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6:23: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力电子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一、电力电子技术概述
1、电力电子技术的含义
电力电子技术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且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它是一门新兴学科。电力电子技术功率强大、可供诸如电力系统那样大的电流以及高电压场合应用,它与传统的电子技术相比,其特殊之处是因为它能够通过大电流和承受高电压,而且还有在大功率情况下,器件发热、运行效率的问题。电力电子技术分为两个分支: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交流技术。
2、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电力电子技术至今诞生近50年,特别是近年来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形成十分完整的科学体系和理论。信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信息时代“弱电控制强电”电力电子技术的实现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电子革命。由于将来工业高度自动化,计算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将会成为三种最重要的技术。
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1、整流器时代
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大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牵引,和直流传动三大领域。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够高效率地把工频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
2、逆变器时代
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出现在七十年代,由于交流电机变频调速节能效果显著而迅速得到发展。将直流电逆变为0-100Hz的交流电是变频调速的关键技术。随着变频调速装置的普及,当时电力电子器件的主角是大功率逆变用的晶闸管、巨型功率晶体管和门极可关断晶闸管,类似的应用还包括高压直流输出,静止式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等。
3、变频器时代
进入八十年代,出现了一批全新的全控型功率器件、首先是功率MOSFET的问世,致使中小功率电源向高频化发展,而后又出现了绝缘门极双极晶体管,又为大中型功率电源向高频发展提供了机遇。新型器件的发展不仅使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提高了频率,使其性能更加完善可靠,而且也使现代电子技术不断向高频化发展,为用电设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那就是高效节材节能,实现小型轻量化,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
三、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1、电力拖动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的水平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很多应用场合直流调速已经逐步被取代,尤其是在大功率应用场合更是显示出其优势。同时,根据不同的调速特性要求,开关磁阻调速,无换向器直流调速,内馈调速等,也有一些应用的场合。这种技术的产生为交流电机的调速运行奠定了技术基础。
2、交流输配电系统(FACTS)
目前,FACTS已经发展成为有十多类产品的大家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电网的污染而设计的功率因数校正和谐波治理装置,另一类是针对高压直流输电(HVDC)而设计的直流输电装置。滤波装置的发展从最早用机械开关投切电感和电容来吸收或者发出无功,发展到基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滤波装置。
超导技术在近期不断的发展,使得电力有源滤波装置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超导就是利用一定工艺制成的材料,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作用下,使它的电阻值降得很低。因此,为了大大减少电路的损耗,可以利用超导储能。超导储能还具备响应快,联系方便,可随意控制有功和无功等优点。
对于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来说HVDC技术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并具备交流输电所没有的优越性。经过多年的改革及发展,虽然我国的电网建设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类似三峡这样一些大的发电站的建成并逐渐投产,对我国的电网输电能力及输电安全性还是新的挑战,直流输电以它优越的特性在三峡向华东电网输电的任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3、应用电源系统
应用电源系统主要指的是直流电源,电焊机,脉冲电源,UPS电源,稳压电源等等。这些应用也是电力市场的主要用户之一。开关电源技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和发展。其高频化工作的特点也带来了很多优点,如:隔离变压器小型化,开关噪声高频化等,使得开关电源的体积,重量,噪声等大大减少。同时,软开关技术的发展,带有源滤波整流器的发展,以及N+1冗余的设计思想,都使得应用电源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4、分布电力能源
近年来,小水力,风力,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和利用。然而,要能够使这些分布散,功率小,电压等级多样的电站并网运行,就使得电力电子技术的并网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虽然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发展的水平还相对比较低。
四、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前景
1、标准化。根据情况,从业者在不断完善行业标准,并且在产品研制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相关的标准。
2、大容量化。高压和大电流的产品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但是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发展水平的限制,这方面的进展还很不理想。
3、高性能化。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虽然比较迅速,并且在许多领域都开始大规模的应用和推广,但是在控制性能的改善上还需要作大量的研究工作。
【摘 要】目前,电子文档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同时电子文档管理有着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其特点开展工作,才能实现对电子文档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 电子文档;管理;现状;特点;建议
随着电子文档的日益增多,文档管理工作面对着严峻的挑战。文中将对电子文档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介绍电子文档管理的特点。为了解决电子文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文中将提出具体的建议,旨在促进电子文档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电子文档管理的工作质量。
一、电子文档管理的现状
