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血压治疗方法

高血压治疗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6:23: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血压治疗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血压治疗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高血压并发症;预防;治疗

作者单位:21000373852部队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居民健康的无形杀手,极大的影响了中老年的健康。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不仅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趋向年轻化。同时,除高血压疾病本身对人健康的危害之外,高血压并发症引起身体健康的损坏更是严重的,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并发症主要有冠心病、视网膜相关疾病、脑卒中和肾病等[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度某医院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取有高血压的128人进行研究。收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的人口学资料和高血压相关疾病。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依据是 2005年11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冠心病诊断依据是以往体检有过心肌梗死史,或有典型的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人员;脑卒中的诊断依据是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 CT或 MRI证实;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依据是眼底改变Ⅲ期以上者;肾病诊断依据是血肌酐≥132 μmol/L,血尿素氮≥7.1 mmol/L,尿蛋白定量> 300 mg/24 h。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资料建立数据库,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共调查128名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资料,得到有效资料122份,有效率为95.31%。调查人群中男50人,占40.92%,女72人,占59.02%。

2.2 高血压并发症的分布情况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率不同。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χ2=12.42,P0.05)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从发病情况分析,高血压并发症的前两位为冠心病和视网膜疾病,其次为脑卒中和肾病。

3 讨论

高血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基本的特征,而且持续的时间越久,可能受到影响的组织器官越多,因此要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加强预防和治疗,达到最终控制高血压带来的危害的目的。

3.1 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

推行三级预防的策略,加强护理工作。对存在高危险性的人群要加强干预,排除其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改变其可能存在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比如太极、散步、体操等;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有效的休息;控制性格,不能过于急躁,否则会导致血压升高;戒烟限酒,控制饮食,减少过多的脂肪的摄入,保持合理的体质量[2,3]。只有在控制好高血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控制与其相关的并发症。针对其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的特点。 瞳孔的改变是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重要的神经系统特征,一般可以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形状看是否对称及光反应情况来判断病情,这对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术后24 h 内要密切观察病情。同时,坚持对血压的监测,避免血压降得过低,从而加重脑水肿而使颅内压更趋增高。

3.2 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

从研究资料可以看出,高血压并发症主要有四大类,即有冠心病、视网膜相关疾病、脑卒中和肾病。针对不用的疾病需要采用不同治疗措施。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它的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鉴别患者类型和症状,若为稳定性的冠心病需要及时给予门诊给氧、口服硝酸脂类药物来改变冠状动脉。为了更好的预防血栓的形成,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等。若为不稳定通过以上措施处理后不能缓解,按心梗处理后转送患者到医院和专科医院进一步处理[4]。

高血压合并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5],要加强血糖控制,同时进行止血剂、血管扩张剂的服用。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治疗是高血压并发症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可以用口服阿司匹林,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为了防止脑血管疾病的再次发生,需要保存血压的稳定和平衡,防止过大的变化,可以口服阿司匹林或者丹参片等。

高血压合并肾病的患者治疗也是值得关注的,患者在早期可以用较大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晚期用袢利尿剂。也可用钙拮抗剂、α1阻滞剂、β阻滞剂不禁忌,避免保钾利尿剂和ACEI。如果在临床上,有些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后,达不到理想的降压效果,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加用其他降压药物。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

总之,要加强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采取不同的措施降低其带来的危害,才能促进家庭的和谐,促进全民的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徐月丽.中青年和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36) :8859-8860.

[2] 周红梅.门诊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健康指导.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26) :6373.

[3] 邱丽芹.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5) :1214.

[4] 那开宪.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用药.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5,33(7) :121.

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危险因素;策略

1 高血压概述

高血压病是当前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冠心病等危险因素。我国人口众多,高血压患者绝对人数庞大。我国每年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于各类疾病之首。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高血压影响报告》一文称,患高血压疾病人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现在人数已经超过10亿,特别是中俄印巴等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由于其生活方式不断西方化,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上升明显,在未来二十年内,高血压患者将呈现告诉增长的趋势。我国2004年的居民健康调查显示,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比例近20%,且呈现高增长趋势和年轻化趋势。截止2012年,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成为我国重大安全卫生问题,成为得到国家重视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重点。

