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6:23: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内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核算原则 科目 资产现价 计提准备
一、《企业会计制度》体现了会计核算与市场价值的统一
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又相继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目前,国家大型企业《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停用,中小型企业两种制度并存。因为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GDP占全国GDP总量的60%,上缴国税占全国税收金额的50%,全国有2/3的就业岗位在中小型企业,65%的专利、75%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开发都在中小型企业。因此中小型企业对会计制度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基本面。
《企业会计制度》科目设置更趋合理,会计核算依据更注重与市场变化的一致性。在科目设置上,《工业企业会计制度》重于法律形式,《企业会计制度》则重于经济交易实质。例如:企业长期待摊费用,按《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列入“递延资产”科目,而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取消了这一科目,改为“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科目设置更趋合理。
科目设置的合理性是由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决定的,而这个基本原则的科学性,在于它符合了市场经济交易的实质。譬如:企业在筹建时期所发生的费用,不可否认有部分属于资产,也有一部分不属于资产。如果按着《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列“递延资产”科目使资产数额虚升,使本应该在会计当期摊销的费用当作资产长期分摊。因此,将这类经济交易划为资产有失公允,而《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原则就做了这样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由此看出《企业会计制度》核算更注重符合市场经济交易的实质。
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中期的设置,使会计报表及时地反映投资的市场价值的变化,使企业决策者能更好的管理过程预期
《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会计中期的概念,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没有中期的概念,核算和报表只反映初始投资成本,不反映现市值的变化,投资者往往只能在报表的附注中了解市值的变化。因不是规范的要求,附注的数据往往不能准确的反映市场的价格,投资者无法根据会计报表的数据做好过程控制,因此,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会计中期,作为一项规范要求,中期报表必须准确反映投资市场现值,把期末关口前移可有效的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使决策者能更好的做好过程管理。
三、《企业会计制度》的计提准备制,使会计核算更符合市场的变化而更科学
1.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使会计报表反映了短期投资值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投资者完成投资后其资产随着市场的价格的起伏或增值或减值。《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对短期投资只做初始成本的反映,不反映市场的变化。因此,会计报表与市场脱节,是计划经济思维的产物。《企业会计制度》以计提投资跌价准备金的方式反映了这一市场变化,它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当单列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项目按照减去其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中期和期末的会计报表及时反映了市场的变化的曲线,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2.新增委托贷款科目及利息的计提减值准备,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结果。
根据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企业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委托贷款是其中之一。在会计核算上《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委托贷款的内容,并规定企业的委托贷款应视同短期投资进行核算。但是,委托贷款应按期计提利息计入损益;企业按期计提的利息到付息期不能收回的,应当停止计提利息,并冲回原已计提的利息。期末企业的委托贷款应按资产减值的要求,计提减值准备,冲减资产反映净值,该科目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3.《企业会计制度》完善了计提坏账准备的外延,更符合市场经济化的实际,使坏帐处理更加科学。
企业的坏账按原有的会计制度,只限于应收款范畴。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深入,企业破产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合同,收取了预付款后无能力供货成为经常发生的事。预付款回收无望也成为坏账的原因之一。《企业会计制度》根据市场这一现实将这类应付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列入计提坏账准备范围。转入其他应收款的预付帐款可以计提坏帐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原来的按制度规定计提变为企业可以自行确定,确定的方法为按照以往经验及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并在坏账核算上取消了直接转销法。这样通过会计制度的改变,使企业坏帐得以及时处理而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净值。
4.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规定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在市场中的真实性。
企业存货在流动资产及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价值的准确反映直接关系到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对存货只反映其初始成本,不反映其发生的毁损、陈旧或跌价减值。《企业会计制度》则对存货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减值作了反映。它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会计报表及时的反映了存货在市场中的现值。
5.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反映了投资回收效果。
为了使投资者了解投资的回收效果和真实价值,根据投资回收的情况《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企业的长期投资应当在期末时按照其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四、《企业会计制度》对购建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更完善
对于购建固定资产借款发生利息的资本化,《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交付前可化为资产,之后即为费用。但是对经常遇到的资本化的准确分摊、资本化暂停都没有明确规定,为会计核算带来混乱。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企业会计制度》制定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准确分摊计算方法,并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且连续中断时间超过3个月(含3个月),就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直至购建重新开始,这样就使购建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更完善。
五、《企业会计制度》避免了债权人豁免债务的核算给企业信息失实提供的口实。
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是组成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的支出进行统一的分配和归集等。强化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意义在于,首先,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资源利用率,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间接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同时,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有效的会计成本核算有助于增加企业的收人,减少财产流失,从而推进国家经济发展。
