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6:11: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程造价专业需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0.引言
工程造价专业人士涉及到的岗位众多,比方说工程设计、施工、金融管理等相关工作,以基础建设项目为目标,从工程的创立项目、设计施工到建成使用的一个过程。其主要围绕的是工程的造价最小化、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项目使用安全化等三点,确保合作各方的合法利益得到保证。工程造价专业人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对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进行培养也是行业市场对于其工作岗位能力的需求。
1.工程造价专业人士的能力分析
造价工程师的工作范围十分的广泛,可以去相关的咨询机构工作,也可以服务于业主和承包商。因为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从业性比较宽泛,效力的对象在增加。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国的工程造价企业和其工作人员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使得国内市场竞争更加的白日化。所以,国家基础建设或民营企业建设市场要求此类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和素质都必需要高。
1.1个人基本工作素质
由于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也应做为一个其工作能力表现的元素。它包括:道德素质(即个人的修养素质)、智力素质(指个人的学问和能力)、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等五大类。个人能力包括组织沟通、领导创新、专业、学习和适应能力等,这些从小都是可以通过学校系统学习到的[1]。
1.2职业水平能力
作为工程专业人员,基本的建筑技术一定要能懂,一栋建筑从一块空地上拔地而起的过程中要能全部掌控。它包括建筑的顺序、设计的理念,材料的应用和施工的技术等,还有这项工程造价的估算并对其进行控制以达到降低业主、施工方和承包方的各项施工费用。在施工前的项目规划,客户肯定有个自己的想法打算,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必需要和客户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履行合同义务,确立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进行项目的采购,制定项目的财务分析报表,然后进行工程进度的汇报工作。
1.3未来的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在个人能力和职业能力之外一个衍生能力,每个行业都不是一直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每个行业的知识点也在扩充。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如果只是停留于之前得到的知识和成绩,这类人注定会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古人说,人“活到老、学到老”。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下掌握新的东西,对工程造价专业人员非常的重要,何况工程造价专业对其从业人员的自我学习能力非常看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日新月异,未来的发展能力也会跟着发生改变[2]。
2.工程造价人员的培养模式
本着有需求才会有供应的市场经济原则,在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时候也应该瞄准市场,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模式。工程造价专业涉及面非常广泛,不能只着眼于眼前很吃香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等,更应把目光放长远。
2.1实践教学
一般理工类的专业都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完全可以学以致用的一门学科,确保专业的技能模拟培训环境,建立工程造价软件实验室,提升就业率,从而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为了培养不同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主要应做到下面几点要求。第一个:实训场所的建设,为本校工程造价专业提供校内的实训基地,让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马上进入工作状态,而不至于像一职场菜鸟一样什么都要从头学起,这更是加大学校就业率的一大保证。第二:设计毕业作品,一件好的毕业作品好过于所有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的纸奖状,奖状是不会说话的,而当一件好的毕业作品摆在大家门前,作品本身就会去跟懂行的人进行交流,作品是活的,有生命的。
2.2制定教学计划
通过制定准确的市场定位目标,来确立教学计划的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而不是让人才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尴尬境地,必须要学以致用,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一定要深入调查,明确目标,研究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才是可行的。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人才的质量应该放在首位,不能一味的只知道去迎合市场而忽略了人才素质的培养。在对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的课程制定上必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不能做到能力与素质教育的双向发展,势必会导致人才综合素质的失衡[3]。
2.3探索式教学
探索式教学也是创新性教育的一个模式,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创新是这个行业的生命力,所以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创新很重要。多开拓一些校外的实习基地,让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在校内学习期间,就可以去相应的单位进行见习工作,将自己平时学习的知识快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样也便于消化平时积累的知识难点和重点。
3.结语
国家建设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国家基础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加大,整个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房地产公司、建筑安装公司、咨询公司等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需求在逐步加大,工程造价专业的工程师们的作用也愈显重要。所以,关于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事关重大,应根据市场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能满足市场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72.
