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商业文化的内涵

商业文化的内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6:23: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商业文化的内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商业文化的内涵

第1篇

关键词:传统商业街临潼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1.背景

图1临潼石榴古镇项目区位图

图片来源:导师提供

2009年10月西安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了《曲江新区扩区发展规划》和《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曲江新区和临潼区共同建设“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的理念,并将临潼着力打造为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温泉疗养、商贸会展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图1)。临潼地区本身已经拥有兵马俑、华清池、骊山等国际知名的旅游景点,在这样的发展框架下亟需开发与这些知名景点相配套的,能够留住游客的旅游项目。

因此,“石榴古镇”整体项目通过打造“石榴山庄农业观光园”,“石榴古镇”传统商业街,高级会所、高级度假酒店这四大板块的项目以达到发展临潼地区旅游业,提升地区文化形象与层次的目的。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石榴古镇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商业街部分,通过传统商业街的特色地域文化与商业的结合展示,以及特色民宿工艺作坊等业态形式吸引各地游客的驻留。

2.项目定位

在临潼地区的大的旅游发展背景与“石榴古镇”整体项目框架之下,“石榴古镇”传统商业街部分的定位归纳为以下:以临潼地区文化与关中文化为主题背景,通过传统民居聚落形式的商业街,设置餐饮、特色住宿、民俗文化体验、特色商品贸易等主要功能,为游客提供食宿、休闲养生与购物娱乐等旅游活动项目。

二、结合商业策划的设计模式探索

传统商业街本身是由城镇的居民区逐渐转变而来,随着历史与时间的推移,它所承载的不只是商品的贸易往来,在商品与贸易模式上逐渐的含有了所在地区的文化传统等。因此,受到了游客的观赏喜好。

纵观国内当今的传统文化商业街成功案例,大致可分为两类:有历史渊源的街区保护与开发,例如丽江、乌镇等知名景点;另一类是以地域文化特色为开发背景的新建的传统商业街,例如成都锦里、文殊坊等项目。“石榴古镇“传统商业街的设计思路与后一种模式较为类似。借助区域内的旅游景点、文化内涵,以此为内涵进行开发。因此,在临潼地区进行本项目的设计时,除了需要回应兵马俑、华清池等同源文化时,还需要挖掘当地的文化背景特色。

因此对这样一个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时,设计模式应当是要先从其所含的文化内涵入手,对其所需传达的文化内涵进行重新建构,并将这些文化通过商业的方式转换为实际可操作的内容,最后通过建筑设计的手段表达出来。

1文化背景建构

1.1临潼文化

临潼,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其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境内有秦兵马俑、华清池两个5A级景区。根据史料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文化背景,归纳出可用于本项目的临潼地区文化要点如下:

1.石榴文化

临潼是中国石榴文化的发源地,石榴文化的历史悠久并且内容丰富。体现在诗歌、服饰、礼仪、传统节事方面。除了作为含有经济属性作物外,石榴无论是花、果都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具有美好的象征寓意。

本项目中,石榴文化占据的是主要的地位,可衍生出与石榴相关的小吃、石榴饮品、石榴主题养生护肤、石榴花与果皮染色工艺的服饰、石榴果实酿酒坊等种类;或者可以作为景观:一定数量石榴树的种植作为景观热点的季节性展出;或者以石榴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例如赏诗、品酒、手工制作等可参与性强的活动。

2.爱情文化

临潼的华清池景点是唐太宗与杨贵妃二人爱情的见证,另石榴的与一众,也有对美好爱情的祝福。因此,本项目也可以因借这一现状,通过商业内容或者建筑设计的手法表达。例如相关温泉养生会所、主题广场节点、相关纪念品销售、特色沙龙等形式。

3.唐文化、丝路文化等。

这二者也都是根植于临潼当地的文化背景之中,可以辅助石榴文化内涵作为商业街文化多样性的支撑。可以通过特色商业零售、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等手法来体现。

1.2关中文化

基于本文的研究对于关中地区文化的特色归纳总结主要从两个方面,物质形态的和非物质形态的传统文化。

1.物质形态文化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关中民居建筑、饮食小吃等

2.非物质形态文化:戏曲表演、传统手工技艺与特色工艺品、节事风俗等。

1.3当代旅游文化

项目除了要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作出回应外,还需要与时俱进。由西方或者新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人们的追求也许纳入设计策划的考虑之中。归纳为以下几点:

1.酒文化:围绕项目的主要主题:石榴文化可以衍生出与石榴文化结合的酒吧、酒窖,等通过酒窖对酿酒工艺的展示,酒吧的酒品销售来展示石榴、酒文化。

2.咖啡沙龙:咖啡沙龙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作为休闲娱乐与交流的场所,咖啡沙龙相对于酒吧营业时间更长、环境相对安静,适合颐养身心。

