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0:05: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

第1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创新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不仅是追求自由而和谐、充分沟通与交流的教学气氛,注重学生的质疑与创新和探索音乐教学的需要,更是以创新为前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现代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紧跟时展需求,紧跟新时代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的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大胆探索,培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综合型人才。由此可见,就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谈谈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创新的策略。

一、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音乐教育还比较落后,而这次新课程的改革跨度和难度都相当大,也使得现阶段音乐教学中一些问题显得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缺乏音乐学习的动力,多数为被动式学习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当前音乐教学变成了那些考不上名牌大学而又想考取好大学的学生的另一条捷径。学生的音乐学习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多数学生都想以报考音乐院校,并不是因为热爱音乐学习,而只是因为想上个大学。由于不是兴趣所在,多数学生音乐学习缺乏动力,被动地去应付音乐学习。

(二)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不契合

在我们老师看来,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音乐作品都是音乐瑰宝,但学生们是否和我们有一样的想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主要是因为这些优秀音乐作品的背景、形象以及所勾勒出的音乐时代都离当代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所以很难引起学生直接而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音乐教学内容改动频繁,偏离正常的教学目标

当前,我国诸多地区普通高中的音乐课不仅教学内容可以随便变动,而且相当频繁。学习内容日趋专业化,声乐学习、器乐学习、乐理学习、视唱练习逐渐替代正常教学内容,这与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完全相背离,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和正常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策略

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科学的教育体制,成为了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音乐教学理论的研究、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以及教学的反思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并针对如何创新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一)丰富高中音乐学习内容,为音乐学习方式转变创造条件

我们知道,单一的、远离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多元化需求和兴趣爱好、适宜地整合必修课(例如教师在必修课的音乐剧欣赏部分,可以调整单元结构,设置专门的《音乐剧赏析》单元,而适当保留教材中的经典歌曲《哆来咪》《孤独的牧羊人》等),或拓展选修课,丰富音乐课程学习内容,为学生转变音乐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二)转变教师角色,搭建表现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针对高中学生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学生没有自我规划,被动学习音乐的问题。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是音乐学习与学生的桥梁,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内外加以引导,搭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平台,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如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在课堂播放时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聆听,相互交流,感受乐曲的意境,在比较中发现,从发现中提高,鼓励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开设师生互动的点评等。

要使自主学习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为学生搭建课外表现平台也是不可忽视的。笔者曾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施组织了一次年级学生的才艺比赛。参赛选手自主选定比赛曲目、确定演出形式、求教老师和同学反复练习,修正和提高自己;而不参赛的学生中亦有很多自发参与到活动中,群策群力,为参赛选手出主意、想办法、构思演出形式,反馈表演的意见等。这次活动的举办,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且调动了参赛学生和非参赛选手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使其对音乐的学习意识得到了提高。

(三)实施差异性评价,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第2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方法建议

在现代高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思想,积极的将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思想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寻找最适合现代高中音乐教学的方法,只有在不断的思考、尝试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寻找到最好的、提升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现代高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好的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尝试通过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我认为现代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拓宽教学的内容。换言之,教师应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让学生看到更多的风景、见识更多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受到良好的熏陶。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书本知识的教学以外,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引入现代流行音乐进行到课堂中,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能够保证学生见识到更多的风景,保证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当前阶段的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意识到如何才能够真正的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都需要我们首先改变教师的思想,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然后才能够尝试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最好方式,我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相关领域的知识教学以外,还需要进行一些其他内容的教学,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当时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具体情况,此外就是还可以对音乐的内涵和作品的思想进行赏析,在这个过程中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高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确保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的教学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加习惯于使用强制性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必须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处理知识和学习内容。这样的要求会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比较消极的印象。不少学生甚至会觉得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严重的影响到自己对于音乐的感知。我认为教师应该打破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思考,只有在思考的时候学生才会成长,才会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才能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进行书本知识的内容的教学以外,还可以尝试将民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民歌教学,教师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感受民歌的魅力,让学生去体会到音乐的核心的魅力。同时,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校还应该重视学校范围内的校园文化的构建。学校应该积极的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富有趣味性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能够切实保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注意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同样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更加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通过科学的运用这些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竞赛、让学生相互竞争,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帮助、引导学生去思考彼此之间的学习情况。在不断的学习和尝试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教师需要注意,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教师根据现代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教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实验,通过试点找到教学模式的不成熟之处,然后进行调整和改进与提升教学模式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我认为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不仅仅在于具体的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也在于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指导思想的创新,这些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只要通过这样的模式,才能够比较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成长,解决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提升,在实际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还应该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通过收集资料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就是才能够在不断的调整和改进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创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要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总结:在现代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要注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进,在不断的调整和改进的过程中去寻找最适合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高中音乐教学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好本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潘银红.浅谈优化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2014,(11):64.

