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6:11: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

第1篇

关键词:植物造景;园林绿化;绿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植物造景的重要性

1.意义

园林绿化设计的关键以及基础是园林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景观的多样性是密不可分的,园林植物造景不但能够使城市绿化的综合效益以及景观的成效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也将自身价值完美的表现出来。园林植物造景是生态学、美学的有机统一,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园林造景技术,将园林绿化建设成为符合当地思想、政治、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而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是促进园林城市绿化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重要性

现今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并且在我国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人们身心承受的压力很大,这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园林绿化景观不仅对建筑物有软化作用,也对人们的身心起着放松治疗作用,因此为了保证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以及前提,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幸福指数以及工作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遏制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在我国城市中实行环境保护途径就是进行园林绿化,如栽花、种草、植树等都是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及改造的手段。在对园林景观建设时,植物是园林绿化景观建造的灵魂,可以说没有园林植物便没了生命力,因此植物造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尤显重要。现代植物造景技术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集各家所长而形成的,所以在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时应根据不同植物的特色以及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舒适与享受。

二、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

植物在自然界中能够正常生长,是由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与环境之间形成了相互适应的自然关系。园林植物大多是种植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要使其实现正常生长、发挥应有的功能,就必须充分考虑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以及种植区域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务必使二者相互适应。反之,园林植物则可能生长不良,或根本不能生长。适地适树是园林植物选择的首要原则,必须严格遵循。

2.生态性原则

城市园林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营造舒适宜人的游嬉、休闲和居住环境,实现此功能的主角无疑是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具有遮荫、降温、隔噪、防风的作用,以及滞尘、杀灭细菌、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空气质量等重要功能。其中乔木类的植物在此类生态功能上优于灌木、草本类的植物。因此,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必须重视生态性原则,力求人工营造的植物群落能发挥出更大的生态效益。

3.艺术性原则

园林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同时,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除了利用园林建筑、小品等来营造园林美感外,笔者认为园林植物在其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园林植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多样性,以及形态、色彩、香味等的多样性,园林工作者应恰当地运用艺术手法,将丰富的植物素材创作成景色优美、四季可观的园林画卷,满足人们欣赏美、体验美的需求。

4.节约性原则

杜绝铺张浪费、提倡节约是包括城市园林建设在内的各行业应当遵循的原则。园林建设的节约不仅要求少些成本高的“硬化”材料,多些“软化”材料(园林植物),而且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也要从实用性、经济性出发,不应追求价格昂贵的所谓“高级”外来品种,以及规格过大、稀有程度高的种类。在园林中多应用乡土植物可以有效地减少建设、养护成本。

三、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

1.符合自然生态系统

园林植物造景是建立在园林固有的生态系统基础上的,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以避免过多的人工雕琢而导致土质改变,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失衡。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尽量保持自然地域特点,在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发挥绿化景观特点,使园林植物造景能够获得良好的绿化造景效果,增强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

2.园林植物造景要保持原有的生态群落

园林植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态群落,在园林植物造景的时候,将原有场地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尽量做到造景植物就地取材以满足社会及自然需求外,园林景观及植物保持原有的自然生态,以达到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效果。

3.园林植物造景要上升到意境创作的层次

园林植物景观要给人以舒适而休闲的物境感受,就要在造景技术上考虑到人的审美心理,使园林植物景观散发出意境之美。不同的植物,根据其生长特性以及生命特征,人们都赋予了象征意义。一些园林是围绕着烈士陵园纪念堂馆进行植物造景的,多选择松柏,代表着神圣、正义、永垂不朽。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也会呈现出不同状态,展示出不同的色彩,很容易令人触景生情。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就要利用植物的特点,创造出富于意境的园林环境。

4.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

依据植物季相演替的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种手法。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他三季,根据景观设计要求合理配置植物,以求达到各种观赏需要。园林树种的季相变化,在增强景观效应的审美情趣中具有突出视觉功能的作用。

5.空间植物造景的应用

在空间植物造景之中,植物本身就是一个实体,是园林绿化的主要成分之一。空间植物造景的特点是在妥善解决空间造景的功能,还要充分的突出园林空间的特点。在空间植物造景中,合理的运用了植物周围的开放性,以及封闭性的空间,使得设计出来的空间植物造景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立体感。空间植物造景的优点是充分发挥了植物本身的作用,把传统与现代艺术手法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创造出一种具有立体感的园林景观。

四、结束语

现阶段各地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在进行植物的造景时,我们应该进一步的挖掘植物自身的生物特性和生态特征,才能把植物的美感充分的表现出来,创造出既符合植物生态要求,又符合艺术美的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许永生.乡土植物在西宁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D].青海大学,2013.

