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6:10: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风险的管理方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电网运行 风险管理 背景分析 存在问题 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164-02
电网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庞大的网络电力系统,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故障和风险,每次故障风险的发生都会造成损失,因此说,把握好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下面本文就从三个方面对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进行详细的论述。
1 电网运行方式风险背景分析
在进行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电网运行风险的识别。电网运行风险能够用电网的状态来识别。电网的运行状态主要包括安全状态、警戒状态、紧急状态以及恢复状态四种,管理者可以根据电网的这四种状态对电网的运行风险进行判断识别,以尽可能快的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违纪情况的发生。
而电网运行的风险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如从技术上分类,可以分为电网故障风险和电网运行风险;从电网的组成员江上分类,则可以分为一次性电气设备运行风险以及二次电气设备运行风险。熟知这些风险的分类,管理者可以对于电网运行方式进行风险管理,以防止各种风险的出现,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和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的运行。
以上是对于电网运行风险的简单的分析,下面本文就对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进行详细的论述。
2 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网的安全运行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的运行起到了重要的问题,由于电网系统的改进,在带来了一定的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风险,因此说必须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正确的管理,以此来实现电网的正常运行,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电网运行的正常进行,下面本文就进行简单的论述。
2.1 缺乏完善的电网运行风险监管系统
随着城乡电网改造工作的进一步完善,电网系统越来越庞大,在这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中,往往会由于人员的疏漏,一些细微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久而久之便会出现较大的风险,加之电网运行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风险监管系统,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且电网的风险管理系统中缺乏在线可视的风险监管系统,这样就很难对生产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并进行可视化的监控。
2.2 缺乏开放的风险管理工具
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不仅需要有健全完善的风险监管系统,还需要多方面的检测风险监管系统,建立开放的监管模式,应用开放的风险模型管理工具,确保各个部门的分析评估工作数据都能够共享,降低风险信息分散带来的不便。同时,缺乏开放性的风险管理工具,就不能全面且柔和的挖掘与管理风险体系和评估的模型,不能够更好的实现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目标。
2.3 缺乏对电网运行风险因素的综合分析
由于电网运行系统的庞大,各方面的数据都会较为繁杂,缺乏统一的管理方法,造成了对于电网运行风险因素的综合分析的缺乏,这样就不能及时的规避风险,严重时会使电网运行系统发生危险。同时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的分析和评估工作较少,也不能够及时发现运行中潜在的风险。
3 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管理方法
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方法,但是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在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方式不健全、风险因素评估分析欠缺等现象仍然存在,制约了风险管理功能的发挥,管理者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应对上述的问题。下面本文就论述一下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管理的相关方法。
3.1 健全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管理机制
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机制是指管理者对于相关的管理数据进行识别、分析、定级以及监管和追踪,以采取更好的措施实现电网运行的正常化和安全化。完善的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初级阶段就是风险建模,在这个阶段,管理者需要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风险信息的挖掘,以此提出全面准确的风险管理因素,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方便。风险的评估阶段则是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管理者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前阶段的风险评估因素进行检测,获取电网运行中的各种风险状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监管和红纸,并根据风险状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后阶段就是根据机制的修改阶段,电网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风险因素会发生变化,应对风险的措施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说,管理机制也要根据变化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更好的适应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
3.2 采用开放的风险管理工具,保证风险管理的透明性
上文中提到,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运用开档的风险管理工具,建立开放的管理机制,保证风险管理的透明性,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电网运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这一开放性的管理模式还不健全,因此说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以实现风险驱动的安全运行和风险管理目标的完成。同时,建立起开放的电网运行风险监管体系,还能够实现风险管理因素的量化评定和风险定级,以减少风险管理者和分析者的压力,实现风险分析管理的便捷化,提高风险分析的效率。
3.3 建立多视角的可视化风险信息管理
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多视角多层次的可视化风险信息管理,这样能够实现管理工作和电网运行以及电网施工现场的同步监管、同步控制和同步跟踪了解,同时多视角多层次的风险管理信息能够为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的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可视化的运行管理方案,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3.4 实现电网运行全过程的智能化风险管理
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不仅机制要健全,管理要开放,信息要可视,同时还需要采取高科技进行风险管理,以实现最好的管理效果,因此说实现电网运行全过程的智能化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智能化风险管理采用IT系统平台作为支撑,能够在高科技的帮助下,自动智能的实现风险建模、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同时还能够实现风险跟踪管理。因此说,采用高科技手段,应用到电网运行的风险监管工作中来,是今后电网运行风险管理一个重要的方法。
4 结语
电网运行的安全高效与否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顺畅,也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然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电网运行的过程中还寻在着一些风险,严重制约着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说,加强对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十分必要。本文就是从当前电网运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浅析了一些加强风险管理的方法,希望能够今后的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实现电网的安全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周战.电网特殊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农村电气化,2008,11.
[2]李继红,戴彦,周剑波,等.电网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探讨[J].华东电力,2010,7.
[3]冯旸.浅析电网企业风险管理方法.中国外资·下半月,2010,7.
