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智慧水利建设总体规划

智慧水利建设总体规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6:23: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智慧水利建设总体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智慧水利建设总体规划

第1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淮河流域、太湖流域的前期工作要求,总结“**”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研究落实**6年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任务,为全面完成各项水利发展目标、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厅党组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会前就今年的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会议结束时,吕厅长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水利规划及项目前期工作成绩显著

“**”期间是我省水利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各项建设和管理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水利工程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五年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8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83亿元,农村水利投入102亿元。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践新时期治水新思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加强服务,规范管理,形成了一批水利规划成果,开展了大量的项目前期工作,在保障建设、支撑管理、促进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期间的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在厅党组的关心、重视和直接领导下,经过各级水利规划计划部门和勘测设计单位的共同努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是在中长期发展规划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期间,我们立足于水利事业长期发展、持续发展,进行了水利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主要完成了《**省水利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和《**省水利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成果。“**”水利发展规划编写过程中我们努力把握“三个重点”,坚持“两条路线”。重点研究“**”水利发展和改革如何保障和服务全省“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重点研究如何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统筹农村水利和城市水利;重点研究如何进一步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来加强水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坚持走专家路线,用先进的治水理念和治水思路,集中水利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经验,拓宽水利发展思路,完善水利发展布局;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网上公布、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提高社会参与度,使“**”规划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市也都开展了“**”水利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大多数市的规划成果通过了市发改委组织的衔接论证。

二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期间,水利规划工作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促进水利建设和管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对防洪保安的更高要求,我们及时编制完成了《**省近期防洪规划》,提出了全面加强防洪建设和防洪管理的目标任务。围绕省委省政府“沿江、沿海、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等区域发展战略,编制区域水利规划,完成了阳澄淀泖、武澄锡、湖西、里下河、秦淮河、废黄河等6个区域水利综合规划或防洪规划,为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规划了水利基础设施条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各地编制的13个省辖市城市防洪规划和一批县级城市防洪规划得到批准,并按照规划大力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一批集防洪排涝、调水减污和水环境水景观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为了贯彻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先后编制了县乡河道疏浚、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丘陵山区水源建设、圩区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一系列农村水利规划,保障和促进了农村水利建设的持续发展。

三是在拓展水利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以来,按照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规划内容从防洪除涝延伸到水资源、水环境,从工程建设延伸到管理与服务,为拓展水利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省和各市全面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完成了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评价、需水预测、节水等阶段成果,正在进行水资源配置工作,节水型社会规划的主要成果,已列入《**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按照《**省湖泊保护条例》的要求,开展了137个湖泊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其中13个省管湖泊保护规划已报省政府待批,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面加强湖泊保护和管理提供指导依据。制定了《**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对各类水体水质目标实施功能区管理。完成了《**省太湖地区调水改善水环境规划研究》,指导了引江济太调水改善水环境试验,促进和推动梅梁湖泵站等调水改善太湖水环境工程建设,在改善地区水环境上收到了良好效果。苏州、无锡、南京、张家港、江阴等市县也开展了调水改善水环境规划专题研究。还编制了《**省长江干流岸线开发利用控制指导规划》、《**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研究报告》、《**省长江采砂规划实施方案》等规划,苏州、泰州等地还编制了城市水系规划,支撑了水利管理工作的全面加强。

四是在保障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项目前期工作是影响工程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期间我省水利建设能够连续保持高增长势头,并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能够抢抓机遇,抓紧前期工作,促使工程及早立项,保障工程顺利实施。**3年淮河大水期间,我们在抗洪救灾的同时,集中省、市、县三级规划设计力量,通过一个月左右的紧张工作,完成了淮河灾后重建工程的前期工作,确保11个单项工程当年实施,**5年基本完成。“**”水利基本建设共完成投资183亿元,是“九五”的1.46倍,项目前期工作总体上适应了**多个项目的建设进展,并为“**”水利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沂沭泗东调南下二期6个单项工程可研和部分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淮河“老三项”工程已经通过淮委初审,洼地治理利用外资项目也通过了世行认定团的认定,为“**”完成东调南下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老三项”加固工程、加强洼地治理打下了基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境内全部单项工程通过可研审查,骆南段部分工程初步设计已经批复,保证了南水北调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潼宝工程全面建成,刘山、解台、淮安、淮阴等梯级泵站全面开工。全省大中型水库加固前期工作基本完成,300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全面启动,推动了水库除险加固建设进程。一批区域性骨干河道和城市水利建设的项目前期工作,各市也在有序组织开展。

“**”期间全省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之所以取得了这些成绩,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1、落实新时期治水思路,为做好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明确了方向。作为水利工作的龙头和基础,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必须首先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确立人水和谐的理念,把新的治水思路和理念真正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注重研究水利发展和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正确处理流域治理与区域治理、农村水利与城市水利、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工程建设与依法管理、工程管理与资源管理、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等方面的关系。在项目前期工作中,除了抓好在建项目的前期工作,更加注重超前研究,做好项目储备,努力做到项目决策科学、规模合理、功能完备、效益最优,并在工程建设上体现人水和谐、生态景观和现代气息。在投资计划安排上,注重投资结构的改善和投资方向的转变,从以防洪保安为主,努力向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并重,流域和区域、城市和农村统筹的局面转变。

2、领导高度重视,为做好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提供了保障。厅党组对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十分重视,对于重大规划和重大项目的报批实施都要经过专家讨论、厅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后才能报出。在“**”规划编制期间,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五次厅长办公会议进行讨论,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布局、提出发展目标。省厅和相关部门领导还注重逐步改善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条件,“**”期间每年都从基建投资中专门安排了前期工作经费,还专项安排了水资源综合规划、湖泊保护规划工作经费。各市水利局也加强了对前期工作的领导,不少市设立了规划处,主要领导亲自指导规划工作,亲自检查督促项目前期工作,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

3、注重基础研究,为做好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奠定了基础。“**”初期,为推进水利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研究水利与经济社会相互适应、协调发展问题,开展了水利现代化基础理论的研究,完成了《**省水利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预测研究》、《**省水利建设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关系的研究》等6个专题,初步形成了**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框架。在“**”规划编制工作的前期阶段,围绕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与有关院校合作,组织开展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水利发展方向和模式、水利改革与创新、水利发展布局及建设目标三个方面15个专题研究,作为“**”规划的技术支撑。部分市局在城市水利和水环境治理规划中,加强了基础研究,有的研究课题列入了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拓宽了水利发展方向,深化了水利发展内容。

4、不断改革创新,为做好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增强了活力。“**”期间,在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方式上不断开拓??委托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河海大学、南京大学、省社科院等单位承担规划编制和项目论证工作,发挥多专业、多学科的技术优势,并逐渐形成有序竞争的新局面。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探索建立水利规划勘测设计市场,全省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的专题研究进行了公开招标,苏州、无锡、南京等地城市水利项目的设计全部实行了招投标,南水北调泵站工程初步设计也试行了招标,有效地促进了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的提高。

5、加强制度建设,为做好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创造了条件。一是建立前期工作责任制,分解落实各项前期工作任务,要求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措施,确保前期工作顺利完成。二是实行合同管理制,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前期工作任务、设计深度、完成时间、控制进度、经费渠道和奖罚办法。三是推行前期工作考核制度,对设计文件质量及主管部门的前期工作管理分别进行评分考核,加强前期工作督查和中间成果检查,及早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四是试行设计招投标制,制定下发了《**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实施办法(试行)》。

在认真总结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贯彻新时期的治水思路还不够全面,水资源、水环境项目储备不足;前期工作管理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质量不高、进度滞后;规划管理不到位,法定权威性和执行严肃性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期间切实加以改进。

