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58: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前言
信息化建设是当今企业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企业想要切实提升自己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也就必须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设。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到目前为止还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如何有效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来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就成为当前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所非常关心的实际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提升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对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具有许多方面的突出作用。首先,信息化建设能够通过电脑、网络等设备加强对信息的提取、传输效率,从而让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信息检索与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将精力用在更高层面的管理工作当中,同时通过信息化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大大提升信息分析、收集、整理的数据质量,减少因为人为原因或非人为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升财务会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与有效性,从而让财务管理部门能够为企业经营者、决策者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无论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还是后勤保障部门以及日常办公部门,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各种数据的及时了解与监控,从而帮助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成本控制工作都有序开展起来,除此之外,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肩负起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控制职能,对于各项数据的正常或异常都能够及时监控,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总体效率。
再次,财务管理信息化控制系统还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尤为宝贵的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监控,无论是物资采购管理、费用收支管理还是应收账款管理等其他与资金有紧密联系的工作流程都能够及时监控、有效统筹,确保资金的安全及有序使用。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具有全方位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提升财务部门的自身管理工作质量,同时还能够促进其他相关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所以现代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当前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来说有以下两点。首先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未能达到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不仅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不能够准确熟练的掌握操作软件,就连许多财务管理人员也对财务管理软件认识不足、操作不善,从而让本应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的信息化操作工具反而成为正常管理的阻碍。其次在财务管理软件的选择上面,面对五花八门的管理软件,企业管理人员难以正确选择,不是一味追求高端洋气和个性特色,就是一味节约成本,购买不够使用的现成产品,对于软件产品的选择不善直接导致信息化建设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思考
(一)加强人员素质提升
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需要企业为财务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添置必要的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自动化硬件设备,同时也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定制与应用,而想要让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能够得到积极使用,真正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及其他软件使用人员从知识掌握及相关素质方面都能够达到基本要求。给予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仅企业内部其他工作人员在信息化软件操作方面存在许多知识与技能的不足,就连财务管理人员也未能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这样将难以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建设。所以企业首先必须大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知识文化方面,为了适应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队企业全面管理的需要,必须加强对兼具企业管理知识、财务会计知识、资源管理知识、资金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对办公自动化软件、财务管理专门化软件操作技能的具体要求与能力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建设一支优秀的现代化、信息化财务管理专门队伍。此外,还需要加强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其他工作软件使用方面的能力与技能,因为财务管理工作并非财务管理部门的一家职责,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的是全员参与,如果仅仅加强财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那么在企业内部也无法形成信息化管理网络,信息化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二)加强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现在市面上有许许多多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需求而开发的财务管理软件,选择什么样的软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都至关重要。在财务管理软件的选择上面,企业应该考虑到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市场发展对企业的要求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体关键点等方面因素。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企业,可以选择市面上比较大众化的财务管理软件,大众化管理软件购买的成本较低,财务管理人员的适应性和上手性也较强,但是由于是属于大众产品和实现制成的成品,所以企业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进行程序更改和模块更改,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对软件的单方面适应。对于经济条件较好且对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特殊要求的企业,可以酌情选择与软件开发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为企业财务管理量身定制的专门化管理软件,虽然成本相对较高,但是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具有更高的契合度,能够全方位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需要。选择何种管理软件企业切记不可盲目跟风,对于小企业来说,如果能够良好掌握大众管理软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于大企业来说,如果一味追求高档、复杂与独特,也可能会给财务管理工作造成更多负担,反而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如何选择,需要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
[1]张春梅.浅谈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国科技博览,2011.
