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0:05: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财务;风险;依法治企;内控
一、风险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1.公司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
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从公司战略目标出发,为保障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
(2)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逐步覆盖公司所有的管理活动和业务流程,逐步实现公司全员、全方位参与,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防范面临的各种风险;同时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以重大风险和重大决策、重要流程为重点,实施重点管理,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3)风险管理与经营管理有效结合的原则
将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思路融入公司具体的管理活动和业务流程中,在各个管理领域和业务模块形成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体系和有效机制,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4)科学主导、持续改进的原则
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实施内部控制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创新,持续增强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管控能力。
2.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1)建立风险监控组织机构的单位达100%;
(2)利用风险信息系统开展风险监控的单位达100%;
(3)统一财务风险分类标准和管控标准范围达100%;
(4)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制定工作完成100%;
(5)风险管理报告质量分值达到国家电网公司要求。
二、防范全面风险依法从严治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建设目标
为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总经理任主任、总会计师任副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委员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工作,行使风险管理决策权;在供电、农电及非电企业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形成省、市、县三级风险监控组织架构,为建设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 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明确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目标,即:引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力争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文化,两套机制,三项保障(即:培育一种积极进取、稳健经营的风险文化,建立风险决策和风险监控两项机制,健全组织、制度和技术三项保障)”,有效提升公司风险管理水平。
2.缜密制定方案,完善工作机制
围绕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目标,公司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整体设计、前期试点、分步实施、整合运行”的工作思路,将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分为基础准备、风险建设、深入实施、整合提升等四个阶段。同时,公司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防控体系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风险防控体系委员会和联络员会议,协调解决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各部门工作进展,定期编制季度工作简报,及时总结阶段性工作。
3.构建防控体系,防范全面风险
公司以信息平台建设为契机,将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与各业务信息系统有机结合,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开展风险辨识评估调研,获得风险基础信息,确定公司面临的政策风险、社会形象风险、安全风险等重大风险,编报年度风险管理报告。二是以业务链为依托,梳理各专业管理流程,构建多维度的风险信息库,将风险、流程、责任部门、关键指标有机关联。三是强化内部体系建设,制定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细化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
4.发挥监督合力,推进依法治企
坚持依法从严治企,构建由财务、审计、纪检等各部门组成的内控监督防线。一是加强业务部门沟通协作,重点发挥业务部门的监督合力,拓展稽核监督深度广度。二是利用在线稽核系统,对重点业务进行动态监控,利用审计成果,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现场稽核,利用“联席会议机制”对稽核结果进行效能监察。三是建立稽核结果、内审外检、典型案例等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稽核成果转化应用。四是加大日常业务稽核力度,对成本、资金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项稽核,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联合监督。五是推行公司抽查、省农电公司督查、市公司普查三级稽核方式,实现对县农电企业稽核的闭环管理。六是强化审计监督,开展“三指定”自查整改、“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等活动。
参考文献:
[1] 翟志华.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资产与产权,2003(3)
关键词:建筑施工;全面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建设;对策
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建筑企业由于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各项管理工作常会出现严重的失控情况,增加了建筑企业的风险,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存在较多的问题,制约着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风险管理思维,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增长持续放慢,投资增速减缓等外部风险,导致企业的规模扩大,存在安全质量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加大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正面应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背景与发展历程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没有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管理工作,不利于企业内控体系的完整建立,例如,2001年美国的安然公司倒闭案和2002年的世通公司财务欺诈案等一系列舞弊事件的发生,使全社会加大了对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注力度。美国特针对该项事件,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对做假账和渎职的企业进行严厉的制裁,要求企业将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减少了上市公司舞弊事件的出现。中国在2005年,财政部、证监会等部分针对我国企业出现的舞弊案件,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多部法律文件,强调了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规范了我国企业的行为,对确保我国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
二、建筑施工企业全面L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对策
(一)构建良好内部环境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风险管理及内部体系是企业体制的重要内容,要想强化风险管理基本内部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效果,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明确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的因素,找出影响企业稳定发展的原因,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了确保监督权和决策权的充分发挥,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监事会和董事会。
