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知识管理的方式

知识管理的方式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6:23: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知识管理的方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知识管理的方式

第1篇

伴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行业发生了根源性的改变,知识的内涵也变化以适应于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发展的方向预示了企业的技术和知识即将凌驾于人力,能源,资金并重的等等的这些资源之上,而且必将成为企业生产的第一要素。这样,知识管理也被提到平常日程。成为管理中的重要领域。

一、知识管理兴起的时代背景

1、经济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当代世界经济的根本特征是经济的全球化,信息技术的革新提供着经济全球化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不断深层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得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一致地被推进到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当中。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简单便捷地获取信息,跨国贸易和投资成为一件简单的经济行为。

2、“创业型经济”的兴起。创业型的经济在发展,风险投资也正在兴起,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给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价值创造和发展机会。

3、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作为新的一种经济形态,它的重点是:前期探索研究、开发阶段、获得信息、营销以及培养和教育人才,它和以往的经济形态是由很大的区别的,因为它的繁荣是依靠知识的运用和累积,而以往的经济是以硬件的数量、人力的数量、以及资本的数量。

4、经济规则被网络产业与知识技术大大地改变着。二十世纪中下期以来,许多国家都迎来了经济的改革和复兴。以通信和网络科技技术为首的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所有国家的经济体系获得了极为强大的推动力,全新的信息经济终于来临,各国经济急速发展。

二、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解析

企业知识管理是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的崭新的一种的管理方式,企业的每一项活动都被它贯穿着,它已经成长为一个最为重要的管理过程。

1、企业管理知识的结构

(1)知识是企业管理过程的目标之一。企业必须按照知识发展的规律来促进知识的分享、传达以此来提升人才的各种知识的增长,比如组织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最终达到公司更好发展的结果。企业知识管理所指的对象是知识,也是一个公司所面对的繁杂的经济环境中的知识和企业的各种知识、各种活动活动。

(2)知识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知识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企业的每一份子都是创造力的发挥者,这就要求管理必须让每一个员工不断学习、不断学习让后以此获得更多经验更多知识,把他们的丰富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尽情发挥出来,这样把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和才华集中到一起最终达到企业创新和进步的目的。

(3)知识活动成为管理的核心。知识活动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重心甚至是核心,把物流价值流等等的东西归结到知识的活动中来,发现经济获得的特定的规律,这样就有利于建立起完善的企业管理的经济体系。

(4)依靠个体和组织智慧的发挥。企业知识管理过程它本身本来就是一个创新和应用的过程,它包括了获取、存储、传递、共享这些方面。企业知识管理必须依靠各个方面的发挥,不管是个体智慧还是组织智慧都是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企业创造能力在于它获得知识的多少。企业的价值就应该是特定了的一套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完美它知识架构的构成。发挥和实现一个企业所在的价值实际上体现了它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知识管理。

2、企业知识管理的原则

(1)积累原则。不断累积起来的知识无论对拿些对象说都是实施知识经验管理的基础条件,这些对象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体头一样。首先,对于组织来讲,正是有了这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点一点的积累,才有了企业的财富,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和企业文化。因此,一个企业想要有更多的新知识就必须注重让技术和信息的不断累积、不断汇集,这是知识管理的先决条件所决定了的。

(2)共享原则。企业内的各种信息以及资源不能浪费必须要尽更多可能地向每一个成员公开,这样好让他们都对自己公司的有效信息有所了解。

(3)交流原则。企业做到了更有效的知识管理光有积累和共享就够了吗?答案是不是,因为它没有交流。交流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它能够在企业的内部建立起一个很好的文化氛围和交流组织结构。只有做到这样才能让信息和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之中得到完美融合、升华,让信息技术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

3、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

(1)培养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还需要创新。创新知识是保持企业能够长期处在竞争优势当中的主要因素,因为它处在这个技术迅速变化和产品周期很快缩短的经济特征的环境下。所以,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常常鼓励和培养新的主张、新的思想,把员工划谋出策和全力合作结合起来,一起开发创造新的服务,新的产品。

(2)提高企业效率。通过最大的努力获取和分享更好的经验和一而再地使用拥有的知识资产,减短员工的作业时间减少重复劳动带来的麻烦是知识管理另外一个重要的目标。组织、个人创造能力的知识累积并进行整合,提供给他人再利用的程度决定了这个过程的效率。知识管理必须为员工提供发现、整合、发掘和创新新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在生产过程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3)提高企业的洞察力。洞察力决定了企业成功或失败的第一变量,是企业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一个目标。在只拥有了不多信息和技术的情况下,精准的洞悉要求不但要拥有良好的判断能力,而且要有敏锐的预见力,而这两样能力是我们拥有的无形的资产。

(4)实现企业知识资产价值。只有切实际的运用起来,然后更好地盘活了知识所存储的量,将知识这个宝贵的资产不断更新、发展和创造,并建立完善的体质来提升市场价值。

三、知识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经济时代虽然给我们企业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伴随而来的也有严峻的挑战,在这种严峻的挑战之下,我们必须将知识资源放在创新的首要战略地位上来。

1、首先要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作为知识管理的一个实施平台,知识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组织和收集员工们互相传递知识。企业知识管理的系统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建设,第一个建设是:互联网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它是最基础的建设,它的作用把知识存储起来并分享,为接下来的步骤创造服务;第二是互联网服务层建设,它的作用是可以满足和支持各个部门管理的要求,也就是系统软件的建设,也是一个管理的平台;最后是应用软件建设,它是建立在第一二个建设中进行的二次开发,也是一个应用的平台,它的作用是向用户提供知识共享、传递和分类。

2、然后是要建立学习型组织结构。知识管理的核心可以说就是创新,伴随国内各项经济体制的改革,员工的随之就变得很重要了,他们对学习的要求也搞起来。所以,企业必须要指引他们更好地学习增加他们的压迫感,让他们能在通过不断学习的过程当中去不断的接收教训然后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把创新的意识姥牢牢的建立起来。由此可以看出建立起学习型的架构师企业实施知识管理中的先决条件,也是适应新挑战的必然的选择。

3、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建设知识共享型的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是需要企业的文化提供环境的,它必须建立起知识共享型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管理中的必然需要。想要让员工之间的共享体系更加完善就必须精简企业的结构,让组织结构变得不再是金字塔那样森严。以便于更好的交流。

4、最后要完善企业激励制度。科学的激励方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吸引住更多优秀人才,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所能,开发出他们更大的潜力来。和一般的激励体系相比,知识管理激励体系更重视的对象是知识价值通过员工实施进程的奖惩制度来促进他们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四、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

1、知识管理的方向要和人力资源的发展紧密关联起来,培养人力资源和统一起来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另外一个大主题。越来越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只是也会使知识管理的内涵更加丰富。它提供着更多的方法为人力资源服务。

第2篇

【关键词】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方式分析

引言

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用户的档案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这项服务管理模式最早是根据企业要求而产生的。档案管理模式对于服务行业尤为重要,特别是像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信息服务行业,此类公司的用户量较大,而且信息保密性要求较高,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尤为繁重,这就需要有更加合理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档案管理的优劣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1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提出背景