3.创意市集:当今艺术创作人群中独立创作已成为重要的流派与组成部分。创意市集正是为这样的群体展示销售作品的形式。因其受很多年轻人的青睐,并且对于空间与时间的需求都比较自由,因此,在商业街的商业策划中它是一个能够出彩的节点。

2商业策划

2.1整体框架

根据上文对于文化背景的建构,将商业街所包含的商业内容根据不同业态分为以下的功能板块,形成支撑设计内容的总体框架,便于后期设计工作的展开。

创意市集、特色商铺、民俗餐饮、特色酒坊、特色客栈和民俗博物馆(百子庙)区。这些内容是根据游客到访商业街的空间与时间的行动轨迹,分成了体验游玩、餐饮住宿、购物、祈福、拜谒四大功能形态。(如图5.16)

图2商业功能框架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根据以上的商业功能框架,以下的步骤将逐步细化商业街所需的商业内容与形式。

2.2商业内容策划

商业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商品”,环绕这个基本要素展开的买卖活动构成商业街的全部内容。建筑师的职责是给与这个特定内容以最佳的反映形式与空间。上文确定了在商业街内提供哪些商品,而通过何种形式的空间来承载这些“商品”是作者接下来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研究的内容。

1.商业内容构成(表5.2)

表1 石榴古镇商业街商业内容构成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根据前文对现有实例的调研,以及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得出上表,其中在商业内容上,各板块之间内容有部分的重合,因此这五大功能组成板块并不是互相孤立与割裂开来的,因而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尤其是在设计之初进行功能分区布局的时候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

2.3商业空间形式

1)内部空间类型

第2篇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之初,商业文化属于商业系统的“行业文化”,它的舞台是全国商业行业,对流通环节的商业活动、商业行为发挥作用。现在,这个概念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实了。商业的地位与作用在计划经济时期并不突出,是作为生产的补充形式和辅助环节而存在,其功能受到压抑。这个时期的商业文化自然带有鲜明的行业背景和色彩,属于行业文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赋予了商业更高的地位与作用,它不再是作为一个行业而存在,也不再局限于充当生产的补充与辅助角色,转身成了一个社会性产业,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这个产业链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自身,甚至把生产环节也纳入进来了。现在所讲的商人,也不仅仅是指从事商业流通活动的人们,而且包括一切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人们,无论生产者还是流通者均属商人。从社会分工角度上看,无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它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商业活动。商业涵盖了市场经济的所有领域,所有环节,集中反映出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因此,商业文化也就必然的从原来概念下的行业文化延伸到了全社会,成为社会所共有的文化形态。商业文化的社会性来自市场经济的社会性。凡是从事经济工作的人都知道,计划经济下的商业职能是分配生产部门的产品,而市场经济下的商业,则是市场经济的枢纽。所谓的市场经济也就是高速发达的商业经济。实际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以这种经济为主流的商业社会。不仅商业活动成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生命线,而且商业活动的原则理念和精神,正在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改变着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例如,各行各业都在重视的品牌文化、促销文化、时尚文化、健康文化、休闲文化、养生文化、旅行文化、娱乐文化等,都是受商业活动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是商业文化新的元素和表现形式,延伸着现代商业文化的内涵。全球经济一体化催生的移动互联网,更是创新了互联网文化,是新时代商业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它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全球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影响。这就是商业文化的力量。它从一个侧面有力的反映出商业文化的广泛社会性,说明商业文化已经在客观上上升到了社会主流文化的层面,起着主流文化的作用,关键在于人们是否能够与时俱进的认识它,正视它,因势利导的培育它,扶持它,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

