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58: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教育知识与能力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决定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的质量和水平。文章针对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包含的多方面内容,提出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入职前培训,使其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均衡发展;增加多方支持,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增强高校体育教师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动力;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等措施,为探索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能力与素质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王娟(1982-),女,天津人,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体育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天津30038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4-0073-03
一、高校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
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决定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想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就需要从体育师资队伍上着手,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分析和培养,为高校体育教育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一)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教学和运动训练的能力。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最为核心的教学任务便是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这两方面的能力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贯穿整个高校体育发展过程的始终。体育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向学生传播体育知识、技能技巧的能力,最终达到丰富学生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品德、意志的目的。运动训练的能力指的是体育教师在专业的训练场上,通过对学生肢体动作等进行规范和指导,增强学生体质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来自专业体育院校、体育师范类院校以及一些研究性院校,各有不同的专业侧重和特长。例如,专业体育院校侧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训练技能,师范类院校侧重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性院校则将培养的重点放在科研上。这些不同的侧重点使体育教师们在走向工作岗位的过程中,会出现不知道如何平衡体育教学和训练等问题。
2.科研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同时肩负着科研重任,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水平。高校体育教师首先要有科研意识,在具体的体育教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要用研究的眼光及观点去观察、分辨、探索各种体育现象与问题,探寻规律,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升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水平。
3.创新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能力,才会使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水平呈现不断上升和持续发展的趋势。高校体育教师要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发现、了解新事物、新知识,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
4.灵活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有了现代技术的融入,教育教学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体育教学除了在课堂中进行以外,在室外也要有大量的训练,对于现代技术的运用,不仅要呈现在教室中,还要延伸至体育场上。目前,体育课上普遍运用了多媒体、多功能的教学设施和手段,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在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进行指导。
5.结合社会变化更新体育知识、提升体育技能的能力。这是一个处于变化中的社会,体育学科知识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和扩充,需要高校体育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使整个高校体育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崇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引领着一个人前进的方向。体育教师不仅从事教育教学,还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其个人的思想状态、政治素养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应以崇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引领学生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2.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高校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便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教师是学生们最鲜活的教材,教师自身呈现出来的职业道德素养会对学生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引领作用。除了教室授课以外,体育教师还要在训练场对学生进行训练,这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只要坚定职业理想信念,便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展现出新时代体育教师的风采。
3.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所有高校教师都学习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高校体育教师也不例外,这两门学科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最基本的知识。但是作为教师入门的必备知识,当时体育教师可谓记得滚瓜烂熟,但是考过之后便会忘得一千二净,没有将这些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用以指导自己的体育教学。一般来讲,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素养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体育学科理论知识素养,另一部分是专业技能素养。运用体育学科理论知识素养可以将自己学生时期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加以巩固,同时还需要结合社会形势变化,对已有的理论知识结构加以扩充和更新。专业技能素养的形成则需要靠平时的锻炼和训练,而且要经常与其他教师进行技能切磋,不断提升自己。
4.健康的心理素养。心理素养的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坚强的意志、持久的注意力、良好的性格等多个方面。健康的心理素养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创新、改革等活动的心理基础。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工作岗位的独特性和在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更应该拥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拥有良好心理素养的高校体育教师不仅可以将体育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传递给学生,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
二、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领域也概莫能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教育领域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变革。新课改、基础教育改革等使高校校园呈现出崭新的气象,在此背景下,高校也集结力量进行着各学科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既有一定的传统延续性,也有与时俱进性。以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单纯地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其全方位发展。而现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则是积极引导学生群体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学习体育学科知识理论和技能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提升文化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门路,为国家输送优秀的体育人才。伴随着体育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转变,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能力和素质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高校把对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
现代体育教育思想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第一要务,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自主进行体育锻炼成为未来体育教育发展的方向。这些关于体育教育思想和目标的转变也相应地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要求。另外,由于长期以来注入式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们养成了学习体育的惰性,造成了学生们在学习体育时的不屑态度,进而使其学习体育的理念和应该进行的体育锻炼都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因此,对学生们学习体育起主要引导作用的高校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们的体育学习和锻炼。
三、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路径
(一)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入职前教育,整合体育教育内容,促进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均衡发展
由于毕业学校不同,高校体育教师在入职前所接受的体育教育也不一样。针对各个学校体育知识和技能侧重点的差异,高校都可以把所欠缺部分补充到体育教育中来,将体育专业知识、运动训练技能和体育科研综合到一起,使新人职的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得到均衡发展。
(二)增加多方支持,努力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
在一些高校中,体育教师对于科研好像并不热心,这也成为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适应时代进步,高校体育教师自身需要提高对体育科研的重视程度,培养科研意识,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从而正确指导自己的科研实践,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高校则要重视对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强化其课外科研实践活动,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资金、人力支持。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职称、薪酬挂钩,以激发体育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三)增强高校体育教师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能力
新形势下,具备创新能力和素养的高校体育教师对于培养个性活泼、具备终身学习体育的观念和能力的大学生至关重要。而体育教师创新性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仅需要高校等外界因素积极的鼓励及提倡,还需要教师自身加强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而体现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
(四)推进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促使其掌握现代化体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 信息化社会,每个人都要掌握一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体育教师作为学生的指路导师之一,也必须掌握现代技术,从而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向他人请教、学习网络课程或自学的方式,来提高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高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再培训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也在时时进行着更新,高校体育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培养与时俱进的素养和能力,就需要接受再培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再培训教育,充实、加深自身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更好地服力于教育教学实践。
(六)加强高校体育教师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
合格的、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要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扎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做到无私奉献。高校体育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在室外经受风吹雨打。相对恶劣的工作环境需要体育教师拥有更加坚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高校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使体育教师坚定政治思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勤奋钻研,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
参考文献]
[1]杨佩旋,颜雪珍.新世纪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J]龙岩学院学报,2006,24(6).