1.1 时展潮流提出的要求

知识经济的兴起顺应了时展的潮流,是时展的重要标志。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它是知识、信息技术的结合体,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使用、分配。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了知识在经济中的自身作用,通过知识创新、知识应用不断顺应知识经济对“空前关注知识的价值”的要求,进而成为重要的管理范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想要实现知识管理战略,就需要各个部门,尤其是档案管理信息部门通过档案管理知识为企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满足客户档案管理要求,发挥知识信息的价值。

1.2 市场竞争压力带来的要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想要获得市场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充分利用战略性、非模仿性、独特性的资源。这种独特性的资源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知识。这类知识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通常和企业的战略、管理、文化密不可分,既有通过文档管理存在的显性知识,也有隐性知识。因此,需要通过档案管理的不断创新优化来挖掘企业档案资源,利用档案知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健康合理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竞争战略服务。

1.3 用户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

传统档案管理自身存在许多弊端,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落后,难以满足客户对档案信息管理的需求。因此,要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不断满足客户对档案管理的需求。要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的重视度,要将档案信息、知识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提高档案信息、知识的管理要求,不断积累企业档案信息、知识,通过档案知识积累、档案知识评价、服务、组织服务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运用来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知识的需求。

2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

由于知识服务性的档案管理模式以知识管理模块为编码进行的档案管理,能够通过知识编码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进而建立完善高效的用户信息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不同,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主要以知识性档案为主,以个人资料、信息文件、内部资料、外部信息为主要管理对象,而传统档案管理则是在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档、文案;另外,在资源管理方面,知识服务档案管理能够将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而传统档案管理则将档案和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再次,在服务理念方面,两者也有很大的区别,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资源管理,而传统档案管理则主要以档案机构为主,简单的从事档案管理,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的目的是在提供知识信息的基础上满足客户需求,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提供较为系统完善的档案管理知识,而传统档案管理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信息开展工作;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的核心主体是专业团队,而传统档案管理的主体是单个员工。

3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知识编码和人性化服务。

3.1 知识编码

知识编码是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通过知识编码能够将知识更加标准的变现出来,而且能够将档案中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能够有效的提高知识的显性程度,将隐形的知识转化为显性,实现档案知识的有序化。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知识的分类,进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库,这样在运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或者人工智能输入将数以万计的知识信息进行筛选,找出需要的信息知识,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与此同时,为了更加方面知识的查询和整理记载,还建立了专门的“不透明”知识案例库,案例库主要以图表记录为主,通过案例库图表能够清晰的将业务流程中的知识表现出来,这样将图表、信息进行统一整合,形成图文结合的信息知识库。只有以知识编码为基础,档案管理模式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增长,才能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不然只会“一场空”。

3.2 人性化服务

人性化服务是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强调人性化的服务,通过人性化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的档案服务,做到以人为本,体现服务的人性化需求,用心关心用户,将客户的需求当做自己的最终服务目的,在工作中充分体现知识服务型的人文关怀,以高标准的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档案管理服务,在满足客户需求、保障客户满意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树立企业形象。

人性化服务是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要不断加强个性化服务,提高企业人文素质。在此基础上要将这种人性化服务嵌合到知识编码的理论中去,将其融为一体,作为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进而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将人性化的服务同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模式有机的结合,在技术优势的引导下,展现服务特色,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价值,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4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推广意义

4.1 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将档案视为信息资源和知识资产进行管理,强调充分实现档案的知识价值;应用先进的技术,创新和拓展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环节,进而能够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推动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2 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强调档案管理与业务流程相结合,为业务活动提供档案信息、知识服务,使档案管理由后台性、辅的工作变为前台性、支撑性的工作,可以大大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4.3 对于公共机构档案管理也有启示与参考价值

知识服务型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为满足用户需求而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质量。而且此种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理念也有启发作用,对日后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技术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在各个企业内部要切实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实施,通过实施,进而逐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宏正.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问题研究综述与分析――基于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101-106.

第3篇

关键词 知识共享 知识流动 知识流动渠道管理 人际网络

分类号 G302

1 引言

知识共享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及其在知识管理中所处的核心地位使其处于知识管理理论、实践探索的中心,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成为企业知识管理涉及最多也是最成功的领域。知识共享的组织结构分析、组织文化分析、技术支持分析和激励制度分析都已经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成果。

但随着企业知识共享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仅从静态意义上的知识存储出发,借助实践社区、知识库、企业文化和知识激励等被动的方法已不能帮助员工有效开展知识共享,知识共享面临瓶颈:员工不愿意在工作之余再花费时间来进行知识共享,而企业文化等软性措施也常常因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活动的调整缺乏稳定性。波拉德(Dave Pollard)(2003年)也指出,通过一些激励和制度措施来试图改变员工的组织行为是不切实际的。本文以推动企业知识共享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为初衷,提出知识流动渠道管理的新思路,以此来改善企业知识共享被动、低效的现状。

2 知识流动的相关概念

根据知识波粒二象性(实体和过程)的观点,知识流动是知识动态过程性的表现。知识流动目前无统一界定:知识流动是指知识在参与创新活动的不同主体之间的扩散和转移。企业业务流程中的知识流动是指在业务流程运作过程中与相关要素之间发生的知识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共享、转移、创造、学习和运用上,知识流动是企业内部个人之间知识行为或者企业获取、知识活动的结果。知识流动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主要促成机制,包括主体(知识源、知识受体)、客体(知识)和环境。

与知识流动相关的概念主要是知识流和知识流程。本研究认为,尽管“知识流动”和“知识流程”在字面意义上有相通之处,但还是有着显著的区别:①知识流程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以知识生命周期为基础的完整过程,而知识流动只是强调一种“流动”的状态,并不一定完整包含所有的知识活动;②知识流程多是作为一个名词被用来描述知识从创造到应用的过程,知识流动则是兼具名次和动词的作用,可以同时表达知识过程的状态与内容。对于两者的区别,笔者认为,知识流动强调的是知识的流动状态,英文应为“knowl-edge flow”;而知识流则是强调表现为流动状态的知识,英文应为“knowledge flows”。

从本质上看,知识流动理论是知识波粒二象性中“过程维”的体现,它强调知识在不同主体、不同空间、不同背景中的运动状态。正是这种运动状态使知识的价值得以实现,也正是这种运动状态催生了知识在知识需求和知识供应源之间的流动。分析知识管理活动中具体的知识流动需要三个要素:知识流动的方向、知识流动的动力、知识流动的效率。知识流动的方向指知识从哪里流向哪里,知识流动的动力指是什么促进知识在不同主体间流动,知识流动的效率指单位时间内知识的流动能够实现多少价值,即解决多少问题。