2.合理设置机构,明确权责分配
企业需要强调权责分配和监督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员工明确权责分配方法,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正确行使职权。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组织机构,确保权责分配体系的合理性,明确权责分配的关系,明确企业的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合发展体系,充分展现出企业的岗位职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和发展。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需要促进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加大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动态监控。明确企业财务工作的运行情况,确保财务数据的透明性,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大财务风险防控,规避财务人员风险,及时了解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控制并进行独立评价,遵循企业的发展方针,严格按照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强化企业财务控制能力,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2]。
4.规范企业内控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确保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措施和程序,在企业内部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展现出企业的诚实守信和开拓创新精神,给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将风险管理和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企业全体员工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的建设管理工作中来。首先,将环境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严格按照环境标准化建设内容,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建设,为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环境的人文性和和谐性。其次,加强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建设,加大对员工道德素养的培养。最后,强化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力度,在企业内部构建件全部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是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的要求,需要合理设立风险评估目标,基于已有战略设定目标,并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将企业的成本风险降到最低。对项目成本,要设定合理目标,并对定量责任成本加以明确,准确的识别成本风险,将项目延伸到每个领域和每个施工节点上,在成本风险识别基础上,对相应分析流程进行建立,实现风险准确分析,对相爱难改观数据进行收集和研究,进而得出风险评估结果。最后,结合项目,制定出相对应的项目方案,做好项目评估工作,确保项目实施的高效开展。
(三)确保控制活动的高效开展
1.建立完善的活动流程
要想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应对项目流程进行优化,针对业务流程控制,建立程序文件和管理规程,结合公司各大项目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对项目循环流程文档进行控制,结合存在的问题,做好文档补充和修订制度。
2.做好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工作
工程项目在实施控制过程中,需要结合项目风险的评估情况,有效控制整个项目实施阶段,并对项目标准实施体系进行建立。在项目标准中,囊括了物资、劳务、成本、技术、安全等相关问题,项目管理标准则包含了支持性政策文件、流程控制要点、工作任务目标、业务实际风险等。
3.对流程控制情况进行分析
明确企业的控制流程,对各项控制工作做好严格的流程把控,是当前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企业风险部门需要承担起流程控制的责任,严格把握控制流程,明确控制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控制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修改和补充工作。
4.调整控制措施
当前,企业在实际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影响较大,影响着企业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风险评估和内控管理,能够明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得到问题,并及时做好调整,调整控制措施,完善制度文件。
(四)做好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求企业员工需要具备及时捕捉信息的能力,能够搜集到更多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通过合理把握信息,使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良性运用,企业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企业信息的把控能力,不嗟奶岣咂笠档哪诳刂柿亢湍诳匦率。需要将搜集信息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满足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需求,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程度,充分展现出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五)做好企业内部监督工作
内部监督对确保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证。在企业当中,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都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应根据企业具体状况,合理制定企业战略目标,有效应对企业发展当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而更为有效的评价与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同时,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辨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对企业的风险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和改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在内部制定相关制度,对职能部门予以相关权限,规范长效监督机制,确保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体系建设的合理性,为企业的安全稳健和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三、结论
加大对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对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夯实企业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建设施工企业正处于迅猛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构建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庆和.强化企业内控监督体系,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对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47+50.
[2]曹茂柱,忻国社.建筑设计企业构建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5,10:10-13+18.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lectricity market mechanisms brings many uncertainties, so it is the necessary task of power generation companies to enhance risk awareness,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risk and enhance risk manage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veal the main risk and fin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ower generation companies.
