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化学学科素养

化学学科素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58: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学科素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化学学科素养

第1篇

关键词:金钥匙;CESL活动;纪实;观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0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01

2012年7月1日上午,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精神文明办委托江苏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逸夫楼举办了2012年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初三学生CESL(化学、环境、社会和生活)活动团体赛。笔者作为一方领队参与了这次活动,现将有关活动纪实和观感呈现给大家,以期分享。

一、竞赛形式生动活泼,选手表现敏捷聪慧

本次团体赛全省共有十二个地区选派的初三学生代表队参赛。竞赛活动由必答、实作和抢答三部分组成。试题紧紧围绕CESL主题展开,形式活泼、生动,选手思维敏捷、动手设计能力强。各市代表队的选手在团体赛活动中,通力合作,积极响应在必答、抢答、实作等不同环节中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和环境、社会意识。比赛过程中,小选手们被新颖的赛题所感染,回答问题时突破常规的思维、不落俗套地解答和争先恐后的劲头让比赛现场的气氛非常活跃。他们活泼精彩的表现也不时博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例1】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为该视频设计一句主题语或确定广告主题。

选手们都能很快准确切入主题。反映了选手们平时还是比较注意观察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的,说明化学教学与STSE是紧密联系的。

【例2】让学生猜测下列化学谜语:①学而时习之——打一化学反应条件;②下完围棋——打一化学概念;③考卷——打一化学用品。

多数选手们能在规定时间内准确猜中“常温、分子、试纸”。反映了选手们能够抓住概念的特征进行有效地迁移,这是一个集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赛点。

【例3】请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奇妙的液氮”,实验结束后请回答:玫瑰花在液氮中会变脆,香蕉在液氮中会变硬,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相似的,原因是什么?

尽管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多数选手们都能很快答出“在液氮中玫瑰花和香蕉中的水变成了冰,使花瓣变脆,香蕉变硬。”反映了学生在新情境中能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抓住现象的本质原因。

【例4】实作题:请各代表队利用三张A4纸、一把剪刀和一卷透明胶带制作一个与化学有关的物体,可以是分子模型、物质模型、实验仪器、实验装置,或任何其他与化学有关的物体。请各队现场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

各个代表队的选手们表现得都非常好,有的是金刚石碳骨架模型、有的是甲烷、乙烷分子模型并且可以拆卸和拼装,有的是漏斗、铁架台等全套过滤装置模型,有的是天平模型,有的是试纸、比色卡和纸花模型,等等。这种比赛方式很好,开放性强,既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体现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竞赛组织策划科学公正,内容丰富多彩

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初三学生CESL活动,先后经过年初宣传发动、四月份复赛和决赛,最终到各市最优秀代表参加的团体赛。其组织原则是学生和学校自愿参加,层层选拔,公平公正。其竞赛内容基于化学又跳出化学学科,基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体现学科渗透与学科应用,体现综合实践与广泛联系,体现时代精神与学科价值,又关注生活、环境、社会与人的发展。其竞赛问题方式多样化,有笔答也有口答,有个体独立也有团队合作,有手工操作也有观点阐述,有观看视频也有趣味实验展示,有现场解决,也有赛前准备与会场展示,有科学知识也有人文融合,有场上比拼也有场外互动,既科学也趣味,真是丰富多元、精彩纷呈的一次盛宴。这里凝聚了大赛组委会各位专家和工作人员的智慧和辛劳,体现了他们对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执着追求。

三、竞赛效果良好,领导高度肯定

省科协副主席吴国彬、南师大副校长唐万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科学大众杂志社社长夏军等应邀出席了团体赛。

唐万宏校长致欢迎辞,吴国彬副主席和马斌处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这次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第2篇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探究的求知欲。

1 开发家庭小实验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实验,如,讲了黄泥水的净化后,可动员学生回到家中自制一个简易的“净水器”;用来识别伪劣产品;在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让学生用灼烧的方法鉴别黄铜和黄金,用醋酸鉴别铝箔和银箔引导学生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校园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2 开发适合本土的校本课程,开好校园化学节