3 知识流动渠道管理

3.1 知识流动渠道管理的背景

传统的知识共享理论和方法(实践社区、知识库、最佳实践)是建立在对组织和组织中的个人的理性假设基础上:人具有理性化行为,可以根据一定的因果关系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专家愿意与他人分享的知识是其拥有的全部知识或最佳知识;成功的行为模型可以被正确地理解并再利用。但是著名管理咨询公司KPMG开展的三次知识管理实践调查却显示:企业在知识共享等方面缺乏有效方法,员工认为知识管理浪费时间;企业知识需求被忽视。实践的停步不前使得研究者必须关注理论层面的原因。

正如艾莉(Verna Allee)所言,组织中的知识就像一个水库,不仅有静态意义上的存储量,还有动态意义E的知识流。知识正是借助各种渠道不断进行流动来改变组织的内部知识结构,实现对个人和组织的意义和价值。现有企业知识共享研究对知识在组织内如何流动关注甚少。知识共享这一复杂的活动中,人是知识共享的主体,知识是共享的客体,知识共享过程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以及知识共享实现的客观呈现,同时知识共享活动又都受到企业的内外环境影响。现有研究大多从知识共享的主体、客体和环境出发,探讨如何从文化、制度、心理和组织结构方面促进知识共享,具体的知识共享过程被遗忘。而恰恰是以知识流动为基础的知识共享过程决定着知识共享的最终效果。知识流动渠道的通畅程度、丰富程度、易用程度决定着知识共享的最终效果。因此,笔者拟从知识流动渠道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提升知识流动渠道的数量、质量和易用性来改善知识共享的效果。

3.2 知识流动渠道管理的内涵

知识流动渠道管理就是在技术手段的支持下,通过以人为主导的方式增加知识流动渠道数量、提升知识流动渠道质量,进而实现知识的自然流动和受控转移。它以人为核心的软管理为主、技术为核心的机器管理为辅,以知识供应环境、知识供应技术和策略为支撑,实现知识在人、组织之间的高效通畅流动。具有以下特点:①管理的对象包括任何形式的知识流动渠道,既有人际渠道,也有技术渠道,前者占主要地位;②以人为核心,人是渠道的构成主体,也是知识流动的主要载体和主要推动力,技术因素不再是知识活动的主导;③知识流动渠道管理的实质是通过对知识流动渠道节点和环境的维护与控制来实现知识需求的满足。

知识流动渠道管理的思想,强调知识管理的重心不在“藏”而在“用”,为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理念和实践思路。本质上讲,知识共享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知识需求得到满足的一种途径。因此,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也存在知识需求方、供应方和知识供应过程。本文试图通过知识流动渠道管理来提高知识共享效率和成果,而不仅仅借助对需求者或供应方的激励、组织文化的培养。本研究的基点是承认知识管理活动中的个人是非理性的,因此通过文化和激励机制强迫人们进行知识分享,远不如承认人们在知识共享上的“自私”,转而建设更为自然化的、丰富的知识流动渠道来促进人们“自觉自发”地进行知识共享。

4 知识流动渠道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知识共享方法

知识流动渠道管理的核心是人际渠道,人是渠道的核心和载体,从知识流动渠道管理的视角分析知识共享方法,提出以技术手段为支持、以人为主导的知识共享方法,具体包括:开放对话、主动学习、互动人际网

络。其中,开放对话着重培育知识流动渠道的背景,主动学习则是着重于知识的受控转移渠道,而互动人际网络则是增加知识自然流动和受控转移的渠道数量、提升渠道的传递效率。

4.1 开放对话

“对话”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互动方式之一。开放对话方法中的“对话”与传统意义上的“对话”既相同又不同:同在都有对话情景,不同在前者中的对话情景是虚拟和现实共存,且更加完备。开放对话通过模拟面对面的情境来进行知识在人与人之间的自然流动以及受控转移,其中“开放”强调知识活动范围的扩大,“对话”强调知识活动主体依靠直接的点对点交流实现供需满足。具体包括叙事数据库(narrative database)的方法、虚拟与现实的空间对话方法和讲故事的方法(story telling)。

4.1.1 叙事数据库的方法叙事数据库是让当事者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完整地讲出来,用录音、录像的方法将其记录下来作为故事来源,然后按照故事的主要要素(比如人物、主题、故事名称等)将其重新整理,并以文字再现,最后根据一定的排检方法将大量收集的故事归类,供使用者获取。其核心是力图重现人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面对面分享知识的情境,以此来改善知识管理中各类数据库、知识库只重信息知识、不重背景的弊端。叙事数据库的具体做法包括两个步骤:①获取知识;②创立排列检索方法来利用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包括现场录音和实地采访。施乐公司创建的Eu―reka系统也是一个叙事数据库,该系统收集了大量关于复印机维修人员的成功故事,它可以通过网络向遍布全球的维修网点提供丰富的知识源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叙事数据库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各种实地实人获得第一手资料,使用者可以通过查询相关主题而获得多个故事,从而获得看待问题的多个视角。真实性、富于背景性和多用途性是叙事数据库相比于传统数据库、知识库、最佳实践的最大优点。使用者在叙事数据库里获得的信息和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背景紧密结合,这为信息和知识的再次利用提供了背景。同时,叙事数据库中知识和信息的表达方式是以对话、叙事的形式力图再现知识和信息流动的全面背景。

4.1.2 虚拟与现实空间对话的方法虚拟与现实空间对话的核心是鼓励人与人之间进行自然的、非强制性的、自发的交流,缩短知识在供需双方之间的流动时间和流动成本,尽量使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知识需求得到实时满足,在自然交流中实现隐性知识(为主)和显性知识的流动和转移,同时增强人际网络的强度和关联度。在具体做法上没有固定模式,企业需要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创造适合的机会将客户吸引进来,并将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记录保存。有效的现实与虚拟空间对话的实现需要管理者的倡导和培育。主要措施有:鼓励在非正式场合(吸烟室、茶水间等)进行畅谈,扩大工作空间、增加设施,形成传统;定期组织全体、部门或项目的员工开展集体活动;鼓励个人开设博客,多人开设社区网页;企业领导倡导自由和宽松的工作氛围(比如趋势科技)。

日本连锁零售商Mujirushi的夏令营为客户提供了体验Mujirushi环境的度假机会。在夏令营里,客户可以使用Mujirushi的各种新老产品,包括食品、化妆品、服装等。参加夏令营的员工则可以通过与客户的不断对话来形成隐性知识。在夏令营过程中,员工通过体会客户使用Mujirushi产品的经历吸收其隐性知识。

4.1.3 讲故事(story telling)的方法讲故事的核心是将隐性知识外化并进行传播,它将知识嵌入到具体背景当中,为听众提供可利用的工具和观念,最终为企业提供一个灵活的、有效的、有组织的交流空间,使企业能够面对不断变化的复杂外界环境。讲故事的方法与叙事数据库相比,更具有灵活性和私密性,更有利于隐性知识的传播和人际情感的培养。此外,叙事数据库是将整理好的故事做成系统,而讲故事的方式则是在人们交往中随时随地进行,或是按照管理者的要求定期展开。讲故事的方法可以运用在项目管理、员工培训和客户管理等领域。