2 高血压的发生因素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通常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而遗传因素主要指的是种族、家族史、性别等因素;环境因素则主要指的是地理环境、生活环境、健康状况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高血压病的遗传模式为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两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且呈现出家族聚集性,高血压患者的三代以内血亲之间的高血压出现的概率高于其他同龄的三代以外血亲。环境因素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这是由于各地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环境和气候条件都存在较大的不同,城市高血压发病率常高于农村地区,我国北方地区高血压患病率比我国南方地区要高。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人们生活方式与中西部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西部地区。通常来说,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高胆固醇,这是引起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另外随着年龄变化,人体的血压也会存在差异,一般来说血压的变化与年龄的变化呈正相关,即高血压患病率随年纪上升而呈现增长趋势。习惯于高盐生活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危险系数是正常人群的11倍,且高钠、油脂类食物也对高血压发生有促进作用,因此改善饮食结构对于防范和治疗高血压病有重要作用。少量饮酒对高血压危害较少,基本可忽略,但是若过量饮酒则会造成人体心率和血压升高,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烟中的尼古丁会释放的儿茶酌胺等血管收缩物,长期大量吸烟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人体健康状况,主要指的是体重因素、血脂水平、糖尿病对于高血压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人群,要控制体重;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糖尿病中血糖升高可引起血管舒缩功能变化而诱发高血压。

3 治疗高血压的策略

3.1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善

从上文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可以清晰得知,改善生活方式对于防范和治疗高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全程贯彻,充分尊重和践行科学的膳食指导和适当性地进行体力劳动。所有高血压患者,包括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都应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医护人员、家庭成员等都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引导和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改变和消除种种不利于高血压治疗和身体健康恢复的行为习惯,减少高血压发生几率,降低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3.2关注血压情况,实现早期降压

高血压患者要以降低血压为第一要务,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的好处就是降低患者学院。降压是否达标与患者获益的多少呈正相关关系。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其血压轻度下降会引起与正常人不同事件下降比例。我国传统的血压检测是以肚动脉压为标准的,但是依据现代医学理论,肚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存在差异,中心动脉压靠近心脏,与心脏左心室负荷存在紧密联系,由此现代医学认为降低中心动脉压才是降低高血压。注重早期血压控制是预防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因素,联合治疗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有着积极作用。降压治疗的关键其实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3.3有效选择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有效选择降压药物,既不能讳疾忌医,也不能乱用药。但一般来说,单一的降压药对治疗高血压作用有限,为了实现降压的良好效果,一般需要联合用药。患者目标血压越低,就更需要联合用药。根据当今高血压药物治疗理念,同时使用两到三种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是最为有效的。当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方案主要是寻找联合治疗方案,既要降低血压,又要防范其副作用,当前研制含有二至三种降压药物的单一药片对于简化高血压治疗方案吸引力巨大,对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效果明显,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

3.4控制引起高血压的身体健康危险因素

高血压治疗过程中还要注重身体健康,对于习惯于高盐生活的高血压患者必须减少其食盐摄入量,降低含有高钠、油脂类食物。高血压患者要杜绝饮酒,减少酒精对血管的损害,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由于吸烟的摄入尼古丁会释放的儿茶酌胺物质,造成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也要注重控制体重,减少体内脂肪,适当运动,提高身体机能,维持血脂水平,防范和治疗高血压。

4 结语

高血压是当前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庞大,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疾病之首。我国高血压人数呈现高增长趋势和年轻化趋势,成为我国重大安全卫生问题,成为得到国家重视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重点。掌握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治疗策略,对于防范和治疗高血压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阮蕾,秦方,阎亚非.高血压病现状及问题成都7288例人群分析[J].高血压杂志,2012,(10).

第3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传统开颅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者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该病起病急聚、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手术治疗被认为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减少神经功能损害的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不断的发展[1]。而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较多,为探寻效果更好的方法,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对传统开颅术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3月~2010年3月来我院入院治疗的1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78例,女68例;年龄45~68岁,平均59.4岁;高血压病史1~28年;146例患者均起病急,入院时均有疼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5分。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传统开颅组和微创组,每组7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GC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GCS比较[例(%)]

组别

例数

5~8分

9~12分

13~15分

传统开颅组

73

25(34.25)

42(57.53)

6(8.22)

微创组

73

26(35.62)

39(53.42)

8(10.96)

合计

146

51(34.93)

81(55.48)

14(9.59)

注:与传统开颅组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传统开颅术:全身麻醉下行马蹄形或者弧形切口,去骨瓣放射状切口硬膜,皮层进入行血肿清除,术后放置引流管,同时对脑压较高者行去骨瓣减压术。

1.2.2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2-3]:采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首先确定穿刺点,电钻驱动下进入血肿腔内,当穿刺针进入血肿中心后:首先缓慢抽吸血肿液态部分;其次抽出血肿液态部分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经针形血肿粉碎器加压冲洗残余的液态血肿和半固态血肿,冲洗时应等量置换;最后用2万U尿激酶加1.25万U肝素3 ml,经针形粉碎器喷注到血肿部位,4 h后开放引流。

