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09:33: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应用电子技术培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定向就业模式是指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各类企业对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需求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对专业学生进行培养、职业指导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新型就业模式。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亳州市一所市属高等职业院校,在2003年升格以后,依托亳州市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按照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要求,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为了加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定向就业模式,培养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所需的人才,其中以与上海达丰电脑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的“达丰电子班”最为典型。
(一)签订定向就业培养协议
经过长期合作,校企双方达成协议,在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中开设“达丰电子班”,按照企业的需求实施定向就业模式,并明确了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方通过协商就“达丰电子班”的管理、教学与实习等签订了一系列相关协议,用以规范和保证“达丰电子班”专业学生培养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成立相应的组织结构
为了加强“达丰电子班”专业学生培养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双方成立联合教研室,具体落实和执行工作任务。上海达丰电脑有限公司委派专人专门负责“达丰电子班”事宜;学院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双方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达丰电子班”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达丰电子班”进行培养与考核是定向就业模式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整个就业情况的成败。在“达丰电子班”的培养过程中,首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联合教研室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重新修订,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的基础上,加入企业特色课的模块,培养符合合作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企业特色课模块的教学主要由企业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电子技术人员担任。同时学院派教师下到企业基层进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为企业提供服务。其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双方的互惠双赢。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按照自身的需求投资建设应用电子装配生产线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提供条件;由企业按照要求对学院实训教师进行培训,或者由企业应用电子管理人员担任负责实训指导。再次,双方共同参与“达丰电子班”的管理。学院提供办公场所和设备,安排一名专职辅导员,企业选派专人担当职业规划设计辅导员,共同加强对“达丰电子班”的管理。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对“达丰电子班”学生实行双重管理。尤其是在学生的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和入企就业过程中,校企双方按照要求共同参与学生实习就业的指导、考核与管理。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通过联合办学例会制度、联合办学院校动态月报与“工作协调单”等多种方式加强联系与沟通并解决实际问题,校企双方共同加强对“达丰电子班”学生的管理,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的准员工。最后,引入企业文化,对“达丰电子班”学生进行校企文化的双重熏陶。在“达丰电子班”的培养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引进学院、引进课堂。通过开设企业文化课,邀请企业成功人士(特别是校友)到学院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组织与企业有关的文体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宣传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达丰电子班”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与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达丰电子班”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就业方向根据企业的需求,每年校企双方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大一第二学期经过双向选择组建“达丰电子班”,实行定向就业模式。在“达丰电子班”的培养过程中,引进竞争机制与淘汰机制,企业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及综合素质,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与意愿安排就业岗位。
二、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定向就业模式的思考
“达丰电子班”的组建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定向就业模式的基础,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具体实践可以看出,一方面要精心选择有用人需求且发展较好的企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强内涵建设,创办特色专业,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行业经济建设的能力,这是定向就业模式的前提条件。学院与企业成立相应的领导结构,制定工作制度,加强联系与沟通,是定向就业模式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定向就业模式开展过程中,学院的“双师型”教师及实训基地建设是理论与实训教学的基础,学院和企业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训和考核,引进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体性;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行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定向就业模式与学科式两种培养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院的专业理论教学与企业技术培训相融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就业能力。
企业定向就业班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是定向就业模式开展的最终落脚点。一方面,企业要充分考虑用人需求,安排好订单,录用所有符合企业要求的企业定向就业班学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定向就业班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学院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与管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创新精神与吃苦耐劳精神,进入企业定向就业班学习后,要积极地为订单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高职生定向就业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同时,高职生定向就业模式开展还需要社会的积极支持,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EWB;电子电路仿真设计
1软件的性能和特点
(1)采用直观的图形界面创建电路: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电路仿真需要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屏幕上选取。
(2)软件仪器的控制面板外形和操作方式都与实物相似,可以实时显示测量结果。
(3)EWB软件带有丰富的电路元件库,提供多种电路分析方法。
(4)作为设计工具,它可以同其它流行的电路分析、设计和制板软件交换数据。
(5)EWB还是一个优秀的电子技术训练工具,利用它提供的虚拟仪器可以用比实验室中更灵活的方式进行电路实验,仿真电路的实际运行情况,熟悉常用电子仪器测量方法。
2软件的操作说明
2.1元件与信号源
EWB软件的工作界面具备美观大方、简捷明了的特点。在基本工作区上方有菜单栏、工具栏、元件库栏。从菜单栏可以选择所需的各种命令,从元件库栏中根据图标选择所需要的的元件或仪表,使用鼠标拖放操作安放元器件到工作平台,完成实验电路连接。选中虚拟仪器图标,通过使用鼠标拖放操作,可以安放仪器仪表,设置好仪器仪表的参数后,按下仿真开关控制电路的运行与停止,即可观察测试结果,在基本工作区下方是电路描述窗口,可根据需要输入有关电路的介绍或说明。
EWB提供了丰富的元器件库,根据不同类型可分成:信号源和电源库,基本元件库、二极管库、三极管库、模拟集成电路库、数字集成电路库、逻辑门电路库、数字触发器库、指示器件库、控制器件库、杂元件库和自定义库。
在设计电路时,设计人员根据需要从该库中进行查找与选取元器件,对选中的元件用鼠标左键将其拖放到电子平台工作区,同时可利用旋转、平翻、直翻调整元件方向。为了使电路便于连线,图形整齐,还可以通过鼠标操作对元件进行移动、复制与删除。为了使电路连接简单明了,还可以将一些常用电路定为子电路,子电路相当于用户自己定义的小型模块电路,存放在自己定义的元件图标库里,供以后反复调用。
2.2虚拟仪器仪表的使用
