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09:33: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物理的实验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处山区的初级中学实施新课标后,物理教师常常面临实验设备落后、器材缺乏的现象。教师如何进行实验教学,发挥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山区的初中学生由于接触面不广,对新生事物的认识普遍不够,因此更容易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山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迪其定向探究的思维。
在实验中,利用趣味实验导入新课是一种相当普通的实验导入方法。如果教师善于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就能创设出良好的课堂实验情景,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形成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然后提问: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会下落吗?实验结果(乒乓球不会掉下来)让学生们惊讶不已,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引入新课教学,向学生解释:气体压强与流速有关,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当用口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的气体流速比下方的大,乒乓球下方气体压强较小,于是,乒乓球被气压差托起来了。为了加深印象,我又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这一结论: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将会观察到两张纸反而向中间靠拢。我进一步举一些应用实例,如:铁路站台上的人必须站在安全线外的位置上候车等。学生既惊奇又信服,一下子理解并接受了这一抽象的物理知识。
通过生动的实验情景,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提供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来领会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因此,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尽可能多地把物理现象通过多种实验方式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以帮助学生发展实验技能,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领会和掌握。在演示实验中,采用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或在课堂上师生共同配合演示,或老师指导学生上台演示等形式,充分体现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如演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时,让学生上台拉马德堡半球以证实大气压存在且数值惊人;演示摩擦起电现象时,让学生上台演示丝绸跟玻璃棒摩擦,以证实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有电荷。
由于我县地处山区,条件所限,实验室器材不够齐备,特别是实施新课标后,增加了许多实验内容,实验器材更是缺乏,以致很多实验无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总是想方设法解决这一困难,如自制演示实验器材或鼓励学生动手自制分组实验器材。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时,学校实验室不具备整套器材,只能提供老师演示所用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无法进行。特别是溢水杯,若用烧杯代替,当水溢出时,水会沿杯壁流失一部分,造成实验误差大,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为了让学生多动手,并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该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妙招:取来一次性塑料茶杯大小各一只、内径较大的吸管一根、适量水、小石块、细线、弹簧秤。把吸管斜切一小段,在大塑料杯口下用点燃的香烫一个小孔(其它方法烫也可,大小刚好能让吸管插入即可,这样水不会沿杯壁流出而增大实验误差),把吸管斜插在小孔上,小杯用细线系住做成一个小桶,用来承接“溢水杯”溢出的水。石块用细线系住,实验器材就齐备了,然后指导学生完成探究过程。此实验器材取自生活常用品,取材容易,造价便宜,制作又简单,解决了器材不齐备的难题。又如在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课文中要求将平面镜(用一块玻璃板代替)竖立在桌面上,实验室没有器材能让平面镜固定竖立在桌面上,实验时若让学生扶住平面镜,容易使镜面晃动,甚至与桌面不垂直,造成实验失败或误差增大。因此,我指导学生在平面镜一侧贴上一条双面胶纸,实验时用一块三角板直角边与平面镜贴在一起,另一直角边紧贴桌面,使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实验就能按要求顺利进行了。这些做法获得了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单享受了器材制作的乐趣,还认真完成了相关的探究内容,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3 鼓励制作发明,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和创造能力
论文关键词: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感觉大多数学生对物理学习没有兴趣,导致物理成绩不理想,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得知,其实学生并不是真正讨厌物理学习,而是没有真正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应在物理教学中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做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物理成绩,并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1、鼓励学生多动手,通过积极参与带动理性思考。
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仍旧是不完善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感官认识,学生更为感兴趣的还是亲自的动手操作。因此在物理课上应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尽管开始的时候学生操作的目的性还不是很明确,但是我们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物理学习水平的关键,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物理规律和原理。这样掌握的知识不仅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而且乐于参与这种有趣的课程。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自己不懂得事物存在好奇心,而且这种好奇心会伴随事物的惊险性刺激性而增加。例如在讲天体运动这一节课时,先通过多媒体放映一段发射神舟六号飞船和宇航员太空行走的录像,教师在提出相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先不给出正确解答,带着问题学习本节知识,学生为了满足其对事件的好奇心初中物理论文,会认真听讲并且认真思考,教师一定要在本节课给出问题的正确解释,否则学生的兴趣会打折扣的。
3、把物理实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利用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同学不爱学习物理就是觉得物理没有用,和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这样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其进一步学习物理的积极性cssci期刊目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以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一定的实效性,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这样一方面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很有用自然会更加用心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我们农村很多家庭都在自家院子外安装一个门灯,但是门灯的开关却是问题。因为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人走灯灭,晚上经常是摸黑开灯摸黑进院,造成一定的不方便。在电学的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楼道灯”原理的学习,了解到这种电路原理,对于农村的门灯同样使用。因此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家庭的门灯进行改装。这样自己的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好评,自然也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有效利用多媒体,通过大量丰富的事例丰富学生的视野。