二、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对象
1.行政管理部门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其经济效益的高低情况无疑是评价和考核员工业绩的重要尺度之一,而成本便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行政管理部门有必要进行成本核算工作。首先,行政管理部门应对企业的各项产品的组成结构以及对应的生产耗费做到详细了解,如工业技术的改进、本企业专有技术和专利权的运用情况,进而对企业成本的降低措施以及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评价成本的改变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也同时充当员工工作的奖惩依据;与此同时,行政管理部门还有必要对企业各经营期间的费用支出有个详细了解,特别是管理费用这一项,应掌握其组成结构、金额大小、发展趋势等,从而提高员工管理水平、节约企业费用开支;再者,工业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还须对企业的财务费用、包装费、广告费等进行考虑。
2.企业生产管理部门
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主要指负责生产工厂和车间的组织与管理的部门,是企业责任成本中心的最高层,工厂和车间是工业企业中产品的直接生产单位,站在工业生产的协调、控制、组织、指挥的第一线,对产品的生产耗费情况了解最为详细,并能够有效控制产品的制造成本。因此,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关系最密切的是产品的直接材料和人工以及制造费用,企业成本会计人员的工作之一就是想其提供与制造成本有关的信息。
3.基层生产单位
工业企业中最基层的单位即工段或班组,是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的最直接产生地,构成了企业责任成本中心的基础。企业班组的核算工作主要针对成本核算,以此班组也是企业会计成本的考核对象之一,会计成本核算有必要为其提供相关成本会计信息。
4.工业企业的内部员工
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导致企业员工个人也关心企业生产的耗费情况,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员工自身的利益,因此企业成本会计核算还应向员工报告成本会计的相关信息。
5.其他有关工作
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会计需为成本会计提供会计信息,如资产价值、企业负债情况等,这有利于进行成本核算;但在进行资产计量和利润计算的过程中,则要求成本会计为财务会计提供如产成品成本、半成品成本等信息,以便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同时,成本会计还应在企业进行管理会计的成本预测及决策的过程中为其提供基础性的成本会计信息。
三、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具体原则
1.责、权、利结合原则
这是工业企业进行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关键性原则,即企业的成本控制做到责任到人,每个员工都须担负起对应的成本责任,并将成本控制同其绩效关联,与此同时,员工的成本责任控制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即能够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内容而决定个人本身费用多少。
2.节流开源原则
成本会计工作的最重要之处就在于其能够发挥增加预算收人以及减少成本支出的“开源节流”作用,这是增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各项收支进行分析以及核算,发现超支项目,进行及时的纠正。
3.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既包括对全过程的控制,又包括对全员的控制。前者强调的是企业在一个完整的经营周期中的运作必然涉及到成本因素,因此无论是企业处于哪个运营环节,都应具备一定的成本控制的思想意识;后者重在强调企业会计成本同所有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有必要将全体员工的成本划人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工作中。
4.节约性原则
工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关键所在就是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可采取的措施来有:(1)通过预防成本失控的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益;(2)优化生产方案、提升管理水平;(3)严格执行财务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严格监督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情况。
5.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也是一项重要原则,通常在具体的工作中都有所体现。(1)首先,在设置账户时,对每一笔生产成本的产生都进行详细记录,具体而言,有基层工作部门的生产支出,也包括制造费用,值得注意的是,支出以前需要经历完整的审核程序。如应建立专门的账户对车间的具体成本费用加以核算,再依据成本决定分配费用,并将资金打入对应账户中。但辅生产车间则一般省略这一工作,而是直接将资金打入对应账户中,这是因为辅助车间的弹性较大,变化频繁;(2)其次,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选取适宜的分配方式,如顺序分配特点是计算程序简单、适用范围有效,一般宜用于劳务同产品之间存在明显差距的辅生产车间,而直接分配法则更适合各辅助车间之间相互性的产品和服务都不多的工业企业,这是因为,生产成品所占比重较小因此对最终计算结果影响微小,能够简化生产费用的分配工作,相比之下,计划成本分配法由于其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限制,而导致其存在一定偏差,但影响不明显,依然能起到降低成本费用的作用。
四、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1.成本核算的范围有待扩展
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再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基本都是仅考虑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组成的产品的主要成本因素,而忽略其他如企业为此投人的研发、设计费用,环境损坏费用等成本因素,即工业企业的问题在于只重视分析产品的直接生产费用,但是忽视间接损耗以及设计费用等,这一问题对于创新型工业企业而言更是严重,由于这一类企业的产品研发过程成本投入较多,同时科研人员的人工成本一般是企业直接人工成本费用总体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一项却没能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得到体现,这样的结果是导致企业成本核算的范畴得到缩小,因此成本核算的结果不够准确。
2.成本核算主体不明确
前述提到,企业的成本核算应贯穿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环节,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主体呈现出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首先,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未树立其独立的成本核算意识。实际工作中的财务工作者不能做到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成本核算,更多是依据企业管理者的意愿进行;再者,工业企业的基层生产人员不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中去,实践表明,车间管理人员参与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情况并不多见,或者是存在生产人员参与的范围较小和参与程度较低的问题。
3.成本核算的思想观念有待提高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起步的时间仍然较晚,因此现阶段我国的多数工业企业对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都缺乏先进和成熟的思想认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未建立起资源消耗意识。在当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中,工业企业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也视为一种成本支出,降低企业的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型工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忽视资源消耗问题是阻碍成本会计核算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者,企业过分重视降低其成本支出,以此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目标,但是却忽略了这一做法的极端情况就是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收入。