第2篇

关键词: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趋势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主要指的是对草本、藤木、灌木、乔木等植物材料进行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并按照植物的立地条件和生长规律,结合园林景观当中的其他素材,通过多种构图形式,将这些园林植物在一个群落中相互配置,从而创造出一个美观、稳定、舒适、和谐的能够供人们欣赏游憩的园林景观。本文就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以期更好的推动我国园林艺术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

我国的传统园林也被称为古典园林,素有“写意山水园”的美称。它的植物在配置上通常是以不对称、不整形、不成行成排的自然设计布置著称,在景观效果上力求达到自然山林的视觉效果。传统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即:

1、 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是我国传统园林植物配置原则的核心,要求其配置景观不仅要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进行反映,还要抒发园主的感情、理想、寄托等等。即使园林具备写意功能。

2、 在空间较小的地方多用近景植物

在我国传统园林植物的配置中,常常在空间狭小的地方配置适当的能够近距离观赏的植物素材,以观赏植物的姿、色、香、雅、奇、古等。

3、 多用乡土树种

在传统园林植物配置中,园主多采用那些具有地方性、季节性、民族性特征的乡土树种进行景观的构建。

4、 重意境,轻习性

在我国传统的园林植物造景中,园主由于受到封建思想和意境化、人格化等方面的影响,在植物的配置上偏重于那些象征高雅清逸、升官发财、吉祥如意等意境的树种,而不注重对植物本身生态习性的考虑。

二、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

1、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注重植物配置的科学性

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

1)加强生态学理论的指导。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剧,人们对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而园林景观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应当加强生态学理论对植物景观配置的指导作用,以便更好的达到改造环境、创造环境的造景目的。

2)加强对植物的环境资源价值的利用。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发展中,植物不仅具有观赏和美化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资源价值。例如净化空气和水体,改善小气候和土壤质量,吸收、分解污染物,降低噪音等等。因此,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要加强对植物环境资源价值的运用,从而营造一个舒适、宜人、优雅的园林环境。

3)根据植物群落的自然发展规律,营造其多样性。在园林植物的造景配置当中,要充分的发挥艺术形象力,以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为创作的源泉,汲取创作灵感。在这一创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植物群落的自然发展规律,通过利用植物群落的结构、季相、外貌等的有机结合,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进而营造出和谐、自然的园林景观。

2、 强调人性化设计,注重景观的功能设计

在现代园林的植物设计和配置当中,要强调人性化设计,注重景观的功能设计。人性化设计,就是指设计师要利用相关的设计要素,通过对它们的合理组合,构筑出符合人体尺度和人们需去的园林景观和活动空间。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要遵循生态发展规律,根据美学的要求,加强园林景观的功能设计,从而营造出时移景异、步移景异、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园林植物景观。

3、强调体现城市文化特征,突出地方特色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同时,对城市内在精神文化素质同外感形象的统一性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而园林的植物文化也成为城市诸多精神内涵因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它的配置要着重强调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地方特色。植物可以见证和记录一个城市的历史,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香山红叶;苏州光福香雪海;杭州十里荷风、三秋桂子等等都证明了这一点。在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1)加强植物自身文化性同四周环境的融合。由于园林植物通常具有丰富的立体观赏感和寓意,因此其构景常常充满诗情画意,达到声色俱佳的园林景观效果。因此,在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中,要延续古典园林的这一经典造景方式,将植物的自身文化特性同四周的园林景观环境有机的融合起来,从而使构景充满人文情趣和氛围。

2)加强乡土树种的利用。园林景观的造景宗旨就是保护植物的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园林。因此,对园林植物的选择配置应多采用乡土树种,以便于形成一个较为稳定且极具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同时,加大对乡土树种的运用,也可以这样既可以提高园林绿地中的生物量,降低采购和管理的费用,从而节约园林的投入资金。

3)加强市树市花的运用。市树市花是作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生态和文化象征,它具有极强的代表意义和凝聚作用。因此,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中多运用市树市花,能够极大的满足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对青少年和儿童起到一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4、 积极运用新品种,营造园林植物的多样性

我国目前应用于园林造景方面的植物种类还相对比较贫乏,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在现代园林植物的配置中,要加强对新品种的运用,通过充分应用大自然中丰富的花草树木,扩大园林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从而丰富园林植物的物种,达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中,要不断发挥合理、科学的艺术创作力,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出自然、美观、舒适、和谐的园林景观,改善园林周围的自然环境,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孙波.试谈现代园林植物配置[J].农业与技术,2008(12)

[2] 张声平,刘纯青.浅谈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3] 王银群.现代园林植物配置浅析[J].广东建材,2010(06)

[4] 吴兴宇.现代园林植物配置[J].工程科学,2009(07)

第3篇

关键词:园林 造景 配置

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是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此点,本文从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概述入手,并对两者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进行简要论述,进而总结出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概述