4.2 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互动式的学习,其核心是员工通过主动的学习行为来满足自己的现实知识需求和潜在知识需求。包括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前者的典型是师徒制的干中学。

4.2.1 师徒制的干中学 师徒制干中学的核心是徒弟通过观察师傅、模仿他的举动,学会并掌握包括师傅本人也不明了的技巧,是受控知识流动渠道的一种。“干中学”为徒弟提供了技能知识主动学习建构的过程,徒弟带着课题在实际工作中思考,遇见技术难题时可以请教师傅或与师傅协同解决。师傅、徒弟的技能知识随着时间动态变化而不断重新建构。随着作业实践的增多,徒弟的隐性知识存量呈现递增规律。

4.2.2 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是通过构建积极主动的知识流动环境来实现企业显性知识需求和员工潜在知识需求的满足。圣吉认为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和“自我超越”这两项修炼的基础之上。团队学习主要通过构建互动的、面对面的知识实时交流环境来实现个人和企业的知识需求。个人知识需求的满足主要通过团队成员日常的集体交流来实现;企业知识需求的满足(主要是某一项研发任务中的知识需求)主要通过团队有目的的讨论、互相激发和交流来实现。

4.3 互动网络

建立互动人际网络不仅意味着人际网络中的成员拥有的技能、经验等不易或不能描述的知识能够被网络成员利用。更重要的是,互动的人际网络可以为知识的流动和转移提供更为有效的渠道――人际关系,员工和企业的知识需求可以借助这一更加高效的知识流动渠道得到更好满足。通过在企业中实施人际网络策略,可以改善产品质量、增加利润,也可以更好地把员工和组织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互动的人际网络主要指企业内部的人际网络,包括工作关系结成的正式人际网络和非工作关系结成的非正式人际网络。

第4篇

一、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下成本管理的战略环境分析

(一)SWO了分析 首先是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分析。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下,企业外部可能面临的机会或威胁主要有: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多变性、动态联盟的灵活运作、企业间激烈竞争转变为有效协作、高速网络通信技术的充分发展、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充足供给等。其次是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下,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优势或劣势主要包括: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市场信息的灵敏程度、扁平结构的管理方式、网络化下信息传递成本、柔性化、无库存的生产组织方式、企业人员的创造力、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营销网络的布局等各个方面。

(二)“五种力量”分析 第一,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状况分析。敏捷制造下,动态联盟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机制已经转化为“竞争、合作、协同”机制。战略合作关系对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起着重要作用。借助于动态联盟实现的竞争优势取决于联盟中每个成员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和核心优势的集成能力。因此在敏捷制造下,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只是单个企业实力的竞争,而转变为动态联盟中主导企业(盟主)组织动态联盟能力的竞争,以及动态联盟与动态联盟之间的竞争。第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分析。(1)行业总体角度。敏捷制造下,企业的战略重点已由内部能力的充分发挥转化为外部优势的充分利用。因此对于整个行业,潜在进入者并未给现有企业带来直接威胁,而是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外部资源。(2)动态联盟角度。与企业处于横向竞争关系的潜在进入者,在进入动态联盟时,对企业的威胁依然存在,两者基于同一核心优势而进入动态联盟的竞争将更为激烈。第三,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分析。敏捷制造下,企业的利润则取决于其确定顾客的个体需求或机会并将其转化为产品服务组合的速度。营销概念也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即在拥有一定顾客需求信息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产品服务组合体――方案产品,在虚拟制造技术(VM)的支持下,迅速地加以调整,以迎合顾客的需求,降低来自于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第四,供应商议价能力的分析。在纵向合作的动态联盟中,企业与供应商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双方运用“并行工程”,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人市场,而且在敏捷制造下,动态联盟的战略使得企业可以动态选择,择优录用供应商,所以敏捷制造下,供应商议价能力对于企业的威胁较小。第五,顾客议价能力的分析。在敏捷竞争中方案产品的价值是通过提高顾客自身利益的程度来确定的,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产品价值和该产品的成本无直接关系,顾客从经济的角度看待产品价值,只要方案产品提供的价值大于自己所支付的价格成本,就不会去计较卖主的运营成本。因此敏捷制造下,顾客议价能力的威胁也相对较小。

(三)价值链分析 第一,进货后勤分析。敏捷制造下,企业与供货商在动态联盟虚拟组织内成为利益共同体,并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共享企业的生产管理信息,保证及时、准确地交货。成功地实现了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订单驱动生产组织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整条供应链的库存量,从而降低自身的商品物资储存成本。第二,生产运作分析。柔性制造使企业能够实现快速生产新产品及各种各样的变型产品,达到产品成本和生产批量无关。产品的设计过程、生产准备过程甚至加工过程可以跨地区、跨部门同步进行,由传统的串行反馈循环工作方式转变为并行制,不仅可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还可以及早发现并修改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第三,出货后勤分析。敏捷制造下,动态联盟可以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若干配送、运输、仓储、流通加工企业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通过盟主企业对其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为顾客提供配送服务。由于各成员企业都具有较强的服务水平,以及组成虚拟企业后业务量上升带来的规模效应,能够有效降低客户成本,提高客户总价值。第四,营销业务分析。敏捷制造下,方案营销的营销模式取代了传统生产方式下的产品营销。方案产品一般在两个方面带给顾客更高的价值:一是降低顾客的使用成本、库存成本以及其他的基础设施成本;二是增强顾客的市场渗透、扩大市场份额以及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第五,客户服务分析。敏捷制造下,客户在价值链中的角色已经从被动和间接参与者变成了主动与直接参与者。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组织相关的成员重新组合价值链,其中客户是价值链组成的原动力。第六,采购业务分析。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双方运用“并行工程”,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人市场,以期共同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相对传统生产方式,敏捷制造企业的采购效率更高,且采购成本更低。第七,技术开发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快速成形和快速制模,在信息互联网支持下形成的快速虚拟制造系统,是敏捷制造的主体核心技术。而柔性制造技术、并行工程的运用使敏捷制造在生产成本控制上与其他生产方式有了质的区别。第八,人力资源分析。敏捷制造提倡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建立一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保持员工创造性的环境,强调用分散决策代替集中控制,用对话沟通机制代替递阶控制机制。人力不只是生产成本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人力已变成企业的二个重要资源。第九,基础结构分析。企业基础结构是指总体管理、计划、质量管理等活动。敏捷制造下,采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自我管理型组织单元,使组织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迅捷,加快了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速度,提高管理效率。

(四)战略定位分析 敏捷制造下,企业在战略定位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总体竞争战略、一般竞争战略、业务战略等三个方面:(1)企业的总体竞争战略分析。敏捷企业在总体竞争战略上一般选择发展型竞争战略,而在集中化、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发展型竞争战略中,敏捷制造企业又以集中化发展战略为主。(2)企业一般竞争战略分析。敏捷企业在一般竞争战略上,不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而是以价值创新为基石,以成本领先或标新立异为市场竞争战略,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响应速度”。(3)企业业务战略分析。敏捷制造下,企业业务战略一般选择兼顾“金牛”业务与“明星”业务,辅以“问号”业务的战略。其中,“金牛”业务是企业现金流的主要提供者,同时对“明星”产品给予较高的投入,以在高速增长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另外,敏捷企业应充分利用其内、外部有利条件,较快地实现“问号”业务向“明星”业务的转化。

