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民的形象特点

农民的形象特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58: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民的形象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民的形象特点

第1篇

关键词:鲁迅;鲁迅作品;农民形象

鲁迅作品中的农民形象,都是赋予极高的精神造化的,每一位农民形象都是不同的,但是综合考量鲁迅笔下所有的农民形象,可发现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在精神追求和思想意识方面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是社会最底层的悲剧人物,既具备最质朴的思想表现,又具备最平凡的人生,因此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大多笼罩着悲情的色彩,而且非常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

1 鲁迅笔下人农民形象的背景

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是非常有特点的,其是当时社会的代表,而且在鲁迅的笔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鲁迅笔下农民形象的背景大致分为四种:受封建迷信深深影响的农民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努力摸爬滚打确始终没有明天的农民形象、不能正视现实的农民形象以及永远服从命运安排的农民形象。

2 鲁迅笔下农民形象的分析

2.1 封建礼教下的单四嫂子

单四嫂子是鲁迅《明天》中的人物,其深受社会封建礼数的迫害,导致其一生都是悲惨的,封建社会人情的冷漠让单四嫂子不仅承受失去丈夫的悲痛,更要接受失去儿子的残酷现实,文中是这样描绘生病时的情况的“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通过这样的描述可见宝儿在单四嫂子心目中的地位,更体现了单四嫂子的孤独无助,宝儿确实走了,同时也带走了单四嫂子内心唯一的支柱,没有了宝儿,单四嫂子该如何面对明天,如何面对“虎视眈眈”的蓝皮阿五和红鼻子老拱。深受封建社会影响的单四嫂子,身边充斥着罪恶的人,而且现实的麻木、无情正在一步一步朝这个孤独无助的女人袭来,面对如此冷漠的封建社会,单四嫂子该如何生活?又该如何选择?鲁迅笔下的单四嫂子即是受封建迷信深深迫害的农民形象中的最典型的代表。

2.2 无法反抗现实的孔乙己、阿Q

鲁迅笔下的社会是现实的,而鲁迅笔下的人物更是裸的生活在现实中,在现实中,他们无法反抗,只能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孔乙己和阿Q是鲁迅作品中人们比较熟悉的两个人物,孔乙己是一位读书人,但是并没有考上秀才,现实导致其无法为自己的生活呐喊,其在社会现实的压迫下,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即使是小酒馆里的人也可对其进行一番嘲讽,孔乙己生活的环境中,已经没有了科举考试,但是孔乙己仍然将自己封闭在以往的社会中,预示着孔乙己终将会被阶级的社会抛弃,注定了其命运的悲惨,文中是这样描述孔乙己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的脸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孔乙己并不是不想反抗,而是现实的无奈导致其已经没有任何力气去反抗;阿Q与孔乙己相似,也是一个被现实残害的农民,但是阿Q在被现实彻底打败的同时,仍然没有忘记自我安慰,文中的阿Q精神上自我欺骗,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从没有想过去反抗,也从来没有表现出来反抗的意识,每一次都是用看似精神层面的话语去安慰自己,阿Q采用一种“掩耳盗铃”的精神生活方式来对自身的愚昧和无知进行模糊,鲁迅笔下的阿Q也有滑稽的一面,例如当阿Q与别人发生口角的时候,也会故意显摆一下自己的“阔”,最典型的是阿Q去小尼姑、跟着革命的队伍瞎起哄等等。孔乙己和阿Q虽然不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但是其都是受到现实社会的作用,在无奈中渐渐失去了反抗的意识。

2.3 没有明天的祥林嫂、爱姑

鲁迅笔下的女性农民形象,都是社会中最“无声无息”的人物,例如祥林嫂和爱姑,在当时的社会中,只能是过着清贫、苦闷的日子,生活的不幸让她们看不到明天的未来。祥林嫂是当时劳动妇女的缩影,她的一生都充满着悲剧和艰辛的色彩,祥林嫂虽然勤劳和质朴,但是在旧社会中也始终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丈夫去世,为逃避被卖掉的命运只能孤独的逃离现在的生活,孤独的来到鲁镇打工,后来接二连三的厄运频频发生在祥林嫂的身上,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击垮了祥林嫂的精神,鲁四爷、柳妈的行为加剧了祥林嫂沦落的程度,最终祥林嫂还是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具有反抗精神的,而且他的反抗从没有停止过,她反抗生活的虐待、反抗再次改嫁、反抗外界的讥讽,时刻为自己争取人格的权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的社会是没有同情心的,祥林嫂只能在无助和痛苦中等待死亡的召唤;爱姑是鲁迅笔下一个敢爱、敢恨、敢于斗争的农民形象,爱姑的社会背景要优于祥林嫂,所以造就了爱姑反抗的形象,爱姑的父亲在一定范围内是受人们爱戴的,而且爱姑的兄弟很多,自然提高了爱姑自认为的身价,爱姑的丈夫迷恋上一个小寡妇,在家中对爱姑进行百般虐待,爱姑的公公将一切看在眼里,确因为太过爱护自己的儿子而不管不顾,爱姑毫无顾忌的称丈夫和公公为“小畜生”和“老畜生”,爱姑宁愿搭上性命也要为自己讨回公道,但是现实的观念却给了爱姑狠狠的一击,自己的父亲、兄弟都没有帮助自己,导致自己被赶出了婆家。不论是祥林嫂还是爱姑,都游离在残酷的现实中,始终无法走向属于自己的明天。

2.4 被命运屈服的闰土

鲁迅笔下的闰土,刻画了一个受社会牵绊,最终屈服命运的农民形象,少年时代的闰土活泼、聪明、勇敢,它可以在雪地里捕获鸟儿,还可以在海边捡到贝壳,但是中年时期的闰土却给人一种苦涩的形象,少年时期的形象完全消失了,没有太多的语言,神情也变得呆滞,闰土的变化是当时社会背景下命运的安排,闰土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注定了其平淡而凄苦的生活,闰土父亲过世后,家里的重担无疑就落在了闰土的肩上,生活的责任让闰土变成了“黑黑的脸,剃光了头,穿着草鞋或干脆赤脚”,日复一日在重复着摇船、农活和挑土,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即是“手脚从不停歇,是一个勤快老实的庄稼汉”,尽管闰土如此勤勤恳恳的农作,但是面对家庭的负担还是微不足道的,天灾的到来再次使闰土在命运面前“输”得干干净净,最终在疾病和痛苦中死亡。

