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09:33: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个人综合素质提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个人综合素质提升

第1篇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机制构建

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管理工作应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通过弹性学分教育、劳作教育、校园育人活动的开展,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融于专业学习、融入日常生活、融进校园活动。为更好开展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建议从健全培训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严格监督机制、落实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机制的构建。

(1)健全培训机制。培训机制是指其培训系统运行过程中各个要素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功能的过程与方式。这些要素包括:团委、学生处、系部、班级、学生个人等,是实现综合素质培训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有组织、有计划、有创新的培训机制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制订详细的培训方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所开展培训活动进行方案的设计,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其次,精选培训内容。要求教师要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高职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培训,更新培训内容和方法。

(2)完善激励机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效果,高职院校及教师应不断完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激励机制。结合贵州省某一高职院校已实施的弹性学分制、劳作教育、校园育人活动的实践现状,在这些活动中均体现了激励制。在公共选修课、劳作教育等课程上,依学生课堂表现给予不同分数的打分;在校园育人活动、创新创业等活动中,依据学生综合表现给予等级评价。

(3)严格监督机制。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实现职业教育政策目标的有力保证。[1]当前职业教育综合素质中的执行环节监督的缺失是影响综合素质培养实效的原因之一。在其实施过程中重视培训方案的制订,轻视培训过程的执行和监督。主要表现在监督主体的独立性不强,监督队伍力量薄弱,未能制定相应的监督标准,监督的形式和方法单一等。为此,严格监督机制要从推动学生群体间的内部监督、强化完善教师及辅导员的外部监督入手,形成内外兼备的监督机制。

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经验总结

从宏观上看,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展,高职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从学院团委、系部、班级三个层面积极开展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学院团委负责全面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从各板块活动方案的拟定、活动的指导、监督与测评;系部由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具体负责落实综合素质培养的具体活动,发动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的积极作用,并组织做好素质学分的认定、汇总等工作;班主任鼓励、支持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相关指导。

从微观上看,高职院校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为依据高职学生特点,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培养建设,并形成思想道德建设、职业素养培育、行为养成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身心健康拓展、人文素养延伸六大模块。由此,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经验总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以深化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内涵为起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大国工匠为目标,走产学相结合道路。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此,要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德艺双馨技能型人才。一方面,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化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明确办学理念,瞄准目标定位。另一方面,坚持内涵发展道路。激发学生参与的活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实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量变过程引发学生综合素质高效提升的质变跨越突破的目标,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2]

(2)以提高高职学生有效参与度为关键。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度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具体来说,即端正参与的动机,创新参与的方式,增加参与的内容,增强参与的能力,总结参与的经验并最终构建学生有效参与的长效机制。并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不增加学生负担为前提,切实保障学生對综合素质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只有真正落实学生有效参与,才能将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扎实推进。

(3)以完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模块结构为基础。高职院校应逐步完善综合素质中的思想道德建设、职业素养培育、行为养成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身心健康拓展、人文素养延伸六大板块。通过六大模块活动的优化、合理设置模块结构,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第一,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优化素质模块结构。以专业特点和课程目标为参考,结合学生实际,对素质模块结构进行统筹安排,在时间安排上有松有紧,在内容选择上实现多样化,在参与能力要求上拉开层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第二,不仅注重模块结构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而且也着重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最终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思想品质好的优秀学生。

第2篇

高校声乐学生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发展,是当前声乐教学改革的进步体现。文章结合教学体会,对通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在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了论述,从提升教学理念、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训练以及注重综合素质和个性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培育的方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学;个性发展;综合素质

声乐作为一门偏重实践能力的课程,在近些年的教学中一直以“实践”、“应用型”以及“专业人才”作为培育学生的宗旨。一定程度上,高校声乐学生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发展,是当前声乐教学改革的进步体现。目前,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个性发展的共同进步依赖于高校教师声乐教学理念的提升和教学模式的改善,只有从根源上帮助声乐教师树立明确的教学观念,给予其富有创新色彩的教学模式,才能为当前的声乐专业学生成长为应用型人才助力。

1提升声乐教学理念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理念实时更新的当下,声乐教学中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尤为重要,只有具备前沿的育人理念和坚定的教学信仰,才能够从根本上把握教育改革的脉搏,从本质上实现声乐教学水平与时俱进[1]。声乐教师教学理念的正确树立离不开对教学宗旨的深刻理解,只有明确当下社会中音乐人才培育的真正目目标———为社会输出“应用型”“适用性”人才,才能够根据教改方向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现色域教学效果的升华。

