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业的会计实务

建筑业的会计实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0:05: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业的会计实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建筑业的会计实务

第1篇

【摘要】为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及其他相关资格考试,在税务会计课程讲授中,我适当地增加了注册税务师和注册会计师历年考试的模拟案例题,仔细给学生分析解题的思路,然后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相关财税知识,加深印象,增加在相关考试中的胜算。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资本和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及我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行列,社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适应这种需求,应用型本专科院校在教学工作中应将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专业领域实际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从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向多层次、多角度的能力训练上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税务会计作为财务管理应用本专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具有应用范围广,法规性要求强、技术要求精、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在税务会计教学中,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传授税法和会计的原理和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实务技能操作的能力。税务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它直接源于企业的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税务会计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原则。由于税务会计这门课程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到税法和会计的相关知识,其内容又随着税收法规和会计理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中,不仅要掌握税务会计各税种税款的计算,还要掌握涉税会计分录、记账、汇总结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写等。对于新接触该课程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该门学科综合性、政策性、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灌输的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应用型素质人才的需要。财税管理模拟实验案例教学法则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它通过对企业实战财税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最显著的优点是让学生犹如亲临企业财税处理环境,通过案例分析企业的具体涉税计算、会计处理、纳税申报等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学习,通过案例教学将所学的税务会计理论与实际联系,起到强化理解税法和会计知识和提高实务操作能力的作用。下面,笔者举出一些税务会计方面的案例,浅析一下税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一、选用和编写最新经典案例教材是确保案例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前提

在采用财税管理模拟实验案例教学法中,选用和编写合适的税务会计案例教材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前提。选用和编写税务会计案例教材的原则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学生充分掌握税法和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围绕一个或若干个相关税种的涉税计算、会计处理、纳税申报等问题,在对企业单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用和编写具有典型性财税活动的实务案例,因此,我们在选择和编写案例教材时,选择和编写的税务会计案例要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此,在选择和编写税务会计教学案例时,我们要注意案例间的合理组合,即既有专题性案例,又有综合性案例;其次,案例教材的选择和编写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案例教材中案例分析题有关税种的涉税计算、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等问题应尽量隐含在案例资料中,以期让学生置于真实的企业财税处理环境中,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自己去挖掘分析企业应该缴纳什么税种、如何计算税款、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如何填写纳税申报表、如何报税等;思考题的数量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具有典型性,关键是要启发学生的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问题越能诱人深入,就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考空间,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印象也越深刻;同时,案例教材的编写还要具有一定的生动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和讨论的兴趣。例如,笔者在近年来教授税务会计的课程中,首先注重税务会计案例教材的选择,甚至自己参与税务会计案例教材的编写,在税务会计的课程教授中,选择了对各税种都配有较多税务会计实务案例,把纳税事宜贯穿于企业真实的会计事务中的教材,旨在使学生真正把握税务和会计的关系,并从中领悟到企业会计处理中涉税会计处理的重要性。在近年来的税务会计课程教授中,合适教材的选择对于学生学习和真正掌握该门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讲授税务会计各税种时,首先引入经典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置于企业实务财税处理中

例如,讲到营业税会计的时候,笔者首先引入一个教学案例,其内容为一家位于某市的建筑单位前进建筑工程公司,具备主管部门批准的建筑企业资质,主营建筑、装饰、修缮等工程业务。2008年前进建筑工程公司承包了该市三环某标段高速公路3000万元的工程建造业务,由于技术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前进建筑公司又将土石方路基、路面等800万元的业务分包给当地一建筑施工单位鸿达建筑公司。前进建筑工程公司(总承包企业)在工程所在地开具了建筑业发票,并向税务机关缴纳了税款。按实际业务收入缴纳的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为72.6万元[(3000-800)3%(1+7%+3%)];对分包给鸿达公司的工程,前进建筑工程公司代扣代缴了鸿达建筑公司应纳的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为26.4万元[8003%(1+7%+3%)]。并根据分包合同,以分包合同作为付款和入账依据,同时将自己已开具的建筑业发票记账联和完税联复印给分包企业鸿达公司,作为分包企业入账的依据。试问前进建筑工程公司的处理是否正确?学生在了解案例资料后,能主动地思考该建筑公司要纳什么税,税款如何计算,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通过剖析以上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把所学的税法和会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从而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样一来,学生、教师和案例互动,学生会更加有兴趣地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了。

三、开展专题研讨会,促使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专题研讨会形式,是一种探索性研究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学生开展某项财税专题的研讨会来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学习的一般方法。它是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一种方法,也是应用型院校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例如,在讲完增值税的时候,我给学生留下了以下的专题: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如何进行纳税筹划。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2009年1月1日在全国实施的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给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带来了新的纳税筹划空间,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7-8个人,我在课前拟出一份参考资料发给学生并梳理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增值税筹划知识背景、建议查阅的书目和网站等,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准备,提早拥有讨论时的资料支持,每组根据所布置的专题收索相关资料,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专题研讨会。通过以上专题研讨过程,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网络系统查找资料;学生对增值税实践中企业如何纳税、如何进行纳税筹划等诸多问题有了更广泛的了解,在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并讨论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研究的主动性,并集思广益,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学会了财税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借助企业实际案例资料模拟企业进行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财税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通过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进行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来提高教学质量,还要以企业实际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实际动手模拟企业财税人员的操作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税务会计理论性、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从而完善科学、合理的财税案例教学模式。例如在讲完营业税纳税会计时,我给了学生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建筑业某公司营业税纳税会计实务案例资料,让学生实际进行会计处理,填写会计凭证,填写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并分小组去地税局实际观察营业税纳税人如何报税。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可以增强学生对税务会计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有关的企业、公司实习,实地进行税务会计的操作,增加学生对税务会计这门学科的感性认识,另外,通过实践活动,接触了社会,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锻炼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专业知识操作能力。