物理课堂上很多物理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甚至很多高新技术很多同学都没有听说过。通过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新技术,使学生对于这些新技术有所认识和了解,才能进一步对其产生兴趣。而且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科目,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弥补了课堂实验的不足。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这既是物理学科的特点同时也是物理学科的优势,我们应该深入挖掘这一优势,吸引学生投入到物理的学习当中。通过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使学生在乐趣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于物理兴趣增加了,自然物理的教学效果也会大幅提高。
一、重视演示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当前,初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因此,在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在实验教学中,可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例如“光的折射”教学中的演示,我是这样做的:用一张白纸糊在一个玻璃瓶外,用小刀在纸上竖直切一条小缝,再用手电筒垂直小缝照射,在玻璃瓶的另一面会出现一条亮光,并用笔做上记号,然后向瓶内倒水,观察到亮光向一边偏移许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并对实验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实验演示是一门艺术,为学生学习物理创设了良好的心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当教师把现象直观、结果精彩的物理实验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时,学生的心灵将产生极大的震撼,生理上还会产生愉悦的,形成对物理美的一种向往。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听课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激起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勇气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一旦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的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演示实验则是创造理想物理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如:在给学生讲解浮力时,可以用演示实验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演示,学生观察)把一个装有沙子的盒子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问学生:盒子在水中受到了浮力吗?让学生观察,教师在不断改变盒子中的沙子,让盒子在水中做上浮、悬浮、下沉运动。学生回答:盒子受到了浮力, 最后老师指出这个浮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浮力。从而引出问题悬疑,激起学生学习浮力的兴趣。
2.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探索物理未知领域的热情
中学物理学科中有许多内容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我们仅借助教师的讲解,学生学习起来是既枯燥乏味又难懂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对物理产生兴趣的。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适当的时候引入演示实验,则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热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物理未知领域的热情和求知欲。如:在讲电磁场与电磁波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电磁波和电磁场这种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生动具体的展现给学生。
3.演示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物理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物理画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形象记忆。演示实验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大脑潜在因素,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的记忆牢固、持久、记忆的方法.例如理解记忆法、直观记忆法、趣味记忆法等等 ,学生巧妙地利用这些记忆方法,能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但是,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不能得到锻炼,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
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想想:“我要做什么?”、“我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四、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必然走势,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和方法,组织多媒体信息,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学优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例如,对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过程分析,笔者应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展现了随着物距的改变,像的性质也随着变化的全过程,形象逼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求知欲高度旺盛的状态,学生也容易理解,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培养学生对于事物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是能够创造一个不受干扰的物理环境,让物理实验者在其中能够很好地对物理现象进行探索和研究,发现物理规律。基于物理实验这一特点,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启发下或者自己动手创造一个相对适合物理实验的环境,将物理知识以一种具象的方式展现在眼前,从而了解事物的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对于事物客观性存在的认知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实验目的和清晰的实验操作程序。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做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记录实验结果并且讨论。物理现象是错综复杂并且是不断变化的,需要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不断运用大脑来进行分析。物理实验是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动手操作练习,是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精神的重要方法。
二、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
1.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初中教学的主要方式,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的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在讲解物理知识时,大部分老师更多的是结合课本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消化吸收。但是物理是事物不断变化的本质过程,单依靠老师口头讲解难免抽象,学生没有办法光凭自己的想象完成对物理知识及现象的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对物理不感兴趣,甚至因为总是没有办法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而产生厌学情绪。
2.实验设备满足不了物理实验教学的需求
实验设备的齐全是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但由于物理实验所需要的器材较多,一些辅助器材成本较高,学校建设一个条件相对齐全的物理实验供学校师生使用。由于我国物理教学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物理考试中也主要是将物理理论的掌握情况作为主要的考核标准,因此许多学校的实验室或者形容虚设或者设备陈旧只能完成物理书本上的实验,没有办法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物理知识提供帮助。
三、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
