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智慧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智慧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58: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智慧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智慧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1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 高职英语 词汇教学 应用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全球各地通用的语言,在各国的经济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英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也越来越低。因此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大部分参差不齐,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而社会职场中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而已,要求英语能力更高,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事务处理。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放弃传统的学模式,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不同的程度进行分层教学,培养出更多符合未来职场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英语词汇分层教学的基本含义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学生对于英语词汇掌握的不同程度,依照他们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把同学们分层不同的层次或者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等形式进行教学。从教学硬件方面来看,就是高职院校根据学校自身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设计出自己学校独特的教学方式;引进具有创新精神和掌握现代教学方式的老师,开创新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从教学软件上来说,英语词汇教学模式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英语词汇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个体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基础薄弱者能够找回学习英语的自信,使基础比较好的同学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得到最大的提升,这就是分层教学的目的所在。

三、英语词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比较复杂,主要来自下面三个方面:1.普通高招成绩为中下水平的高中生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学生。这些同学经过高中三年高中的英语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好,但是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同学和普通高招的同学依旧存在很大差异;2.五年一贯制的学生。这些同学从初中就进入高职院校,虽然经过了两年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英语水平依旧不是很高;3.直接通过高职升学的学生。这些同学们大多为技校、中专等学校毕业,英语基础特别薄弱,甚至英语词汇严重匮乏。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同学们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从词汇方面来说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是为什么应该舍弃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不能使大部分同学融会贯通,反而使差异更加扩大。因此,进行分层教学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

四、分层教学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分层教学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具体步骤:1.科学合理的分层;2.分层设立教学目标;3.分层进行教学;4.分层布置作业;5.分层进行考核。下面具体进行阐述:

1.科学合理的分层。这一步是有效施分层教学的根基,根据不同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基础(学校可以通过特定词汇考核来统计数据)可以将不同程度的同学们分成例如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层次,即为A、B、C、D四个等级。

2.分层设立教学目标。目标就是学习的动力,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有高低之分,能够让每位同学在努力后能够达到。例如A等级同学就是熟练掌握四六级词汇的用法,B等级同学能够掌握四六级重点词汇的运用,C等级同学能够掌握教材中词汇的运用,D等级同学能够认识一些常用的词汇即可。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切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能够激发他们最大的学习动力,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3.分层进行教学。分层进行教学是词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老师在教学阶段必须了解班上同学们的英语词汇水平,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使得程度接近的同学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可以重点教B、C两个等级的学生,对于A层次的学生,甚至可以让他们来教其他同学,对于D等级同学来说,要使他们能够融入课堂中。

4.分层布置作业。课后作业部分是词汇巩固提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A层次的学生,可以多布置课外拓展作业;B和C层次的学生可以布置以掌握所学内容为主,适当加些拓展;对于D层次以掌握基础为主。教师一定要鼓励同学们选择高层次的作业进行自我突破。

5.分层进行考核。学校对学生最后的考核一定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考核,总得来说考核方式一定是要让每个层次的同学都能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使每个人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对A和B层次的考核以创新为主,对C和D层次的考核以基础为主。

五、英语词汇分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可能会打击某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一些同学自暴自弃,不想学习,老师一定要和这些同学多多交流,多多鼓励他们,侧面点击分层教学的优势;另一个大问题就是管理问题,由于分层教学的管理内容很多,可能会给教师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隐喻 大学英语 词汇教学

基金项目:西安医学院教改项目(2009JG-22)阶段性成果。

在词汇学习方面,学生们经常抱怨死记硬背在短时间内可能很有效,但长期的记忆结果却不令人满意。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如何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点化”学生,克服费时低效的死记硬背成为必须研究的课题。近些年来,对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国内学者开始有所关注,但多是从隐喻能力的培养和文化教学的层面入手[1][2],有关词汇记忆的隐喻教学讨论较少。研究表明,隐喻在词义的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词义演变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利用隐喻的认知功能从事大学英语词汇的教与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高效的。

隐喻、认知与英语词汇的关系

“隐喻”(metaphor)一词源于希腊语metapherein,其中meta意为beyond,change,而pher则表示carry,隐喻的基本作用就是把一个事物的某些特征将推理类型影射到另一事物的认知过程。过去人们只是把隐喻当成一种普遍的修辞方式和词语的非常规用法,用于诗歌或其他特殊文体。随着认知语言学的逐渐发展,隐喻作为一种认知世界、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重新成为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隐喻在语言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人们予以了全新的认识。

从语言发展及认知的角度看,人们创造并使用的第一批词汇多表示具体可视化的事物和直观的行为,是身体直接体验的结果。无论符号本身,还是与之相关的语音都是随意的。但是,当人类积累了一定的具体概念之后,由此形成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大脑逐渐完善的意念图式会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认知网络,该网络随着切身经历和体验的增多而得到完善,并以此为依托对未知的抽象事物进行思维推理和想象。至此,大脑的加工过程更多地是用已知来同化未知,通过熟悉的具体事物来理解和输入陌生的抽象事物,初始的随意成分变得越来越少。不夸张地说,网络化和结构化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能动性地加工处理正是借助隐喻这一有力的认知工具。没有隐喻,就没有条理化的理性语言思维;没有隐喻,贫乏的初始语言符号就不能表达丰富的思想,而且是一盘散沙[3]。

