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管理的趋势

管理的趋势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09:33: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管理的趋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管理的趋势

第1篇

[关键词] 变革管理 变革 动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所处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在这种多变的环境下发展,管理内容、方法和原理必须随环境变化而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将面临挑战,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必须是动态的,这种动态管理过程包含PDCA模式和BPR模式的综合运用。 这种动态管理是真正的变革管理,这种变革管理具有高效性、持久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一、变革管理的必要性

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我们无法左右变革,我们只能走在变革的前面。”,“变革是无法避免的事情。”。这种观点充分表明,环境是多变的,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变革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由于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通用汽车公司和联合汽车工会固步自封,放弃变革,日本汽车公司通过变革管理,将日本制造的汽车打入美国市场,短短的10年间,日本汽车在美国轿车市场的占有率迅速上升到30%。另外,20世纪90年代,瑞士斯沃琪公司在保留原有欧米加、浪琴这些欧洲经典品牌手表的同时,在美国和亚洲新兴市场推出时尚型斯沃琪手表,迅速提高了瑞士手表在新兴市场的占有率,同时通过变革管理,不断开拓市场,成为品牌形象高于日本卡西欧手表的全球知名时尚品牌,挤压了日本电子手表的市场空间。这两个案例说明,变革管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世界上任何企业都需要变革管理。

二、变革的原则

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放弃昨天是第一个原则”。这种观点的中心思想是,如果某种产品、服务、市场或流程已经进入衰退期,彻底放弃始终是正确的选择。这种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企业投入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应该将这些资源集中投入到有发展前景的产品、服务、市场或流程中去。这个原则存在认识的误区,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不稳定,现有产品和服务是否真正进入了衰退期,而新产品和服务是否一定被市场接受,难以判断。贸然放弃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新的产品、服务、市场或流程将面临很大的风险。这种状况往往导致企业的管理者放弃变革,因循守旧,企业最终倒闭。第二个原则是有组织的改进,说明变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具体的变革管理过程。第三个原则是创新的原则。这个原则表明,管理者应该善于抓住机会,创造变革。彼得・德鲁克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变革的原则,执行每个原则都包含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管理职能, 而管理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含有PDCA模式和BPR模式的过程。

三、变革管理的对象

在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中,组织的成员可以分为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两类。人们在变革管理的对象方面存在认识的误区,人们通常认为变革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流程, 变革管理是组织中的人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流程的改进型或创新型管理。另一种认为,变革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层对包括基层员工在内的产品、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流程的管理,而且这种变革管理是自上而下的。 现在,通过不同企业破产的实例发现,对于变革管理对象的错误认识导致一些企业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尽管基层员工艰苦奋斗,也难以挽回企业在竞争中失败,导致最终破产的结局。 变革管理的对象应该是管理层、基层员工、产品、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流程, 因为组织中必须管理层首先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才能主动变革,这样才能领导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积极参与变革管理。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中,由于权力的距离缩短,变革管理才能够有效地实施。

四、变革管理的模式

企业变革管理的模式是动态的,它包括PDCA模式、BPR模式和价值链模式。

1.PDCA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循环模式,也叫做戴明环。 它包括四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首先,确定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其次,按照计划去工作。完成计划之后,检查计划完成的结果,包括工作质量。再次,处理检查的结果,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一轮的经验、教训和发现的问题,重新计划,并启动下一轮的PDCA循环。

2.BPR模式

这种模式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汉默提出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满足客户的需求,必须采用流程再造的模式,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企业的效率和整体竞争力会不断提高。

3.价值链模式

企业的活动包括研发、采购、生产、营销、服务。价值链模式将这些业务层分解成彼此相关的战略性活动,这些活动之间相互链接,形成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业务活动连。业务活动链中,任何一项业务活动的变革,必将导致其他业务活动的变革,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活动有效地进行。这种变革的过程是动态连续的,而且是不断改进的。这种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更加有效。

五、变革管理的内容

1.战略变革

转变企业生产经营和长期发展的战略和目标,这是企业变革管理的中心,例如美国柯达公司的消费影像部门,由于全球数码影像技术的出现,认识到胶片技术将走向衰落, 公司消费影像的发展战略很快由化工胶片转变为数码影像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变革是在国际市场计算机迅速普及,数码影像产品尚未成熟的环境下实施的。在这种战略变革的前提下,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也随之转变,而且导致企业的组织、产品、服务、流程、市场发生根本性变革。企业的战略变革往往具有创新性的和革命性。

2.结构变革

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大多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引发的。外部因素如市场竞争环境愈加激烈、企业购并重组、客户需要; 内部因素,如新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技术变革、人的变革。原有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将转变成扁平化结构,企业可以通过改变组织内部结构,改变组织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沟通困难的状况,从工作的分工、授权、管理层次,以及沟通效率方面进行调整和设计。彼得.德鲁克提出联邦分权制的原则,即由自主管理的产品事业部形成组织。联邦分权制原则可以使管理者的精力集中在经营绩效和成果上,基层管理者的权利扩大,沟通顺畅,便于企业淘汰过时的、效益差的产品和技术,以及不合格的管理者,使企业整体的变革管理更加有效率和有效果。例如:西尔斯公司的副总裁可以管理100家分店,而每一家分店都是自主管理的独立单位,分店负责人管理大约30位部门经理,每位经理都独立经营自己的单位。每个单位的管理者对本单位的营运和效益全权负责。 这种联邦分权制的扁平化管理,可以使每个业务单位的主管有足够的授权,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这样企业可以有效地进行目标和绩效管理。