EWB提供七种虚拟仪器,每种只有一台,在电路设计中,每种仪器只可使用一次,这是其软件设计的局限性,而目前其升级版本Multisim已将虚拟仪器增加到11个,而且同一种仪器可以多次取用。
模拟仪器仪表主要包括万用表、函数发生器、示波器、波特图仪(扫频仪)以及电压表、电流表,数字仪器仪表包括数字发生器、逻辑分析仪、逻辑转换器。这些仪器仪表(除波特图仪),在接入电路后,开启仿真开关,若改变电路的测试点,则显示的数据和波形也会相应变化,而不用重新启动电路。EWB的虚拟测试设备能提供快捷简单的分析,主要包括直接工作点,瞬态,交流频率扫描,付立叶、噪声、失真度、参数扫描、零极点、传递函数、直流灵敏度、交流灵敏度、最差情况、蒙特卡洛法等14种分析工具,可以在线显示图形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3软件在广播电视技术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3.1在广播电视技术培训工作中的应用
EWB软件是一款优秀的EAD软件,推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院校把EWB作为电子类专业课教学和实验的各种辅助手段,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广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针对软件的这种特殊效能,近年来在广播电视技术领域中,EWB也同样得到了普遍应用,尤其是许多单位把EWB软件应用在了技术队伍培训工作中收效显著。广播电视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广播电视技术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但是在职教育和在校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别,资金、场地、设备、设施等诸多因素制约了技术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EWB软件的应用不仅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体现了三个优越特点:(1)节约资金、高质高效;(2)功能强大、直观形象;(3)操作简便、方便普及。许多单位还把EWB软件应用在了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中,更是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对软件的应用不仅克服了客观条件给技术竞赛多形式、多层面开展带来的制约,同时也可以全面的考查参赛选手的实践技能,为展示技术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搭建了最佳平台。3.2利用EWB软件进行电子电路仿真设计
EWB的优越性能为激发广大技术人员的潜在智能提供了广阔空间。利用EWB可以设计简单、复杂、模拟、数字等各式电路。这为广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工作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工具。尤其是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固态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使计算机辅助设计、测量、维护等在广播电视技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EWB软件的出色性能表现,也得到了广大技术人员的青睐。下面仅以双音报警器电路的仿真实验为例,向大家简单介绍其电路设计与分析。首先设计电路原理图(见图1)并根据电路需要选择所需元件参数。
用鼠标将元件、仪器拖到电子工作平台,根据电路原理图调整元件,仪器布局,并设定元件标值,调整仪器设置的选项,按通仿真开关,即可进行仿真实验,如果电路设计、连接正确,此时扬声器应该发出“滴、嘟、滴、嘟”…..的双声音,用示波器观察IC1、IC2的输出波形,应该是频率不同的两个方波(见图2),可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进行实际电路的组装。
图2
此电路原理主要是应用555时基电路组成两个多谐振荡器,用IC1输出的方波信号通过R5去控制IC2的5脚电平,当IC1输出高电平时,IC2的振荡频率低,当IC1输出低电平时,IC2的振荡频率高,因此IC2的振荡频率被IC1的输出电压调制为两种音频频率,所以扬声器发出双音声响。此电路可应用在发射台铁塔匹配间防盗报警,也可在改进后应用于水箱上水报警等其他方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汽车维修;特征;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工业日新月异,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电子技术、液压技术在汽车上应用,使当今的汽车是集各种先进技术的大成,新颖别致的汽车时时翻新。最新汽车的故障诊断不再是眼看、耳听、手摸,汽车维修也不再是师傅带徒弟的一门手艺,而是利用各种新技术的过程。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日益呈现出汽车维修的高科技特征,与其同时汽车维修理念也不断更新。
一、最新汽车维修技术的特征
现代汽车已不是简单的机械产品,也不是最初的交通工具,而是由原始汽车进化到一个高科技的结晶体。特别是电子技术、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汽车的科技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EFIE)、ABS防抱死制动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AT)、加速滑动调整系统(ASR)、自动空调系统(A/C)、电子悬挂系统(ECS)、动力转向系统、自动巡航系统、中控门锁及防盗系统、TCS动力牵引系统及自我诊断系统等,这些总成均由电控单元件(ECU)全面控制,电控单元具有自诊断功能,能记录出现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在电控单元存储器中。通过解码器可从电控单元储存器中读出存储的故障码,从而确定故障的部位和提供排除故障的在线帮助。
汽车保修设备的生产,不再是以机具类为主。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及电脑动平衡机等,这些昔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检测设备,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而这些检测设备,本身就是高科技化的产品,是电子检测技术、电脑技术的高级集成物。要熟练地操作使用这些检测设备,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要掌握外语和电脑技术,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检测设备的各项功能。这种高科技化的现代汽车检测设备,使现代汽车维修的科技含量大为提高。汽车从结构到控制技术日趋高科技化,汽车新品牌、新装备、新功能层出不穷。维修技术人员不可能将数千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程序记忆在大脑中。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知识、技术、经验以及对资讯的全面掌握,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局限性。
INTERNET互联网在中国现代汽车维修行业中已崭露头角,从国际汽车维修行业看,维修行业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培训网络化,已得到全面的普及。目前已发展成为专业性最强的网站,涵盖欧美亚各车系发动机、变速箱、空调、悬挂、转向、定速、安全气囊及防盗等各系统的基本保养、检修程序、各类数据、各类元件位置图、机械拆装图以及电气线路图,并实现了在网上答题、网上咨询、网上购物和网上培训等功能。
随着汽车高科技的发展,从事汽车维修服务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高科技的素质,除了具有坚实的汽车专业理论外,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能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使用电脑分析及汽车维修专业INTERNET互联网查询汽车维修资料,对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分析,达到准确判断、熟练排除,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时、最优质的服务,排除各类汽车故障,使车主满意。此,除了学校的专业教学外,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还要加强自身学习,还要借助于各类技术培训,特别是电化教学和网上培训,不断更新维修观念、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维修现代汽车。
二、最新汽车维修技术的进展
随着电脑及相关系统的发展,在许多国家,电脑管理已在汽车维修行业中广泛应用,而且这个趋势将持续扩展。在我国,采用电脑化管理还刚起步,对于大多数汽车维修企业而言,谁拥有最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最精确的管理数据分析及最良好完备的服务,谁就能争取最多的客户,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采用电脑化管理,可以对修理部门的业务部、零件部、车间、收银、总经理监控诸方面进行联网操作,综合管理,使经营活动一目了然,克服了以往混乱的管理局面,将管理人员从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办事效率,获得客户认同。上层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电脑管理网络系统及时了解汽车维修的动态情况,便于统筹安排。可以使维修行业改变传统手工作业的模式,实现质的飞跃。可以让厂长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争取更多的效益。
标准规范的电脑化管理,可自动建立完整准确的客户及车辆档案,为长期、灵活的客户服务奠定基础,完善的维修跟踪服务功能能增添客户的满意程度。可以消除工作方面的一些失误,提高工作效率。车辆与客户的动态跟踪可以使业务部具体掌握车辆及每一个客户的细节,随时提醒客户进行维修、保养和零件的更换,体现服务的完整性、及时性、层次性。
为了适应售后服务的要求,国外汽车维修业将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国外汽车维修业的介入给中国汽车维修市场提供了一个较为先进的高效的国际技术环境,对促进国内汽车维修业的更新改造、加速汽车维修业技术进步的进程,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内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经营方式、生产规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在实现汽修业的配件送货及全方位的零库存等。我国汽车维修的经营方式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多种经营方式已全面展开,如特约维修、维修、现场维修、专项总成维修,也将实现连锁经营维修、定点维修、会员制方式维修及俱乐部方式的维修等。充分体现低成本,以专一保证质量和服务的优越性。