由此可知,初始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语音摄取在整个语言体系中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如象形文字、拟声文字等),由隐喻认知获得的语言符号占了绝大多数。“Householer认为英语中91%以上的词具有理据性”[4]。可见,既然是隐喻造就了语言,那么就可以说语言是隐喻性的。有关隐喻和语言密不可分的关系,众多语言学家给予了各不相同的描述,但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Richard(1936)认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我们的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中就会出现一个隐喻。”[4]赵艳芳(1994)“人类认知体系是一个隐喻性结构系统。为了深刻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人们本能地寻求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点,从而创造隐喻,发展语言。所以,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更基本的是人们思维、认识世界的方式”[5]。

隐喻认知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掌握构词法,扩大词汇量

隐喻是人类共同的思维方式,也是人类语言中选词和构词的共同手段。英语中常见的隐喻构词方式有直接转义、转换、词缀和复合。直接转义是指由单纯词不经任何构词变化直接转义或转类而来。如“cloud”(云)和“fog”(雾)可直接转义为“疑团”和“困惑”。转换主要是指英语中大量的名词都可以转换成隐喻性动词。名词“thunder(雷)”转换为动词,表示“发出雷一样的声音”。英语中许多动物的名称都可以直接转换为动词,并借喻于该动物的某一特征[6]。例如,fox(狐狸—耍狡猾手段),dog(狗—尾随、追踪)。英语中还可通过添加某些后缀构成隐喻性词语,如后缀-like(childlike,lifelike),-y(mousy,spidery)等。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已积累了相当的感性材料,对英语词汇的内部结构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介绍这些常用的词缀知识以及各种复合词的构词方法,并不失时机地利用构词法知识对单词的结构进行剖析,尽可能使其意义化,这样对扩大词汇量、增强词汇猜测能力,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

隐喻的一个重要语义特征就是喻体的意义与本体的意义或实际语境之间的冲突。语境是确认和理解隐喻的依据[7]。首先,隐喻作为一种语用现象,它的识别需要语境提供线索。孤立的词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称为隐喻,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判断一个词是否用作隐喻。在字面意义无法成立时,通过对话题的词语指称对象变换的判断,从而识别隐喻。再者,隐喻意义的理解也离不开语境。一种表达可以理解为多种隐喻含义,这就需要依靠语境来确定理解其准确的隐喻意义。如That guy is a tiger,究竟是说“他很凶残”,还是“他是一员虎将”,这完全取决于语境。倘若是在体育比赛中,则为“虎将”之意。

第3篇

印象及其形成的相关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心理学范畴,它着重研究在认知活动中,人们对于对象各方面特性进行判断而形成印象的规律。当前,学界对于社会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态度理论等方面。而对于社会认知理论中的印象理论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较少,且多以印象整饬为研究对象,缺乏对于印象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整体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带有鲜明指向性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要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引导、帮助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道德品质[1]104-106。而社会印象则是指留在人们记忆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具体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角度来看,受教育者记忆中的认知客体主要指教育者及教育内容。由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可知,教育者及教育内容留给受教育者的印象如何,对于教育者能否引导、帮助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探讨社会印象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建立教育主客体间良好的关系、提高受教育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性,从而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首先,社会印象理论有利于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一般而言,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2]170。但这种主导作用并非是简单、单向的,而是为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参与和制约等作用所影响。受教育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反,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忽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就可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于受教育者认知特点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教育者为发挥主导作用,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所期望的思想道德品质,就要充分认识到受教育者的这种主观能动性,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的作用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接受并内化才能得以实现。社会印象理论有利于我们充分认识受教育者的印象形成特点,科学地把握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准确把握受教育者印象形成规律的特点和主观能动性基础上,通过对于教育者自身及教育内容的合理整饬来提高受教育者对于教育者及教育内容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从而使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其次,社会印象理论有利于建构教育主客体间的良好关系。由社会印象理论可知,受教育者往往由于第一印象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等原因而形成对于认知对象的认知偏差,这种偏差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由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相关理论可知,个人特征对于人际吸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消极的认知偏差,实际上就是受教育者对于教育者个人特征的不良评价,这种消极的认知偏差不利于二者良好关系的构建,而二者良好的关系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促进因素。因而,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努力规避受教育者对于教育者甚至教育内容的消极认知偏差。造成认知偏差的因素的影响痕迹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受教育者的身上,这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克服的,因而我们通过社会印象理论认识这种规律的同时,不能否定它而应利用它。通过利用印象理论中有关认知偏差形成的规律,来努力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认知或积极的认知偏差,规避消极的认知偏差,从而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最后,社会印象理论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对于教育内容的接受性、合理引导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带有科学性的活动,也是一种充满了艺术性的活动,教育者必须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适应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不仅起着主导作用,还起着引导、示范的作用,即教育者的“以身作则”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以促进其思想品德水平的不断提高[2]217。因而教育者的这种示范、引导对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和教育者示范性的要求,社会印象理论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把握受教育者印象形成规律的途径,而且社会印象理论启示我们合理利用印象整饬等理论,努力在受教育者的认知过程中建立积极的印象,艺术性地提高教育内容的被认可度和可接受性,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社会印象的形成规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功运用社会印象理论的基础,社会印象的形成规则影响着社会认知偏差的形成,通过认识并掌握社会印象形成的规则来控制社会认知偏差,从而有目的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这一过程就是利用印象形成的规则进行印象整饬的过程。尽管当前存在怀有不良居心的人利用印象整饬来达到其目的,但我们应当看到,印象整饬本身并无善恶,从其积极方面而言,它可以用来调节与人际关系,使人们的交往能够顺畅地维持下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看,印象整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涉及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三方面的印象整饬。因而进行积极地印象整饬应当从教育者自身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生动化、具体化、简要化和建立平等、宽松、愉快的教育情境等入手,而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的印象整饬有赖于教育者的教育行为的展开方式。从社会印象形成的规则来看,社会印象的形成规则包括一致性原则、评价的中心性、中心特性作用、先行信息的加重作用及消极否定信息的加重作用等,无论哪一方面的印象整饬,都离不开印象形成的规则这一基础,都必须遵循印象形成的以上规律。

