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09:33: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儿科护理重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儿科重症监护病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以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严密的监护和集中的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抢救濒死患者生命,使重危患者转危为安,病情趋于平稳的目的[1]。小儿各个器官发育均不完善,当受到疾病侵害时,可干扰正常的生理功能,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当住入儿科重症监护病室后,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产生恐惧心理,往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困难,而且也影响了他们的早日康复。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月入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PICU小儿213例,其中男120例,女93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3.3±2.9)岁,其中≤3岁92例,≥3岁121例。排除标准:
2 PICU患儿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2.1.PICU患儿的心理特点
2.1.1年龄不同的患儿对疾病的自我认识不同年幼儿除因疾病感到不适或痛苦外,一般不会考虑到疾病的危害。但年长儿,尤其是知道自己所患的疾病在短期内不可治愈,容易变得过分关注自我,极需要外界的帮助,需要鼓励,得到同情、关心和支持。
2.1.2年龄不同的患儿对疾病的反应不同例如年幼儿对发热的耐受性强,即使在高热时,也可玩耍如常,有些患儿虽出现高热惊厥,但降温后,经一定时间的休息或睡眠,又可若无其事,除非病重而不能耐受者外,决不会出现“无病”的状况。但年长儿,他们头痛时,常常“痛苦不堪”,有的睡眠不安,有的甚至产生焦虑,精神不振,不思饮食等,独生子女家庭中的患儿表现得特别明显。
2.1.3不同年龄的患儿对于治疗和日常的检查的反应不同由于治疗和诊断原因,经常需要对患儿作侵入性监测,这也影响对患儿的情绪护理[2]。年幼儿常常表现为哭闹、拒绝等,呈现出的是一种对于安全感的渴求。而年龄偏大一点的学龄前儿童,有些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没有病,不配合治疗或检查。年长儿心理则常常表现为有所戒备或畏惧,不配合治疗或检查。
2.1.4大多数患儿的自信感、安全感、自尊心减低患儿由于疾病、陌生环境、与父母隔开和具有威胁性的处理方式等,几乎使其不知所措。除小婴儿外,多数患儿拒绝住院,或伴有睡眠、饮食及精神状况的改变。
2.1.5初次住院与多次住院患儿表现不同初次住院的患儿,由于陌生的环境和人员,使他们感到陌生,常常表现畏惧。学龄儿童常常表现为由于害怕耽误学业而感到不安。多次住院的患儿,虽然对环境比较熟悉,但由于几次住院的感受不同,因此也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状态。
2.2心理护理对策
2.2.1重视护理环境的建设,创造一个温馨的患儿病室我们把病区绿化,病室内用彩色调,墙壁、走廊,装饰适合患儿心理特征的图案或卡通画等,适当配备一些适宜的玩具以吸引患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安心住院治疗。
2.2.2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做好本职工作基础护理是护理程序中的主要内容,我们应该做好基础护理,坚持三查七对,使治疗护理符合操作规程,只有这样,才可以尽可能的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给患儿带来优质服务,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
2.2.3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配合对于患儿所患疾病,对患儿及家长做恰当的解释,以免他们出现焦虑和恐惧心理,以便他们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检查。
2.2.4关心体贴患儿护理人员应温和可亲,对他们应注意接近并注意适当的逗引,这样可以消除对医护人员的戒备和恐惧心理。对于学龄儿童,可以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做游戏,辅导他们学习,以增进医护人员与患儿的友谊。特别是在治疗中,护士应给予患儿心理安慰,使患儿消除戒备、恐惧不安的情绪,以便于治疗和检查的顺利进行。护士应该掌握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要具有同情心,语言亲切,态度诚恳,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气氛,使患者感到周围的人尤其是护理人员人对他们的关心体贴。
2.2.5亲近患儿,取得患儿的信赖与配合对于那些沉默寡言或好说爱动的患儿,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说服他们,不可以对她们采取恐吓等行为,以免伤害他们的心灵。我们每个护士不但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而且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除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外,还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于在治疗和检查,取得他们的配合。
3 结果
213例小儿入住PICU平均住院(7.9±6.2)d。住院过程中能积极配合护理治疗171例,占80.3%,其中3岁以上小儿104例,占60.8%。
4 讨论
儿科重症监护病室(PICU)是以降低患儿病死率的为对象的主力军,在日常危重病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科重症监护病室收治的患儿,一般年龄为新生儿29d~14岁。当患儿住入儿科重症监护病室后,看到医护人员常常表现为哭闹,从而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困难,而且也影响了他们的早日康复。所以对重症监护中的患儿,要十分重视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采取恰当的心理措施,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我们通过对213例大于3月的患儿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患儿配合治疗率达80.3%,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3岁以上儿童占60.8%,提示学龄前儿童及年长儿更易进行心理护理。笔者体会到在儿科重症监护病室中,儿科护士面对的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因此儿科重症监护病室工作更要求我们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的重视,而这种治疗效果是PICU现代化的监测仪器及治疗技术所不能代替的。
参考文献:
1 儿科护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识别对潜在的和已经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及过程,这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2]。及时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能降低风险的发生。
1.1 管理方面因素