3.技术变革

技术变革包括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变革。因为技术变革是由于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导致需求变化而产生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必然引发管理技术的变革。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和产品,淘汰过时的技术、产品和生产线,这种变革包括产品、技术、品牌、质量的创新,例如:微电子工业研发高处理速度的芯片、汽车制造企业研发新的车型和品牌、纺织企业研发出新的面料等等。这些将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甚至企业的转型。从采购、生产、营销到服务的管理内容发生了变化,管理技术必须在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分工授权、沟通的方式、绩效评估、目标定位方面进行变革。

4.流程变革

传统的管理流程是自上而下的,而变革管理过程中,由于组织结构和技术的变革,流程必然发生变革。按照联邦分权制的原则,由于每个事业部,以及下属业务单位的自主管理,管理流程应当由以往串行的流程转变为并行的流程,即单向单渠道的流程转变为交互式多渠道的流程。由于变革管理的过程存在PDCA循环和流程再造,且联邦分权制具有扁平化和自主性特点,所以交互式多渠道的流程可以使企业各管理层级之间有效地完成双向沟通,应对来自企业自身的流程变革,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优化资源配置,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的目标。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流程再造要求组织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这样工作方式和流程的变革是连续的,而且长期处于循环改进的状态。只有交互式多渠道的流程才能应对变革。例如:伊顿(Eaton Corporation)再造其新产品研发流程,各层管理者和员工都参与了产品开发流程的再设计,企业在五年内营业额和利润大幅增长。

5.企业文化变革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习俗仪式、处事方式和企业环境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战略变革、结构变革、技术变革、流程变革势必带来企业文化的变革, 企业文化变革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变革。在企业变革过程中,由于权力差距缩小,以及不确定性的增加,企业文化在文化的维度上发生改变,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引导全体成员建立新的价值观。落后的企业价值观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管理层次繁琐复杂、办事效率低、相互排挤和缺乏信任、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无法进行有效的变革。管理者必须为企业建立新的价值观, 以团队精神为核心,建立以团队导向、成果导向、相互信任、分工明确、企业利益高于一切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变革的重要保证。

六、结论

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必须变革,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取得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变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活动和企业文化都将发生变革。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发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职能, 建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带领全体成员,发挥每个成员的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在变革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彼得.德鲁克:管理的未来[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4]陆兴发 翟勇洪:变革管理:模式、内容及其流程[J].企业研究, 2007, (2)

第2篇

    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这就需要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迎接新世界带给企业的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挑战。企业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方法,树立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发展模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该把握好未来的发展趋势,迎接机遇和挑战,不断创新,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1 企业更加重视知识的作用,不断创新企业管理

    经济形态是继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新的经济体系。在如今土地起决定性作用要素的农业时代。在工业发展而迅猛的经济时代,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础是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作为发展的决定因素的经济,也就是说以劳动和资本作为经济要素。由此看来,在如今的工业时代,企业管理主要是体现资产管理和劳动管理两方面,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的管理现状的重要材料反映。从而出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新的运作方式——虚拟运作,这一模式的转化就是知识经济促使企业管理模式的新发展又突破了新目标。

    2 企业电子商务(EC)与信息化管理

    电子商务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使商务达到电子化、自动化运做的商务形式。管理信息化广义说是在生产,科研,开发,经营,信息技术应用,通过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建立与其相对应的管理模式,通过各方面因素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水平,从而来增强企业在竞争中的能力,这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实现企业现代化的基础,是目前企业经营管理变革的主要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不断进步与管理信息化形成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对现代企业应变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和运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3 企业管理将更加重视与实现和谐的柔性管理

    未来的企业管理将更加重视注重柔性与和谐管理。需要通过一种顺势流动的人性化管理,不断的完善灵活的管理模式,来改变管理的应变能力。它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并不断把传统的硬性规范管理模式放重要位置,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和灵活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它是基于理性的思维,超越了传统的严格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发展成一个刚性的管理制度,执行员工的自觉行为要求和灵活的约束条件;把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在以市场为中心的价格弹性灵活的管理机构,把员工在企业的价值自我体现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

    4 企业更加注重文化和形象管理

    未来的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形象发展要求更为强烈,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的形象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全局,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企业的产品质量,更加会关注企业的其他形象如何。一个优秀的企业要想有较大的发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应市场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形象,让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因为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可以使企业得到社会公众的信赖和支持,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有助于企业内部的团结,有利于企业名牌产品的创造。可以说企业形象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形象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强企业的形象管理,正确的企业形象战略是全面贯彻执行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保证。为增进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奠定基础。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高公众对企业的信赖与支持,提高企业名牌产品的知名度,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5 基于全球化和以人为本的管理

    推动企业战略环境的变化进行了重大的转变,从多元化战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转移,以满足需求,从合作与竞争的市场占有率和开发的合作创造需求的转变,来完成竞争链的改造。在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增长重要方式的今天,人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造性运用使得“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更为重要。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主要取决于把各种分散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组合成一种新的更强大的协同优势。因此,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高公众对企业的信赖与支持;提高企业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就要不断完成竞争链的改造,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现代企业一定要重视企业的协作与创新精神,要有战略联盟的思想意识,要善于借势。企业才能不断的成长发展与壮大。