[2]吴元文,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现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3]冯红新.关于我国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研究现状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4]陈宁.大学理念与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11).
[5]尚成.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与推动举措[J].湖北体育科技,2005(3).
[6]苏杭,李广.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2).
[7]余承海,姚本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及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6(3)
【关键词】信息传导;知识结构;教师能力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承担着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新时期新型人才的重大使命,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将决定和影响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教学信息传导背景下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
1.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根基和专业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土壤。关于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研究,舒尔曼将教师的知识分为七类“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性教学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的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环境的知识和关于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基础的知识”。按照舒尔曼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体系,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的内容知识是两类重要知识,这是一个学科教师区别于另一个学科教师的根本所在,而PCK知识是与社会其他行业或专业人士的根本区别之所在,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标志性知识。
一般认为,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学科基础知识,这是由一系列基础实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所组成的学科的基础知识;二是学科发展史知识,主要是阐述该学科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演变特点的知识,是我们了解一门学科发展过程的重要历史知识;三是学科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每一门学科都具有的方法论知识,学科不同所应用的方法论也不同,每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方法论基础,了解和掌握学科方法论有利于教师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更好地教授学科内容,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教育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仅仅掌握基础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最有效、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经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因此现代教师应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系统地学习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论,儿童心理学,学校卫生等教育科学知识,深入研究和掌握教育规律,知识的内在规律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成果和动态,并加以吸收借鉴”。如果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不了解学生学习和教学的发展规律,他就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和教学规律来进行授课。杜威指出:“为什么教师要研究心理学、教育史、各科教学法一类的科目呢?有两个理由:1.有了这类知识,他能够观察和解释儿童心智的反应―否则便易于忽略。2.懂得了别人用这有效的方法,他能够给予儿童以恰当的指导。”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一个好教师要精通教育学和心理学,懂得而且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科学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们的工作”。一般来说,教师要掌握教育学的知识主要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学的普通知识,这是阐述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性质、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教学方法论、教学论、学习论、教育史、学科方法论等;另一类是与学科专业相关的教育学知识,主要包括学科教学论、学科学习论、学科方法论、学科发展史、学科心理学等知识,这是教育学与学科相结合的产物,是教育学在学科中的应用和发展,这类知识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科教学论和学科教学方法论。
3.信息技术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有线通讯技术、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等。作为教师,应该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应用技术知识。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正在改变和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要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才能为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奠定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可以带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对高校的教学形式、教育体制和教学理论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贯穿于教育科研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到传播全过程的有机整合。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途径的信息检索快速获取有用信息,并利用信息技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加工,最终应用于教师的备课、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中,改进传统的工作方式,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应用,这是教师进一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核心知识,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在各门学科和各个领域的应用技术,这是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具体技术。信息技术的文化、安全、法律等人文知识,这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文化学知识,掌握该领域的知识有利于从更高层面上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正负作用,熟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安全道德等问题,有利于我们防止和控制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创造环境。
4.相关学科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必要补充和扩展
在教师传授信息,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分化综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门学科知识既相互分化,又相互综合。作为教师,就必须适应时代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充分重视交叉学科对教育的影响,努力学习相关的人文社科类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以便为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提供宽厚的科学知识基础。同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正日益成为社会的主流,这不仅是顺应学科发展综合化趋势的需要,更是社会高度复杂化的需要。现在的学生很难确定将来所工作的职位和领域,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宽厚的学科基础,为学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因此,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就必须顺应和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要求,主动掌握现代科技发展的各门学科知识,在掌握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和知识技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做好准备。
二、教学信息传导背景下教师的能力结构要求
教师的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专业要求,是教师多种角色、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反映。“所谓教师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结合”。
1.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
教学能力是教师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实践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知识、技能转化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质。教师缺少了这种职业素质,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很难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真实体现,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教育的发展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讲,知识的储备量、与学生课堂教学的沟通方式,提高观察和管理学生的能力,都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积累出来总结出来的。完善的教育素质要求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要具备不同的能力,组织教学及合理使用教材的教学技能。结合教育其他学科了解学生,管理学生的技能。以及正确运用语言教学及非语言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及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断变化发展的能力”。
