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0:05: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际化课程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高尔夫 专业英语 国际化人才
一、什么是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
专家指出,我国急需四大类国际人才分别为:1.懂得国际惯例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2.取得国际化执业资格的高级人才;3.熟练运用外语直接工作的人才;4.计算机运用能力强的人才。国际人才的需求体现在高尔夫领域内即为:懂得国际高尔夫高级经营管理、取得国际高尔夫相关任职资格的高级人才,如国际裁判等;能熟练运用高尔夫专业英语以及计算机进行对外高球交流的人才。
二、在国际化人才需求下高尔夫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
在国际化大趋势下,我国高尔夫行业一直持续发展,2011年中国高尔夫核心人口增长至35.8万人。随着国家旅游、体育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加之来我国打球的外籍人员增多,高尔夫运动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①与之相应,高尔夫国际化人才需求逐渐增大,开设高尔夫专业的高校也越来越多。作为对外交流的语言工具,高尔夫专业英语无疑成为了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高尔夫的从业服务中需要高尔夫英语
我国被认为是世界高尔夫运动最大的潜在发展国,每年来我国进行高尔夫旅游的外国客人都达到了50万人以上,因此,在接待外国客人时,学生的专业英语的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对客服务的质量。
2.学习高尔夫球技时需要高尔夫英语
世界高尔夫男子球手排行榜前十位的球手中有90%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数据来自The Official World Golf Ranking: Week 2012/23-June 10th)国外有关提高高球球技的书籍、网站、教球视屏繁多,世界顶尖级的高尔夫赛事录像大部分以英文为主要语言媒介,学习国外先进的高尔夫球技、训练方法等仅仅依赖已译成中文的资料是十分有限的。
3.高尔夫赛事中需要高尔夫英语
2011年,中国职业高尔夫球赛事稳步发展,全年共举办职业赛事28场,奖金总额约为1.77亿人民币。由于奖金额度的大幅提升,吸引了一批境外高水准球员前来参赛。①在赛事准备、国际裁判、赛事服务方面需要的国际化专业英语人才大幅增加。另外,高尔夫运动的国际性决定了在国际比赛中,所有球员和裁判都会使用高尔夫专业英语进行交流,这对我国高尔夫球手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4.高尔夫科研中需要高尔夫英语
国外有关高尔夫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更为广泛。因此,在进行高尔夫科学研究时我们需要对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引用,同样需要运用高尔夫英语去阅读大量的国外高球专业书籍、杂志和网站等,了解最新研究成果。
三、在国际化人才需求下高尔夫专业英语课程的几点改革建议
应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高尔夫专业英语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1.培养国际化跨学科专业教师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教师的国际化教学理念,同时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逐步实现师资培训的国际化,即通过对现有的高尔夫专业教师进行出国进修、学术交流等活动强化其教学的国际化理念;并利用多种渠道(如:聘请高尔夫专业外教、举办境外高尔夫短期培训班、与国外研究机构进行国际项目的合作研究、承办国际高尔夫学术或球技交流会等)提高高尔夫教师队伍的整体国际化水平。
2.选择适当的教材
高等教育不同于岗前培训,在教材内容上应注意国际化文化内涵和知识涵盖面,应注意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教材难度不宜过高。我校从2004年开始采用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的《高尔夫专业英语》教材(2012年更新到第二版),到目前已经连续使用了9年。教材精选了国外原版阅读资料,内容基本涵盖了重点的专业课程,力图提高学生阅读高尔夫专业外文书籍、网站,获取国外高尔夫最新信息以及进行高尔夫科研的能力。
3.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的创新性人才
改变人才培养思路,变接受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使用高尔夫专业英语进行广泛阅读、视野开阔、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新事物的反映敏感度,尤其是培养实践和敢于面对挑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潜力开发。同时强化服务意识的培养,促进高尔夫人才的培养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化需求。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大实践课比例
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球场、练习场为课堂,加大实践课比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在本地或在海外开设高尔夫专业英语实习基地、暑假开办国外球场实践项目、扩大与国际高尔夫学院间的学术与球技交流、加大互派留学生及交换培养高尔夫教师的力度、开设国外高尔夫远程教育课程等,为培养高尔夫国际化人才提供必要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戴菁.高尔夫专业英语教学实用性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戴菁,程磊.高尔夫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家,2011,3.