二、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

商业文化与企业文化不同,它的生存土壤是整个社会,统一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性,意味着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培育和建设的商业文化,是全社会、全民族共有的。尽管市场经济千姿百态,错综复杂,但商业文化所包涵的文化发展方向,基本内涵,核心价值,以及倡导的商业精神,都是统一的,体现的是全社会和全民族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意志,共同的愿望,共同的追求。但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领域越来越宽,涉及数以百种行业,数以千种产业,数以万种市场,数以亿种商品,犹如一条奔腾的江河,浪淘不尽,生生不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商业文化也就呈现出多样性的态势。每一种不同的商业活动都反映出特色不同的商业文化,每个商业活动均是这一文化海洋的一滴滴水珠。他们千姿百态,色彩斑斓,反映出多样性的一面。就拿商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饮食文化来说,我们是一个饮食大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间的饮食文化千差万别,每一种饮食文化元素都反映着它那个民族与地域所独有的特点,众多的饮食文化汇集在一起,就如同春天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还有近几年来随着商会经济的兴起,商会文化也伴随产生,并且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相互辉映,构成了我国现代商业文化一副灿烂的画卷。虽然商业文化是建立在各种商业活动基础上的文化,每种商业活动都有自身的特殊性。但是,任何特殊性均反映着普遍性和一般性,商业文化既有多样性,也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反映着商业文化的共同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性。因为各种商业活动必当遵循诚信经营、文明经商的商业文化本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行走天下。商业文化建设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既要以改革的精神提倡多样性,鼓励不同商业文化特色与风格的培育发展,更要强调统一性,要在统一性中呈现多样性,在多样性基础上实现更高层面的统一性,在“百花齐放”中繁荣我们的文化,彰显文化的魅力。

三、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步伐加快

当前我们正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切经济活动都面向世界,以整个世界为舞台。尤其处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所有商业活动已经没有什么行业界限,也打破了国界的概念。在这个背景下,商业文化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独享走向共享,从分割走向融合,从传统走向现代。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在这个趋势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的提升,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现象也变得更加突出。这种碰撞的结果,不像过去形成了对立,而是走向了融合。这种不断发生的多元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现象,也就推动了现代商业文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近代社会以来,大量的外来文化随着国际交往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涌入,不少先进的外来文化对于本土文化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例如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于农耕文化具有强烈的、正面的积极推动作用,带来一场深刻的文化革命。这是外来文化的历史进步意义。当然,外来文化对于本土文化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外来文化中的糟粕成分对于本土文化的精华成分的伤害和破坏。例如,西方文化中对于资本追逐利润的贪婪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深刻的揭示,当这一外来文化涌入当今的中国市场经济之时,由于长期我国农耕文明所导致的缺乏抵御这一西方文化糟粕的能力,结果,在盲目照搬照抄,甚至于全盘吸收之下,为了贪婪地追逐利润,不惜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来。近几年来社会上假冒伪劣盛行,正是这一现象的表现。从文化高度反思,本质上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被稀释、被冲淡、被抛弃的结果。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大碰撞、大融合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从现实来看,这种碰撞与融合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正面的碰撞带来了有效的融合。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建立交融的新机制,在文化基因层面由正能量的对接而互补、互生,水融,由此创新和丰富了商业文化的内涵,使之赋予了时代的新特征,推到了一个新高度。第二种情况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在不断的碰撞中并没有形成新的文化元素,只是在表层上部分的结合了,遇到文化内核的排异,出现文化隔阂,甚至于缺乏融合的机制。这主要是由文化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所造成的。但不管怎样,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步伐将会越来越快。我们所要做的是既要以积极的开放姿态参与融合之中,再也不能自我封闭起来,同时又要在融合中坚守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要通过融合洋为中用,而不能丧失自我,当了文化俘虏。

四、商业文化建设重点由传承转向创新

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全新的经济体制,最需要的是创新。近几年来人们都感受到了创新所带来的变化,尤其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活动与商业模式不断出新,商业文化也正在纳入互联网元素,吸收互联网的文化精髓,使之具有新的内涵与特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商业文化,突出的标志就是融入“互联网思维方式”,将传统商业与移动互联网实现新的全面嫁接。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工具,绝对不可能离开其他产业,过去所讲的“颠覆思维”也许并不正确,互联网并不是一个颠覆工具,而是一个融合工具,将各个产业在互联网平台上融合起来,成为新的更加强大的产业。如今,商业文化也融入了“互联网+”这一新元素,“电商文化”就是商业文化创新的一个标志和主要方向之一。如今不少传统商业转型困难,根源之一是在文化上出现了瓶颈,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互联网文化这一先进的商业文化,结果在惊慌失措中找不到方向了。其实,互联网文化并不神秘,也不可怕,关键是将商业文化提升到互联网水平上,具备“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连接一切思维”这十个“互联网文化”的核心元素,我们就可以从容地推进传统商业的转型与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今时代的强劲动力,传统的商业文化随之进入互联网商业文化这一崭新的阶段,我们要主动拥抱互联网,让商业文化注入互联网基因,丰富商业文化的时代内涵,提高商业文化的整体水平。

五、商业文化价值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组成部分

第3篇

关键词:商业街;地域景观;城市发展

1 商业街地域景观的概念

1.1 地域特征

地域景观可以表现出自然与人文在城市范围内融合的特性,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景观类型,在长时间的发展下,地域景观逐渐演变成与其它区域存在较大差异的独特景观设计,记载了人类与自然的历史演变过程,而地域特征则是由地域自然、文化2种要素共同构成。