五、增加模拟案例题,适应有志于参加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学生的需要

第2篇

关键词:会计实验;实验教学;教材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2

一、会计实验

会计实验教学是会计学专业为了检验会计理论与方法,采用相应手段、结合实际工作的要求,开展起来的进行实际操作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而这些恰恰是用人单位选聘人才的标准。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培养这方面的综合素质,毕业就能顺利过渡到理论到实践的转型?现在很多高校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开展会计学实验教学体系,而且对实验教学的投入比例逐渐增大,《会计模拟实验》作为重要的专业课程在大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现理论与实践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显露出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但是,会计实验教学的效果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用的实验教材,因为通过教材这个载体,可以把企业的实际操作环境再现在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一个高度仿真的实物操作环境,让学生顺利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二、我国高校目前的会计实验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材内容滞后于会计实务

目前,会计实验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多选用的是市场上比较权威专家、教授编写的教材,具备一定的质量保证。但是,会计实验教学的起步比较晚,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高校都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市场上关于实验教学的教材本身比较少,而且很多教材都是符合当时的会计实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实务的变化也是瞬息万变,要跟上会计实务的发展,我们的实验教材也必须及时更新。

基于这种情况,很多高职院校开始使用自编实验教材,但是使用自编教材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实验教材的编写没有统一的体系,各个有兴趣和有能力的老师自己编写一本教材,导致各教材之间的内容不能形成体系,比如,基础会计的模拟实验和成本会计的模拟实验由不同的老师编写,所编写的内容设计不同的会计主体,不同的会计期间和会计经济业务,看不出教材之间有任何关联;其次,多数教材没有配套课后模拟题和详细的解答过程,受到时间和教师专业知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学生和教师多种答案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最后,很多教师为了教学的方便,对于所编写或选用的教材好长时间都不及时补充和更新,使会计实验教学跟不上会计实务的发展需要。

(二)缺失完整的实验教材体系

高质量的会计实验教材应该是内容完整、业务新颖、可操作性强、贴近企业实际、紧跟会计实务发展的。而我们现有的会计实验教材内容过于单一,多侧重于会计核算方面,很少涉及到税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更不要说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其他相关内容了,比如说一般的文字编辑功能、EXCEL在会计核算中的相关应用等等。会计实验教材涵盖的范围用也过于狭窄,一般都是工业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而我们现代社会的企业是多种多样的,像金融业和保险业、酒店和旅游业、建筑业等重要行业的会计核算都未曾在实验教材中体现。

(三)实验教材脱离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是学生理论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为学生专业理论打基础的阶段,实验教学是为了检验学生理论阶段的学习,是为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系统。不管是基础实验、综合试验、电算化实验、仿真实验、应用型实验等都应该以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现在,有些高校开设的会计实验教学与课程教学内容关联度不高。比如,有的学校理论课的学习注重的是工业企业会计理论的教学,而他们会计实验教材则选择的是银行业的实验教材,学生的会计实验课至始至终都是学习银行的会计实务;还有的学校会计理论教学侧重于酒店会计的教学,而会计实验教材的选择是笼统的商业起实验教材,这样的现象都不能实现会计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

(四)目前会计实验教材的形式更重于实质

现有的会计学实验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目标与要求、实验的具体程序、实验具体内容、考核要求或评价标准等部分。实验的具体形式主要是:仿真实验、模拟实验、综合实验等。仿真实验一般应包括经济业务的仿真(即以以原始凭证反应经济业务)、会计处理形式的仿真(即完成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环境的仿真(即岗位设置、角色分工等符合现有企业的工作形式)。但是我们现有的会计实验教材中的仿真实验只有会计处理形式的仿真,而忽略了经济业务和环境的仿真。模拟实验应该是更高度的仿真,但是受当前会计实验教材的影响,我们的模拟实验也只包括业务模拟。综合实验应该采用真实的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完成实验,而我们现在有的综合实验多采用自制的试验用纸完成实验,甚至有的自制的实验用纸的格式已经过时。所以我们当前的会计实验教材只是一种形式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实质效果。

三、针对我国高校会计实验教材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会计实验教材的内容应及时更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学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会计处理实务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高校特别是非重点本科高校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合企业的应用性人才,会计实验教学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在实际中,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就可以达到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标准,那么我们的会计实验教学效果对我们这一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而实验教材对我们实验教学的效果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紧跟实际,把握实践发展变化的步伐,及时更新我们实验教材的内容。

(二)会计实验教学应该配备一套完整的实验教材体系

高校会计实验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会计实验教学应该配备一套完整的实验教材。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教学和自身教师的特点,采用购买现有教材和编写实用教材相结合的方式来完善学校的实验教材体系。出了购买同学的教材之外,学校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企业一线员工共同编写适合本校教学目标的实验教材,以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经济业务为基础,要求内容齐全、业务精炼、避免重复、能容纳一般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的全部内容。

(三)实验教材应该紧跟课程教学内容

我们的实验教学为了强化理论教学的效果,将理论运用到实际,那么我们的实验教材应该紧跟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会计学原理原始凭证的实验中,可以设计一些原始凭证的填制实验,诸如假发票、填写有问题的票据等,这些问题在课程学习中往往一带而过,而在实际中则比较隐蔽,需要学生在实验中动脑筋去思考、去发现,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敏感度。同时,课程教学的教材一般是成体系的,那么我们的实验教材的编写也应该形成体系,从会计原理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财务分析等、既要相互联系也要层层递进。

(四)会计实验教材应该做到实质重于形式

多年来我们的会计教学一直是理论教学重于实践教学,及时在设置了实践教学之后,也是实验教学形式高于实质,那么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理念,转变多年来在会计教学中一贯存在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观念。会计实验教材是会计实验教学的重要工具,那么我们会计实验教材的内容也应该做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实验教材的内容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真实设置,做到真正的模拟企业的财务部门会计工作的实验教学。

会计教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想使我们的会计教学真正做到培养符合企业的应用性人才,会计实验教学至关重要,而会计实验教材是会计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会计实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

参考文献:

[1]章新蓉.高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及框架[J].会计之友,2008(11).

