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字化图书管理

数字化图书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6:23: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化图书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字化图书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 图书馆 自动化服务 网络信息

正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它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办公效率,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当前信息科学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核心,,信息的载体也逐渐走向数字化,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渠道,人们获取知识一种相对广泛的途径的公共机构,也要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转变为数字化管理模式。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加方便管理图书信息以及满足广大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

一:图书馆现状分析

许多大学的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比如,一些高校合作完成一些大型数据库,一些高校创立了自己的数据库,部分高校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及数据资源。大体上来讲,许多地方高校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数字化发展建设参差不齐,相对差距比较大,许多高校对于数字化图书管理还是不够重视,很多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上面,仅进行初步的信息数字化建设,整体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二:数字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数字化是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集网络、信息、多媒体、计算机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图书存储方式,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检索和浏览,扩大了信息存储的领域。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有其必要性,这里有二点要求。一,信息技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是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数字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图书馆数字化模式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二,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走进了千万家庭,它的推广和普及,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提供了现实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网络小说、电子版书籍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图书存储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支撑,也就是现在说的数字化图书管理。

三: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

(一)信息化管理方式。数字化图书馆就是运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与图书资源管理相结合,进行管理存储运用,让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便可以迅速方便的对图书进行存储检索以及查阅,以此达到准确、便利、快速的效果。

(二)书籍文献数字化。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图书管理数字化,存储检索数字化,图书馆所有馆藏数字化,几乎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数字载体获得,通过计算机网络为读者提高准确高效快速的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即是一个数字化信息系统,它将不同地方、不同格式、不同载体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以网络化的方式传输。

(三)组织形式网络化。图书馆网络化是集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信息资源于一身的网络系统,它通过通讯网络虚拟连接,使信息资源得以数字化实现。信息的组织形式从顺序的、线性的方式转变为直接的网状的组织形式。

(四)高端的存储技术。数字化图书馆是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存储技术,对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大型的存储系统和检索系统。信息的主要存储方式从传统的纸张印刷文献转变成数字化信息文献,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存储效率和检索速度。

四:图书馆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素质问题。馆员的素质问题,在传统的图书模式即将转变为数字模式下,老式的管理人员必定会茫然不知所措,不能正确的定位,认识新的变化的必然性。这些当然会阻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观广大图书馆员,能适应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技术型人才并不多。数字化图书馆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准的。因此,培养和选择高素质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人员显得十分迫切。我国必须做好数字化图书馆人才资源管理工作,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数字化技术难题。数字化图书馆的存储对象及存储技术大大超过了传统的图书馆的范围,它设计到各个方面的技术难题。国家相关单位还应该继续积极参与与国家组织的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发挥和技术过硬的技术人才,加快研发攻克数字化模式下的难题,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出较多的关于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的相关技术。

(三)网络及安全问题。数字化图书馆顾名思义是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因此网络问题是实现此功能我们需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数字化图书馆的主要依托是网络,网络化的程度也是检验数字化图书馆完善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校园网络建设中,主要应完善两方面的网络设施。一个是远程互联网,另一个是校园网。目前部分高校十分重视这个工作,校园网逐步完善。因此,数字化图书馆的安全问题在数字化是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校方面应重视数字化图书馆的安全和维护以使它更长久的发展。

五:构建数字化图书馆具体措施

(一)完善硬件设施,增加资金投入。经费问题一直阻碍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国家应拨出资金扶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各个高校也应积极争取企业、国家经费资助。广泛引入技术、人才,共同开发相关数字化系统,完善硬件设备。

(二)重视数字化人才培养。重视数字化人才培养问题,培养相关人员的数字化服务意识。不仅需要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业务水平,也要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实现存储、检索、排错等多项技能。

(三)确定发展规划,明确自身定位和读者需求。构建数字化图书馆中,第一要考虑自身定位。一方面,由于资金问题,不能每一个方面都做好,因此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是引进技术还是集合高素质人才自己构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系统。其次应考虑读者的需求。社会告诉发展,读者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因此数字图书馆应该提供全方位快速准确的信息系统,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六:构建数字化图书馆的意义

(一)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存储空间更小,存储内容更多。

(二)数字化图书馆除了可以收藏数字内书籍,还可以收录其他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比如视频、音频、计算机程序等。

(三)数字化图书扩大了读者的范围,传统图书馆因为存储量多少、地理因素等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

(四)数字化图书馆运用网络以及科学技术等代替传统的信息存储、加工、管理、使用和传播的方式,从而是读者对于信息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和共享。

参考文献:

[1]《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王春生

第2篇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时代;数字化;管理模式;创新

1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数字化图书馆管理观念落后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使电子信息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成为助推图书馆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数字化过程理应有效的服务读者,使读者在电子平台上有效获取知识。但是,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省级及以下图书馆还停留在纸制图书的管理方式上,主要用来管理纸制图书的方式方法被用于电子图书的管理,图书管理员还不具备操作电子图书借阅平台的技能,还有些数字化图书馆的技术不能有效快速更新,操作系统运转速度慢,数字图书格式受到严格限制,不能与现代电子阅读工具有效兼容,致使图书馆数字图书的使用率较低等问题长期存在。

1.2图书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图书馆目前采用的是分类整理的存储方式,图书馆管理员习惯将不同各类的图书分别放置供读者阅读,不同分类管理员只熟悉本类别的图书,图书管理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配合,这种管理方式极大的制约了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不能有效发挥数字图书馆的强大信息检索功能,成为了制约信息化时代有效发挥数字图书馆管理优势的瓶颈。

1.3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图书馆迎来数字时代,信息化操作技术理应成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但是,我国图书馆管理人员还不具备必要的现代图书馆管理技能,还不能达到熟练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特别是在当前大量以数据形式存在的电子图书和以文章、图表、杂志、报纸等信息形式存在的电子信息资料,更需要维护人员和平台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这种专业电子图书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一方面加重了有限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又使传统图书馆管理员不适应现代工作需要,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转变这种技术人员短缺和传统管理员冗余的问题。

2信息化时代数字图书馆应当具备的功能

2.1使图书馆馆藏资源充分利用

图书馆藏书量巨大,不仅包含着现代流行的社科类图书,还有大量的古籍资源和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在以往直接依靠人工登记、借阅、查询、维护的管理方式下,这些珍贵的古籍资源很难进行有效的流通,数字化图书馆可以大幅提高图书馆的开馆范围,将所有纸制资源进行编码处理,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现网上电子借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减少了信息检索查阅的时间,更利于读者远程进行借阅查询,使古籍图书在合理保护的范围内,进一步提升它的使用空间。

2.2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方式

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各种网络终端的使用,使读者的电子借阅已经从计算机扩展到移动互联网终端、平板电脑终端、以及学校、医院、军队等不同的特殊借阅群体都可以方便的查询,读者的借阅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信息渠道也不断拓宽,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地点借阅方式,读者甚至可以对感兴趣的某本书的某个章节进行下载阅读,而不必再借阅整本图书。这样不仅改变了读者的借阅方式,而且使读者的阅读效率更高,实现了读者对图书资源的有效获取和快速阅读。

2.3图书馆服务模式人性化

图书馆的服务应当以读者为中心,充分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使全社会的读者共享图书馆的资源。实现了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可以有效方便读者检索,可以提高读者的借阅效率,更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需求读者的阅读愿望,数字化的图书馆不会再有图书归还期限的问题,不会再为了等某一本书而排除阅读,图书馆甚至可以通过与专业机构、大学校园图书馆和么人馆藏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实现对电子图书资源的共享,这样可以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全社会的阅读需求。

3信息化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创新策略

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图书馆的创新管理需要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资源借阅需求,要不断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升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处理能力,形成有效的数字化图书目录,使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有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目的,具体来说数字化图书馆的创新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3.1创新数字图书馆管理理念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来获得电子图书资源,传统纸制书籍的借阅量增长速度显然低于电子图书借阅量的增长,图书馆要在信息化时代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创新图书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广大读者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广大读者放在突出位置,要开发符合读者需要的电子借阅平台软件系统,要提升电子借阅平台的检索效率,不断更新最前沿的图书数据资料,尽快实现图书馆资料数字化的全面到来。

3.2创新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

为了符合读者通过数字图书馆检索资料的需求,图书馆必须在电子图书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电子图书内容越来越繁杂,社会电子图书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的今天,努力创新电子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电子图书的借阅服务内容,积极引进最新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字化管理方法与图书馆的现状相结合,建立起分类科学的数字图书管理体系,加快构建方便快捷的通过服务信道,有效应对读者提出的个性化电子借阅需求,不断减少读者的时间成本支出,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3.3提升数字图书馆人员素质

发挥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解决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低的问题。具体来说,应当加强对图书馆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让所有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工作规范和基本流程。不断引进高素质的数字图书馆管理技术人才,尽快通过人才的换档升级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电子借阅平台的专职化管理速度,使现有电子平台能在专业技术人员运营维护下为读者提供有效服务,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4结论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数字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必要的软硬件条件,不断促使图书馆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图书馆目前还存在着数字化观念的落后,技术手段有待更新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低问题,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字化的创新管理,一方面加大在经费和科学技术力量上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促进图书馆向现有工作人员普及信息化技术知识,同时进一步引进专业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人才,切实提升图书馆的数字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关于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

[2]何晓美.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探究[J].信息技术,2016,8.

[3]罗耀辉.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分析与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2.

