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防电磁辐射措施

防电磁辐射措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09:33: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防电磁辐射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防电磁辐射措施

第1篇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防治

1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现状概述

在现代电磁技术不断普及的过程中,不同频率电磁波的叠加作用导致城市电磁辐射能量显著提升,同时城市电磁环境变得愈来愈复杂,并呈现了持续恶化的特征,对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及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今,城市电磁辐射污染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城市现代病,并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部分城市在发展规划当中,对大型电磁辐射设备未能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例如,很多广播电视塔就建立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甚至很多居民区环绕广播电视塔所建,导致局部区域电磁辐射场强偏高[1]。又如,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城市通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在发展初期由于规划缺乏科学性,使得无线通信频谱资源严重浪费,并加深了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程度。甚至部分地区无线通信基站密度过大,导致这些基站之间的相互干扰十分严重,影响了周围区域的正常通信,并对周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一定威胁。相关统计表明,医疗、工业等领域的高频电磁设施正以每年超过20%的增长率持续增加。这些设施当中存在较强的电磁震荡源,且震荡源频谱质量并不理想,会产生宽频率电磁辐射,无论是对电子设备、操作人员,还是对城市环境,均会带来一定危害。总体上来看,城市电磁设备的持续增长对城市环境所产生的压力愈来愈大,电磁辐射影响变得愈来愈严重,应给予充分重视。

2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源分析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2]:(1)输变电设备。目前,我国电网输送的工频交流电频率为50Hz,输送电压等级较多,包括3kV、6kV、20kV、110kV、220kV、500kV等。110kV以上为高压。高压输电导线周边及变电站附近会产生一定强度的工频磁场及工频电场。这部分电磁辐射强度一旦超出限定值,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变电站及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受外部环境影响,会出现电晕放电及绝缘子放电,这些电磁噪声会对正常通信及无线通信产生一定干扰。(2)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是目前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广播电视发射系统附近,存在较强的射频电磁场强度。特别是天线主发射方向。(3)城市交通设施。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但这些交通设施所产生电磁辐射量也愈来愈大,其影响不容小觑。以机动车为例,机动车运行过程中,点火系统、电机等设备的大电流瞬时通断会产生电磁噪声,导致电磁干扰出现。(4)家用电器。在现代城市生活当中,家用电器也是主要的电磁辐射污染源之一。高频辐射源包括手机、微波炉等;低频辐射源则包括电脑、电视机等。正常情况下,家用电器产品都有明确的电磁辐射标准,合格的家用电器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并不会超出限定值,也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但某些不达标的家用电器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会超出限定值,人们长期与之接触,必然会威胁到身体健康。

3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性

电磁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愈来愈严重,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不小危害,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3]:(1)城市电磁兼容水平有所下降。城市电磁环境的不断恶化,会对城市整体电磁兼容水平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电磁干扰可能会造成数字系统信息数据丢失,影响收音机、电视机等设备的正常运行。若电磁干扰现象较为严重,则会造成仪器误动作,使得工业控制失效,甚至引发灾难性后果。(2)城市居民健康受到危害。电磁辐射通过非热效应、热效应及累积效应等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危害。人体本身就是电磁波的良导体,若电磁辐射能量过大,且辐射时间较长,人体可能无法通过自身调节将所吸收的电磁辐射散发出去,便会引起体温升高。同时,长期处于电磁辐射环境下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会对正常的免疫、循环功能产生影响,甚至可能诱发癌症。

4 加强城市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相关举措

4.1 加强城市电磁辐射源监管

要有效控制城市电磁辐射污染问题,必然要加强相关监管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电磁辐射相关法规、标准建设。在城市电磁设备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现行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表现出了一定滞后性,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电磁辐射管理要求[4]。因此,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以事先控制为原则,从公众健康、城市环境保护出发,构建出完整的城市电磁辐射环境容量控制制度、电磁辐射风险预防制度、辐射环境监管控制制度等。为了保证监管工作顺利实施,还需要构建出统一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及电磁辐射安全管理导则,促使电磁设备规范化使用,以此来控制城市电磁辐射污染。另一方面,要强制性实施电磁环境污染源申报制度,并要求相关部门切实做好电磁辐射监测工作,对电磁辐射污染数据库不断完善。这样就能够充分把握城市电磁辐射动态水平,一旦出现污染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可进行快速处理,避免电磁污染范围扩大。

4.2 加大电磁辐射知识宣传

电磁辐射由于其潜在性特征,会被社会公众所忽略。同时,很多城市居民对电磁辐射知识并不了解,一旦出现电磁辐射污染,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进而造成电磁辐射纠纷事件[5]。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与新闻媒体及网络媒体共同合作,加强电磁辐射宣传教育工作,让公众能够正确地认识电磁辐射,并树立电磁辐射防护意识,掌握一些基础的电磁辐射防护方法,对自身进行有效的保护。另外,在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监管工作当中,要充分贯彻公众参与制度,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共同创建良好的城市电磁辐射环境。

4.3 扩大电磁辐射控制技术应用范围

首先,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完善规划设计工作,通过地下埋线、高低压导线分层架设、双回路导线逆相布置等方式降低高压线路及设备对地面辐射的强度。其次,对于一些电磁辐射强度较大的辐射源,可采取主动屏蔽或被动屏蔽的方式,对辐射源进行控制,避免其造成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另外,在住宅房屋建设过程中,可利用防电磁波玻璃、电磁波吸收涂料等来阻碍室外电磁波进入室内,保证居住环境的适宜性。

5 结束语

在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相关监管部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城市电磁辐射源监管,对电磁辐射污染进行控制。同时,要注重电磁辐射宣传教育,让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到城市电磁辐射环境建设当中,缓解城市发展与电磁环境的矛盾,进一步提升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综合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岑丽.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现状问题与防治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5):394.

[2]陈志平.城市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中华建设,2013(01):108-109.

[3]孙遥,徐冠立,管登高.城市电磁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电讯技术,2012(04):604-608.

第2篇

关键词:电磁辐射,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O441 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源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线电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讯、信息产业等各个领域并深入到千家万户,它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但同时也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充满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里。电磁辐射主要分为天然产生和人为产生,过量的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均会造成电磁辐射污染。一般而言,城市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指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按照电磁波频率的大小,人为电磁辐射源又可分为工频辐射源和射频辐射源,其中射频辐射源释放的电磁波的频率较高且频谱范围较宽,其电磁辐射的影响范围也较大。各类电磁波发射系统、工频辐射系统、利用电磁能的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等甚至包括部分家用电器,均是城市电磁辐射的污染源或潜在污染源(见表1) 。

由表1可知,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源(含潜在污染源)的种类多、分布广,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广播电视、雷达、卫星通信及移动通信对区域电磁辐射水平贡献较大,各种电子设备、室内线缆布设是居室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来源。

2 城市目前电磁辐射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2.1 我国相关法规、标准还需要继续完善

1997年我国颁布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是我国仅有的针对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立法,属部门规章。随着城市空域电磁辐射环境的日趋复杂,该管理办法已不能完全满足目前辐射环境监管的需要,主要表现为法规的内容相对滞后、效力级别低、难以有效执行。虽然广播、电信、电力等部门在《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无线电管理条例》、《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等法规和规范中对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作出了相应规定,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的部分制度在这些法规中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常常出现电磁辐射污染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各执一词、各执一法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与实施更高级别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