    6 结语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差异,这是中国企业管理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经济发展阶段不可逾越,但随着管理理念的转换及管理模式的更新可以缩短经济发展阶段的进程。如何将世界企业管理的最新发展与中国的企业管理实际结合起来,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是目前最需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吴秀松.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 R.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第3篇

一、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l.从科学管理向人本管理发展的趋势。科学管理克服了传统经验管理的非科学缺点,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科学管理中的非人性化矛盾变得非常突出,在实践中开发了诸如职务扩大化、全员参与、目标管理、组建工作团队等管理技术,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管理思想和框架,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理论,成为管理的发展趋势。人本管理理论,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主要内容是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性环境影响为中心,激励员工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人本原理,则是指管理者要达到组织目标,各项管理活动都应该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以人为本的思想被广泛地承认、应用和强化,直到人本管理理论成为管理思想的核心价值体系。人本管理强调的是组织内部的协调性,不建议通过严厉的规章来达到管理的目的,而是通过非正式组织的纽带将管理做到最好。

2.从生产者导向和技术导向向顾客导向发展的趋势。导致发展趋势产生的因素有:(1)其主要原因是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形成了由消费者主导的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市场。(2)市场化进程对管理的要求。市场化进程对管理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更新观念,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刻不容缓。(3)经济全球化对管理的要求。经济全球化进程对经济管理提出的挑战是长期和深远的,如何应对全球化竞争,是经济管理考虑的首要问题。(4)环境对管理的影响。忽视环境的影响,或不能很好地预测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都会给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致命的危害。与此相反,重视环境的影响,准确把握环境的变化趋势,企业就能抓住许多环境带来的机遇,加速企业的发展。

3.管理重点从硬件向软件管理发展的趋势。管理柔性化的另一种重要表现是管理的内部对象从以人、财、物等硬件为重点,转变到以知识和学习等软件为重点。这是由于人们对知识的进一步的认识所致。影响管理的知识经济理论主要包括: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正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管理的核心,是当前和今后管理的主旋律;企业再造是一场管理革命。学习型组织是未来企业模式。全球战略是企业决胜的关键。

二、管理组织发展的新趋势

1.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在知识成为最重要资源的条件下,必须让员工参与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就会摧生出自我管理型的网络组织,即以激发员工中各种类型的并能自我控制的知识人才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目的,在结构上分散而又被信息和技术紧密连结,有快速敏捷的应变能力,既有创造性又有团队合作精神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结构由于管理层次的减少而呈扁平状。在这种新型组织中,管理将不再是生产的基本动力,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将发生变化,管理层次逐渐减少将是一种趋势。

2.管理方式民主化和决策重心下移趋势。伴随组织扁平化的必然结果是决策重心的下移。在未来的管理中,如何实现组织核心价值观必将成为管理的首要职能。因为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速度要求组织做出迅速决策,而吸引大量基层员工参加决策是达到此目标的最有效方式。

3.团队合作精神激发的趋势。团队随着任务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任务的变化而进行任意组合。每位成员在团队中都能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随着团队协作的流行,僵硬的组织结构和固定的人员安排正在被打破。随着团队组合的变化,知识和技能也在组织中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共享。就目前情况来看,团队这种组织形式不再局限于生产部门,它正在逐渐应用于研发、营销以及其他工作领域。

4.网络式沟通方式发展的趋势。决策的分散和决策重心下移的前提是沟通方式多样、沟通渠道宽阔畅通、缩短沟通层次、信息传播途径多元、信息获得机会人人平等。这就需要实现网络式的沟通才能达到这个前提。

三、经济管理的科学化趋势

经济管理的科学化是指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其前提就是管理方法手段实现现代化。也就是把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应用于经济管理,以保证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不断改善“软”手段的运用,不断更新“硬”手段的技术结构,在现代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更有效地对管理对象施加作用,达到当代的世界先进水平。目前西方比较先进的是美国,美国各个大学的行政部门通过采用各种先进、高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来促进管理的科学化,以便更好地服务学术,提升学校的竞争力。这种做法从学校开始,推广到整个国家,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改造中国企业的管理部门而言,加快经济管理的科学化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管理的量化和非量化指标的统一运用于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对业务部门进行流程再造软件运用的培训,并且在企业内部开设0A系统,这样的经济管理比较能够体现出当代电子计算机行业发展融合进行业内部的趋势。

四、经济管理者出现职业趋势

经济管理的科学化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人才。而经济管理者出现职业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管理阶层的兴起;管理者激励的长期化导向;企业家的精神越来越重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形成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人才。经济管理培训几乎比比皆是,通过学习和再造营造了一大批的职业经理人,通过素质的提升来达到管理上的完美,这样的趋势这几年正在不断提升。