作者简介:
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
自《纲要》颁布以来,学校认真学习了北京市和朝阳区教育发展规划,认真分析了学校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针对如何发展国际化、集团化办学的特色与优势,如何扎实推进集团化、国际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办学任务,构建了核心价值观——以“荣·融”文化为精神内核,以践行国际理解、提升生命质量为办学理念,立足易知易行、和而不同,致力于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的发展,使学校成为首都基础教育的典范和中国国际教育的品牌。
结合办学理念,我们确定了育人目标,即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热爱祖国、友好中国;尊重包容、友好世界;自信乐群、充满活力;会学善用、充满好奇的芳草学子。
在办学核心价值观和育人目标的引领下,学校以国际理解教育为载体,致力于课程建设,力争进一步凸显自身特色,整体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及特点
1.整体思路
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政策,用“拓展”和“整合”的思想,构建科学与人文结合、中西文化结合、课内外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体现文化融合且充满活力的芳草课程体系。
2.课程特点
(1)育人导向
学校提出要以促进文化理解和儿童健全人格为目的, 践行国际理解,提升生命质量,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这样的学生应该热爱祖国、友好中国;应该尊重包容、友好世界;应该自信乐群、充满活力;应该会学善用、充满好奇。课程构建以目标为导向,整体研究课程设置,把国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变为学校可操作的、体现学校发展特质的课程,突出尊重生命、尊重个性、尊重文化差异,通过回归生活,扩展视野,夯实学生的做人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切实通过课程实施达到育人目的。
(2)国际化特色
我们要以国际理解教育为载体,确立四大特色项目,以深入推进芳草教育国际化——凸显语言文字交际功能,加强中外儿童汉语教学、中外儿童英语教学,建设三大品牌学科;强调尊重、理解、合作、交流的理念,建设师生友好型学校,整体构建芳草育人体系,从人格塑造、科学素养、艺术素养、身心素养等多个维度,提升师生综合素养;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课程建设,科学规划芳草课程,着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强调拓宽国际视野,创造各种条件,加强国际间教育交流,将“小小留学生”、外派教师交流进修、社团互访、举办国际教育研讨交流、中英合作项目等作为学校品牌活动,坚持开展下去。
(3)自主探究
课程设计突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和实践,努力将课改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一方面在课堂中贯彻自主探究的理念;另一方面立足于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变被动为主动,自主获得知识经验,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学校要努力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时空,根据主题探究的需要,开发和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课程设置
基于公办国际学校定位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充分考虑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激发中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我们成立以集团管理组、指导组、学校发展顾问委员会、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人员为主要成员的芳草地课程体系建构评价组,负责各项课程标准的审核和评价工作。
加强过程性评价,利用课程的实施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学习效果评价采取标志性成果的形式。
课程构建保障措施
我们发挥集团优势,建立课程建设管理机构,成立领导组、管理组、指导组、实验组。各校区根据学校实际,特别是师资构成的情况,确立重点实施学科和各自主攻方向,组成研究实施团队,确立重点研究人、实践的年级,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序推进。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网络课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
一、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意义
在最近几年,由于高职教育的高速发展,高职教学在改革路上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因为在课程的教学安排中依然将老师居于主导地位,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把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专业性作为讲解的重点,反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对于高职商贸类专业《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来说,如果在教学设计中缺乏富有多样性的教学形式,学生没有机会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的整个过程,那么这将会增大学生对于国际贸易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难度,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独立面对实际的外贸业务,也没有办法达到外贸公司对于应聘者提出的“上岗及上手”的业务要求。所以,将网络课程建设作为支撑,对于高职商贸类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更大程度上的转变,正是大势所趋。充分施展网络课程的优点,丰富教学形式,采用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中的动画、图文、视频等各种制作方法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也可以指导专业老师应用资源备课。
二、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职业教育的范畴中,数字化资源应用相对于其他领域较为落后,硬件建设所占的比重远大于软件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没有形成系统,质量也低,有关的教学应用探究也很少。
(一)优质数字化资源比例不足
依据现在所能找到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文本所占的比重最大。观察表明,虚拟实验实训资源和动画所占的比重最小。但是这两种教学资源是最能够改善课堂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的,同时也是最能够满足本课程教学要求的。这也体现出本课程缺乏高质量数字化资源。
(二)数字化资源未能充分共享
共享性是数字化资源是否被完全应用的重要因素。网络教学平台是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重要支撑部分。但是根据调查,真正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的院校并不在多数,更有学校表明暂时没有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想法。对于已经建成的网络教学平台,能够用于共享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资源也是少之又少。
三、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设计思路
(一)数字化资源的呈现方式
在当今的职业教育范畴当中,随着开发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进一步强化,各种技术手段在一步一步的慢慢建构和运用起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包括网络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和多媒体课件。而高职商贸类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表现方式为网络课程和多媒体配套光盘,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方式更有利于当前的高职学生、师资和教学设备的状况,能够更充分地满足教学需要。网络课程是依据某一课程大纲的教学要求所形成的一种多媒体表现形式。如果将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相比,网络课程在课程的结构上系统性更强。除了能够体现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增加了许多与教学相关的其他信息。不光存储量大而且还可以做到实时更新,方便各种学习形式,例如远程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等。尽管数字化资源库的学习支持功能更强,但同时它对于学习者的理解能力还有老师的讲解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时间长,结构也比较繁琐,各方面的耗费也比较大。所以,数字化资源库应该要经过长时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累积。