第3篇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的普及程度开始逐年加剧,使数据信息资源不断地加剧。由于图书馆是公共文化场所,所以也开始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不在以馆藏图书为文献的主要资源,更是借用网络搜索的方式开展建设。现在部分国家开始对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进行大规模投入,我国也也要不断地增大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在资源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探讨与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1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特点

数字图书馆既将图书馆内的文字通过技术进行处理,最终将原有的纸张存储方式转为数据存储方式,能让其长期保存,同时也能让读者便捷的查阅相关资料,把图书借阅者从繁重的资料搜索中解放出来,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类产品对“图书”进行阅读。这种管理模式与以往的管理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是借助于服务器进行信息获取,可以说是一种系统化的无形图书馆,具体的特点如下:第一,以网络形式为主。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服务器为传输媒介直接给读者单项提供资料,读者若想借阅某类书籍,可以直接通过账号进行服务器登录,查阅其中的书籍存放与借阅情况,或者直接下载数字数据存储到手机或者电脑中进行阅读。但这种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存在方式是数据化方式,在数据建设的前期有较大的投入。第二,工作效率高。图书馆中数据数量和种类偏多,因而需要专人每天对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以便于读者查阅。但是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但是若使用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就能将这一问题更好的解决。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中,需要将传统的藏书看成是书源的前提,在对数据进行借阅、索引、编排等工作以后完善对应的管理系统,这能让数字化管理模式系统性更好,从而能节约部分劳动时间,让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工作。

2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存有的问题

2.1软件非标准化

传统图书馆管理中由于软件系统的标准化差异偏大,经常使用的软件系统ILAS系统和问津图书管理系统均有自己的特点,在建设期间很多小的问题解决的不好,所以使用时通用性较差;当前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建设中也存在各自为政的状况,在标准格式缺乏一致性的情况下,数据库开发很难实现共享。软件设计的标准化不足,资源信息注册的格式、版权加密方式不一致等问题,让系统的扩展性降低,很难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

2.2数据库非标准化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有限不能汇集所有的信息资源,所以使用资源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多个图书馆进行协同期间,可以形成相互补充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系统保障体系,通过对网上资源的信息化服务构建,让信息资源的作用更好凸显出来。譬如,美国的各个图书资源就已经通过全网共享的方式,联合OCLC和RLIN这两个大的联机目录系统进行系统构建的实现。由于这些资源均是通过共享的形式建立对应的数字管理所以开展的标准化数据构建就要以检索格式的方式推行。

3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体系构建

3.1架构的标准化

设计系统时需要确保系统具有操作方便、可以快速进行扩展且具有非常好的信息安全性能。在系统当中,客户端在进行访问时不需要另外安装其他软件,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用户可以使用用户验证模式进行信息的检索和图片杂志的浏览,同时还可以进行专业书籍的浏览和观看视频等等。管理员可以在平台上管理用户的权限,并进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论坛帖子、整理数据库、更改资源信息等等工作,如图1所示。在系统当中,数据和资源的管理模块接口都具有很高的标准化,通过这种标准化可以很好的将资源在各个图书馆之间进行共享,同时还可以将新数据库直接接入系统当中。如果在构建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当中,每一个构建者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那么在各个图书馆之间进行资源共享时则会变得更加容易,同时在进行数据的更改时也会使得操作变得更加简单。

3.2重视人才培养

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极难适应高校的人才要求,为能让高校人才培养效果更佳,就要在改善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同时,实施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大的知识获取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所需的知识。但是众所周知,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开展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力量给予支持,因而在改变原有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同时,需要让管理人员的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定期考察人员的工作素养,让人员具有专业化的技术,通过创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以为阅读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网络资源。

3.3重视馆藏数字化的提高

图书馆数字化之后便可以将大量的信息以数据的形式上传到互联网上,这便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方便的通过远程访问的形式得到图书馆服务,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得到新信息以及新的专业知识。这种资源共享模式的效率要远远高于传统模式,并且对于原版图书也减少了借阅过程当中所造成的损毁,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弱图书馆藏数量的影响,将同一资源在同一时间提供个多个用户使用。因此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图书馆的数字化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数字化管理中心,将各个图书馆的资源统一起来,以大型图书馆为主,小型图书馆进行资源辅助共享。

4结语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存在能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也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发展需求。但是我们知道为能让这种管理模式适应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就要为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研究数字化管理的同时,并以科学实践理论为指导依据,用以解决图书馆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参考文献:

[1]石中心.基于数字化校园移动平台APP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3):45~47.

[2]桂杨明.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移动APP研发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30):78~79.

