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现代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6:10: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1篇

而农业“新”文化对于现代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力、掌握核心科学技术,可持续生态发展,信息化产业链的建立等等,这些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可谓受益良多,源远流长。

一、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是农业“新”文化的杀手锏

农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是治国安邦的战略产业。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全国的繁荣稳定离不开农村的繁荣稳定。

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供给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深入分析制约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保障农业科技创新顺利推进的必然选择。

(一)农业发展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要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的长期有效供给的基本点在科技。国家粮食安全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基础,是在全球变暖趋势下一个必然要面临的问题。通过发展科技还可以打破资源短缺环境恶劣的约束,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来之不易的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发展农业科技做为工作重心,下定决心突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集中力量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只有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农业科技的突破性成果和新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才能够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二)“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对我国科技工作的明确指示,是立足国际经济科技发展大势所作出的前瞻和预警,这也一语道破了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门”。作为世界第一农业产量大国,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发展奇迹。如今“中国制作”“原产地中国”遍布全球,“农业大国”的桂冠令世界惊羡。然而,大和快的另一面是大而不强、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我们要牢牢把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拥有绝对的主动性和控制力。我国农业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头,低端技术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但在有些项目中,我们缺少尖端技术,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使得一直倡导的转型升级进度缓慢。

过去“以量取胜”的农业发展模式曾经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过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人口红灯”、资源消耗等都亮起红灯,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获得核心尖端技术、以质带动产量扩张就越来越迫切。

二、精耕细作、生态可持续是农业“新”文化的内在涵养

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必须继承和发扬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我国的国情和现实依据也决定了要继续坚持精耕细作,它依然有生命力,是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当时我国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形成了相应的传统农业技术体系和生产结构,和以往不同,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变了,民族关系也更加和睦,但基本的自然条件并没有改变,人多地少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更为尖锐,那时形成的技术体系和生产结构在很多方面并没有过时仍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我国人口众多而耕地相对不足,想大规模扩大耕地面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要想解决问题提高单产还得依靠精耕细作。

发展精细农业、采用精细形态的生产方式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水以及能源等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为合理高效利用各种有限资源,只能采取技术密集、劳力密集、资金密集和生态密集这四类密集方法。其次,运用精细形态的生产方式,可以开发利用过去一些荒废及不能使用的土地,充分拓展可利用的土地或空间。在严寒缺水、高山盆地、盐渍滩涂乃至沼泽等各种环境恶劣不适合农产品种植的地区,都可用水栽法使其成为生产基地。水栽法是用营养液在控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既扩大了生产空间,又延长了生产季节。目前在一些干旱缺水的地区面临的问题已经用水栽法得到有效解决,可以看出水栽法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有效方法。第三,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如果采用精细形态的生产方式,发展高科技农业,吸引青年人扎根农村,可使农村的发展有更广阔的天地。第四,在交通方便、风光秀丽的地区发展精细形态的农业,完善装备、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经营管理,可发展为观光休闲农业。既可以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收入,又可以让城市居民领略田园风光。而与此同时,发展农业经济一定要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甚至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前提,也只有这样才能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展节能环保的绿色农业。

三、信息化、推广式农业是农业“新”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信息化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农业基础脆弱、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技术人员短缺、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市场观念淡薄、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自然灾害频发等主观和客观因素阻碍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实现资源的高度整合与共享是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唯一出路。

农业信息可以帮助农民摆脱陈旧腐朽的观念。我国农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又分布广泛,要想掌握信息难就更需要发展咨询服务。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是农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农业资源整合和农业信息共享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必要条件。农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识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占有信息就是占有财富这种盲目渴求致富的心理很容易被骗子利用, 使不少农民不仅没能依靠信息发家致富,还被这些虚假信息误导。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引入,可以帮助领导们进行科学决策,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从而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

(二)推广式农业发展的可观性

科技推动农业的发展,科技转化必须依赖农业推广。历史告诉我们,农业推广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合理的农业推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科技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农民经济实力的增强,在未来的日子里,科技成果还是要和农业推广相结合,其发展趋势是:推广工作的目标由原来单纯增加产量单元化向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元化为中心转移,并以农业的生产、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农业推广的主旨;推广工作的内容为农业推广咨询服务,即除了农业,还涉及农民所需要的其它生产生活领域,更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推广服务的对象不仅仅只是农民个体,而应当是全部农村居民;推广组织体系向多元化综合型方向发展,民间推广组织力量将不断增强;推广方法更加多样化。有效的交流将成为农业推广咨询的基本方法,手机网络及纸质传媒将被广泛的推广。