【关键词】房建施工管理;风险;因素;防范策略;意义
一、房建工程施工管理风险的因素
1、施工环境与施工技术方面的风险因素。不同地域所具备的水文气象条件、地质条件等具有一定的差异,且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进行之前的准备不一,图纸供应不及时或设计变更等现象十分常见,施工技术不能够得到及时协调等,均会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问题。
2、合同管理的风险因素。合同在房建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合同方面存在的风险问题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效益,主要表现为:①存在缺陷的合同:房建工程中涉及的合同条款不完善、不全面、语言不严密、文字不精炼,导致合同内容存在漏洞。例如,合同中存在不具备风险担保、保险、索赔的相应款项,缺乏因第三方影响导致经济损失或工期拖延的款项等。②发包人的资信情况:发包人的经济实力减弱会降低其履约和支付工程款的能力。若发包人的信誉程度不高,则经常会出现不按照合约时间进行工程款结算的情况。③分包方面:若在房建工程中不能够合理的选择分包商,或分包商违约,不能够按时完成工程等将会影响工程的整体效益。④履约方面:在施工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若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不高,不能够及时的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错发工程指令将会影响工程进度和整体效益。
3、 经济管理的风险因素。第一,管理要素的市场价格也对房建施工管理具有一定的影响,管理要素主要包括设备、材料、劳动力市场等,上述市场的价格变化,尤其是价格方面的上升,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承包价格。第二,招标文件是招标的主要依据,尤其是图纸设计、招标者须知、合同条款、工程质量要求、工程量清单等均潜在一定的经济风险,需加强分析和研究。第三,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材料和资金的供应方面的短缺或质量问题会影响施工的经济效益。第四,国家在房建工程方面的相关宏观调控同样会对房建工程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
二、房建工程施工管理风险的防范策略
1、加强违法工程风险的防范。我国《建筑法》中相关规定允许施工工程项目具备下文中提及的条件:具备建筑工程的用地批准手续;建筑工程属于城市规划之内,并已经获取城市规划的许可;需拆迁的工程应保证拆迁的进度与施工要求相符合。一旦施工工程所具备的条件与其中一项不符即为违法工程。为避免该类事件的发生,应加强对业主的了解,并针对相关情况向有关部门了解其合法性。若不能够有效的落实工程情况的合法与否,应在合同中约定较高的中间结算和进度款,并切记不作垫资。此外,如果工程中需要第三方或对方提保,以确保工程款能够按期支付,以及避免自身原因导致的经济损失,应要求由对方担保。
2、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需要从管理层着手,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制定和落实管理责任制,保证企业中每个部门、每一名管理人员都能够承担管理工作的责任。同时,应加强对下属阶层的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现工程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应在第一时间中将相应的负责人找出来,以便于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此外,还应不断优化现代管理理念,不断的学习和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将民主科学的管理方式融入其中。积极调动企业中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人员的作用,保证民主管理化的充分实现。
3、项目法人的风险防范。为规避可能承担的责任或加强对工程的管理设立"发包人",特征主要表现为由真正业主提供注册资金,资金通常与工程标价的欠款数目相差甚远。而项目法人的人员属于真正业主的工作人员,甚至部分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为真正业主的主要负责人。房建工程的用地多由真正的业主进行办理,其土地的使用权限也大多从属于业主,而其不具有承担民事责任的独立法人资格。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应在国土资源局进行土地使用权所有人的核实,确定其是否为工程的项目法人,若为项目法人,应尽量避免垫资。在工程进行期间一旦有进度款拖欠的事件发生,应向发包人提出要求真正业主提供履约担保的要求。
4、垫资工程的风险防范。在房建工程中,一旦垫资行为发生,则存在较大的款项拖欠风险。为避免上述风险的发生,应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应要求业主请第三方提供出适当、充分的担保,例如,抵押或银行保函。第二,可将工程风险转移至分包商或给材料商。《合同法》中对债务、债权和合同转让做出明确规定,房建企业可在通知业主的情况下将房建企业的工程款项转移给材料商和分包商。
5、劳务分包和材料的风险防范。材料商对承包者进行的案例经常发生,法院对工程项目及材料员对工程的欠条、收据等进行确认,最终做出建筑企业承担的判决。但是,其证据的真实性则很难被证实,所以,在合同中做好材料的数量确认以及保证其由项目负责人签名、盖章,否则将不能够作为其有效依据。
6、用法律武器索取赔偿。在合同实施的整个工程中,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和相关法律中的规定,对非自身过错,且属于合同对方承担的责任情况引起的损失提出补偿,是一种有效转移风险的主要措施。房建工程的施工索赔是法律、合同赋予权益受损者的权力,建筑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建筑损失和增加经济收益的有效手段。房建工程施工单位可参考《合同法》、《民法通则》等中关于工程索赔的条款进行索赔。其中《合同法》第286条及司法解释可作房建工程的维权依据。
三、加强房建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房建工程施工管理是房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房建工程施工的管理,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以及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施工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控制房建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直接影响了房建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施工管理是展现房建施工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精神面貌最有力的说明,可以为企业打造良好的品牌效益,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对于新时期的今天,投标建设单位把施工企业的管理当做一个重点来考察,有序的管理对于施工的质量有一定的保证,管理好施工的过程可以增大企业中标的可能性;第三,施工管理对房建工程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高效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可以使施工现场井然有序,如材料堆放有序、道路畅通、施工现场清洁美观等,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有利于保障消防安全。
结束语
房建施工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发展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信誉形象以及房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具备不确定性和客观存在性两个主要特点,使得房建工程中的经济损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加强房建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保证房建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季岭.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合同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2.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4-0063-03
2004年7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在该决定的第三条第五款明确规定:“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这表示国家以法规的形式,提出对政府投资项目推行“代建制”管理模式的要求。
一、“代建制”管理模式
政府投资项目,实际投资人应为全体公民,行使投资决策是国家计划主管部门,工程业主一般为工程使用单位,也是政府部门,代建制企业作为专业化、社会化项目管理机构以项目管理服务(PM)或者项目管理承包(PMC)身份代替业主实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或者部分工作。由于代建范围和深度的不同,或者说业主委托职能和赋予职权的大小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方式的代建管理模式。
(一)咨询代建模式
咨询代建模式是代建企业作为咨询身份承担原“建设单位”的部分职能,为业主提供建设管理过程技术和管理服务,业主保留招标选择承包商的权力,并且直接与承包商签订合同,主要合同风险由承包商承担,代建企业的角色相当于国外FIDID体系中的“咨询工程师”的咨询地位,在国内往往要求其具备监理资质并承担监理职能(见图-1)。