1.1.1 核心制度落实不力,不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①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儿科用药品种多、剂量小,给药时只喊床号,不对姓名,没有严格三查七对。②不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不按时巡视病房、病情观察不及时。③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护理措施不到位。
1.1.2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理人员与床位比不达标,工作量大,病人高峰时期,护理工作量明显增加,患儿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患儿家长催促,护士忙中出错。
1.2 护士自身因素。
1.2.1 年龄因素。新上岗试用期和5年内工龄护士占科室护理人员比例大,学历较低,专业理论及技术不熟练,且处恋爱婚育期,工作易分心。
1.2.2 技术因素。年轻护士穿刺技术不娴熟,心理素质差,家长对护士穿刺技术要求高,易引发护患纠纷。
1.2.3 护理文件书与不规范。医护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不全面,与实际操作有出入及有主观成分,缺乏连续性,未能动态反映病情变化等,均存在纠纷隐患。
1.2.4 感染管理意识淡薄。每个环节的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感染的隐患,因病房条件有限,不同病种的患儿安排住在同一病房,进行护理操作时没有注意先洁后污的原则,没有执行手的依从性。
1.2.5 护理服务意识淡漠。不能站在病人的立场为病人着想,解释不耐心,不恰当,缺乏沟通技巧,语言生硬,不严谨。
1.3 病人因素。
1.3.1 特殊的护患关系。儿科病房的医患关系不是简单的医护人员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而是医护人员、患儿及家属的多重关系,护士对患儿实施的一切治疗、护理性操作均在其家长目睹下进行[3],造成儿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
1.3.2 家长疾病知识缺乏。家长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对正常的治疗护理过程不理解,对护士不信赖,不接受治疗所必须的转归过程及康复期限。
1.4 环境设施因素。儿科治疗环境嘈杂,孩子哭吵,家长对护士的操作告知等常无心聆听;各种安全警示标识不显著或缺失;床栏设置有缺陷,婴幼儿有坠床的危险。
2 防范措施
2.1 明确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职责。护士长负责护理风险管理,科室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分析当前科室护理问题及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2.2 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加强重点人、重点时段及环节管理。①督促护士掌握并落实各项核心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定期考核护理质量,各项工作常态化。②护士长实行弹性排班。排班时新老护士搭配,均衡每班的技术水平、能力,合理安排节假日的班次,可排备班、二线班。③对于重点患儿严格管理,每班床头交接班,不留下任何安全隐患。
2.3 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定不同层次护士的培训计划,重点做好科室新上岗试用期护士的培训,包括护士礼仪服务规范,儿科专业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护理安全,医院感染相关知识,通过系统培训不断提高年轻护士自身素质。
2.4 护理文件记录符合法律规范。护理文件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因此,护士必须从法律角度去规范的健全护理文件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准确的记录病情,护士长每周对各项护理文件进行审查、把关。
2.5 严格控制医院感染。儿科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严格按病种安排病房,执行传染病及保护性疾病的隔离措施,严格手的依从性,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发生医院感染。
2.6 转变服务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沟通技巧,构建和蔼的护患关系。作为一名儿科护士要经常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感受,做到耐心、细心、爱心。了解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从患儿角度思考问题,不但掌握与患儿的沟通技巧,还要学会与患儿家属的有效沟通,使患儿家长理解信任我们,提高满意度。
2.7 改善就医环境及设施,保证安全实用。儿科病房地面防滑,各种安全标识醒目,病床使用有双面护栏的儿科病床。做好家属的安全宣传教育,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3 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我院儿科病房通过提高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和护士抗风险能力,增强护士依法施护的意识,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理纠纷文件明显减少,真正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缪薇菁 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2] 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
【关键字】质量持续改进法 儿科护理 成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pediatric care using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326 cases of pediatric inpatients, randomized single-blind p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6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with routine ca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care, plu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Results: com-pared the control group improved quality of car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Experimental group,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their families comparedwith the controlgroup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 Pediatric care;Effect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1中“持续改进”的含义是“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1]”。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从“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向“质量改进及质量持续改进”的过渡,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是新时期医院管理发展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2]。