3 结束语

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是当时社会背景下,农民形象的真实写照,鲁迅通过文字的形式将其刻画的淋漓尽致,一方面反馈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形和实际的社会状态,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对当时农民生活的同情和惋惜,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因此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更是戏剧性的真实反映。

参考文献:

[1] 孙建波.谈鲁迅作品中农民形象的塑造[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2] 王德林.鲁迅与农民朋友章闰水[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3] 周林妹,朱庆华.鲁迅、高晓声小说中农民生存困境比较[J].理论界,2011(07).

第2篇

日照农民画造型,早期作品大部分都是采用年画的勾线,着色,渲染等技术,类似于中国画中的工笔。现在的作品大多是非立体的、平面的,借鉴了西方抽象绘画元素。色彩上,引用了西方色彩构成理念,采用民间色彩平涂画法。其中隐含的民间性、当下性、抽象性昭然若揭,如宋真理的《牛》。但是农民画中透露出的纯真、质朴才是重要的、不能泯灭的。这其中的意义昭示着艺术的本质。以下文章从题材、色彩、构图、线条等几个方面对日照农民画的视觉元素进行概括和分析:

一、海洋主题的生活题材

日照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具有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两种不同文化,这些都为农民画家的画作取材提供了大量素材,其中,海洋文化更是为日照农民画的取材注入了不一样的地域特色,成为日照农民画有别于其他地区农民画作的典型特点。徐茂松创作的《打海米》(图1.1)、傅成峰创作的《大蓬歌》(图1.2)等描绘海洋生活的作品都是极为优秀的农民画作。

其次,日照农民画创作受传统民俗和海洋文化影响,内容带有强烈寓意。通过调研究发现,日照农民画家在创作时一般不会表现出悲观、消极的生活场景,呈现在他们现场的画作中,往往是节日,温馨的场景,表达自己的美好生活向往。在农民画《鼠年乐趣》(图1.3)中,魏本合以“鼠”为主题,通过描绘了小老鼠的收获,来寓意农民丰收的盛宴。 我们可以经常在日照农民画中找到这些隐含而深刻的代表性意义的东西,比如在一些农民画中,经常用“公鸡”来表示“吉祥”,“蝙蝠”来象征着“幸福”等等。日照农民画的创作者并没有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只有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定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画中的图像往往与“现实”和 画家根据自己的情绪和愿望等情感思维来自由组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呈现出“诗意”的气氛,给人一种替代和新颖的感觉。

二、富有情感的色彩搭配

农民画的色彩运用是农民画家内心的真实写照,多为色彩鲜艳、大胆泼辣,以大红大绿为主调,强烈对比,鲜明跳跃,不仅具有强冲击力的装饰性视觉效果,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寓意和内涵。各地的色彩运用并不全然相同,但都是能够传达出农民炙热而朴实的情感诉求。日照农民画作为民间艺术的延续与发展,吸收和借鉴了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概念,特别是善于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日照农民画在选择和使用颜色上,主要以互补色,高纯度色彩为主,色彩艳丽的表现,对比。由于其发展过程由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民间艺术特色的颜色和形成的观念形成了明亮而强烈开朗,饱和度和纯度高的色彩,呈现出吉祥的景象特色,红,黄,蓝,绿,紫等颜色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学观念,经常出现在农民画画中。傅成峰的作品“大篷歌”(图1.2)非常具有代表性,他用蓝色的大海衬托掀起了红色的海帆,又用黑色的船体和白色的海鸥和波浪调和,使整个图片看起来鲜艳对比,向观者传达渔民丰收的喜悦充满欢乐和快乐的乐趣。宋全国的《晒粮》(图2.1)是在吸收了沂蒙老区的民间刺绣――“割花鞋垫”的重底亮花的特点,色彩对比强烈,呈现出清晰明快、丰富和谐的艺术效果。

三、夸张抽象的造型特点

日照农民画在造型上采用有意夸张和高度变形、抽象的处理方法,尤为注重人物动物等形体动态在画面中的张力。对象的表现特点进一步加强治疗,突出个人风格,例如,使较大的物体更大,侧面物体等,这些夸张的变化可以使画面美观更加装饰我们 可以看到阳光农民画比树木还高,高粱和玉米等作物; 在鱼,虾,螃蟹等海洋动物看到运气符号和传统的图案和形状;小鸡或老鼠头上看到用方巾、蝴蝶结、帽子等来修饰的卡通人物造型。如在魏本合所画的《瓜前童趣》(图3.1)中,所有的花以红、黄的颜色来填涂,西瓜比孩童都要大,孩童趴在西瓜上玩耍。农民画家在画时一般不对事物进行定点观察和处理,而是从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本质理解出发,对其造型进行有意的夸张和变形,因而所画的形象富有幽默感和趣味性的。

绘画中的农民画家一般不会观察和处理事物,而是从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事物性质的理解,故意的夸张和变形的形状,从而形象丰富的幽默感和乐趣 的。

春耕收割,钻井,养鸡鸭,收集桑树钓鱼等生活和劳动场景,在画家的创做绘画下,永远表现出日照人真诚的诚实感。 民间艺术的丰富而壮观的氛围是这个民间艺术最有吸引力的一面。 日照农民画以其简约的画面风格被国内外广泛喜爱,作品充满浓郁的当地风味,赋予了强烈的视觉美感。