在电磁辐射防护标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上世纪80年代末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卫生部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是我国电磁辐射防护领域的2个基本标准,但它们对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的规定存在不一致。管理标准的不一致直接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和监测部门采用的标准不一。而且,这2个标准的法律效力相同,发生冲突时需呈请国务院裁决其适用性。第二,关于高压送变电设施的工频电磁场强度限值尚无国家标准,相关部门推荐暂分别以4kV/m和0.1mT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标准和磁感应强度标准,这直接导致输变电设施电磁场评价标准的针对性不强,即对于不同电压等级的输变电工程均适用相同的标准限值。因此为做好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管理工作,应统一各标准中的管理限值,并加快设立尚未制定国家标准的电磁辐射设施的辐射水平限值。

2.2 城市空域电磁辐射能量密度不断增大

电磁辐射技术的广泛应用已造成城市空域电磁能明显上升。根据资料调查显示,某地区环境电磁辐射污染1991-2006年进行调查,该地区平均辐射强度增长17.5倍,年均增长率达12.1%。此外,根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某市部分居住社区的电磁辐射监测结果虽符合《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1级标准(小于5V/m),但100KHz~3GHz频率段的电场强度已接近容许场强值的上限,部分社区的复合功率密度出现个别值超标现象。

2.3 电磁辐射纠纷日益增多

近年来,公众的辐射防护意识逐渐提高,对居住环境的电磁辐射暴露水平也更加重视,电磁辐射污染纠纷随之逐年增多。引发电磁辐射污染纠纷的主要原因有:在社区建设移动通信基站、10kV变电站等电磁辐射设施;在社区附近建设高压输变电设施、电气化轨道交通设施;房地产开发商隐瞒商品房周围电磁辐射污染现状,以及电磁辐射污染致人身伤害等。

2.4 电磁辐射设施环境敏感性日渐增强

城市和广播电视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磁辐射设施与公众的距离得以缩短,电磁辐射设施的环境敏感性随之日渐增强,主要表现为:城市扩张使一些广播电视和无线电通信发射台逐渐被新建城区包围,造成局部居民生活区场强较高;城市用电需求的增加及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使大量高压输变电设施进入城市市区,而且电压等级不断升高,其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可能对公众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其产生的噪声可能干扰广播和无线电通信;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居民区被通信基站包围,虽然单个基站的功率较小,但是大量的通信基站会使城市空域电磁场不断增强,另外,高层建筑顶部建有的微波定向天线、卫星天线等,易造成对高层建筑的电磁污染;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使交通干线的电磁噪声不断加重,在车流量高峰时段的交通路口,电磁噪声值可达44~50dBμV/m。

3 对策与建议

在利用电磁技术推进城市建设、创建便捷生活的同时,应以电磁辐射防护管理办法与防护标准为依据,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优化电磁辐射设施布设,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降低或避免电磁辐射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的不利影响。

3.1 不断完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规、标准

现行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电磁辐射监管的需要,而且其与广电、通信等领域制定的相关法规无法全面兼容,因而适时制定与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相关的专项法规势在必行。该法规须在综合考虑电磁辐射污染源及其辐射特性的基础上,以风险预防为原则,以保护环境与公众健康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城市电磁辐射环境容量控制制度、电磁辐射设施规划制度、辐射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辐射环境监管与监测制度、辐射环境风险预防制度、辐射危害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

此外,为规范电磁辐射设施的辐射水平、提高电磁辐射环境监管能力,并为解决电磁纠纷提供标准数据支持,应加快出台统一的电磁辐射防护国家标准。该标准应根据电磁辐射的危害性,并借鉴国外标准限值,在总结电磁辐射设施的辐射水平及我国城市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统一《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关于电磁场强度及功率密度的导出限值。同时,还应出台相关电磁辐射安全管理导则,明确主要辐射设施的建造使用规范、管理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等内容。

3.2 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

为保护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促进各类电磁辐射设施的规范、有序发展,需切实加强对电磁辐射环境的管理。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规范,落实电磁辐射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审批制度、“三同时”制度、监测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其次要明确城市空域电磁波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电磁发射设备,防止造成城市空域局部电磁污染。实施区域电磁辐射环境容量控制措施,对可能造成周边辐射环境污染的中短波发射台实施异地搬迁,对微波天线等辐射源周围的建筑物高度予以限制,控制室内微蜂窝基站天线的悬挂高度及影响半径,如高度不宜低于2.3m,影响半径约为1m,室外宏站与周边敏感建筑的水平距离应保持30m等,高压线两侧50m内不宜建设学校、住宅及医院等环境敏感建筑。

3.3 采用电磁辐射控制技术

可以通过采取电磁辐射控制技术来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第一,通过产品设计、工程设计等方式有效减少电磁辐射,如在输电线路设计中采取提高输电导线对地高度、进行双回路导线逆相布置、高低压导线分层架设等方式,变电站的进出线在穿越居民区和人口密集地段时采用地下电缆布设方式。第二,通过优化设计减少基站数量并降低天线增益,如根据通信基站的发射功率、天线高度和方向图、基站覆盖区的边界场强等条件对通信基站覆盖区进行优化设计,在达到最佳地域覆盖和最佳通话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天线增益,减少电磁辐射污染。第三,通过屏蔽辐射源降低电磁泄漏,可采取被动屏蔽、主动屏蔽方式对辐射源进行屏蔽,还可采用高频接地方式将屏蔽体内产生的射频电流导入大地,有效避免屏蔽体成为二次辐射源。第四,增加环境保护目标与电磁辐射源间的距离及绿化。研究表明,树木具有吸收电磁能的作用,在电磁波的传播路径上进行植被绿化,可增加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第五,采用滤波技术抑制电磁干扰,通过滤波线路将有用信号提取出来,同时阻截干扰信号通过。第六,开发利用防电磁辐射材料。利用防电磁辐射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或反射等特性,在建筑、交通、包装、服装等领域使用防辐射材料可有效衰减电磁辐射强度,如使用碳素系列和金属系列等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防电磁波玻璃、吸收电磁波的涂料等用于建造房屋便可有效阻挡室外电磁波进入室内。

3.4 普及电磁辐射知识

城市空域及居室内广泛存在的电磁辐射因其无色、无味、无嗅的特性容易被公众忽略其存在的同时,也极易引起公众的恐慌,进而导致发生电磁辐射纠纷事件。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电磁辐射知识宣传工作,增强公众的辐射防护意识,使其了解过量电磁辐射的可能危害,正确理解生活中人为电磁辐射的来源及其实践的正当性、安全性,掌握如何降低居室电磁辐射的方法或防护方法。此外,相关部门在监管工作中要切实落实公众参与制度,并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与广大公众及电磁辐射设施建造运营单位共创安全的城市电磁辐射环境。

参考文献

第3篇

本文对当前防辐射服装市场进行了调查分析,阐述了制定防辐射服装产品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并就改进和完善防辐射服装的性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防辐射;服装;必要性;标准

目前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防辐射服装,这些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产品检测方面长期无标可依。因此,制定相关产品标准势在必行。

1电磁辐射的危害

一般来说,日常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对普通人体的危害不是很大,但是当人体所处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或产生累积效应时,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高强度电磁辐射可对人体造成一系列不适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孕妇和病人等特殊人群危害性更大[1]。1998 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五大影响: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2)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3)电磁辐射是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4)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的发育、骨髓发育,导致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肝脏造血功能下降;5)电磁辐射可使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2防辐射服装的发展

2.1防辐射面料及防护机理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科学工作者就开始寻求屏蔽电磁波的良好方法,电磁屏蔽服装也就应运而生[2]。目前常见的抗电磁辐射的织物主要有金属丝和服用纱线混编织物、金属纤维和服用纤维混纺织物、化学镀层织物、金属喷镀织物以及科技含量较高的多离子、多元素和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织物[3]。