农技推广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推广服务范围不再只是单独的农业生产,而是为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农村文明等综合服务,推广对象不再只是农民,而是面向农村全体农民和农村产业化经营中的所有劳动者。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所以要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办好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可持续发展。

四、学生群体对于农业“新”文化传承的几点实质性建议

1、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咨询。积极利用自身知识优势,广泛宣传最新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用朴实的语言讲解,让群众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利用远程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群众收看农业种养殖技术;进农户,深入到田间地头,向群众宣传农业科技知识;为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生产的效益提供科技支撑。

2、组织科技宣传与科技推广。积极利用村里宣传栏、公示栏、板报、“三下乡”活动、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组织科技宣讲团,组织群众收看农业科技节目,编排科技小品、文化演出,努力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推广和普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群众增收致富。

第2篇

关键词:农机、农艺、关系、矛盾、结合、必要性

随着农业机械的深入发展,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都包含着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工具两方面,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农机与农艺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强化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方试、发展方向和促进措施等问题。

一、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耕作制的关系

农业机械化既服务于农业耕作制又促进农艺的变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吉林省引进大棚育苗,机械插秧技术,就改变了传统育苗,人工插秧模式。对耕整地育苗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九十年代实行抛秧技术,制约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如今又重新提倡机械化育秧、插秧、收获技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调查,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蛟河市大部分土地是由原来的大、中型机械翻地变为小型拖拉机配套灭茬耕整地的耕作方式。连年灭茬耕作,导致土壤耕层只有12-15cm左右,土壤板结严重,阻力不断增大,犁底层的土壤变得硬脆,一锹下去就会大块地开裂,同时厚硬的犁层也阻碍着土壤上下水气的惯通和天然降水的储存,小型农机具的连年作业,也导致了土壤养份输出能力的破坏,难以维持植株正常生长对水、肥、气、热的需求。因此,近几年我们蛟河市开展了“深松深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二、农机与农艺在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中的关系

(1)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四种农艺要求:一是免耕播种施肥技术;二是秸秆残茬与表土处理技术;三是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四是深松技术。这四种农艺要求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农业机械的有效融合才能实现。

(2)农业机械是应用保护性耕作的基础。先进适用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在这项新技术的推广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几年,我们蛟河市旱田大力推广免耕播种机,水田大力推广机械化播种育苗、搅浆机整地,采用新型高速插秧机插秧,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一台免耕播种机可以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全过程,极大地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据我们检测,使用免耕播种机每公顷节约作业成本350-450元左右,从而提高了种植效益。

(3)农机与农艺融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由于这几年我们采用先进技术、先进机械从事水旱田作业,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台免耕播种机作业效率在O,5-1公顷/每小时,比人工作业效率提高二十倍以上。

(4)农机与农艺结合有三种方式:一是农机服从农艺;二是农艺服从农机;三是农机农艺共同协调发展。因此农机与农艺必须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三、农机与农艺结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农艺对机械深松的要求

(1)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是:农业设施装备发达、生产技术先进,组织经营高效,服务体系完善。因此,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产量,使农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就是要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一个巨大增长,高度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各国农业现代化首要特征。

(2)农机与农艺的矛盾。现代化的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有积极的作用。农机和农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农机与作物品种之间的矛盾:农机与耕作制度之间的矛盾: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农机与适宜手工操作之间的矛盾:农机的单一性与农艺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等等。实际上,农机与农艺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其相互结合相互适应的过程又是矛盾相互促进的过程。

第3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确立了“城乡统筹”在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而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主要包括: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进一步提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目标,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任务,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可见,促进农业升级转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实现城乡统筹的有效方法和根本途径。

沈阳市于洪区结合自身特点和产业基础,不断提升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积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1年6月,经省政府同意,辽宁省沈阳经济区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批复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将于洪区列为沈阳经济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的请示》。要求于洪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统筹城乡,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经验做出示范。以此为契机,于洪区特开展了“于洪区农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途径,进一步推进向现代农业转型、进一步提升农业总产值、进一步加大农业投资额、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带动示范作用,以实现于洪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2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2.1现代农业的内涵

关于现代农业的内涵,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种解释,其中被普遍接受的主要有三种:

现代农业解释一: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

现代农业解释二:现代农业是指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各发达国家所出现的高度发达的农业。他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生产经营达到高度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新阶段。

现代农业解释三:现代农业是指整个农业的生产组织、生产管理、生产经营、生产工具、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观念,及其农产品的质量、储存、保管和流通等方面,具有当代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持续化、目标是产业化。相比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主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现代农业是科技支撑型农业、现代农业是生产领域广阔的农业、现代农业是生产要素投入集约型农业、现代农业是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高生产率和高效益农业、现代农业是产供销加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是以生产、生活、生态为目标的可持续产业。

