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计算机学历提升

计算机学历提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09:33: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机学历提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计算机学历提升

第1篇

一、创设情境,增强动力

许多数学教师认为计算教学仅仅是计算,只要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会计算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所以在计算教学时,教师总是先出示要让学生学习的内容,然后示范计算方法,强调注意点,再让学生运用之前示范过的计算方法去计算。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师讲解计算方法时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这也是为什么计算题很简单,出错率却很高的原因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在计算教学时,我们要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计算情境中,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乐趣,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整合自己已经拥有的数学经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中的例题(见下图)。

题目中只是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然后根据教材的提示计算12×3与15×4。教材已经把计算过程列好了格式让学生填,如果我们按照教材中的步骤来教学的话,虽然学生经过强化,知道了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进行加、减、乘、除法计算时,应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但是学生对为什么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不太明白。所以在教学这一道例题时,我实地创设了一个真实情境:我让班中的两位同学模拟购物情境,一位同学从我这里买走了3副中国象棋,一位同学从我这里买走了4副围棋。我让学生算一算他们一共要付给我多少元钱。学生很快就知道应先把每一个人付给我的钱算出来,然后再把两个同学所付的钱数加起来就可得出两人一共要付多少钱了。这时,我追问:在计算12×3+15×4时,为什么计算过12×3=36后不是先加上15后再乘以4呢?学生经过刚才的情境创设,已经明白了这一道题的计算过程,所以都齐声回答道:因为12×3算出来的是买象棋的钱,15元是一副围棋的钱,而不是4副围棋的钱,所以不能先加15再乘以4。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明白了为什么要先算15×4了。接着,我再强调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由于学生已经融入我所创设的情境中,所以都能自觉地听我讲解计算方法,并且能自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

二、口述过程,梳理算理

学生明白算理是他们计算正确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明白算理,那么即使有时候做对计算题,那也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很多学生出现计算错误都是因为不能正确理解算理。所以,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梳理算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计算的正确性。俗话说:“言为心声。”说话是学生梳理算理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教学计算内容时,我们要经常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并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或思路,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脉络,知道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计算方法。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1页“想想做做”(见下图)。

当学生做完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因为有了第一题的格式做例子,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计算第二、三题时,当乘到十位上的数字时,也都能与十位对齐,而不是与个位对齐。他们口述算理时,也都能很顺利地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思路。但是有少部分学生在做第二题时做错了,他们得出的答案是310,而不是2542,是什么原因呢?我让其中的一位学生口述他的计算思路,并出示他计算的竖式。没想到这位同学出示的竖式是这样的(见右图)。该生说:“当时我拿62乘以十位上的4时,也想把2乘以4的积与十位对齐,但是后来我发现下面拿6乘以4时,得到24,一看这个24都得写在十位的前面,感觉不对。你看前面无论是例题还是‘试一试’中的题目,当乘到十位上的数时,一般结果只是在十位前面多一位,哪有多两位的,所以我就想可能是把2和4的乘积8与个位上的2对齐吧。”听了这位学生的话,我马上明白了他还没有真正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发现了问题,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所有学生理解为什么与十位相乘的时候一定要与十位对齐。如果我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而只是简单的以“对”或“错”来进行评价,即使学生按照我的方法纠正了算法,他们也还是没有明白这道题的算理,那么在以后的计算中,就还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三、重视口算,强化估算

口算是学生进行笔算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确保自己口算迅速、正确,那么也就不能保证笔算的速度与正确率。而估算是学生及时预测自己计算是否正确的基础,当学生笔算出一道算式后,用估算的方法估一估计算的结果在什么取值范围内,就可以大概知道这道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了。像前面计算62×41这道题时,如果学生对于20以内的计算不能一口说出来的话,那么就可能出错。如果学生养成估算习惯,那么在计算62×41时,就可以把62近似为60,41近似为40,62×41的结果就一定比60×40的结果大,也就是说计算结果一定要比2400多,而那位算出答案是310的学生就会发现自己计算错了。因此,我们要加强口算与估算教学,经常训练学生的口算与估算能力,让口算与估算充满数学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只有学生的口算与估算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才会慢慢提高。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时,教材中出示的例题是144×15,让学生直接用竖式计算,然后再小组交流算法。我在教学这一道题时,融入口算与估算教学,把口算、估算、笔算教学融为一体,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5=1500,40×15=600,4×15=60,最后算1500+600+60=2160;估算时,可以将144看成150,然后计算150×15=2250,也就是说144×15一定小于2250,比250少6×15=90。最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笔算练习。这样,通过前面的口算与估算练习,学生已经基本上理解了这道题的算理与大致结果,这为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四、养成习惯,确保准确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正确的重要保证。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时,竖式上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是一抄到横式上就抄错了。比如24×14,竖式上计算结果是336,但是一抄到横式上就写成了363。也有的学生明明计算的是24×14,但是一列竖式就列成了42乘14。还有的学生书写马虎,数字写得让人看清是几,特别是在脱式计算中,前面写出来的数字,下面再计算时连自己都认不出来,从而造成最终计算结果的错误。这些都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而造成的。所以,在重视教学的同时,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与细心检查的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不会出现笔误,保证计算准确。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207-01

