小。

市场越来越挑剔。由于文学作品的多元化,需要更多的关注不同途径的文学作品,提高作品的时效性和生活性。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影会越来越多地朝着综合艺术、更影像本体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中国电影还是会不断地向文学借鉴经验,中国电影的文学性还会继续存在,并且电影文学剧本的写作也将具有更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

第3篇

影视资源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影视资源中的音乐能够引发学生的听觉共鸣,画面能够使学生产生视觉共鸣,作品中表达的内容与情感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此外,影视资源还能够开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常规的知识讲解转变为新的教学模式,且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

一、将影视资源应用于初中语文听说教学中

影视资源拥有生动且连贯的语言,能够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听说体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在听说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且作品中生动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更好地将影视资源融入到听说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设计角色扮演的环节。例如,在讲授《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同时为学生讲解影视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与语言特点。随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自己选择扮演什么角色,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最后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会仔细揣摩所扮演的角色有怎样的语言特点或者性格特点等,由此便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影视中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同样能够变成听说材料。例如,教师可借助电视剧版《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来进行教学,先带领学生观看片段,王熙凤刚出场时的声音与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看完影视作品后,教师还可选择几个经典片段,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素材,如此便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影视与阅读教学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价值取向开始出现变化,阅读方式也逐渐开始趋于“快餐”化,对于名著敬而远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借助优秀的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近年来,很多中外名著,都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广为传播。例如,四大名著、鲁迅的《阿Q正传》、钱钟书的《围城》、外国小说《哈利?波特》以及《廊桥遗梦》等。可以说,影视资源是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良好手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如《金粉世界》连续剧的播放,使原著成了畅销书,学生在看过电视剧后,都想找出原著来看一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提高阅读能力。如对比一下原著中是怎样描写场景的,电影或电视剧中又是怎样改编的,找出不同的地方,进行分类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设想,应当怎样改编,怎样导演才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原著作者的意图。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电视剧《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设定有较大的争议,此时,教师就可要求学生对原著进行改编。可先为学生播放《水浒传》的片段,随后在引导学生思考,原著与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当学生对宋江这一人物有了整体上的把握后,再带领学生将原著中的宋江与电视剧中的宋江进行对比。此种带着目的进行阅读的行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会更加仔细,阅读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三、利用影视练写作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借助影视资源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影视资源的趣味性已经带领学生进入了想象的空间。内容丰富的影视作品,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感情上,都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触动。语文教师应当借助这一点,趁热打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思维开阔,写出的文章才会更加生动。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实际内容来编写,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影视语言中找到表达技巧,能够为后续的写作练习提供好的素材。另外,因为影视资源与文学作品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无论是影视还是文学,都需要特定的表现手法,在影视作品还未问世时,文学作品早已出品,实际上很多影视作品中人物的表现手法都是从文学作品中提炼出来的。因此,在上写作课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借鉴这些手法。在电影中,总有一些特写镜头,这实际上与写作中人物的细节描写非常相似。在借助影视资源来授课时,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充分理解,且能够把影视资源运用到写作过程中。影视资源的丰富性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拓展写作空间外,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例如,新闻类节目《今日说法》以及《焦点访谈》等这些社会特点较强的节目,就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社会信息。而《百家讲坛》以及《岁月如歌》等节目,则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人文精神方面的材料。

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程资源 影视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54-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提及:“实行课程改革,要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这就提醒我们,在语文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上,语文课程的资源是丰富的,这其中影视资源无疑又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视野,激发课堂活力的良好资源宝库。

一、引入影视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一的学习方式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融入语文课堂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形象、色彩、声音比单纯的白底黑字的文本更具有吸引力,更能让人感兴趣,而影视资源正好符合这几个特点。影视资源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它融声、光、电等技术于一体,能够生动地再现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里的人们的生活,能够让学生的视觉、感觉、听觉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正因为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

因此,合理引入影视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不失为值得一试的好办法。

二、利用影视资源,强化课内认知

对高中生来说,课堂无疑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但课堂教学都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达到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当然就要加强课内知识的认知。

空洞的、枯燥的满堂讲解只会让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内认知度自然就不高。而形象的、直观的、生动的东西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这也就有助于提高课内认知。

