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药制剂行业现状

医药制剂行业现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58: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药制剂行业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药制剂行业现状

第1篇

沈阳市骨科医院药剂科,辽宁沈阳 110044

[摘要] 医院制剂是制药产业不发达时代的特殊产物,在药品短缺时期,医院制剂为保障临床的用药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制药产业的发展,医院制剂的弊端逐渐地显现出来。面对现代药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医院制剂生存艰难。在生产条件、科研环境、人员素质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医院制剂的发展更加困难。本文将重点分析医院制剂在生存和发展中的困难,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

关键词 ] 医院制剂;制药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R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48-02

医院制剂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软硬件和销售使用范围等政策的严格限制,使医院制剂长期得不到发展。就目前情况看,医院制剂室数量在不断地减少,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在不断减少,剂型、品种在不断减少。面对现代化医药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医院制剂缺乏直接对抗能力。但医院制剂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如何发挥这些特色和优势,是医院制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产业政策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1 医院制剂现状

1.1生产条件

医院制剂室大部分都在医院内部,外部发展空间不仅有限,而且很难符合现代制剂生产的环境要求;由于历史原因,制剂室内部空间有限,很难对制剂品种进行工艺改造和升级,设备的升级换代都困难。很多制剂室内部生产空间洁净区也就几百平米,设备有的使用超过几十年。生产条件落后,产能低下,改造空间有限几乎是所有医院制剂室的共同特征。

1.2 科研环境

制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制剂产品要想有竞争力就得不停的更新换代,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的投入。而一般的医药制剂室很少有专职的科研人员科研投入也少之又少,科研设备缺乏,很难形成高水平的科研能力。

1.3 人员素质

医药制剂室的大部分都是老职工,都不是制药相关专业毕业,没有经过系统的药学教育,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新毕业的年轻职工,也由于医药制剂室相对闭塞,同行业的其他企业、院校交流不多,职业素质很难再提升。

1.4 制剂产品定价能力弱

医药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目前医院仍垄断着药品零售市场,为避免医院凭借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国家对制剂的利润水平加以限制。国家现行药品价格政策规定,医疗机构制剂零售价格按“保本微利”原则制定,其零售价的成本利润率最高不超过5%[1]。由于以上的规定,医药制剂的售价都比较低,利润非常微薄,而目前的生产成本又不断上涨,很多医院制剂品种都是负利润销售。

2 医院制剂的发展对策

2.1发展医院制剂孵化器生产企业

2011年3月新版的GMP开始实施,从新版的执行标准来看,对药品生产企业软硬件要求都有较大的提高,而医院制剂生产管理规范(GPP)又参照GMP执行。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制剂室都很难通过新版的GMP验证,如按新GMP标准建立制剂室,投资太大,这对许多医院而言是难以承受的。有鉴于此,可由政府牵头,由各家医院共同出资成立医院制剂孵化器生产企业,或直接由政府出资建立孵化器企业,再租借给各家医院。企业完全按照GMP标准建立,各家医院制剂在孵化器企业内部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检验,做到资源最大化利用。这是最有效的解决医院制剂生产条件问题,保证了医院制剂的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又为医院节省了大量资金,同时也为政府部门的监管提供了方便。

2.2 扩大医院制剂的销售网络

医院制剂目前只限定在医院本身和协作医疗单位内部使用,医院本身用量有现,协作医疗单位多是小医院或县区级医院,使用量会更少。这就会使大部分医院制剂的产量不大,失去规模效益的优势,难以发展壮大。国家应该建立优良医院制剂目录,挑选临床使用悠久、有特色、质量好、用量大的医院制剂在小范围内(市级)医疗机构之间逐步使用。这样不仅会扩大医院制剂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也会满足其他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2]。

2.3 提高医院制剂的科技含量

建立一支高效的科研团队,不断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医院制剂发展的重要途径。很多医院制剂品种都未曾做过科研,既没有临床前研究的各项数据,也没有临床后研究的各项数据,甚至连生产工艺中都缺乏精确的控制参数[3]。制剂的质量完全靠以往的生产经验来判定,临床使用也是靠多年的使用经验积累出来的,这样的产品再好也很难有说服力。剂型的落后是医院制剂的另外一大弊端,医院制剂能够在历次药品再注册中保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外用或口服的剂型,这其中中药占了很大比例。在药剂学高速发展的今天,缓释、控释、磁向、靶向制剂各等新剂型不断涌现,传统的丸、散、膏、丹显得非常落伍。医院制剂室只有通过不断的科研才能解决以上的问题,只有用科学的数据才能保障医院制剂生产和使用的稳定、安全和有效,高技术才能使医院制剂稳定发展[4]。

2.4 提高人员素质

医院制剂室的员工与药品生产企业员工生产技能差距较大,这是医院制剂室的普遍现象,其原因有多方面。应该说,提高人员素质是提高医院制剂质量的最有效和便捷的环节,也是相对容易做到的。医院制剂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

2.5 政府的政策支持

医院制剂的最理想情况就是获得国家药品准字号,但新药的申报费用过高,时间周期太长,医院很难承受。医院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在临床上得到了验证,在新药注册管理办法中可以考虑适当降低要求。另外,政府在产业政策中可以适当扶持,特殊疗效的秘方医院制剂,可以给于一定的溢价空间[5]。

3 结语

医院制剂总体现状并不乐观,从长远看,产业萎缩是必然。但少数医院制剂一定会抓住历史机遇,利用现代的制药技术和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结合自己的特色发展壮大。

[

参考文献]

[1]杜玮.医疗机构制剂的定价原则与方法[J].卫生经济研究,2012(6):11.

[2]吴永佩,颜青.试论我国医院制剂今后的走向[J].中国医院,2013,7(2):51.

[3]任贻军,高逢喜.医院制剂的存在与未来的发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8,(4):362-364.

[4]斯俊英.医院制剂的现状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J].海峡药学,2011(3):222-223.

