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6:23: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航空航天概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航空航天概论

第1篇

关键词:“工程材料学”;航空航天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124-03

“工程材料学”是航空主机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虽然仅有48学时,但承担着为未来的航空工程师构建材料知识体系的重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年的工作实践,对该课程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研讨。

一、高度重视航空和材料领域发展对“工程材料学”课程教学的影响

材料学既是基础科学,也是应用科学。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很多工程领域的关键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相关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得材料科学成为最活跃的科学领域,材料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工程材料学”以物理学、化学等理论为知识基础,系统介绍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着重培养学生把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工程实际中提出的对材料结构、性能等方面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工程材料学”具有较长的开设历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工程类课程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有必要以新的形势为背景反思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航空以众多学科知识、先进研究成果为基础,已发展成为一个由多个分系统组成的大系统,需要工程技术人员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综合设计。现代航空技术一百多年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探索天空,也使得飞行器的工作条件更加恶劣,工作环境更加严苛。现代飞行器不仅要具有速度快、航程大、载重多等特点,还要满足节能低碳等要求。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航空航天领域的诸多难题提供了可能,“一代材料,一代飞机”已成为飞行器发展公认的规律。这对航空航天工程技术人员的材料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飞行器及其主要部件的设计、制造和维护工作中,要全面认识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才能挖掘材料的潜能,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满足工作需要。面对航空航天迅猛的发展形势,仅了解和掌握已有材料的知识是不够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要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分析材料领域的发展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影响,同时要认真研究具体工作对新材料、新工艺的要求,明确材料发展的需求。在新型飞行器的研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用户对飞行器总体性能的多种要求,对各项技术参数进行统一的优化。在落实对飞行器性能的要求时可以发现,很多要求是相互矛盾的,比如飞机的航程和机动性就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为了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需要对飞机进行一体化设计,要及时掌握各种设计方案对飞机主要材料和工艺的要求,对飞机整体结构进行综合优化。在此过程中,各部门工程师都需要和材料系统密切配合,才能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降低全系统的风险,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综合性能。材料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材料科学与技术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发展最快速的学科之一,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强化、材料加工工程等主要方向上的发展日新月异,促使“工程材料学”课程内容的不断充实。

“工程材料学”课程要系统讲授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使得学生掌握工程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早期的航空工程结构以自然材料为主,如在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上,木材占47%,普通钢占35%,布占18%。随后,以德国科学家发明具有时效强化功能的硬铝为代表,很多优质金属材料被开发出来,使得大量采用金属材料制造飞机结构成为可能,也使得研究者们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于金属材料的探索。相应地,这一时期“工程材料学”课程内容也以金属材料为主。上世纪70年代以后,复合材料开始在航空领域应用。复合材料具有较高比强度和比刚度的优点使得工程技术人员对其抱有很大的希望。航空工程师首先采用复合材料制造舱门、整流罩、安定面等次承力结构,而现在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机翼、机身等部位,向主承力结构过渡。复合材料因其良好的制造性能被大量应用在复杂曲面构件上。复合材料构件共固化、整体成型工艺能够成型大型整体部件,减少零件、紧固件和模具的数量,降低成本,减少装配,减轻重量。复合材料的用量已成为先进飞行器的重要标志。相应地,复合材料必然要在“工程材料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钛合金的开发和应用使得飞行器具有更好的耐热能力,提高了发动机、蒙皮等结构的性能,有效解决了防热问题。“工程材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及时反映材料科学在提高飞行器性能方面的新应用与新进展。与此同时,其他相关学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得主机专业教学内容大幅度增加,“工程材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

二、认真分析专业教学对“工程材料学”课程的不同要求

“工程材料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是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桥梁和纽带,在航空航天主机类专业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该课程对主机类各专业采用同一标准教学。虽然主机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有其共性要求,但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差异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工程材料学”课程应该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具体需求,结合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安排教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主机类专业根据航空领域中的分工培养学生,毕业学生的工作要求有所不同,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也不一样。就材料方面知识而言,不同专业学生也会有所区别,应按照专业特点纵向划分对“工程材料学”课程的要求。不同专业主要服务对象的材料特点是确定课程要求的主要依据。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要全面统筹飞行器产品及各部件的设计和制造,主要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飞机外形设计、飞机性能计算与分析、结构受力与分析、飞机故障诊断及维修等工作,要求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对现代飞行器设计技术的影响,因此要较全面地掌握主要航空材料的性能、制造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轻质高强材料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飞行器动力装置或飞行器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主要培养能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他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飞行器动力的重要部件对抗氧化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要求较高,要求材料和结构具有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的组织结构稳定性。因此,材料在高温下的行为、性能和分析、选择方法应该是该专业“工程材料学”课程的重点。飞行器制造工程和机械工程等专业要针对现代飞行器工作条件严酷、构造复杂的特点,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实现设计要求,并为飞行器维护提供便利。该专业要求学生理解飞行器各部件的选材要求,掌握材料的制造工艺。飞行器零部件形状复杂,所用材料品种繁多,加工方法多样,工艺要求精细。很多新材料首先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其制造技术具有新颖性的特征,设计、材料与制造工艺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的特点非常明显,这就要求学生在“工程材料学”课程中把材料基础打好,适应工艺和材料不断发展的要求。虽然各专业对“工程材料学”课程的要求有所不同,但课程基础一致。

该课程名称为“工程材料学”,即明确其重点在于将材料科学与技术的成果运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把材料基本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工程材料学”是相关专业材料学科的基本课程,学生要通过该课程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微观和宏观基础知识,学习材料研究、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材料结构与性能等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等技术,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创造条件,为将来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等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在明确了各专业对该课程的个性化要求的基础上,更要明确共性要求。“工程材料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材料方面的科学概念,提升材料方面的科学素质,扎实的材料科学与技术知识基础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工程材料学”课程采用“公共知识+方向知识”的模式比较合适,即把教学内容划分为每个专业均要求了解的材料领域知识和根据各个专业特色需要重点介绍的知识两部分,既满足了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需要,又注重了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促进了基础理论和专业应用的融合渗透,较好地满足了材料、设计、制造、维护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增强了跨学科、跨专业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研讨问题的能力。