4.成本核算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因为在建设重视生态资源的工业生产体系时,财务人员须具备一定的成本会计核算思想和方法,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明显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多数人员都是由出纳或其他非专业财务人员转过来的,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了解不足;再者,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的规范性也有待提高。这既与报账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有关,还在于财务管理同成本会计核算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即多数工业企业中这两者属于各自独立的部门,因此无法做到对各部门的具体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进而无法清楚掌握对应开支信息,降低到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准确性。
五、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措施
1.减少资金成本并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和收款速度
推行新型成本管理模式。由于在工业企业中,市场链节中一般由专门的人员处理子定单信息,因此收账工作也应安排专门人员,应依照一定的奖惩机制对员工进行激励,这种将员工自身利益同企业利益直接联系的管理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和回收率,继而有效避免企业的资金链发生断裂。企业也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实行“杜绝应收账款”的制度,树立企业自身的品牌、信誉和企业形象,实现销售和货款回收的同时进行,由此一来企业也从根本上避免了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和回收率等问题的困扰。
2.节约生产成本,创造生产成本优势
为推进工业企业的新型成本管理制度和模式,生产部门可以模拟市场的经营环境进行成本控制。生产部门以市场发展趋势为导向,结合国内先进水平,以材料和产成品市场价为计算参数,核算产品的内部成本与价格。
3.推进适时制生产模式,降低产品库存
适时制生产模式,是一种由后向前拉动式生产方式,即企业依据客户的定单要求作为企业生产组织的出发点,以最终满足顾客需求为基础,由后向前地逐步推进和安排生产任务。逆向拉动模式,是一种比较符合当前发展状态以及企业制度的生产行为,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不同客户提供一些详细的订单信息来明确后期生产生活规模。工作的全过程都是将客户作为本质化需求特性的,坚定不移的推动企业系统化生产,并且优化布置内容,让资源采购以及生产工序等紧密衔接到一起,遏制不良生产经营状态;工业企业通过成本管理工作方针,将发展动机局限在节约成本这一方面,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必要开展缩减的情况,导致企业发展活力不达标。之所以被称为“适时制”生产模式,是由于其要求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环节等积极配合,以实现“零存货”和“零缺陷”目标,这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
4.加强作业成本差异分析
关键词:工业会计政策;信息质量管理;意义;方法;途径
一、工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意义
1.工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会计程序政策选择的恰当与否,并直接影响着工业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以及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水平,从而对工业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营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外部信息使用者在对企业进行决策分析时,首先会对其会计政策进行密切的关注。主要原因是,不同工业企业的财务报告往往不具有可比性,即使对相同的会计事项或经济业务而言,不同的人都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其结果往往也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信息使用者在进行决策分析之前,会对该企业的会计政策进行详细的分析,尤其当该企业的会计政策发生变更时,外部信息使用者会对变更的原因以及累积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密切的关注。在对工业企业的会计政策进行详细的了解之后,有助于对企业财务报表内容的实质进行充分的把握,从而将企业会计政策在不同时期所存在的差异进行剔除,以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正确的决策。
3.对于工业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而言,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体现各方利益的有效手段,工业企业内部管理者需要借此来确立不同的经营目标与发展思想。例如,当工业企业所采取的政策相对比较保守时,常常会通过会计政策的谨慎选择来使企业得以良好的生存与发展,以有效避免经济风险的发生。同时,工业企业会通过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来显示自身的综合实力,这就需要通过会计信息来对经营业绩与发展潜力进行充分的体现。
二、工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对于会计政策的正确选择通常是在既定的可选范围内,根据提前制定好的主题经营目标,对会计政策从原则、方法以及程序进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对会计政策进行确定的过程。工业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其贯穿于从会计确认到记录、报告等环节的整个过程。工业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因此,企业应提前对该政策所可能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与分析。同时,工业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效益与投资决策行为,进而会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施加一定的影响。因此,工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应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进行密切的关注,以最终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施工企业会计管理的特点分析
与其他企业的会计管理相比,工业企业会计管理作为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账目设置、账簿建立等多个会计管理环节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详细来讲,会计管理的多样化,工业产品形态、功能以及一些侧重点都会发生转变。因此在资金管理方面,内容会更加的复杂与广泛。同时工业企业的会计管理周期跨度较长,因此在涉及资金、资产的管理中,内容会更为广泛多样。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工业企业生产产品场所的指定性,其企业会计管理具有生产支出周期长、会计核算复杂的特点。
四、加强工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与途径
1.完善企业内部监管制度,重视会计核算管理工作
在实际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各种会计要素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计量与确认,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反应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应制定严格的规范制度来让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业务流程进行工作的开展,以确保核算任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时,制度应对财务人员的经济行为进行严格的控制,以避免随意调节营业收入或不按时间规定转接成本等问题的发生。在此过程中,还应建立并健全会计责任制度以及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以确保工业企业各个生产项目高效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应根据业务流程和各部门职责的不同,对机构部门进行精简,并促进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以从根本上做好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工业企业内控体系,加强会计委派制的实施