3于洪区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3.1发展背景

于洪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西北部,地处沈阳经济区沈阜城际连接带的龙头,是实现沈阜一体化建设及沈阳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战略节点。全区总面积499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街道,总人口62.6万人。于洪区经济发展快速,GDP增长幅度列居全市第三,尤其是二产、三产总产值增长幅度明显,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市第一集团,为于洪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农业发展计划做好了准备。

2010年,于洪区结合自身区情和未来发展,提出了“现代化生态新城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和“沈阳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基地、沈阳经济区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产业定位,明确了发展农业、统筹城乡在全区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2农业发展现状情况

3.2.1现状情况

近年来,于洪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建立农业经济区,采取多元化投入、加大农业科技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现代化、标准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经济总产值稳步增长,农事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居民收入显著增加。

于洪区在发展农业过程中,注重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于洪区的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环际精品蔬菜水培植生产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小韩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专门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实验。目前,于洪区已形成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如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工厂化浮板菜生产基地、有机北虫草生产基地、设施花卉生产基地、小韩工厂化特菜生产基地等,其技术和产量均达到全省甚至全国的领先水平。

从于洪区农业发展的现状情况和未来趋势不难看出,于洪区的农业发展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的新阶段。

3.2.2现阶段发展瓶颈

经过不懈努力,于洪区的农业发展成绩显著,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全省甚至整个东北地区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但是,相比于国际上成熟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地区,于洪区的农业发展在诸多方面尚显不足,还需进一步提升。

1)产业发展需进一步升级

在于洪区2010年的全区生产总值中,农业仅占了6.2%,相对于工业的48.5%和三产的45.3%,农业发展明显滞后。并且,对比于二产、三产的产业增加值完成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情况,农业也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需要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向现代农业的升级转型。

2)现代农业的外延度不强

现代农业的外延是指其特有属性所反映的对象和范围,根据现代农业的属性,以一产为主,不断向外部拓展,形成新的产业形式。如一产向二产延伸和融合,产生了农产品加工业;一产与旅游业融合,产生了旅游农业;一产与物流配送业融合,产生了农产品物流配送业;一产与农产品出口贸易融合,产生了创汇农业;一产与材料产业融合,产生了设施农业等。

从于洪区目前的农业发展来看,其类型基本上是依托现代农业的生产属性而进行的农事生产活动。虽然也有一定的农产品加工业,但多为农产品粗加工业,尚没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并且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业也仅是农事企业内部的一个配套环节,并没有专业化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由此可见,于洪区的农业发展尚处于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其生活、生态属性还有待开发,与二产、三产的融合还有待增强,亟需建立一个完整的涵盖了上、中、下游产品的产业链条,以将现代农业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发挥淋漓。

3)龙头农业项目集聚度不高

于洪区现有农事龙头企业68家,规模以上44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26家。从龙头农业项目的分布情况来看,一方面,龙头企业项目分布零散,无法进行健全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利于农事企业有效利用城市在科技、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各龙头企业自成一家,相互之间的联系度不高,未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不利于现代农业上、下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农业十分优异的外部效应未得到良好的发挥。

4)需进一步加强农业品牌塑造

所谓品牌农业是指经营者通过取得相关质量认证,取得相应的商标权,通过提高市场认知度,并且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口碑的农业类产品,从而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目前,于洪区拥有注册商标45个,涌现出“绿丰牛肉”、“波士顿生菜”、“小韩特菜”等一批优质名牌产品。其中,绿丰食品有限公司作为辽宁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辽宁省第一家牛肉出口创汇清真企业,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牛肉产品唯一指定供应商。于洪区现有19个农产品获得认证,其中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13个。

于洪区在农产品的品牌打造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目前市场的认知度来看,这些品牌尚未得到城市居民的广泛认知,还需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塑造,以打开于洪区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

5)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

通过对国内外多个发展较好的现代农业产业区的研究不难发现,现代农业需要有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作为其有序发展的后盾和保障。例如,荷兰沿农业产业链把各项与农业相关的活动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政府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公平的交易制度,维护市场秩序,并建立农业部,其职能包括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产销制度完善。 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政府以服务为主导,以“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营造了良好投资环境和人才培养机制。

于洪区的农业发展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缺少由政府主导的综合型的市场配套服务,如农产品的物流、销售、农业信息咨询、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检测等,制约了其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于洪区,在不断提升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市场体系的建立,以积极推进农业的升级转型。