专业是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架构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载体和平台[1]。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辛创业,奠定了“工科立校、科技引领”的办学传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以“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为主干专业的格局。其中,“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是为适应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提升学院发展核心竞争力而设置的。在“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设置和建设实践中,学校提出建“大安防技术”专业群的理念,全力打造“大安防技术”专业生态链,直接对接安防技术产业链,培养安防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
一、背景与理念
(一)安防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日益凸显,城市安防管理面临的任务愈发繁重和复杂。然而,我国的城市安防管理大多数仍停留在以人防为主的基础上。《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dylw.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2011-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要着力构建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创新活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和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其中,“平安城市”被列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头戏。“平安城市”的主体是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实现指挥统一、反应及时、作战有效,加强城市安全防范能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上海有资质的544家安防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仅占16.5%,比例很低;而在从事安全防范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庞大从业人员队伍中,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更是不足5%,致使安防系统建立后,常常出现运行不正常,设备成为摆设,无法得到及时维护、更新等问题。
(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要求专业集群式发展
先进的安全防范技术已完全改变传统的方式,大量利用和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几乎所有高端技术都在安防系统中得到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安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化、社会化、系统化和覆盖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技术上高清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特征,越来越显示出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发展趋势。安防产品绝大部分是电子产品,集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智能化软件嵌入、硬件和软件结合为一体,必须由应用电子技术来支撑;安防系统组建时,信息传输涉及光纤通信、数字通信、数据编解码、压缩与解压缩等,必须由通信技术来支撑;安防系统组网时,组网架构、数据库建立、数据存储、系统管理软件、人机界面菜单、远程监控等,必须由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支撑;安防系统信息安全,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权限设置与加密等,必须由信息安全技术来支撑;安防工程建设中,工程设计、设备选型、设备组装、设备检测、工程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工程项目管理与验收等必须由安防技术来支撑。这种技术之间的交融必然强调专业之间的融合,需要建设“大安防技术”专业群。
(三)对接产业动态变化打造专业生态链
专业生态链是指某一学校的专业集群内各专业之间,根据产业链中的上下游关系和价值交换机制而建立的良性互动、链条式的关系。专业生态链对接产业链是指学校紧扣某一行业产业链,以某个品牌专业为核心由若干个专业为支撑组成的专业集群,对接该产业链分工的相关环节。其实质是各专业根据行业产业链中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关系所建立的动态响应机制,最终形成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的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可分为单个专业与单个产业的“单体对接”,专业群与课程群、课程群与人才规格的“群集式对接”,以及专业链与产业链全面对接的“链式对接”[2]。专业生态链对接行业产业链属于“链式对接”,其特点和优势为:一是改变传统专业设置中结构松散、资源分散弊端;二是建立对接产业动态变化的专业响应机制;三是可以实现专业集群的不断优化和良性循环;四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面向。可见,“大安防技术”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必须与产业链对接。
二、专业生态链的内涵建设
(一)构建专业生态链的共享融通平台
按照专业生态链与行业产业链对接的内涵要求,以产业的口径整合“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范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5个专业资源,使形成的专业生态链能够完整覆盖安防产业中的产品制造、工程安装、运行管理三大主要产业环节。其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要支撑和服务产业链中的产品制造和检测环节;“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支撑和服务产业链中的安防系统集成环节;“安全防范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主要支撑和服务产业链中的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等环节。
在专业生态链中,“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是核心,另外4个专业形成强大的支撑。这种设置既充分发挥“通信技术”等传统专业对新型专业“安全防范技术”的技术支撑,使其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同时,通过新专业的建设,激活传统专业,为传统专业注入新的活力,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增长点。
在专业生态链中,建立了专业之间的融通纽带,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包括公共实训、骨干师资、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平台。其中,建设一个对应岗位群核心能力、应用面广、实践性强的核心课程共享平台(含实训科目)是最重要的内容,包括由《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感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dylw.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微处理器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监控技术》《安防系统工程》 《安防工程CAD技术》《智能识别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专业群核心课程组成的课程融通平台,为专业生态链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二)按照专业生态链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生态链对接行业产业链的目标,“大安防技术”专业群开展一系列改革,创新实践“校政行研企”合作育人模式。校政合作——聘请上海市公安局技防办主任担任校外专业主任;在市公安局领导下开发技防安装维护和设计评估师职业资格标准。校行合作——聘请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理事长担任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聘请协会中的高级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逐步形成行业引导的专业建设机制。校研合作——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合作建设安防产品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和设计评估师、信息安全师两个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校企合作——学院与大型跨国企业、全球500强英格索兰安防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探索国际化的校企合作:成立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英格索兰安防技术学院分院,以此为平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引入符合国际标准的课程、职业培训项目和行业资格认证;在校内建立“校中厂”,将企业部分项目的研发和生产环节引入学校;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参与学院技防实战应用平台、安防产品展示中心和技术资料信息中心以及实训室建设。同时,与行业内知名大型企业合作,在校内开设定向班,在校外办“厂中校”、共建实训基地,做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理实一体、工学结合。
