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6:11: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教育综合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职业学校;项目化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63―02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高职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大信息量的读写听说的强化训练,增强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提高文学修养,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而长期以来,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着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下降,求新精神和人文精神萎缩,使得学生关键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项目教学法被引入国内职业教育领域,一些学者和一线教师运用此教学法在职校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有效尝试,以期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
我们所分析的文献全都来源于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通过对此库的检索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2000年以来职校语文项目化教学研究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情况和态势。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每篇文章为分析单位,主要从研究文献量、研究内容两个维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本研究分别以“项目化教学/项目教学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语文活动课”、“职业学校项目化教学/项目教学法”、“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语文活动课”、“职业学校语文课的项目化教学”为主题词,以2000年至2012年为时间段,对知网进行检索,从检索结果来看,近十年来项目化教学研究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加(总计2252篇),中国的项目化教学研究经历了萌芽初期到全面发展阶段,呈现出繁荣景象。2008年以来,在职业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职校项目化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总计669篇),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反观近十年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却不温不火,从文献数量看仅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小幅度提升(总计294篇),可见该课题的研究还未形成规模。再看职业学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则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献数量甚少(总计35篇),远落后于整体研究水平。至于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项目化教学在知网的文献搜索结果为零,将主题词调整为职业学校语文课的项目化教学,检索所得文献量也不容乐观(总计20篇),这说明目前职校语文教学中使用项目化教学的还在少数,还需要更多的教学者来“垦荒”。
二、研究课题的定性分析
(一)项目化教学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涵义
1.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也称为“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凯兹和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就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实践中最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它充分体现了行动导向教学的真实性、完整性、协作性学习的原则。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而项目的具体操作程式并无统一标准,它视工作任务的性质和项目执行者的情况而定。大体而言,其教学过程分解为五个步骤:资讯 计划 实施 检查 评价。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体系中的一个板块,它是“语文”和“综合活动”的整合。特级教师严华银老师认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的一个内容,是一种课型,它更侧重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语文性的特点。这种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它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对语言文字的思考为诱因,以学生广泛的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为手段,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聚焦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上,加以融会贯通,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它的主要特点是:活动、综合、语文,三者缺一不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得到了培养,代表了目前教学课改的潮流方向。
(二)职业学校项目化教学应用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现状
项目教学虽然已经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这是在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内的成果,而文化基础课有着不同于专业课的教学体系,所以不能用专业课的项目教学体系对文化课进行生搬硬套,这就需要基于语文教学的特点,对项目教学法进行合理的变通改造,能为语文教学所用。我们认为,项目化教学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性”和“综合性”两点上取得契合。首先,活动课强调实践,这与项目教学强调的行动导向不谋而合,都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其次,综合性是指能够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项目教学则强调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在教学目的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以上都是项目化教学理论能够应用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可行性基础。
目前,在职教领域尚未见到项目化教学应用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提法,所见研究成果都是类似于“项目教学法在中职/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但我们通过对20篇职业学校语文课的项目化教学文献的分析发现,他们的课型开发都已经具备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基于教材文本的职校语文课程大致分为两个模块:一是讲授性的常规课,二是实践性的活动课,对于后者可以按照项目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如“采访”口语实践课,可以进行项目分解,任务设置,设计量化评估标准。但是对于常规课似乎难以用项目法生搬硬套,这就需要教学者对常规课进行活动项目的二次开发,将常规课改造为活动课,在20篇文献中就有6篇是二次开发,研究者在对常规课的活动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另外在分析中我们发现有不少研究者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进行了活动课的自主开发,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来设计具体的教学项目,让语文教学和学生的专业知识巧妙地连接起来,让语文课既生动有趣又有实用价值,这种与专业结合的语文活动课的开发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但是,职业学校项目化教学应用于语文学科的实践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所见研究多集中在理念阐释和个案展示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案和类型完整的案例集,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尽快补白。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大纲[Z].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2]许高炎.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08(05).
[3]陈旭辉,张荣胜.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1).
[4]王菊香.高职语文项目教学法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6).