电子文档通过计算机的运用,实现对材料的记录。电子文档的形式较多,如:电子文字、电子图纸、电子表格等,同时电子文档有着自身的优势,如:大容量、小体积、易复制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电子文档成为了人们工作与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电子文档管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电子文档管理要实现其安全性、科学性、规范性管理,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但现阶段,电子文档管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电子文档管理发展比较缓慢,不能满足电子文档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电子文档自身存在诸多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致使电子文档管理日益严峻,电子文档管理缺乏秩序,严重影响着对电子文档的查询与保存。电子文档管理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解决。
二、电子文档管理的特点
电子文档管理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自动化管理。电子文档管理主要是通过对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开展工作的,在计算机上通过必要的软件对其文档进行审核、签发、归档等,从而对电子文档实现电子化、自动化管理;其二,数码化保存。电子文档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将材料转换为数码,通过必要的软件对其进行识别、录入与保存。数码化保存实现了对材料的长久性保存,它具有较大的存储空间,将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其三,网络化传输。电子文档实现了网络化传输,通过计算机,其传输更加便捷、更加迅速,利于对电子文档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及时化;其四,公开化形式。电子文档管理逐渐公开化,通过网络监控,利于对电子文档的鉴别、归类、整理与归档等,提高了文档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文档管理的工作质量;其五,在线化利用。电子文档管理具有共享性、复制性、交互性等,电子文档的利用将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便可以对其进行利用,促进了电子文档的使用率。
三、电子文档管理的建议
电子文档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管理问题日益严峻,要迅速开展电子文档管理工作,积极促进电子文档管理的规范化、秩序化、科学化、系统化与同步化等。下文将阐述几点建议,旨在提高电子文档管理的工作水平。
(一)健全电子文档管理制度。电子文档管理的规范化与秩序化,需要建立健全电子文档管理制度,电子文档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根据其实际情况,结合电子文档管理的特点,从而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在电子文档管理过程中,依据其制度,进行规范的电子文档登记、鉴定、归档、保存等。同时电子文档管理的过程中,要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而提高电子文档的质量,保证其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等。
(二)完善电子文档归档方式。电子文档管理要完善其归档方式,可以采用逻辑归档与物理归档,其中逻辑归档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电子文档由档案部门直接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利用与管理,这种方式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其安全性;物理归档由档案部门进行拷贝或刻录,再进行移交管理,这种方式相对安全,利于电子文档的长久管理与保存。
(三)确定电子文档归档内容。电子文档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其归档的内容,才能保证电子文档管理的有效性。电子文档归档的内容主要涉及归档的范围、时间、数量、要求以及方法等,其中归档的范围要全面,才能提高电子文档管理的质量,其范围主要有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众多文件;归档的时间是由电子文档运用的技术与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时间不宜过长,可以进行年度归档或季度归档;归档的数量决定着电子文档管理的安全性,最为基础的数量为两套拷贝,一套保存和一套借阅;归档的要求要根据电子文档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规定;归档的方法众多,可以采用备份归档,也可以采用压缩归档。
(四)提高文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档管理对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要求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有所保证。提高电子文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电子文档管理的科学性,才能保证电子文档管理的质量,才能提高保证电子文档管理的效率。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管理人员要通过学习或培训,提高自身的管理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电子文档管理,才能促进电子文档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朝晖. 企业电子文档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 信息化建设,2011,12(04).
一、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的现状
随着电子资源的不断增加和普及,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源的种类由单一的纸质书目信息,发展成为电子资源与纸质书目信息相结合。但是在其建设和管理方面与纸质图书相比,要相对落后和薄弱,加之图书馆网络条件和其他硬件条件发展滞后,以及大学生对电子资源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图书馆现有电子资源的使用率相对较低。
二、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馆硬件条件发展滞后
首先,网络带宽限制电子资源的使用,电子资源的查询和检索是依托数据的传递进行的,可能出现很多用户同时使用的情况,学校的网络环境就会成为制约电子资源使用的重要因素。其次,校内外登录权限限制电子资源的使用,学校购买某校外数据库后,数据库供应商是通过识别学校的IP地址来提供资源使用权限的,一般只提供在校内网络的使用电子资源的权限,而当大学生或教师在校外的时候,就无法使用电子资源了,束缚了电子资源使用范围。
(二)电子资源管理与建设薄弱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数量不足。部分高校因为管理理念、经费等原因,目前购买的数据库比较少,局限在部分学科和专业上,难以满足全体学科对文献资源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管理混乱。目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来源较广,有本地自身建设的资源,也有购买其他数据库供应商的,这些电子资源缺少必要的整合工作,大量电子资源堆在一起。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时效性差。有些高校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时间范围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各数据库的内容出现重复,有些资源更新不够及时,影响了电子资源的使用效率。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检索效率低。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是由各独立数据库组成的,不同的数据库在运行过程中,缺少统一的检索平台,无法实现跨库检索和多库检索,用户在使用进行资源检索时,需要频繁更换数据库,切换检索界面,影响用户的检索效率索效率。