(二)管理代建模式
管理代建模式是代建企业作为管理主体承担建设管理全过程服务工作,其身份是业主全权人,而不是咨询方,代建企业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并与之签订合同,承包商承担合同风险,代建企业通过招标选择监理机构,行使对承包商的监督职能(见图-2)。
(三)承包代建模式
承包代建模式是代建企业不仅成为建设管理的主体,也成为合同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其代替总承包商的地位成为建设主体;业主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代建公司,代建公司以中标价格作为最高成本限额对业主承担投资风险;代建公司通过招标选择分包商,负责实施建设工程;业主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监理机构,行使对代建公司和分包商的监督职能(见图-3)。
上述代建管理模式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咨询代建”的实质是把原来“建设单位”的部分职能向社会化咨询单位转移;“管理代建”的实质是把原来“业主”和“建设单位”的职能向社会化咨询单位转移;“承包代建”的实质是把原来“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的职能向社会化咨询机构转移。从治理机构的层次上分析,“咨询代建”模式中代建企业处于从属地位,管理方式和风险分配依然属于传统管理模式范畴;“管理代建”模式中代建企业真正处于建设管理主体地位,业主的绝大部分职能真正实现了委托代建的目的,不足之处在于管理层次重叠,社会化咨询机构和承包企业同时承担合同风险,职责不清;“承包代建”模式中代建企业以总承包商身份承包工程项目,处于建设主体地位,业主的工作多数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移。
二、“代建制”管理模式的风险分析
2004年以来,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相继推行“代建制”工作,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众多的风险,主要涉及项目环境系统风险、项目行为主体风险和管理过程的风险。
(一)项目环境系统风险
目前,国内尚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代建制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如代建单位的资格认定、业务规范、对业主的管理办法等缺失都是现阶段代建市场未能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缺乏代建职能定位的依据,政府对代建市场的监管、业主对代建单位的选择、取费标准、代建责任、管理效益的考核等方面的不明确,使项目代建存在众多风险。
(二)项目行为主体风险
项目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违反程序的干预;二是代建人技术和管理能力不足。政府工程实行代建制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解决建设、监管、使用多位一体的矛盾,但在工作过程中,有些项目的建设和使用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分离。一些业主单位为了部门利益对项目进行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代建单位对项目的管理,也影响了代建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进而影响到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招投标监管处对各地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的调研报告显示,对具备代建资格的单位,无论是总承包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是监理单位,虽然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但由于项目管理都不是其主业,代建单位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总体水平低,造成了代建风险。
(三)管理过程风险
因为存在对项目管理公司的职业道德和技术能力的不信任,以及承担代建的项目管理公司多是技术型和智力型的咨询企业,注册资金少,所以代建制单位签订的代建合同普遍是管理责任大和权力小,承担义务多和收费少。而且大多数地方在实施代建制的相关文件中没有明确设置代建费取费下限和严格的标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各代建单位在投标中出现无序竞争的现象,导致代建管理费一降再降,最终产生投资失控,质量降低,进度拖延的风险。
综上所述,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产生了环境系统风险,它是是其他风险的主要根源,会引起项目行为主体的风险和管理过程的风险,最终将导致项目目标的风险(见图-4)。
三、“代建制”管理模式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完善“代建制”的法律法规
“代建制”已经经历了近十余年的试点探索,其制度安排主要在《合同法》、《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框架下构建。由于中央政府公益性建设项目代建暂行规定及相关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为此,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由于尚未上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因而,一方面,“代建制”本身及代建人缺乏应有的法律地位,另一方面,各项法规之间不配套,甚至相互矛盾,使得代建实施颇有举步艰难之感。因此,政府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代建各方的法律地位、权力与责任。同时制定出台代建制管理办法,该办法主要内容应该涉及代建项目单位条件与选择、代建工作内容、代建单位的权利与责任、代建项目执行标准、代建项目报告制度、代建项目的验收与移交、代建项目咨询管理费用标准与支付、代建项目中止与终止等众多内容。同时还应研究和编制项目代建合同示范文本,为代建制的实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健全“代建制”的政府监管约束机制
政府监管机制应由一整套制度构
成。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工程预算审核制度、招投标监督制度、合同变更审查制度、索赔与反索赔审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舆论监督与举报制度;建立代建单位以及承包商、供应商的资质管理制度;修订专业组织、专业人员工作条例,及职业道德标准。健全的政府监管机制为“代建制”的推行创造了良好的实施环境。
(三)培育工程项目管理公司
由于对代建单位资质要求不严,导致代建单位在代建项目技术方案的确定、设计以及直接的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明显不足。参照国外项目管理公司的做法,代建单位可以根据业主的需求,按自身的实力和能力,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采用多种管理承包和项目管理咨询方式提供服务,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既懂经济法规、又精通专业技术、还会进行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第二,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第三,要细分管理服务咨询业务,可设立各种专业子公司,完成招标、动拆迁、投资顾问等业务,形成代建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四)推行工程合同担保制度
工程担保是有利于解决代建单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过工程保证担保能有效地将信用风险转换到风险源本身,让风险的制造者成为风险的承担者,在主观上消除代建单位不认真履约的动机,增强其履约的自觉意识,降低违约事件发生的概率。因此在代建单位向担保公司申请保函时,担保公司为了避免损失,减少代建单位履约不良的情况,在考虑是否接受代建单位为承保对象及确定保额和保费时,要对代建单位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对代建单位的经营状态进行深入了解,这样通过专业化的资格预审进一步降低逆向选择的可能性。此外,如果道德风险发生后,委托人也可以通过担保人获得损失赔偿,或者由担保人代为履行合同义务,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风险损失。鉴于工程担保的以上作用,应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大力推行工程担保。当然,推行工程合同担保需要建立与完善相应的配套体制。
四、结束语
“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必然选择。开展“代建制”模式下风险防范的研究,有助于增强政府投资“代建制”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和操作性,引导项目管理公司开展公平合理的竞争,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协调发展,使“代建制”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建筑业的改革开放,增强我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宋金波,富怡雯.政存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比较研究[J].建筑经济,2010,(8):27-29.