第4篇

 

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进行交流与实现课外学习的重要途径。由于信息化技术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多样化媒介层出不穷,并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促使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行为面临考验。因此本文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升当前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目的就是作为信息或图书的一种载体,在其存在过程中拥有大量的阅读者与图书资料,因此在信息数据统计与管理工作等方面有较大的需求。当前很多图书馆结合计算机技术对读者权限、图书的借阅情况以及借阅时间进行针对性管理,并且增加了数字检索功能,相较原始的人工而言,在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其精准度大幅度提升,但仍然存在不足。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在信息管理方式方面仍较为缺乏,部分知识虽实现计算机化,但与数字化仍存在较大的距离。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献资料、信息资源及数据库等方面内容的数字化研究。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建议

 

(一)强化图书馆管理人员数字化管理的观念

 

高职院校在进行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增强其工作人员的建设意识及关注度,唯有让工作人员足够重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才能够继续进行,可以说工作人员直接关系数字化管理模式最终是否成功。而提升图书馆人员数字化建设的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强化图书馆有关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理念,着重发展数字化建设,确保相关技术能够有效执行,并积极参与到建设过程之中;第二,全面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数字化建设观念,可以定期进行针对性的讲座,从而确保管理人员对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的重要性或含义进行理解;第三,全面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性的服务意识与能力,确保其在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强化人才培养,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加资金投入

 

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落实与应用,对于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及专业性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所以提升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全面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当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需要相应的技术装备对管理模式的实施进行保障。所以需要增加在科技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强化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配置情况,完善有关附件配置,从而实现现代化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建设与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及相关资源的共享,而对该方面的完善行为,可以经由专业的信息技术中心对其信息资源系统的维修及构建行为进行完善,进一步强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避免出现黑客入侵等不良事故。

 

(三)增加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服务范围

 

从实际情况出发,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目的就是为所有学生及教师提供更为优质化的服务,因此在其构建与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满足读者的相关需求,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完善服务行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实施全开放式服务,为了促使师生阅读过程中更具便捷性,可以结合网络技术实现图书资料的开放性查阅功能;第二,构建完善的沟通平台,使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可以进行交流;第三,强化科研支持力度,部分专业性资料可优先购买并尽早录入网络资源中,并且构建相应的目录,使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内容;第四,构建读者反馈论坛网站,安排工作人员及时了解读者的有效建议,强化管理者与读者间的互动行为,为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读者的需求,文章以此为研究方向,针对有关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提出完善建议,希望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5篇

关键词:公共数字图书馆;人文管理;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如何加强公共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下的人文管理

收录日期:2013年5月13日

一、人文管理与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一)人文管理的定义。人文管理就是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而采取的管理,以利于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人文管理的提出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的飞跃,尤其是在当前大规模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背景下,这不但是提高数字图书馆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图书馆事业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对包括历史文献在内的,对有高度价值的科学数据、文本、声像、图像等信息进行保存、收集、加工、研究,并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在广域网上高速跨库连接,为读者提供现代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它是社会信息基础结构中信息资源管理、存储和传输的基本组织形式,依托国际互联网或其他网络而存在,并通过网络为信息需求者提供高效、快捷的数字化信息服务。

二、目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人文管理问题

(一)对公共数字图书馆的人文管理理解存在误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要提高图书馆管理者及馆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加强人文管理,由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信息服务变得非常快捷、方便、高效。在此情况下,人文管理如果跟不上,一味延续传统单一的建馆模式,游离信息社会的发展环境之外,就会阻碍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者及馆员在图书馆建设中,要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虚拟馆藏,打造新型的数字图书馆。

公共数字图书馆的目的是实现全国性、国际性、地区性的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管理者及馆员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由于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过于简单化而步入误区,他们认为,馆藏的数字化与服务的网络化就是数字图书馆,只是简单地追求局域网的信息共享与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严格意义上讲,它只是具备了公共数字图书馆的个别特征,离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还有很大距离,也就不能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缺乏创新的信息管理意识。人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公共数字图书馆的灵魂和核心是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公共数字图书馆的用户除了主动上门的一部分读者外,另一部分主要是网络用户,依靠传统的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图书管理者及馆员要对信息资料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研究才能体现出人文管理的目的。因此,作为社会教育平台的图书馆,除发挥原有的优势外,通过创新来增强图书馆自身的活力才是应对未来时代需求的最佳选择。公共数字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仅仅在现代技术上谋求创新措施与方法还不能达到目的,而应该加强观念的进一步改变,由坐等读者上门观念向创新观念、管理观念、开放观念等现代化观念转变,从以传统的文献服务为中心转变到以信息服务为中心。激发出图书馆管理者及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摸索出读者利用信息资源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其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为读者提供更加有深度和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馆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需要提高。构建公共数字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优势是人文管理的终极目标。公共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电脑操作化、网络传递化、数字收藏化。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高技术手段为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也对图书馆管理者及馆员的能力提出了一种挑战。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必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在这种新的服务模式中,图书馆的服务重心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服务的宗旨没有改变。所不同的是它从一般逐步向提供咨询服务方向转移,图书馆员的角色从而也将发生转变,他们由信息的管理者向信息处理者转换,更重要的是工作重心发生了质的改变,由文献信息管理转向信息的有效服务。在此情况下,加快建立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已成为公共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工作。新的形势下不但要求图书馆管理者及馆员拥有扎实的图书管理能力,现代化信息解决与处理能力,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必要的法律意识,甚至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是公共数字图书馆优化馆员素质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决定着公共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四)馆员的信息管理技能需要加强。在公共数字图书馆这种与传统有较大差别的服务模式中,图书馆管理的主体始终是工作在一线的馆员,他们在日常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是读者与信息资源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又担当着信息库的建造和使用的重任。这就要求图书馆员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外,同时还应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及操作,熟练运用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技术及系统维护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包括较强的决策判断力、专业知识、信息导航能力、博学的才能、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成为具有现代化信息服务意识、掌握现代化信息服务多种技能的管理行家。