总之,经济管理发展趋势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对经济管理的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思考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管理概论的认识,综合来讲管理是指一定的人和组织通过一系列职能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等,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处理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根据管理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管理几乎与人类同时产生,其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一种有效整合资源和优化配置资源的手段和途径,不论是对于行政机关还是工商企业及各个组织来讲,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影响组织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具体到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指在企业组织范围内对企业内的所有资源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和过程,其最终目标在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当前随着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程度剧增、经营风险也不断提高,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应对新形势下市场对企业提出的更高要求,扎扎实实从管理上下功夫,致力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将是一个最重要的途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科学高效的管理成为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企业若缺乏有效的管理,显然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得竞争优势,无法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1]。因此对于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发展趋势作一个梳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具体来讲,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管理的制度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论是何种方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制度化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范围的拓展、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及企业面临经营风险的不断增加,都越来越凸显了制度化管理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来讲,制度化管理模式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即通过科学的制度和程序规定,明确企业管理中的权、责、利,并使之成为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保障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思考,既能有效改变当前企业管理随意性大的现状,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的竞争[2]。另一方面,制度化管理不论是稳定性还是公正性方面,相较于亲情化管理、友情化管理、温情化管理、随机化管理等模式都具有更大的优势,有利于企业效率的不断改善和提高的同时可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决策失误。另外制度健全规范的企业最大限度地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企业环境,在吸引人才上更具优势。由此可见,管理的制度化虽是老生常谈,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中对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简单地认为实现管理的制度化会明显降低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应对能力及企业的创新精神。其实不然,管理的制度化使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得以规范化,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快速反应机制,使得企业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及时反映并迅速调整策略,大大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因此,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首先要建立健全从企业章程、议事规则到员工行为规范涵盖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的制度,同时要保障制度的科学合理性,为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化打下基础。其次,创新永无止境,根据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和企业实际运作要求作好制度上的创新工作,及时补充、修订和完善企业各项制度安排。但不管如何,制度一旦确定,不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都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真正建立起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二.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要发展,必然要有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作为支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以信息化带动我国工业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企业管理信息化作为我国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信息化任务的建设。虽然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初步的广泛应用,但就实践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远远低于国际上的先进水平,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也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管理发展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总的来讲,一是,企业要真正认识到在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信息化不仅仅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法,更是对企业管理摘要突出企业自身需求的特点,寻找适应企业需求的信息技术系统,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资金投入;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企业信息化中的各类资源,提高技术应用水平等等。

三.“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凸显

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论是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比较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潜能和作用已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此对应,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理念也更加凸显了其必要性。鉴于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积极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以人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求实现人力资源使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一是重视管理的民主化,提倡全员的积极参与,允许员工对于企业管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对待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调动了员工的创造性、责任感和归属感[4];二是对员工保持充分的信任以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做好授权工作;三是注重培训和员工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员工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共赢,积极倡导建立起学习型的组织,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但难以否认的是,“以人为本”四字虽简单,企业要真正做到却不是件易事。特别是目前存在着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误解,也使得我国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理论的真正贯彻落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尤其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管理者更要对以人为本理念有十分清晰而正确的理解,积极推动以人为本管理的实践。“以人为本”理念并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多的是在管理过程中的落实和体现,只有真正地了解员工的需求、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思考,获得员工的认同,才能最大可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另外,要注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不排斥管理的科学化与制度化,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是建立在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上,体现和贯穿于科学化和制度化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

四.更加重视企业文化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不断完善,人才流动加剧。人才的正常和有序流动有利于各行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讲,频繁的人员流动显然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企业管理吸引和留住人才是当前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其中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个性化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企业的经营理念、方针、价值观点及社会责任等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宝贵的和潜在的无形资产,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另一重要内容,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既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又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的说明、感染及约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及忠诚度,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当前,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促进作用,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不是单方面的,是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共同需求,撇开员工谈企业文化建设或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的。二是,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进程,关注企业发展中重大、特别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气质和精神价值,并通过集体性的系统讨论与思考及时进行梳理、总结与提炼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形成并确定企业共同的价值理念[5]。三是,加强文化落地执行管理,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刊物、网络、比赛、文艺活动等各种形式将企业文化寓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避免脱离实际、空谈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军.金融危机下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反思[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1,22-23.

2.刘建国.我国企业管理发展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8-9.

3.肖守利.新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发展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4,13-14.

4.任华萍.对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的思考[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6,34-35.

5.王萌.谈企业管理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8,11-12.

第5篇

关键词概念管理;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概念化

伴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管理学科作为一门仅有百年历史的新学科其发展却尤为突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伴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创新。由于企业日益重视人性化管理,企业的管理重点、方式、手段等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管理正在以硬管理为主走向以软管理为主,企业管理出现软化的趋势,而这种人性化的、软化的趋势的出现实质上预示着以实物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正在向以价值、概念为主的现代管理方式过渡。

企业概念管理的内涵

1、概念管理的定义。概念管理是指在社会经济、企业组织日益虚拟化的条件下,将管理对象、管理形式、管理手段以及管理组织形态本身等从客观实体上升到一种代表各自价值去向的观念,通过对观念的管理来实现组织的各自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概念管理不同于依靠投入强制性的制度和物质手段的传统管理,它主要依靠思想的灌输和在同一组织中价值观的认同以及感情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理念来使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概念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虚拟化的管理,但它仍要以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形态为载体,以某种有形和无形的产品为依托,并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和信息网络技术,不过这种无形或有形的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事实上只是一种“概念”产品。

2、企业管理概念化趋势的内涵。

(1)企业组织形态的概念化。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网络组织作为一种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企业组织模式,不仅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而且改变了传统管理的刚性思维,实施开放式的柔性战略,这使得企业在知识经济中的战略视野开拓更加开阔。所谓企业组织的概念化是指企业借助于INTERNET设立虚拟橱窗、虚拟展销会、虚拟经销商等,使企业组织由实体走向概念化,并不断完善其内在功能。企业组织形态的日益虚拟化、网络化,形成虚拟组织、网络组织。虚拟组织(VirtualOrganization)是指为实现对某种市场机会的快速,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拥有相关资源的若干独立企业集结以及时的开发、生产、销售的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一种网络化的战略联盟经济共同体。至于网络组织(NetworkOrganization),则是一种适应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与组织创新要求的新型组织模式,它能使组织更好地适应复杂、不确定的环境变化,是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外界环境日趋复杂、变化日趋迅速的要求相适应的。网络化运营的跨国公司、虚拟国家、战略同盟都是网络的形式,小企业网络是中小企业赢得协作竞争、多营优势的模式选择,新兴的虚拟组织、WEB公司都具有网络组织的特征。网络组织作为一种概念公司,将会随着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人们对企业组织的认识也将从实体化本身向概念化转变。