[2]王淑雨.代建项目治理结构优化及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0,(5):54-56.
[3]张君兰.我国代建制模式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0,(33):58-59.
【关键词】 酒店 合作经营 财务风险
一、酒店业不同合作经营方式的特点
1、委托管理的合作经营方式
委托管理的合作经营方式主要是通过酒店业主与管理集团签署管理合同来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管理集团能以自己的管理风格、服务规范、质量标准和运营方式向被管理酒店输出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管理模式,并向被管理酒店收取约占营业额2%~5%的基本管理费和约占毛利3%~6%的奖励管理费的管理方式。该合作方式能以较强的酒店管理经验和能力,对下属酒店进行紧密的控制与管理,并减少投资风险。
2、合同管理的合作经营方式
合同管理是酒店业主通过与酒店集团签订经营管理合同,将酒店委托给该集团经营管理。合同期间,该酒店可以使用集团商号及标志,加入集团营销系统,并全面接受酒店集团管理。酒店集团按该成员酒店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这种方式有利于把酒店集团的利益同其托管酒店的经营业绩相挂勾。
3、租赁经营的合作经营方式
租赁经营的合作经营方式包括土地租赁和酒店租赁两种形式,前者是指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使用权,由承租人投资兴建酒店,后者指酒店业主将酒店租赁给承租人。按照国际惯例,租赁经营的期限一般为25年,承租人作为法人直接经营管理酒店。租赁费用包括双方协议商定的固定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年销售收入,经营利润归承租人。
4、特许经营的合作经营方式
特许经营是以特许经营权的转让为核心的一种经营方式,利用管理集团自己的专有技术、品牌与酒店业主的资本相结合来扩张经营规模的一种商业发展模式。通过认购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将管理集团所拥有的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品牌名称、注册商标、定型技术、经营方式、操作程序、预订系统及采购网络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转让给受许酒店,并一次性收取特许经营权转让费或初始费,以及每月根据营业收入而浮动的特许经营服务费(包括公关广告费、网络预订费、员工培训费、顾问咨询费等)的管理方式。该合作方式的特点是有较强品牌实力及经营、管理、服务运作的能力,有效地低成本扩张和品牌输出。
5、资本经营的合作经营方式
随着产权交易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经营的方式开始在旅店业悄然兴起。与租赁经营、特许经营、合同管理等模式不同,资本经营的核心和实质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达到资本扩张和集约经营的目的。而酒店集团则以投资者身份赚取利润,通过独资、控股或参股等直接或间接投资方式来获取酒店经营管理权,并对其下属系列酒店实行相同品牌标识、相同服务程序、相同预订网络、相同采购系统、相同组织结构、相同财务制度、相同政策标准、相同企业文化以及相同经营理念的管理方式。
二、酒店业不同合作经营方式的财务风险及管理措施
1、委托管理与合同管理合作经营方式下的财务风险控制
委托管理与合同管理方式下的主要风险是酒店管理方的管理风险,因为酒店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酒店业的经营管理能力。酒店业投资方通常通过如下方式降低或控制风险。
(1)合作伙伴的选择。随着酒店管理行业及酒店管理公司行业的逐步规范和行业管理信息的透明化,酒店业主在进行项目委托管理决策时,应尽可能地早期接触不同品牌的酒店管理公司,理论上业主可以接触任何有意向的酒店管理企业,进行早期了解或同品牌项目考察,而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酒店管理公司都会有意与业主合作。在实际工作进程中,对酒店管理公司的筛选也受酒店项目工程进程的时间限制,业主必然会从多家候选公司中仅针对其中两家或一家进行深入洽谈,并达成最终合作。
对合作方的了解途径包括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交流,项目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了解、开放网络渠道的了解、同行的了解等多种形式。对合作方了解的目的是评估合作方的专业资源能力、管理水平、品牌影响力等综合因素。具备较多专业成功案例项目管理的酒店管理公司,对业主的资产管理的专业风险就越小。
(2)项目管理业主代表的参与。根据对国内同行业的了解,与管理公司合作期间,酒店业主一般将派遣相对专业且负责任的业主代表全面参与酒店经营。
委托管理项目中业主委派的人员多为酒店副总经理或财务副总监,他们参与酒店经营,使业主时刻了解酒店人、财、物的营运状态;且按照常规,酒店在各类支出审批程序上,酒店副总经理具有决策参与权与审批权,业主的资产权益和财务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3)有关合约条款的约定性。在酒店管理的实践中,对管理公司水平的评估及业益的保障会在具体合约中给予说明,以加强管理公司的业绩表现评定,强化酒店投资者、业主在财务及资产收益方面的保障。委托管理合同中一般应在以下方面给予约定: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酒店项目执行的是董事会授权下总经理负责制,在具体的总经理管理权限中会对如资金审批额度、合同权限、资产处理权限、定期协调委员会机制等方面给予约定,以保障业主财务权益。
2、租赁经营合作经营方式的财务风险控制
租赁经营合作方式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业主一般采取以下方式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
(1)风险保证金/押金机制。酒店租赁经营的特点是,无论酒店资产出租前状况如何,业主必须收取一定数额的资产押金或合同保证金。合同保证金的多少,根据项目规模大小、租赁方预期投资装修的金额、单月租金数额等因素约定,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首先,相当于一个全年(12个月)租金的合同保证金:相当于一个全年租金作为合同风险金的项目,一般有两种情况下可以实施,一是项目本身规模较小,一般为经济型酒店;二是业主已经对酒店进行了完全装修,租赁方不需要对酒店再进行任何的投入即可展开营业。其次,相当于半年(6个月)租金的合同保证金:相当于半年租金作为合同风险金的项目,一般中型酒店均采用此种形式,租赁方需对酒店进行一定程度的整改或装修。收取半年租金作为合同风险金一方面是保障资产权益,另一方面是不致于对租赁方造成较大的现金流资金压力。最后,相当于一个季度(3个月)租金的合同保证金:相当于一个季度租金作为合同风险金的项目,一般情况是基于除酒店建筑结构外,内部装修全部由租赁方来完成,且装修资金较大。其中对固定装修和不可移动设备投入较多的,基于互惠互利原则,可对该类型的租赁经营者给予一定的押金优惠,同时业主的资产和财务保障在投资方的固定装修和不可移动设备中得到体现。
(2)合同条款的保障部分。业主和管理公司缔结的项目租赁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法律依据。为保障业益,综合有关同类项目文件等,行业内对业主的保障条款一般分为以下几项内容。租金付款方式:先付后用,租金按季度、半年或每年支付;经营保险:酒店经营保险等均由租赁方投保,并将业主作为被保险人之一;经营期间及结束之后的法律事宜:经营期间所有应付款与应收款等经营权益归租赁方,同时所有义务亦由经营方承担。
(3)新添置经营资产归属权事项。对业主比较有保障的经营期间的新添置资产,主要体现为合同结束或终止时,业主应要求,凡可移动物品由租赁方撤走,不可移动或与建筑连接的固定装修或设备归业主所有,则对业主的总体财产可获得有效保障。
3、特许经营合作经营方式的财务风险控制
特许经营合作经营方式对业主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于持续经营合作风险和品牌危机风险,业主一般采取以下方式控制财务风险。
(1)特许经营持续合作的风险控制。因为特许经营合作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品牌方仅提供品牌标准,不参与管理,业主自行聘请和组建管理团队,对特许经营的诸多风险仍是源自于品牌选择和品牌选择前业主对特许经营业务的充分认知。
酒店业的品牌经营不同于餐饮业和咖啡业等连锁服务业的特许加盟,餐饮业及咖啡业的特许加盟有原材料供应等合作环节的存在。酒店品牌的特许加盟主要体现在服务标准、培训标准手册、销售预订支持等几个方面。业主必须在选择品牌与选择能够胜任的管理团队两个环节上进行控制,才是保障业益的根本。