(二)数字化资源的开发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不仅仅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资金的合理分配,开发团队的建设才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事实上,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不应该只依靠于拥有专业知识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公司。专业公司虽然拥有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但是其所开发的教学产品也仅仅止步于最基础的状态,不但缺乏最基本的教学设计而且也无法达到实际教学的需要。事实证明,只有将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领导、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具有专业软件开发知识的公司的技术能力、学校中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与出版部门的教学资源建设经验合为一体,形成一个高能力的团队,各方面进行优势互补,才能够真正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沿袭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课程和教学工作的职业导向性比较弱。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具有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建设比较成功的解决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难题,对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焊接专业英语》为例简要阐述。
一、开设焊接专业英语的意义
作为焊接专业学生来说,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的事现场的一线作业,而焊接专业技术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更新,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来讲,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因此,开设焊接专业英语已是大势所趋。
二、焊接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
焊接专业英语是本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重点是让学生对专业术语能看懂能翻译等。该课程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传统的焊接英语教学存在很多弊端:(1)重视不够,在进行教学计划编制的时候使其成为了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2)教学模式欠佳。焊接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传统的教授法,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体现本门课程的实用性。(3)实践环节跟不上。焊接专业英语由于其课程本身的特点很难实现工学结合,做学合一。在实践环节上节本处于脱节状态。(4)考核方式单一。焊接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开卷考试或者考察方式,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更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主要应构建:以工作过程所需知识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以情景教学为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式,已真实职业情景为代表的教学环节三部分。按照这个内容,焊接专业英语就需要以焊接专业知识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以最新的专业技能知识为依据,进行英语基础语言的应用性练习和专业英语的实践性应用进行融合,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此课程具有以下特点:教学内容的新颖化。教学目标的设置主要是要是以“能力为本、够用为度”,强调专业知识与职业需求能力的匹配,焊接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就重在与其职业能力相对应的培养,突出岗位实用性。
四、实现途径
1、引起重视。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高度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重要性,分配一定量的课时数,保证学生在现有的学时下初步掌握焊接英语的学习方法及学习内容。授课教师在授课时也应将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其职业生涯联系起来并实施。
2、改变教学模式,加入相适应的实践环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块,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以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把真实的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学习项目,在具体教学中穿插口语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教学环节可采用授课教师将英文任务书提前准备并印发给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书中的项目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能完成项目首先必须能阅读并翻译教师提供的任务书,进而完成教师所分配的焊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和检测了学生本阶段的理论学习成果外还加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了相对应的焊接技能的训练。
3、考核方式多样化。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在编制情境学习要求时就明确具体考核的标准。课程考核主要以学习过程考核为主,贯穿情境教学的全过程。在每一个工作任务完成后对学生的英语版任务书的翻译、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最后总结的专业英文知识点进行点评并反馈,将本学期所有的任务的累积成绩进行加权作为该学生焊接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最后成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结束语
与传统的学科式课程教学模式相比,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焊接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有许多的创新点。首先,它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过程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为核心教学内容,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其次,一学生为主体,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依托实际工作任务进行专业知识以及基础英语语法的训练,突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实践环节的实施;最后,使用过程考核的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考核更加合理科学。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体系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教育研究.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64-03