我院自2007年开始对儿科护理质量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09年10月儿科住院患儿326例,其中男144例,女182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14个月。病程最短3 d,最长25 d。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组(实验组)163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1. 2. 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质量持续改进法,以期不断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1. 2. 2. 1 预测管理是保证 护理管理者从人、物、技术、时间和信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1)时间预测。预测高峰期到来和持续时间。如2009年初夏的高峰期均提早到3月份,且持续时间延长,而秋季腹泻高峰期较以往推迟。2008年的手足口病流行期。在高峰期应尽量避免护士休长假、培训、外出等;高峰期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应急能力。(2)人力预测。预测高峰期的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不足是肯定的,因此平时应加强对儿科护士的培养使其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儿科护理最特殊之处是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和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制定儿科护士专科能力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做到新护士都能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术和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3)物资预测。根据近几年高峰期的状况,提前做好充分的物品添置工作,如最基本的床单位,患儿基本生活用品、办公用品、药品等。防止高峰期时引起护士的忙乱和收治患儿时的时间耽搁。(4)信息预测。了解高峰期疾病的特点,观察疾病谱的动态变化。当有季节性疾病发生的趋势时,应加以警惕,护理管理者应考虑人、物等应急措施,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对。
1. 2. 2. 2 弹性管理是手段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采用弹性管理的方法,弹性配备儿科护士,即按淡季住院患儿数配备固定的儿科护士,高峰期时,则根据需要增加能胜任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以缓解儿科固定护士的工作压力。
1. 2. 2. 3 细节管理是关键 高峰期工作量大,护士容易漏掉一些细节。首先,加床一般有固定的床位号,因此加床时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卡,以便核对。强调晨间交接班,安排专人做好床位号、床头卡的核对工作。同时要求护士认真记录输液巡视卡,以便保存。重视护士自身的心理反应,加强交流,了解护士应对高峰期的想法、措施、存在问题,以便加强支持和协调。启用质量持续改进本,发动每位护士登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缓急,护士长每日、每周进行问题反馈,制定改进措施、改进日期、改进情况等,要求护士每日阅读。减少同样问题反复发生,达到护理质量质持续改进的效果。
1. 2. 2. 4 技术管理是基础 护理新技术的应用,如普及静脉留置针。高峰期绝大部分的工作量是输液,护理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提高工作效率。2008年我院儿科高峰期住院患儿周围(头皮)静脉置管率达98%,其月静脉置管达312人次。由于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72-96 h,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即减少了每日重新穿刺的工作量,头皮针输液过程中因穿刺失败而再穿刺的工作量,由于每日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破坏而找血管难,穿刺成功难导致的护士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技术进步,让护士有能力完成大量的治疗(输液)任务,同时,可留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护理服务。
1. 3 评价项目方法
设定护理目标,了解服务质量现状,明确患儿的需求。临出院前对每位患儿和家属进行出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分析判断持续改进的必要性,从而决定护理质量的范围,列出重点护理质控项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K-WH检验。α=0. 05。
2 结 果
3 讨 论
儿科是一门集多学科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儿科服务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细节处理。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其中细节的处理是一门深入浅出的学问[3, 4]。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是依托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平台,借助护理质量数据管理对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自动监控,以护理质量管理系统为评价,实现护理质量基础数据采集,护理质量自动分析、监控,质量风险前瞻预防,并通过护理项目监督、分析,高效率地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达到护理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5]。近年来,我院在儿科病高峰期来临前均召开护士会议进行动员,明确护理管理及质量持续改进的对策,使各位儿科护士积极主动配合工作部署和人员安排,并在高峰期过后进行工作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对于专业护士要安排一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并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护士来担任。良好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进行来源于良好的工作习惯。众所周知,儿科护理工作琐碎而忙碌,操作技术要求高[6]。每天不仅要完成固定的日常工作,还要处理临时的、突发的一些事情。因此,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尤为重要。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得出:预测管理是保证,弹性管理是手段,细节管理是关键,技术管理是基础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通过护理管理的过程控制取得了成效,使护理人员能从容地应对高峰期儿科病房繁重的护理工作并取得的良好成绩。较好地完成了高峰期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任务。
参 考 文 献
[1] 徐朝艳,郑志惠,张振路,等.个体特征对护士职业紧张与疲劳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6): 530-532.