一、设置工程造价专业的多方向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建筑行业内逐步推行建筑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并且规模庞大、构造复杂、标准高档、建造内容繁多的建设项目层出不穷,使得建筑行业对多方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通过深入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建筑工程造价行业对安装、装饰方向的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现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几乎都是单一的把土建方向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有必要把单一的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以拓展,设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装饰工程等多方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按多方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再次设置。建筑工程分为土建、安装、装饰等不同类型的工程。这些不同类型的工程,所建造的工程实体、所使用的工程材料、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所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各不相同,因而它们的工程造价专业工作,需具备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有着很大的差异。高职院校是三年学制,要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把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所有学生培养成为掌握土建、安装、装饰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全能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以适应和满足建筑行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需求是不切实际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需要编制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三个方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可以通过课堂和在线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其中不止一个方向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胜任不止一个方向工程造价专业工作的能力。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装饰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应当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统一性是指,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所掌握工程造价概论、计算机应用、工程招投标、施工合同管理的知识是统一的。差异性是指,不同方向的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知识和技能的内容而言,是有差异的。以工程识图为例,土建方向需要掌握的是识读房建工程图,安装方向需要掌握的是识读安装工程图,装饰方向需要掌握的是识读装饰工程图,其他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此类推。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通识课程和某一个方向的专业课程,通过在线的方式自主选择其他方向的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不仅仅局限于上课期间和校内,例如放假期间学生在家里也可以学习。课堂和在线学习只要通过考核都要计学分,纳入毕业考核。按照这个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资源,也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学习工程造价的专业知识,同时全方位满足了建筑行业对土建、安装、装饰三个方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编制建筑工程造价文件和建筑工程造价过程控制的能力。因此,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该从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工程实施阶段的具体过程所需的知识出发。因此,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再单单是一门课或几门课,而是一个核心能力的体现。整合分散的理论授课体系,将实际的案例进行剖析,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在实际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再采用“小案例”的方式,抛弃教学过程中知识零星的现状,而是采用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项目资料,使得知识能够连贯地串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工程》具体案例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以达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对就业的不同岗位工作内容的具体了解。例如学生依次完成《××工程》具体案例的施工图预算与定额、清单计价、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及建筑工程造价软件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形成连贯性。在教学过程中,由专业课程教师负责把理论教学和案例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案例实训,达到促进理论教学效果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为的是将理论学习与案例实训更好的结合。为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核,需要改进传统的考核模式。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项目参与的认真态度作为考核的依据,特别是将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为考核的中心内容,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尽量避免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同时不考纯概念解释题,多考理解型和实际应用型题目。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获得专业的能力,为将来更好的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核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核心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是工程造价编制、控制、审核的能力,它必须在掌握公共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运用、工程造价案例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专业技术综合训练来进行培养。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将上述教学内容整合为工程造价专业技术课程内容,称“2+1+1+1”模式。即:二门专业课教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运用》;一项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工程造价案例实训》、一个月毕业设计和一个学期毕业实习,作为一个完整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系”。把专业课程教学、职业技能训练、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融为一体,构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综合专业素质培养的工程造价“核心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实施案例式教学、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延续和完善。毕业实习期间,企业的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教师负责专业知识的理论指导。毕业设计期间,把从工程建设第一线收集的典型案例经修改后,编写成训练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毕业设计任务和指导文件、毕业实习任务和指导书;由核心专业课程教师总负责对两阶段教学进行控制,旨在把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三个部分串联,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掌握的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融会贯通,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基于BIM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工程造价”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建应适应市场需求与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实现“三个转变”和“一个结合”,即定额计价模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转变、工程造价向以公路工程造价为主、兼顾整个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的转变、定额管理向造价管理的转变,实现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工程造价”课程是长沙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一直以来,该课程的建设立足于公路基本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密切联系公路基本建设造价管理的实际,重点突出了公路建设投资费用管理领域内的工程造价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两大内容。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在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从实践方面看,该课程教学内容能很好地反映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特别是投资费用管理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效果比较显著。
近年来,在我国工程造价领域,计价模式、计价方法以及计价依据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08年,修订后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 —2008)正式实施,我国工程造价领域已经开始从定额计价模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转变和过渡。