2规划声乐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声乐教学内容的陈旧。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但对于声乐教学内容的规划和改革尚需加强。高校培育声乐人才的总体目标是为社会输送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声乐人才,这一目标在践行过程中受到了声乐教学内容的影响。首先,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内容在重点上未体现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教学内容与教师授课方式稍显陈旧,部分教师仍然未摆脱“填鸭式”教学方法,单纯地“教内容”、“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与应用程度[2]。事实上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演”与“唱”的结合是当下的大势所趋,以“演唱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声乐技能与表演内容相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和科学规划对于声乐教学改革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3加强声乐实践训练

不同于其他文化科目,声乐学科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一方面,声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代表个人的专业水平,着重对声乐实践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声乐专业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声乐专业教师,在面对学生“毕业潮”与“就业难”同时来临的时候,不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深思,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人能力的优化等同于对其发展前景的优化;对声乐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是其个人歌唱能力成长的重要一步。加大实训课程的比重,加强对实训课程的内容管理是当前当前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4注重综合素质培育

对于声乐专业学生而言,综合素质意味着其理论与实际演唱能力的综合发展,意味着其表演能力与基本技巧的灵活结合,同时也意味着编曲、演奏能力的多重发展。在当下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复杂化的形势下,声乐学生的专业素质强化已经成为了声乐教学中必不可缺的教学内容,其综合素质的培育则可帮助学生在走进社会的过程中更加容易把握机会,成为社会所需的适用性人才。声乐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首先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素质的评价标准的革新,其次教师应对自身的授课形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深化革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将优质教学资源与课程标准有机结合,在授课手段上,将多媒体资源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将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相结合[3]。

5突出个性发展需求

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多为“90后”和“00后”,其生长环境与生活背景造就了这一群体的特立独行与我行我素;然而,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恰恰与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相符,社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已经不同于以往,拥有创造力、高素质、高适应性的人才才是当前社会的普遍需求。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校期间不仅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夯实实践能力,更要在自身特点与个性的基础上强化个人能力,力求综合发展。身为高校声乐教师,在授课和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基础形成准确把握,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创新,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保护学生的“本真与天性”,从根源上保障声乐人才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结语

声乐教学随着教改不断优化,身为一名声乐专业教师,在学生面临就业难、择业难的外部环境下,应对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重点进行反思。色域教学的根本目标不能脱离“社会需求”,只有从自身的教学方式中找问题、挑毛病,才能够不断适应教学改革与社会变化的步伐;坚持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坚持走实践为重心,多种能力协调发展的道路,坚定科学的教学理念,方能培育出综合能力更强的优质声乐人才。

作者:唐博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雪.论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2:108-110.

第3篇

关键词:美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发展潜力素质;专业素质

一、课题探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流通的增强,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愈加开阔。旅游在国内甚至国际变得越来越火热,在旅游人群这一个庞大的集体当中,大学生无疑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上获取知识,因其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而且时间相对较充裕,并且充满了冒险精神和探究能力,这些因素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外出旅游。

我们选择研究的对象为美术类大学生。经过调查和访问,发现很多大学生在出游的过程中只是纯粹的游玩,并没有注重更深层次的意义,忽略了旅行对自身素质有更大的影响。随着大学生旅游人数的增加,但是探寻旅游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的课题讨论较少,我们选择了该课题,希望可以为美术类的学生建立一种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旅游模式――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从中去探索专业的知识和领域。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这次课题,我们进行了两次调查。

(一)第一次问卷

第一次是基础问卷,针对美术类大学生以不记名填写问卷并回收。其中包括纸质问卷300份,网络问卷200份。范围涉及到四个年级,三个大类专业(绘画、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共500余名美术类学生,共计500份问卷。回收问卷488份,回收率为976%。其中10份发生填写错误和问卷不完整,有效问卷为478份,有效回收率为956%。

数据显示有6792%的美术类大学生喜欢旅游,依据第一次调查表显示,美术类大学生旅游趋势呈上升状态,以及旅游对美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影响。

(二)第二次调查

根据以上的了解,小组做了第二次调查。第二次的调查为深入调查,以走访调查的形式,走访对象是热爱旅游的学生中专业较好或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我们一共走访80余人,其中绘画类的大学生20人,艺术设计类大学生40余人,数字媒体类大学生20余人。我们根据以上走访结果的探究,总结出一些观点――艺术类大学生在旅行中如何更好结合自身专业对旅游资源更好的利用,我们给予以下几点意见。