园林植物造景是以园林造景艺术为指导,在充分考虑到园林植物生产与发育需求的前提下,将各种园林植物作为构建材料,再配以山石、建筑、水体为其进行点缀,最大限度地展现植物自身所蕴含的线条、形体、色彩之美,并通过对植物精心的设计、选材、配置,最终建造出符合园林布局及城市规划的具有多种功能和多样化的景观。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按园林布局和植物生态习性的要求,将园林中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以配置完成的植物群落实现园林的各种功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总体上讲,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存在着必然联系,均是园林绿化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通过利用乔木、花卉、灌木、草坪及地被植物等各种园林植物,使其合理搭配,共同创造出优美、舒适的植物景观,并将植物景观与其他园林景观交融在一起,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求。所以,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无论是在园林绿化的作用上,还是在艺术手法运用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2.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2.1 美化环境

在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中,充分利用不同园林植物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姿态进行合理配置,呈现出变化万千、形态各异的形态美;根据植物的生命周期,将不同繁盛期的植物进行搭配种植,使其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段产生不同的时空变化,表现出具有装饰性的景观美;根据园林植物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官与视觉冲击,将植物配置在各种园林小品和山水中作为点缀和补充,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变化,从而形成令人向往的自然景观,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亮点,起到了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2.2 改善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主要源于植物的叶子在光合作用下,可以吸收大量的CO2并释放出O2,从而达到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的目的。一部分植物除了可以吸收CO2外,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如夹竹桃、大叶黄杨具有抗SO2的作用;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可吸收细菌和有毒物质,具备净化水源的功能。因此,园林植物是生态景观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

2.3 防护作用

将多种多样的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在保护人们基本生存环境,以及预防各种自然灾害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2.4 提供休闲场所

通过利用园林植物进行造景,不但可以形成可供观赏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可以满足人们避暑纳凉的需求,赋予人们以远离城市喧嚣、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感觉。

3.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1 做到疏密有度、主次分明

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配置要想获得师法自然、尽显生态本色、避免人工之态的景观效果,就必须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度。在园林植物景观的整体角度上考虑,应从大局入手,而后进行局部的穿插配置。同时,还应注意一个景区内的树木搭配效果,新配置的树木应与原有树木有机结合,并且与相邻窄间或远处的树木、背景相互呼应,切不可有突兀的感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景观的完整性。

3.2 展现层次感

色彩搭配、分层配置是植物造景与配置的重要手法。充分利用乔木、花卉、灌木、地被植物的不同花色、叶色、高度进行协调搭配,会使景观植物的颜色和层次更为丰富。

3.3 体现季节性变化

在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配置中,为了避免给人以单调、雷同、造作的感觉,应遵循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设计原则,营造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绚丽、冬季银装素裹的景观效果,尽显自然风光,体会季节多变的景观美感。按季节应配置的植物包括:早春开花的碧桃、丁香、迎春花等,晚春开花的玫瑰、蔷薇等;夏季开花的月季和各种花木等;秋天观叶的三角枫、元宝枫和银杏等;冬季常绿的桧柏、油松、龙柏等。

3.4 利用植物芳香

植物的芳香气味是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配置的常用手法,也是点睛之笔。植物的香气可以舒缓人们紧张的神经,使人们处于放松状态,缓解疲劳。

第4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85-1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工矿企业的“三废”污染和汽车尾气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地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威胁着居民的身心健康。作为城市园林植物的基本功能,除了园林绿化景观的展现能给人们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园林植物还具有调节小气候,吸收二氧化碳和有毒有害气体,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吸附粉尘,减少噪声污染等功能,园林植物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美化环境的基础,在维持生态环境平衡、改善城市污染环境方面功不可没。因此,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保护园林植物的重要措施。本人结合多年的经验得出结论:只有针对性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强调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才能使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逐步走上正规。

1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经费少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防治经费投入少,负责防治病虫害的绿化部门因为缺乏经费,不得不选择花费最低的化学防治措施。

1.2 治标不治本

目前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的目标仅仅停留在常见的一些病虫害的治理上,忽视园林植物病虫的源头治理,随着城市园林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是越来越多。

1.3 缺乏植物保护的专职技术人员

抓不住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因而无法从源头上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1.4 防治病虫害的技术单一

以喷施农药等化学防治技术为主,而喷施农药不可避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也危害到园林植物本身,所以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化学防治,通常会影响到病虫害防治效果,整体防治水平落后。

2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则

2.1 注意生态平衡

在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平衡中,由于人类和生物、植物生存的环境之间都有着较为复杂的联系,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发生改变,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导致整个园林植物的生态系统失衡。因此在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时,首先不要违背了生态学的观点,要把有利于发生病虫害的条件消灭到萌芽之中,尽量避免用喷施农药的方法,大力提倡引进植物病虫害的天敌,运用大自然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则,使园林植物生态保持稳定。

2.2 全面治理

在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对策时,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如需注意维持生态平衡、控制经济支出、保证防治效果等方面,并以做好植物检疫为前提,保证植物养护,不滥用农药,争取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尽可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为害范围之内。