该制度是指工业企业的主管部门统一派遣会计人员以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的制度,它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会计人员体系改革的新趋势。为使这一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应在确保工业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对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信息管理质量等进行合理的协调管理,并组建科学合理、针对性较强的组织机构对以上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3.增强工业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管制度
在实际的会计信息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执行制度在坚持特定管理原则的同时,还应确保其具有促进企业发展的特性。在增加工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力度的同时,还要对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及时的合理化解决。为此,首先应打造一支态度客观公正、职业操守较强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并加强该队伍管理体系的完善。对于工业企业的定期会计报表应有注册会计师来进行审计完成,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次,相关财务部门应加强对于工业企业财政监管的重视,以财政、审计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来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的综合性监督检查。最后,相关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应顺应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能力与监管手段进行不断的完善,使会计信息管理质量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制造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剧烈震荡,部分生产制造企业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转型升级和改变经营模式成为其应对现状的重要选择。部分生产制造企业从单纯靠卖产品转向靠卖产品和提供售后维护服务转变;从销售自主产品转向提供成套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并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和工程施工的招投标。这些转变必然对其内部的经营管理产生影响。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涉及到工程施工安装,广义上仍属于工业企业范畴,会计核算上也应执行财政部的会计准则,但由于施工的工程项目在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上与生产制造企业的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生产制造企业在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处理、财务日常工作和财务管理上都产生了诸多变化。
一、会计科目设置上的变化
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中可以看到,生产制造企业涉及到工程施工安装,在会计科目上需要增设“工程施工”、“工程结算”、“机械作业”、“周转材料”等科目。按《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可增设“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摊销”、“临时设施清理”等科目。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拨付所属资金”、“上级拨入资金”和“内部往来”等科目进行核算。
二、报表中部分项目反映的内容有所变化
涉及到工程施工安装的制造企业,资产负债表里“存货”项目除了生产制造所需的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到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余额,现行的实务操作中还应包含:一是“周转材料”科目的余额;二是“工程施工”科目余额减“工程结算”科目余额后的差额,将差额为借方的填入“存货”项目,而将差额为贷方则填入“预收账款”项目。另外,按《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规定,“临时设施”和“临时设施清理”科目余额之和减去“临时设施摊销”科目余额后的金额填入“其他长期资产”项目。以上内容按准则规定均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和说明。
三、借款费用的处理需根据生产制造和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而发生变化
据《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第四条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生产制造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已经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资本化,为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周转而产生的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生产制造企业涉及的一般多为信息系统集成、安装施工,涉工程项目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借款费用,时间短的项目不符合“相当长时间”的资本化条件;部分项目虽然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但系统集成和安装施工一般不是项目资产的主要构成,并且多数发生在项目资产主体已完成的状态下,因此,也不应资本化、计入合同成本,而应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四、成本、收入核算过程发生变化
涉及工程项目的生产制造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需要采取两种不同途径的成本归集和分配过程。按《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设置的会计科目,其“工程施工”中的“合同成本”科目相当于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科目,其中的“间接费用”相当于生产企业的“制造费用”科目。在当期成本费用发生时应根据其具体发生情况,是生产方面的记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是工程项目方面的记入“合同成本”、“间接费用”科目。涉及工程项目成本的结转一般不再沿袭生产企业的结算和收入确认合并在一起的方法,而是将工程价款结算和收入的确认分开来处理。这样,“工程施工”账户明细就能够反映自工程开工以来累计发生的工程成本和合同毛利。工程项目施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等方法及时计算与成本相配比的合同收入,但确认收入的同时并不同期结转“工程施工”成本账户,而是通过“工程结算”账户和“工程施工”下的“合同毛利”解决这一差异,当期将确认的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费用的差额确认为合同毛利,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毛利”账户。同时,另设“工程结算”账户,核算根据合同完工进度已向客户办理结算的价款。工程项目完工时,“工程施工”的科目余额与“工程结算”账户对冲结平。当然,会计人员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可以根据项目周期和项目大小的实际情况操作。某些上市公司在确认系统集成项目收入时并没有按建造合同准则操作,仍按收入准则的“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可靠计量”时确认,即系统集成项目基本已经安装调试完毕或者取得了初步验收结论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五、企业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的变化对财务核算层级的影响
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涉及到工程项目和施工安装必然会在企业内部管理的组织架构上产生变化。如果涉及的工程项目施工周期不长、项目数量少,可以设立临时机构或指定兼职人员进行协调管理;如果涉及的工程项目周期长、项目数量较多、项目的规模庞大、工作复杂,项目实施中涉及部门和单位就会较多,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协同攻关,企业则需要在内部管理上组建新的项目部门或者分子公司之类的机构,配备一定的专职人员,以便更好地对工程项目实施专门管控。财务管理工作作为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组织结构也有可能随着企业组织架构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对新设置的项目部门或子分公司机构中组建下一级的财务核算组织,派出会计人员参与到项目具体的管理中。