第2篇

摘要:分析我国制剂室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我院制剂室面临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及经验教训,探讨我国医院制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医院制剂存在问题经验教训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以来,对药品生产的管理已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然而,许多医院制剂室是作坊式的生产,制剂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医院制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一些医疗机构的制剂生产品种锐减,大批设备处于半停半用状态,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亏损。在这种形势下,医院制剂和制剂品种普遍面临着各种严峻的考验。这几年来,在医院领导的重视下,我院制剂室积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改进。本文谈及我院制剂改革的一些经验教训,探讨制剂室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我国医院制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1工艺落后,制剂粗糙

目前我国较为先进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微粉化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等药物制剂新技术在医院制剂开发与生产中很少应用,使得药物处理过于简单,杂质多,从而影响制剂的质量。

1.2新制剂开发经费不足,研发能力受限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对于开发中药制剂缺乏基本的投资,很多疗效肯定的临床验方得不到深入的开发而“自生自灭”。没有研发费用就难以进行新制剂的研发,医院封闭的小环境,又妨碍了新制剂的研发,不能实现医院临床实践的优势与社会药物研究院(所)研发实力优势相结合[1]。

1.3研发人员配备少,信息滞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仍没有专职的研发人员,繁忙的工作使得研究人员难以及时了解药学动态,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迟缓。因此,在新制剂研发过程中,思路陈旧,无法很好地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致使产品的研发价值大大降低。

2我院制剂室的对策及经验教训

2.1生产方面

充分利用我院的骨伤专科优势,根据中医专科特色生产特色制剂,做到专病有专药,根据病程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专用制剂。品种较多,已有制剂20多种;剂型多样,包括丸剂、搽剂、膏剂等剂型。制剂产品包装精致。如我院瓶装制剂都有内封口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外包装则尽量突出中医骨伤特色,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2.2人员方面

制剂工作人员主动深入临床,了解制剂产品的专科用药情况,收集各制剂产品的临床疗效、费用合理性、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及时进行分析、调整与改进,使产品也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制剂有关人员每周参加业务学习,不仅丰富了专业知识,而且及时了解一些前沿的信息和技术,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制剂事业。

2.3科研方面

我院制剂室既是福建省又是泉州市重点中医专科,除政府提供的科研经费外,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力情况、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确保我院制剂研发提供了经济后盾,提高制剂质量,满足服务于临床。如研发的新剂型颗粒剂、喷剂、口服液,将大大方便骨科外伤患者和小儿患者;在外用药制剂加入发热辅料等,具有加速药物吸收的作用又有理疗的效果。诸如此类,通过改进传统剂型,创新新剂型,使其更贴近于临床,从而弥补一些中药用药的不足。

2.4管理方面

①我院制剂室设立岗位分级管理及合理的考核制度,使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②制剂室能不断规范质量管理,包括各种文件管理、生产记录、验证等。为使各个环节有序地运作,进行合理分工,权责明确。③大力加强原辅料的验收和养护,对验收、养护人员进行各种专业培训。④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成品、半成品、原辅料的检验,以保证每批产品的质量。

3提出医院制剂可持续发展策略

3.1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医院制剂工作应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制剂生产全程的自动化管理,以大大提高制剂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2]。编制的管理软件应包括以下内容:制剂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岗位安排、配制记录、成本核算、质量文件管理、质检记录、留样观察记录、生产监测等,可以采用触摸屏命令控制,操作简便,且效果理想。这样不仅可以对生产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减少错误的发生,而且实现了管理的系统化,同时也为检索提供了方便。

3.2建立原辅料库房,实现原材料管理规范化

优良的制剂质量是以优质的原辅料为基础,因此加强各种原材料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各种原材料进行专门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原辅料贮存过程中出现的变化,从而有效保证原辅料质量[3]。

3.3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完善硬件建设

优良的产品质量离不开先进的仪器。检验室应适当购置一些检验手段较强的先进仪器,加强原辅料检验及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另一方面,在制剂生产研发上,可以保留经典品种,对部分制剂进行改进,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使其成为疗效更高、使用更方便、不良反应更小的新制剂。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发一些新品种专科剂型,如气雾剂、凝胶剂、软膏剂、口服液、泡腾颗粒等等,从而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

3.4提高员工素质,强化质量意识

要重视制剂人员的在职教育和培养,通过自学、外出参观、脱产进修、轮训培养、有针对性地单项技术培养等,不断强化和更新专业知识,以解决知识老化、新技术匮乏等问题,逐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4]。其次,应注重不断地引进制剂人才,以进一步提高开发新技术、新制剂的能力,从根本上确保医院制剂的高质量。

3.5疗效好的制剂品种再开发

可以将临床使用多年、疗效好的制剂品种同有实力的制药企业合作开发,按新药报批的有关规定整理文献资料,取得准确的科学数据,以推动医院制剂转化为生产力的方向发展[5]。如三九胃泰、克痢痧、壮骨关节丸、小儿龙牡壮骨冲剂等都是从医院制剂诞生而发展成为商品制剂的。但是由于新药的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一般不作为医院制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3.6生产一些临床需要的内、外用制剂

随着医院制剂的逐步萎缩,医院不必投资建造大规模的制剂生产车间,仅保留普通制剂生产车间,生产一些医院临床需要的内、外用制剂。有些获得制剂文号的医院制剂可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委托GMP达标药厂生产,医院制剂室仅负责对制剂的质量复核、产品验收、发放等质量及产品的管理工作[6]。而医院制剂技术人员则可抽出时间从事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如药品的管理、新制剂的开发研究、制剂的临床研究等。

3.7加强多方位合作[6]

加强各医院制剂室与同行的交流合作,可以通过每年举办的药学会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建立与医药行业协会协作关系,及时了解医药行业的最新信息、市场应用信息,为医院制剂的发展和新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与研究所、企业合作,利用它们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医院制剂的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研究;与医院临床科室一起申报新制剂开发项目,申请科研经费,对医院的特色制剂作进一步的临床对照试验、质量监控标准的研究及不良反应监测等。