影视资源集形象、声音、文字于一体,借助画面、声音的烘托、渲染,将繁杂、错综的问题、矛盾等以一种形象、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快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融入其中。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很快地就能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主题,深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三、妙用影视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影视作为艺术门类之一,自然也是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反映。同时它又能穿越时空,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海量的信息和新的思想、新的知识融于一体。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的学习、教材的内容、教师的讲授,学生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

生活是多元的、复杂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高中生更是如此,人们不可能亲自去体检各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去品味多样的生活滋味。而影视资源能为学生展示生活的多元性,能将社会的百态、世界的纷繁展示在他们面前,能让学生突破目前的生活状态,进入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从而获得间接的生活体验。因此妙用影视资源,能增强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认知世界的需求。

当然,任何形式的教学手段最终都应回归到教学本身上来。虽然利用影视资源可以实现许多原本在语文课堂上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然而,它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影视资源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标要求,立足教材需要,适合学情特点,合理使用,使影视资源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年。

第5篇

【关键词】影视资源;小学语文;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一、影视资源有效运用的意义

(一)开阔学生视野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大多数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的,这种传统教学对于年纪较小的小学生来说显得枯燥无味,甚至会造成课堂氛围沉闷,获得的教学效果也较不理想。因此,老师应利用相关的影视资源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力帮手,使语文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影视资源有着最明显、最根本的特点,具有教材文本不能体现的优势,它不仅综合了文学、戏剧和音乐的多种艺术形式,还以独特的表现方式呈现给观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在语文教材相关文本的基础上,还应利用影视资源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影视资源的优势,来达到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开阔视野。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类个体普遍具有的潜能,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而影视资源正是帮助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帮手。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影视资源,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会。在此基础上,鼓励并启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出问题。因为学生开始提问就是创新意识的最初体现。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应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各抒己见和自己的想象从而达到思维发散并创新的效果。如果教师马上回答学生,给出自己的判断,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由此可知,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充当着引导学生的角色,学生们要学会独立思维、自主思维,这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会达到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影视资源的合理应用是培养并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途径之一。通过写作,不仅能体现出学生是否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流畅的表达,还能进行在思维方面上的交流。因此,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语文素养的高低。影视资源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现实,领悟生活,真实地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教师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一些影视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将所观看到的影视作品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在一起,久而久之,学生写出的文章就会更加带有真实色彩,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二、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一)扩充阅读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获取手段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也逐渐丰富。教师应合理利用影视资源的这一优势,充分地挖掘教学资源,在教材本身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的阅读教学平台。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改进,影视资源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创造新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充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最终提高阅读水平。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的范围不能仅限于课本教材,还应该延伸到课外,从而更好地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并引导学生读好书。目前,文学作品和影视密切相关,学生们通过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从而解读范本。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本内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为接下来的语文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他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去探索和求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大众传媒普遍以图像为主要变现形态的氛围。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图像超于文字的感知力和敏锐性这一点,多运用影视资源,从而将教学内容以更加活泼、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许多文学作品都被翻拍改变成了影视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影视作品和原著的对比,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思考和探讨。影视作品和原著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效果的表达上也有着不同之处。学生可通过对影视作品观察,从而得出自己的看法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此一来,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和热情,还大大拓展了学习内容和思维空间,教师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语文教学活动。

(三)提高审美能力

语文在众多科目中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要注重学生对于审美意识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既要学习到知识,又要提高学生审美创造的能力,确保学生拥有一份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影视资源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启迪,得到教育,甚至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影视资源具有能够使学生通过多样的审美角度鉴赏作品的优点。影视艺术是具文学、戏剧及音乐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因此它能够生动形象地再现原著内容,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直接反映出社会的现实生活。原著当中的某一个片段,通过不同角度、景点拍摄和各种音乐声响的配合以及光影色彩带来的特殊效果,能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献给观众,从而突出审美角度多样性给学生带来的新体验。

第6篇

信息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英语教育亦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学习资源种类繁多,涵盖面广,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可应用素材;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已成为英语视听说教学的重要载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更新、拓展知识内容,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当代青少年学生更易于接受生动形象的情景语言教学,影视资源的应用可以提升教学效果。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将影视资源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是可行的且必要的举措。

2影视资源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势

影视资源的应用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营造了直观生动的语言情境,更有利于教师开展视听说教学,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积累和掌握日常交际用语,区分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更新语言词汇。此外,影视资源辅助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开拓眼界,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习俗、文学著作和与此相关的重要人物,从而提升人文素养。