金属纤维与常规纤维混纺织物电磁波辐射屏蔽机理主要是利用金属纤维(如银、镍、铜、不锈钢等)或金属化纤维的导电功能。这些导电性很好的金属对电磁波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和吸收作用。当电磁波辐射在织物上时,织物中均匀分布的金属或金属化纤维成为导电介质而将部分电磁波反射回去,减少了电磁波的透过量;同时导体中的电子在电磁波的作用下感应形成涡流,涡流在导体中传导产生热效应,从而损耗电磁波;还有一部分电磁波进入导体内部经多重反射能量耗尽。随着织物中导电纤维含量增多,导电性越强,反射能力愈强,涡流形成越多,多重反射增多,电磁波透过量愈小,屏蔽作用也就愈好[4-5]。目前较为高端的产品是由银纤维面料制成的服装,由于银纤维良好的导电性,其屏蔽效果远远好于其他纤维,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和国家对银使用的限制,一般工薪家庭只能望其项背,无法大面积推广普及。目前电磁屏蔽织物中的金属丝多采用铜、镍、不锈钢纤维,其中不锈钢纤维的制备工艺较为成熟,且价格低廉,其屏蔽效果也相当优秀。

2.2防辐射服装结构设计

由于服装的开口及缝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功效,因此在防辐射服装的结构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开口的数量与面积,减少布片间的缝合,使防辐射的屏蔽效果达到最佳状态。适当地加长衣长和袖子,领口、袖口,下摆尽可能收紧,加厚服装面料,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防辐射空间,可抵挡电磁波的强穿透力。如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肚兜式防辐射服对电磁波的屏蔽功效就会比夹克款式的相对差一些,因为电磁波容易从的背部袭入[6]。

2.3防护服装的功能性和设计美感

可根据人们的职业、个人品位及体形的不同来设计防辐射服装,细分消费市场,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设计各异的款式。如从事特种作业行业的急需防护措施的人们,应耐磨、耐水,面料较厚,色调偏暗耐脏,样式以工装为主;孕妇防护服装的设计重点可放在身体上部,在宽大的衣服上打褶或加以花边,局部使用刺绣等工艺手段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装饰部位,并且考虑孕妇各个时期,尤其是怀孕后期的体形变化,尽可能地做到穿脱方便自如;防辐射内衣强调面料柔软舒适,女式内衣尽可能地合体,体现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材,儿童及男士内衣则相对宽松舒适等。当然,防辐射服装的设计也要从保温性、透气性、轻薄、穿脱便捷等方面不断改善服装的设计,增加服装的舒适度,从而使防辐射服装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群认同。

3防辐射服装市场现状

防辐射服装的种类包括内衣、背心、肚兜、孕妇装、衬衫、马夹等。随着人们对优生优育的重视,孕妇防辐射服已经广泛普及,几乎每一个孕妇都会选择一件孕妇防辐射服作为保护宝宝的第一道屏障。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防辐射服装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普通消费者对防辐射产品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观地认为价格越高质量必然越好,面料越厚防辐射功效越明显,款式越长越能够更大程度地抵挡辐射的危害,至于产品的防辐射功能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却没有概念。虽然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都能拿出检测报告让消费者相信产品的性能,但很少有人认真查看检测报告,而且一般报告中标注的被检样品是面料而非服装。对面料样品的检验报告无法代表防辐射服装的防护功能,所以即使这些防辐射服装所采用的面料抗电磁辐射效能很好,能屏蔽掉99%以上的电磁波能量,在被制成不同款式的服装后,真正的屏蔽效能也无从得知[7]。

目前我国只有防辐射性能检测的试验方法标准,相关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远远没有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为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规范防辐射服装市场,积极引导健康消费,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辐射服装产品相关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4防辐射服装标准的制定

目前人们可以检测出防辐射面料的屏蔽性能,但是对面料制成服装后的屏蔽功效的检验存在漏洞。防辐射服装的屏蔽性能虽与织物的性能有关,但在服装的生产过程中,摩擦、高温等作用必然会使面料的物理性能有一定的变化;服装的暴露面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防辐射的功效:在进行防护织物的屏蔽性能测试时,接收天线会被织物所屏蔽,反射和散射的信号很少,所以抗辐射作用优良;然而由于衣物的领口、袖口和下摆等处都存在开口和缝隙,环绕在人体周围的电磁辐射很容易从各个开口处进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服装的屏蔽效果,使服装的屏蔽效能与织物的屏蔽效能存在差距。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防辐射服装屏蔽效果测试的方法和标准,规范检验市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生产厂商的信用度。

建议具有承检能力的检测及科研机构充分关注防辐射服装的性能检验,尝试模拟真人试验空间,在辐射程度、光照、温湿度等各个指标符合一定参数设计条件下,对密闭空间内的人体模型穿上防辐射服装,利用天线发射不同强度的电磁波,根据放置在人体内部的接收信号的强弱,对其进行防辐射性能鉴定,并得出其防辐射服装的真实屏蔽功效[5]。

参考文献:

[1]查振林,许顺红,卓海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J].北方环境,2004(6):25-28.

[2]贺娟.防电磁波辐射针织物的性能与功能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9.

[3]刘国华,王文祖.电磁辐射防护织物的开发[J].产业用纺织品, 2003(6):16-18.

[4]汪秀琛,张欣.防电磁辐射服装的防护机理[J].纺织科技进展,2005(5):26-29.

[5]刘畅.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测试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6]汪秀琛,刘哲.防电磁辐射服装的屏蔽效能数学模型[J].纺织学报,2008(2):73-75.

第4篇

[关键词]冲击地压 地压监测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V243.1;TN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192-01

冲击地压是矿井重大灾害之一,是当巷道围岩体的原始力学平衡遭到破坏时,变形能突然释放而造成猛烈、急剧破坏的动力现象。随着开采强度不断加强,开采深度不断加大,矿井冲击地压现象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冲击地压严重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1-2]。南山矿西一区南部18层零分段底板层,瓦斯涌出量大,属于高瓦斯矿井,且埋深大,经综合评估为3级中等冲击危险。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结合日常监测,采用煤体高压注水软化、大孔径钻孔、卸压爆破措施,有效的防治了该矿冲击地压的发生。

1 工程概况

本区煤层呈单斜构造,煤层倾角11°-7°,平均倾角9°左右,煤层走向N76°E,倾向NW14°,煤层厚度在8-14米,平均厚度12米,埋深482m本区煤质中硬,煤种为1/3JM,容重1.33。

本区回风道上覆15层煤柱,溜子道上覆15层煤柱及15层采空区。18层煤直接顶为2.0米左右灰白色细砂岩,基本顶为灰白色中砂岩,直接底为1.8-2.5米炭质粉砂岩,基本底为灰白色中砂岩,距下部22-2层30米,本区无岩浆体侵入。西一区南部18层零分段底板层,瓦斯涌出量大,属于高瓦斯矿井,经综合评估为3级中等冲击危险。

2 冲击地压日常监测

该区采用SOS微震系统、电磁辐射法、钻屑法、三量观测法、对该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和危险程度进行预测预报。

(一)SOS微震监测系统日常监测:

1、该区域已实行网络覆盖,由生产科防冲队设专人24小时对SOS微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测得的震源位置进行综合分析,划分危险区域报矿有关领导及矿调度室。