(2)品牌危机的风险控制。酒店品牌危机的风险更多的基于合作方本身品牌选择决策权的风险控制,业主规避品牌危机主要是选择有知名度的酒店服务品牌。酒店业主根据项目所处的地域环境、项目定位、加盟品牌预算等情况,可以选择区域性、全国性和国际性品牌。
4、资本经营合作经营方式的财务风险控制
(1)杠杆风险。酒店业资本运营,特别是大规模的收购与兼并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一般来讲,酒店企业不可能通过自有资本来完成一项巨大的收购兼并工程,这样做也是不经济的。许多酒店业希望通过债务杠杆来完成兼并收购,但这样做需要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发生巨变以及经营决策可能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以高负债进行的资本运营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就更大。所以对于杠杆比例的大小要控制,同时,要对于后续偿债资金来源做出妥善安排。
(2)反收购风险。酒店业在制定收购兼并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收购兼并方所采取的反收购行动,这种财务风险在实行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别突出。一般来说,一个酒店是不愿意轻意被人兼并的,总要采取相应的防卫措施。例如诉诸法律寻求法律保护、寻找其他借口获得政府保护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收购方案不周全,就有可能导致收购失败,从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酒店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行兼并时,要制定详细的收购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充分的估计。
总之,业主和酒店经营管理方选择怎样的合作方式是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必须根据各自的条件来抉择。而不同合作方式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较大差异。权衡不同合作经营方式的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是业主或酒店经营管理方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消防部队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能够维持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资金是消防部队正常工作的基础,消防部队资金安全管理是资金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我们应该不断做好资金安全管理,改善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做好后勤服务工作。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消防部队资金安全存在的问题,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资金管理对于消防部队日常管理工作是很关键的一部分,是维持消防部门工作的基础。面对不同的资金管理问题,消防部门应对资金给予严格管理,降低资金管理潜在的安全隐患,这样才能做好资金的运转工作。对消防部队资金流向的监督和资金风险实施控制,能够加大消防部队资金的集中管理、科学分配等方面的工作,使得资金安全得到有效的维护。
一、消防部队资金管理出现的问题
1、内控制度不落实的问题
(1)岗位规范问题。消防部队的会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会计、出纳、稽核人员等每项责任没有分清,导致了会计人员彼此之间监督、制约工作不到位,对于内部的资金库存没有严格管理,导致了诸多经济犯罪问题的发生。(2)出纳制度问题。会计对于消防部队收入的资金没有及时审核确认,影响了资金的正常使用。一是因为编制不恰当,少数部门没有安排专职会计工作者,而是一人多用,同时监管多项工作;二是个别部门对会计出纳没有落实分管制度,造成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低下,这就给资金管理埋下隐患。(3)票据管理问题。消防部队工作者没有严格按照总部规定的票据的收发、领用、注销手续,擅自印制、购买、使用非法票据。(4)印鉴保管问题。会计人员对于财务用章没有及时管理,造成会计管理财务专用章、报销审讫章使用混乱,给自己的转账收支带来不利影响。有的部门没有针对支付印鉴实施分人分印管理,全套支付印鉴都由一个人保管,对印鉴存放未给予安全方面的关注,这就使得印鉴在上使用时常出现错乱问题,导致很多账务难以分明对清。
2、运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1)岗位布置问题。资金管理工作必须要相关人员按照制度执行,而有的部队在人员分配上没有实施必要的岗位培训,导致各类专业人才难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内部管理上存在一人多岗、岗位交叉的现象,造成很多实用制度无法落实,这对于部队资金安全是很大的危险。(2)账务核对问题。有的部门没有根据规定的资金管理制度供,在查账、收账等方面未采取有效的措施管理,导致部分资金不明流失,这对于消防部队建设是不利的。(3)资金操作问题。少数部门借垫款数额过多,很多资金使用后没有及时收账查款,实际已无法归还;少数借垫款没有按照标准秩序办理,影响了整个管理制度的实施;有的实施借垫款形式,绕开国家金融规定,导致消防工作的资金没有及时收回,影响了后面的工作开支安排。
3、资金存储不完善的问题
资金是消防部门作用发挥的保证,没有资金作为支持将阻碍消防工作的顺利实施。但有的部门没有对资金存储的重要性给予关注,存款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造成很多财务信息没有及时被公布。少数部门为了获得个人利益,不仅违背了国家规定操作资金,还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异地高息存储,给资金风险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资金问题不仅破坏了国家金融政策和军队资金管理规定,而且造成大量资金难以按期收回,对消防部队的经济、信誉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另一方面,现金的管理方式不合理,使得很多资金的开支超出的预期的范围。(1)超限额保存现金,以借款报销方便,与正常情况的资金开支不相符。(2)超范围使用现金,对资金的结算工作没有发挥作用,很多资金直接拿出使用。(3)个人大量借用现金,但归还欠款时没有按期归还,这些都是资金存储工作存在的不足。
二、调整资金安全风险防范的措施
1、强化责任,更新控制制度
面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环境,以及现代化资金管理制度的有关需要,国家积极对消防部队资金管理实施了针对性的策略。这种资金管理的方案关键在于减少消防部队的资金浪费现象,提高部队资金的使用效率,为财政部门管理实物资产提供帮助。因而,结合消防部队的管理措施,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更新消防部队需从多个方面开展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等,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要建立完整的风险体现,明确工作流程、审批权限、岗位责任、监督管理要求、责任追究等内容。通过采取相应的责任制度来实施管理措施,让整个资金管理制度能达到理想的实施效果。此外,还需要结合资金管理性质、情节以及后果,对国法军法规定以及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2、积极监管,控制财务风险
从宪法规定的内容看,消防部队的资金管理问题是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于消防部队各个时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我国长期以来经历了不同的社会时期,资金管理的概念在实践发展中也给予了全新的含义。但不可否认,资金管理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意义。积极实施监管措施包括:(1)监督创新。在消防部门监督资金管理时,需要从多个方面搞好财务监督工作。如:研究开发各种财务监督软件,在网络上实现现代化监控系统,实时远程动态监控以创建新型的财务监督体系,对日常工作提出更好的管理措施(2)优化环境。对于消防部门的财务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才能在实现经济效益增收的同时提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3)预警机制。消防部队对财务监督应树立风险意识,对于各种造成资金流失的行为都必须要采取措施处理,设立一系列预警指标和判别标准来测量风险值,从多个方面做好自己控制问题。