建筑业是一个蓬勃兴旺的行业,对高技能人才有着急迫的、大量的需求。但是从现实状况看,并没有形成良好局面,导致出现这一局面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核心的课程体系设计未能与时俱进,因此,我院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一、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工作过程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1],“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2]。因此,我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图1)为导向,确定职业岗位群及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最终形成该课程体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二、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框架
我院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这一主线,对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形成了培养与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新的全新课程体系。其中,基本素质可以通过学习专业基本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和职业道德素质课程进行培养;专业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识图能力、测量放线能力和材料检测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筑识图》等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重点突出施工技术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基础工程施工》等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拓展能力主要包括监理、安装等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等课程进行培养。课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构建,最终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因此专业课程开发已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三、校企联合开发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应该遵循由校企联合开发的逻辑规律和路径,分析就业岗位及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而设置学习领域的课程。
1.就业行业、企业。从建筑工程学院多年来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为中小型的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等单位。因此,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确定为中小型企业,既是保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又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然选择。
2.就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分析。由于中小型企业的工作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较简单,并且企业自身发展空间较小,对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在中小型企业就业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常见的建筑类工作岗位主要有:施工管理、质量检测、安全管理、资料管理、测量放线和材料检测等6个岗位。其中:施工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组织工程施工的生产管理;编制各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合理规划布局施工现场平面图;编制工程总进度计划表和月进度计划表及各施工班组的月进度计划表等工作。质量检测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检查验收;各工种的分部、分项工程跟班质量检查和验收;监督检查各施工班组的各项质量;填写质检内业;收集各班组的工程质量检查资料,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定期组织召开现场质量例会,制定预控及整改措施。安全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本工程有关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各级安全技术交底;巡回检查施工现场;检查班组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资料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工程项目资料、图纸等档案的收集、管理;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工作;计划、统计的管理;工程项目的内业管理等工作。测量防线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制定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测量仪器的核定、校正;测量放线等工作。材料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现场材料管理,制定材料管理规划,组织料具进场,现场材料的验收、保管、发放、核算;材料计划管理工作,编制材料计划,材料的供应;材料的选购;编制单位工程耗用材料的控制指标;材料进场调拨、转移领用;材料仓库的仓库管理;材料核算管理等工作。
3.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从我院调研分析的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必须按照学习领域进行设置,下面以培养施工管理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基础工程施工》的设置为例(表1)进行说明。在《基础工程施工》课程设置时我们将一个个学习情境按照一个任务或项目的形式来进行设计,并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由易到难排序,同时在学习内容中有机融入相关建筑工工艺、建筑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四、形成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和完整工作任务特点的学习情境的设计,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逐步构建了以施工过程为导向的“双合成、双证融通、三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质检员的施工岗位能力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根据岗位工作任务与要求,在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参与下完成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提取出典型工作任务,并通过分析归并形成行动领域,对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分析,最终形成了融理论、实践于一体的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图2),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黎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征分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21801
1 传统单证实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先理论后实践的安排次序
传统单证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次序是先教授有关国际贸易和单证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根据国际贸易中相关环节的工作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先理论后实践的次序固然能避免学生在纯实践中的盲目性,但是如果理论的教授不能与相应的实践操作结合,那么教学成效就会减半,一方面纯理论的知识会让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趣;另一方面学生很容易学后就忘,理论与实践脱节。