目前,根据国内外企业的实践,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形式有电子化招聘、电子化培训、电子化学习、电子化沟通和电子化考评等,其中尤以电子化招聘和电子化培训发展最为迅速。对我国企业来说,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因此笔者试图对此加以探究。
一、实践价值:eHR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相比,eHR的优势不仅仅表现在以计算机代替人工管理方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一种变革。它的应用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大量事务性、程序性工作,这些事务要占用人力资源管理者们大量时间,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应用信息技术后,通过eHR授权员工进行自助服务、外协及服务共享等,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使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考虑更具战略意义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显着提高管理效率,而且可以大大节省费用和时间。另外,实施eHR后,还可以减少行政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减少通讯费用等,达到降低企业运作成本的目的。
第二,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核心竞争力。如何合理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程序,并建立规范合理的流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实施eHR后,不仅能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职能完全覆盖并划分清楚,并且能在系统中体现经过优化了的业务流程,从而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从繁杂的人事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规范人力资源运作体系的业务流程上。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关注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而只能集中力量于企业的战略核心环节和高附加值活动。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将企业的非核心因素排斥在企业组织以外、不断寻求自身在特定环节上的竞争优势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也是中外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通过实施eHR,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有助于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环节的发展,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突显个性化,顺应员工自我管理趋势。在信息化时代,随着员工信息意识和自主性的增强,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透明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特别是年轻一代知识型员工,他们十分注重个性化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需要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计划、薪酬福利计划、激励措施等有更多的决策自主权,希望能够实施自我管理,能更加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发展前途。eHR通过网络的交互性、动态性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员工个人的需求和特长进行工作安排、学习、培训和激励,让员工实施自我管理成为可能,能更加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前途。另外,基于eHR,员工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有关自己的考勤、薪资、培训记录等信息,并可以自己来维护这些信息,还可以实现在线报销、在线申请休假、在线查询等工作。因此,其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的管理顺应了员工自我管理的趋势。
第四,整合人力信息,优化企业决策。eHR可以整合企业的现有人力资源信息,并快捷、方便地获得各种统计分析结果,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要素的决策支持,方便企业高层管理者和部门经理明了企业人员状况、人才需求标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为科学,人才配置更为合理。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并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技术等情况作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决策: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
第五,加速管理信息化,推进企业全面创新。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管理都在不断地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全面创新,同样,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eHR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加速企业的全本文由收集整理面创新,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和市场需要。
二、现实处境:我国eHR发展面临的困境
第一,企业高层决策人员的意识缺位。在我国,有些企业的高层决策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既缺乏理性认识又缺乏感性认识,自然对eHR知识了解更少。对有些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在企业的诸多经营要素(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中,人力资源是最为模糊的概念,有些甚至将人力资源视为一种不得已的成本开销,而没有真正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一个显着的战略高度。因此,在没有高层决策人员支持的情况下,推行eHR自然就举步维艰。
第二,来自人力资源部门内部的阻力。其一,有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基本理论和能力不足,这种情况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普遍存在。从总体来看,我国目前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十分缺乏,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停留于人事管理阶段,根本谈不上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其二,有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新技术患有恐惧症,不了解也不愿意学习新技术。当一个企业eHR实施成功以后,很多传统的事务性工作就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迅速处理,而这必然要改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已经习惯的工作流程和方式,他们将会承担更多的创造性工作。过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到底掌握多少数据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但采用eHR以后,所有的信息都会暴露在企业领导层和相关部门的人员面前,从而会本文由LWlm.cOm收集整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产生压力。因此,能力的缺失和利己的私心使得有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消极地寻找各种借口,不愿推动企业的eHR发展。
第三,专业“外脑”不“专业”。目前,国内eHR研发人员大多只懂系统开发、信息技术,真正懂管理或者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员少之又少;深谙人力资源管理精髓的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又缺乏信息科技方面的技术人才。管理与软件技术的无缝衔接、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化的有效对接是我国企业成功实现eHR的关键。