1.2 地域景观的内涵

地域属于学术概念,主要根据特定问题的相关特性,完成不相关特性的排除而进行划定。地域性则是地域概念在某种存在上反映出的实际特性,而景观则是将某种存在规定为某一地域范围,主要表现为自然与人文要素。在风景园林行业中,景观概念主要表现为规定地域空间中,土地所表现出的特征。

2 商业街地域景观的空间结构

2.1 一字型

街道为一字空间,呈现出单线排列,街道周边往往都是老街区,无法进行两侧扩展。该类型的商业街属于低端商业街,多数为小型商业,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街区管理与统一设计,防止因为个人临时设施与广告,导致街区空间杂乱。一字型街区的空间路径属于唯一性路径,所以需要充分考虑两侧建筑尺度、形态、节点的设计效果,避免因为统一设计,导致空间过于单调。

2.2 并列型

多个街道并列分布,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在范围有限的区域中,使用该方法比较常见,商业面积要超过其它类型的分布模式。虽然该方法面积较多,但是由于路径选择较多,所以消费者在游览过程中,可能错过一部分区域,导致商业店面价值差距较大,这个问题也是并行街道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街道的相互联系,在街道合理位置设置通廊与节点,方便消费者游览。

3 商业街地域景观的作用

3.1 传承物质文化

在现代城市中,商业街不仅作为市民购物的重要场所,也应该具备良好的景观功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商业街代表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与经济水平。地域景观并不是固态的一幅画,或是作品,而是与城市文明发展相融合,与人们发生共鸣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满足公众的需求,强调消费者心理与行动的参与性。地域景观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相互融合产生的独特产物,所以,地域景观设计的原则之一就是传承当地文化。以地域文化作为景观的基石,通过地域景观来传承并发扬文化,从文化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与思路,最终设计出具有丰富地域文化内涵的景观作品。

3.2 表达建筑内涵

空间作为提高建筑功能与艺术的核心因素,是商业街提高整体性的重要方法,通过优化空间形态,可以实现环境架构功能。在视觉造型理论中,空间主要代指不同实体相互产生关系,形成的独特环境,也就是通过实体制定出标准“场”,表达出空间的长、宽、高,使空间可以通过物质形态展现给人们。空间物质形态由多种要素共同组成,对商业街来说,街道、店铺、广场、节点均属于空间要素,设计师通过合理组织规划空间要素,形成商业街独特的地域特征。

3.3 优化城市风貌

城市轮廓线主要以多重轮廓线互相叠加组成,人们通过感知了解的轮廓线景观,属于复合城市景观。轮廓线视觉环境受到能见度与视点位置影响,在视域开阔、大气环境好的情况下,视点最远距离与城市建筑轮廓线组成了城市景观整体风貌。在观察城市的过程中,也可以应用轮廓线,充分考虑整体关系,确保地域景观与背景环境的完整性,不同轮廓线之中,维持阶段变化。在国画丹青中,轮廓线就已经得到应用,通过密集的建筑与绿地形成的“留白”效果,形成特殊的商业街地域景观。

第4篇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商业街步行街是城市商业经济和来往人流最为集中的繁华场所,它承担着表达城市经济实力、社会和人文内涵的任务。经过历史的沿袭和文化的积淀,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发展必然与地域文化变迁息息相关,融入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文化习俗特征,形成了当今商业空间的地域性特征。作为设计师来说,在进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时,既要关注自然条件及地域文化的集合,又注重现代技术和当地材料结合运用的具体表现,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具有地域特征的现代商业步行街景观。

1目前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地域文化缺失

受到现代商业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一些地区的商业步行街设计缺乏对地域文脉延续的重视,其整体设计注重追求商业效益,缺乏各城市所特有的地域特征。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如空间的处理手法单一粗糙、景观设施缺乏人性化设计、景观特色塑造欠缺无新意等。大量仅仅注重商业目的、忽视地域文化特征的商业街道,充斥在城镇的最繁华的中心地带,形成“千城一面”城市形象特色缺失的现象。究其本质,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才是导致问题的关键。

1.2地域特征的生搬硬套

在国内现阶段规划设计中,出现了一些不合时宜、不符合地域特征的步行商业街,现代中掺杂传统,中式融合欧式,肆意掺杂称之为地域性设计。不同地域背景下,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同质化严重,过于崇洋,过度模仿抄袭是根本原因;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本身就不是一个工业标准化的产物,每一条商业步行街都不应摒弃自身特有的地域风格。

