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0:05: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业园区土地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2年是来宾市建设10周年,在总结来宾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2013年来宾市提出了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主要任务,尤其注重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城市产业聚集,发展城市工业,引领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园区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平台及增长极。
1 当前来宾市工业园基础设施的现状
1.1 园区建设基本完成
自2007年以来,来宾市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速度,市政府在园区交通路网、供水、供电、环境保护、卫生管理等方面加强建设,大部分工业园区建设基本完成,初具规模。现已形成凤凰工业园区、迁江工业园区、河南工业园区三大园区版块。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否完善,影响着我市工业园区的设施建设级别以及园区融资水平。
1.2 园区建设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园开办工厂,扩大了工业园区的资金投入,现今工业园区所占工业产值已占我市工业产值的很大比例。工业园区内的招商引资工作带动了园区内各类产业的发展,园区尤其注重引进与支柱产业相关的企业项目,培育支柱产业及特色产业。可见,工业园区的建设随之带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解决城市人员的就业问题。。
2 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匮乏,园区内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2.1.1 园区基础建设资金紧缺
当前,部分工业园区面临着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中主要是由于政府财政支出较大,资金紧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使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开展存在一定难度。
2.1.2 区内设备滞后,污染物处理系统不完善
我市大部分工业园区在建设初期,园区建设规划滞后、区内设备落后、污染物处理系统不完善等不合理因素,加上资金不足,园区内基础设施不齐全、配套设施落后,严重阻碍了园区的工业发展及招商引资。
另外,我市工业园区排污处理系统不完善,排污使用的专用管道没能及时投入使用,使得前来投资的经营者顾虑重重,并严重影响了园区的长远发展。
2.2 工业园区交通建设未及时跟进,且土地供求不足
一方面,当前通往我市工业园区的主要交通道路建设落后,有规划、有建设但进度缓慢,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未完善的交通网络及园区专用通道等交通设施,严重影响了工业园区的原料输入及成品输出,不利于工业园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工业园区土地需求大于供求,项目用地紧张,土地资源供求不足,不仅无法满足招商引资的大量需求,而且阻碍园区的经济发展。
3 完善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三大建议
3.1 加强对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3.1.1 进一步提高市政府对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识
在进行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任务时,首先应当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识。工业园区是城市发展经济的重要平台。只要通过科学化、合理化的规划我市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才能真正实现工业化发展。只有政府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高度重视,采取相对应的倾斜、重点措施,才能更好的完善园区的建设工作。
3.1.2 进一步加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文件
来宾市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完善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工作,通过制定相关的规范文件,对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指导、规范,提高园区建设的质量及效率。
在制定园区建设的规范文件时,应当注重对园区用地、划地问题进行进一步规范,制定明确规划,充分加以利用土地资源。另外,在办理相关费用上,市政府也应当增强已制定明确规范文件的透明度,杜绝出现乱收费、多收费的现象,以免影响我市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3.1.3 充分发挥政府核心领导职能
在进行园区建设工作时,应当注重充分发挥市政府的核心领导职能。市政府应当增设专家顾问组,为建设园区工作出谋划策,切实将完善园区设施建设落实到工作中,避免出现空喊口号的现象。市政府应当积极做好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工作、实施工作,并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进行。
另外,政府应当尽快完善、落实有关园区建设的政策,由政府机关部门协调供水、供电部门,落实工业园区的相关优惠政策,尤其要注重对园区内的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做好园区环境的保护工作,避免水土流失、破坏环境。
3.1.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应加大对工业园区的资金投入力度,解决我市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底子薄、资金紧缺、配套服务设施滞后的现象。
一方面,通过市政府及各大银行的支持,加大工业园区的资金投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注入到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市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以鼓励民间投资方式,筹集资金,为工业园区的建设奠定基础。通过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方式,创建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政府的经济压力,而且可以有效、快速的为工业园区的建设筹集大量资金,加快园区的发展,使我市工业园区健康、快速、长期的发展,从而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3.2 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总规划
3.2.1 制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总规划
通过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进行总规划,该规划要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工业园区的长远利益,不仅可以使得园区建设更系统化、全面化、合理化,而且可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只有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总规划,包括规划园区的主要发展方向,及各类必要的配套设施,主要有园区交通网络建设、土地规划建设、供水、供电建设、防污染处理系统建设、基础生活等配套设施。制定全面总规划,使得整个园区建设工作有序、全面的进行,避免造成浪费或者设施建设缺漏。
此外,在对园区进行建设规划工作时,应当注意长远目标,尤其要注重对园区内的排污水系统建设、绿化建设、垃圾处理系统建设、排废气系统等环保设施建设。只有切实保护环境,工业园区才得以长远、持续发展,不断为我市经济发展作贡献。
3.2.2 落实总规划,分步实施
在园区建设的总规划完成之后,市政府部门应当加快实施,严格按照总规划落实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可以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法,有侧重的开展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将资金用于园区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环保设施与交通网络的建设,确保园区的投资环境良好,为招商引资奠定基础。园区内的水电、生活配套设施也应当及时完善,只有园区设施完善、全面,日后进行招商引资工作才能更好的进行,加快园区的发展速度。如2010-2012年期间,来宾市政府先后展开了凤凰中途、末端供水工程、迁江园区供水工程,并将其作为重点工程来监督实施,以保证园区内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充足供应。
3.3 完善污染物处理系统
由于工业本身所带来的污染情况较大,加上园区内防污染、环保设施配套不完善,加大了园区内的防污染工作困难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园区周边群众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可见,完善园区的污染物处理系统刻不容缓。在园区管理中,市政府应当制定明确规范文件,强制要求工业园区的污水排放使用专用管道,将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避免污水直接流入江河之中,影响群众的生活。其中,如果园区外工厂污染严重,应当将其迁入园区内,统一进行排污处理,降低园区内企业的污染物处理成本。另外,对于工厂的废气排放,应当加大对废气排放处理系统的建设,严格按照相关废气指标标准统一处理,确保废气排放入大气层之前已经过标准处理,降低空气污染的程度。目前,来宾市的凤凰污水处理厂、迁江污水处理厂、河西污水处理厂正在实施当中。
参考文献:
[1]刘日炎.加快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调查与思考[J].市工业园区管委会,2011,(8).