1.2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传统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为理论部分教学主要以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相关理论;实践部分主要是教师讲明具体操作流程,学生机械的模仿复制这些操作。这种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单一教学方法,虽然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但是,从长远来讲,缺乏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方法只会限制学生更好更快发展。
1.3 评价考核的单一性
传统的评价考核都是教师按照平时考勤和最终成绩按比例给定,而且在最终成绩考核时,由于实践部分的考核操作性不强,教师在设置考题时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在备考时也更注重理论的复习,这不仅违背了本课程设置的初衷,而且没对学生做公正客观的考评。
传统单证实务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次序、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正确处理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学习与单证实务操作的有机结合,忽视课程本身的一体化,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要使学生在掌握系统国际贸易单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从容地进行单证实务操作,就迫切需要进行本课程的一体化建设。
2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2.1 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的安排要注重各个单证理论的学习与各个单证的模拟实训操作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把各个单证的学习纳入具体的贸易业务流程中,在具体的贸易流程讲述中穿插各个单证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使学生对整个贸易流程有整体感知,并能熟练说明其中涉及到的单证知识,并能进行相应实务操作。
2.2 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单证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创设的外贸公司中实际体验与其他公司的业务商谈,相关外贸函电的撰写以及外贸合同的缮制等工作。如果学生对这一课程的相关理论和实务操作已有深刻认识,教师也可实行翻转课堂式教学,让学生自主运用相关网络平台进行实务模拟训练,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主要解答学生在模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无定法”,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对单证实务课程的掌握程度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一体化。
2.3 考评方式多样化
考评方式的制定可根据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而定,不必局限于单一的考核模式。例如,如果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模式,那么就要根据每个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准确无误地完成相应岗位职责的程度确定考试成绩。
在考核成绩评定中,应改变以往教师单评的评价模式,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评价,有利于学生自觉反思自身实务操作中的得失。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典型工作任务;动漫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领域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37-03
收稿日期:2015-01-25
作者简介:张保红(1968-),女,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美术高级教师,广州大学美术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研究。(广东 广州/51007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建设研究”》(编号:09B075)阶段性成果。
我国的动漫设计与制作行业从上世纪九十年展至今,已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以中职为起点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如何根据地区行业需要,构建和实施动漫专业新的人才培养课程,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一、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的背景
广州市在200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为第四个国家级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据统计,至2011年,广州市从事电影电视动画、动画广告、网络动画、游戏制作的企业已超过100家,产生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知名企业与自主品牌,初步形成了以动漫创作及表演、网络游戏以及相关衍生产品生产为主要环节的产业链,对动漫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和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前后,广州市的中职学校相继开设了动漫专业,课程的构建在进一步的完善中。2010年我校的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建设研究》经广州市教育局批准立项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近几年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研究。
二、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的理论依据
职业教育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理论源自于德国,课程理论强调“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完整工作过程、获得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其课程特征为:符合人的职业成长规律,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实现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培养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和技术思维方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加强职业认同。可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能够体现工学结合一体化,是实现人的职业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 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根据动漫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确立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培养目标
在2009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制定中职学校教学计划原则意见的指导下,我们走访了多家动漫及其相关企业,与不同所有制和发展阶段的动漫企业开展校企共建课程的合作关系,通过对行业发展动态、动漫制作流程、职业岗位设置及职责、企业用工需求及要求等进行了较广泛的调研,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将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培养目标初步定位为: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审美能力和手绘能力;熟悉动漫制作流程和动画规律;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掌握初步的动漫制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团队协作能力的初、中级二维动漫制作人才。