二、**6年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的主要任务

依据“**”水利发展规划,今后五年,全省水利发展要继续转变治水理念,拓展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模式,统筹发展布局,加快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在指导思想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两个率先”、建设和谐**的大局,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防洪除涝安全、水资源供给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为主要任务,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加快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水利改革,追求科技进步,加快建设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不断提升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能力。在发展目标上,继续完善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水资源保护体系和水利发展服务体系,全面提高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保护能力,加强水资源和水工程管理,深化水利投入机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方面改革。在建设重点上,基本完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东调南下二期工程、重点海堤达标工程、大中城市防洪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五项重点建设任务;加强区域防洪排涝河道疏浚整治,重点安排里下河等低洼地区整治,突出因洪致涝重点区域治理;争取开工建设淮河“老三项”和太湖“一堤四河”工程,以及长江口综合整治和滁河、水阳江治理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灌区节水改造、圩区综合治理、丘陵山区水源建设、小型泵站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六项工程,全面提升农村水利的工程能力和管理水平。“**”初步安排投资规模4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00亿元、农村水利投入100亿元。根据上述规划任务和**6年全省水利工作部署,今年全省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水利规划任务

全面完成水利发展“**”规划。根据《**省“**”水利发展专项规划》,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纲要,并分解、细化工程建设、水利管理、农村水利及水利改革的任务。要在《专项规划》和《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行政区域,编制规划要点,进行分解落实。各项发展任务细化分解的规划要点编制工作由厅相关处室完成,各市要抓紧完成市级水利发展“**”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并按照统一要求,按全省水利发展规划进行细化和衔接,形成各市水利发展规划要点。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全省水利发展“**”规划成果汇编,作为指导“**”期间全省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依据,也是对各项水利发展目标任务进行考核的依据。

完成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今年要完成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上半年要完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需水预测,完成生态需水、水价对需水量的影响、太湖流域水量水质模型等专项研究,完成节水、地下水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等专项规划。9月底前完成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方案,提出分流域水系和行政区域水量分配方案,并与各市做好协调衔接。11月底前基本完成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报告初稿编制。

完成全省湖泊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省湖泊保护条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在完成省管湖泊保护规划报审的基础上,配合做好审批阶段的有关工作。各市要根据《条例》规定抓紧完成市管湖泊保护规划,并加强与上层规划的衔接,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同时报厅核备。同时,着手进行省管湖泊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湖泊退田退渔等后续专题规划工作。

加快推进沂南沂北等区域水利规划。今年要加强区域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推进沂南沂北地区水利治理规划,上半年完成河道测量、水文分析等基础工作,下半年要完成防洪除涝规划布局研究,对里下河地区水利综合规划、秦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废黄河地区水利治理规划、太湖三区防洪除涝规划等区域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编制区域治理实施方案,推进区域规划的实施。开展沿海地区水利规划研究。

逐步开展区域和城市水系规划。随着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疏浚、城市河道整治、城市水环境改善的深入发展,有必要逐步开展区域和城市的水系规划,充分发挥河网的整体效益,并为加强河道管理、实施长效管理提供依据。我们打算拿出一个水系规划的编制工作大纲供各地参考,省辖城市、县级城市要编制城市水系规划,以县为单位要编制区域水系规划。水系规划将作为区域治理、地方基建、城乡河道整治等项目安排的依据。

抓好一批重点专项规划。上半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实施规划的编制工作。年内完成全省及各市的城市饮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入河湖排污口整治规划。

(二)项目前期工作任务

**6年全省水利重点建设投资计划45亿元,农村水利计划投入20.5亿元。基本建设项目分治淮、南水北调、海堤达标、水库除险加固、城市防洪、区域治理、农村水利、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以及其它工程9类。这些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不一,已批复设计文件的项目约11亿元,正在审批初步设计的项目约12亿元,还有一半项目的设计文件尚未编报。因此,今年项目前期工作任务很重,既要保证今年45亿元建设任务的需要,又要做好明年、后年建设项目的储备。

淮河治理工程。要围绕“**7年底之前基本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合理安排调整行蓄洪区、扩大淮河下游泄洪能力、重点平原洼地排涝3项新增工程”的总体目标,抓紧做好各项工程的前期工作。中运河及骆马湖堤防工程重点完成土地预审和初步设计修改完善工作;淮北大堤工程重点完成土地预审和移民安置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工作;新沭河治理工程和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工程重点完成初设编报、土地预审等工作;入江水道整治、洪泽湖大堤除险加固、分淮入沂整治三项工程要求在年内完成初设上报和境内土地预审、移民安置规划确认和移民安置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工作;重点平原洼地利用外资项目重点做好世行项目准备团审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工程重点做好土地预审工作;湖洼及支流治理年度工程重点做好年度工程初步设计的编报工作。

南水北调工程。要在配合完成《总体可研》的评估及审批工作的同时,基本完成我省境内剩余13个单项26个单元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年内分批上报。3月中旬报送高水河整治、淮安二站改造2个设计单元工程的初步设计;6月底报送泗阳站、刘老涧二站、皂河一站、皂河二站及泗洪站、金湖站、骆南中运河影响处理等7个设计单元工程的初步设计;9月底报送**沿运闸洞漏水处理、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徐洪河影响处理、南四湖下级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等4个设计单元工程的初步设计;11月中旬报送洪泽站、邳州站、睢宁二站、金宝航道、里下河水源调整工程等5个设计单元工程的初步设计;淮安、宿迁、扬州三市截污导流工程要求今年3月份完成并报审,徐州市截污导流工程和剩余管理工程、调度运行系统、血防、文物保护也要抓紧完成。

海堤达标工程。由连云港、盐城、南通市水利局分别根据已经审查的实施方案,抓紧组织编制年度工程初步设计(大中型闸按单项分别编报可研和初设),其中**6年度工程设计(堤防工程初设、大中型闸可研)各市已报厅,我们将抓紧批复;**7年度设计(堤防工程初设、大中型闸可研)于今年8月底前完成。

城市防洪工程。**6年继续安排13个省辖市城市防洪排涝的关键控制建筑物和骨干排水河道,年度投资补助将根据工程可研批复及建设进展情况安排。由市水利(水务)局委批复,报厅核备。**7年度工程可研报告批复8月底报厅核备。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照5年完成30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建设目标,**6年完成60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各市要抓紧修订完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方案,3月底前报审。**6年度单项工程初步设计于3月底前报厅审批,**7年度工程于今年8月报厅审批。同时配合完成石梁河、小塔山水库的验收工作。

区域治理和地方基建工程。区域治理项目必须符合规划要求,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实施。要抓紧编制完成里下河、秦淮河、废黄河、太湖湖西、武澄锡、阳澄淀泖地区等区域治理的规划实施方案。依据规划实施方案,选择效益明显的跨市跨县骨干河道项目优先安排,各市抓紧编制可研报告报审。**6年重点实施里下河、太湖、秦淮河地区引排骨干工程,启动沂北地区防洪排涝骨干工程。一县范围内的区域引排河道工程列入地方基建,省级给予补助。**6年度区域治理、地方基建项目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分别要求3月、4月底前完成。**7年度工程可研报告要求于今年8月底前完成。地方基建工程中属小型工程、省级补助资金额度较小、不涉及省际、市际关系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市水利(水务)局或者市发改委审批,省水利厅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6年度工程可研报告、市级批复文件、资金申请报告3月底前报省厅。**7年度工程,可研报告、市级批复文件、资金申请报告,8月底前报厅。

农村水利工程。大中型灌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等中央投资补助的重点项目,根据中央下达投资计划,落实相应前期工作。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圩区综合治理、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和农村小型灌排泵站改造工程,抓紧开展相应前期工作,具体要求另行布置。