第四,初期投入成本较大。eHR虽能带给企业高效率,但初期的投入比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eHR的发展,其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无论是购买通用型eHR软件还是联合专业开发公司开发软件都需要一大笔资金。第二,数据转换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把以前的人力资源信息植入一套全新的eHR软件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原有数据大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与新系统不匹配的问题,使之与新系统相匹配,往往耗费公司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三,业务培训需要成本。对eHR系统进行全面认真的培训是保证系统顺利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在培训过程中,学习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学习一套全新的管理流程都需要一定花销。
第五,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失衡。eHR建设也要考虑到同企业的其它信息系统相连,形成企业高效运作与决策的数字神经系统。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也是决定是否导入eHR的关键因素。在历经ERP、CRM、SCM以及各类财务软件之后,许多企业多少都拥有了一定的信息工作平台,但各自运行水平良莠不齐。因此,这种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失衡状态将会阻碍eHR的推进。
第六,数据、隐私安全存在风险。虽然eHR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但是它的信息安全隐患又成为其广泛推广的障碍。一些自动信息转换的功能已经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转移到员工和经理手中,文件和信息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即时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信息安全就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文件可能会被病毒侵入,未加密的信息沟通在文件传输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地址很容易使黑客攻击计算机系统,使用者的一些重要信息比如信用卡号和家庭住址等可能会被黑客或其他一些有恶意的人所获得。因此,安全问题成为实施eHR过程中不得不担忧的问题。
三、超越困境:推进我国eHR发展的对策
第一,更新管理观念。为了顺利推行eHR,企业高层决策者和人力资源管理内部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全面更新管理观念,主动积极地反思现行的体系,探讨改进的方案。特别是高层管理者更应树立全面创新的管理思想,应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化的重要性。另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应当转变观念,逐步尝试接受新的信息技术,从而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选取或开发合适的eHR软件。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独立开发eHR软件的能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相关的eHR软件,充分加强与eHR开发商的联系与沟通,选择适合本企业特色的软件产品,建设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eHR模式。
在选择eHR系统时,要切忌贪大求全、追求时髦,务必将自己准确定位后量体裁衣。对此不要求一步到位,但要有长期规划与持续发展。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循序渐进的,例如可以从建立简单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做起,减少手工操作,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解放出来,然后可进行专项的系统建设,如电子化招聘、电子化学习、电子化培训等系统,最后建设一个大型的eHR系统。
一、分析会计核算的现状
(一)当前会计核算效率较低
在当前会计核算中,会计核算的价值取决于核算信息的时效性,所以要求核算要有一定的时效性。可是在传统的核算过程中核算效率的提升并不是很明显,原因在于传统的核算方式与核算标准、核算模式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模式,给现代会计信息化会计核算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传统会计核算在核算过程中因为对记账日期不是很明确,给部分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及信息化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在会计核算信息的传播方式上也阻碍重重,从而引起核算效率低时效性
(二)会计核算的深度不够,方法指标单一
现在有些企业的核算信息化还没有完全施行,从而导致会计核算深度不够,会计报表的关联性不强,严重的可导致企业现金流表出现脱节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会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漏洞百出,尤其是人力资源和资产方面的漏洞,还伴随着企业大量隐形资金出现错误,货币这算错误。所以会计核算的标准化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会计核算使得企业的成本降低,效益增加为目的来进行的。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提高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运用一般的会计核算是有人工进行核算记录的,这样的人工操作既降低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又容易出现核算错误,这样就可能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现代计算机应用范围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会计核算的信息智能化也为企业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化能够通过网络构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可将数据信息通过系统进行核算处理,这样比人工操作在时间上得到了很好的减缓,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会计信息系统可为管理层查阅和翻看往期财务数据提供一个快捷准确的平台,及时多次对数据进行处理也不会造成数据的差错,这样就能够提高会计核算在数据上的准确性。
降低数据维护成本。运用一般的会计核算系统虽然对企业的经营影响很小,但是其及时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在现代化会计信息化核算系统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方式能够为企业对全方面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有力平台,从而促进企业财务数据资源的科学一体化进程,大大提升企业财务数据资源的及时和准确性。先进的信息核算系统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也是简单操作,方便查阅的,高层领导可以通过对系统权限的设置来达到防治企业会计信息资源流失的目的,这样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会计数据维护成本。
(二)不利影响
对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安全和保密性的影响。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只要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来进行数据分析和传送的,这样的传送分析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商业黑客可以通过破解漏洞轻易的进入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来窃取和变更会计数据,导致企业会计数据的破坏和丢失,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系统操作繁杂对企业的影响。现代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在安装和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系统设计者希望通过多功能的系统来抢占市场,这样就造成了功能多但不细化的系统软件出现。其中这些系统在子系统核算与主系统上核算缺乏一定的联系,导致会计数据不能够及时的实现传输,而且繁杂的功能项目在操作方面也不容易掌握,这样就可能造成系统的不稳定性和缺乏安全性。