四、形式感超强的构图方式

日照农民画在构图上饱满而丰富,画面满而不乱,多而不塞,采用完全平面画的构图方式,形成了其独具风格的一面。这种构图方式不同于我国传统国画构图中讲究“留白”的形式美,这也切合了创作者“求全”的创作理念。如徐茂松的《打海米》(图1.3)、乔诺的《织网》在构图时都是满满的。日照当地的一位农民画画家说:“画画和种地是一样的,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种地时,我们会种得满满的,不浪费一寸土地。”这可能是一个玩笑话,但分析日照农民画的固有原因,漫长的思想和习俗确实会影响到数千年的心理层面,使他们在自己的这个群体中被描绘出来, 经常与“更多”和“全部”相联系。日照农民画中的另一个特点是构成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表现出同情的构成特征。 农民画家不受逻辑和现实的约束,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空间和物体相对自由的布局和排列到二维空间来表达真实的三维空间,或平面组成和尺寸组成 结合使用十字架。 例如,年轻画家乔诺在她的作品《赶小海》中,将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和天上飞的地面跑步,中间的水和天空飞过这些实时空间不能将东西融合在一起,以此突出赶海的欢乐气氛。

日照农民画多采用意象和抽象的绘画方式,对于场景选取、人物形象动作、物象色彩、外部形象都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这与当今的b饰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绘画的技巧上与 素描、油画等西洋画不同,它并没有严苛的绘画要求。如宋真理的《牛》乍一看跟现代的装饰画无任何差异,仔细看来农民画的质朴表现了画的本质,画中的牛的造型简洁,但却形象逼真、动态鲜明。

五、粗狂不失柔美的线条

第3篇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02-01

赵本山最大的语言特色首先在于丰富、生动的口语,赵本山继承了“二人转”的艺术特色,他能准确掌握传统二人转的节奏和韵律,也能根据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用现代词语以及乡村俚语创造出崭新的艺术风格,语言节奏鲜明,富有韵味,而且饱含幽默感,一张嘴便妙语成珠,最没效果的词儿在他嘴里也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深得老百姓的喜爱。赵本山的语言也极具喜剧意识,在一系列小品中扮演了形形的喜剧人物,其年龄、身份、形象、性格各不相同,只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主人公万变不离其“丑”,扮相“丑”、语言“丑”、动作“丑”,他所扮演的一个个丑得不能再丑的形象,令广大观众感受到喜剧美。好笑、逗乐让人感到人物善良的本性和真实。

小品这种即兴式的表演形式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赵本山,他来自社会底层,了解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的喜怒哀乐,那些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经过他的悟性,一张口就能产生极强的喜剧效应。他的小品之所以让大家百看不厌,成为每年春节晚会的一个亮点,这与他独特的语言魅力有很大的关系。这种语言包括口语和非口语两种形式,因为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仅靠口语是达不到的,需要东北话和非口语这种形式作为辅助,如肢体语言、特殊的表演技巧、人物形象、化装道具等等。

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在于他的语言艺术和超强的艺术展现力,进而满足了听众和观众的心理需要。首先,赵本山所演绎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尽管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众多,分析发现,主要是东北人,乡下人,普通人。而这三种人代表的是中国极为广大的群体,这是赵本山取得成功的决定性的原因,这也是赵本山小品主要特色,赵本山的小品反映了那些生活在黑土地上东北人浓烈刚直、热烈开朗的性格。其次,它代表了乡下人的形象,即农民,不仅是传统农民,而且是现代农民。特别可贵的是他表现了由传统农民到现代农民的转变过程,通过表现他们不同的生活境况,从而展现出一种历史蜕变的过程。赵本山的小品和他的思维方式是农民式的,这并不具有贬义,相反我国绝大部分人,包括大学教授、院士,也都是采用一种农民思维。赵本山把握乡下人的行为进而贯穿作品,这也是赵本山作品的光彩所在。再就是普通人的形象,这些人物非常普通,他们不是站在云端的英雄超人,也不是进行说教的神父、牧师,他们甚至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但正是因为他们如我们一般普通,所以我们会感到亲切,因为我们能够从这些形象里获得一种自我映像,进而审视我们自身的某些缺点和弱点。而这些都是通过特色的语言来展现和表达地淋漓尽致。另一方面,赵本山的小品注重真实性,他的作品中最强调的是真实,他所追求的真实,具有真实的魅力、真实的力量,用最通俗的语言,最普通的着装,最平常的动作,表现最成功的艺术,所以能在老百姓中引起共鸣,让他们感到亲切。当然,语言的直白不等于浅显,其直白的背后会满足人们全部智慧的体验,这也就是大俗中的大雅。

分析赵本山的作品,从《相亲》一直到《策划》无不体现平实直白的语言艺术特色。同时,赵本山语言表现出一种超越意识,这种意识对我们的人生观有什么改变呢?这种意识引导我们超越自我,超越生活,赵本山在这种艺术表现上非常智巧,很多包袱很高明,很有亮点,有的地方即便是运用很短的篇幅,也能体现出一种智慧和用心。无论是哪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的小品都具备这样的特点。赵本山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他善于抓住观众的心理,成功的满足了他们的收视需求。

第4篇

关键词:大连;现代民间绘画;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142-01

在当今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的版图上,大连的现代民间绘画,以其色彩浓郁质朴,构图自由奔放,题材贴近生活,手法新颖丰富等特点而占有重要的一席。

纵观以金州和庄河为代表的大连现代民间绘画,具有无拘无束的率真和不寻程式章法的挥洒特点,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前提下,又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的理念,这是时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民间绘画不同于传统的农民画,参与者也并不都是纯粹的农民身份。它已经从自娱自乐的乡村走到了当代艺术的殿堂,已经是一种具有鲜明艺术特点的绘画形式。因此,现代民间绘画成为了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更加自由的艺术方式里,作者们将生活中的现实与生活中的理想,用手中的画笔自由而夸张地加以表达,色彩艳丽且对比强烈,有着令人难忘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以不同于现实的色彩、色调,构图、构成,形象、景物,表达着他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瑰丽的色彩反映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所寄予的期望。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更加强烈,也更加具有现实的生命力。

