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6:23: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语文教学特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的界定
初中语文教学从阶段上来划分,指的是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从内容上看,它包括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如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作教学和综合学习教学等。而本文所要阐述的正是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与本土文化进行融合。所谓本土文化,指的是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它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它是一代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如在我们新塍就有桥文化、墙门文化、弄堂文化、明清老房子文化;文人文化;还有许多本土文化活动,如闹元宵、三月半行香等。如巧妙地将这些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与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学生们定会认识到:“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的丰富内涵。
二、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的途径
将初中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其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条:一是直接融合;二是间接融合。
(一)、所谓直接性融合,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凡做过语文教师的,都深感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因为如此,有的搜肠刮肚,寻思课堂导入的切入点;有的频频翻书,查找课堂导入的切入点;有的祈求网络,搜寻课堂导入的切入点。但我觉得还是《诗经》说得好:“伐柯伐柯,其则不远”,用本土文化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点,乃是一种便易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二)、间接融合,是指通过组织学生走访、参观、听讲座、印发地方教材等形式,使学生感悟本土文化特色,领略本土文化风味,透析本土文化与当地的自然、社会、历史及其百姓生活的关系。
新塍镇桃园小学钱宝云先生经过多年的走访、拍摄,编就了《桥韵》一书,所研究的是新塍镇范围内的形形式式的桥梁。因此,当我们要教八年级第三单元时,我邀请钱老师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向学生介绍新塍镇的桥文化,以增进学生对《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提供课程资源,并启发学生,让他们懂得学习与研究是共存的,“时时留意皆学问”的道理。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我镇老宅、墙门等古老的民居文化。
三、教学内容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形式
1、图片融合。我镇历史文化积淀颇厚,特别是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老房子、老弄堂、古墙门,颇有特色。
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图片通过多媒体传达给学生,并提出如下问题:
为什么我镇老房子多建风火墙?
你知道圣堂弄的来历吗?
从墙门匾额“孝友传家”中你可以探究到这个丝绸商行的老板应该是怎样一个人?
为什么匾额题名为“鹿洞渊源”?它与宋代大文豪朱熹有联系吗?
我想这实在是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流――“到民间采风去”的极好素材,学生采风归来,定会产生教师引而不发,学生却滔滔不绝的课堂效应。如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而写成作文,学生往往会落笔泉注。
2、语言融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不应忽视语言的地方色彩。当我们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时,常常会说:某某散文的语言富有地方特色,某某的小说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因此,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有机的融合富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新塍方言,这哝哝的吴语一定会使你的课生色不少,情趣横生。
3、掌故融合。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掌故,而这些掌故正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鲜活的课程资源。这正如本镇盛同枝老先生所云:“一国家之文献、掌故,一国家之粹也;一乡之文献、掌故,一乡之粹也。粹如灵魂然,如精神血气然。”而我们新塍古镇,历史文化悠久,本土掌故犹如宝葫芦瓶里的圣水,取之不尽。
4、史实融合。新塍镇文化历史悠久,史实材料丰富,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加以有机融合,这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学生对这片故土的深厚情感。我在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时,就融合本镇郑熙任顺义县令时的怒言:“此国家求贤之始,当凭文取士,且寒士苦况,我备尝之,夫岂可贪贿赂屈真才乎?”骨头之硬,刚正之烈,与闻一多先生宛若一人。他们所面对的事情虽不同,闻先生怒斥的是特务暗杀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郑熙怒斥的是顺义县衙内县试时富置榜首以索重礼的舞弊行为,但所伸张的都是正义。这两件事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受益匪浅,许多学生为本镇曾出过这样的县令而引以为豪。
四、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融合的意义
1、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生于斯又长于斯的初中学生,对于家乡的本土文化虽有所了解,但大都较为浅显、模糊。因而,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可能比较宽泛甚至于淡薄。如何增进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我想走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路子,将会比较有效。当学生得知在本镇历史上有毛太守的清廉、倪伯屏与沈廷文的好学、郑熙正义之举时,定会对他们深感钦佩而自豪,进而促进学生对家乡的挚爱之情。
2、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地方色彩
要使语文教学有特色,其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大多来自于本乡本土的,他们对当地的文化略有所知,如果我们为师的善于挖掘本土的深层文化,结合课文,施教于生,那学生们定会情趣盎然。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快意的语文教学,其效率是不言而喻的。它将使语文教学更富有地方色彩,并能提高效率而富有特色。
3、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可以更好地传承并发展地方特色文化
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可以更好地传承并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如我们新塍镇为了传承并发展地方文化,每年都要举行闹元宵灯会,如果我们组织学生参与,定会学到不少东西,而它们一旦与我们语文教学相融合,学生会感知地方传统的独特意义。并将它扎根于学生心田,那么更好地传承并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便有了希望。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诗经》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语速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
初中语文教材中也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保护动物”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
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形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用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
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演出,比如《〈白毛女〉选场》《〈龙须沟〉选场》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味”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多的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放到了首位,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越来越差,初中语文教学也越来越缺乏语文味了。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上出应有的“语文味”。
一、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缺失的原因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首先体现在教材的选编上。
毋庸讳言,我们的教材编写工作,在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上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所选入教材的部分篇目,或是思想内容有所偏窄,或是情感表达有些偏激,或是表达方式有点稚嫩,或是谋篇布局不太严密,或是语言特色不够鲜明。一句话,经典性严重不足。有的作品尚没有经过时间的洗涤和历史的考验,或有文无质,或有质无文,甚至有的文质皆无。没有经典性的语文篇目,你想让教师教出“语文味”,确乎勉为其难。
2、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与语文教师自身素质有关。
由于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任务、目的并不十分清楚,其教学的着眼点、着力点都缺乏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不阅读文本、不品味语言、不朗读、不板书等现象。一堂语文课下来,听不到琅琅书声,看不到师生对文本研习时热烈交流的场景,听不到学生对文本阅读自我体验与个性感悟的交流,甚至一堂课下来竟然在黑板上见不到教师写的一个汉字,这是语文课吗?要知道,语文味应体现在文本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篇章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特色)上。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多花力气,那语文学科的特征又怎么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呢?