2、防冲大队每5天使用能量趋势法和频次趋势法对震动总能量和次数进行统计分析,能量增大或减小要及时找出原因并用KBD5或钻屑法进行校核,发现有冲击地压危险,立即采取解危措施进行处理。

(二)KBD5便携式电磁辐射仪日常监测:

1、防冲队每日派专人用KBD5便携式电磁辐射仪分别对工作面和工作面向外整个回风道和机道进行移动监测,回风道、机道监测范围每10米布置一个测点;工作面内布置3个测点,分别在距上、下端头15~20米及工作面中部。

2、生产科防冲队监测人员严格执行KBD5便携式电磁辐射仪操作规程,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处理分析,发现数据超限采用钻屑法校核,如有冲击危险立即报矿并采取解危措施进行处理。

(三)KBD7电磁辐射仪日常监测:

1、溜子道超前工作面30-40米,70-90米两处各设置一台KBD7电磁辐射仪,第一测站每推进10米前移10米,第二测站每推进20m前移20米(此项工作由生产科防冲队及时完成)。

2、KBD7电磁辐射仪采用趋势预报法,当KBD7电磁辐射仪数据发生异常时,监测队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用KBD5电磁辐射仪和钻屑法进行校核,如有冲击危险,立即采取解危措施进行处理。

(四)钻屑法:

1、开采前需测出钻屑法的基准数据,在工作面每隔15米施工一个钻眼,共计5个钻眼。每个钻眼深度为8米,分别对每米(前1米不收集)的钻粉量进行收集,并做好记录,将每米数据的平均数作为钻屑法的基准数据,超过临界值(基准数的1.5倍)认为该处有冲击危险,必须采取解危措施进行处理。

2、采用风煤钻、麻花套钎子垂直于煤壁、平行于层面钻取煤粉,钻孔参数为:开孔位置距底板0.5-1.0米,孔深8米,孔径φ42mm,施工时不得穿层,一人持钻进行操作,不许来回带钎子,应匀速匀力钻进以减小其误差。

3、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如出现钻杆卡死跳动、顶钻、震动或声响等现象时,说明该位置有冲击危险,必须立即采取解危措施进行处理。

4、施工钻屑孔应在不生产的情况下进行。

3 冲击地压治理方法

本工作面采用以上监测方法进行综合监测,其中监测指标有一项达到或超过危险临界值时,认为有发生冲击地压危险,必须及时向矿有关领导及矿调度室汇报,及时通知采区及工作面停产撤人,经矿研究采取卸压解危措施,并经效果检验确认无危险后,方可恢复生产。

本工作面防治冲击地压采用煤体注水软化、大孔径钻孔卸压、煤层顶底板卸压爆破方法进行治理。

(一)煤体高压注水软化:

1、回风道和溜子道内的煤体软化钻孔进行注水工作。

2、施工地点:溜子道、回风道。

3、设备配置:溜子道使用750型液压钻机和回风道使用YZ-2.5岩石电钻进行打钻,使用流量为80立方米每分钟的乳化泵进行高压注水,注水压力20Mpa。

4、在回风道,溜子道自切眼向外按顺序打钻(抽放钻场位置距离煤体软化钻孔为8米)逐个孔进行注水,溜子道钻孔间距:15米,回风道钻孔间距10米,溜子道打钻角度15°至20°之间;回风道打钻角度3°至5°之间。

5、严格按设计施工,开孔直径75mm,扩孔长度不少于10m。

6、封孔顺序:

1)打钻结束后,钻机队当班必须封孔.

2)封孔深度不小于10米,使用封孔泵注水泥砂浆封孔。

3)如采用每根1.5米长的封孔器,必须两根封孔器之间用管箍连接好,并用麻绳缠好,用管钳拧紧。

4)封完孔24小时后及时上阀门。

5)钻孔封完后,在用变径注水头接到高压注水管路中。

6)封孔质量由采区领导负责检查,严禁漏水。

(二)大孔径钻孔措施:

通过对煤体进行大直径钻孔卸压,改变了巷道深部煤体的力学性质,使得具有冲击倾向的煤体内部出现破碎带,释放出弹性能量,降低了冲击危险性,并避免了冲击地压的发生。

在回风道与溜子道区域采用ZY-750D型液压钻机(功率18.5KW),钻杆φ50mm,钻头直径φ113mm,钻杆长度0.76m,进行大直径钻孔卸压,钻孔角度为+5-10度,施工完后为防止孔内有瓦斯渗出,及时用黄泥或水泥灰封孔,封孔长度不小于1m。钻孔呈三角花布置,长度15m。垂直煤体中钻孔,见下图1。

(三)卸压爆破:

如上述方法无法解决冲击地压情况,需在冲击矿压危险区域进行卸压爆破,每天打2个卸压钻孔。卸压钻孔施工及卸压爆破必须在大班不生产期间进行施工作业。

1)重点防治区域:溜子道和回风道进行煤层卸压工作。

2)开采期间,对冲击重点区域内溜子道上帮;卸压孔间距为5米进行往复循环打钻放卸压炮,钻孔垂直煤帮,角度:45°、孔深8-10米,装药量3.0Kg,起爆雷管2发并用炮泥及水炮泥进行封孔,并封严封实。

3)在超前维护30米处向外对回风道上帮爆破,每间隔15-20米布置一个卸压爆破钻孔,孔深10-20米,钻孔与回风道垂直,开孔位置距底板1.5-1.8m,水平夹角35°,终孔打在同层位岩层中,装药量3.0Kg,2个电雷管并用炮泥及水炮泥进行封孔,并封严封实。

参考文献

[1] 谭云亮,王春秋等.冲击地压灾害非线性预测理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王加升.防治冲击地压综合措施的应用[J].煤.2004.

第5篇

关键词:检测 爆破卸压 钻孔卸压

1 矿井概况

南屯煤矿九采区3上煤厚度平均5.0m左右,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一次采完,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3下煤平均厚度为3.0m左右,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

冲击地压是具有极具破坏性的突发灾害,是一种力学过程十分复杂的动力现象,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工作面煤柱上的应力也成倍增加。因此,冲击地压的频率和强度也越来越大,甚至发展到区域性矿震频繁。复合厚煤层冲击地压已成为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开展冲击地压的预测和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有冲击危险的区域进行预测和解危,是保障安全开采的有效途径。本文以93上08工作面的防治为例,介绍南屯煤矿在防治冲击地压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效。

2 工作面地质概况

93上08工作面位于九采区中部。工作面东南邻93上06工作面采空区,西北部为九采-440二级行人下山,并距九采-670水仓最近处112m左右。工作面老顶为浅灰-灰白色中砂岩,普氏硬度7~8。直接顶为灰黑色粉砂岩,岩石普氏硬度4~5。直接底为灰黑色粉砂岩,岩石普氏硬度4~5。老底为浅灰色中砂岩,岩石普氏硬度7~8。

3 冲击地压危险性分析

3.1 据鉴定南屯煤矿3上煤及其顶板具有一定的冲击倾向性,具备了发生冲击地压的必要条件。

3.2 93上08工作面开采深度为567.9~696.1m,已达到了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深度,煤岩体的应力和能量条件得到了满足。

3.3 93上08工作面直接顶为粉砂岩,厚度0~2.13m,老顶为较致密坚硬的中砂岩,厚度为12.35~23.83m。此坚硬顶板的运动容易造成大量弹性能在顶板中积聚,若此时顶板发生断裂或滑移,大量的弹性能突然释放,容易导致顶板型冲击地压的发生。