具体来说,作为教师要具备以下基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首要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反映教师水平的指标就是看教师能否把深奥复杂的学科知识通过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获得教育;课堂组织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是教师组织课堂授课内容、安排授课计划、分配课堂教学内容、组织管理课堂学习气氛的能力,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课堂教学方式、烘托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条件;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实施课堂教学所必需的能力,我们所讲授的学科知识都是经过前人逻辑推理所形成的科学的知识,要讲好这些知识就必须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把握好学科内在的发展规律,把知识有条理地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2.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不断提升教学工作能力的基础
“教育科研能力,简言之,就是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能力,具体地讲,是指研究者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而系统的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以探索教育规律、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领域中的一切教育现象和过程为对象,探讨和研究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认识和了解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的规律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教育教学规律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就无法正确地把学科发展的规律教授给学生。因此,要充分认识教育教学科研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当前,在高等学校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学科研究、轻视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直接导致了教育教学水平的下降,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只关心自身的科研成果多少和水平高低,不关心甚至无视科研成果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关心自身的科研成果怎么样对教育教学起到作用。这严重制约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影响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实际上,从教育教学研究的内涵上来看,它是与学科教育密切相关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遵循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离开了这点,就会对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就必须要像对待学科研究那样,一是要善于发展和找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是推动教育教学研究的前提;二是要有探索和发现的能力;三是要有逻辑推理和科学假说的能力;四是要有组织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五是要有撰写相关教育教学研究报告的能力;六是要有发表和教育教学成果的能力。
3.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能力是教师不断提升教学工作能力的必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教师应当具备信息时代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的能力就显得格外地迫切。“信息能力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人的基本能力,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具备信息能力,不同行业的人又因领域的特点而有其各自特殊要求的信息能力……而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培育。从一定意义说,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是整个国家和民族信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加强现代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显得极为迫切与重要”。
教师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能力主要包括:一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更是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必须把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作为发展信息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要熟悉和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概念、发展历史、现代进展和教育、课程的整合等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为形成信息技术能力奠定基础。这主要包括: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使用计算机查找相关的教学与科研信息;能正确使用计算机与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媒体设备从事课堂教学;学会使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设计各种教学课件;学会使用国际互联网操作技术查询、下载各种信息并加以整理等。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教育信息技术要想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就必须依托教育来发展信息技术,传统的信息技术虽然可以应用到教育中,但是,真正要想使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功效,就必须把信息技术和教育整合起来,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使教育真正成为应用信息技术的教育,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把教育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掌握他们相互融合的能力。三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能力。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呈现爆炸性的增长,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获取对教育教学有价值的信息就成为教师能力发展面临的重要考验。信息收集能力主要表现在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4.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素质
“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操作能力。它是教师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教学工作有条理、有系统和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对教材的组织管理能力,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如何把课本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就成为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的关键和标志。对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也要组织管理好课堂教学工作,面对个性、气质、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如何选择适当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其目的就在于要善于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师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自我控制工作关系到教育活动的成败或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对心理调适、身体调试、教材教法选择、教学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选择等活动。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必须以自己渊博的知识素质、良好的心理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导学生,才能使学生始终在好奇、热情、向上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师要不断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便为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提供扎实的科学知识和自身素质,才能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光华.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研究的若干视角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64-66.
[2]赵虎.传统到现代――教师知识结构的实然性建构[J].前沿,2009(8):191-193.
[3]杜威.思维与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248.
[4]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44-53.
[5]胡艳春.论高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1):37-38.
[6]廖惠敏.论教师能力的开拓与创新[J].高教论坛,2008(2):127-131.
[7]张波.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5):39-40.
[8]姜营.论教师教育素质的培养与教学能力的提高[J].现代商贸工业,2009(7):226-227.
[9]刘本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及其培养微探[J].沧桑,2009(4):224-225.
[10]滕聿峰.信息时代教师信息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3):117-118.