1.3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术后3个月按照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进行评估[4]:Ⅰ级: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能力;Ⅱ级:部分恢复正常生活能力或者可独立生活;Ⅲ级:需要他人帮助,扶拐杖可行走;Ⅳ级:需卧床,但意识清醒;Ⅴ级:植物状态生存。优良率=(Ⅰ级+Ⅱ级+Ⅲ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传统开颅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1.23%,微创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5,P=0.026)。见表2。

表2  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优良率(%)

传统开颅组

73

18

23

11

15

6

71.23

微创组

73

29

20

14

7

3

86.30*

注:与传统开颅组比较,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在脑血管疾病中约占1/3,但是其死亡率居于脑血管疾病的首位,同时其具有极高的致残率,遗留残疾者约3/4患者将永久丧失劳动力,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5]。因此,对高血压脑出血采用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高血压脑出血造成组织的撕裂破坏,产生占位效应造成血肿周围缺血,形成原发性损伤,另外血肿在凝结及液化分解过程中释放的毒性物质,对血肿周围造成继发性损害。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不仅可以减轻血肿的占位效应,改善局部缺血,而且可预防血肿自身分解释放的各种毒性物质所导致的脑水肿造成的间接损害,其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6]。传统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为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主要的优点是可在直视下清除深部血肿及脑室内的积血,但是在执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时,血肿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即使全部清除血肿后,水肿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才可消退,同时该手术需全身麻醉,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影响患者的预后[7]。从文章的结果中可以看出,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优良率仅为71.23%,影响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更趋向于微创,文章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其融穿刺、抽吸、粉碎、液化、引流于一体,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时间短,易于掌握,不仅能及时解除血肿对脑组织压迫性的损害,同时在短期内能阻止各种有毒物质的释放,减少继发性损伤的发生[8]。文章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6.30%,其更适合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

总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不能过分的强调某种手术的优越性,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各种术式的适应证采用相应的外科手术方法,以便手术的顺利进行,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范一平,乔志刚.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1):1385.

[2] 吴浩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式与疗效探讨[J].山东医药,2010,50(36):74.

[3] 姚传臣,胡治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2):141.

[4] 雷  鸣.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比较分析[J].微创医学,2010,5(2):123.

[5] 张雪松,孙宝书.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探讨[J].北京医学,2006,28(3):167.

[6] 于明哲,张  宁.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进展[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4):422.

第4篇

【关键词】五苓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承气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吴茱萸汤;原发性高血压

发性高原血压是指目前尚未阐明其原因的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学无高血压病病名,而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的记载。“眩晕”、“头痛”等病症的描述与高血压病的一般临床症状相近。对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肾并发症进行中医诊断时,则可分别归于“心悸”、“胸痹”、“中风”、“水肿”等病证中进行辨病辨证治疗。笔者在临床中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掌握伤寒方所治病证的病机,运用伤寒方结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五苓散

五苓散首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及白术组成。五苓散作为“太阳膀胱蓄水证”的主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能。

水饮、湿邪蕴结于下焦,本可就近从小便而去,但膀胱气化不行,水无去路,反逆而上行,则吐涎沫而头眩,腹胀满或水肿身重,小便不利,水动于下,则脐下悸动冲逆。饮在下焦,当从小便去之,治用五苓散化气行水,使水气下行。方中重用泽泻为君,取其甘淡性寒,直达膀胱,利水渗湿;茯苓、猪苓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增强利水蠲饮之功;加白术健脾气而运化水湿,桂枝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助膀胱气化。泽泻、白术有降压作用,泽泻、茯苓有降脂作用,整方有利尿、降压等作用。笔者临床用本方加减治疗具有头眩、心悸、小便不利及舌质淡胖有齿痕等特点的高血压。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见于《伤寒论·少阳病篇》,本方由小柴胡汤加减变化而成,本方有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和解摄纳,育阴潜阳,柔以制刚,因势利导之功。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为太阳病误下,邪气弥漫三阳,形成表里俱病,虚实互见,寒热夹杂所致复杂证候而设。胸满而烦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之象,胆火上炎、更兼胃热上蒸,心神不宁,则有谵语惊惕之变。邪入少阳经、郁于三焦,决渎功能失调,故小便不利。外邪挟痰湿留于肌表,故一身俱重,不可转侧。因病在少阳,故治以小柴胡汤,以和解枢机,扶正祛邪为主,加桂枝通阳和表;大黄泻热清里;龙骨、牡蛎、铅丹重镇理怯而安神明;茯苓宁心安神。使错杂之邪气得以从内外而解。现代医家多用代赭石、生铁落等重坠药物代替铅丹,即可减少毒副作用,又可起到重镇安神之功。