大连现代民间绘画的艺术魅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色彩强烈:大连现代民间绘画的色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色彩和谐的色调统一,又有对比强烈的色彩反差;既有纯色,又有灰色。但大都是色彩夸张、强烈、超越现实,这与地域、风俗、传统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比如金州民间绘画作者葛祝兴的海神系列,画面大多是采用单纯统一的色调,在大小色块中处理造型,基本上采用色彩平涂的方法,辅助以线的表达,以色块对比和疏密大小来加强画面的色彩效果和美感,并且每一幅作品都有一个主体色调,整体与局部的色彩关系既有对比又很和谐。色彩明快鲜艳是民间绘画的重要特征,无论是传统的民间绘画,还是现代民间绘画都非常注重画面的喜庆与欢乐,生活的美好与愿景。现代民间绘画不仅延续了传统农民画的色彩特点,作者们还将当代绘画的艺术处理方式运用在他们的绘画之中,使得现代民间绘画具有强烈的当代特点和时代活力。

二、构图奇妙:大连民间绘画在构图上大胆并且夸张,自由而且灵活,不拘泥于现实中的准确,完全为画面的美感需要服务。既不是东方的散点透视,也不是西方的焦点透视;似乎作者可以随意的面对所画的对象,可以将物像根据自己的意愿而摆放,目的只是画面的美感。散点、平铺、对称、均衡,点线面灵活运用,彻底摆脱了已有的程式化概念和美学教条,进入到艺随心动的艺术境界。这恰是当代艺术家所努力追求和向往实现的艺术创作状态。庄河民间绘画的代表作者于同乐的作品,就取胜在其构图的绝妙和变化上。他自小生活在山区,因此,他的作品中都有会山的形象出现,远近的山在画面里都坚实有力,成为重要的绘画内容和画面构图、构成的分割点。那些所画的形象他会平铺在画面上,运用点线面的自由穿插,在黑白灰的处理上去强化和塑造画中的人物、动物、景物。这种绘画自由而灵活,又具有艺术的合理性,是经得起推敲和耐人寻味的。构成是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中的理性表达之一,是对画面布局的精心设计,是艺术自由表象背后的内在合理。画面所传达出的是对构图与构成的有效把握与恰如其分运用。

第5篇

关键词: 荒诞表现 时代特点 地域民族特征

随着欧洲社会的进步与近代文明的发展,艺术作品逐渐具有鲜明个人特点并更多地传达个人的思想。社会的进步使得分工细化,艺术活动得以独立而发展繁荣;文明的发展使得艺术家逐渐摆脱匠人地位而具有了更多的表达个人思想观念的可能。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努力地摆脱原始的蒙昧与懵懂,力求理解并掌握世界但又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宗教与时代,而艺术家体现在作品中的荒谬神秘和怪异恐怖则更多地传达了个人力图超越时代和现世的感受与观念思索。

近代文化是摆脱宗教的盲目信仰,力图建立经验加理性思考而独立于宗教影响的道德、美学思想体系和知识系统的时期。绘画的发展也体现了这一趋势,以透视和解剖为基础的近代绘画追求全面客观的表现视觉真实,芬奇更是声称绘画是一门科学。与以往相比具有更加成熟实用技术的绘画同时更明确地体现出画家个人的技艺风格和思想观念,绘画成为了体现自我意识和个体价值这一时代观念的有力工具。画家逐渐摆脱了匠人的地位与意识,越来越像智者和哲人一样思考并通过画作传达思想、表现观念。荒诞作为一种对社会现实和个人际遇的理性思考和切实感受,以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体现在那些特立独行的画家的作品中,因而具有了不同于古代的一些特点:相比于古代荒诞表现的无意识和群体性,近代绘画中的荒诞具有明显的理性特征和个人特点,即荒诞是那些敏感于现实和内心并进行有意识的理性思考的画家的个人观念的表现方式;基于近代绘画科学理性的出发点,绘画与道德观念和哲学思考的紧密关系,荒诞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和方法、荒诞的表现目的,相比之下可以更明确地在时代背景、个人生平及技法和形式结构层面进行分析梳理并概括总结。

博希和勃鲁盖尔的作品体现了荒诞表现的时代特点和地域民族特征。尼德兰地区与意大利一样由于海上贸易的发达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变化,是文艺复兴发生发展的主要地区之一。但整个北方地区没有意大利辉煌的希腊罗马文化的历史而更深地受到中世纪宗教文化的影响。相比于生活在阳光灿烂的南方而具有乐观开朗的意大利民族性格,北方低地阴冷潮湿的气候更容易产生忧郁多思的性格。因此,尼德兰绘画有着浓重的中世纪哥特艺术的神秘、晦涩、象征的特点和禁欲主义的道德说教目的。博希和勃鲁盖尔的作品也明显具有这样的特点,博希的独特在于那些以沉思冥想而来的怪异可怖的形象,那些混乱熙攘的场面更加直接地表现了丑陋、罪恶和放纵,体现的是画家对社会现实的严厉审视和道德评判。勃鲁盖尔则在继承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发展得更为宽广多样。以不动声色的幽默,笨拙、滑稽或木讷、愚鲁的形象来讽刺、隐喻现实的荒唐。