三、如何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人文管理

2010年6月6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要求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出台。数字图书馆要实现快速发展,只有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才能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人文管理方面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加强人文管理下的人才队伍建设。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公共数字图书馆引进专业化的人才,从公共数字图书馆的自身特点来看,搞好人才队伍就是引进以下三种类型的人才:一是开发信息技术的人才。他们不但有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方面的坚实基础,同时在数字资源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二是研究信息管理的人才。他们应集信息技能、管理技能和相关行业专门知识于一身,能适应多种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三是信息资源应用人才。这类人要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信息意识和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计算机和网络运用能力;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等。

更具体地说,公共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管理人才应具备这样的素质:既要掌握一定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现代化技术的操作技能;既要熟悉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又要掌握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既要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精通信息理论,熟悉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图书馆信息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又能够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服务,使之成为集网络专家、信息专家、知识专家、现代技术应用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二)实现人文管理就要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创新人才。公共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人才应具备信息制作、市场开发、管理、分析、预测、评估等方面的能力。随着信息化服务方式的改变和深化,公共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信息服务质量的关键,也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图书馆管理者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使全馆人员都有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机会,有针对性地提高馆员的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外语水平,以利于图书馆服务向多功能网络化、数字化信息服务转变。此外,要引进一些刻苦钻研、踏实肯干的高学历、高素质优秀人才,对一些基础较好、素质较高的中高级职称的馆员进行课题研究指导,逐步引导和鼓励年轻馆员向高学历、高职称方向发展,为我国的数字图书馆能参与国际信息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三)实现人文管理就要推进信息管理人才体系建设。公共数字图书馆对图书馆管理者及馆员的整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面对的读者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读者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网上借阅。针对这一变化需求,无论是管理者还是馆员,都必须明确自身职责,使之成为信息管理的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以执行上级委员会的决议、决策,具体负责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全面管理为己任,实现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目标。科技管理人才以从事公共数字图书馆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职责,从事科学研究、从事技术与产品创新、开发与管理,从事把现代高新技术和设备运用于数字图书馆的科研、生产、营销和各项活动的工程技术人才。馆员是知识的载体,应该是集信息专家、信息工程师、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信息使用者的向导和顾问于一身的人才。数字图书馆专业队伍的建设,除引进和补充人才外,还要对现有的文献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健全图书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包括有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的运用能力;较强的专业基础和自学能力,成为高水平的信息管理人才。

(四)加强人文管理就要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公共数字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窗口,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目前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公共数字图书馆要发展,必然要善于识别出人才、使用好人才、充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要建立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尊重知识的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引进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到数字图书馆就业,如计算机专业、外语专业等;2、优化数字图书馆的人才结构,使人才队伍形成多学科的专业结构,老、中、青搭配合理的年龄梯队,高、中、初结合的职称结构;3、定期举办培训班,对员工进行信息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创新能力。建立了有效的考核机制,能者上,庸者下,提高他们的待遇,以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选拔出有能力的人到关键岗位接受锻炼培训,使其快速成长起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数字图书馆要实现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就必须在人文管理方面做好文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创新人才,推进信息管理人才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做好了这几个方面,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实现将指日可待。

主要参考文献:

[1]凌秀丽.略论数字化图书馆与现代化服务[J].图书馆学刊,2005.1.

[2]龙文元.以人为本[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朱晓琳,朱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情报科学,2003.7.

[4]裴尔念.浅谈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环境的优化[J].科技情报与开发,2006.23.

[5]郑志秀.浅谈新世纪图书馆环境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1.