根据本方所治病证胆热痰扰,肝气怫郁的病机,抓住胸满烦惊、一身困重的病证特点,将本方应用于高血压病,随证加减治之。近年研究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高血压患者兼有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疗效显著。

3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始见于《伤寒论·阳明病篇》,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味药组成。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主方,具有峻下热结,通腑逐邪、承顺胃气、推陈致新之功。

高血压脑出血中医学中称为“中风”,其急性期常由脏腑功能失调,中焦气机紊乱,痰热互结,消灼津液,而出现便干便秘;腑气不通,浊邪上犯,蒙蔽清窍则可见神志昏迷。此即为“痰热腑实,风痰上扰”之证,症见便干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临床上常用通腑法治疗,选方多以诸承气汤加减。

前人以“燥、实、痞、满”四症兼见,舌苔黄燥,脉象洪实者为应用指征,笔者体会,只要腑气不通,大便秘结,且确有热结、痰浊、瘀血等闭阻于内者,都可以攻下,不必一定要四症兼全。大承气汤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泄其热,下其燥结,祛其肠胃积滞,使邪热无所依,气血条达,逆转病势,起到釜底抽薪,急下存阴的效用,使中风诸症缓解。应用大承气汤方要中病即止

4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伤寒论·少阴病篇》,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为少阴病兼表证而设,治“太少两感”证,功效卓著,功能助阳解表。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虽三味,但组方严谨。用麻黄开肺气、发汗解表;附子补命门火、温阳散寒;细辛温里散寒,助麻黄解表散寒,又助附子温阳,振奋阳气,共奏温阳散寒功效。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为治少阴病兼太阳病而设,故辨证要以少阴病提纲为辨证要点。《伤寒论》281条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脉微而细,即心肾阳虚,失于推动温煦之力,不足以鼓动血行,充盈经脉。但欲寐,是由于阴盛阳虚,以致精神衰惫,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少阴病以心肾里寒虚证为主症,故畏寒肢冷、但欲寐、脉沉微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辨证使用要点。里寒是使用本方的关键,表寒是次要的。使用时,不论患者是否有发热,但见畏寒、肢冷、脉沉就可大胆使用。麻黄在此方中可发散表邪,亦可疏通血脉。《日华子本草》云:“麻黄可通九窍,调血脉。”因此不能认为麻黄只有寒证才使用。笔者临床使用多年,体会本方不仅可治外感病,亦可治内伤病。

高血压病症见头痛或眩晕、恶寒、欲寐、脉微细、舌体胖大或淡暗、苔白滑者不少。均为阴寒内盛,水不化气,血脉不和,影响了人体气机正常的升降功能所致。本方温阳散寒,促进气化,起到了“疏其气血,令其调达,以致和平”的作用。可加川芎、葛根,诸药相配有散寒解表,温通血脉,缓急止痛之效。

5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源于《伤寒论·厥阴病篇》,方由吴茱萸、党参、生姜、大枣所组成。具暖肝温胃、散寒益气降逆之功效。吴茱萸汤证,在《伤寒论》中凡三见,一见于阳明篇之“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一见于少阴篇之“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一见于厥阴篇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上述三条经文虽涉及阳明、少阴、厥阴三篇,分见于三处,虽每一条都有各自的特点,其病机是一致的,以六经来分,都属于厥阴病,而不是阳明和少阴病。吴茱萸汤实际上为厥阴肝经主方,主要针对厥阴肝经虚寒病变而设,肝经寒邪循经脉上冲巅顶则头痛。由于肝木与脾胃的关系密切,其为病常相互影响,肝寒内盛,最易侵脾犯胃,侵脾则利,犯胃则呕,肝寒为本,胃(脾)寒为标,治疗上肝胃(脾)同治,在温肝的同时,兼顾脾胃,治肝为主,治胃为辅,故均施以吴茱萸汤。吴茱萸苦辛而热,气燥入肝,故其祛肝寒,泄胃浊之功效最速,再加生姜、旋复花、代赭石以增平肝镇逆之效,用大枣、党参补中虚,安胃气,并能缓吴茱萸之辛热。药味虽简,但标本兼治,功专效宏,故取效迅捷。笔者根据仲景制方宗旨,紧扣“虚”“寒”“逆”的病机特点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收到满意疗效。