二、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下成本管理的战术环境分析

(一)产品决策分析 敏捷制造下,产品决策分析主要体现

在:(1)产品品种决策分析,敏捷企业充分关注顾客的需求,以高度细分化、个性化的市场为目标市场,这种方式下,企业不再专注于单一品种的生产,而是要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2)产品产量决策分析,敏捷企业的生产直接由顾客需求驱动,所以,产品产量决策主要是尽量地满足客户需求;(3)产品质量决策分析,在敏捷制造下,通过并行工程(CE)和虚拟制造技术(VM)的应用,追求零缺陷和产品的一次成功率。

(二)产品设计分析 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直接影响产品的制造成本、生产周期、工艺准备、物资供应、生产组织等,在技术上决定着产品的前途和命运”。在产品设计全过程中,特别是产品设计早期,有效利用合作企业的设计、制造资源是虚拟企业产品设计技术的关键。灵活的动态联盟依托于以CAD/CAE/CAM/PDM集成为核心的数字化设计信息网络,采用仿真、建模、虚拟现实等集成的虚拟制造设计方法,使产品从概念形成、设计到制造全过程,都可以进行全方位的动态模拟,最终使新产品的开发一次获得成功。

(三)生产方式构成要素分析 敏捷制造下,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信息呈现出以下特征:(1)敏捷型劳动者应具有高度灵活、训练有素、多面手技术操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2)劳动工具的组成包括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网络通讯设施;(3)劳动对象要求多型号、多品种,并且开始强调其服务;(4)信息方面包括企业内管理信息系统MIS和企业外信息集成系统两部分。

(四)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下,基于动态制造资源的产品工艺流程规划系统主要由产品零件信息处理、工艺知识管理、基于知识的逻辑加工路线设计、工艺分工和系统集成接口五个功能模块组成。

(五)管理因素分析 敏捷制造提倡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用分散决策代替集中控制,用对话沟通机制代替递阶控制机制。其基础组织是“多学科群体”,是以任务为中心的一种动态、松散的组合,提倡“基于统观全局的管理”,充分做到权力下放,以此调动和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下成本管理的信息环境分析

敏捷制造下,企业成本管理处于一个可重构、可扩充、开放性、交互性的信息系统之中,其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

(一)成本信息管理主体 敏捷制造信息系统中日益智能化的成本信息管理软件使单一企业以及整个动态联盟的成本分析、成本核算、采购支付等成本信息传递工作的主体逐渐由 “人”向“人机共管”转变。

(二)成本信息构成内容 柔性生产能力使生产过程从整个过程链中最慢的一环转变成为最快的一环。首先,高度自动化的设备使得单个操作工人的监控范围扩大、单台设备的产出量增大,对普通机器操作工人的数量需求减少,传统意义上的直接人工费将大大降低。其次,企业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上升,构成将更加多样化,产生了大量非产量驱动的制造费用,如准备、检验和调度、研究开发费用等。

第5篇

关键词:视觉景观 控制方法 规划管理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ations view managements of Europe and Hongkong and anlys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provide assistance to our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Keywords:Visual Management,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1、规划管理中需要视觉景观的控制

城市的特色建筑与景观风貌是城市宝贵的财富。在城市面貌更新迅速的今天,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视觉景观控制方法,以保护原有的城市景观特色,同时指导未来城市建设?

不论是早期的西特,还是后来的凯文林奇、培根,无不在著作中阐述了视觉景观对城市形态的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规划管理者,需要这样一系列方法,对视觉景观进行有效的保护与控制。

2、各国规划管理中的视觉景观控制方法

在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实践中,各个国家的城市管理部门尤其是欧美国家,作为城市景观风貌保护与规划的先行者,提出了多种控制视觉景观的方法。

2.1英国的眺望景观

所谓眺望景观,即通过对眺望点及眺望对象间的建筑高度控制进行风景保护。

具体来说,针对各景观设定景观视廊、广角眺望周边景观协议区与背景协议区3个分区,在各分区中实行不同的高度控制管理。

眺望景观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际开发项目和建筑物是形态非常复杂的建筑物。因此,采取的高度控制是否真能起到保护景观的作用,单由图表或二维的平面分析很难下结论,而必须在实际建造过程中加以观察。

2.2法国的纺锤形控制方法

纺锤形控制,是在具有特别意义的景观中,阻止障碍建筑侵入的控制方法。表示针对某历史建筑物,以从某一眺望点观察到的景观为保护对象,力求阻止损害景观的建筑在其背景中出现。

巴黎市根据这些保护属性及景观的特殊性,采用了三种纺锤体形式:远景、全景、视廊。同时,巴黎的纺锤形控制为:与严格的全城高度控制互动;在此基础上,以保护具有某种特别意义的景观为目的;考虑到方便建设许可申请,准备了表示最为严格的高度控制的综合性规划。巴黎市的纺锤形控制规划,虽不适用少数特例,但从977年创设至今基本未作变动,共划定了48条控制地带,几乎覆盖整个巴黎上空。(图1-6)

巴黎的纺锤体控制,实际也是基于二维平面或立面,运用几何图形计算,进行视线控制的方法。

2.3德国的城市天际线与眺望景观控制方法

德国的城市天际线与眺望景观控制方法,分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两个体系进行分别控制。

2.3.1斯图加特市将高层建筑作为城市风景之“图”

将市中心教堂的高度作为斯图加特高层建筑的高度基准实施限制和引导。通过设置高层建筑禁建区、调查研究区、开发区,对城市风景实施控制。其中旧城区被指定为高层禁建区,高层建在开发区被限制在近距离高速铁路沿线的14个车站附近地区。

2.3.2慕尼黑通过区划控制形成“底”

慕尼黑20世纪初颁布的《阶段式建筑条例》,将建筑分为10个阶段,在周边建筑密度低的开放型社区,规划中允许建造最高2层的建筑物(阶段9);相反,在市区封闭型的街区规划中允许带屋顶的5层建筑(阶段1)。

德国的城市天际线与眺望景观控制方法,也是基于二维图纸层面的分析与控制。其中高层控制,通过剖面图的高度分析与控制,最终将限制结果落到城市总体平面控制图上。具体实施方面,采用控制引导方法。由城市的具体责任部门,从城市美学立场或视觉角度出发,要求建筑师或建筑委托人将保持街景和眺望景观的内容明确纳入规划及说明书中。

2.4香港的视觉景观控制

香港规划署于2003年11月完成的《城市规划标准》,其第11章“城市设计指引”为评审城市设计的大体纲领,规定了主要进行视线保护的三大景观要素:山脊线的保护、文物建筑的保护和观景廊道的塑造与保护。主要运用了视线分析的方法,通过选取重要视点,控制视点与景物之间的建筑高度与密度,形成一定的观景廊道,进行保护控制。