[2]郭大伟.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01).

[3]刘康伟.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8(14).

第3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发生包工又包料建筑安装业务,未按照规定取得建筑业发票,而是以施工方提供的建筑材料购置发票列支建筑安装工程支出:发生包工不包料的建筑安装工程业务,以自购的建筑材料购置发票直接列支建筑安装工程支出。

建筑工程业务是一种混合销售业务,建筑公司既提供了建筑施工劳务,也销售了建筑材料,由于建筑公司本身不是从事货物销售生产的企业,以提供建筑劳务为主,因此税法将建筑安装业务作为营业税应税劳务,税法规定建筑公司不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包工包料还是包工不包料),其应税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从事安装的设备的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产值的,其营业额应包括设备的价款在内。在结算时施工方应该以工程全部造价为金额向付款方开具建筑业发票,收款方只能以该发票作为报销凭证列支工程价款,不得用施工方提供的其他发票列支建筑工程支出。对于出包方自购的建筑材料,在购入建筑材料入库后作为存货记账,施工方领用出包方自购的建筑材料在会计实务中一般作为预付工程款处理,不能用自购建筑材料发票直接列支建筑安装支出。

行政事业单位发生建筑安装业务取得发票中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用外省建筑业发票列支建筑安装工程支出,这种现象在安装业务中比较常见。税法规定纳税人承包跨省建筑业务向其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承包非跨省建筑业务向应税劳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不可能发生跨省建筑安装业务,施工方应该向收款方开具应税劳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监制的发票,收款方也只能取得该地发票才能作为报销凭证。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向农民收购农产品时要求销售方出具发票,农民只能在税务机关缴纳税金后由税务机关代开具发票。这种现象在各级机关、学校的食堂中比较普遍,涉农行政机关向农民收购农作物种子、树苗、畜种也存在着这种现象。

税法规定收购单位支付个人款项是一种特殊情况。应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农业生产者销售自己生产的农业产品免税。行政事业单位向农民收购农产品时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领农产品收购专用凭证,在收购农产品时向农民开具农产品收购专用凭证,收购单位只能以该凭证作为报销凭证,如果收购单位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依据该专用凭证所列收购价款的10%作为进项税。收购单位要求销售农产品的农民出具发票不符合税法的规定,最终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使国家对农民的优惠政策不能落实到实处,同时也增加了收购单位的收购成本。

三、行政事业单位以工资、薪金的形式支付劳务报酬。

为了开展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往往需要从外面聘请个人完成某项业务,如讲学、设计、制图、翻译、技术服务、录音、录像、咨询、、计算等业务,支付的费用属于劳务报酬,是营业税纳税范围,收款的个人需要缴纳营业税,在收到款项时应该向付款方出具发票,付款单位只能以该发票作为报账凭证,不能以工资、薪金的形式用工资表列支劳务报酬。

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难以判断一项支出是属于工资薪金支出还是劳务报酬支出,判断方法:工资薪金支出是非独立个人劳动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聘而得到的报酬。而劳务报酬支出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用和被雇佣的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四、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自己用过的小汽车时,向购买方出具行政事业收费性票据或者普通收据。

行政事业单位更换小汽车比较频繁,那么如何出具票据?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销售自己使用过属于应征消费税的机动车(包括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售价超过原值的,按照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售价未超过原值的免征增值税。行政事业单位处理自己使用过的小汽车售价一般不会超过原值,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可是免征增值税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向付款方开具发票,或者开具其他收据。按照税法的规定,销售免税的货物,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可以开具普通发票。如果销售单位领取普通发票,可以直接开具普通发票,在申报纳税额时不计人应税销售额,如果销售单位没有发票,应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有关证明并申请税务机关代开发票。也不需要缴纳增值税。销售免税货物时出具行政事业收费票据、普通收据属于不按照规定出具发票的行为,要受到税法的处罚。

五、几点建议:

1、深入宣传税收法律知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遵守税法的意识。在每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中,加入税法知识,作为会计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加以考核。特别是将发票的开具、取得知识传授给他们,使他们了解违反发票管理规定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最大限度减少在发票使用中违法违规行为。

第4篇

(一)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当前,世界能源日渐紧张、环境污染加剧,绿色会计无论在宏观方面还是微观方面对经济活动都具有计量、反映和控制职能。它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保护社会资源环境。这样一种可持续性的策略,不仅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企业来说,实施节约资源,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不变的目标。从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有利的竞争优势,因此我国企业急需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从事有效率、效果的环境保护活动,在企业内部构建绿色会计体系,使环境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同时,在实施绿色会计从理论核算到信息披露整个过程,这一举措更有利于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及其相关人员的环境素质,从而更好地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企业绿色会计的核算方法

(一)保护费用法保护费用法是指以消除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害影响所愿意承担的费用来衡量环境污染的损失,例如出现了水土流失,就要采取植树造林、种草或其他方式来保护地面水土,这些处理所需的支出就可以看作是对环境的保护费用。[2]它反映了对环境污染和破坏所付出的代价,在绿色会计核算中都计入到绿色成本。以钢铁行业为例,来自中钢协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9月统计的86家大中型钢企累计利润达到112.7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而这已是近几个月内较为乐观的数据。此前,今年1月至6月86家统计内重点钢企合计盈利为22.67亿元,平均销售利润仅为0.13%,亏损达到了40.7%。以上市钢企宝钢股份(600019)为例,该公司在2012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称,其环境保护成本构成包括费用化成本和资本化成本两部分,分别为28.49亿元和4.23亿元,对应总计约32.7亿元的环保成本,当年宝钢股份产钢量约为2400万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87亿元,也就是说环保成本几乎相当于净利润的三分之一。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在老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的投资中,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及其他治理项目投资分别为140.3亿元、257.7亿元、24.7亿元、1.2亿元和76.5亿元,分别占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额的28.0%、51.5%、5.0%、0.2%和15.3%。与2011年相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治理项目投资分别减少11.0%、21.3%和45.5%,废气及其他污染治理项目分别增加21.7%和84.8%。从图1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来,除了2010年投资保持在400亿元以下,其他年份都保持在400-500亿元之间,且投资总额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整个老工业污染源治理的投资中,废气的治理投资占据了投资总额的相当大一部分,从2012年的数字可以看出,废气的治理投资占据了投资总额的1/2;其次就是在废水的治理和其他部分的治理投资最多。由此可以看出,在老工业的生产发展中,废水、废气是主要的污染源。这些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的治理投资在绿色会计核算中就可以计入绿色成本类科目,而这些为保护环境、消除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投资支出就是利用保护费用法来计量绿色成本。2005-2012年老工业源污染治理投资构成如图1所示。