6小结

第5篇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术后;并发症;防治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急症,微创清除术具有微创、恢复快、操作简单等优点,因而近年来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微创术后并发症较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积极的防治,以此提高微创手术成功率。现将我科近期实行的微创血肿清除术60例,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如下,并就此展开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均在40到80岁之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7分以下35例,9到12分21例,13到15分4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出血30例,脑室内出血4例,出血病破人脑室6例,闹皮层下出血10例,小脑出血4例,丘脑出血6例。出血量70ml以上者24例,15ml到30ml16例,35ml到60ml20例。

1.2方法

以血肿中心与投影点间距离测出血肿穿刺深度并计算出血量,以出血量最多和接近颅骨最小距离的CT层面,标记出头皮钻颅点,避开大的血管、静脉窦等重要解剖部位,测出血肿中心到钻颅点的距离,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注意选用长度合适的穿刺针。麻醉后,用颅骨钻进行钻孔,把导向器送至靶点,试抽,见黑色血液后缓慢抽血,抽血量应占血肿量的60%到70%,若为血块,需采用LXS-1I碎吸导向管,将血块碎吸排除并拔出碎吸管,后置硅管低压冲洗并注入凝血止血酶,无菌包扎。术后复查,想参与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治疗。

2统计结果

本组60力患者并发症统计结果如下:肺炎9例,褥疮6例,泌尿系统感染9例,再出血9例,急性肾损伤9例,水电解质平衡紊乱8例,消化道出血8例。治愈54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6.67%。死亡原因如下:1例低血压休克导致死亡;2例颅内感染;1例再出血。

3讨论

3.1再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中再出血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对血压控制不良,过高的血压引起脑血灌注量显著增加。因此,要防止再出血的发生就要严密观察患者血压,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具体做法有:抬高患者病床床头,这么做的目的是使静脉回流更加顺畅,以促进颅内压的降低,防止血压过高引起的再出血;有效控制病人咳嗽,避免剧烈咳嗽造成的血压升高;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病人大小便通畅,避免排便或排尿用力过猛导致的血压突增。

3.2消化道出血

患者脑出血刺激以及颅内压的升高导致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会使其胃分泌过多,然而患者往往同时存在缺血缺氧造成的胃粘膜糜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容易发生消化道出血。主要防治措施是:严密观察病人血压、体温、尿量等等,胃管内应使用止血药物,若血容量不足时需要进步性扩容,可输血增加血量。

3.3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造成肺部感染的原因有很多,如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不容易排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气管插管、张口呼吸等造成的气管防御能力损害,这使细菌更容易侵入患者肺部等等。主要防止措施是: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其用量,防止长期、过量使用抗生素;及时对病人进行吸痰、翻身、拍背等处理,帮助其排出呼吸道内的异物,并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3.4急性肾衰竭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也是微创术的常见并发症,这主要是由于脱水剂的使用;静脉补水不合理,缺乏水、电解质的平衡,脑出血对中枢神经的间接影响导致其缺乏对水、电解质的调控等等。虽然严重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可能造成急性肾衰竭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但是通过采取强化监护、强化营养等措施,完全可以大大降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发生,和避免急性肾衰竭造成的患者死亡。

3.5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在微创手术后发病率较高,这是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术后昏迷,而留置在患者体内的导尿管很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鉴于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状态,当期清醒时要及时拨除导尿管。

总而言之,目前来说,微创手术仍是较为有效和安全的高血压脑出血质量方式,对于微创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我们应从根据病理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准确定位穿刺位置和强化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这三方面共同努力。只有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微创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苏联春、周国灿、苏朝勇.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国临床使用医学.2010(11):53

第6篇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往往血压较高、病程较长、心脑血管并发症较多,是引起高血压人群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最危险因素。因此,正确评估和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以下步骤可能对难治性高血压的诊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步骤一

初步判断是否可能为难治性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首先根据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初步判断患者是否为难治性高血压,以下为不同学术组织对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大同小异,可供参考。

2003年1NC 7的定义难治性高血压一般指高血压患者应用调整生活方式和服用≥3种包括利尿药在内、不同作用机制的全剂量降压药物,诊所偶测血压仍不能控制至目标血压水平者(收缩压

2008年高血压研究委员会专业教育委员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的首个难治性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的科学声明中对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患者应用了3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其中1种应是利尿剂,而且3种药物已达到最佳剂量,血压仍在目标值以上。如血压达标,但已服用≥4种降压药仍定义为难治性高血压。

2011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难治性高血压定义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足量且合理联合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