关键词: 发电企业;风险管理;防控管理
Key words: power generation enterprises;risk management;prevention and contro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129-02
0 引言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风险管理控制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发电企业在风险管理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发电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本文根据发电企业存在的风险,并且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与措施。
1 发电企业风险确认
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收集是发电企业风险确认的主要工作。信息资源是发电企业开展风险评估、风险防控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需要发电企业做好对初始信息的收集、分析、筛选、整理及应用等工作。现行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可包括两大类:历史数据和预测数据,按照这些数据信息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从风险形成原因角度看,可将发电企业风险划分为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大类;从风险性质角度看,可将发电企业风险划分为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及战略风险五大类,本文将具体论述上述五大类风险:
1.1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因企业财务结构不规范、融资行为不合理而导致企业偿债能力较低,使得投资者预期收益大大下降而引发的风险。对于发电企业财务风险而言,其主要体现在资金周转率、企业的负债水平、盈利能力、各项成本费用、成本核算、资金结算等方面。
1.2 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受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导致运营活动未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或遭受重大损失而引发的风险。对于发电企业运营风险而言,其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策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人员从业素质及信息系统操作等方面。
1.3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因违反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原则,给予自身或商业银行带来重大经营损失而引发的风险。对于发电企业的法律风险而言,其主要体现在发电企业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政策文件等方面。
1.4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股市价格、汇率、利率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对于发电企业市场风险而言,其主要体现在煤炭市场信息、电价信息、计划电量完成率及电量供需状况等方面。
1.5 战略风险 一直以来,关于战略风险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争议不断,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持有不同的态度。简单来说,战略风险可被定义为因企业整体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引发的风险。对于发电企业的战略风险而言,其主要体现在电力企业发展规划、发电量预测文件等方面。
综合上述,国内发电企业可致力于以上五大风险的分析之上收集相关信息,并依据所收集的信息评估各类风险,挖掘引起各类风险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策略。
2 发电企业风险分析评估流程与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2.1 发电企业风险分析评估流程 风险分析评估是加强发电企业风险防控管理的关键环节。通常情况下,风险分析评估工作由发电企业职能部门、风险管理领导机构及总办会共同完成。由发电企业相应的职能部门落实好相关信息收集工作,并对收集到的信息分析、筛选及整理,编制日常风险分析报告。同时,相应的职能部门以日常风险分析报告为依据全面探究风险成因和风险影响,从而制定风险防控措施。之后发电企业职能部门将开展的所有活动以报告的形式上报于风险管理领导机构和总办会,由其进行审核、监督和指导各项活动的实施。
2.2 发电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发电企业加强风险防控管理的重要平台,该体系全面贯穿发电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行使着对决策、执行及监督等过程的风险管理职能,对发电企业更为准确、高效的决策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加上发电市场竞争力日益激烈,使得发电企业各类风险日益突出。目前,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发电企业风险责任意识薄弱,风险防控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以至于各类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制约着我国发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我国发电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发电企业重视起风险防控,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首先,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领导机构,由该机构承担起企业管理层面的风险管理职责;其次,发电企业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在该会议上详细评估、审查企业风险状况,以便各部门更好的了解企业整体风险状况;最后,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相关机制和政策,明确各职能部门相应的职责,如营销部门承担预测和分析电力销售市场风险的职责;策划部门承担本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职责;燃料供应部门承担预测和分析煤炭市场风险的职责,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3 有效地加强风险防控管理的措施
3.1 根据危害因素确定预防目标 对于发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而言,其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指导方针,以“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为坚持原则、以规避各种风险、保证发电企业运行顺利性、安全性为目的。现阶段,发电企业总调已经统一确定了电网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并由各级调度机构承担组织实施所辖电网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加强和其他部门的协作共同管理、控制风险。现行发电企业风险管理要求实行超前控制,即通过风险预测估测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并事先做好防范措施,待风险出现时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给发电企业带来重大损失。风险事故预测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过程,其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事故教训,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内部因素(系统结构、电源分布影响)和外部因素(地域特征影响、自然灾害影响、污秽影响以及外力破坏影响),运用风险评估技术,从多角度、全方位对电网运行风险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控制和管理措施,从而起到风险事故预防的目的。
3.2 建立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按照“全员参与、突出重点、融入管理、务求实效”的原则,一是分个人、部门(单位)、公司三个层面,着重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五个方面入手,采取“自己找、同事议、群众评、领导点、组织审”等方法,认真查找廉政和监管风险点。二是紧紧抓住风险收集、排查、评估等环节,建立廉洁风险防控信息库,并制定出相关措施,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在“找准风险点,筑牢防火墙”的基础上,将对廉洁风险防控信息库进行动态管理,不断加强对风险防控措施的研究,重点开展防控措施制度建设,逐步构筑“岗位履职有标准,防控管理有措施,问责追究有依据”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全面提升发电企业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整体水平,为发电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政治和纪律保障。
3.3 以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完善发电企业安全保证制度 发电企业需针进行全面控制,其分析内容如下所示:发电企业结构、电力电量平衡、系统潮流及无功电压、系统N-1静态安全、系统暂态稳定性、系统动态稳定性。待发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后发现,风险与现行制度、应急管理预案严重脱节,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将为完善发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实践证明,风险防护并未能够满足发电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措施实现发电企业安全风险高效预防。
通过实行发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有助于完善发电企业安全保证制度,增强评价结构检查保证和保护制度的有效性。于此同时,更需要进一步强化电力企业广大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自主的参与到风险防范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杨学华,张国库.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探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2).
[2]缑颖慧.危机下发电企业财务风险应对[J].河北企业,2010,(07).