随着国家标准、政策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更新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不断地适应市场与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不断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优化和重建教学内容,形成更加科学和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满足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国内“工程造价”课程建设现状
一直以来,“工程造价”课程都是工程造价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在国内,各个院校所采用的课程名称主要有工程估价、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管理等,所针对或涉及到的行业以建筑或房地产开发为主。
国内各个院校工程造价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进行项目评估、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能力,要求学生基本具备编制项目招标、投标文件和投标书综合评定的能力,基本具备编制和审核工程建设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和决算的能力。因此在开展课程教学研究和改革方面,主要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环节等。
其中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一般遵循下列指导思想和原则:在造价工程理论方面主要以工程建设全过程或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为主;在计价模式方面或是以定额计价为主,或是以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为主;在造价管理主体方面或是以建设项目投资者的投资费用管理为主,或是以承包商的施工成本管理为主。因此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板块:工程造价构成及计算方法、定额理论、定额计价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计量、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计算机应用等,有的还加入了投标报价、投标策略、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等。
因此,“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建,应在收集、分析国内外造价管理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汲取造价管理与造价工程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成果,紧密联系我国建筑行业特别是公路建设行业造价管理工作的实际。教学内容应从传统的主要针对公路行业投资费用管理和控制逐步扩展到整个建筑行业各个项目参与主体的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不断充实和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案例库。
二、重建“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在我国工程造价领域逐步从定额计价模式与方法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方法转变和过渡的背景下,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分析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实施后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优化“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全新的、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与框架,需在教学内容中实现“三个转变”和“一个结合”。
1.定额计价模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转变
目前,定额计价与工程量清单计价两种模式并存,并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项目参与主体发挥作用。定额计价主要是在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投资者通过统一定额,对建筑产品进行定价的计价方法,是投资者投资费用管理的依据。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主要方式,它是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自主报价,并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今后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确定的主要方式,也是市场竞争形成工程价格的本质要求。重建课程教学内容,必须把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体系纳入进来。
2.工程造价向以公路工程造价为主、兼顾整个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的转变
一直以来,我校“工程造价”课程的内容主要针对公路行业,重点突出了公路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这与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是吻合的。但考虑到整个建筑市场的发展及其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本着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扩展知识领域、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的目的,重建课程的教学内容,需借鉴兄弟院校“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成果,补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有关的理论和方法。 转贴于
3.实现定额管理向造价管理的转变
公路工程定额作为行业推荐标准,是公路工程概、预算的主要计价依据。在计价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定额,准确计算工程量是合理确定造价的关键,而定额的不当运用是造价计算结果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建“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从定额管理向造价管理的转变,除了要继续强化定额作为计价依据的正确运用外,还需全面吸收我国全过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成果,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各个主体、各个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措施,并把重点放在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此外,要强化在不同项目管理模式下进行造价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并引进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和全面造价管理等最新理论。
4.教学内容中要始终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工程造价”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工程计价、造价控制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一直以来该课程包含了理论教学环节和两周的课程设计环节。重建课程教学内容,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既要考虑有关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要重视有关于计价依据、计价方法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工程计价过程中定额的运用、工程数量的计算、费用构成以及费用计算过程的教学,并把课程教学与课程设计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重建“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措施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背景下,重建“工程造价”的教学内容,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重建教学内容,要坚持贯彻三条主线。除了继续保留定额计价相关理论和方法外,还应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理论和方法等相关内容纳入到课程内容中;课程内容要继续突出公路行业的需求和特点,同时兼顾整个建筑行业造价管理的实践;要顺应定额管理向造价管理的趋势,将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和全面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纳入课程教学内容。
(2)重构教学体系。工程量清单背景下,构建教学内容的全新框架和体系,需要完成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信息,做好与其他相关课程(如工程招投标等)在课程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上的合理分工,避免出现教学内容相互重叠,浪费教学资源的现象。因此,课程之间如何合理界定教学内容就非常重要了。
(3)辅助教学手段。开展案例教学,必须建设并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案例库,购置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行业(或国家)标准、规范和定额。同时,更新相关造价软件,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完善多媒体课件。同时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课时,确保使没有任何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造价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转化为内在的工程造价计价和控制的能力和素质。
(4)教学计划的调整。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扩充、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修改或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工程造价课程的课时与学分,确保国家有关工程造价的规范与标准作为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内容,继续保持我校在公路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和优势。
四、结语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站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的角度,重建和优化课程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重建中突出三个转变和一个结合,很好地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韩英爱,等.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建筑工程造价课程的改革[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6-78.
[2]杨会云.工程造价类课程理论教学体系重构[J].中国林业教育,2008,(5):1-3.
[3]庞永师,等.工程造价管理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88-89.