几年前,我参观了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那里收藏有博希的大部分代表作。其中展出的六幅作品就独占一厅。这种待遇只有委拉斯开兹、戈雅这样的西班牙绘画大师才享有,由此足见博希作品的重要地位。今天,博希以他特立于时代的表现风格而大受推崇,有关他作品的主题及其传达的思想也有大量的研究与评论。而就本文的主题来说,博希的作品就是绘画中荒诞表现的最典型范例。典型的博希风格具有宏大繁乱的场景、众多姿态表情各异的人物和各种荒怪离奇的动物、植物、器物和怪物。仅凭仔细刻画的如此丰富而奇特的形象和让人迷惑的情节,博希的画就足以吸引众人的目光并激起其对那些怪诞而神秘的形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对比那个时代他的前辈和同辈人就更可以看出他的独特之处:他的北方画派的前辈凡・艾克、凡・德・威顿,同辈汉斯・梅姆林、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这些人作品的共同点就是画面细腻精致,对细节的刻画不厌繁细甚至穷极物象,人物造型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哥特风格的影响而多少有些僵硬。他们的技法也基本上都是文艺复兴早期北方的那种提白造型、多层罩染的方法。与他们相比,博希的画虽然也很细致,却没有前者的细致入微,画的表面也不是那么的光滑平整而呈现出较明显的笔触甚至肌理,画法上虽然大致一样,但从细节上分析,博希也使用了类似直接画法的技法快速简练的表现细节。

可以说,以那个时代的标准看,博希的技法并不是最突出的,但也许是他并不过多关注技法。而在画面主题上,虽然与那个时代的画家一样多是宗教题材,但表达方式上,博希却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他以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呈现出奇异、怪诞的现象,堕落、恐怖的场面和邪恶、丑陋的形象,而与大多数人对此类题材正面而典雅含蓄的表现方式形成了强烈对比,因而他的作品也具有了更为强烈的视觉与心理震撼力。

博希是近代绘画史上较早有意识地、理性地表现荒诞、奇异的场景与形象的画家,说他理性,是因为可以清晰准确地分析概括出他创造这些场景与形象的方法与规律。如极大地改变实物的比例:比人大得多的水果器物、禽兽鱼虫;不同物类、质地的组合拼接:鸟身船尾、罐身兽腿、人首壳身;动物的拟人化、人物的禽兽化,等等。这些方法创造出的形象严重违背视觉与认知的常态因而显得怪异荒诞,这些方法在后世直至今天被反复使用,已经成为最普遍的荒诞表现手法。而说他有意识地表现荒诞怪异则在于他表现的目的,传达的思想与道德立场。了解了博希画作的时代背景及其主题的宗教缘由将会发现他的作品是基于正统宗教立场的严厉警示与告诫、基于严肃道德观念的无情鞭挞和嘲弄。从博希的一些生平情况看,如他是当时一个只吸收富裕而有极高社会地位的精英宗教团体――圣母玛利亚兄弟会的高级成员,他生前即已负有盛名,其客户和赞助者多为王公贵胄。作为拥有财富、声名和地位的人会自觉维护带来这一切的体制、理念和传统,敏感并忧虑社会的发展改变带来的负面问题,如信仰的削弱、传统道德的沦丧。因此,他作品中的荒诞怪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所有那些荒诞怪异的形象、神秘恐怖而充满象征意义的场面都像是反面教材,为的是反证出信仰与道德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这也是这一阶段的荒诞表现与古代荒诞的浑然天成和现代的为荒诞而荒诞的显著区别。

老彼得・勃鲁盖尔在博希死后出生,是众多博希风格追慕者中融入了个人特点的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勃鲁盖尔和博希及当时的许多大师一样,都出生于绘画世家。这是当时绘画的创作、生产都基于行会而形成的一种情况,绘画成为家族事业毕竟有利于技法的传承和作品的销售。勃鲁盖尔早期主要画风景,以后也未中断,他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发展了作为一个门类的风景画,《雪中猎人》和其他以月份命名的系列风景是他这一主题的主要作品。之后,他开始刻意模仿博希的荒诞怪异风格,甚至在有些画上直接将署名写成博希,如铜版画《大鱼吃小鱼》。有人认为,这是出版者为了牟利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个出色的模仿者,像《疯女格里特》、《死亡的胜利》、《反叛天使的堕落》这样的作品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博希的作品。真正体现勃鲁盖尔个人风格的是他后期创作的描绘尼德兰农民生活的一系列风俗画,如《农民的婚礼》、《农民的舞蹈》和以复杂的场景、众多滑稽丑陋的人物、荒唐的事件来诠释谚语、讽刺现实的图像化寓言作品,如《盲人引导盲人的寓言》、《大斋节和狂欢节之间的冲突》、《尼德兰谚语》、《安乐之地》等。

很多评论和文章称勃鲁盖尔为“农民画家”,因为热爱并歌颂农民的生活,但从那个时代的背景、他大致的生平和他画作的形象表现来看,情况可能并非如此。那个时代的画家对自身的价值和地位的认识已开始摆脱匠师的意识,更愿意作为智者和社会精英,像博希一样,勃鲁盖尔有正统的宗教观和强烈的道德观①,对现实持理性批判的态度,敏感于社会的荒唐丑恶现象和人民的愚昧懵懂。那些对农村风景和农民质朴生活的描绘更多的只是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表现的农民和民众形象既有纯朴而憨态可掬,更有呆滞、麻木和愚昧贪婪,而在那些全景式的、有如上神俯瞰人间的人物繁多的画面中,人群的形象更是具有一种面具般的同一和漠然。这既反映了他不避丑陋的严肃而理性的现实观,又体现了他努力超脱嘈杂世情的精神追求。那些以讽刺、揶揄的态度表现的夸张变形的人物和荒唐怪异的场面更是延续了博希的那种以荒诞的表现来警示世人的道德立场。由于勃鲁盖尔生活的时代与博希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动荡,如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已经开始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尼德兰地区摆脱西班牙统治的运动正在不断高涨。因此,他的宗教题材和社会寓言式的作品有更强的现实指涉意义,他所表现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具有更明显的民族地域特征和现实生活的真实性。

注释:

①Charles de Tolnay,Pierre Bruegel L’Ancien(Brussels,1935),p.18里评价勃鲁盖尔是一个手拿画笔的哲学家,一个柏拉图主义者和禁欲主义者――转引自奥托・本内施《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第115页.