3、正确守法,确保资金运行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内容,对消防部队的资金有限管理,应从思想理念上实施实施正确的转变。(1)政策观念。办理资金业务要与商业银行和社会上的供应商发生联系,这样才能控制资金风险以及操作风险。消防部队需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参照《票据法》的内容安排业务,这样在保护资金安全的同时提高整体资金使用效率。(2)政治观念。资金的存储和运行联系了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积极关注的。资金控制时消防部队需注重政策上的运用,尽量降低资金管理不当造成的各种影响。此外,还需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对资金管理的认识,将资金管理工作放到重要位置,认真负责、精心审慎地抓紧抓好。(3)纪律观念。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消防部队要严格执行资金管理方面的制度规定,对目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控制。
4、加强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高素质的消防部队财务人员是防范财务监督风险、提高财务监督质量的人力保证。加强财务人员素质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提升财务监督人员综合素质。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荣辱观,使其能够抵制各种诱惑,防止因道德缺失给财务监督工作带来风险。要加强业务能力培养。为财务监督人员提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锻炼平台,经常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业务交流,使财务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方法,以适应不同财务监督项目的要求,达到高水平的监督效果。二是增强财务监督风险防范意识。财务人员要牢记自己的双重身份,明确自己既是部队的“内当家”,同时也是单位的“监督员”,定期进行风险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岗位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等方法,增强财务监督人员的营造“风险就是损失,损失就是失职,失职就要惩罚”的监督氛围,促使财务监督人员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进而提高财务监督的质量。
三、结语
总之,资金活动的过程由人来操作,资金风险也受人制约。所以,要重视消防部队资金安全管理,加大资金的监督力度,规范资金活动秩序。确保消防部队资金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华.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探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2]朱鸣飞,易光明.军队资金管理发展的经验与创新[J].军事经济研究,2009,3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风险管理 防范措施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市场竞争越加激烈,企业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而在企业面临的危机中,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造成的风险,对企业自身有极大损害,却最容易被人们忽略[1]。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
2.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形成因素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导致企业面临风险,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企业忽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许多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等同于一般的部门,并不给予足够的重视,配置的管理者也不是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故而,导致管理者自身就有可能是风险的源头。②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难以控制胜任部门工作。许多企业的匮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执行人员,工作人员缺少足够的风险预防认知,无妨应对管理风险。③执行过程不够果断。有的企业面对人力资源工作时,没有成熟的规划的客观认识,导致在执行过程中有过多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人力资源信息的获取[2]。
3.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管理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对风险进行有针对性地管理,是企业必须要实行的措施,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减少企业中的劳资纠纷问题
每个企业都有可能出现劳资纠纷问题,有效地减少劳资纠纷,对企业人力管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管理方法有:①企业发展中,由于员工工伤造成的赔偿问题,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利益,也会影响企业的形象,特别是电力企业等具有高危性的行业,所以企业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给企业员工购买社会保险,这不仅是给予员工安全保障,更能避免由于意外事故带来的不必要法律纠纷。②企业录用或是解除员工时,都应该对员工的基本资料有个详细的了解,对员工工作期间的表现有客观公正的评价,避免在医疗费用和工作设施问题上产生争议。
3.2重视企业员工招聘风险管理
吸纳优秀人才是企业发展过程的基础工作,如果能在招聘环节做好风险管理措施,则在后期工作中极有可能避免许多问题的发生[3]。这一点,要求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者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做好招聘人员的审核工作,既能保证在招聘环节避免产生风险,节省管理成本,又能保证为企业留下具有实力的精英。
3.3消除薪资管理中的差别待遇
为了给人力资源有一个稳定的管理环境,企业应该保证薪资管理制度的公平性。这要求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薪资制度,充分了解同等企业的薪资水平,再结合自身的经济效益,调整好对员工的薪资待遇,尽可能消除出现差别待遇,避免由于薪资管理问题造成的企业风险。
3.4防止培训过程中的人才流失
企业培训是对人才管理的重要方式,为了避免在培训过程中的管理风险,选择培训的对象很关键。通常情况下,培训对象必须是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助力作用的优秀人才,并且对公司具有较高的忠诚度。同时,对培训对象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效率性,保证培训的成果,防止在培训过程中造成企业风险,导致人才流失。
4.人力资源管理的防范策略