第6篇

关键词:图书资料 资源共享 信息管理

当前,高职院校基本都建设有自己的图书信息的检索网站,方便师生对各类电子资源的查阅,同时许多高校还通过购买其他的网路数据库、图书文章并进行个人数据库的建设开发,加快了数字化馆藏的作用以及自身的信息化进程。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可以大大提高处理信息,在一张仅三英寸的光盘上可全文存50 万页文献资料。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加快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先进电子信息手段创新图书管理来实现图书馆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已势在必行。

1.高职院校现代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基本状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网络全球化,使图书资料工作走出了空间的限制,打破了资源相对贫乏的局面。加上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资料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难度,使资源很难被另外一个图书馆或本图书馆系统以外的他人获得,而且传统的收藏为纸张,传送不便,更为资源的高效利用设置了障碍。网络的发展,彻底地改变了这种不良的状况。

1.2互联网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信息交流渠道,大大加速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及利用率,使图书资料工作者可以提供高效充分的资料服务。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的各种分析和比较同时也为咨询者提供了更为科学可靠的分析结果,使行业效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庞大的国际网络中,只要在拥有终端的不同地区,便可以检索到本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文献。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的各种分析和比较同时也为咨询者提供了更为科学可靠的分析结果,使行业效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信息数据化及信息市场化的进程,拓展了图书资料的工作服务领域。

2.高职院校现代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走现代化、网络化道路来进行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是图书资料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图书资料的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2.1管理模式陈旧、服务手段落后,部分单位还在使用手工卡片式管理方式,工作效率低下。

2.2文献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利用率低,部分图书一直尘压和闲置。

2.3是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服务内容单一, 服务方式仅限于传统的书刊借阅和书目信息服务,缺乏对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加工,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

3.高职院校现代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的基本设想

3.1不断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

随着信息网络化技术应用在图书资料馆室日益增多, 图书资料馆室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将一些免费资源转换成图书馆室的数据库资源,使之成为图书馆室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丰富馆藏的同时,使网络环境趋于有序,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因此,每个图书资料馆员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通过在职进修﹑报读学位﹑参加学术研讨会议﹑讲座﹑短期培训等形式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层次﹑全方位﹑复合型的图书馆管理人才。只有拥有这样一批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网络技能,又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同时还具备获取、组织、传播信息能力的新型图书馆员,图书馆事业才可持续发展。

3.2依托重点学科,突出特色馆藏信息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

重点学科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带动和促进其他学科的快速发展。因此,文献资源采集应向重点学科倾斜,现代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对这些重点学科的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全面的收藏。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正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和整理,使之有序化,建立馆藏信息的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的特色数据库,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资源的作用。

3.3加强数据库建设和对文献信息的深度发掘,满足用户需求

数据库建设是实现图书资料馆室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工作。没有这一基础,图书资料馆室自动化系统毫无意义,无从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只有建立相应的通用型、标准化的数据库,图书资料馆室才能实现各项工作的自动化,才能借助于通信网络,通过计算机对数据库的资源进行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图书资料馆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各类型馆藏文献数据库,逐步使馆藏资源数字化,增强馆藏文献的易检索性和可传递性。在开发馆藏信息资源、建立数据库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以保证信息资源的相互兼容和共享性。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文献信息深度发掘,满足各类读者求广、求深、求新的多样需求。

4.结论

图书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人追求的理想。多少年来,资源共享受到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一直停留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从总体上来讲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目前我们急需做到的是要加快高职院校各个图书资料馆室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尽早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尽快缩小与先进国家在图书资料信息领域中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赵洋.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J].华章,2011.07.

第7篇

余远瞩,(1967.10-),男,四川大学国资处

彭敏,(1962.05-),女,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过上幸福生活,人们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图书资料作为知识“源泉”,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图书资料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人们获取知识,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当务之急,需要加紧对图书资料优化管理。本文基于图书资料发展现状分析,阐述图书资料管理重要性,提出优化管理措施。

关键词:图书资料现状 图书资料重要性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1、图书资料管理现状

1.1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

图书资料管理属于技术性管理工作,该工作综合性质较强,对管理人员要求也较高。管理人员不仅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及具备计算机熟练操作技能,而且还要拥有系统化、理论化图书管理知识。当是,当前图书馆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低下,管理人员不具备管理技能,无法满足管理需求。[1]

1.2管理设备不先进

当下,有的图书馆还沿用传统的管理设备,例如:阅览室、目录柜、书架以及写字台等,这些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料业务管理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笼罩社会,资料文献基于形式多样的载体演化,对资料开发、资料整合、资料管理等方面要求逐渐提升。传统管理设备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发展需求,导致管理质量下降。

1.3资料管理工作不到位

当前,图书馆资料管理模式落后,这些模式无法满足科研需求、学习需求以及实践需求等。加之,管理手段不科学,依旧沿用封闭式管理方式,人工管理占据主导位置。[3]图书馆还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这严重阻碍资源优化配置效益。