3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3.1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强化组织领导,做到防治监测人员专业化,各类高效低毒的农药要储备充足,药械配备齐全,以备发生突发性病虫害时能及时进行有效控制。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不可单一使用某种农药,应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避免病虫产生耐药性。

3.2 把好植物检疫关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国内国际园林部门间的苗木品种交换日益频繁,这就为人为传播园林植物疾病提供了机会,因此在引进苗木品种时,必须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要把进苗地区繁殖快、危害大、易传播的危险病虫种类,作为重点检疫对象,发现有害生物就要立即进行除害处理,严禁将危险性害虫传入或传出,以免给园林绿化带来更大的损失。

3.3 大力推广诱杀技术

诱杀技术是一种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技术,它的原理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把害虫诱集杀死,比如灯光诱杀技术就是最常用的一种诱杀技术,此外还有色胶板诱杀技术、饵料诱杀技术等等。这些诱杀技术不仅容易操作,成本低廉,而且效果也很好,而且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安全,目前我国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已把诱杀技术作为重要技术措施。

3.4 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1)近几年无毒无污染的生物性农药不断推陈出新,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非常有利。此外,人工合成昆虫内外激素的种类也较以前不断增多,也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2)一些生物防治方法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以鸟治虫、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益兽、益鸟、益虫、益螨、有益的细菌、真菌、病毒、激素等来消灭害虫。生物防治有许多优点;保护环境,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害虫不易发生抗性,不会引起害虫再猖獗,对人、畜、植物安全。使用得当,不仅可以做到经济有效,技术好,还可以节省劳力,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很有前途。

(3)正确选用无公害农药和施药技术,选择使用生物农药,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首选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如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及植物杀虫剂。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生物农药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说,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更具有优势,它能够持久有效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只需喷两次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另外需要改进农药施用技术。以往的农药喷雾施药方法弊端很多,有人曾经测算过,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而能起到杀虫作用的农药仅有0.03%。可见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周围环境中,既造成了农药浪费,还会造成人畜中毒,污染居住环境。因此改进农药的施用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李孟楼.资源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第5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建设;植物种类;选择配置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家对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态园林的建设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方面。植物作为生态园林建设中的主体,使用有效的方法来对其进行选择和配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如何做好植物种类的选择及配置工作来促进生态园林的建设成为了工作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 生态园林植物的品种选择

植物群落包括自然植物群落和人工栽培植物群落,植物自然群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育过程中,在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自然形成的群落,各自然群落都有自己独特的种类、外貌、层次和结构。本文重点探讨具有更大稳定性和重要深远生态环境意义的人工栽培园林植物群落模式。

植物品种选择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

1.1 美学原则

园林植物的景观之美,是多形态、多成分和多层次的,可分为形式美、艺术美和意境美。选择植物品种时,应考虑植物的形态、植物的色彩、植物的质地以及植物的季相。

1.2 生态原则

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植物的耐性范围,否则就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还应考虑以下6个方面的生态功能:

(1)净化空气的功能;

(2)调节气候的功能;

(3)防风固沙的功能;

(4)滞尘功能;

(5)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

(6)减弱噪声的功能。

1.3 社会经济技术原则

以最小经济投入来获得最大的回报是社会经济技术的总原则,包括技术可操作原则、社会可接受原则、无害化原则、最小风险原则、效益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其目的就是以公众可接受的技术、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得观赏性最强、公众认可的植物景观。

1.4 优先选用乡土植物原则

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广义的乡土植物可理解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区域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优先选用乡土植物,其原因主要有:

(1)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景观,观赏价值独特;

(2)抗病虫害能力强,易栽培养护;

(3)利于植物多样性的建立及保护,生态效益良好。

2 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

2.1 植物配置原则

在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和维护生态园林景观的生态系统,以最低的费用维持良好的景观,以最小的代价创造最大的效益,也是园林工作者追求的最终目标。

(1) 因地制宜

(2)布局合理,功能要求

(3) 搭配适当,景观要求

(4) 保护利用,经济原则

2.2 植物配置方式

园林植物布局形式的产生和形成,是与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地理条件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分不开的。园林植物的布局是与园林的布局形式相一致的,主要有自然式、规则式。

2.2.1 自然式

自然式的植物配置,要求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之美,将植物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种形式。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丛植、群植和密林等几种;花卉的布置则以花丛、花镜为主,它能够创造生动活泼、清幽典雅的自然植被景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入自然。

(1)孤植;即单株植物孤立种植。在园林中形成独立的庇荫植物并起到观赏作用,满足景观设计艺术的需要。

(2)对植:即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分布在构图中轴线的两侧,必须是同一树种,但大小和姿态不刻意要求相同,动势要向中轴线集中即可,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入口。