六、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发生变化
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涉及到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方面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管理要求,从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一是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过程,从项目的规划开始到项目的投标、项目实施前的准备、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结束、项目考核审计等,财务管理在成本控制、资金筹集运用、效益核算上发生了众多的变化,与生产制造过程存在较大差异;二是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涉及工程项目时,项目团队中的大多数人由于没有财务背景,往往造成理解的偏差和决策的不一致,项目有可能存在风险,如何利用财务管理加以控制,规避各类风险,也是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在风险控制方面发生的新变化;三是为满足企业工程项目和施工安装的需要,财务部可设置专职或兼职工程项目核算会计,甚至设置下一级的核算机构。这就推动财务部门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具有更高的能力,并且在组织内部培训中增加涉及工程项目核算的学习,促进财务部门整体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总之,由于工程项目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系统管理工作,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涉及到工程项目,财务部门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必然会对外增加政府工作计划和经济政策、安装施工法律法规、项目市场供需变化等方面内容,对内不但介入到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也涉及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因此,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也更趋于多样化、复杂化。
作者:王志坚 单位:深圳市佳信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及附录》.[2]财政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会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运用却具有差异性,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早在1985年财政部就制定并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1992年5月25日颁布了《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为了统一内外资企业的会计制度,1992年7月1日财政部又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两套制度同时并存并对于规范会计核算各有侧重点,2001年财政部对《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其中包括了外商投资企业关于财务和会计方面的具体内容。2006年,财政部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需求,与国际会计趋同,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重新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新修订的准则不仅有效规范了会计行业的行为准则,还有利于上市公司及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所有企业的战略性计划实施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外资企业,通常涉及进出口贸易和投资、融资方面的业务,所以,外资企业在遵循一般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之外,还具有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点。
1结转未完工生产成本更加灵活,有利于期末核算
对于生产周期长的产品,企业与采购者又有长期采购合同的,可于月终按产品的完工进度确认销售,并结转销售成本。月末可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产品预计销售收入;同时结转成本,借记销售成本,贷记已转未完工产品成本。待产品全部完工时,借记产成品,贷记生产成本;同时,再借记已转未完工生产成本,贷记产成品。
2已归还投资和利润归还投资的核算,让外方可提前收回投资,保障了外方的权益
按我国现行的政策规定,中外合资企业在合作期间不得收回投资。但合作期满后全部财产归中方所有,并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如果经过批准,外方也可以在税前先行收回投资。因此,已归还投资和利润归还投资以会计制度的形式有效地保障了外方的权益。归还投资时,借记已归还投资或利润归还投资,贷记银行存款,若是以利润归还投资,同时借方冲减未分配利润,贷记利润归还投资。
3外资企业内部的往来款项允许相互抵消,核算较为方便
外资企业与附属企业之间,各个附属企业之间的往来款项,通过内部往来科目核算。在企业汇编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将发生的内部往来款项相互抵消。如果存在未达账款不能抵消的,可将这些未达款项在资产负债表“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反映。
4外资企业工资应分中、外方员工分别核算
外资企业应付工资下设七个明细科目:应付中方职工工资、应付中方职工退休养老金、应付中方职工待业保险金、应付中方职工住房补助基金、应付中方职工保险福利费、应付中方职工各项补贴及应付外方职工工资,并按工资的不同币种分别核算。
外资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外资企业和中国境内的企业有所不同,会计核算方面涉及和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在核算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产生大大小小的问题。
1在投资采购国产设备时,关于税务机关所退还
的增值税款的问题处理外资企业购买国产设备,国家就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在采购国产设备时,如果收到税务机关退还的增值税款,有两种方式处理:①如果采购设备还没有交付使用,可以减少设备的成本,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②如果采购设备时已经交付使用,可以相应地调整设备账面上的价格和已提的折旧,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可以冲减多提出来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如果设备已交付使用,但税务机关跨年度退还增值税,外资企业可相应调整设备账面上的价格,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固定资产”;同时可冲减多提出来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一、江西省烟草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历史沿革
1.江西省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萌芽阶段(1984~1993年)。
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组建于1984年1月,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成立时下辖南昌、赣南2个卷烟厂、11个地市局(公司)和86个县局(公司),主要担负烟草专卖管理,烟叶、卷烟生产经营。在会计核算上,工业企业实行财政部制定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业企业实行《商业企业会计制度》,在记账方法上,分别采用“借贷法”和“增减法”,同时执行《中国烟草总公司系统统一会计制度》。
2.江西省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发展阶段(1994~2003年)。
1993年7月,全省烟草行业统一执行财政部1992年颁发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工业・商品流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停止执行总公司制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从1993年起,江西省烟草公司依据《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等国家会计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各类财务会计规章制度。一是制定省公司机关内部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如《江西省烟草公司本级内部有关事项处理办法》、《江西省烟草公司本级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江西省烟草系统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等。二是制定了全省系统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如《江西省烟草系统会计委派实施办法(试行)》、《江西省烟草系统财务会计报表及数据信息工作考核评比办法》,江西省烟草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取得了发展。