三、多管齐下建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工程材料学”课程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创新目标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方案,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要求,注重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注重与工程实践教育的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在充分调研与分析专业人才培养对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要对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内容进行修订,与相关教学环节有效整合,拓展教学活动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加强与后续课程及实践活动的联系,解决学科基础课的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脱节或不衔接等问题。

“工程材料学”在第四学期开设,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在前期开设的课程中,“大学物理”和“航空航天概论”是两门直接相关的课程。“大学物理”提供了学习“工程材料学”的科学基础,认真分析“大学物理”知识点在“工程材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航空航天概论”以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为主线,介绍飞行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如果在“工程材料学”课程讲授之初让学生重新回到机库,从材料发展的角度再次审视航空航天的进步,结合材料学的概念研究飞行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会使得学生对该课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相关专业的后续课程中,有好多课程与“工程材料学”密切相关,如“飞行器总体设计”、“发动机原理”、“先进制造技术”等,如果在“工程材料学”中对有关知识点作简单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综合分析相关概念,加深理解。在主机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工程训练”是集中式的工程能力培养环节,其教学内容与“工程材料学”密切相关。“工程训练”教学内容以机械制造工艺和方法为主,包括热处理、铸造、锻造、焊接、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钳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塑性成型等,每一种制造工艺和方法都与工程材料密切相关。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材料是加工对象,对材料的性能等的介绍很简单,学生的认识较浅。如果在“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对材料作较深入的介绍,从应用的角度分析不同材料加工工艺和方法的适应性,可以促进学生把材料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际联系起来。通过让学生分析研究实际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表现来认识材料的性能,通过感性认识来体会材料变化的规律,把深奥的材料科学理论知识和生动形象的加工过程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强化了工程训练效果,还能让学生把材料的知识学活,留下更深刻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航空航天主机类专业的课程设计是重要的综合学习环节。课程设计任务一般是完成一项涉及本专业一门或多门主要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设计工作,通过一系列设计图纸、技术方案等文件体现工作成果。很多主机类专业的课程设计涉及材料的选用、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按照教学计划,“工程材料学”先行开设。因此,在相关课程设计中,有目的地提出材料问题,引导学生在更广的范围里选材,在更加深入的层面上分析材料性能,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材料科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把材料知识转化为初步的工作能力,克服课程知识的碎片化倾向。

四、结语

航空航天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该领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材料学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材料学”要按照现代大工程观的要求组织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培养质量。航空航天领域和材料科学技术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工程材料学”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科领域的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按照理论实践结合、突出工程应用的要求构建知识体系。在教学工作中,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深入研究材料学的基本要求和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形成“公共知识+方向知识”的“工程材料学”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统筹考虑专业教学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以及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以“工程材料学”课程为中心,注重课程的纵向推进和知识的横向联系,不断加深对材料学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多角度研究分析、跨专业交流合作、多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张校,姚可夫.工程材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周风云.工程材料及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少刚,郑勇,汪涛.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M].国防科技出版社,2016.

[4]闫康平.工程材料[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于永泗,齐民.机械工程材料[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Discussion on Reform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urse Teaching for Aeronautic Majors

WANG Tao,ZHOU Ke-yin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Jiangsu 210016,China)

第2篇

 参考文献。

[1]王仁祥.电力新技术概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戈东方.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1册,电气一次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9.

[3]丁毓山、雷振山.中小型变电所使用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4]姚志松、姚磊.中小型变压器实用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祝淑萍.工业企业电力网际变电设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43-54.

[6]刘百昆.实用电工技术问卷[J].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

[7]傅知兰主编.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选择与实用计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8]李金伴、陆一心.电气材料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9]清华大学高压教研组.高压断路器[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8.

[10]华东电气.SF6金属封闭组合电器[M].北京:华东电气股份有限公,1997.

参考文献:

[1]齐浩,李佳新.常用电动机维护与故障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0,(10).

[2]张东凯,王文楷.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机启动常见故障[J].电力安全技术,2012,(1).

[3]彭良玉,徐长浩.三相异步电机使用与维修应用手册[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4]怨磊,王国伟.交流异步电动机故障综合诊断方法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1).

参考文献:

【1】陈正义.单片机控制实习.北京:人民邮政出版社,2006

【2】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3】谭浩强.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第3篇

新媒体背景下的服装产业

“衣食住行”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竞争优势显著的行业,但是我国的服装行业仍呈现出以“以生产为主,设计营销滞后”的局面。中国国外服装品牌入驻中国,并获取了惊人的销量,使我国服装行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此外,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消费方式,服装实体店铺也承受了很大的冲击,大量的服装实体店、百货店等,不堪一击,纷纷倒闭,服装市场呈现混乱局面,如何提高我国服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保全服装实体店,传承“逛街休闲”这一文化,将传统的服装行业与新媒体切实结合成为业内重要的研究课题。

电视、广播、纸质媒体与互联网并驾齐驱被成为四大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出现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短信、手机APP、以及所有的交互式触摸媒体,都被成为“第五媒体”,也叫新媒体。新媒体的概念重点突出一个“新”字,与传统媒体形成对比(郑夙夙,2011年)。景东和苏宝华(2008年)的研究中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总结为,新媒体就是移动互联网媒体。将手机媒体冠以新媒体的称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岳颂东的讲话:“新媒体是采用当代最新的科技手段,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的载体,从而对受众产生预期效应的介质”。对新媒体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五花八门,本研究认为:新媒体是在互联网的平台基础上,以移动互联网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为载体的,同时具有信息量承载,以及信息传播,并通过交互的手段与信息接收者形成交互的媒体。