(三)专业生态链的实体建设与功能体现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要与产业实际岗位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实现专业生态链对接行业产业链必须通过一个个实体来实现其功能。根据这样的理念,“大安防技术”专业生态链建设落实在已规划建设的安防技术教育研发中心,包括“一厂五中心”六大实体,能够实现专业生态链对接安防产业链的六大功能。六大实体是:形成“校中厂”格局,建成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和设计评估师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信息安全师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安防产品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安防产品展示中心,技术资料信息中心。六大功能是:教学实训一体功能,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的项目导向功能,安防产品检测技术研究功能,实训环境工厂化功能,安防行业职业培训和鉴定功能,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功能。规划的实施已见成效,开展社会服务、技术培训的功能体现尤为明显,参与每年上海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国际博览会和F1中国大奖赛等重大活动的安保活动;近两年来与政府部门、行业合作开展各类不同层次的职业培训与资格鉴定5千余人次,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电力电子技术”的主体框架,基本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贯穿全课程的关键线索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从整体上把握“电力电子技术”的首要问题,直接挑战教师对所授内容的理解深度和运用程度。“电力电子技术”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2]电力电子器件;AC/DC、DC/DC、AC/AC、DC/AC四大类基本变流电路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组合变流电路;对各种变流电路都适用的PWM控制技术和软开关技术。其中,各种变流电路及其控制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本课程的主体。变流电路种类繁多,突出带有共性的分析方法对于理解各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通断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存在,使得四大类变流电路及其他们的组合变流电路呈现出非线性特性;但当电路中各通断型电力电子器件的通断状态确定后,整个变流电路又可以根据线性电路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相位控制和脉冲宽度调制(PWM)则是分别针对半控型器件和全控型器件组成的电路拓扑的两种控制技术。而所选用的通断型电力电子器件的类型(即不可控型、半控型、全控型)则是将各种变流电路及其控制技术(对不可控型器件构成的电路不存在控制问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关键线索。
(2)“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学了这门课程以后,学生能够做到些什么?为了从宏观上控制大学的教学质量,教育部对主要的基础性、专业基础性课程都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般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规定了一门课程必须包含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另一个方面是学生对这些知识和技能应该掌握的程度层次,例如,识记、了解、理解、应用(可进一步细化为简单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学习,学生熟悉并掌握晶闸管、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双极型晶体管(BJT)、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MOSFET)和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开关特性和电气参数;熟悉并掌握单相、三相整流电路和有源逆变电路的基本原理、波形分析,以及各种性质的负载对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掌握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换相方法及参数计算;掌握交流调压电路的电路结构、换相方法、波形分析和参数计算,了解交-交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逆变电路,特别是PWM型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波形分析;了解软开关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
(3)“电力电子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是什么?了解历史,分析现状,是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所谓“了解历史”,首先,要清楚所授课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其次,应知道每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代表性人物和重要结果;最后,对某些重要结果在历史上的获得过程也需有所涉猎,从而有助于利用历史所蕴含的科学精神、研究方法和思想启迪,创造性地挖掘新方法、新技术。[1]而在分析现状时,不但要聚焦本校、兄弟院校、国外高校对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情况,还应关注本课程所属学科的最新科研进展。由于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使用电子管、水银整流器的时期属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史前期或黎明期。在这一时期,各种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和周波变流电路的理论已经发展成熟并广为应用。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第一个晶闸管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正式诞生;随着晶闸管及晶闸管变流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基础得以逐渐确立。由于晶闸管是通过对门极的控制能够使其导通而不能使其关断的器件(即半控型器件),因而所采用的控制方式主要是相位控制,其关断通常需要依靠电网电压等外部条件来实现,实际应用时受到很大的局限。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GTO、BJT和PowerMOSFE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迅速发展,把电力电子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晶闸管电路的相位控制方式相对应,采用全控型器件电路的主要控制方式为PWM。PWM方式不仅在逆变、斩波、整流、变频及交流电力控制中均可应用,而且使得电路的控制性能大为改善,因而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IGBT为代表的复合型器件异军突起。由于综合了MOSFET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和BJT通态压降小、载流能力大的优点,因此,IGBT成为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主导器件。同IGBT相类似的,还有复合了MOSFET和GTO优良性能的MOS控制晶闸管(MCT)和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目前,把驱动、控制、保护电路和功率器件集成在一起,构成功率集成电路(PIC)成为了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4)“电力电子技术”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整个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具体到某一门课程则只属于它的一个局部,因此,各门课程的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必须与其他课程相互配合,特别是要关注前修课和后续课。“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在学习它之前,学生应学过“电路”和“电子技术基础”,并已能熟练使用示波器等电子仪器;而“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则是该课程的后续课之一。
(5)“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应通过怎样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步骤或教学过程,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和鼓励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是整体性备课的最后一个基本问题。一般来讲,教学过程可分为三步走:首先,是把“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目标具体化、明确化,并通过教学内容这一载体反映出来。然后,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比如,可以帮助和鼓励学生自己运用Matlab/Simulink搭建简单的变流电路拓扑,[3]验证相位控制方式和PWM方式;帮助和鼓励学生使用Matlab/Simulink中自带的仿真模型,并善于利用Google搜索网络资源;最后,就是要合理评价学生的进步。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准直观法、边讲边练法、单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1]上述方法都有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因此,不应盲目肯定或否定一种方法,而应结合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加以综合使用。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而言,笔者非常信赖案例教学法——通过演示Matlab/Simulink模型搭建与仿真分析来传授学生点石成金的“金手指”。2.6件准备工作有了对上述5个基本问题的认识后,接下来就应该做好以下6件准备工作了:认真研读“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认真选择、研读教材及参考书;认真研读“电力电子技术”的前修课和后续课的教材;自己动手做过教材中的全部练习题及思考题;了解学生;撰写一份“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安排表,并在课前发放给每个学生。