2.4.1山脊线保护

《指引》中提到:在香港采用发展高度轮廓,目的是要维持并加强城市与天然景色,特别是与山脊线、山峰的关系。为保护维港两岸的重要山脊线、山峰和山峦的景观, 从主要和人流汇聚的望点望向的山脊线应维持一个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

2.4.2文物建筑的保护

为保护文物建筑,《指引》规定应为历史文物保存或创造一个适当的四周环境,在可行的情况下,保留和扩大可眺望历史文物的景观视廊。

2.4.3设立眺望点与观景廊道的保护

在港岛北岸,为配合扯旗山和其它山脊线、山峰,以保护从九龙望向的景观,设立眺望点。在这些望点的观景廊内,应避免无限制高度及破坏“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的发展。对于个别地区的景色, 可视乎情况考虑其它合适的望点。

2.4.4空间层次控制方法

《标准》中对城郊过度地带、城市中心地带、滨海地带等各种重要城市景观地区提出了丰富城市空间层次感的控制方法。

1.在市区边缘环境,为实现市区与乡郊地区之间的景观过渡,最高建设应位于中心地带, 然后向市镇边缘地点递减为中至低层。

2.在新开发地区,为使新开发与地形和景观环境相配合,新开发应配合新市镇地形和景观环境,并渐次降低建筑物高度,使新市镇与邻近的低矮发展环境互相协调和融合。

3.在文娱、商业中心、核心地点,为丰富城市空间层次,应建立地标。

4.在市镇中心,为营造视觉调剂和缓冲空间,可以突出利用低矮建筑物, 例如社区会堂、学校等。

5.在滨海空间,为保证从海面看城市时,空间具有较丰富的层次感,应发展出高低有致的高度轮廓,避免形成“墙壁效应”。

香港的视觉景观控制方法,控制面非常详尽,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其方法主要为定性控制。

3.讨论与结语

综合来看,上述视觉景观控制方法主要集中为两种类型:一是宏观层面上,立足于二维的空间中,根据视觉通廊划定控制范围;二是微观层面上,通过定性判断,划定控制区域内的建筑高度、景观地貌特征。在规划设计管理中,这些控制方法对各城市景观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但同时,这些方法也存在很大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由于计算机三维技术的限制,这些控制方法大都基于二维层面,对于分析现实中复杂的建筑组合情况,存在着很大困难,由此便依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另一方面控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定量的控制方法,也带来一定的不科学合理性。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借助计算机模拟三维技术的发展,引入定量分析方法,使规划管理中视觉景观的控制方法更加客观合理与实用。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的普及,这些问题将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卡米罗•西特. 城市建设艺术[M]. 齐康 译.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2] 凯文.林奇[美],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

[3] 埃德蒙.N.培根[美],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城市风景规划-欧美景观控制方法与实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第6篇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措施;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推进和人口流动激增,大大加快了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当今传染病主要有三个特点:①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②多种已被控制传染病卷土重来;③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速度和范围比以往快而广[1]。因此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与管理方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相关规章制度,依据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原则,积极采取各项有效的传染病防治措施与管理方法,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加强领导,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

健全医院传染病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医院的主要领导来担任主任委员,成立传染病专门防治管理组织,制定完善一系列传染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使传染病的防治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积极加强医院与全国及各医院传染病监测、控制网络体系的建设,加快传染病管理软硬件建设,杜绝外源性的传染病感染, 减少内源性感染,把传染病暴发扼杀在萌芽状态。加大对医院传染病感染防治管理投资力度, 加大人力、财力、物力全方位投入。

2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

医院要广泛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管理知识, 教育工作人员积极重视医疗活动中隔离防护原则, 学习传染病学、传染病防治方法、灾害医学、消毒隔离与防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知识,提高防治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技能,了解各种传染病传播途径, 采取针对性的隔离措施。重视传染病的职业防护、患者与医务人员安全, 提倡标准预防理念, 监督落实各项防治管理措施。举办各种专题学习班,分层次地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经考核后取得合格证书才能上岗;同时增强防治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邀请专家学者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讲座和通过传染病监测预警的信息, 使医院领导与所有医务人员准确了解掌握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单位动态,熟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尤其是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提高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及时更新知识网络,促进防治管理工作的开展。

3建立健全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与报告网络

通过对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的建设和完善,形成健全的组织体系,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不定期的召开工作会议,审核制定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传染病防治管理的工作计划及其贯彻落实情况,做好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处理瞒报、漏报、误报传染病疫情人和事。从上到下建立科学合理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报告网络,确定医院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程序: 传染病患者诊治医生科室传染病监测员( 监测小组) 部门监测的负责人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科医院传染病领导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高工作上报的效率,以便尽快的采取相关措施[2]。

4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控网络与应急机制

在医疗行政部门的指导支持下, 对传染病防治管理控制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计划,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可能暴发流行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和消毒防护隔离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应急反应系统,传染病防治管理系统应包括监测预警系统、感染控制系统、指挥系统、医疗救治系统、组织宣传系统、科研训练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各个系统相互支持配合,合力出击,发挥其最大效力。建立传染病监控网络, 实时对传染病相关情况进行监控,做好收集传染病感染基本数据、调查分析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监测传染病感染的有关危险因素、监测和预测传染病发生、调查传染病流行病学, 追踪传染病病原体、环境卫生学、消毒隔离措施和评价防治管理工作效果等一系列工作,发挥监测预警的功能[3]。监督检查及反馈传染病各防治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并对传染病感染事件进行充分调查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改进、处理建议。

5迅速有效分析传染病疫情与感染事件,加强快速反应能力

加强对于国内外及本院传染病疫情相关信息的有效紧密跟踪,快速的捕捉与传染病相关的各类信息, 及时对传染病疫情与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分析, 通过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机制及时的相关信息。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流行趋势准确的做出初步预测, 结合国家传染病应急处理方案与医院应对各种传染病暴发的相关预警等级标准, 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主任委员会召开专门的工作会议,共同研究提出相应预警处理方案与预防措施, 在应急状态下,及时的把传染病疫情和本院传染疫情及防治管理工作汇报给相关领导,提高传染病的预警能力,并迅速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管理措施,为医院对传染病暴发流行进行快速有效的防治管理做好相关准备与赢得先机[3]。

6加强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的协同合作

在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进行中,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紧密配合、实现高效协同、优势互补、如在传染病疫情的报告、预警工作中传染科和医疗部门的协同合作,在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咨询培训、消毒隔离防护中, 传染科和临床及门诊科室之前相互配合;传染科与临床检验科室之间信息共享、协同合作、共同学习研究,传染科和后勤部门在建筑、环境、食品、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密切协作。传染科和统计、流行病学科室在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分析、计算机中心监测预警的软件系统开发研制方面等之间合作,使得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顺利推进,高效运转。

