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58: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行业的认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职;财务会计专业;认识实习;重要性
一、目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实习环节设置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中实习环节设置情况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工作重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重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实现上述目标,各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纷纷加大实习、实验力度,财务会计专业亦是如此。我校财务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开设了“会计阶段模拟实训”,以后每学期也都开设相应的“会计综合实训”、“会计分岗实训”、“会计分行业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计划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并且学时数已超过全部学时的50%。
2.教学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审核角度来说这样的教学计划无可厚非,完全符合当前高职高专教学要求。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却存在学生对有些内容不太理解、甚至不懂的情形。原因虽然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对企业不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对企业一无所知。会计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它却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的人和事,而我们的学生从小接受的就是两点一线的近乎于封闭式的教育,调查得知竟然有95%以上的学生没去过企业,根本不知道企业什么样,更谈不到了解企业组织形式、生产环节等具体内容;再者,上述教学计划实习、实训环节虽然很多,但只有到最后一年或最后一学期与就业结合的“顶岗实习”学生才能到企业去,而前两年的实训环节都是在校内进行,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企业头脑中根本就没有感性认识,讲课过程中提到企业供、产、销等基本环节及材料收、发、存等基本业务时,无论教师怎样描述学生也只是处于纸上谈兵状态,无法形成对企业真实情景的联想,即便是进行校内模拟实训,也无法给学生头脑中留下“真实”印痕。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只好死记硬背一些理论知识,而难以实现提高实践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
二、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认识实习”的内涵
企业的会计工作不仅仅是通过对大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计算、归类、整理和汇总,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程序,全面、完整、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还包括以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纪律和会计信息为依据,对将进行和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监督,通过会计监督正确地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并促使企业改善经济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分析经济情况、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这样一来,认识实习的内容就不仅仅是企业的财务部门,而是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范围很广,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环境、布局,企业职能部门的设置情况;
2.了解企业产品的名称、种类;
3.了解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环节,初步建立产品生产流程概念;
4.了解企业的产品销售方式、方法,销售渠道等的布局;
5.了解企业材料的采购、收发、储存等工作环节与流程;
6.了解企业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情况及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7.了解企业员工激励和考核制度,了解企业的薪酬制度;
8.了解供、产、销等职能部门的关系,与财务部门的联系等内容。
认识实习要求学生对上述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对企业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就可以。
三、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认识实习”活动的具体安排
1.结合我校近两年的经验,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认识实习”活动可以安排在新生开课后2~4周之间进行。如果活动进行太早(开课前),学生对专业情况不了解,不知道学习、工作的方向,在实习过程中会出现乱无头绪、不知所措的局面,如果实习进行时间过晚,相关课程课堂内容讲得差不多了,就失去了认识实习的意义。
2.实习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以1~2周为宜。
3.实习要分组进行,为不妨碍企业工作秩序,每一组的人数不宜过多,3~5人最好。
4.岗位需要轮换,根据实际情况1~2天可以换岗,实习中每一名同学至少要经过5~7个岗位。
5.实习要成立教师指导小组,指导小组要由学校任课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
6.实习前教师要做好实习计划,同学要明确实习内容,事先要收集相关资料,做到有备而来。
7.实习有参观、车间技术人员讲解、讨论等形式。
8.实习结束学生要根据在专业认识实习中观察的结果、听有关人员讲解的内容以及认识实习中收集的资料等撰写专业认识实习报告,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要找出解决的办法。
9.认识实了对工业企业的了解外,如条件允许还应该到商业、建筑业、金融等企业去看一看。
四、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认识实习”的重要意义
1.认识实习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增加了学生学习动力
新生在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大部分都有一定的盲目性,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只是听别人介绍专业就业形势好或者专业性比较强等就填报了这个专业,但是对这个专业的特点、面临的形势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几乎一无所知,这就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明确了专业方向,了解了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必备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日后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2.认识实习为专业课基础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财务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经济法》等5门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的学习中需要了解企业的性质、类型、机构设置、各部门职能、权限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单靠老师语言的描绘会很枯燥,不易理解,学生听过也不容易记住,几天也就忘了。而通过认识实习后,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点时由于头脑中对这些内容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再学起来就容易的多,记得也比较扎实。
3.认识实习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财务会计专业有很多课程专业性很强,诸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没有对实际业务一定的感性认识,是很难完全掌握的。以往我们没有注意或者没太重视这种状况,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忽略了感性认识的培养,理论教学安排得满满的,填鸭式的教学其后果是学生实践经验非常欠缺,理论知识也一知半解,到了工作岗位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根本结合不起来。鉴于此,入学后的认识实习作为极其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
(1)专业认识实习是会计基础课阶段的观摩教学,通过专业认识实习,学生了解了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掌握了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及其流程,见到了真实的会计凭证等,将这些实践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会加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为《财务会计》等专业课讲授奠定了基础。
(2)专业认识实习为《成本会计》等课程学习提供了先行条件。成本的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涉及到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职能部门,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它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部门内部的事情,还要了解企业供、产、销等各部门的实际情况,认识实习正好提供了这方面的保障,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设身处地地进行分析、思考,理解问题的关键之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认识实习,树立了学生的劳动观念
实习中,经常与企业员工接触,使学生能够感触到他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认识实习能够让学生转变观念,准确定位职业目标
现在的学生生存环境都比较优越,喜欢争强好胜,虽不是完全的坏事,但往往导致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经过认识实习中与企业员工的密切接触,使学生了解了真实的环境、条件,转变了观念,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岗位目标。
6.认识实习使学生增加了社会经验,为日后就业提供了有力条件
现在的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力,要有一定社会经验,专业认识实习正好为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机会,为学生就业拓宽了门路。
近两年来,我国人才类网站的数量和点击量激增,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大小小的人才类网站已突破2200 家,页面的浏览量达40 亿人次以上。中国教师人才网是行业垂直门户之一,力争在教师、教育这个职业和行业的招聘上做全做透,切实为教育服务,为学校服务,为就业服务。
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创新教育是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人才强国,关心人才、关注人才是国家的发展战略。随着近几年大学的扩招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在教育、培训和文化行业,实用型人才特别是教师人才紧缺!