(三)缺少专门的管理人才
电子资源的建设和管理都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图书管理员具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掌握电子资源的分类、复制、检索等能力,要求管理者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具备电子资源的管理能力和软硬件的维护能力,又具备为用户提供电子资源检索服务的能力,同时还具备指导使用者利用电子资源的能力。但目前高校图书馆缺少这种复合型管理人才,无法兼备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职责,不能解决使用者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不能对现有的电子资源进行分析和研究。
(四)对电子资源的宣传不够
有些高校图书馆在大力建设电子资源的同时,忽视了对电子资源的宣传,使用者不能及时了解新引进和新开发的电子资源,也不能了解这些新资源的学科和专业范围,对电子资源的宣传不够,导致使用者对电子资源不了解,直接影响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三、提升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搞好图书馆硬件建设
在加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校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兼顾教师和学生的不同需求,结合现有馆藏,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学科结构和专业特色,选择引进新电子资源的内容和类型。积极采用和启动VPN认证技术,保障教师和大学生能够在校外对校园网内电子资源进行检索和利用,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二)加强对电子资源的管理与建设
整合电子资源,根据电子资源的文献类型,分为三类: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数据,将各个独立电子资源系统中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科学体系进行分类。建立电子资源导航系统,将多种相关数据库和电子资源关联在一起,对不同数据库中的电子资源进行科学和分类,整合那些有关联的电子资源,建立电子资源导航系统。优化检索过程,实现电子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建立完善和统一的检索平台,实现跨库检索和多库检索,使资源使用者可以在检索平台上进行高效的检索,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加强移动用户端的建设。电子资源的使用应该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的,虽然现在计算机已经非常普及,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希望能够在移动客户端上完成电子资源的检索和使用,图书馆要进一步加强移动端程序和系统的建设。
(三)培养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及熟练的计算机检索技能,了解各个数据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及读者在上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高校要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培养,通过各种培训和交流增加他们的学习机会,通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他们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存储技术、检索技术和网络技术,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图书管理员也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积极熟悉本校的学科和专业特点,总结不同学科和不同读者对服务的需求,制作最优化的检索策略。随着国外文献的不断使用,外文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其管理员的外语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外语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电子资源的宣传工作
在上述的广播电视组织中的每个电视运营商,实际上都提供综合的电视广播业务,并且都会包含至少一个标清电视的节目和MEPG-1 Layer II声音数据。在高清和标清同播时,广播业者也需要提供一定份额的高清电视节目,这个会有详细的规定,每周有多少时间,每年有多少时间,同时也必须提供相应的标清电视播出。作为补充,澳大利亚的广播业者还可以选择用数字杜比AC 3来传送一些节目。
澳大利亚广播电视的产业,起源于欧洲,因此,它的系统是基于模拟50赫兹。到目前为止,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澳大利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时间,并也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澳大利亚在过去的15年中积极参与国际广播联盟中关于节目制作和传送方面的数字编码技术和复用标准制定。另外,在整个EBU的DVB项目和ITU-R的工作组中,也参与MPEG的编码方案的发展。
澳洲专家也参与HDTV的发展中,包括从80年代中到现在的关于HDTV的争论,英国广播协会OFDM的应用和理性的测试工作,甚至包括美国的HDTV标准。其实对于澳大利亚的广播业者来说,选择偏向于欧洲标准,还是偏向于美国的标准,也都是可能的,它需要看电视接收机是否符合播出系统,以及考虑整个系统的成本,是否可以满足市场更大的需求。但是一个通用的图像标准,将会是转码必要的基础,在图片传输过程当中,任何形式的转码都是不可避免的,这个问题上需要考虑转码的成本,多次传送中积累的误差。很明显,制作标准和传送标准具有相同的价值。
澳大利亚如何在美国或欧洲的标准中进行选择,那么需要考虑他们的一系列的参数,如整个播出和接收系统的成本、家用接收器的连接性能和成本。那么对于整个系统还需要有很多考虑,如整个系统中设备之间,以及周边的设备的通用性,包括家用的录像机和计算机。对于整个系统的确定,在澳大利亚,也会考虑节目的多样化制作,以及整个节目的出口和引进的问题,实际上这个标准也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可能还会考虑相邻国家的选择,比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中国、马来西亚等,最后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奥运会,是不是美国标准的率先采用也会影响澳大利亚标准的制定。
实际上,澳洲是在美国的单载波系统和欧洲的多载波系统之间进行选择。美国的标准是服务于很多的本土化的广播联盟和广播网络。欧洲的标准是定位于国家范畴的广播网络,有更多样的传送,更多频道的分配。最后,将综合这两个方面的测试结果,再考虑澳大利亚的实际情况作出最终决议。这两个系统的测试是从1997年开始的,由澳大利亚电视广播产业的一些专家形成的联盟执行。在那个时候,可能是对于这两个系统的第一次更直接的比较,并提供了一个更完整的技术基础。在1998年,专家组建立了一个数字地面广播系统框架,毫无疑问,这个专家联盟有一个共识,所有地面广播的电视标准,必须是一个通用的标准,这样不仅对整个播出系统,包括用户的接收成本都是最低的。在整个测试的过程中,实际上也确立了很多参数来分析每个系统的优势,这些参数都将考虑澳大利亚的电视广播环境,并进行加权处理。最后,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DVB成为澳大利亚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