据调查,2007-2009年中,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飞速下降,已经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排名第2[1]。

这样的情况是否是单纯的属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过多和就业社会需求不够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后根据调查分析得出,事实并非如此.例如,智联、中华英才网等知名招聘网站,网络工程师等IT相关职位常年处于招聘热门职位前列,每一天的招聘信息竟达到万余条[2]。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无法就业、并且需求单位也招不到理想人才?

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根据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的教育现状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发现,普遍存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低下并且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轨的情况。

(一)教学题材过于陈旧,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伴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诞生到发展至今,各种新的尖端技术层出不穷,软件更新更是日新月异.不仅仅是计算机的专业人士,计算机科学已经普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年龄跨度也从老人到孩童.那么,在这种全民皆能计算机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呢?我想,学校除了要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还应该综合当前计算机的发展,不断让学生了解新知识,新技术。

当前社会上的主流计算机培训学校,平均每18个月左右教材进行一次更新,教学过程融入主流的技术和产品,使学员掌握最新的技术;师资通常拥有5-6年的实战经验,多数担任过研发一线的项目经理。然而据了解,为数不少的学校还在使用5年前出版的教材,有些课程甚至还基于Windows 95/98平台进行授课,教材更新慢,新知识、新技术很难快速进入课堂。同样,学校里为数不少的计算机老师多年来工作仅限于课堂教学,没有更多的实战经验,由此师资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跟紧计算机科学前沿的发展,也是计算机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主要因素[2]。

(二)教学方法不当,学校教学条件有限

目前,很多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照本宣科”等老旧的教学方法,并且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灌输,缺少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思维的拓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教学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学校每年的招生规模都在很快的扩大,这样就引发了新的问题,学校的硬件(计算机)设施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这降低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还有由于学校紧张的教学经费,很多老旧的计算机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更新,跟不上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在学校现有的设备下是没有办法进行的,这就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低下.

正如摩根资本与投资集团公司中国总裁刘建华曾说过:“我们不会轻易去用毕业生,因为招聘应届毕业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成本去培养。应届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很差,比如,像一些基本的办公技能,传真机、打印机的使用,都得手把手的去教。”[3]

二、提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要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对计算机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开发能力能够逐渐的掌握并运用,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为了这一目标的完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完善学习环境

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充分的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之中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计算机基础教学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是很强的,教师应该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在每一章节的理论知识过后,添加以下实例,让同学们去参与和应用,让同学们乐在其中,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想要学生有优秀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多的接触计算机才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我们应该采取讲练结合的机房授课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动手操作,使其能够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的能力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这样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容易。

(三)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计算机专业教育中实验和实践教学是,比较重要的环节,此环节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决定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就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设计和综合设计内容,做到难易适中且实验任务不能过重,如果多数学生无法正常完成的实验就没有开设的价值。

第二,加强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指导、管理和考核工作,重实绩和实效,通过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

第三,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的考核体系,由于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有效的考核方式将极大督促学生动手提高操作能力。

第四,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和项目开发活动,提高科研和项目开发水平,同时也尽早了解社会需求。

(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受打击能力

我们要多鼓励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对他们多加辅导和关注;对于有一定进步的学生要多给与肯定,树立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信心。让他们在学习中通过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达到提高他们自信心与交流能力.对那些没有信心的学生,我们要增强他们的耐挫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去剖析其产生挫折的因素,并教导他们如何去调整自己,防止他们有忧郁、过度紧张等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胜不骄败不馁,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的迅速普及,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势在必行.通过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完善学生学习环境.优化当前的教学结构,增加实验项目、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一系列紧跟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措施,来有效的提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第3篇