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不刻的与新媒体发生接触,并且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以数字显示器为终端的媒体已被划分到“传统媒体”的行列。消费者以新媒体为载体,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消费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和特征,将服装行业与新媒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我国服装行业的挑战。新媒体不受时间和地域的局限,可以为服装商品的营销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并可以通过信息数据的收集,准确的分析出消费者的消费动向。高雅勋(2009)曾经在针对中国80后年轻消费者的服装消费行动概况的研究中提到,年轻女性消费者是中国服装人群中最大的群体,本研究针对年轻女性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概况、购买渠道和购买行动等内容进行研究,以辽宁省年轻女性消费者为中心,对我省服装制造企业,服装零售企业以及所有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服装企业的建立创新型产品开发和互动式营销战略提出建设性建议。

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本研究选定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第一:对辽宁省年轻女性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概况分析;第二:以辽宁省年轻女性消费者购买途径为标准进行集团性分析;第三:阐述辽宁省年轻女性消费者各集团间购买行为的差异。

2.材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本研究对现居沈阳,20-25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设计艺术专业、外语专业和其他理工科专业的女性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2016年3月、4月,通过网页派发500份调查问卷,除37份无效问卷外,剩余463份为最终的分析资料。调查材料分析运用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信赖度检测运用Cronbach’s分析、Alpha分析、频度分析、varimax要因分析、群体分析、ANOVA分析、Duncan大众比较检测以及χ2检测分析等方法。

3.调查内容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调查问项全部引用先行研究(Tae Youn Kim、Yoon Jung Lee,2015; Chao Xu、Hyesun Park,2015),经过修改整理后应用于本次设问调查。本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服装商品购买途径、服装商品购买行为中购买价格区间、购买情报、购买场所、购买频率等内容和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等基本内容。其中、购买途径问项10个、购买行为问项5个、人口统计学问项5个,所有研究问题均使用5分Likert测定法。

研究结果

1.人口统计学分析结果

人口统计学的基础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在20至22岁的占21%,22至24岁占64%,24岁以上的占15%,;婚姻情况上,未婚人数占98%,已婚人数占2%;学历方面,大学在读占86%,研究生在读占14%;专业方面,艺术类占36%,文科占27%,理科占37%;月消费金额方面1000元以下占8%,1000至1500元占15%,1500至2000元占33%,2000元以上占44%。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读女大学生的年龄以22至24岁所占比例最多,绝大多数处于未婚的状态,本科在读人数占绝大多数,各个专业的分布均匀,月消费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占第一位。

2.购买途径分析结果

辽宁省女性消费者的购买途径的数据采用varimax要因分析,固有值1.0以上的为可以采用的有意义问项。共10个问项经过varimax要因分析后产生2个要因见,分别是“多媒体店”和 “实体店”。

3.购买行为分析结果

与服装消费行为相关的问项采用标准偏差、Student's t test,监测结果显著的问项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轻女性服费者(以春夏季服装产品为例)购买服装产品的价格区间在“100元以下”、“100元-200元”、“200元-300元”;购买信息有“网络广告”,“影视剧中人物的服装”和“周边流行”;购买频率为“一个月2次”、“一个月3次以上”。

研究结论

综合上述的研究结果,现居辽宁省的年轻女性服装产品消费者,按照其人口统计学标准、服装产品购买途径、服装产品购买行为进行细分后对服装的产品开发和确立创新型营销战略是有所帮助的。本研究结论阐述以下几点市场策略。

首先、对服装消费者来讲,年轻的女性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概论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服装商品的购买情况,她们绝大多数处于未婚状态,不受所学专业的限制,月消费水平普遍达较高,针对这一消费人群,服装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发“年轻化”和“高品质”的服装产品,会满足消费者消费心理。

其次,辽宁省年轻女性消费者购买服装产品,即利用多媒体服装销售渠道,同时也会光顾服装实体店铺,针对这一现象,服装企业可以制定线上线下区别性销售的战略,例如,将线上销售的款式与线下实体店销售的款式区别开,促进销售额,维持实体店销售文化,以及保护实体店,不会在消失在网络时代。

最后,针对辽宁省的年轻女性消费者的服装产品购买价格区间,开发性价比高的产品,并利用移动网络媒体和赞助影视剧等平台,进行产品宣传,引导购买行为。

本论文由于研究条件有限,虽然尽可能选择来自全国各个地的现居沈阳几所大学校园的女大学生进行采样调查,但仍具有局限性,希望本次调查结果能够对辽宁省的服装企业,以及全国的服装企业、服装研究机构的产品开发及营销战略的制定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

第4篇

1.南航金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南航金城学院旅游专业成立于2011年,在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的基础上,2012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因此,整个专业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专业依托管理系的教学资源开展各方面的教学工作,目前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经过不断努力,旅游专业建设逐渐走上正轨,并计划逐渐扩大招生名额。目前,旅游专业建设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培养目标定位方面,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力求培养具备旅游管理和企业管理及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旅游行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或科研教育机构从事经营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按修读类型分为必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与选修课三部分;按课程结构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教学环节四部分。专业课程涉及到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业务、旅游景区管理、酒店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等核心专业课程,基本符合市场化人才需求的发展要求。

在实践教学方面,依托经管实验室建设,学生有专用的实验教学设备。在课程设置方面配有课程设计环节,如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设计模拟软件,酒店管理课程设计模拟软件,便于学生全方位的了解现代旅行社及饭店的经营管理系统;在专业实习方面,学生可以在大三时到相关单位进行专业实习训练。目前,已建立的专业实习基地主要集中于旅行社,后续将会逐渐拓展到酒店、景区等相关行业部门。