对标准化会计制度的影响。现在很多企业单位不注重会计核算工作,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标准化不统一。有些企业即使制定了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方面缺乏力度,也会出现做假账、随意改动会计报表数据等行为。会计制度不能落实到每个企事业单位,源头就在于有些高层管理人员中饱私囊、徇私舞弊,严重干涉会计工作的进行,侵吞国家或企业财产,造成国家或企业经济上的严重损失。
三、加强财务管理提出的建议
(一)改变财务管理观念,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的使用对企业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改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进行财务管理,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观念的变化。
(1)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高度重视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2)树立全面实施会计信息化的观念,必须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不只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企业发展的工作。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之前先要创建良好的会计信息化环境,进一步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3)培养企业的风险意识,提高企业会计部门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要培养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也应该提高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意识,保证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以会计信息化发展为前提,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效性也有着很大的意义。企业必须提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企业树立内部控制意识。为企业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建以企业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业务流程制度。
(2)建立严明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再次是要有严格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机制。设置机构是为了进行企业职权分离,确保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安全发展,增强人员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企业必须提高工作部门内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积极配合内部会计控制单位完成核算工作,为企业内部控制营造较好的工作环境。
(3)增强对财务中心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提高对财务信息档案的管理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企业信息质量的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为了控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风险管理
随着会计信息体系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问题。企业发展必须要重视会计信息化出现的风险问题,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会计信息化体系的全面应用,将与企业发展相关的信息都带进了会计信息化体系中,若是会计信息化体系出现了财务漏洞和财务数据错误,与之相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信息也会出现丢失的可能,这样就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在完成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要增强对会计信息化体系的监控,创建专门针对会计信息化体系的风险安全监控机制,以此来保障财务信息数据的安全。
(四)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管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时间长、技术含量极高、工作人员素质极高的工作,所以企业发展必须重视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引进财务管理人才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打造高效的企业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有效实施。
(五)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增强信息化审核能力
(1)企业必须创建严格的会计内部审计制度,并确保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权威性,实现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监督,及时发现会计部门审计过程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管理部门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2)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和会计信息体系的结合。企业可以把内部审计工作融入到会计信息体系中,发展信息化体系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审计能力。
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两个转变”,树立“三抓一创”工作思路,明确“四化”工作要求,基本建成离集团化运作的现代公司管理架构。“十二五”开始,又提出继续深化“两个转变”,推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指定和实施了《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创新指引》,这些都是国家电网公司强化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举措。
企业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平台系统的业务功能
企业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平台系统主要包含了四个模块:合理化建议、通知公告、创新报道,系统管理。
(一)合理化建议
合理化建议主要包括待办事项、建议浏览、信息管理等三部分。
待办事项:包括待办和已办;待办:需要办理和传阅的合理化建议信息;已办:已办理过和传阅过的合理化建议信息;建议浏览:包括我起草的建议、全部建议浏览、按部门浏览、按年度浏览、按专题活动浏览和优秀建议浏览。实现了合理化建议的分类浏览,提供合理化建议的办理、起草、发送、查阅、检索、打印、删除等功能;信息管理:包括专题活动信息、分类信息、职务职称信息和获奖类别信息;专题活动信息:对合理化建议活动专题信息的管理;分类信息:对合理化建议的分类信息管理;职务职称信息:对合理化建议人的职务和职称信息的管理;获奖类别信息:对获奖的合理化建议将别信息的管理。
(二)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包括待发通知公告、通知公告浏览、往日通知公告浏览。
实现通知公告的分类浏览,提供有关通知公告信息的创建、、查阅、检索、删除等功能。
待发通知公告:已起草,但未的通知公告信息;通知公告浏览:已未超过保留期限通知公告信息;往日通知公告浏览:已超过保留期限通知公告信息。
a)创新报道
创新报道包括待发创新报道、创新报道浏览、分类信息。提供有关企业创新报道信息的创建、、查阅、检索、删除等功能。
待发创新报道: 已起草,但未的创新报道信息,只有起草人能查阅、修改;创新报道浏览: 已的创新报道信息,所有系统用户均可查阅;分类信息:对创新报道分类信息维护管理。