根据“工业强县”指导思想,通过建设高质量工业园区,坚持扩张工业总量、提质增效总体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建立具有五原特色的工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按照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符合我县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工业项目,整合轻化工工业园区、有机食品工业园区。两个园区总规划面积26642亩,其中工业用地规划面积21342亩,规划入园项目53项,工业项目占地13363亩,总投资167.13亿元,产值198.98亿元,利税38亿元。
轻化工工业园区:
规划总面积8330亩,其中工业用地7240亩:三类工业用地2234亩、二类工业用地2278亩、工业发展备用地2730亩。园区主要以轻化工产业为主。入园企业27户,总投资129.61亿元,产值131.6亿元,利税27.5亿元。
有机食品工业园区:
规划用地面积18312亩,规划入园项目26项,总投资38.03亿元,总产值67.46亿元,利税10.6亿元。有机食品工业园区分二块地界,一号地界位于真心区,入驻项目以食品加工业为主。二号地界位于鸿鼎区,入驻工业项目以葵花产业化加工项目为主。
轻
化
工
工
业
园
区
轻化工工业园区
(三类工业用地项目发展规划)
表1.1
序号
项目名称
占地面积
(亩)
总投资
(万元)
总产量
产值
(万元)
利税
(万元)
1
同泰玻璃制品公司新建四座玻璃窑炉
160
6400
新增5万吨
9500
1000
2
玻璃模具生产线项目
30
2095
70000套
3000
926
3
新建日产180吨格法玻璃生产线项目
145
12000
54000吨
17000
2340
4
年产18万m2彩色水晶玻璃板材项目
37
3000
18万m2
5400
2200
5
年产1.2万m3泡沫玻璃项目
32
3125
1.2万m3
3600
1215
6
富源农产品公司扩建45000吨番茄酱项目
280
19000
45000吨
20000
4200
7
年产3万吨三聚氰氨项目
300
25000
30000吨
30000
4700
8
碳氨改尿素技改项目
120
5000
7万吨
7200
1300
9
年产10万吨复混肥项目
112
3000
10万吨
7800
920
10
年产10万吨甲醇项目
135
9840
10万吨
11124
3750
11
年产4.5万吨无水乙醇项目
147
10082
4.5万吨
25980
4764
12
年产3.6万吨淀粉降解餐具项目
180
11894
3.6万吨
30264
7500
13
蒙藏公司新建4×12500kva铁合金冶炼炉
80
7200
3万吨
12000
1600
14
新建钢筋砼制品项目
92
5500
5万m3
5900
1150
合计
1850
123136
188768
37565
轻化工工业园区
(二类工业用地项目发展规划)
表1.2
序号
项目名称
占地面积
(亩)
总投资
(万元)
总产量
产值
(万元)
利税
(万元)
1
年产200000m3葵花集成材项目
300
12839
20万m3
34375
18495
2
玉米深加工综合开发项目
615
63000
赖氨酸2万吨,乳酸1万吨,衣康酸0.2万吨,长链二元酸0.1万吨
175000
12000
3
彩色包装用纸项目
76
3400
1万吨
6600
1100
4
年产3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220
19000
3万吨
51000
9400
5
柔性石墨制品项目
30
1580
1500吨
2730
430
6
高纯稀土生产线项目
126
9258
1000吨
15400
2250
7
工业硅冶炼项目
145
10000
15000吨
12000
2600
8
年产10万吨有机硅单体工程
750
103600
10万吨
83000
13200
合计
2262
222677
224939
380105
59475
轻化工工业园区
(工业发展备用土地规划项目)
表1.3
序号
项目名称
占地面积
(亩)
总投资
(万元)
总产量
产值
(万元)
利税
(万元)
1
年产60万吨玉米甲醇项目
950
160675
60万吨
96000
34058
2
年产30万吨燃料酒精项目
610
89000
30万吨
185000
26000
3
年产20万吨二甲醚项目
1000
200000
20万吨
160000
30000
4
费纸处理制浆造纸生产线项目
490
50440
12.5万吨
46200
7400
5
年产30万吨apmp浆和40万吨高档包装纸
1500
445000
30万吨吨apmp浆、40万吨高档包装纸
260000
80000
合计
4550
945115
747200
177458
一、轻化工工业园区
㈠、三类工业用地项目发展规划:
三类工业用地发展项目规划中,现有企业5户,占地面积360亩,分别是宏昌化工公司占地196亩、同泰玻璃制品公司占地102亩、蒙藏铁合金公司占地21亩、美中达公司占地34亩、润泽稀土公司占地7亩。
轻化工工业园区近、中期规划14个项目,包括现有企业占地总占地面积亩2210亩,其中新增1850亩。项目总投资12.31亿元,产值18.9亿元,利税3.76亿元。
1、同泰玻璃制品公司新建4座窑炉,预留发展用地160亩,项目总投资6400万元,新增产量5万吨,产值9500万元,利税1000万元。
2、玻璃模具生产线项目占地30亩,总投资2095万元,年产70000套异型、普通模具,产值3000万元,利税926万元。
3、新建日产180吨格法玻璃生产线项目占地面积145亩,总投资12000万元,年产量54000吨,产值17000万元,利税2340万元。
4、年产18万m2彩色水晶玻璃板材项目占地面积37亩,总投资3000万元,年产量18万m2,产值5400万元,利税2200万元。
5、年产1.2万m3泡沫玻璃项目占地面积32亩,总投资3125万元,产值3600万元,利税1215万元。
6、富源农产品公司扩建45000吨番茄酱项目预留发展用地280亩,总投资19000万元,年新增番茄酱产量45000吨,产值2亿元万元,利税4200万元。该项目规划地址位于富源公司厂址五乌路南。
7、年产3万吨三聚氰氨项目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25000万元,产值近30000万元,利税4700万元。
8、碳铵改产尿素技改项目占地面积120亩,总投资5000万元,新增产值7200万元,利税1300万元。
9、年产10万吨复混肥项目占地面积112亩,总投资3000万元,年产复混肥10万吨,产值7800万元,利税920万元。
10、年产10万吨甲醇项目占地面积135亩,总投资9840万元,产值11124万元,利税3750万元。
11、年产4.5万吨无水乙醇项目占地面积147亩,总投资10082万元,产值25980万元,利税4764万元。
12、年产3.6万吨淀粉降解餐具项目占地面积180亩,总投资11894万元,产值30264万元,利税7500万元。
13、蒙藏铁合金公司新建4×12500kva铁合金冶炼炉项目,预留发展用地80亩,项目总投资7200万元,新增产量3万吨,产值12000万元,利税1600万元。
14、新建钢筋砼制品项目占地面积92亩,总投资5500万元,年产新型钢筋砼制品5万m3,产值5900万元,利税1150万元。
㈡、二类工业用地项目发展规划
规划项目8项,总占地面积2262亩。8个项目总投资22.3亿元,总产值38亿元,利税5.95亿元。
1、年产200000m3葵花集成材项目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12839万元,年产5万m3集成材、15万m3人造板材,产值34375万元,利润16145万元,税金2350万元。
2、、玉米深加工综合开发项目占地面积615亩,总投资6.3亿元,年产值17.5亿元,利税1.2亿元。
3、、彩色包装用纸项目占地面积76亩,总投资3400万元,产值6600万元,利税1100万元。
4、年产3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占地面积220亩,总投资1.9亿元,产值5.1亿元,利税9400万元。
5、柔性石墨制品项目占地面积30亩,总投资1580元,年产石墨制品1500吨,产值2730万元,年利税430万元。
6、高纯稀土生产线项目占地面积126亩,总投资9258万元,年产高纯单一稀土氧化物1000吨,产值15400万元,利税2250万元。
7、工业硅冶炼项目占地面积145亩,总投资10000万元,年产工业硅15000吨,产值12000万元,利税2600万元。
8、年产10万吨有机硅单体工程项目占地面积750亩,总投资10.36亿元,产值8.3亿元,利税1.32亿元。
㈢工业发展备用土地规划项目:
规划项目5项,总占地面积4550亩。5个项目总投资95亿元,总产值74.7亿元,利税17.7亿元。
1、年产60万吨玉米甲醇项目占地面积950亩,总投资160675万元,年产值96000万元,利润25345万元,税金8713万元。
2、年产30万吨燃料酒精项目占地面积610亩,总投资8.9亿元,产值18.5亿元,利税2.6亿元。
3、年产20万吨二甲醚项目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20亿元,产值16亿元,利税3亿元。
4、废纸处理制浆造纸生产线项目占地面积490亩,总投资50440万元,产量12.5万吨,产值46200万元,利税7400万元。
5、年产30万吨apmp浆和40万吨高档包装用纸项目占地面积1500亩,总投资44.5亿元,产值26亿元,利润5.4亿元,税金2.6亿元。
有
机
食
品
工
业
园
区
一
号
地
界
有机食品工业园区
表2.1.1(一号地界工业用地项目规划)
序号
项目名称
占地面积
(亩)
总投资
(万元)
总产量
产值
(万元)
利税
(万元)
1
真心食品公司日处理200吨葵花籽项目
376
11700
10万吨
70000
4900
2
规模化精制小麦粉加工项目
80
5000
10万吨
26000
3750
3
年产2万吨杂粮速溶营养麦片
35
1500
2万吨
3100
400
4
枸杞系列产品开发项目
75
7281
原汁3000吨、酒1000吨、枸杞籽油20吨、多糖10吨
16200
6179
5
年产3000吨果疏脆片项目
150
10374
3000吨
11500
3425
6
绿色系列果疏汁深加工项目
370
47900
57600吨
36110
6500
7
年产6000吨真空冷冻干燥蔬菜项目
60
4000
6000吨
5200
1220
8
年产5500吨脱水蔬菜生产线项目
26
1500
5500吨
4400
750
9
年产10万吨啤酒生产线项目
95
4980
10万吨
28500
3990
10
年产1亿瓶纯净水项目
50
3800
1亿瓶
8000
1920
11
胡萝卜深加工项目
140
13900
15000吨
14500
2575
12
年产2000吨蒜蓉辣酱及调味系列产品项目
16
1100
2000吨
1600
479
13
年产30万吨液态奶项目
800
127000
30万吨
135000
17000
14
奶牛配合饲料生产线项目
15
1196
3万吨
4353
346
15
奶牛、肉牛产业化项目
500
10420
15747
4471
16
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项目
350
8000
年屠宰13万头生猪
9100
1450
合计
3138
259651
389310
59355
二、有机食品工业园区
a、有机食品工业园区一号地界――真心区
规划用地面积9600亩,其中工业用地7970亩:工业发展用地3207亩、发展备用地4763亩,园区入驻项目以食品加工业为主。
㈠、一号地界――真心区工业用地项目发展规划:
规划项目16项,总占地面积3138亩。16个项目总投资25.96亿元,总产值38.93亿元,利税5.93亿元。
1、真心食品公司现在占地面积367亩,日处理300吨葵花籽项目一、二期工程总投资11700万元,产值70000万元,利润3500万元,税金1400万元。
2、规模化精制小麦粉加工项目占地面积80亩,总投资5000万元,年产小麦等级粉10万吨,产值2.6亿元,利税3750万元。
3、年产2万吨杂粮速溶营养麦片占地面积35亩,总投资1500万元,产值3100万元,利税400万元。
4、枸杞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占地面积75亩,总投资7281万元,年产枸杞原汁3000吨、枸杞发酵酒1000吨、枸杞籽油20吨、枸杞多糖10吨。产值1.62亿元,利润3597万元,税金2582万元。
5、年产3000吨果疏脆片项目占地面积150亩,总投资10374万元,产值11500万元,利润2530万元,税金905万元。
6、绿色系列果疏汁深加工项目占地面积370亩,总投资47900万元,年产果疏汁57600吨,产值36110万元,利税6500万元。
7、年产6000吨真空冷冻干燥蔬菜项目占地面积60亩,总投资4000万元,产值5200万元,利润1000万元,税金220万元。
8、年产5500吨脱水蔬菜生产线项目占地面积26亩,总投资1500万元,产值4400万元,利税750万元。
9、年产10万吨啤酒生产线项目占地面积95亩,固定资产投资4980万元,产值28500万元,利税3990万元。
10、年产1亿瓶纯净水项目占地面积50亩,总投资3800万元,产值8000万元,利润1500万元,税金420万元。