以前我们组织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很多好的课外活动,经过几年的积累,我们把一些好的素材变成校本课程,定时间定地点的开展校本研究,如,(1)结合教学实际,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不清澈有异味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解决策略”。调查完毕后,汇总情况,向全校师生做节约用水的动员(形式为制作宣传画,做演讲),针对校园用水情况提出倡议。

(2)学习“燃烧和灭火”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在寒假来临之际做安全宣传。

(3)开办校园化学节,有学生喜爱的化学魔术表演,(如,“喷雾显字”、“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白纸自燃”),有贴近生活的“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如何清除等。还有“碳酸氢铵”跑到哪儿去了?自制刨冰等这些趣味实验将学生带入无比美妙、神奇的化学迷宫,学生自制的叶脉书签成了图书阅览的风景,使他们从这些妙不可言的现象中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望之情。

3 积极进行化学实验的创新。

(1)开办“大胆质疑”栏目,对课本实验提出质疑大胆改进,对教师讲解的实验习题提出质疑并加以修正,如,在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除去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的白色物质,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不用指示剂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等习题时,如果教师只是讲解原理学生感到枯燥,我们采取在讲完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方法,学生就能比较从容的把这些题目思考明白,并且表达清楚。我们还会设计专项实验习题在实验室开展竞赛,学生有了很多收获。

(2)学以致用,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对实验进行改进的过程中,不仅深入的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创新能力,激发了学习创作的欲望,例如,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后,学生对实验仪器进行的改进,如,学生设计的创新实验:用简便易行的装置完成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图及说明(图1)

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1 利用废弃的塑料输液瓶、输液管及输液管上的开关,自制分液漏斗,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

2 充分利用医疗上的废弃物,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 以前用过这样的创新,并不足之处是矿泉水瓶盖太硬,扎入注射器比较困难,也容易漏气,从一侧扎入输液管更容易漏气。而换成塑料输液瓶,瓶塞是橡胶的,很容易扎入,也解决了漏气的问题。使用起来更方便了。

第3篇

一、什么是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一般而言是指应用一定的科学知识得出结论,以便人们参照其对自然界或者人们处事提供一定的参考。在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科学素养也在逐渐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高低也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教育和科学素养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理所当然,教育也就成为了科学素养的基础性工具,努力发展家庭教育以及学校、社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增强公民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文化在科学素养中占有的分量是最大的,只有教育、文化等与科学素养有机结合,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素养。

对科学素养的说法虽多,却也大相径庭,就是对科学知识、研究过程和方法、技术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知识是最基本的,在知识的基础上研究过程和方法,逐渐达到了解的程度,而技术则是在逐渐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初中化学是以后学习化学的基础,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会使得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会更加努力学习化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灌输这种科学素养,让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化学这门课程。

二、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1)注重给学生灌输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科学素养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从对科学素养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科学素养注重的就是通过所学的知识来验证并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上好第一节化学课,上好首节元素化合物知识课程——空气,做好第一个实验,真正引领他们走进化学世界。教师可以在课前提问几个问题: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化学与社会技术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当中,不断地探索,激发他们的思维,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过程,激发学生的潜能。化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在生活中,很多现象的出现都可以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而很多的学生将知识学到手,却不重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讲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空气时,首先,教师要对学生介绍化学学科相应的构成体系,使学生逐渐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并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寻找化学、解释化学,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其次,教师要做好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使学生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第三,教师要结合人类面临的空气污染以及防治等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及时地认识环境与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的紧密联系,并借此使学生产生学好化学的愿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

(1)加强培养初中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学生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好奇,并且有深入研究的这种欲望。为了满足学生的研究欲望,教师要进行实验教学,尽可能地上好第一节探究实验课,让学生真正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同时让学生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比如铁为什么生锈、火柴为什么能够燃烧、一氧化碳为什么能使人中毒等化学问题,从而切身体验探究活动以及从中学习知识。