关键词 外语教师;职业发展;元认知能力
作者简介舒亭亭(1979—),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系2012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元认知能力培养促进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YB078的部分研究成果。
随着外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发展愈加重要,也越发地受到重视,对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教师的培养在任何教育体制下都是主导因素,它比课程、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更能决定教育计划的成功。许多专家都指出,一个合格的教师除具备某个学科的基本功外,还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的能力。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需要以教师对教学理论、教学能力、教学体验、教学方法与策略等的认知为前提,而教师对上述知识的认知就是心理学理论元认知的实质,对教学行为的策划、实施、调整即元认知监控,这些就是其核心所在。元认知是外语教师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熏满足了教师对条件性知识的需求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转自刘家凤等,2007:308 。鉴于此,本文从教师元认知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入手,指出?熏教师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基于教师元认知探究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
一、教师元认知能力的内涵与结构
元认知能力是高校教师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它包括了教师对教学和科研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三方面的能力,其核心是元认知监控能力。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意识。教师元认知知识,就是关于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习惯等知识,关于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习水平的知识,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知识。教师元认知体验是指教师对自己具体教学情况的判断与感受,包含感知、记忆、思维、言语等不同层次多个方面的体验。教师元认知监控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调节、控制和反馈。这三种教师元认知成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师的元认知能力,其中教师元认知监控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张金桥,2005:154
培养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的元认知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教师自身素质及教学学术水平,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和大学生素质发展。
二、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迫切性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外语教师教育开始从侧重技术行为的教师培训模式转入侧重认知能力的教师发展模式(Widdowson,1997)。外语教师教育经历了teacher training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 development 三阶段。Training 多指技术、手艺的培训,强调职前教师要熟悉课堂教学的具体技能和技巧,但忽视了通才教育及教师认知结构的发展。Edu-cation 强调教师不仅要接受课堂技能的培训,还要学习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和评估、科研方法等理论课程,从理论的高度认识和把握语言课堂的实践活动。但此二者均把教师置于受训者的被动地位,忽视教师本人内在的自觉性和自我进步意识。Teacher development 这一概念表明了认识的加深,强调教师的“自我”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真正内在动力,这也是元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Teacher development一词的涵义是“教师参与开发教学理论,理解教师做决策的本质,形成批判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教师本人积极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促进自身的教学发展”(贾爱武,2005/1?押64)。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除教学方法和教材外,教师是理解和提高英语教学的关键,教师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渐凸显(贾爱武,2005),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自治和责任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及教学反思意识的培养倍受关注。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等,他们将拥有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这对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学任务繁重,身心疲惫;长期教授同一课型,产生厌烦情绪;缺乏进修机会;家庭生活压力,使投入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减少;职称晋升压力,带来焦躁不安情绪等等。如何面对挑战,解决自身的各种危机呢?如果高校外语教师不想被淘汰或转行的话,只有一条路,即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使自己不断得以成长,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在科研方面也要提升自己。
三、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途径
有专家提出教师在不脱产情况下自身发展的途径,如充分认识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独立的自我反思,与同事分享成功的经验和问题的解决,参加以研究教学为主题的教师会议共享问题和成功等。笔者认为高校外语教师应增强在教学中利用元认知能力发展自己。元认知能力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意识(Nunan,1996)。教师可以观察、研究、学习他人的教学,或主动请别人来观察自己的课堂,虚心听取同行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反馈,主动收集班级学生的信息反馈,并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有目的地系统观察,及时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教训,做好自我评估,增强自我完善意识。笔者认为在职高校外语教师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利用元认知知识是促进自身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校外语教师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这是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外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科研对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地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学习理论,掌握科学方法,不断在实践中反思提高。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科研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学效果;教学能指出科研的方向,显示科研的作用。那么,高校外语教师应如何利用元认知实现职业发展呢?
课堂教学应是英语教师发展的主阵地。无论是课前的设计,资料查阅,还是课堂上的实施发挥,随机应变,还是课后的反思、小结,都是对自己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一种展示和检验。教师应把每节课看作是自己专业发展的台阶,不能轻视或随便应付。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提炼思想,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达到教学相长,取得发展效果。
根据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基本理论,教学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是对问题的认识和反思,只有首先澄清问题、界定困难,才能使英语教学更具有明确的目的。第二步是拟定问题的反思计划,为反思和探究作好准备,并开展行动。第三步是对资料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教师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在教学前,运用过去的教学经验?熏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过程。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通常包含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不应过于依赖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设计的水平是教师成熟度的一种标志。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主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提高教学质量。上课过程中,可以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问题设置是否合理,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多媒体的使用是否适当?熏等等。根据课题教学实践情境,作必要和及时的调整。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进行记录、分析、调整,反思包括注意、参与、思维、情绪等行为。在教学后,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审视、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种种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撰写反思日记,观看自己课堂教学录像等方式,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和困惑记录下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我课堂教学行为。还可以通过征求听课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图书馆 教育职能