首先从一致性原则看,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人们趋向于把他作为协调一致的对象来观察,尤其是在估价这个人的时候。甚至当关于某人的信息资料自相矛盾时,人们也极力消除或减小这种冲突,把对方看成是多种特性一致的人[3]122。在对对象进行一致性估价中往往更多地受印象形成的评价的中心性的影响。社会特性和智能特性两者中,社会特性处于中心,对于社会特性的定位,影响着智能特性的标签的正与负。因而这要求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注重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要注意在社会特性和智能特性上给受教育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特性对于印象形成的影响,即教育者要在受教育者面前努力展现自身的良好品德和丰富的学识,并更加注重通过率先垂范在受教育者心中树立自身的高尚人格,避免受教育者的印象形成过程中受晕轮效应影响而产生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消极的认知偏差。

从中心特性作用来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中心特性”对于良好印象的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教育者的“中心特性”由其角色所决定,是认知过程中的某种突出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越是充分表现自己的角色特征,就越能够把自己的中心特征表现出来[4]。由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可知,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知识和心理素质以及富有吸引力的教育方式等,这要求我们要加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同时,教育者要树立角色意识,教育者本身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者的以上素质要求,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和教育水平,突出展现教育者的“中心特性”,提高受教育者对于自身的印象评价。

从先行信息的加重作用来看,先行信息的加重作用,即指初次认知带给受教育者的信息往往更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及教育内容的印象的形成。先行信息的加重作用是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机制使人们往往认为最先得到的信息比后来得到的信息要有价值,因而人们往往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而忽略之后得到的信息。而认知偏差中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们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根据最先得到的信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因而可以看出,先行信息的加重作用影响着第一印象效应的形成。而第一印象效应形成后,也往往会导致人们形成定性效应或刻板效应,会持续地影响到受教育者随后的认知过程。先行信息的加重作用的重要意义要求教育者在与受教育者的首次接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尤其要精心设计第一堂教育课程或教育活动,丰富教育内容的展现形式,生动有趣地传道授业解惑,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相结合,以期无论是教育者还是教育的内容和情境都能给受教育者留下良好的甚至富于吸引力的第一印象。

第4篇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重复;组织记忆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43-01

1引言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曾经说过:“没有语法,很多东西不能传递;而没有词汇,则任何东西都无法传递”[1]。毫无疑问,词汇学习是整个语言学习系统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同理,想学好金融英语,就必须搞好金融词汇学习。

然而,学生普遍认为,在上述中,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背单词。因此,完全可以说制约学生金融英语水平提高的症结就是词汇量的问题。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基层教师只把主要精力放在讲解课文、分析语法现象、答疑解惑上,没有对语言中最为敏感和活跃的词汇的有效扩充引以足够重视。教师在讲解语法和教学生解题时所举的例句一般都比较简单。这也就几乎不可能有效地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这就造成了课堂教学对扩大词汇量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做的晕头转向,结果收效甚微,英语成绩没有起色,英语水平徘徊不前。

因此,作为金融英语老师,必须视词汇教学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还必须不断地探索如何搞好词汇教学,以 帮助学生能较容易记背单词,尽快扩大词汇量及词汇知识,并逐步提高熟练应用词汇的能力。