2.南航金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瓶颈

虽然南航金城学院旅游专业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专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

2.1缺乏母体学校的依托关系

南航金城学院旅游专业是新成立的专业,没有母体学校的专业依托关系。因此,在专业建设的各方面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展,需要不断的去摸索探讨。同时,多年的实践经验也表明:独立学院不能照搬母体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理念,也不能把母体学校的办学定位作为自身办学的依据,必须从自身拥有的教学资源、生源基础和灵活管理机制的优越条件出发,直面社会现实,找准定位,突破发展瓶颈。

2.2旅游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旅游专业刚刚起步,因此师资力量相对欠缺,目前缺少相关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方面,难免凝聚力不强。同时,旅游专业实践性、涉外性较强,教师除了必须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必要的外语技能。而目前大部分旅游专业教师都缺乏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2.3基础设施设备特别是实践教学设备有待完善

目前,旅游专业拥有的实践教学设备还有限,虽然拥有自己的实验室,相关的课程模拟实验软件,但是还有一些课程实践教学设备还未到位,例如导游业务课程,缺乏导游模拟软件或者是导游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方面,目前只限于旅行社方面,其他饭店、景区实习基地还有待拓展。

2.4教育教学体系的摸索阶段

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体系既不同于一类本科院校,又不同于大专职业院校,因此,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体系要符合自身的发展特色,要立足于市场的现代化需求。目前,旅游专业培养目标重点放在了培养理论性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的目标上,培养目标定的过高,结果会是学生毕业找工作时造成“理论知识不如一本、二本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如专科学生”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因此,旅游专业的教学体系也在不断摸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

3.南航金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之路

3.1充分依托学院特色,发展专业新方向

南航金城学院要充分发挥本校航空特色,将旅游专业与航空服务相结合,走特色化专业发展道路。旅行社、饭店、交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目前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交通的发展,高铁,航空服务人员逐渐紧缺,而旅游专业可以为其提供这方面的人才,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服务营销、礼仪修养、公共关系等方面都经过系统的培训,因此可以更好的开展相关服务工作。

3.2塑造“双师型”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新成立的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离不开专业带头人的领导作用。因此,要积极寻找领导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旅游教育作为应用型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系统的旅游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相关的阅历和经验。鉴于此,在师资建设上一要走出去。即每年有计划地派教师外出进修,到全国知名的酒店、旅行社或景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也可以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到实践基地或其他企业兼职,从而提高自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二要引进来。即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或一线操作人员做兼职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从而弥补专任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缺憾。努力塑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旅游专业建设未来的发展出路之一。

3.3开拓实践基地建设,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基地是学生开阔视野、培养专业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场所。基地建设既包括校内各种实训室的建设,如模拟导游、模拟中西餐厅、模拟前厅、客房、形体训练等实训室;也包括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和旅行社、宾馆、餐饮企业及旅游景区签订协议,由这些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机会。目前,南航金城学院旅游专业要不断完善强化课堂实践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参观调研、校外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学校要为学生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带薪实习,在工作中强化专业技能,企业也缓解了旺季的人才急需,获取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实现三方共赢。

3.4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塑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根据自身背景、运行机制、培养层次、受教育对象等特点,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符合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既有本科生的专业理论、又有高职生操作技能的应用就业型旅游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应以旅游业的前沿动态作为教学课程设置的重点发展方向,在完善理论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性课程的设置,加大实践性强的专业课和选修课内容,以便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有更多知识拓展课程的选择。

总之,独立学院在旅游专业建设中,要注重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习实训环节的建设改革。面对旅游业的突飞猛进,社会的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独立学院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建设研究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没有止境的教学研究课题,有待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郑敏、程国华.论独立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2(8)

[2]张楚珊、林文庞.基于独立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7)

[3]冯丽.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文化经济,2012

[4]王中利.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5]罗越富.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1(8)

第5篇

关键词:连杆机构;齿轮机构;仿生扑翼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1.095

1引言

早在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前,各种生物已在大自然中生活了亿万年,他们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具有的能力很多都值得人类去学习。仿生是高科技的代名词,它是运用尖端科学技术产品来模仿生物的各种官能感觉和思维判断功能,更加有效地为人服务。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大在仿生学方面的研究。

莱特兄弟于1903年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后,如今的固定翼飞行器在飞行速度和运载能力上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然而这种固定翼飞行器在起飞和降落时均需要很长的滑行距离,人们还是希望能设计一种真正像自然界鸟儿那样通过上下挥动翅膀飞行的飞行器,我们称这类飞行器为扑翼飞行器。扑翼飞行器具有无需跑道可垂直起落,并且可以用很小的能量进行长距离飞行,具有较强的机动性等优点。扑翼飞行器已经广泛的运用在了民用及国防等各个领域。

2研究概要

本研究通过模仿自然界的鸟上下挥动翅膀的动作,进行仿生扑翼飞行器的设计。仿生扑翼飞行器主要分为仿生扑翼机构和电机传动机构两部分。仿生扑翼机构基于四连杆机构中的曲柄摇杆机构,电机传动机构基于齿轮机构,最终实现扑翼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功能。

(1)仿生扑翼飞行器:扑翼飞行是鸟类靠自身体力和特殊生理构造实现的一种较复杂的动力飞行。扑翼飞行器的结构仿生,是模仿鸟类的形态、结构和控制原理,从而设计制造出的功能更集中、效率更高并具有生物特征的机械。

(2)连杆机构:连杆机构是将各构件用转动副或移动副连接而成的机构,是机械中应用非常普遍的机构。由于其运动副为面接触,因此承载能力大,耐冲击,并且便于加工制造。在四连杆机构中,其中一个连架杆为曲柄,可做整周转动;另一连架杆为摇杆,只可在某一角度范围韧复摆动。这样就可以将曲柄的整周转动转换成摇杆的往复摆动,可用于模拟鸟类翅膀的挥动。