2地域文化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式不同,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沙里宁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写道,“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1]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须注重地域文化符号的提取和利用,加强区域的“归属感”和”亲切感”。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会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体现城市特色,成为外地人了解城市的名片。

3地域文化在商业街环境与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3.1利用自然条件

从开天辟地起,自然界就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任何景观空间都必然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它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共生的关系。孕育在不同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自然观,是商业街区等城市环境地域性差异的重要根源。如苏州园林将江南地区独特的阴雨连绵的朦胧意境,太湖石那“皱、漏、瘦、透、”的峻美,结合亭台楼榭、春花秋月的婉约,从而才能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任何城市在进行商业步行街景观规划时,都应该综合考虑并发掘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尊重自然规律,规范组织步行街的景观空间序列,形成自身的特色。

3.2对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的提取和运用

商业步行街景观和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紧紧相连,便形成了商业步行街的地域化特征。以南京夫子庙商业步行街区为例,秦淮河畔滨河绿廊体现出传统江南水景之美,秦淮小游园内的诗碑小品、传统风格的灯具、名人雕塑、传统过街楼桥、亭、阁及各种画舫游船,与疏浚后的秦淮河将附近的乌衣巷、中华门城堡等景观串联在一起,构成了具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魅力,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步行街区景观。承载着历史文脉的现代步行商业街,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赋予城市的灵魂,表达着城市特有的语言和符号,指引我们用心去领悟历史文脉的意义所在。

4结语

作为现代城市风貌的窗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是塑造城市形象内涵的重要手段。设计师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须综合分析地域特征,遵循表达地域文化的设计原则,延续地域文化连绵发展的脉络,实现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地域价值,创造出个性鲜明、富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满足环境中的人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直长运.史学民:地域文化在老城更新中的延续与生长[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

2王晓.商业步行街地域性设计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石冰.步行商业街区自然地域性设计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2010(1)

第5篇

关键词:商业展览设计;趋势;材料;文化;人性化;多媒体

商业展览设计,存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是人与社会沟通的纽带,是一个富含多种知识技能,涉及广泛领域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课题。商业展览设计目的并不是仅仅起到展示作用,而是通过设计师对空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符合逻辑地的设计,将所要表达的信息展现给观众,最终起到为大众提供销售空间、展示商品及其功能,促进消费和引领消费及生活方式的作用。

信息时代的商业展览设计,较之其它行业的设计更具有设计性和前卫性。它的目的简单明了,即销售。这个概念,不单指物品本身的销售关系,也可以指推广商家的某种观念,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品牌的整体策划与推广。商业展览设计主要是通过展览来吸引参观者并促使其采取购买行动。而品牌等一系列商业讯息在展览设计中以宣传为目的,是传达企业形象的有效途径。当今社会和科技迅猛发展,给人们的意识形态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现代社会推动力之一的商业展览设计,在反应时代特征和变化的同时,自身也有着一定的发展趋势。

一、材料方面

无论是展品或辅助媒材,要把它制作出来,就离不开对材料的加工,而材料本身有不同的特征,对材料性能的认识,对展览设计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览空间,特别是商业展览空间,其特点是搭建速度快,展出时间短,它的目的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传递特定的信息,有很强的商业性。这就要求设计师要从资源入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用设计手段将信息迅速传递,形成整体交流互动的空间。在展览设计中应不断运用新材料,以取得更加理想的视觉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新材料是否生态、环保,例如材料的来源是否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使用过程是否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能否回收再利用等。

展览设计师应该打破固有材料的束缚,对材料多做一些大胆的尝试,可以赋予旧的展览材料以新功能,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新材料,还可以将材料进行加工,从而寻求其它使用空间。对于材料可能是存在已久的,也可能是刚被发现的,在特定的环境下赋予它特定的功能,完成其使用价值。

二、文化因素的注入

商业展览活动是商品的展示又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意识形态的范畴。如今的商业展览会已完全融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当中,强烈的渗透着企业文化和产业文化的内涵,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我国有一些大型的展览项目,在其变化过程中也正经历着从单纯的展览展示、交易,向综合性的文化交流活动的方向发展。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展览活动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空间展览和商品陈列设计了,与以往单一的空间表现和视觉传达手段相比,现在的商业展览设计更多的关注的是企业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宣传,以及企业理念的传达,而且要更充分地展现企业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更形象的视觉语言要素将其简单明了的表达出来,使人们在愉悦的观赏过程中了解、认同、并且帮助宣传这种文化理念和良好的企业形象。