3、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还在于教师不熟悉对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以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等优点颇受广大老师的青睐。特别是“公开课”,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也正是如此,现在不少教师热衷于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在笔者看来,过分依赖多媒体,实际上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要知道,富有张力的语言如果都用直白的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文字还有什么想象的空间、创造的余地,这只会使语言的独特意味和情味丧失殆尽。
二、初中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
1、明确什么是语文课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
首先,教无定论,教师不能跪着教书,教师就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使个人的语文特色在课堂凸显,教出个性美,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教出情、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妙语连珠,那就上出理来,上出趣来。一句话,能创新的创新,能幽默的幽默,能煽情的煽情,什么都不能的尽量真诚,也一样可以打动人。
其次,语文课要教出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与文化美。在语文课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教师要教得神采飞扬,学生要学得兴高采烈,师生双方都要全身心投入。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努力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理想的教学境界。
3、教出语文课应有的语感
所谓教出语感,即教出对语言的敏感,包括对文体、语体和字、词、句的敏感。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义读出蕴涵在其中的情境义、深层义和象征义。这三者之间,教出对字、词、句的敏感能力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即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读”字当先,虽然语言品味可采用多种方式,比如:比较不同句式,故意遗漏重点词语,抓关键词理解,甚至还有现场表演……都能使学生格外关注重点词句,加深体会。但是没有朗读的参与,只一味地干“品”,学生往往找不到语言的感觉,文字的妙处并没有在学生心中烙下印迹。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结束语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不断适应。如何使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成了一种科学的艺术,是一种教育的境界。因此,我们应该确切的估价,语文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地位和作用。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初中学生的成长,上好每一堂语文课,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选场》、《选场》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四、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
关键词:语言美 初中语文教育 教师素质 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63-01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是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编、译等语言文字能力及让学生们认识我国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两方面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一是运用丰富多彩的美感教学语言,二是运用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们从直观印象到意境联想都能够感受到语文科目的魅力。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们的认知能力有限,语文教师就更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对语文科目的认识,而其中,语言美即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1]
本文着重探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运用,以及语言美与初中语文教育的关联,以期能够为广大同行有所帮助,以及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1 加强教师素质,展现语言美感
每个学科都有其特定的教学语言,如数学的教学语言注重技巧与实用;物理的教学语言必须严密准确,富含逻辑性;英语注重日常交际中的口语表达能力;而语文的教学语言,则是展现我国语言文学的魅力。语文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其教学语言的运用,同时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语言与教学教材融为一体,既要准确表达出教师的意图,又要展现语言的美感,则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以及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人们常说一个人的语言风格幽默含蓄,而幽默含蓄的背后,是需要强大的知识水平去支撑,否则,通俗的幽默只能说明其肤浅的本质,更是无法达到含蓄的境界。加强教师的教学素质当从教师的自身做起,配合教学进度,与教学教材一起成长,与学生们共同学习。同时,注重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将他人的优点收为己用,注重参加校内开展的课题研讨活动,切实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水平,为更好的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为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探寻一条可行之路。
2 优化教学语言,展现课堂魅力
人们通常用“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来形容一首乐曲震撼性的声乐魅力,而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掌控好教学语言,配合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以及课文的美感韵律,则整堂课同样也能够彰显出如乐曲般的艺术效果。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个单元都编有古代诗词的精选作品,这就为教师表现语言美感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如七年级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在这节课中,笔者首先带领全体学生进行了诗歌朗诵,让学生们在朗诵中切身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接下来,笔者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请大家仔细咀嚼这首诗的意味,这是一首多么美好的诗篇!在诗里,诗人带领我们一起畅游,一起翱翔,让我们去建设铁路,让我们去做飞行师,让我们去北极探险,去寻找寻常的日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韵律需与课文融为一体,在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用语言的韵律将课堂教学推上一个又一个的。让教师的语言与手中的教材、与学生们的热情、与课堂的氛围充分结合,构建出完美的教学过程。
3 运用语言美感,彰显语文特色
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所有学科中独树一帜,对初中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语文学科的特色是什么?是语言美,是文字美,是语句的结构美,是我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美。上好语文课,奠定扎实的语言功底与文字功底,能够使学生们在无形中积累丰富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在文化的海洋里寻找真理,确立其人生的方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用语言将语文学科中的所有特色都表现出来,让学生们看清语文的本质,让他们看到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发展历程,从而确立自信、自强、自立、自爱、自省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奠定成功的人生基础。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能力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会在学生心中形成直观的印象,从而使得学生们模仿,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变化,同时,教材的影响也是由教师用语言来发掘,用语言来掌控。因此,仅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没有语言的美感,就彰显不出语文学科的特色,没有语言的美感,就无法让学生领会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没有语言的美感,就体现不出教师浓浓的激情,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的掌控是一门艺术,这还需要教师自己去把握,以及去体会。