转变以物理理论为主的教学观念,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推行。物理实验教学很好地利用了学生对于物理现象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一步一步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物理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扫以课堂讲解为主的沉闷气氛。单一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讲解所有的物理实验方法、步骤和原理。长久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没有办法适应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还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物理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物理实验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物理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
2.提高老师在物理实验方面的专业性
每一种物理现象都可以进行一种物理实验。物理现象的多变也就造成了物理实验的多样性。物理老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局限在书本教材中所提到的实验,还应该主动学习寻找其他物理知识的相关实验,丰富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
3.走出课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关键词】实验 初中 物理教学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虽然没有高中物理复杂困难,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对其难以提起兴趣,其接下来的学习将会受到极大的阻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渴望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有意思的,不是一听就知道答案的东西。为此,实验教学应运而生。利用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让学生学会合作,懂得如何去自主探讨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演示,学生还能更直观地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本文就将来探讨一下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法。
1 激发兴趣是前提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逐步转化为因果认识兴趣和概括性认识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除借助于生动风趣的语言,有趣的神秘的物理现象、伟大的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上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动机和主动探索物理问题的习惯,以使学生长久地保持对物理的兴趣。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要求学生对比沸腾前后气泡的大小变化,并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水在沸腾前气泡先大后小,没到水面就消失了;而沸腾时气泡先小后大,到水面处破裂开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从而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兴趣和能力。
2 学会合理安排实验课内容
初中物理课本上安排了不少小实验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自动跳过这些内容,而应该将实验环节纳入到正常教学计划里。实验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做实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其学习兴趣。想象和亲眼见的差距有时候很大,如同在现实中见到明星和在报纸杂志电视上见到明星的感觉不同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穿插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内容,如瓶吞鸡蛋等。通过实验内容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
3 学会用小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首先是因为绝的它好玩,有趣。除了普通的教学激励法,教师还可以运用实验的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下结晶过程,将一枚晶核放在冷却的溶液里,让学生观察记录一个晶核是如何一点点庞大变成一个结晶体的。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演示一下有关压强的实验,如将一张燃着的纸扔进瓶子里,在瓶口放一个鸡蛋,鸡蛋因为瓶子内部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的缘故就会掉进瓶子里。再者,教师在讲解有关力的内容时,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做有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实验,让学生学会动手实验,学会如何规范实验操作,如何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拉力。不在专门的实验室很多实验没法进行,但是通过小实验的演示,也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实验课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亲自动手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4 教师要多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
物理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凭空想象理解,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众所周知,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的实验名噪一时,但学生还是很难理解一片羽毛和一个铁球如何能够在同一个高度落下,然后同一时间落地。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模仿该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演示。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斜坡,斜坡下放一块较长而且表面光滑的木板,理论情况下,一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去,只要木板越光滑,它就可以滑得更远。还有专门的气垫平板,平板两侧都安装着弹簧,弹簧中间有一个小球,如果气垫上的摩擦系数足够小,小球做的来回匀速运动就可能永远不停下。除了力学实验,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演示一下电路连接实验,许多学生很难将实物图和简化电路图连接起来,甚至弄错接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不了解线路中电流运行的路线,不明白左右接口的区别。尤其是讲到滑动变阻器,串联并联电路的时候,滑动变阻器的安装问题也让学生困惑不已。这时教师可以将一个简单的电路模型拿来给学生进行演示,告诉学生如何连接实物图,如何使得开关闭合后小灯泡亮起来。通过这些实验演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了解物理运动的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重难点,提高其学习成绩。
5 学会帮助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让其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当今素质教育永恒的主题,而在有限时间内,有些实验一个人完成势必会影响课时安排,影响学生完成实验的质量。如一节普通的电路连接实验,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需要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需要花一部分时间讲解实验安排,告诉学生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告诉学生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才让学生进行实验。如此一来肯定会浪费大量时间。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不同小组竞争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效率,让其在竞争中实现双赢,在合作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利用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学生不仅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具体的实验原理,还能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奇妙。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帮学生规划安排实验,帮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让其学会与人合作,良性竞争,从不断提高其动手能力,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而这种能力正是将来成为合格劳动者技能素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莉萍.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33(2):43-44.