关键词:城市建设融资;财政风险控制;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近几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推进了我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市政府投融资平台积极筹措资金,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同时也碰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及风险防控是当前最为突出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区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去年投入明显减少。上半年基础设施投入27.2亿元,同比下降6.5%,其中,政府重点扶持、占比最大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入17.59亿元,同比下降22.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入1.13亿元,同比下降23.0%。城市建设融资渠道明显减少,日益凸显的政府财政风险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城市建设融资主要面临的难点
从目前实际出发,当前城市建设融资主要面临三个难点:
(一)城市建设资金缺口大,已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省地方政府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特别是市县平台普遍存在职能交叉重复、经营状况不佳、债务偿还对地方财政过度依赖等现象,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由于自身财力的严重不足,以及在公共产品配置上负担过重,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而单纯对各级财政的“等、靠、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等问题,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
(二)城建资金融通过程中的融资风险向政府财政集中
鉴于政策和法律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限制,城市建设融资大都以政府职能部门或临时设立的建设项目负责人等名义,或以银行借款、或以集资、垫资等形式吸收民间资金进入,形成资金在筹集、运用与偿还各环节上的脱节。这类借贷行为所隐含的巨大风险最终都会向政府财政集中。如何在防控财政风险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实现平衡状态,对加快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三)实现社会效益和追求经济效益的矛盾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职能主要是承担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投融资功能,因此,地方投融资平台具有明显的政策性和公益性特征。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投资规模大、需要消耗大量中长期建设资金,而且具有投资的时间集中性和受益的时间跨越性。城市建设融资大部分项目往往是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如何让城市建设融资平台在追求社会效益中创造经济效益,实现平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城市建设融资与财政风险控制对策
深入认识和分析我市城市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对财政风险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对我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如下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推进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地方投融资平台投资管理机制
地方政府应建立起动态的、精细化的投资项目管理机制,提高资本的利用率。一是强化对项目前期的科学论证,加强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加强对项目建设中的质量管理;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管理人员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管理职责,逐步建立起争取项目与项目实施效果挂钩的良性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全程化项目监管的体制机制,加大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使项目建设和实施始终在有效的监督之下施行。
(二)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大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
要改变过去地方平台过度依赖于银行信贷模式,积极扩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融资机制。一是充分利用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吸纳社会资金,如发行地方债、上市融资等方式,以市场运作方式为政府筹集建设资金;二是创新BOT、TOT、PPP、ABS模式、信贷计划等项目融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时的资金困难,还可以使投资方获取一定的项目运营收益实现“双赢”。
对于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必须培植和壮大相应的建设性投融资主体,将由政府出面举债为主的投资方式转变为以建设性投资集团作为企业向社会融资为主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
(三)进一步规范政府性融资平台,推进技术体系建设
政府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和金融体系存在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如何准确真实反映融资信息至关重要。一个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现实状况如何,关键是要看反映融资和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表”。一方面,加快政府会计报告和准则体系建设,在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事项中,要将政府管控的债务、投融资、损益等情况包容进去,全面反映一个政府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强复式预算中投融资预算体系建设,将政府投融资行为通过预算草编—人大审查—预算执行—监督评价等流程和环节,建立科学透明、规范合理、安全有效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系,纳入可持续发展的地方经济建设之中,实现可控可行。另外,还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植入到城市建设融资体系建设当中,为其发展提供基础性可靠的保障。
(四)合理确定融资规模,控制和防范财政风险
强化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加强企业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于企业有效应对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风险,保障企业健康有序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环境多变,风险较多,但较多的企业缺乏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与之相对应,也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和部门去控制风险,对风险防范与管控不够有效,这都成为企业失控的潜在因素。