信息时代下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互联网的触角已延伸至地球的各个角落,网络成为一个吸纳、承载人类生活、生产的大平台,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理性思考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使高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功能。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这就决定了其主要职能与高校所承担的主要任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任务进行全方位的服务,而且要通过自己的服务协助学校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目标。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教育职能。
一、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地位
高校是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科技专门人才的文化教育机构。学生希望图书馆提供有助于他们系统学习的各门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文化素质的书刊,教师要求图书馆提供与他们课程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这就决定了教育职能在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地位。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人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靠教育,而教育不局限在课堂上,图书馆可以通过它所收藏的古今中外的文献,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吸取全人类丰富的精神文化营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健康的人格和美好的情操。图书馆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未来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知识和信息不仅仅靠积累,重要的还在于开发和利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承担起普及信息教育的职责,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高校图书馆是最集中最系统地收集、保存各种历史和现实文献的知识宝库。学生除利用藏书学习各专业学科知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基础、兴趣、特长和社会需要,来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既可以跨越不同的学科,又可以不受年级的限制;既可以学习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又可以通过广泛涉猎而博学多才[1]。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定要尽职尽责,做好一切服务工作,使图书馆充分发挥教育职能。
二、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任务,要培养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使其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培养的建设人才应该德才兼备,知识渊博,与时俱进。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和打交道的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丰富的藏书和电子读物及网络数据库,积极参与到培养教育学生的工作中来,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1.思想品德教育职能
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蕴藏着人类巨大的精神财富,广大青年学生通过阅读浏览,可广泛获取精神食粮,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从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生观。
2.知识教育职能
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学生们随时可以结合所学专业,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数据库,设计并完成毕业论文。
3.综合教育职能
为使学生专博兼备,文理兼容,全面发展,图书馆应以它丰富有益的文献资料,多渠道、多方位,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如宣传、阅读辅导、推荐书刊、组织报告会、书评会等,让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全方位提高文化知识素质[2]。
4.文献检索知识教育职能
学生如果不熟悉文献信息的检索方法,就很难利用图书馆。现在的信息载体,不是过去单一的纸质图书,有纸质图书、缩微型读物、电子版读物、光盘读物等,所有馆藏都是数字化存储。图书资料的编目著录、查找检索、借阅归还都是计算机操作。因此,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知识,可帮助他们很好地利用图书馆,快速查阅所需文献。
三、教育职能的发挥
高校图书馆要开辟多种渠道,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网络的接纳尤其迅捷,且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因此,在网络环境的新形势下,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互联网,使他们身心健康,引导他们学知识读好书,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引导学生读好书
为学生推荐好书,给他们提供人生目标、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参考,使他们通过在图书馆的阅读,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提高个人品位、审美情趣和鉴赏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图书馆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应利用丰富的馆藏,提供大量的健康的精神食粮,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因此,图书馆的导向作用至关重要。
2.做好导读咨询服务
学生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图书馆读书的,在大量的馆藏面前,他们要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是很不容易的,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引导他们阅读,帮助他们寻找所需资料,向他们推荐合适的书刊,帮助他们查找检索,并做好一切咨询服务工作,指导他们系统阅读,从而节约他们的时间。这是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的重要工作内容。
3.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为使学生们很好地利用图书馆,图书馆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报信息教育,上文献检索课,教给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方法;以学生需求为采购图书的依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图书资料。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维护好馆内环境,为学生读者营造整洁卫生、温馨的阅览环境。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以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认识本身的教育职能,使学生通过对图书馆的利用,巩固课堂知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获取知识。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优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做好服务育人工作。高校图书馆要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为给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宝珠.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职能的发挥.图书馆学刊,2002,(增刊).
关键词: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反拨作用
引言
反拨作用(washback)是指语言测试对教和学产生影响(Hughes 1989),从其性质上来看,分为正面反拨作用和负面反拨作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简称PRETCO)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后面临的最重要的英语能力考试。本文以语言测试反拨作用理论为基础,分析PRETCO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正面和负面反拨作用。
一、反拨作用理论综述
Alderson和Wall(1993)在著作Does Washback Exist?中从教师—学生、教学—学习两个方面为反拨作用研究提出了15个反拨作用假设(Washback Hypotheses)。
1)测试对影响教学;
2)测试对影响学习;
3)测试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
4)测试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
5)测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内容;
6)测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
7)测试会影响教学的速度和顺序;
8)测试会影响学习的速度和顺序;
9)测试会影响教学的程度和深度;
10)测试会影响学习的程度和深度;
11)测试会影响教学和学习的态度;
12)重要的测试才有反拨作用;
13)不重要的测试没有反拨作用;
14)测试会对所有学生和教师产生反拨作用;
15)测试只对教师和学生产生反拨作用,不会对其他人产生反拨作用。
以上15种反拨作用假设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1)、3)、4)、7)、9)和11)涉及教学;第二类2)、5)、6)、8)、10)和11)涉及学习;第三类12)、13)、14)和15)主要说明了测试的重要性和个体差异会导致反拨作用的程度不同(Qi Luxia 2004)。本文从教师—学生、教学—学习的角度阐述PRETCO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二、PRETCO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
毋庸置疑,PRETCO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存在正面的反拨作用。自PRETCO实施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重视实用英语能力和技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1.对教师—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