第3篇

21世纪,我国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浪潮有力地推进着艺术教育的进程,努力实现着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走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于2004年开始启动并逐渐在各省区推广,黑龙江省于2007年秋季全面施行了高中音乐课程改革。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纷纷涌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所有这一切在促进高中音乐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同时,也使高中音乐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鉴于此,本文对黑龙江省实施课改以来,普通高中音乐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期望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高中音乐教师的压力来源及强度,进而提出缓解高中音乐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策略,以促进我国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概念界定

综合中外学者关于教师压力的界定以及社会学方面有关压力研究的启示,本文将“教师职业压力”界定为:在教学工作中,当教师个体认为其需要无法获得满足或自身资源无力应对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它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个体素质因素与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工作难度不适应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二是教师个体的自身需要在工作角色中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不良反应。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压力是因教师这一职业的特征所产生的,它有不同于常人压力的压力来源,给教师带来的是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影响。教师职业压力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还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并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内容和目的,本研究设计了《高中音乐教师职业压力调查问卷》。该问卷共包括47个项目,主要涉及高中音乐教师的压力来源、应对方法及其压力反应三个维度。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面向黑龙江省各高中学校音乐教师发放问卷115份,回收107份,其中有效问卷92份,有效回收率为80%。

(二)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2007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输入和处理,使调查结果得到量化,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音乐教师中,男性教师22名,占总数的24%;女性教师70名,占总数的76%。其中中青年教师居多,30岁以下教师39名,占总数的42%;31~40岁教师42名,占总数的46%。90%的被调查教师具有本科学历,7人具有大专学历,2人具有硕士学历。职称方面,35人为中教二级职称,占总数的39%;48人为中教一级,占总数的52%;另有9%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

(二)教师压力状况的总体分布

调查结果表明,面对正在实施的高中音乐新课改,有5%的教师感到“压力非常大”;35%的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53%的教师回答感受到“中度压力”;3%的教师感觉“轻度压力”;另3%的教师认为“没有压力”。

(三)教师职业压力的具体表现

教师职业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通常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式。因此,在调查问卷第二部分,本研究设置了“请选择符合您最近三个月情况的描述”一项。经统计发现,目前黑龙江省高中音乐教师职业压力的最明显表现依次为如下八个方面。

(四)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

影响教师职业压力的因素有很多,为了准确把握该省高中音乐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和影响因素,在调查问卷的第三部分,本研究设置了有关教师职业压力源的调查,并将压力强度分为没有压力、轻度压力、中度压力和重度压力四个等级。按照选择中、重度压力的人数统计,影响该省高中音乐教师职业压力的前十项因素如下。

(五)教师职业压力的反应结果

调查的第五部分为高中音乐教师压力反应的自陈量表,要求教师回答自己“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感觉”,并采用四点记分法记分。统计显示,黑龙江省高中音乐教师职业压力的反应结果依次为:(1)记忆力减退:(2)精力下降、活动减慢;(3)容易烦恼和激动;(4)头痛、头晕;(5)肌肉酸痛;(6)容易紧张;(7)不能集中注意力;(8)难以入睡。

五、讨论与建议

以上调查表明:目前,黑龙江省高中音乐教师的职业压力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师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其心理健康、教学态度、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关爱以及人际交往等问题。为了有效缓解高中音乐教师目前所面临的职业压力,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传统压力来源