其中,最要紧的是研读教材、做好习题和了解学生。所谓“研读”,是指通过仔细的、反复的、研究式的将选定的《电力电子技术》教材读上很多遍,从而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完全吃透,即要读到不会被人就教材中的内容问倒、读到可以脉络清晰、有理有据地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西安交通大学王兆安教授和黄俊教授主编的《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2]每章均提供有习题及思考题。这些习题及思考题都是精心安排的,与正文相互呼应、相互配合,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又最容易出现问题,也最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教师必须事先亲自动手做一遍,做到对所有习题都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自学”、“向教师寻求答疑释惑”的过程获得“豁然开朗”的明悟。所谓了解学生,首先,是要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基础,因为一切新的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平台的基础上增加的。其次,是要了解学生的能力状况、所学专业、就业去向等信息,以便决定“电力电子技术”对本届学生的讲法,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及如何与学生的专业、就业相结合。只有在弄清楚5个基本问题并做好6件准备工作后,整体性备课才能算大致完成,所获得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写出一份“‘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安排表”;据此,实现每次课的课前备课,即写出一份针对每次课的教案,从而给学生具体上好每一次课。
做好每一次课的课前备课工作
整体性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但课还得一次课一次课地讲。事实上,只有每一次课都讲好了,整体性的把握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在每一次讲课之前也要备好课,具体来说:要根据“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安排表明确每次课所讲授内容的大题目,确立教学目的,选择具体内容及讲授重点;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确定教学模式,例如,课堂讲授、实验或讨论等;要把选定的教学内容组织成一次讲授式或议论式或谈话式的文稿,应服从并服务于主题,把各部分内容按起始段、中间段到结尾段的顺序安排组织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一份教案来,准备在课堂中使用。其中,教案是做好每次课的课前备课工作的最为核心之处。一般来说,一次“电力电子技术”课的教案由两大部分组成:概述和教学进程。概述主要用于阐释教师对本次课的基本认识和实施教学的指导思想,涉及授课对象及其特点(重点是学生的专业特色、就业去向、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题目或主题、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讲授方法和教学手段等。[4]教学进程则负责具体组织教学步骤,用以落实概述中的基本分析和指导思想,通常按授课时序写明每个教学段落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表达方式和时间分配等细节。
重视第一堂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讲得好不好对整个“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能否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对第一堂课的印象好,为以后的讲课就创造了良好条件;相反,如果第一堂课准备不足,给学生的印象不好,以后就要花上好几倍的工夫才能挽回。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一堂课。那么,第一堂课怎样才算成功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第一堂课应努力使学生产生三个兴趣: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兴趣;让学生对电气工程学科产生兴趣;让学生对学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产生兴趣。为此,教师须明确教学目的,并完美演绎“三个介绍”。
1.明确教学目的“电力电子技术”第一堂课通常为绪论课。考虑到大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即表现为对具体问题的理解以及数学演绎能力,但从课程整体内容上把握实质问题的能力还较弱,因此,第一堂课的教学目的旨在把学生的注意力抓过来,免得课程一开头就使学生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盲目陷入到具体问题的思考之中。通过对一些教学内容,如“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什么是电力电子技术,它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目前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等具体教学内容的初步说明,使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有一个宏观意义上的了解。在进行课堂讲授时,要重点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阐述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子学、电气工程、控制理论三者的关系;并结合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的特点及需要,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目前主要应用的领域。
2.教师的自我介绍对于任何一门新开课,简短的自我介绍是师生间建立起相互了解的第一步。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对本学科知识孜孜以求的精神以及求学、工作、生活中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都会深深地感染学生,使对未来还多少感到迷茫的他们多一份信心,少一些顾虑。因此,教师在进行自我介绍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应尽量贴近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或“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例如,笔者通过自己本科阶段学习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从事电机与电器专业、博士研究生阶段毕业于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的求学历程介绍,为后续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埋下伏笔。第二,用语准确、规范、生动,有着自己鲜明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特点。第三,要把自己的学科造诣、科研成就适度的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敬佩感。
3.电气工程学科的介绍电气工程是研究电磁现象、规律及应用的学科,下设5个二级学科,分别为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以及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发达国家的大学中也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电路原理”、“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基础必修课,认识实习、电子实习、金工实习等基础实践环节,“工程电磁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发电厂的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等专业必修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控制系统仿真”、“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虚拟仪器”、“电力工程概论”、“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新能源发电技术”、“配电自动化”、“绝缘在线检测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市场营销”、“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选修课,“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课程设计”、“发电厂的电气部分课程设计”、“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变电站微机监控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实践环节的学习和培训,培养有关电能生产、传输直至使用的全过程中,各种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方面的高层次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与管理专门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由于电气工程研究范围广泛,应用前景乐观,加上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了宽口径、复合型,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呈现出“点多、面宽、适应性强”等特点。一般来说,从电气工程专业顺利毕业后能够在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担任重要工作,也能到各级发电厂、供电局、电网调度所、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管理、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或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对电气工程学科的介绍,一方面让学生产生能有幸从事电气工程学习的自豪感,并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目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引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的学习内容。