参考文献:

第6篇

摆在农信社(农合行)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农信社(农合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主力军的地位受到威胁,市场份额正在缩小。以前是“三农”主动选择农信社(农合行),现在转变为“三农”有了更多选择金融服务对象的余地。显然,农信社(农合行)曾经的主导优势不复存在。另外,随着城市周边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农信社(农合行)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了。

呼和浩特地区现有国有四大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22家之多,还不算雨后春笋般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融资组织。显然,市场还是那么大,谁的份额占有最多,谁的蛋糕分得最大。那么,农信社(农合行)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一、农信社(农合行)农村主力军地位不能动摇

“立足社区、面向三农、服务中小”是农信社(农合行)的市场定位,对于“三农”的扶持,永远是农信社(农合行)发展的主旋律。农信社(农合行)出生于这片土地,成长于这片土地。多少年来,农信社(农合行)是“农民自己的银行”这一观念已根植于“三农”的心中,对于“三农”的金融服务永远是农信社(农合行)发展的动力。所以,农村金融市场不仅不能放弃,而且还要进一步巩固,要继续强力打造小额农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巩固农村阵地。

面对时代和市场新的变化,农信社(农合行)应找准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由于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三农”的需求发生新的变化,农信社(农合行)的思路应紧跟时代的思路,跳出农业的圈子看“三农”。

二、对原有产品更新、再造升华,创新出适应当前市场的产品

继续做好并且大力推广小额农贷和农户联保的同时,不断创新农户贷款的品种。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一旦遇上雪灾、冰雹、洪水、养殖业疫情等灾害,农民便陷入困境,甚至威胁到生存,偿还贷款便无从谈起。

尝试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弱势农户量身定做一款专门针对农业生产的保险产品,这样既可以大大减少灾害对农户造成的打击与损失,同时也为支持弱势群体、弱势产业的农信社(农合行)提供了贷款安全回收的保障。探索、借鉴一种“信贷+保险+担保”的金融服务新产品,以分散农业信贷风险,减少农民和涉农中小企业的损失。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只有创新才有活力,才会赢得更多的客户,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只能是停滞不前。

小额农户信贷品牌已成为农信社(农合行)的代表产品。该产品凸显了“灵活快捷、周转使用、随用随贷”的品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民和农村市场的金融需求,被广大农民接受和认可。“农民自己的银行”形象和小额信贷品牌意识已根植于广大农村及千家万户,这是任何其他金融机构都无法做到的。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三农”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农村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化。农信社(农合行)应加大小额信贷品牌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力度,树立市场营销理念,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开发适销对路的,被市场接受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可根据经济环境、地域、经营状况划分三等区域:农村农民区域、城乡半农区域、城市市民区域。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信贷政策,实行分类调控,分类管理,有针对地打造特色产品;可以根据目前城乡一体化现状,拓展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将小额信贷移入城镇社区及中小企业。对市民和中小企业分为:一般、较好、优良、优秀四个等级,按级授信,采取“一次核定、守信守约、随用随贷”的政策;增强和完善银行卡功能,将客户的评级授信,小额信贷的借还、结算、汇兑等综合需求融入银行卡功能,真正做到“凭卡借贷,一卡多能”,增加小额信贷品牌的科技含量。

三、研发新产品,满足不断发展市场要求,按照个性化服务要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品牌产品和特色业务匮乏已成为目前农信社(农合行)亟待需解决的问题。银行品牌是银行产品个性化的体现,也是此银行不同于彼银行的重要标志。在这个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竞争时代,没有本行品牌产品也就没有形象、没有竞争力,不能给客户留有深刻印象。可以说,农信社(农合行)还没有形成自己过硬的品牌产品。

建议把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打造成农信社(农合行)的品牌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思路如下:1.尝试创建新的评级体系,减少对企业上报财务报表、各类书面文件等硬性信息的过分依赖。注重现场调查及企业社会信誉、纳税状况、信用记录、高管人员的素质及家庭财产等非财务因素及软信息。2.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短、频、快”特点,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在规定的期限及授信的额度内允许其循环使用,随借随还,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3.落实信贷优惠政策。在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前提下,从贷款的利率,期限和额度等方面给予优惠,对特别优质企业执行基准利率。

四、服务创新,打造个性鲜明的地方性银行形象

创建学习型企业,大力倡导全员学习风气,强化内功的修炼,培养知识型员工,把企业理念、网点外观、员工素质、规范管理等有机结合,推进社会形象的全面提升,凸显个性鲜明的地方性银行形象。将理念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提高客户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农信社(农合行)应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强化团体意识,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寓教于乐,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农信社(农合行)企业文化的熏陶。

第7篇

面对“大衣哥”的亲情推荐,消费者反应如何呢?在与一合作社的社长交流时,我问到了这个话题,当问到如果有几种肥料在一起的话,你会选“大衣哥”做代言的这种肥料吗?社长答道:“我才不选那个呢,请明星还不是要花钱啊,这钱从哪里来啊?还不是出在肥料里啊!羊毛出在羊身上,我用的是肥,也不是明星那张笑脸,我会选咱老乡往年用过的肥,这样更靠谱!”,听完这席话,让我很惊讶,尤其是社长的“信老乡也不信明星”的观点引起了我的思考。单从这则简短的广告中,已经能看到肥料企业明星代言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大衣哥”出身农村,肥料是农业生产必须物资,与之关系密切,两者关联性极强,但应想到的是,“大衣哥”是一位优秀的农民歌手,但不是一位优秀的农民,更不是农村依靠科学种地致富发家奔小康的新农民的代表。让一位自己种地就一般化的人去推荐肥料,其他农民怎么会买账?更何况,一包肥料关乎一年收成,岂能一味听任明星的推荐?

看到“大衣哥”的广告,已经找不到大衣的影子,看到的或是西装革履或是一袭礼服。“大衣哥”靠优美的歌声和朴实的个性征服了全国人民,军大衣与朱之文两者已经紧密相连,人们爱朱之文,更爱他的那身军大衣,如果没有了大衣,不禁会让人疑惑:西装革履的“大衣哥”还是以前的“大衣哥”的吗?还是那个朴实纯真的农民歌手朱之文吗?