2重复,组织记忆策略及其在金融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2.1重复,组织记忆策略:为了促进学生对词汇信息的记忆,并使记忆痕迹持久,笔者尝试了将重复,组织记忆策略运用于词汇教学中。

重复记忆策略就是不断地和遗忘作斗争。笔者以为重复是记忆的捷径。德国著名哲学家狄慈根说过: “重复是记忆之母”[2]。重复不仅有修补,巩固记忆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笔者在词汇教学中十分重视运用重复记忆策略(当然,这不会是简单的再现)。除此之外,只是通过重复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保存记忆信息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有责任帮助学生将词汇的记忆库整理得井然有序,尽力帮助学生能随时正确无误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整理记忆库便是组织记忆策略。L.S塞马克说:“当需要用以前所学的东西时,就要从长期记忆中去寻找。从长期记忆中寻找信息是否容易,有赖于各种信息在长期记忆系统中的组织情况。”[3]增进记忆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要有一套很好的组织技巧。因此,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也应该在“组织”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

2.2重复,组织记忆策略:重复,组织记忆策略要求在教授单词时不只是简单地呈现一个生词,而是在讲明一个生词的发音,拼写,词义,运用等要点的同时,还要注意以新词忆熟词,或者以熟词带出新词,注意词汇的归类,梳理等等。“从表浅的词音,词性的分析到较深和较复杂的词义及用法的辨析,以刺激视觉和听觉,加深大脑皮层痕迹,从而达到记忆痕迹持久的目的”[4]。根据词汇的三要素词形,词义,运用,笔者对一些派生词,形似词,同义词等等进行经常性的重复,组织。具体做法如下:

2.2.1派生词:众所周知,英语单词往往是由词缀和词根组成的。我们称之为派生词。因此,掌握了词缀,词根,词汇量就会产生飞跃。教师可以运用重复,组织记忆策略,经常给学生分析归纳词缀,词根及其意义和用法,梳理同一词缀或同一词根派生的生词,以便学生对词性,词形,词义等信息的获取和储存。比如:在教授devalue, deflation这两单词时,先和学生一起回忆表示否定意义的一些前缀。如:in, im, un, dis, ad等等,然后出示value(价值), inflation(通货膨胀),再配上前缀,学生就明白devalue, deflation的意义。再如:在讲prepaid一词时,告诉学生pre是前缀,意味着先,前,预见,然后出示单词prepurchase(预购), precollcet(预收),preferred stock(优先股)等等,学生能够很快理解并且记住这些单词。除此之外,适时地帮助学生整理和分析一些词缀的形式以及意义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表示“一”的词缀:uni1, mono.表示“二”的词缀: bi1, twi. 表示“三”的词缀: tri。 表示“千”的词缀:kilo.与时间相关的前缀:fore-前;pos-后;pre-之前。还有一些常用的构成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的后缀。

2.2.2同义词:平时,教师在讲授英语单词时,往往会用一个单词来解释另外一个单词。这个单词以通常概念被称作同义词。然而我们都知道,这种同义词有时候只是一对近义词。因为,两个单词的词义有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别。它们的用法也可能存在着不同之处,或修饰对象不同,或搭配不同,或运用的场合不同。另外,我们也可以常常看到学生用汉语来记忆英语单词的意思。有的学生误以为如果两个英语单词的汉语解释是相同的,那么这两个英语单词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相同的,所以就可以交换使用。其实不然,汉语解释相同的两个英语单词的真正意义并不一定是完全一样的,即便是其意义相似,也可能在用法上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须尽可能地创造运用词汇的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例句等手段将一些常用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辨析清楚,把正确的用法呈现给学生,再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练习,加以熟练巩固。

3结束语

将重复,组织记忆策略运用到词汇教学中,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词汇学习而言,虽然学生是主要因素,但是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来教授好词汇,而且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Wilkins D 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2]王仲尔. 金融英语词汇中的缩略语现象[J]. 才智. 2009

第5篇

论文摘要:情智是情感和智慧的统称,教师教学情智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学时加大情智的投入,是改革传统粗放教育为精致教育的必要前提。

教育改革在带来我们对教育本质问题的思考中,逐渐凸显它的人本化教育目的。教育是一种人一人的活动,“实质上是以知识(人类文化)为武器,去捍卫和解放人的主体性,去促进人的素质的和谐发展,去释放人的本质力量,去拓展人的独立个性、智慧人生和精神世界。”土承载这种智慧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恰当的情智,教师的教学情智投入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教学情智投入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投人”是指个体的心理体验,即全身心地致力于某事的意思。概括而言,教学情智投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感情和智慧,以实现教学目标。感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主观体验.它由情绪和情感构成,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教师的感情投人便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具体表现。以情优教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理念,也是山教育活动自身本质决定,教育的培养对象决定教师要投人积极的感情“在形成教育感情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感情投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没有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就没有教师精益求精的热情。教师热衷什么或嫌弃什么往往受其兴趣的影响,诚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关于“智慧”有学者总结为“积累的见闻、哲学或科学的学问学识,积累的专门知识或本能的反应,学识的明智运用、识别;内部性质和主要关系的能力判断力;心智健全。智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对“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的判断与选择的综合素养的生存状态。”教学智慧投入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生成问题敏锐的体察、明智地判断、果断地处理的一种教育机智的体现。