(二)运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构建动漫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根据课程构建的方法和步骤,召开了动漫行业实践专家访谈会,邀请了来自广州星梦动漫设计有限公司、广州三圆动画公司、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优一动画有限公司、网易公司等十三家动漫及其相关企业,涵盖动画公司、数码科技公司、网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和报业集团等企业的十八位行业实践专家参加访谈会。这些实践专家从业在三年以上,分别担任了所在公司的创作总监、导演、网络动画设计师、原画师 、动画师、三维动画师、插画师等,其中有中职学习经历的多人。参加行业实践专家访谈会的还有本校全体动漫专业教师及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约六十人。在课程专家的主持下,运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通过行业实践专家叙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归纳出职业的发展阶段;通过对各阶段的重要的工作任务分析,总结出对从业人职业成长中起关键作用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动漫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分析,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基本的内容框架。
前期的企业调研和行业实践专家访谈会的成功举办,给动漫专业课程方案的构建提供了依据。随后,动漫专业教师深入动漫相关企业进行二次调研,对动漫行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动漫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教学化处理,逐步形成了以二维动画为方向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探究
(三)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构建动漫专业课程模块
根据动漫行业的能力要求和的工作过程要求,将动漫专业课程分成专业一般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大部分。专业一般课程有:绘画基础(包含素描、速写、色彩、构成基础)、漫画基础、 Photoshop 等三门课,约612学时,解决造型艺术一般规律的认识及技巧,培养动漫专业基础造型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有:动画概述(含编剧)、动画角色设计与制作、动画场景设计与制作、动画分镜头绘制、 Flash二维动画制作和后期制作等七门课,约864学时,培养动漫制作的职业能力,获得上岗须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专业拓展课程有:插画设计、动画短片制作、3d制作、动漫衍生产品设计等五门课,每门课约108学时,拟培养动漫相关工作领域所涉及的工作能力。形成了专业一般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顺序。其中,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顺序参考二维动画项目须经历的工作流程为主线进行排序,即:动画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分镜绘制原动画制作二维动画制作后期制作。动漫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打破了学科性专业知识的纵向完整体系的框架,形成了基本符合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结构。
(四)根据行动导向原则,实施课程教学与过程控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实施,即学生整体的学习过程是系统化的完成动漫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在学校学习期间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并培养良好的工作素质。为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学校配合建设了以动漫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
课程的实施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强调核心课程间的衔接。教学组织以个人或工作小组为单位,以完成简单到复杂的二维动画项目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个人或工作小组划分,以一人独立完成或小组协同完成工作任务的组织形式,照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动漫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校内模拟企业工作任务和引进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核心内容形成学习任务。校内模拟企业工作任务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顺序进行整合教学,如制作《行为规范》《防腐倡廉》动画短片、改编幽默故事制作动画短片等项目,力求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而来自于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则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引进公司游戏制作项目作为教学内容,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与培训,由企业教师任教,学校教师辅助教学,共同承担学生的实训项目指导等工作,如参与制做某些游戏开发公司动画游戏中的动作制作等。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经历了动画设计与制作的主要过程,并在工作过程中开展学习活动, 强调建立学习与工作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工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工作体验。
基于工作过程的动漫专业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实施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空间随之调整 ,重点体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控制,要做到有序、有效地实施教学。
四、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实施的效果
(一)专业课程结构基本体现了职业成长规律
基于工作过程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明确了动漫设计与制作工作流程和岗位能力要求,强调初、中级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造型能力――制作能力――拓展能力”的能力培养结构链。在专业课程结构上,体现了职业成长规律,强调了动漫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在教学实施中,学习过程就是模拟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增强了学习目的性,提高专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构建与实施的效果在教与学方面逐步得到体现
1.促进了专业课教师的成长
动漫专业的专任教师在学校的支持下参与了由国家、省、市各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与动漫相关企业共同组织的师资培训、座谈、调研,定期派出专业教师到动漫企业实践,学校聘请动漫企业专家对本专业的教学进行指导,通过再学习与培训逐步提高整体师资力量。近三年,由本校专业教师担任主编并编写的动漫专业教材二本,其中由北京科学出版社的《运动规律与动作实现案例教程》被教育部认定为为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教材,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手绘漫画基础》是广东省教育厅推荐使用的省级中等职业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动漫专业课题5项,其中三项已结题;撰写或发表动漫专业教学论文六篇次;教师个人参加国家、省、市级的论文评比、说课比赛等约有十余人次获奖。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近三年经历了学习领域课程学习的动漫专业部分优秀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动漫设计与制作技能比赛获得优异成绩,近50人次获奖个人一二三等奖;连续获得广州市中职学校动漫设计与制作技能比赛团体一等奖或二等奖。部分优秀学生开始承接企业或私人动画制作项目,如场景制作、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制作、婚礼动画制作等。部分学生在校制作的动画作品选入公开发行的动漫专业教材光盘。毕业后成功应聘动画公司或相关企业的学生也逐年增加,如吴佳彬、杨婉倩等十余名学生分别被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星梦动漫设计有限公司、甜柠婚礼动漫公司或相关企业录用,李丽贤、张迪等数十名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学习。在中职阶段的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初步打好了就业和升学的基础。