专家提示 在以上诸多定义中有几个基层医生常困惑的问题:对于“最佳剂量”降压药物,多大剂量为最佳剂量?应用多长时间不达标可以初步判断为难治性高血压?概念比较模糊。笔者认为最佳剂量应为药典或药物说明书中的最大剂量或接近最大剂量(如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且不可达此剂量应停用),应用时间应该>2周。如患者不宜用利尿剂(如痛风患者),而是应用了除利尿剂外的3种降压药仍不能达标,也应该初步判断为难治性高血压。如果符合以上条件,应进入下一个诊断流程。

步骤二

排除假性难治性高血压

明确诊断难治性高血压前,必须先排除假性难治性高血压。导致假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因素主要包括血压测量操作技术上的问题导致血压测量不准确,患者配合不佳,白大衣高血压等。

血压测量是否不准确血压测量应遵循高血压治疗指南规定的条件和操作步骤。正确的血压测量:测压前应避免吸烟和喝咖啡,并安静休息5分钟后,使其手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置,选择尺寸合适的袖带(注:袖带的问题虽然简单但解决不易,目前国内很少有医院配备不同型号的血压计袖带)。

患者依从性是否不佳患者依从性差也是常见的导致假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间断停药、减药等不能遵医嘱至血压不达标等,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不难鉴别。

是否为白大衣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也是最常见的假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与一般高血压相比,白大衣高血压在难治性高血压中的比例更大,达20%~30%,所以,每一位偶测血压符合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必须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以避免对白大衣高血压的过度治疗。

如果排除了假性高血压,可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三

发现和改善不利于血压控制的因素

调整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很早就有学者认为,即使患者坚持合理且规律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也有许多因素影响降压治疗效果而表现为疗效不佳。

肥胖肥胖症患者如果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中心性”或“向心性”肥胖。这种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常见于重度高血压患者,肥胖导致降压药物所需剂量和数量增大,且血压难以达标。所以,肥胖是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特征,适当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有助于降低体重。

嗜酒 过度饮酒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减少饮酒量后血压会逐步降至正常。

高钠饮食 有学者曾经对一些难治性高血压进行低钠治疗临床观察,严格限制盐的摄入量

其他吸烟亦可降低降压药的疗效,长期焦虑或紧张状态、慢性疼痛、睡眠不足都可造成血压难以控制。

减少或终止影响降血压的药物询问病史,查找是否应用引起血压升高的药物。具体如下:①非甾体抗炎药物可损伤钠离子的利尿作用,同时也抑制了前列腺素的作用,并有对抗速尿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尤其是卡托普利的作用。②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和黄体酮也可升高血压。③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使水钠潴留,从而降低利尿剂和其他降压药的作用。④精神病药物包括抗抑郁三环类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通过抵消降压药的抗交感作用而引起难治性高血压。⑤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用红细胞生成素及环孢素可引起血压升高,呈难治性高血压。⑥滥用可卡因、安非他明及分解代谢类固醇药可使血压上升且难治。⑦临床应用甘草的现象较普遍,如治疗咳嗽的复方甘草片可导致血压升高。⑧其他药物,有的能直接升高血压(如麻黄素、肾上腺素),有的是干扰降压效果(如消胆胺)。

如果经过生活方式改善、减少或停用了影响降压效果的药物,而并未使得血压容易控制,则应进入下一个步骤。

步骤四

寻找继发性高血压的证据

既往认为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5%,随着诊断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继发性高血压被诊断出来。常见的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肾实质性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抑郁、焦虑、惊恐等。不常见的有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主动脉狭窄等。

提示在此步骤中,基层医院多无条件找出“确切证据”,但可进行初步判断,如:①高血压患者如果应用常规降压药物效果不佳且同时伴有多饮,夜尿多;特别是伴有自发性低血钾及周期性麻痹等临床表现时;或使用排钾利尿剂易诱发低血钾者,应高度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有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③嗜铬细胞瘤表现为血压阵发性升高,有心悸、多汗、头痛。④库欣综合征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水牛背。⑤主动脉狭窄时可通过上下肢的血压差异及收缩期杂音来判断。⑥焦虑、抑郁及惊恐导致的难治性高血压诊断并不容易,尤其惊恐发作引起的发作性血压升高极易诊断为嗜铬细胞瘤。

有些外源性的事件可能不被注意,人们常常不把时间跨度几十年的事件进行因果联系,导致长期误诊。因此,需要仔细询问病史。在这方面基层医师具有优势。

多数情况下,需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确诊。如经过认真细致的检查,能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则可确诊为难治性高血压,继而进入下一个步骤。