[2] 陈卫春.对当前护理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5): 450-451.
[3] 董 军,张宏雁.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2, 9(5): 425-427.
[4] 王庆林,向月应,张卫兵主编.现代医院整体医疗治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1.
云南省大理卫生学校,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如何对接。方法 自2011起,对所教授的护理专业班级采用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结果 2012年护考通过率为64.0%, 2013年护考通过率为69.0%,2014年护考通过率为77.0%。结论 通过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对接方法的应用,护考通过率逐年提高,值得推广。
[
关键词 ]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护考对接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3)05(c)-0046-02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ediatric Nursing Care Docking Test
LI Baoli
Dali Health School,Yun nan 67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vocational teaching pediatric nursing and nursing test how docking. Methods From 2011 onwards, the professor of nursing classes using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nursing pediatric nursing exam closely integrated. Nursing exam result 2012 pass rate of 64.0%, in 2013 nursing exam pass rate of 69.0%, in 2014 nursing exam pass rate of 77.0%. Conclusion applications vocational teaching and pediatric nursing care test docking methods, nursing exam pass rate has increased annually,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Vocational pediatric nursing; Education; Nursing docking test
[作者简介]李宝丽(1972.10-),女,本科,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人,讲师,研究方向:《儿科学》、《儿科护理学》专任教师;有执业医师证,内科主治医师。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简称护考)是我国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准入考试。根据我国2008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规定: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完成8个月的临床实习后即可以参加当年的全国护考。至2011年,我国对护考进行改革,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核,着重考查学生对病情的分析判断及处理能力[1]。对于仅仅在临床实习不到一年的中职护理学生来说,考试难度大,护考通过率较低,而护考是否通过不但与学生的就业,而且与学校的声誉息息相关。因此,如何提高中职学生护考通过率,就成了学生和广大中职教师关注的焦点,一般来讲,除了学生个人努力外,护理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也与护考通过率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如何对接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护考通过率,为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校2009—2011年分别招收护理专业学生,每级三个班,分别有198名,203名及211名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在本校已就读一年半,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
1.2 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主干学科之一,该校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讲授,是护考必考课程,儿科护理学试题一般占护考总试题的13%~16%。随着笔者对教学、护考认识和实践的深入,自2011年起,采用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 提高护考认识,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进行护考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护考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清楚意识到毕业后只有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才能顺利就业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督促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理论知识,临床实习期间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前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做准备。
1.2.2 紧贴护考大纲,对教材内容去繁就简,采用模块化教学 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和吃透护考大纲,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去繁就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考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模块化教学,一般来讲,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儿童保健;第三部分为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对这三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进行划分,根据护考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学中应该重点讲解,对于大纲没有要求的内容,而临床中又有应用的内容,也应该重点了解,这样既有效应对了护考,也有利于临床知识面的拓展。另外,还应注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问题,以获得问题的解决,这种从传统讲授为主转变为讲授研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2]。
1.2.3 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能力 儿科护理学中各系统疾病的护理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临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及护理要点,这部分部分内容系统性较强,与临床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不但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临床工作经验,也就是说要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很多学生不足的地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提倡理解后再记忆。如对发热患儿要注意保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超过 38.5℃时可采用物理、化学药物的方法进行降温,而对麻疹患儿,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乙醇拭浴,而对水痘患儿可用物理降温,但不能用阿司匹林。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理解疾病的特点,然后再进行记忆。另外,在教学中注重口诀记忆法[3],如婴儿发育的过程,粗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精细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一握二伸三抓扒、六换七捏九食拇。