11、胡萝卜深加工项目占地面积140亩,总投资13900万元,年产胡萝卜浓缩汁12000吨,胡萝卜泥3000吨,产值14500万元,利税2575万元。
12、年产2000吨蒜蓉辣酱及调味系列产品项目占地面积16亩,总投资1100万元,产值1600万元,利润344万元,税金135万元。
13、年产30万吨液态奶项目占地面积800亩,总投资12.7亿元,产值13.5亿元,利税1.7亿元。
14、奶牛配合饲料生产线项目占地面积15亩,总投资1196万元,年产3万吨奶牛配合饲料,产值4353万元,利润219万元,税金127万元。
15、奶牛、肉牛产业化项目占地面积500亩,总投资10420万元,产值15747万元,利润2857万元,税金1614万元。
16、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项目占地面积350亩,总投资8000万元,年屠宰生猪13万头,加工肉制品5000吨,产值9100万元,利税1450万元。
有
机
食
品
工
业
园
区
二
号
地
界
有机食品工业园区
(二号地界一期建设用地项目规划)
表2.2.1
序号
项目名称
占地面积
(亩)
总投资
(万元)
总产量
产值
(万元)
利税
(万元)
1
喜洋洋食品公司瓜籽加工项目
130
4000
2万吨
15120
1660
2
喜洋洋食品公司葵花籽加工二期工程
100
5000
3万吨
22680
2500
3
华泰(洽洽)公司新建集物流运输、仓储、葵花加工项目
100
3600
2万吨
14000
1490
4
华泰(洽洽)公司葵花加工项目扩建工程
100
6000
3.5万吨
24500
2600
5
年产10万吨系列瓜籽精加工项目
380
24000
10万吨
68000
8160
6
葵花露饮料项目
90
6200
年产葵花露20000吨
16000
5678
合计
900
48800
160300
22088
有机食品工业园区
(二号地界二期建设用地项目规划)
表2.2.2
序号
项目名称
占地面积
(亩)
总投资
(万元)
总产量
产值
(万元)
利税
(万元)
1
年产10万吨葵花色拉油项目
550
50000
10万吨
80000
18000
2
葵仁食品系列加工项目
23
3006
5000吨
8000
1550
3
年产3万吨葵花籽仁蛋白饮料项目项目
160
9030
3万吨
15000
3300
4
年产20万吨高蛋白配合饲料项目
200
9466
20万吨
22000
1972
合计
933
71502
125000
24822
b、有机食品工业园区二号地界――鸿鼎区
规划用地面积8712亩,其中鸿鼎农贸市场占地639亩,工业用地6132亩:一期建设用地901.5亩、二期建设用地1678.5亩,远期建设用地3552亩。园区入驻工业项目以葵花产业化加工项目为主。规划入园项目10项,占地面积1833亩。总投资12.03亿元,产值28.53亿元,利税4.68亿元。
㈠、二号地界――鸿鼎区一期建设用地项目发展规划:
规划项目6项,总占地面积900亩。6个项目总投资4.88亿元,总产值16亿元,利税2.2亿元。
1、喜洋洋食品公司瓜籽加工项目占地面积130亩,2004年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00万元。设计生产能力60吨/日,年产值15120万元,税金560万元,利润1100万元。
2、喜洋洋食品公司瓜籽加工项目二期工程新增用地面积100亩。总投资5000万元,年新增产量3万吨,新增产值22680万元,利税2500万元。
3、华泰(洽洽)公司投资3600万元新建集物流运输、仓储、葵花加工为一体的企业,占地面积100亩。项目产值1.4亿元,利润950万元,利润540万元。
4、华泰(洽洽)公司葵花籽加工扩建项目新增用地面积100亩。总投资6000万元,年新增产量3.5万吨,新增产值24500万元,利税2600万元。
5、年产10万吨系列瓜籽精加工项目占地面积380亩,总投资2.4亿元,产值6.8亿元,利润6120万元,税金2040万元。
6、葵花露饮料项目占地面积90亩,总投资6200万元,产值1.6亿元,利税5678万元。
㈡、二号地界――鸿鼎区二期建设用地项目发展规划:
规划项目4项,总占地面积933亩。4个项目总投资71502万元,总产值12.5亿元,利税24822万元。
1、年产10万吨葵花色拉油项目项目占地面积550亩,总投资5亿元,产值8亿元,利润1.6亿元,税金2000万元。
2、葵仁食品系列加工项目占地面积23亩,总投资3006万元,年产葵仁产品5000吨,产值8000万元,利润1200万元,税金350万元。
省经贸委、省乡镇企业局、省中小企业局三部门联发了《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通知》,随即,我县结合县情了《县乡镇工业功能区块开发实施办法》,这个办法是专门针对乡镇工业区块的发展的。其主要政策有:
1、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地方所得部分由开发乡镇人民政府收益。
2、县政府给予开发乡镇一定的奖励:以新落户功能区块的企业所交税金(指增值税和所得税)为基数,第一至第三年每年奖励10%,第四至第六年每年奖励15%。
3、把工业项目用地指标重点向县级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倾斜。
4、在乡镇工业功能区块落户的企业享受松委文件规定的政策。
第1、2两条对乡镇工业区块开发来说是有含金量的政策,从执行情况看是基本到位的。但对第一条,认为“地方所得部分”应是“县所得部分”,因此提出工业用地报批出让费用中22%的县得部分应予返还,但目前是不返还的,与县工业园区、孵化基地相比存在不平等的门槛。22%的县得部分分别是:土地业务费2%由县土管局收,土地收益基金5%由县财政收,廉租房保障基金5%由县财政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5%由县财政收,社会养老全员保险基金5%由县财政收。
第3条工业用地指标在实际分配当中是先县级开发区块后乡镇开发区块的,所以各有关乡镇都反映开发区块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开发积极性。
第4条针对的是落户企业,只要达到有关门槛(如:当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或实缴税金达到30万元及以上)均能享受有关政策。但许多规模小的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反映在税费、土地等方面对他们鼓励支持不够。
二、乡镇工业区块在开发、管理上存在的政策保障制约
我县乡镇工业区块启动比较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为“一心多块”的布局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从开发进度看,大多慢于当初计划安排,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政策保障层面的制约有:
1、资金保障制约。我县乡镇的财力都捉襟见肘,保吃饭都有困难,工业区块的开发资金只能靠自求平衡,但从实际开况看,负债都比较严重。如:高速公路接线区块征地250亩,目前开发成本(征地费、审批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支出2979万元,土地收入1363万元,亏损1616万元;十五里区块征地100亩左右,目前开发成本支出1726万元,土地收入1062万元,亏损664万元;赤寿区块征地249亩,目前开发成本支出约3000万元,土地收入约2000万元,亏损约1000万元。由于乡镇政府缺乏融资平台,也缺乏其他资金来源渠道,有含金量的两条财政政策也难以起到杠杆撬动作用,因此,再负债经营必定难以为继。
2、土地保障制约。每年省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很有限,因此乡镇工业区块在土地指标方面难以得到满足,进而难免出现违规用地现象,即“未批先征、未征先供、未供先建”,现导致遗留问题很难解决,既影响企业融资,又影响政府公信力。
3、人才保障制约。工业管理人才匮乏(指招商引资人才、前期工作人才、开发建设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是困扰我县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作为乡镇政府来说,人才更是奇缺。分管工业乡镇长及助理乡镇长基本是半路出家,且轮换得快,乡镇工办干部也大都是兼职,缺乏开发管理经验的积累,缺乏对历史沿革政策、情况的了解,为此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业区块的规范开发和管理。
4、环保政策制约。主要表现为减排政策制约,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制约,审批政策制约等,县环保局审批内容明显减少,我县着力发展的不锈钢、铜、合成革等行业都提高了环境准入门槛。另外,区块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环保设施不规范、“三同时”监管不到位等都带来了许多问题,处理不好会上升到社会问题。
三、对策建议
我省《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调整和优化乡镇工业区块的整体布局,有以下几种发展方向:一是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的,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的乡镇工业区块,做大做强;二是发展一批省级工业园区的组合区,作为园区的扩容区申报发展,或作为配套区开发建设;三是联合开发一批乡镇工业功能区,打破行政区划,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基础设施可配套的乡镇工业功能区进行资源整合;四是坚决撤并一批不具备发展条件或违规建设的乡镇工业功能区。可见,乡镇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是发展必然,武义和龙泉也在走这条路。基于我县平原的立地优势,并从我县的产业大平台规划出发,我们要集中人力、财力做大做强几个工业园区的组合区块,避免零星开花,为此提出分类指导的原则,即:工业区块纳入县工业园区的组合区促进发展;工业区块适时整合到工业园区;其他乡镇工业区块注重现有规模效益的发挥,不再扩大或不再开花。
特此在政策保障方面建议:
1、搞好布局规划,明晰产业布局。我县工业基础薄弱,又受制于农保,为了尽快扩大工业规模,提出了“一心多块”的布局构架,现回过头看,乡镇工业功能区布局显得散而小,产业定位不明确,一些区块虽有产业定位,但从布局上看显得不科学,这些都对区块的管理、区块的招商、基础设施的配套以及环保治理等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终制约了区块的发展。建议全县统筹兼顾、整体谋划,围绕这轮土地规划、县域规划编制无缝对接的契机,搞好松古平原工业大平台规划,排好开发计划,有序推进;以生态发展为导向,认真研究乡镇工业区块的产业定位问题,以产业定位来整合区块、以产业定位来制定扶持政策,以产业定位来招商引资,避免无序开发和低水平建设。
2、针对不同的乡镇工业区块实施不同的扶持政策。根据各个乡镇工业区块的特性予以不同的扶持政策,这更具有针对性、促进性。如:工业区块,除了享受与工业园区一样的税费政策外,在土地指标上还要适当支持,基础设施上尽量与县级开发区联建共享,此外,要紧紧抓住省市加快中心镇培育的良好机遇,在用足用好上级政策扶持的同时认真研究并出台县里扶持政策,尤其要赋予工业区块更多体制、机制上的活力,帮助构筑好融资平台、产业平台,增强“造血”功能,真正按“两区”战略目标去加快发展。工业区块因为开发早,又紧连工业园区,基本进入良性循环,但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专业管理力量薄弱,若并入工业园区,有利于扩大工业园区规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因此扶持政策应侧重于构筑乡镇与园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方面。新兴茶叶工业区块,税收贡献不大,但对我县茶产业的发展意义非常大,扶持政策应侧重于龙头企业带动、品牌质量提升等方面。
3、想方设法,多渠道解决土地、资金问题。一是抓紧土地报批工作和土地遗留问题解决,抓住这次土地调规,把违规用地合法化,抓紧报批;对遗留问题要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多方支持,抓紧解决好。二是多条渠道筹措开发资金,建议县财政增大补助力度,用于区块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同时给予乡镇以商补工机制,通过集镇的商贸开发,来弥补区块开发资金不足;乡镇自身要主动争取银行支持,充分发挥担保公司作用,增强融资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对外招商引资整体开发区块的机制,由开发商去开发土地、引进企业、培育产业。