4“.电力电子技术”学习方法的介绍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即将要开始学习的这门课程到底要学些什么,学完了以后有什么用,难不难学,该怎样学等,因此,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应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科研体会,向学生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的学习方法。例如,笔者通过介绍自己如何运用电力电子技术提高电能质量的科研经历,鼓励学生自己运用Matlab/Simulink搭建简单的变流电路拓扑,验证相位控制方式和PWM方式;鼓励学生使用Matlab/Simulink中自带的仿真模型;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网络资源介绍给他们,以期达到“授之渔”的目的。
掌握并运用好教学基本原则
首先,要建立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教完全是为了学”,即明确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收获才是“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应确立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地由教师灌入而来的,而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推理或联想而来的。这种教学方式保证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有利于发挥二者的积极性。那么,每一堂课怎样实施启发式教学呢?是不是在讲述一个问题时,只有向学生不断提问才算是启发式教学呢?其实不然。在讲述一个问题时,只要教师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或通过剖析提炼出某类问题的共性,并深刻地阐明了它,在解决问题的讲述中体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技巧,那么对学生就会有启发作用,因而也就属于启发式教学。[1]例如,在讲授基本斩波电路的相关内容时,笔者以Buck电路为例,对其小信号建模方法进行了介绍。由于电路拓扑简单(开关器件的通断只衍生出两个线性子电路拓扑),涵盖内容却丰富(涉及电路分析、偏微分运算、状态方程求解,传递函数与控制框图表示等),因此,一方面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对于变流电路这类因含有开关器件而呈现出非线性的电路的建模方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了整个大学阶段所学的各门课程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共同服务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最后,需强调师生互动,发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显性的,一种是隐形的。前者有明显的身体动作方面的互动;后者则体现为思维上、眼神上的互动,尤其是思维上的互动。要想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思维上的互动,教师要努力做到让学生的脑子里始终带有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有成就感,教师再适时地给予肯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
结束语
现代汽车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新月异,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广泛运用,特别是电子技术、液压技术在汽车上应用,使当今的汽车是集各种先进技术的大成,新颖别致的汽车时时翻新。而现代汽车的故障诊断不再是眼看、耳听、手摸,汽车维修也不再是师傅带徒弟的一门手艺,而是利用各种新技术的过程。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日益呈现出汽车维修的高科技特征,与其同时汽车维修理念也不断更新。
一、现代汽车维修的特征
1.故障诊断特征。现代汽车已不是简单的机械产品,也不是最初的交通工具,而是由原始汽车进化到一个高科技的结晶体。特别是电子技术、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汽车的科技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EFIE)、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SRS 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AT)、加速滑动调整系统(ASR)、自动空调系统(A/C)、电子悬挂系统(Ecs)、动力转向系统、自动巡航系统、中控门锁及防盗系统、TCS 动力牵引系统及自我诊断系统等,这些总成均由电控单元件(ECU)全面控制,电控单元具有自诊断功能,能记录出现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在电控单元存储器中。通过解码器可从电控单元储存器中读出存储的故障码,从而确定故障的部位和提供排除故障的在线帮助。
2.检修工具特征。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维修设备也随之产生了质的变化。汽车保修设备的生产,也不再是多以机具类为主。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及电脑动平衡机等,这些昔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检测设备,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而这些检测设备,本身就是高科技化的产品,是电子检测技术、电脑技术的高级集成物。这种高科技化的现代汽车检测设备,使现代汽车维修的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3.维修资讯特征。随着资讯、信息、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使各行各业都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汽车从结构到控制技术日趋高科技化,汽车新品牌、新装备、新功能层出不穷。维修技术人员不可能将数千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程序记忆在大脑中。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知识、技术、经验以及对资讯的全面掌握,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局限性。而解决这一不足的就是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络,即INTERNET 互联网。
4.维修人才培训的特征。在我国传统的汽车维修企业中,维修人员的文化水平、理论基础、外语水平都较低,传统的培训方式大都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很难达到机电一体化、懂电脑、会外语的现代维修技术人员的水平。随着汽车高科技的发展,从事汽车维修服务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高科技的素质,除了具有坚实的汽车专业理论外,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能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使用电脑分析及汽车维修专业INTERNET 互联网查询汽车维修资料,对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分析,达到准确判断、熟练排除,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时、最优质的服务,排除各类汽车故障,使车主满意。因此,除了学校的专业教学外,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还要加强自身学习,还要借助于各类技术培训,特别是电化教学和网上培训,不断更新维修观念、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维修现代汽车。
5.维修管理的特征。随着电脑及相关系统的发展,在许多国家,电脑管理已在汽车维修行业中广泛应用,而且这个趋势将持续扩展。在我国,采用电脑化管理还刚起步,对于大多数汽车维修企业而言,谁拥有最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最精确的管理数据分析及最良好完备的服务,谁就能争取最多的客户,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标准规范的电脑化管理,可自动建立完整准确的客户及车辆档案,为长期、灵活的客户服务奠定基础,完善的维修跟踪服务功能能增添客户的满意程度。可以消除工作方面的一些失误,提高工作效率。车辆与客户的动态跟踪可以使业务部具体掌握车辆及每一个客户的细节,随时提醒客户进行维修、保养和零件的更换,体现服务的完整性、及时性、层次险。
二、现代汽车维修与传统方法比较
现代汽车维修无论从理念、维修制度,还是修理企业的管理及故障诊断的智能化方面,与传统维修方法相比,均有较大的质的飞跃。
三、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素质
1.企业素质特点。现代汽车维修企业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重视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企业素质要素主要包括:
① 企业管理现代化。② 企业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③ 企业技术业务水平。④ 维修技术资料和技术信息的使用。⑤ 维修车辆的质量水平。⑥ 经营观念和服务意识。⑦ 企业信誉及服务信誉。⑧ 企业的经营效益、职工收益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价格优势。⑨ 维修市场的占有量。⑩ 企业的社会形象、知名度和社会认同感。企业发展的要素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企业综合素质的量化指标。
2.WTO 与汽车维修。加入WTO 对中国汽车维修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适应售后服务的要求,国外汽车维修业将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国外汽车维修业的介入给中国汽车维修市场提供了一个较为先进的高效的国际技术环境,对促进国内汽车维修业的更新改造、加速汽车维修业技术进步的进程,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内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经营方式、生产规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在实现汽修业的配件送货及全方位的零库存等。我国汽车维修的经营方式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多种经营方式已全面展开,如特约维修、维修、现场维修、专项总成维修,也将实现连锁经营维修、定点维修、会员制方式维修及俱乐部方式的维修等。充分体现低成本,以专一保证质量和服务的优越性。