4于洪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4.1对接城市产业,扩展现代农业的产业形态

现代农业除了其固有的生产属性外,还具备生态、生活属性,产业的外延度极高,以一产为核心,向二产、三产延伸,可衍生出多种新的农业产业形态。未来,于洪区的农业发展应与城市产业对接,将农业发展与城市二产融合,形成专门化的农产品初、深、精加工业;将农业发展与城市三产融合,形成农业服务业,例如农业物流、农业信贷、农业咨询、农业研发、农业培训、农产品展销、农业旅游、农业观光等。同时围绕农业发展需求,促进关联产业的成长,例如农用产品生产、包装产品生产、农业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一个大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

4.2设置产业园区,发挥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效应

产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于洪区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以发挥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效应和对现代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可结合龙头农业项目的分布情况,建立三大不同主题的产业园区。一是体现“以技精农”的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依托陆家高新技术农业,主要进行现代农业技术的研发、试验、推广,是区域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的示范基地、农业技术的培训基地。二是体现“以工强农”的有机农产品加工园区,借助无公害、无污染有机农产品的种植,主要进行有机农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是集农业加工、信息、技术、服务等职能为一体的综合园区。三是体现“以游延农”的生态农业旅游园区,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依托于洪区的种苗中心、蒲河生态廊道及蒲河温泉新市镇的建设,结合旅游服务,发展农业观光、体验、游憩等功能。

4.3建立市场服务体系,保障现代农业的有序发展

借助城市优势资源,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保障现代农业的有序、高效发展,促进现代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市场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借助于洪区“建设沈阳经济区现代商贸物流基地,打造沈阳国际物流港”这一契机,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产业,扶持农产品专业流通经济组织和具有带动能力的“产-供-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发展新型流通业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进入零售市场,例如,连锁超市、供销合作社等。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积极开展农业咨询业,包括天气预报、农资价格、期货市场行情、汇率与利率变化信息等。建立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实行采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检查。

4.4重视品牌效应,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

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本土品牌农产品,对于于洪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升于洪区农产品知名度、抢占市场,发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于洪区的统筹城乡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于洪区可以通过实施商标富农战略,注册一批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培育驰名、著名农产品商标,提升于洪区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依托于洪农产品“绿色、有机、优质”的优势,挖掘文化内涵,举办主题活动,例如“于洪新型农产品之旅”、“来于洪收获健康蔬菜”,使于洪区的农产品迅速被市场认可。

5小结

现代农业是一个产业体系,是目前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于洪区在不断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延伸产业广度、扩展产业形式、建立产业链条、提高农民及企业家素质、健全市场服务体系、打造农产品品牌等,以促进农业的迅速转型,发挥现代农业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

参考文献

【1】杨世琦,孙小文,孙兆敏,杨改河.现代农业发展特征透视〔N〕,中国农学通报,2004(4)

【2】谢学军,王永清.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对策〔J〕,北方园艺,2009,(11)

【3】蒋和平,宋莉莉.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及其借鉴〔J〕,科学与经济,2008,(2)

【4】蒋和平,崔凯.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09,(20)

【5】武文,赵长保.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业〔DB/OL〕,2008

【6】耿前.论现代农业的特征、模式及意义〔DB/OL〕, 2009

【7】蒋和平.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特征与模式〔DB/OL〕,2010

【8】王爱玲,秦向阳,文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趋势〔N〕,中国农学通报,2007(10)

第4篇

(1)现代农业环境下催生生态旅游的根源在现代农业环境下发展生态旅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方式转向了旅游休闲、观光度假、购物体验、生态、教育等方面。②生态资源在现代农业中大量体现,吸引了大量的都市游客。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带去了大量的科技思想、市场信息,也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③目前特大中心城市集群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们向往回归自然的生活。目前,都市圈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已近极致,城郊旅游在时间和空间距离上都有利于城内游客的转出。④中国在传统意义上是一个农业大国,当前城市人口大多来自农村,可以算作是农民的后代。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根归结到农村,这样就推动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

(2)现代农业规制下的生态旅游优势。这种模式是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混合体,它的产品既是农产品,也是旅游产品。现代农业广泛采用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如无土栽培、农业生态和环境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它向游客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学技术。它是集科研、观赏、度假、生产、加工等于一体的,参与性、知识性和娱乐性最为明显。在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游客可以欣赏农业景观,还可以亲自参与其中,体验农民生活。现代农业视域下的生态旅游具有农业生产的特点,它所生产的农产品都是绿色健康的,可以让旅游者能够食用到最新鲜和最健康的原生态食品。