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工程。目前,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工程的前期工作比较薄弱,影响面和受益面较大、效益比较明显的项目储备不多,请各市抓紧进行相关项目的选择论证工作,提出一批好的项目报厅研究确定。前期工作由各相关市水利局组织编制,要求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分别于4月、6月完成报批。

水利血防工程。**6年全省水利血防项目共有6项,3月底前编报完成南京市工农河、高旺河、驷马山河综合整治,镇江市便民河水系综合整治初步设计。4月底前完成扬州市归江河道水利血防初设。**7年度水利血防项目由项目所在市水利局委托编制可研报告,招标选择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分别于今年6月底完成可研报告,10月底完成初步设计。

储备项目。主要是“**”争取开工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一是长江治理。抓紧完成镇扬河段三期整治工程可研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5月份报水利部审查;扬中河段二期整治工程年内完成可研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继续开展澄通河段、长江河口综合整治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工作;抓紧做好滁河、水阳江整治一期工程可研报告及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移民安置规划、土地预审等工作,4月底前完成报审。二是太湖治理。根据太湖局部署,太湖治理一堤四河前期工作抓紧启动。其中环太湖大堤加固工程可研报告要求3月底完成;望虞河、太浦河续建工程和新孟河、新沟河拓浚工程项目建议书要求年内完成。三是各市要抓好一批区域治理骨干工程和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工程的储备项目。

(三)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管理

规划管理方面,要在《**省水利规划体系及管理办法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省水利规划管理办法》,完善水利规划体系,规范各类规划的实施,加强水利规划在水利管理和改革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研究规划保留区实施办法,推进规划同意书制度实施。同时,要建立健全规划项目立项申报、审批、公示等制度,规范规划管理程序,逐步落实水利专业规划与综合规划、上下级规划、专业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

项目前期工作管理方面,要按照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突出解决项目前期工作深度和质量问题。继续探索引进市场机制,加强前期工作中间成果的检查,完善对前期工作的规范管理,严格对前期工作的责任考核,提高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理清政府直接投资、注入资本金、补助地方等不同政府投资方式的前期审批程序,以及企业投资水利建设项目的核准程序和核准内容,分清审批事权。通过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行为和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行为,提高水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开发、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挥。

三、开展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是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把这项工作搞好了,对水利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必将制约水利的快速健康发展。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要做好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必须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统筹发展的观念、依法规划的观念,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体现在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上,要围绕人水和谐的目标,坚持水利的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规划目标上,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在规划思路上,要转变以往重工程建设的做法,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因素,统筹建设、管理和服务;在规划布局上,要统筹考虑城乡水利,统筹考虑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在任务规模上,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既要统筹协调,又要抓住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有限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保障,创造条件。要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战略,开展城市供水、水环境综合治理等规划;适应沿海沿江加快发展的新要求,开展沿海地区水利规划、沿江引排规划;适应东陇海线发展战略,加快沂南沂北地区治理规划;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河网水系规划,完善农村水利重点工程专项规划,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适度超前规划。水利规划是项目建设的龙头。一方面,要做好建设项目储备。已经立项的,要抓紧做好初步设计。没有立项的,要考虑到前期工作有一定的周期,从综合规划、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可研性研究到初步设计需要一步步深入,每一个过程都要认真细化深化下一阶段的工作,提高质量,保证一次审查通过,以缩短周期,保持和增强我省水利建设投资强度,促进水利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超前研究相关课题。目前,水利部已布置各流域机构修订流域综合规划,我省需要抓紧研究淮河、长江、太湖等流域新一轮治理和管理的相关课题,为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规划做好准备。同时要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开展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水权水市场、资源开发管理等课题研究,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四)增强可操作性。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强化规划前期调研、咨询、成果审查和实施评估等环节,重视专家咨询,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其他专业专项规划衔接,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要注重规划的民主性,鼓励公众参与,规划制订尽可能公开,特别是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水保环境等涉及民生的水利规划内容,要向群众公开,使规划更加具有群众基础;要注重规划计划的严肃性,积极争取规划的审批,着力推动规划的实施,今后没有列入规划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要注意规划的约束性,通过一定的法律、行政程序批准,既规范建设内容,也要规范社会和公众行为。不断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合理配置资金,优化投资结构,确保水利投资的使用效益。

四、做好**6年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的保障措施

今年全省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既要组织好重点规划的编制,保证水利可持续发展;又要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保证当年和今后几年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还要积极争取落实投资计划,保证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我们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严格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要加强领导

规划和项目前期是前瞻性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抓好关键问题的协调解决。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落实,对规划编制、项目前期、计划落实一着不让,从人员、经费、责任等方面落实措施,保证规划计划工作顺利完成。经费不足是制约当前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的原因之一,省、市、县水利部门都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增加对水利规划基础工作及项目前期研究论证的经费投入。

(二)要集中力量

前期工作周期长、要求高、审批环节多,是制约工程建设和资金安排的关键因素。要??期工作,为水利建设顺利推进提供前期工作保证。建设项目的土地预审、拆迁安置、环境评价、水保评估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难度越来越大。各有关单位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突出重点,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拿出高质量的前期工作成果。要充分利用好社会力量,借助省内外设计、研究单位的技术力量为我所用,确保今明两年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按时完成,保障工程建设的需要,并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项目前期工作储备。

(三)要规范管理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前期工作市场化机制,大力推行设计招投标制度,采取公开竞争的方式选择承担任务的单位,切实解决前期工作中存在的设计能力不足和设计质量不高等问题。可研阶段尽量推行方案招标,初步设计阶段要普遍推行通过招标选择设计单位的办法。前期工作要加强项目合同管理,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与设计单位通过合同方式,明确前期工作任务、工作深度、完成时间、经费渠道和违约处罚等内容。有关设计单位要始终把设计质量放在第一位,落实相应的前期工作质量要求和质量保证。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引进新的规划设计理念,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多层次、多方案进行设计方案比选论证、提出合理的推荐方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控制设计概算。对审查中必须修改的设计方案要尽快组织力量,抓紧补充完善工作,限期完成设计报告。

(四)要明确责任

前期工作中已经明确项目法人的项目,由项目法人负责前期工作,暂时没有明确的,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前期工作。无论是项目法人还是前期工作承担单位,都要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要把目标任务、时间质量要求细化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层次和每个环节。多个单位共同承担的项目,技术总负责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与有关单位进行技术沟通和协调,从技术上保证前期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要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协调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加强中间成果的检查,及早发现问题,避免造成时间和资金的浪费。要加强成果管理,建立水利前期工作成果资料库,实行成果共享。

(五)要落实资金

第2篇

昨天,我们召开了全州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大会,已经明确了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今天,我们接着召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就是因为产业发展必须依靠基础建设作为保障。去年,省政府先后召开了交通工作会议、农田水利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林业环保工作会议。为了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各会议精神,我们把各个工作会议的精神串在一起召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充分表明了基础项目和产业项目并举,两个工作一起抓、一起强的决心。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扩大内需和投资拉动战略,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力推进交通、农田水利、城镇和环保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的跨越发展打牢基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基础建设成绩显著,跨越发展能力提升