[4]吴强.“土木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12):105-106.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岗位技能;技能培训
一、引言
现阶段建设工程企业对造价专业学生有着较高的技能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本身与本科院校学生就存在差距,因此更加需要做好造价专业岗位技能分析,调整教学方向,培养出大批量社会需要的具有专业岗位技能的造价人才。各高职院校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造价专业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提高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造价专业岗位技能概述
通过归纳总结历届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明确该专业学生可就业的岗位群较多。就眼下情况而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的就业岗位通常为:工程资料员、招标员及造价员等,这些岗位晋升方向为项目中层管理或经营部经理等中层岗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通常将一线管理层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基本职业道德与素养,全面掌握造价知识与技术且具备从事专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培养满足现代化建设工程的具有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主要集中为:具备吃苦耐劳与创新的素质,热爱本职工作且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其次建设工程施工图识读、施工组织编制及施工资料管理等职业能力,最后就是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与掌握再学习方法。
三、构建学生岗位技能培养体系
基于市场对造价专业学生的具体要求,高职院校应该调整传统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培养岗位技能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笔者以自身教学经验为出发点,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给出构建学生岗位技能培养体系的措施。第一,调查市场需求,全面分析各类资料。高职院校在构建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造价人才培养体系前需要详细了解市场需求与走向。工程造价行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大部分高职院校造价人才培养中没有详细了解情况,造成培养出的人才知识或技能程度不足,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因此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调研模式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一般来说可以跟踪调查各届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调查各企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这样做就是了解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实际中是否应用,毕业生的就业与单位性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研各类工程建设单位与造价企业,通过企业了解市场需求。最后调研造价岗位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为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提供资料支持。第二,实行校企合作,坚持长效合作机制。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要与市场企业建立联系,形成以学校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以院校为主导,协同造价企业、行业协会及造价企业,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教学改革的深化;打造“双师”教学团队,重点推行工学结合的优质实践课程;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健全保障机制确定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提高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造价人才。同时需要构建具体的风险预警体制,因此需要结合实际,对接企业需要的造价技能,调整教学策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后,详细了解造价岗位的日常工作与典型任务,进而针对性地调整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满足学生课外学习及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需求,构建网络化的教学信息平台。高校也可以在信息平台上上传专业知识与建设工程行业动态,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市场动态,明白未来从事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第三,培养岗位操守,构建素养养成体系。实际中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办学资金、师资力量及软硬件设施等,加上近些年本科院校不断扩招,造成高职院校生源紧张。可以说工程造价岗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从业人员要求提高,但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不良、基础偏弱及综合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比如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等。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则需要在整个培养阶段贯彻造价岗位职业操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结合职业能力确定造价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比如可以开设合适的选修课程,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进行职业素养讲座;造价专业学生日常学习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了解造价工作的重要性与责任,培养其对造价职业的认同感;在实践文化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可以模拟工作场景与环境,让学生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提高职业技能;改变传统考核模式,考核中纳入职业素养教育。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今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递增,给市场中推送大量人才,促进现代化建设稳定有序开展。本文中笔者以高中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就业时需要具备的岗位技能,有效提高造价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并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
作者:文娜先 单位: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山.大土木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4(06):11.
关键词:多元化;造价信息服务;市场导向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深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事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7月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和9月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均提出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体系,要构建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方式。在此背景下,认识构建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必要性,理解多元化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内涵,明确建立多元化体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重要。
一、多元化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工程承发包市场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工程造价人员对工程承发包市场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的变化,是通过工程造价信息来认识和掌握的,工程造价信息对于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造价行业涉及政府、业主、施工、咨询等多个单位主体和广大的个人从业主体,不同主体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造价信息又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这就带来了工程造价信息服务需求的多元化。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方式却比较单一,各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作为信息服务提供的权威主体,承担了造价信息的收集和生产工作,并通过其建立的信息网站及信息期刊向广大用户提供以价格信息、计价依据、政策法规等为主的造价信息。近年来尽管一些市场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也逐渐走向市场并不断壮大,然而无论从需求者的认识还是信息市场的开发程度、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等,都仍然不能满足工程造价信息服务需求多元化的要求。我国当前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尚处于市场化的初级阶段,或者说是处于不完全市场化状态,政府作为信息服务提供的权威主体、甚至唯一主体,缺乏竞争,并不能从制度上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不能促进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无法满足建设市场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信息服务业是从事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产业部门,它的发展不仅仅是信息服务产业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造价信息服务,作为信息服务业的组成,同样是关系到我国各个行业工程建设投资效率与效益的问题。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完善,以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包括造价信息服务在内的信息服务产业一定会在我国取得更大的发展,信息需要开发、信息有价值的观点也一定会被更加广泛的接受。因此,充分调动市场力量,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满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既是促进信息市场竞争与繁荣的基础,是增进信息质量的保障,是提升信息服务水平的前提,也是提高工程造价行业综合实力、促进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多元化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构成