(3)齿轮机构:轮机构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传动平稳、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平面齿轮传动机构的齿轮轴线相互平行,一个齿轮可以同时与多个齿轮啮合,即可将一个齿轮的转动传递给与之啮合的多个齿轮。在扑翼飞行器中,两个扑翼需要两个电机进行驱动,但通过齿轮系传动机构,可将一个电机的转动传递给两个扑翼,实现一个电机驱动两个扑翼。

3扑翼机构设计

昆虫和鸟类能够在空中高效的飞行,主要依赖于它们上下挥动的翅膀。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曲柄做整周转动时,摇杆做往复运动,摇杆的运动方式和鸟类上下挥动翅膀的动作类似。因此,以曲柄摇杆机构为基础,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仿生扑翼飞行器扑翼机构。该扑翼机构分为左侧扑翼机构和右侧扑翼机构两部分,这两部分完全对称。接下来以左侧扑翼机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的左侧扑翼机构由连杆AB、BC、DE、AD组成,在A、B、C、D处分别通过转动副相连。其中AD为机架,即A处与D处转动副与飞行器机身固连。在该四连杆机构中,AB的长度最短,BC的长度最长,AB与BC长度的和小于AD与DC长度的和,因此该四连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连杆AB为曲柄,连杆DC为摇杆。即当连杆AB做整周转动时,连杆DC做往复运动,即连杆DE做往复运动,这样就模拟了鸟类上下挥动翅膀的运动。

接下来对机构自由度进行分析,以便于确定原动件数目,以及需要多少个电机进行驱动。同样以左侧扑翼机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左侧扑翼机构中,活动构件数为3,运动副中低副的个数为4,高副的个数为0,因此该机构的自由度为:

F=3n-2Pl-Ph=3×3-2×4-0=1

因此机构的自由度为1。若要获得摇杆DE的确定运动,只需将曲柄AB作为原动件,即通过一个电机驱动AB转动,即可使得DE像鸟类挥动翅膀一样上下运动。同理,右侧扑翼机构也只需采用电机驱动A1B1转动,即可使得D1E1像鸟类挥动翅膀一样上下运动。

至此,在模拟鸟类上下挥动翅膀进行飞行的基础上,完成了仿生扑翼飞行器扑翼机构的设计。

4传动机构设计

设计了左侧扑翼和右侧扑翼两部分后,需要分别对左侧扑翼连杆AB与右侧扑翼连杆A1B1进行驱动,而需要飞行器重量和体积尽可能小,因此需要一套传动机构,使一个电机能够同时驱动两侧的连杆。

设计如图2所示的齿轮传动机构。该机构由4个齿轮组成,齿轮1与电机相连进行驱动;齿轮1与齿轮3啮合,即可将电机转动传递到齿轮3处;齿轮1与齿轮2啮合,齿轮2与齿轮4啮合,即可将电机转动传递到齿轮4处;这样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即可将电机转动同时传递给两侧的齿轮3和齿轮4。而添加齿轮2的作用为将齿轮3与齿轮4的转动转换为相反方向,进而使得与扑翼机构相连时使得两侧扑翼机构能够同步的上下运动。只要在齿轮1处安装一个电机,使得齿轮1作为原动件即可使得齿轮传动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即可通过一个电机使得两侧齿轮做相反方向运动。

5扑翼飞行器集成设计

基于上述扑翼机构与传动机构的设计,现将二者进行集成,形成扑翼飞行器完整机构。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3所示,将连杆AB与齿轮3固连,使得二者一起运动,即齿轮3转动时可带动连杆AB转动,经由杆件BC,最终可使得杆件DE上下摆动;同理,连杆A1B1与齿轮4固连,连杆D1E1与连杆DE一样同时重复地上下摆动。

只要在齿轮1处安装一个电机,使得齿轮1作为原动件即可使得齿轮传动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即将转动传递到两侧的齿轮3、4处,并且两个齿轮做相反方向转动;带动与之相连的杆件AB、A1B1转动,最终使得杆件DE、D1E1上下摆动,实现扑翼的功能。

6总结

本文运用仿生学的知识,通过模仿鸟类上下挥动翅膀的动作,设计了一种仿生扑翼飞行器。该飞行器由扑翼机构和传动机构两部分组成,扑翼机构用于实现模仿鸟挥动翅膀的动作,传动机构用于实现电机到扑翼机构运动的传递。基于四连杆机构中的曲柄摇杆机构和齿轮系机构进行扑翼机构的设计,形成完整的扑翼飞行器机构。所设计的仿生扑翼飞行器机构简单、结构紧凑,能很好的模拟鸟类挥动翅膀的动作;但是本文对整个机构只进行了概念原理上的设计,未进行定量上的设计,各杆件以及齿轮的参数还未确定,后续还需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路甬祥.仿生学的科学意义与前沿:仿生学的意义与发展[J].科学中国人,2004,(4):2224.

[2]贾玉红.航空航天概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

[3]孙泽江,郝永平,李伦.仿生扑翼飞行器设计新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3232.