[5]尹喜荣.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6]侯博.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特征;教师教育;
作者:林添胜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知识及其结构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舒尔曼指出:“倘若要推进教师专业化,就必须证明存在着保障专业属性的‘知识基础’,阐明教师职域里发挥作用的专业知识领域与结构。”我国以往的研究大都局限于把教师作为抽象群体来探讨,针对特定教育层次具体学科的教育情景,比较扎实地就某个层次具体学科教师知识结构进行研究的甚少。本文将着重说明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认识以及这方面研究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启示。
一、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及其结构
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小学实行分科教学,小学教师以一门学科教学为主,兼教其他课程。小学语文教师是指以教语文为主的小学教师。小学语文教师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必备条件,包括各种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课堂情景知识、个人教育教学经验等。根据不同功能,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分为四个层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这四个层面共同构成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指语文学科知识,这种知识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教什么”或者“用什么去教”。它是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中最基本的部分,是任何小学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根本,故称为“本体性知识”。当前,既有的以“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为主体的语文知识受到普遍质疑,小学语文教师到底应具有哪些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育界尚缺少研究和明确定论。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主要是学习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必须适应这一需求。就数量而言,它应比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要宽广得多;就内容而言,它应以言语学知识为核心,包括语言学、言语学、文学等领域的知识。其中,汉字学、教师口语、写作、阅读与鉴赏、广义修辞学、儿童文学等与小学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处在突出位置。
2.条件性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条件性知识指一般教育理论和语文教育理论,包括指一般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儿童心理学,语文教育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技术学,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科研方法等学科知识。这种知识涉及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教”语文的问题和“怎样”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解释语文学科知识的问题。语文教育学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条件性知识的中心,它下通普通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上达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技术学知识,对条件性知识起一种统摄和渗透作用。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科研方法知识对教师知识发展机制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重要组成部分。
3.背景性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背景性知识是指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艺术等领域各种学科文化基础知识和动态知识。这种知识为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一个知识背景和平台,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兼教其他课程,某些背景性知识就转化为相应学科的本体性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教语文,还要承担全面育人的任务,教师背景性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就内容而言,小学语文教师背景性知识主要是和学生生活、小学教育教学有密切联系的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动态知识,各学科高深的专业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并不一定会起作用。
4.实践性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或表现出来的知识,是教师对语文学科内容的特定理解与高度个人化的语文教学经验。这种知识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实际上教什么”和“实际上怎么教”的问题。就产生过程而言,它主要是以语文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为基础,经由教育实践摸索而形成的。就内容而言,它是一种依存于教育情景的经验性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背景性知识的特殊整合,既包括对语文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的理解、运用与扩展,也包括教师个人经验的积累、感悟。就功能而言,实践性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小学语文教师真正成为专业人员的核心基础。
应该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实践性知识是相对于理论性知识而言的,它与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并不是在同一层面上的分类,只是因为它地位特殊,所以特地列出加以强调。当我们将实践性知识与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相提并论时,其他三种知识特指理论性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特征
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特殊性除了构成要素具体所指与其他教师不同外,在知识的分布、结合等方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1.小学语文教师背景性知识要宽广一些
小学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尝试。小学教育要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必然具有综合性和多质性;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我国大多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兼教社会或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上几个因素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更加广博的背景性知识。这是小学语文教师与中学教师、尤其是与大学教师知识修养的重要区别之一。这个特征也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必须是“宽口径、厚基础”。
2.小学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要求相对降低,条件性知识要求相对提高
教师专业性相对不同层次的大学、中学、小学教师来说,要求是不同的。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初级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学科知识尤其是语言学、文学理论知识可适当降格处理,不必达到中学、大学教师知识层次。因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对于特定学段的学生而言,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即可,多了对教育教学不一定起作用。相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尚未充分发展,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相对比较差,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运用教育理论将语文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对教师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相对中学、大学教师来说,不是降低了,反而是上升了;与之对应的条件性知识要求也相应提高。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不一定能教好小学语文,成为出色的语文教育行家,此为原因之一。
3.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具有突出的综合性