(二)工资差额法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劳动者工作场所环境的差异,如噪音的高低、是否接触污染物等会影响劳动者对职业的选择。为了吸引劳动者从事工作环境比较差的职业,企业就必须在工资、工时、休假等方面给予劳动者一定程度的补偿。这种用工资水平的差异来衡量环境质量恶化造成经济损失的方法就是工资差额法。[3]笔者选取了我国2003—2011年5个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数据,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比较工资水平的差异所反映出的环境因素对绿色会计核算成本的影响。由表1可以看出,首先从时间上来看每个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在逐年提高,呈上升趋势,这也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其次横向来看,各个行业工资水平差别很大,最高的能达到52230元,而最低的只有19469元,工资水平相差32761元。其中采矿业及建筑业行业工资水平较高,而那些从事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人员,行业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农林牧渔业。比较各行业,不难发现,采矿业及建筑业的工作环境较恶劣,劳动强度大,为了吸引劳动者,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较高。同时,相对于农业及餐饮等服务业而言,采矿业及建筑业对于环境的破坏也更加严重。尤其是采矿业,在获取资源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甚至是不可修复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采矿业及建筑业与农业、餐饮业之间的工资差额就应纳入会计核算中的绿色成本。

(三)问卷调查法根据那些享受了环境效益或者承担了环境成本的个人或组织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问卷,然后在他们当中进行调查,搜集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来确定环境效益和成本数量。但由于它本身是一种粗略的、不精确的方法,所以不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出绿色会计核算所需的成本费用。(四)法院裁决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企业对环境污染产生的纠纷往往需要通过法院裁决,法院的判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遭受损害的总量估计。企业赔偿数额可以作为社会成本的量度,但采用该方法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往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它要根据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综上,在企业绿色会计的四种核算方法中,保护费用法和工资差额法能够通过计算得出具体的数字来反映绿色成本,都是一种定量的计量方法。但是两者也有所不同,区别在于保护费用法的核算是通过成本、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科目计量的,而工资差额法是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计量,一个是涉及到资产类科目,一个是涉及到负债类科目。问卷调查法和法院裁决法是一种比较定性的计量方法,由于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的环境效应,而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系统,受多种因素制约,所以有时候定性的计量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跟保护费用法和工资差额法相比,这种定性的计量分析还缺乏一定的可靠性、准确性和严谨性。因此,企业在进行绿色会计的核算时可以定量计量为主、定性计量为辅,多种方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企业建立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的基本理论尚未成熟我国开始绿色会计的研究至今,虽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理论与方法体系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某些方面一些专家学者们还存在一定的分歧,目前在企业中对绿色会计的研究核算方法、报告以及信息披露也还不够规范、系统性不强、可操作性差。

(二)核算方法的应用缺少制度支撑,相应的绿色审计监督制度尚未建立在现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缺少能够指导企业绿色会计实务操作的应用指南,致使绿色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差,在实际情况中难以应用。起到监督作用的绿色审计制度在我国还尚未出现,这样不利于政府、社会和投资者更好的监督企业绿色会计的实施情况,同时也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对绿色会计核算的监督。

(三)企业在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缺乏积极性我国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执法不严、惩罚措施不够有力,加之政府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管理的法律约束力和控制力比较弱,像环保局、证监会等都没有提出对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必须披露环境信息,采矿、石化等环境敏感行业也没有主动披露相关环境信息,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积极性还不够高,动力不足。

(四)企业对绿色会计重视不够,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目前我国企业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加之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及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或者即使披露了一些,也无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影响披露效果。同时企业中懂得绿色会计的人才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绿色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和发展。

四、构建企业绿色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绿色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注重学科的交叉研究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应重视发展绿色会计新学科,对绿色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等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厘清环境会计要素内涵,确定合理计量属性,注重学科的交叉研究。在我国经财政部批准,会计学会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目的是促进中国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这是继中国会计学会“中国特色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等6个专业委员会之后成立的又一个专业委员会,对提高中国环境会计理论水平、消除实务操作上的盲点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及其相关人员也应该加强学习绿色会计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促使企业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健全。

(二)完善企业绿色会计制度,建立环境会计审计制度为保障绿色会计在我国企业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完善绿色会计制度、修改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同时应注意加大环境保护实施的强度和力度。在企业中尤其是财务部门,也要建立健全绿色会计的制度,在制度上给企业实行绿色会计核算提供一定的保障。另外还要建立相应的环境会计审计制度,对影响环境会计的一系列因素进行跟踪审计,加强绿色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从外部和内部同时对企业财务绿色核算进行监督,从而有利于企业更加健康持续发展。

(三)建立绿色信息披露的奖励机制,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在实施绿色会计的过程中,政府除了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强制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同时也应该建立一些综合的配套措施,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工作,为绿色会计体系的建立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而且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为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所需环保装置的购进问题扫除障碍,以实际行动鼓励企业建立绿色会计体系。政府应建立相关的绿色信息披露奖励机制,根据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质量实行相应的奖励,或者对积极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府补助等优惠政策,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内部也应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对企业员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实行奖励,以促进企业减少环境成本、提高环境效应,从而自愿披露自身环境信息。