强化对风险因素的有效管控,就需要明确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类型,做到对财务风险的实时管控,关注自身的经营环境,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要重点关注下面几个财务风险:筹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一般跟管理层的决策以及市场因素直接关联,使得企业筹资活动难以实现预定目标;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企业在收益分配过程中由于不合理分配而对企业未来经营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在资金回收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导致资金回收的时间和金额难以按照预期实现;投资风险,是指企业的投资回报率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财务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部分管理者难以全面把握企业面临的风险,只看到其中的部分风险,忽视了另外的风险。这就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难以全面应对所有风险,进而难以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风险管控上缺乏联动,行动不统一,架构不健全。部分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上存在偏差,看不到风险管控的重要性,更看不到其内涵外延,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落后阻碍了风险管控在实践中的应用。不少企业对风险的管控和识别大都依靠经验,且由于自身专业技能的约束,风险的识别量化模型较少,这就使得企业难以及时有效地对风险进行预警,管理层难以把握所有风险因素,风险管控体系不够全面、系统,难以及时有效应对各种市场风险。不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缺乏监督控制,难以做到对财务管理的实时监管,不能有效地全方位监管相关管理工作,又没有有效的内部监督,领导层难以及时准确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监管工作比较薄弱。部分企业认为风险管理只是走形式,根本无任何作用。正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财务管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管理职能,不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导致管理层在做决策时常会出现偏差。许多企业对财务风险难以及时把控,遇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从会计岗位或出纳岗临时抽调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业务上不了解,机构不健全,导致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部分企业在日常风险管理中对于资金的流动和资金的管理监控不能齐头并进,风险管理监管不到位,存在潜在财务风险。不少企业倾向于扩大规模经营,因此企业之间常常互相拖欠应收账款,债务关系难以理清,导致企业应收账款难以及时收回,形成财务风险,影响企业发展运行。企业要维护自身企业的资金安全,保证企业应收账款债务权益的可靠性,切实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将应收账款的资金风险降到最低。长时间、大金额的应收账款不仅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也会形成较大的资金风险,给企业的发展经营留下巨大隐患,成为不少企业的潜在财务风险。企业身处经济全球化浪潮,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甚至致命影响。会计信息化的普及也会增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压力,计算机系统极易受到外来攻击,或者系统本身出现问题故障,这些问题出现时就会导致相关的会计信息丢失,甚至系统瘫痪,对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极大干扰,极易造成大面积的影响,极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产生不利影响。强化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管理层理顺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及时发现和规避潜在风险,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经营。
二、强化企业风险管理下内控体系建设的建议
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要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科学化水平,解决财务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保证财务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就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职责分工,将财务风险管控工作逐级逐项落实,最大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要不断加大对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理念教育,培养其财务风险意识,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及时加以解决。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管控意识,没有有效的风险管控手段,有必要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水平,强化企业管理层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和水平。强化系统内制约,实施职责分离,通过实施职责分离可以有效增强内部控制力度,要实现会计信息系统内的有效的控制,可以在会计信息系统内设置操作和监管两个不同职位,相互牵制,对进行的每一个经济业务都做备份,会计人员的每一笔账务处理所产生的数据信息都会实时传输到监管岗位的计算机中,监管人员可以实现实施的监管。严格落实会计信息系统内的职责分离,来强化系统内的制约监督,明确各自的分工职责和权限,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保证各个岗位既相互制约又明确分工。积极发挥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积极作用,只有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规避各种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冲击和影响。企业应当积极结合自身企业及行业特点,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要界定清楚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财务管理工作要注重公平和效率。科学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完善强化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要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根据财务管理的要求设立相应的管理岗位,以此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企业应当依据行业内外风险及企业生产管理特点,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体系。要预防并及时发现、纠正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风险为导向,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继续深入开展公司治理自查工作,推动公司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和改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要不断强化内部和外部审计的强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公司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以此来确保各项制度实现有效执行;并及时根据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和市场变化随时评估和分析各类风险,加强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和突发事情应急处理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
三、结语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1-0103-0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式教育的转变。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也面临的新的形势:筹资方式多元化,经济活动形式灵活多样,经费短缺情况愈加突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及完善,急切需要各高校院所果断放弃原有的财务运作方式、观念及内容,探究一套新的财务活动运转机制来增强高等院校的综合竞争力,为高等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驾护航。