步骤五

优化降压治疗方案,科学给药

利尿剂是治疗的基石因为容量超负荷是难治性高血压的普遍现象,因此,利尿剂是治疗的基石。研究提示,调整利尿剂f增加1种利尿剂、增加利尿剂的剂量或根据肾功能水平更换利尿剂种类可使60%以上的难治性高血压降压达标。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噻嗪类利尿剂的有效起始剂量为12.5 mg/日,对于某些患者,增至50 mg,日能获得更大的降压效果。如患者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需选用襻利尿剂。

科学联合用药大部分患者需要联合应用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CCB)和合适剂量的利尿剂,每种药物都要给予足够剂量(尤其是对于肥胖患者)和适当的用药次数。在以上联合用药的基础上,也可再加上不同种类的CCB,比如在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基础上加用长效地尔硫革,可以进一步降压。不主张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合应用,因为这两种药物联合协同降压不明显,与单药治疗相比,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和肾脏事件,而且不良反应增加。研究还表明,肾素抑制剂和ARB联合的协同降压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在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时,不推荐RAS系统的双重阻断。

第7篇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缬沙坦 心房颤动 左房扩大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1],原发性高血压可同时有左心房扩大和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Af)。高血压不但是房颤发生及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房颤的临床作用、探讨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降压治疗是否可以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寻找房颤的防治措施及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对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0月1日—2006年10月1日在我院心内科门诊、特诊科、心内科病房,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内科门诊以及深圳市北大中心医院心内科门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所选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以北京诺华制药公司生产的缬沙坦80~160 mg/d或上海辉瑞制药公司生产的氨氯地平5~10 mg/d作为基础用药的患者方可入选,入选患者允许加用氢氯噻嗪、美托洛尔,年龄和性别不限,未达到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以及伴有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肺部疾病、甲状腺功能紊乱、预激综合征和存在其他原因可引起房颤的患者,也除外之前已有房颤或房扑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调查的指标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水平、服用的抗高血压药物(选用其他降压药控制血压的患者均不参与调查)、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采用美国惠普公司SONOS 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3.5 MHz。以标准方法检测左心房前后径,>35 mm为左心房扩大)。

根据患者服用缬沙坦或氨氯地平治疗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是否有房颤出现的客观证据,将患者分为房颤组(Af组)和非房颤组(非Af组)每组80 例,对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等变量进行匹配,配对比例为1∶1。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治疗前后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

Af组和非Af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水平比较见表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见表2。两组用药情况见表3。表1 Af组与非Af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水平比较表2 Af组与非Af组左心房内径及扩大情况比较扩大(例)Af组8036.7~47.55228非Af组8032.7~44.53644注: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Af组与非Af组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情况比较 例注: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本组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扩大与房颤发生有关,其原因是高血压导致心肌解剖及电生理的改变[2],高血压患者心房肌小动脉狭窄或闭塞,部分心肌发生缺血变性及纤维化,形成许多无应激功能的心肌小岛,为阵发性房颤提供了心房电活动不一致的病理基础。在解剖改变前,心房电活动改变就已经产生,表现为心房传导时间延长、不同部位有效不应期的不均一缩短,心房肌重构在房颤的发生及持续中起重要作用。ARB在人群中降低Af的发生及复发主要与ARB改善心房电活动及心房肌结构重塑机制有关[3]。ARB还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生,逆转左心室肥厚,对心血管有长期保护作用[4,5]。

回顾性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扩大与房颤发生有关,防止和延缓左心房扩大对房颤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缬沙坦可以延缓左心房扩大,进而降低房颤的发生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版社,2001:1 285.

[2]孙艺红,胡大一.高血压与心房颤动[J].中国医药导刊,2007,33(4):264266.

[3]戚文航.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心房颤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1):1 0421 043.

第8篇

【关键词】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103-02

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在高血压的情况下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病死率、致残率极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HICH年发病率为50.6~80.7/10万人口[1],已成为危害我国民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微侵袭手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CT导向穿刺血肿抽吸术、锥颅血肿碎吸术、立体定向清除术、立体定向内窥镜手术及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手术[2]。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院神经外Ⅰ科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现将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及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就诊顺序先后,随机分为两组,软通道组和小骨窗组各4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均行轴位CT扫描,层厚为10mm,血肿体积均按多田公式,血肿量(单位为ml)=长×宽×层数×π/6计算。长、宽均为血肿最大层面的长度,高为血肿层面数[3]。其中软通道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出血25例,破入脑室9例,脑叶出血6例,出血量35~70ml,平均(53.19±10.21)ml;小骨窗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2~70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出血23例,破入脑室12例,脑叶出血5例,出血量30~80ml,平均(55.43±12.67)m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软通道组采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术前备皮,根据CT片定位,摆好,头皮碘伏消毒, 铺洞巾,局麻,根据定好的位置锥颅,刺破硬脑膜,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将带导针的引流管缓慢旋转插入血肿腔,进入血肿腔,拔出导芯,见有陈旧性血液流出后,待流出差不多时用5ml注射器缓慢抽吸,外接引流固定,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量出为入。如遇在出血, 用冰生理盐水3ml加立止血1ku或凝血酶关闭数分钟后开放引流。如无出血,一般抽出1/3或1/2以上的血肿,暂时封闭引流管。术后应用尿激酶2~4万单位混合0.9%生理盐水5ml注入血肿腔,留置2h放出,每天应用2次,术后3~5d复查CT,决定是否继续液化引流,证实血肿基本清除后拔出引流管。