3.8寻求药监部门支持,建立医院制剂网络

《药品管理法》第25条规定,特殊情况下,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对于临床必需、市场无供应、生产批量小、生产技术及生产条件要求高的品种,医院制剂室相互之间可以形成网络,某一品种可集中有条件的制剂室生产,既节省资源,又保证质量[7]。

3.9利用独有的优势,开发中药制剂

作为中医医院,有着行之有效的中医理论和中药配伍经验,经方、验方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独特的中医临床经验优势是其他科研单位开发中药制剂无法比拟的。如果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借鉴国内外开发天然药物的思路和技术,一定能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开发中药制剂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中医的许多精髓是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的,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医院制剂室应该享有的保护策略,促进医院制剂室的生存与发展。

4结语

药品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社会的需求,随着这种需求的提高,国家对医院制剂的监管力度也会加强,医院制剂面临的是挑战,更是机遇。医院制剂要发展,就必须坚定“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开发特色制剂,创新剂型,加强医院制剂网络建设,控制规模,保证质量。这才是医院制剂长足发展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沛丽.我国医院制剂的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5):128.

[2]陆晓和.医院制剂工作发展之我见[J].药事组织,2005,14(9):67.

[3]刘少明,朱全刚.医院制剂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医药导报,2005,24(4):355-356.

[4]李勇,唐志立,曾友志.医院制剂现状与发展[J].西部医学,2006,18(1):111-112.

[5]张耕.医院制剂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药师,2006,9(2):178-180.

[6]黄明亚.浅议医院制剂的生存和转型[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3):234-236.

第3篇

1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岗位群及其所需职业能力分析

面向中药制药技术行业,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共享实训设备、师资和课程开发成果等教学资源,提高专业群的整体建设水平及辐射、带动作用。针对人才培养规格,开展社会调研,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资格,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通过对贵州省神奇制药、贵州百灵制药、贵州益佰制药、贵州德昌祥制药、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铜仁市民生大药房、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梵净山生态药业等大中型企事业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中药种植员、中药检验员、中药调剂员,中药提取员等,分析胜任这些岗位所具备的职业基本素质和岗位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总体思路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依据中药材种植、中药检验、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调剂、中药供销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鱼“水中游”游技项目任务为导向优化和重构适应就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的课程体系,构建“校内实训基地(鱼塘)和校外实习基地(江河)”联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制订、实施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轮岗、顶岗实习的管理力度,搞好各教学环节的衔接与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校企评价机制,使所培养的人才能胜任中药材种植、中药检验、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调剂、中药供销岗位群工作,实现与企业“零”对接。(1)依据中药材种植、中药检验、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调剂、中药供销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校内,依托中药材GAP创业园、附属医院中药房、铜仁地区民族制药厂、铜仁-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铜仁市民生大药房等“校内鱼塘”对学生进行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基地教师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在校外联系对接“校外江河”企业———梵净山生态药业、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贵州德昌祥制药、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湖南怀仁药业,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建立“工学一体、校企结合”的“养鱼”人才培养模式。(2)学生是“鱼”,学校和行业企业是“水”,以“放鱼投饵”的教学理念大胆改革课程,构建突出胜任力、学习力、创新力的“鱼塘、溪流、江河”课程体系。(3)科学设计教学情境,推行学生“水中游”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由“抓鱼喂食”教学逐步转向“放鱼投饵”,再到“自己觅食”教学,教师自始至终是观鱼者,根据学生工作岗位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投饵”,直至学生自己“觅食”。(4)教师将“抓鱼”教学改为“放鱼”教学后,就会有更多精力与“校外江河”有效沟通合作,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就业有效衔接。(5)建立学校、企业和医院共同考核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过程考察与关键点考核相结合的课业形成性考核评价制度。

3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3.1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贵州中药制药行业发展需要,通过对铜仁梵净山生态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中药检验科室)、铜仁民生大药房(中药销售区)、贵州德昌祥药业(中药制剂车间)、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调剂室)企事业现状及发展要求的调研,结合国内外职业标准,培养与就业岗位纵、横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高级中药制剂工、中药调剂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能胜任中药种植、检验、制剂、调剂、供销工作。

3.2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有利于“校企医共养人才”的运行管理制度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教师联系和驻扎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加强学生实训及顶岗实习指导,推进教学密切型、技术合作型校企医三方合作。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的系列课程建设制度和办法,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由企业医院技术骨干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策划和组织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1建设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

根据专业工作岗位群要求聘请铜仁梵净山生态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中药检验科室)、贵州德昌祥药业(中药制剂车间)、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调剂室)等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技术骨干等充实到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例会制度和专业调研制度,召开每年两次以上的专业建设例会和一次以上的专业调研工作,加强专业建设和发展,实现人才的校企共养、过程共管、资源共享。

3.2.2开设学生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学生进校第一学期就参加“中草药采集识别应用”兴趣小组,使其对中药原植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学期学生参加中药材GAP科技开发兴趣小组,了解中药材种植技术,激发他们种药致富的创业热情;第三学期学生参加中药材加工销售兴趣小组,积累中药材加工销售经验,激发他们中药材收购销售创收的热情;第四学期至第六学期,学生进入学院中药材GAP创业园,对种植技术简单的中药材进行规模化种植,实现增收创业就业。学院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为中药材种植创业就业的学生提供技术支撑和创业资金支持。

3.2.3修订和完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

依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成才规律,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学院《铜仁职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条例》《铜仁职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试行)》及《铜仁职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基础上,建立专业课程教学实施管理办法和专业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实现专业教学质量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推进校企共育人才有序进行。

3.2.4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组建校企对接的专业实训项目部,全面负责校内外实训项目、时间、地点的安排和运行管理、质量监控及成绩评价等工作,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3.2.5规范顶岗实习管理