总而言之,语言美是体现语文魅力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于初中学生们来说,他们对美的感受还仅停留在一种初级的阶段,在这时,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他们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在数年的语文教学历程中,笔者曾数度发现有些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受教师的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处于中下水平,且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有的口语表达能力笨拙,有的则素质低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学生们的素质水平需要教师们去培养,而其中语文教育的重任更是尤其突出。既然为人师表,就要担负教育学生的责任。因此教师应当切实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语言对教学工作以及学生们的影响,用语言美来推动素质教育,来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改革现状 教学方法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性教学活动。在教学改革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初中语文教学学科发展及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只有正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努力创新,才能让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得以发挥。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虽然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的限制。下面,我们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
1.1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人文性过多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这些人过于关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人文性,将语文教学重点放在情感教育与态度教育上。这样,初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被忽略,教师不再仔细地讲解课文,不再引导学生全面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很少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完全丧失学科特色,影响语文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
1.2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关注过多
教学改革下,许多老师认为只要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及创新化,就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没有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进行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教学内容与目标不尽相符。一些教师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或者探究模式教学。在这些活动中,并不是所有学生和教师都可以理解活动目标,师生之间的互动明显不足。教师只关注教学形式的丰富,而忽视教学形式丰富的作用,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方法
教学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行为改革与创新。下面,我们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创新改革方法进行分析:
2.1加强课堂教学氛围的创新
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爱好,有效营造教学氛围。教师应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自主性学习与探索。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是初中语文学习活动的被动者,很少有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讨论与思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会让学生具有探究积极性,让教学活动更顺利。
如讲解《紫藤罗瀑布》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问学生,“你们心目中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运动,并且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换意见、分享想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促进教学活动自然与顺利地发展。
2.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模式是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合理设置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成为初中语文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语文学习水平及新知识接受能力,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内容设置,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在教学创新的今天,教师可以将自主学习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利用多重标准要求班级学生,使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满足。
如学习《安塞腰鼓》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设置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发现生字与生词。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找到每段的关键句。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需要其提出三个有效问题,找到答案。
3.结语
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前景越来越明朗。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需要加强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的重视。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持续进行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应用,为当代初中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
一、引言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而没有变化性,很容易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此外,单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的能力培养也缺乏多样性。初中语文的教学地位非常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段时期,如果能够培养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多元化教学,对学生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也非常重要。
二、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特色分析
多元化可以理解为思维多元化、教学性质多元化。多元化教学可以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从多个角度或者是系统地进行开拓教学。初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很有优势的学科,其包含的内容丰富。与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只是读与写的简单结合,而是囊括知识内容、情感熏陶、能力培养以及深度理解等一系列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也要进行突破,教师应该能够采用全新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进行能力培养、知识传递以及情感人格的塑造。此外,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并能够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多元化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多思维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善学生们的单行思维方式,使学生们能够掌握灵活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深度得以加深与加固。现代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多元化思维的人才,单一定向的思维方式往往不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与实施。
三、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与实施
以上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那么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多元化教学呢?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
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的知识内容包括课文的理解分析以及写作能力的训练。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们的情感、思维、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以阅读理解为例,进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在课文理解的过程中,可以首先进行对文章的分析,从课文内容上让学生们理解课文的主旨,那么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即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文章主旨进行理解分析。此外,对于同一个观点,也要指导学生们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要有正面论据,也要有反例来进行论述。写作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同样的题目,不同的人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这就是思维的多元化,需要采用讲解、指导、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们具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将多人的思维综合,让自身具有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施