(2)企业管理对象的概念化。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实体要素,但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将管理对象只停留在人力、财力、信息等实体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对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做进一步的研究。事实上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发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其实是对人的能力和潜力的管理与开发,对物的管理其实是对物的效能的管理和开发,对财力的管理其实是对投资行为和资金所蕴含的资本属性的管理,这些上升为概念化的能力、知识、功效、属性等所蕴含的无形资产是巨大的,这将不仅在理论界,而且在实业界越来越成为管理和研究的重点。在实践中,企业经营者日益重视声誉、价值、文化等无形资产的管理,这些概念化的管理对象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以企业管理对象的核心要素“人”为例,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已不满足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人性假说了,出现了“观念人”、“概念人”等更为虚拟化的人性假说。事实上,以自由、开放为特征的现代经济环境,使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的合理流动不仅是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创新和注入活力的需要,企业经营者一味的把心思放到如何留住人才上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而应当把重心放到优秀人才给企业所创造的人格化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上。信息资源作为信息社会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对象,其概念化的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总之,管理对象的概念化必将导致管理科学的发展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3)企业管理方式的概念化。由于受传统企业组织和管理对象的观点的束缚,一般企业在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方面总是站在传统经济学基础上认识管理方式的变革。笔者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企业内部环境下或许还有用武之地,但对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到来的今天,对以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主宰全球的时代背景之下,企业组织的外部的管理控制靠传统的经营方式很难取得佳绩。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的网络组织的出现,以及企业组织日益对管理对象无形化、价值化、概念化认识的发展必然导致管理方式的转变。首先是其经济学基础从传统的信息经济学向注意力经济学、虚拟经济学发展,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信息不是真正稀缺的资源,它能通过INTERNET等各种物质的技术的手段获得,甚至会过剩,但人的注意力和虚拟产品却是真正的稀缺资源,这也正是现代企业和一些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重视顾客管理、服务管理的原因所在。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社会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而是注意力。注意力正在成为“虚拟经济的硬通货”,与此同时,虚拟产品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所谓虚拟产品是以传统的产品实体为载体,在此基础上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形成的品味、潮流、时代感、服务等后续产品,虽然它是传统有形或无形产品的衍生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结构层次的变化,这种传统产品的衍生物在消费者和顾客心目中的地位逐渐占据中心地位,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消费者市场的这一变化不能视而不见,这就要求管理、营销方式与之相适应。

企业概念管理展望

概念管理思想虽然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时期,但它的实践却有近十年之久,自九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就已兴起。进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产品本身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比以往更加丰富,大多数产品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同时由于企业间接国际交流加深,技术信息管理方法的传播更加迅速,使得产品差别化越来越少,以传统的产品本身去拓展市场越来越困难,企业只有通过对传统产品的功效进行延续、衍生将产品上升到“概念”层次来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注意力,扩大企业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组织再造、组织创新。虚拟组织、网络组织作为适应各种环境的新型组织形态,将成为组织再造、组织创新的必然趋势。其次,需要管理对象和组织目标的再造和再认识,无论是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信息的管理,还是对企业组织内部的产品、市场、顾客的管理都需要重新定位和组织。真正能给组织带来利润的市场的不是管理对象本身,而是这些对象所蕴含着的一些无形的“概念”,这些概念如知识、有效信息、技术、企业文化、价值观、声誉等,一旦借助于其载体,如企业员工、企业组织、企业营销网络等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是其他同类企业无法超越的,要比技术领先而占领的市场制高点更加巩固,这一点已被一些新兴的网络公司首先意识到并取得成功。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一点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另外,还需要营销管理方式的再造和创新。营销方式的概念化趋势将在一些传统组织向现代网络组织转变的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突出,概念营销方式将成为在未来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社会中的重要营销方式。当然,“概念”营销的关键在于获得消费者持续的注意力,若企业组织完全脱离其载体,如产品和其提供的服务等,只是搞些文字游戏,或一些虚假的热点新闻来追求其轰动效应,这只会是昙花一现,最终只会导致失败。这些所创造的概念事实上并不是虚拟、虚构出来的,它实质上是企业在探寻组织实体要素的原动力过程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加深了我们对企业组织实体要素的再认识,从这一点上讲,概念管理的提出将会对未来组织的发展带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将会对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经营理念和思路。

参考文献

[1]丁宁、张金成《企业概念创新的实质》(《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7.8-9)

[2]孙选中《重塑企业竞争新理念》(《经济管理》2001年第21期)

[3]李显君《论企业竞争力及其培育》(《光明日报》2001.5.22B②)

[4]陈佳贵、罗仲伟《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期)

[5]林润辉、李维安《网络组织―更具环境适应能力的新型组织模式》(《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第3期)

[6]孟子飞《虚拟经营: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选择》(《企业技术进步》2002年第2期)