三、旅游对美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的探索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当代的教育是素质化的教育,而素质教育更偏向于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也可以说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不仅要有丰富的人文修养,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很好的掌握,其中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综上所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身心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发展潜力素质。①

(一)旅游对身心素质的提升

身心素质,顾名思义,也就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总合。当代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是自身进步与发展的前提。身心素质是保障身心健康最不能忽视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即将面对一个复杂和充满竞争的社会,面对种种问题,总会有许多烦恼和苦痛。这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钟爱旅行,据我们的调查统计359%的美术类大学生非常喜欢旅游;4188%的学生喜欢;188%的学生认为一般;有342%不喜欢旅游。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旅游,传统的随团旅行已经淡出大学生的视线,他们更热衷于一种自主随意的旅行方式。没有了旅行团周到的服务和安排,只有靠自己去计划和支配,无疑对心理和身体都是极大的考验。所以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是自助出行的前提,也是发挥出旅游最大乐趣的保障。

(二)旅游对道德素质的提升

道德素质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而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影射出当今社会道德素质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保证。大学生的道德素质问题不容忽视,而如何去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脚踏实地,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引导自身发展,成了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而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道德素质对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走访中,76%的学生在旅行中有过帮助过他人的经历,而83%的学生曾经受到过别人的帮助。而这些受访的学生中,98%的人都表示,只要别人有需要,就一定会尽力提供帮助。这些学生中,865%的人强调了环境问题,比如随身携带垃圾袋,不乱丢垃圾,不乱刻乱画之类的道德素质问题。

(三)旅游对发展潜力素质的提升

发展潜力素质是人们隐含在自身中潜在的能力,每个人的发展潜力都是无法估计的。发展潜力素质包括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作为美术类学生,无论是设计类专业还是绘画类专业甚至教育类专业,良好的沟通能力都是工作学习的前提。与他人沟通,通过自身素质和认知能力去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在社会中总会遇到一些个人问题,而有些是自身所遇到过的有些则是没有遇到过的。学会拥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更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在767%受访的学生中觉得“旅行”十分有效的促进其挖掘自身潜力。934%的学生表示在旅游中对自身提升较多的是交流能力。这要求我们在旅行的过程中多开口,多说,多与他人交流。旅行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与他人交流就像进入了一个他人的世界,学会交流和沟通也会对自己的交流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旅行中所看到的新鲜事物也会启发着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艺术就是在不断的创新和改变中形成的,当自身开阔眼界,学会走出去,拥有了创新的思维和新的灵感,就会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特殊性。

当处于旅途中,很多事情需要自身去考虑并且计划,学会思考和分析,形成一种分析的能力,并且将这种思考方式延续下去,就会逐渐培养良好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能力。

(四)旅游对人文素质的提升

《辞海》这样解释: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人文素质则是建立众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及外在特征。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局限,而是要求更加全面的素质。人文素质对艺术的创新有帮的提高,而创新则是艺术的重要灵魂。

在旅游前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媒介了解出游地点的文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史学知识、艺术学知识等,以加强自身对该旅游地点的了解和深入。调查的对象中,有631%的人在出行旅游时会对一个地方的人文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这些文化知识的了解是他们出行前的必要准备。我们在旅行时应该多加强人文知识,如当地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并让这些人文知识穿插在我们的旅行中。这些人文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确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并且了解当地的风俗以一个更理性的方式去旅游。

(五)旅游对专业素质的提升

专业素质首先是指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知识掌握状况.其次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再次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②在大学的学习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尤为重要。而作为美术类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是必须的。进行作品的创作,对自然对象的探究息息相关,自然中诸多的形态与色彩的法则给予了我们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基础。大自然是最纯粹的艺术家,它包罗万象,在无形之中形成了艺术表现的法则和规律。如果很好的掌握了这些法则、规律,就能更好的对艺术进行创作。

作为美术类的学生,首先,在平时就要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理论上扎实的基底还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其次,在旅行中,要不断注意和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要有计划、有目标地行走。作为美术类的学生,本身就应该培养对事物观察的敏感性。所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身专业素质才能逐渐得到提高。