【关键词】 直观 算理 求知欲 探究性 习惯

学生对计算题缺乏兴趣,在计算方面还是特别容易出错。如:有的学生觉得计算题枯燥无味,很烦人;有的学生觉得很简单,不用动脑筋思考;还有的学生不管多大的数据都喜欢口算,不想打草稿等等这些不良的习惯,造成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因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一年级抓起,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小打下坚实的基础,必将终身受益。但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其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活跃思维,萌发创造的火花,感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9加4"时,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结果是"13",但却说不出算理。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 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我先出示有10个格的盒子,盒子里面有9个乒乓球,盒子外面有4个乒乓球。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摆,知道为了能很快知道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只要把盒子外面的4个乒乓球,拿出一个放在盒子的空格里,凑成一整盒10个。盒子外面的乒乓球由于拿走1个,还剩下3个,即把4分为1和3。进而说出9个和1个凑成10个,10个再加剩下来的3个就是13个,接着列出下列算式:9 + 4 = 13。同样,教学"9+7"、"9+8"、 "9+3"、"9+5"要求学生动手摆小棒,边操作边说过程边计算。这样使学生在"动一动、摆一摆、说一说"中充分感知"看大数,分小数,凑成 十,再相加"的计算过程。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好操作活动的特点,突破了难点,又理解了算理,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二、视听结合,坚持口算练习

口算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计算技能,同时它也是估算、简算与笔算的基础。加强口算训练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发展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学生的口算练习。如:教学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时,为了能让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我经常采用"视算与听算"两种形式的练习。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引发练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例如:练习10的组成时,老师打手势"4",学生打手势"6",表示4和6组成的;老师打手势"8",学生打手势"2"……。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时,老师说"9+6 ",学生答"15";老师说"8+5",学生答"13"等等,要求学生脱口而出。经常这样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 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原因,学生学习动机越强烈,越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一种内动力,因此,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就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对计算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并鼓励他们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为此,我有意设计安排一些竞赛形式的练习和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全班学生都积极去参与。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赛、抢答等。 "夺红旗"比赛,就是将一座山画在黑板上,山上有3条路,每条路上有5道算式题,抽出15位"登山队员",分成3组,每组一人算一道,最先完成且全对的一组为赢,可夺得一面小红旗。"数学接力赛",即每组一份题,每人做一道题后往下传,每组最后一人做完后,交上来,然后在班上进行评价,做得全对又做得快的一组就获得胜利。这样的比赛,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他们的潜能,还增强了学生们的进取心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四、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在做练习时,学生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但面对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能采用避而弃之或反复强调的方法,而是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我常常用"数学医院"的形式,把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暴露出来。当医院的"红十字"旗出现时,学生都很激动,纷纷争着当"大夫","大夫"要说出"病因",并把"病"治好,就评"好大夫"。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错误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从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断能力,从错误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五、严格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4篇

丰富而新颖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传统的教学内容多局限于教材,教学就是老师按照课本的编排结构将内容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学生按图索骥地记住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种教学内容不可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除了要让学生学到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内容外,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本专业领域的实际用途。在教授计算机应用时,就谈到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在医学实践过程中,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应用相当广泛。如以计算机为手段辅助医生进行医学诊断工作,通常把各种征象或指标(如病人的病史、症状、临床检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运行已编制好的各类有关程序作出各种可能的诊断。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会通过自己查阅一些资料,积极地了解医学职业中计算机带给工作的便利,学生学起来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在学生刚接触计算机课程时,常常觉得计算机课新奇而产生暂时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抽象的概念、定理、程序越来越多,往往使学生应接不暇,学习兴趣自然就渐渐淡薄了。怎样才能把学习的暂时兴趣转化成长久稳定的兴趣,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呢?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密切跟踪计算机在国内、国外医学界的发展现状,结合成功的临床病例展开讨论,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二、安排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是计算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检验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效果,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所以,应减少理论教学的课时量,同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量,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word的文档编辑和图文混排的章节时,我们首先给同学看一些漂亮的海报,然后提出明确的实践目标,学了此章内容后我们必须给自己做一张精美的名片。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更加注重实用性并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能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内容的感性认识。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结果轻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而许多事实证明,培养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比教会其更多的知识具有更重要的价值,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不知道该学什么,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知该从何开始,这主要是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目的没有把握好,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驱动,就是在每个章节或者每次课的开始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般覆盖了本章或者每次课程的重点或者难点。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摸索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记住知识点。在问题驱动的方式下,学生可以有目的地、思路清晰地进行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安排社会实践教学