1我国目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状况及成因
1.1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严密,会计制度不完善
首先,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形式多样化、经济活动活泼多样。然而内部控制制度尚存薄弱环节,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高等院校在资金筹集、招生就业、政府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出现了一些乱收费、吃回扣的现象,导致学校收入流失,财力分散,极易引发经济犯罪。其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工作人员观念保守,财务管理知识亟待更新。审计部门的机构设置亦不科学,未能发挥真正的职能,大部分都是事后审计,而对经费的开支起不到相应的事前控制。
1.2持续举债的发展模式,致使高等学校存在严重的财务隐患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众高校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为满足高校扩招带来的建设需要以及教育部门的评估指标,众多高校过分重视硬件建设导致盲目扩张,而仅仅依靠财政拨款和收缴学费的收入已远不能满足众高校规模急剧膨胀的资金需求,因此各高校不得不采用举债模式进行扩张。基本设施的建设资金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贷款规模的日益膨胀已经超出学校偿还能力的若干倍,领导层面缺乏对贷款项目规划论证、贷款风险预测分析以及还款准备等方面的重视;财会工作人员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因而当所贷资金到期却无力偿还时,只好拆了东墙去补西墙。巨额的债务使高校的财务风险在加大。
1.3高等学校负责人风险意识缺乏,经济责任不明晰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是一个法人主体,承担一切法律民事责任”。有史以来,我国实行的是政府办学模式,高等学校属于非盈利的事业单位,主要执行政府的教育政策并且履行相应的教育职能,高校归国家所有,无需自负盈亏。受此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的管理者以及全体教职工对教学、科研、招生等工作比较关注,对学校的办学成本和经济效益不够重视,风险意识淡薄。另外,我国公办高校的负责人实行任期制,这往往会导致银行贷款发生在前一届领导的任期内,但是还款压力却发生在后一任领导的任期内,这种聘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银行贷款的偿还风险。
2加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应对措施
2.1严控贷款资金的使用,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一方面,各高等院校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运转情况,详细分析项目的需求情况以及利率的变动规律,制订合理的筹资方案并据此来对外酬金所需资金,降低外筹资金使用成本。同时应该严格控制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将贷款资金投向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以及科研事业的发展有帮助的项目,而非一些非关键性项目,比如对校办企业投资,平衡预算弥补日常经费开支的不足等。财务部门要定期对银行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如果所筹资金的使用效率比较低,则应该及时予以制止,追究造成资金浪费的个人或单位的相应责任。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还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参照贷款本息的偿还时间、额度状况进行还款,合理统筹调度资金,尽最大可能避免因为资金不足而导致不能按时还款的情况发生。
2.2加强高等学校的法人经济责任制
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状况与管理层的决策息息相关。因此,推行法人经济责任制对于防控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极为重要。倘若该制度能够顺利实施,那么将大大减少因管理层主观上的失误造成的财务风险。高等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应责、权、利相一致,将法人责任与决策层的管理直接挂钩,建立一套完善的责任人负责制,督促学校法人更合理地筹集和使用经费,如果相关责任人在投资过程中对相应的项目造成了损失,应当承担相应的经济甚至刑事责任。鼓励专家教授参与治校,加强校委会和专家委员会的建设,遴选积极性高、有责任心、讲正义的教授担任专家委员会成员。通过理性的高校管理模式,提高高等院校的产出效益。
2.3加强财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构建资金管理新机制
一支专业知识丰富、技能过硬、活泼向上的财会队伍,是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稳健有效的尚方宝剑,在财务风险防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叔平先生曾说过:“挑选金融从业人员的标准一是可靠,二是用功,三是能力。”作为人类文明的领路人,高等学校在资金管理队伍的建设方面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定期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系统培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水平,增强有关人员的思想觉悟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组建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强化财务监督,全方位、多角度的来规范学校的收入与支出情况。财务部门应定期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如果发现所贷资金使用效率比较低,务必要及时提出警告并给予指导建议加以纠正,倘若发现存在引起资金浪费的人为因素,则应追究有关责任人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审计部门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加强审计监督,对贷款的投向实行全方位的监控。要想使高等院校的资金运作模式实现从粗放式向集约型的完美转身,就需要一个能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资金运作模式。总之,高等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这有利于规范高等院校的经济行为,防止学校资产的流失,使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实现高等院校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年素英.基于风险管理的高校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旬刊,2011,19(19):114-115.
[2]李娜.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2,34(34):247-247.
[3]陈明凤.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7,(4):125-126.
[4]李楠.我国公办高校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构建[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5]张英.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当代经济,2009,20(20):108-109.
[6]金红梅,刘红琳,韩占生.地方大学构建“专家治校、教授治学”模式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02):62-66.
[7]MartinTrow.TheExpansionandTrans-formationofHigherEd-ucation[J].InternationalReviewofEducation,1972,(1):61-63.
[8]董乃斌,任元明.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控制[J].教师教育学报,2004,01(01):51-52.