从1998年开始,澳大利亚政府、澳大利亚广播电视组织和澳大利亚电视标准制定联盟,他们都在进行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化的制定工作。目的是为了电视机的生产厂商和电视节目提供的广播业者,达成技术上的共识和很好的互动性。
应用于澳大利亚的数字地面广播的标准,将遵循DVB-T的标准,并适合澳大利亚电视广播的需要。在2000年颁布的AS4599标准当中,实际上对整个DVB的参数,包括ETSI标准,并为数字电视的商业运营提供了广泛和灵活的选择。整个节目播出的标准为:视频图像25帧每秒或50场每秒、分辨率为1920×1080。
澳大利亚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时间是2001年1月1日,数字电视传送的标准,不论是高清还是标清,都将采用16:9画幅比。而现存的模拟广播中的画幅比4:3还将继续。但全新的16:9的标准素材,也会变换为4:3;有时,16:9的高清素材也将通过下变换和画幅比的转换,输出4:3的节目。因为4:3的电视业务将会延续一段时间。
在1998年的时候,澳大利亚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广播业者也开发了一系列关于整个电视行业的标准。第一,对于新的16:9的高清电视服务,应该同时推出高清标清两个版本;第二,有些标清电视节目,在一定情况下,将会上变换,达到高清的分辨率的水平;第三,鉴于空间分辨率,对高质量图像的节目需求会越来越多。对于历史保存的节目和素材来说,将不能再直接用于新的业务中,在上变换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节目的亮度和色度,在转换当中进行精确的调整,达到互相转换的融合;第四,传送数字高清的节目,采用高压缩比的MPEG视频压缩方法;第五,鉴于格式间的转换,在现阶段,无论高清和标准,还是电影和视频的素材,转换时尽量不要进行人为的干预和处理。
即使在2001年开始数字电视广播的时候,澳大利亚电视行业也需要考虑标准电视节目的存储。这是整个电视行业标准的前提,在1998年,电视业者就确定使用数字Betacam录制标清的素材和节目。
数字Betacam格式将应用在SDI、模拟分量、模拟复合的视频环境中。作为一个行业标准,它对于标清素材 节目都有详细的规定,包括视音频的检测信号、节目的开始,以及在节目开始部分的视音频的确认信号、倒计时、时间码和控制码的一些要求。就整个标准来说,对于视频测试信号没有严格的规定,对信号的输入形式没有界定,根据用户的要求来规划。对于音频的规定,即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AES/EBU,另外,无论是数字还是模拟,都采用相同的基准电平--20dBFS(SMPTE),对于音频的信号形式,依靠用户自己来确定。
另外,OP28行业标准还包括音频轨道的指派和录制信号连续性的要求。同时,数字Betacam也是IEC61904标准。OP30行业标准,对于国际和澳洲,标清和高清两种节目格式间的转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适用于原始的视音频素材和电影胶片,这个标准对于电影和电视是同等重要的。遵循OP30标准,又扩展出的商业广告在标清和高清节目交换格式的标准-OP36。
对于商业广播网络来说,在进行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之前,就需要考虑的是频道的规划问题。实际上,整个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也有明确的时间表。对于澳大利亚广播业者来说,2001年1月1日开始的数字电视广播,主要面向大城市。而区域性的数字电视广播,将不晚于2004年的1月1日。另外,对于标清和高清进行同播也有相应的规定,必须需要达到相同的覆盖率。同播出的时间最少为8年,这段同播的时间内(将延续到2012年1月1日),将进行全面的技术回顾,并会对于民用的技术进行开发研究。对于数字地面广播的环境来说,既有优势也有挑战,因为在澳大利亚,一共有700万家庭,1200-1500万个电视接收器。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也是依靠现存的澳大利亚的广播网络,即通过10个重要的电视广播组织,包括两个国家性的广播网络。广播业者在首都以及区域的中心都建有电视演播室和节目传送中心,重要的电视节目制作设施都在悉尼和墨尔本,全国共有2000多个发射机(其中有1186个全国性的),再加上948个商业运营的发射机。
这些广播业者和广播网络要满足HDTV最低份额的要求,即最少每周20个小时的高清节目,每年最少为1080小时。这些要求实际上是政府对电视市场的推进,以确保澳大利亚拥有数字电视接收机的观众能够欣赏到高清节目,当然,这也跟接收机是否具有标准和高清解码功能相关。对于全国的覆盖来说,是由它的全国性和商业性的电视运营商来负责,模拟电视的发射机实际上是530个,这还不包括由当地社团拥有的500多个转发器。对于澳大利亚广播的政府来说,计划其中的233个发射站,要有7个数字频道播出(每个7兆的带宽)。对于一些广播业者来说,5个频道可以转换民数字,其它两个用于附加业务服务。
澳大利亚数字地面广播的测试,开始于20000年8月底,一直延续到2001年1月1日。从2000年开始,整个数字电视的地面广播在澳大利亚进展非常顺利,在2001年1月1日,由ABA(澳洲广播联盟)颁发了许可证,在重要的大城市,如:悉尼、墨尔本,开始了数字电视的地面广播。全国范围的地面数字广播从2004年1月1日开始,这是法律规定的。据澳洲广播联盟统计,将近138个中继站部署在不同区域,多达190个在边远地区。从整个覆盖率来看,75%的澳大利亚人都可以接收模拟和数字电视服务。
作为数字广播转换的一个条件,一个附加的频道可以分配给每个现存授权的广播业者。数字电视的广播中,实际上占用相同的带宽,7兆的带宽同时也是用于模拟电视的传送。模拟电视的传送将在同播8年之后停止,这是行业联盟规定的,那么在同播的区域中,电视节目的播出,模拟和数字同时进行。而进行高清电视播出的时候,也需要同时进行标清的播出。对于音频信号的传送也有规范,在数字地面广播时,不仅要数字有杜比AC3编码,同时还要音频TS的编码。
对于持有许可证的广播业者来说,还可以进行电视数据广播的服务,而对于商业广播业者来说,这是被禁止的。对于全国性的广播网络来说,可以是多频道的,但也有严格的内容限制。这一个非常典型的数字电视广播,15Mbps用于高清电视广播,5Mbps用于标清电视,同时也要分配给图文、字幕、MPEG-1 Layer II立体声以及数字杜比5.1环绕声。
在2001年1月1日开始数据电视广播时,有很多的用户发现购买一个数字电视机顶盒也是很困难的。在这之后的3年中,机顶盒出现了更多的型号,无论是标清数字还是高清数字,包括集成数字电视机,以及相应的视音频解码板卡。到现在为止,有22个厂商进行生产,其中20个生产标清的机顶盒,6个提供高清的机顶盒。标清机顶盒的参考价格是200澳元,而集成的数字电视机,目前已经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标清的价格差不多是4999澳元,模拟宽屏电视机价格差不多是599澳元。随着数字新技术的发展,数字接收机及宽屏显示需求的增长,销售的价格也会相应降低。
在数字电视接收机上,澳大利亚的发展并不是想象那么慢,实际上在数字电视广播的第一年,就有1万到1万5千个机顶盒销售到市场。对于宽屏模拟电视需求增长也很快,到2001年底,卖出了1万5千台。到2004年7月份,在澳大利亚累计销售的数字电视机顶盒,集成的数字电视共超过了41万台,专家预计,到2005年底可累计达到60万台。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拥有2千万的人口,750万户家庭,目前模拟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可达95%,而且90%的家庭可以收到数字电视的服务,是十分不容易的。