依据《铜仁职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专业顶岗实习校企共管制度,规范“一人一岗、定期寻访、以师带徒、出师定薪”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做到顶岗实习计划、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实习岗位、实习待遇、实习考核和实习教学标准“七落实”;抓好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初期安排、中期检查、后期总结“四环节”;同时成立以专业主任为组长、企业参与的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督察,做好顶岗实习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企业选派工作一线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学校选派专任教师通过带教实习、指导学生论文写作、解答学生生活、心理等有关问题,配合企业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4结语

第4篇

【摘要】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兽药行业无论从产品规格、生产规模、还是市场营销,一直到研发与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及资本运作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产品的不规范运作及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从长远来看,兽药产业必然也必须有一个理性的回归,这种回归的必然结果就是真正让有资质和能力的人去管理、生产、经营、使用、研究兽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兽药 发展现状 畜牧 趋势

自1992年至今,我国畜牧业的持续性发展带动了诸如兽药业、饲料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兽药产业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有兽药厂1800余家,近几年来的年产值均保持在150亿元人民币以上。但是,作为一个世界畜牧养殖业大国,目前兽药行业的现状与之极不相称,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畜牧养殖业的需求。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畜牧养殖业的整体水平要有大的提高和持续性发展,除了注重动物品种改良、加强管理、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外,加强兽药的研究与对发,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兽药业的落后是至关重要的。

一、我国兽药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2014年行业统计,我国兽药生产企业1809家,从业人员约16.46万人,兽药经营企业10余万家,兽药年产值439.55亿元,销售额406.76亿元,毛利127.33亿元,平均毛利率31.3%。兽药企业中,化药(中药)企业1524家,年产值325.18亿元,销售额302.98亿元,毛利67.23亿元,平均毛利率为22.19%,从业人员14.45万人。

二、我国兽药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化药企业研发成本投入少,占全年销售额3%-6%,因此导致以仿制药为主,近十年没有一类化药新兽药上市。兽药剂型和制剂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严重同质化。具体如下:

1.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不规范生产、经营和使用兽药的问题依然存在,不按照兽药gmp要求生产、地下窝点非法生产和假冒伪造文号生产的现象屡禁不止。无证经营、网络非法经营及恶意销售假劣兽药的现象仍然存在;大部分经营食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少或没有科学管理和号业技术人员:养殖环节盲目用药、滥用兽药,甚至非法使用禁用药物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

2.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新药不新,目前,我国兽用化学药品的新药开发还是以仿制为主,自主创新的很少。2006~2005年核发的化药类一类新药证书只有2个、中药类3个。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弱,企业研发基础薄弱。研发能力不强。

3.国际兽药巨头对中国高端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凸显

数目众多的国内企业只能在日趋薄利的中低端市场“搏杀”,高端市场、种畜禽市场、大规模养殖场使用的兽药产品,尤其是生物制品甚至包括益生菌制品多以国外企业为主,可见国际兽药巨头的进入是对民族兽药行业的严峻挑战。

4.管理不规范,人员流动大,职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很多兽药企业缺乏长远规划,管理粗放,重销售、轻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制度建设等方面严重滞后,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其中尤以销售、技术人员的流动最为突出。兽药企业数量的不断扩张导致就业市场“需大于供”的形成,滋生了毕业生职业忠诚度缺失、兼职成风。

5.营销同质化、创新能力低

目前在国内兽药行业占主导地位的营销模式是从2001年在行业中开始出现的,以“业务+技术”为主的营销模式,也称为“兽药技术营销模式”。此模式为推动兽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没有行业壁垒,很快就被全行业模仿,使兽药企业的营销模式几乎惊人的一致。近几年来,有部分兽药企业尝试过一些新的营销模式,如“深度营销模式”但失败的多,成功的少,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新的营销模式能够超越技术营销模式。

三、我国兽药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兼并、重组、整合渐行渐近

我国的兽药企业总体上以中型为主,生药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中坚力量,化药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从产业集中度的角度来看,生药企业的CR10指标(CR为产业集中度的指标,CR10为销售前十名企业销售额占该类行业总销售额的比重)达50.95%,集中度较高,竞争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之间。我国化企业众多,中小型企业占到厂商总数的90%左右,2013年化药制剂企业销售集中度指标CR10为21.21%,未来兼并重组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企业将会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积极进行产业布局,覆盖原料、兽药制剂、生物制品等整个产业链。

2.加强药剂学的基础研究,大力开发兽药新制剂

据资料说明,开发一个药物新剂型一般只需100―300万美元(仅为创制新药费用的1%),将一个控释制剂推上市场平均只花3~5年(为创新药的1/3~1/2),并且对于用高技术研制的新剂型美国仍列为新化学实体类,享受同等的专利保护期,这要求我国医药和兽药行业从总体战略上重视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3.科技创新,才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反思过去的失与得,谁能在研发工作上取得先机,谁就会在兽药行业领军企业之战中率先突围。用心为养殖行业发展保驾护航,想养殖企业之所想,急养殖企业之所急,吸纳或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优秀科研人才,学习借鉴其它领域和国外先进经验,争取政府支持,研制新产品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4.品牌战略是兽药企业发展的出路

养殖企业在纷繁杂乱的兽药企业和产品面前,消费时没有方向、没有标准,凭运气只能误打误撞。这种局面既不利于兽药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养殖行业健康发展。因此兽药行业急需有品牌企业出现,急需品牌企业指引行业方向。

四、总结

总之,我国要发展兽药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个企业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密切关注兽药行业的发展动态,探索出符合自身的、符合兽药行情的、属于中国的、甚至世界的品牌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文萍.浅析兽药产业的作用[J].吉林畜牧兽医.2011,32(5);46-47.