××当前最大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跨越发展就成为空谈,我们始终把打牢发展基础作为经济工作的关键举措,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使我州的交通、农田水利、城镇、环保等基础建设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为今后的跨越发展积攒后劲,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打牢关键基础,交通建设快速发展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通过多年建设,我州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立体、便捷的交通网络已具雏形,交通通达能力不断增强。主干道建设取得突破。香格里拉至松园二级公路的建成,结束了我州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随着香德、德维二级路前期工作的展开,拉开了我州三大主干公路建设的序幕。出口通道建设步伐加快。维福、香稻公路正在加紧前期工作,香宁公路已完成前期,德贡、香木公路正在加紧建设,香乡公路基本完工,四外通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目前,全州29个乡(镇)实现了乡乡通公路,乡乡通客车,乡镇通油路率达80%。机场三期建设圆满竣工。香格里拉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极大地改善了××的航空运输和机场条件。铁路建设进展顺利。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丽香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是全省推进的7个铁路项目中,进展较快的一个。由于丽香铁路地质复杂,据专家介绍,丽香铁路是国内乃至国际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比青藏铁路建设的难度还大,青藏铁路每公里的投资大概是3000多万元,而丽香铁路每公里的投资6625万元。铁路总长139公里,投资概算92个亿,甚至会超过这个数字。由于丽香铁路桥梁和隧道占整条铁路干线的72.9%,工期也由原来的4年改为6年,但我们要按4年内完工来推进工作。在丽香铁路项目上,我州打破常规,在立项批复以后,可研和初步设计同步进行,加快了丽香铁路的动工时间。丽香铁路有望在年内开工,××拥有铁路的梦想为期不远。

(二)夯实民生基础,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

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和命脉,是实现跨越发展基础中的基础。州委、州政府始终抓住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不放松,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农村的和谐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稳产农田建设快速推进。认真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不断完善渠系配套,高稳产农田地比重逐年增加。骨干水利建设取得较大突破。犁地坪、小中甸水库建设项目,“五小”水利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等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为改善我州防洪、灌溉、饮水条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推进沼气池建设,实施藏区太阳能温暖工程,沼气池和太阳能在农村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三)做实窗口特色基础,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城镇化是××发展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多年努力,全州的城市和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08年底,全州城镇化水平达到22.4%,三县县城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城镇设施不断完善。先后建成了一批城市道路、桥梁、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到2008年,县城日供水能力达5万吨,县城供水普及率92%;城市道路总长75公里;污水处理率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26%;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9%,人均绿地面积5.5平方米。城镇规划不断加强。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拉开城市框架,准确定位城市功能区划,完成了全州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大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香格里拉县城集中供热一期工程试点片区20万平方米、香格里拉县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香格里拉县垃圾处理场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德钦县城整治与拓展、维西市政二期工程顺利推进;希尔顿生态旅游文化商贸中心基础设施项目,正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城乡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推进住房货币化改革,按计划分步骤完成了离退休干部职工住房补贴的发放兑现工作;实施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困难农民的居住安全问题得到逐步缓解;城镇廉租房建设工程顺利推进。

(四)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立州之本。坚持生态立州,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及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植被得以恢复,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政管理工作;实施纳帕海国际湿地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完成了污染源和土壤污染状况第一次普查和调查工作,全面掌握了我州环境状况和土壤资源状况。进一步巩固“禁塑”成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全州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4%。处理好“三江并流”遗产地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州的交通、农田水利、城镇、环保等基础建设与跨越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就交通而言,到目前,全州还没有一级公路,二级公路123.4公里,占全州公路总里程数的2.52%;三级公路87公里,占1.78%;四级公路2995公里,占61.6%;等外公路1666公里,占34.1%,公路还存在着等级低、通达条件差、安全系数小的问题。就农田水利而言,全州高稳产农田面积为10.35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5.7%,且存在综合配套设施不完备,土壤地力退化,耕地质量下降,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从城镇基础建设看,全州29个乡镇中只有9个乡镇编制了总体规划,规划覆盖率仅为31%,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还未启动,规划工作相对滞后;全州城镇化水平比全省低11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4个百分点,城镇化程度还较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008年全州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20升,人均公共绿地5.5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8平方米,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仅为240元,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同时还存在着城市功能不完备,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存在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屡禁不止;城乡环境改善难度不断加大,全州污水处理率仅为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6%;天然林保护工作难度大,体制机制不健全,环境管理能力弱等问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发展的有利因素,国家不断加大对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我州今后一个时期跨越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随着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措施的落实,将对推动我州交通、农田水利、城镇、环保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进全州基础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州政府把今年确定为“重大项目攻坚再攻坚,民生工程落实再落实,维稳措施细致再细致,生态工程具体再具体年”。这是因为,全州经济社会能否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项目,尤其是重大建设项目的支撑,有大项目才有大投资,有大投资才有大发展,有大发展才有大效益,这个是我州跨越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全州各级各部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作为当前全州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的以重大建设项目为突破口,牢牢抓住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不放松,全面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今年我们决定实施19个重大建设项目和40个重要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要完成90个亿,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全力以赴抓开工、抓进度、抓资金、抓项目协调、抓项目落实、抓监督检查,一抓到底,全程服务、全程推动、全程监督。要实现××跨越发展,基础建设是先决条件,交通、农田水利、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着眼于拉动和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建设项目,突出重点基础,强化措施,推进全州基础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快交通基础建设步伐,实现全州交通跨越发展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一段时间,交通基础建设要按照建设一条铁路,两个机场,三大主干,四外通道和五千公里农村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思路,以建设连接滇川藏的重要通道为目标,到2015年建成铁路、公路、航空通畅快捷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逐步把××建成东部藏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一要加快推进丽香铁路建设,并争取在“十二五”前期实现通车,州人民政府将成立铁路建设办公室,全力推进丽香铁路建设,积极推进香格里拉至德钦、德钦至铁路前期规划工作。二要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为重点,基本实现州内主干道高等级化、出口通道和县乡道路油路化。争取三年内完成国道214线香格里拉—德钦二级、德钦—维西(塔城)二级路建设,新开工建设连接周边地区的香格里拉—宁蒗、香格里拉—乡城旅游北环线、香格里拉—稻城、德钦—贡山、维西—福贡等公路。以改善农村道路通达条件,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为目标,继续实施好县乡(镇)硬化通畅工程,加快推进无油路乡镇的路面硬化,每年实施并完成500—800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2010年全州所有乡镇实现路面硬化,2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通公路,并逐步硬化路面、提高等级,到“十二五”前期全州实现村村通公路。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做好香格里拉开发区松园段高速路、香格里拉—维西塔城二级路等骨干交通项目的规划、立项、可行性研究等工作,为××交通真正实现跨越发展储备好一批项目,到“十二五”末,香格里拉至松园公路建成高速路。三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香格里拉机场设施,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到“十一五”末再开通2—3条航线,争取早日把香格里拉机场建成东部藏区重要的国际口岸机场;要积极推进德钦小型机场前期工作,争取在2010年内完成前期工作。

就当前来讲,要推动丽香铁路尽快产生实物工程量,争取完成投资5亿元。香德、德维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已被列入2009年全省新建二级公路建设项目,目前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全州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积极采取措施,积极配合做好香德、德维二级公路前期工作,香德路争取在今年11月前开工建设,德维路也要在年内开工;同时,要加快德盐公路、羊拉公路、香乡公路、洛吉公路、德贡公路、香木公路、通村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度,香乡旅游北环线在9月份开工。通村公路要完成600公里的建设任务。2009年,交通基础建设要力争完成年初固定资产投资目标12亿元。

(二)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按照建设好六大工程(即中低产田地改造、骨干水源工程、骨干沟渠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安全饮水工程、防洪防涝工程)的思路,以兴修水利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积极推进小中甸水利枢纽和梨地坪、康斯水库建设步伐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对澜沧江沿岸及全州骨干水利工程和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除险加固、三面光防渗处理。要进一步加强以坡改梯和中低产田改造为主的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努力提高水利化程度,切实加强山区小型水利工程、基本农田地、农村节水灌溉、饮水安全、水土保持、乡村道路、农村电网、农村通讯、农村能源沼气、人畜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全州高稳产农田由2008年的10.35万亩增加至16.65万亩,净增6.3万亩,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州水利工程控制供水能力5043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2.26万公顷,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农村安全饮水8.97万人,防洪除涝保护面积达5.45万亩,受益人口达6.8万人;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50万立方米,提高城市用水供给能力。到“十二五”末,全州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0万亩。全州不同层次高稳产农田达到31万亩,全州年粮食产量达14.5万吨以上;水利工程控制供水能力65533万立方,有效灌溉面积33.825万亩。