(3)发展前景预期。从客源分析,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相融合的旅游模式主要是以城镇人口为主体客源市场,城市人口越多,提供的客流量也就越大。休闲、饮食、文化的消费需求都可以在对农业和农村的生态旅游过程中得到实现。因此其客源市场较为宽广。从政策环境看,现在许多城市和地区,无论从旅游道路交通和硬件接待设施等来衡量,还是从服务水平、政策导向等软环境来看,特别是政府制度安排来说,都为现代农业视域下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目前类似成都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较好,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指导下的生态旅游,可以促进城乡统筹的协调发展。

2实践层面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都在开展相关的实践,尤其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有效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的融合。但从总体看,仍然存在一定的共性问题。一方面,总体发展规划不够全面,行业发展政策引导不力,还存在着一些产业发展的自发行为,开发理念落后、决策不力;另一方面,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重点不突出、项目雷同,尤其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从产业结构与产品质量分析,该模式的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一二三产业结合不紧,产业及产品开发缺乏文化内涵。

3对策与建议

(1)高端理念引领规划布局。要充分认识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在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中探寻内在规律,结合研究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采用较为合理的措施,促进旅游同自然、文化、环境融为一体。在编制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重视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发展生态旅游要将农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融入到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来,开发出各种内容丰富、农业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产品。

(2)打造多维复合型产业空间。以建设一个占地3000~10000亩的现代农业主题园区为例,从总体上可以把园区分为交通集散区、门景区、设施农业展示区、农业观光区和综合办公区五个区域,其中以农业观光区为主。农业观光区又可分为观光(成片的农田景观、规模种植的有机蔬菜、瓜果等景观)、采摘(蔬菜、水果)、农业科普(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农业体验(编织农具等传统农用工具)、观光休闲(观景台、特色农家乐、乡村菜馆等)。

第5篇

具有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农业成为有较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这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

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农业发展本身是可持续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水资源、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农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生态系统。

农业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农业主要为市场生产,具有很高的商品率,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商业化是以市场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要求建立非常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离开了发达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商品率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产业商品率可达到100%。

实施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一是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化生产投入要素,包括水、电力、农膜、肥料、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等物质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

实施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比较完整的紧密联系、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具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有相对稳定、高效的农产品销售和加工转化渠道,有高效率地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的组织体系,有高效率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

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劳动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也是现代农业的突出特征。

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通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降低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提高农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包括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

总之,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从“平面化”向“立体化”发展。农业生产中巧用各种作物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进行错落组合、综合搭配,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多途径的高效生产系统,如华北平原“杨上粮下”的种植模式。

从“自然式”向“车间式”发展。现在多数农业依自然条件,“靠天吃饭”。经常遭受自然灾害袭击,受自然变化干扰。未来农业生产多在“车间”中进行,由现代化设施来武装,这些设施有玻璃温室和日光温室、植物工厂、气候与灌溉自动测量装备等。在这些设施中进行无土栽培、M织培养等。现在已经有相当部分的农作物由田间移到温室,再由温室转移到具有自控功能的环境室,这样农业就可全年播种、全年收获。

从“固定化”向“移动化”发展。在发达国家,有一种被称为移动农业的“手提箱和人行道农业”的农业经营方式,形成农民居住地与耕地相分离的格局。人分别在几个地方拥有土地,在耕地和收获季节往往都是一处干完活,提上手提箱再到另一处去干活,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农具使用率,并不耽误农时。“手提箱和人行道农业”基本上以栽培谷物类为主,谷类作物一般不需要经常性的管理,就能长得很好。再加上有便利的交通运输工具,优良的农业机械促成了移动农业的发展。

从“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各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一个复合型生产结构。例如:匈牙利最大的“生态农业工厂”是一座玻璃屋顶的庞大建筑物,其地上的作物郁郁葱葱,收获的产品被送进车间加工,其废渣转入饲料车间加工后再送到周围的牛栏、羊舍、猪圈和鸡棚,牲畜粪便则进入沼气池。这家工厂的全部动力,都来自于沼气和太阳能。它可为城镇居民提供所需要的粮、禽、蛋、奶及蔬菜。

从“粗放式”向“精细化”发展。精细农业又叫数字农业或信息农业。就是指运用数字地球技术,包括各种分辨率的遥感、遥测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球信息技术等结合高新技术系统。近年来,精细农业的范围除了耕种,还包括精细园艺、精细养殖、精细加工、精细经营与管理,甚至涉及农、林、牧、养、加工、销售等全部领域。

从“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农业将由单一经营第一产业到兼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农业将变为可供观光的公园,呈现出一派优美的自然风光,农业种植布局美观合理并富有艺术观赏价值,有人漫步其间,品尝果品的美味,趣在其中,心旷神怡,如旅游农业等。