第5篇

[关键词] 医院制剂;灭菌方法;查阅文献;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 R9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a)-0187-02

医院制剂即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医疗机构制剂应是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本院的院内制剂主要是中药制剂,由于中药制剂原料的特殊性,为了保证中药制剂质量,使制剂微生物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必须提高生产中的卫生条件,加强原辅料的前处理,保证制备过程中的操作条件,加大灭菌技术的应用。为此,多年来本院从原料灭菌和成品灭菌两个主要环节着手,同时提高生产环境的各项要求来确保本院制剂的质量,其中灭菌是制剂制备过程中保证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操作,灭菌时必须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特点等选择灭菌方法,以保证药物的治疗作用、稳定性和用药安全。本文就本院医院制剂的染菌因素、防菌、灭菌方法及存在问题报道如下。

1 医院制剂染菌的主要因素

1.1 原药材的污染

原药材大都是天然物质,采收时一般仅在产地粗略加工,不做灭菌处理,而且包装比较简单,因此大都带有大量微生物。

1.2 辅料的污染

制剂生产中的辅料糊精、白糖、蜂蜜等大都购置于食品生产厂家,由于食品行业的规范要求与药品行业相比较低,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机械、工具等灭菌处理不够彻底,易造成细菌污染。

1.3 半成品污染

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药材原粉、水提液、浓缩液、浸膏在一定的湿度、温度下因存放时间过长、保存方式不当等原因,易导致细菌滋生而发生菌变。

2 综合性防菌措施

综合性防菌措施是在制剂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使产品达到卫生标准的重要手段,如工作人员用乙醇擦洗双手,口罩、工作服、工作帽用热压灭菌,紫外线等照射生产空间,机械设备严格按照清洁规程洗涤,小型工具及包装用器具用乙醇浸泡或熏蒸,玻璃器皿采用干热灭菌。

3 本院制剂生产中应用的灭菌措施

3.1 中药液体制剂的灭菌方法

中药合剂、糖浆剂、口服液等液体制剂因含有水分和糖分较多,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因此,液体制剂的防腐灭菌尤显重要,除了常规措施、热灌封、加苯甲酸钠作防腐剂外,本院还采用了湿热灭菌法和微波辐射灭菌法。

3.1.1 湿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利用高压饱和蒸汽或流通蒸汽灭菌、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及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在中药合剂、糖浆剂、口服液等液体制剂中广泛应用。本院多年来生产的许多液体制剂,如退热合剂、麻杏芩龙合剂、清咽利咽合剂、清消口服液等均采用湿热灭菌法,灭菌后经药物检测没有任何致病菌或真菌的存在。生产中使用的是卧式热压灭菌柜。

高压蒸汽灭菌法的优点是灭菌彻底,效果好,方法简便易行,缺点是灭菌时需经高温高压作用,通常会破坏成分,降低疗效。

3.1.2 微波辐射灭菌法 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能被含水的菌体吸收。微波辐射灭菌法就是利用微波的这一特性采用2450 MHz的振荡频率,快速震荡菌体内水、脂肪、蛋白质、多糖等极性分子,进而使分子间相互碰撞而迅速产生大量的摩擦热,快速杀死各种芽胞、细菌,以达到灭菌的目的。微波辐射灭菌适用于对湿热敏感的药物,用于水性药液灭菌,主要依赖产生热效应,一般使用微波灭菌机,微波频率为3×102~3×105 MHz。常见有2450 MHz直波导微波机、2450 MHz隧道式微波加热器、2450 MHz组合波导微波机。本院使用的是2450 MHz隧道式微波加热器。微波灭菌不仅适合于液体药物,同时也适用于丸剂、片剂、中药饮片等固体药物。灭菌需要时间较短,一般只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

微波辐射灭菌最大的优点是灭菌时间较短,对一些有效成分不太稳定的药物也基本没有什么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省时、无污染、前景广泛的灭菌技术。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大功率微波可致损伤和白内障等病变,长期置身于小功率微波中,可引起神经功能紊乱。由于目前许多微波设备造价高昂、体积庞大,大量占用厂房,以上因素造成微波灭菌法在本院使用受限[1-2]。

3.2 固体制剂的灭菌

中药固体制剂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等采用加热灭菌、过滤除菌等方法都不能用,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本院应用乙醇蒸汽灭菌和60Co-γ辐照灭菌。乙醇蒸汽灭菌在本院主要用于药材饮片的前处理灭菌,对于乙醇蒸汽灭菌仍达不到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制剂,则采用60Co-γ辐照灭菌的方法灭菌,主要用于固体制剂成品的灭菌。此两种方法的比较见表1[3],本院生产的所有固体制剂如和肝颗粒、参花降糖丸、中风皂贝化痰胶囊、玉屏风散等均采用上述两种灭菌方法,经药品检验机构检测符合标准。