现代商业展览设计的目标是体现企业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企业理念,逐渐成为行业与行业之间衡量的标准。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企业理念以极快的速度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商业展览为消费者带来了对企业内涵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体验,打动了消费者,也肯定了他们对企业理念及其精神的认可。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充分展示企业文化理念的过程,商业展览设计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更好的为企业进行宣传,企业精神逐渐深入人心。好的企业文化引领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着人们对现代生活新的价值观念,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借助文化内涵推广企业理念和商品的展览,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言而喻,它们展现现代的科学技术,同时推广企业品牌形象,实现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的理念。

三、人性化理念方面

展览设计所要达到的效果,不仅仅只是看上去有视觉美感,更重要的是考虑对参观者心理及生理上的影响。现代社会,商业环境更加复杂,参观者也越来越讲究展览设计的个性化,但是“人”是基本的,展览空间的设计,最关键的是由人在空间中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完成人与人、人与物的交流。商业展览空间所涉及的范围是广泛的。设计师必须对一定的人和人群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令人身心舒适的环境,用美的、功能性的而且是符合人性化的设计语言来创造现代商业展示空间。

四、视觉表现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和设计手段的不断发展,展览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计师利用现代的媒体手段对展览空间进行系统的规划、创意、及实施,使现代展览设计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设计风格,逐渐发展为一种动态的、交互的展示空间。使观众不但可以从多角度了解展品,还可以对展品进行操作,让观众更加全面的熟悉产品的使用功能和特性。这种多媒体互动技术的展览设计,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使现代商业展览又有了新的设计手法。

视觉和感受的表现技术使商业展览设计不再只是传统的、平面的、单一的表现形式,而是多角度的、动态的,同时是立体的、时空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创造了许多新的展示视觉传达手段和表现方式,展览效果更加真实、生动,视觉和身体感受更强烈,更好地传递了所要展示的信息。同时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展览领域的应用,一些展会把参观者单纯的身体接触体验提升到虚拟现实的体验,使设计有更广阔的创意范围,有更多的创作思路。

在商业展览环境中,多媒体技术与虚拟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还原现实场景而且还可以把虚拟的场景直观、真实的呈现出来,同时它还可以创造出一种带有感情的审美空间。这一切无疑都加强了展示信息的传播以及观众对展览信息的了解和感受。但是也有些商业展览,为了强调展示的视觉效果在设计上过于追求个性。忽略了与展示内容和整体空间环境的协调,例如追求空间环境的形式感,造成整体空间奇怪和繁琐;色彩运用一味强调其视觉冲击力,而忽略了与整体环境的协调,使展览会不能准确有效地传达信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更不能给观众一个安全、舒适、休闲轻松的展示环境,在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也不能达到展示效果。

信息的多元化发展为商业展览设计提供了多种表现手法。当今的展览设计已成为涵盖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多种设计方向的一门独立综合的设计学科。展览设计的综合使得设计手段更加多样,设计理念更加丰富。此外,设计手法的新颖不仅很好的实现了空间与展品的有效组合,丰富了空间内容,突出了视觉效果,同时还有效地传达了信息。这充分说明了展览设计所具有的吸纳新媒体、新技术的特点,也说明了现代社会与展览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现代展览设计将更多的关注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真正做到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第6篇

加快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

空间报酬递增视角下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对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现代零售业发展的思考

职业素养培育导向下财贸高职课程结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上班式”课程:内涵与特征界定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课程标准的编制与实施探究

国际板市场发展的境内外经验借鉴及策略研究

浅析我国B2C企业发展问题及策略

流通体验论初探

浅论和谐消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汽车团购问题研究

品牌诚信度调查数据分析及数字背后的商业意义

我国商业道德建设机制初探

关于构建城市金融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

从德国格平根储蓄银行看中小银行发展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安全约束机制

模拟商业公司运作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问题导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五十一周年校庆公告

服务高职教育教学促进示范校全面建设

近代化影响下的京商

清前期国内贸易政策初探

民国时期北京商业整体布局与三类商业街区

京商人物特点及其精神内涵探析

金融危机对北京商业的影响及其应对建议

金融危机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我国燃油税改革的福利分析

淘宝网C2C交易市场的运营措施分析

北京商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纪要

北京商业三十年发展成就与展望

北京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思考

义乌批发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互动分析

北京经济周期波动总体状况与特征分析

从一个新视角审视次贷危机及启示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

论实质课税原则在税收规避治理中的适用

王家大院三雕的文化内涵

财经类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思考

初论古代京商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商帮、商帮文化和培育京商文化特色

从京城老字号看京商文化

传承徽商文化构建和谐商业

明清时期的晋商

试论粤商的优势、弱势及其成因

北京零售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零售产业集聚效应实证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的便利店赢利模式初探