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从整体上看,应该是以宝塔型为主体的网络状,宝塔底层主要是由各学科基础知识、动态知识构成的背景性知识,中层主要是语文学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中心和上层则是实践性知识。各个层面的知识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构成立体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相对于中学、大学教师来说,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综合性更为突出,这与小学语文教育特征是分不开的。小学生思维尚未细致分化,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整体化、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是综合运用各类知识来实施教学、处理教育问题的。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小学课程综合化,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也愈来愈呈现综合化趋势,因此,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具有突出的综合性特征。
三、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启示
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研究为我们重新认识小学语文教师职业,改革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1.合理设置小学语文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方案
目前我国中师教育已经淡出历史,小学语文教师由高校来培养。高校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托高校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来培养,注重条件性知识传授,与之对应的教育专业类课程门类多,课时多,不足之处是课程内容多为原高师教育系课程翻版,远离小学教育和语文教学实践;本体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二是依托高校文学院来培养,注重本体性知识传授,与之对应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类课程门类多,课时多,不足之处是条件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毕业生难以很好适应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需求。三是依托由中师升格的高校初等教育学院培养,注重背景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教育技能训练,毕业生能较快适应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足之处是他们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相对其他两种培养模式的毕业生来说,达不到相应层次,在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笔试阶段可能难以胜出,在职后专业发展方面可能存在后劲不足问题。
依据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特征来看,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综合培养、分向(科)发展”课程设置方案方向是正确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一是课程结构比例,二是课程具体内容构建。课程结构比例包括与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不同层面相对应的语文学科课程、教育理论课程、通识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之间合理比例,以及同一类别内不同课程之间结构比例。有的学者指出,本专科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要采取“四三二一”模式,即学科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为4∶3∶2∶1。到底什么比例才是合理的?至今还没有取得共识。关于课程具体内容构建问题,我们认为,要密切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注重学科知识整合。近年一些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科学与生活”通识课程,将与学生生活、小学教育密切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整合起来教学,对拓展学生背景性知识产生良好效果,是一种有益尝试。
2.加强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主要依托小教(中文方向)(或综合文科,下同)专业来培养。从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来看,小教(中文方向)专业与传统的汉语文言专业或教育学专业不同,是一个需要多学科支撑的专业,如语言学、言语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理学、史学、体育学、美术学、音乐学等。学科是“源”,专业是“流”,小教(中文方向)专业特点,决定了需要一支学科相对齐全的教师队伍,来加强相关学科建设,为小教(中文方向)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师教师队伍涉及文、史、哲、理、化、生、外语、数学、地理、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中师并入高校,为培养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至于能否做强,还有待于依托高校力量,对原中师教师进行培养、提升,促进他们专业成长,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科建设。应该注意的是,小教(中文方向)专业学科建设应围绕“语文教育”关键词来进行,初等教育学与汉语言文学嫁接处的空白领域应成为研究重点,初等教育学、语文教育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应作为重点建设学科,依托高校一级学科优势做强做大。如果学科建设质量上不去,小教(中文方向)专业发展成为无源之水,必将失去活力和后劲。
3.深化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这里根据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特征强调两点:
(1)实践取向。小学语文教师是在小学教育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实践性知识在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决定性作用,学了教育学、心理学还是不会教书,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不是凭空产生,它有赖于教育实践磨炼与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必须坚持实践取向,将教育实践贯穿于职前培养的全过程。具体做法:一是每学期安排师范生下小学教育见习、实习,熟悉儿童和小学语文教育实际;二是改革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微格教学、试教法、说课活动引入日常课堂教学中,促进理论性知识向实践性转化;三是重视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师范生是实践性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反思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效率和质量。
(2)综合学习。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综合性特征要求职前教育课程内容建构要注重学科知识整合,同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综合学习的理念,学会综合学习的方法,找出关键知识点,打通不同学科知识联系以及教育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联系。同时,还要注意把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情景化地引入课堂现场,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 语文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语文教育是一门特别能够培养学生文学造诣和艺术修养的学科。我国语文历史发展悠久,涌现出了一批至今仍对我国文学界有着重大影响的诗人学者,他们在文学界所取得的成就也同样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体系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教育理念就导致了当今语文教育模式的约束性与滞后性,大部分学校的教育理念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语文基础知识教育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它是构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力量。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课程,在经历了相当长时期的历练之后,已经有了属于自身特有的模式与理念,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英语教育以及其他课外特长课程的培养已经开始威胁到我国语文教育的主导地位。然而我们应当清楚的是,作为母语教育课程,语文学科对于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刚刚接触社会的小学生来讲,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语文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应当提到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议程。