市场前景
中国教师人才网力求在教师人才服务上独树一帜,在发展行业细分求职招聘的基础上发展教育,服务教育,促进就业,和谐就业新环境,与时俱进共繁荣。
随着教育系统逐步推行教师聘任制,教师人才的竞聘及流动已是大趋势,中国教师人才网及地方合作加盟站将为全国各地的教师朋友搭建一个专业的求职招聘平台。
分析目前教育或教师专业招聘网站,在求职人员层次或招聘学校类别上均有一定的偏向,在教师这个特殊的行业内缺少真正的教师门户网站,而教师群体恰恰又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知识群体,教师人才服务市场前景广阔,蕴藏许多的服务平台和商业机会,诚望有识之士加盟合作。
公司简介
中国教师人才网是北京创世锦程广告有限公司(省略)独家投资运营的网络媒体,主要以全国性教育类广告媒介和客户为经营模式,主要担负包括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央级纸媒的广告和主流教育网络媒体广告的任务,公司拥有强大的纸媒和网络媒体资源整合优势,为中国教师人才网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公司内部加强管理,部门分工明确,工作责任到岗,脚踏实地发展,诚实守信经营。
经营优势
中国教师人才网2003 年以中国教育报教师招聘广告的配套服务为原则设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步实现商业化运作并取得了一定业绩,如今在业内已初露锋芒。相信在全国地方站的支持与配合下,中国教师人才网将走上更加辉煌的发展之路。
教师招聘是众多招聘行业的冰山一角,然而在中国大力发展教育这个大环境里,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从部属高校到幼儿园乃至胎儿的早教,无不体现教育机构对专业教师的渴求。
广告支持
根据投资方北京创世锦程广告有限公司的教育和人才类媒体资源,使全方位的广告支持有足够保障,在主流的教育类纸质和网络媒体,主流的教师、人才类专业媒体,均有全面的推广和友情链接,在许多师范类高校就业网和地方人才类网站均有链接或专题推广,为中国教师人才网的地方合作加盟提供了保障,同时地方合作加盟站也为总站的规模化发展添砖加瓦。目前已合作的纸制媒体有: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神州学人杂志、大学生杂志等。
目前已合作的网络媒体有:光明网、中青在线、华禹教育网、中国校长网、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基础教育网、K12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等。
合作方案
简单低门槛的合作平台,无需厂房、无需资金;科学人性化的加盟方式,让你加盟无忧,工作无虑。加盟合作地方站是教育系统内在职人员特别是地方教育局师资科、学校人力资源部门、高校毕业生等兼职或创业的首选平台,同时也欢迎地方从事教育服务的人力资源机构和有本地教育系统关系的个人进行合作,特别欢迎有创业理想的高校毕业生积极合作共同发展。中国教师人才网统一地方站建设、统一地方站管理、统一地方站经营,在试合作过程结束后,通过很低的加盟费用或保证金,获取区域内独家经营权,并由公司总部客服中心配合地方站制订经营策略,合作地方教师专场招聘会,服务地方教育机构,服务地方师范类求职大学生,为地方的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教师人才网地方站建设以全国地级(含)以上城市为区域合作伙伴,在试用期后签订加盟合作协议,确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共同打造教师招聘旗舰网站。
关键词:适应;行业需要;物流人才;思考
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作为调整和振兴物流业的保障措施之一。可见,人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当前物流人才供需上却出现了:一方面物流企业因物流人力资源短缺而制约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或选择了其他行业,导致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的现象。担负人才培养职责的高等学校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如何培养适应物流行业需要的人才问题开展探讨。
一、现代物流人才的特征及素质
现代物流是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的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的新兴产业,因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管理学、运输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按国家统计口径, 所谓物流业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 (学位) 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1]。现代物流人才是能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整个流动过程综合起来的集成式的管理人才,并以一体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产或商品流动中,实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的专门人才。因此,为了培养既能完整、系统了解和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又能将其应用于物流实践的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应该对所开设的物流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认真研究如何培养适应行业实际需要的各类物流人才,助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物流人才是多类型、多层人才的综合体[2]。根据物流企业岗位的需要,我们主要将物流人才划分成基层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和高层决策规划人才等四个层次。基层操作人员主要是指物流作业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和营运,如货物的出入库存、装卸搬运、堆垛、打包、分拣、配送等工作,这类人员具有专业技能或较好的体能,在企业中人数最多;其次是基层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岗位是库房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等,这部分人员数量也较多;再次是中层管理者,这部分人员的主要岗位是企业的物流业务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等,他们与基层管理者的区别是熟悉并掌握部分物流流程,并能对其中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人数相对较少,通常是企业或部门的业务骨干;高层决策规划人才是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掌控者,人数凤毛麟角。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金字塔”形状,中、高层管理人才位于人才需求金字塔的顶部,总的需求量不大,但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是企业的灵魂。物流企业需要的是大量高素质的中下层管理人才和基层的操作应用人员,有资料统计这类人员占到企业人员总数的75%左右。
物流人才素质具有综合性。物流产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所涉及的领域的广泛性和掌握技术的先进性,现代物流业不仅要求其管理人员要掌握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以及外延的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熟悉生产的工艺流程。随着现代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熟悉物流的具体运作,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背景和工作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物流工作需要。
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样性。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物流业的这些特性决定了物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即物流业既需要高层的决策、规划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管理及操作人员。只有实现了对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元化,才能满足物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发达国家物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其物流教育随着物流业的兴起而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和体系,物流教育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和保障了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欧美和日本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他们首先是在大学内建立了从专科、本科、研究生系列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再者就是企业及物流协会和学会大力开展物流职业岗位培训,广泛提高行业职工知识业务能力[3]。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这些成功经验,我们在物流人才培养上同样要抓好学历与非学历两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之互为补充,通过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大力发展学历教育,完善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体系
物流人才培养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政府对基础设施和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为满足物流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层次结构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物流人才分为学术型、技术应用型和操作技能型三类,其中后二种类型人才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应用”能力。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物流人才的任务,大多数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后二类人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是以培养操作应用型人才为其目标)。针对当前物流企业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因此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结构,以产学研结合培养作为切入点,把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把人才培养放到企业创新的主战场,从而有效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府相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从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社会有关方面可在高校设立相应的奖学金以鼓励师生从事物流学习和研究。高等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和管理中的问题,对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措施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选派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培养、锻炼,加强校企间的联系;二是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培训,学习国内外物流的先进理论和教学经验;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物流科研,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选聘物流专家担任高校兼职教师和教学顾问。