b)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包括按单位统计信息、按年度统计信息、按部门统计信息、按类型统计信息、按活动统计信息。提供了对合理化建议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和查询功能。
c)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角色管理、群组管理。提供了对企业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平台系统用户基本信息的维护管理。
人员管理:系统用户基本信息的维护管理‘角色管理:系统角色信息的维护管理;群组管理:系统群组信息的维护管理。
技术创新点
通过网络,企业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平台让合理化建议工作的开展实现“四化”,常态化、规范化、透明化、高效化;公司管理创新工作与合理化建议的有效结合。优秀合理化建议转化创新成果或生产成果,创新成果引导和提升员工合理化建议热情;实现与企业门户的无缝结合,统一部署两级管理运行方式:充分保证了各地市的系统运行速度,同时满足省公司合理化统一工作流程和管理;对合理化建议的分类统计。
可以对合理化建议收集、整理、归类作出灵活统计分类:如单位统计、年度统计、部门统计、类型统计、活动统计等。根据不同的统计类别,统计出建议个数、人均数、被采纳数、获奖建议以及获奖率等等。可以清晰快速的整理出来合理化建议的数据信息。
1.从管理者来讲,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比较缺乏,对于当前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紧迫感、责任感也不强,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尤其是当前很多企业的决策管理层中懂信息技术的人员很少,懂得如何践行信息化理念的人更少,由于不交接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操作,广大管理人员面对信息化只能望洋兴叹。因此,加快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已经是当前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当务之急。
2.企业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信息化的需求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并不是将传统的管理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中,这与信息化管理手段也不相适应,而是要通过吸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与技术进行管理创新,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以来管理模式计划经济的氛围浓厚,注重对生产过程、人员组织与后勤的管理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是不相符的。
3.从信息化管理体制上来讲,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作为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发展不相适应,平时很少对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分析探讨,企业管理运作机制不顺畅,业务的流程规范程度不高,机构层次过多等问题。如果单纯把这种管理方式通过高科技进行包装,会虚化信息管理的手段,浪费投资。
4.从信息化管理的主体来看,还缺少高素质人才
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信息化人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就很难得到很大的提升。在现代企业中,信息化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信息化专业知识,对于如何加强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没有很深的研究。管理者的素质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也有很大的距离,所以说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速度也就很难提高。
5.从法规制度上来讲,法律法规不是很健全
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违法行为。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对于信息化进程的法律体系建设还不是很完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还不统一,尤其是对网络犯罪问题的预防手段还不足,对企业的信息化安全性保障还远远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的建议措施
1.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走出去,认真吸取外国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经验,作为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通过建设并完善网络设施和配套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安全等来进一步改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另外,企业管理者自身也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企业的自身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2.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
从以上分析来看,人才应该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因素。作为企业来讲,一定要培养一支懂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所以,企业在人才建设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把员工送到先进的国家或优秀的企业去学习,通过各种方式的实践,最后让员工们真正掌握企业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实现企业的高效信息化管理。
3.加大对法律法规建设力度
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推进,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能。作为制定法律法规的政府部门,必须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参照外国的先进做法,及时制定和修订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的互联和互通。也通过这样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监督企业和员工的信息行为。
三、结语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的还是为了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而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发展还处于阶段性的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从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市场角度,可以看出,软件市场比较混乱,价格高,对其操作的企业环境要求也高,给一些企业带来经济负担,同时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全程服务不到位,很多软件商缺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专业指导服务,而企业正是缺乏这类指导者,造成系统推广受到限制。从企业角度,目前其系统的设计大多针对于大中型企业,开发企业信息平台费用高昂更是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落后,对于用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来改革管理制度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从政府角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并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管理部门分散,管理政策没有统一,造成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没有协调完善的调控主导。