今年,要继续加快推进犁地坪、小中甸、康斯水库的建设进度。犁地坪水库要完成投资8000万元,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实现水库蓄水;小中甸水库年内完成导流渠开挖,主体工程开工;康斯水库要争分夺秒地抓紧前期工作,争取今年年底开工建设。抓好五小水利设施和六十条骨干沟渠建设,完成100件五小水利和10条骨干沟渠建设。继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完成2万亩高稳产农田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农村电网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再实施1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道路建设。切实抓好项目储备,做好农田水利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实施好渠道除险加固、灌渠疏挖、水毁修复及综合治理等工程。优先解决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农村饮水环境及条件。继续做好中德财政合作××香格里拉人畜饮水项目的前期工作。抓好牧区水利试点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对我州牧区水利项目进行专项倾斜扶持。

(三)加快城镇基础建设步伐,推进城镇化进程

要按照“规划先行、拉开框架、打好基础、定位准确、突出特色、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丰富功能、美化环境、强化管理”的思路,城市、集镇、乡村规划都要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地进行规划,规划制定后要严格按规划进行项目建设,不能因领导的个人意愿而随意改变规划的内容。以香格里拉、德钦、维西特色文化城市和开发区窗口城市为重点,打造具有经济、文化、商业、社会价值“四值”的特色城市,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打造以香格里拉县城为中心,德钦、维西县城为两翼,连接滇、川、藏主要通道为轴线,经济开发区为窗口,主要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的城镇体系,按照城镇规模适度,职能分工明确,服务功能完善,布局科学、产业结构合理,民族特色突出的要求,建设具有高原生态、民族文化、时代气息的特色城镇。要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供排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照明、电网、通信、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25%左右,城镇人口达到10.2万左右;城镇供水普及率93%;污水处理率达到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80%;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35%左右,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供气、供暖、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象有较大改观,基本适应发展的要求,新增供水能力4.5万立方米/日,城镇供水普及率95%;污水处理率达到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5%;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当前的重点工作是:一要认真抓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转变规划工作滞后这一制约我州城镇发展突出问题;要把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充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经营城市的能力和水平。二要全力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围绕到2012年前把香格里拉县城建设为可容纳10万人、维西县城可容纳3万人、德钦县城可容纳1万人、开发区可容纳1万人,同时建设10个特色小集镇的目标,全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要重点抓好香格里拉县城希尔顿旅游文化商贸中心、香格里拉县城集中供热项目、香格里拉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维西县城市政二期、德钦县城拓展整治等工程,加快三坝乡、永春乡小集镇建设步伐。要求希尔顿旅游文化商贸中心9月份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千方百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几个五星以上酒店、饭店,做好火车站商贸中心前期规划等工作,城镇建设力争完成8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三要切实开展好民居工程建设,不断解决城乡群众住房困难。要积极向省和国家汇报和争取,并结合实际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等建设。今年,向上争取的廉租房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资金要比去年有明显增加,力争建设廉租房2万平方米,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3500户。四要不断做大做强房地产业。今年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和鼓励房地产业发展,全年全州力争完成房地产投资3.5亿以上,把房地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五要加强城镇管理工作。要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配套健全的管理体系;实施综合执法,发挥整体功能,强化执法队伍的素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卫生意识和道德修养;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路子,促进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打牢生态基础,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我们要站在全国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始终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原则,把保护××的生态环境这根主线贯穿于全州经济建设的全过程,一定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都要以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为前提,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到2010年,争取全州森林覆盖率要达到74%以上;三县县城及开发区空气质量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内;两江流域水质达一至二类标准,一、二级支流达到二类标准,高原湖泊达一类标准;三县县城及开发区自来水使用率达95%以上,尽快对饮用水源进行划定保护,使水源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0.6平方千米,封禁治理面积6300平方千米。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早日启动香格里拉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对生态良好区采取抢救性保护,生态功能脆弱带积极恢复,农村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到“十二五”末,全州森林覆盖率要达到77%以上,以“两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重点,有效地保护“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工业园区污染得到集中控制,城镇和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状况全面改善,基本满足小康社会的要求,初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们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要按照《“两江”流域生态屏障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做好“两江”流域生态屏障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二要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进一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结合农林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和鼓励发展有特色的经济林基地。三要紧紧抓住中央在财政转移支付中增加对生态脆弱和生态保护重点地区支持力度这一机遇,继续向上争取生态补偿政策和项目。四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省政府下达我州的环保目标任务完成。五要逐步淘汰和取缔生产工艺落后、产能低、高污染的中小企业,积极引进环保型、节能型的大企业,从源头上抓好、抓实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六要继续深入开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作,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解决草场过牧问题,实施2.8万亩公益林管护,加快推进纳帕海湿地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2009年完成纳帕海水质处理,达拉河整治工程投资5000万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按照《××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要求,有步骤、分阶段、规范有序地推进全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七要认真贯彻执行迪政发〔2006〕25号文件精神。目前,在矿业、水电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林地和林木遭到破坏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迪政发〔2006〕25号文件对保护林地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并提出了强有力的措施,继续落实好这份文件精神,对我州保护林地,提高森林覆盖率和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解决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矛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八要继续做好城市面山污染治理,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20平方公里。九要加强农村替代能源建设,大力推广沼气池、节柴改灶和太阳能,今年新建沼气池2000口。十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力度,合理、有偿、规范、有序地依法进行开采,严禁破坏性开采,把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促进基础跨越

第3篇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坚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动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继续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上已经由探索起步阶段进展到持续发展阶段,呈现竞相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最近,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参观了、、、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会领导、代表对园区建设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展现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干部群众的泛认可,赢得了普遍赞誉。经过三年来的探索,我市初步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树立了一批“可看、可学、有效益”的典型。毫不夸张地说,我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实践,已经在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了适应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土地零散、环境不一、地貌多样、资源分散一直是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我市客观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约束和资源约束,顺应自然,整合资源,确立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路子,探索了“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这一路子和模式,既适合山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资源集中度低的特点,又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构建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赢利三者统一。这一路子是多年来我市农业工作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市农业发展思路、理念的大转变,是农业增长方式的大转变,是抓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大转变。

(二)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面貌的逐步改善。农业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设施改善。通过几年的发展,各类农业园区通过对田、林、路、渠、库等的综合治理,把一大批农田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土肥沃、生态环境优良”的标准化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由于在推进园区建设中,把产业发展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村建设、观光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城乡环境面貌大改观。按照“一个园区就是一个观光景区”的建设理念,各地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区。部分县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AAA级景区打造,园区建设有效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现代化的园区必须有多元化的投入相配套。全市各地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千方百计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土地整理、农综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新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国家项目打捆使用,集中投入园区,激励了企业投入,带动了农户投入,形成了以国家项目资金为导向,企业、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变了过去因投入分散造成的有投入,投入不大,有效果,效果不好的状况。核心示范区按照亩平投入不低于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入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启动建设的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3.2亿元,整合社会资金15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8亿元。

(四)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园区的成败关键在于先进科技的武装程度,在于高科技农业产业的发育水平。各地把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应用结合起来,寻求科技对生产和产业的支撑,园区联合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发、推。目前全市大多数农业园区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研发推体系,试验、引进、示范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配套、组装、集成了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川农大、省自然科学研究院、中茶所等分别在猕猴桃、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园区建立了专家大院、科研所。已建的31个园区引进、示范、推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50多项。先进农业科技在园区的推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从而使园区逐步成为现代科技的孵化器、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培育现代农民的主阵地。