3.江西省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成熟阶段(2004~至今)。
2004年1月,江西省烟草公司各县公司均撤销了县级公司法人资格;同年10月,根据国家局(总公司)行业管理体制改革部署,省级公司工业与商业管理体制分设。分设后,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仍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领导和管理所属烟草专卖局(市公司)。主要负责组织烟叶生产经营,卷烟销售及网络建设,专卖管理及执法监督。2006年底,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顺利完成理顺资产关系、建立母子公司体制的改革,省公司全面退出卷烟、烟叶经营,建立了总公司、省公司、市公司三级母子公司体制。随着行业管理体制的理顺和产权关系的建立,行业管理职能从行政管理向行政管理与资产管理并重转变,为适应县级公司法人撤消、以市级公司为经营主体的母子公司体制对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财务处从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入手,努力转变工作职能,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财务会计制度,提升财务监管水平。
一是加强对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2004年,各县公司撤销县级公司法人资格后,更名为营销中心。为了规范营销中心的财务核算流程,加强各市公司对营销中心的财务监管,保证营销中心的财产安全,制订《营销中心财务管理制度(试行)》。该制度规定营销中心会计岗位设置及资产管理职责,财务核算内容及有关要求,卷烟购销存管理与核算,烟叶购销存管理和核算,烟叶生产物资购销存管理及营销中心资产管理。
二是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会计管理和考核工作。首先,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信息工作管理,对《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会计报表及数据信息考核办法》进行重新修订,以适应新形势下经营管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重新修订下发了《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会计委派办法》,对委派会计人员的任职条件、委派程序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用人机制、明确了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责,并指导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会计委派办法,逐步对县级营销中心的会计主管实行会计委派。其次,制定《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全面实施统一会计核算制度。最后,加强物流成本费用管理,编制并施行《江西省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费用管理办法和核算规程细则》。该细则规范卷烟物流费用管理和核算,进一步挖潜降耗,降低费用,促进营销网络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三是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江西省烟草公司在2001积极引进预算管理理念,2002年积极推行预算管理,并制定了《江西省烟草系统预算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和《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本级预算管理制度》,要求各单位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设立办公室,并制定相关制度和编制上报简单预算表格。在2006年委托了用友公司开发预算管理软件,借助信息平台实现预算的硬约束。2007年,省公司对各市公司2007年的预算进行了批复,但仍未纳入考核。2008年对各单位的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核、批复,并将执行预算完成情况纳入了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进行考核;并制订《江西省烟草公司预算管理办法》,要求各子公司可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和预算管理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江西省烟草公司预算管理办法》包括总则、组织机构、预算管理范围和内容、预算编制和审批、预算调整、预算控制与监督、预算考评与激励和附则八部分。江西省烟草公司通过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管理程序,把预算管理作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实施内部控制的主线,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二、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准则为依据,运用系统的技术和方法,把企业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报告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加以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会计制度设计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会计组织及会计人员的设计、会计资料设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设计和规章制度设计。
会计组织及会计人员的设计,主要是设计处在总会计师、财会负责人领导下,由若干专业组及会计岗位、会计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会计资料设计是会计制度的核心,包括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设计四个部分。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设计主要是指按照企业经营业务循环特点,将企业处理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工作程序和先后顺序划归为同一循环,再对不同循环的会计处理进行设计。
对企业来讲,会计科目设计、会计凭证传递、会计工作程序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准确及会计工作的运行质量,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江西省烟草公司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04年制定了《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意见》,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等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统一全省原始凭证的规格、内容,统一使用用友软件专用记账凭证,规定了会计凭证的粘贴和装订方法,统一会计凭证档案盒和会计账簿的规格,并要求各子公司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三、江西省烟草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案例的启示
设计适应单位管理需要的会计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条件,江西省烟草公司作为一个现代的集团公司,其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可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1.企业会计制度是依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来设计的。国家层次的会计法律法规有《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任何企业设计企业会计制度都要以这些法律法规为依据,不能与其相违背和抵触。但因为这些法律法规不可能涉及所有行业、所有基层单位会计制度所包含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内容,要想使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得到落实和贯彻,各基层单位很有必要设计符合统一会计制度需要的企业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制度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单位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因此各个企业不仅需要理解和执行统一的会计制度,而且需要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能够设计各具特色的会计制度。