从“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农业机械给农业注入了极大活力,带来了巨大效益,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也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这些机械将要进一步发展为自动化。发达国家的农户中广泛拥有个人电脑,今后将会有更多智能化机器人参与农业管理。

从“陆路式”向“空运式”发展。所谓“空运农业”,就是利用飞机将各种蔬菜、水果、花卉等从原产地源源不断地空运到大工业城市,满足市民的需要。例如,日本各地新建新机场,在机场附近建起“空运农业”园地,集中栽培并将产品空运到大城市销售。目前,日本空运货物中有30%是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如小葱、芦笋、草莓、鲜蘑菇、番茄等。

第6篇

[关键词]金融;现代农业;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255

1前言

金融对于农业的支持作用是农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现代经济来说,金融是核心,而对于现代农业来说,金融是其创新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速发展的基础,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不能忽视金融对其的支持作用。

2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呈递减趋势,无法满足需求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不管是合作性金融、国有商业性金融,还是政策性金融,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与支撑。然而随着《商业银行法》的出台和国有银行改制,改变了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目标,其目标转变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这样的经营目标下,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撤销合并县及县以下的经营网点,四大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转移经营阵地后,农村所剩的金融机构也仅仅是农村信用社,但由于农村信用社自身条件的限制,在金融支农上总是处于有心无力的状态。市场化改革使得资金不断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农村金融长期处于空缺地位。由此也导致近年来金融对于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疲弱,农村金融发展的停滞不前与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迅猛增加形成了巨大矛盾。

此外,除了金融机构数量上的减少,金融机构的服务体系也存在较大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已形成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内的金融体系,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政策性金融在广度和深度上还较为欠缺,商业性金融层次不够丰富,合作金融还需在规范中探索有效发展的途径。特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不足,竞争仍不够充分,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供给。

22金融产品创新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变化

当前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并不是很大,也没有较好的效果。表现在一方面支持“三农”的金融机构数量递减,另一方面,支农金融机构内部的发展也比较缓慢,不管是在金融机构的体制管理上,还是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上,都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金融产品单一而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则阻碍了金融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无法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例如,农村信用合作社系统的抵押贷款业务中,缺乏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而且贷款额度有限,期限也较短,这无法满足农业大户的需求,尤其是近年来农业合作社的兴起,农信社的支持力度更是杯水车薪。

23金融生态环境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当前,金融生态环境恶劣是挫伤金融支农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民群众的小农意识依然顽固,文化素质提升缓慢,不论是在金融知识方面,还是在信用诚信方面都亟待提高。许多农民对合同不了解、不执行,农村金融(尤其是民间借贷)纠纷发生比较频繁,同时,由于农民恶意欠贷时有发生,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大,因而银行也加大了对农村信贷的限制和管理力度。另外,法律对于欠贷农民的追究并没有可靠的依据,信贷资金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而无法收回。在这样的金融生态环境下,金融支农的积极性被挫伤,为金融体系的建构和完善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十分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

3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力度

国家应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力度。建立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民营借贷组织相互分工协作的金融支持体系。改造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投资公司,真正满足不同层次农业资金需求。在具体操作上,第一,健全国有商业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中小企业和龙头加工企业提供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将基层营业网点与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信用社整合为地方性商业银行。第二,完善合作性金融,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合作金融组织机构可按行政区域设置或按经济区域设置,把信用站建到村委会或信用村,充分发挥其贴近农户的地缘信任关系优势。第三,建立农业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可以集合分散风险,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配套服务,分散农业高风险对信贷资金安全的影响。

32创新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农村信用社组织要求所在地固定,工作人员符合法定规定,有合理的法人,农村信用社组织的一切程序符合法律要求。其设立是为扶持经济落后的农村,解决农村资金紧张的问题。应根据当地的金融情况,制定当地农村信用社组织发展模式。在比较落后的农村可以提供农资贷款,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比较发达的农村可以提供理财服务,增加资金的流动率。通过设立网点,方便农村居民的资金存取,设立专门的咨询服务岗位,解决农民金融方面的难题,使农信社真正贴近农民,便民利民。

33为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农村小微企业应利用所在地的农业方面的资源优势对农产品进行创新和加工,把产品做细做精,吸引大型企业的投资兴趣,增加合作的机会。聘请专业的风险评估师以及专业的市场分析人才,对农业产业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科学完备的评估分析材料,以赢得大型商业金融机构和商业龙头的信任,尤其是吸引国有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企业的信贷投入。同时当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国家辅助农业发展基金和农业补助金,对于税负,应尽可能减轻。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以及其他业务带来的亏损,国家急需建立农村金融的补贴机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特别是对农业企业贷款和农户贷款,要根据其行业风险的特殊性,国家财政可减免营业税或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由此形成的亏损。总之,通过各种渠道,为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4加强政策引导力度,促使农村资金回流