根据访问和调查的结果显示,我们发现专业较好的学生,他们在旅行中往往会将旅行中所看到的景色与专业融合,并极具心思地去探究。绘画专业的学生比较侧重于关注一些富有强烈人文思想的景观和自然景观。所以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会赋予作品更多的人文思想,这是成为一部优秀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旅行或者采风能为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分别划分了很多方向,如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动画设计等。和绘画类专业相比较,设计更趋于理性,由此看来,对作品的严谨和考究,是优秀设计作品诞生的重要条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旅行中,优秀的建筑和园林设计往往更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比较倾向于去感知当地特色性的东西,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具创意和新意。从而不难看出,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灵感也大多都来自于感知之后的提取。

在社会化的今天,网络以及媒体的发展,数字媒体类的设计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崛起,数字媒体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旅行中更多的是去关注一些交互类的设计,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也会有不同的媒体传播,在旅行中去观察这些方面,成为他们的设计灵感的途径之一。

四、结论

经过以上调查和分析发现,旅游是会对美术类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影响的,影响的方面包括人文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发展潜力素质和专业素质。而这些影响是潜在旅游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只有我们发现他们,重视他们,运用他们才会对我们的自身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我们在这篇文章中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的形式,对提升综合素质的模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更多的美术类大学生在走出去看世界的同时,丰富自我,提升综合素质。(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九批科研创新项目

注释

① 蓝琳:《“卓越计划”视域中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索》,绥化学院学报,2012期号4期。

② 李品玉:《大学生该如何塑造和提升自我人格魅力》,文教资料,2008第17期

参考文献:

[1] 向小壮,李学林.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08.

[3] 吴维娜.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第4篇

关键词:警察综合素质教育法律科技心理业务

说到警察,给人更多的印象是电影中抓捕坏人,机智神勇的镜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警察的职能和面对的社会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不断更新,科技含量不断上升,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警察系统内部违规和犯罪行为也在悄然上升,这些情况都对我们警察系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警察综合素质的教育自然也就成为当中基础且重要的一环。

目前,在我国为提高警察综合素质而开展的教育培训,一般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体能拓展训练等等,然而这些教育并未形成一个合理且有效的体系,用一套宏观的思维来对其引导,所以相应的这些教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那么从警察的职业特点考虑,要想提高综合素养,应该从下几点着手:

1、法律素质教育

法律素养的高低,是法治社会下警察素质的重要标准,在这方面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部分偏远地区,警察行事的标准往往是“自身的所谓正义感”而不是法律。警察若缺乏法律素养,克制力便会受到影响,在处理一些特殊案件时,容易打草惊蛇或是发泄私愤,最终给自身和团队带来负面影响。

王某是四川某地刑警,因长期和当地黑恶势力抗争遭到当地黑恶势力头目刘某报复,将其儿子殴打致残,后在以故意伤人罪对刘某实施抓捕时,王某在并无需要的情况下开枪,刘某中枪死亡,王某最终也因故意伤人致死遭到了法律和组织的严厉处置,由此可见,法律素质的不足将给个人和组织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法律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长期且持续地开展普法活动,在警察心中牢牢树立“依法执法”的观念,同时也要大量宣传因不懂法而执法不当的案例,让警察在对比和总结之中吸取教训,并结合所学的法律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法律素质。

2、科技素质教育

目前,高科技、高智商犯罪层出不穷,这一趋势使得警察队伍的科技素质急待提高,因为唯有此我们才能以更快捷、精准、有效的方式来打击犯罪。首先,我们应该在警察系统大规模地开展科普教育,在系统内部引进或开设专门的培训机构,开设诸如外语、IT、网络等基础科技知识的教育,其次,还应根据警察的分类,如经警、刑警、民警等,分门别类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再次,我们应该和国外先进国家、组织、机构展开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引进先进人才和技术设备,充实我们的硬件和软件装备。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考虑从高技术人才中选拔出专门应对高科技犯罪的人员担任警察。最后,还应该在警察系统内部开展大规模的交流和轮岗,以“培养一个精英,带动一群精英”为指导精神,唯有从些方面入手才能快速且有效的提升我国警察队伍的科技素质。

3、心理素质教育

警察这一职业的危险性和事情的突发性都远远高于其他职业,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若是心理素质不过硬,势必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工作。在面对坏人时,我们希望警察能快速出动,迅速制服,而法律又要求他们三思而行,这使得我们警察在很多工作中常常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为此,我们首先要在整个社会大力宣传对警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警察赢得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同时,应定期在警察系统内部展开调查,摸清警察的心理动向,再以此为依据,邀请心理专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帮助。除此之外,应该在警察系统内部建立“发泄室”等心理释压场所,以供时刻处于高压状态的警察缓释心理压力。