(3)丛植:即三株以上同样或几种植物自然地组合在一起的种植方法,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用作空间隔离。丛植配置力争符合艺术构图规律,能同时表现出植物的群体美和个体美。

2.2.2 规则式

规则式植物配置,一般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来应用。树木配置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花卉布置通常是以图案为主要形式的花坛和花带,有时候也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它具有规律美、节奏美、秩序美的优点。一般适合纪念性园林、大型广场等。

(1)列植:即行列栽植,是指成行、成列栽植树木的形式,它在景观上较为整齐、单纯而有气魄。常用于河边和沟渠、行道树、防护林带旁及地下管线较多的地段。在树种选择上要突出观赏与遮阴效果较好的特点。

(2)交错配置:按照一定的株距将两种植物呈交替模式进行种植。可以选两到三种。

2.3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影响因素及配置注意事项

影响园林植物的因素很多,本文重点从光照、温度等生态习性角度探讨城市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

2.3.1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光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因子,光照强度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不同的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是不同的,特别是对弱光的适应能力有显著的差异。根据园林植物的耐阴程度,可把植物分为3类。

(1)阳性植物。这类植物要求较强的光照,不耐弊荫,一般需光度为全日照的70%以上。阳性植物宜栽植于开阔绿地、高大建筑物的南面或作为上层木配置。

(2)阴性植物。这类植物是指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要比在强光下生长得好的植物,一般需光度为全日照的5%~20%,不能忍受光强光照。

(3)耐阴植物。这类植物具有较高的耐阴能力,需光量少,对光的适应幅度较大,在全日照下生长良好,也能忍受适当的庇荫。

2.3.2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温度是植物极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温度还制约着植物的成长发育和分布。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植物按照温度的要求可分为耐寒植物、喜温植物和半耐寒植物3类。

(1)耐寒植物。寒带或温带植物在低温(一般指0℃)下不会影响其正常生长,耐寒性较强。

(2)喜温植物。热带或亚热带植物的耐寒性较差,低于0℃或5℃以下的低温就停止生长或遭受伤害。

(3)半耐寒植物。这类植物一般原产暖温带,可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3 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建设人类、植物、动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文化美、艺术美,使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1 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类型

现阶段典型的人工植物群落主要有以下4种:

(1)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2)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

(3)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4)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

3.2 代表性地区的园林植物群落组合典范

以乔、灌、草组成的人工模拟自然群落,由于层次丰富,绿地面积增加,提高了单位叶面积指数,从而增加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要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绿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应达到的功能进行植物设计。

4 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园林的建设对于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植物是生态园林的重要部分,我们要做好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就要结合相关的原则,选用科学合理的配置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生态园林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园林配置

1 园林植物配置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从城市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园林植物有助于减少城市环境的污染,并在调节和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城市空气有害气体的同时,还能减少城市噪音,美化城市环境。所以说,加强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研究在保护城市环境,防止城市空气污染,改善城市人们居住条件,增强城市人们身体健康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1 调节城市温度

在高温天气中,城市中的一些太阳辐射被植物的树干和树叶吸收,它们吸收的辐射热主要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发,所以,城市园林中的温度比没有植物或者绿化区域低2~6℃,而与建筑物较为集中的市中心或者工业区相比,其温度要低10%。即使在冬季,这些植物也有调节城市温度的作用,不会使城市的温度降得过低。

1.2 调节城市湿度

众所周知,城市园林中的植物主要是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此外,吸收的水分主要利用植物的树叶在蒸发的时候进入到空气中,给城市空气带来了大量的湿度。通常情况下,园林中的湿度比没有植物或者绿地区域的湿度高20%。

1.3 净化城市污水

园林植物有净化城市污水的作用,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件不能相信的事情,不过通过以下分析,人们不得不相信它有这方面的作用。人们都知道园林植物主要通过它们的根系来吸收水分,这些水分中就包含了很多污水,根系除了吸收水分的同时,也会吸收这些污水中的污染物。据相关调查得知,在高山地区,有树木的山坡上流下的水中溶解物质含量是没有树木的山坡流下的水中溶解物质含量的1/2。

除此之外,植物的根系或者水生植物还可以降低水中细菌的含量。例如,泾流通过林带以后,水中的细菌含量就会减少很多,水中有水葱、水生薄荷等植物生长,水中的细菌含量就比较少,这是因为这些水生植物的分泌物对细菌有致命的作用。还有一些水生植物还能够吸收城市污水中的铁、锰、镁、氮、磷、钾等金属元素,作为自己的营养物质,由此看来,园林植物具有净化城市污水的作用。

1.4 减弱城市噪音

城市园林植物的树叶在声波经过时,会或多或少的吸收些能量,从而达到减弱噪音的作用,当植物的密度过大时就如同一处隔音墙,减弱噪音的效果会更好。由于减弱噪声的功能还与树木的种类、高度,树枝的层次和树叶的稠密有直接关系,所以,要根据减弱噪声的效果进行园林植物配置。