根据国家政策,金融机构制定相应的对策,吸引农村资金回流,创新农村金融组织的管理体系和服务质量,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的资金回流。国家应对所有涉农贷款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刺激各类金融机构重返农村金融市场,提高现代农业金融市场的竞争水平和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央行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流向,增加支农投入量的作用。

35培育诚实守信氛围,进一步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司法机关加强立法,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努力营造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此外,要注重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通过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农村金融组织内部要管理明确,责权分明,监督机构完善,以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农村金融组织自身要严格依法依规,并和当地的文化、习俗相交叉,增强服务对象的信任度。各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沟通交流,形成联盟组织,相互学习,共同协力,以改进自身的不足,培育诚实守信的金融氛围,进一步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郭佳琳金融借贷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第7篇

【关键词】:物联网;现代农业;技术;生产

一、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的意义

站在农民群众的角度上看,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许多农民百姓供应了许多免费学习知识的机会。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工作能力水平技术,改善了农村生产技术水平,鼓动农村管理技术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并且获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农民通过了解物联网上的信息技术之后,农民可以清晰地了解市场状况,根据市场状况进行生产,使农民生产出的产品适应社会的供给需求,以此来扩大农民的收益。再者说来,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物联网技术使农民生产更便捷,也为农民生产提供了科学技术。物联网技术为农村的自然发展情况提供了硬件设施,这种社体有利于农民对信息的了解,和对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应用。这种硬件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农民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仅是机械的使用过程,而且物联网技术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科学指导,将科学和生态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会使农村发展更加可持续,生态建设更加平衡。农村建设可以依靠物联网的技术,可以实现农村发展的阶段性胜利,这种胜利为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道路选择和多种途径以及技术上的支持。

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在农业资源利用和资源监测方面上,为了更好的建设农业的区域性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土地利用方面利用卫星系统对土地进行监管,在地面接收位置上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定位,达到农业的区域性的建设。最近几年,我国为了实现农业区域的全方位管理,我国运用传感技术结合全球定位体统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技术对农业资源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准确的定位,对农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合理规划,系统管理。现代社会要求农业发展也与之前有些不同。现代农业对技术的要求比重加大不仅仅要了解农田的状态情况,还要将农田信息的归纳整理和卫星定位系统联系在一起,这么做能够更加全面的分析农田的状态,对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并且能够形成空间分布效果图形,情况一目了然,这样才能使生产者做出正确的决定,促使农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据调查发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湿地数据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搁置在水源进出口处,进行数据的监管,通过对传感器对湿地附近的环境采样收集,将传感信号通过远程设置发送到监管中心,而通过远程设置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分析,对数据进行了解和检测,并能够及时检测出影响水资源状况的因素和水污染情况的分析,提供具体的改善方案,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一)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控

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提高。资源安全是生态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监测农业的生态环境,许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以此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我们应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建设高科技生态监管系统,完善监测网络体制,为农民提供一个覆盖范围广阔的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广泛的信息和知识。其次,国家应该建立或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农业生态建设。例如:法国进行了生态环境系统的革新,对生态系统采取信息归纳、传播、管理、公布四个方面。美国在运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农作物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了解,了解种植的需求方向,为此来调节植物的生长环境。在我国,晶遥感技术和定位系统相结合与地面监测系统取得联系,这种方式被利用在我国生态环境的监管系统之中,前期主要运用传感技术进行人工信息的监测。人工监测和地面监测系统相结合,这种方式是目前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方式。在我国多个省市,运用这种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测,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农业数字化管理

现代化农业是数字化农业的基础。数字化农业包括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具体的装备设施,信息收纳和农艺系统为基础的,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数字化农业都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但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农业的数字化仍然需要大量的农业科技人员、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和信息收集者、农民的长期努力和奋斗。假如缺少了现代化的农业设备,还仅仅依靠初级的生产工具的话,农业生产受到自然因素极大的限制。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生产谈不上技术化,也不是数字化的系统所控制。现代农业的信息是将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相结合,它是各个阶段都应用先进的技术集合而成的,在各个方面都有信息化技术的研究,这些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管理的关键技术。数字化农业是现代化农业主要表现在在数字化上,同时也不能离开现代生产技术的引导,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和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要想实现农业生产的数据化,就需要符合上面所描述的所有条件,与此同时数字化农业不仅仅是上述条件的简单的相加,而是将它们作为基础进行的综合性系统。数字化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没有数字化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是不完整的、留有缺陷的的现代化农业。数字化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精华部分,将现代化农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尽管现代化农业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全面的实施,但是它的出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模板,在技术等诸多方面也成为现代化农业的标准。所以现代化的农业不能没有数字化农业。