4、业务素质教育

业务素质教育有两层要求,一是要针对各警种展开职能培训,包括射击、耐力、谈判、驾驶、修理等等,从多个层面提高警察的综合办案能力,缩短我们的办案周期。第二,则是要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对警察进行培训,在办案的时候除了从破案的角度思考,还更应该从社会影响方面考虑,只有这样,我们的警察队伍才能从单纯的立案破案过渡到兼顾个人与社会的新型警察。

新时代警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唯有在把握警察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综合型素质教育,我们的警察才能完成由传统警察到新型警察的转变。只要我们根据警察的职业特征合理规划,有的放矢,我们整个警察系统的综合素质推进工作必将得到强有力的推进。

参考文献:

[1]杨树新. 警察素质教育改革的几点设想[J].中国警察, 2005,(09).

第5篇

关键词: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员;综合素质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267

0 前言

人文环境是一个学校学生进行学习的辅助环境,高校的人文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它不仅辅助学生的学习,同时非常有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高校的学生成才不仅要求在学术和成绩上有所提高,更应该要求在学习的时候个人的素质得到相应的提升,学习不仅是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成才先成人。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时候,他不是简单的通过几堂简单的人文素质课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是通过学生日常接触的人,事,物等给学生的综合影响,最终形成的影响。

1 高校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内容

图书馆是高校学生离开课堂学习之后,最重要的学习场所。在这个地方虽然它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地方,同时可以自己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习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述,学生学习还是比较被动的,在高校的图书馆学习学生主要以自己的自学为主,同时可以及时和身边的同学积极的探讨。这样的主动学习的精神往往比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学习,更加具有实际的效果。这时候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全能的“保姆”,这个“保姆”的意思就是需要提供全方面的帮助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时候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高校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跟上就是高校图书馆人员在为高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提供最好的环境和帮助。

1.1 高校图书馆人员的举止言谈

在高校的学生在图书馆学习的时候主要的因素就是和自己的同学交流学术上面的问题,同图书馆的人员交流一些辅助的措施和环境。在高校图书馆学习的时候除了需要一些必要的书籍,供学生进行学习之外。主要的就是需要高校图书馆的人员提高必要的帮助,在工作人员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时候,学生需要一个可以理解他们需要什么帮助的“知心人”,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在那,你自己去找”。

在查询资料的时候,如果是很多同学在一起当然可以询问同学的意见,但是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他们就只能自己求助自己了,在寻找帮助的时候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资料或者书籍的时候,作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人员这时候就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不是一个简单的手势或者冷冰冰的一句话,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给予热情的帮助,同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将工作人员简单的看成一般的服务人员,同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不将学生看成“临时报佛脚”。双方通过平等互助的交流,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会,通过双方的举止言谈,成为相互学习的榜样,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

1.2 高校图书馆人员的思想政治

高校相比较于中小学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思想上面的活跃。不是简单的听从老师的教导,学生更加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他们在思维上面是积极开放的,思维不简单的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更加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因此很容易接受来自非传统的思想模式和内容,易于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这时候高校就有义务“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留下正确的思想政治帮助高校的学生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不是给予学生负面的情绪,让他们走上歧途。

1.3 高校图书馆人员的为人处事

高校图书馆人员在很多的时候不仅需要处理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在学生到图书馆进行学习的时候,还需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与高校图书馆的人员有交集,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学生就会根据高校图书馆人员的日常的为人处事,评价这个图书管理人员是否合格,乃至优秀。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名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在查阅的过程中,图书馆工工作人员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无论是专业上面的服务还是辅的服务,学生均会有自己的主动感官。这时候问题就会出现,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平易近人的为人处事态度还是性格乖张的处事态度,均会引起学生的探讨,乃至评价。这样的评价往往代表所有学生的意见,同时针对这些探讨的结果还会反馈到高层,影响整个高校的高层部署。

2 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

2.1 加强知识理论的学习

思想理论是人从事工作的基础,很多时候在工作的时候,良好的工作思想理论素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理论素质主要是讲个人的服务意识,专业意识以及其他的工作中需要的知识理论等均是素质,这都可以统称为知识理论,换言之就是自己在工作中需要的理论知识。