对于家庭用户来说,能够接收众多的数字电视服务是很不错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澳大利亚拥有很多的体育爱好者,所以在室外的体育直播对于澳大利亚的电视运营商有很多的挑战,必须提供标清和高清的同播。对于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节目增长的需求,也有很多的争议,是不是要比预期的花费更多,数字电视广播正在进行,是否现在的节目就可以足够的满足电视观众的需要,是不是还需要去购买超前的数字解码器。关键是要看,现在和将来数字电视接收器是不是能提供给受众更多的选择,是不是能加快他们对节目信息的获取。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现状;优化策略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有效的提升了国家电网的工作水平,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并不只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更是要为整体的电网运行提供前提保障。随着国家用电量的增多,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也有了一定影响,若是没有对自动化技术进行正确的管理应用,则会终止电网运行工作,最终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进行。因此在电网运行管理工作中,应及时总结电力系统的工作问题,进行及时优化和调整,推动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1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设计水平有待提升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各种设备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电力设备水平依旧给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工作难度,并在用电量增大时加大设备的运转符合[1]。若是没有对电力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以及必要维护,造成设备由于老化无法承担大负荷的输出电量,从而引发电力系统的故障。此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中对设备的要求也较高,若是设备无法负荷整体的技术要求,就会在实际运行中达不到安全工作标准,从而产生相应的安全事故隐患,甚至引发电力系统故障。
1.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在国家电网部门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中,通电量的增加会加大不合理的电力系统负荷,并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产生干扰。此外,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工作区域,电力系统自动化会受到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作用,电网建设水平也较为落后,最终无法有效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之间的衔接,进而影响正常的电能输送。目前国家的电网发展建设工作中,还应持续完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而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问题。
1.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有待规范
在目前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研发工作中,对安全管理的技术还应继续进行落实,减少自动化技术的故障原因,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的规范工作中,首先是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规范,另外是对专业维修人员的培养[2]。并在工作中对工作人员的维修水平进行提升,避免由于技术难题的延误导致严重电力事故的发生。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安全管理的优化策略
2.1增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合理性设计
由于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较晚,因此同西方国家之间的技术设计有较大差距,为对这一差距进行弥补,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经验基础上,与当前的国家发展情况相结合,最终进行电力系统的合理科学设计。此外,在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应对其应用故障深入分析,并对造成故障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策略,从而强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设计水平。
2.2增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工作管理水平
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水平的强化包含对管理制度的建设以及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必须要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对技术人员工作水平的提升,要与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相结合,进一步确定企业发展的责任与义务,进而拥有更加合适的学习发展空间。依照不同岗位职责,进行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培养,使其对先进的技术知识有更好掌握,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加强专业人员素质培养,在工作中更加认真处理各项工作,进行安全管理的各类培训;最终具备基本的安全操作要领,并能够保障自身在工作运行中的人身安全与技术安全。
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有效提升自动化的管理水平。通过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因素,能够了解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管理与维修[3]。可通过增进实际应用状况的了解,对各级管理工作及时落实到个人,促进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更好发挥自身工作职责,建立规范性的电力系统工作。在实际的设备维护中,可增强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投资,使设备研发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能够进行自动化的电力系统调节和检测,进而保障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2.3增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水平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将其在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能够使电网工作运行更加安全、有效[4]。同时,要想充分发挥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就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维护管理,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数据优化和采集,促使其能够对通信信息和综合信息进行高效管理,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3结语
若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中,没有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管理进行规范,或是对没有电力系统的设备缺陷充分考虑,就会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效果得到减弱。针对这种情况,更应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管理水平,更加合理利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作用。通过技术人员水平的培训发挥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价值,使电力系统的工作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系统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石辉,张思远.省级电网静态安全在线辅助决策优化建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20):98-102.