五、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的反思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与实施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建立并完善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在实际操作上还有拓展的空间。
2.中职学生在认知和能力水平有别于高职和本科阶段的学生,中职动漫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课程内容、教学实施等要针对职业岗位相应有所侧重,提高在某些基础岗位的竞争力。
3.改革教学管理方式,改变以往在教学安排上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著.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开发与应用
[DOI]10.13939/ki.zgsc.2015.11.147
高等院校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定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知识能力的系统化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抓手和根本出发点。传统以学科体系为着眼点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学生所学知识不少,但是缺乏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进而无法顺畅地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实际当中。为解决这一问题,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大力推进课程改革,选取实践性较强的部分课程作为前期试点进行课程开发,重在理清课程开发的思路和目标、课程开发的实现方式以及课程开发的成果应用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改革进行阐述。
1 课程开发的思路和目标
1.1 课程开发的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讲授,其要点和精髓在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非学科架构的系统化。《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授课的一般讲授顺序是: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IP地址、子网划分、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可变长子网掩码)、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无类域间路由)和以太网基础知识;第二部分路由器相关知识,包括不同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配制方法、访问控制列表、NAT\PAT技术等;第三部分交换机相关知识,包括交换原理、STP以及VLAN技术等;第四部分广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相关知识及配制方法;第五部分IOS(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网际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等。针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打破以往知识点的讲授顺序,将知识结构进行重构,依托实验教学环境,以实际应用中网络工程技术人员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实施任务的过程和步骤为载体,构建工程项目任务。
1.2 课程开发的目标
(1)构建以提升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环境。教学软环境的构建包括:编写教学大纲、教材、案例汇编等;教学硬件环境的构建包括:模拟真实环境的场景设计、实验环境的搭建等。
(2)构建以提升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探索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2 课程开发的软硬件平台与教学方法
2.1 课程开发的软硬件平台
以网络工程与网络安全实验室为依托构建课程开发的软硬件平台。硬件平台:该实验室有三层交换机12台、二层交换机12台、路由器12台、防火墙6台、无线AP6台、CVM虚拟机3台(可同时模拟48台PC),上述硬件设备可同时供6组48名学生进行开放式网络实验;软件平台:该实验室共有Dell品牌的PC48台,根据需要装有packet tracer、GNS3、HW-Routesim3等模拟环境,可支持工程类复杂网络拓扑的搭建与设备配置。
2.2 课程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定“某大型会议中心网络接入”、“某大型企业内部网络接入”、“某大型三甲医院内部网络接入”、“某综合性大学校园网规划”、“某智能小区内部网络接入”、“某连锁快捷酒店内部网络接入”、“某大型银行网络接入”、“某大型购物中心网络接入”、“宽带城域网汇聚层与接入层的规划”以及“某大型综合图书馆网络接入”10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上述项目进行选择,依托网络工程与网络安全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应用到上述项目中。下面以“某综合性大学校园网规划”为例,说明《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
某综合性大学校园网规划
(1)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如图所示。内容包括:1)从模块化和层次化两方面来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模块化设计可解决网络扩展性及网络间冲突的问题;层次化设计将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架构。2)IP地址的规划应与网络拓扑结构相适应,既要有效利用地址空间,又要体现出网络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层次性,便于网络中的路由汇聚,减少路由表的长度,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地址的可管理性。
(2)网络设备的选型。根据实际需要,查阅质量过硬、性价比高、售后服务好得多的品牌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以及无线接入等网络设备的技术参数并进行比较。
(3)接入层交换机的配置。接入层交换机直接与用户节点相连接,是各个网络模块接入汇聚层的重要设备,主要通过VLAN技术划分子网,进而隔离各模块之间的广播流。
(4)隔离网段间的互联互通。配置三层交换机或者路由器实现VLAN间的连通。
(5)路由器的配置。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实现多区域多网络之间的连通。
(6)网络安全配置。主要涉及交换机、路由器以及防火墙的安全配置,例如交换机的端口绑定、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防火墙的过滤规则以及网络地址转换等。
(7)其他技术在网络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涉及无线网络技术等。
通过对上述“某综合性大学校园网规划”项目的分析,将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任务式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
3 结 论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线的课程结构,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以模拟组建真实网络为工作过程,以前后具有逻辑关系的递进式工作任务为驱动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灯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项目式课程开发[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