对企业中存在的风险实行有力的管理措施,能为企业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却不能保证新风险的袭击。经济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要面对的风险也总会源源不断而来,为了使企业具备新风险的应对能力,以及避免新风险对企业的危害程度,企业必须从认识辨别、评价估测、驾驭监控等环节对未知的新风险,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通过自身的经验总结,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风险的作用力,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两种[4]。针对这两种作用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风险进行防范:①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组成结构,以及企业法人的管理模式;②正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潜在问题,并强调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③重视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制度的监督作用;④在防范风险意识下,构建和谐的企业工作气氛,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5.结语
国际经济信息瞬息万变,经济市场中商机和危机并存,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产业结构,避免因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风险,给企业发展进程中不断吸纳并保存人才资源,做好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才能真正增加自身的竞争实力[5]。
参考文献:
[1]魏光兴,秦星红,覃燕红.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富士康12连跳的启示[J].商业研究.2011(06):178-179
[2]田建平,刘博.发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模型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109-110
[3]于唤洲,张志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预警系统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6):118-119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审计
一、风险管理及风险管理审计的内涵
1.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风险管理过程共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个阶段。
2.风险管理审计。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审计手段,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程度,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二、风险管理审计步骤
1.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阶段,是根据企业目标、战略规划等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判断,也就是确定企业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正确识别风险将为成功的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识别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企业面临的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出来,并找出未被识别的风险。采用的方法包括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生产流程分析、投入产出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因果分析、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
2.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第二阶段,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审计人员通过对各种风险的识别,了解各种风险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进一步确定这些风险将会对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产生多大的影响,即评估已识别的风险,估测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
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管理审计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与评价风险评估过程时重点关注两个要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审计人员对风险的评估一般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定性方法,是指运用定性术语评估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定量方法,是指运用数量方法评估并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企业整体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以对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
3.风险应对阶段,是风险管理的第三阶段,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在识别和估价风险之后,进入风险应对阶段。在风险应对是指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在风险应对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对风险应对措施进行审查,检查其是否充分、得当,对于不合理措施提出改进建议。一般来讲,风险应对措施一般包括避免风险、分散风险、风险分担(包括保险方式和非保险方式)。风险接受。风险接受是指企业实施一项方案的风险导致损失的概率和可能产生损失的幅度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企业愿意承担,这种情况下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
三、开展风险管理审计需具备的条件
1.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公司管理层从思想上重视公司内审部门,不能把内部审计部门当做“摆设”、“消防员”,对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审计是强化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建立独立、合理的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审计资源。
2.审计机构的内部审计职能更新。内部审计机构自身实现观念更新,将工作职能从传统监督职能、经济责任审计职能延伸到规避企业风险的管理审计职能。制定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规范,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实施办法及相应的审计工作操作指南等。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充分考虑管理层的经营方针、目标和工作重心,使年度工作计划与企业最高层的战略风险一致,具体审计计划与具体经营风险相一致,从独立客观的视角为公司管理层评价公司的风险管理活动,针对发现的漏洞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为防范企业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准备。
3.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1)内审人员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不仅具备财务、审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科学等相关知识;既要了解产品特点、行业背景,又要了解企业生产流程、管理流程,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内审人员要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和学习能力,努力培养多元化的专业技能。王光远教授曾形象地称,“做内部审计,既应有书生之见,也应有头衔之见、街头之见。”