1 社会因素。调查表明,职称评定困难已成为黑龙江省高中音乐教师的主要压力源之一。其次,工资低、住房等待遇不足问题也是高中音乐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另外,由于受高考的影响,学生家长普遍对音乐课不能予以足够的理解和重视,这给高中音乐教师造成了很大压力。同时,各种资格、任职考试过多也是高中音乐教师需面对的一种潜在压力。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社会各界要继续倡导尊师风尚,在认同教师地位与作用的同时,满足教师合理、正当的需要,提高音乐教师地位和待遇,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让其能安心、全力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另一方面,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其奋发向上,同时也是开发智力的有效工具,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并给予音乐教师更大的理解和支持。

2 学校因素。经调查发现,对于高中音乐教师而言,来自学校层面的压力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学资源不足与教学设备落后等实际问题困扰着该省高中音乐教师,这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其次,高中阶段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对音乐课程改革支持的力度明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音乐新课程的实施程度和推进力度,同时也构成了音乐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也与音乐教师的压力密切相关。此外,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与制度,导致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挫,并形成其另一重要压力来源。

鉴于此,学校首先应对音乐课程予以足够重视,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及时购置音乐器材及设备,以满足音乐教师的教学需要,为音乐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保证和支持。此外,学校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标准,建立起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制度,而非将学生成绩的优劣和管理者的主观意见作为

教师工作业绩的评判标准。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在缓解和消除教师职业压力来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教师自身因素。社会和学校层面的影响是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外在因素,而教师的个人特性则是形成其职业压力的内在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有效缓解该省高中音乐教师职业压力的最重要手段是教师通过自我调节,将职业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首先,教师应认识到现代社会压力是随时随地存在的,这就要求其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的锻炼,培养阳光、乐观的心态,这是减少心理挫伤和压力的根本途径。其次,音乐教师应面对现实、接受挑战,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职后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自我效能感。这样,通过主动学习,教师可以从容应对工作中的新问题,避免因能力水平不足而无法适应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再次,音乐教师要加强体育锻炼,因为运动是最好的对抗疲劳和压力的工具。

(二)新的压力来源

除了上述传统的压力来源之外,调查表明,课改后工作负担加重已构成了黑龙江省高中音乐教师新的职业压力来源,其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上;教师对其在“新课改”中角色的把握上;教师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经验等方面对“新课改”的适应上等诸多方面。面对这一新出现的问题,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应该积极应对,从多角度加以疏解。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构建有助于高中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切实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有效帮助。教师培训是影响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的培训能促进音乐教师观念和行为上的转变,增强对课改的适应性和信心,继而将新课程的理念创造性地体现在教学行为上。

第二,学校内部要建立起教学合作的共识。新课程的实施是具有较高专业要求的复杂过程,需要多方集思广益。学校可通过集体备课等手段,使教师们共享教研经验,这在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同时,还可以消除教师工作中的孤独无助感,在某种程度上舒缓压力和紧张情绪。

第三,音乐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要不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具体课堂情景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和再认知,以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教学经验不断锤炼、升华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从而降低职业压力感。

六、结语

第4篇

一、创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呈现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学习氛围便是其中之一。相对教学材料、教学手法来说,学习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唯有用心感觉才能有所体会。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消减心理压力,不受拘束,能够放开身心感受音乐,以放松的心境带动快乐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发掘学生的兴趣所在,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活跃课堂。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鉴赏“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用轻松的口气说:“说到这个必须得想到阿宝对不对?”“对!”学生都笑起来。师:当年因为他奇高的嗓门,不但红透了星光大道,还红遍了全中国,他的成名曲谁还记得?“《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对,这就是首典型的陕北民歌,粗犷而纯粹,今天我们同样要来欣赏一首陕西民歌《脚夫调》,大家就来感受一下异同。”在一来一往的互动中,课堂氛围快乐而和谐,学生都放松地投入其中。

二、拓展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

高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相对来说更加迫切,也更具方向性,教师可以循着这条心理线索来实施快乐教学。如果只是依据固定教材照本宣科,对教学内容安排没有灵活性与拓展性,那么学生也必将得不到丰富快乐的感受。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着手,设计新颖内容,扩大教材范围,挖掘相关的人文材料,让课堂内容展示出多样性、深度性,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吸引力,从而情绪饱满地投入,兴致勃勃地学习。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鉴赏“俄罗斯民族风情”时,在欣赏音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环节,教师除了让学生领会俄罗斯管弦乐特色,还着重介绍了作曲家格林卡,从他热爱人民,尊重人民创作本源的精神,来感受乐曲作为俄罗斯民歌交响化第一成果的巨大意义。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们唱起了耳熟能详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作为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致敬。整堂课紧凑而丰富,不断,在新旧知识的交汇中,学生们收获了充实和快乐。