关键词 会计核算 管理 内控 风险防范
一、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防范处理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等一系列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近年来,国网公司高度重视资金安全管理,但由于基层单位执行不到位,使制度流于形式,部分网省公司主业、集体企业资金安全事故仍有发生,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比如密钥保管随意、未定期更换密码、银行预留印鉴、出纳未定期轮岗、出纳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未建立资金审批办法等。在资金管理中,以资金安全为首要目标,以良好的内控环境为基础,对资金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通过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绩效考评四项控制措施匹配,有效管控风险,促使资金管理基础更加扎实,风险意识深入人心,推动了业财进一步融合。
二、网企业工程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风险防范处理
目前,电网企业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包括资金投入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内容复杂多变等特点。电网企业工程建设的财务管理总体处于缺位状态,没有充分发挥辅助公司决策与服务电网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概算审查和结算审查中的财务监督还不到位,未能够将各种检查、审计中暴露出的关键风险点消除于萌芽状态;工程建设中间阶段精益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工程其他费用管理不尽规范、竣工决算编报时效和质量不高等。要想做好工程建设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部门就必须积极参与到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当中去,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探索工程财务管理的途径,进一步明确财务部门的职责,提高工程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电网工程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一是可以解决财务在工程管理各阶段的职能定位问题,明确财务管理的主要事项以及在各种事项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使财务参与工程建设管理具有针对性。二是可以明确工程财务参与各项工作的切入点,提出具体的参与方法和工作流程,使财务参与工程建设管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三是可以健全工程财务管理制度,推动成本管理关口前移,增强基本建设领域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电网发展。
三、电网企业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防范处理
信息沟通是电网企业全面掌握有关信息,实现科学决策及治理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电网企业的信息沟通往往注重上下级之间的纵向信息传导,而忽视了信息的横向传递,信息共享效果不明显,各部门之间时常产生信息“孤岛”现象。因此,构建内部控制沟通平台,常态化开展电网企业年度风险管理报告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逐步建立半年度、季度报告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借助ERP高度集成性的特点,充分利用系统中的查询功能对前端业务以及重点业务定期进行跟踪分析,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高效的决策支持。借助财务管控系统稽核模块,定期开展多维度在线稽核,通过对各种经济业务数据进行搜索、比对、分析、判断,在线查找问题并在线反映整改过程,力争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提高风险监控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四、电网企业财务稽核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防范处理
目前,财务集约化管控体系建成以来形成了财务风险可控、标准流程固化等在线管控体系。但从全面风险管控的角度来看,部分存在于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点”尚未根治,对一些“风险点”没有从风险、流程、授权、制度等多维度、系统性提出有效措施。问题整改重在消除缺陷,体系上缺乏治标治本的手段,问题极易复发。一是日常稽核结合专项稽核,定时选择不同专业类别,对常规业务事项在线稽核,夯实会计基础工作,防止差错和舞弊。二是在线稽核结合现场稽核,运用现有的信息化稽核手段稽核范围覆盖所有稽核主题,全面运行稽核规则,及时发现疑点问题。对于在线稽核规则不全面、稽核方法受限制的业务事项,实施现场稽核,进行准确定位。
随着公众对垄断企业经营状况、服务质量以及各方面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各项信息越来越敏感,因此,必须要建设财务内控评价体系,这样才能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和财经秩序。开展财务内控评价体系建设也是强化规范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所以,要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就必须要有健全的内控评价管理体系,同时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为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强化财务监督,根据上级单位相关制度的要求,结合我公司财务报销的实际情况,财务资产部制订“财务业务一本通”,包括成本费用业务、工程业务、电价业务、固定资产业务等具体审核内容,使报销内容清晰明了,切实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为国网福建武平县供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韩丹丹.浅谈企业财务风险与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13).