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计算机 数字化 信息 发展 网络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档案无疑是企业的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企业进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档案是信息的集合,而企业的决策以及目标的制定都需要以此为基础。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给决策者在规划企业的发展上提供有力的支持,而面对当今庞大的信息量,档案的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现代化的办公手段是建立在高速高效以及高精度的计算机以及网络办公之上的,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面向数字化、虚拟化。而计算机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具有着更大的优势。文章就主要针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发展做了简要的论述。

一、目前我国在档案管理上的缺陷

有效的档案管理可以增强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而在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影响着管理工作的进行。

1.工作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对于档案的管理上,我国有着明确的法律规章的规定,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法律宣传以及普法知识活动不断的在进行着但是很多的企业在此类问题上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传统观念上。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全面。

2.管理队伍稳定性差,管理技术落后。很多企业的档案员大部分都是兼职,因此在很多的单位中都存在着档案员身兼数职,这样就容易造成档案管理人员的变动频繁,而档案的管理工作是需要长期的了解和适应的,交接不及时不到位就会造成业务的混乱。而业务人员本身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就有缺陷,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因此在管理水平上也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容易造成档案啊的缺失以及规划混乱等技术性的缺陷问题,使得档案的管理以及整理不到位,对档案的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3.管理经费不到位,管理环境差。由于在档案管理工作上的重视度不够,所以在其工作上的投入经费就相对较少,但是新的技术以及新的设备的引入需要以资金为基础,由于资金的限制就导致了档案管理的基础设备无法完善,在管理条件无法和现代化的管理要求相适应。没有相应的设备以及技术支持,现代化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就无从谈起。

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

随着时代进步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开始被淘汰。计算机以及网络的信息集成技术不仅仅可以满足企业对于信息的管理,同时在企业的信息获取上也更加的高效迅速。

1.数字虚拟化的档案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办公手段是建立在计算机以及网络上的数字化电子化的办公,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出呢过度以及网络的延伸程度的加深,这种无纸化的办公手段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而档案管理在此影响下也开始了根本性的转变,自动化的数字档案的管理成为了档案管理的新趋势。通过网上的文件收发以及信息传输,简化了信息传递的过程,并且节约了时间,并且由于网络本身的特性使得这种方式下的办公更加的安全便捷。科技为办公方式带来变革的同时也给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

资源共享是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而共享的资源需要在数量以及质量有着一定的要求,网络可以通过虚拟化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储存,并通过互联网进行更多资源的获取,增加了共享的档案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将各地的信息资源进行总结和归纳,可以说通过网络这种手段可以使得档案资源无限的扩大,使用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中将自己所需要获取的资源在互联网上进行查询,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有形档案管理手段的空间限制,具有占地小且查阅方便投资少容量大的优点。

2.高微缩的数字化管理。现代化的档案挂了你还具有微缩化以及数字化的特性,所谓的微缩和数字化就是通过数码影像以及微缩摄影等技术将信息通过计算机以及扫描仪等设备转化成电子文件,从而将大量的纸质文件转化成很小的电子文件,或者是将光磁转换成数码影像以达到对影像进行处理的目的,其本质特征都是通过计算机的识别将信息进行电子化的处理后进行贮存以及管理。而电子化之后的数字信息被贮存在介质中,计算机作为一个媒介可以供人们进行信息的查阅,通过检索获取需要的资料。这种检索不但范围广并且速度也快,这样就在空间上打破了纸质档案的管理限制,并且还可以解决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中遇到的矛盾。油气是缩微技术以及数码技术同计算机的应用组合,不但可以对档案管理在传统的管理中会遇到了照片以及图片的退色和消退等问题上可以有效的进行解决,保证原有资料的面貌,同时还能在影响的复制保存上提供有效的保证。声像并存且图文并茂是现代化的数字管理的特点,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是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7篇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科技成果转换

改革开放四十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仅仅是沧海一粟,但是对于国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则是翻天覆地的影响,在这其中,强调和突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原则成为社会发展动力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以理性的眼光来正视知识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1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们而言,“摸着石头过河”是其对科学技术探索的一种客观定位,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作出这种选择必然是有其一定被动性。而当我国的知识管理体系与架构逐步成熟之后,再以此为理由推诿知识经济的有效管理显然已经失去意义。从微观上来看,知识经济管理的重点在于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毕竟原创性知识所能够产生和带来的经济效益才是最大的,从此次“中美贸易战”中美国祭出的“芯片销售”就足以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资源完全是知识经济管理中的最上层资源,要想使其实现商业化价值的基础是具备一个完整产业链式的管理架构,很显然,目前国内的相关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很多人还停留在“研究不如复制,复制不如抄袭,抄袭不如剽窃”的恶性循环状态中。从宏观上来讲,知识经济管理的核心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畅通。毕竟任何科技成果的研发都是以创造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一旦这个渠道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阻塞,那么就势必会对处于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科研工作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之前的所有基础性工作功亏一篑,让科研工作人员的一腔工作热忱和努力付诸东流。客观的讲,虽然在这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不足,但是这些都是由于主客观社会环境所导致的,目前科技成果转换的基础渠道正在逐步的完善,科技成果从“转换”到“转化”正在探索质的变化。