2、加强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形成多渠道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
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开展非学历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以提高在职员工理论知识和岗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有效途径。企业可根据现有职工情况,分层次、分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培养行业急需的物流人才。此外,积极开展物流职业资格的认证培训,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以满足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据调查了解,重庆市现有物流企业大都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发展而来,而在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业服务理念的理解和现代物流技术的掌握都不能适应要求,不能在思想上和工作中体现出现代物流业与传统物流业的区别和优势,这也是重庆市的部分物流企业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提供物流服务,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教育,通过提高职工的素质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整合社会物流人才培训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教育,建立由企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相互沟通联系,形成规范有序的物流人才培训体系。高等院校要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对企业物流人员的在职培训;支持和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物流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物流企业要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与提高,把职工培训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安排职工参加培训;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培训和认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培训的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使培训工作真正对提高物流人才素质能力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三、明确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人才中包含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本文主要讨论物流管理人才。我们通过开展大量的调研分析,认为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基础
1、管理类知识
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是进行物流管理不可或缺的。物流管理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实施、物流系统运行等企业管理问题,此外,物流管理人员还应了解物流费用、成本核算等相关财务管理知识。
2、法律、法规知识
物流活动都是以合同方式进行承诺,物流服务的合同通常是以书面形式对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法律文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约束。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签定合同时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如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
3、数学相关知识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和工具。物流业务涉及市场及企业内部的物流数据,要对其市场预测与决策、数据的计算处理等都需要用到概率论、统计学、高等代数学等数学知识;面对物流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离不开运筹学、系统分析等数学建模知识工具。
4、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已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传输和处理的,因此学习和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是现代物流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
5、物流管理专业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学习与掌握,主要是通过对物流管理学、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采购与供应、运输与配送、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的。
(二)专业核心能力
1、完成物流业务的基本操作能力。熟悉并掌握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主要物流业务环节,了解物流一般设备的性能及控制方法,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具备开展物流作业需要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才能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具备物流规划及设计能力。要成为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对物流系统改造、物流园区规划、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及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不但要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知识基础,还要有严谨的思维模式。
3、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物流过程中也存在信息流,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供需双方发出的信息,货物在途、出入库情况、物流运行状态等,需要物流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4、财务分析管理能力。物流流程既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成本,也要涉及企业外部的各种费用,要分析判断发生这些费用的合理性,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和核算,才能对有限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也才能做到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
5、物流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开展物流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解决和处理突偶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此外,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也是搞好工作的基础。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对物流服务要求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级物流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新能力,处理和解决新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我们在探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提出了包括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1、建立符合物流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我们确立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加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来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形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以课内课外结合开展教育培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以开展教改项目、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3、加强实践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实践、实训环境条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认真开展对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的探索,加强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研究,对于促进物流产业提档升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6~7。
[2]陈舜.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6,(5).
[3]顾弘敏,雷丹,杨钰琳.论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6,(4).