近年来,教师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断地加强对英语教学理念和实践的研究。由于各高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增加了资金投入,英语教师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调动了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PRETCO为教师提供了反馈信息,教师可以通过PRETCO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对学生因材施教,从而认真实施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使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对学生—学习的正面反拨作用
PRETCO为学生学习实用英语能力的结果提供了相对可靠和有效的测量标准,可以通过PRETCO的结果得知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根据自身的优点和弱点,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PRETCO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许多高校将学位与大学英语等级证书挂钩,许多用人单位也把PRETCO证书作为招聘人才的条件之一,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三、PRETCO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负面反拨作用
Alderson&Wall(1993)发现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内容有负面的反拨效应。不可否认,由于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基本上还是“一考定乾坤”:PRETCO一方面决定着考生将来毕业与否,另一方面是学校接受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1.对教师—教学的负面反拨作用
PRETCO的目的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制定的。但是,有的高校完全根据PRETCO的考试要求来设置英语课程,这样就使得测试反过来决定教学的要求,本末倒置。
根据《基本要求》,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但是为了备考PRETCO,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集中于操练模拟题和讲解历年真题。这样,学生各项能力的训练也局限于书本和材料,而实际的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却没有得到训练。
2.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反拨作用
通过PRETCO考试,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动力,但是这只是一种为了通过考试的外在动机,一旦考试过后,学生没有学习的内在动机的话,便没有学习的动力。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学生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操练PRETCO的模拟题和历年真题上,却很少练习口语还有阅读英语报纸杂志、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等等。这样,PRETCO就占用了学生真正接触英语的时间,这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四、基于发挥PRETCO正面反拨作用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
虽然PRETCO的正面反拨作用在不断发展,但是目前的PRETCO考试仍然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存在很大的负面反拨作用。因此,在对PRETCO改革的同时,也要让考试使用者正确认识该考试。我们应该从国家、学校、教师、学生等考试使用者多个方面去改革,以发挥PRETCO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
1.正确认识PRETCO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技能训练的目的,真正提高自己英语应用能力,使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不是仅限于通过PRETCO。
2.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语法知识外也应该注重包括口语在内的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调整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逐渐由“传授语言知识”向“培养运用能力”转变。
3.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
学生即使会做PRETCO语法词汇题也并不表明他们一定能够承担将来的实用性工作,然而,准确流利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开展工作。因此,与其花大量时间在语法教学上,还不如多引导学生用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进行日常交际活动,掌握对他们学习和未来工作有用的方法及技能。
4.评价方式的改革
PRETCO作为一种终结性评价的考试,其成绩作为对高职高专教学唯一的评估方式有悖于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式。评价方式的改革应该将平时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和考试成绩综合起来作为最终评估标准,而不能以“一考定毕业”。
5.考试题型的改革
选择题在大规模测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以达到考试的效度。但是,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很多考生在做选择题的时候都是“猜答案”。很显然,这种考试模式不能准确地测试出考生的真实英语水平。为了避免其发挥负面反拨作用,应该减少它在试卷中的比重,适当增加主观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实用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结语
PRETCO作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之深是不容置疑的,它的实施对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其正面反拨作用和负面反拨作用给高职高专教和学两方面都带来了不少启示。因此,教师应积极提高正面反拨作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测试的正面反拨作用,克服其负面反拨作用,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技能,以此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发展,达到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Alderson,J.C.& D.Wall.Does washback exist[J].Applied linguistics,1993.14/2:115-129.
[2]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Qi Luxia.The Intended Washback Effect of the 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 in China[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关键词】中职院校;科研能力;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职业教育获得了蓬勃式的壮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的学生是输出技术工人的主要生力军,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高技能、高素质,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是关键一环。
一、中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的中职院校多数是由师徒传习制度基础上适应工业化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故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含有工厂化工人师傅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学历层次较低,理论教学水平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不能适应现代的职业教育发展;而新来的职业教师多数学层次较高,甚至达到研究生层次,教学理论方法丰富,教学进取心强,但教学实践接触时间短。总览这支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新老更替,危机隐患普遍存在,从调研反映情况看,科研问题成为突出问题之一。
(一)年长教师思想守旧,经验保守,对科研不屑一顾
年长教师大多数有丰富的工厂经历,具有丰富的动手经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的实习设备、实习手段已经跟不上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求,跟不上技术发展对技工技能的要求。他们对现代的科研不甚了解,没有认识到科研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提高的重要性,科研意识不够,科研能力欠缺。现代工业已经向着智能化、模块化、集约化发展,而现在的中职院校的教师已经逐渐跟不上现代工业的发展步伐。
(二)年轻教师科研意识不够,教学工作任务重,缺乏主动性
科研意识是指科研主体对科研的重要性内涵本质及内在规律性的认识。科研意识即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包括创新意识、超前意识、协作意识等。年轻实习教师大多数经过多年的理论性学习,知识丰富,但实践操作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科研意识不够。大多数青年教师认为自己所在的岗位不太重要,不能起到科研带头的作用;或者认为学院领导支持不够,科研设备不够完备,科研手段比较落后;或者认为教师整体科研水平较低,中职院校不适合做科研。很多年轻教师认为科研对自身素养培养风牛马不相及,科研态度不够端正,认为中职院校学生素质整体很差,不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只要会操作、会动手即可。同时随着中职院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年轻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管理学生任务,没有精力去搞科研。学校对年轻教师的考核标准也是对教师教学业绩、学生管理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在这种环境下,导致年轻教师没有科研的动力和心劲。
二、中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提高对策