这款肥料能否在“大衣哥”代言下畅销暂且不谈,单从明星代言的“娱乐营销”来讲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该企业能在此时牵手“大衣哥”,借助“大衣哥”的平民化形象,农民的特殊身份和火爆的人气来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产品影响力,的确是一次成功的营销策划。但企业仍需在细节上做好文章,在进行广告案策划时更应在明星代言人的包装上、定位上做进一步的分析,不要轻易改变代言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确保代言人形象的统一。在上述代言广告中,“大衣哥”一亮相,便是一句“我是朱之文,我是农民”,感觉很亲切,再看下去,此时的农民朱之文已是一袭礼服,不见了人见人爱的军大衣,军大衣是“大衣哥”的特殊标志,大衣带给人们的是朴实与真诚,如今洋装在身,难免会让消费者产生一种疑虑:“大衣哥”是不是变了?在消费者的犹豫中,该肥料最终会错失最佳销售时机。

企业狂热追星背后暴露出种种问题,面对当前的追星热更需企业进行冷思考,正确的看待明星代言这一营销措施。

不宜过于迷恋明星代言,明星代言不是万能神药,能治病也能致命。产品不会自己说话,企业内部人员说话又有王婆卖瓜的嫌疑,如何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呢?于是就有了要替产品说话的“明星”,明星代言可以通过其特有的明星效应发挥作用,拉近产品、品牌、消费者三者之间的距离,对所代言品牌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明星与企业一经牵手,明星与产品就牢牢的拴在一起,在明星的光环下产品也熠熠生辉。在我国,借明星提高产品知名度和体现品牌实力,已成为众多广告竞相采用的方式,广告业也进入了形象代言时代,如今,形象代言已经从最初的化妆品、酒、医药行业延伸到了农化行业,在肥料行业已经成为企业惯用的广告形式,如今肥料行业已是星光灿烂。

时下,企业产品、品牌的竞争白热化,在一定程度上说已经演绎为明星广告之争,有钱请主角,没钱请配角,至少要有个角,否则就感觉丢了面子,出门脸上都无光,经销商也不答应。于是有一些中小型企业就打肿脸充胖子节衣缩食请明星代言。当前,肥料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已经涵盖了相声小品演员、影视明星、主持人、育种家、种地大户、教授专家等方面的名人。有朋友戏言,要是把所有化肥企业的形象代言人都集中在一起,可以不用请人就能推出一台晚会,其演员阵容绝不输央视春晚。虽为调侃,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肥料企业对明星代言的重视程度。

可以肯定的是广告代言确实让部分企业尝到了甜头,在短时间内销售额有了大幅增长,企业形象得以提升,但更多企业是用明星装饰了门面,并没有换来销售额的增长。在实际中存在着明星身价难和品牌价值达到统一、明星形象与企业形象难以协调的问题,产品也没有出现销售大幅增长。更有企业深受明星代言所累,有企业有优质产品,品牌影响力也处于快速上升期,正是因为签约了二三线或过时的明星给消费者留下了一个二三线产品或过时产品的印象,如此以来,品牌提升便会受阻,形象代言人转换又需投入巨额费用,最终落得个劳民伤财的下场。

明星的一言一行备受关注,当一些言行让公众无法接受时明星代言人的形象就会受损,其代言产品的形象也会受损,市场销售也会应声而落。当前,一位明星多代言多个品牌,当其中有一个品牌出现问题,明星则难脱干系,由此引发的代言人形象危机就会殃及到这位明星所代言的其他品牌,导致其他品牌形象受损,影响市场销售。

众多失败的明星代言案例已经告诉我们,明星不是万能神药,不应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明星身上,明星代言只应成为其营销的一种手段,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展,企业找明星做代言也无可厚非,既然要牵手明星,就要做好策划这一环节,首先要制定好公司战略,深挖产品内涵,找到与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产品定位、产品形象、消费者认同等能达到统一的形象代言人,其次,需深入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借助代言人精确回应诉求,传递品牌核心价值。再次,要对形象代言人和品牌进行再包装,达到两者形象间的高度统一。

明星代言可以带来冲动购买,短时间内可以提升销量,但要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仍需企业练好内功,打好组合拳。时下,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明显成熟,明星说好的产品消费者也要思考一番:你代言这个产品你用过吗?凭什么让我相信你?媒体爆出的明星虚假广告更是为让消费者对明星代言产生了戒备心理,消费者也知道一些明星要钱不要脸。笔者曾见到一位零售商向农户极力推荐某大牌明星代言的肥料,说出了十几条理由。农户问到”这个明星种过地?她用过这个肥?你就说咱村谁用过这个肥吧”,顿时,零售商无言以对。

农业生产资料不同于一般的日用消费品,她关系到农户一年的收成,一旦使用到假冒伪劣品种,轻者造成减产,重者就会绝收,单靠明星的一张脸和一句推荐语难以让农户相信。此时,农户往往会参考往年用肥经验并会咨询周边邻居。农村消费市场具有很多特殊性,消费者间重视口口相传,做好口碑宣传是企业在农村消费市场领先的重要环节。某中型企业,没有走明星代言的路子,而是严抓内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始终如一,同时强化公司技术推广力量,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服务团队,常年活动在田间搞技术培训、建示范田、搞效果观摩,通过身边的实际案例让消费者认可,短短两年时间,已经跻身一线品牌行列。