一、房地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筹资风险
资金是房地产企业的血液。筹集资金的方式不同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不同,在风险可控条件下及时足额筹集资金,是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部分。筹资工作除了注意以合适的方式筹集足额资金,还应合理控制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正确制定和管理筹资风险的方法和措施。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着筹资方式单一、筹资渠道匮乏、资金成本昂贵的问题。筹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期限错配,长周期的投资项目配比了短期融资,容易出现短期偿债能力急剧下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企业整体财务杠杆过高,筹资过度依赖间接融资方式,在市场形式低迷时,企业盈利能力下滑不足以支付财务成本时,就会出现“断供”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在2014年之后,中国进入各种风险叠加期,经济形势步入下行周期,房地产行业的筹资风险更加凸显。
(二)投资风险
房地产企业投资开发项目的特点是投资规模大、开发周期长,同时还面临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的掣肘,容易受到国家投资、产业、财税等多方面政策的制约和影响。投资规模越大的项目面临的管理风险、运行风险和销售风险就越高,大规模投资可能遇到项目管理不善导致的质量不合格、建设进度不理想、销售策略不适用导致的去化困难等风险;开发周期长则内外部环境风险的变数就越大,市场情况在经济周期换挡时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开发周期越长面对的市场变数就越大,例如:市场转淡时产品价格普遍下跌,项目可研阶段论证可行的开发项目变得不行可,市场价格下跌会带来集中退房、大面积违约等风险因素。
(三)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在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资金流动异常,导致企业发生运营困难,企业价值下降的风险。现阶段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则体现在,企业经营能力不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提升和及时调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35年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到产品供大于求、企业间竞争升级和行业快速优胜劣汰的“白银时代”。市场变化要求企业的经营能力必须更快的提升改进,如果依然墨守成规,不能在细致深入的市场分析和可研基础上,设计提供质量更好、品质更高的产品,依然采取过时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不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科学压缩成本等方面升级,将面临经营效益下滑、产品没有市场、经营现金流枯竭的风险。
房地产企业除了以上财务风险,还存在着企业间大量互保产生的保证风险,货币市场波动带来的利率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带来的纳税风险,以及无法兑现对投资人承诺的利润分配风险等。如何提前化解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在生存的前提下,健康稳定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改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二、改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措施
(一)优化资本结构、合理搭配债务期限,规避筹资风险
在风险上行的市场阶段应采取稳健的融资策略。多元化融资渠道,科学的统筹权益资本和债务资金的比例,尽量采取直接融资方式,例如:引入战略投资人、发行普通股、可转债、优先股等方式,降低财务杠杆,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能力。另一方面,按照房地产开发项目周期特点选择搭配债务期限结构,举债以中长期负债为主,短期负债为辅,同时加速销售回款速度,改善资金结构减轻筹资压力。同时盘活固定资产,增加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比例,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资产错配现象。
(二)科学管理投资项目,增强投资效果的确定性,减少投资风险
房地产投资项目应从可行性研究入手,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房地产市场的资料信息,正确地判断和把握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把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可以采取投资分散的方法,即通过开发结构的分散而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方式包括投资区域分散、投资时间分散和共同投资等。房地产企业应将可控资源集中用于本企业专业优势市场,同时还应避免将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可以进行区域分散投资,保证企业综合投资报酬率基本理想。并且使开发的项目在时间上错开,合理统筹项目开发节奏,不出现内部资源竞争,也不造成短期资金流紧张的局面,保留项目开发一定的调整空间和余地。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还可以创新商业模式,开展同行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新的合作方式和深度,利用各种互利互惠的方式,降低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例如:万达集团的以运营商为核心,投资机构作为财务投资人的轻资产模式。具体是万达广场的设计、建造、招商、营运、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由万达集团做,但投资全部来自机构,资产归投资者,双方从净租金收益中进行分成。
(三)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控制经营风险
“白银时代”的市场特点是,市场饱和供大于求,带来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房地长企业需要苦练内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在竞争中不落伍。房地产企业可以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入手,以制度规范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减少因为随意决策和管理混乱带来的经营风险。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将不利的异常经营活动控制在初始阶段,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通过滚动预算,比较实际与预算的差异,制定和采取调整经济活动的措施,对企业潜在的风险进行揭示和预防。采用财务集中管理,规避财务风险,保证公司内部财务目标的协调一致,减少人为控制现象发生,利于实现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控制财务风险。企业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不同房地产企业应采用适于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总体目的是提升企业活力和盈利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