关键词:煤炭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01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现代企业的竞争,其核心变成了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大批知识渊博、品质优秀、技术出众的人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确立竞争优势,取得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如何建设一支知识丰富、技术精湛、品质高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是每个企业考虑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建设一支具有战略眼光、运筹帷幄、驾驭全局的高层决策队伍;一支坚决贯彻公司高层决策、精通生产经营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一支兢兢业业、功底深厚、能把握并不断创新、丰富企业核心技术的技术管理人员队伍;一支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队伍是目前煤炭企业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做大做强,更快更好的发展的必然途径。
煤炭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采矿、机电、通风、矿建等所急需要专业的人才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中相对比较冷门的专业,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相对较少,研究生和博士生更少。每年还存在着同行业集团争抢毕业生的现象。因此,如何给企业的发展积储新生力量,补充新的血液,充实整个梯队的力量,是煤炭企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确立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任用人才的思想
人是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是人类创造的结果。企业是具有共同利益目标的人的集合,企业的利益要依赖企业员工去创造,企业的目标要靠企业的员工去实现,因此,以人为本应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基础。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做为知识的载体是企业做大做强,更快更好发展的脊梁。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我们应坚持的正确思想。只有任用人才,将优秀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充分发掘企业人才的潜力,发挥企业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中的优势,赢得丰厚的利益。只有首先做好了以人为本、尊重知识、任用人才的思想准备才能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2.建立完善的企业人才使用追踪机制
企业拥有怎样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以及人才的分布情况怎样,这些信息反映一个企业是否拥有合理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并且反映出企业是否具有优良的管理能力、优势的发展水平。摸清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数量、水平、工作岗位等信息为企业及时调整人才引进方向,丰富人才结构和知识水平提供了基本信息;而且为企业选择任用合适的人才提供信息,也为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提供发展的契机,是企业发展、人才成长必备的一种体制,是企业和人才共同发展的种双赢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我们能方便的确定我们选择引进、培养人才的方向,为企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储备奠定基础。
3.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平台和机制
提供优厚的薪酬、福利条件。我们的工作总是与苦、脏、累相伴随,这是我们这个行业所具有的特点。优厚的薪酬和福利条件是吸引我们急需专业优秀大学生的眼球的先决性因素。大学生在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都是理想化的,他们对生活都有一种预期,优厚的薪酬和福利体现了他们作为优秀大学毕业生的社会价值,也是他们知识价值的体现。优厚的薪酬和福利迎合并满足了他们对生活的初步预期,因此,可以使他们欣慰的接受这份工作,进入这个行业,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提供使用人才的平台。作为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一员,他们具有超强的耐力和拼搏精神,任何一份工作对他们都具有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具有相当的诱惑力;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热情、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使他们不断的在实践中锻炼,积累经验迅速的成长起来。我们应当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他们知识的平台,为他们创造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阵地,让他们体验发挥才能做出成绩所带来的快乐,这是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对他们知识的尊重。只有通过人才的使用,使他们有归属感、信任感、成就感才能留住人才;引进、留住、使用人才是人才培养的一个体系,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积极培育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企业是一个团队,是个大家庭。充满生机的企业精神和愉悦的工作氛围,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必要因素之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说,当人的一种需求获得满足时,它对人的行为促进作用就会降低或消失,所以企业在满足员工薪酬等基本需求后,就要激发引导员工实现高一级的需求。企业积极地培育、宣传个性突出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是很有必要的。优秀的、具有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当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特色的管理方式和文化模式,在企业内部就可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激励行为。企业的人才就会以企业为荣,增强自豪感。
4.建立完善的自有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搞高自有人才的培养。在引进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时,我们不得不通过自有人才的培养来增强我们的人才队伍。一在每年高中毕业未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职工子弟中,选择自愿从事煤矿生产事业的职工子弟,以定向培养的方式送他们进入大学学习我们所急需专业知识,毕业后回我集团公司工作;二在我集团公司在职职工中,选拔具有高中或中技以上学历的年青职工,以订单培养的方式送他们进入高等院校,培养我们急需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我集团公司急需人才的培养,而且可以解决我集团公司子弟就业与所学专业不符合集团公司需要的矛盾。
鼓励在职员工自学成才。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不断增长知识,升华经验的途径。自学成才也是我们通向成功的一条道路。我们应根据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员工从事工作的性质,鼓励员工通过自学的方式培养自己,对完成自学学业并拿到证书的职工在晋升职称和使用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摘 要 文章从加强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价值观念和法制观念、紧紧围绕财务人员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核心, 明确高素质新型财务人才的培养目标、营造有利于财务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等四个方面深入阐释了加大企业财务人员管理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企业加强财务人员管理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新形势 企业财务人员 管理路径
一、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管理首先要从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入手
(一)企业要积极建立现代化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人员从自身做起强化自我教育。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管理,制度更加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因此,必须要从建立和健全现代化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为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内控体系;从保证企业财务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入手,不断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做到职责明确、科学分工和互相监督等等。对于企业加强财务人员管理来讲,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一步促进财务人员掌握各种业务技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检查,防止财务人员的贪污腐化。同时,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来讲,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要从坚决杜绝违法违规操作,要敢于同各种违规违纪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二)加强法制监督,加大惩罚力度,企业财务人员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对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层以及财务部门管理者要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和重视起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与教育工作,要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的核查和指导,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会计法律和相关的财经法规办事。同时,企业管理者要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坚决杜绝讲人情和执法、司法腐败现象,让那些胆敢违法乱纪、造假的财会人员得到应有的惩罚。