3.2.1 乙醇蒸汽灭菌 乙醇蒸汽灭菌的杀菌剂是一定浓度的乙醇,通过加热汽化对被灭菌药物进行熏蒸达到杀菌目的,杀菌机制是乙醇渗透到微生物细胞及其芽胞壁内使蛋白变性,从而杀死微生物[4],主要用于中药材饮片的灭菌,生产中本院使用乙醇蒸汽灭菌柜。它的操作规程是:使用前检查各阀门是否正常,空柜试压若发现蒸汽或真空各阀门有漏气现象应维修至正常后再使用;药材装柜时要求药材的含水量应在20%左右,过干灭菌效果不好;把药材用布袋或编织袋装好后放入柜内,最好一次能把柜装满(节约乙醇);用3~5支6点温度计在柜内不同部位的药材内放置;预热时保持蒸汽压力在0.2~0.3 MPa,加热直到温度达到80~90 ℃,并保持2~3 h;抽真空时打开真空阀门使柜内负压达到0.08 MPa左右,一段时间后若压力不再下降即可加乙醇;加乙醇要求浓度为90%,保持蒸汽压在0.1~0.2 MPa,吸入速度保持18~20 L/h,吸入完毕后关闭乙醇进入阀和蒸汽进入阀;灭菌时间为12 h,出料时不能见明火,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乙醇蒸汽灭菌可以取得较好的灭菌效果,特别是对中药材饮片的灭菌(经本院使用发现,中药饮片经乙醇蒸汽灭菌后卫生学合格率达100%)。袁灵等[5]将自制的冬凌草浓缩丸适量放入电热恒温真空干燥箱中,在真空环境下,通入乙醇蒸汽,温度调至75℃,灭菌30 min,并记录灭菌前后的真空表读数,结果显示,灭菌前杂菌不合格,真菌符合标准,灭菌后两者均符合标准,灭菌前后的样品外观、崩解时间无差异,灭菌后的水分较灭菌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过乙醇灭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除了消防安全的问题,乙醇残留和对成品性状的影响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3.2.2 60Co-γ辐照灭菌 60Co-γ辐照灭菌是冷灭菌法,主要利用60Co产生γ射线对药剂进行照射,射线通过对核糖核酸、蛋白质、酶等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使微生物死亡而达到灭菌目的。通过哈斯、苏德模、李耀维等[6-8]人的研究表明,该方法有以下优点:①不产生热效应,经辐照过的药物温度仅升高2~3 ℃,对热敏成分不会有任何影响;②因射线穿透力较强,适合用于中药成品的消毒灭菌,有效地预防二次感染。经本院自制4种不同剂型10批半成品、成品的随机抽样检查表明,半成品与成品合格率相差较大,经60Co-γ辐照灭菌后,成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合格率达100%。

60Co-γ辐照灭菌是目前经济、有效、省工省时、不污染环境的有效方法,在本院多用于成品的后期灭菌,但人们对这种辐射方法的使用较为慎重,因为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对药物中维生素的破坏、变色、变味等加重,另外,人们也担心服用辐射过的药物会诱发癌症和出现致畸、突变等。

综上所述,本院现用的灭菌方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理想的杀菌方法应是杀菌彻底、药效没有损失、不产生毒素及未知物、造价低、方便操作、适合本院的生产设备要求需要。如何做到这几点需要本院乃至所有药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马梅芳,陈腾蛟.微波干燥灭菌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8,14(2):80-82.

[2] 裴晋平.微波灭菌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J].山西科技,2008,20(3):64-65.

[3] 杨金华,施钧瀚.乙醇气体灭菌法在我院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研究,2011,24(1):28-31.

[4] 杨铭,刘玉英.浅谈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的重要性[J].山东医药工业,2001,20(4):36-38.

[5] 袁灵,赵江红,张向东.中药丸剂乙醇蒸汽灭菌法的研究[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6,11(5):12-14.

[6] 哈斯.中成药钴60灭菌试验总结[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4,1(2):20-21.

[7] 苏德模,王藏徐,许华玉,等.60Co-γ射线辐照灭菌中成药的最佳辐照剂量选择[J].药物分析杂志,1990,10(5):280-283.

第6篇

【关键词】中药学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43-01

课程建设是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结构的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直接影响到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面对高等教育的转型变革,为使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满足行业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形成特色鲜明、质量突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层次修改与补充,希望能够为加强中药学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中药学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启示。

1.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中药学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毕业生。

我院中药学专业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中药学人才为根本任务,根据社会对中药人才的需求,修订了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2+1+1”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培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中药开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与管理等领域从事中药新药研究、中药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与评价、临床药学服务、医药营销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 第一阶段执行统一的教学进程,第二阶段实现专业方向分化,第三阶段学生开展专业实践与毕业实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突出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的,遵循了人才成长规律,体现了现代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要求。

与此同时,我院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2013起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充分体现中医药院校师生“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学生依兴趣方向选择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中药提取、制剂生产、新药开发、中药分析、市场营销等学科方向进行相应的理论、实践学习,拉近了师生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进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选定的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我院中药学专业的原课程设置结构不够合理,实践学时偏少,课程门类缺乏系统性,难以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既不利于开拓学生知识面和保证中药学专业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发挥我院中药学专业教育对地方中药产业的引领作用。因此,我们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对中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改进。课程体系调整与改进主要包括:

2.1“2+1+1”分段式培养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及人才需求的变化,我院在2013年修订了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计划,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实施“2+1+1”分段式培养,课程模式为:“2”:第一阶段为一、二年级,执行基于基础课程的学进程。为满足“厚基础”的培养目标,基础课程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组成。“1”:第二阶段为三年级,实现专业方向分化式教学,分为中药制剂与检验、临床中药、药品营销三个方向。“1”:第三阶段为四年级,进行专业实践与实习。新的课程计划作为“2+1+1”分段式培养模式的课程载体,旨在培养能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2.2 学科交叉

近年来,多学科交叉融合迅猛发展。为适应新形势,我院制订专门的政策促进其他学科与中药学的交叉与渗透。以中药学主干学科为基础,整合学科力量,打造优势学科,鼓励学科间的多方位交叉与融合。如中药药物分析学、中药资源开发、市场营销学、药膳学、制药工程学等,这些新兴学科近几年来发展很快,体现了现代中药学的特色。

学校为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养,采用学分制,鼓励学生攻读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培养具有多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3.革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中药学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与特色,采用PBL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强调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与自主学习性。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能动性,为构建学生创新性思维打下基础。

通过近年来的中药学课程体系建设,我院在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亦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将继续大力改革,扎实推进中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建设,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 2015, 07.

[2]颜红, 杨晶, 夏新华,等. 中药专业“2+1+1”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2(24):80-82.

[3]刘海波, 沈晶.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堂教学方法[J]. 计算机教育, 2014(13).