1.5 防风固沙

城市园林植物根系十分发达,且抗旱能力较强,所以,在生态防护功能方面主要有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的作用,这也是城市在园林中进行植物配置的主要原因。自然界中,每种植物自身就具有规律性,交替重复,具有一定层次感,园林空间的规模大小由于秩序的不同,从不同角度欣赏都是别样的风景。例如,远景可以从什么角度欣赏得到,近景可以从什么角度欣赏得到等,这些不同的风景不仅加深了园林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突出了园林风景特色。例如,有些城市根据自身城市的特点,在园林植物配置中,依托与主道路两边小山上的原生林和从生林,通过对比道路和山体植物的疏密,再种植一些树木,以进一步优化景观植物结构的轮廓。此外,扩大灌木的种植量,进行有规律的种植,从各个角度上都能对比出空间上的变化,并把人工景观融入自然景观中,突出自身城市的园林特色。

2 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配置的方向

由于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配置的最终目的是美化城市环境,为城市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的配置方向更趋向于园林配置的形式美、群体美、姿态美和环保效果4个方面。

2.1 园林配置的形式美

在城市园林中,出现的对植、群植和孤植等形式都是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配置。有些城市为了突出对称形式美,在规则式建筑的两侧种植雪松和桧柏等植物;为了体现均衡的形式美,在大草坪的中间种植姿态优美的大树,构成园林主景;为了体现层次上的形式美,在园林配置中,依托与主道路两边小山上的原生林和从生林,通过对比道路和山体植物的疏密,再种植一些树木,以进一步优化景观植物结构的轮廓。由此看来,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城市生态环境的形式美,园林在植物的配置中不仅讲究形式和功能的统一,还要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尽量避免植物形式和功能出现冲突,导致园林配置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

2.2 园林配置的群体美

群体美主要是通过树群体现出来,也就是很多树木集中于一起种植,除此这外,树群还能体现出树木的个体美。为了充分体现植物群体的效果,通过绿色进行衬托,并使用乔、灌、花草进行组合种植成自然式群体。这种配置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来说具有很多优势:其一,减少种植面积;其二,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其三,增加叶面积负数。但这种种植方法要根据城市自身植被类型和自然群落的同时,遵循自然规律,并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现群落的层次和结构。为了稳定群落,成功种植群落,还要使用较多的地被植物和耐阴草坪。

2.3 园林配置的姿态美

园林植物配置的姿态美主要是指观赏型植物,在体现出色彩的同时,也要把各个植物的形体美和色彩美展现在形体之上,通过色彩和形体间的相互衬托体现出植物的姿态美。在所有树木当中,只有乔木才能完全展现出这种美感,在乔木群体中,由于合理的配置,乔木的树形体现出具有韵律感和层次感的艺术效果。在园林进行植物配置时,对于针叶的乔木类用于规则式配置,这是因为这些树形多为尖塔形和圆锥形,又由于一年四季常绿,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对于阔叶形乔木就要用于自然式配置,这是因为这些树形多为圆球形和卵圆形,具有淳厚朴素的效果。

2.4 园林植物配置的环保效果

在城市园林的河流中设计一些水葱、水生薄荷类的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吸收人们生活废水中的金属和细菌等,清除水质染污,提高水质,同时,也有效减少了水分蒸发。在城市工业区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强,吸附粉尘能力较好以及隔音效果良好的树种,以便于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减少城市空气污染。还可以种植低矮的草坪或者花卉,以便于通风,充分扩散有害气体,通过植物的作用,减少对城市人们的危害。

3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园林配置与城市生态环境紧密相联。城市生态环境主要通过园林配置才能全面展现出来,园林植物的配置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不仅给城市人们的工作创建了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而且也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的场所,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 徐永荣.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的生态学原[J].广东园林,2012(8)

第7篇

【关键词】现代园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出现了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不断的增强,因此生态园林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植物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化城市等方面的功能和效益也逐渐凸显出来,但有些城市片面追求“立竿见影”的生态效果,单纯顾及形式上的视觉冲击,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违背了科学发展规律,出现盲目跟风、急功近利等现象,也忽视了植物本身对环境是否适应、种类搭配是否合理的原则。事实上,植物不仅能创造丰富的园林空间结构和艺术效果,也可以发挥为人们提供遮阳避暑场所、有效调节小气候环境等人性化功能。

1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现状

植物是园林景观环境中唯一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要素,更是园林空间区别于其他空间艺术的根本。我国的园林自古以来在植物营造方面就有丰富的经验,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我国的古典园林主要受神仙思想、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念的影响,形成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蕴等特点,尤其是在植物空间的营造时,极其注重自然美。这些传统园林的精髓对于西方园林的发展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现代园林的规划发展和建设中也继续发挥着积极作用。