4、加快工业人才培育。工业人才培育要全县统一抓,并且要系统抓。一方面,全县要集中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工业干部,系统学习培训,并放到县级开发区块进行系统锻炼,参与项目前期报批、政策处理、招商引资、企业管理等,真正在工业一线成长;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把工业人才当成专业人才来管理,建立工业人才库,建立专门的考评办法,全县统一调配使用,坚持用到工业岗位,尽量少换岗。通过几年的培育,相信会涌现出一批工业管理干部。
[关键词]产城融合 产业结构 城市功能
四川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空心化”、“孤岛化”现象越来越严重,2011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两化互动、产城共融”的发展理念,为构建宜居宜业宜商新城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四川推进产城融合现状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区与城镇区在空间、结构和功能上的协同支撑和有机融合,以实现城市核心功能提升、空间结构优化、城乡一体化、社会人文生态的协调发展。产城融合的核心问题是产业结构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定位,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
本文的“产”主要是以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因为产业园区是 “两化”互动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结合点和有效突破点。为了符合当前科学发展、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四川正努力建成一批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而一些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的地方,已初见成效。例如成都的天府新区、蒲江寿安、遂宁蓬溪、广安前锋等,依托优势,成功将工业园区转变为产业新城,带动了劳动力就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四川推进产城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协调。从产业生态学来看,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基础产业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机共存,才能使整个城市社区生机勃勃,和谐有序。目前,四川部分城市处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的产业过多,高新技术产业太少,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无法支撑城市发展。
二是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功能单一,配套不足,功能分区过于机械,割裂了工业区和生活区的联系。新区建设多以 “项目”带动,其市政、交通基础设施也都是按照工业生产规划设计的,导致缺乏商业、学校及医院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同时受到传统规划思想的惯性束缚,软环境建设重视不够,在社会服务设施、文化建设及消费空间、休闲空间塑造方面相对滞后,使新城缺乏凝聚活力的支点。
三是产业规划和城市建设脱节。由于“两化”建设太强调工业的集聚和土地利用的统一,工业园区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独立编制的,在规划产业园区时,过分强调产业集聚效应,偏重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缺乏城市的依托,在规划城镇时,偏重于“土地的城市化”,缺乏产业和人口的支撑,导致居民的生活与工作相距太远,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路上,产城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
四是管理体制存在弊端。政府机制不健全是阻碍产城共融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比如,产业园区在进行土地规划上没有权力,而政府在土地规划方面没有专业的人才,出现错误判断,产业园区无法在用地布局上考虑与城市的配套和衔接,建设功能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
三、四川推进产城融合对策建议
一是确定强大的产业支撑。四川现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必须建立一个开放型、多元化、特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而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与现代城镇体系和谐共融的局面。
二是建立多功能城市。产城共融就是努力实现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的良好融合。实现园区功能的复合,应结合产业区配套需求,分别配套商业、文教、卫生、体育、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为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形成层次分明、系统完整的产业和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树立领先的产城规划理念。在城市建设和产业规划时,按照“科学性、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原则,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管理水平,提升服务意识,建立和完善产业集聚区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投资等方面的评估、论证、咨询和推荐作用,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及配套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使区域经济获得协调、均衡、全面的发展,提高现有城市空间资源的使用效能,努力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城市。
四是做好人才、土地、资金、税费各方面的政策保障。加大政府部门特定岗位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与专业团队合作,使城市建设更加合理,产业规划更加科学;政府机制应设置合理的权力机制,适当放宽土地的管制,为产城融合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同时产城融合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数额,政府要加强资金的保障,加大招商引资来确保资金的供应;落实资源税费改革政策,补偿资源开采区生态修复,大力探索利益互补机制,积极向国家争取资源本地留存比例,支持就地转化,优化产城融合软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晨宇、袁媛.平舆县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规划探索[J].工业建筑,2011(7).
[2]张道刚.“产城融合”的新理念[J].决策,2011(1).
今天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具体落实市、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工业经济会议部署,通过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查找我们的差距,明确20*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力争上游,实现全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就具体贯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区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的经济工作任务讲五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
20*年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的第一年,是落实市八次党代会部署、实施*新阶段“三步走”战略的第一年,也是落实区八次党代会和区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第一年。做好20*年的各项工作,将会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积蓄后劲,抢得先机。
去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世界银行预计20*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高于去年,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较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环境、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信心越来越足,中国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的第一大国。党的*报告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是个非常正常的论断。20*年*市以及我区的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圆满完成了各项经济目标,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津南区与周边先进区县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今后的发展决不能保守,必须要保持较快的速度,实现新的跨越和突破。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和强烈要求。因此说,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发展的客观需求决定了我们20*年工作的基调,就是要加快发展,实现跨越。
二、理清思路,明确主攻的奋斗目标
党的*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据此,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了*的“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20*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第二步,提前3到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年翻一番;第三步,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
根据初步测算分析,按照我区目前的规划,完成第一步的目标是有把握的,20*年农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超过3000美元。长远看完成第三步的目标也没问题。但中期的第二步目标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完成起来难度非常大。以*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提前3年实现翻番,每年需增加695.6元;提前4年翻番,每年需增加811.5元。比我们规划的年均递增500元高出了很多。这个指标综合性很强,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群众的就业、三次产业的调整与发展、“三个一”战略特别是三级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紧密关联,决不仅仅是简单的统计问题。