(五)初步建立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园区的生命力,取决于能否按照市场的要求,运用管理工业的先进理念,实现企业化运作。各地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支持、企业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园区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模式,构筑市场化运行机制。全市园区基本形成了“集中流转,多元经营,股份合作,风险保障”的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了“大园区+小业主,大基地+小庭园”的园区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各地不断创新“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联办园区机制。区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中心(站),建立土地流转基金,有效保障农户和经营业主双方利益。各县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政府和企业(业主)共同出资建立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降低农民发展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和龙头企业已筹集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3100余万元。

(六)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样板工程。农业示范园区是一扇窗口,把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经营观念、管理方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展示在人们面前,提供了可看、可学、可推的现实样板,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等园区分别带动了猕猴桃、茶叶、烟叶、食用菌、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上,我点评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指出,该园区可以用“一大、二高、三好”六个字概括。一是大气魄、大面积、大规模;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三是示范效果好、推动力好,领导称好,群众叫好。园区有三点值得其它园区学习,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把产业、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环境打造统筹规划、统一建设;二是强力整合,大力投入,利用园区建设平台,整合所有资源和项目,以整合的理念,解决了农村、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三是不断创新机制,特别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循环农业发展、低碳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每个县区都有这样的好典型,昭化、园区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旅游业,大力推动农产品入超市;园区充分利用城市近郊区的优势,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城市蔬菜供应基地、科技示范普及基地和市民休闲观光景区,形成了“服务城市,致富农户”的园区建设新模式。在全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4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6万亩,核桃产业基地50万亩,烟叶产业基地9万亩,青川黑木耳产业基地3000万棒(袋),油橄榄产业基地14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增加。

总之,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推进,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给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亮点,促进了全市农村大发展、农业大提升和农民大增收。能够形成这样好的局面,得益于:一是加强领导,强力持续推进;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三是整合资源,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四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探索新的机制和模式;五是强化督查督办,逗硬考核。

在总结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既要看到园区在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也要看到有的园区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特别是个别县区谋划迟、启动晚、推进慢、上半年等、下半年赶等问题;二是既要看到企业化经营对园区建设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园区运作机制需进一步探索,责权利关系、投资主体和收益分配等有待进一步明晰,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等问题;三是既要看到园区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的效果,也要看到个别园区目标定位不明确,优势特色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效益还不高等现实。全市园区建设不是一年、二年,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不断提升、巩固完善,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此,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发展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的互促互动。

二、加快进度,提升质量,全面完成今年园区建设目标任务

从总体规划来看,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年为探索起步阶段,2010-2012年为持续发展阶段,2013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今年到2012年,是我市园区建设持续发展时期,是完成50个万亩园区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在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上,提出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的“六强化、六提升”的工作思路(即强化规划引导,提升园区生命力;强化产业基础,提升园区竞争力;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园区承载力;强化农民主体,提升园区带动力,强化统筹结合,提升园区集聚力),得到市政府马华市长高度认可,要求按照这样的工作思路不折不扣的落实,希望各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参考执行。关于园区建设,今天我主要强调五个方面。

一是在项目实施上要加快进度。今年,市上提出了新建园区扩规模,已建园区增效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的工作目标。目前,离年终仅2个月时间,各地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抢时间,抢进度,又好又快推进园区建设,力争今年新建的10个园区早见成效,已建园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园区运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全面完成园区建设目标任务。已实施的项目,要加快工程进度,严格工程质量,保证资金投入;个别未启动的项目,要加快启动。要继续坚持项目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要继续坚持督查督办制度,坚持县区已经形成的周例会、周通报好的做法。

二是在特色产业上要做大做强。特色是构筑差异性竞争的必备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七绝”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分析农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遴选的一批具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受到农业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市场的热烈反应,各地一定要在明确园区定位的前提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建设模式,特别注重与“七绝”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专业化的规模优势,区域化的特色优势。

三是在设施装备上要提升水平。先进设施装备是园区先进性特征之一。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加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进一步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结合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工程,采取工程、农艺等多种措施,加大园区耕地地力培育。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施的应用,提高生产设施化、精准化生产,集中建设一批设施农业示范点,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拓宽补贴范围,加大主导产业先进适用机械的应用,提高园区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园区的设施装备水平。

四是在科技运用上要加大力度。要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开展试验示范,总结筛选出适合当地的设施农业技术、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与控制技术、新型种植模式等,着力提高科技应用水平。要以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开发利用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农业资源管理和动态监测、决策咨询,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整体实力。深入推进农科教合作,大力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加强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创业农民培训,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五是在机制创新上要力争突破。突出加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机制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农户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的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继续完善园区投融资机制、风险保障机制、科技创新推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增添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活力。

三、高度重视,科学统筹,做好年园区建设规划

年以来,全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统筹规划的原则,组织大学、院所编制完成了《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已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全市园区建设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实践证明,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以规划统领园区建设,可以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解决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低水平和随意性,是我市用工业化理念、现代农业理念抓农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我市自然农业向工程农业转变的标志,对推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要早谋划,早确定。尽快确定年新建园区。市园区办要加大园区选址、产业的指导力度,各县区要根据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科学论证,慎重决策,根据“三沿三有”的原则(“三沿”,即:沿江、沿路、沿城,“三有”,即:有基础,有产业,有项目),确定出年新建园区。二是务必继续坚持“市上统筹,县区主体,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依托院校,专业规划,统一评审,批准实施”的规划编制评审制度,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加快编制进程,不断提升规划质量和水平。目前,还有少数县区没有确定年的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单位,这些县区要于近期及早确定,力争今年11月底完成县区年园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初评工作,月进行全市统一评审,年1月全面启动新建园区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规划的组织管理,加强规划培训和交流,健全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机制,完善规划编制评审标准、程序,确保、2012年园区建设规划顺利进行。四是要进一步提升规划理念,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明确思路目标。园区规划要与“十二五”发展规划,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相衔接,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同时,要提出“十二五”园区建设规划,促进园区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严格标准,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园区建设年度考核工作

第4篇

现在,我代表县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2011年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谱写了柳河加快发展的新篇章。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预计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00亿元和10亿元,是2011年的1.4倍和1.5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3.7%、21.2%和13.1%;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9:46:35。柳河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县域发展三等奖,2015年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全省29个一类县(市)的第7位,成功迈入全省中等县份行列。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打造一统河景观带,加快主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和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44%。连续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涉农基础设施、林地清收还林等重大工程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生态环境更加优良。

改革开放成果显著。完成文化科技、医药卫生、市场监管等体制改革;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进展顺利,累计争取资金98.7亿元,政府性融资21.9亿元;建立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扎实推进营改增、商事制度改革,全县市场主体突破2万户,是2011年的1.5倍。加强对外通道建设,通化三源浦机场通航,通梅高速公路竣工通车,为柳河开放发展创造了条件。

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施重大民生工程,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饮水、住房、就医、就学等难题;城乡低保和“五险”提标扩面,新农合参合率全省第一;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与省市同步;“平安柳河”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形势总体稳定。柳河先后荣获“全省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县”“全国六五普法工作先进县”“全国残疾人无障碍建设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等省级以上殊荣60余项。通讯、统计、档案、气象等工作成效明显,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事业全面发展。