二、企业要高度重视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强化财务风险控制
(一)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重点要提高企业财务人员整体的风险价值观念。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来讲,自身工作与企业财务关联性最强,更应当牢固树立树立风险意识,从自身做起,重点对关系到企业经营、生存与发展的风险能够做到正确的对待,科学计算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要遇到的风险损失,运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筹集和运用资金,分散风险,趋利避害,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也要高度重视自身内在的财务风险,将自觉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贯彻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去。
(二)企业高度重视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还需要财务人员全面提高系统的财务意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必须要强化系统化的管理,使之与企业其他方面和其他领域的管理做到相互协调。企业财务人员要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起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从企业整体角度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予以统筹兼顾,从企业发展的多个角度出来考虑问题,以便于形成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以此来不断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企业要紧紧围绕财务人员能力素质能力素质为核心,高度重视财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首先,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管理,要从整体着眼,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敏锐经济效益和综合市场分析能力的人才。企业在财务人才引进与培养过程中,要从企业整体经济利益高度出发,将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是否有利于企业提高利润水平作为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尺度,以更好的保障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其次,企业财务人才需要具有全面的、科学的能力素养,真正发挥自身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财务人才是财务人员中的精英,真正发挥自身优势,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效益最优化。同时,企业财务人才还要广泛学习社会、政治等知识, 提高工作的思维层次, 更好地开展各项财务工作。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要懂得信息技术, 熟练操作数据处理软件外, 还能够利用信息网络组织财务保障, 分析财务信息数据提供决策咨询, 维护各种信息。
四、企业紧围绕生产经营核心,积极营造有利于财务人员工作与成长的良好氛围
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财务人员工作与成长的良好氛围,对于实现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企业要有明确的财务人员管理目标,将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纳入到企业长远发展过程中。企业要从自身长远发展出发,积极为财务人员提供较为优越的工作环境,为财务人员自身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其次企业要为财务人员成长提供必要的培养氛围。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财务人才培养氛围,要实现财务人员培养理念的转变,实现由传统观念向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树立超前的教育理念,树立素质培养的理念和开放式的理念。同时还应该注意优化结构、合理搭配,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人员选拔机制;创新财务人员培养理念,要立足当前企业财务工作的当前实际,着眼于企业发展的未来,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人才竞争成长的培养氛围。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任务引领 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田玉丽(1975- ),女,河北石家庄人,山东女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高等教育;朱红祥(1973- ),男,黑龙江宾县人,山东女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山东 济南 250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山东女子学院2010年教改立项项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任务引领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106-02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是近年来为了满足国际货运行业的快速发展而新兴的一个专业,虽然目前我国共有60多所高职院校和专科院校开设了该专业,但总体来说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成熟,可借鉴的经验仍然比较少。如何针对社会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出合格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如何提高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也是高校普遍面临和正在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任务引领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以契合行业人才需求。
一、任务引领型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任务引领型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对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提出的。所谓“任务引领型”指人才培养过程任务化,即以培养目标任务化、培养过程任务化、培养制度任务化和培养评价任务化为基础,形成六个层次任务(详见图1),即专业岗位任务层、岗位技能设计任务层、课程体系设计任务层、核心技能训练任务层、学分设定任务层和考核任务层,从而实现以岗位任务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将课程体系和培养过程围绕培养任务(核心岗位技能任务分析表、核心技能训练任务分析表、课程任务训练资源库)展开,以保证任务的完成(任务学分表)建立培养制度,根据任务完成效果提出培养评价依据(任务考核表),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做到以任务为引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任务引领型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系结构
1.培养目标任务化体系的构建。岗位任务层是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岗位需求任务的确定是以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为基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将以五个岗位为基础确定培养目标任务(详见图2)。
2.培养过程任务化体系的构建。培养过程任务化包括三个层次:岗位技能设计任务层、课程体系设计任务层、核心技能训练任务层。
第一,岗位技能设计任务层。岗位技能设计任务层是以专业岗位任务为基础,通过对岗位任务的分析,形成每一岗位任务多对应的岗位技能目标,并形成岗位技能任务分析表,其中进出口业务的岗位技能主要包括国际市场开拓、谈判、交易、磋商、成本核算、签订合同、审证、结算等技能任务;报关业务的岗位技能包括编码查找、关税计算和业务操作;报检业务的岗位技能包括法检目录使用、业务操作;国际货运业务的岗位技能包括物流、海洋运输、路空运输、集装箱运输;单证跟单业务的岗位技能包括单证缮制以及跟单业务。
第二,课程体系设计任务层。课程体系设置上,以岗位技能任务分析表为基础,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五个岗位任务课程体系模块,并依照工作的流程要求确定授课顺序,实现与工作岗位的对接。根据岗位技能分析表,其中进出口业务主要开设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务谈判、英语口语、进出口业务、国际结算课程;报关业务主要开设海关概论、关税理论与实务、报关实务、HS编码课程;报检业务主要开设商检实务,法检目录课程;国际货运业务主要开设物流概论、国际海洋货物运输、国际航空货物运输、国际集装箱及多式联运课程;单证跟单业务主要开设外贸单证实务课程。
第三,核心技能训练任务层。在岗位技能任务表的基础上,结合任务引领的课程体系设置,根据每一技能任务目标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的训练项目和具体训练任务,形成对应的技能任务模块,将单项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采取课程分段、岗位分块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形成以课程为核心的单项技能训练为基础,以岗位群为依托的专项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综合训练为目标的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培养制度任务化体系的构建
培养制度任务化通过学生设定任务学分、教师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实现。
1.学生设定任务学分。根据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企业对该专业人才要求集中在了实践技能、资格证书和英语水平等几个大的方面,为了契合人才需求,构建任务学分表,任务学分表包括四个大的部分:一是课程学分任务:通过完成课程任务要求获取课程任务学分;二是资格证书学分任务:学生需通过考取专业资格证书获取资格证书学分任务,该任务学分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是英语应用能力学分任务:由于企业对本专业学生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获取该学分;四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任务学分:学生要通过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来获取该学分。