三、结语

提高现代工业装备在农业的使用率,为农业数字化提供物质基础,数字化农业要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武装农业生产水平,从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实现用现代信息技术控制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生产结果提供物质准备。

【参考文献】

[1]刘渊,杨泽林,赵永军.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6).

第8篇

关键词:农业物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

0引言

物流一向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自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物流发展速度非常之快,特别是在农业物流的建造和发展上面,更好的促进了我国现代农业的进步,我国的农业逐渐产业化,新农村在不断地建立起来,但是在我国农业物流对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过程当中一直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冲突,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农业的进步。

1农业物流是构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现代化农业的链条当中,农业物流在其中起着连接的作用,就以农产品物流来说,有些农产品非常依赖自然条件、地域条件。而且农产品一般都具有新鲜、季节性、地区性以及分散性的特点,这些就导致农产品流通和非农产产品的流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农产品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产型,但是容易变质和容易腐烂。在流通的时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农产品鲜活。另外由于农产品地域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再加上农产品不能够远距离的运输。因为农产品容易腐烂,保存时间不能太长,因而在运输距离上面有一定的限制。有些农产品只能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流通,最后就是农产品流通的具有一定风险,农产品的生产分散性和消费者需求分散性,导致每个农产品的生产者无法在这个产品上面达到垄断地步,而且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农产品的价格也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原因到导致农产品在流通的时候具有风险性以及挑战性。

2农业物流对现代农业的推动作用

2.1对农业经营模式的改变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农业生产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在现代农业农业的经营过程当中,用到的资金比较少,土地的生产能力也非常高,充分利用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同时也不会像工业生产那样给自然环境造成污染。这对社会来说是一种非常环保的经营模式。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农业物流就是就在这个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农业物流主要运输的还是农产品,农业物流运输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农产品在运输过程当中可能造成的损失。所以农业物流也是一种需要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行业。需要这方面的专业的人才以及专业的设备来保障在农产品在运输过程当中的损耗,把农产品在运输过程当中的损失降到最低。农业物流推动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农业物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产品的发展和流通。通过农业物流的“辐射作用”和“聚集作用”,形成一条具有专业分工的产业链,有些人负责农产品的生产,有些人负责农产品的销售,形成一个有组织,分工明确的产业链条。

2.2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动

农业物流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面,促进了农民的就业,在农村经常存在着劳动力过剩的现象。解决我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巨大而且艰巨的任务。发展农业物流在一定程度了缓解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促进了农村新的分工。开辟出来了新的就业道路。比如可以做仓管,司机,配送,维修等农业服务性质的行业。增加了农民的而收入,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民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农作物的生产,因此物流为农民提供了一份工作,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面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农业为物流给农民生产的农作物带来了一些额外价值。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价值,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同时农业物流也加快了买卖的速度。总的来说不管从哪个发方面来说,发展农业物流都给农民创造了一些利润,改善了农民生存的状态。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建造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物流发展。逐渐改变农村生活的状态,从而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

3对搭建我国农业产业化体系的推动

现在农业物流是联通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消费的枢纽。我国是一个包含各种“流通”的一个国家。在我国这样的的一个复杂的的体系当中,物流是任何东西流动的“工具”,同样农业物流也是一样。虽然农业物流起步的比较晚,但是和其他“流通”比起来却最扎实。在我国农业流通和农业贸易服务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在我国的农产品的流通现状是:我国的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业物流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把许许多多农业物流流通渠道整合到了一起。

4对我国农业物流产业的发展建议

4.1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首先确保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其他小企业的发展,为物流和配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制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4.2培育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主体

鼓励农民之间相互合作,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促进政府和农民的关系,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4.3建立高水平的农产品物流中心

我国农产品市场目前还处于刚起步的水平,在各方面的制度都还不健全需要完善和改进,比如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具有开发功能的市场并不是很多。所以可以学习外国在农业物流这方面的经验,并根据我国各个地区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农产品物流中心。

5结语

我国的农业物流虽然现在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物流体系。但是农业物流的发展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因此发展我国在物流这方面的而教育,为我国培养这方面的有关人才,促进我国农业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国叶.农业物流对现代农业的推动作用及发展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2008,(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