[2]张敏.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几点看法[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11):00110-00111.
[3]涂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7(01):00173.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现状;故障分析;检查方法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ower system reliability, safety requirements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in every field of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function appear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lectric power dispatching automation system for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method is discussed, the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to improve, improve and auto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a new way.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Failure analysis; Check method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电力自动化于各领域的作用就显得愈加重要。浅谈我国电力自动化的现状,针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对电力自动化的改进、完善以及自动化的开发,提出新的思路。
配电自动化概述
电力自动化是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幽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以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改进供电质量,与用户建立更密切更负责的关系,以合理的价格满足用户要求的多样性,力求供电经济性最好,企业管理更为有效。电力自动化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馈线自动化。馈线自动化完成馈电线路的监测、控制、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网络重构。其主要功能有:运行状态监测、远程控制和就地自主控制、故障区隔离、负荷转移及恢复供电、无功补偿和调压等。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微机技术,将变电站的控制测量、传输处理、继电保护、故障录波、远动功能融为一体的多机共享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所能完成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继电保护、参数监测、运行控制、事件记录、事故报警等。功能的综合是区别于常规变电站的最大特点,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数据通讯为手段。以信息共享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实施无人值班。
配电管理系统。是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及通信等技术和相关设备对配电网的运行进行监视、管理和控制。它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神经巾枢,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监视、控制和管理中心。需求侧管理。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技术措施,由供需双方共同参与的供用电管理。包含负荷管理、用电管理及需方发电管理等。需求侧管理的几个内容涉及电力供需双方,甚至与电力管理体制有关,必须通过立法和制订相应的规则,并最终由电力市场来调节。
配电通信系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个重要环节,由于配电网终端节点数量巨大,给通信方案的选择带来困难,配电系统可有有线、无线、光纤、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对于通信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性能价格比最高的方式。下面简要分析各种通信方式的利弊:①有线方式有电话线和专线2种。电话线方式设备投资较低。可靠性和实时性也较低,由于电话线架设非常方便,广泛适用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配电终端。专线方式可靠性和实时性都很好,适合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配电终端设备,缺点是需要架设专用通信线。②无线方式有普通电台和高速智能数传电台2种。普通电台已广泛应用于负荷控制系统中,优点是投资少,缺点是可靠性较低,控制较严。高速智能数传电台通信速率高。频点可复用,支持x.25协议,有路由选择功能和主动上报功能,适合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缺点是价格较高。③光纤通信方式有光端机方式和光接口板方式2种。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是通信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损耗小,缺点是价格较高。光端机方式适合容量大的站点,成本也较高。光接口板的方式将光电转换器直接置入配电终端内,并可以利用编码复用方式多个配电终端设备公用一对光纤,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配电自动化现状
目前配电自动化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在10 kV辐射线路或树状线路采用重合器、分段器的方式。由于该种方式不需配置通道和主站系统,依靠重合器和分段器自身的功能进行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因而具备容易实施、节省投资等优点;在10 kv环形电缆配电网络中采用重合器,配合环网柜实现配电自动化;在10 kv环形电缆配电网络中采用环网柜加装刑,并设置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环网柜可以是户外、户内两种方式;由于国内大多数城市内是沿城市街道敷设的架窄绝缘导线构成10kV配电网络。针对这种配电网络,目前采用的配电自动化方式是首先进行网络优化改造,形成多个环网或“手拉手”线路,使每一用户有2个供电源等等。
故障分析和检查方法
3.1系统分析法
应首先对自动化系统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系统有哪些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作用原理如何.每个子系统均有哪些主要设备所组成.每台设备的作用如何等等。利用系统工程的相关性和综合性原理分析判断自动化系统的故障方法即为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推断法。如知道了设备的作用.就会知道该设备失去作用后带来的后果,由此而来.就可知道系统发生什么样的故障是有哪些设备原因造成的.