2.教师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时,采取单项技能演示讲解[]专项技能任务模块训练考评[]综合技能任务训练考评[]顶岗演练考评四段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使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以任务为引导,从单项技能任务到专项技能任务再到综合技能任务,从而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接受由浅到深,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推进,从而提升岗位胜任能力。
四、培养评价任务化体系的构建
培养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培养目标、制度和过程进行监控,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培养评价任务化是根据任务考核表(见图3),分别从学校、社会两个层次上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考核。学校的培养评价任务以任务学分表为标准,社会的培养评价任务以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和职业素养满意率为任务,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实现,从而保证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根据这种反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五、任务引领型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
1.构建 “双师型”师资队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首先,明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以人才培养任务为引领,根据六大岗位任务,配备相应师资,做到教师培养任务合理,学生培养目标明确。其次,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业务操作能力,为培养目标任务的实现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三,要求报关、报检、货运、单证任务教师拥有对应的资格证书,从而确保获取资格证书任务学分。最后,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引进拥有工作经验的校外指导专家。这样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掌握实际操作要领;另一方面为提高教师业务操作能力提供沟通的渠道。
2.构建完善的任务引领型实践教学体系,配备健全的实训系统和实习基地。完善的任务引领型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学生通过利用任务引领型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实现从学习到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既要求专业引进实现任务目标的硬件,配备合适的模拟软件,建立课程与综合实训模拟实验室,同时又要求专业拥有足够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建立完善实用的任务引领型考试制度。首先在考试考核的内容选择上,根据课程内容和技能训练任务确定考试内容,重在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以能力为主。其次在考核的形式上,根据任务特点选择合适的考核形式,如果任务的实现适合以卷面考试的形式进行,如撰写发盘函或者修改信用证等,则以考试形式进行;如果任务的实现与业务操作有关,则宜采取笔试和技能操作结合的形式,如报关任务可以以给定任务利用H2000系统来完成的形式;如果任务的实现与调查设计有关,即可采取设计的形式,如国际货运中运输路线的选择、港口的选择以及运费的报价等可以以设计的形式进行。通过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考试考核形式,既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水平,同时也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落实人才培养评价任务。落实学校和社会人才培养评价两大任务,这是因为学校评价任务的完成是保障学生具备基本的岗位技能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基础,针对任务学分进行翔实的评价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专业的发展特点有鲜明的保证。而社会评价任务的落实是对人才培养水平评价的一个及时、准确、真实的反馈。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时地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我国进行调结构促增长的关键时期,不断有旧产业消亡,也不断有新兴产业兴起,产业的快速调整,使得人们不得不从事新的岗位和工作,物流行业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除了具备物流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所服务行业的知识和技能,迫切需要大批复合型、高水平、具有跨界能力的人才。同时由于技术革新越来越快,技术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单一岗位的工作也变成了复杂性的综合工作任务,目前知识信息大爆炸,知识更新速度快,也迫切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迫切需要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复合性,跨界能力,超强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岗位技能的迁移能力,这就要求学校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企业岗位变化对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现在企业岗位要求越来越复杂,完成岗位任务需要的知识也呈现复杂化、多元化和跨界化;同时,由于企业的岗位也在不断变化调整中,员工在同一个企业也可能要不断转岗。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由于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和企业实际较为接近,上手较快,但是自我学习能力差,一旦需要遇到岗位调整,适应力较差。岗位迁移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的职业发展,也制约着高职物流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据麦可思的相关调查表明,现在学生毕业后半年内,离职率高达43%,三年后所从事职业与毕业后半年内从事职业差异率达到48%,五年后的这一比率更高。为了学生将来可以适应这种变化,也迫切要求学校加强在不同岗位、甚至不同行业的通用核心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在完成任何岗位工作都要具备的一种通用能力,是除特定岗位的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具有普适性、工具性和可迁移性,它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职业,能够适应各类不同岗位,是所有从业者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具备的一种通用能力,它影响人的可持续发展。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最早源于德国,当时叫关键能力,由梅腾斯在《关键能力――现代教育的使命》中提出,强调职业教育在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此后不同的国家,对于职业核心能力都有较多的研究,不同国家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侧重也有不同。在英国职业核心能力被称为“Core skills”,强调的是方法能力,主要包括与人交流、信息技术运用、数字应用、与他人合作、独立完成工作、解决问题等。在美国核心能力被称为“基本技能”,主要包括:①与人相处并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②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③资源整合能力;④社会理解力;⑤统筹规划和组织的能力。在我国比较公认的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是在1998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的定义: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项核心能力。
考虑到物流业是个新兴行业,物流行业整体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行业高新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行业整体工作岗位都比较辛苦,而且通过走访多家物流企业和人力资源经理,参考网上的招聘要求,都把吃苦耐劳、踏实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恃宠而骄,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应把吃苦耐劳、踏实工作也放入到物流专业职业核心能力中。
三、高职物流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路径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用人需求变化也越来越快,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但是目前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可供推广的模式。有些高职院校提出应为职业能力设置专门的独立课程,并引入职业核心能力测评,但是针对学生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反对这一做法,原因是现在的学生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已经很重,单独开设课程必将加大对学生的负担。笔者也认为,职业核心能力本就是从各岗位、各类职业中提炼出来的通用技能,如果离开具体的岗位任务,抽象地进行培训,犹如无源之水,难以达到效果。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一些做法,认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托具体的岗位任务,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渗透,并总结出了“一车四轮”五位一体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一车”是指职业核心能力,“四轮”是指满足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出发,根据物流岗位任职标准和人才素质要求,将职业核心能力贯穿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公共基础课,嵌入专业课、贯穿实践课、引入第二课程”,四轮齐驱,共同完成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一)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公共基础课,加速公共课改革