关键词:初中物理;特点;科学素养
初中阶段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等心理特点,而物理本身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实验相结合,与自然科学中其他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的学科特点。在初二阶段的教学中,增设了物理科目。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是一个学习物理的关键时期,若不能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从而引起对生活中其他科学技术的关注,这必将对学生今后学习物理及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造成影响。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结合这个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置的,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实验大多取材于生活,生动而直观,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实验设计方面特别注意所要培养的实验技能,都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实用价值的技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其内容上更加注重实验技能的实用性,所以对那些实用性较强的实验技能也相应提高了要求。如在质量测量实验中,增加了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在做物态变化实验前,对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技巧作了强调;在做串、并联电路实验前,对电流表的连接及读数做了详细介绍说明等等。而对于那些实用性较小的技能则降低了要求,如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删除了4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等。为了在广大经济不发达地区学校也能正常实施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了解实验目的、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基本仪器的调节、使用,并规范地操作仪器、准确读数及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归纳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初中物理在选择实验器材上遵循了简单易找、低成本的原则,增强了实验教学手段的可行性及普及性。如浮力实验中的新鲜鸡蛋、振动发声实验中的尺子等等。同时还鼓励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件自制教具,积极创造条件以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每一个实验。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
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和探究物理的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结合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观察、探索和创新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
(1)初中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手段,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既挖掘潜力又发展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二在刚开始进入物理学习时,就用几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如教师在演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实验时,把金鱼和水装入试管中,把试管中上部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金鱼却还在试管的下部不受影响地游来游去。这种现象和学生的估计大不相同,因而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也吸引着学生的操作兴趣。初中生活泼好动,物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可思议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物理实验展示了的大量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教师只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再进一步归纳、总结、最终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极好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通过挖掘探索性实验,创设研究情景,诱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与创新从来不会独立存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基本上是验证性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不够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在现有的实验的基础上,创设研究情景,利用物理实验的多变性,对实验进行扩展。如在做蒸发吸热这一物态变化的实验时,可以加入对影响蒸发因素的研究。具体如下:首先往学生的手背上滴上一滴水,让学生描述手背的感觉;接着把水珠抹开(表面积增大),再让学生描述手背的感觉;然后向手背上吹气,此时再让学生描述手背的感觉;将水换成酒精,重复以上步骤,情况又会如何?这个实验可以有多位同学共同参与,大家共同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设计一些影响蒸发因素的问题,诱发学生展开思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对影响蒸发的因素有了认识,并最终总结出了影响蒸发的因素,通过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展开思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实验教学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物品自设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走进生活,在社会情境中设计完成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小改造、小修理等实践操作,并从中获得与书本内容相关的物理实用延伸知识。如在学习了物态变化后,可让学生在家里不使用冰箱,利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原理自制冷饮等;在初中物理教材中,还有不少课后小实验,这些小实验大都简单易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还可以结合大纲要求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利用身边的一些日常用品自设实验,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如“自制针孔照相机一”、“自制潜望镜”、“自制冷饮”等。通过这些课外实验、小制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还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培养其创造性。通过新奇有趣的、富有探索性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更符合这个阶段学生追求“新奇”、“趣味”,钟情直观现象,以及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形成、发展的心理特点。
初中物理教学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率,进而发展其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瑞雄.教学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J].自然辩证法.2003,(2).
[2]谢海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STS教育――以汕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白雪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及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09,(9).