3.4 93上08工作面地质因素影响下的冲击地压危险性指数Wt1=0.74,具有中等冲击危险性。主要影响因素为开采深度、煤层的冲击倾向性、坚硬顶板岩层等。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认为93上08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等级评定为中等冲击危险性,冲击危险指数0.74,其中,地质因素影响和开采技术因素影响并重,因此,该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需要高度警惕和防治。

4 冲击地压监测及治理措施

4.1 防冲监测措施

经过分析研究,我们把93上08轨道顺槽(沿空巷)作为冲击地压的重点防治区域,主要采用的监测手段有:电磁辐射监测、应力在线监测、钻屑法检测、微震监测。

4.1.1 电磁辐射监测

①监测时间:每天早班监测一次,压力变化较大或具有异常情况时,增加监测频次。②测点布置:在冲击危险区域内以10m的间距布置测点。③每次监测完升井后,及时用计算机处理监测数据并打印监测报表,并根据预报指标进行冲击危险预报。④冲击危险指标:根据我矿煤岩层冲击倾向性实验的鉴定结果和冲击地压监测的实际情况,冲击危险指标取值为: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值100mV,脉冲数为1600。若各项监测数据没有超过以上临界值,则认为无冲击危险。当出现电磁辐射强度值或脉冲数随时间呈现增长趋势时,或当电磁辐射强度值或脉冲数先期随呈增长而后突然降低又呈增长趋势时,则认为有冲击危险或危险程度增强。

4.1.2 应力在线监测

①检测点布置。在工作面两顺槽前方200m范围间隔20m布置一组监测点,测点由深度14m和8m的两个钻孔组成,两钻孔间距1~2m,钻孔内安装钻孔应力计,以测得煤体深部垂直应力,应力计通过传感装置和传输线路与地面主机相连,随时监测两顺槽超前压力分布情况,当应力超过预警指标时,计算机将给予鸣笛预警。②应力在线系统的应用。根据应力在线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每天绘制应力在线图表,分析原因,并对应力比较高的地段进行钻屑法检验。

4.1.3 钻屑法检测

①检测范围。经电磁辐射监测或应力在线发现有冲击危险的地点,必须采用钻屑法进行钻屑量的检测。②检测孔的布置。钻孔直径Ф42mm,孔深为10m,间距10m,钻孔方向与煤层水平,垂直巷帮。③检测内容。主要检测每米钻孔的钻屑量,同时记录钻进过程中的卡钻、吸钻、煤炮等动力效应现象。④实施方法。用手持式气动钻机钻孔,采用插销式麻花钻杆,每钻进1m称量1次钻屑量,用表格记录打眼地点、时间、钻屑量及动力效应等。⑤冲击危险指标。根据标准钻孔的煤粉量确定临界煤粉量。钻孔深度1~5m时,临界煤粉量为所有标准孔1~5m范围内平均煤粉量的2.5倍,钻孔深度6~10m时,临界煤粉量为所有标准孔平均煤粉量的3倍。⑥临界煤粉量的判定。根据实测指标,我矿93上08综放工作面的煤粉量临界指标为:深度1~5m,临界煤粉量为3.4kg/m;深度6~10m,临界煤粉量为6.8kg/m。

当测定的煤粉超过临界煤粉量,或者打钻过程中出现卡钻、吸钻等异常现象时,则表明该地点具有冲击危险性,必须立即进行解危处理。

4.1.4 微震监测

①微震监测原理及方法。震动是由地下开采引起的,是煤岩体断裂破坏的结果。与地震相比,震动震中浅,强度小,震动频率高,影响范围小,故称之为微震。微震法就是记录采矿震动的能量,确定震动的方向及震动参数,圈定出震动频繁的区域,以便及时采取防冲监测和治理措施。②微震与其他监测方法相结合。微震监测法结合电磁辐射法、钻屑法来进一步判别频繁震动区域的冲击危险程度,对于频繁震动的区域进行电磁辐射监测,如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值、平均值、脉冲数三个数值超过临界值时进行钻屑法检测,若钻屑法检测钻屑量超标,则钻孔卸压,卸压后再进行验证,若验证孔钻屑量还是超标将对其实施爆破卸压。

4.2 防冲治理措施

对于因各种因素已形成的具有冲击危险的区域,我们采用大直径钻孔卸压、深孔爆破卸压等措施予以处理。

4.2.1 大直径钻孔卸压

①卸压范围。提前对工作面200m以外的两顺槽煤壁进行大直径钻孔卸压。②卸压钻孔的布置。采用ZQJ

-300/6气动架柱式钻机打卸压钻孔,插销式连接麻花钻杆,每节长1m,钻头直径Φ150mm,钻孔间距为2.5~3m,孔深10~15m,孔距底板1.2m左右,钻孔方向与顺槽煤帮垂直。

4.2.2 深孔爆破卸压

①卸压范围。在钻屑法检测过程中确定的具有冲击危险的地点。②爆破卸压孔布置方式。在检测出冲击地压危险地点的巷道帮部每隔3~5m布置一个爆破卸压孔,爆破卸压孔直径42mm,孔深10m,钻孔垂直于巷中,仰角0~3°,也可利用完好的检测孔作为爆破卸压孔使用。③爆破眼装药结构。孔内装药长度为3.6m,均匀布置4个并联雷管,孔外串联连线,正向装药,一次起爆1个炮眼,炸药选用矿用乳化炸药,每个药卷长度为150mm,每孔装2.4kg,装药装至孔底。

4.2.3 爆破卸压后,要进行卸压效果的检验,如检验指标仍然超限,则继续采取卸压措施,直至冲击危险消除。

4.3 其它防范措施

①π型钢梁必须采取防倒防坠落措施,用双股8#铁丝将棚梁固定在顶网上。②使用单体和摩擦支柱支护时,单体支柱活柱行程不得小于150mm。除采取正常防倒措施外,还要将单体和摩擦支柱用双股8号铁丝固定在顶网上。要用细钢丝绳将所有单体连成一体,防止歪倒伤人,安全绳必须高1.6m以上。③管路使用软管;施工区域内的电缆、管线要放低,并用双股8号铁丝将电缆钩上下两端和管路固定在帮网上。④距工作面200m范围内的锚索盘、锚杆盘进行固定防崩。两肩窝的锚杆盘必须用大板将锚杆托盘护好或铺设一层复合网防崩。⑤采煤机在上顺槽或下顺槽附近割煤时巷道内的工作人员必须撤离至工作面以外150m的安全地点,并悬挂“禁止通行”牌,工作面作业人员必须躲避到支架立柱后的安全地点。⑥有冲击危险的工作面开采期间限员进入,确因工作需要进入的人员必须经防冲办批准并在进出入人员登记薄上签字。

5 治理效果

通过上述措施的治理,显著地减轻了冲击危害程度,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落实,93上08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隐患基本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自治理以来已安全开采了八个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综采(放)工作面,未出现大的冲击地压显现,据此可以说明上述一系列冲击地压防治措施是科学有效的,它有力地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高兴栋.南屯煤矿深部仰斜松软煤层综放开采的瓦斯涌出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

[2]仉兴泉.改进南屯煤矿安全管理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

[3]李伟.南屯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8.