所谓信息服务体系,就是指根据信息从产生到的整个环节,建立不同的信息服务系统,各系统通过一定的内部联系而组成的一个整体。而多元化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就是指在造价信息的产生、收集、加工、、再利用等多个环节中,通过信息种类、信息提供主体、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方式等的多元化,使工程造价信息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是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全面性、准确性、时效性的保障,是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1. 信息种类多元化
工程造价信息是一切有关工程造价的特征、状态及其变动的消息的综合。在工程承发包市场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并呈现出不同特征(区域性、多样性、专业性、系统性、动态性、季节性)。人们对工程承发包市场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运动的变化,是通过工程造价信息来认识和掌握的。
从广义上说,所有对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起作用的信息都可以称为是工程造价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大量的反应项目建造成本、资源价格的经济信息,也包括大量的反映项目建筑特征、结构特征、功能特征、环保信息等在内的非经济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正式的文件式工程造价信息,如清单计价规范、各种定额以及市场价格指导文件等,也可以作为大量的非文件式造价信息,如各种指数、指标等;这些信息既包括反映国家、行业整体建造水平、资源价格的宏观工程造价信息,也包括反映具体项目的微观工程造价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记录或反映已完建设工程的造价信息,也包括预测未来的工程和资源价格信息。因此,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首先体现为市场可提供的服务信息种类的多元化。
2. 信息提供主体多元化
工程造价信息产生于工程建设参建主体及个人、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等的生产和管理实践。工程造价信息是一种社会公众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发挥信息流对人员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的引导作用,对提高我国建设项目投资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需要高效的信息服务和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在当前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由信息生产者直接至信息需求者的扁平化、点对点的信息服务是提高信息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方向,由权威机构统一收集社会上的各类造价信息并予以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保证造价信息服务效率和质量的要求。因此改变传统的以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作为信息提供主体的信息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挖掘信息来源渠道,培育多元化信息提供主体,是构建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基础。
3. 信息服务平台多元化
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是各种工程造价相关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存在方式,是在工程造价行业领域为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和发展而营造的环境。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既可以服务于行业,也可服务于微观企业、服务于具体建设项目。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应建立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化服务平台,细分用户人群,针对性地提供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
为了保障造价信息的多元化,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多元化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平台的多元化一方面体现在不仅需要覆盖全国、信息内容全面的造价信息服务平台,以加大行业信息的汇集力度,消除行业和地方壁垒,也需要专项的造价信息服务平台,以提供更加贴近市场、针对性强的造价信息;另一方面体现在多个市场主体所建立多元化的专项造价信息服务平台,面向特定行业或一定范围提供更为专业、及时的造价信息服务。多元化的专项造价信息服务平台是企业在建设领域的资源积累和专业数据库。专项造价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是单一的材料价格信息平台、设备租赁价格信息平台等,可以是住宅项目造价信息平台、酒店项目造价信息平台、写字楼项目造价信息平台等,可以是企业根据业务中造价数据的积累,建立的企业定额信息平台,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平台的组合,它是企业专业性的表现,也是造价行业信息市场多样繁荣的表现。
4. 信息服务方式多元化
当用户对信息内容方面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之后,就开始强调对服务效率、环境的需求,对服务也有了更高客户体验期望。传统模式下,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方式单一,强调“供给”的可行,在网络模式下,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应当分析访问人群,结合用户特点,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强调对“需求”的识别和满足。可以通过WEB互联网建立主动型、点对点、个性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型、共建共享服务、教育服务等服务模式。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网络环境的改善,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信息服务方式逐渐形成,可以通过App第三方应用程序、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进行造价信息的传播与分享。
三、构建多元化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市场信息的瞬息万变,对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是提升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水平,保障工程造价信息质量的必要条件。构建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多元化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应重点关注并妥善处理好以下五个问题:
(1)明晰政府与市场的服务边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和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可以增多市场中的信息资源,向用户提供可选择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种类。工程造价信息对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市场竞争,促进工程造价信息市场的繁荣,提升工程造价信息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规划和监督,推动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市场的建立,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明晰政府与市场的服务边界,完善造价信息市场竞争机制,是建立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基础。建筑市场中的造价信息如:材料价格信息、机械台班信息、造价指数指标、已完工程案例等,这些本就来源于市场的造价信息,更应交由市场完成,由市场中不同的信息提供商通过市场行为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政府作为宏观管理者,应主要负责法律法规、计价规范等宏观造价信息,用于统一行业计价标准、规范行业计价行为;人工价格信息,用于维护建筑市场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利益。
(2)加强信息技术利用,促进平台服务升级
信息技术是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条件,没有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就难以实现。研发或引进新软件技术,及时升级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需要加大技术人才、软件技术投入,搭建可持续的软件技术平台。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涉及多种技术,如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信息集成技术、海量信息存储技术、安全保密技术、数据仓库技术、信息传递技术、实时交互技术、统一检索平台技术、信息推送技术等。如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一定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将新信息技术应用到平台建设当中,促进信息平台的服务升级,以便更好地提供优质服务。