关键词:实验;学习兴趣;实践能力
物理作为一门观察和实验性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创造性思维。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认知教材和学习情境以及必要的感性知识,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对于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学风的培养,对初中生思想道德等的反面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课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追求的欲望,并且能够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比如,我们在讲“大气压”这一课时,可以先给学生演示纸片托水的实验,使学生们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努力想弄清楚大气压的奥秘。通过演示,就会启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初中物理的教学非常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在讲“惯性、惯性现象”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笔帽和纸条,提出“怎样才能够把纸条抽出而笔帽不倒呢?”这一问题。让学生们互相讨论,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得出结论。接着再请学生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有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倒;跳远运动员是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为了防止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员由于惯性而受伤,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的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等等。学生不但能够通过动手实验得到乐趣,还可以提高应用知识。
三、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创新是能力的灵魂,我们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比如,我们在学习“半导体二极管的导电性”时,可以在课堂上演示二极管接入电路灯泡亮与不亮两种情况,然后鼓励学生利用二极管设计一个保护电路,利用二极管的保护对电源正负极接入有要求的用电器。学生们在理论的支持下,利用老师提供以及自己寻找的材料在课余时间投入到研究当中。不管成功与否,学生们会在探索当中对电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加牢固,对于学习也更有兴趣、有信心。
四、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每个实验需要学生实际动手去操作,亲自去摆放器材,亲自去组装仪器,亲自调节设备。比如我们在做马德保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力气大的学生上讲台拉,无论用多大的力气都拉不开。然后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再换两个力气小的学生来拉,就能够轻松拉开。两相比较,总结得出结论: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大气压强很大。这样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物理实验的作用在于训练学生们使用仪器、进行操作、处理数据、总结归纳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们的技能,更好地获取系统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立足新课标,科学诠释与理解是实施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前提
学案是指关于学习的预案、方案.新课程背景下,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实施.这样,学案就不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一份学习材料和案例的呈现,而是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指南与参考,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组织顺序、学习方式的安排、学习进程的诊断与反馈、呈现的媒体手段、学生认知的自我评价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设计性.一句话,它应该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包括明确的学习目标、符合学科规律与学习心理规律的学习重点选择、难点析疑与方法指导、学习互动活动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学后反馈等环节.
但是,要发挥这种模式的功能并使之最大化,需要立足新课标,科学诠释与理解学案式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任何初中物理教学模式都不能僵化,应该具有负反馈特征.负反馈的优点在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实践条件、不同的教学实践主题、不同的教学实践主体以及不同的教学实践评价指标,可以及时有效地改进模式,并在具体的环境中不断优化,使之适应教学的具体对象.如何才能具有负反馈特征?那就意味着物理课的学案编撰必须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不仅要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的每一步都要让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与成功之处.只有在学生有效表达后才可能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进而改进教学.例如,某位教师设计了一份《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学案,预设的教学流程包含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练习、书面练习等环节.这样的一份学案,缺少的就是有效反馈.如果再对学案稍作修改,教师边讲解、学生同步练习、教师在每个环节巡视,小组讨论总结、教师全班总结,然后再次分组练习巩固,那么教师在巡视中形成的师生互动就是一个有效的负反馈,极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其次,这种物理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学校和地方提供的教学硬件条件基础上.比如,曾有教师设计出的学案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条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状况,但是,若是该校没有视频展示台,那么这个设计就不是一个有效的设计,此时,或许传统的分组观察实验效果更好,或者用普通光学投影仪演示效果也行.再如,有的学校购置了传感器组件,有力传感器,那么,在《力的作用相互的》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传感器动态演示相互作用力,把力的抽象性质“等大、反向、同时”通过屏幕上不断变动的对称图形直观地展示出来,给学生深刻的启迪.在探究浮力规律的学案式教学中,学案的设计要考虑学校现有的浮力实验器材,是弹簧秤和溢水杯结合的传统型浮力实验器还是使用了力传感器的浮力测量装置.
再次,学案式物理教学模式还必须紧密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学应该突出的两个特点:直观性、可参与性.因此,初中物理学案式教学模式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两个特点,并在学案式教学的各个阶段兼顾到这两个特点.比如,在《滑轮》的教学中,有些学案设计的流程是:教师谈话引入、教师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学生回答学案上预设的利用滑轮原理的几道计算题、教师进行评讲、教师总结本节课、布置作业.这样的安排没有最大程度地体现初中物理的特点.如果考虑到初中物理教学的直观性、可参与性,不妨这样设计学案的流程:首先,让学生设计一个模拟升旗的滑轮装置;其次,让学生实验探究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接着,师生共同探究(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结合)滑轮组的工作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用学过的杠杆原理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最后,让学生分组竞赛,设计符合特定要求的滑轮组(省力或省距离的滑轮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学生分组的实验不要只是教师演示,能够让学生揭示的实验结论、实验规律,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能够学生当堂板演的物理计算与作图、推理,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或分组讨论交流.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初中物理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因班而异、因师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是实施学案式教学模式的最高策略
多年来,涌现过许多教学模式,毋庸讳言,其中许多模式没有能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只是哗众取宠、昙花一现;反之,某种初中物理的教学模式要想生命力旺盛,它就必须能够经得起教学实践的考验,这种考验最起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进行富有内涵的教学与教育意义上的思考,促使我们能够采取合适而有效的教学策略.