2.企业会计制度是根据企业的组织机构形式和管理需要而设计的。企业的组织机构形式不同,管理需要不同,所设计的会计制度也不尽相同。经营规模大、业务种类、分支机构多的企业,其所涉及的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及会计岗位职责等会计制度设计必定更加复杂和详细。江西省烟草公司理顺产权关系后,省公司的职能转变为管理和监督,市公司为市场经营主体,为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省公司制订了一系列的会计管理制度,如统一会计核算制度,重新修订了会计委派制,加强了对子公司资产管理和费用控制。
3.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企业会计制度制订后,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外部经济和法律环境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江西省公司省外出差住宿费2002年制订的标准为200元/人/天,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2008年调高到300元/人/天。江西省烟草公司于2002年就制订了省公司本级的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考虑到实行全面预算和全员预算的条件不是很成熟,仅要求各市公司制订自己的预算管理制度,直到2008年当领导和职工的预算意识有了增强后,才制订了整个集团的预算管理制度。为保证会计科目设计的质量,会计科目设计后是可进行修订和调整的,通过修订使会计科目体系更趋于严密和完善。为适应县公司法人撤销后,以市公司为市场营销主体的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江西省烟草公司于2005年8月印发了《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统一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统一了全省的会计科目、核算口径及操作流程,全面推行U8管理软件及WEB财务系统,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中国烟草总公司从2008年起在全行业实施统一会计核算软件,分批实施,江西省烟草公司系统将于2009年实施总公司的会计核算软件,采用总公司统一会计科目。
对于会计行业领域的职业判断能力,实际上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对其公认的权威表述。而会计职业判断这一概念则最早出现在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1985年),当时的概念为“会计人员所作出的基于知识、经验的客观财务报告决策过程。该过程应该具备分析性、决策性和会计人员正直的工作态度,它也能影响到他人之于会计职业判断所承担的责任,该过程就称之为职业判断。”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也开始引入并研究会计职业判断,当时财政部就颁布了“两则两制”,希望以此作为节点来深入研究会计职业判断。我国学者就认为,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就应该是会计工作人员;而它的前提应该基于会计相关知识与所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相关经验,也包括客观公正的职业心态;它的客体应该是带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与会计事项;它的限度为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制度以及国家经济制度等等;它的本质应该建立在交易处理事项上,以会计所编制的报告、所制定的方法及程序为基础;它具有一定的权衡性、主观性和目标性,但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受制约性;最后它的作用应该基于解决交易事项展开,其中就包括应否确认、何时确认、如何确认等等关键内容。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主要以原则为基本导向,所以当前会计工作中职业判断空间也在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由于企业当前的交易行为与会计事项存在太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素,所以会计职业判断也必须成为企业发展的经常,该行为必须贯穿于会计工作始终[1]。
二、会计职业判断在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的技术运用分析
工业企业对于会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较强,企业主要通过它来完成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的成本计算方法选择、成本核算账户设置、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划分等过程,本文就将对这3项技术运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一)工业企业对成本计算的方法选择
工业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前,要利用会计职业判断来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在当前新会计制度下所规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就包括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以及作业成本法。按照新制度中的第六条规定“企业必须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类型、产品种类以及成本管理要求来确定产品的具体成本核算内容,如果会计政策与估计确定后,则不能随意改变。”同时,工业企业也遵循成本核算中的“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基本原则,通过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成本核算资料来强化成本管理过程,同时全面充分考量成本管理要求。由于工业企业实际状况各不相同,所以必须遵循自身生产特点与管理要求来选择成本计算方法,要做到基本产品从细、辅助产品从简,找到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成本计算方法。在确定成本计算方法过程中,必须注意成本计算方法应该与定额方法、成本计划方法等等口径相一致。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同行业其他成本计算方法的相对平衡,所以工业企业必须展开成本考核与成本分析过程,综合全面的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做到对成本计算方法的随时调整。
(二)对成本核算账户的有效设置
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账户设置方面非常讲求适应性、效益性与针对性,所以企业要设置哪些账户、哪些为总账账户、哪些为明细账户,这些都会体现在成本核算账户设置过程当中。通常情况下,企业成本核算账户会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账户环节,围绕它们展开企业各项生产产品所发生生产费用的有效核算。具体来讲,工业企业会设置二级账户,它们分别包括了“基本生产成本”与“辅助生产成本”。如果是中小型工业企业,则可以考虑不设置“制造费用”账户,只考虑“生产成本”账户并展开成本核算,这也是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内容,特别是工业企业所要求的对企业生产损失的核算与控制过程。为此,工业企业本身还可以增设“停工损失”与“废品损失”两项总账账户,实施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制度,扩大企业之于会计职业判断的成本核算空间[2]。
(三)对收益性及资本性支出的有效划分
工业企业应该明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它主要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长短为依据。不过利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可能很难操作,因为企业中某项支出所产生的效益时间长短难以预估。再一方面即使支出效益时间长短可以预估,其计量过程也相对困难,所以这就考验到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看他们能否对成本核算内容中的开发支出、利息费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职工薪酬等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处理,能否有效区分资产成本与当期费用。再一方面,要基于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对企业停止资本化时点进行有机判断,主要围绕“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原则来对该界定划分进行有效判断,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成本核算过程的精细化。会计职业判断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全过程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例如它对成本信息质量、对技术人员成本核算选择空间的影响等等。为此,工业企业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充分认识与预估经济环境中的一切不确定因素,为企业成本核算精细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作者:黄付英 单位:贵州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成本核算