20*年我区的计划安排,总体上高于前几年,其中国内生产总值计划80.85亿元,同比增长15.5%;三级财政收入8.14亿元,同比增长23.3%,区级财政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27%;协议利用外资2亿美元,同比增长54.1%。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协议利用内资1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5亿元,同比增长42.9%;镇、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2亿元,新增“三通一平”面积4000亩,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引资到位额5亿元;完成“六个五”项目70个,新增工业销售收入亿元企业5家,创建工业销售收入亿元村9个。应该说,这是比较高的速度,又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既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又是群众的企盼,是区委、区政府经过认真分析后做出的决策,全区上下必须努力创造条件,确保完成。我所说的确保完成,必须是实实在在、不含水分的,历史欠帐必须用新的增量来充抵,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各镇、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区政府下达的计划,认真组织落实,一定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安排好新一年的经济工作,确保完成,力争多超。同时,加强基层统计工作,既要逐步削减水分,避免浮夸,更要把该统计的增量和应报未报的存量都如实统计上来,尽最大努力解决外资企业、外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瞒报漏报问题。
三、突出重点,确定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
各单位在安排总体工作时要认真分析重点、难点,加强领导,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㈠抓宣传,在全区形成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真正把招商引资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必须广泛深入地动员全区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热心投入,积极招商,在全区形成浓厚的招商氛围。真正做到领导亲自挂帅,各部门承担任务,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自加压力,查找差距,学习先进,明确努力方向,把领导的决心变成为各部门、各镇、各村党员干部的决心,在全区广大群众中形成加快招商的共识,将意志转化为行动,把行动转化为实效,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㈡抓扩域,不失时机地扩大招商载体。载体建设不仅要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为今后若干年发展提供充足空间。没有充足的载体,就不能适应全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就不能急剧增加财政收入,就不能安置更多劳动力就业。开发区、各镇工业园区以及村级工业集中用地是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要坚决贯彻区委八届二次全会关于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战略部署,把三级工业载体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科学合理规划,搞好功能分区,做好企业摆位,大手笔预留发展空间。津南经济开发区东区和西区因客观原因起步较晚,规划占地面积小,后续开发土地不足,基本没有可以大面积出让的地块,扩域问题亟待解决。同时,应考虑着手建设开发区南区(微电子工业园区)。各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进驻园区的项目络绎不绝,用地要求不断加大。扩大载体问题已是燃眉之急,不仅是目前招商引资的需要,更是今后发展的需要。开发区、各镇要与土地规划部门密切配合,多方筹措资金,尽快协调疏通市有关部门,尽快实施扩域工程。
㈢抓投入,最大限度筹集资金,继续改善全区投资大环境。投资环境的好与差是综合实力的具体表现,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吸引力,也就没有大的发展。所以,要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制定奖励政策,积极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家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加大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投资硬环境档次,增加招商引资的竞争力。从区里讲,重点仍然是水、电、气、路大配套的完善和大环境的绿化美化。从三级工业载体讲,重点是“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及园区绿化美化。
㈣抓队伍,强化区镇村三级招商队伍建设。要面向全市、全国,甚至国外,不拘一格,通过高薪聘请、内部选拔等多种形式广泛吸揽人才,对懂法规、懂政策、懂惯例、能量大、联系广、渠道多的特别优秀人才,采取特别的奖励政策,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将这些高素质人才选派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中到招商引资第一线,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以适应今后扩大招商引资的需要。
㈤抓招商,拓宽渠道,捕捉信息,实实在在地把项目引进来。在过去以商引商、以友引商、依托关系单位招商等方式的基础上,一是加强与国内外中介机构的联系,委托中介机构招商;二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重点开展网上招商及信息采集;三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资企业寻机北上的意向已十分明确,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开展国内招商;四是巩固并扩大韩国、日本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招商,提高项目成功率,减少盲目性;五是努力在引进跨国公司和大财团方面实现突破;六是领导带队出国招商。同时,要在广泛引资的基础上,重点引进高税收、高就业,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投资回报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
㈥抓创新,不断提高老企业的综合实力。加大对老企业扩建改造、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年内确保完成30家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开发填补市空白以上新产品40个,组建产学研联合体20家,加快企业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14000环境体系认证步伐,争取更多的企业尽快与国际规则接轨。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增强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抓好技术创新的同时,要加快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首先在骨干老企业和新建规模企业中推行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建立一批企业集团,整合各类企业的优势,增强发展活力。
现状及特点
根据商务部2005年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报告,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实践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1991)为创建和探索期;第二阶段(1992-1998)为高速增长期;第三阶段(1999年以后)为稳定发展期。国家级开发区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同我国引进外资所走过的历程相同:即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在初期,国家级开发区引进的外资项目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技术转让较少,许多外资企业仍处在试探和观望之中;1992年之后,随着大型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引进的外资项目规模迅速扩大,如摩托罗拉等大型项目开始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因而利用外资项目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从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可以看出,国家级开发区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以工业项目主导,推动园区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
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共完成GDP6601.44亿元,同比增长32.43%,高于同期全国9.5%的增幅,约占全国GDP总量的4.85%。工业产值达到12957.13亿元,同比增长38.40%。国家级开发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根据国家发改委2005年的统计数据,该地区(设有13家国家级开发区)GDP总量达到338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263.33亿美元,约占当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43.65%。
2.成为吸引外资的重点区域。
国家级开发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重点地区。截至2004年,国家级开发区累计利用外资超过705亿美元,约占我国累计使用外资额的12.54%。2004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达136.07亿美元,约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量的22.44%。此外,国家级开发区业已成为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重点区域。截至2004年,世界500强公司在国家级开发区投资兴办项目已超过1000个。
3.高新技术已成为主要产业。