作者简介:

第7篇

关键词:哈佛框架;战略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

一、哈佛分析框架的概念及内容

哈佛分析框架是由哈佛大学佩普、希利和伯纳德三位学者提出的全新的财务分析框架。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只关注报表中的财务数据,仅从财务视角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而哈佛框架分析法是从战略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三个维度出发,不仅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还关注财务指标对企业和企业所属行业的影响。

具体来讲,哈佛框架分析法中的战略分析旨在通过战略分析法对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进行定性分析,为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奠定基础;财务分析是基于财务数据对公司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获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前景分析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因此,哈佛框架分析法弥补了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不足,更加全面、系统。

本文以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运用哈佛分析框架对其进行财务分析。

二、同仁堂公司背景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47年的历史。公司主营制造、加工中成药制剂、化妆品;经营中成药、西药制剂、生化药品;普通货运等。同仁堂集团坚持“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中医药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做长、做强、做大”为方针,以创新引领、科技兴企为己任,其收入、利润、出口创汇及海外终端数量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同仁堂于1997年6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本文将依据2011年-2014年财务报表数据展开分析,了解同仁堂以及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三、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对企业找到自身定位,判断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战略分析也是哈佛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通过战略分析可以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以及所处行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战略分析包括行业分析和竞争分析。

1.行业分析

(1)新进入者的威胁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由于医药企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其进入壁垒较高。首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进行严格的监管,并对行业内企业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这种行政保护为市场上原有的医药企业制造了较强的垄断优势。其次,新进入的企业往往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理想的市场份额,因而要么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规模经营,要么只能面临居高不下的成本,这二者都会使企业处于劣势,而且消费者对新品牌的忠诚度难以保证,稍有不慎就会一蹶不起。最后,近年来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门槛,这也在启动资金方面为新进入企业设置了又一道壁垒。

(2)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现如今,我国医药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同一种药往往有几十家生产厂家,使得医药行业竞争加剧。然而,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却是良莠不齐,部分厂家为了追求市场份额,甚至采取了“返利回扣”等方式鼓励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

(3)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近年来,我国医药生产厂商逐步将企业引向规模化发展方向,使得部分国药集团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医药企业的购买者有:药品批发企业、医疗机构以及药品零售商。药品批发企业以其在市场交易中的丰富经验而具有议价优势,医疗机构由于可以和消费者零距离接触,掌握着消费的最终环节也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药品零售商则通常起到引导消费者用药的作用,因此其议价能力也较强。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医药企业的供应商主要为原料药及辅料生产厂家。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的原料药出口国,原料药生产厂家众多,竞争激烈。因此,在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方面,医药行业占据着相当优势。但是,当原料药及辅料价格上涨时,医药行业就变得比较被动,这时供应商的优势就显而易见。

(5)替代品带来的威胁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作用重要,专业性极强,安全性要求极高,因而其替代品较为局限,所以对医药行业而言,来自替代品的威胁不足为患。

2.竞争优势分析

(1)用人机制

至今已有3407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能够延续至今,与之与时俱进的用人机制密切相关。“同仁堂”顾名思义有着一种团结协作、互助共进的精神,这也体现在其人员管理上。

同仁堂历史悠久,但在用人方面他们力求推陈出新。他们愿意为真正有才能的人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从而为企业招募贤良之才。同时,他们还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策略,以期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不仅如此,同仁堂还优先为企业选中的人才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专业培训,时刻体现着“同仁”二字的精髓。

(2)品牌优势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三百多年来,同仁堂凭借着对消费者的忠诚深入民心,也在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仁堂”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一直传承的品牌经营理念和“中药文化”的品牌概念。如今的同仁堂,早已将其市场拓展至海外,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澳门、香港,同仁堂在这些中华文化渗透力较强的地区都有着不错的口碑。

(3)民族气节

同仁堂的企业文化一直以来都体现着较强的民族气节,从创立伊始至今,同仁堂都以“弘扬中华医药文化”为己任,而且在国家危难之际从不发国难财。这让顾客对其产生了深深地敬意。因此,这种民族气节也是同仁堂的优势之一。

四、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包括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的分析,本文依据同仁堂公司2011年-2014年年报数据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

通过上表发现,同仁堂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近年来呈走高趋势,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在提高,债权人承担的风险在降低。

2.营运能力

从上表可见,同仁堂在2011年-2014年的营运能力指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说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在逐年下降,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将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同仁堂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如处置

一定数量的资产,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能力。

3.获利能力

2011年到2014年同仁堂的获利能力各项指标整体呈上升趋势,可见企业的获利能力在逐渐增强。但不难发现,2013年利润明显下降,成本费用明显提高。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发现2013年同仁堂身陷“假药门”事件。当时,位于北京昌平的一家同仁堂旅游药店,被曝光采用欺骗手段将来源不明的中药标高价卖给外国游客,同仁堂企业因此受到影响,销售业绩一度下滑,直至2014年才有所好转。

五、前景分析

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同仁堂企业,受国家政策以及多年品牌渗透力的保护一直保持着不错的业绩,但企业面临的挑战也很大。如今,国外制药巨头凭借在资本实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正逐步扩大在我国药品市场中的影响力,成为了我国医药企业的强劲竞争者。并且随着我国进入WTO,关税的减免、非关税壁垒的废除,国外医药企业还会给我国的医药产业带来更大的冲击。

六、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北京同仁堂企业的战略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得出:同仁堂在医药行业竞争优势仍然相当明显,其品牌化的经营理念、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都是主要的竞争优势。同时,近年来同仁堂偿债能力在提高,但营运能力较差,并且受“假药门”事件波及回转比较吃力,获利能力良好,在行业中仍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陈胤江.基于哈佛框架对携程的财务报表分析[J].商业会计,2014,(19):83~85.

[2]殷建玲.浅谈财务分析新思维--哈佛分析框架[J].商,2012(6).

[3]侯晋萍.哈佛分析框架下的财务报表分析:以A公司为例[J].经济师,2012,(1).

[4]马传丽.财务评价体系下Y公司财务分析--以哈佛分析为例[J].现代商业.