一、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特点
互联网经济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方式。受益于网络技术,目前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呈现出信息化和统一化的特点。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不断涌现,这些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一方面它在生产材料、企业运作上,依托于互联网,另一方面作为互联网企业,对待信息传递及时、灵活是它的特色,所以在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上,信息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成为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特点之一。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影响,现代企业的发展受地域限制的因素越来越小,很多企业都形成了跨地区的集团经营模式。针对这类企业,会计在核算企业成本时,也朝着统一化的方向发展,在集团内部分级核算,最后汇总于集团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中。
二、新会计准则实行后企业成本核算的改变
(一)生产成本核算的改变
新会计准则实行前,在生产成本核算工作方面,一直实行的是吸收成本法,计入生产成本核算部分的主要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新会计准则实行后,企业的生产成本费用核算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整,比如对工业企业进行的成本核算,原本计入产品成本的支出,现在归于当期损益,而原来归于当期损益的费用则归属为产品成本。
(二)直接材料成本核算的改变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在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上,也有了一些调整。比如当生产原材料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不足成本时,应当做好计提存货跌价的准备,计算好资产损益情况,并入到当期损益中。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原材料存货,同时还需要做好结转存货跌价准备。另外,直接材料的成本核算上,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像存贷款等资本费用的利息核算方面的调整。
(三)直接人工成本核算的改变
新会计计算中,人工成本的核算工作改变较大。在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核算时,按照新会计准则,只要是企业为公司职员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薪酬和福利,都属于职员的薪酬范围,并把其纳入到服务带来的经济利益中来。即职工提供服务所获得的劳动报酬,除了解除劳动关系所获得的补偿外,其他都要计入到公司的相关会计工作中,改变了之前的劳动支出费用太过随意的会计核算行为。
三、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开展会计成本工作的途径
(一)加强会计人员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实行新会计准则,是为适应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现状,而作出的改革和完善。但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它也给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挑战。新会计准则,相对之前的会计准则,有了新的变化和调整,这也给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带来不小的难题,为了适应新会计准则,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效率,需要强化企业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学习,通过学习明确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能够按照新的会计准则进行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与时俱进,提高工作效率。
(二)增强企业成本效益观念,发挥成本会计核算职能
新会计准则的实行,更重视企业的成本效益的核算工作,所以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也必须树立起企业成本效益意识,注重发挥企业成本会计职能。在新会计准则实行之前,我国长期实行的对成本的评价标准都是以企业成本工作绩效为依据,由于成本效益的复杂性,不能仅考虑某一段时间内劳动所带来的损耗成本,综合考虑企业生产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成本效益,可以从产品本身成长指标出发,反映出其中的成本效益。比如,为了加强企业工作成本效益的考核,要重视评价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企业会计人员在核算公司成本时,要明确产品投入越少越好,产出投入越多越有利,产品的投入实际增长最好要低于产出的实际增长,要不断提高产出,降低投入。
(三)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掌握
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不仅有利于优化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也让我国的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制度更加接近国际普遍实行的会计准则,为企业之间的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所产生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便利。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中小企业、创新性企业不断涌现的形势,加强各企业会计人员对新会计规则的掌握,更能促进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比如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讲,新会计准则包含的一些变化,对生产型企业有不小的影响,所以在运用新会计准则时,企业需要更加重视相关的培训工作,例如组织内部会计工作人员外地培训学习或者请专业培训人员展开培训等方式。另外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因为关系到广大股民的利益,所以要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学习掌握,完善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控制好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四)借助财务软件工具
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的工作也带来了诸多便利,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方面,借助专业的财务软件来进行公司财务核算,大大增加了财务工作的便利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也增加了工作的准确度,减少了人为错误。在新会计准则中,很多的细节都可以通过使用财务软件来体现,这给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帮助,所以企业要提高对专业财务专业的使用,借助其提供的明确的数据信息来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成本。
(五)增加会计工作的控制机制
会计工作,是对企业财务运作的整体进行核算,不仅仅是数据的统计,也有利于企业成产、经营体系的完善。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重要方式,利用企业的会计核算控制职能,很多企业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明确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方向,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新的调整和安排,企业根据这些新的会计准则,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成本,给企业的整体运作提供了财务保障,有利于企业增加盈利。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