2.2 培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平和的作风

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给大家的感官就是为处事平和,处事公寓,不失偏颇。在需要专业书籍的时候给予合理的建议,同时理论学习的时候个人的作风也需要改善。个人的平和作风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很多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学生们需要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平和的作风,大家才愿意到图书馆进行学习和研讨,图书馆本就是思想意识最活跃的地方所在,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是需要他们的时候,用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更好的帮助学生去学习和生活。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重在平常的各种作风的体现,平常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个人的作风,个人的思想认识等等均会影响到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要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上下功夫,更要在制度上面下功夫,多种手段。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实践

一、播音主持人艺术魅力的体现

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播音主持工作中遵守行业规则,此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对于节目中的突发状况能够保持理智冷静的心态,机智应对。唯有这样,播音主持人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展现出个人的艺术魅力。播音主持人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为观众创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在节目中可以引导观众按照他的思路展开想象,进而达到凝聚观众和吸引观众的目的。因此,播音主持人可以从观众的五官感受出发,传达观众需要的信息,激发其想象力,引导他们去感受、深思并理解。播音主持人要突出最终的节目效果,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第二,要增强自身的口语化语言魅力。在播音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中,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可以增强主持人的亲和力,展现出他们的个人魅力,以此获得观众的喜爱与支持。播音主持人所使用的语言不仅要简明扼要、表达清楚,还应当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进而展现个人的语言艺术魅力。第三,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播音主持的工作内容大都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播音主持人要深入了解群众的日常生活,去感受他们的生活经历,这也可以增加自身的人生阅历,对播音主持人的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播音主持人在播报时要全面考虑新闻信息,比如新闻的背景、涉及的矛盾,以及报道中各区域存在的差异,做到播报内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播音主持要有自己的个人风格和语言魅力,这样才可以充分展现出主持人的艺术魅力。

二、提升播音主持人艺术魅力的策略

(一)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是展现其艺术魅力最基础的要求。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三项:首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本质上是指对工作人员在其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加以规范。播音主持人的工作是面向受众的,所以,播音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自身及社会负责。其次,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播音主持人应当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敏锐的观察力,利用强大的专业知识架构获取最及时、最精准的信息,全面掌握最新的社会动态,并第一时间传播给观众,使观众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资讯。最后,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新闻的吸引力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和偶然性,播音主持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一定要保持理智和冷静,沉着从容地应对。

(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或缺的。当播音主持人进行突发性新闻报道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播音主持人从容地进行新闻播报。由于播音主持工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挑战性,这对播音主持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敏锐的反应能力及强大的心理素质,在播报突发事件时才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稳定工作状态,确保自己的声音平稳,正常报道。

(三)丰富播音主持的知识内涵

为了创新我国广播电视的艺术形式,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现代播音主持人应该满足社会大众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要求,在掌握播音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高效复合型人才。播音主持人所需的知识内涵涉及多个领域,如政治、社会、经济、民俗、文化等。播音主持人的知识层面要具有哲理性、延展性、生活性以及历史性,这样才能确保播音主持人具备丰富的知识内涵,进而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实现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目的。

(四)培养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途径

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系统的培养。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听觉识别系统、提高对社会动态的敏锐观察力以及提升自己的语言技巧,来增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播音主持最主要的工作是与人交流,所以建立自己的听觉识别系统至关重要,特别是要根据声音来探讨其艺术性与审美价值。因为每个人的声音是不同的,不同的声音可以体现不同的人物性格,也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语言技巧。总而言之,声音对于播音主持工作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当然,最重要的是主持人要意识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充分展现自身的艺术魅力,进而找准定位实现长远发展。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不可分割的部分,广播电视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艺术魅力,也成了广播电视行业最关键的问题。播音主持人的个人艺术魅力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经过系统培训后形成。播音主持工作人员需要把行业特点和社会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充分了解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标准,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播音主持人还要提高自身的播音技巧,充分展示个人的声音魅力、语言魅力以及人格魅力,进而提升播音主持的效果,在提升节目收视率的同时,促进广播电视行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媛.试析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新闻传播,2016(19):22-23.