近年来高职的各类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公共基础课改革稍显滞后。一方面,学生对公共课感到乏味、无用,另一方面教师也感到头痛。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公共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刚入学就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对其将来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公共课的积极性。当然各类公共课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应所侧重,如可将信息处理能力融入《计算机应用》,数字应用能力融入《经济数学》,与人交流能力融入《大学语文》,外语应用能力融入《高职英语》,与人合作、吃苦耐劳等融入《就业指导》,从入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就业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嵌入专业课程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具体职业和岗位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必须依托具体工作任务。而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基本上所有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都与工作领域对应,即课程中的教学任务来源于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实施项目化教学,将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结合,才能有效地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另外以自我学习、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作为支撑,也可以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可以说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具体专业能力与核心能力对照情况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将各项专业技能和工作任务对应的核心能力进行了整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个核心能力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甚至和专业技能是绞合到一起得到训练的。如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也就夹杂着诸如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这里的分析只是为了便于在某个任务的教学中突出强调某类核心能力的培养,当然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广泛地应用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情境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核心能力培养。
(三)工学结合,使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
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在行为中习得,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亦是如此。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最根本的就是实施工学结合、强化校企合作,培养适应企业长远需求的人才,实现人才需求与培养的有效对接,校企双方达成“双赢”。为了保障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可安排大一进行认知实习,大二进行专业实习,大三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三个实践环节。同时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校园做兼职教师、企业老总做讲座、同邮政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同时将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吃苦耐劳等能力嵌入校内外的整周实训和校外实习指导任务书,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训练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主动与企业的用人要求接轨。
(四)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引入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很多学校为搞活动而搞活动,缺乏目的性,对学生也缺乏吸引力。物流管理专业应将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第二课堂主要目标,依托物流协会和其它社团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见表2)。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既可以锻炼学生专业技能,又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使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了确保第二课堂活动效果,应专门制定学校、二级学院以及专业的第二课堂实施方案,并且专门制定创新学分考核认定体系,保障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第二课堂中落到实处。
关键词:外贸行业 高职商务英语 技能型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01-02
1 天津外贸行业的发展现状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
天津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身优势,天津的进出口贸易成为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支柱。天津的外贸行业一直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即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进出口形势愈加严峻,它仍然为我国的总体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天津经济开发区的迅速发展和政府给予其的优惠政策,天津港也逐渐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集散地。由此,天津外贸行业经营主体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多种性质、不同规模的外贸企业、外贸公司同时并存。
随着我国进出口权的放开,更多地企业拥有了对外贸易的自。天津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外贸基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天津凭借其港口城市的优势,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加强招商引资,在此积极而又活跃的外贸形势下,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外向型企业不断涌现,加之,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贸企业都在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各类国际商务活动,这使得在从事外贸工作的人才市场中,单纯的外贸或者英语专业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高层次要求,越来越多的商务英语人才越发走俏职场。根据对天津各类外贸行业人才市场的统计结果表明,即懂英语又懂国际贸易和商务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亲睐。通过对天津市外贸企业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进一步呈现出重实际操作、多学科交叉的趋势。目前本科大学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多为理论性知识型人才。而真正能从事实务操作,还精通商务英语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业务人员并不是他们培养的目标。从外贸部门反馈的信息来看,他们往往需要一经上岗就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人,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的商务英语人才从事外贸行业的比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那么,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就面临着一个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 对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根据调查研究,当前和在未来的几年中,来自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是从事一般性国际商务活动的主力军。针对这种情况,我院作为天津市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外贸人才的高职院校,注意到了培养适应天津外贸行业发展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我们进行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的关键。虽然,我院凭借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通过对一些外贸企业的调查和用人单位意见反馈的分析,我们发现应该就以下几点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做进一步的思考:
(1)课程体系要做到与时俱进,需要针对天津地区外贸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做出相应调整,而且课程设置要适合最新的国际商务环境。
(2)教学中,虽然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较为合理,但是,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需要不断更新,教材的选取也要适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切实做到校企合作,与企业携手共同培养有行业针对性的商务英语人才。
(4)考取外贸专业英语证书、外销员资格证书的人数比例过小,应加强行业证书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的推广力度。
(5)随着天津各行各类外贸业务的逐步增加,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
3 基于天津外贸行业的现状,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型高职商务英语人才
3.1 以天津外贸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
天津从事外贸类的企业较多,有生产管理型企业、国内国外物流运输公司、进出口公司、商检报关等外贸机构。企业性质也较为多样,除了传统的国有公司之外,还包括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根据外贸行业涉及的岗位,有针对性地培养既具有较强的英语基本功,又熟悉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并掌握各环节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铸造“英语+专业+技能”的特色教育。