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策略的建议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架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要克服以上不足问题,让企业快速地构建应用管理系统,其架构主要包括一些中小企业较为需求的各个应用软件,如: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客户资料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具有极大的实用性,操作灵活,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在管理期间运营成本,通常由数据库、平台、应用、系统层作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架构体系。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总体模式,系统由应用开发工具,应用运行平台和应用系统模板组成,其中,应用开发工具是针对于二次开发人员或者业务管理员所需,对企业开发其所需系统;应用运行平台,是管理数据和处理业务的平台;应用系统模板,一般采用ERP、CRM、BPR、MRP应用系统对企业提供适时修改需求。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模块设计方案,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以应用运行平台为基础,其主要为企业提供数据管理、工作流、系统管理,一般涉及的系统为CRM、SCM、MRP,采用Windows应用程序才实现模式的系统的应用运行,加入互联网应用程序,通常大部分数据管理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部分无法采用互联网实现。建立数据库表,数据库字段,数据库字段封装,数据库实现要采用应用开发工具,可以有效地提炼出输入方式,让管理功能涉及对定义用户和角色,定制主界面,定制菜单,定制数据管理页面。应用系统模板是以应用开发工具为基础的实际应用系统,通过CRM、SCM、MRP、MRPⅡ、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应用软件满足客户需求。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和长远全局,规划在信息化平台设计中的统筹和驾驭。地位给予充分的确认和明确,发展战略为依据在信息化平台设计中给予充分的体现和倾斜,从而提高信息化平台构建中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持和匹配力度。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状况等有巨大的作用。客观上要求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和层次去审视和对待其整体规划和设计问题,将企业战略进行细分来寻求其用信息化平台来表达和实现的途径。对于信息平台未来有效运行和流畅操作的企业各项关键业务流程和环节进行符合信息化要求的重新塑造和调整,建立信息平台与企业业务运作流程并行的双行运作线路和模式并提高两者之间的互动性和相互支持性。从根本上说,企业由传统管理模式向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中具有本质的不同,这就需要对传统管理模式所依赖的业务运作流程和关键环节进行符合信息化管理平台所要求的信息化改造和重新定义,并以此为基础来规划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业务运作模式和相关支持配套环节的部署,同时在大部分情况下两种管理模式还需要并行运行,这就需要有效地处理其协调问题。
对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所引起的企业业务运作模式的变更给予充分的考虑和关注,从而增强了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设计的延展性和搞笑可扩充性,从而打造具有相对于变化而言的高弹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市场需求信息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业务运作模式的动态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信息化平台架构设计中给予应有的关注和思考,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架构不但建立在解决现行问题满足目前业务运作的需要,也要对于未来可能的市场需求变化所引起的企业业务运作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的变更有所预期和预见,从而增强整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于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容忍度。对于信息化管理平台底层的数据库架构和接口对于跨数据库平台的数据共享、综合处理以及数据挖掘等提供便利的支持,以通过对数据库所隐藏的关键商务信息和模式来发掘新的商业机会或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平台底层的数据库存储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大部分的商业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索新知的重要资源,而在分布式部署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各底层数据库的产品类型系统架构以及数据库表字段数据类型等都会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为跨数据库平台的数据综合利用和挖掘制造了困难,这就需要在平台规划阶段数据库的选择和系统分布阶段就做出预期的规划和设想,以充分使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隐藏的有价值的商业信息。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行机制,为客户预定好的系统模板不用任何修改便可直接应用,主要是CRM、SCM、MRP、MRPⅡ等系统应用实现客户所需;同时也可根据企业不同需求情况,量身定做一个目标系统,通过系统管理员对应用开发工具做出修改,增加、删除或修改其某些部分;如果应用系统模板不能满足用户需要,还可以使用应用开发工具,全面设计定制模块,形成最终的目标系统。
三、结语
关键词:计算机 企业管理 应用问题 分析
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程度是一个现代化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趋势为“及时性、应用性、兼顾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而现代化企业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计算机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企业如果缺乏计算机管理系统,那么这机器也就不能称之为现代化企业。因此,每个企业几乎都配备了计算机,并在不同程度上将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
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应用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计算机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企业管理之中。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被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电子数据处理( EDI) 、管理信息系统( MIS) 、决策支持交流( DSS) 。数据处理EDP的应用主要是日常业务与事务的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业务信息。但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在70年代中期出现了决策支持系统,对管理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更直接地为管理决策服务,特别是为中、高层管理决策服务。但DDS并不直接代替决策者作出决策, 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等方式,帮助决策者发现和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案,评价、预测和选择方案以提高的决策有效性。时至今日,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显现出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各个领域范围的应用也得到了更大的重视。因为其能够有机整合各式各样的材料与资源,所以各企业向着企业信息化方向迈进是一种必然趋势。这样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二、企业管理中计算机应用的若干问题
尽管计算机技术可以为企业管理带来诸多好处,比如节约企业成本,可以实时对企业正在进行的项目或者业务监控,可以实现远程办公并为管理人员带来极大便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还是有的企业在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时会存在各种问题。这也是目前企业管理中计算机应用的一些现状。