政府建设得到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整治“”,筑牢廉政“防火墙”,政府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县委的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舆论的监督,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16年,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尽心竭力补短板惠民生,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亿元,增长8%;全口径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完成11亿元和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分别增长20%、9%和1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560元和10970元,增长8%和9%。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提升项目水平。主动对接知名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强化与奥中友协华人商会的经贸交流,签约和达成意向性重大投资项目25个;精心谋划和推进十大产业园区建设,大健康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清洁能源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北京三聚万吨级秸秆生物质循环利用和50万吨复合肥深加工、天强林蛙多肽口服液、正通中药提取、晶珠药业生产线扩建等项目全面开工;紫鑫异地新建、龙泰GMP改造、康乐太阳能电站等项目加快建设;中晟“蛹虫草”胶囊、瑞泰药用包材、汇源龙韵酒庄等项目即将投产,项目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融资2.2亿元,收储工业集中区用地3300亩;征收省重点工程建设用地3223亩;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30亿元,贷款余额达到94亿元,存贷比达72%,新增中小企业贷款7亿元;向上争取资金20亿元,增强了发展保障能力。

二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认真落实减费降税等政策,积极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脱困向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87户。医药健康产业产值和税收平稳增长;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引领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争取到位“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集聚更多的企业和个体触网营销,线上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推进土地确权、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规模经营,提升了稻米、山葡萄、烟叶等特色农业园区化、标准化水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71户。三次产业竞相发展。

三是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举全县之力实施18项重点城建工程,大迫子水库枢纽工程如期合龙,净水厂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南山路综合改造竣工通车,工业集中区路网开工建设,腾龙湾和山水名苑景观带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承载能力得到增强;继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后又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县”命名。鹤大高速公路竣工通车,辉白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四白高速铁路规划落地,省级重大工程推进有力。稳步实施17项农田水利、48公里农村公路改建、75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1000户农村室内厕所改造以及16座垃圾转运站等涉农工程建设,惠及农村千家万户。完成5万亩林地清收和补植补造任务,累计回收林地52万亩、还林26万亩;持续开展矿产资源专项整治;取缔城区18户洗浴企业燃煤小锅炉,保护了柳河的青山绿水蓝天。

四是优先发展民生事业。累计投入资金8553万元,全面打响“六个一批”脱贫攻坚战,以光伏发电、设施农业为主的产业扶贫格局基本形成,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社会保障等政策扶贫成效明显,为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奠定了基础。加快花园安居工程建设,实施导航灯等7个地段棚户区拆迁,通过异地安置和政府组织购买存量房方式,改善了2505户群众的住房条件,化解房地产库存30万平方米。开发就业岗位7500个,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5%以内;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津贴补贴和警察警衔津贴调整补发到位;河北新区综合医院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八中异地新建等教育项目投入使用;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安全生产态势良好,部分遗留问题有效化解,社会治安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柳河负重前行、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柳河争先进位、赶超跨越的五年。五年的发展成果,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柳河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些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部分重点项目推进缓慢,投资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创新能力不强,存量资产不活,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财政收支形势异常严峻,保运行、保民生、保稳定的难度加大;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民生保障不够到位,公共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完成农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一些群众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社会和谐稳定工作还需加强;少数干部工作状态不佳,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以求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改革的办法,全力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柳河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新一届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按照县委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县政府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绿色富县、依法治县、环境立县、人才兴县”五大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医药健康产业、科学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做精做深矿产加工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全力打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吉林省东南部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国际内陆港务协作区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先导区,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医、宜养宜游的新柳河。

一是推动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全口径和地方级财政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2%、8%和10%;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3:42:45;综合发展指数全省位次巩固提升。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特色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是推动城乡更加协调的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农村环境整体上水平;森林覆盖率增长3个百分点。构建起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三是推动民生更加普惠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和7.5%;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社会安全指数显著提升;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构建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我们将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以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准确把握发展新常态,主动顺应人民新期待,抢抓东北振兴的历史新机遇,增强发展动力,破解发展难题,夯实发展基础,厚植发展优势,努力开创柳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全年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全口径和地方级财政收入有所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2%、8%和1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7.5%。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突出投资拉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全面实施“冬季百日行动”“夏季百日会战”和“秋季百日攻坚”行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增加财税贡献率,提高投入产出比,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围绕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全省医药健康、旅游、冰雪、军地融合等政策,谋划储备一批“五大领域”的高质量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盘子。强化项目包保,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在建项目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超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认真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破解项目建设难题,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全年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45个、亿元以上项目34个,确保完成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加经贸交流、招商展会、考察学习活动,开展对接招商;发挥经合局、工业集中区招商主体作用,开展专职招商;围绕产业和园区,分领域成立招商组,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和意向性项目,开展点对点招商;鼓励现有企业战略合作,实施二次创业,开展以商招商;强化与柳河籍域外乡友的沟通联系,开展乡情招商。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建设联动工作和考核机制,形成“招商围绕项目转、项目围绕园区落、园区围绕产业建”的发展格局。全年招商引资增长10%以上。

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加快工业集中区“北拓东扩”步伐,完成总体规划和控详规编制,确保路网工程竣工、工业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组建十大产业园区工作推进组,扎实做好规划、用地、融资等前期工作,为项目落地提供保障。加强与上海国药集团的沟通对接,争取更多的医药健康项目落地,推动东北亚铁路集团大龙烧伤膏生产基地、修正医药包材等项目尽快开工,促进大健康产业园集群发展;强化与东北亚铁路集团、柳州汽车厂、北京汇源等民营强企、国企的招商洽谈,推动优质石膏和石膏板、玄武岩综合开发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新材料产业园集聚效应;围绕中航吉发整体搬迁,启动飞机发动机维修、航空辅助动力装置维修平台、军品中小钢件及航空维修标准件3个重点项目,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园;积极引进上海丰华酵素、浙江鸿维无菌鸡产品等项目,建设特色食品产业园;力促清洁能源产业园、科技转化产业园、山葡萄酒文化产业园、高铁商务服务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加快启动建设,打造承接产业和项目的新平台。

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国有资本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加大国有资产清查和整合力度,深化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合作,推动国有资产证券化,优化投融资结构;全年向上争取资金保持20亿元以上;置换和新增债券3.5亿元以上,为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二)突出工业支撑,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启动“主导优势产业跃升和规上企业培育”计划,加强工业运行调度,搭建产需衔接和银企对接平台,改造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集群发展。

做大做强医药健康产业。大力发展中成药、化学药、保健品和医药包材,完善企业研发、生产、销售体系,打造集团企业、上市公司、总部经济和产业集群。完成天强林蛙多肽口服液项目主体工程建设;确保紫鑫异地新建项目、正通中药提取、瑞泰药用包材、龙泰GMP改造、晶珠药业生产线扩建等项目尽早竣工并投产达效;促进金麦通、广联等企业资产重组,焕发新的生机。力争医药健康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税收达到2亿元。

科学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产品开发利用。争取银河高科、汉能集团、北控清洁能源光伏电站、贝盈科技新型肥料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实现康乐太阳能电站并网发电;确保北京三聚万吨级秸秆生物质循环利用和50万吨复合肥深加工项目主体竣工;提升金森碳纤维产能,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做精做深矿产加工业。推动石膏、石灰石、玄武岩等矿藏资源开发利用;紧盯铁精粉、金精粉市场行情,适时恢复铁矿生产,扩大钰坤金矿产能,推动矿产加工业企稳回升,释放新动能。

(三)突出提质升级,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和物流商贸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提升、比重提高。

加快培育旅游业。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县”规划编制;组建文化旅游公司;开通乡村旅游专线;争创2A级以上景区4个;推进汇源旅游综合开发;启动和平水库旅游开发项目;完成罗通山景区道路及停车场、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奥丰庄园投入使用,打造“柳安向”生态旅游休闲区第一门户。突出发展互联网经济。发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奖补作用,完善县域服务中心及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功能,推动村级服务站适宜地区全覆盖;加强与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扩大县域第三方平台运营规模,争取线上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整体提升物流商贸业。扩大采胜、易联等物流企业仓储和配送规模,加快发展生鲜物流、冷链物流和航空物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谋划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源浦空港综合服务区建设,打造辐射周边的物流示范区和商贸综合体。