四、结束语
关键词:中职;技能大赛;电子专业教学
近几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在全国建立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从国家到省、市、县以及各学校都开展了技能大赛活动,实现了技能大赛的全覆盖。职业院校通过定期组织相关技能大赛,能够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提高。笔者多年从事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参赛教学指导工作,本文对技能大赛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的促进作用试作粗浅分析。
一、构筑职业化标准平台,促进教学内容改革
1. 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更为重视
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标准为基础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实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将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所带来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确保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时代性。比如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内容由分立器件为主向集成电路为主进行转换;由模拟电路为主向数字与模拟并重进行转换;由注重原理分析逐渐向注重电路实用性和应用能力培养进行转变;增加了EDA技术、PCB电路板设计、传感器等新技术和新器件的应用教学。
2. 更加提升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以技能大赛为切入点,以模块化、项目式组织教学内容,以职业标准作为教学评价依据,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技能要求。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提升技能水平的意愿;同时也通过贴近实际生活的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不同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突出行为导向教学,推动教学方法变革
教师改变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与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实用项目为依据,将实训与专业技能实践衔接,将技能培训与大赛衔接。由教师主导,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高,通过获取成功的体验来确保其自信心的增强,进而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实际功能电路为职业实践课程,参考技能大赛的形式来对实用电路加以装配、调试,测量相关参数,并对电路的作用和功能等进行总结分析,实现技能及理论的迁移。
实践证明,在实训场所进行行为导向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融入竞赛基础知识,学生工作页参照技能大赛项目任务书的基本形式,学生围绕“工作页”展开自主性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学习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开展创新性研究,让学生的手、脑、心并用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三、把握专业发展脉搏,实现教学质量提高
1. 注重专业课程设置较强的实用性
凡技能大赛的赛题都是取材于生产实际应用的一些项目,具有较强的市场价值,参赛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器件筛选、电路装配、调试和测试,比赛的过程就是实际产品的设计、装配和调试的过程。因此,在电子技能大赛参赛教学中不仅应努力提升学生在知识运用方面的能力,更应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使其能够将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做出实用的设计和产品。所以,针对电子专业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实用性的特点,在专业课程设置时,注重电子整机装配、电子组装工艺、电子测量与仪器以及EDA等相关课程的设置及有效整合。
2. 确保专业课程设置较高的技术含量
在中职电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技术含量较高课程的设立。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集成化、智能化,为了让学生能适应未来市场技术提升与改造的需求,就需要在电子专业课程中设置单片机、传感器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由于中职学生知识结构的限制,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主要着眼于应用,而不拘泥于对结构、原理的探究上。从全国技能大赛单片机项目、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项目的参赛情况来看,有很多职高、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通过跟踪发现这些参赛选手在工作岗位上也能做到学以致用,这就充分说明了在中职电子专业开设单片机、PLC等现代技术课程不但可行,而且也是有效和必需的。
3. 坚持专业课程设置广泛的覆盖面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的技能竞赛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不仅考核学生对电路装配的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学生对电路原理的分析认识能力,只有在分析理解电路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对电路的故障排除和调试等重点任务。从赛题所涵盖的知识点来看,既有模拟电路的,又有数字电路的;既有集成电路的,也有分立元件电路的。基本上涵盖了放大、振荡、稳压、比较、触发、逻辑运算、计数等诸多功能门类,同时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电子线路的综合设计及应用,而不是单纯地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切入。所以我们对于课程设置与调整应坚持贯彻宽专业、厚基础、多方向的原则,确保课程设置具有广泛的覆盖面。
四、培养技术能手、名师,提升专业教师素质
“名师出高徒。”技能大赛促进中职院校重视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兼顾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让教师获得大量先进知识与技能,培养技术能手、名师。一方面,广大教师重视教学理念转换、角色转换,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拓展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以期成为既能讲理论又能进行操作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建立和不断完善技能参赛制度,让广大专业教师积极投身到技能大赛中去,以参赛为契机,使提高技能水平成为教师成长的内在因素,让有能力者迅速脱颖而出,并给予适当待遇或奖励。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四新”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选拔教师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培训班的机会,对技能大赛的方法和基本理论进行学习探究,并进一步对全校教师进行延伸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技能大赛的重要性,形成 “重在参与,提高技能”的良好氛围,促进名师队伍迅速成长壮大。
五、打造真实训练环境,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各级大赛的任务都切合社会发展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赛前准备也就应在真实环境中完成任务。针对技能大赛的要求和特点,对学校实训条件进行综合改造和设计,实行产学做一体化,把学校自身硬件条件推向新的阶层。例如针对“电子装配与调试”的“单片机操作”比赛项目,在校内组建单片机实训室,其内部设置贴近工厂生产的真实具体环境,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来开展相关任务,包括实验电路图绘制、PCB制板、电子元器件安装、程序编制与调试、仿真操作等各训练环节全部在该实训场所完成,通过工厂化模块式的实训,从而积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而在另一方面,又坚持依托企业、行业进行办学,注重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生产岗位操作,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技能操作,确保学生认识能力、操作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学得的技能更加完善,达到学用结合的效果。
笔者认为,建立技能大赛引导专业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对职业技能竞赛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就能摒弃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对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对专业体系进行建构,以项目为纽带,将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链接到各项目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工作任务的分解。创设工厂化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生的职业能力,极大地促进学校内部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慧.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J].职业
教育研究,2008(8).