2.1 学案式教学模式首先必须“因班而异”
班级是一群学生的集体,但是,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数量相加.不同学生的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基本能力,特别是在物理学科上的兴趣不同.此外,不同班级的集体文化倾向、集体学科兴趣氛围和集体自我认知水平也不一样.这些早已为教育学家们承认.因此,学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在编撰学案之前,有必要充分了解,此学案即将使用的班级的学生情况,在本学科中掌握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状态如何?该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整个班级的集体文化氛围如何?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情况如何?决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班级都一定使用同一套学案.
举个例子,有位教师任教两个不同类型的班级,甲班学生集体倾向较活泼,敢说、敢做;乙班学生大多数较文静,爱冷静思考.当然,这除了跟学生有关,还跟两位班主任的管理风格有关.于是,在教学《动能 势能 机械能》时,这位教师为两个班级设计了风格迥然不同的两套学案.甲班学案设计的思路侧重于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内容中有“自己设计类似于课本的实验,探究斜面上小车下滑距离与小车质量和小车下滑高度、到下面底端速度大小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环节,安排小组推荐发言人上讲台讲解各自实验的体会;乙班学案设计的思路是侧重于推理与讨论,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内容中有“预习课本介绍的实验,思考怎样由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推测斜面上小车下滑距离与小车质量和小车下滑高度及小车在斜面底端速度大小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环节则让其集体观察教师的演示后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各组推荐代表介绍自己的思路,然后各组互相研讨如何能够进一步改进此实验?
2.2 学案式教学模式还必须因师而异
不同的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也正是不同的教育风格才使教育显露出勃勃生机,才使个性不同的学生能在不同的但是合适的教育土壤中茁壮成长.在教学实践中,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风格最明显的两类风格是,一类为“演绎型”;一类为“归纳型”.所谓“演绎型”,是指偏重于逻辑的推演与结构的演绎,这种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人以“紧密”的感觉,这种风格的教师在学案式教学中,物理学习内容的呈现、实验与现象展示的时空顺序、学生预习、课堂的学习、练习巩固等步骤只是教师指导下的自我的知识体系的逻辑构造过程;所谓“归纳型”,是指偏重于对零散材料的充分学习之后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归纳,这种物理教师的课堂给人以“发散”的感觉,这种风格的教师在学案式教学中,物理学习内容的呈现可能是违背知识体系的顺序,实验与现象展示的时空顺序可以随机,学生预习就是学习,课堂的巩固练习中也有生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自我归纳的能力处于初步发展中,因此,要上好这种课,教师工作量很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这种课因为“容易出彩”,公开课教学采用这种类型学案式教学的教师较多,但平时坚持使用的人很少.因此,一所学校,同一年级,如果不同的教师分任几个不同班级,到底采用什么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须因师而异.否则,会因教师“水土不服”而导致教学失败.
2.3 学案式教学模式还必须因教学内容而异
显然,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否则,形式成为束缚成功的绊脚石.在进行力的基础知识教学时,就应该注意到,学案式教学的学案中至少应强化力的三要素问题的预习、课堂练习及巩固反馈练习,特别是其中的力的图示,可以在学案中安排较大分量的练习,使之通过操作性练习形成良好的习惯,为后续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乃至高中物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电路的基础知识教学时,应该注意到学案中附上实验的电路图或部分电路图让学生自己完善,让学生按照学案中事前画定的表格或学生在学案上课前设计的表格中填写实验得到的数据,并要求学生将自己归纳的步骤、结论总结在学案上,作为后续学习的重要资料.
3 细化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案的可操作性与科学预见性是学案式教学成功的保证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