3影视资源内容的选择

英文影视资源题材广泛,内容繁多。如何筛选、甄别出适合英语课堂教学,能切实提升教学效果的素材,是影视资源有效应用的重要前提。在挑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医学、法律、政治类题材的影视剧中专业术语过多,句式复杂,超出中学阶段学生的英文水平,不宜适用;(2)罪案类题材的影视剧大多也不在可应用的范围内,有的过于暴力血腥,有的灰色压抑,反映的主题反面、悲观,台词中含有大量粗口、脏话;(3)历史剧同现代剧相比较,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前者并不算是理想的素材,因为体现不出语言词汇的更新;年代久远的影视剧,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4)生活类题材的影视剧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首选,教师可以将各类生活场景分类,截取视频,针对教学主题,应用资源;(5)动画类影片中通常用语简单易懂,语速适中,趣味性强,适合作为影视欣赏专题课的素材;(6)选取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导向的影视作品,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7)纪录片取材广泛,涵盖了社会生活、科技、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主题的需要选取;(8)访谈、真人秀、专题演讲都是可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素材。

4影视资源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1)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语言应用能力的问题,不能自然流利地用英语沟通;语言表达过程中,书面语和口语混淆、误用,习惯中式思维模式;语句的使用仅仅是单词的堆砌拼凑。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英语教学以语法作为切入点,偏重机械性重复记忆单词。为了改变现状,逐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将影视资源应用于课堂,以记忆、模仿、配音或表演三步来展开教学。主要引用的资源取材于生活类的美剧,如《查莉成长日记》《摩登家庭》和《丑女贝蒂》等。在第一阶段,学生需要在视频文件播放的过程中,记录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和语句;随后,教师将影视资源中出现的知识内容汇总到PPT上进行讲解,比较辨析口语和书面语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影视剧中使用的日常交际用语。以往学生的语言表达中存在一个误区,在很多问句的结尾习惯语音上扬,陈述句缺少停顿断句。在第二阶段,学生要通过模仿视频情境中的语音、语调,纠正错误的表达习惯。这个阶段的练习可以以先易后难的方式进行,先开始模仿反复出现的词、短语、简单句,而后再着手长句。接下来的第三阶段,是综合提升、成果展示的阶段。学生分组合作,互助学习,在配音或表演两项任务中选择其一,可以自主创新,对视频内容再加工,添加道具,或者另辟蹊径,自选素材进行创作。在英语配音和表演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是依赖语法或者中英转换的思维模式,而是跟随着语境进行角色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将外部的学习资源内化成习惯性的语言表达。

(2)听力水平的提高

听是语言应用能力中最基本且重要的一方面,要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就需要常“练耳朵”。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带有不同口音,或者说话语速稍快的外国人士,这种情境下听到的绝不是听力考试或者教材配套光盘中播放的录制英语。所以在课堂上,听力练习素材需要从影视资源中去选取,让学生习惯真实情境中的语音、语速。大多数时候听力和口语练习是可以同步进行的。如果侧重听力方面的训练,教师可以针对所播放的视频内容,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取答案。或者以分组的形式展开竞赛,组员分工协作,最后讨论给出答案。还可以根据中职学生所学专业,选取听力材料,创设问题和练习活动。视频的选择和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英文基础,如果授课班级的学生大多数英语基础比较薄弱,选取的视频需要语速适中、发音清晰,多个问题中设置一个难度较高的即可。Mr.Popper’sPenguins是广受学生喜爱的一部英文电影,笔者截取了剧中波普先生第二次收到企鹅的情境作为听力素材,这个片段词汇简单,语速稍缓,内容有趣,符合学生当前的英文听力水平。针对这一部分,笔者设置了三个问题:①波普先生共收到几只企鹅?它们的名字分别叫什么?②简单描述这些企鹅各自的特点?③波普先生的儿子女儿在第一次看到企鹅后说了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第一遍无字幕观看过程中,大部分已经知道了第1、2题的答案,有的做了速记。在第二遍配有英文字幕的播放中,学生通过分工的形式记下了两个孩子的对话,完成了第3题。接下来的第三遍练习,学生要核对之前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在前两遍听力的基础上已经可以自主模仿片段中的台词,这正是听力练习的最佳效果。通过这种授课方式,中职学生的英文听力水平是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的。