造成中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偏低,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动力不足是学院教师自身、学校教学思路、社会对学院影响多方面综合作用、相互交缠一起造成的结果,是多种消极方面对学院科研造成的总体体现。因此完善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综合性的科研管理方法,促进和提高中职教师的科研水平是重中之重。同时对教师的科研素养的培育和提高对实现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教师强化提高科研意识,加强“内功”
科研意识是指人们在科研活动中的一种心理过程,他讲科学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提高到“自觉”的程度,这是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科研是创造性的活动,是个人与集体智慧的体现,同时科研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科研意识的培养,来自于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实践,来自于平时自身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加强“内功”,增加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方法,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必修之路。科研是一项需要付出许多精力、脑力的创新性活动,这就要求从事科研的教师具有拥有科学性的思维力、直达事物本质的洞察力以及坚持不懈的科研动力。科研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产生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能忍受寂寞的忍耐力、面对挫折的坚韧力、归纳演绎的思维力,加强教师“内功”是必修之路。
(二)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活动,加强科研能力
科研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枪实干”,只有不断通过科研实践活动的锻炼,才能提高科研能力。现在的中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缺乏一定的科研实践能力,大多数教师对科研往往力不从心,有心要搞科研项目,却缺乏科研实践,造成科研活动不了了之。科研实践活动要具有针对性,针对中职院校每个教师的特点及优势,针对中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在科研课题选择上切记要务实、高效,不能贪大求高,课题要找到突破点、关键点。比如机电专业的机器人项目、农业机械的全自动割草机项目等等。这些项目要立足中职院校自身情况,充分发挥每个参与项目教师的能动性和自身优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科研实践活动要有科研素材积累和正确的科研方法。科研素材积累来自于平时的实践,来自于收集的科研信息资料。图书馆、网络是科研信息资料的主要来源,资料的收集、整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科研活动成果的保障。科研方法多种多样,中职院校比较常用的有实证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定性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其中实证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用的最多,但比较偏重经验总结,年长教师过分依赖经验和思辨,对教育统计学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所收集的科研信息资料的可信度差,影响了对科学研究的洞察和分析,在研究结果的表述上不能以科学和规范的文本表述形式呈现,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实践。现在中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处于边缘化、薄弱化,提高中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已经刻不容缓。学院应加强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采用多种鼓励和激励办法,培养学科带头人,使中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上一个台阶,更能促进学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2]张晓红.论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地位与功能[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5).
[3]唐国庆.高等教育科研指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思维;应用与实践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尤为惊人,计算机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的不足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由于计算机的实用性和普遍性,决定了计算机教育是一门知识与技术并重的教学艺术,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是计算机教育中不可或缺且尤为关键的一环。反映在教学中,就形成了教学模式以及方法的独特性,因此对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研究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对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很多仍以创痛的课堂讲授为主,还处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之下,这种模式会造成多数学生被动被灌输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有着绝对主导权,学生们的创造性与实践动手能力很难得到发挥,久而久之会造成其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以及其积极性和自主性的消失。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求教学中教师要精简内容,理论结合实践,对实用知识重点教学,突出重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应该
主导者、灌输者的角色向引导者、启发者鼓励者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动脑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学离不开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内容充实,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在计算机教学领域,多媒体的这种特点尤其突出,因此,高等院校应多鼓励教室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今很多的高职高专院校,仍然实行着"灌输式"教学手法,没有意识到现今社会信息的多元化,人才的实用化,没有突出实践应用的教学环节,甚至很多学校认为实践环节只是传统教学的补充练习,种种理念直接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
首先,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教学的前提是合理的专业设置。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就是市场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
其次,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教学的必要手段是合理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受到打压和限制,动手能力则更为薄弱,因此,改变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快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在现代的教学法中,任务驱动式和项目教学法都是十分值得借鉴的有效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属于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其求知欲的驱动下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探索精神。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其知识量和实践应用能力,并加深其在头脑中的映像,使以后更好的开发其主动创新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某种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模式下,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负担,痛苦,而是快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将自然水到渠成;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创造出不同的实际情境,将讲授的知识内容通过不同的项目任务形式给予学生,使知识的获得过程转变为整个实践过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动手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其学习的态度和价值观,可以说是一举数得,直接培养就业必需的实际技能。
第三,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合理的课程实践。虽然计算机教学应强调其特有的实践性,但是计算机教学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二者忽略了任何一个都是不合理的,都会造成教学的不完整性,例如,现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理论课上机实践是两门不同的课程,任课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来完成,教师之间交流不够,等等状况势必会加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缺乏。对此,对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计是一门很有价值的艺术,同时看,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技术活动,参加科研项目,课外实习等都应该受到充分重视。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和避免高职高专毕业生只会讲理论的现象。