(四)突出生产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用现代技术和设施武装传统农业,加大三项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试点项目,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粮食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发展稻米、山葡萄、烟叶、苗木等农特产业,继续实施“旱改水”工程;壮大大米姐、国信等龙头企业;推广稻田认领制和可视农业,做响“柳河大米”品牌。谋划成立众联葡萄酒发展集团;推进山葡萄酒教育学院和欧洲风情小镇建设,提升“柳河山葡萄酒”知名度。积极争取烟叶收购指标,加强烟田标准化管理,提高单位产出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引进绿化苗木专业公司,促进造林苗木和绿化苗木健康发展。鼓励发展涉林产业,推动寒富苹果、食用菌、中药材等沟域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化和组织化水平,全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00户,力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破50户;抓好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和“柳河火山岩玉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创工作,健全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粮食过腹转化步伐,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加工以及“农家乐”经营,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环境三年综合整治行动。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申创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加强“美丽乡村”、全省重点村和薄弱村建设;深入开展“美在农家院”“干净人家”活动;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完善投入、管护和共建机制,推动农村住房改善、农村厕所改造、农村庭院清洁、农民群众生活习惯改变。力争全县60%的行政村成为先进村、30%的行政村成为标兵村。

加强涉农工程建设。科学编制防洪规划、水利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确保大迫子水库工程全面竣工;完成40条山洪沟综合整治、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任务;争取实施孤山子、三源浦粮库10万吨平房仓项目,提高农业综合保障能力。

(五)突出绿色发展,狠抓生态环境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新柳河。

编制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科学划定管控区;实施“青山”工程,完成2万亩还林任务,推进森林城市和生态镇创建工作,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实施“碧水”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和中小河流治理,深入开展清洁水体专项行动,坚决制止河道非法采砂、企业非法排污等行为,净化水生态环境;实施“蓝天”工程,严控粉尘污染,逐步淘汰燃煤小锅炉,禁止露天焚烧农田剩余物,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改善空气质量;实施“净土”工程,完成五道沟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草炭土、玄武岩等矿产资源行为,保护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

(六)突出规划引领,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围绕精致建设城市、精细管理城市、精心爱护城市,全面启动“人居环境提升年、管护年和巩固年”活动,打造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管理有序的现代城市。

科学编制城市规划。按照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完成“三规合一”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城乡建设项目专项规划编制,引导城市在一张蓝图下有序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临建、打击违建,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突出“宜居宜业、宜学宜医、宜养宜游”功能,融入柳河元素,体现地域特色,彰显城市风格。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推进棚户区改造,实施老旧楼院和城市危房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城市道路、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妥善化解新天地购物广场、银河郡府、山水名苑等开发建设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实施南山公园提质工程,谋划建设北山山体公园,推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强化城市综合治理。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目标,深入推进创城工作,逐步建立“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模式联动、管理网格到底、全民参与共管”的现代城市管理体系。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形成城市管理合力;完善网格化责任机制,推行“点线面”联动的管理模式,提升城市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护相结合,确保在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小区物业、文明养成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七)突出改革创新,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谋未来,全力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四张清单一张网”,完成网上办事大厅和实体政务大厅建设;加快“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做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完成国有林场和土地确权改革,启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稳妥实施城市供热市场化改革;扎实推进户籍制度、事业单位分类、养老保险制度和公务用车改革,为柳河加快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实施双创工程。突出“大众创业”,坚持“非禁即入”,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共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制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启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助保金池”贷款项目,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发全民创业热情。突出“万众创新”,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等科研机构以及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高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完善紫鑫、天强等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体系,加快精品稻米、玉米研发中心建设;提高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增强保障能力。强化财税金融保障,全面完成年度财税收入任务;完善金融体系,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严厉打击非法吸储,防范金融风险;强化与域外基金、风司的合作;争取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50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00亿元。强化人才保障,启动千名人才培养计划,培训一批产业工人,引进一批科技管理人才,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培育一批新型农民,为柳河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强化征地拆迁保障,确保辉白高速公路、通化机场扩建、棚户区改造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八)突出民生改善,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坚持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聚焦产业扶贫、政策扶贫和基础设施扶贫,确保五年任务两年完成,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发挥龙头带动、帮扶助推、集体引领、能人示范作用,推广“以资折股、土地入股、公司经营、利益分成”扶贫模式,加快发展光伏发电、棚膜经济、食用菌等扶贫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提高产业扶贫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做好政策扶贫工作,确保财政支持的农村扶贫、免抵押无息扶贫贷款、残疾人帮扶、大学生圆梦计划和社区空巢老人照料等项目有效落实,进一步扩大重大疾病救助范围和补助额度,做到农村低保兜底到位;加快35个省定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做好脱贫退出、考核等工作,坚决杜绝形象脱贫和数字脱贫。通过脱贫攻坚,努力为农村发展搭建一个好产业,开辟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壮大一批村集体经济,造就一支创业带富的能人队伍。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人;扩大“五险”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实现“两线合一”。繁荣文化体育事业,谋划启动城市规划展示馆和文化体育中心项目;依托“千年古城百年县、一城柳色半城河”的文化名片,将柳河书法元素融入商铺牌匾,打造“中国书法之乡”城市走廊;力争关东吕剧、长白山回族龙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开展书法艺术节、山葡萄酒鉴赏节、火山岩稻米插秧节和苗木展销节等节庆活动,丰富柳河文化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青少年明德知礼工程,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倡导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探索和创新河北新区综合医院合作与管理模式;谋划和适时启动教育园区建设;巩固双拥成果;做好国防动员、档案管理、侨务等工作,推动残疾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老龄等事业加快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加强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突出化解难题,完善包案和联席会议制度,压实维稳责任,强化考评问责;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狠抓隐患排查责任落实,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保障群众食品安全。

在全面做好各项民生工作的同时,重点组织实施好十大民生实事。一是完成7个地段1577户的棚户区拆迁,实现花园建设项目全部竣工,提前三年基本消除城市棚户区。二是实施人民大街、朝阳路雨污分流及拓宽改造工程,缓解城市内涝,提高通行能力。三是建设20座标准化水冲公厕,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四是完成柳抚线大修工程,改造农村公路49公里,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五是加大农村危旧房和2000户农村室内厕所改造力度,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六是新建维修城乡校舍2.5万平方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七是搬迁改造1100平方米的县救助管理站,新建2700平方米的殡仪服务中心,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八是新建维修乡镇农福中心,深化社区“1+N”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城乡养老服务水平。九是实施2300户的网络光纤化改造,打造“全光网络覆盖县”。十是加强水源地保护,开展沿岸河道生态恢复治理行动,强力整治一统河水源地环境卫生,确保城乡10万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当前,柳河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改革攻坚的深水区和社会矛盾的叠加期,做好政府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瞄准目标不动摇,心无旁骛抓落实,推动全县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重点项目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强化担当有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大力整治“庸懒散、推躲拖”行为,真正做到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认真落实改革发展举措,全面履行民生改善职责,用主动担当化解千难万难,用主动作为闯出大路小路,工作向更高水准看齐,步伐向省级、国家级台阶迈进。

坚持求真务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解决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在打基础利长远上下真功,在解难题办实事上出实招,不说空话、不练虚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落实力,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突出惠民政策、重大项目跟踪审计和民生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公正执法,确保政府工作始终走在法治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