第6篇

(衡水学院法政系,河北 衡水 053000)

【摘 要】实践教学是《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对实践教学类型的分析,探求提高《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实践;教学

1 《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是《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该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2 《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基本类型

《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根据实践的场所不同,载体不同,环境不同可以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和虚拟实践教学四类。

2.1 《基本原理概论》课课堂实践教学

《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是指以固定课堂为教学平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资源为依托的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模拟实践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1]这种实践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课前实践活动,如课前新闻播报,学生上台讲课,小品表演等,另一种是课中实践活动,针对授课内容,对某一问题进行主题讨论。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反馈快,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了解,并对学生存在问题给以解答。学生对这种教学形式的授课内容把握更准确,理解更深刻,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

2.2 《基本原理概论》课校园实践教学

《基本原理概论》课校园实践教学是以校园环境为载体,在课外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微电影制作,撰写读书笔记,访谈等。由于校园实践比较复杂,因此一般采取分组的形式完成,对于不同类型的实践项目,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以便更好的完成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题材较多,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音乐、舞蹈类学生倾向于视频制作微电影拍摄。而文科学生更乐于选择读书笔记的撰写。理科学生喜欢具有分析内容的问卷调查。只有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各学科学生的特长,才能更好的激发其实践能力。

2.3 《基本原理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

《基本原理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通过社会活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形式与校园教学实践相似,包括:问卷调查、视频制作、访谈等。所不同的是校园教学实践对象是学校的师生,而社会实践的对象是广大群众。学生通过深入基层,自身体验把课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可以锻炼能力、提高觉悟、增长才干。

2.4 《基本原理概论》课虚拟实践教学

《基本原理概论》虚拟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在计算机网络空间有目的的创造社会实践情景和条件,引导大学生进行探索、交流、自我教育的新型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网络论坛、网络调查等。虚拟实践教学由于其沟通便捷的特点,深受大学生喜爱。特别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收集大量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3 提高《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3.1 改变传统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作用和地位。其实,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两者相互区别,理论教学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功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两者相互联系,实践教学建立在系统的理论教学基础之上,在专业理论指导下开展,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综合提高学生能力,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3.2 拓展实践教学形式

实行学生自主式实践教学形式与学校定期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学生自主式实践教学通过劳动教育和社会服务两种形式完成。学生自愿参加社会的各种公益活动,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爱心。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可以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做贡献,培养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学校定期实践活动是通过参观红色文化资源,使学生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3.3 加强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队伍。要解决实践教学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就要大力提高教师质量,从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上着手,组建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发展双师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既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逐步发展为教师工程师、教师技师等复合型人才。另一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高校可以定期进行相关培训,聘请知名高校的教授,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3.4 完善保障机制

完整保障机制应采取多种形式。首先,加强经费投入,保障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的发展需要较大的资金保障,因此要有科学合理的预算和规划,保障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其次,建立社会实践考评机制。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由学生、实践单位、指导教师、个人自评四位一体的考核形式,将考核结果计入大学素质拓展证书和学生档案。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评估考核高校办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定期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2]

参考文献

[1]刘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第7篇

关键词: 无线传感; 互联网; 智能化; 数字校园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1-27-03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in campus network

Zheng Lei, Wang Wenli

(Guang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

Abstract: The tim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sensor campus network and related industries has coming. Through the wireless sensing and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sensors are embedded in classrooms, training rooms, dormitories, libraries and parking lots. They are connected together to form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various application software platform are integrated by the monitoring center. The school teaching, student management, teaching building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systems are combined to improve the clarity and flexibility of information exchanging to achieve "wireless sensor" mode of intelligent digital campus.

Key word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nternet; intelligent; digital campus

0 引言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问题,如网络安全体系脆弱,信息共享和自动化程度都不够完整[1]。如果将无线传感、虚拟化及移动互联网技术整合应用,以完善学校的各个管理系统,形成一个“无线传感”模式的校园,都将提高教学、图书管理、教学办公楼管理等信息交互的明确性和灵活性,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校园模式。

1 “无线传感”技术体系

很早之前就出现了将传感器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而构成传感网络[2]。随着科学不断发展,传感网络中的节点处理信息的方式变得多样化,其准确性也大大提高。之后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传感网络也渗透到互联网中,并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无线传感网络是一个全新的信息获取平台,能够实时检测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个检测对象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网络节点。无线传感网络可以看成是由数据获取网络、数据网络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的。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由传感器、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三部分组成,一个或者多个节点相互感应相连,构成一个类似局域网的网络,通过协议,再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经无线电波传输给控制处理中心。

无线传感技术目前已在移动设备中广泛使用,如蓝牙。在学校,无线传感技术可以以校园网为支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3],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4]。物联网将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技术,从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领域、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5]。

无线传感技术在应用中最关键的就是无线电波感应,我们把这层称为感知层,感知层是无线传感网络的“感觉器官”,主要任务是对经过处理信息进行辨识与分类,是获取信息的关键。感知层的功能和品质决定了无线传感网络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获取的信息的质量。当感知层获取相应的信息后,数据通过各类无线网络进行传输,这层我们称为传输层。传输层通过传输介质将信息准确定位传输,最常见的两种传输介质是各种无线网络和卫星传输,利用无线网络可以实现短距离的传输,传输速度快而且准确性高。利用卫星传输,其信息传输范围覆盖非常大,但传输速度相对慢[6]。在无线传感网络的传输层,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采用 PSFQ(Pump Slowly,Fetch Quickly)重传机制[7],如图1所示。

[A\&][B\&] [1][2没有到达B][重新请求2][重新发送2][3][4]

图1 PSFQ重传机制

图1中,源节点A可以低速向网络注入数据包,接收点B有足够的时间检测这些数据包是否丢失,在检测到如图1中的数据包2发生丢失时,立刻向A请求重传,一直到接收到指定的数据包,这样利用接收点的延迟机制,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完整性。数据通过传输层传输,接收点可以利用PC或者云平台对接收的数据要进行处理和存储,这层我们称之为平台层。应用层是对数据的使用,就像互联网的应用层一样,应用有很多,在校园网中,可以应用于教室的管理、宿舍的管理和图书馆的管理等。这四层具体作用如图2所示。无线传感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具有这四层。

[楼宇管理][智能宿舍][环境监测][更多…][应用层][数据处理中心,如PC][分布式数据处理中心,如云平台][各类无线网络][卫星通信网][读卡器][温度感知][摄像头][更多…] [平台层][传输层][感知层]