小骨窗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根据CT 定位,以血肿距离脑表面最短距离并避开重要功能区及侧裂等血管区为切口入路,采用颞部直切口。全身麻醉。消毒铺巾,切开头皮及颞肌,用牵开器牵开,剥离骨膜,颅骨钻孔,咬骨钳咬出2.5cm×3cm 大小的骨窗。“十”字形切开硬脑膜,避开脑功能区及血管行血肿穿刺,沿穿刺方向在小型脑压板协助下,进入血肿腔后用细吸引器小心吸出血肿,清除血肿后若发现有小血管活动性出血,双极电凝处理出血部位,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至清亮后置引流管,不缝合硬膜。引流管于术后48~72h拔除。

两组均术后常规控制血压, 保持呼吸道通畅, 积极防治术后再出血,治疗原有疾病及合并症。

1.3 疗效评定[4] 术后30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级为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度0级;2 级为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度1~3级;3级为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级为无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5级为死亡。总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以百分率表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校正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血情况方面比较 软通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小骨窗组,其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小骨窗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51,t=11.92,t=25.07,P均

表2-1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血情况方面比较(x±s)

2.2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30d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30d治疗后,软通道组总有效率92.0%,小骨窗组为67.5%,经x2检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8,P

表2-2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30d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经历了从传统大骨瓣开颅术到微侵袭手术的发展过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由于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 可明显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程度,是目前临床上脑出血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5]。

笔者所在科室近5年来采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以下几点体会。(1)两种手术方法的适应证。目前尚无统一意见,一般按以下原则进行[6]:①出血量: 通常皮质下、壳核出血大于30ml,丘脑出血大于10ml, 小脑出血大于10ml;②出血范围:壳核出血发展到内囊后支、累及丘脑或丘脑下部, 破入或不破入脑室;③临床症状:病人处于昏睡、浅昏迷但无脑疝或脑疝早期、意识状态进行性加重、内科治疗无好转均应考虑手术。以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证主要是根据CT/MRI提供的出血部位,即据形态来定的。(2)两种手术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的手术时机大部分在6~24 h之间,部分血肿稳定的在24 h之后。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时机应在发病后3~24h内,且尽量在7小时以内。这也与国内相关文献[7,8]报到的微创穿刺引流选择早期(8h~24h)手术是较为恰当的手术时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尽量在超早期(发病6h内进行手术)和早期(发病6~24h内手术)基本相吻合。(3)两种手术方法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术相比所具备的优点。小骨窗血肿清除术:①减少了手术创伤,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如王向宇等[9]认为,直径为2.5~3.0cm的小骨窗开颅手术是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的一种,既可以清除颅内病变,保护脑组织,又尽可能地减少手术通路的损伤;②在清除血肿术中或术后如颅内压较高,可沿直切口弧形或马蹄形延长,扩大骨窗或行去骨瓣减压。而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①局麻、费用低,从非功能区入颅,对脑组织的损伤最小,患者及家属易接受;②在CT动态监视下进行,且CT扫描时无伪影,可以根据CT所示的形态及剩余血肿量及时调整引流管, 引流时能够监测颅内压、相对调节颅内压高低;③引流管末端接三通管,抽吸血肿,注射尿激酶方便,最终准确、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其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且经30d治疗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优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故我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我们首先考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但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以确定适宜患者的最佳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1]刘金龙,牛朝诗.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6,19(6):379-380.

[2]陈阳,焦德让.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566-567.

[3]Duo TM.Neurosurgery.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1981:9,251.

[4]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程度损评分标准(1995)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张苏明,殷小平.脑出血研究的新进展.中华医学杂志,2004,54(23):2023-2 025.

[6]孟兆鹏,张 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西南军医,2007,9(5):92-93.

[7]朱宏伟,师 蔚,王占祥.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及手术时机的决策探讨.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31(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