二、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创新是任何事物不断前进的主要动力,墨守陈规只会导致落后。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创新,所以,为了可以和世界同步前行,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建立全新的教育体系,从而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教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他所掌握的知识需要在其原有基础之上进行二次加工和改良,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然后再将其传授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文学修养的深层次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之下,不断学习和改进在教学中的手段。更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语文教师还需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将语文学习中的文学价值通过语文这一载体传达给学生。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应当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以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将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从而优化教学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更能够吸引尚处于多动期间的儿童。我们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希望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了解其他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学习是相通的。素质教育之所以被提到我国教育事业的纲领上来,就是因为其内在文化对外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更为深远。所以将素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之中,必将为小学语文教育添加新鲜的血液和活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语文这门课程重要的前提因素,尤其是对于生理以及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必须通过创新和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
三、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体系当中,小学语文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学校要在选拔教师的过程中严格把关。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更要有超出一般教师的耐心,只有这样全方面发展的教师,才能够在教育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发挥出超常的功效。这也要求教师职能随之转变,也就是说教师要在突破传统教育体系的模式之下,改变为教育过程的辅助者与参与者。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改变教育理念势在必行,只有与时展的脚步吻合,才能够在小学语文教育不断革新的局势之下找到自身的立足之处。目前来看,以学生为教育根本的教学理念已经在小学语文教育体系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先进的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与新科技时代下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小学语文教育要与时展紧紧结合。利用先进的科技产物辅助当代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又一发展趋势,可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高科技产物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与立体感。这样的课堂教育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性。通过教学引导的模式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才是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前景所在。
参考文献
[1]李跃华 小学语文教育学教材比较研究[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01-104。
[2]郑方平 郑婷婷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6),317-318。
[3]濮坤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5),16-18。
[4]王芳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1,(2),11-14。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有效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素质教育的推行更加强调了小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综合能力,小学生语文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学的劣势被不断的发现并修正,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并且小学语文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改善。小学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教育地位逐渐平等,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增强,但是在不断的发展与改进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还未解决,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首先,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理念还未转变。面对新的教材与教学方案,教师们纷纷制订了全新的教学计划,但在这些教学计划中依旧存在过去语文教学的影子。虽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已经与其他学科增强了联系性,但这种关联性并未得到实际的应用。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了丰富,但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未实际应用在课堂中。语文学习的魅力在于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其丰富性的体现,当代语文教育过于单一化,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教育目的。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准备很充分,但是在充分的准备下,也将语文学习的内容死板化,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科之间的交流。
其次,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存在巨大的不平等。语文课堂是一门开放的教学环境,只有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尽可能的减小才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表现自我。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而教师处于主动地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最后,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是死板的对学生进行文字的讲述。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点科目,受到了家长与教师的重视,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教育,家长与教师纷纷做出了努力。小学语文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对学生的素质进行了全面的教育。小学生的人文能力主要来自于语文教育,因此,语文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根据本人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与分析,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阐述。
小学生语文教育提升了小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部分,对语文的学习保证了学生在生活中活动的顺利进行。语文素质是一种与人交往的必备素质,在这种素质的保障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才能变得和谐。语文教育的开展提升了小学生的语文文化,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素质修养。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小学语文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文化的传承,面对社会的逐渐进步,人们的心理情感逐渐开拓,越来越多的人们在丰富的生活中迷失自我,进而影响到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了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小学语文教育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要求,也对小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出了要求。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小学生的必备知识储备,也是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的途径之一。小学生语文素质教育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与发展能力,只有在良好的小学语文教育环境中才能实现我国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小学语文教育也在飞速前进,但在前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为了实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提出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当代教师与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要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开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丰富化。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还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将美术与语文相结合,在课堂中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图画的方式展现自己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将美术与语文相结合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不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也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铺垫。