3.2排除法
简单地说.就是“非此即彼”的判断方法,,因为自动化系统较为复杂,而且它还与变电所的一、二次设备有关联,冈而应先用排除法判断究竟是自动化设备还是有关联的其它设备故障。例如:①对断路器进行遥控操作时位置信号不变。如主站操作员对变电所的某台断路器进行遥控操作时.调度端显示返校正确但未能反映该断路器变位。对于这种情况.可用系统分析法.如判断主站和通道是正常的.那么问题出在变电所。先检查该变电所断路器在就地操作分合闸时其位置触点是备正确.如断路器无论在合闸或分闸时.其位置触点状态始终不变.则证明问题出在位置触点上。如位置触点状态正确且相关电缆完好.则可以认为问题出在遥信方面,其它方面的问题可予排除,,②母线接地信号。当调度端反映某变电所发生有单相接地信号时.首先应运用系统分析法.判断究竟是正确信号还是错误信号.如属于正确信号则一定是某变电所斗圣线或馈线真有单相接地发生.如属于错误信号.则要分清究竟是自动化系统的问题还是相关联的一、二次设备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短接或断开)(JJ触点时.调度端能及时反映单相接地“有”和“无”信号时则证明自动化系统完好.故障不在此,可以排除,只需对ⅪJ触点以上的部分f即不要怀疑母线接地),TV一、二次侧保险熔断),故障肯定在遥信部分。排除法不是绝对的,这需要远动人员多积累工作经验。
3.3电源检查法
一般来说.自动化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进入稳定期,设备本身发生故障的情况比较少,但往往又发生了设备故障.这种情况应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如有熔断器线路板接触不良等都会造成T作电源不正常,因而导致设备故障。而且无论是微机、RTU、载波机等设备,其直流工作电压有几个,如其中一个不正常都有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检查时应仔细认真。
3.4信号追踪法
自动化系统是借助数据通信来完成其功能的,而信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借助示波器,毫伏表检测出来。通过示波器、毫伏表追踪信号是否正常.也是判断故障点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5换件法
如通过上述方法已找到故障设备.而这些设备都非常复杂,一时难以修复,可用备件换用,先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然后再修复故障设备。采用STD总线技术的R1Ⅲ一般都配有备用模板.如发现某一功能失效.而且判定是某一功能模块故障则可通过更换模板即可使RrrU恢复正常。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现状;发展;趋势
一、简介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功率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考虑电力自动化的通信需求时,Internet可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通信网络,以其现有的通信基础设施以节省成本的方式对变电站进行远程控制和监视。考虑个体通信能力以及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位置时,将整体通信系统考虑为如图1所示的混合式网络体系结构笔者认为是合适的。
图1 电力自动化系统整体通信网络体系结构
二、变电站自动化的新进展
变电站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实施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收集较为齐全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判断功能,方便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目前,我国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已经很成熟,并广泛地应用于高、中、低压变电站中,这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及可靠性。[2]但与国外先进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相比,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国外无论是分层分布式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还是常规的RTU方式,均能可靠地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班监控,这对国内进行新、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很有启发。此外,变电站运行管理的方式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后台功能的设计有较大影响。目前国内由于运行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现有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多地强调了后台功能,系统庞大、结构复杂,给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人员完成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关部门应针对变电站不同的运行管理方式,对监控系统的功能和配置进行规范和优化。
三、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新进展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它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中已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而日新月异,系统升级换代很快,当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网络安全对于以实时运行为首要任务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尤为重要,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网络攻击和病毒侵害不断发生,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一方面,从网络安全的角度出发,需要将调度自动化系统隔离运行i另一方面,随着自动化系统的规模日益扩大、应用复杂度的日益提高,各个控制中心之间以及各个自动化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大大增强,需要进行信息的一体化整合与集成。因此,需要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集成技术进一步研究,使得系统的开放性、稳定性、可靠性、实用性,特别是安全性更强。
四、配电网自动化的新进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也日益提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其借助现代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时监视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及时进行记录,并将这些数据不断地传送至电力监控计算机,实施遥控命令,使运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中心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工况,准确、快速地判断故障位置和故障原因,简便地实现各种数据分析,包括负荷分析、电能消耗分析、电能质量分析等。因此,发配电自动化成为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近10年来,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配电自动化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配电网的网格化程度越来越高,仅凭借人的经验,难免顾此失彼。于是新一代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即智能配电系统应运而生。它在第二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配电功能,以人工智能代替人的经验,更科学地管理复杂配电网。引入人工智能的智能配电系统不仅能够在故障时发挥作用,而且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也能为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智能配电系统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的作用在一段馈线发生故障时,判断故障区域、隔离故障区域,恢复受故障影响的健全区域供电,从而缩短停电时间、小停电面积、提高供电可靠性。在配电网受到灾害性影响B,-t(如主变电站失压、超高压尽先失压或1OkV母线故障等并且在高压侧难以快速恢复时),利用人工智能生成负荷批量转移策略,在不威胁供电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遥控操作将受影响的负荷转移N-=I~故障线路,避免大面积停电。
(2)智能配电系统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的作用实际运行中配电网中的负荷分布是不均衡的,有时甚至是极不均衡的,这严重降低了配电线路和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导致线损较高。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寻求一种优化运行方式,将负荷从重负载甚至是过负载转移到轻负载馈线上,这种转移有效地提高了馈线的负荷率,增强了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智能配电系统还可以实时遥控配电网开关进行网络重构和电容器投切,在不显著增加投资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改善电网运行方式和降低网损的目的。