教师教学中的感情投人和智慧投人合称为教师教学的情智投人。二者在理论上是分开的,但在实践中是彼此依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因为情感虽能成为撼动我们内心的巨大力量,但同时我们也应明自感情是盲目流向的,这就耍求智慧为感情指向、感情为智慧启航。

二、教师教学情智投入的价值

从教学活动的间接要素来看,教学投人又可以分为教学情智投人、教学行为投人和教学认识投人。教师的教学情智投人在众多投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由情智自身价值决定的。

(一)实现师生同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智的投人,巧用其疏导功能,用积极的感情影响和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理解投人和学习投入,进而构成了师生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的教育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教师“遵循学牛感情、认知与行为的规律性,循序而进、分段而施、缘因溯果的场域,是学术性较强的师生在不断建构中发展的场域,是通过努力提升效率实现学生生命可能性的内在场域。

教与学的活动本无苦与乐之分,教学活动中伴随的苦与乐具有动态性,这恰恰正是教师是否投人情智的一种动态表现。教学过程的苦与乐的关键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当学习满足学生需要时便有乐的休验,当学习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则有苦的体验,学生乐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教师通过情智投人,用心捕捉教学情景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并巧用情智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会在需要得到满足的世界中突破自己的视界,趋J飞接近教师的态度、价值观,逐步达到视界的融合,从而形成知识的迁移和积极感情、认识和观念的逐步潜移。

(二)富集教育资源

教师通过情智投人可以富集教育的理解资源,进而充分利用师生自身所内涵的人力资源。教师通过积极的情智投人能深切体会到耐心倾听、积极暗示、满足需要等资源的宝贵。“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便获得了学生积极性这种最为宝贵的资源,学生会协助教师做事即学生成为教师的助教,这为教师带来下作质量和效益。同理,学生理解老师,往往会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如教师的热情与鼓励。教师巧用情智可以富集教育中的智慧资源。从理论上来讲,“作为哲学概念的智慧有很强的统领性和兼容性,它既能够容着诸如智力、能力、聪明、机智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同时又能将这些概念整合到一个更好的层次和境界,即真、善、美的境界。投人教学情智的教学是真正能做到“刚柔相济”的教学。教师巧用情智实际上就是巧用自己的智能和机智,同时又在实践中提升师生的智能和机智。

(三)凸显教育的智慧性格

知识彰显智慧、智慧生成知识。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在教育中犹如“形”与“神”的关系。“所谓教育之‘神’是指教育的灵魂、精髓和神韵,所谓教育之‘形’,是指教育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教育中‘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形’与‘神’的关系。如果说‘爱知识’或者‘传知’是教育的‘形’的话,那么‘爱智慧’和‘启智’就是教育的‘神’,这个神也就是教育所独有的性格特征及其魅力。0i81然而,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曾一度遗忘教育的智慧性,而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这种一味注重教育的知识性而忽略其智慧性的教育被视为所谓的粗放型教育。这种体现“苦干精神”的教育往往很难在实然与应然之间寻求一种突破,教育质量难于持续性发展,彰显教育的智慧性需要教师的情智投人。智慧型的教育是精致型的教育,“精致型的教育是指通过增加内涵性投人(主要指情智投人)如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发展教师的德行与情智等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它主要依靠师生的‘巧干精神’。比如,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教师应先分析其原因,满足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总之,教育活动是一种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是充满智慧的活动,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教学情智的投人,就没有教育的钾慧性格的彰显。

三、教师教学悄智投入的实现路径

自然赋予发展的儿童以天赋,但同时使这种天赋具有潜在的可能性,我们只有通过教育深度挖掘才能使其变为现实。但同时我们也应明确:“一个人一贫如洗,决不可能对别人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育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马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投入情智,自己首先应具有掌握情智和运用情智的能力。 (一)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立法”的依据,是教师正确认识教育事业的关键。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能使教师摆脱教师职业不过是谋生手段的狭隘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厘清教师的职责,让教师真正明白教育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生命唤起生命的教育。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能使教师明白教学事业不仅是理性的,更是有感情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认识到感情先行、智慧并举的重要。同时,道德素养较高的教师能够深切体悟自身的责任与义务。面对教育“问题”时,能够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不会推卸责任,更不会浅尝辄止,而是巧用自己的情智追根溯源,实现真止的精致型教学。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师的道德素养是教师能够为人师的基础,更是教师投入情智的关键影响源。所以,要加强对教师的道德素养的培养,让教师真正感受到教育事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二)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