语文的学习相对较为枯燥,将其他学科与语文教学相融合可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其次,小学生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知识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要求教师进行讲述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出现了较多的弊端,学生的情感难以融入课文,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不到位。语文教学要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利用情感教学可以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情感体验,将学生的情感置于文本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在课程的开始以小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情绪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内容上。课程内容与其他参考资料的整合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阅读兴趣,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人文教育。
最后,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不应当局限于课堂,应当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语文是一门使用最为广泛的学科,生活学习中处处离不开语文,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当出现在生活与校园的各个角落。局限于课堂的小学语文教育是失败的,学生只会在表面上接受语文教育带来的素质教育,在行动上依旧处于认识阶段而不会真的付诸于行动。只语文教育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开展。仅在课堂中开展的小学语文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形式,在小学校园中设立语文教学任务点是较为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新能量的注入——多媒体
从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渗透,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行业,而教育行业作为我国知识经济中的一大重要产业,多媒体技术的渗透更是充分。同样,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能量。首先,多媒体教学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平台。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是一种挑战,也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以此飞跃性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立体化课堂的引进——多媒体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能更好地将感性的画面呈现出来,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越发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成为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教师应有效地、恰当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兴趣。例如,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动画来进行教学,以多媒体的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更好地激活课堂教学。再如,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重视教学结果,从而忽略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样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多地进行死记硬背,而没有找到真正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拼音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传授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只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学习。与此同时,在拼音教育教学过程中,发音是极为重要的,例如,教师在讲解拼音的“a”“o”“e”时,应注重发音时的口型,并且重视发音的音调之类的变化。在最初的拼音发音训练中,学生应尽可能地做到字正腔圆,保障发音的准确性。同时,拼音的拼读都是有一定技巧性的。因此,教师应传授学生良好的拼读方法,这一切的拼音教学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呈现,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拼音学习时,应有的口型以及发音技巧。
3.改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契机——多媒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其有效地、恰当地运用不仅能很好地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真正地让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更好地丰富教育教学形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好地帮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此来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教育技术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使得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高效的良好的状态。
1.改变教学理念
知识经济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其成效直接影响着知识经济的有效发展,而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模式。同时,人的综合素质是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动力,因此在现阶段的知识经济体制下,教育教学应以提升知识教学以及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的基本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全面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管理,更好地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此来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更加全面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2.合理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只是教育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所谓良好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只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对合理的教学方案,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结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静夜思》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相关的影片,让学生在影片欣赏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的空间,这样不仅能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自身情感,更加全面的认识文章。
三、结语
《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教育当做师生不断探索、不断展开、不断体验的过程,客观上要求教师具有热爱语文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具有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具有从事语文教育的综合能力。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并巩固未来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思想,使其乐意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不断增长才干,增进专业学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热爱语文教育”这一呼声不仅不能降低,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增强感染力和感召力。
通过系统的语文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语文教育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文教育素养,具备语文教育探索改革的潜力,是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核心任务。要尽全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教育实践能力。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如何制订出整体培养方案,规划出科学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语文教育知识素养的同时,突出培养学生小学语文教育的综合实践能力,将是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适应《语文课程标准》、强化自身教育和训练功能的主攻课题。故而,学科教育类课程应树立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的新理念,将其作为专业特色教学。