可是如今,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给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有些城市为了追求片面的绿化效果,盲目地在形式上搞植物种植,随便选择品种,为了追求时尚,片面放大植物的观赏功能,完全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还有些城市的园林设计者并没有进行实地考察,也没有查询相关数据,就盲目引进高档次树种,这不仅耗费人力、财力,造成严重的浪费,也违背了树木的种植原则。另外,绝大多数城市的种植模式为大草坪式,这种单调的种植方式毫无新意可言,并且容易使人出现审美疲劳,不符合美学特征。

2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为了使现代园林景观空间良性循环,有效而科学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营建时应当遵循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法。

2.1正确的选择植物及其配置方式

园林植物空间的构成主要靠乔木和灌木以及其他草本植物为主。在进行配置时,要注意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搭配。灵活地运用植物的组合方式,既可孤植又可对植、群植,合理地控制空间节奏,做到疏密有致,层次丰富。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林冠线和林缘线的变化,用植物来创造变化多端环境,以有效地引导游人的视线。植物既可以用来做主景,同时又要充分考虑与其他园林要素相搭配,设计时结合不同的主题、渲染不同的意境,让游人情景交融,条游赏兴趣。做到这些需要对各种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有深入的了解,综合运用植物的树形、色彩、质感以及香气进行配置。

园林的种植方式必须服从植物固有的发展规律,合理配置树种,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和观赏性,此外还应该注重植物的生态效益。

2.2 整体性与功能多样性的统一

植物的种植不得违背现代园林景观的大背景,必须立足于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首先要将整个景观的布局当作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来进行种植设计,从横纵向两方面考虑,既给人视觉享受,又给人嗅觉、听觉等各方面的立体感受,园林空间应当尽力做到高低有致、前后错落,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不得过于单一。同时,要满足园林的经济效益,可以在设计上多使用对土壤要求不高,容易生长的经济类植物,通过复杂的设计,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当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植物种植的新思路、新途径,经济的发展使得现代化建筑有着宽敞的空间、畅通的空气、稳定的温度,并且拥有了优良环保的灌溉方式,这些都为植物的生长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这就使得植物景观的发展朝着良性的方向进步。并且我国园林自古就拥有其独特的古典的设计方式,这种设计方式凸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如今园林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照条件,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经验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应用。

3.3 加强政府的合理管理

在园林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占据主导位置,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营建从头至尾都离不开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政府必须要建立相关机法律制度、设立相应的机构对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护绿色环境,并对人工绿化进行后期维护;同时,应当建立相关数据库,将与环境相关的信息收集到数据库中,更好地掌握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从而研究出解决方案。另外,有必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好居民自治,可以通过举办相关活动的方式,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城市绿化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中来,还可以成立相关的志愿者组织,嘉奖有奉献的群众,促进良好环境氛围的形成。

3 结语

总之,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但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考虑到园林植物的真正功能和内涵要求,作为设计者,要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拓开植物发展空间,真正的设计出有助于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方案。作为政府,要构建绿色管理体系,这也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但由于生态环境问题存在地域差异,并且我国的园林建设正在发展阶段,并未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绿色政府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地摸索和发展之中,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一定会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会太西方企业绿色管理的外在诱因[J]生态经济,2007(5)

[2]杨鹏, 薛立, 陈红跃.论生态园林和生态风景林的功能与建设[J]; 广东园林; 2004(02).

第8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对策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1.植物配置不科学,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在结构上主要存在三个极端:一是把本该建绿量大、容纳游人多的开放式休闲绿地的空间,变成封闭式的大观赏草坪模纹花坛等,从而拒人于绿地之外,不能发挥此类园林绿地应有的功能,造成巨大的地力浪费。二是不分绿地性质、面积大小和环境负荷而一味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没有因地制宜地按需配置,使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对植物生长预期效果缺乏预见性,使配置密度出现过大和过小的现象。配置密度过大,定植几年就会拥挤,不仅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长,成龄后难以形成较好的树形,移植也不易成活,造成植物资源浪费;密度过小,达不到一定的绿化覆盖率和绿量,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2.植物配置缺乏多样性和稳定性

当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运用的植物种 类并不多,大多局限于观赏价值较高、人工栽培的所谓“园林植物”,加之长期以来重视景观视觉效果忽视生态效益,常把自然生长稳定的野生乡土植物视为杂草杂木而斩尽杀绝,造成配置的植物种类单一、植物色彩单一、植物功能单一和空间利用单一,使城市植物配置缺乏多样性和稳定性。

3.植物配置的生态观具有片面性

近几年,虽然生态园林的理念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但也只是停留在改善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吸尘降噪、吸收有害气体和杀死有害病菌等方面,并没有充分考虑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交互性,更没有兼顾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在配置中,多以人的暂时需求为中心,没有把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全面生态理念加以运用,既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不利于生态效益的发挥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4.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考虑不全面