论零售店铺的视觉性商品展示与沟通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税收制度研究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FDI影响的实证分析:一个新视角

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体系及培养策略

把握高职规律提升科研层次

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学习考察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教学方法的体会

我院隆重召开第二届京商学术论坛

积极探索财贸高职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中国百货店:现状判断与趋势研究

对“物流成本冰山说”的思考

第7篇

关键词:文化审美情趣;美术艺术设计;意义;分析

中图分类号:J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97-01

文化审美情趣是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社会群体以及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对美的最基本感知和看法,它直接引导着人们的具体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情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审美观念。考虑到美术艺术设计是人审美观念的集中展示,因此,文化审美情趣对美术艺术设计的风格和表现形式起着关键性作用。受信息全球化的影响,现代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发生了一定改变,这也就在无形中影响了现代的美术艺术设计。

一、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更趋于人性化和个性化

在以往的美术艺术作品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更在乎设计的合理性与功能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是以作品本身为核心,而忽视作品使用者的需求。随着人们文化审美情趣的转变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广泛推行,人们对美术艺术设计的需求也开始重视“以人为本”,因为任何的艺术设计都是服务于人的,人作为美术艺术作品的使用者,应该有一定的主体权利。任何忽略以人为需求的作品创作都是与现代文化审美情趣相背离的。若要实现美术艺术作品的人性化,就要在作品设计阶段倾注更多的情感与文化内涵等相对感性的内容,来综合作品理性机械的一面,使作品更具人性化色彩,最终实现物和人的有机结合。

二、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更注重“形式美”和“内涵美”

在过去的美术艺术设计中,出于功能性以及商业性的考量,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比较注重作品的外在美,而忽视了对作品内涵的建设,这就使得作品虽然具有光彩夺目的外在设计,却缺乏对人们内心的冲击,单纯的外在很难长时间吸引人的目光。如今,在新的文化审美情趣作用下,人们越发的重视美术艺术设计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兼具性,在欣赏美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美。这就需要相关的美术艺术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投入更多心血,将创作面尽量的延伸,运用更多具有隐喻色彩以及审美情调的设计手法,将作品设计触及到人的内心深处,以便更好的从多个角度诠释作品设计内涵。

三、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更趋于简约性且更具冲击力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氛围下,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在繁重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作用下,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需求越发的简洁化,因为简洁明快的美术艺术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紧绷的神经,因此简约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美术艺术设计的又一要求。要做到简约化,就要求美术艺术设计者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尽量的将设计理念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还要不失美感。艺术要想持续的流传下去,脱离不了一定的商业性。作为美术艺术设计本身,要想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就要具有吸引消费者的实力,而视觉冲击力恰恰是一件作品吸引人的直观感受。适当的视觉冲击,可以舒缓和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疲倦,有助于作品的商业化。

四、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更趋于民族化和全球化的统一

所谓美术艺术设计的民族化,是指本民族的审美与艺术风格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形成的自身艺术特点。在如今,民族化与全球化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文化审美情趣的重要原因。两者在本质上并不矛盾,对于美术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而言,两者应该得到有效的结合,博采众长,对民族文化有足够的自信心,然后走向全球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审美情趣下,美术艺术设计不管是在具体的表现形式,还是在表达内涵上都呈现出一定的变革。较之于以往的美术艺术设计,现代社会中的美术艺术设计在审美情趣的影响下更注重作品的“人性化”、艺术性以及文化内涵。并且越发的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功能性、商业性以及审美性的全方面统一。因此,在现代美术艺术作品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以紧跟时代脚步以文化审美情趣为导向,不断进行设计理念的创新,不断完善设计方法,逐步实现文化审美情趣同美术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才能处理好美术艺术设计与人以及日常生活的关系,才能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人,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陈峰.简析现代审美观念对艺术设计的影响[J].现代装饰(理论),2013(12).

[2]阚力.浅谈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对青花纹饰的影响[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04).

[3]顾振美.感悟审美经验于艺术设计之影响[A].山东纺织工程学会十二届第二次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11(3).