[2]周会达.对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
2010(30).
[关键词]汽车维修;特征;进展
中图分类号:U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337-01
现代汽车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新月异,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广泛运用,特别是电子技术、液压技术在汽车上应用,使当今的汽车集各种先进技术而大成,新颖别致的汽车时时翻新。而现代汽车的故障诊断不再是眼看、耳听、手摸,汽车维修也不再是师傅带徒弟的一门手艺,而是利用各种新技术的过程。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日益呈现出汽车维修的高科技特征,与其同时汽车维修理念也不断更新。
1 现代汽车维修的特征
1.1 故障诊断特征现代汽车已不是简单的机械产品,也不是最初的交通工具,而是由原始汽车进化到一个高科技的结晶体。特别是电子技术、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汽车的科技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EFIE)、ABS防抱死制动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AT)、加速滑动调整系统(ASR)、自动空调系统(A/C)、电子悬挂系统(ECS)、动力转向系统、自TCS动力牵引系统及自我诊断动巡航系统、中控门锁及防盗系统等,这些总成均由电控单元件(ECU)全面控制,电控单元具有自诊断功能,能记录出现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在电控单元存储器中。通过解码器可从电控单元储存器中读出存储的故障码、定故障的部位和提供排除故障的在线帮助。
1.2 检修工具特征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维修设备也随之产生,汽车保修设备的生产,也不再是多种机具类为主,而是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批批先进的进口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涌入国门。继90年代以来,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及电脑平衡机等,这些昔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检测设备,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而这些检测设备一般都为电脑技术的高级集成物。面对高科技化的产品,必须要熟练的使用这些检测设备,掌握电子检测技术。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要掌握外语和电脑技术,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检测设备的各项功能。这种高科技化的现代汽车检测设备,使现代汽车维修的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1.3 维修人才培训的特征在我国传统的汽车维修企业中,维修人员的文化水平、理论基础、外语水平都较低,传统的培训方式大都懂电脑、会外语的现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很难达到机电一体化、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水平。随着汽车高科技的发展,从事汽车维修服务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高科技的素质,除了具有坚实的汽车专业理论外,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能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使用电脑分析及汽车维修专业INTERNET互联网查询汽车维修资料,对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分析,达到准确判断、排除,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时、最优质的服务,排除各类汽车故障,使车主满意。因此,除了学校的专业教学外,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还要加强自身学习,还要借助于各类技术培训,特别是电化教学和网上培训,不断更新维修观念、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维修现代汽车。
1.4 维修管理的特征随着电脑及相关系统的发展,在许多国家,电脑管理已在汽车维修行业中广泛应用,而且这个趋势将持续扩展。
在我国,采用电脑化管理还刚起步,对于大多数汽车维修企业而最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最精确的管理语言,谁拥有最完善的管理制度、数据分析及最良好完备的服务,谁就能争取最多的客户,在竞争中可以对修理部门的业务部、零件部进行改革,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采用电脑化管理,车间、收银、总经理监控诸多方面进行联网操作,综合管理,使经营活动一目了然,克服了以往混乱的管理局面,将管理人员从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办事效率,获得客户认同。上层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电脑管理网络系统及时了解汽车维修的动态情况,便于统筹安排。可以使维修行业改变传统手工作业的模式,实现质的飞跃。
2 完善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措施
2.1 掌握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汽车上逐步改变和增加了不少装置,如发动机采用了高能电子点火系统、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Z)以及双燃料汽车的CNG或CPG系统等。随着人们对汽车的操控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微电脑控制系统在汽车车身和底盘各机构中逐步得到应用,如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安全气囊防碰撞系统(SPS),渐进自动变速控制系统(ECT),空调自动扑制系统式动力转向机构(PPG),等。所以汽车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现代汽车高科技技术的发展方向,才能从容地面对汽车维修新技术的挑战。
2.2 转变维修理念
由于现代汽车从结构到控制系统都已经经济化和科技化,传统的凭经验靠感觉的汽车维修方法非但不科学,同时由于工人文化素质较低,对故障的判断和排除不是很准确,始终必脱离不了大拆大卸。而对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汽车而言,解体的方法,用检测设备进行诊断,正确寻找出故障及其产生的原因,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使汽车维修规程化、规范化。
2.3 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现代汽车高科技含量和实施维修工艺规程化,以及维修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决定了现代汽车维修人员必须提高技术水平,由经验型向技术型转变。
2.3.1 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的领导层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维修新规范化修车的重要性。这是建立现代技术,从根本上认识到规程化、汽车维修企业的关键。
2.3.2 参与维修人员应以掌握高科技维修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维修工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理论上应具备对现代汽车的原理、结构比较熟悉,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对传感技术、液压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比较熟悉。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应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智能化的仪器、设备来检测、诊断和排除现代汽车出现的故障。这样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是汽车专业本科毕业生或技师。
2.3.3 配备高科技的汽车维修设备由于现代汽车从结构上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因此对现代汽车维修设备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这些设备必须具有高科技含量,实现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这样才能保证现代汽车的维修质量。现代汽车维修设备分为维修设备、诊断设备和检测设备。传统的汽车维修方式、维修制度以及经营模式必然被现代汽车维修方式所代替。以往的汽车维修往往就维修谈维修,现代汽车维修是汽车销售、零件销售、资讯及售后服务四位一体紧密结合。 汽车维修的新趋势是维修对象的高科技化、维修设备现代化、维修咨询网络化、维修诊断专家化、维修管理电脑化及服务对象的社会化。国外汽车维修企业以汽车服务贸易的形式进入国内市场,使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将面临严峻形势,而在汽车维修企业发展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将是:管理、技术、装配和信息。
参考文献
[1] 石磊.车载信息技术及其发展[J].汽车维修,2002,(9):44-46.
[2] 张沈生.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J].汽车维修,2002,(6):6-7.
[3] 汤子兴.夏利轿车电喷发动机故障自诊系统[J].汽车运用,2002,(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