(3)习语、俚语的积累

习语、俚语是英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活中经常会被使用。如果仅仅靠大量背诵,效果事倍功半。即使能听懂意思,但不会运用于实践,因为缺乏语境的语言学习太过死板。习语、俚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有的被淘汰,有的被更新。目前来说,学习这一类用语比较好的方式就是从影视资源中去发掘素材。时下常用的习语、俚语会出现在现代影视作品中,通过影视辅助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句的适用情境,掌握语句的用法。在同步讲解过程中,笔者会向学生强调指出习语俚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让他们了解有的俚语适用于年轻或特定群体,如果对长辈,或上下级使用,会冒犯他人,造成尴尬的局面。美剧《摩登家庭》是习语、俚语使用较多的一部剧集,笔者要求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去判断,找出哪些用语属于习语、俚语的范畴。然后再进行总结、讲解。在此基础上,学生选取所学的一个习语,分组完成简短的对话,以达到巩固加深记忆、活学活用的目的。holdyourhorses是影视剧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习语。在学习之初,学生推断出这句话应该归属于习语俚语的范畴,但是在意思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将该句话错误地完全对应成中文里的“悬崖勒马”。实际上,这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的语句,所表达的意思和holdon,bepatient是一样的。为了强化对该习语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没有直接纠正错误,而是播放了另一段出现holdyourhorses的剪辑视频,让学生通过对两个语境的比照、理解,自己总结得出它的正确意思和用法。在这之后的选词自组对话环节,很多小组都选择了该语句,并将其自然熟练应用到语言表达过程中。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借助影视资源学习掌握习语、俚语是切实有效的方式。

(4)文化、文学知识的增长

掌握好一门语言,需要对其文化环境和文学艺术有所了解。影视作品中对于英美国家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的展现生动形象,学生通过欣赏影片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各类文化元素,了解文化差异,在人际交往中避免文化冲突所带来的误解和阻碍。在每个话题的影视资源挑选过程中,笔者会注意选取能够体现、突出文化元素的情节、片段。在学生观看之后,针对其中所展现的某一文化要素,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展开比较、讨论,以加深理解。除了文化要素之外,影视资源的文学色彩也是非常浓厚的。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搬上了银幕,可以让读者进一步领略名著的魅力。通常在文学作品的电影欣赏课之前,笔者会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功课,对该作品以及作者进行了解;在观赏结束之后,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表演剧中某个小的精彩片段,或者以讨论的形式展开对人物或事件的分析、评价,以此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莎士比亚是西方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剧作家,了解他所创作的戏剧作品是学习英美文学不可或缺的一方面。以此为主题,笔者开设了莎翁悲喜剧赏析课。学生在课前需要分组准备一部莎士比亚的作品介绍,任务的选择以抽签的方式决定。课上展示阶段,要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呈现任务,小组之间可以互相提出问题,以加深对作品的了解。作品赏析环节,笔者选择了KingLear第一幕第一场中,国王让三个女儿说出对自己的爱的这一精彩片段。其中的人物对话形象地揭示了各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也预示了人物命运的走向。Loveandbesilent等一些经典台词,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体会到英文语句也可以简单而意味深长。文化文学知识的累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影视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能够丰富语言的学习,提升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作者:李璐 单位:大连市房地产学校

参考文献:

[1]段淳淳.英文电影配音与口语教学浅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3).

第7篇

关键词:影视翻译字幕翻译配音译制

近年来,翻译学科的发展虽日新月异,但总体上的发展并不平衡,呈现出重诗歌、小说、散文等类的笔译或口译,而轻影视类的翻译。影视翻译领域之中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翻译体系,其研究方法与理论仍不太明确,大部分的研究工作还是停留在经验主义阶段。

一、影视翻译研究的发展

西方学者从翻译视角进行影视翻译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1956年出版的期刊Lelinguiste/Detaalkundige中的TraductionetCinéma一文和1960年出版的杂志Babel的特别版Cinémaettraduction可以说是欧洲最早的影视翻译理论研究。1974年Dollerup发表的文章OnSubtitlesinTelevisionProgrammes首次单独对字幕翻译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英语电视节目翻译成丹麦语时出现的不同种类的错误。