(2)创新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强化实验的过程。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充当听者的角色,而不会主动地去思考,这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所出现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强化学生的实验过程,重视实验,通过所学知识来解释现象。如让学生探究蜡烛点燃前后状态、形状、硬度以及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学生先从蜡烛上切一小块蜡烛并且放入水中,观察蜡烛是否沉底或者溶于水,接着点燃蜡烛,可以看到蜡烛的火焰有几层,并且每一层的颜色、温度不同,然后再拿一根火柴梗放在不同层的火焰中观察蜡烛燃烧的情况……这样,学生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了解了生活中的常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4篇

在这种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只有自己寻求出路来改变这样的现状.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热爱这门学科才能学好它.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努力把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改进教学方法,引导自主活动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为了教学内容更易为学生所掌握,也是化学教师的授课能力的体现所在.初三化学考试基本以应试为目的,而高中化学容量大、学习要求高,导致学生很难适应.因而,高中化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顺利的完成初中与高中化学的衔接,最终出色的完成高中的化学学习任务.

我校高中化学课堂主要是采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单模式.只有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知识才可能最大限度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学生才能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在课堂活动单的设计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引导解惑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配合程度,引起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必修一中“离子反应”,这个模块的知识点较繁杂,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分辨清楚各种离子的反应变化.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设计实验将四组溶液,各组少量于试管中混合,观察并记录产生的现象,分析发生变化和没有变化的离子,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

接下来利用活动单让学生分小组对题干进行对比分析,从不同的实验、相同的现象中找出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加深对离子反应含义的理解,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在课后的反馈训练中进一步强化书写规则,这样学生上课起来也会有激情,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提升,那么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 丰富课堂内容,促进知识拓展

化学学科的内容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内容应该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既有一定的直观认识,又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寻根究底,归纳总结出其本质的内容.如,学习胶体的性质,我们可以以实际生活中豆腐的制法为例,让学生观看制作豆腐的过程的视频.在观看的同时,教师作适当的讲解.学生可以知道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溶液.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这样既让学生丰富了生活常识,又了解了胶体的相关知识,增强记忆.

对于有些化学知识,我们还可以结合历史上发生的事件进行讲授,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比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我们可以联系2005年在淮安高速公路上发生的氯气泄露事件,从这件事件中让学生了解氯气的有关性质,如①为什么事故附近的翠绿的麦田变成了金黄色? ②用NaOH溶液、石灰处理事故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写出Cl2与NaOH溶液、石灰乳反应的方程式.③根据氯气的性质,小组讨论交流,遇到氯气泄漏时的应急处理办法.诸如此类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悲剧中学到了必须掌握的化学知识,同时又接受了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化学教师只要平时多留意日常生活,总能找到既与化学课程相关联又是学生兴趣的事件.我们可以由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三、展示人格魅力,提高学科素养

第5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时代的来临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变革环境,这也对高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们就更应该去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学习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为更好地教育学生做出努力,促进化学教育的进步。首先,教师们应该了解时代的特色,知晓教育的本质意义,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好相应的思想工作;其次,教师们应当注重其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做新时代教育界前沿的教师;最后,教师应当推进个人的教学创新,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同事的沟通不断促进教学实践设计的创新。由此,教师才能够通过努力不断推进化学教育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