2、图书资料管理优化重要性

2.1图书馆发展需求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当下,能够抓住发展时机,并且做出准确应对,势必会在竞争中取得优胜地位。对图书资料管理而言同样适用,图书资料管理应当得到创新和优化管理,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发展,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工作,才能立足于市场。以往图书资料工作管理形式比较繁杂,如今已经打破常规方式,趋向简化工作流程,旨在提升图书资料管理质量。基于科学管理意识下开展管理工作,提升决策正确性,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开辟新道。[2]

2.2改革必经之路

当前,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我国政治体制以及经济体制发生改变,体制改革速度飞快,导致图书馆外部发展环境发生改变。在该背景下,图书馆内部管理也应当适度随着改变,逐渐摒弃传统管理模式,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图书资料优化以及创新成为必然趋势,因此,需要抓住发展条件,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才能保障图书馆未来发展势头,顺应社会发展需求。

3、图书资料管理优化措施

3.1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图书资料管理是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之保障,也是社会人员汲取知识之“源泉”。图书馆管理人员理当具备高水准专业素质,为社会传递、储备、积累更多知识。当前,管理人员所属的年代为信息年代,网络信息背景下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管理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习网络知识,为图书资料管理做好准备。[5]管理人员应当正确认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立志为图书事业发展奉献,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不断提升社责任心。另外,图书馆需要扩大实力队伍建设,广纳更多高素质管理人才,提升图书馆管理质量。

3.2配备图书管理设备

设备、设施对于图书资料管理有重要影响,是图书资料管理必备物质基础,能够直接反映图书馆管理经济水平。购置先进的设备,能保障资料管理效率。随着科技社会高速发展,信息网络普及社会各个角落。图书资料管理应当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图书馆发展应当从资料管理形式、业务管理模式角度灵活使用网络信息。给图书馆添置适量的先进管理设备,摒弃人工办公模式,逐渐趋向电子管理方向发展。一些重要的图书资料已经由纸质文献类型转化为电子文本形式,推动文本管理形式向数字化管理方向发展。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发挥两者并存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尽量避免管理劣势出现。设备添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图书效率。

3.3实现现代化资料管理

在网络信息普及的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应当朝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轨迹发展,逐渐实现现代化信息管理。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重视网络信息技术使用,不断提升现代化管理效益,做好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第一,建立起技术服务类型系统。当前,文献管理较凌乱,要构建起统一地管理规范,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检索,提高联机检索效应。经济资源丰厚的图书馆,还可以组建特色数据库,分类管理该数据,做好数据更新和维护工作。第二,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信息意识,优化服务模式。[2]改变以往单一管理模式,使其向知识管理方向迈进。树立知识为核心服务理念,图书资料分类、整合以及编排工作应当得到确保。第三,重要文献信息,需要进行深层次开发。从信息利用、研发、利用角度分析,深入挖掘有效信息,保障客户获取高质量信息,满足客户不同需求。

3.4网络建设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发展已经呈现信息化模式,网络技术越来越成熟。技术发展进入客户机和系统互联阶段、服务器自动处理信息阶段,推动图书馆网络建设迈入新时期。图书馆要重视图书网络建设,做好局域网布控工作,图书资料管理引入网络技术,实现资源高度融合,提升资源共享效益。社会发展需要更丰富资源信息,高效联通的信息,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升图书资料管理质量,缩短和先进国家管理距离。另外,图书馆要善于使用闲置资源,整合网络有效信息,优化图书数据库,从而提升网络信息利用率,丰富了图书馆资料量,优化网络环境,保障图书馆网络建设质量。

3.5给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图书馆的工作是向读者提供服务,理当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最大限度开放图书资料。因此,图书馆的范围要扩大,面向更多的读者,向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图书馆应该给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读者阅读习惯、阅读偏向、阅读要求提供针对性资料服务。提供信息服务关键在于,满足读者需求,体现出人文关怀作用,提升图书馆管理效益。因此,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服务,建立起图书馆主页,满足不同读者需求。图书馆内部执行“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方式,读者在开放空间中阅读文章,逐渐形成“人在书中,书在人旁”管理效果。一种新型的个性化服务由此产生,便捷的检索、丰富的资料资源以及优质服务,等待读者享受。[5]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资料获得优化和创新管理,需要投入一段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便实现。需要全馆人员不断努力,基于先进管理理念上,完善我国图书资料管理方式,推动我国图书馆建设。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从物质需求逐渐向精神需求过渡,图书资料作为知识获取资源,管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5]

参考文献

[1]刘青芬.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图书馆党支部荣获“2012年度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优秀组织生活案例”奖[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3,2:1-3

[2]孙阳阳,谭丹丹.构建核心价值优化组织结构――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第四届业务研讨年会召开[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3,2:55-56