而IstvanFodor则在配音译制领域的研究中是位里程碑似的人物,他的研究可是说是奠定了西方影视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在其1976年出版的英文著作FilmDubbing:Phonetic,Semiotic,EstheticandPsychologicalAspects中,他首次从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美学等多个角度综合系统的研究了影视作品的配音译制。书中首次提出了电影译制要在语音,人物性格和内容三方面达到“同步”的观点。

在同年,Titford发表了Subtitling:ConstrainedTranslation。在文中他首次提出了constrainedtranslation这一概念。Titford认为影视翻译译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受到了影视这一特殊媒介本身的特质的限制。在Titford的理论基础之上,MayoralAsensio,Kelly和Gallardo等学者在其后的研究中将constrainedtranslation这一概念运用到了影视翻译实践中。

1987年,欧洲广播联盟在斯德哥尔摩主办了配音和字幕大会,这是欧洲首次在配音和字幕领域举办的会议。在这次会议的带动下,一系列相关的会议陆续召开,影视翻译的相关出版物也大量涌现。会议的一大成就就是达成了一项非强制性指导方针,旨在推动欧洲各国间配有翻译字幕的电视节目的交流和传播。

上世纪90年代,西方的影视翻译研究开始了其“黄金时代”,影视翻译研究理论有了突破性的发展。1991年,luyken与四位欧洲的影视翻译专家合作出版了OvercomingLanguageBarriersinTelevision:DubbingandSubtitlingfortheEuropeanAudience一书。该书从专业视角分析了针对影视作品中的语言转换的不同翻译模式,并对欧洲的译制影视作品的数量,人员成本以及受众偏好等都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研究。随后在1992年,瑞典字幕翻译家Ivarsson出版了著作SubtitlingfortheMedia:AHand—bookofanArt。这可以说是欧洲第一部全面研究字幕翻译的著作。在书中他详细介绍了字幕翻译的技术发展历程。1998年,Ivarsson又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书中加入了许多如数字技术等新技术下的影视翻译策略与技巧。这两本著作可以说是为欧洲影视翻译研究日后发展的奠定了基础。

1995年以后,西方影视翻译研究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代,相关的理论研究明显增加。其中研究较有成就的有芬兰的Gambier,丹麦的Gottlieb,希腊的Karamitroglou,瑞典的Ivarsson等等。其中Gambier可以说是影视翻译领域当仁不让的领军人物。他的研究涉及范围既深又广,对于不同影视翻译模式的如何分类,影视翻译的策略和技巧,影视翻译的受众等等的研究都颇有造诣,影视翻译领域的国际会议也几乎都是由他主持。而Gottlieb可以说是影视翻译领域迄今为止理论研究最成体系的学者。他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影视字幕翻译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在影视作品中如何翻译习语,在字幕翻译的教学方面也颇有见地。他的研究还包括在配音和字幕的英文电影的流行下,丹麦本国语言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康乐82,83)

二、对影视翻译的评价

影视翻译具有翻译工作的一般特征,即不同语言系统的转换。但影视作品字幕的翻译介于笔译与口译之间,因有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和过程,表现出其独特的个性。影视翻译专家钱绍昌教授于2000年在《中国翻译》第一期上《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指出:“如今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读者)的数量,影视翻译对社会的影响也决不在文学翻译之下。”(61)钱教授在该文中还指出影视语言不同于书面文学语言的五个特点: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以及无注性,同时结合个人翻译实践介绍了影视翻译的七点经验。

根据不同的标准,翻译可以有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自己所特有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但影视翻译有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等多重的社会交际功能,以及特殊的翻译标准和方法,因此也必须进行独立的研究,才能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译学体系和译学范式。影视作品是视觉和听觉等多方面综合的艺术形式,比一般的文学作品更形象、更生动。但同时也因口型、肢体语、语境、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字幕翻译。字幕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或非文学翻译,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画面一瞬即逝,观众不能重复观看视频或字幕。但我们在阅读书籍时,则可以回过头去重读前面的部分,可以反复阅读。字幕则是不可逆的,具有瞬时性,这种瞬时性要求翻译的字幕,观众一遍就能看懂。不考虑观众是否能接受翻译字幕这点,是行不通的。