二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不应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还要有课外阅读、故事会、娱乐活动、作文实践,在教学中融进相关优美的文学作品,将图画、音乐、电视媒体等引入语文课堂解读文字符号,形成一个大的语文环境和氛围,都有助于引起儿童对语文的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先导,学生对语文学习没兴趣,往往在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教学手段的呆板、教条,教师知识的狭窄,讲话的无趣味。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往往凭借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是教好语文的关键。其中,儿童文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课堂教学应以教材为本
从教材看,小学语文教材中与儿童文学相关的内容大致有:童话(《丑小鸭》《小猫钓鱼》《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寓言(《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科学小品(《蟋蟀的住宅》《琥珀》等)等、儿童小说(《小抄写员》《小英雄雨来》等)等。这些课文都有很强的文学因素,会对小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儿童文学知识积累,仅仅知道教材上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教材中的课文,一般也都是缩写或经过选择的,如果能对原著有所把握,将会对课文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也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有关课文的信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忽略文章的文学性、整体感,而把重心简单地放到字词语句的认读讲解或者思想意义的分析上,因为美是有整体感的,一经理性分析,就把这种整体感肢解了。应当设法让学生充分体验课文美的形象、意境,感受美的语言、韵律。
2.实践作文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审视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普遍惧怕作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课外缺乏阅读。学生阅读多了,自然有一种要表达的冲动,喜欢儿童文学的小学生往往擅长讲故事,而且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同理,他们也往往擅长写作文,而且内容比较充实,语言比较通顺生动。这就是儿童文学对作文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说作文是读出来的,是练出来的。小学年龄段的儿童,理性思维较弱,偏重于感性思维,阅读的对象一般是儿童文学,即便是科学文章,往往也是科学小品、科学童话,这也属于儿童文学。即便是历史读物,一般也是历史小故事,语言浅显生动易懂。可以说,儿童文学是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新的课程目标要求:小学高年级阶段,“能够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从这一要求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二是要有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生活引入作文教学,又要设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儿童文学之于儿童不仅仅是闲暇时的文化消遣品,完全可以也应该引入语文教育,使其成为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读物。对此,港台地区的小学语文教育已先行一步。20世纪90年代,台湾高等师范教育、少儿读物出版、作家创作等开始与小学语文教育联姻,从教材审编、小学生诗歌童话大赛、多媒体教学、外语教学、师生共同创作等方面全方位渗透儿童文学,使台湾地区小学语文课本、课外读物、教师授课等颇具审美和人文色彩。香港的儿童文学作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亦介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其最高学府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教育学院等均开设了面向小学教师、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课,广泛吸纳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并设有专门的网站联络各方儿童文学爱好者,有效地将儿童文学落到了实处——为小学语文教育服务。这些卓有成效的经验,应当值得广大语文教育者借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育 对策
一、引言:
农村地区的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和十二届三中全会都有提出要大力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育在农村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教学方法单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获得很好的有机统一,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从事农村基层语文教学多年,发现农村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均弱于城镇学生,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滞后,语文教育缺乏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农村学生家庭贫困,难以给孩子提供课外语文辅导。因此,改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提高教学效率迫在眉睫。[1]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存在问题
1.传统的教学方法占主导
现行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主要任课教师占主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主,与教师大多是进行单向交流,双向交流不占主导地位。 教学资源相对简单,通常是书本、黑板、笔、纸张,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听录音、看视频。
2.小学语文教育缺乏人文关怀
虽然“素质教育”以提倡多年,但是农村的小学语文教育仍摆脱不了应试教育模式,采用的教学方法只是用来应对考试。语言工具的训练与人文教育未能得到有机统一,面对新教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自觉替学生去发现,忽视了学生思考过程和方法的培养。[2]
3.知识提供者单一
在农村小学,语文任课老师成为学生唯一的语文知识提供者,家长缺乏足够的知识水平和经济条件给孩子语文知识的积累。而一般城市小学,所在校方会邀请知名教育者或者文学家给学生开展特色讲座,进行文学熏陶;家长有经济能力给孩子购买语文课外读本,如安徒生童话等,这些都有助于丰富孩子想象力和文字感染力。
4.缺乏学习兴趣的培养
大多农村孩子受学习环境所限,他们除了在学校能够感受到学习氛围外,其他场所都难以得到学习氛围的熏陶,他们除了在学校一点学习时间,没有任何可提供他们的学习场所,加之,家长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和对孩子学习重视不够,缺乏对孩子学习的监督,致使孩子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培养。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农村地区教育条件落后
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造成教育条件的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影响教育质量。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年轻老师不愿意留在农村地区任教,导致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年化,对于上了年纪的教师,虽然他们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也在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维、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受年龄局限和自身知识结构的老化,他们的教育方法还是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2.学生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家庭经济水平偏低,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业余时间难以给学生做课后读写训练,而小学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农村学生家庭也没有经济能力给孩子聘请教师进行课后辅导,很少给孩子购买语文课外读本,学生语文学习时间只在课堂中。此外,学生在业余时间把精力放在玩耍和帮助家庭做家务上,语文基础积累训练不足。
三、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对策
1.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一般是主动的,通过提问学生来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而在开放式的教学体系下,要改变这种身份的限制,让学生提问教师。在学生的提问中,学生