传授知识是教育实践的主要目标。实施合理的课程实践则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根本原则,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趋势。一个有创造性教师不仅仅是上好一节课,而是应该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将知识内容交给学生,不仅让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更要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讲授过程中循序渐进,根据不同的课程探索相关知识的联系,创设环境,使学生在课程实践中领悟知识的内在联系,优化课程设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四,提高计算机素质教育的改革方法是主要手段。从计算机教育的总体现状来看,要切实改进教育模式,提高素质教育,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比较,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基础支持的传授和以后的实践教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其相互关系,基础知识是必不可缺的,是日后实践动手的理论基础,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备课精心,讲解精炼,能够适时引导学生对相关连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以加深理解;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没有兴趣是能否学好的关键。在课堂教学 ,除上文提到的方法之外,还可以借鉴案法和讨论法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也可以几种方法相结合,例如,可以将具体的问题改编成实际的案例,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将动手得出的结果与心得与对方讨论、交流,小组分配要比例适当,善于言谈者和不善于表达者的比例要适中,保证课堂的热烈气氛。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的引导时间有限,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大量的思考与练习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学生课后自己思考与动手的进行对整个教学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在下课前,给学生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出答案。找答案的过程便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会更为加深学生对所学问题的认识与记忆。
国家需要的人才不都是理论型的,更多的是优秀的实用人型才,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作为国家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与己任,着重开发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掌握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院校与时代共进步,才能避免培养的学生出路困难,不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尴尬局面,才是现高职高专院校的价值所在。,尤其在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中大力加强以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网络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I]付德先.论实践教学与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9).
[2]彭宗样,徐卫,徐国权.大学生创新创造读本[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2006.
关键词 高职教师 职业能力 职称指标 相关性
1 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状况调研的必要性
自2006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时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正式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由于各个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很多地区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指标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职称评审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独立的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从事师资管理的人员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但是由于理论研究不足,出现了建议正确,可是运用困难的尴尬局面。因此,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可行的职称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2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职称评审指标相关性调研分析
2.1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多种能力又可以分为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教师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合理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等。高职院校教师更应具备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的专业开发能力、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实施能力、基于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能力等等。
2.2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内涵分析
“职称”的内涵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学术水平、能力与成就的评价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统称。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是衡量教师学识、能力、成就和贡献的一种标志,职称评聘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具体手段。目前,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职称评审条件大多是从学历要求、资历要求、外语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继续教育要求、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教学业绩成果要求、科研业绩成果要求、教师品德素养、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方面来考察一个教师的水平。从指标设计到内容,有的是直接套用普通高校的评审条件,有的是在普通高校评审指标的基础上降低了标准,但是难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2.3 对于现行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政策的调查分析
2.3.1 调研模式
本课题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中选取了职业大学、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职业学院、商务职业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25份,收回116份,有效问卷112份,调研的部分内容用于研究分析职称评审所涉及的指标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的高低。
2.3.2 调研情况统计
(1)您认为学历、资历对真实评价高职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2)您认为撰写论文、著作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3)您认为撰写论文、著作的数量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4)您认为论文、著作的质量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5)您认为以期刊等级对于评价论文质量的影响值是高是低?(6)您认为编写教材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7)您认为教学质量考核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8)您认为指导学生参加大赛获奖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9)您认为科研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0)您认为教学改革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1)您认为专业建设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2)您认为发明、专利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3)您认为对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问卷用于调查高职学院一线教师对于职称评审指标涉及的内容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的高低。答案选项分由高到低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5分表示影响值最高,1分表示影响值最低。
2.3.3 调研结果分析说明
调研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题到第七题是对于高职教师一般职业能力的调研,第八题到第十三题是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的调研。
(1)关于高职教师一般职业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学历、资历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一般,说明教师具备相应的学历、资历只是其可以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不能以高学历或者是任职时间长就说明一个教师的实际水平高。
问卷的第二题到第五题都是围绕论文、著作这个指标的调查,从调研结果来看,论文的质量和期刊的等级可以真实的反映一个教师在这方面的水平。论文的数量多不一定是水平高,说明提高论文质量是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一个主要渠道。
问卷第六题是关于编写教材的调查,在大多数职称评审文件中规定,撰写论文和和编写教材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的篇数或者参编教材达到规定字数都可以说明在这方面达到了职称评审的要求。但是调查结果显示,41.9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编写教材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影响值一般,也就说明编写教材不能体现教师的水平高低。
问卷调查的第七题是关于教学质量考核的调查,53.57%被调查者选择了高和较高的选项,说明大家普遍认为教学质量考核可以真实地评价一个教师的水平。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一般要考核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五年的教学质量情况,可以说这是一名教师日积月累取得的成绩,最能够直接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