(3)注重“专而精”的特色化建设,实现各类平台繁荣共存
提供工程造价信息服务需要依托市场的力量,需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挖掘信息价值,提供信息服务,然而各类市场主体在投资开发信息化服务平台时应科学分析自身资源优势、科学定位,忌贪大求全,宜专宜精。专项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相比于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更应注重其服务的特色化,不必追求信息种类“广而博”,而应注重信息内容的“专而精”。针对某一领域,提供更新及时、内容全面、数据准确的高品质造价信息,体现自身特色,吸引用户的长期使用,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特色化服务是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的生命线,要求能够充分利用服务平台中在某一领域特色而全面信息资源吸引用户,为用户提供特定的信息服务以及其他服务。
(4)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促进平台良性发展
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是基于加大行业信息的汇集力度,消除行业壁垒、地方壁垒的目的建立的,平台的发展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进行信息的收集和,难以保障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信,难以保障平台的良好运营和发展。平台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合作机制,通过政府、协会、企业之间合理的机构合作机制和适宜的机构合作发展战略,整合分散的资源,明确合作双方的义务和权力,实现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实现造价信息畅通和数据信息共享,以提升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平台良性发展。
(5)建立用户反馈机制,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离不开造价信息的使用者,用户的需求是工程造价信息服务的基石,直接影响着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因此,信息服务平台要把单向提供信息为主的模式,转变为用户主导、用户与信息化平台双向交流为主的模式。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建立用户信息库,了解用户的身份背景,加强对用户查询信息的统计分析,掌握用户需求的关键数字资源、需求热点、使用偏好等。采用细分服务对象、个性化页面设置、用户信息化定制等方式,信息化平台就能够为不同的用户群体集中并提供不同特色的服务,使得服务过程更加专门化,服务对象更加细化,服务内容更具个性化。
四、结束语
工程造价信息是一种具有共享性的社会资源,伴随市场经济改革的持续深入,信息需求的多元化会进一步显现,从信息种类、信息提供主体、服务平台及服务方式等角度构建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对促进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体系构建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紧随时代步伐,持续推动。
参考文献:
[1] 张玉全.造价管理部门如何做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工作[J].建筑经济,2011(6).
[2] 刘青端.谈信息交流过程中的扁平化分析[J].现代情报,2005(4).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房地产行业带动了相关专业的发展,而其中工程造价尤为突出。工程造价专业招生形势很理想,但是,据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理论能力很强,相对实践能力较弱。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各个院校不断的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例如工学结合,“2+1”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工程造价相关理论,能满足独立算量,熟练运用造价软件,能独立承担工程造价工作的一线工作岗位要求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该专业具有实践性,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针对该特点,如何培养市场需求的人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我们知道,施工企业的资质标准中,在人才考量方面,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具有一级、二级建造师等相关证件上。据实行建造师考试改制之后,未来对施工企业的资质评定中,有关施工人员,预算人员,质量人员,安全人员,材料人员,机械人员,测量人员,资料人员等相关的数量也会列入资质评定的标准中。而这一规定,意味着市场上对该相关人员的需求会增多。因次,在设置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们可以据此为导向,设置工程造价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以下从两个方面对目前现行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现行工程造价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职业能力。
1、 现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建筑行业的发展带动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目前,对工程造价专业而言,招生院校的增多,招生规模的扩大,促使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员的要求逐渐细化,要求越来越高。而原有的培养方案存在一些问题:原有的培养方案侧重于培养基础扎实,理论性较强的人才,例如合同管理,建筑力学等相关课程占据了学生不少的学时,而这些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所起作用不大。另外,职业千叶能力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有些不符。据调查,工程造价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施工单位,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造价员,资料员等方面。而以后企业所需的质量人员,安全人员,材料人员,机械人员,测量人员等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培养计划。
2、 对目前的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目前大多数工程造价专业所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在就业 方面主要集中在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该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认图识图能力。针对该能力而设置的相关课程主要有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施工组织设计等。其次是计量与计价能力方面。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工程造价基础,工程造价基础课程设计,CAD,以及相关造价软件的开设等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手工算量,以及套定额的能力等。但是,由于开设的课程较多,而课时量又有限制,所以,造成的后果是学生所学东西不精细,不深入。另外,在拓展职业知识迁移方面,主要有工程建设法规,建设监理导论等方面,一些理论性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就业范围,但是作用不是特别大。
三、以就业为导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目前的工程造价专业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工程造价人员的培养方面,以就业为导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如下。
1、明确培养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工程预算+工程技术+法律法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应用性、职业型创业者。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取得土建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工程建设阶段造价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具有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评标、审标,建设工程造价概预算、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成本核算及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管理能力,经过严格职业技能训练,获得土建工程造价员初步技能,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型专门人才。
不断调整培养计划
2、适时调整培养计划。以往的培养计划重在理论,课程设置方面亦如此。以“应用”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将那些和本专业关系不大的边缘课程给删除。增加一些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的课程。课程设置方面,改变以往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选修课等的划分方式,替代以能力模块划分: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实习实训模块、专业拓展能力模块。并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将这些模块设计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并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一个恰当的顺序完成课程教学。