第8篇

[摘 要]义乌创意产业作为义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义乌市场未来发展的新机会。本文在创意及创意产业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基于义乌市场分析了当前义乌创意产业链及创意生态体系构建等现状,并从义乌市场与创意产业联动、创意人才培养等角度分析了发展义乌创意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创意;创意产业;义乌市场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5-0032-02

通过近30年的发展,义乌市场已形成以小商品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目前,义乌市场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小商品市场;第二层次为专业市场,主要有农贸城、物资市场等。然而随着相关竞争市场的增加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再加上外贸形势的日益严峻,义乌实体市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这样的现状,转型升级是义乌市场的必由之路。而义乌市场转型升级是一个包含目标、定位、路径于一体的整体提升与重新塑造。其中基于市场基础上的创意产业构建及延伸是实现义乌市场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之一:构建并延伸创意产业能够实现义乌小商品的“义乌制造”变成“义乌创造”,从以批发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低端产品转向精品化、品牌化,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义乌市场的内源型发展。

1 创意产业内涵界定

11 创意内涵界定

本研究所阐述的创意,是基于市场需求而产生的独特的、原创的和有意义的想法,并且又具有商业执行效果的行为。相比于创意的其他内涵界定,本研究的创意内涵具有如下四个特质:一是创意是多重属性的结合,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在模仿基础上的二次创意;二是创意是一种整合,它是基于各种素材基础上运用人的主观性思维进行整合的结果;三是创意更是一种行动,它包含行为过程与结果;四是本研究所提的创意更是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意。

12 创意产业的内涵界定

创意产业是创意理念与行为的产业化模式,是从产业生态链的角度模式化了创意的产生及商业运营过程,是一种可归纳、推广、借鉴的商业模式。它主要包含以下六个环节:一是创意激发阶段,即激发创意思维及灵感阶段;二是创意多角化发展阶段,即运用发散性思维多维度拓展创意想法阶段;三是创意适用阶段,即将多角化创意用之于商业实践阶段;四是创意行为重构阶段,即在适用基础上的创意行为的调整阶段;五是创意的商业化阶段,即将创意真正作为具有商业价值产品的推广阶段;六是创意的报酬及保障阶段,即创意行为获得了商业报酬进而实现产业链再循环,同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构建创意的保障体系。

2 义乌专业市场背景下创意产业概况

21 创意集中于二次、局部浅层创意

义乌市场的创意产品种类日渐增多,涉及越来越多的行业。但由于义乌市场是商贸型市场而非生产型原发性市场,所以其创意的产品有着市场滞后性,创意基本集中于模仿广州、深圳、上海等产业链前端的市场基础上的二次创意。虽然二次创意是原有创意基础上的加工与深化,但因为缺乏原创性、独特性而使得产品难以先入为主,“摘得头筹”。与此同时,义乌目前的创意绝大多数集中于商品外形设计,少部分是原材料创新,几乎没有科技型的原创型创意。因此义乌创意产品仍然以局部浅层创意为主。

22 创意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

第一,缺乏拥有多角化思维的创意人才储备。创意产业的创意激发及多角化发展是整个创意产业链的“触发器”,其核心在于创意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义乌创意人才总量偏少且技能结构不合理:以产品造型设计创意人才为主。这就难以支撑整个创意产业链的构建与延伸。第二,缺乏创意商业化运营的强有力载体。创意产业区别于创意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创意适用及商业化开发。从现实角度来分析,企业是唯一真正的开发主体。然而当前义乌企业对于创意研发的投资极低。从义乌市政府对1571个企业经营户的调查发现,企业产品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10%以上的企业仅有1127%,≤5%的企业占据了被调查对象的6258%。这样的投入比必然使得产品创意开发及商业化运营难以有效开展,创意产业链无法构建。第三,缺乏公平的创意回馈机制。创意产业链之所以能循环推进,原因之一在于创意的报酬回馈体制建立,也就是说创意开发企业应得到相应的报酬回馈。然而以小商品为主的义乌市场却缺乏有效科学的定价体制,难以建立创意产品的高附加值且有竞争力价格。在市场实际运行中,创意企业的产品最终也难逃价格战的厄运,最终难以收回创意开发的成本支出。这样的现状就难以可持续推进义乌创意产业发展。

23 创意生态体系尚未形成从宏观角度分析,创意及其商业化开发是创意产业与环境良性互动的结果。创意生态体系决定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其中比较关键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城市文化两个要素。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的区域经济。义乌城市经济是建立在市场上的城市圈经济,义乌又称“小商品之都”。“小商品之都”的城市经济形象一方面有助于义乌城市定位,但另一方面却约束着创意产业发展。因为这样的城市经济模式基本仍处于传统的中低端批发阶段,难以支撑创意产业精品化、个性化的需求。与此同时,义乌城市文化中的“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和“拨浪鼓文化”代表了老一代义乌人的文化特质,也体现出义乌的区域文化。但由于义乌小城镇文化浓厚,城市发展的起步较迟,义乌的城市文化依然体现出浓郁的传统乡镇文化特质,包含较少的创意文化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