第6篇

电磁辐射对人体究竟有哪些危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客观存在。据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电磁兼容与研究所主任赵玉峰教授介绍,我国对电磁辐射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不良影响与危害已研究多年。研究确认,电磁辐射可使人体产生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乏力等不适,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危害。另据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白同云教授介绍,电磁波辐射不但能够在生物体内产生明显的能量沉积,即热效应,而且低强度、长时间的电磁辐射还会产生一系列的非热效应,在生物体内释放巨大能量。因此,电磁辐射一旦超过限值,将导致人体内部组织的损伤或死亡。电磁辐射的功率越大、距离越近、照射时间越长、间隔时间越短,对人体造成的损伤越大。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副研究员曹兆进介绍说,有资料表明,微电波磁场也能引起机体的慢性损伤,初期表现以无力综合征为主,中期表现为植物神经综合征,晚期可发生下丘脑综合征。微波电磁场还能引起生殖系统损害,微波暴露可引起 神经衰弱、白细胞减少、脑血流图改变、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改变等。国外的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认为,电磁辐射与白血病、脑瘤、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有关。

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无影响

鉴于电磁辐射有害于人体,我国卫生、环保及劳保等部门都相继制定了有关的电磁辐射防护国家标准,如:“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微波辐射作业卫生标准”等,其中由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规定,公众的照射限值为40微瓦/平方厘米。但以上标准均是针对连续波的辐射,对于手机这种间断辐射仅在拨打电话期间内影响持机者目前尚无国家标准。据了解,目前国内外对于手机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虽然不少,但至今未有定论。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期使用手机者中,已有人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耳部肿胀、面部出现红斑等症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曾对移动电话使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过调查。他们选择了216名公司职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手机用户115人为观察组,非手机用户101人为对照组。调查结果表明,使用移动电话的年限与使用者神经衰弱症候群的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说明长期使用移动电话可使人体神经衰弱等不良反应增加。调查还表明,移动电话使用者失眠的发生率远高于非使用者,且入睡困难和睡眠多梦的发生率与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还有关。也许有人会问:我使用手机已经几年了,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呀赵玉峰教授解释说,不良反应的出现涉及许多因素,比如辐射场强弱、作业环境的温度、每个人的体质差异和电磁敏感度、性别、年龄差别等,仅以个体对电磁波的敏感程度而言,有人很敏感,一接触就有反应,有人则无任何不良反应。

手机电磁辐射究竟有多大

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入网手机已过百种,用户突破3500万户。面对市场上品牌、花样繁多的各类手机,从减少电磁辐射考虑,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手机呢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对市售的部分进口品牌手机19种GSM手机,12种CDMA手机进行了测试。测试方法模拟手机实际使用情况,然后测量呼出时的电磁辐射。测试结果发现:1.手机呼出时与网络最初取得联系的几秒内电磁辐射最大,随着振铃第一声响过,辐射逐渐减小,而后达到一个稳态值。通话过程中辐射值一般低于最大值而高于稳态值。19种GSM手机中有15种电磁辐射最大值可达2000微瓦/平方厘米以上,个别手机辐射最大值甚至高达10000微瓦/平方厘米,其接通后的稳态值也高达500微瓦/平方厘米,其他手机接通后的稳态值均在40微瓦/平方厘米以下。12种CDMA手机中,有一种牌号辐射最大值为30微瓦/平方厘米,其他11种牌号辐射最大值在50~150微瓦/平方厘米之间,所有CDMA手机样本接通后的稳态值均低于10微瓦/平方厘米。2.待机状态下,虽然手机不时发射信号与基站保持联系,但电磁辐射很小。19种GSM手机中,有11种手机待机状态时电磁辐射都在1微瓦/平方厘米以下,其他牌号也在7微瓦/平方厘米以下;所有12种CDMA手机待机状态时电磁辐射值在1微瓦/平方厘米以下。故此,专家认为,手机放于衣袋中或挂于腰带上,不会影响人体健康。3.CDMA类手机的电磁辐射较低,比之GSM手机,仅为其几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4.两款天线内置式手机的电磁辐射均较低,比之多数同类天线外置式手机,约为十分之一左右。5.对天线内置式手机而言,以手机背面的电磁辐射为大,前面板虽有辐射,但仅为背面的几分之一。6.对天线外置式手机而言,机体虽也有电磁辐射,但仍以天线周围的电磁辐射为最大。

如何有效防护手机电磁辐射

针对此次部分市售手机的测试结果,专家表示,尽管现在还无法依据标准判定这些手机是否安全,但对于长期使用手机者,应从预防的角度采取防护措施。专家通过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手机用户注意以下事项:

1.手机呼出时与网络最初取得联系的几秒钟内电磁辐射最大,因此在最初几秒,最好不要马上将手机贴耳接听。

2.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分离话筒。手机电磁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使用分离耳机和分离话筒,加大了头部与天线的距离,会大大降低头部受到的电磁辐射。

3.在信号不好的地方使用手机,接出天线可以改善通话质量,并使手机在较低的功率水平上工作,功率越低电磁辐射强度越低。

4.身边如有其他电话可用,就不要使用手机。

5.使用手机者应尽量长话短说,尽量减少每一次的通话时间。

6.当你常接触手机的一侧头部或面部感到有发热、发烫时,应立即停止通话,并用热水擦洗这一部位,再用手掌来回按摩几次,以增加受伤害部位血液循环,促使受伤害组织愈合。

7.如果你频繁使用手机,忽然感到失眠健忘、头晕心悸而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就应减少甚至停止使用手机1~2周。

近来有媒体报道说,英国有关机构调查表明,使用耳机不仅不能降低手机使用中的电磁辐射,相反会使电磁辐射增大3倍。这使得那些听从专家建议为安全而选择手机耳机的消费者疑虑丛生。据中国电磁兼容认证委员会认证中心标准协调部主任杨盛祥研究员介绍,虽然国内还没有对手机耳机的使用做过专门调查,但从理论上讲,使用耳机会增大电磁辐射不大可能。其一:耳机里的音频回路与手机电磁辐射的回路是分隔开来的;其二,耳机线的音频电流十分微弱,它所能产生的电磁辐射仅相当于一个普通电灯泡;其三,一根导线要成为天线,它的长度必须达到信号波长的3/4。耳机线仅仅1米左右,而音频波长达几十公里,这显然构不成强烈辐射。

第7篇

水、石材、假牙、电脑、X线片等都存在辐射

辐射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影随形。从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砖,从阳光紫外线到医学检查用的X线,以及每天都会用到的手机、微波炉、电脑……,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实际上都存在辐射。总体来说,人们常接触到的辐射可以分为两大类,核辐射和电磁辐射。

核辐射是由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比较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天然本底辐射,比如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大气、水、石材都会有,这种辐射一般对人类没有什么危害;另一种则是与核相关的活动引起的辐射,主要包括医疗照射接受X线诊断检查以及一些放射治疗、核爆炸和核动力生产,这次日本核电站核泄漏引起的核辐射就属于后者。人们戴的夜光手表、釉料陶瓷、人造假牙等,也含有微量的放射性材料。相比核辐射,电磁辐射更贴近生活,它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信号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各种电器、电子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装置,只要处于操作状态,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人们熟知的微波炉、手机、高压线、电脑等产生的辐射就属于这一类。

长期接受辐射,心、脑、生殖、免疫系统都会受影响

生活中,人们遇到核辐射的概率很小,只有在做X线等医疗检查,装修用含放射性物质的大理石时,人们才会接触到核辐射,但这些健康危害的发生都有一个前提:过量。有研究表明,接触辐射时间越长,离辐射源距离越近,受到的伤害越大,而距离拉大十倍,受到的辐射就是原来的百分之一。

比起核辐射,人们更应该警惕生活中随时都能遇到的电磁辐射。家用电器集中的房间、广播电视发射塔周围、高压变电线路和各种电器设备周边。如果长时间接近或生活在这些地方,就有可能摄入过量的电磁辐射,从而形成电磁污染,它是继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后的第三大污染源。世界卫生组织列出,长时间过量接触电磁辐射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如下影响:引起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对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影响大脑组织发育、视力下降;男性下降,女性内分泌失调等。专家表示,电磁污染比核污染更应被人们关注,因为它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其产生的健康危害能够通过简单措施有效控制。

正确认识核辐射

核辐射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针对目前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刊为大家解疑释惑。

1.核辐射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核辐射传播的载体是空气。放射性物质主要通过大气释放,随距离增加浓度会逐渐稀释。它就像一种灰尘,随风飘落到哪里,就对哪里的环境有影响,然后按自然规律衰减。所以,危害主要在核爆炸或核泄漏当地及附近区域。其它各地居民也没有必要担心管道饮用水受污染,如果不放心,刚摘下来的蔬菜多洗两遍就可以了。通过土壤传播则是不可能的。

2.核燃料流入大海中怎么办?