(一)有利于发挥化学实验的价值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利于学生个人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在学生们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学习的综合素质,它有利于激发学生们自身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凸显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引入核心素养有利于发挥化学实验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在核心素养引导下的化学实验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一些化学现象,或是完成了部分化学公式的推导,因而化学实验促进了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其对化学知识的研究深度和拓宽了化学学习的思维。这对于高中生们的化学学习及相关知识的理解背诵是非常具有实质意义的。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十分巨大。它主要是将学生们所经历的学习活动和经历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品质,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推进过程中,核心素养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格,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些化学实验的进行过程中,教师总是会教育学生们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实验,在实验课结束时直接收拾东西了事,并未去发掘学生们的自主创新精神。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其他同学正在做实验时就已经把所有的实验都做完了,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这些同学进行实验的均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一小片天地之间,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个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并不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因此就需要教师们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无非就是先进行实验示范,然后就是让学生们自己形成小组进行实验,这样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就无法顾及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而学生们不适应教师的教课方式或是上课走神,很容易就引起实验课上的小磕小碰,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产生危害。因此,教师们不能总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范围内,应当经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去进行相关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学校教育对于实验的认知不够深在许多高中的化学学科培养计划中,一直忽略了实验课堂的重要性,甚至有部分学校将实验课改为化学知识教学课,从而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教育方针的偏差也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能力的缺陷,部分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教育,在其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遭遇滑铁卢,因此,学校对于学生化学教育方针的科学制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三、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努力挖掘教材,提升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于是教师们就应当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例如在教授各类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各类反应的特点及相应的化学公式,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应当提前将知识点做一个精炼的总结,让学生们有一定的印象;其次就是去进行相应的安全事项的提示,向学生们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重视学生们的人身安全;最后,注重实验对于学生知识渗透的重要性,努力解答学生的相关问题,以此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课堂体验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好的课堂交流就是有来有去的互动,所以教师们应该了解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并学习使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相关的教学内容展示。例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演示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让同学们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此类化学反应的神奇之处,让同学们能够判断实验的正确发展方向,以此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另外,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课堂体验,从而能够推进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三)以学生为本,合理采纳学生建议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成为重要的发展观念,而将其落实到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中,就变成了“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的能力,在课下空闲使能够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关心学生们的化学学习动态,让学生们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筛选出部分比较好的建议来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最终得出最有效且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实现教学同时展相结合。

(四)学校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学生们可以获得极为精彩的课堂体验,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教学方针的支持,因此学校应当正确把握学生的教学方向,提出与时代相称的化学学科培养方案,促进教师去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设计创新,提高学生们的化学综合学习能力。这样在学校的整体的领导和支持下,相信教师会努力提供最佳的化学实验课堂,而学生也会拥有最佳的实验课堂体验。

第6篇

关键词:科学素养;化学教学;学习态度;教学思想

一、科学素养概念阐述

素质教育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是提高思想认识的基本途径,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将产生重要影响。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学生应用科学、数学、技术等有关信息所作出的个人与社会之间相关联部分的一项决策,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科学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在生活与学习中加以实施的行为表现。在科学素养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科学精神,它对于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人生价值观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重要的意义。初中化学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推行教学改革的实施,积极改变化学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化学教学方法。

二、深透素质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心理教师,化学教师最怕的事情不是学生学不好,而是学生对学科知识没有兴趣、不想学习、甚至不愿意学习,这才是教师最担心的社会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教师个人威严是难以办得到的,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化学教师通过建立知识体系,让学生了解化学发展简史、了解化学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与历史意义,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提高学习的目的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习状态与热情才能得以激发,德国著名的哲学大师黑格尔指出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化学教师不能只追求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质量,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价值与内涵,没有动机与盲目的学习都是徒劳无功的,也将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学行为,所以说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学习化学。

三、构建教学情景、融合情感教学

适当的教学情景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情景是教师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建立的知识体系,有意向的把学生引入特定的学习环境之中进行的一种教学行为,目的是为了转变教学活动的方式,这种情景更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设制有效的教学情景会使教学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寓意也更加深刻。任何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因素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较为有效的途径。所有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开展,才能实现教与学二者之间的真正价值。比如学习氧气性质的时候,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氧气对于人类有何作用,氧气在自然界中如何进行循环的,人类如果得不到氧气能否生存下去。只有带着目的性去学习教育才变得有意义,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得以升华,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转变教学思想、培养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以科学的态度、知识、技能为基础,态度是学生对待学习知识外在表现形式,知识是学习的对象,技能是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应用性等操作的表现形式,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化学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记忆、练习等,应当转变教学思想,化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己任,积极探讨教学方法,以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指导目标,教师给学生传授的应是一种学习方法与技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会学,更乐意去学,以达到“教是为了少教、学是为了会学”的效果,这样的教学会变得更有意义,这才是教师所要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