第5篇

【关键词】 增值税; 疑难点; 素质; 问题; 根源; 措施

增值税作为价外税,是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的增值额所征收的一种间接税,按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差额进行征收。

一、企业税务会计在增值税实务中存在疑难点

1.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存在缺陷,造成会计处理依据不充分,企业间处理结果相差悬殊。《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了五种情形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如要求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及非常损失的购进货物等不得抵扣。如果在购进时进项税额已抵扣,需要在改变用途当期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这就要求与视同销售要区分开来。正常的会计处理应该如下:

借:在建工程――××工程

生产成本――×产品

应付福利费

贷:原材料――××材料

库存商品――×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例1:香格里拉集团公司在建办公楼D座领用库存原材料A一批,该批原材料A实际成本10万元,增值税17 000元。其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办公楼D座 117 000

贷:原材料――A1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 000

例2:沸腾公司5月份因发生火灾,损失库存F型原材料一批,该批材料成本60万元,增值税10.2万元。其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702 000

贷:原材料――F材料6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02 000

在实务中,往往存在被忽略、不处理,甚至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如应征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政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等)的进项税额也被用于抵扣。对于经营多元化的一般纳税人商贸企业或厂家,存在经营不同税率的货物和应税劳务及混合销售行为,会计处理起来,存在主客观上的难度,理论上的“分别核算”将会大打折扣。一项物资或物品的购进,取得的合法凭证很可能就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物资的使用方向容易改变,税务部门无法监控,比如原材料、电力、热力、气体、办公用品等,受会计业务水平限制,抵扣税计算不到位可以理解,但故意形成多抵扣进项税,就另说了。

2.存在容易与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相混淆的业务,会计实务中不易理解和处理,处理不到位则会漏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原理不同,政策也各有差异,税务会计要对比了解相关政策,不能混淆。《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将企业的八种行为规定为视同销售行为。其中“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视同销售是一种特殊的销售行为,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现金流量。在财务处理上,是否作销售收入,操作不统一,也不规范。

增值税视同销售的应税货物有购买的、自产的、委托加工的;而企业所得税则主要对自产的产品作为视同销售的问题。前者视同销售范围大于后者,会计处理上要加以区别对待处理。

例3:无锡市亨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下设A、B两个分公司,其中B分公司设在苏州市,因经营需要将A公司的一批原材料调往B公司销售,该原材料不含税价为20万元,税金为3.4万元。

因原材料是在两个不同的行政管辖地区之间调拨,所以增值税会计应将其视同销售行为处理。

A公司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B公司 58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W型5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000

B公司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W型5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 000

贷:应付账款――A公司 585 000

而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则对于货物在统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的转移以资产所有权没发生改变而不作视同销售处理。

例4:金通集团有限公司国庆节来临之际,将委托加工金通牌电器作为福利品发放给员工每人一件。其账面成本价20万元,对外销售价25.74万元,增值税率17%。

金通集团有限公司增值税会计应将其视同销售行为,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257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M电器 22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7 400

二、办理增值税业务体现出对企业税务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1.税务会计人员要具备丰富的涉税理论知识。税务法规条款多,执行的刚性强,特别是涉及本企业业务的税法,要紧跟形势,多了解多钻研,方能做到了然于胸,自信从容。实施细则不详的方面还要敢于在大原则下创新。

2.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税务会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能否诚实守信、坚持准则直接影响国家和企业的税赋;在办税过程中,要求办税会计人员业务要精通技能要娴熟,能合理筹划,处理税务问题要客观公正,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偷税漏税。

3.善于沟通,协调关系。任何人都不可能万事精通,更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对于不懂不会的业务知识,虚心求教交流,不耻下问,方可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良好的人际关系利于工作的开展。

4.善于吸取教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

三、目前企业税务会计人员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税务法律法规知识短缺。立足本企业本岗位,对所在的行业涉税问题只是大概了解,不能深入钻研,做不到对涉税业务的透彻理解,往往遇到麻烦就垂头丧气,对问题消极处理。

2.税务核算业务技术差。在涉税核算方面,怕麻烦。涉税的事项往往要求按照相关法规细则去处理,对实施细则不明确的业务,还要在大原则下敢于去创新,但相当部分的办税人员得过且过,不求进取。

3.部分办税会计人员业务不全面,计算机运用水平低下。现在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认证、开票、抄税、报税、缴税都可在网络上运作。但相当多的税务会计人员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程序。有的只会开票、缴税,有的只会认证、抄报税。

4.税务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自觉性差。相当部分的税务会计人员不能与时俱进地自觉学习,即使接受培训等后续教育也是流于形式。

5.个别人诚信意识淡薄,故意参与偷漏税金事项,损害国家利益。

四、企业税务会计人员存在素质问题的根源

1.国家税法存在缺陷。法规和细则存在操作性的缺陷,一方面让税务会计人员遇到不明确的事项感到处理困难,不利于规范性处理;另一方面会让别有用心者故意钻漏洞,偷逃税款。较为普遍的中小偷逃税案件,往往轻罚了事,违法成本低下,纵容了不法行为。

2.监督检查力度轻,纠错率低。税务检查每年都搞,也有效果,但税务人员存在着业务水平上的个性差异,甚至部分人员跟不上行业的变化,需要提高业务素质。就拿企业的特殊经营行为来说,如企业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及混合销售行为的,怎么监督企业“分别核算”,客观上本身就有难度。普查力量有限,纠正广度和深度无形中就有所限制。作为社会监督的会计师事务所,目前力量薄弱,满足不了社会需要。以上问题,对企业税务会计人员提高素质修养起不到敦促作用。

3.市场经济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不正之风影响涉税人员和机构向好的方向发展。由于利益驱动,企业税务会计人员受工作环境制约,常常发生不得不屈从不法事项,个别人甚至出谋划策;涉税事件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虽属“独立审计”身份,但受自负盈亏,追求利益等影响,存在责任不到位现象。