图2 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处理层

2 “无线传感”模式校园整体结构

无线传感校园建设的核心基础之一就是数据融合平台的建立。数据融合平台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整合数据资源,统一信息管理。将校园内的各个应用网络整合在一起,实施统一的管理与控制,综合利用各种网络接入手段,提供开放的标准接口,为无线传感校园应用提供网络通信保障。在无线传感校园网中,使用者通过登录界面,依照角色权限,登录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然后在综合信息平台选择各类应用,也就是说综合信息平台式整合校园中各类应用系统,这种登录方式是采用比较安全的以账户密码和角色为安全策略的单点接入方式。

2.1 监控中心

为保证使用者使用数据的准确性,整个无线传感网络中需要有一个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最核心的部件就是传感器,它负责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进行数据的应用管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随时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和远程数据访问,对系统的运行和配置数据进行管理,包括配置参数,发送监控命令,收集各应用系统的状态数据和其他配置数据的管理等。接收的数据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保证了数据的实时性。同时,监控中心给使用者提供各综合信息的主界面,相当于网站的主页,使用者可以通过主界面进入各个应用系统。主界面模块主要由监控管理、数据显示和控制面板等组成。将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为用户提供整个无线传感校园网的实时监控。同时,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配置和管理系统。

2.2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主要负责系统的数据存储和操作。将采集的实时数据存储到数据库,系统可以根据使用者需要随时调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为使用者了解相应子应用系统的实时状态提供支撑,比如对于教室管理子系统,可以随时了解教室的使用情况。监控中心所有的信息数据都来至于数据库,如图3所示。

[接收和发送数据

][无线传感校园网监控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库)] [校园网] [接收和发送数据]

图3 数据处理模式

图3中,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靠对应接口,要保证数据的通信,其接口的配置和管理尤为重要。接口是软件主系统对子系统的通道,通过与感知层的数据交互,可以实现使用者对底层硬件的控制。

3 子应用系统

3.1 楼宇管理

无线传感楼宇管理系统通过统一的平台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并对用户提供信息和通信服务。另外对建筑物的所有设备、消防、保安设备等进行综合监控和协调。将楼宇设备管理系统(如电源系统、多媒体教室设备、灯光系统、空调系统等)、办公自动化系统(OA)和通信自动化系统整合联接起来,形成一体化楼宇管理系统。通过各种软件接口集成以上各子系统,通过高速网络和开放的、标准的软件接口进行各系统间的无缝集成,以达到信息共享及系统的联动,并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等工作,达到对楼宇内所有机电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楼宇管理系统包括监控和管理两层主要功能,它通过主干网络和监控中心联接,将楼宇内的每个子系统集中在同一界面,通过这个界面可以十分方便的实现对楼宇内的各子系统实施监视、控制和管理,操作者可以得到所需的子系统信息,以及控制相关设备。

3.2 图书馆管理

图书管理子系统对读者、图书、文献、书库书架的一体化标识,构架起计算机信息和馆藏文献、读者服务之间的更为方便高效的管理与服务体系。监控中心完成对图书馆所有设备的监视与控制,主要包括自助“借/还”书、安全门禁及图书盘点统计系统等。监控中心能及时发现异常设备,更新软件界面图标状态,自动发出的报警信息。监控中心还能获取异常设备详细信息。

3.3 车位状态感知

每个传感器节点通过超声波对车位信息进行检测,检测完后,通过微控制器进行处理,并将检测后的信息通过总线发送到数据处理设备上,数据处理设备处理好数据后通过接口传送到监控中心,然后再自动将数据写入到数据库中。应用终端可以通过访问数据库的数据,然后对车位状态进行管理。

3.4 重点人物位置感知

感知目标信息的节点将感知信息广播(无线)传送到管理节点,再由管理节点融合感知信息,对目标位置进行判断。由于无线传感具有扩展性强、实时性和隐蔽性好等特点,所以非常适合对运动目标进行跟踪定位。目标定位应用可以分为侦测、定位、报告三个阶段。在侦测阶段,每个传感器节点随机“启动”以探测目标,并在目标出现后计算自身到目标的距离,同时向网络广播包括节点位置及与目标的距离等内容的信息。

3.5 校园环境感知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需要采集的环境数据也越来越多,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校园指定点安装传感器,感知这些指定点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相关信息,将这些信息返回监控中心,然后现在显示在监控中心的主界面。该子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端和移动监控终端两部分组成。在数据采集端,利用传感器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测,把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送到移动监控终端。在移动监控终端,接收数据,将处理后的环境参数数据进行显示。

将上述所有子系统整合起来,无线传感校园总体应用框架如图4所示。

图4 无线传感校园网设计

4 结束语

本文对在校园网中应用无线传感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设计。从“无线传感”技术体系出发,首先设计了整体结构,并对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传输处理进行设计,最后对监控中心的综合应用平台中楼宇管理子系统、图书馆管理子系统、车位状态感知子系统、重点人物定位子系统和校园环境子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设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无线传感模式”的校园网。

无线传感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8]。由无线传感技术引申出的物联网概念是庞大和丰富的,物联网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如果将物联网、云计算服务和校园网的各软件系统整合起来,这又将是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无线传感网络中,传感器感知的数据是整个网络的核心,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建立安全高效、统一共享的数据中心是重中之重[9]。就目前而言,在校园网中实现“无线传感模式”,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⑴ 网络内通信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内正常通信联系中,信号可能被一些障碍物或其他电子信号干扰,如何安全有效进行通信是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⑵ 成本问题。在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需要使用数量庞大的微型传感器,这样成本会制约其发展。

⑶ 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是组织无线传感器的成网技术,有多种形态和方式,合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在其中还包括网络安全协议问题和大规模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移动性管理问题等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薪宇.CC430无线传感网络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西红.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其军事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3] 王小强.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与实现[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4] 无线龙.现代无线传感网概论[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5] 贾灵.物联网/无线传感网原理与实践[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1.