配电自动化是电力系统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它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配电网的潜力,并且确保用户的电能质量满足要求,使电力公司和用户都能从配电自动化中得到收益, 应该遵循实用性、可行性、可发展性的原则,有效地完成各项功能的集成,并实现资源共用、信息可享。目前,实现配电自动化所需要的技术已经成熟,电力公司所要做的工作是分析本公司配电网所需要的潜在功能,以确定合适的实现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电力公司的配网都有其特殊性,比如地理环境、范围和规模、管理模式、用户性质等,这往往决定了该公司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最佳模式。可以预见,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配电网特色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将逐渐形成和发展壮大。[4]因此可以说,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是电力系统的一场技术革命,它的发展完善必将给电力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结束语
由于现代电力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用电质量得到了保证,因此为现代高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由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减少了维护费用,设备利用率提高,经济调度的实施都大大的降低了运行成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牟连佳,牟连泳.电力自动化的通信网络研究,电力自动化的通信网络研究.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238-01
一、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一)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监控,统计,分析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作用。通过这些工作,工作人员就可以合理分析整个电网的运行情况,综合评估电力系统的实时状态。其次是通过自动发电控制和经济调度,让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一些需求,从而使得电网能够安全平稳地运行。在电力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国,也可以将成本降到最低。这样,电网不仅能够在物理极限的情况下安全平稳正常地运行,还能增加一定的经济收益。
目前,国家调度中心,网络办公调度中心,省级调度中心,区域调度中心和县级调度中心五个等级,构成了国家电网调度中心系统。通过五个等级的划分,我们很容易看出,在很多方面它们会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全国电子设备配置和网络级电源控制中心比省级电网控制中心的规模要大得多,而且设备高端,然而工作站和服务器的选择往往是普通的PC机,所以等级低的工作站在设备一些方面要抓紧改善。
(二)电力数据分类
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的数据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的原始数据,即直接从网站或现场获得的数据;另一种即所谓的再生数据,主要是指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再次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自动化的技术特征,数据类型也可以分为较为详细的四种:第一种是所谓的实时数据,实时数据是从现场采集获取的实时数据,由于要储存的数据多,所以就为储存设备提出了较高要求;第二就是所谓的基础数据,就是对各种电器设备性能进行描述的一些的数据,它往往会被包含在电气设备的管理内;第三个叫工作数据,它主要是指一些日常生活中一些电力系统的相关数据或者是企业各部门工作时产生的数据;第四是市场数据,市场数据是对整个电力行业的状态总的概括,市场数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电力行业正朝着市场化的这个方向前进,这就要求各大电力公司要对市场上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并且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三)GPRS监控系统的运用
当前电力监控系统通常运用录波仪对电磁暂态过程的故障进行监控的方式,但是录波仪记录数据的时间较短,且方式较复杂,因此常常会因为通信不善而无法对整个系统的动态进行较好的分析;其二它只能对电力系统稳定时一些数据的采集,而且这个系统的刷新时间过长也是不足之处。这两种系统的自身不足促使了新型高效动态监测系统的产生。新型的智能监控系统是由同步定时系统、中央信号处理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组成,它是在GPS技术上发展起来的。通过相量测量和光纤通信可以达到同步。
GPRS系统可以将从记录工业生产或者民用生活的电表所收集到的电能数据第一时间传输给相应的监管中心,通过GPRS网络系统的运用可以对电力监控设备实施分布式管理。目前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一般组成部分有配电中心及其分散的采集点,它将居民小区所配置的电表终端和集中器连在一起,居民用电数据经过相应技术协议封装以后可以直接运用移动公司提供的GPRS网络传输到电力企业的配电中心,这样一来就能够让电表终端的数据情况第一时间向配电中心反应,做到无缝及时连接。集中器的运用还能够将配电中心发出的相应指令传输给控制器,从而远程对电表终端进行控制。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二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一)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有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灵活性、高效性、经济性等多个方面,其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①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先进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与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灵活性等优势;②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与技术的提高,大大提高了电力企业的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促进电力系统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③电力系统采用自动化技术,有效降低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能源消耗,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是指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个环节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采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有效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使工作人员在处理突发性故障问题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②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各个环节的技术配合效率;③采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有利于电力系统朝着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未来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改进
(一)基于GPS统一时钟的新一代EMS
这些年来在电力系统监测手段中主要应用的有两种,一种是侧重于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另一种则是用来侧重记录电磁暂态过程的故障录波仪。由于数据刷新的时间间隔比较长,这种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只能用于分析系统的稳态特性;而对于录波仪来说由于存在所记录的时间比较短而且数据冗余、各记录仪之间无通信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对系统整体动态特性的分析。同时,这两种检测手段所监测的数据只具有局部有效性,无准确的共同时间标记,这也严重影响了对全局系统动态行为的准确分析。基于GPS统一时钟的新一代EMS,则有效解决了上述二者所存在的不足。
(二)基于GPS的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控系统
电力系统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测系统的一大特点就是将心动态安全检测系统跟原来的数据采集系统进行结合,通过同不定时系统、通信系统、中央信号处理以及动态相量测量系统来确保监测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实时性。
(三)特高压电网中的二次设备开发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发展,为满足经济建设的用电需求,电网企业加速科技开发是必须的。我国的特高压试验工程已经投入建设,其所需设备除了从国外引进以外,还需要组织本国相关技术骨干进行自主研发,尤其是对特高压电网中的二次设备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对特高压网稳定性的控制和二次设备的现场抗干扰能力。
四、结束语
电力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电力工作人员,应不断进行技术的研究与创新,而作为供电企业应不断进行电力系统技术与设备的更新,在有效满足人们对用电的需求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宏图,袁越.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应用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05:113-116.
[2]许林冲.浅论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