1.忽视企业信息化
一些企业对于企业信息化发展很不重视,因为其本身对于信息化持一种观望甚至是怀疑的态度。对企业信息化的忽视导致企业对信息化根本没有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这样势必会造成企业管理方针的落后,无法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2.缺少资金
缺少资金这一问题在中小企业中十分明显。许多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投入信息化建设,这会明显阻碍企业信息化的脚步,也为日后企业提升自身技术埋下不良的种子。虽然资金问题在任何企业都会存在,但是中小企业本身要生存下来就较大型企业更为艰难,如果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就更容易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
3.对企业自身管理不够重视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应当对自身企业类型和管理方式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因为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模式、管理方式都不可能一模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性,只有把握好这些特点和特性,在处理企业存在的问题时,才能合理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意见和管理方案,寻找必要的解决途径和措施,保证企业健康良好发展。
三、企业管理中计算机应用的相关建议
1.加强企业信息化的意识
当前仍有很多企业对于信息化认识不够,对企业信息化意识模糊。因此首先就应该要培养管理层对于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信息化观念。帮助他们理解企业信息化其实是对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极大好处的。
2.合理统筹资金,专款专用
企业想要盈利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比如严格控制成本、提高业务人员专业水平等等。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势必是要有所投入的,但是怎样在不影响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发展企业信息化,这就需要相关的财务人员和合理统筹资金,在能省的地方就省,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就发展企业信息化这一工程上设立专门的款项,专款专用。既不影响企业的支出,又不阻碍企业信息化进程。
3.加强对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视,建设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管理层需要有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有正确和充分的认识,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科学完备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这很有利于为决策者提供合理的建议,并及时得到企业发展的有效反馈。显然,这对提高管理效率,节省资源成本都是及其有利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顺应现代市场的必经之路。它为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自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尽管当前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种种问题,但是只要坚定加强信息化意识、加强对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视,建设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并且合理统筹资金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靖伟.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12,20:198+191.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电子商务;创新模式
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障碍,并从长远而看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而信息化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能够从管理、经营、决策、生产等诸多方面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在企业中进行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必要性
1.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随着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局势的发展,无论是从企业内部而言,还是就整体环境而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都势在必行。我国的企业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国际大型企业竞争市场份额,就需要掌握高端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企业内部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资源,为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内部基础。
除此之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对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而言是创新之举,创新是一切生产力的源泉与动力,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升级换代,更体现在企业管理方面。当信息化渗透到企业的管理理念之中时,信息能够成为领导层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使得企业能够实时掌握市场动态而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与方案。对于企业的职工而言,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引进能够为其学习与时俱进的知识以及创新思想提供可能性,因此信息化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改革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用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在日益变化发展的时代中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前进的需要,而企业信息化应运而生。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了很多本可避免的问题大的出现,甚至为企业带来了损失。所以,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能够使企业内部的沟通打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为沟通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平台,从而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也能够因此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为企业树立了与时俱进的新形象,并且能够通过信息化以及互联网的渠道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力度,从多个途径为企业新形象的塑造提供场所。企业社会知名度的提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企业品牌效应从而拓宽其产品的销售渠道。此外,信息化建设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办公效率,变革以往繁杂的办公室工作,使得工作尽可能简洁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用。
二、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认识存在偏差