2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无论从政府层面上来说还是从企业甚至是团队的角度上来分析,在新经济时代下知识经济管理已经形成了有效突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知识经历管理要想突破“瓶颈”的束缚,所需要直面的问题的确不容小觑。一方面,以消极思想面对知识经济管理的态度仍然存在。当我国的经济数据呈现出较为强势的高速发展态势,当我国的经济环境处于较高发展区位的时候,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者片面地将其解读为知识价值有效性的客观态度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知识经济的科学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以盲目地乐观主义思想面对知识经济管理的态度所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与前一种态度明显形成反差的是,在强大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支持下,有些比较有势力的企业甚至是团队盲目地加入到知识经济宏观管理的体系建设中。那么如此一来不仅完全违背了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完成知识经济管理的基本初衷,而且还有可能对知识经济管理的现状形成错误的认知,严重影响了行业甚至是产业的战略性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影响虽然在短期内看似并不大,而其恶劣程度和对上下游资源的负面效应是致命性的。“青岛双星”鞋业、“两面针”牙膏等诸多国内知名企业的没落真真切切地给国人敲响了警钟。

3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管理问题频现的成因

在开放式信息环境的基本因素营造下,之所以还能够对知识经济管理形成如此片面地认识,不仅仅是客观环境对其存在一定的影响,人为因素的作用也绝对不能忽视。在急功近利思想的趋势下,对于知识经济管理忽视其基本发展规律的现象的确令人费解,社会资源的过度消耗可能产生的思想压力也形成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在多方面的推动下,尽管目前新经济时代的基础架构从外型上来看是基本完善了,但是其软件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不仅是后劲不足,有些甚至仍然停留在僵化的固态思维模式中。过度沉溺于保守思想的人从事所谓的知识研究工作的人在实际科研中的确有之,而试图采用不法手段或者其他渠道去盗用他人研究成果的人在具体工作中也并不鲜见。外部客观环境的宽松,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其“拿来主义思想”蔓延的一种催化剂。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根本上抓起,从意识形态的根源上抓起。

4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要想在新经济时代对知识经济管理进行优化,不仅要从思想上去重视,更应当从执行上去强化,形成强大执行力之后,才能让知识经济在社会效应和商业价值营造上得到重视、受到认可。第一,尊重知识产权的同时,强调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知识经济的形成不能单纯的以GDP的高低多寡来研判分析,政府层面上要注重对于知识产权的基本重视,在学术研究领域中对于那些“学术造假”“学术剽窃”行为予以强有力的打击,为学术研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基本氛围之后,才能够让学术研究具备良好的源动力。全效提升知识经济“含金量”的基础在于能够让科技科研成果在进行社会化转化的过程中,尊重对知识产权拥有者既得利益的有效保护。在互联网信息的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共享行为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广义上的、属于公共资源范畴的知识信息,政府应当积极地予以协调,形成一种开放式的信息获取态势,而对于涉及核心利益的关键性信息,尤其是一些专利信息的保护,除了要有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架构予以保护之外,还需要从立法的范畴上加强引导与保护。如果客观环境基本满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建议人大等部门在完善相关立法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与约束,进而从法理上突出和强调知识产权的基本社会价值,营造和形成一种“全民重视、社会尊重、有序发展、良心循环”的氛围。第二,尊重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规律的同时,强调新经济时代的信息基础价值。循序渐进地发展是知识经济管理的自然和必然规律,所有科学技术的升级与换代过程中,根本没有任何地捷径可走。教育与科研资源的投入,与一般性商业投资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因此其商业化成果的转换也好,转化也罢,都不能以纯商业的架构去套用,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强调“人”这个绝对变量因素在其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形成的影响力。任何的“山寨”行为都不能保证企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任何的“跳跃式进步”背后都不可能是对知识与信息形成里程碑式的影响。人才的显性资本作用用所谓的代入式公式是不能解答的,在知识经济管理的过程中1+1<2的现象并非个案,100-1=0的现象也绝非不可能,盲目地以所谓资本运作为目的去推动知识经济管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对自身的利益造成损伤。人人网的迅速崛起有知识经济的绝对助力,但是其迅速没落则完全是资本推手影响所致。尊重团队价值的同时,更尊重单一个体才是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深邃。

5结语

综上所述,新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依靠的是信息的膨胀与快速传播,知识经济管理的核心在于知识成果的中式,二者在发展轨迹上来说是可以形成合力发展态势的。对于目前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在政府以及社会资源的共同努力下完全有理由全效解决,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社会以及商业体系在知识经济管理的促进下依托“一带一路”国家级发展倡议的实施实现最大化的社会价值、创造最大化的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斌,杨智文,杨鑫春.加强科技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竞争力[J].同煤科技,2018(1).

第8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发展趋势;产业化

现在物业管理模式已经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房屋管理模式,人们也已经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模式,物业管理模式有着全方位的,多视角的优点,这样当我们的住房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得到解决,所以说物业管理模式是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必经之路,对于物业管理今后的发展,势必会更加正规,更加深受人们青睐。近几年来,物业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生机勃勃,随着相关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也日渐正规化,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这样的变化既为物业管理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绝佳机遇,但与此同时,也为物业管理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挑战,对于确定物业管理发展方向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物业管理的产业化发展方向

经过20多年的洗礼,物业管理已经作为新型的产业初步的被人们所认同,并且深得人心的服务,渐渐地征服了客户的心,但是站稳脚跟后的物业管理,将要面临的问题更加残酷,物业是不同于一般消费品的一种特殊商品,它有空间的固定性,供应的有限性、使用的长期性、价格的高额性的特点。一个产业站住脚跟容易,但是能够有所发展,并且发展方向稳固最重要也最困难。在近几十年,我国居民年收入以每年10%的增幅在不断增长,消费也在以每年10%左右的涨幅不断上扬,对于我们强大的内需拉动,房地产业有着十分强劲的作用。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房地产必将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所以物业管理产业必将走上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我国的社会的城镇化建设迎来变革时期,房地产的投资为物业管理铺开了光明的大道,在随着各种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也预示着物业管理产业必将飞速发展。这样也保证了物业管理产业的健康稳固发展,保证了物业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提高了对物业管理化的要求,能够为客户提高国际化,人性化的服务。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节能环保技术的加入,必定将物业管理产业推向更高更好的位置。