三、开展自主创新的音乐活动

作为以“感”为主的音乐学科,实践体验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才能激发出真情实感。将实践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深切感知,创造开发,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体验,感受到个性挥洒的自由畅快,行动与思维融合的知识探究乐趣。在活动中,教师要科学引导,适时放手,把施展的舞台真正让给学生。例如,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流行风”的教学时,教师意识到这是个学生满含兴趣和期待的主题,于是引导学生开展了“我也来选金歌榜”的活动,让学生站在健康向上的思想角度,来鉴别当代流行歌曲,评选出符合大家认知的流行金曲榜。时尚的活动形式、开放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兴奋投入,从歌曲提名到票选表决、总结理由,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在快乐的实践中,学生选出了五月天《倔强》、范玮琪《最初的梦想》、筷子兄弟《父亲》等健康而不失潮流的歌曲。

四、注重多元人性的教学评价

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的根源无疑来自于学习成就,这就需要在教学评价中多费心力,赏识学生所展示出的学习优点,及时、全面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们感受到自信,从而焕发出满足的快乐。然而,不少教师对于教学评价始终持有旧观念,以批评反思为主,容易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在实施中,教师要将评价多元化展开,结合互评、自评,更要注重人性化,积极鼓励。例如,在高中音乐鉴赏“祖国颂歌”的教学中,教学告一段落后,教师对学生们的表现表示赞赏:“以同学们的年纪和所处的开放化时代,对这些具有祖国情怀的歌曲能有如此的理解深度和精神共鸣,老师感到非常惊喜。”在学生溢于言表的喜悦中,教师继续引导自评,不少学生积极响应。有学生说:“虽然外界认为现今的青少年叛逆,只追潮流,可那并不代表全部,我们心中也装着祖国,也沸腾着热血。”肺腑的表达激起了一片喝彩。在人性化的评价交流中,学生们更深入地认识了自我,吸收了正能量,体验到被认同的快乐。

第5篇

关键词:古代音乐 课堂教学 音乐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的内容,而古代音乐又是一个组成部分。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热爱我们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古代音乐,对于基础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来说,是比较难驾驭的内容。一是古代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该传递给学生什么?二是古代音乐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而难理解的内容。所以过去老师遇到这个课题时,有时会跳过去不讲,或者定位不准确,要么流于形式,一带而过;要么抓不住要点,讲不到位。

最近通过《教学新时空》,重新学习了徐州市第三中学彭冰老师执教的《华韵流芳》和江苏省音乐特级教师、教授级教师、南通中学蒋维老师执教的《古乐回响》,下面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对古代音乐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精心设计——学习的良好环节

古代离现在很遥远,但是在充满流行音乐的当今社会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呢?如何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古代的音乐和古代的乐器呢?所以对这节课的精心设计,能够使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和掌握好相关的内容,体会古代音乐的情感。

1、巧妙的教学设计。中国的古代音乐融合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从音乐中让我们了解到古人的思想,情感及表达方式,进而可以感受到古代音乐的发展轨迹。但是古人的思考,表达方式和我们现代人总是有一定的距离和差异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并融情感与其中。课堂中,始终把关注学生的主体放在第一位,特别是把学生感受音乐、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力图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让课堂始终处于欣赏、演唱、讨论、合作、评价的学习过程中,使课堂形成民主的、生动的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存。

2、独具一格引人入胜的导入。音乐课的导入也是一种教学艺术。人们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够紧扣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的进入教学的状态,进入音乐之中。那导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开门见山的;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国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古代乐器丰富多彩,古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是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或者也有的听一段古代的乐曲片段或者乐器音色;或者课前播放相关音乐。