目前,国家级开发区已集聚了一批涉及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现代农业及环保产业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国家级开发区内高新企业达到3006个,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现价)为8237.32亿元,占国家级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现价)的45.89%。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机电产品出口额分别达8746.08亿元、517.88亿美元和575.96亿美元,并分别占国家级开发区上述三项总量的47.79%,64.49%和71.72%。此外,国家级开发区还设有600多家研发中心,并建成270万平方米的创业投资服务中心。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级开发区引进外资项目基本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现有LCD薄显、集成电路两条产业链,并已形成IT、TFT、新材料以及精密机械等为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目前,该园区是国内最大的新一代液晶显示器制造基地和重要的集成电路研发生产基地之一。2004年,该园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59.59亿美元。
4.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由于我国首先开放东南沿海地区,加之便利的地理位置等优势,我国50%的国家级开发区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该地区也一直是外商投资的重点区域。截至2004年,我国东部地区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比重高达86.25%。2005年,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额的比重仍高达88.8%,同比增长2.7%。
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国家级开发区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为220.64亿和136.07亿美元,分别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额的14.37%和22.44%。
表1显示,我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苏州工业园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位于全国各开发区的首位,为18.1亿美元,约占54个国家级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13.3%,而青岛、天津和武汉开发区则分别排在实际利用外资额的第二、三和四位。
从实际利用外资的总体情况来看,苏州工业园区和东部地区位居全国三大区之首,其次是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整体状况与东部地区相差甚远。2004年,我国西部地区五个主要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仅为2.89亿美元,约为苏州工业园区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16%。因此,就利用外资总量来看,西部地区仍远远落后于东中部地区。
此外,从不同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产出也可以看出三大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根据2005年商务部《中国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2004年,49个国家级开发区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出的平均数值是:生产总值为11.37亿元,工业产值为30.79亿元,而工业增加值是8.27亿元。但从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来看,东部地区开发区的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是9.38亿元和35.88亿元,中部地区分别为6.72亿元和22.97亿元;而西部地区仅为4.25亿元和13.55亿元。可以看出,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的单位面积产出从东、中到西部呈递减状态,与三大地区利用外资的状况成正比。
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东中部地区开发区土地资源紧张。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底,国务院批准的49个国家级开发区已完成工业用地开发约480平方公里,占全部规划用地面积的83%。但具体到各地区土地规划及使用情况来看, 截至2004年,东部27个国家级开发区已建工业项目用地331.78平方公里;中部9个开发区已建工业项目用地面积91.31平方公里;西部地区13个开发区已建工业项目用地面积61.74平方公里。
上述三地区49家开发区的土地使用情况表明,中部地区已建工业项目用地面积约占总规划面积的98.61%,规划面积几乎用尽;东部地区则用去总规划面积的89.41%;而西部地区仅用去总规划面积的54.34%,是三个地区中总规划面积剩余最多的地区。但这三大地区使用规划土地的情况仅是按照工业项目用地来统计的,因此如加上其它用途用地,估计我国东中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的规划土地所剩无几,只有我国西部开发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目前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特别是东中部地区开发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挖掘现有土地存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2.外资向我国二类城市转移。
表1的统计显示,环渤海地区的青岛和天津,及中部地区的武汉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额排位靠前,这表明,外资正在向我国北部及中部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不但各类资源相对没有那么紧张,其综合成本也远远低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例如,据报道,长沙开发区的综合成本仅为沿海地区的50%左右。因此,该开发区吸引了1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开发区投资和发展。此外,联合利华也将合肥作为其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将其生产总部从上海迁往合肥,其中包括其绝大部分工厂及销售公司和物流系统。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已将投资转向南京、武汉、重庆和沈阳等二类城市。
目前东中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挖掘潜力或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或保留原有外资企业,并吸引外资向服务业转移,以获得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及我国东中部二、三类城市具有相对优势,特别是在吸引外资方面有着相对较大的空间。但这些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如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及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吸引。
3.产业结构趋同。
目前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构成了国家级开发区的主要产业,各开发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产业结构趋同。如许多开发区都将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及其零配件、化纤纺织、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及食品加工等作为其优先发展的产业。以汽车制造及其零配件产业为例,广州、烟台、昆山、青岛、西安、合肥、长沙、武汉、重庆、贵阳、郑州和南宁等二十多家开发区都将其作为支柱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或鼓励性产业。在广州开发区,仅汽车零配件项目就达820个。
大量同类产业的聚集和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各种资源的紧张和浪费,也造成各开发区之间、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因而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大量同类产品的出口,又易与其他国家产生贸易摩擦或遭遇贸易壁垒。因此,各国家级开发区应结合本地的优势和特点引进外资项目,避免大量重复引进。
国家级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1.针对不同发展状况,有选择地利用外资 。
从香港、新加坡和台湾等地区/国家利用外资的历程来看,外资项目一般均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利用外资初期的纺织、服装、鞋、金属制品、塑胶、电子及玩具等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以及从制造业项目向服务业项目转变的过程。香港正是由于其工业化的持续发展使其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地产及商业服务等行业迅猛发展,并使香港经济出现多元化局面。
在我国,利用外资正在经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及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的过程。据商务部统计,世界500强中有450多家落户我国,其中30多家已将其地区总部迁至中国。
由此可以看出,外资向服务业转移也是制造业项目发展到一定阶段,即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大量聚集之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由于我国各地区利用外资和产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差距,各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应根据各自发展状况,有选择地引进外资项目:
东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应侧重于服务业项目,如商业,物流和咨询管理等服务业领域,即在引进工业制造项目的同时,着力吸引现代服务业项目,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中西部开发区应借鉴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引进有利于本地发展的外资项目。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应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服务业并重发展。特别是目前,外资项目已经或正在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如外商大量投资武汉,重庆和长沙等地区,因此,这些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更应吸取东部沿海地区引进外资的经验教训,努力控制和减少高消耗,有污染和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及重复性项目的大量进入。
2.逐步与高新技术开发区接轨。