1.2.4 重视病案教学 教学中注意采集并整理各种疾病的真实案例,在每节课结束后,老师提供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如:患儿男,5月,发热5 d,伴咳嗽气喘3 d,加重1 d。查体:体温39.4℃,脉搏146次/min,呼吸34次/min,精神较差,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血WBC18×109/L,N0.75,X线:双肺纹理增粗,有斑片状阴影。医生初步诊断:支气管肺炎。教师应依次提出问题,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治疗原则及药物的选择,护理措施有哪些?理论依据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1.2.5 注重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 通过积累和精炼,我校儿科教研小组已初步建立了有近1000道题的《儿科护理学护考题库》,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每天教学结束后都布置一定的习题进行课后练习,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点,每部分内容学完后,让学生完成历年护考真题相关部分的练习,以查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护考前,应进行模拟试题训练,寻找差距,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
1.2.6 考前集中辅导 近年来,我校针对护考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较差、且忙于临床实践,不能有效保证学习时间的情况,采用自主报名、考前集中辅导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4个周的集中辅导中,围绕《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制定考前辅导计划,在教师精讲、串讲课程内容的同时,学生通过做《护考题库》的试题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后一周安排为模拟考试,达到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查缺补漏的作用。
2 结果
2011年采用教学与护考对接的方法后, 2012年护考通过率为64.0%, 2013年护考通过率为69.0%,2014年护考通过率为77.0%。护考通过率持续提高。见表1。
3 讨论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从出生到 14 周岁的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的科学[4]。它与成人临床各科护理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与成人护理又存在着很大差别,并且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儿科护理学的具体数据多,概念多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杂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儿科护理学的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5]。护考是中专护理学生顺利就业和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护考制度不断在改革,护考考题越来越接近临床和注重实践能力,考题难度加大。因此,对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师来讲,如何创新教学的模式,适应新的护考制度以及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就变成了目前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非常突出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对接的探索研究发现,只有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护考的认识,紧贴护考大纲,对教材内容去繁就简,采用模块化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能力,重视病案教学,以及注重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考前集中辅导等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与护考的有效对接,使学生的护考通过率明显提高,较常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推广。
[
参考文献]
[1]罗丽芳,杨丽萍,聂小莉. 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的探索[J].当代护士,2014,3(1):139-140.
[2]谢玲莉,秦云.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1):335-336.
[3]边琼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浅谈《儿科护理学》教学体会[J]. 医学信息,2012,25(4):14.
[4]贾文颖. 护考与中职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有效对接[J].教育界,2014,24(8):94.
关键词:“翻转课堂”;儿科护理教学;应用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集护理、助产等专业于一体的重点课程。儿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翻转课堂”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笔者将2015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一、二班的女生纳入到实验对象中,分别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一班46人,二班47人,均为我校统招生,平均年龄为(17.2±1.0)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基础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
2.教学方法。两组选择相同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对照组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学习为辅;实验组则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两组 以“小儿支气管肺炎”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提前一周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完成任务,如果遇到问题,可以与教师或者其他同学讨论解决。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自行观看教师制作的视频课件,自己来学习“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相关知识,并解决几个重点问题:(1)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2)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危害;(3)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要点。在课堂上,实验小组派出代表来讲解问题,教师负责评估与指导,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难点知识,教师进行统一的解答。可见,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真正转化成为学习主体,教学课堂不再枯燥、沉闷。
3.评估方式。在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使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评估两组单元测试成绩。
二、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