3、学生参与体验,师生共同实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没的过程。在课堂中,应该注重学生自己的参与与体验,让学生专心的聆听古代乐器的音色。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共同的实践,使师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学生十分开心。他们在自己的参与中初步了解、感受了古代的乐器和古代的音乐,享受了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例如:教师可以把笛子、古琴、埙等乐器带到了课堂上,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这些古代乐器的形质,听到它们的音色,让学生自己去弹一弹、吹一吹,这些都应该会收到学生都欢迎。这一步一步的、形式多样的教学,使学生对古代乐器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4、教师生动的教学和示范。《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以自己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并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并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与此同时,教师努力以亲和的教学态度,让课堂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中,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空间中,获得较高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让学生真正的从感性的参与、感受体验音乐,转化为较理性的认知。

二、多方式的聆听——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没的过程。在课堂中,应该注重学生自己的参与与体验,让学生专心的聆听古代乐器和作品,那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静心聆听:这是欣赏音乐的良好方式,这样容易走进音乐,与音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欣赏过程中画龙点睛的介绍:音乐欣赏过程中不宜过多的介绍,过多介绍会分散学生对作品的关注度,但在关键节点提示、介绍,会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要点,更快的了解音乐作品。

3、提供选择的答案:在聆听过程中,给出几个选择的答案,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难度,这样为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总结感受体验时提供必要的支撑。

4、完成填空题:以高一的学生的能力层面,对作品做出审美评价,总是稍有困难,用填空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要点,作为填空的答案,这样既是对前阶段的回顾,又是帮助学生建立初步审美评价的方式,最后又是对本环节的总结。

三、课后的反思——自身提高的必要“法宝”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一种分析教学技能的技术。它是促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古代音乐的时候也是如此,能够为自己更好的讲解、分析提供有力的教学实践。

1、古代音乐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化的风格特点。教学中可从学生熟悉的古代乐器和音乐入手,这样可以拉近学生和古代音乐的距离,使学生对古代音乐产生亲和感。

2、针对不同音乐的目标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互动,增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3、学生的参与性强。课堂中学生的感受、讨论、朗诵、辨别、总结等使学生通过多重手段,获得对古代音乐各种知识点的认知。

4、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身的音乐素质和教师技艺努力的示范和展示,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亲和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热情地学习状态,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不是要表达它本身的内容,而要成为触动学生们内心的感受。只有审美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把音乐的情感转化为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学生应在音乐中、在笑声、掌声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在音乐的体验中,初步了解了我过古代乐器和几首古代乐曲,并且传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音乐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

参考书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第6篇

伴随高中新课程的到来,新课程标准突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历史的课堂也在渗透新的理念,确立新的视野。“动感式”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标,借助学生主动探索、变革、改造的主体活动来构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创新性的教学形式。而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趋于完善和逐渐成熟的特殊阶段,自我意识强,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知识信息的摄取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明显的选择性。他们同时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面对这样学生,音乐欣赏教学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除音乐本身的魅力,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如何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活跃的参与教学活动,如何设计充满“动感”的音乐课堂教学,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积极探索,如何让我们的音乐课真正被学生接受并喜欢,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值得深思并探讨的问题。

2、“动感”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意义

长期以来,音乐教师由于受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思想而循规蹈矩,忽视了开发学生的思维,传统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约束了学生的音乐表现与创造能力,并且在很多高中学校根本就不重视音乐这门学科,安排的课时相对就非常的少,就会出现课堂教学容量相对较大的现象。传统的音乐课中,教师运用的最多的学生参与活动是听、唱。这样的教学活动枯燥无味,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充当的还是主角,主导着学生的一切课堂音乐活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遏制,学生的音乐体验活动没有足够的伸展的空间,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受到抑制。所以,出现了高中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提不起兴趣的现象。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中,其想象、创造性思维均比平时活跃。

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对音乐课堂提出“创新、实践、探究”的要求。高中学生已进入青年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自主性较强,思维也趋于成熟并确立了理想。学生处于青年初期个性的审美心理与社会审美心理加速相互渗透,个人美感日益深化。他们力求在各审美领域取得和成人一样的评价权,同时他们在审美方面又有着高于成年人的积极性和敏感性,他们不再满足于官能的欣赏,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渴望亲身的体验,渴望通过实践与探索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高中音乐欣赏课还应该有学生情感体验、理智认知、音乐表现及音乐创造的过程。只有充满动感的音乐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动感”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途径