3.2 以培养行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设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设置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时,应以“岗位”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来考虑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商务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用英语作为交流工具,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除了采取将英语设为基础课程,商务知识设为专业方向的传统课程模式外,适当增加必要的国际贸易操作能力的基本培训,删减重复或交叉的教学内容,更新滞后的专业知识,开设适合天津地区外贸行业发展的最新课程。基于高职学生的自身情况,在大一开设基础英语课程,例如,综合英语、语法、泛读、听说等,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大二时相继开设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例如,剑桥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谈判口语等。在此基础上,开设相应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例如,进出口实务、外贸制单、国际物流、报关商检等课程。针对天津地区所涉及的外贸岗位和进出口的产品种类,组织岗位及产品知识讲座,开设相关行业和产品的选修课程和培训课,例如,单证英语、服装英语、货代英语、外销员、跟单员、单证员课程讲座等。鼓励学生考取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外销员、报检员等外贸类职业资格证书。大三学年设为实习学年,将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操作与校外企业岗位实习相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天津各外贸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并在企业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学生针对自己的实习岗位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积累经验,并发掘自己的工作兴趣点,为毕业后的择业与就业做好充分地准备。
3.3 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本地化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一工作便上手快”的职业能力,所以,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显然早已不合时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在学生做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和经验,强调从“做”中“学”,从“学”中“教”。为了将教学与时俱进,实现本地化,教师应对天津地区的进出口产品结构和外贸企业类型提前做好分析工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内容,设计实践场景,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天津地区是我国传统的轻工业城市,从进出口的产品机构看,纺织品出口是天津国民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的传统产业,因此,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各个岗位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另外一些轻工类的产品出口也占有一定比重,例如,自行车,手工艺品,土产杂品,还有一些食品等,除此之外,市政府还提出积极扶持如机电产品这样的外向型生产企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搜集本地企业的案例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设定模拟场景,进行模块式、任务式教学。使学生在对天津地区出口产品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的产品知识,掌握对不同产品出口的业务操作的技能。
开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设立模拟谈判间,国际贸易实训室,配备所需的商务软件和设备进行单证制作和外贸函电的实训,在校外,组织学生参与到在天津举办的“达沃斯论坛”的服务工作中,而且天津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国际展会,带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展会中开展翻译、引导、办证等外商服务工作,使学生身历其境,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独立办事能力,同时使学生从中巩固在学校中所学的国际商务知识。
此外,校企合作式教学也是我们实现本地化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为加快天津外贸发展,市委、市政府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方面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外贸活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7年至201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连续跨上700亿和800亿美元两大台阶。2011年全市进出口额直接跳过900亿美元,一举跨入全国外贸“千亿美元俱乐部”,实现了天津外贸发展史上的新突破。在这一大好形势下,许多民营外贸企业得到更多地支持,出口增幅也大大的增加,岗位需求也相继大量增加。而且根据以往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天津民营企业就职的比重相对较大。另外,天津港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物流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天津地区从事货代、物流类工作的岗位也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广泛就业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更多地与一些民营外贸企业和货代、物流类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发成校外实训基地,在大二学年,利用实践周进行企业参观,并邀请企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传授实践经验;到大三毕业学年,在上下两个学期分别进行轮岗实习和定岗实习,实习期间,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业务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并在实习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和行为习惯,具有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和创业精神。
3.4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基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批既精通英语,懂得教学、又具备国际商务知识和外贸业务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为了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制定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到天津各行各类外贸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战经验,并利用企业资源开展教学改革研究。(2)进行校企合作,从本地企业聘请各类外贸人才来校任职兼职教师,针对行业产品开设选修课和培训课。(3)从各企业中引进富有经验的外贸专业人才来校任专职教师。
3.5 与天津外贸企业洽谈合作,开设订单班,定向培养商务英语人才
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其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重要途径之一。2007年至2008年年度,我院与天津克运货运公司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开设“克运订单班”。二十多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被选为订单班培养对象。学校和企业还专门为学生设计“企业课程”,使学生能直接接触到今后工作的相关内容。在实习期间,学生直接进入克运货运公司进行实习,并完成毕业实习报告,使学生既获得企业经验又获得企业及行业的理性认识。这一成功的案例,使我们意识到了,在天津大好的外贸形势下,多走访企业,与企业携手完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今后高职教育的出路和重点所在。经调查,天津外贸服装企业较多,尽管规模大小不一,但众多外贸企业的岗位需求较多,我们可以与多家企业签订联合订单式培养协议,开设“服装出口订单班”,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工作中较为专业的纺织品知识,为今后尽快进入岗位角色打下基础。毕业后可以将学生分配到参加联合协议的企业中进行实习和工作。随着今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还可以计划联系金融部门或企业的单证部门共同开设“出口结算班”,与天津的港务企业携手签订“报关班、报检班”等等与天津地区所需的外贸岗位直接挂钩的订单班,这样一来,便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就业相结合”的一条龙式的教育计划。
4 根据天津外贸经济发展情况,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前景光明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确立科学而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关注外经贸发展的整体趋势。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外经贸和港口城市,虽然其对外经贸的发展一段时间在金融危机下也遭受了阻碍,但天津的进出口贸易仍然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大亮点。人民币升值对天津进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有利于解决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促进进口贸易的发展。这为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又带来了新的契机。无论是何种外贸形式,高职教育只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合理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接轨,这样才能确保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更高,学生就业前景更为光明。
参考文献
[1] 2012年1-11月天津市外贸运行情况简析[EB/OL].中国天津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