第7篇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素质教育;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32-01

舞蹈对提升大学生情操、培养高素质文化涵养、推动素质教育有着深层的意义,通过舞蹈的滋养,个人的身心、情感在舞蹈中获得释放和熏陶。[1]目前,在高等素质教育影响下,素质教育不仅结合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还能够拓展教学空间,从而使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一、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体现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在促使大学生自身素质全方位发展的同时,亦引导着大学生的精神领域。[2]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对提升高校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德,精神领域的提升。艺术的感染力是无穷的,在培养道德情操和树立高尚品德上,舞蹈利用独特的情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舞蹈教学实际就是让大学生对生活有客观体验。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磨练其意志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智,创造领域的提升。在舞蹈艺术教学上,大学生除了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外,还要对自身潜能进行充分挖掘,通过在舞蹈领域下的思维创造,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学生舞蹈艺术创造,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舞蹈又是依靠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融合了个人的思想感情,离不开日常细微的观察与领悟。通过学生在表演、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发散个人想象思维、联想思维,将思维情感融入舞蹈,不仅得到全方位的塑造与锻炼,而且增强舞蹈感受力,在创新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体,形态方面的提升。舞蹈教学注重肢体训练,包括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自控协调等,是以提高学生自身灵活度、柔韧感为目的。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者优美的形体表现,舞蹈教学在形体训练上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仅能保持良好体形,塑造优美姿态,还能够增强身体素质。

(四)美,艺术领域的提升。舞蹈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塑造学生正确的美学鉴赏能力上,培养大学生拥有美的创造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美用舞蹈的形式进行展示,与生活统一结合。舞蹈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集精神领域、形态语言、哲学、美学思想和人文思想为一体。通过舞蹈的熏陶,一方面提升自身的气质、形体、举止言谈;另一方面充实的内心情感借助舞蹈得以充分展F。

二、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手段

(一)丰富舞蹈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艺术气息。通过丰富的舞蹈教学,扩展大学生艺术领域,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舞蹈类型,提高学生艺术气息,在素质培养上得到进一步升华。如我国舞蹈种类中,以舞蹈特征划分为专业舞蹈、国际标准交谊舞、时尚舞蹈等,又以舞蹈的表现形式划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舞剧等。以民族舞《雀之灵》为例,表演者用充满独特韵味的肢体语言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用舞蹈特有的语言诠释心中情感,净化观众心灵。而古典舞《飞天》的舞蹈表现则是运用“长绸舞”,在绸带飞扬下表现出的舞蹈意境直达观众的精神世界。因此,通过对不同舞种的学习,能不断激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追求。

(二)提升素质教育层次,丰富舞蹈艺术内涵。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逐渐成为教学领域的最终目的,要提升学生舞蹈艺术修为,首先以提升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为主。在舞蹈教学中,欣赏教学能够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不同作品积累审美经验,丰富舞蹈艺术内涵。[3]如《挽扇仕女》,舞者用细腻的肢体语言展示行走时轻盈的步态,动作舞动时的含蓄和面容上的平和稳静,塑造了清代时期大家闺秀的形象。又如纪律观念严格的群舞,要求团队之间必须互助、友爱、团结,才能够给观众呈现整齐划一的舞蹈作品。因此,舞蹈不仅能表现舞者内在的情感,还能传承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渗透到舞蹈教育中才能创造出充满内涵的作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舞蹈艺术水平,对学生德、智、体、美方面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舞蹈是人类的肢体语言,是一项美好的艺术行为,不仅有着陶冶情操的作用,还对培养团队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在增强身心健康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曼,孙达.浅析高校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11-13.

第8篇

一、综合素质的涵义

通常而言,综合素质是指个人在特定的时期,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道德素养、社会修为能力,以及对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和所体现的价值观念等。人的综合素质是人们自身所具有的生理、心理和外部形态以及内在涵养的比较稳定的特点,[1]是指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我国现行的大学生手册上明确标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包含了德行素质、在校成绩、文体素质及能力素质四个部分,而更有学者对大学生的素质做了更加细致的分类,即: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这七个方面。[2]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是社会发展的硬性要求。

二、增强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毫无疑问,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对其日后的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其在从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其在大学期间所读的 专业不是一个方向,但大学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也会对他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起到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在对事物的观察方式、知识领域范围、逻辑思维乃至个人的性格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不同的专业知识的教授过程对于所有学生而言,都是一个相似的人生体验,它们会帮助学生做好知识、心理、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储备,即不同职业对所有从业人员的共同要求及专业人员本身所固有的职业素养。通过不胜枚举的成功人士的实例证实,许多人可以在非专业的职业领域内之所以可以取得显著的成就,究其原因,正是他们通过在某一特定专业领域内的学习获得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方面都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由此可见,无论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什么职业,他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都会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发挥和运用。[3]