[3]梁转琴.试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25-30

第8篇

一、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各个行业和国际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这对于很多社会机构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状况下,图书馆管理不可避免地会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在借鉴了发达国家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之后,我国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也逐步迈入到信息自动化的应用模式中来,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但是,在图书馆的信息自动化管理模式的发展中,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网络的安全性保障不够完善

图书馆的资源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纸质书籍和文档的保管,利用信息技术后,资源的管理还需要对纸质文献进行第二次的扫描、储存加工,最终通过网络计算机终端平台为读者展示更为便捷的阅读服务。但是,在网络的运营维护中,图书馆往往缺乏专业化的人才,一旦图书馆内部局域网与国际互联网相连接,就有可能遭受到网络黑客和木马病毒的攻击,图书馆的网络系统也会在一段时期内处于瘫痪状态,影响整个图书馆的正常运营。

(二)无法保障图书作者的知识产权利益

我国的法律对于网络上知识产权的管理规定还没有做到十分完善,图书馆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中,通常没有考虑到自己在网上随意转载、发表的图书文献是否已经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和利益。因此,在原作者没有授予图书馆使用其作品的情况下,图书馆需要事先得到作者的许可,并且在建立网络信息数据资料库的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偿的阅读下载服务,读者需要支付一定的阅读费用,这样才能保障作者的知识产权利益。因此,图书馆在信息自动化的管理模式中承担的经济代价会更多,这不利于图书馆电子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信息自动化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更多体系的知识,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操作应用。然而以目前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来看,绝大多数人员能够运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信息,但是他们缺乏自主协助开发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二、信息自动化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使用

图书馆的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单元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既有电子信息设备,也有操控这些设备的人,需要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接收器和信息主管人员等各个独立单元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实现图书馆管理信息的自动化。信息自动化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书馆的操作管理方面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经常需要管理人员的手工式操作,特别是在图书采编工作这个程序中,采编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从上架的图书整理再到每本书的封条加工都需要按照步骤分批进行,工作效率无法进一步提升,常常也会出现遗漏和错误的问题。在图书馆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之后,电脑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数据的收集、检查和输入统一由电脑来处理,效率获得了明显地提升。一方面信息化数据处理简化了图书数据的搜集处理的流程,加快了进度,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少了人工手动操作处理发生错误的概率。

(二)图书的流通管理方面

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系统对于图书的流通管理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图书流通工作本身具有重复性和复杂性,以信息的自动化代替纯手工操作方便了图书流通环节上的管理;第二,传统上图书流通的信息化管理需要经过租赁、归还、更新、订舱、补偿、查询、统计等多个复杂化程序,各个环节之间没能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统一起来进行管理,采用信息自动化技术之后,图书馆的管理就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图书信息的不断循环管理。

(三)文献整理工作方面

现阶段图书馆中存在着大量的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料,这些文献整理工作要经过采购、加工、编制目录、管理、使用统计等众多环节。随着一些电子文献资源的数目越来越多,读者在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整理挑选出有效的使用资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图书馆需要引入信息自动化系统来处理,它通过编制图书目录、读者管理、文献查询、期刊管理等多个模块来实现自动化管理的目标,最大程度上方便读者对查找到有效的文献资源,提升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信息系统多媒体应用方面

图书馆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和文档型数据库的不同优点,运用跨多个系统平台运行的JAVA技术和可伸缩式组件进行系统构建,同时也可以使用IBM公司的数据库以及他们的开发工具系统,促使以影像资料为主的多媒体应用服务的产生。这样一来利用图书馆信息的自动化系统便能够准确地搜寻各类多媒体文献,为广大的图书馆读者提供全新的多媒体文件检索,实现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的高效运转。

三、信息自动化在图书馆管理构建的新方向

(一)建立面向读者的信息网络平台

图书馆网络资源的浏览需要读者支付相应的费用,有些读者不愿意支付这笔费用而放弃了阅读的念头,这限制了我国图书馆信息网络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如果要想真正实现我国图书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图书馆应该逐步解除资源使用的条件限制,让读者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资源的阅读使用中,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强化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

为了适应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的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和图书馆管理为读者服务的宗旨息息相关。具体来讲,首要任务是必须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并且制定出一套考核制度。培训讲座可以定期开展,重点是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管理,使其适应不断发展的图书馆信息自动化技术,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图书馆的信息自动化管理手段应用是图书馆管理改革的具体方向,也是必然的趋势。在认识到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管理相结合,开发出一套独立的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图书馆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图书馆在信息化道路发展方向上还刚刚起步,需要更多科技和人才的支持,特别是实现技术信息现代化和人才管理专业化将是图书馆今后面临的重点工作。只有这样我国的图书馆行业才可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屈兴豫.数字化与网络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定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2]李红玲.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特征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3]刘高翔.试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策略[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05)

[4]胡丽萍.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障碍及其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