4.企业税务会计人员因不容易得到“诚信”奖励,在物质和精神上缺乏激励,提高技能和自觉接受再教育的热情受到限制。

五、提高企业税务会计人员素质的措施

1.完善法制建设,加大违法惩处力度。偷漏税金之所以是社会通病,其原因是违法成本低。国家一方面要完善税收法律法规的可操作细则,一方面要注重监督检查,加大违法犯罪的惩处力度,使税务会计人员不受干扰,能客观公正地处理业务;还要加大对税利大户的奖励力度,并督促企业对税利有功人员进行奖赏,以体现张弛有度。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良好职业道德是国家合理足额征收税金的重要保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采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形式,形成不诚信者受鄙视的良好社会氛围。树立优秀典型,对作出贡献的税务会计人员及时给予物质奖励,鼓舞队伍;打击丑恶现象,通过对违法乱纪的处理,教育队伍,使税务会计人员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3.善于在实践中积累办税经验。和谐的人际关系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努力做好人际关系沟通,微笑办税,减少不必要的无用功。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勤学好问,较容易的事项要善于归类;对不懂不通的事项解决后多做记录;对于复杂的事项多做系统梳理总结。

4.加强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工作。税法和会计准则根据实践的创新也在不断地修订完善,随时掌握税改和核算动向,是对企业税务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会计电算化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更是时代变革的产物,作为会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既要钻研业务掌握理论,还要联系实务恰当运用。自觉地接受岗位培训和其他后续教育,以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要求。

5.更新职业教育观念,改革会计教学方法。现代教育要适应社会实践变革的要求,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多做实践训练教学。在涉税学习方面,借助网络技术,搞模拟实训;校企合作,学研结合;加大在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利于学生进入企业,养成良好的职业修养。

良好的职业素质,利于国家、纳税人的和谐共处。企业税务会计人员不断地提高职业素质,利于公平、效率原则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6-78.

[2]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S].中国法制出版社(第2版),2009:2-6.

第6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存在问题;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52-02

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信息,并且必须是真实的信息,在会计系统中,会计负责提供真实的财务资料,不包含预测性信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地规定了会计信息的相关内容,其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最为根本的要求[1]。如果会计信息出现了失真,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损害国家利益。本文分析了当前施工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措施。

1 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1.1 工程完工进度随意控制,人为调节利润

完工百分比法是根据合同的完工进度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许多施工企业采用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进度,这种将完工进度与成本挂钩的做法,意味着完工进度可以由企业随意控制,可通过分包工程结算、工料费的投入调整施工成本,或者通过调整预计总成本调节工程进度,导致计算出的合同收入和费用不真实,进而调节利润,不能真实反映工程项目经营成果。

1.2 对施工企业票据没有规范管理

在施工企业中一些临时用工、材料、租赁费等往往是以收据、白条等形式进行开具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被人为进行更改和操纵,从中获得利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1.3 乱挤乱摊工程成本

有些项目随意扩大成本费用开支范围,串通分包队伍,供应商等开虚假发票,不实发票以假当真,利用形式上合法的票据在费用中列支,私设小金库或用于个人消费等[2]。还有不按规定计提摊销费用,“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不按规定摊销,折旧不按规定提取,造成成本费用虚列。

1.4 会计账上往来款项失真

施工企业与其他企业、个人之间的往来款项相互拖欠,长期不清理。许多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付不出去的债务不及时处理,悬而未决,长期处于挂账状态,但事实上有的已不复存在。

1.5 编制的会计报表失真

企业为达到某种目的,根据不同用途编制内容不一致的会计报表,如对银行或投标用的会计报表报的是盈利报表,对税务部门报的是亏损报表等。

2 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2.1 受相关利益驱动

第一施工企业受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影响,企业往往通过隐瞒收入、虚列支出等手段调节当期利润,达到不缴或少缴税目的;第二为了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有些施工企业按照不同需要不得不粉饰会计报告,表现虚假的繁荣景象。

2.2 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近几年来我国施工企业数量激增,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其中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会计人员由于不熟悉会计原理、对国家的相关会计准则及制度缺乏根本的了解,记账随意,造成会计核算严重错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另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的施工企业会计职业道德严重缺失,法律意识极为淡薄,在一些领导指使下伪造和变造会计凭证,导致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完全失真。

2.3 缺乏完善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施工企业会计实务中资产减值、固定资产折旧、建造合同结果可靠估计或有事项等要求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制度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由于没有完善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随意程度,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4 缺乏健全的内外监督机制

当前我国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施工企业内部都缺少健全的监督机制,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存在各自为政、职能交叉的矛盾,造成了对一些违法违纪行为谁都可以问、谁都可以不问的局面,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对于施工企业内部而言,有的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具体表现为: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有只不过是摆设,不能行使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面监督。

3 防范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力措施

3.1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会计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两个方面,业务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培训考试来实现。在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会计人员的良好职业形象。如果作为一个施工企业的会计没有职业道德,不能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没有强烈的责任感,那么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社会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我们可以通过持证上岗制度、会计继续教育等形式,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3.2 完善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建设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加快制定更为完善和详细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的会计工作行为进行规范,特别是对会计工作中较为灵活的部分要进行详细的规定,尽可能缩小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和判断的范围,尽量控制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以避免使政策的灵活性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从而对会计工作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

3.3 健全的内外监督机制

外部监督主要是通过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监督检查实现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严肃财经法纪,加大执法力度,促使施工企业严格执行会计制度,以维护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能,实现对会计资料的严格审核。内部监督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内部建立的一些约束和管理制度,对会计的业务处理权限和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具体可以通过设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会计报表等项目实施内部审计,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全面监督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4 对施工企业的会计业务实施电算化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会计带来了变革。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从而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它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将数据分散处理的方式,将财务数据集中进行处理,并实现数据共享。财会工作人员一般分为:数据处理人员、数据审核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等,电算化工作由各部分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且各部分的工作人员职权不同,相互制约,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施工企业具有其行业的特殊性,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较其他行业而言具有更高要求,会计信息失真将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企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建筑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在充分了解施工企业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更好地促进我国施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薪酬核算;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酬核算发生变化的主要内容