第8篇

甘肃省中医院经济管理处,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 该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医院集团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中医院应该充分认清目前所处的行业环境,积极把握发展的市场机遇,进而提出中医院集团化发展的战略。文章旨在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能够持续发展的中医院提出参考意见,使其顺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

[

关键词 ] SWOT分析;中医院;集团化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73-02

[作者简介] 牛永祝(1984-),男,甘肃兰州人,硕士,医院管理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医院管理工作。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医疗机构集团化发展已成为主要的改革路径之一[1]。这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在日趋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中医院当前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中医院集团化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这也是对中医医疗集团发展策略科学制定的前提基础,也为中医院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能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1 概述

早在1982年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克里就提出了SWOT分析法,SWOT是由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4个英文单词缩写而成,其本质是通过综合和概括自身的内外部条件,来对自身面对的机会、优劣势、威胁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2]。利用SWOT分析法,现代企业管理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的综合情况,对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规划和决策是非常有利的,并制定出高效能的企业战略,使企业得以永续发展[3]。

2内部环境

2.1优势

2.1.1共享核心医院先进设备,提高集团资源利用效率 中医医疗集团以GS中医院的设备资源优势为纽带,实行集团成员之间检查、会诊、转诊等资源共享的互助方法,其具有大型的医疗设备,而门类齐全的医疗设备都是各临床科室根据学科专业发展所需来配置的,有些不能在成员医院进行的检查可送至GS中医院,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1.2自制制剂内部共享使用,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帮扶提高 GS中医院拥有37个品种的自制中药制剂,自制中药制剂在集团成员医疗机构内部推广使用,同时根据集团成员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在医疗技术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分别给予辨证的帮扶管理,不断提高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而提高集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1.3集团成员之间信息化资源共享 GS中医院具有省内同类医疗机构中最先进的信息中心,依靠GS中医院现有的网络平台,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优化各类医疗资源和信息,实现远程会诊和检查信息的实时传输,增强核心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间互动,逐步明确各等级医疗机构职能,构建分级诊疗的服务体系[4],有效落实“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且对缓解民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有一定程度的缓解[5]。

2.1.4 品牌效应拉动病源共享 中医医疗集团核心医院GS中医院目前省属最大的三级甲等中医院,具有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4个,且骨伤科为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在省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加入中医医疗集团后,各成员医疗机构名称挂牌为GS中医院的分院,各医疗机构之间开展双向转诊,通过核心医院的品牌效应来发展各分院,使分院对患者的吸引力能够增加, 从而实现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6]。

2.2 劣势

2.2.1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 人才问题是中医医疗集团发展的瓶颈,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集团核心医院GS中医院,而各分院的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少。分院所在地经济落后是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不仅使得分院原有的大量人才外流,而且很难吸引外来人才。

2.2.2科研实力较弱 集团成立时虽然托管了某省属中医药研究院,但由于中医药研究院薄弱的基础科研能力。对此,在共同攻关的同时,集团各成员医疗机构还要加强同医药类高校的合作,形成联合攻关的科研管理机制,方能使集团形成强有力的科研后劲。

3外部环境

3.1 机会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医药服务的投入,切实提升中医药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建设,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向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可及的中医药服务,这为中医医疗集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公立医院的改革为中医医疗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三级医院分诊制度的实行,为医疗集团的中小医疗机构增加了病源。同时在双向转诊制度的带动下,集团中小医机构的疑难病症患者被送转诊至集团核心医疗机构GS中医院进行诊治,不仅使核心医疗机构GS中医院获得了发展机遇,同时提高了集团中小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治未病理念渐入人心,而慢性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为具有养生保健特点的中医药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进而为中医医疗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经营空间。

3.2 威胁

省内各家大医院在不断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综合性医院是患者就诊的首选,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一部分患者,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政策性降低医疗费用的措施也对中医院低价位吸引患者的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再者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使得常见病的患者在社区分流。

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政策的出台,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以各种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吸引患者,医疗行业间的病源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人们保健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而为中医医疗集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4发展战略

4.1创新管理体制,打造集团品牌

集团核心医院GS中医院根据各成员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选派优秀的管理干部定期到成员医疗机构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工作的实践,提高集团成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突显中医医疗集团的区域优势,利用核心医院GS中医院的品牌优势,加大宣传,带动潜在病源,使集团内部病源转诊的程序和资源共享的模式更加完善。集团各成员依托核心医院的技术力量开拓本地医疗市场,核心医院病种患者分流至各成员医疗机构进行诊治,集中优势提升疑难危重症的救治能力,从而达到集团内各医疗机构双赢的目的。

4.2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技术合作

为使集团个成员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核心医院的人才、技术以及设备优势能充分发挥,集团核心医院通过派驻管理和技术团队,运用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的管理方式,在技术、科研、管理等方面给予帮扶[7],提高集团成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集团应建立基于内部的双向转诊制度,成员单位之间实行绿色通道转诊。

4.3转换运行机制,提高运营效率

中医医疗集团实行的是托管兼并和支援帮扶的松散型运行模式,集团核心医院GS中医院对各分院的约束力强度还不够,而自身利益是各分院在执行集团决策时考虑比较多的,从而影响集团运营效率。因此,在集团基本架构已经搭建的基础上,明确按照集团改革的既定目标,参与决策医院运营中的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重大问题等事项,真正发挥理事会在集团中的核心作用[8]。同时,集团核心医院应加强与各分院在运营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优化组织结构,充分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转换以市场为主体的运行机制,提高医疗市场应变能力。

[

参考文献]

[1] 柯先明.芜湖市公立医院集团化改革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8):7-8.

[2] 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48.

[3] 吴舂容.医院的优质服务策略[J].医院院长论坛,2006,3(1):17-31.

[4] 宫芳芳,孙喜豚,胡国萍,等.我国公立医院集团发展现状及展望[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3):4.

[5] 熊季霞,陆荣强,徐爱军.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集团模式的治理与评价[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179.

[6] 张岩.辽宁省公立医院集团化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4):15.

[7] 郑志涛,孟薇,姜旭坤,等.区域中医医疗集团运行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