3.1寻找课堂中的兴奋点。

通过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英国教育家说过:“一名教师,你首先的紧迫任务就是去创造一种吸引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若教师一味注重于照本宣科地讲解,频繁地播放音乐,学生往往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真正投入到对歌曲乐曲的理解中去。基于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电教化教学和体态语言的优势来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本质上讲,音乐欣赏是一种听的过程、也是一种听的艺术。音乐欣赏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所以情感体验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也是师生交流过程的最佳切入口。音乐欣赏课堂的活动设计必须突出音乐性、情感性,以情为先,引导学生在音乐听觉的时空中体验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享受音乐美感,陶冶情操。

3.2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感”。

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不是教学唯一的目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是音乐教师关注的主题。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亲身体验音乐的基础上,还能学会思考和分析音乐,让学生的思想、心灵与音乐产生共鸣。课堂教学中应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比较、思考、分析,理智的欣赏音乐,充分的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兴趣。音乐艺术的创作、演奏和制作,离不开严谨的思维和理性的驾御。音乐与诗歌文学,音乐与历史事件,音乐与地理文化,音乐与影视、造型艺术等等,音乐中无处不闪烁人类丰厚浓重的文化气息,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思考、研讨、判断,是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和培养音乐欣赏兴趣的有效途径。

3.3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的乐趣。

教学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学生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并非静止于心,而是以学生的行动反馈给课堂,表现在教学的对话和交流活动中。合作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学习合作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究性教学,不仅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课前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的音乐资料,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合作探索的空间等等。在学习民歌《茉莉花》这课的时候,教师对比欣赏了南北方的《茉莉花》,请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这二首民歌的风格特点有什么区别,并以小组为单位概括总结,这些合作学习的安排,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活动氛围中学会学习、学会协作。

4、总结与反思

第7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音乐;歌曲;舞蹈;画面;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20-02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以音乐文化为编写主线,由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亚非拉美欧民间音乐和西方专业创作音乐四个版块构成,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价值观。然而学生普遍喜欢音乐的"流行美"、"直观美",他们对时尚的旋律、明星的表演、浪漫的意境、动听的配器等方面充满期待。他们想通过直观的方式学习音乐,渴望在音乐课堂上得到音、画、舞等方面的全方位欣赏,以满足他们的感观需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依据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文化水平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整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兴趣的音乐作品,更好的服务学生,服务教学。我认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

1音乐与歌曲相结合

"超级女生"是学生们普遍喜爱和熟悉的明星,在"高亢的西北腔"一节,我用超女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陕北民歌引出西北地区民歌,教材中只选择了三首原生态的民歌,演唱老土,一句还没唱完,学生们就笑得前仰后合,我趁机问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民间歌手演唱很土,却流传至今呢?"顿时戛然而止。教学中我让学生上讲台演唱自己熟悉的西北民歌,大家兴趣盎然,唱出了《黄土高坡》,《信天游》等歌曲的曲调片段,其他学生自发地鼓起了掌。我认为这节课上得很丰富,既拓展了教学内容,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和能力。

在"独特的民族风"一节里,教材中只选取了一首内蒙古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在教学中,我先不让学生一上课就鉴赏它,而也是运用了音乐与歌曲相结合的方法,用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宝》导入新课,问学生:从演唱者的服装来看,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学生立刻回答出是蒙古族。接着又播放流行歌曲《月亮之上》,说《月亮之上》取材于一首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素材,那到底是哪首呢?今天我带大家到内蒙古的四个景点去参观,每到一个景点都将听到流传于那里的民歌。在欣赏时请同学们感受内蒙古民歌在曲调、节奏、结构、旋律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每讲一个景点时,我适时播放课前下载的《敖包相会》,《牧歌》等民歌,再比较《敖包相会》与《月亮之上》的相同点,最后我用钢琴弹唱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原来教材中只有一首蒙古族长调歌曲的内容拓展到了多首。有教、有学、有参与、有互动,学生们兴趣很大,印象深刻。我想这恰是本教材所倡导的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设计思想。