1.职工的范畴进一步扩大

职工是指在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或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不区分民族、性别、职业、、教育程度。旧的会计准则仅将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纳入职工的范畴,虽然其中包括全职职工、兼职职工、临时职工,但其所覆盖的范畴仍然相对狭小。新会计准则中将监事会、董事会成员等未与企I签订劳动合同,但由企业任命的人员,及满足条件的劳务派遣人员,都包含在“职工”的范畴之内,进一步扩大了职工范畴覆盖面。由于用工形式的扩大,新准则还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2.新增离职后福利的概念

企业对为其提供服务的职工负有在职工退休或解除劳动关系后为职工支付报酬的业务。新会计准则对职工离职后福利进行了明确的概念表述,即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主要包括设定提存计划、设定收益计划两种。其中,离职后福利还包括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退休福利,此外企业承诺给退休职工支付的养老金等其他退休后福利、职工离职后医疗保障及人寿保险等也属于离职后福利的范围。

3.规范了短期应付薪酬的会计核算

诸如职工工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的12个月内,企业需要予以支付的全部薪酬称之为短期薪酬,除了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不在其列,职工的津贴、奖金、福利费、非货币利、职工教育费、工会经费、短期利润分享计划、短期带薪缺勤、其他短期薪酬等都包含其中。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影响

1.企业职工薪酬核算更加合理、更加精确

新会计准则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明确了职工薪酬会计核算的内容,大大降低了因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的企业职工薪酬核算问题,有利于更加精确的反映企业职工薪酬状况,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薪酬管理,提高人资部门管理水平,促进职工薪酬管理的完善。依据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职工薪酬支付标准,有利于企业职工薪酬核算更加规范化,有利于企业界定职工福利、生产成本及期间成本的范围,有利于对职工福利的合理界定,使职工福利更好的落实,从制度上维护企业职工利益,同时还有利于会计核算过程中明确政策依据,使职工薪酬核算体系更加规范,使实际人工成本更加透明,极大的促进了企业职工薪酬管理的完善,对留住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2.调整了企业财务的核算方法

新会计准则规定对不同职工的各类薪酬统一核算处理,企业与职工在劳动合同存续期内,职工的应付补偿预计做负债处理,对企业各期损益产生相关影响,除辞退补偿被确认为当期费用外,根据受益对象不同,应计入的当期费用或资产成本项目也不同。企业应将离职后福利计提分为两类:一是设定提存计划;二是设定收益计划。以L公司的设定提存计划为例(见表1),L公司按照缴存金额确认应付职工薪酬,按照工资总额的20%计提养老保险,按照工资总额的1%计提失业保险,在向独立基金缴纳固定费用后,L公司则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3.新准则对职工薪酬信息披露要求层次更高

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信息披露要求,新会计准则都有明确规定,其处理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行为规范处理,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信息披露内容的要求层次,使企业职工薪酬会计准则模式更加统一、过程更加规范。企业职工在职期间为企业提供劳务所得报酬,根据确认对象的不同,分别进行会计核算,属于当期费用的按当期的经营成本处理,计入企业当期资产。会计信息披露层次的提高为职工监督企业薪酬核算质量提供了依据,有效的提升了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新会计准则下完善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思考

1.完善非货币利

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非货币利职工薪酬,应结合其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价处理的同时,不但要体现准则的弹性空间,还要合理的压缩盈余管理空间,以保障员工的合法福利,严防企业利用会计准则空间进行盈余管理。以企业自产商品作为企业职工福利为例,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此项不计入企业的销售收入,而是通过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结转。以化品生产企业M公司为例,该企业有职工200人,其中180人负责生产工作,20人负责行政管理工作,元旦期间发放的员工福利为企业自产的护肤品,成本价为100元,市场销售价格为200元,增值税率17%。企业元旦福利应计入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结转,如表2所示。

2.改进辞退福利

对于职工薪酬的规定,新会计准则也进行了修订,使得企业职工薪酬会计核算机制进一步完善。尤其将参与生产的职工薪酬计入营业成本这一举措减少了企业核算人工成本时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另外,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也应注意辞退福利确认标准的规范性,企业在有明确依据的情况下,才可以将解除职工劳动合同的辞职福利列入企业的预计负债科目,防止职工辞退福利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进一步规范职工薪酬会计准则。

综上所述,随着职工薪酬的会计准则规定越来越规范,对企业人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应按照修订后的会计准则选择会计核算方法,企业对职工各项福利应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梳理和评价,对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等未对其进行会计处理的企业,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应依据新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化处理。以便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使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管理操作指南---建筑业[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9:43-47.

[2]于静.浅谈应付职工薪酬会计核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

[3]张雪晶.《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对企业会计实务核算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

第8篇

我国原成本会计制度体系是由《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构成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迁,该制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成本核算实务的需要,其缺陷和弊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成本核算方法落后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

颁布的成本管理条例和成本核算办法是在国家推广经济承包责任制的背景下制定的,它确立了定额成本法在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中的主体地位,而没有提及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

第二,制造费用分配方法过于简单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产品成本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制造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但原产品成本核算规范体系中所规定的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间的分配方法又过于简单,这就直接导致了产品成本的计算结果不够准确

第三,过度依赖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对产品成本核算进行规范近年来,随着成本管理条例和成本核算办法的名存实亡成本核算实务中大多依据现行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来进行处理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侧重于规范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对企业内部管理和对外报告所需要的成本信息只是进行间接规范,所以它不能完全代替成本会计制度或成本会计准则来规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实务。

第四,与国际成本核算惯例的要求差异较大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以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急剧增加,且又大多以我国企业败诉而告终,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我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与国际惯例差异较大,企业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未被反倾销调查机构所普遍认可不无关系。