第8篇

【关键词】扬琴演奏;二度创作

中图分类号:J6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64-02

艺术是美的,千百年来人们的艺术实践表明音乐作品及表演艺术的优劣成败,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真、善、美的客观准则、音乐的最高目的和存在价值,是因为音乐具有娱乐、抒情、教育、审美、认识等多种社会功能。娱乐功能主要使人从欣赏音乐中得到消遣,快乐、精神松驰、消除疲劳和烦恼,而音乐的审美功能,主要是帮助人们在换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其审美能力、鉴赏水平,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通过美的音乐,使人们的审美观发生潜移默化,并得到美的享受。扬琴作为中国的民族乐器,无论在独奏或民族管弦乐队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扬琴音乐的世界,有表现风景、抒情、叙事等功能。随着扬琴艺术取得的发展,丰富演奏技巧和增加乐器音乐的表现力是扬琴工作者的主要追求。扬琴传统演奏技巧和创新的演奏技法,主要对扬琴各方面创新技术的影响。扬琴演奏技法的发明创造,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演绎作品更好地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一、体验、想象、理解与领悟相结合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基础。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中,我们要扎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演奏者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扎实的基础音乐理论,而且还要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结构和艺术理论研究,对于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应该了解和研究,如歌剧、绘画、中国文化等,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传统扬琴技法是扬琴演奏技术的宝贵财富,是现代扬琴演奏技术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为了保留传统的技术手段,用专业化、多样化的手段来发展它,再深度和广度的挖掘利用,赋予它新的时代感,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扬琴的传统,这些都是传统技术传承的主导模式。

对于新的变化,提出新的通过旧的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原则。现代独特的演奏技巧,为扬琴演奏技术的多维视角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在此基础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演奏技巧,以更宽广的心胸和开放的视野,吸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扬琴艺术的精华,扬长避短、兼容并蓄不断自我完善,建立科学的演奏技法,通过不断学习借鉴钢琴踏板和匈牙利大提琴发展扬琴制音器,最大保留扬琴技法与中国特色的同时,提高了乐器的性能。

项祖华先生提出“左右全能、点线有致、曲直相兼、纵横交织”十六字琴诀,概括扬琴演奏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发展趋势,高度概括了扬琴演奏艺术。民间音乐的生命力是创造性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精髓相互渗透的不断发展,使古代和现代文化交织碰撞,产生与民族感、现代感十足的民间音乐。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北京听了二胡演奏家姜建华演奏的《江河水》后,被她把这首.一胡曲生动、深刻而又深情的演奏得颇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小泽征尔当场被感动得流下泪来,并说没想到这首乐曲,经过姜建华的演奏处理和艺术加工后,竟能达到如此感人的地步,正说明姜建华对这首二胡曲进行了成功的二度创作,古琴家说:死曲活奏,正说明了一、.-度创作的关系,一度创作是记在谱面上的“死曲”,而二度创作却把乐曲的灵魂和神韵,“活现”了出来。扬琴演奏者在二度创作中应掌握的几点美学原则:例如广东音乐传统的扬琴曲《早天雷》,这首乐曲的情感基调为“热烈”的基调,基本情绪为“热情欢快”、由于这首乐曲表达出农民在久旱不雨,农作物行将枯死,农业收成堪虑,农民们焦急地渴望老天能下场透雨以缓解旱情的情况下,在大旱之天忽然听到了雷声,这意味着旱情将要解除,农民们个个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所以决定了这首乐曲的基调为“情感热烈”,随着旱天雷的轰鸣,倾盆大雨直泻而下,农民们欢天喜地争相尽情沐浴在甘雨之中的欢乐情绪,决定了乐曲的基本情绪为“热情欢快”。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情感运动变化的线索以及变化的幅度和力度,了解全曲情感发展的内在联系,使自己的演奏情感具有清晰的轮廓,鲜明的胍胳以及一定的逻辑。具体到《旱天雷》乐曲所表现农民情感运动发展变化的线索,可以大体概括为如下图式天旱一焦虑一盼雨――旱天雷――降雨――狂喜。以上图式的发展线索,是由农民在久旱不雨的情况下,以其心情一场焦虑为起点,因而盼雨、求雨,渐渐发展为忽然听到了旱天雷声,而普降大雨,农民们终于如愿以偿而欣喜若狂,在扬琴上独奏此曲时,最后乐段中以扬琴衬音的手法和扬琴馀音的特点,充分表现出雨滴晰沥、水珠串串的喜人情景,雷声、雨声,浸透了土壤也浸润了农民的心,乐曲就是沿着这一既富有哲理性、又很有逻辑性的情感运动的线索而发展变化,在各种情感运动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同时体现出变化的幅度和力度,并清晰地呈现出全曲情感发展的胍胳和内在联系。

二、演奏中要赋予想象和联想

这一点是贯穿在演奏过程中一个主要的心理因素,它体现在演奏者从最初接触乐谱到最后完成二度创作的全过程,扬琴演奏者的感情体验,领悟和理解都不能离开想象的作用,正如在一度创作中作曲家在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那样,在.-度制作中演奏者同样应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演奏者在对作品进行感情体验,领悟和理解的同时,要运用想象和联想去体会感情产生的内在原因与外在表现,伴随感情产生的情景和意境,使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互相转化,这样不仅能把握住作品情感的基本形态和性质,而且还能产生与之相应的丰富的联想,从而在演奏者的头脑中浮现出一系列生动的生活图象和可感画面,例如笔者在创作扬琴独奏曲《苏武》第一段“茫茫北海”时,就是以想象中苏武被流放在寒风刺骨、渺无人烟、冰天雪地的茫茫北海之边,靠自己追赶猎物茹毛饮血为生,他所面临的是凄凉、孤独、饥寒交迫和死亡,当时的匈奴统治者,为了迫使苏武向其归顺,竟把一位堂堂的汉朝使节,进行了如此残酷的迫害,尽管如此,苏武为了保住汉王朝的气节和尊严,大菱凛然,高风亮节地与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那里苦熬苦度了十九年,决不为强加给他的这些困难和折磨所屈服,并坚持斗争直到最后胜利荣归祖国的情景,这些人物形象和场景,既有想象中的画面,也有想象中的情节和情绪,把这些想象中的视觉形象转化成为听觉形象时,再联想到如何用扬琴的各种技法,和什么样的音乐效果来创造意境渲染气氛,用何种音型来表现苏武的人物性格,内心情感,以及斗争意志等,以达到能较好地用扬琴来表现上述那些想象中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