“十一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重心放在“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第二次创业。而国家级开发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目前,国家级开发区已聚集了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现代农业、环保产业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国家级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006个,引进和建设研发中心超过600家。2004年,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和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均接近50%。
因此,就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出来说,国家级开发区与国家级高新区之间的差别很小。据统计,2004年,49个国家级开发区与53个国家高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实现的产值相差无几:工业产值分别为30.79亿元和31.9亿元;工业增加值为8.27亿元和7.8亿元;及出口总额为1.28美元和1.2亿美元。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的增加值和出口总额甚至超过国家级高新区。
因此,就目前国家级开发区的现状及其高新技术产业而言,国家级开发区与与国家级高新区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是同时享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优惠政策的国家级开发区。2000年,该开发区又成为APEC国际科技工业园区。该园区现有中外高科技企业800多家。2002-2004年,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92.9亿美元(2004年为55.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03.9%。目前,该园区已形成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机器软件和新材料等四大产业,建成研究开发、网络运行、金融数据、技术创新四大中心,并正在建设数字园区等三大园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国家级开发区应立足于高新技术产业及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并逐步与国家级高新区接轨。这也应是国家级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可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
一是以城市发展为中心。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只有大城市才具备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并具有足够的产业集聚和经济规模参与全球竞争。此外,企业还可借助于大城市的优势吸引优秀人才。如美国纽约市以电子信息产业和服装制造业,特别是高档女式时装制造业为其支柱产业。日本的经济发展也立足于大城市,如形成东京等四大城市圈,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之所以立足于城市发展,主要原因是城市拥有与产业相配套并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业、信息产业及高素质人才。我国国家级开发区也基本都设立在各省的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因此,对于我国二、三类城市开发区来说,重要的是改善和提升投资环境。
二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美国硅谷和波士顿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因其发展速度及规模而成为全球高新技术开发区学习的楷模,然而各国的开发区却始终未能赶上硅谷。美国Kogod商学院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主要原因是企业过多地依靠政府资助,并因此束缚了自身的创新和发展。为获得成功,企业需要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因为只有不断创新及风险资金的流入才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日本工业园区主要以民间创办为主,园区内基本不设政府管理机构,全权由园区内企业组成的协同组合负责管理。鉴此,减少政府对园区事务的干预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另一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土地资源 开发区 集约利用 产业集群
湖北省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对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提高城市化水平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开发区的发展,开发区发展又享受政府多方面的经济政策支持。截至2010 年,湖北省开发区省政府最终确认保留并公告的各类开发区共107家(含国家级开发区4家),从整体上看,现有开发区的占地面积土地面积达到82029.9公顷;其中规模大、实力强的开发区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市州一级和长江、汉江沿岸。尤其是武汉市作为湖北的省会和湖北最早建立开发区的地区之一,其开发区的区位、经济等方面的优势都十分突出。武汉市经国家和省级批准认定的开发区项目的规划面积是260.29平方公里。但是在我国建设开发区的数量和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规定的物力、人力和财力,而开发区中批准开发建设的土地与出租的土地规模有很大出入,在土地利用上,开发区利用率不高、用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大大存在,导致大量土地闲置。因此在开发区建设的土地利用率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1 湖北省经济开发区的现状和问题
1.1 从土地利用方面来看,湖北省经济开发区存在的问题有:
1.1.1 土地闲置现象仍然存在,土地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据我们初步调查,湖北省经济开发区普遍存在土地投资强度低、有的甚至仅几十万元/亩,远未达到国家300万元/亩的标准。另一方面,又有很多问题是我们面临的,比如存在部分闲置土地、厂房和半截子工程。而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①因为很多生产企业达不到土建工程规定的容积率标准,使得很多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低下。②有的企业在前期土地规划上很不合理,所以实际使用的土地很少,闲置的土地却很多,就造成土地利用率降低。③部分企业由于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产业导向发生变化,企业受市场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在获得土地后,缺乏资金,无力投资建设,所以使土地闲置;有的开发商更是采取观望的态度,肆意炒作土地,以此影响了土地的开发建设。
1.1.2 用地结构不合理。由于我省开发区建设过快,再加上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经济增长,我省开发区普遍存在用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以建成区用途分,开发区用地主要以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交通用地为主,加上适当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部分生活居住用地。然而,许多开发区的整体规划与建设都是按照城市模式来设计的,造成开发区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所占比率不足,而住宅、交通、绿化和第三产业用地所占比例较高。另一方面,园区内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导致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例,建成区48.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工矿企业用地占总面积的41.24%;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到16.79%,明显过高。非生产性用地比例过多,必然造成开发区用地结构的不合理,这不仅会造成土地的浪费,还会制约开发区可持续发展。
1.2 从土地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来看,湖北省经济开发区存在的问题有:①耕地和绿地遭破坏。一些开发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够,对合理安排用地的认识不足,使得大片耕地、森林或植被被开发区的建筑用地切成零星地块,由此不仅造成了土地利用的混乱和空间的破碎,也造成了耕地和绿地的破坏。②土地污染现象严重、土壤质量下降。许多开发区对废水、废气、废物没有进行科学地处理,导致空气污染、水质酸化,土壤结构变坏。此外,由于缺少对土壤肥力的保养,使得土壤质量进一步下降,这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在开发初期由于开发区竞争激烈,招商引资相对困难,为了争取项目落户和开发资金的到位,以及当时国家对项目审批中环境评估没有明确,以致引进的企业技术含量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再加上为了照顾本地居民,对本地居民开厂办企业没有严格要求,因此造成开发区目前环境整治困难;其次是随着很多开发区产业发展道路的明确,区内化工、纺织、钢铁等企业逐渐增多,对开发区的周边环境产生了潜在危险。
2 对策与建议
2.1 土地集约利用 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的延伸与拓展,开发区正以其独特的社会资源和环境优势引领着各省经济的腾飞,对于其土地集约效率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引入土地供应率、建筑物容积率、房地产开发比重、工业用地出让地价、项目开工率、多层厂房比重、土地与所在城市的比较收益、地均吸纳劳力人数等指标体系,为开发区土地扩展的机制构建提供借鉴。另外,政府可以采用的具体措施有:①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严格投资强度要求,如明确规定省级开发区每亩实际投入(不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不低于200万元,其他地方每亩不低于150万元。加强建设用地定额管理,节约使用土地。②充分发挥地价杠杆作用,提高市场配置土地资源比例。严禁低价出让土地,协议出让土地不得低于省政府规定的最低保护价。同时,大力推行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制度,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土地,未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的,其出让合同一律无效。③加强建设用地批后跟踪监管,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严格处置闲置土地,对土地出让合同或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定的日期满1年未动工建设的,依法向土地使用者征收土地闲置费,并责令其限期开发建设,对逾期不开发建设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对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已闲置2年以上的土地,坚决依法收回,统一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重新进行市场配置。