一、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体系
一是成立内控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公司风险管理政策与策略、风险管理程序、组织机构建设等事项。风险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及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负责风险的管理工作;成立内控与风险管理处,负责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运行、维护的组织及日常监督。其主要职责是履行风险管理职责,负责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组织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方面建立完整内部控制手册,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流程为手段,以财务报告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法律防控风险为主要对象的风险防控体系。
二是成立QHSE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对公司的安全、环境保护、质量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建立体系文件,削减安全、环保、质量领域的风险。
三是成立审计监察部门,负责效能监察、工程建设、合同、物资采购等领域的日常监督检查活动,主要负责对风险管理监督体系进行评价,制定监督评价相关制度,开展监督与评价,出具风险监督评价审计报告。四是成立体系网络机构,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及各业务单位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应接受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二、开展风险评估
1.确定风险类型将风险分为易于量化风险和不易量化风险:易于量化的风险是价格风险、不履约风险、计量风险、融资风险、财务报告风险、操作风险、环境风险;不易量化的风险是战略风险、经营风险、决策投资风险、资源风险、运营监控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科技创新风险、生产运行风险、法律风险、报告风险等。
2.确定风险的偏好风险偏好是指一个企业在追求价值的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的数量,风险偏好反映了企业风险管理的理念,反过来又影响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风险偏好取决于公司的价值观和风险管理哲学,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模式。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初步确定的风险偏好是在坚持“发展、转变、和谐”三大主题下,坚持诚信稳健经营,适度承担部分中等风险,不断提升公司价值。接受公司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时需要耗费大量资产的风险,接受公司建立安全环保节能长效机制可能造成利润率降低的风险,接受为发展建设和谐企业可能造成经营效率受影响的风险,接受公司为采用新技术研发投入但可能失败的风险;不接受公司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风险,不接受健康、安全及环保方面发生重大事故的风险,不接受公司稳健、诚信、负责任的公司形象严重受损的风险。
3.确定风险容忍度风险容忍度是指对于一项具体管理目标可以接受的偏离程度,在公司不同的生产单元和管理部门,风险容忍度是根据其不同的管理目标具体确定的。
4.评估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的标准定性方法:企业声誉、企业文化、管理目标;定量方法:财务资产损失;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法律、安全、营运、环境。
三、对风险进行分析
1.识别风险
即考虑在公司所处环境和条件下,对公司实现其目标有影响的事项发生的可能性,考虑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内外部因素,并从这些因素中总结和记录风险,从根源上找寻对公司目标实现造成影响的事项。
2.确定风险源
建立公司进行风险管理的对象,为后续的分析风险及应对打下基础,从根源上找寻对公司目标实现造成影响的事项。外部风险源由外部因素所控制: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行业环境、技术、竞争、外部利益方需求、其它关键驱动因素等;内部风险源由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政策和策略、员工和组织、流程与程序、技术基础等因素所造成的不确定性等。
3.对关键风险及潜在高风险的初步分析
整体分析对公司、部门、业务单元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和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如自然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行业环境、技术、竞争、外部利益方需求、其他关键因素等。
4.分析风险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了解各项风险实质的系统性分析过程。见表1。目的在于在评估现有控制有效性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维度对风险进行分析:一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按风险源的性质选择风险标准,通过评分和界定权重,最后得出可能性分值;二是风险的影响程度,按风险源性质选择分析标准,通过评分和界定权重,最后得出影响分值,作为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应对措施以及选择最恰当和最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的依据。用公式表示为:相关风险的风险值=可能性分值×影响分值
四、风险评估的应对措施
为选择应对措施提供决策基础,通过比较风险分析结果划分风险等级,重新审视公司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标准,为选择应对措施提供决策基础。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决策未来需采取的行动。
首先,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共同决定风险值,按风险值进行排序,识别关键风险,以决定投入的关注程度或实施风险应对的力度与时间。
其次,风险偏好决定风险等级的划分办法。根据公司初步设定的风险偏好,结合评估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标准,将评估出来的风险划分为高、中、低、较低四个风险领域。
再次,选择和运用具体措施对风险进行管理。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分不同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应对,风险应对方案基本类型: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分担、风险接受。
最后,编制具体的应对方案、防控文档、改善和解决深层次问题、消除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轻风险产生的不利影响。对战略、财务、运营和法律风险,采取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换、风险控制等方法。
针对各种风险建立确定风险应对措施的程序和方法,对具有较高发生概率、影响重大的风险优先考虑;建立一套广泛适应的风险决策判断标准,即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和企业的风险承受程度确定不同的决策;对降低风险水平所需成本进行合理分析,评估风险应对措施的成本与效益;选定风险处理措施后,根据剩余风险重新校订风险。
五、工作成果
针对分析出的风险确定对实现目标的影响,建立流程保障机制,将风险纳入流程控制之中,划分风险的控制类别。6年来,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已建立了财务风险数据库,确定风险612个,主要风险206个,风险控制措施612个,风险防控文档234个,规范建设流程434个,应用信息技术控制23个,总体控制67个,纳入信息技术风险防控的管理;建立经营风险数据库1个,确定风险128个,主要风险63个,风险控制措施128个,防控文档89个,流程136个;建立法律防控风险数据库1个,风险80个,风险防空文档40个,流程40个,控制表单35个。建立安全环保流程16个,防控文档10个;建立了公司组织机构、职业道德、人力资源政策、员工岗位描述、培训、权利与责任机制、职业道德、高管基调、反舞弊与控制、内部审计、经济活动分析等公司层面的风险控制文档;编制权限指引,规范各级领导的职责权限,防止了权利的滥用失控。建立安全环保程序文件2册,有效防范了各个层面的风险,保证了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