方案制定结束,要进行实际教学方式的实施。那么,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1.保护学生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思维的扩展与创造需要学生们的热情作为依托,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好奇心,保证其高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带学生们亲身出游体验,春天的时候可以去爬上。在出游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细节,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冥思苦想无法想到的。
2.分组组织辩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元化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多元化思想。正所谓集思广益,将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之间进行探讨,汲取不同的经验,并让学生们带有推测与预测地去推论,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切磋。
3.抓住时机指导点拨
点拨是在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及时地点拨。点拨往往会让学生们顿感茅塞大开。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直观点拨。让教师给予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直观演示,促使学生们的思维流畅
(2)情景点拨。教师利用周边环境与条件,给学生们一种多元化的意境,学生们的思想会因此而开阔。
(3)联想想象点拨。纵向思考,让学生们深入思考问题,并能够融会贯通。
四、结语
多元化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意义深远,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达到多元化教学的目的。学生们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广阔,不拘一格。只有如此,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新一代的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孝礼、杜秀明,《当代教育科学》,2005
2.杨怀萍,《新课程学习》,2011
3.赵斌,《文科爱好者》,2011
一、创新理念,融入“生本理念”
教学创新始于教育理念的创新。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当从思想上转变过来,要勇于开展教学理念方面的改进与创新,使其更加有效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尤其是要融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教学工作更加切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学生身心成长的实际。
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充分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首先,语文教学设计中更多地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和以往教学设计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同,笔者在教学中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教学活动以师生互动或者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对学生学习参与性的重视。其次,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兼顾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笔者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强、竞争欲望浓的实际状况,在教学设计中适当融入新颖的教学信息,运用激励促进手段、竞赛方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同时为教学营造了更为适宜的教学情境。
二、创新手段,融入“生动信息”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得力助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将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应用多媒体设备,它可以快捷地传递信息,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语文教学更为生动有趣。如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为了增加学生的直观感知,笔者运用视频资料从不同角度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艺术,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直观感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效率低下的状况。再如,教学《国宝・大熊猫》时,笔者播放了在卧龙保护区拍摄的熊猫日常生活场景的短片,憨态可掬的熊猫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了这样的信息补充,笔者的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
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现代教学手段,增加生动的教学信息,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帮助。
三、创新模式,融入“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推进教学深入开展的有效手段。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满堂灌输”,教师更应当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不仅要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还要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给予学生自主空间。笔者认为,较为有效的方式是将教学重点难点体现出来,浓缩成一组探究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给予难点点拨方面的指导,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学《父母的心》时,笔者精心设计了一组探究题:(1)文中的父母换了几次孩子?寻找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2)结合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认为这是什么样的父母?(3)以第一人称相互描述五个场景的心理活动。(4)贫穷父母有没有爱心?贵妇人有没有爱心?(5)课文如果一开始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6)文中说“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设想一下,这家人在团聚以后命运会怎样。
在这样一组探究题的引领下,学生能够逐层深入地开展语文学习,并且在相互讨论分析之中加深对主题的感悟,较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四、创新标准,融入“激励促进”
一直以来,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方面局限于单一的分数标准,唯分数论英雄,这就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了各种心态。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因为自身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差异,在班级语文学习中的成绩较为低下,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这会影响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使教学整体成效的提升受到影响。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标准进行重新审定,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侧重进行了教学评价导向与标准的研究。教学评价向激励方向发展,着眼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进步,多给予学生表扬激励,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情感,从而缓解对语文学习的畏难情绪,使之更加投入语文学习活动。同时,对于不同学生的表扬激励门槛也进行了差异性考虑,尤其是对学困生,他们稍微取得一点进步就要加以表扬,这样能增强其自信心,有助于他们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五、创新方式,融入“协作因素”
为了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转化成效,许多初中语文教师都积极开展了帮扶工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关注,在课后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补习。但是,教师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教师需要更多的助手来落实这一项工作。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积极的创新,通过帮扶小组的形式来提高学困生转化的综合成效。首先,要求班级语文学习优秀生及班级干部每人领衔组织一个帮扶小组,明确一名帮扶对象,通过综合帮扶的方式开展工作。其次,在帮扶的内容上统筹兼顾,既要帮助学困生寻找语文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同时又要对其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帮助。再次,还要对学困生多加激励,进行鼓劲加油,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帮扶模式中,他们之间能够形成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这对于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六、创新空间,融入“地方特色”
课外活动空间的拓展也是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方面。教师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要彰显学校的地方特色,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外延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