在"醇厚的中原韵"一节中, 教学的重点是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把握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教材中选取了《孟姜女哭长城》,这个音乐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我先请同学上台讲故事,随后唱出《小白菜》的曲调 ,再播放流行歌曲《山不转水转》,让这三首歌曲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分析原因,最后拓展到我们当地吕家河的民歌《小白菜》和《十杯子酒》(《十杯子酒》的旋律与《孟姜女哭长城》的曲调基本相同) ,学生参与性很高,很快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2音乐与舞蹈相结合

由于音乐和舞蹈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他们进行孤立的欣赏,而要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在"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节中,我没有在一上课就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京剧唱段,而是让学生观看春节歌舞晚会上的双人舞表演《江山美人》,看完舞蹈后请学生结合历史课中学到的知识讲《霸王别姬》的故事情节,再听京剧唱段,而后又拓展到了京剧的唱腔和行当,认识了脸谱的起源和意义,学生感受到了京剧的韵味和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纷纷表示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民魂,以后要关注京剧,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

街舞是全世界青少年欢迎,适合年青人张扬个性的一个舞种,街舞起源于非洲,在"非洲歌舞音乐"一节中,我让会跳街舞的同学上台先跳一段,学生积极踊跃,接着播放了《探索与发现》中非洲的尼日利亚舞和阿杰舞片段,让学生自己总结非洲舞蹈的特点,捕捉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模仿,随后让学生分成几组上台表演,对跳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学生收获很大。我深刻的意识到:教材只是给了我们教师一个"纲",让我们自己去整合教学内容,是学生的需求,也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这不正是新课改提出的教育理念吗?

3音乐与画面相结合

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志家国"两节时,我根据音乐所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就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在欣赏内容和意境取胜的音乐作品时,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希望通过音画舞的结合,简化音乐欣赏的难度系数,从而更好的进行音乐鉴赏。在欣赏"爵士乐"一节时,我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观看,一边模仿舞蹈,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使课堂得到了良好互动。

在鉴赏器乐作品时,我总是让学生多看视频上的乐队演奏表演,这样既可以直观地让他们了解乐器种类和音色特点,又可以直接感受作品的思想情绪,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在"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一节中,我让学生听歌曲《星星索》时先在脑海中构建画面,然后看视频表演,

感受歌曲的曲调特点,与单纯的听歌曲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4音乐与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兴趣是关键。在"钢琴音乐的奇葩"一节,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音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更适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书本以外的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堂乐歌"一节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前,我认真地思考并作出了调整,将"学堂乐歌'和 "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 《同桌的你》、《外婆的澎湖湾》、《童年》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地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流行风"一节中,我们欣赏的是毛阿敏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思念》,学生反映普遍较差,随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样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学生马上兴奋起来。因为音乐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配器,使其在音色、和声上更富于流行美。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一切从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适当的辅助内容进行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兴趣,又能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对整个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导航"作用。我们要以教学大纲为方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当地选择一些适合本地区、本学校文化背景的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反思,力求把高中音乐鉴赏课上出新意,上出美感。