二、物业管理服务类型的多样化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也分化出不同的服务类型,主要被划分为设商业物业,住宅物业,行政物业和工业物业四大类型。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商业物业和住宅物业。

商业物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可以产生很大的诱惑力,吸引着大多数的物业管理企业都纷纷涉足其中。但是商业物业也对于企业内部的人力管理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物业管理的服务类型主要包括:资产管理,物业经营,物业服务,物业管理和专业服务等。但在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中基本上只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物业管理由于管理内容涵盖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到治安消防、道路及车辆管理等等,物业公司不仅仅向业主提供专业的保洁,保安人员,进行相应的工作,可以保证物业的正常营运,正常生活秩序不被打乱。高质量的物业管理服务可以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这对于物业管理企业也仅仅就是必要工作而已,通过物业管理可以积累物业服务的相关经验,开辟物业行业的新途径,也可以对其他物业行业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提供可行性的运营模式,所以说丰富的物业管理经验就是物业行业发展的资金和人力保证的最大保证之一。一些相对能力较强的公司再提供日常的物业管理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着资产管理,物业经营,物业服务,专业服务等其他物业服务类型的开辟与探索,争取早日能够为业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对于资产管理,物业经营,物业服务这几个服务类型提供的公司相对较少,竞争压力小,盈利空间大,不需要大规模的推广,便可以将客户吸引到自己的门内。所谓的资产管理就是商业物业和住宅物业的资产管理,保证客户或企业的财产安全问题;这样的服务是很多大客户渴望得到的,这样的服务一经推出,必将引起客户的青睐。物业经营就是通过物业经纪人或者是顾问的服务从而产生相应的业务收入。物业顾问就是一种专门的物业服务业务,他主要包括房屋估价,租赁评估,项目管理规划和建筑顾问及相应的研究工作等。这样可以使客户不必东奔西走,可避免了客户受骗的风险,直接找物业公司进行房屋估价,出租房屋等相关事宜。想要将物业管理产业做大,必须应该有一颗考虑全面的心,现在我国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经营思想与经营理念相对保守,物业服务类型相对单一,企业员工没有真正的将客户作为服务的中心,将客户满意作为工作的宗旨,这样导致物业管理产业不能飞速的发展。

在国内,中航物业就是一个十分具有说服力的例子。中航物业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摸索与前进,从一个只能提供房产内部需求的物业管理企业逐步转变为了一个可以房产租售咨询。代办业务等全方面发展的企业。在2006年,中航物业的总收入是三亿多人民币,有一亿多都是通过经营类的工作所得。由于在我国物业管理的相关企业还很稀少,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物业服务行业的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但是物业服务已经渐渐成为核心的产业,这样就为物业管理产业留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开辟多种服务类型的发展方向也必将带领着物业管理企业走向更加光明的大路上,必将一路驰骋。

虽然住宅物业相对规模小大,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很难为企业赚取利益,有些住宅物业企业每年的收益微弱甚至会略有亏损,甚至有很多开发商会自带物业管理团队,对于物业管理相对不够重视,对于客户的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对于开发商自带的物业管理团队应该严格要求,提高对各户的服务质量也是提升楼盘的销量的重要保证。例如我万科物业,万科物业已经对外表示今后将不接任何除自家公司以外的物业项目,全心全意的辅助自己的房产公司发展业务,这样的事例也比比皆是。这样房产和物业成为一体,必将相互约束,互相促进发展,互相监督工作质量,提升公司效益。

三、物业行业的发展趋势

对于较为重要的住宅物业和商业物业的服务类型来说有着不同的发展。在我国由于绝大数人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买房子要花掉毕生的积蓄甚至负债和贷款,买房的目的就是居住,安居才能乐业,房屋作为不动产具有较强的保值、增值功能,这功能是否实现取决于物业管理,因此住宅物业的发展必将走向建管一体的模式。由于房地产开发的巨大利益诱惑,然而对于客户来说对于物业管理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已经成为客户购买房屋的主要选择条件之一,所以想要住宅物业的管理得以提高,就必须使物业管理产业直接牵制于房地产产业,这样建管一体模式就变得十分必要和可行了。然而商业物业必将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激烈,商业物业管理的发展方向一定要将服务类型多样化作为改革的重要途径,日渐完善的商业物业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群体,大型企业的加盟与合作。资产管理,物业经营的服务项目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上马,这也将收到广大客户的好评,商业物业还应该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将客户作为服务对象,将客户作为朋友,真诚的为客户服务,将客户满意作为工作的最终宗旨。这样使我国的物业管理产业不断攀上更高峰,创造更佳的辉煌。

综上所述,无论是住宅物业还是商业物业,将客户作为第一位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一定要从客户的根本需求出发,开辟新的途径,新的服务,让客户满意,让我们的企业的道路越走越宽,效益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高,口碑越来越好。这样的物业管理模式才是科学的,也是客户所期望的。

参 考 文 献

[1]黄晓莉.我国物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J].价值工程.2012(19)

[2]王苹,满孝青.论我国物业管理现状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