3、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目前对工程造价人员的需求,首先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需要精通软件,所以这是设置课程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不但要懂技术,还要具备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要考虑到这一就业特点。并且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与我国目前工程造价相关资格考试挂钩。国家通过相关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来提高和促进该专业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因此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合上述知识特点,我们构建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从事工程造价及工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以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实习实训模块和专业拓展能力模块为四个平台,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框架,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如下图所示。
4、 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对于人才的考核方式与评价也应该改变传统的仅凭一份毕业设计论文来衡量学生的做法,着重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进行,理论课的考核可采用例如闭卷、开卷考等方式,而实践课可采用具体案例来进行考核,并且采用多次考核取平均的方法。
四、结论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性人才,同时应该以学校、社会、企业三位一体,寻求应用性本科教育心得突破。(作者单位:1.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建筑工程系;2.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142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宏伟,沈国华.关于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7)
[2] 陈金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职教育研究.2008. (4)
[3] 李怀伦.试论《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河北唐山,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一、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工程造价专业起步较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新专业。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各个高职院校对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从事该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要求也逐渐提高。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参差不齐,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综合导致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对我国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大的挑战。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主要的两个培养方向为工程造价预算和工程项目管理,应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工程造价预算、招投标、成本核算、合同管理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等核心课程。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工程造价预算相关课程的开设,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开设较少,这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对工程造价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输送。
因此,高职院校既然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共同思考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人才的问题,创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建设。
二、市场对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是进入到中小型建筑类企业工作,而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链薄弱,人员匮乏、素质低、流动性大,因此,中小企业多以承接的项目来定员工招聘和岗位实际工作,更青睐员工能够一岗多职,能留得住,成为未来发展的储备人才,这就需要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方面核心技能,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1、专业理论知识
在理论知识上,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完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和实务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国家建筑工程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筑类企业文化以及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2、熟练的操作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的主要之处在于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即进行实践实训教学。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性差的特点,应着重培训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了解掌握理论课程的基础之上,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工程造价电算化实践能力培养为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熟练的掌握工程造价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能达到一定水平。以广联达造价软件为例,应熟练掌握钢筋工程量计算、建筑工程量计算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
3、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尽管在实际工作中各个用人单位对员工的需求标准各有差异,但他们都希望应聘者和自己的员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也就是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忠诚可靠,具有团队合作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更多的企业更希望自己的员工动手能力强,工作有激情,能够用得上、留得下。通过高职院校相关基本素质课程的学习,以及服务老师和同学的班委活动、丰富多彩的学生会活动和社团活动,综合提高学生的国学和基本道德素养,锻炼学生的人际关系,以及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行。
三、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对策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适应人才市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知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加强学生的核心能力建设。
1、明确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建设目标
要准确定位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建设目标: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以服务当地经济和行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实施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促进校企合作,构建专业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体系,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
2、重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教育部2015年8月《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要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在教学内容、工学比例和课程设置上的衔接。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按照素质高,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原则,构建专业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体系。为构建工程造价专业主干课程体系,首先应确定工程造价专业核心就业岗位和岗位素质及能力要求,其次,根据工程造价专业核心岗位素质及能力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然后,由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得出应具备的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最后,根据要具备的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进行系统的课程分析,确定工程造价专业要开设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核心课程和核心技能知识点都有相对应的实训配套,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应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能力,应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核心能力、职业应用核心能力和拓展核心能力,为了构建这三大核心能力体系,应适应双证融通的需要,结合造价员和造价工程师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设置三个系列的课程。
在专业基础核心能力上,应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工程识图、施工工艺、工程计量与计价等专业核心理论知识。
关键词:工程造价高职职业能力人才培养