参考文献

[1]李征康,屈崇丽主编;《武当山吕家河村民歌集》,2003年10月第一版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音乐鉴赏;应用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各行各业均有广泛应用。从电报技术到网络技术,从广播电视技术到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例外。《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拥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技术优势。据报道,当今互联网拥有600多个大型图书馆、400多个文献库和100万个信息源。这些资源为各类教育教学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2000年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括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加,直至整合于全课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2]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越来越多地应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资料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在音乐鉴赏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缺乏具体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音乐鉴赏中的应用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具体的操作模式。我国较早地提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然而在教学中各类学校、各类课程、不同老师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并不缺乏,资料也不缺乏,欠缺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模式。教学专业指导机构应该建立我国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的一般模式,以利于我国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整体水平提升。在信息技术与音乐鉴赏整合的时候,学校或者老师可以开发自己的系统,也可以引进现成的工具。例如,Clicker就是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实时交互教学系统,学校可以购买该工具用于自己的音乐鉴赏教学。[3](二)我国信息技术在音乐鉴赏教学缺乏理论研究我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仍停留在初级阶段。经笔者查阅资料,到目前为止,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应用现状调查、信息技术对于教学(学习)的资料支持、信息技术对于教学展示支持等方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仍缺少诸如信息技术对于教学影响力的大小、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模式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评价等理论研究。(三)我国信息技术与音乐鉴赏整合仅停留技术层面在我国,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支持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如利用信息技术为音乐鉴赏提供支持或者素材。在教学中,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等硬件设备和网络资源(各种音乐鉴赏网站、贴吧、BBS等)、音乐制作软件等软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停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学习(CAL)等,没有实现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高中音乐鉴赏课十分适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首先,十分方便的网络资源。其次,交流容易的信息平台。第三,充分展示的平台。有研究预测在现在和未来,社交网络、云计算、移动学习、电子书、开放内容等是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可见,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并非单一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综合运用。(一)微课与慕课——课外延伸的典范微课与慕课(MOOC)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与之前传统的信息技术集中于资源搜集、学习管理系统等功能不同,在课程中的应用不同,微课与慕课不是搜集,而是将分布于不同地点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一个共同的话题或者主题联系起来的教学方式。[4]相较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微课与慕课也会有大致的授课计划,包括每周讲授的次数、主题以及阅读建议等。此外,颠倒教室——通过高质量的屏幕录制、讲课录像、课程制作软件将自己的授课内容转化为数字资源上传到网络供学生在课堂外完成,课堂上则开展讨论和交流的新型授课模式。(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课内外结合的典范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程,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图形动画与仿真能力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重难点。第二阶段利用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在资料搜集、解疑答惑、自我测试、计划安排等方面发挥作用。第三阶段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为标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核心。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实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常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实时教学模式(Just-in-TimeTeaching,JiTT)、基于网络的探究(WebQuest)、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和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s-basedLearning)等。[5]具体包括WebQuest(基于网络的探究);此阶段认为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课前与课后;TELS(运用技术加强理科学习);TPACK(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从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程分析,经历了从课堂之外(之内)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习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美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我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例子。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应用案例

以高中音乐鉴赏课《冼星海》为例,该鉴赏课与信息技术整合包括三个环节教师讲解确定主题;学生查阅资料研究环节;不同小组汇报阶段。教师首先利用制作好的电子课件演示冼星海先生的生平事迹、创作社会大背景以及他的代表作品;冼星海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对于其音乐创作的影响;然后,教师确定主题,并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研究。(一)音乐鉴赏主题确定由教师确定《冼星海》这节课的主题:聆听和体会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了解冼星海音乐的特点、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与建议搜集冼星海的音乐作品、生活经历、图片文字、轶事传闻等,自己分析冼星海音乐的节奏、韵律以及音乐表现形式。(二)提出促进高级认知发展的任务感受与体验音乐,促进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养成爱国主义思想。学生在聆听冼星海作品时,体会他对于国难家仇的悲悯情怀,反思当前生活之来之不易。通过聆听音乐,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提升自我人文修养。(三)电子教案设计电子教案按照一定模板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包括冼星海早期作品、中期作品与晚期作品特点比较)、社会背景与生活经历对于作者音乐创作产生深远影响。电子教案可先由老师设计统一的样板,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调整,使其更完善、更富有个性化。(四)评价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对于教学过程督促。教师对于学生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方式,包括活动参与、课堂表现、考试成绩与总结报告四部分,每部分占25%的权重。四部分综合则是对该节内容的评价。(五)制定学习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冼星海》这一节鉴赏课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主题确定、资料搜集、个人与小组学习与讨论、个人与小组问题与解决、报告形成与成果汇报。在时间安排上,整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中期与后期。在前期,工作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在中期,工作由个人与小组完成;在后期,工作由个人、小组与教师共同完成。在学习活动中,个人与教师间的交流探讨、小组间的讨论总结以及小组之间的沟通均依靠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易参与、交互性、实时性、可视性特点。(六)以文字形式记下所有活动内容所有的活动内容均要形成文字记录,以方便后期改善与下一节内容采用。教师安排每个小组以及整个班级对于自己的活动进行记录。(七)检查并改进每个小组面向所有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成果,汇报以电子课件的形式,利用多媒体系统介绍。其余小组同学可对之质疑,汇报小组要作出合理解释。最终,各小组在教师与其他同学建议的基础之上对自己的成果做进一步修改完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5):5-10.

[2]桑晓.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结合提高学生的思辨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7):129-130.

[3]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