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可以组织适当的社会实践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大医院的网络中心,通过医院网络中心的参观,学生们了解到现代化的医院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从门诊挂号、办理住院、处理医嘱、费用管理到病人出院全过程都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临床科室用计算机共有六大功能:住院管理、医疗管理、医嘱处理、费用查询、报表打印、系统维护。其中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是医嘱处理、住院管理、报表打印、费用查询。这样,就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以此激励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人智力因素中最高的因素,是其他各种能力综合运用的产物。而创造力的培养,要经过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实践性过程的锤炼才能获得,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应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循序渐进的途径。通过实验、演示、参观、实习、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实践课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己动手操作。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时我们应提醒学生可能会引起差错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理解和接受知识。并且可以通过现场打分、答辩等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认真真地做好每次实验,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由病人为中心的病房代替过去各种任务为中心的病房,计算机能力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只有提高认识,加强教师自身修养、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才能实现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真正变革,才能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远大的目标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慧英,蔡芳.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

[2]王艳红.浅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J].科技资讯,2007(10).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

1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重要性分析

1.1适应互联网经济网络的需要

信息技术在20世纪中期的飞速发展,促使互联网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正是因此,世界各国对于精英人才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不仅要求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必须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这也使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在人才的知识储备库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甚至肩负了建设经济以及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使命。数字化时代不再是过去“术业有专攻”的个人特长能力要求至上的社会模式,而是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应用能力的社会。数字化时代要求社会的各个成员都可以将管理能力、应变能力、战略能力、决策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种技能全方位地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种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模式的多方面、全能综合性人才[1]。因此高等教育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能力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能为时代所用的高技能人才,才能适应社会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这是推进现代化进步的重要举措。

1.2适应教育体制的改革

过去的传统教育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的社会人才需要。全球化的社会信息改革浪潮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与教育体制发起了挑战,要求教育事业必须改变原来的战略,向新的方向迈进,同时要求建立起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体系,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人才。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世界各国必须认清当今形势,改变教育方向,更加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因此,要加强非计算专业的大学生相关计算机能力,这对于教育体制的改革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由于互联网经济对于时代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国传统的人才培育模式在社会改革的浪潮面前显得有些无力。近年来,国家体制改革逐渐深化,增强了复合型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教学必须遵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基本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对于计算机要求提高,因此必须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大学生,以适应教育体制的改革需要。

2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途径

2.1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本科虽然将计算机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开设,但是计算机学科实际上是融合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课程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建立,同时也决定了大学生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兴趣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最基础的一点:编写教材,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以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作为选择标准,建立起科学、实用的教学课程体系,除此之外,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不能仅仅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灌输,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基本掌握逻辑判断与逻辑思维能力。当学生面对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理性地逻辑分析,使学生熟练应用所学的程序设计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对学生进行多阶段地引导,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个别到普遍进行思考,另外,教师要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总结法、实例法、分析法等。

2.2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极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实践过程。在实验教学方法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演示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教导学生将计算机应用能力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学习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2]。教学应选用多个具有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这些内容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长与兴趣,同时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综合性以及代表性,这有效克服了传统实验影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弊端,客观反映出学生真实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有一支科学化、高水平、热爱教学并且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运用新理论、新信息、新知识充实自己,完善教学。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奋斗的榜样,只有拥有高能力,高水平,高道德的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与爱戴,才能听从老师的教诲。师资力量的提高可以通过自我培养与引进两种方式来进行资源调配,调整教学资源结构。在引进优秀资源的同时不能忘记督促现有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

2.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加强对大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

传统的计算机能力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这种方式侧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从而忽略了应用能力的考查。教育部门和学校务必改革计算机的考核方式,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无论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力考核还是操作应用考试都可以通过上机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应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知识点编制而成,通过学生的解答情况可以基本判断出学生知识掌握的大体情况。

参考文献:

[1]潘鸿.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3,(6).