1人才需求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兴起,工程造价人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工程造价等工作,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在建筑工程领域,对造价人员的需求具体表现在:
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需要;
②工程造价队伍素质提高的需要;
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工程计价模式和国际接轨的需要。但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建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教育应采取何种方式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2人才培养
工程造价专业属于建筑经济管理类。在我国以往的项目建设中,经济管理人员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他们的工作也仅局限于算量套价,被动地反映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同时我国现有造价人员的文化层次较低,严重影响了业务能力的提高。培养操作型、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使其具有进行工程经济决策分析,预结算、造价控制及造价管理的工作能力,是我们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责任。
2.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要求无论是技术、经济,还是管理、效益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工程造价专业复合型人才稀缺。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指既会预算又懂施工,既会专业又懂管理,既会造价又懂建筑法律法规等。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2.2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一个合格的工程造价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和大量的实践锻炼,方能成才;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达到相应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等。
2.2.1素质结构本专业人才应具有相应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及拓展素质等。
①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及文化修养,积极的学习、工作态度,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②专业素质:具有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工程预结算及索赔的实践能力;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报价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③拓展素质: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相应的建筑施工技术素质、工程监理素质和工程审计素质。
2.2.2其他要求工程造价方向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证书要求,根据行业需要和专业特点,要求学生在三年中,应取得相应证书。
①本专业的高职毕业证书;
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B级);
③计算机等级证书(二级);
④预算员证书。按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可适应房地产公司、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工程造价主管部门等造价管理的相应岗位群。
3教育模式
工程造价专业,应以建筑工程市场主体——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咨询机构等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工程造价应用能力和素质教育为主旨,培养面向建筑工程第一线的高职应用型人才。
3.1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结合的力度 可以考虑采取如下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加强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并利用暑假,进行建筑方面认识实习,包括房屋构造的认知和建筑材料的认知;第二学年在专业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量计算、工程项目招投标实习;第三学年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建筑工程计价、装饰和安装工程预算实习,毕业环节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3.2教学计划有一定的广度及深度由于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受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其全面覆盖。因此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可以选取一个阶段,如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以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为重点,以算量、计价为重中之中,并以施工阶段为基准适当向前、向后延伸,以构筑本专业的知识体系。
3.3突出工程造价的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在教学计划整体设计中,始终针对工程造价这一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突出本专业职教特色。学生通过学习并编写投标文件(投标报价)等,突出工程造价计算能力、专业文件编制能力、造价管理能力、参与项目决策分析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这样就可实现“毕业即上岗”的目标。这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3.3.1师资队伍高职教育是一项职业要求很高的教育,它要求担任教学的任课教师不但具备一个高校教师所具备的一切条件,还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加强“双师型”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自觉体现素质教育、开放教育、能力本位等现代职业教育的观念和意识,自觉地更新教学观念,更好地培养高职专业人才。
3.3.2教材改革由于建筑经济体制的改革,原有老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变化,教师在积极选择新教材的同时,可以组织专家、专业教师及外校资深教师合作编写相应的教材。对教材的选取和编写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①针对性原则:在选取和编写教材过程中应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和教材教学内容重组的过程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把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每门专业基础课及其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训练针对人才岗位的要求。
②实用性原则: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现状基本相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学知识学了有用、学了会用、学了实用,加强一个“用”字。以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为例,应重点介绍概预算基础知识,工程计算规则及计价方法等,讲授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有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以达到学以致用。
③先进性原则:教学内容应符合并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时展的新形势,具有先进性,突出一个“新”字。它与实用性具有统一的关系,即先进方能实用,实用务求先进。以建筑类课程为例,建筑领域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计价办法与国际接轨,近几年内国家修订、颁布了很多新的建材标准、施工规范、计价规范等,我们必须将这些最新的信息及时地反映到教学内容里。
④浅显性原则:高职学生与一般本科生有稍许差别,因此根据高职生源素质现状,选取教材时应通俗易懂,针对专业岗位,应在必需、够用、有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难度。
3.3.3相应的实践经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咨询机构,社会需求量大,但目前在各大学中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难以培养出动手型、应用型的人才,也不可能在采用老的传统方法实施教学的背景下,来培养新型的工程造价人才。因此,引进国际上新的培训理念,是满足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即注重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及实践经验,并且重视专业工作能力进行培养和考核,例如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另外,要重视进一步开发和健全以专业课程实训与工程造价管理实习并举的实践教育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资源,包括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教学训练设备、教材及教学软件(课件)等,实施专业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拓展产学结合、校企相联的互动途径,着力实现与国际造价工程管理技术教育的接轨,创新工程造价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本专业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创出专业教学特色和人才质量品牌。
4结论
总之,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育模式上,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教材的选取和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复合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匙静,房荣敏,尉胜伟.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06):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