即使真流入海水中,也未必能危害全人类。放射性物质会被海水稀释到无穷小。就像一滴蓝墨水滴到杯子里,还能看到蓝色,放到澡盆里,就看不到了。另外,很多核潜艇都在海里出过事,但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这些物质对人体和环境产生过影响。

3.核辐射对人体会造成多大危害?

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吃的、住的、天空、山川,乃至身体都存在着放射性,核辐射只是其中的一种。比如,砖房0.75毫希/年;宇宙射线0.45毫希/年;水、粮食、蔬菜、空气0.25毫希/年;土壤0.15毫希/年;北京到欧洲坐飞机往返一次0.04毫希。放射性物质主要通过体外和体内照射伤害人体。通常,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会成为放射性物质伤害人体健康的主要途径。

4.如何能知道所在地有核辐射?

放射性物质无色无味,我们无法感觉到,但可通过仪器测量。当从污染区出来,怀疑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时,应去检测站进行体表、体内污染检测。

5.补碘片能防核辐射吗?

碘片预防核辐射的原理是:一旦甲状腺组织被非放射性稳定碘占满,就会阻止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在摄入放射性碘前或摄入后立即服用稳定性碘的防护效果最佳。除被放射性碘污染环境地周围几十公里内的人外,没有遭遇核辐射威胁的人根本不需要服用碘片。特别对于本身就有甲亢的人来说,大量服用碘甚至是有害的。

6.吃碘盐能防核辐射吗?

碘盐含有碘酸钾,但实际上碘盐中的碘酸钾含量很低,作用不大。吃2 ~ 3公斤碘盐才相当于一片含碘量为100毫克的碘片。如果盲目服用,反而可能导致身体的诸多不适。

7.穿防辐射服管用吗?

核辐射是电离辐射,与日常电磁辐射不一样。孕妇用防辐射服或许能反射电磁辐射,但对能量高得多的电离辐射无能为力。

穿白色衣服不能防核辐射。辐射影响只看穿透性,不管材质的颜色。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前两种射线穿透力小,只要放射性物质不进入体内,影响不大;第三种的穿透力很强,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能否防住这些辐射,和防护物质的颜色并无关系。白色防护服更醒目,也易于发现被污染的斑点。对于外照射防护没有作用。

8.核辐射后第一场雨危害大吗?

如果空气中已经有放射性物质存在,那么前几场雨水会将这些颗粒漂浮物带到地面,地面的污染会增高。如果核泄漏后遇降雨或降雪,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大部分会落到地面。

9.万一遇到核辐射我们怎么办?

呼吸防护:带上防尘口罩的防护效果可达75%以上,没有口罩也可用湿毛巾等代替,掩盖口鼻处,防止污染物进入体内。

体表防护:避免淋雨淋雪。穿长衣,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翻起上衣衣领口,然后在外面围上围巾。出门时扎紧袖口和裤脚等地方,减少体表污染。

除去沾染物:如果留在室内,最好关闭空调、换气扇和其他进风口。彻底洗澡,尤其是要清洗口鼻腔和毛发。若没有淋浴,可用水清洗身体的部位,比如脸、脖子等,特别是有油污的地方,用肥皂擦洗可清洁95%以上。脱下被沾染的衣服时要特别小心,最好不要重复穿戴。

防辐射五个非常提示

少买直板手机

手机会向发射基地传送无线电波,接打手机时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线部、听筒部、键盘部和话筒部。所以在买手机时,不要买天线离头部最近的直板机。少用手机“煲电话粥”,准备长时间通话时,应改用固定电话或使用耳机。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量最大,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此时应让手机远离头部。戴金属眼镜框架会明显导致电磁场增强,所以戴这种眼镜的人最好用耳机。

尽量少拍X线片

在医院拍X线片、做放射性核素检查和治疗都会接触到辐射,最好能拍片的就不要做X光透视;如果已做过相关检查,可以拿着结果给医生看,避免重复照射;准备怀孕和已怀孕的妇女在做检查时要和医生沟通;如果一定要做,最好提醒医生为你做好保护措施,尽量缩短时间。

家电不要扎堆放

家电扎堆工作时,辐射会变大,建议不要同时使用;可在电脑边放瓶清水,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不用的电器,一定要关上电源,因为通电的电器照样能产生大量电磁辐射。

多吃红色水果

番茄、西瓜、红葡萄柚等红色水果是抗辐射的利器,它们有丰富的番茄红素,尤其是番茄,它具有极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抗辐射、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绿茶中的茶多酚是抗辐射物质,可减轻各种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海带的提取物海带多糖因抑制免疫细胞凋亡而具有抗辐射作用。

第8篇

【关键词】变频器;电磁传导;感应耦合;隔离;屏蔽

引言

变频器作为节能应用与无级变速控制中越来越重要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变频器的运行总是受到来自外部电網、晶闸管等交直流互换元件、电力补偿电容造成的畸变波形电压、电流的干扰,造成设备自身失控、失灵。同时由于在开关模式与高速运行切换的运行状态,其产生的大功率高次谐波和耦合性噪声对同一电網及变频器系统的其它电子线路产生谐波和电磁干扰;其次因它自身非正弦波电路耦合波形的传播,造成电路系统输入电压产生畸变,使电網系统及电机设备无功功率增加,直接影响电網及负载运转特性;再次它通过感应方式将电磁波耦合到对周边邻近的电子等设备中,其感应电压、电流信号直接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上述原因均局限了变频器的实际应用范围,为此本文就变频器应用系统中干扰的成因及其传播途径进行讨论,提出了抗干扰的解决办法。

1.变频调速电气系统的主要电磁干扰成因及传播路径

1.1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变频器一般由整流部分、电容部分、逆变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系利用半导体元器件的导通特性,将工频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再经过电容滤波整流,再被逆变器转化成不同频率、幅度的钜阵波形,最后被控制器控制输出和叠加为近似正弦波的交流电,并驱动交流电动机运行。

我们知道,交流电动机的同步转速表达式为:

n=60 f(1-s)/p (1)

式中n——异步电动机的转速;

f——异步电动机的频率;

S——电动机转差率;

P——电动机极对数。

由式(1)可知,转速n与频率f成正比,只要改变频率f即可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当频率f在0~50Hz的范围内变化时,电动机转速调节范围非常宽。变频器就是通过改变电动机电源频率实现速度调节的,是一种理想的高效率、高性能的调速手段。