第6篇

[关键词]口算训练;设计练习;计算习惯;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186-01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通过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的训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并把计算能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不断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间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这几年也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孩子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整体数学成绩都非常有影响,并会让学生在以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怕学的情绪,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的训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如果没有熟练掌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口算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一个根本。口算快、准确,计算必然佳。要让口算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本学期,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让学生训练口算,通过这样不断的反复的强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都在逐步提高。当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了,计算起来就感觉不吃力,对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

二、设计多形式的练习,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寓教于乐

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对学生来说,游戏就是生活,只有游戏才能吸引到学生,所以在教学中加入简易,充满童趣的游戏,就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亲身体验,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级小朋友对进退位的乘除法计算都觉得有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会正确的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探寻出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在过程中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让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计算能力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到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教学时,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努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正确计算的基础。计算时,首先应该做到书写工整规范;其次应该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看清楚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然后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最后是教给学生检查演算的方法,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最重要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在上计算练习课时采取闯关、游戏、比赛、抢答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参与率极高,慢慢地学生就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笔者每次在课前都会拿出5分钟时间采用多种形式来做口算练习。每人10道题,或者“开火车”回答,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会很集中,也提高了计算速度,对于全部正确的学生及时进行奖励,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口算正确率和速度也就提高了。

四、熟记口诀,弄清算理

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九九乘法口诀,这是以后所有计算的基础,必须要练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和九九乘法口诀,笔者开设了练习课,在刚开始练习时,先要求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例如,在计算9+几的时候可以先这样来设计:

9+1+3= 9+1+5=

9+1+2= 9+1+8=

然后再出示

9+4= 9+6=

9+3= 9+9=

让学生充分理解凑十的意义。在练习时也要注意层次分明,在做退位减法的练习时,可以先做一组加法填空再做减法,例如:

7+( )=15 5+( )=14

15-7= 14-5=

9+( )=11 8+( )=16

11-9= 16-8=

在说明算理、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练习的题量,加快练习的速度。

五、重视错题纠正

第8篇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关键词:兴趣 习惯 算例 计算

多年来,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太粗心了,每次考试计算上总出问题。”每当听到这句话时,一种本能的责任感会油然而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怎样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对、算得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在教学乘法的口算、笔算时,课前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乘法口诀的训练,或者采用男女竞赛的方式训练;课上用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口算,用小黑板视算,或者听算。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的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中,有意出现“小马虎”做题时经常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先指出错误,再看看自己所犯的错误,既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课堂上40分钟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所以要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真听讲、积极用脑的习惯。除了抓课堂常规训练外,还要重视狠抓听、看、想、讲的落实。用心听。在听课的过程中,边听边动脑,积极思维,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及时考察学生会听的能力,我经常在班内组织听算、你问我答等练习。效果非常好。仔细看。会看懂书上的题目,同学的板演,凡是学生自己看懂的内容就尽量少讲,以训练学生仔细看的习惯,培养观察能力。善于想。我不仅要求学生肯想,而且注意培养其“善想”的习惯,既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留有“想”的余地,又教他们“想”的方法。 敢于讲。训练学生大胆发言(特别是后进生),训练学生讲思路、思维的过程,使他们从口练中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三、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

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课改初期的计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那么如何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呢?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四、练习设计的多样性

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为例。新授结束后,我针对学生计算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练习。比如,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后,我设计了三题改错题,这三道改错题比较典型,都是学生在计算中容易犯的错误,第1题是除到个位不够商1,应该商0,这个0没有写;第2题是除的过程中余下的数计算错了,第3题是商的书写位置错误。再有写;第2题是除的过程中余下的数计算错了,第3题是商的书写位置错误。再如,在教学调商的例题后,我安排了调商的专项练习——“根据试商情况,说出各题准确的商”,有助于增强学生调商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设计针对性的练习,攻其一点,做到逐步突破疑难点。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即练习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来设计编排。以除法这一单元中估算教学为例,先让学生估计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再让学生估计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时商是几;之后,又让学生估计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时,最高位上可能是几,这样层层递进的训练,体现了估算训练的层次性,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练习设计要有思考性。即计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算”,而且要会“想”,避免将计算练习单纯作为“程序性训练。例如:教完整十数除整十数后,我出示了四组一位数除一位数和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对比性练习,旨在学生通过题组练习,在练习中比较,发现联系,从而形成和旧知识之间的类推、迁移。

六、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