对于在职教师而言,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习得巧用情智的重要途径。理论学了包括基本的教学原理、方法、策略等,还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常见案例研究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使教师可以避免教学中的无错和盲目。在理论学习中汲取教育中的情智,在实践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智。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精致型的教育教学。

同时,教师的学习又必须从教学实践中来,“一线教师一直都是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教学,首先他们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无论这种学习是对好的教学实践进行监控和调节,或者完全以教育学的推理模式来做分析,教师从这种活动生动实验中获得新知识,获得对学生、学校、课程、教学方法的理解造成他们职业实践的一部分。叶澜教授也曾在“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的课题中提出“同期互动”教师发展原理,实际上就是教学、学习和研究一体化的教师自主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教师的实践性、反思性。《教师自主发展论一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一书中调查发现影响教师自主发展的因素有:人生追求与目标、知识资本和教学研究。但凡成为教师发展极的教师(即专家型的教师)都是能够在教学中树立坚定的教学信念,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的教师。《理解教育论》中也肯定了教师在实践巾反思的重要性,其中,“反思创读,多重循环”的教学模型实际上是对教师生成教学情智最好的解读。

(三)聚焦思维共享的合作交流

教师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也就是所谓的对话学习,是教师“对于学习的关系论的接近”:X27。近似于热力学上“借力做功”现象,意在学习主体之间通过相互交流与学习,使得自身以最小的能损耗获得最大值的效应。自主学习是内发性学习,是学习的重要力量,也是教师巧用情智的关键,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话学习的重要。这“因为一方面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行为洞察是有限的,他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学活动本身是一个不够合理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有‘当局者迷’的一面,他们在开展的反思活动中各自囿于自己的思维,难以逃出自己的思维定势”网。因此,如果教师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群休合作的优势来探究教学行为,那么教师的教学情智发展就会越来越成熟和完善。

合作学习因空间上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校内合作和校外合作。校内合作主要包括师生、教师之间的合作对话。师生对话即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启发,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水平。师生对话学习中的“自诊疾病”是教师巧用情智的重要体现。例如:对吸烟的学生开展教育,可以让有吸烟行为的学生做主持人,通过主持、讨论、总结、分析吸烟的危害,使学生真正从内心体悟教师的用心并真心愿意改过。其实自诊法是最好的情智投人法。教师之间的合作的主要形式就是学习小组的建立,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听课、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探讨和交流,相互学习经验,达到资源共享,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小组还可以通过共同分析教学中的案例,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经验、良好的教学理念、避其所短,从而提升自我教学情智的运用。

第6篇

[关键词] 教学细节;完美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31-1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特殊而传奇的人物传记――罗恩拉克,在我教育的生命里成为我成长的典范。罗恩拉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人,1995年起执教,2001年赢得了年度迪斯尼美国优秀教师奖,他从自已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55个细节。可见教学中的细节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完美的目标。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细节决定一节课的成败,细节是一个优秀教师成功的秘诀。

一、对教育细节的理解

细节,按字面理解就是“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教学细节,顾名思义,即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之处,关健之点。“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细节虽小,却能以小见大。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细节往往反应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

细节决定成败。没有细节也就没有过程,过程是全面的,结果才有可能是完美的。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既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注重细节,引领学生走进精致的教育,也一定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注重细节的人,成就自己完美的未来。在细节处见教育的精致,在细节处实现教育的特殊育人功效,需要教师用全身心的投入和全部的智慧开开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让自己的课堂更灵动,在创新过程中关注课堂中的一些细节,使自己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生涯和学生的虚席生活充盈起来!

透过教学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可以看到学生生存在各种教学环境中,他们如何表现自己,如何处理自己与同学、自己与老师的关系等等,他提供给我们一刻钟教学文化学、教学社会学层面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细节在教学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细节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对细节的处理,堪称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志。

教学需要激情,而这激情可能更大的程度还是来自于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拓展,关注课堂中的一些细节,使自己的课堂真正呈现“活”而不“乱”,“活”而不失“品位”的局面。无论你是从事什么学科的教学,文科也好、理科也好,都要善于深挖教学细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因袭教学中教学细节某种程度上是教学现场的一种教育智慧,教师要多一双发现的慧眼,于细小处见教育真情。细节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却是举足轻重的,研究教学细节,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应该成为教学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教学细节是一种教育资源

只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关注细节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生动。

其实细节应是相互的一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讨论,而不是学生坐在课堂里听讲。课堂中学生绝对不是只是带着耳朵、眼睛来的,咱们更重要的是带着脑子和嘴巴,用耳朵聆听,用眼睛观察,用头脑思考,用嘴巴表达,这样学生眼睛里透露着一股机灵,这就是细节的教育资源所折射出的最有价值的一面。只有在每一处能够提升学生能力的地方充分挖掘方可显示教育的无穷魅力。