7加强对传染病的相关科学研究,做好与国际接轨

医院不仅需要提供技术咨询,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还要加强对传染病的相关科学研究。加强对患者、环境中传染病病原体, 特别是对于传播速度快、毒性较强的传染病病原体感染机理、快速鉴定技术和分子流行病学等相关研究, 更好地指导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开展对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的监测评价研究, 并结合医院传染病感染实际发生情况, 形成一套完善、切实有效的病区微生物学安全性的评价体系。同时加强和国际间交流合作, 及时动态掌握传染病全球流行趋势, 以及国际上先进的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保持国际医院、研究学会等组织的联系、交流合作,建立全球性的信息合作关系[5]。

8 严格规范各种医疗行为,及时做好督促检查

医院要根据国家对传染病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 控制患者就医流程、医务人员临床诊治、护理等医疗行为全过程,严格要求医疗药械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防护用品、一次性的医疗用品、清洗设备、空气净化设备、环境监测产品等和传染病防治管理相关仪器物品质量, 并对物品储存、使用和用后处理做好管理, 确保传染病防治相关用品安全可靠性。对新进入医院的消毒设备、药品及时进行检测,细化医院消毒灭菌的操作规范, 及时做好督促检查,规范医院医疗行为, 防止在传染病的诊治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督促医院加强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加强隔离诊室、病房建设, 配备相关的仪器设备,确保传染病防治管理取得实效。

9结论

传染病作为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疾病,它不仅是患者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公共问题,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如果控制不当,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现在许多传染病已经得到控制,但是新传染病又不断出现,因此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要从心里上引起重视,严格规范医疗行为,积极加强宣传教育培训,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管理措施,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管理水平,降低传染病发生率与危害性。

参考文献

[1] 陈静,裴红生,凌汉栋,等.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 14(12):1385-1388.

[2] 国家喜,马良,陈迁,等.综合性医院应对突发传染病的科研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14 (12):1382-1384.

[3] 翁孟武.性传播性疾病[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19(9):25-27.

[4] 朱庆生. 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0, 3(4):5-8.

第7篇

关键词:房建施工质量控制

一、影响房建质量的几个因素

1.从设计方面来看,对于楼层的承重没有考虑周全,辅筋的数量不够,很容易在梁上产生裂缝;在防水方面,忽视了局部泛水檐的高度,在檐部没有设计铁皮泛水檐,导致防水不合格。

2.施工方面是影响屋建质量最多的因素,首先是施工队伍的素质过低,经常是为了抢速度,忽视质量;第二是施工管理混乱。施工现场管理是关系到屋建质量最关键的一环,在施工现场,如果随意堆放建筑材料,任意损坏建筑材料,对屋建之恋来说都是巨大的隐患。第三,在施工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质量体系监督。没有质量体系做指导,施工对于屋建心中无底,全凭感觉进行,这样的屋建自然没有质量可言。

3.从材料选用的因素来看,关于材料选用方面造成的屋建质量可以说比比皆是。现在的施工队伍由于层层转包,工程款收到多方的克扣,为了赚钱,施工队伍不得不在材料上做文章,买假材料和不达标的材料进行屋建,甚至连中间的填充物都是用泡沫之类的非建筑材料。这样的工程自然是废品工程了。

二、如何控制屋建质量

住房质量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工程施工管理的众多方面中,质量管理是整个施工过程控制的关键和核心,只有做好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策划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才能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方面面因素,包括施工技术方面、工程质量的各个阶段、相关单位的质量控制等,都是实现优质屋建质量的重要保证。

1.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班子。在进行屋建工程前,要首先成立质量管理领导班子,由质量管理领导班子编制项目管理质量目标、项目质量管理方针、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点及项目质量管理办法等,由项目总工审核,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后,项目经理组织实施。只有一切按照审核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和验收,才能最后保证屋建质量。

2.加强现场巡视管理。屋建施工现场是影响屋建质量的关键。对施工队伍进行监管的人员要履行职责,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随时制止违背适量手册的施工,对已经完成的不合质量管理的工程要严格督促返工,不留隐患和死角

3.对材料进行严格验收。屋建材料是关乎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因此,质量管理部门要严把质量关,对于新型建筑材料一定要遵循先试验再使用的原则,不要采购来源不明厂家的材料,更不能使用不合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屋建质量不出问题。

4.加强汇报。对于复杂的屋建质量问题要及时汇报,并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攻关,质量问题不解决,决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操作。

5.对于设计方面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在施工前组织隶属力量进行清除。

三、加强房建施工的管理

屋建质量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事情,对于施工队伍来说,如果不重视质量管理,依然不能保证所修建的房屋达到合格的质量要求。

1.按要求验收。对于施工队伍而言,所想的自然是加快工程建设。因此,在对所完工的部分工程进行验收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施工要求进行验收,决不能马虎。对于没有达到质量要求的工程,坚决要求按照标准进行整改,绝不允许不合格工程进入下一道工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工程质量。

2.对有关人员进行质量培训。屋建工程都是人做出来的。因此,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屋建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施工前,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监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要使施工人员掌握控制质量的方法,并严格督促施工人员按照图纸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

3.加强宣传。质量问题要想常抓不懈,必须时时进行质量意识地宣传,提高有关人员对质量的重视,让谈么了解忽视质量的危害,要让有关人员人事到抓好质量管理是屋建工程的大事。

4.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建筑材料是屋建工程合格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建筑材料进行采购的时候,要采取招标制度,对所选用的材料供应商进行多方比较,要保证所选用的材料供应商在资质、质量保证体系、生产能力、生产工艺、业绩、信誉等符合屋建工程的需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要实行分类退房,做好标识,还要做好防风、防晒和防雨的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因为自然的损坏而影响屋建工程质量,对于主要工程的材料,还要做到随时抽查和检验,力争不让不合的建筑材料在工程中使用。

5.加强对施工设备的质量控制。屋建质量另外一环就是施工设备,对于施工设备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质量手册规定使用,对于复杂设备的配套使用,要专门固定使用人员,防止不会使用设备的人员操作设备,造成损失。要定期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防止在设备使用时发生故障,影响屋建工程质量。

6.监理人员职责必须加强。监理人员是屋建工程质量的验收和管理者。监理人员要按照规定最好工程的现场巡视和质量验收工作。在现场巡视中,要对进入工地的材料和设施,要加强检查,要认真完成外包装、抽样、证件对照等工作,严格把好各项关口,确保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不能进入下道工序的使用和施工,要保证工程质量监理工作的公正性。

7.隐蔽工程验收质量检查控制。由于房建工程施工工序复杂,隐蔽工程质量控制点较多,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对班组施工的每项隐蔽工程先由项目部施工技术员和班组进行互检,如果发现隐蔽工程质量控制点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8.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要想保证屋建工程的质量,必须监理强有力的制度,这是保证屋建工程质量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各项质量规章制度,加强屋建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在工程最后的验收阶段,要杜绝人情验收,要一切按照规章制度进行验收,发现不合格的地方,要督促施工队伍立刻进行返工,达不到要求,绝不在最后的合格文件上签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屋建工程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1]付忠岭.浅谈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第8篇