1.2变频器的电磁干扰成因及传播路径

电磁干扰是指变频器电气系统,在外部噪声和无用信号在接收中所造成的电磁干扰,通常是通过电路传导和以场的形式传播的。电網中大量的包含谐波源的电气负荷如:整流设备、非线性负载、电力补偿电容等,使电網中的电压、电流产生波形畸变,造成变频器出现过压、欠压及射频干扰,其主要表现为电網系统中有许多变频器输入、输出电流包含很多高次谐波。高次谐波挤占能源造成线路及设备无功损耗,并将部分能量传播出去,就形成对电气系统和变频器自身的污染性干扰源。变频器的整流桥对电網来说是非线性负载,它所产生的谐波会对同一电網的其他电子、电气设备产生谐波干扰。另外,变频器逆变器技术的应用,由于其处于高速切换时,产生了大量耦合性噪声与谐波干扰。这些都直接对变频器电气系统内其他的电子、电气设备产生了电磁干扰源。其干扰途径与一般电磁干扰途径是一致的,主要分为空间辐射干扰即传导、电磁辐射干扰、感应耦合。

1.2.1传导性干扰。电網中大量的包含谐波源的电气负荷输入电流波形呈现不连续>中击波形式,有很强的高次谐波,其占工频50HZ基波的70%~80%;其输出端波形为方形波形,接近正弦波,与载波频率相等,谐波分量较大。电力系统电压、电流因畸变产生干扰源,其电磁干扰通过与其相连的导线向外发射,同时也通过阻抗耦合或接地回路耦合将干扰谐波传导入其它电路。干扰谐波信号将沿着线路进入配电变压器和中压網络,并沿着其它的配电变压器最终又进入民用低压配电網络,使接自民用配电母线的电气设备成为远程的受害者。其传播的路程可以很远。

1.2.2电磁辐射性干扰。变频器的整流桥对电網来说是非线性负载,它所产生的谐波对接入同一电網的其它电子、电气设备产生谐波干扰。若变频器外部没有一个全封闭金属外壳进行屏蔽,其将通过空间向外辐射电磁波干扰。其辐射场强取决于干扰源的电流强度、装置的等效辐射阻抗以及干扰源的发射频率。变频器的逆变桥大多采用PWM技术,当根据给定频率和幅值指令产生预期的和重复的开关模式时,其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的功率谱是离散的,并且带有与开关频率相应的高次谐波群。高载波频率和场控开关器件的高速切换(dv/dt可达1kV/us以上)所引起的辐射干扰问题相当突出。若变频器的金属外壳带有缝隙或孔洞,则辐射强度与干扰信号的波长有关,当孔洞的大小与电磁波的波长接近时,会形成干扰辐射源向四周辐射。而辐射场中的金属物体还可能形成二次辐射。同样,变频器外部的辐射也会干扰变频器的正常工作。

1.3.3感应耦合性干扰。感应耦合干扰可以分为导体间的电容耦合形式、电感耦合形式或电容与电感混合形式。这与干扰源的频率以及与相邻导体的距离等因素有关。当干扰源的频率较低时,干扰的电磁波辐射能力相当有限,而该干扰源又不直接与其它导体连接,但此时的电磁干扰能量可以通过变频器的输入、输出导线与其相邻的其他导线或导体产生感应耦合,在邻近导线或导体内感应出干扰电流或电压。

2.谐波干扰成因及其途径

谐波引起电網中局部的串联或并联谐振,从而使谐波放大。使电網中的电器元件产生了附加的谐波损耗,降低了输变电及用电设备的效率。

谐波可以通过电網传导到其他的用电器,导致继电器等保护设置误动作或使电器仪表计量不准确,从而影响许多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比如谐波会使变压器产生机械振动,使其局部过热、绝缘老化、寿命缩短,以至于损坏;还有传导来的谐波会干扰电器设备内部软件或硬件的正常运转。

3.电磁辐射干扰成因及其途径

电磁辐射干扰使经过变频器输出导线附近的控制信号、检测信号等弱电信号受干扰,严重时使系统无法得到正确的检测信号,或使控制系统紊乱。一般来讲,变频器对电網容量大的系统影响不十分明显,这也就是谐波不被大多数用户重视的原因,但对系统容量小的无线电和通讯系统,谐波产生的干扰就不能忽视。

4.解决干扰办法

形成电磁干扰须具备电磁干扰源、电磁干扰途径和对电磁干扰敏感的系统等要素。为防止干扰,一般从抗和防两方面入手来抑制干扰,其总原则是抑制和消除干扰源、切断干扰对系统的耦合通道、降低系统对干扰信号的敏感性。具体办法为:

4.1

对干扰源进行隔离。将干扰源与易受干扰的部分隔离开来,单独布置使它们不发生电的联系。应尽量将容易受干扰的弱电控制设备与变频器分开,比如将动力配电柜放在变频器与控制设备之间以减少干扰。在变频调速传动系统中,通常是在信号源和放大器电路之间的电源线上采用隔离变压器以免传导干扰,电源隔离变压器可应用噪声隔离变压器。

4.2滤波。变频器在运行中产生的高次谐波会对电網产生影响,可能造成电網压降很大、电網功率因数较低。一般的解决方法主要采用无功率补偿装置以调节功率因数,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在电源进线端和接负载侧同时采取加装电抗滤波器,以尽量减少对电網的影响。增加输入输出滤波器,其主要是用电感线圈来构成,通过增大线路在高频阻抗削弱较高谐波,增加高频电容器件构成滤波器滤掉辐射能量的谐波;在输出端滤波器的电容器与电动机侧相接。

4.3屏蔽。屏蔽干扰源应尽量采取把变频器全封闭在金属壳内,并将金属外壳进行可靠接地,以减少通过空间对外辐射电磁波,降低对其他设备的干扰,特别是对电子线路和设备的干扰。另一方面,变频器采用了高性能的微处理器等集成电路,对外来的电磁干扰较敏感,会因电磁干扰的影响产生错误,对运行造成恶劣影响。外来的干扰通过从变频器控制电缆为媒介的途径侵入,所以在铺设电缆时必须采取充分的抗干扰措施。通常采取的措施为:模拟量控制线路必须使用屏蔽线,屏蔽层。靠近变频器一端应接控制电路的公共端。(COM)而不应接在变频器的接地(E)或大地,屏蔽层的另一端悬空。控制线与主设备线路分设,并不设在同一管路中,增加控制线外屏蔽层或屏蔽罩,并接地。

4.4接地。变频器金属外壳接地往往是抑制噪声和防止干扰的重要手段。很大程度上抑制内部噪声的耦合,防止外部干扰的侵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变频器的接地端E应与大地良好的连接,当变频器和其他设备或多台变频器一起接地时,每台设备应单独与地连接,而不允许将一台设备的接地端和另一台的接地端连接后再接地,以减少空间的辐射和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使设备正常运行。增大变频器接地线的截面,其长度控制在20M以内。

4.5使用数字信息和光缆传输技术。当变频器的使用环境有严格限制或要求时,其主要控制电路可以采用数字控制电路和光缆传输技术,尽可能是减少干扰因素,达到传输精准,使用可靠的目的。

5.抑制谐波的对策

5.1增加变频器供电电源内阻抗,内阻抗越大,谐波含量越小,这种内阻抗就成为变压器的短路阻抗。

5.2增加输入电抗器和输出电抗器。在输入电路内串入交流直流电抗器,其进线电流的THDV大约降低30%~50%,是不加电抗器谐波电流的一半左右。在变频器到电动机之间增加交流电抗器,减少在变频器输出能量传输过程中,线路产生的电磁辐射。该电抗器必须安装在距离变频器最近的地方,尽量缩短与变频器的引线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