四、教学的细节是多种因素的结合

教育的伟大就在于引领人的成长,我们要时刻关注着自己的课堂,记着“细节决定成败。没有细节也就没有过程,过程优,结果才有可能优。一个注重细节的人,注定是一个成功的人。”教师要运用多种媒介来完善自己的课堂,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正确地引导学生领悟学习的真谛,做他们合格的成长引路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真正做到跳一跳能够得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胜利果实。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使他们有足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知道为自己所做的事承担责任。新课程下的课堂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现在问题的探讨上,教师要时时刻刻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张扬个性。

教学细节把握的准确与否,充分体现了一个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和教学智慧。教学细节看以平常,而平常中蕴涵智慧;看以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思想。以细节都是一个“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经常去体察一下课堂教学中细节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学生的知识面就会越来越宽,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那么,学生在不同内容、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既要完成大纲的学习目标,又要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要教会学生学会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而这个“策划者”和“组织者”就是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因此一个好的教师就应该牢牢的把握课堂,注重每一个教学细节,仔细考虑每一个教学步骤,严谨的教学细节成就完美的课堂,最终的受益者是我们的学生――国家未来的接班人。

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做一个学习者,交流教学细节,做一个实践者积少成多;做一个思想者,共享教学智慧。只有注重课堂细节才能实验我们的“完美课堂”。

第7篇

关键词:教学智慧;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82-02

关于教学智慧,《教育大辞典》将其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学智慧是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1]。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是靠程序性知识和教学技术就能解决的,它对智慧具有内在的和必然需要[2]。教学智慧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一、教学设计环节――用教学智慧建构生态课堂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小学英语教师把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放在研究学生上,放在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放在构建新的教学结构和模式上,要充分运用教学智慧,变应付性为实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力”,张扬师生个性,从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巧妙预设,创设情境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它不仅可以学得,更多的是习得。学习英语,就像学习其他知识一样,通过背诵、记忆来掌握,这样的学习困难且容易遗忘;而习得则是在一种环境下,不自觉地融入到学习英语的情境中去,这样的学习轻松且不易忘记。因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需要老师的智慧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英语。

(二)独具慧眼,挖掘题材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以生为本,遵循“为学而用,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其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只有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发挥学习的价值。虽然现在关于小学英语的书是铺天盖地,其形式也是五彩缤纷,然而其内容却是参差不齐,这不仅需要老师用其智慧的眼光去发现优秀的教材,更需要老师深入挖掘教材,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动、直观、有趣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从而使教学更为有效。

(三)匠心独运,设计练习

小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必须借助作业练习来完成。作业练习是每堂课都是必不可少的,优秀的作业练习能适时地为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服务;优秀的作业练习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优秀的作业练习也闪烁着教师的智慧光芒,可克服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单向思维、封闭思维的弊端,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多元、主动、创新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实施环节――用教学智慧实现动态生成

教师要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预设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涛,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生成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程,通过实践不断地总结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使智慧回归课堂,真正实现用智慧演绎精彩的课堂生成。

(一)妙手偶得,妙笔生花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将焦点集中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以及学生的主动发展上,课堂上有互动、有交往、有对话、有沟通了,课堂形成了教学生命场,它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其中不乏一些偶然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不是事先布置好的。作为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随时捕捉那些大家所忽略细节,然后加以挖掘利用。比如学生的怪问题、怪动作、怪要求、怪表现等,面对每一个这样的“怪插曲”,教师要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魄,正如马克斯・范梅南讲到的“机智表现为克制,机智表现为对学生的理解,机智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机智表现为潜移默化,机智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等等[2],只有当我们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课堂上的“小插曲”,我们才能转不利的环境为有利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正视错误,因势利导

“错误”是一笔可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积极思维时闪烁的瞬间火花。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错误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课堂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偏差”、“失误”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有时教学中的一些“失误”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因此,面对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而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所在,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新的课堂教学资源。在这一点上,可以转移话题、转换看问题的视角、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冷处理、让学生歪打正着、对学生的异常言论或动作进行化解、把尴尬事化为善意的笑谈、在发现疏忽或失误后脑筋急转弯等等。

(三)捕捉异端,点石成金

小学生思维活跃,在回答问题时常常给我们出于意料的答案,然而这些答案却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信息量,这些信息无疑是可贵的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对这些意料之外的答案时,要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也正体现了教师智慧的灵光。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师生共同参与问题的探讨,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创造的火花。

三、教学反馈环节――用教学智慧完善课堂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反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教学之初,教与学都需要通过回馈式反馈做好教学的各种准备;教学进行之中教与学的双方都须借助于各种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或学的行为;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学双方都要知道有关教或学的结果反馈,从而强化各自适应的行为和巩固成功经验,并使错误的反应得到有效纠正。由此可见,教学智慧在教学反馈环节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3]。