关键词:房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中途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业虽然得到长足的发展,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也是稳中有升,但一般工程质量的通病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程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只有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才能提高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做好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1.有助于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更是愈演愈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如何在同行业间击败对手不致失败,建筑行业作为以质量取胜的行业,质量上的提高永远是决胜的标准。因此,做好房屋建设工程管理,有效检查建筑施工,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确保建筑房屋达到相应标准,不偷工减料,增加住户对房屋居住的满意程度和舒适程度,赢得老百姓的口碑,久而久之,即便同行业竞争再激烈,也能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2.关乎社会的公共安全

建筑工程作为一项关乎社会公共安全的设施。其质量上的优劣关乎社会公共利益。而建筑企业作为承担责任者,保证房屋建筑的高质量、高舒适度,是对国家、人民及后代子孙的负责和文化传承。从思想观念上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在施工设计与施工管理上,确保质量问题的落实。

一、对房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1.设计因素

因为设计人员整体设计水平不高,且大部分的设计人员往往只要理论性的知识,缺乏现场实际操作和施工的经验,所以,在进行设计之时,并未对实际状况加以充分考虑,因此,他们所设计出的作品往往不能与规范、标准和现场实际完全相符,致使房屋建筑存在安全隐患。

2.原材料因素

在材料的选用上因为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在质量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是较常见的。比如,在选用水泥时,因碎石粒度的大小,在抹灰时所用的砂含泥量的要求控制等,这都对施工工程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如果在原材料的选用上会对施工工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3.施工因素

因为施工企业中工人数量非常多,所以在培训技术上也不能进行全面的管理,致使工人技术素质相对来说很低,再加上操作时并未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程序来执行,欠缺一定的质量安全意识,现场施工单位质检员无配备或跟踪检查不到位,为工程带来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施工企业内部的安全质量控制管理对策也存在问题,在工序交接时没有严格的执行“三检”制度,或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没有跟踪整改,致使质量问题累加,有的甚至将问题隐蔽下来,从而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4.现场监理因素

因为施工现场监理并未将工作做到位,使施工质量存有一定的问题。某些监理单位为了提升经济效益,而将本职工作效能完全忽略,某些监理工作者还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当然,这也表明监理工作在控制体系上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某些监理工作者在对设备、原材料、构配件的使用上也并未严格进行审查,并且没有严格遵循见证取样制度,有的甚至未对其进行相应的程序检验,进而为工程质量带来了安全隐患,再加上后来并未对其加以及时解决,导致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5.质量因素

某些房屋建筑项目在进行质量管理之时,只对形式加以注重,而对施工习惯加以忽视,并未对质量采取相关管理对策,并在施工时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从而将质量标准习惯化。由于欠缺安全意识,再加上监管力度的不力,导致房屋工程在质量上存在隐患。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1.质量意识薄弱。近年来,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分析发现,从业人员质量意识薄弱,职业技能低下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不少从业人员质量意识薄弱,违反操作程序与规程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一些施工企业唯利是图,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导致质量事故不断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2.施工人员技能不高。工程施工队伍素质过低,各施工企业内部新工人比较多,技术培训跟不上,工人技术素质较低,甚至个别工人对本身所施工部位在整体建筑物中所起的作用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操作时不按规程顺序进行,这就很难达到质量标准。

3.合同管理不规范。 由于我国建筑市场不成熟,竞争异常激烈,竞争手段也花样百出。有些企业为了能揽到工程,即使合同存在 “不平等条款” ,施工企业也会接受,但施工企业要考虑盈利,而企业为了盈利,往往临时随意修改合同条款,合同违约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

4.建筑材料质量不高。 施工企业管理者对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 、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致使一些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对材料检测工作,钢材 、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没能严格实行质量双控,有的材料甚至没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合格报告单,更有甚者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材料,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5.工程监理素质不高 。工程监理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 。施工现场监理工作缺失是导致房屋建筑质量不达标的另一因素,没有专业的监理团队将使得工程施工问题无法及时被发现,给质量检测工作带来不便。少数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超越资质承接监理业务,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与建筑专业不符。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不全面,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等审查环境把握不当,导致很多质量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

三、加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房建质量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事情,对于施工队伍来说,如果不重视质量管理,依然不能保证所修建的房屋达到合格的质量要求。

1.对有关人员进行质量培训。房建工程都是人做出来的。因此,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房建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施工前,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监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要使施工人员掌握控制质量的方法,并严格督促施工人员按照图纸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

2.加强宣传。质量问题要想常抓不懈,必须时时进行质量意识地宣传,提高有关人员对质量的重视,要让有关人员人知道抓好质量管理是房建工程的大事。

3.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建筑材料是房建工程合格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建筑材料进行采购的时候,要采取招标制度,对所选用的材料供应商进行多方比较,要保证所选用的材料供应商在资质、质量保证体系、生产能力、生产工艺、业绩、信誉等符合房建工程的需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要实行分类存放,做好标识,还要做好防风、防晒和防雨的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因为自然的损坏而影响房建工程质量,对于主要工程的材料,还要做到随时抽查和检验,禁止让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在工程中使用。

4.加强对施工设备的质量控制。房建质量另外一环就是施工设备,对于施工设备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质量手册规定使用,对于复杂设备的配套使用,要专门固定使用人员,防止不会使用设备的人员操作设备,造成损失。要定期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防止在设备使用时发生故障,影响房建工程质量。

5.监理人员职责必须加强。监理人员是房建工程质量的验收和管理者。监理人员要按照规定做好工程的现场巡视和质量验收工作。在现场巡视中,要对进入工地的材料和设施,加强检查,认真完成外包装、抽样、证件对照等工作,严格把好各项关口,确保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不能进入下道工序的使用和施工,要保证工程质量监理工作的公正性。

6.按要求验收。对于施工队伍而言,所想的自然是加快工程建设。因此,在对所完工的部分工程进行验收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施工要求进行验收,决不能马虎。对于没有达到质量要求的工程,坚决要求按照标准进行整改,绝不允许不合格工程进入下一道工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工程质量。

7.隐蔽工程验收质量检查控制。由于房建工程施工工序复杂,隐蔽工程质量控制点较多,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对班组施工的每项隐蔽工程先由项目部施工技术员和班组进行互检,如果发现隐蔽工程质量控制点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8.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要想保证房建工程的质量,必须监理强有力的制度,这是保证房建工程质量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各项质量规章制度,加强房建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在工程最后的验收阶段,要杜绝人情验收,要一切按照规章制度进行验收,发现不合格的地方,要督促施工队伍立刻进行返工,达不到要求,绝不在最后的合格文件上签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屋建工程质量达标。

四、结束语

总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建筑工程中,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每承建一个项目,第一是要对这个项目的质量控制。只有好的工程质量才会树立良好的信誉,也才会扶得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董生福.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J].中国房地产业,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