必然要总结问题,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才可能提出问题,教师通过为学生解答问题,解决了学生的疑惑,而且还可以通过学生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通过双向交流、教学互动不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而且能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精心备课,将学生情感引入意境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一般故事简短,语言表达易懂,但却蕴含着动人的情感,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因素,对于课文中的情感因素,难以准确无误的把握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候准确把握,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传达给学生。 比如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天冷极了,下着雪,而小女孩却 “光着头赤着脚” 在街上走着,这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冬天你也不带帽子,不穿鞋子在路上走是什么感觉?通过想象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外思想内容,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3.加强与家长沟通,共同督促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农村小学的家长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家务繁忙,则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缺乏和老师交流沟通。因此,教师必须积极主动保持与家长联系,鼓励他们督促孩子学习,尽量配合学校老师教学工作。小学语文教育中,字词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之外需要家长适当监督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尤其是对留守儿童,教师不但要关心他的学习,而且要多关注他的生活便且与其家长多沟通。
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法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鸟的天堂》一课,我先让学生谈谈:你知道什么叫天堂?在你的心目中天堂是什么样的?然后放录像片;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再引入课文让学生预习课文。其次,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学当小导游、小售货员等。通过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改变这种面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观念上彻底更新,树立终生的信念,强化课堂对话意识,机智调控课堂,正确对待新课改,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启发式教育 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手段的革新与发展,会对小学生价值观念及学生方式的形成产生极大影响,为了彻底打破传统小学语文教育所带来的局限性,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引入了很多先进教学手段,其中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多年的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启发式教育模式在应用中彻底打破了应试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产生的壁垒,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了很多自主性,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1 教师要打破灌输式教学的局限性
多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一直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该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生一般要被动式的接收知识,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不断的反复与灌输,导致小学语文课堂中严重缺乏创新性、活跃性,这也是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观性的主要原因。我们无法否认传统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当代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若无法培养出主观性、主动性,则会导致其对小学语文课堂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处于严重下降的态势中,启发式教学在应用中强调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小学生这一小学语文教育对象成为课堂主导者。小学语文启发式教育中的核心不在于教师向学生进行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培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知识,并从新的知识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过程中将各类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小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链,这便达成了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形象化记忆,彻底打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性与被动性。小学语文的知识点在本质上是一个较为抽象的事物,不是数学公式只要学生可以掌握便会使用,而这样的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深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对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时,不能将启发式教育这一优秀的教学手段彻底丢掉,因为小学语文启发式教育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现代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要尊重小学生个体的创新精神,这是因为当前教育模式下各教育层次学生严重匮乏创新能力,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进步,同时也导致我国社会各领域严重匮乏创新能力,因此,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所形成的壁垒。小学语文启发式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便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来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将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培养成善于主动思考的学生,虽然课堂提问只是教学实践中的一种手段,但是课堂提问的主旨在于激发小学生的潜在意识,不断重复的一个问题可以加深小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对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抱着主动的态度来积极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成效有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去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容易接受的问题是一个前提,只有小学生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后教师才能进一步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慢慢领域到问题中要包含的知识,这也是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无法忽略的一点。
3 小学语文启发式教育要保证学生的积极配合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会有一些对话形式为主的文章,所以语文教师要对该类文章进行分类,将所有对话进行分配后来让小学生完成对话,教师也要针对该类文章内容设置一些话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抱着良好的学习兴趣来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这便可以让学生可以积极的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师生之间会围绕相同话题积极开展讨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同时也对创没一个和谐学习氛围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小学语文启发式教育的主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学习与探索中,这样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去发现新的知识及新的问题,并可以利用所掌握的小学语文知识去解决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适当、适时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并要给予所有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便可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每一个小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探索方式,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会发现很多不同的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尽情享受语文知识探索与实践的乐趣。小学语文启发式教育中教师要认识到师生间的平等地位,在尊重学生主体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教师要本着相同的态度去与所有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忽略传统教育体系中优等生和差等生的这一分界线,并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勇敢的将自己的想法与问题提出来,这样便可以有效提高每一个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达到了启发式学习的根本目标,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