(二)综合素质的构成要素及相关能力的培养

经济全球化时代下,无数的事实证明,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取决于国民综合素质的竞争。作为当今时代的大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立于不败之地。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的价值观念主要包括诚实、守信、奋进、拼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道德品行等在内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近些年用人单位意见和人才市场的就业信息反馈意见来看,更多的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时更多地是看重人才的品行。而这其中,爱国主义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价值观念,只有牢牢树立起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紧结合起来的理想与信念,才能使之成为个人人生奋斗方向和前进的驱动力。

2.增强法律观念意识。当代大学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公平与正义观念、权利与义务等基本观念。[4]自觉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习惯,特别要注重培养大学生权利与义务的观念。

3.提高科学素养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大学生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不断培养自身的科学认知方法,在自身获取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客观冷静的内在心理素质,树立求真务实的做事态度,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4.广泛猎取文化知识

科学巨匠钱学森曾说过:“我们要培养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5]文化知识中包罗万象,涉及到文学、哲学、史学、艺术、宗教学等领域内的人文常识。古人曾讲:“腹有诗书气自华”,意识是形容一个人只要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便自然会表现出文人的优雅举止和翩翩风度。而要做到这点,可以通过诵读经典名著和欣赏文艺作品等途径培养。

5.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自我抗压,解压能力、向上进取的奋斗精神、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等素质,这些素质的培养都是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外界教育环境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独特心里特征、行为方式和能力等心理因素。而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克服自卑等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养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有助于培养个人良好的心里素质。

6.扎实的专业技术

牢牢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核心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着重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这些知识技能在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就业的过程中,都能为他们保驾护航。

7.强身健体,强壮体魄

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的体质、体魄、身体耐性和灵活性等,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养成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对其日后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促进其身心康健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都大有裨益。

(三)储备社会实践能力

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兼顾到个人兴趣、爱好及个人特长的选择,也更要注意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人际交往、组织协调、语言表述、开拓创新、团队合作等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是一种无形的作用力,同时,它也是一种潜在的领导能力,这是因为,社会实践能力是一种无形的作用力。这是因为,社会实践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会形成一种独特的竞争力,许多用人单位都认为,大多数大学生应聘者自身所具备的硬性条件往往不差上下,而能决定其成败的是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但可惜的是,在校园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往往更为重视英语能力、计算机应用等课程的学习,却忽视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而实质上,这些被人们所忽视的实际能力,却恰恰成为学生们找工作及阻碍他们事业发展的障碍。因此,在不影响学生专业学习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尽快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最直接、最简单的途径。

(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现实中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不能客观地看待自我。这具体表现为对求职岗位、薪金等期望较高,一味追问企业能够给自己什么样的生活待遇,而较少自问自己能够为企业做什么。此外,在求职过程中,有的学生在遭遇挫折后,便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是唱高调,也不是一味地不讲个人利益,只讲奉献,而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看待就业市场的正常竞争。只有在这样的就业观指导下,大学生才可以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特点,尽快确定将社会与个人求职目标相统一起来,不仅如此,正确的就业观能够帮助大学生转换角色,以便尽快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因此,大学生要及时、充分了解就业信息,实事求是地衡量自身专业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正确地评估自己的综合能力,用阳光的心态应对职场障碍。

(五)提高求职面试技巧

求职面试的技巧是获取用人单位青睐的秘诀之一。用人单位都在积极地找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应聘者担任某一特定岗位,但是,求职者若想叩开职场大门,就必须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通过特殊的技能展现给用人者,即求职技巧。求职技巧意义涵盖广阔,这包括口头及书面沟通技巧、多视角分析问题的技巧、现代化办公设备运用技巧、人际交往技巧、跨文化沟通技巧、组织策划等技巧。【6】在求职者了解到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后,求职者就需要有目的地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认真准备应聘材料和应答语言,并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求职简历与面试材料,以期更有效地展示自我真实水平与风采。良好的求职技巧有助于求职者更加直接、更加有效地把自己的个人才能及素质展示给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这里所涉及的各项能力不仅在学生择业时需要,这也必将在其整个人生职业生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生要掌握这种对自己能力正确评估的技能,及时了解自身与用人单位用人要求的差距,同时不断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以期早日达到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此外,学生要根据招聘条件,逐步完善自己的应聘资料,这将会大大提高其应聘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