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创新及作用

    为了弥补我国原成本会计制度体系的缺陷,加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工作,保证产品成本信息真实完整,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部于2013年8月颁布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鲥会〔2013丨17号),并规定于2014年1月起在大中型企业试行。

(一)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创新点

1. 对产品进行了重新定义,即产品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以及企业提供的劳务或服务。

2. 将行业划分为制造业农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业以及其他行业共11类,并对各行业如何实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3. 规定制造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4. 规定企业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对直接材料进行曰常核算,但在期末应将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5. 对制造费用的核算内容作出了规定,即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6.提出了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还可以多维度多层次地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多维度,是指以产品的最小生产步骤或作业为基础,按照企业有关部门的生产流程及其相应的成本管理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合出产品维度工序维度车间班组维度生产设备维度客户订单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和固定成本维度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多层次,是指根据企业成本管理需要,划分为企业管理部门工厂车间和班组等成本管控层次从中可以看出,成本核算制度打破了单纯以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传统思维,拓展了包括以作业为基础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的新思路,并实现了分层次管理成本的新手段。

(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重要作用

1. 有利于提高产品成本信息的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久治不愈的顽疾”成本信息是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信息质量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笔者认为,由于原制度层面上的缺陷所导致产品成本核算方法陈旧产品成本计算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中最大的亮点是引入了作业成本法来核算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由于作业成本法是按照成本动因,并基于受益原则在不同产品间分配制造费用,所以,采用作业成本法能够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我国成本信息乃至整个会计信息的质量。

2. 有利于促进我国成本核算与国际成本核算惯例相趋同

由于目前国际上仍然有不少发达国家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地位,所以国际上时有进口国调查机构藉产品成本核算问题对我国某些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行为,如合理地解决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问题,以及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核算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促进我国成本核算与国际成本核算惯例的接轨和趋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成本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并使我国出口企业提供的成本信息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能成为国际反倾销调查机构的“最佳可采证据因此,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实施,对于谋求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以及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走出去战略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3. 有利于政府价格监管部门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有效的价格监管

我国对煤气水电热力石油电信等自然垄断行业的产品,通常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方法,即这些行业产品的价格不是通过市场竞争决定,而是由政府价格监管部门依据各种产品的成本和一定的加成比率来予以确定在成本加成定价法下,产品定价依赖于企业提供的实际成本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供需双方博弈关系的存在会使得自然垄断企业很可能通过高工资高福利高待遇等手段来推高成本甚至亏损进而要求涨价因此,依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对自然垄断行业的产品成本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审计,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产品的实际或标准成本来确定其价格,能够防止政府价格监管部门被自然垄断企业普遍存在的亏损现象所蒙蔽,保证自然垄断行业的产品价格趋于合理,并以此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不被损害,以及推动自然垄断企业杜绝乱挤乱摊成本的行为,增强其通过改善管理提高效率等途径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降低政府采购成本

随着政府采购制度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取得成功,我国也引入了政府采购制度有效的政府采购制度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益,而且还具有调节国民经济保护民族产业促进技术进步等功能。

然而,由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致使在我国的政府采购过程中经常出现成本失控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怪现象颁布和实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举措在该制度中,明确了哪些支出可以计入成本,哪些支出不能计入成本,以及成本费用的确认计量分配方法等这样,一方面使得各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成本口径保持可比,为政府对采购合同的谈判和标的价格的确定提供了一个更加充分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政府采购审计监督工作的有效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成本会计制度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制定成本会计准则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是我国成本会计制度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它对于我国成本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从成本会计制度建设的国际惯例来看,制定成本会计准则依然是新时期我国成本会计制度建设的必然选择。

从国际上看,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都有成本会计准则尽管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与我国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其制定成本会计准则的主要目标与我国却是完全一致,即都是为了加强对政府采购军品采购以及自然垄断行业产品的价格管制成本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成本会计实务提高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以及加强特殊业务的价格管制方面,比成本核算制度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国成本会计准则建设的步伐,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和等效的大势所趋。

(二)扩大标准成本法的应用范围

标准成本法亦称标准成本制度,是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通过制定成本标准,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对比,分析成本差异,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并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它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所组成的完整系统标准成本法自20世纪20年代形成以来,在美国等西方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标准成本法进行应用,国内的许多学者也对标准成本法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

如前所述,引入标准成本法是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一大创新,但遗憾的是制度中仅规定企业在直接材料的核算中采用标准成本法,这似乎表明准则制定者对标准成本法的应用仍然顾虑重重。

笔者认为,尽管标准成本法对企业成本会计信息化水平和成本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但从当前我国大中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来看,全面应用标准成本法的条件基本成熟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标准成本法在成本控制自然垄断行业产品定价方面的优势,建议我国在成本会计制度建设中,进一步扩大标准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即标准成本法不仅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核算中可以采用,对于期间费用的核算也可以采用适时引入变动成本法对外贸易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年来,受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所影响,我国的主要出口地尤其是美国及欧盟纷纷以反倾销等方式,对我国某些产品的出口实施限制甚至致命打击据统计,自2006年起我国平均每年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量,以及平均每年被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数量均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毫无疑问,频繁的国际反倾销已严重损害我国相关产业利益,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正视国际反倾销的严峻形势,深入研究我国在反倾销应对中所面临的成本会计制度层面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无疑是当前我国成本会计制度建设中的重大课题。

国际反倾销调查中所需要的产品成本信息通常是基于变动成本法,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对于固定制造费用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但我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中规定的产品成本核算仍然采用的是制造成本法,即产品成本中通常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项目其中制造费用不但包括变动制造费用,也包括固定制造费用由此不难看出,只有引入变动成本法的成本会计制度或成本会计准则,才能真正实现我国会计规范的国际趋同和等效,并使我国成本会计核算实务能够直接生成国际反倾销调查所需的产品成本信息,从而彻底摆脱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对中所处的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