我们知道英语重形合(Hypotaxis),句子中各成分的相互连接常用一定的连接词语,即采用句法手段(SyntacticDevices)或者词汇手段(lexicalEquivalence)等策略来表示出结构关系。而汉语重意合(Parataxis),句子中的成分多依靠语义的贯通、语境的映衬来体现。因汉英两种语言各自的差异,所以在做英汉字幕互译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语言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在影视翻译理论研究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起步可以说相比影视翻译实践更晚,至今尚未有成体系的理论出现。期待我国的学者能够更多的与西方学者加强沟通与交流,学习西方影视翻译的先进理论,扩大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水平。也希望有更多意识到影视翻译重要性的人士投入到影视翻译的实践和研究中来,早日形成我国自己的影视翻译研究理论体系,使影视翻译研究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康乐86)(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影像文化;大众意识形态;文学书写;影视小说;批评

【中图分类号】1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12)02-0031-6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已经呈现出不容忽视的大量新质素,也就是说,要研究和探讨新世纪文学的特质,必定要考察大众传媒在文学流通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美国传播学理论家库利说:“传播的历史是所有历史的基础。”而不同时代传播媒介的不同特点必然对包括文学在内的人类精神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从传播的角度看,影视小说是新世纪文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它对传统的文学样式、文学传播方式、文学传播途径、文学作品的市场、文学作品的受众对象、文学作品的社会地位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化。

一、影像文化的大众意识形态

影像文化是“技术性观视”的视觉文化形态,它置换眼睛与真实景观发生的直接联系,使人类看到的东西总是透过某种技术手段呈现的“影像”。影像文化的兴起,是当今文化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它似乎将已有的文字的传统阐释功能和表现功能排斥殆尽,而引发了“影像”与“文字”之争,使曾高居“象牙塔”中的文学艺术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丹尼尔·贝尔在论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影和电视”为代表的“视觉文化”时曾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对于影像文化的迅速崛起,鲍德里亚论述道:“摄影是现代的驱妖术。原始社会有面具,资产阶级社会有镜子,而我们有影像。”影像世界“通过技术向我们强调它的存在。这个主客关系的反转发挥着惊人的、不可轻视的作用”。现实确乎如此,在汹涌澎湃的影像文化洪流中,我们感受到这股崛起的力量!

在我国,影像文化是随着上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的兴起而日渐强盛的,而影像文化是大众文化外在表现的重要形态之一。大众文化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消费文化和商品文化,是电影、电视、音乐、出版物等生产工业制造出来的消费品。有学者指出:“近年来,我国文化市场逐步建立,文化产业迅速兴起,大众文化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迅猛发展,影视媒介文化、广告文化和信息传播业异军突起,日见勃发,在国民生活中愈益显示出某种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方不少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论述了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特性。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由各种组合的居于从属地位或被剥夺了权力的人群所创造,他们丧失了推理的和物质的资源——这由剥夺了其权力的社会体系所提供。因而这与其内核相矛盾、相抵触。这些资源——电视、唱片、服装、电子游戏、语言——承载着在经济上和意识形态上处于支配地位的人的利益,其中蕴含着他们的力量架构——这是霸权式的,并支撑着现状。”詹姆逊认为意识形态具有辨证特色,他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指出:“在同一意识形态体系之中,存在着两套不同的价值观和两种不同的批评主旨;这各不相同的两套价值观和两种批评主旨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的趋势之中,各自构成内部的冲突,即一方的存在以对另一方的否定为前提,反之亦然;而且这对立冲突的两个方面不会自行消失,它们处于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有可能向着对立面转化。”按照詹姆逊的说法,在同一社会中,存在着两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一种是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另一种是代表普通民众的非主流意识形态,我称之为“大众意识形态”。从菲斯克和詹姆逊的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大众文化代表了大众意识形态的价值理念,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而影像文化既是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大众意识形态的直观体现。

作为大众文化中的影像文化与当代大众的精神生活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影视剧深得大众喜爱,影视剧的这种大众意识形态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影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1)》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反映了2010年我国影视剧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其中有些数据特别引人注目。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总收入达2459.0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5.5%;电影综合效益达到157.2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7.55%;“十一五”期间广播影视总收入以年均21%的速度大幅增长。影视剧的兴起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大众文化的成熟,满足了大众对通俗性、娱乐性、情感性文化的心理需求。随着视觉文化的普及,影像文化已经带来深刻的文化转型和变革,从而产生马克·波斯特所言的“文化重组”。在这个文化转型和变革的时代,影像文化的大众意识形态极有可能承载“塑造未来文化形态”的重任。

二、从文学书写到影像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