不同园林植物配置在一起,不但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种间竞争或互助或共生的关系、阴阳性、观赏性、病虫害的交叉感染性及防治难易程度等,还应充分考虑植物高低顺序与游人视线的空间展示序列、植物景观树种的选择问题、植物季相变化与景观效果和使用功能等因素。但是,当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对植物间的关系考虑不够全面,诸如:注重绿化设计的观赏和休闲需求,热衷于配置整齐划一,种类、年龄、层次趋于一致的植物;注重乔木和草本的应用,而不能将乔、灌、藤、草、竹、花并重;以及不考虑种间竞争关系,在茂密的乔木树林下栽植耐阴性差的地被植物等,使配置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5.缺乏文化品味,难觅历史文脉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绝不是简单的将树、花和草进行拼凑,也不是只从生态学原理来种植好花草树木,而是将植物及其他园林物质要素进行科学组合,形成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优美生态环境。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城市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历史脉络,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必须充分考虑和运用这些文化背景。然而近些年来,一些城市的园林植物配置往往偏离了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偏离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脉,或生搬硬套使用别人的成功之作,或在配置设计中不注重文脉营造,结果是人们很难从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中品味出人文风格,更难从中读出历史文脉,从而使城市丧失了自身应有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6.“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够深入

市园林植物配置上的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的生存、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创造满足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所需要的人工生态系统。为此,植物配置设计就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其中,掌握人的生活规律、行为习惯、活动空间和审美情趣,从人的身心发展需求出发,使植物景观在宏观上合理布局,在微观上注入人情味,保持生物系统多样性,保护人类健康,与自然系统和谐共生的理想目标。然而,在不少地方园林植物配置不是以人为本,如以绿为本种植草坪,仅仅是为了“好看”和增加“绿化率”。为防止人的践踏破坏草坪美观,有的草坪干脆被栅栏或带刺的灌木圈了起来,让人只能“一饱眼福”。再如绿植物配置不注重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或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等。

二、对策探讨

1.强化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理念

虽然生态观越来越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被应用,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而不深入,总把植物看成是城市景观美化和装饰的工具,忽略植被作为其他物种栖息地的作用。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理念就是要树立科学的生态观来指导植物配置,既要强调园林植物的美化和观赏功能,更要重视其环境资源价值,充分发挥植物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并为昆虫、鸟类、小兽类等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和繁衍场所,提高野生动植物在城市中的种类和数量,保护更多的物种,从而创造出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园林。

2.注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科学性

(1)科学选择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时,应依据地理纬度、地形、地势、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和配置景观类型以及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科学选择植物,将乔木、灌木、草本、竹类和藤本等植物因地制宜地加以运用,才能有美的存在,才能做到既百花齐放,又各具特色。

(2)重视植物群落结构。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强调丰富树种,更要按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科学配置,要走出“广场草坪化,园林图案化”的误区,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增加叶面积指数,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常绿树、落叶树,速生树、慢生树有机结合的复层混交群落结构,变“平面型”配置“为立体型”配置,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造型绿化,注重乡土树种和适生树种,提高生态效益和环境质量。

(3)保证植物景观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维持生命可持续发展的多维空间艺术的连续造景过程。园林植物配置要确定合理的发展时序,要考虑植物的变化性,不仅要考虑初期效果,还要考虑预期效果,既要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持久,又要充分利用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注重植物景观随时间、季节、年龄逐渐变化的效果强调人工植物群落能够自然生长和自我演替。

3.遵循美学原理,注重观赏效果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在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必须遵循美学原理,注重观赏效果。配置时要讲究植物的层次和动势,乔、灌、花、草分层配置,疏朗有致,单群结合,形成丰富多采的群落景观,达到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要讲究植物的线条和韵律,狭长的色带蜿蜒舒展,轮廓和拼接流畅而自然,随着地势的起伏产生有节奏的韵律;要讲究植物的对比和衬托,将不同姿态、不同叶形、不同花色、不同季相的植物协调组合,突出主体景观,表达艺术构思;要讲究植物与建筑、植物与园林小品、植物与植物间倚靠和唇接的自然与美感,避免造成视觉上的相互抵触。

4.突出地方特色,体现文化特征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时不但要选择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体现地方特色,还要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使得园林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声色俱佳,尤其要利用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形成浓郁的文化气息,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5.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

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是为人服务的,而非仅仅为美化而兴建,它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居民提供一种休闲、生活及工作的环境。在“以人为本”理念中,应注重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的配置,如营建体疗型植物群、落芳香型植物群落、触摸型植物群落、听觉型植物群落等,以满足人们对既能缓解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又可以成为集休闲氧吧、杀菌防病、茶饮料理、景观欣赏、提神醒脑、防虫助眠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植物景观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肖和忠,张玉兰.试论园林建筑的植物配置【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