[6] 孙利民.无线传感器网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 高守玮.ZigBee技术实践教程:基于CC2430/31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解决方案[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8] 崔逊学.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领域应用与设计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

第8篇

摘要:伴随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情形,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逐渐成为我国环境法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课题,而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是确定主体。2012年通过的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将公益诉讼正式纳入到诉讼程序中,并规定了原告主体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社会团体”。2014年第四次刚审议通过的新《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限定为“在设区的市一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但是相比国外的立法支持和实践,我国现行民事公益诉讼立法本身还有诸多问题。本文拟研究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相关做法,分析我国在当前立法上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建议。

关键词:公益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1.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概述

1.1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念

在罗马法时代就已经出现公益之诉和私益之诉,私益诉讼是以保护私人权利为目的,特定的人才能提起,而公益诉讼是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指法定的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规定,为了保护社会公共环境权益,对违反环境法律、侵害公共环境权益者,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1.2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内涵界定

原告资格,是指某人所享有有将争端诉诸司法程序的足够利益,其主要是确定该争端对人的影响是否充分,从而人能否成为本案诉讼的正当原告。①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是指某人在可诉的环境公益诉讼争议中享有的将该争议诉诸司法程序的足够的利益。

2.我国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局限

2.1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现状

《环境保护法》第6条只赋予了一切单位和个人的检举控告权,该规定并没有明确赋予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提讼的权利。而且在上述我国对原告资格的严格限制下,其也只是“纸面上的权利”,这个宣言式的控告权在实践中并不能成为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法律依据。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由于没有后续的立法对上述原告主体资格加以明确的规定,此条文很难解决各地解释范围的混乱状态。“机关”通过哪些法律予以规定才算该法中所称的“法定机关”?需要进一步的明确。而刚审议通过的新《环境保护法》规定“设区的市一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定,解决了在哪一级别登记的社会组织有原告资格。但是具体在实践中,某一地方登记的社会组织可不可以去另一行政地方的环境污染事件?赋予设区的市一级登记的所有社会组织原告资格会不会造成原告主体混乱,出现滥诉现象?这些有待实践证明。

2.2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实践现状

环境公益诉讼实践早已开始,针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资格范围不同地方也拟制了不同的地方性规范文件。如,贵阳市出台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江苏无锡2008年也有关规定指出,在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中,检察院享有不同与普通民事诉讼原告的诉讼地位,有权支持、督促,乃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这样不难看出,各地对原告资格的范围有着不同的规定不益于实践的统一。此外,以公民个人名义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并被法院正式受理的案件屈指可数,最终胜诉的几乎为零。

3.完善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建议

3.1明确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诉讼实施权及其权源

环境资源具有公共属性,一旦发生环境污染或者环境破坏的情况,公民的环境权益都将不可避免地遭受侵害、威胁。1972年联合国通过《人类环境宣言》,确认环境权为一项基本人权,但是在我国,环境权在《宪法》中的规定并没有将公民对环境享有的权利具体化,实体法的缺失使的实践中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很难操作。

因此,环境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还需要通过民法将环境权私权化、具体化,鉴于我国传统民事权利体系的特点,环境权都很难全部纳入财产权或者人身权,而应该将环境权作为一组权力束,将其在相应的法律中给予确认保护。

3.2进一步明确可以提讼的法定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原告范围

3.2.1国家机关

首先,检察机关。它应不应该是“法律规定的机关”的范围里,存在争论。实践中各地也存在不同的做法,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出台相应司法解释明确检察机关可以做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鉴于我国目前环保组织的现状,在维护环境权益方面可能还难堪重任,加上在目前司法实务中,由检察机关对损害公共利益的案件提讼比较普遍,且具有很好的效率和很高的胜诉率。检察机关具有专业化、诉讼能力、司法权威等优势。

其次,环境保护和管理的行政机关。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包括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笔者认为,类似的行政机关拥有强大的行政权力,有利于事故的及时处理。因此,原告主体资格应该得到强化。但必须继续推进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解决把彼此之间工作推诿和重叠的问题。

3.2.2社会组织

如果市一级等级的全部的社会组织都有提讼的资格,那么就很容易造成滥诉,诉讼主体过于广泛。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这类社会组织具备这样的诉讼能力,公益诉讼结果会让人堪忧,并弱化那些相应具备优势的社会组织的原告角色。所以笔者认为应对可以发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组织的范围进行必要的过滤和限制,保障环境公益诉讼的质量和效益。也使得这些社会组织能集中的关注和解决环境公益诉讼。

3.3有条件赋予公民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反对公民的原告资格是认为公民个人专业和技术限制,不能满足公益诉讼的需要,也增加了滥诉的可能性。笔者认为赋予公民个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资格有其法理基础和现实需要,但同时为了防止滥诉,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如美国《清洁水法》规定了诉前60天通告期的前置程序,列出“重要违法行为”条目,公民只能对该些行为提讼。当然,前置程序以及可诉范围的宽严程度的设计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先向环保行政机关或者环保组织反映,反应后,不采取措施时或采取措施不力时,公民再向人民法院提起。或者设立专门的审查机关对公民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进行分析和审查。

结论

综上,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制度的根本出路在于明确赋予基础权利,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检察机关、环保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各自优势。(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文献

[1]徐祥民、胡中华、梅宏等:《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制度建设为中心》[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2]颜运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6-27页.

[3]杨朝霞:《论环保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以环境权理论为基础的证立》[J],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2期.

[4]谢伟:《德国环境团体诉讼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J],载《法学评论》,2013年第2期,第110页。

[5]王曦:《美国环境法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第37-39页.

[6]别涛主编:《环境公益诉讼》一书中,参见金文彪:《公益诉讼与我国传统诉讼理念的冲突与平衡》,法律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第277、2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