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适应教学发展要求

教学质量是检测学校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基础,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求在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步伐。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最为集中的场所,是教师引领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最佳时机,化学教师应当更新理念,以人为本,实施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情感,实现“以情制动,以情引动”的教学效果,通过开设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动机,改变课堂中教师满堂灌的教法,以响应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适应教学形式发展的需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教学理当以实验为主导,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化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深化,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实验创新、改进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创新使学生对实验产生新的认识、获取新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转化,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化学教学应让学生活动回归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才能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对于开发学生智力与潜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总结

新课改形式下化学教学体制应当适应教学改革发展要求,化学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学情的变化而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趋向,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科学素养的发展,改变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结合化学教学的特点,积极寻求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形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实现从文化教育提高到素质教育,真正地体现教育本身的价值趋向性。笔者对化学教学过程的探索也基于这方面的初步探讨,希望能为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合理性的教学建议,实现化学课堂教学向更高的层次转变。

作者:林勇胜 单位:常州市虹景中学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心理特点;化学教学;科学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1-002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1.007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情感以及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等[1]。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我们知道,学习是一种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等有机结合的整体心理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依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学科的具体特点,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情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做了如下尝试以促进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自由、轻松的气氛,教师应努力营造出师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青春期的学生们自我意识强烈,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帮助学生表达出自身的实际想法,轻松愉快地与教师交流,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能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理压力,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化学教学中来。对于教师而言,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有助于帮助其全面认识学生的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案例一: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创设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你能帮助老师想想其他办法吗?”鼓励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或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评价和质疑,或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探究方法。在教师关爱信任的眼神以及虚心接受建议的态度下,学生得到了肯定,备受鼓舞。在这样融洽、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中,学生自始至终能感受到温暖、体会到成功,有利于保护并激发其学习兴趣。相反,在冷漠、紧张的课堂心理环境中,学生会陷入不良的情感氛围之中,学生的思维势必会受到束缚。

二、创设合理有效的学习情境

没有情境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如果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的化学情境中,不仅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发挥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化学情境创设的价值在于激发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经历一个化学问题的发现、解决与应用的过程,使学习变得更有效。在化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种,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采用生活实际、化学实验、科学史实以及化学问题等不同的情境。合理有效的学习情境需要具备直观生动、富有探究性等特点,才能帮助学生产生求知若渴的心理需求。

案例二:在学习“氮及其化合物”一节时,笔者表演了化学魔术“空瓶生烟”――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立刻出现空中生烟的奇妙现象。当学生看到这些奇妙现象时,立即振奋精神,兴趣倍增,心中急于探究神奇现象背后的奥秘。这样的学习情境将神奇的魔术与书本知识紧密地联系了起来,燃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此时,教师再设置疑问:“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等问题。在他们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条件下,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三、践行丰富多彩的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也是重要的化学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不仅能探索化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其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为学生创设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探索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2]。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兴趣由“观察型――操作型――探究型”慢慢转变,积极探索、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被逐步培养起来,为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创造了必备条件。

案例三:在学习“原电池”时,笔者提前布置每四名学生自主设计、合作完成家庭小实验――“制作果蔬电池”。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自己查阅资料、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课堂上,学生们热烈地交流着不同的设计方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发现的问题,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以及实际应用等问题在讨论中一一得到了深化领悟。实验探究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精神,以帮助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四、搭设由浅入深的发展性问题

问题是科学的源头,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科学探究结果的思维活动。但是如果设置的问题起点过高,或者难点过大,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学生望而却步。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些问题平易近人,学生易于着手、打开思路,便于利用其最近发展区以推动思维的持续性发展;而有些问题通过“海问、点问、追问”的形式,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

案例四:检验SO42-是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也是一个可以持续深入思维的发展性问题。笔者尝试引导学生作如下深入思考探究。

问题1:怎样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是否含SO42-?

问题2: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可以判断待测液中一定含SO42-?

问题3:先滴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滴加盐酸后沉淀不消失,这个方法对吗?