“翻转课堂”实验组平均单元测试成绩为(81.22±6.18)分,对照组平均单元测试成绩为(72.3±7.28)分,前者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后者,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三、讨论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是建立在现代智能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在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与传统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位置转换,让师生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从而有效地分配教学时间。儿科护理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非常高,将实践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正是“翻转课堂”的最大优势,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线下学习,既可以降低学校的教育成本,还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到与之相关的知识。
此外,儿科护理学习效果对于孩子的生命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教师,有义务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护理措施与沟通技巧,并让学生将其应用在具体的护理流程中。然而,大部分医学知识都是枯燥、严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儿科护理课程失去应有的兴趣。利用“翻转课堂”和“微课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不易理解的沟通方式与护理技巧制作成为微视频,将各类课堂上难以触及的知识用条理清晰的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反复学习与观看,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与易混淆点。
实践证实,“翻转课堂”应用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笔者相信,随着儿科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会有更多的机遇将“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杨娜.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5(9).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对策
1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共不良事件27件。回顾此27份病例不良事件的发生经过,记录并分析其类型、发生的时间、责任人一般情况及可能的原因。
2结果及原因
2.1不良事件类型 我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类型为注射、输液类差错,共计13例;其中包括输液、注射失败6例、换药差错4例、配药差错3例。其次,护理服务及沟通理解类的不良事件9例,包括护患沟通差错5例及护医沟通差错1例,护理服务投诉3例。位列第三位的不良事件类型为医嘱相关类,共5例,主要表现为医嘱处理不及时、抄错医嘱、抄漏医嘱、未能认真核对等。
2.2不良事件原因
2.2.1护士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 儿科工作量大、繁忙,患儿输液时,由于不认真查对而出现张冠李戴,如更换液体时叫错名字,发口服药时剂量误差等。
2.2.2护士操作技术不规范 如为患儿采集动脉血,应常规消毒皮肤后,再消毒穿刺者的中指和食指,然后再用中指食指触摸动脉搏动处。有的护士未消毒自己的手指,直接触摸消毒后的穿刺部位,有的患儿家长通过别的方式了解到操作过程,对护士工作提出疑义,产生不信任感。
2.2.3护理服务与家长期望脱节 输液是患儿住院必要的治疗方式,但是小儿输液比成人难度要大的多,特别是高烧、腹泻、肥胖患儿。难度增加及其有可能没有一次穿刺成功,但是患儿父母及亲属却是认为来到了儿科这个专业的科室扎针是基本的操作必须一次成功,在患儿的哭闹妈妈的眼泪的促使下,家长会暴怒,否定了护士的一切甚至会对护士有不礼貌言语、行为;采血化验亦如此,儿科采血一般选择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父母对此操作恐惧紧张,会对护士施加言语压力,增加护士心理压力,若一针穿刺未成功,父母就会表现出不满意,甚至认为儿科护士的技术差患儿在儿科这个专业的科室无法得到专业的服务。
2.2.4护患沟通欠缺 护患沟通是增强护患关系的桥梁,许多医疗纠纷都是医护人员耐心解释不够引起的。如吸痰操作其实是个常见的有效的治疗方式,父母对此操作不了解, 护士缺少耐心的解释操作目的及意义未取得家属信任,导致家属迁怒与护士了。再如采血时家属对采血方式觉得恐惧,采血量也不能接受,这时候护士若没做好父母的解释工作, 易引起家属的不满。
2.2.5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儿科护理工作繁重、琐碎,护理人员少,大部分为低学历合同制护士,此类护士工作岗位不固定、流动性较大且工资低工作强度大,所以大多护士专业知识差、学习热情低、不能全心奉献;且由于工作时间短,对待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处理从而激化了护患间矛盾。
3防范措施
3.1加强护士队伍的职业教育 加强岗前教育,及培训。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儿科护理的特点,如何建立护患和医护之间的良性沟通,如何树立职业道德感,儿科的常见疾病或危重疾病的护理方法,相关法律规章等;从而帮助护士建立良好的护理习惯,特别是低资历、低工龄的年轻护士需要多次安排业务学习以求尽快提升护理质量,过硬的业务素质可有效减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3.2加强质量管理,落实各种核心制度 严格实施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是保障安全无隐患的法宝。护士若在工作中实行交接班的制度或查对制度不严格或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不严密,就极可能会发生事故。我们要以《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操作规程、护理规范等作为标准,与儿科具体工作相结合,制定好护理工作中应遵循的制度、操作规程以及护理常规。如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疾病的护理常规、危重患者抢救配合规程等以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有章可循及有安全有效的依据。
3.3强化关键环节的管理,防患于未然 将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作为重点培训人员,加强检查其工作的具体情况,根据发生的问题给予帮助与分析,督促其整改。对危重的患者或特殊检查的患者给予重点关注,重点进行交接,抓好基础护理,宣教必须到位,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解决。抓好查对、交接班制度以及分级护理、抢救工作、消毒制度的落实率。抓好双休、节假日护理人员的调度安排。利用宣教以及晨间护理给予患儿家属安全教育等。
3.4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儿科护理人员往往要面对小孩的病痛甚至死亡以及家长的责骂,易出现厌倦、冷漠的心理。这些都会让儿科护理人员产生负性情绪,导致工作上不主动积极,缺乏上进心,对学习没有热情,工作不严谨,这都会导致差错的发生。对此,我们应该激励儿科护理人员,并给予一定优待政策,合理的提高待遇,增强积极性;给予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选派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进行学习进修,提高其自身以及科室的业务水平。对于情绪不佳者,鼓励其合理宣泄,减轻其思想上的负担,缓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激发其工作上的信心以及热情,有效的防治事故发生。总之,医护人员应极力保障护理的安全性,努力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强化护理工作的质量,时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以期让患者及家属感到满意。