对于部分企业的管理层而言,他们认为在企业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只是在做表面功夫,不能够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实效性的东西,这就表明在当前的局势下仍然有部分企业没用充分认识到进行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和认识的局限性使得其在推行相关政策时并不能够达到真正的效果。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即使推行相关措施也只是成为表面功夫或者是对企业资源的损耗,从而加深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偏差,走进一个悖论,甚至会导致企业在信息化的大潮中落后,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我们知道,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实践行为,所以对于企业而言,不能够很好地利用信息化推动企业发展,不能够即使掌握市场供求的动态,使企业在外部大环境下处于被动的局面,丧失市场主动权,从而拉低企业的利润。对于企业内部而言,办公效率的低下不能够通过信息化渠道得以解决,最终将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与运营的秩序混乱。
2.进行信息化管理规划的步骤与思路存在问题
企业内部要建立起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模式,需要进行思路与步骤的规范化。而当前,多数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在这一方面却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当前企业缺乏信息化的经验和基础,所以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时多半采用逐步进行的原则,在完成万信息化的各个步骤之后最终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笔者认为这种思路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对于企业的现实情况而言也是无法实现的。
企业内部各部门分别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会导致内部的断链,从而使得整个信息化工程难以发挥最大效用。而除此之外,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硬件的选择方面企业多半重视品牌而忽略了实际的匹配度,反而会影响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开展。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规划与对策
1.首先需要做好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前期与基础性工作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做好基础性工作。为避免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与信息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就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化标准。统一化的标准不只是指硬件的统一,还是指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标准,使得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内部管理都遵循这一标准,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后期信息化工程完善的成本。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的支撑下,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并制定出完善的对策。这都有赖于基础性工作的良好实施。前期的工作还包括财务、资金的到位,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只有这些落实到位,信息化的规划才能正常开展。
2.发挥领导者在信息化建设管理中的带头作用
正如笔者在上文中提及的,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的认识偏差导致了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滞后甚至是阻碍。所以,为保障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顺利开展,就需要进行人员方面的规划。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不仅能够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思路带来创新与变革,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成企业管理信息化、制度化、科学化。
企业领导在企业内部不仅掌控着企业发展策略的制定,还控制着企业的资源,而且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文化的象征,对员工有着极大的激励与引导作用,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应该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信息改革。因此,笔者认为,领导者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需要做积极的倡导者,推动信息化的进程。除此之外,领导者需要加强企业对信息化员工的培养,通过培训建立起一支专业的信息化队伍,为整个信息化工程提供人才与技术保障。
3.对信息应用系统进行科学规划
数据架构规划和应用架构规划两者有机结合构成了整个信息应用系统规划。应用架构规划指的是在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主要从以下需求方面入手:共享、数据分离、通用。综合分析这些需求模型并以信息化为基础对其进行应用规划,是整个企业建立起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关于数据架构规划,主要是指通过分析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的系统模型,高质量、高品质的数据架构规划能够反映企业信息化的本质,从而通过建模与分析解决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为企业信息化进程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4.通过外部环境的打造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可能
信息化的开展需要内外结合,所以对于企业外部环境而言,其便利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首先是对于信息化的基本载体网络而言,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都需要进行管理,国家需要在软件即建立一个强大、高速的网络平台,解决当前因为网络速度慢、收取费用高等问题带来的信息化进程滞后。网络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对于企业而言,网络交易的安全性需要依赖于安全性高的认证体系,来确保企业在网上进行的操作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企业信息化的建立还需要国家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这能够从宏观上促进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革。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需要进行以此为基础的保障工作与惩罚力度来实现。
四、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以信息化为基础进行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基础非常必要,在企业运行与管理模式中融入信息化理念与因素,提高了企业管理机制运行的顺畅性,从而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企业的发展。当然,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时,需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最终保证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达成。
参考文献
[1]赵建涛,钟瑛,王飞.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9(16).
[2]翟雪荣.浅谈集团企业信息化的建设[J].华章,2012(13).
[3]王正.企业信息化的建设[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2).
[4]梅琳.探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J].计算机光盘软件及应用,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