问题4:检验SO42-应该用哪些试剂?加入的顺序怎样?

问题5:可以用稀HNO3和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检验SO42-的存在吗?为什么?

当面对“问题1”,立刻会有学生回答“滴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就可以证明”,可是立刻又有其他学生质疑。而这个问题恰恰是学生思维的障碍点,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将质疑升华为学习的动机和需求,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层层推进中,学生一步一步分析“问题2”“问题3”,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4”。这时,笔者继续搭设台阶抛出“问题5”,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批判思维品质。在顺利解决前述一系列问题的喜悦中,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增强了学生持续探究的动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五、构建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传统化学教学重知识目标,轻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评价以纸笔测验为主,过于注重量化结果。这样的评价体系使得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思维的积极性得不到释放,长此以往,将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构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重视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进而为W生创造一个鼓励性的学习环境。在成功的体验中,学生时时处处能获得学习的愉,逐步建立学习的自信。

案例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易错、难记。笔者在其教学中的片段如下:

[师]请思考下列常见的酸碱盐之间,哪些能两两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如果能发生反应,请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钙粉末 硫酸铜溶液

[师]这几个小老师真不错,看来“从微观角度分析离子反应的实质来书写离子方程式”这个方法方便又准确。那么你能尝试归纳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吗?

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演练教学中,教师构建多种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中,学生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得到了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如“生1――互评”“师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指出了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生2――自评”“生3――互评”),学生心理上易于接受,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维持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在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学生轻松快乐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过:“教师关于有效教学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心理学的。教和学是心理过程,而懂得这种过程的教师便能更好地发展有效学习的程序和技术与效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化学学习心理氛围。伴随着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变得更为高涨。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学生的心理活动,找准“切入点”,继续探寻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化学教育;职高生;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16-01

科学素养是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适应人在现代社会各种与科学或科学成果相关的活动和发展中所需要的由情感、态度、方法、能力等诸要素综合而成的基本品质。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与变化的社会,科学素养已越来越成为一个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高教学中,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和提高职高生的科学素养,对于我国国民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职高化学教师必须实践研究的课题。

一、发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职高的学习中,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大为增加,而教师也不再随时盯住学生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好化学。如在学习碱金属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金属钠的知识结构,结合元素周期律来自学碱金属性质的变化规律,从中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教师不能忽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规范的指导,教学时要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创设适用于学生创新和动手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帮助,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要促成学生能够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如在上述的碱金属自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学习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

二、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概括、表达和交流能力

对于什么是科学素养,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它包括运用科学基本观点理解自然界并能做出相应决定的能力,还包括能够确认科学问题、使用证据、做出科学结论并就结论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对知识的概括、表达和交流能力也是科学素养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职高生在毕业后马上就要融入社会,如果这方面的能力较差,就无法读懂媒体所报道的各种信息,无从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力进行意见的表达和参与。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单一的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读化学、说化学、讨论化学,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阅读理解、交流讨论、总结比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表达和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职高生即将踏上工作岗位,这就要求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和掌握,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不能满足于对实验表面的刺激,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在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加强训练他们的操作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必须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实验规则进行实验。从学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填写实验报告,到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规格是否符合要求,观察实验现象是否正确,实验步骤是否正确,取用药品是否适量,处理废料是否符合规定,到实验完毕仪器整理、清洗仪器是否符合要求,这都是从细微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细致耐心的科学作风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造条件。

四、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媒体获取化学信息逐步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变化的社会。教师应该引导职高生通过多种媒体获取化学信息,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当代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网络、电视、电影、报纸、广播每天都在传播大量的信息,这就需要教师指导,让学生亲自体验。如指导学生阅读科技丛书,看电视节目“科技博览”、“探索发现”,通过“科学教育网”、“百度百科网”等方式获得大量资料,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体现化学课程与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学生通过各种信息不断收集、积累、吸收,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总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化学学科本身特点、思想方法,以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使化学教学成为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徐昊.科学新发现比新技术应用更受人关注.中国青年报[J],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