3.5增强护患的沟通,处理好护患关系 在患儿入院、治疗或康复期以及出院后等时期给予健康宣教,出院后进行随访,让患儿和其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工作中要注重一些细节,合理的延长护患之间交流的时间以及增加交流次数,减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病房的巡视,对于病患的有效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履行医嘱,告知详细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措施。加强学习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规范护士在各样工作中的文明言行,改善好护患之间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1]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0,7(11):54-55.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了查对制度:(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骨科护理常规及显微外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
4、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晨间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1、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要求护士长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开展工作。
2、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按等级医院要求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内容为:安排本周工作重点,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向各护士长反馈护理质控检查情况,并学习护士长管理相关资料。
3、每月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不断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4、组织护士长外出学习、参观,吸取兄弟单位先进经验,扩大知识面:5月底派三病区护士长参加了国际护理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结束后,向全体护士进行了汇报。
xx年儿科护士年终总结?xx年儿科护士年终总结哪里有范文?了xx年儿科护士年终总结供护士们参考: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我即将结束儿科的实习,回顾这些日子,是苦是乐,是酸是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在儿科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受益颇多,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们的实习科里的老师们都蛮重视,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如,静脉穿刺,吸痰,雾化,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飞翔的白衣天使。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儿科;纠纷;满意度
本文研究分析了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先将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现有护理人员16人,包括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10名。临床护理人员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5.12±2.42)岁。学历水平如下:本科及以上学历4人(25.00%),大专10人(62.50%),中专2人(12.50%)。
1.2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儿科住院患儿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儿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具体的管理措施如下所示。
1.2.1规范护理
医院儿科应该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做到护理操作有章可依,提高护理操作和护理管理的规范性。儿科临床护理的管理制度,应该全面覆盖岗位责任、护理安全、日常细则等内容;管理人员应该加强检查,严格监督,及时纠正护理操作中不正当的行为;全面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建立具有凝聚力的现代护理团队。
1.2.2岗位责任
护理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一线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岗位责任的重要性及儿科科室的建设意义。教育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用心呵护每一位患儿,体谅患儿家属的焦急心情;学会换位思考,从患儿家属的角度看问题,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1.2.3安全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首先主管护师记录填写患儿的基本信息,包括患儿姓名、床头编号、延误过敏情况等,在给患儿注射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名称和使用剂量,给药时间、有关医嘱。之后执行护士和核对护士在准确无误用药需求之后,确认签名。在护士人员检查完成的基础上再让患儿家属进行核对,提高反向查对工作质量。
1.2.4护理培训
护理管理人员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及深化,组织岗位大练兵。选派优秀的护理人员外出交流学习,充分吸收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和操作水平。对于缺乏护理经验、操作技术不成熟的低资龄护士或实习生,资深护理人员应该帮助她们提高技能,熟练儿科护理的基本操作;克服内心的恐惧,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应该动作准确迅速。
1.2.5护患沟通
儿科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相关技巧,在为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该提醒患儿家长相关的注意事项。如:不能擅自调整输液速度、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饮食干预、心理干预等。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安抚患儿的不安情绪,鼓励患儿勇敢的面对治疗,学会与小朋友打交道,尽量获得有效的口述信息。
2.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评价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儿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儿科的临床护理质量直接发映出一家医院的服务水平。近年来,在新医改的深入推进中,医护人员在服务意识、工作方法、沟通技巧等方面均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儿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其他科室,这会对医院的整体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1~3]。本次临床研究表明,在推行人性化护理管理之后,儿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医疗服务机构的不断涌现。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亲近友好的医患关系,全心全意关怀患者,不断深入推进现代人性化护理管理方式[4]。
作者:王金莲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扶贫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李翠花.浅谈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2:210-211.
[2]黄雪芹,刘倩如,王燮衡,李迎芳,叶平香,洪巧玲.人性化服务在儿科分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