(一)及时反馈,实现高效

课堂教学结构安排,一方面要符合教学规律,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看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就要及时收回学生的信息反馈,小学英语教学要讲讲练练,边讲边练。每一次练习都要及时反馈信息,把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采取合适的方式公开地予以纠正,使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同时调整教学程序,有目的地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二)全面多元,肯定鼓励

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反馈评价,要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且多用激励性评价,发挥反馈评价的激励性作用。智慧教学的评价,能充分把握好评价的尺度,肯定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回答,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自己不急于作出评价,而是让学生们自己评价,并要求师生们一起很乐意地倾听他的心声,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愉快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双方都得到发展[4]。

(三)智慧反思,追求完善

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方向的、完整有序的复杂信息传递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教师既是教学信息的传输者,又是反馈信息的接受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整个教学系统的控制器。这就要求教师要智慧地反思,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敏锐机智并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达成通融共生、自由和美的课堂教学境界。

总结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智慧地教、智慧地学,教师教得学生更智慧,应该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5]。小学英语教学不是机械的知识授受活动,而是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智慧引领知识建构、关照生命成长的过程,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是开放、和谐、积极互动的课堂,是学生感知、体验、实践、合作的场所,这样的课堂集统一性、趣味性、启发性、民主性为一体,这样的英语课堂教学必然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加]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杜萍,田慧生.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6).

[3]程广文,宋乃庆.论教学智慧[J].教育研究,2006.9.

[4]邓友超.教师实践智慧及其养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卢红,刘庆昌.论教育智慧[J].山东教育科研,2001,(4).

Teaching Wisdom: A Way to Improve Primary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RAN Juan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第8篇

关键词:教学实践;教学技能;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213-01

教学作为一种科学性极强、艺术性极高的教育实践活动,随着教学从单纯地关注知识、能力等问题转向对个性发展、个性教育的关注,时代更加需要教学的智慧。教师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掌握教育专业知识,这是人们的共识,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如果教师专业发展仅仅停留于掌握教育理论、教育原则和方法,甚至于形成教育教学艺术,也仍然是不够的,更需要形成教学智慧。本人把在教学中对教育智慧的理解说出来,与大家共勉,以得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我心目中的教育智慧

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主要来源一方面是教师个体对整个教育教学现实的个人感受;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前人总结的理论的个人领悟,这种感受和领悟可以表现为教师个体的可以言说的理念或看法,更多地可能是一种缄默性知识。

从内容上看,教学智慧主要包括组织材料进行教学设计的智慧,教学内容呈现的智慧,师生沟通对话引领学生的智慧,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的智慧,教学过程组织管理的智慧,个别化教学策略应用的智慧等方面。

从层次上看,教学智慧可以由低到高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技能熟练且恰当运用阶段。教师在掌握了教学设计要求、常规教学方法的操作程序、多媒体的使用、课堂教学管理等多种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较熟练且恰当地运用教学智慧,师生交流正常、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第二,机智应对突发性教学情景阶段。教师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能够做到对课堂中生成的各种问题机智面对、有效引导,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阶段。教学体现了教师的才学与教学活动自然契合、师生沟通交流融通和谐,教师的聪慧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课堂情景呈现出求真、求善、求美的和谐统一状态。

二、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呢

教学效果的高效性是对教师是否具有教学智慧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陈桂生先生把教学智慧分为如下类型:学生的怪问题、学生的怪答案、学生的怪动作、学生的怪要求、个别学生的差错或迟钝、教师的差错或疏忽、突发事件或情况等。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发生的这些意外情况呢?陈桂生先生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转移话题、转移看问题的视角、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冷处理、让学生歪打正着、对学生的异常言论或动作进行化解、把尴尬事化作善意的笑谈、在发现疏忽或失误后脑筋急转弯等。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对学生、教学、任教学科等方面,一定具有较深刻和准确的观察与认识,不仅追求高效率――学生学得快、学得好,而且追求高境界――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具有教学智慧的教师,不仅富有技巧性的执教行为,而且课堂上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行云流水般自然贯通,师生之间真情交融、用心投入并共同参与,达成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教师和学生都从自觉走向自由忘我、探求智慧的新天地。充满教学智慧的教师必然达成教学的高水平和高效率,既好又快地达到教学效果。这里所谓的“好”,不仅指对当下具体的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的追求,而且是包括对教育的终极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追求;不是刻意强调现代新的教学技术的运用,而是强调在现有的条件下,节约师生的人力、财力成本,尽可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实践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基石。教学智慧是实践性存在方式的一种表达,是基于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关注和行动而形成的特殊智慧。任何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实践的锤炼。智慧源自实践,“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实践,真正高水平的理论成果也都来自实践。而真正的教育家、教育大师也只能是来自于实践。无论古代,还是近代、当代,真正称得上教育家的,没有哪一个是缺少教育实践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智慧主要表现为教师在一定的教学实践场景下,现场的直觉反应能力和现场的执教行为水平。教学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而逐渐生成的。换言之,教学智慧必定是在实践中体现,必须是在实践中养成,在实践中形成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