2.2 土地规划与产业集群 依据湖北省这个大区域的宏观产业布局,发展具有本区域特色的产业,这样做有利于发挥现实优势。对于开发区的土地规划,要做到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制定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使开发区规划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及产业布局相结合,一般一个开发区原则上是需要2个左右的产业集群为主导产业,而且在一个区的主导产业的企业数不得低于集群企业总数的30%,主导产业产值的比重还要达到该开发区总产值的50%以上。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原则,以集中发展为依托,就需要把开发区整合形成一批具有高档次、大规模、有特色的工业集中区和产业集中群,以此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比值。政府根据地区的设置规划一个地区原则上开发数不得超过3个,所以政府建设开发区的时候需要完善配套设施,控制入住企业数量来提高产出效益等指标,还要在一些建设服务平台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另外,要加快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开发区是承接重大项目的重要载体,政府应该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进行开发区建设,充分利用开发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用地指标,高起点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力争达到“七通一平”或“九通一平”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重推进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可采取引资建设、与对口支援城区合建、地方扶持等多途径解决资金来源。检测中心先期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派驻,业务量放大之后再推向市场。
2.3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要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湖北省开发区的发展应该从偏重数量增长的传统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转向强调改善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即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提高效益,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废物废气排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子孙后展所需要的资源。对环境行为良好的“绿色”、“蓝色”等级企业,优先提供政策方面的扶持;对超标准、超总量排污的“红色”、“黑色”等级企业,要采取限期整改或停产等有效措施,促进整改到位;对连续两年被评为黑色等级的企业,建议政府对其实施关停。
参考文献:
[1]石忆邵.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上海开发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1(5).
[2]翟文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襄樊国家级高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
一、突出园区建设,着力增强集聚力
坚持把发展优势产业与推动工业强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载体功能和助推作用,大力发展集群经济,加快优势产业集聚步伐。近年来,延寿县紧紧抓住国家土地规划修编试点的历史机遇,规划工业园区面积15.6平方公里,按照产业功能划分为纺织园、食品园、制药园、机加园和行政综合区、生活服务区等“四园两区”,并享受省级开发区的特殊政策。近年来,以建设“生态、环保、景观”园区为目标,累计投资3.6亿元,建成了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等基础建设工程,核心区达到“七通一平”,功能配套,设施完备,日处理工业污水6000吨和日处理生活污水1万吨的两座污水处理厂均达到设计运行状态,实现达标排放;新建供热能力20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企业,有效保证了居民和企业供热需求:新建22万伏、6万伏和1万伏数字化变电站,结束了延寿靠外县供电的历史,保证了发展用电需求。致力发挥工业园区的经济主导作用和集聚功能,大力发展纺织、食品、制药、机加等优势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产业集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上下游配套企业和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了延寿麻、延寿酱、延寿豆浆、延寿煎饼等一批市场知名品牌,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工业园区人园企业发展到33户。到2011年,延寿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要发展到40户以上,重点依托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引进省级以上知名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省市级名优企业和名优市场品牌。
二、突出对外开放。着力增强牵动力
从实践来看,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是制约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瓶颈。近年来,延寿县把扩大招商引资作为推动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牢固树立大招商、大发展的理念,深入实施借力发展战略,坚持靠政策、靠感情、靠服务,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集中精力推动招商引资,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使永和豆浆、香其酱业等一批域外知名企业陆续落户延寿。今年前10个月,全县共新引进、争取到位项目136项,总投资近20亿元。其中,引进的总投资5亿元风力发电项目。明年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税金2000多万元。紧紧抓住被纳入全省哈牡绥东对俄经济贸易加工区的机遇,组织党政考察团赴区域内县(市)进行了深入学习考察,成立了县对俄贸易办公室和驻绥芬河市办事处,并依托哈市作为东北亚中心的区位优势,全面加强对俄、日、韩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促进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到2011年,五年累计全口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将达到60亿元以上,进出口贸易总额要同比2006年实现翻两番目标,形成对外开放和外易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三、突出产业升级,着力增强竞争力
坚持以工促农、工农互补,依托本地优势资源,按照提升种植业、做大养殖业、发展林果业、开发旅游业的思路,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打品牌、闯市场、增效益,促进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在肉鸡产业方面,采取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协会服务、部门帮扶、农户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22个。入区养殖户发展到240多户,今年可出栏肉鸡1000万只,形成了企业+协会+银行+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利用两到三年时间,把延寿县打造成为哈东地区养殖规模最大、加工能力最强的肉鸡生产基地。在稻米产业方面。依托作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国家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县和国家粮食高产示范县,以及大气、水质和土壤均为国家一类标准的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种植业,目前全县省级以上绿色、有机食品标志已达到84个。新建标准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50万亩,深入推进品种、品牌、企业“三整合”,打造了以亮珠公司为龙头的稻米龙,同时引进米糠油、方便米饭等深加工项目,带动周边地区稻米产业加快发展。在林果产业方面,依托地处浅山区优势,大力发展地产水果产业,到2011年,全县林果面积要发展到2万亩以上,成为省内重要的优质地产水果种植基地。依托县内森林覆盖率高、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到2011年年产优质食用菌干品要达到150万斤以上,形成区域产业规模优势。在旅游产业方面,围绕发展绿色乡村度假游,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重点开发了延寿山庄、延寿石林等大型旅游景点20多个,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多条精品旅游线路。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旅游度假村开发建设以及观光、采摘农业。打造独具延寿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品牌。
四、突出创优环境。着力增强吸引力
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吸引更多的相关优势产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延寿为目标,努力打造有利于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重点探索建立了执行政策零折扣、部门服务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处理问题零缺位的“四个零”服务机制,建立约束有力的行政服务监管体系,完善行政审批、社会服务、效能监察“三位一体”的行政效能管理机制,县内行政审批全部进入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通过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有效规范了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收费和行政执法行为,对全县行政事业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逐一核实,共取消39项,免收和按最低限收取37项。进一步完善了推动加快发展、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财政支持、税收征缴、土地使用等方面进一步放宽了政策,增强了投资吸引力,从而打造了政策最宽松、服务最优质、效率最快捷、服务对象最满意的优良投资创业环境。为推动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条件。
五、突出机制保障。着力增强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